茂業國際(848):公司訪問要點 作者:王柏俊 首季度同店錄得低單位數的下滑 公司百貨業務在2015年首季度錄得低單位數的同店銷售下滑。分地區來看,華南區表現相對穩定,主要得益於深圳南山店和深圳奧特萊斯店錄得雙位數增長。深圳華強北店仍然受前門處地鐵施工的影響,公司利用這段時間對其進行分層改造,現階段已經基本上結束;如果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初地鐵施工結束,預計華強北店將會錄得不錯增長(門店前門處地鐵施工持續達3年,導致華強北店期間銷售停留在15多億元人民幣的水平)。西南地區同店增速整體為負,重慶江北店從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期間正進行改造,錄得較高的負增長,預計今年二季度改造完成後能實現增長。成都春熙路店也因為改造而表現不佳,另外區內的廬州白塔店和南充模範街店在2014年關閉。江蘇地區同店持平或有低單位數下降,區內無錫清揚店有不錯的增長,關閉了江蘇溧陽店。山東地區同店有輕微的負增長,主要由於區內一家門店的改造。最後,秦皇島地區相對穩定。 按品類來看,女裝和運動品錄有不錯的增長。預計2015年整年同店銷售將持平或有低單位數下降。 新店虧損與去年相若 公司2014年虧損門店虧損約1個多億元人民幣(下同),目前公司已關閉或出售數個虧損門店(沈陽金廊店去年虧損3000萬已轉為管理店,南充模範街店去年虧損幾百萬已出售,江蘇溧陽店已關閉),其他虧損門店,如保定國貿和成商菏澤店預計將收窄虧損。考慮到今年新開店因素(新店虧損預計3000萬),預計今年新店和次新店的虧損與去年相若。 新開店和關店計劃 公司2015年已經有兩家新店開業,分別是泰州茂業天地和淄博茂業時代廣場(老店改造之後開業),截止目前兩家新店都有不錯表現。公司泰州新店相比於老店“泰州100”檔次稍高;“泰州100”在當地的良好口碑也為新店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除這兩家店外,公司包頭新店計劃於2015年10‐11月份開業。公司也計劃關閉一些面積小的門店以符合公司發展百貨購物中心化的策略。 百貨業務調整兩主線 公司主業百貨零售的策略主要分為兩條主線: 一方面是加大品類調整,逐步降低標準化產品占比(如3C產品和超市低毛利產品)的比例,增加體驗式消費的比例。在此項措施下,公司百貨業務2014年的毛利率有輕微的上升。預計15年百貨業務毛利率能夠保持在14年的水平。 第二方面是進行百貨購物中心化的改造,公司新的門店都是以百貨購物中心化的模式設計,並且正在一些大店(重慶江北店,淄博店,秦皇島商城店,成都春熙路店)進行改造。改造費用在3000萬到7000萬不等。公司對不便於進行改造的小店進行了處置,比如瀘州白塔店;江蘇溧陽店在租賃期結束後關閉;南充模範街店‐‐自有物業進行了出售)。 地產業務預計扭虧 公司的地產項目皆位於城市核心位置,項目體量較小。公司目前的地產項目除保定(2萬平米存量),太原(10萬平米存量,估計單價大約為16000元/米),和泰州(50‐60萬平存量,估計單價6000元人/平)項目外還有錦州(數萬平米存量,估計單價7000元/平)和包頭(數萬平米存量,估計單價8000元/平)項目。錦州和包頭項目預計明年實現預售。我們預計2015年公司地產業務預售額為10‐15億。另外,公司在深圳南山有2萬平米的寫字樓,現已全部出租,租金為180‐200元/平;如出售,估計單價為50000元/平。 2014年地產虧損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司太原項目有數億的預售由於驗收期過長無法錄入收入,二是去年泰州項目的收入占比較高而其毛利率較低,所以拉低了總體利潤水平。預計去年太原項目的銷售將在今年錄入收入,同時預計今年的毛利率將在2013年(由於主要銷售高單價太原項目,其毛利較高)和2014年(由於主要銷售低單價泰州項目,其毛利較低)之間。預計銷售和毛利率的提升會幫助公司地產業務在15年扭虧。 旗下投資價值提升 公司在今年和去年對於旗下聯營公司茂業物流(A股代碼:000889)做了兩次重組。第一次重組引入了電信/移動互聯網企業,第二次重組將一部分股份轉讓給關聯方。兩次重組後茂業物流的股價都有良好表現,目前公司所持有茂業物流的價值已經從幾個億增長到大約32個億。與此同時,公司旗下附屬公司成商集團(A股代碼:600828)也計劃重組,目前處於停牌中。 除聯營公司和附屬公司外,公司持有的大商股份(A股代碼:600694,公司持股5%)和銀座股份(A股代碼:600858,公司持股10%)的價值都有接近一倍的增長。此外公司還投資一家非上市醫藥企業。近期公司又斥資3億購入中國平安約350萬股,屬短期財務投資。投資中國平安主要原因:一方面公司賬上的現金比較充裕,另一方面公司看好中國平安的管理和員工激勵措施以及具有吸引力的估值。 公司目前持有的上市公司價值大概達90億,預計成商集團在重組後的價值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杠桿率仍然偏高,目標Debt/EBITDA比例在3.5‐4倍 公司的杠桿率仍處於較高水平。為降低財務成本,公司對融資利率比較高的負債在做持續性的調整,特別是針對聯營公司沈陽商業城的高息借貸,計劃通過茂業國際的平臺做統籌安排以降低利息成本。公司目標的Debt/EBITDA(公司計算之EBITDA口徑包括非核心資產出售收益)比例在3.5‐4倍之間。(來源:第一上海證券)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8 11:54 編輯 東方電氣(1072)訪問要點:前期低價訂單致毛利率大幅下降 作者:魯衡軍 事件: 我們於2015年4月30日參加了東方電氣(1072.HK)一季度業績電話會議,就公司管理層就公司近期經營狀況與投資者做了溝通交流。 