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到自然醒】
辭職之後,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自從1999年初開始讀MBA,我每天都是數著分秒過的,大忙了兩年半。徹底閒下來,感覺真好!我很享受那種自由散漫的感覺,看看閒書,找好久沒聯繫的朋友聊聊天,獨自一個人去登山……我還自己動手把家裡粉刷了一遍,之前要把吊燈拆下來,粉刷之後再裝上去,所有這些工作都是我一個人完成。
那時候跟朋友聊天,是一副要做大事的樣子。Anna做了一個服裝廠,總請我去出主意,那段時間我是她工廠的常客。說是工廠,其實是居民區的一套複式房,一共就五六個工人。我給她建議,要做大,把品牌做起來。她正好有個朋友手上有錢,聽信我的話,就找她的朋友融了資,融資的可行性報告還是我寫的。很快,她在工業區租了近千平米廠房,辦公室裝修得漂亮極了。
我還常去Sea那裡給他出主意。Sea是做服裝店五金道具的,在布吉關口有個五百平米的工廠。工廠業主是環保局屬下的垃圾處理廠,他的廠房周圍是垃圾填埋場,在他辦公室坐著總聞到從外面飄來的臭哄哄味道。進入他的生產車間,感覺就是髒亂差,一看就知道缺乏管理。可聽起來他很賺錢。我總是跟他侃侃而談如何做管理,買一些工廠管理的書給他,還給他一些具體建議。他總是很認真地聽,眼裡流露出對管理知識的渴望。Sea小學都沒畢業,十五歲來深圳打工,一直在五金廠工作,五金行業的所有工種他都做過。我認識他時他已經當了五年老闆,顯然是賺了一些錢,不然也不可能上TOP課程。
我當時那種徹底放鬆的感覺和現在很不一樣。現在雖然也很自由,每天宅在家裡,但每天都在做事情,要做什麼也有計劃,當時宅在家裡,沒想過要刻意去做什麼,就想閒著,那是真正的自由和散漫。現在想來,那種狀態很不錯,要是多用點時間想想,等弄清楚了再去做事,現在的結果會好很多。可這種狀態只持續了兩個月,我又開始忙了。
在我辭職的同時,Jack和Leo正琢磨辦一家工藝禮品廠。Leo當時在工藝禮品廠做設計,他說這個行業特別好賺錢,投資也不大。Jack跟他一起去考察,回來跟我說:「布吉那裡有很多工業區,工業區裡都是工廠,那些工廠老闆個個都是百萬富翁。」這話我信。Anna和Sea就是工廠老闆,估計他們還沒達到百萬富翁的水準,嗯,那是因為他們水平不夠,要是我來做,早就是百萬富翁了。我讀TOP,認識的一幫工廠老闆,千萬甚至億萬富翁都不在少數。
我沒有多想,決定投資入股。投資這種事,不仔細研究就做決定,即便賺了錢也是碰運氣,跟賭博無異——這道理我當然懂,可知行合一並不易,手上有閒錢,股市我又不看好,注定要交這筆學費。他們把廠房租了,設備也買了,John對我說:「Jack和Leo兩個人都沒做過企業,你現在也沒什麼事,去做總經理帶帶他們吧。」我心想,反正沒事,就去幫幫忙,還沒做過工廠呢,去體驗體驗。自己好歹也做過上市公司高管,做工廠還不是小菜一碟?嗯,劉永好四兄弟就是從作坊做起,英雄莫問出處,雖然這個工廠剛開始也是作坊,但以後肯定能做出一個大集團來。
就這樣,我一腳踏入工藝禮品行業,進去就是三年半。
【做工廠其實並不簡單】
2001年9月11日晚,我和Jack、Leo在我家開會,我做了一份漂亮的PPT,內容是我們從事工藝禮品行業的「SWOT」分析。呵呵,在談優勢時,我提到我們幾個創始人都是重點大學畢業生,而同行的老闆多是工人出生,很少有正規大學畢業的,嗯,現在想來這樣說優勢太可笑,可當時是一本正經的。