我們的觀點: 東方電氣(1072.HK)是我國最大的發電設備制造企業之一,主要從事水力發電機組、燃煤發電機、燃氣發電機、核電汽輪發電機和交直流電機及控制裝臵的生產及銷售。 2015年1季度,公司營收下降7%,凈利潤大幅下降73%,綜合毛利率同比下降7個百分點。綜合毛利率下降主要是高效清潔板塊的毛利率大幅下降,因當前生產的訂單都是2012年底和2013年簽訂的合同,當時火電等產品訂單價格比較低。盡管今年一季度生產量完成1,089萬千瓦,較去年同期為910萬千瓦有所增加,但增量不增收。公司認為2015-2016年都是東方電氣比較困難的時期,2017年開始會逐漸好轉。 國家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有望對公司帶來正面的推動作用;公司的核電產品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亦有望隨著國內核電重啟而受益,但在業績上能有體現所需的周期較長;風電產品是公司的增長亮點,但板塊的收入規模與總收入比太小。 公司最新公告 2015年1季度業績:東方電氣(1072.HK)4月29日發布公告,2015年1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6.86億元,同比下降6.95%;綜合毛利率從去年15.72%下降到11.5%,下降幅度較大,主要是高效清潔能源產品前兩年承接訂單價格最低;歸屬股東凈利潤1.08億元,同比下降72.86%,主要是受毛利率大幅度下降所致;每股收益為0.05元,同比下降76.19%。 會議要點如下: 1、今年一季度板塊營收情況? 一季度營業收入,清潔高效板塊51.24億,新能源板塊是4.96億,水能及環保是6.45億,工程及服務是13.63億。 2、今年一季度產品毛利率下降的原因? 按照板塊的劃分,清潔高效板塊今年一季度的毛利率是9.46%,新能源板塊的毛利率是16.95%,水能及環保是18.64%,工程及服務是13.84%。今年一季度毛利率下降比較多,主要是高效清潔能源板塊下降較多,其他板塊產差不多,有的還有提升。 下降比較多的火電業務毛利率下降7%,主要原因是價格的問題,今年一季度生產的是價格最低時接的訂單,如鍋爐價格下降40%多,汽機和電機下降20-30%。今年是比較困難的時期,火電如果全年的毛利率在9%多一點是不正常的,但是想達到之前綜合毛利率達到20%以上,壓力也很大。 常規島毛利率下降了7.83個百分點,主要是收入的問題。去年同期常規島收入4.58億,今年只有0.99億,固定成本不變,收入減少則毛利率下降。 今年燃機毛利率下降是因為去年一季度收入高,燃氣輪機去年有特殊情況,37%的毛利率是不正常的,像到火電15-20%之間算比較正常的。 3、2015年一季度的新增訂單情況? 今年1季度簽訂生效訂單110億元,同比略有下降,其中高效清潔40%,新能源7%,水能及環保30%,工程服務21%,在手總訂單為1,240億。 110億訂單金額中,其中火電設備44億,核電常規島和燃機沒有招標,風電設備是6.7億,核電核島1億,水電設備32億多,環保設備一個億,電站工程5億,電站服務7億,其他配套等有10個億,其中海外項目39億。 一季度新增總訂單相對平穩,略有下滑。水電和出口突然增加了一大塊,由於去年年底至今年初,有一個出口海外的委內瑞拉的項目在一季度生效訂單金額比較大,所以水電和出口項目中顯得突出。從訂單的形勢看,市場競爭依然嚴峻。火電訂單仍然是平穩的發展趨勢。有一些水電訂單在逐漸的落實當中,在一季度訂單中還沒有體現出來,簽署生效後再體現。 4、預期2015—2016年收入變動趨勢? 2015、2016年的收入估計會下降,但是不會下降很多。2015、2016年是比較困難的時期,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收官和開局對我們的壓力都很大,因為這兩年產品訂單是市場競爭最激烈時候承接的訂單,從2017年公司會進入良好發展時期。 5、海外“一帶一路”對公司的發展機遇? 關於“一帶一路”,公司產品過往在海外市場銷售非常好,在印度、印尼、巴基斯坦這些國家,我們的設備超過其基本裝機容量的10%。這幾年以印度為例,印度的需求大幅度下滑,新上的項目不是很多,印尼也是。所以過去兩三年中,我們加大了新市場的開發力度。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們過去所做的項目,除了南美市場,全在“一帶一路”區域,我們加大了中亞、東歐、非洲包括南美的開發力度,這一塊有往上走的趨勢。估計今年下半年形勢會有比較大的改變,現在開始往上面走,這是整體的情況。 6、一季度拿到的訂單,在水能和環保有增長快的趨勢,出口比較也比較快原因? 一季度新增總訂單相對平穩,有所下滑,水電和出口突然增加比較多,主要是因為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有一個出口海外的委內瑞拉的項目,一季度分銷訂單金額比較大,所以在水電和出口項目中顯得突出。 從總訂單的形式看,競爭依然嚴峻,以火電為例,發展趨勢仍然比較平穩,還有我們一些項目在跟蹤,同時,有一些水電在逐漸的落實當中,在一季度訂單中還沒有體現出來,在以後簽署生效後會體現。 7、核島主設備國內三家廠商的市場占有率? 按主要設備分,中低壓容器東方電氣占17%,上海占18%,哈爾濱站65%;蒸汽發生器我們在手訂單有60個,東方電氣的市場份額是44%,上海占40.5%,哈爾濱占15.5%;主控設備東方電氣市場份額是43%,上海電氣4%,哈爾濱電氣占53%,哈爾濱電氣的主要是三代的,但產品還沒有出來。 8、核電重啟後,公司在核電產品的市場訂單情況? 三月份國務院重啟了核電審批,先在紅沿河5、6號機組,很快也會把華龍1號重啟,華龍1號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機組,華龍1號首先在福清5、6號用,接著會在防城港的3、4號上啟用。福清5、6號的汽輪發動機組是東方電氣承擔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蒸汽發生器全是東方電氣提供的,我們的市場占一半。第二個是防城港的3、4號蒸汽發生器是東方電氣承擔的,即華龍1號的兩個項目的蒸汽發生器都是東方電氣承擔的,防城港3-4號的主控是東方電氣下屬子公司承擔的。 已經啟動的有紅沿河5、6號,福清5、6號,防城港的還沒有啟動,接著還可能會啟動田灣5、6號,甚至寧德5、6號。寧德5、6號的機型很有可能是華龍1號,估計今年實現招標。當前正在招標的福建漳州的AP1000機組,河北滄州的機組也有可能在今年招標,國務院啟動核電是個好消息。 在三代核電機組市場上,公司與哈爾濱電氣、上海電氣競爭,公司能占到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關於裝機容量,今年有八臺新增機組運行,大部分是東方電氣的訂單,除了陽江2號和昌江1號外,都是我們東方電氣提供的核電產品。目前為止已經投運了三個,一個是陽江2號、寧德3號,紅沿河3號,加上上半年還投了紅沿河的4號,防城港的1號,方家山2號,福清的2號,昌江1號,總共8個,除了陽江2號和昌江1號外,其他全是我們提供的。在已經運營的有13個二代+的機組中,其中也有11臺機組是我們東方電氣的核島和常規島設備,所有設備都達到了設計要求,質量非常好。 9、按照排產計劃,今明兩年核島、常規島的產品收入情況? 去年核電常規島收入10億元,核島14億,2015年常規島的收入估計有所下降,核島會有所上升,加起來持平,大約30億左右,明年收入將會上升。 10、巴基斯坦5個核電機組項目進展情況? 五個核電機組是這樣的,K1、K2已經開始在做了,K2、K3卡拉奇的機組主要是上海和哈爾濱在做,另外三個Z5,M1,M2最近簽訂的。中核集團領導更換後,希望東方電氣參巴基斯坦核電站更多的工作,估計在今年年底Z5項目進入招標期,我們會在里面拿到相當的合同。同時中核集團在阿根廷簽了三個合同,我們已經跟中核集團簽訂排他性協議。 11、火電產品訂單價格趨勢? 關於火電價格,今年產品價格是比較低的,火電的生產周期是一年半都兩年是正常的,今年生產的就是去年前年訂單,13年和12年底的,整體的額價格比較低。今年一季度火電設備價格回升的比較好。但生產要完成以前的訂單,所以銷售收入15、16都是比較低谷的時期。 12、在新簽訂火電訂單的時候,付款條件有沒有變化? 火電付款情況沒有什麽變化,大體是1:8:1的,應收賬款中更多的是後面的8和1,前面的10%收到後才算訂單,後面的啟動款和投料款問題也都不大,更多是30%的完工款和10%的質保金比較麻煩,資金緊張的時候會出現拖延,回款比較慢,國內的項目都是國家企業,欠錢不賴賬,有錢付就快些,沒錢付就慢些。 13、海外市場的付款方式與之前相比有什麽區別? 海外市場付款方式采用通用的辦法,付款方式上沒有變化。海外競爭激烈,也有公司采取報低價的辦法,通過幾年的實踐以後,原來進入海外市場的公司這幾年也受到了些損失,因此現在公司越來越抵制低價拿單了,價格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14、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和華能一號,公司參與度會不會有所不同? AP1000主要是西歐引進的技術,在AP1000開始的時候,東方電氣參與度不是很高,在AP1000後續項目上,我們的份額逐步增加,已經和哈爾濱、上海占的比例差不多。華龍一號,東方的參與度很高,比AP1000的參與度高很多,這是我們國家自主知識產權,華龍一號的汽輪機是東方電氣自主研發的,主控是我們東方電氣提供的,蒸汽發生器無論是廣核用的還是中核用的都是我們提供的,只有我們一家公司,在自主知識產權方面在國內走在前面。AP1400汽輪發動機組全是我們東方電氣提供的,蒸汽發生器則提供了一半。(來源於興證香港)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20 10:31 編輯 金山軟件(3888):公司訪問要點 作者:蔡浩 一季度公司營收同比增長64%至11.094億元,其中來自網絡遊戲、獵豹移動和辦公軟件及其他業務的收益分別占總收益的29%、58%和13%;毛利規模為8.856億元,較上季度增長5%,較去年同期增長56%;歸屬股東凈利潤同比下降53%至1.145億元,管理層表明2015年將仍然會是金山的投資年。 網遊業務 當季來自網絡遊戲的收益為3.249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增速放緩的原因是老款遊戲產品收入有所下降,盡管其已部分被《劍網3》持續的增長所抵消,但仍難呈現往季的大幅度增長。當季公司遊戲月平均付費帳戶人數為307萬人,同比增長56%,ARPU為33元,較上季度下降15%,較上年同期下降31%,這主要是由於低ARPU的《劍網3》在遊戲總收入中所占比重增加。目前公司正積極研發多款旗艦手機遊戲,其中數款將於今年上線。15年4月,公司取得在手機遊戲中使用流行電影《西遊降魔篇》中相關內容的獨家知識產權,手機遊戲將於6月上線。 獵豹移動 當季公司來自獵豹移動的收益同比增長121%至6.466億元,而獵豹移動本身的移動端收入同比增長584%,占總收入已超過50%;當季獵豹海外收入占總收入38%,占移動收入70%。2015年3月,獵豹移動的移動月活躍用戶同比增長近100%,達到4.436億人。第一季度,獵豹移動加強與全球頂級移動廣告聯盟的合作,並通過投資並購的方式全面加速在全球移動廣告市場的布局。未來,獵豹移動將繼續執行在用戶獲取、大數據應用、移動廣告技術和移動廣告平臺方面的戰略投入計劃。 