正在我侃侃而談的時候,有朋友打電話說美國世貿大廈被飛機撞了,提醒我們看電視。我們的心思都在談論的理想上,哪有心思看電視?不光沒開電視,話題都沒有離開過討論的事情。直到第二天看新聞,我才意識到「911」將深深地雋刻在人們心中。嗯,「911」我是永遠記住了,正是從這一天開始,世界格局明顯有了變化,中國製造業見歷史大頂後走下坡路,而我,稀里糊塗抬起腳跨進一個日益萎縮的行業。
公司叫金亮,工廠設在布吉的金屬大院,靠近深惠路,離布吉關約三公里。當初的布吉,廠房林立,那時候的廠房外牆都是水泥原色的,從關內一出去,眼前就是一片灰色:灰色建築,灰色人群,灰色表情……
前幾天我剛去過那裡,面點王還在,但不是當初那麼冷清,等了好一會兒我才找到座位。我呆坐著,瞅著窗外,恍若隔世:街道變得色彩斑斕,更看不到身著暗色工服、灰頭土臉的工人結伴走過。金屬大院已經不存在了,這裡是布吉的一個居住中心,地鐵近在咫尺,生活非常方便,跟關內沒有差別。
金屬大院廠房帶有運貨電梯,另外還配套有工人宿舍,加之交通方便,在當初算是條件很好的廠區。我們把金屬大院五樓整層都租了下來,有一千平米。廠房靠近電梯口劈出約200平米用做辦公室和展廳,這部分裝上了空調。我的辦公室是個單間,大班台、大班椅。他們說我的辦公室代表公司形象,要好點才行,當然跟我在上市公司工作時的條件比差了很多。
我們都不懂生產,包括Jack和Leo。Jack是學汽車製造的,大學畢業後一直做銷售工作。Leo學美術出身,原來在工藝禮品廠當產品設計師。我們從同行挖了一個業務員和幾個技術工人,開始了工作。
挖來的業務員叫Fannie。金亮成立沒幾天,Fannie談成了一個訂單,客戶是連云港的。這是工廠成立後的第一個訂單,幾千個鍍金牛。我親自開車去機場接客戶,先請到東門吃了一頓海鮮,然後回到工廠。那天晚上,我和Jack陪客戶在辦公室聊天,Leo跟工人在車間打樣。我使出粉身解數,沒話找話跟客戶聊,聊了兩三個小時,聊累了,告訴客戶說要上廁所,實際上是想找個機會去車間看看。Leo和工人主管一臉茫然看著我,顯然他們根本就做不出來。第一單就這樣黃了,感覺非常窩囊,這才明白做工廠其實並不簡單。
我意識到不能閉門造車,開始假冒客戶走訪同行。新進入一個行業最快的熟悉辦法就是去同行那裡參觀,大多數工廠不歡迎同行,但都歡迎客戶。好在剛進入這個行業,沒人認識我。我去同行還有一個目的是想買幾件新產品回來仿製,十月份深圳有個禮品展,在這之前要準備展品和宣傳冊。早期我們的投資除了買設備租廠房,主要就是用在準備參展上,希望在展會上一炮打響。可同行也不傻,從我的言談舉止能判斷出我不是什麼大客戶,讓我看的都是老產品。新產品被老闆藏起來,參展之前只拿給熟悉的大客戶看。
【關鍵點】
深圳是全國工藝禮品廠家最集中的一個區域,除此之外,溫州也有不少廠家,但多是靠仿冒深圳產品為生。每年10月在深圳召開的工藝禮品展是全國最大的展會,廠家的新產品再怎麼捂著,在展會上都會亮出來。那幾年是工藝禮品最火爆的年代,展會很熱鬧,還吸引了不少市民參觀。展會期間,廠家是最忙的:向客戶解說產品、陪客戶吃喝玩樂、收集同行資料、瞭解新產品的反應、談判代理合作條款……
2001年是我們第一次參展,金亮的展品主要是金鼎。我們事先買了很多青銅鼎,用樹脂翻製出來,電鍍成金色去參展。這個想法很好,用鍍金工藝做鼎,後來掀起過一陣熱潮,不少同行因此大賺了一把。但我們剛進入這個行業,對工藝理解不深,產品瑕疵比較多,反而是交學費。