WPS、金山雲及其他業務 來自WPS、金山雲及其他業務於一季度的收益較去年同期增長57%至1.379億元,其中WPS因處於淡季而錄得環比下跌。金山雲方面,公司繼續為小米提供有效率的雲存儲服務,並將雲存儲服務能力擴展至醫療及金融服務領域。 會議要點 1、關於15年公司總體運營戰略 自14年年報以來,公司一直堅持並著力執行的是對獵豹移動及金山雲的大規模投資計劃。可以說15年將又會是一個大投資年,對於獵豹移動而言,當季收入占比已經超過遊戲及WPS+雲業務的總體規模,成為公司主要營收來源。加大對獵豹移動的投資,包括在營銷、研發及資本上的投入,都會對公司的整體運營利潤產生較大的影響。獵豹本身於15年將會重在布局移動端,不追求短期內的貨幣化,而是要把用戶量及平臺做大。對於金山雲,公司同樣采取Allin的戰略。因此,總體而言,15年金山軟件本身的運營利潤率仍然會維持單位數。 2、既然15年仍然是投資年,那16年運營利潤率能否改善? 獵豹移動收入增速非常好,本身面對的市場又極具潛力,因此未來將有可能成為全球領先的移動端廣告平臺,公司管理層面對這種歷史性機遇,決定將改善利潤率的時間延後一年。另外,金山雲的收入增長也非常快,而雲業務本身因為涉及到硬件的投入,毛利率會低於平均水平,有可能也會影響15年的整體利潤率。到了16年,市場有機會看到一個在國內及海外移動端市場都具有規模的獵豹移動,屆時的貨幣化趨勢將會非常顯著,16年利潤改善應該是可以預期的。 3、關於金山雲業務的發展問題 小米一直是金山的最大客戶,持續地導入流量及貢獻收入,而與小米的合作也開始延伸至健康保健及金融服務領域;除了小米的雲存儲服務,許多遊戲運營公司都已經在金山雲平臺上運營,一些視頻內容服務公司也成為了公司的客戶,未來將接入更多其它的產業客戶,為它們提供雲計算服務;市場預期今年金山雲能貢獻5%的收入規模,公司認為目前金山雲當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市場份額和規模,而在基礎設施投入方面已經和世紀互聯及中國電信合作,未來也會繼續對雲相關的設備和人才進行投資,隨著規模的增長,金山雲有機會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的投入達到盈虧平衡點,目前雲業務已經有了基礎投資者的資金支持,暫時沒有再融資的計劃。 4、關於2015年手遊作品的上市計劃 對於遊戲而言,公司認為手遊是西山居的一個機遇。在PC端劍3因為14年年底推出的新資料片《蒼雪龍城》受到玩家支持,持續貢獻收入;而今年公司已簽約周星馳導演電影作品《西遊降魔篇》手遊版權,涵蓋橫版格鬥、MMORPG、卡牌等全類型,最高簽約時限有望達7年。其中前兩款改編作品《西遊降魔篇》動作版與《西遊降魔篇》卡牌版將於今年6月起相繼亮相。 5、金山WPS業務的發展? WPS在15年第一季度的收入(約5460萬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8%,環比下跌36%)顯著下跌,主要原因是1季度涵蓋中國春節,很多企事業單位並未開展采購,是軟件服務行業的傳統淡季。2015年3月,公司WPS與金蝶達成了戰略性合作,未來將就企業服務領域開展進一步的深度整合,並且探尋其中的商業模式。目前,WPS部門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提高用戶使用辦公軟件的體驗,如何增強用戶的粘性,貨幣化暫時還不是WPS所考慮的內容。 (來源:第一上海)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6-2 10:26 編輯 國美電器訪問要點:門店擴張加快,金融服務平臺前景廣闊 作者:王柏俊 收入及股東應占利潤分別增長8.3%及9.3% 於2015年第一季度,國美錄得銷售收入144.6億元人民幣(同下),同比增長8.3%。綜合毛利率維持在18.2%的較高水平。 商品品牌達1萬個以上, SKU達260萬。 差異化產品的銷售占比提升到35%。預計這占比將繼續提升,到17年時可能達到50%。 經營開支比率同比減少0.2個百分點%到16.2%(受益於良好的租金、廣告及其他營銷費用控制); 股東應占利潤同比增長9.3%到2.9億元。股東應占利潤率為2.0%。存貨周轉天數維持穩定, 為69天。 經營現金流為6.9億元; 現金為94.1億元, 同比增加7.0%。 門店改造及擴張快速進行 預計公司將在未來繼續改造一級市場門店,並且擴張二級市場門店數目。預計公司將在今年進行100家左右門店的智能化改造。包括公司在內,目前市場上的參與者對智能化門店的定位,功能和門店布局都還在探索當中。公司正在推廣Wifi覆蓋,會員數據收集整理(包括客戶動向分析),還有門店二維碼支付的工作;並且希望未來公司智能化門店能夠起到推廣互聯網家居(包括互聯網客廳,廚房及衛生間等)的作用。公司也在與廠商積極溝通互聯網家居的成熟度。門店改造升級後,將有利公司對數據的積累和對數據應用的探索, 從而有助於公司業務的長期發展。公司二級市場的擴張也在有序進行,預計未來三年每年進入大概100個新城市和開設80-100家門店。公司未來三年的常規資本開支(包括技術項目投入,物流系統投入,門店改造)大約為每年10億。 聯營門店收入增長177.6% 公司此渠道自開展以來,通過聯華和物美超市的合作取得了長足發展。2015年第一季度,公司聯營店數量由去年同期的85家上升至236家。預計此渠道今年仍保持30%-50%的高速增長。 電商業務以規模擴張為主 國美在線第一季度交易額同比增長約107%,自營部分增長50%,移動端訪問量增長400%。 移動端占比受春節假期的影響,今年第一季度占比僅25%,而去年第四季度占比為35%, 今年第二季度移動端占比已有所回複, 預計未來移動端銷售占比可以達到50%或以上。 UV增長接近90%,國美在線活躍用戶接近5000萬。 平臺部分交易額由於去年同期基數較小增長迅猛。 目前國美在線平臺與自營銷售比例約為1:1, 預計將保持穩定。 