展會的接待主要由Jack和Fannie負責。有客戶來,我就對他們使眼色,要他們熱情接待,還專門給Jack準備了西服。後來才明白,這種展會是面向中間商,也就是專業客戶。不像零售,零售特別需要熱情和微笑。對專業客戶需要熱情,但光有熱情遠遠不夠。他們對產品有很專業的鑑賞力,對廠家的選擇很挑剔,不是一個微笑就能解決問題,有時不笑反而更有效果。
展場內,大多數人是來逛街的市民,只有少部分人是中間商。到我們展位,市民們最感興趣的是我從家裡帶到展會上盛名片的盤子,那是我以前從國外帶回來的。很多中間商看一眼,不問價格就走了,連名片都不留。有兩三個客戶比較給面子,願意讓我用車接送,還跟我們一起吃飯,可都是小客戶。有一個客戶,我當司機陪了一天,拉著他會了好多撥朋友,還參加了他的一個飯局,他們吃飯,我買單。呵呵,我在體制內工作的時候,司機這種事情哪需要我來做?後來,這個客戶再也沒主動聯繫我們。Fannie打他電話,他都不接。原來,展會期間還有混吃混喝的客戶。
第二年再開展會,我就明白該怎麼辦了,但還是會化很多冤枉錢。展會之前讓業務員聯繫客戶,老客戶我們自然會聯繫,請到工廠來看,一起吃個飯,從他們那裡瞭解市場一線情況。有些客戶我們聽說是大客戶,以前沒和我們做過生意,他們是我們想拓展的客戶。我讓業務員早早地聯繫他們,邀請他們展會期間抽空來我們工廠參觀,但這些人也是最忙的,一般會說沒空。有一個上海客戶,接電話很客氣,我們聯繫後,他說那就來機場接吧。我開車去機場,接到華強北。這人喜歡吃川菜,平時我是不吃辣椒的,那天為了融洽氣氛吃了不少,辣得滿身是汗,還連聲說「真好吃」。這個客戶約了好幾個朋友一起吃。酒飽飯足之後,我們給這個客戶在酒店開了房,他摟著他朋友中的一個女孩就去了房間。這個客戶後來一直跟我們有聯繫,可幾乎沒做過生意。
有一個石家莊客戶,溫州人,年輕小夥子。展會前來電話,讓我們安排車去機場接,幫他在酒店訂房。當然,酒店住宿費是我們付,展會期間他的很多費用都是我們付。這個客戶的量很小。年底,他欠了我們五萬元貨款,我派業務員上門追討,他說沒錢,要退貨。貨要退回來,根本不值錢,我不同意退,仍舊讓業務員每天電話催錢。不久,小夥子失蹤了,從此杳無音訊。
做生意肯定會化一些看起來很冤枉的錢,其實並不冤枉。銷售就是要多找客戶,但花在拓展客戶上的費用並非每一筆都有回報。我們的客戶都是私營老闆,大家也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應酬方面的費用並不大。為什麼我在一些客戶身上花了時間和金錢,卻沒有得到預想中的回報呢?成心混吃混喝的客戶畢竟是極少數人,這些人也就只能騙一下剛入行的新手。
反思之後,我終於明白:做事情如果沒有把關鍵點找到,就是一種浪費。我逐漸意識到,自己不是那種靠搞人際關係做生意的人,工藝禮品行業又是一個完全市場競爭的行業,要把生意做好,產品最重要,跟客戶搞公關只能起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必須把精力放到產品開發上來,有了適銷對路、價廉物美的產品,客戶自然會找上門來。
【隔行如隔山】
在金亮工作三年半,最大的收穫是直接接觸了從產品研發到生產、銷售的整個過程。雖然從經濟上來說很不合算,不光沒賺到錢,還把我在國企做高管的積蓄全虧了進去。但這筆學費是很多人想交都沒機會交的,經商的所有環節我幾乎都涉及到,而且有刻骨銘心的體驗。後來,無論是做房地產顧問,還是做投資,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總是很有底氣:沒真正接觸過生意,沒虧過錢,僅憑一點書本知識,如何給別人當顧問?又如何能判斷什麼生意賺錢什麼不賺錢?