電商自營方面主要依靠集團的采購和物流優勢在主流品和暢銷品貨源上有更大的價格和產品豐富度優勢。 由於公司線下門店空間有限難以全面供應個性化產品, 公司主要依托電商平臺業務供應個性化SKU,以作為公司產品組合的有效補充並彌補公司在個性化產品供應鏈上的不足。 電子產品銷售額占到了電商平臺業務銷售額的70%。 公司線上業務的重點在於迅速擴大市場占有率,以求公司在線上線下都能成為電子產品零售行業的第一。預計國美在線未來三年的GMV增長能維持在100%或以上。 根據艾瑞“2015 Q1中國B2C購物網站交易規模市場份額統計”, 國美在線交易規模市場份額排名第5,僅位於天貓,京東,唯品會,蘇寧易購之後。 另外,公司目前和其一主要競爭對手已形成差異化。該競爭對手目前已向平臺型電商轉型,其自營電子產品比例已從80%下降至75%,自營電子產品中僅有30%是大家電產品,其余70%為3C產品。 此外公司開發的微店業務也在積極推進中,目前已開始運營2600個移動微店,預計今年微店數目可達到10萬個。微店的粉絲來源主要是銷售人員的朋友圈和其在門店中獲取的客戶,粉絲數量有緩慢積累的特性,有利於銷售人員深入了解客戶,挖掘客戶消費需求。 跨境電商業務籌備中 目前公司所醞釀的跨境電商業務“日本館”,“韓國館”正在順利推進當中;公司也計劃與日本,韓國的供應商有更深層次的合作。公司於天津,上海,廣州,深圳及青島自貿區的倉儲物流安排目前進展也比較順利。 物流網絡帶動電商業務向下延伸 公司物流網絡的基礎設施包括21個區域配送中心,407個城市配送中心,195萬平方米的倉儲面積;覆蓋600+地/縣級市,2500+區/縣,45000+鄉/鎮。公司第一季度已簽署183個第三方物流服務合同(包括亞馬遜,當當等電商,以及長虹,格力,夏普,格蘭仕,海信等家電制造商)。 第一季度物流業務第三方合同收入已達到3000萬人民幣,同比增長86%。 目前公司物流網絡的發展重心放在向縣,鄉鎮的延伸上。由於公司的門店網絡只延伸到縣一級城市, 公司期望能夠借助電子商務和物流配送繼續實現向鄉鎮市場的延伸。 隨著物流對縣,鄉,鎮的加速覆蓋,預計公司旅單成本會有所上升,但公司在開拓市場的同時節約了房租成本。 目前公司旅單成本水平接近60元人民幣, 應為行業最低, 預計未來仍會保持在合理範圍。 金融服務平臺前景廣闊 公司金融服務平臺在今年第一季度上線了一系列理財產品:包括余額賬戶貨幣基金,票據理財,以債權為標的的P2P理財產品。平臺開放初期,公司向客戶提供了相對較高的收益率(公司票據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6%,同業相似產品年化收益率5.4%,公司P2P產品年化收益率15%)。產品上線以來,顧客對其認知度較好。目前公司金融服務平臺註冊會員3000萬左右,活躍會員接近1000萬。 預計公司第二季度將推出單獨的金融頻道頁面,並將適時推出供應鏈金融產品以服務公司1.3萬供應商和1萬多第三方店鋪; 另外適時推出消費貸產品,服務公司的1.3億會員和公司20萬員工。 來源:第一上海金融 格隆匯聲明:文章系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場和看法,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6-5 10:59 編輯 中芯國際(981):公司訪問要點 作者:秦浩楷 財務回顧 公司2015年一季度營收5.09億美元,環比14年四季度增長4.9%。今年首季毛利率29.4%,為十年來最高值。一季度實現凈利0.55億美元,環比14年四季度0.2億美元和同比14年一季度的0.2億美元有大幅增長。同時,來自於中國大陸的收入為2.39億美元,占一季度營收47%,從收入規模和收入占比看,皆為歷史新高。環比第四季度中國區占比46%和同比14年一季度占比40.6%。截止於今年首季末,公司持有現金10億美元,資產負債率32.9%。 經營情況及指引 一季度來自中國內地的收入占比有很大提高,這些增長主要來自60納米和40納米產品,公司同時正逐步完善8寸的產品。上半年來自於中國大陸客戶的需求將持續存在,目前還不能預計下半年的趨勢。去年由於產品組合以及客戶存貨調整等原因,帶來了較低的產能利用率。經調整後,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產能利用率達到了99.7%。在預期的下半年的28納米產線投產後,將暫時不會占有很多產能利用率,較大的變化會出現在明年。 二季度的收入環比將能有2-5%的增長,毛利率預計將保持在27-29%,營運開支在1.2-1.25億美元,全年Opex預計占收入20%左右,研發投入會繼續加大,預計為低雙位數占比。 資本支出及產能擴充 公司的15億美金資本支出,將主要用於28納米的12寸廠的擴產。其中8億會投入到北京的合資工廠中,該座新廠主要生產28納米,由於是合資性質,所以8億的支出會按照股份比來分攤,中芯會負責55%。總和來看,公司將自己承擔大約11億到12億美元。同時,深圳的工廠也會擴展,因為其主要生產8寸產品。不同於北京和深圳的新廠,其他廠由於產能飽和無法大規模擴產,所以只能有一些邊際的擴展。此外相較於上季度的指引,本季度增加了1億美金規模,這1億美金將主要運用於購買研發工具、IP等。值得註意的是,公司今年第一季度開支會少,從下半年開始開支會逐步擴大,資本的開支同28納米的研發的時間彪密切相關。 預計到2015年年底28納米的產能與預期數據比不會有太大變化。預測到年底安裝的28納米的產能規模在16000片左右,其中上海廠6000片,北京廠10000片。 公司戰略目標 公司剛經歷史上最平穩的過度,前董事長因年齡退休,新的董事長上臺,管理層維持不變。新的董事長任職後,中芯國際主要戰略目標仍是實現盈利和保持收入的增長,致力於提高產能利用率,同時公司也認同唯技術是支持這些目標的前提。今年將主要完成28納米的研發並投入生產。