寫到這裡,想起做工廠時的許多往事。十多年了,仍然歷歷在目,似乎都不是愉快的記憶。這說明,自己對做工廠並非真正感興趣,也不適合。那時候,我的生活很有規律:早上七點半開車出門,一出門就聽收音機裡的交通台,剛開始深圳電台交通台是FM105.2,後來改成FM106.2,聽哪條路塞車,然後想辦法避開。有時路上會去辦點事,比如去中信城市廣場禮品櫃檯找靈感,或者去禮品大世界、藝展中心拜訪客戶。
我要求自己九點之前到工廠,一般情況下能做到。這個時點工人已經上班,他們是沒法睡懶覺的。為了做工廠,我讀了現場管理方面的書,日本人寫的,規章制度定得很嚴格,工人上下班都要打卡,遲到早退扣工資。到工廠後,我在辦公室呆的時間有三分之一,主要是琢磨新產品。更多的時間是去外協廠(我們平時稱供應商都叫外協廠),看手板(手板就是在開模具前用泥雕刻出的樣板)和樣品,瞭解同行情況。那幾年,我的車一年要行駛五、六萬公里,整個深圳尤其是特區外,還有東莞、惠州靠近深圳的工廠區,我都跑遍了。
每個月第一個週一我必須七點鐘之前出門,趕在八點半的員工大會上講話。我不是一個在大庭廣眾能說會道的人,每次上台前都有點緊張。講完,他們都說我口才好、會鼓舞人。我一直很懷疑這些員工大會和講話的作用。同行中做得比較好的,老闆幾乎都是工人出身,這些老闆站出來講話,比我緊張得多,我畢竟在國企還有過這方面的訓練機會,可他們不做這種事情。他們一年就一次員工大會,即春節前的團年飯,老闆的任務是多喝點酒,工人會跟你掏心掏肺。這個行業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不是真正意義的現代工廠,而是作坊,工人很不穩定,大家來工作是為了賺取生活費,他們從小聽大道理多了,以至於再聽老闆類似的講話非常麻木。我把國營企業的一套做法搬來作坊,哪會有什麼明顯效果?
鍍金工藝禮品的消費者是送禮的人,其中大多數是單位客戶。這是非常有中國特色的一個行業。主要材料是樹脂或鋅合金,外鍍金色(也有少量鍍銀或鍍銅的)。中國人喜歡過節送禮,每年從國慶節到春節是行業的旺季,而生肖造型禮品又是最熱銷的。2001年下半年開始市場上就有很多鍍金的馬出現,我們也做了一些,現在有一款還放在我的書架上。除此之外,那年主要是生產鼎,市場上賣得比較好的是福鼎、壽鼎,有樹脂做的,也有金屬做的。我們開發了一款「囍鼎」,賣得不好。後來才明白,「福」、「壽」意頭好,覆蓋面大,「囍」的市場小了許多。我們也做福鼎、壽鼎,是仿冒同行做的。市場有先入之見,仿冒者是跟隨者,賺錢也不易。
這個行業看起來簡單,其實,隔行如隔山,進去了才知道水很深,有三個環節尤為重要。這三個環節用七、八百字就能大體說明白,但當初我花了近兩年時間才搞清楚:
1、產品造型要吸引人。不光我們自己覺得好看,更重要的是要市場認可。我的一些朋友看了我們的產品,感覺特別土,我把同行中賣得最好的產品給他們看,也說土,那是因為他們本來就不是這個行業的服務對象。什麼是好的設計?市場認可的就是好設計!後來我的主要時間就是去研究市場需要什麼東西,到禮品大世界、藝展中心逛,去網上搜索,到電鍍廠、拋光廠看同行的半成品,去全國各地的批發市場看,跟客戶和同行交流……由於造型是核心所在,賣得好的產品市場上很快會出現仿冒品。為了避免仿冒,工廠會在產品投入市場前申請外觀專利,這又增加了一筆開支。申請專利也避免不了仿冒,遇到仿冒,砸仿冒廠、打架流血的事件層出不窮。
2、製造裝配簡單,成本低,能形成批量生產能力。這中間的訣竅很多,2002年,我們設計了一款羊,很漂亮,但用的鋅合金材料太多,不懂得把肚子掏空來節省材料費和運費,裝配所用的配件又太複雜,上不了量,最後連開模費都沒賺回來。擁有合作良好的外協廠很關鍵,比如開模,好的模具廠一般不願意給差的廠家做,上不了量,光收開模費不合算。模具是很有難度的一件工作,沒有好的模具廠合作,模都開不出來,或者開出來後壓鑄出來的產品有沙眼,接下來的電鍍環節就會出問題。我們那款羊,設計稿很漂亮,我們報了很大期望。但找的模具廠沒有經驗,老闆剛出來創業,弄了好幾個月,都沒開出模來,後來我發了火,他們才加班加點搞出來,出來後問題一大堆。好的模具廠應該根據手板提出在開模環節的產品修改建議,他們不光沒給我們建議,還是我們跟他們一起商量怎麼開,我們本來就沒經驗,大家就一起交學費了。
3、在銷售環節,要制定出最優的價格策略和代理銷售制度,目的是讓中間商多賣本廠的產品。一座城市一般只能有一個中間商做代理,這樣他會積極推銷本廠的產品,但也要注意,有些中間商把獨家代理拿下來後,卻把價格賣得很高,自己暴利,工廠上不了量。我們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已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廠家在中間商面前的談判力很弱,新入行的廠家更是求著中間商賣貨,普遍的情況是廠家要給中間商舖貨,而且中間商不需要事先繳納押金或預付款。結果,廠家不得不接受退貨,這個行業的產品時效性強,貨退回來只值材料錢,退貨多的廠家根本沒法賺錢。最後,正是大量退貨造成了整個行業的崩盤,這是後話。
從2003年開始,我們的產品逐漸有了知名度,金亮在同行業中的地位有很大提升。我一直以為,中國是一個大國,要是你生產出一件不錯的產品,銷量可以達到難以想像的程度。當然,會出現很多仿冒品,一般而言,仿冒品銷量是正品的好幾倍。
我做工廠是不成功的,原因是我做了自己不感興趣而且不適合做的事情。跟那些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多年尤其從一線工人做起來的老闆比,我沒有優勢。後來我好不容易搞清楚行業的訣竅,整個行業也頻臨崩盤。鍍金工藝禮品行業本身就是一個投機取巧的行業,當消費者看清楚鍍金原本不值錢的時候,毫不留情地把它給拋棄。從事這個行業的很多人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包括我們幾兄弟。當然,也有人從中賺了錢,他們是進入行業比較早的人。
這個行業崩盤後,有人轉型去做室內裝飾品,有人轉型做古董電話。這些轉型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老闆對所做事情感興趣又適合去做,更容易成功。
【打假】
2003年春夏之交,我們開發了一款非常暢銷的產品——鱷魚,取名為「縱橫商海,所向披靡」,採用樹脂鍍金工藝。產品面世沒多久,就聽說附近的美夏工藝禮品廠在仿造。Leo偽裝成送貨司機去美夏,看到整個車間都在加班加點生產這款產品,比我們車間還繁忙。他一氣之下拿起鱷魚模型就走,美夏的人可能沒反應過來,沒人阻攔。這是一種膠模,很容易做,拿走模型無傷大雅,他們繼續仿造,定價比我們稍低,銷量不比我們少。
8月份北京禮品展,我們沒參展,我和Leo去參觀。美夏參展了,把鱷魚放在最顯眼的位置,Leo上去跟他們理論,他們心虛,收了起來。我們清楚,當著我們面收起來,我們走之後他們照樣會放回展架。
產品暢銷後,最頭痛的就是被仿冒。每年花不少錢申請外觀專利,在宣傳冊上把專利號放在產品圖片下面,寫上「專利產品,仿冒必究」,但用處不大。高明的仿冒者會稍稍改一下,你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更多的仿冒品絲毫不改,這樣可以充當正品賣。美夏仿冒鱷魚就是這樣,連產品名稱用的字體和字號都沒變,一般人看不出和我們生產的鱷魚有什麼差別,甚至連我都分不出來。
這款鱷魚是那年市場上銷量最大的樹脂鍍金禮品,而我們出產的可能不到總銷量的十分之一。溫州一帶的仿冒品更多,那些仿冒廠離得太遠,質量也差一些,我們沒法管。深圳的同行都知根知底,美夏這樣做顯得很過分。那時候,大工廠即便仿冒,也會改一下,讓被仿的工廠無話可說;小工廠主要靠仿冒生存,但不會明目張膽,主要不是怕專利,是怕挨打。