客戶方面除了不斷滿足本土市場的需求,也將持續開展國外市場間的合作,如博通、高通等。雖然近期新加坡安華高收購了博通,但博通作為公司美國區第二大客戶,其主營的Wi-Fi芯片產品和運營模式不會有很大改變,可能會在產品的更新上有變化,但對中芯國際的訂單和份額不會產生影響。公司當前目標是趕超聯華,力爭世界第三。同時公司也積極尋找海外並購的機會,但目前而言還沒有太大進展。 行業競爭格局 目前來看全球行業競爭比較平穩,預期未來不會產生太大變化。由於市場整合已經達到一定程度,更加深入的整合難以發生。目前臺積是全球第一,中芯在產能規模和收入方面與其相差10倍。如果不考慮三星的話,公司目前是全球第四。聯華和格羅方德嚴格意義上來說同中芯都屬於第二集團,前兩者的規模相近,是中芯的2倍左右,是臺積電的1/5。這個態勢短期不會改變。但行業整體處於動態平衡之下,公司間都在尋求擴產。中芯主要的劣勢集中在先進制程方面的落後,在20納米、14納米、16納米以及將會推出的10納米上還是有所差距。在產能規模方面,公司在深圳積極尋找二手設備,努力擴張8寸的生產規模以應對旺盛的市場需求。年底前預計產能將會達到2萬片。今年仍將持續完善28納米,在該制程成熟後,明年將會展開大動作,跳過20納米,直接進入新一代16和14納米的生產。相較於國內同行,公司在先進制程上的技術積累、產能規模上的體量以及12寸產品更廣的需求範圍,都有著明顯的優勢。 半導體產業現狀 智能手機的大爆發已經過去,市場目前處於將要飽和的狀態,主要是3g、4g的技術進步以及手機更換的需求,相比去年,增長率在逐步放緩。同時平板、pc已經發展成熟,市場趨向平穩。但公司認為半導體行業依舊是在不斷發展的。智能手機作為芯片內容的載體,短期來看,不會有太大的變革。但手機內容在不斷更新、增加,芯片作為手機的心臟,每增加應用相應的都要增加芯片作為支撐。另外國內消費類的應用占比也很大,比如:智能卡、電視、智能家居等。單方面來說,這些應用占比低於智能機,但總體的市場就很強大了。在這方面,公司具有一定的優勢,在今年一、二季度受智能機銷量影響,其他公司銷量不景氣的情況下,中芯可以逆勢上漲。 近段時間行業上遊的整合有利於長期發展的,獨自作戰無法站穩市場。但國內是政府主導的市場,無法像國際市場上那樣完全由資本左右,自由整合。同時國內一些基金也在海外尋求並購,這部分產業終會歸屬到國內市場,對公司來說是一個積極的作用。 政府支持解讀 國家補貼也是一直都有,項目補貼是以研發形式存在,在完成了向國家申報的項目後,例如40納米、65納米等,國家會給予研究費用。去年研發費用為4000多萬美金,其實占比並不高。不過,目前這輪的支持與以往有明顯不同。首先國家戰略是扶強做大,說明國家已經摸清半導體行業的規律。第二,這種支持是長期的、完全市場化的運作。所謂市場化是指這是一種投資行為,國家會關註回報率。國家級投資機構中投從11年開始到現在一直很看重公司的盈利。(第一上海金融) 格隆匯聲明:文章系格隆匯轉載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場和看法,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6-3 11:25 編輯 中國聯通(0762):公司訪問要點 主要數據 行業:TMT 股價:13.26 港元 市值:3175.4 億港元 已發行股本:239.47 億股 52 周高/低: 10.04 港元/16.00港元 每股賬面值:9.63 港元 2014 年財年和第一季度基本情況 公司14 年度發展有所減緩,主要原因是全面貫徹電話卡實名制的制度以來用戶數量增長受到影響;其次行業間競爭激烈,14 年中國移動在網絡以及移動終端方面投入巨大,使得本公司3G 業務受到沖擊;公司正積極尋求轉型也是業務受損的一個原因——以往通過傳統的營銷模式-傭金、手機補貼等,用戶增速達到了20%~30%,但從2011 年速度開始減慢,短期的轉型對用戶群與公司收益都帶來沖擊。以上三方面因素導致公司用戶出現負增長,收入增長呈疲軟勢態。這種情況會持續一段時間,隨著下半年實名制的影響減弱、3G、4G 網絡覆蓋的完善,下半年ARPU有望得到改善。 聯通於15 年制定了約1000 億的資本開支規劃,主要用於3G、4G、固網寬帶等方面的投入。公司將通過鐵塔公司的運作,迅速完善現有的3G 網絡,使3G 網絡成為移動網絡的支撐。由於3G 網絡的靈活性,完善後4G 網絡可以替代2G,也可以隨時升級到4G。相比較中國移動是4G+2G,中國電信是4G+2.5G,聯通是4G+3G的策略。由於4G 是數據網絡,無法提供語音,因此這個策略應該說是很比較符合現實需求的。15 年聯通計劃增加16 萬個4G 基站,年末3G 和4G 基站總和將接近100 萬個。相比較中國移動100 萬個4G 基站,中國聯通仍有優勢存在。網絡覆蓋方面,由於鐵塔公司的全面覆蓋,聯通與移動在通信質量上將不會有太大差距。 會議要點 市場最近關註兩個主線,1、中小盤“互聯網+”的概念 2、國有企業改革。就宏觀層面而言,結合我們電信運營商本身的行業地位,國有企業改革是否有可能在通信行業發生,有沒有相關政策的指導? 國企改革涉及方面非常廣泛,比如說薪酬制度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聯通的移動支付業務已經與招商銀行開展了合作,運營商店也將獨立運營。以後的一些增值業務部分也不排除逐步走向混改。相對於這個行業來說,營銷費用的壓降也是一個重要的國企改革的方面,例如鐵塔公司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國企改革的動作,節省了運營成本以及營銷費用,使得未來回報有很大提升,這是通訊行業國企改革的一個巨大的亮點。今年關於聯通和電信合並的傳聞很多,針對此傳聞公司已經給出了公告。而針對前段時間有關阿里巴巴有意合作的消息,也曾一度使得公司a 股漲停,這些傳聞在公司層面上管理層難以給出準確解釋,因為決策層不在這里。