深圳有一個工藝禮品協會,幾家做得大的工廠是協會骨幹,這些老闆時不時地聚一聚,在一起主要就聊怎麼打仿冒,我們也參加聚會,是其中資歷最淺的。總聽參加聚會的大佬們說,打假只有一個辦法:打!說白了就是去仿冒廠砸廠。被仿冒的廠家為了樹立自己的形象,讓別的工廠不敢仿冒,專找那些好欺負的小廠,派人去砸廠,砸完就走。這種故事很多,還常聽到有流血事件發生。雙方動手幹架,如果有人受傷會送去醫院,派出所就會來調解。派出所根本不會管誰仿冒誰,也不會聽誰先動手,調解的結果就是打人的賠償流血的人醫藥費。大廠也樂意賠,賠了在行業中有影響,別的廠家自然怕,仿冒他們的產品就心有餘悸。這個行業中做得最大的一家工廠就砸過好幾個廠,我有耳聞,有幾個被砸的廠還是他親戚開的。不過,後來我有些納悶,懷疑他的打假沒準是他為了提高在行業中的威懾力自編自演的戲。
其實,這個行業的大佬基本也是靠仿冒起家。不光這個行業,很多行業都是如此:創業的時候,把市場上賣得最好的產品找來,照著做;等研發水平高了,就稍改一下;對本行業有了更深理解,才生產自主開發產品。所謂的自主開發產品其實也是互相抄襲來的,只是抄襲得巧妙一些罷了。一家工廠就如一個國家,既要重視保密工作,同時還要去刺探同行情報,想起來真夠累的!老闆們整天去手板廠、電鍍廠逛游,為什麼?是去找靈感,看看別的工廠有什麼新產品可以啟發自己的創作靈感。
那天,幾家大廠聚會,就在我們工廠附近。我和Jack參加了這個聚會。自然又說起打假,個個義憤填膺。一個姓王的老闆說,大家不要只說不練,乾脆去模仿金亮鱷魚的美夏打假。一幫人很響應。我想,也好,協會出面,也許美夏會收斂點。
到了美夏,老闆不在,流水線上全是那款鱷魚,工人在緊張地工作。我們十來個人在車間逛著、議論著。突然,工廠的鐵閘門關上,一幫黑衣人圍上來,大聲說;「別的廠家可以走人,金亮的人不能走。」Jack非常機靈,拿起手機趕緊報警,還給Leo打了電話,讓他帶人馬上過來。
同行的幾個老闆當然不好意思走,但變得沉默了。整個局面就是我和Jack面對幾十號打手和工人。美夏的老闆和老闆娘出現在我們面前,老闆娘嘴上大罵「打死你們」之類的話,雙方都有拉扯動作。
很快,警察來了。我們對警察說:「他們工廠正在仿冒我們的產品,行業協會來調查,幾個同行可以作證。」
但警察根本不管這些:「要是仿冒,你們可以去打官司,不能這樣跑到人家的工廠來鬧事。」
幾家同行老闆趕緊說:「誤會了,我們不是來鬧事,是同行參觀,找美夏老闆聊天,老闆剛才不在,我們在這裡等。」
這時,John一個人氣勢洶洶走進來:「是不是比誰人多啊?還有沒有公理可講了?」他把手放到衣服裡掏名片,邊掏邊走向美夏老闆。美夏老闆嚇壞了,忙往後退,以為John要掏出刀子來。
因為警察在,加之John來勢洶洶,其他同行又說了好多息事寧人的話,美夏老闆不敢再為難。警察最後說,「我看也沒什麼事,你們還是散了吧。」我們剛離開美夏,就碰到Leo,他帶著十多個人擠在我們運貨的面的裡,手裡拿著棍棒。
我跟幾個同行說:「都晚飯時間了,就在我們樓下吃個面點王吧」。吃飯時,我說了些感謝的話,開玩笑說要是他們不在,估計我和Jack今天可能出不來,即便出來,也是直接去醫院了。他們都很沉默。
之後,同行再也不提打假一事,協會也不再聚會。以前,仿冒都是偷偷摸摸,至少仿冒者會覺得自己在做不光榮的事情,這件事情後,仿冒變得無所顧忌,成了行業普遍現象,不光小廠仿,大廠也仿。如同天使被魔鬼戰勝,整個行業從此墜入深淵。這件事情對我的影響很大,從面點王出來,我開車回家,腦子裡冒出的念頭就是離開這個行業。
其實,我們犯了一個低級錯誤,選錯了打假對象。美夏規模不小,老闆也很強勢,如果當時選另外一家小廠來打,豈不是一炮打響?是啊,做任何事情都要知己知彼,不然會適得其反。
我做投資後,一直不看好製造業,可能跟我打假的這段經歷有關。你生產的一樣東西賣得好,馬上就會有人去仿冒,仿冒品的銷量常常是正品銷量的上十倍,還有多少人願意去做開發?但話要說回來,這本身也說明一個企業的「護城河」是多麼重要。一般的企業尤其是製造業,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難有真正的「護城河」。只有很少數企業才有,這樣的企業如沙裡的黃金,需要仔細去淘,才能找到。