如果決策層覺得這樣的規劃有利公司、行業及國家,那可能會施行。因此對投資者而言如何去理解非常重要。比如電信、聯通的合並,為何會合並、為何獨立這些原因需要考慮清楚。從目前國家產業鏈來看,越往上越是壟斷的,越往下是越開放的,像虛擬運營商,那麽中間應該有幾家運營商合理就需要去仔細斟酌。比如說合並是否有利於運營商走出去等等很多問題。 公司表示會在今年向虛擬運營商開放4G業務的。開放後會與以前有什麽不同?對於消費者而言,他們能夠獲得哪些有別運營商的服務? 虛擬運營商對於中國較晚,對市場是否有沖擊這個問題是有爭議的。否定有沖擊是因為市場比較飽和,虛擬運營商發展受到局限性。認為有沖擊的是因為所以運營商客戶發展是靠社會渠道和第三方渠道獲取的。這種情況下如果政策配合的話是有發展空間的。但目前來看,情況並不是很樂觀。主要原因是虛擬運營商手中沒有很大的議價能力,究其根本是沒有定價權——運營商沒有給予他們很優惠的價格。其次是號碼攜帶政策,除非虛擬運營商給出很大的折扣、優惠,否則很難吸引客戶開新卡綁定虛擬運營商的號碼。聯通對這方面的策略在過去還是很開放的。因為我們認為作為最小的運營商同虛擬運營商合作是雙贏的。雖然可能會流失一部分聯通的客戶們,但它可以幫我們發展市場用戶,損失最大的是市場份額最大的運營商。 4G 業務轉售開放以後,市場可能會迎來像騰訊、京東以及小米、樂視等新進入者的介入,他們可能利用4G流量來為它們的用戶量身定制套餐,從而加劇競爭導致資費下降,公司對此如何看待以及如何應對? 以上那些公司都有自己的用戶群,不一定會通過上述方法發展移動用戶。當然它可以通過向我們購買流量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這種合作一直是有的,這不會影響到我們運營商。流量資費一直在下調,流量變現也被OTT給攝取了,運營商越來越“管道化”,聯通作為三大運營商之一,是否會提出新的方案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從而扭轉這一趨勢? 對運營商而言第一是把流量做上去,也就是做好管道,這是當前的重點。同時也希望發掘更多的收入來源。中國的OTT很強大,騰訊、阿里、京東,很多互聯網廠商的市值都比聯通高。對於聯通而言,走的就是合作的道路,提供管道把數據做大。中國移動有自己的思路,它本身就很大,它可以去搶奪,但並不是很成功,例如飛信、易信的失敗就是顯而易見的。未來應該是發揮OTT、運營商各自的優勢,把產業做大,而不是競爭。 移動支付一直是市場熱點,介於手機支付是剛性支付,公司是否考慮利用這個優勢擴展公司業務呢? 公司也有過很多嘗試,但沒有看到很大成效。聯通的移動支付業務也分出去了,與招商銀行合作。市場普遍認為運營商涉足移動支付難以成功,NFC只是其中一種支付解決方案,而現在更普及的移動支付是支付寶、微信等非接觸式的移動支付,方式更加靈活。 除了與銀行合作,有沒有考慮過同其他消費、線下支付的合作?以前中國移動也推了很久NFC,我們為何會覺得它發展不是很樂觀呢,畢竟線上支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發展前景不好的原因主要是什麽呢? 問題關鍵在零售應用客戶端的層面,由誰來為刷卡的設備付費、誰去推廣。如果這麽做的話,成本會非常高,主要會應用於百貨、超市、公交站等。這是目前NFC最大的挑戰。除非整個行業一起來做(三大運營商),產生效應後,商家願意出錢去購買設備,負擔這部分開支才可以。但就目前而言,這方面還沒有達成共識。移動的4G用戶目標是1 個億,電信4G 用戶目標是是6000 萬,公司2015 年4G用戶的目標是多少? 對外並沒有確切的4G用戶增量目標。公司計劃在市場上推出一億臺終端,但只是基於終端層面的目標。 5g 概念已經出來,普遍認為會不同於4G、3G 的方式,可能由單純用戶設備向網絡設備轉移,類似基於終端的微型站、基於終端的數據控制網絡、雲端協作的網絡等新的形態。針對這種變化,公司內部是否對這個趨勢怎麽看? 新技術的出現肯定會帶來應用層面上的革新,聯通本身也有獨立的研究機構,這些層面都在不斷跟進。只是目前公司還沒有考慮那個方面。網絡布局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整個行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像基站建設、管道鋪設。運營商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優化、布局的方向。過去的2G時代中國是沒有任何的技術話語權,而3G中國略微有了話語權,到了4G中國已經有了一半的技術含量在里面。從這個情況看,中國政府對5G時代的話語權爭奪是勢在必得。在中國,5G的推廣速度要比大家想的快,但就目前而言技術的標準都還沒出現。 未來市場全部開放,越來越多虛擬運營商參與到這個市場中去,那我們有可能去參與競爭麽? OTT 所提供的增值服務,比如微信,這些不具有排他性,都是公開在網絡上運行的。從OTT的角度而言,不希望這類基於通訊基礎的服務是小眾的,而是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去使用,因此這個擔心是多余的。 (來自第一上海)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278