| ||||||
五月底,《富比世》(Forbes)雜誌公佈全球前一百大最有權力女性排行,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排名第六。儘管希拉蕊已是女權的象徵,她本人卻相當崇拜另一位女性,那就是連續四年被《富比世》選為「全球最有權力女性」榜首-德國現任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 在希拉蕊傳記中,她對梅克爾的評價是: 任職國務卿期間,我對安格拉(編按:梅克爾的名字)更加崇拜。她果斷、機敏、直率,總是告訴我真心話。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的那幾年,安格拉的領導能力備受考驗。我花了很多時間跟歐洲領導人討論這些挑戰,包括梅克爾。無論你同不同意她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都無法不被她鋼鐵般的決心打動。如同我在二○一二年的看法,她「一肩扛起整個歐洲」。 梅克爾,這位全球最有權力的女性,究竟如何在以男性為主的政治圈裡出頭? 德國《南德日報》記者柯內留斯(Stefan Kornelius),一路近身採訪梅克爾二十五年,由他執筆的《梅克爾傳:德國首任女總理與她的權力世界》,在台灣由《商業週刊》獨家取得中文版授權。 這本傳記被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評為「瞭解梅克爾的專業指南」,本刊搶先摘錄其中內容,為讀者揭開梅克爾這位「歐洲女皇」(英國《每日電訊報》評價)的神秘面紗。 梅克爾至今三度出任德國總理,她的每一任都和「危機」脫不了關係。在她第一任期,梅克爾要處理來自大西洋對岸美國的次貸危機;她的第二任期,要挽救可能導致歐元解體的歐債危機;第三任期至今,她要面對的則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國際政治危機。 正如柯內留斯書中所述:「她沒有尋找危機,是危機找上了她。她的政治任務就是避免這些毀滅。」「若非梅克爾在多次危機中,穩住歐洲與德國的局勢,她不會躍升為歐洲無可挑戰的領導人物。」 沉默 東德環境養成特殊個性 「保持緘默,是活下去的策略」 梅克爾的經歷,和歐、美傳統政治人物大不相同。首先,歐、美政治人物大多出身於老牌的民主國度,梅克爾卻成長於共產主義體制下的東德:她剛出生八個月,身為牧師的父親就舉家遷往東德。 在東德的特殊環境下,梅克爾養成了她和傳統政治人物第一個不同的特質:「沉默」。如柯內留斯書中所說: 「沉默寡言、難以接近,在一個處處間諜的國家裡,皆是至關重要的倖存條件。若說直至今日梅克爾還能做得特別好的,肯定是緘默了。『沒錯,東德時代的一大好處,就是學到保持沉默,這是活下去的策略之一,』許多年後她如此道來。安格拉深諳閉緊嘴巴方為上策的道理。」 其次,梅克爾也不是搞政治起家,她的本行是科學家。一九八六年,梅克爾在萊比錫大學取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後進入東德科學院從事研究。科學訓練也使梅克爾養成沉默的習慣,這種作風帶到政治上,使得她對那些以肢體動作、激烈語言博得注意的政治人物,也不具好感。如柯內留斯書中所說: 「物理學家出身的梅克爾,最欣賞的一條物理規則:『沒有質量便無吃水深度。』梅克爾不喜歡嗓門大的男人,看不起像普丁(編按:俄羅斯現任總統)那樣誇張表現男子氣概,擺出獵人姿勢和肌肉;也不喜歡故作大男人的貝魯斯柯尼(編按:義大利前總理)之輩。 梅克爾由衷欣賞沉默寡言,自己也守口如瓶,『我們的社會吝於保持沉默,這個社會實在變得太吵了。』她認為,在有些時刻保持緘默是高尚、正派的表現。」 