主要数据 行业婴幼儿产品 股价26.2港元 市值159.6亿港元 已发行股本6.1 亿股 52 周高/低52.70 港元/14.62 港元 每股净现值5.62 港元 合生元(1112):公司1-4 月业绩情况 公司1-4 月财务情况 截至2015 年4 月,公司录得收入13.8 亿元,较去年同期轻微下跌了约5.5%,其中公司主要产品婴幼儿配方奶粉同比下跌了约3.7%至11.9 亿元。受益于费用管控效果良好,净利润同比增长7.5%至1.76 亿元。 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促销活动清理渠道库存影响收入表现 根据尼尔森的数据,公司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份额从2014 年Q1 的5.8%增长至的2015 年Q1 的6.3%,整体排名居第五位。(其中线下:从7.5%提升至8.0%,排名第三;线上:从0.3%增长至0.9%;婴童渠道:从8.5%提升至9.0%,排名第二;KA:从5.9 提升至6.1%,排名第六)。公司Q1 的奶粉销量同比有3%左右的提升,然而由于公司采取“买三送一”的促销活动以清空渠道库存,为7 月1 日的新品推出做好准备,导致公司奶粉收入同比出现下降。目前,公司渠道的库存周转天数已经下降至24 天左右(14 年底:31 天)。 持续拓展O2O 电商平台,新素加产品发展良好 未来“妈妈100”O2O 平台仍将继续引入更多品牌及母婴产品,不过目前并没有引入竞争产品(如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计划,公司仍积极寻找战略合作者入资以打造国内领先的垂直母婴平台。 公司Q1 素加系列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5%。其中14 年底推出的新素加产品(长沙生产)目前发展良好。借助于持续拓展的分销网点(14 年:60%)、中端市场的庞大需求以及已有的素加团队、品牌,预计15 年新素加产品的营业额将占整个素加系列产品的接近50%,而素加系列营业额将达到整个奶粉收入的20%以上。 行业增速维持低双位数,汇率/奶源价格将利好公司15 年利润率 根据尼尔森的数据,15 年Q1 婴幼儿奶粉行业营业额的增速达10%,由于线上渠道的崛起以及进口产品的冲击,奶粉市场出现多元化发展,由于线上渠道维持较高增速弥补了线下销售的低迷,我们预计全年行业仍能维持低双位数的增速。鉴于公司及渠道目前的库存水平十分健康,新素加产品发展良好,“买三赠一”促销活动将于下半年取消,再加上7 月1 日新品的推出,我们预计公司收入端有望于下半年获得较大改善。同时,汇率及欧洲奶源的成本利好将抵消产品结构下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公司预测 我们预计,合生元2015、2016 及2017 年的收入会分别增长5%、7%及10%到49.8 亿元、53.3 亿元及58.3 亿元。而净利润会分别为9.11 亿元、9.56 亿元及10.39 亿元。 (来自第一上海)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751
主要数据
行业: 医药行业
股价: 7.25 港元
市值: 428 亿港元
已发行股本: 59.08 亿股
52 周高/低: 8.57 港元/5.32 港元
每股净现值: 1.38 港元
石药集团(1093):招标进度缓慢,VC 业务见底
招标情况
今年行业整体招标进展低于预期,全年预计或有10 个以上省份能完成招标,如若产品有新中标省份,预计带来增量销售将远超降价造成影响。我们预计招标情况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公司可通过提高销量与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单产品成本消化降价压力。根据网上公示招标价格情况,目前恩必普胶囊剂型在广东降价约1%,湖南约6%,浙江13.6%。因湖南今年招标弃标产品过多,我们预计在8 月份将有较多临床必需产品通过备案采购进入湖南市场。抗肿瘤产品空间仍较大,如有新市场中标将迅速放量。伊马替尼自三月份上市以来已中标四川与重庆市场。另外低价药政策的推行对公司普药产品的价格与利润提升亦有正面作用。
原料药
据有关报道,受《石家庄市长安区城区老工业整体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4-2020年)》影响,华北制药于14 年底暂停VC 生产,15 年开始实施搬迁。今年六月份,山东鲁维已经停产,并按照环保部的要求进行整改。五大维生素C 生厂商的两家实施停产,使得维生素C 价格止跌企稳,但维生素C 库存量依旧很大,消耗缓慢。公司目前维生素C 生产成本较对手低,且环保符合国家要求,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维生素C 价格有提高空间,公司维生素C 业务的亏损将缩窄。
公司一季度抗生素毛利率高达21%,同比高于去年9.5ppts,主要因7ACA 价格提高,7ACA 国内生产厂家较少,且主要竞争对手也遭遇环保整改问题,因此今年一季度价格同比去年有大幅上升。咖啡因预计将继续维持稳定。
研发情况
公司2015年有望获批的仿制药有盐酸头孢卡品酯原料及片、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阿莫氨溴片、硼替佐米原料及注射剂及清肝化瘀胶囊,其中前三者市场空间约为2亿人民币,硼替佐米约为3-5亿人民币。2015年预计完成美国ANDA的产品有苯佐那酯软胶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头孢克肟片、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盐酸二甲双胍薄膜衣片。完成ANDA有利于公司销售额较高的普药产品在招标中获得价格优势。(来源:第一上海证券)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转载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