梅克爾欣賞「沉默」,也變成她用人準則: 「所有她信得過的人,都能保持沉默。這是忠心耿耿的一項證明。」但對信得過的人,她都會坦誠以對,歐元危機爆發時,總理府頻頻邀請各黨派領袖交換意見,很多真實情況,專家們尚被蒙在鼓裡,梅克爾都一一坦白。那段時間以來,大家都學到一件事:市場對每一則謠傳都會迅速反應。 計畫 不能接受一丁點意外「一開始就錯,永遠都不會好。」 沉默使得梅克爾「少說多想」,她曾自承自己的座右銘「規則,規則,規則」,相信自然界與人事都有一定的法則。這位科學家總理,曾如此評論「政治」與「科學」這兩項活動的分別:「雖然這兩項職業風馬牛不相及,但都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 梅克爾做什麼事都要三思後行,凡事都要「計畫」,這可說是梅克爾另一項個人特質。 梅克爾喜歡華格納的歌劇《尼布龍根指環》(Ring of the Nibelung),她對這部歌劇的詮釋是:「起步對,滿盤皆對。如果事情一開始就錯了,永遠都不會重歸於好。」 如柯內留斯書中所說: 「一開始就要做對,一步接一步,有條理有計畫,從容不迫,這就是她的目標,或者至少她如此要求。她與財政部長蕭伯勒分享工作格言:立刻從結果開始思考事情。對於不可避免、注定要發生的事件,梅克爾戒慎恐懼,她不希望被驅使,希望能控制並影響事情的進行。 距離耶誕節還有兩個月,她就在想禮物了。『我總想知道會收到什麼禮物,即使這樣就失去了隨興的樂趣。讓我的人生井然有序、避免混亂,對我來說更加重要。』」 梅克爾凡事都要「計畫」的特質,也是自小養成的。柯內留斯形容,梅克爾小時候曾是「運動小傻瓜」,甚至連上下樓梯都會怕,這促使她去思考如何避免不必要的過程,每一步都要經過計畫。「秩序、結構、可計畫,在東德三十五年中培養出來的特質,」她說,她想事情時必須練習有先見之明。 梅克爾不喜歡意外,因為這意味著事情在她控制範圍之外。二○○七年一月,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克里米亞半島黑海濱的住所,接待來訪的梅克爾。雙方會談正要開始時,門突然打開,一隻名為「柯尼」的黑色大型拉不拉多犬衝了進來,對梅克爾聞來聞去,後來躺在梅克爾腳邊。 普丁讓狗突然闖入,顯然是有意為之。一九九五年八月,梅克爾騎著單車去週末度假屋度假,被鄰居養的獵犬咬傷膝蓋,後來梅克爾不再騎單車,也開始對狗保持距離,因此「梅克爾怕狗」在外交圈並不是秘密。 二○○七年那場會談,普丁突然放狗進來,當時照片顯示,梅克爾撅起了嘴唇,雙腿很不自然的緊併,縮了起來。普丁卻是一副勝利者姿態,兩腳分開坐在椅子上,趾高氣揚的往後靠。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當時報導此事稱「普丁用狗來恐嚇梅克爾」。 這種意外是凡事都要「計畫」的梅克爾所不能忍受的。為預防此事重演,此後梅克爾每次與普丁見面,在例行外交禮儀與行程協調中,都會加註:雙方會面時不許出現狗。 理性 相信所有不幸都出自幸運「過了好日子,就會擔心有壞事。」 凡事都要「計畫」的梅克爾,憑藉的是她的「理性」。和許多擅長感性表演的政治人物相比,梅克爾的「理性」顯得相對突出。 在梅克爾之前的德國總理是柯爾(Helmut Kohl),此君喜歡擺出凱旋而歸的統帥姿勢,也喜歡加上雪茄和被風吹起的大衣,做為優越像徵供人拍照。柯爾雖大男人,卻會在大眾面前流淚,他也喜歡法國人的感性。 梅克爾當初跨入政壇,就是被柯爾提拔而出道,當年她進入柯爾的內閣任職時,只有三十六歲。然而這位柯爾口中的「小女生」,作風卻比柯爾還要「大男人」。 梅克爾從沒在大眾面前落淚,科學家出身的她,少以感性語言來打動人,而是以理性說服群眾。歐債危機期間,梅克爾推動紓困方案,面對外界逼問,她只簡單的回答:「如果歐元垮了,歐洲也跟著垮。」純粹陳述事實,沒有感情渲染,充分反映她的「理性」。 柯內留斯如此描述梅克爾的「理性」: 「梅克爾從來就不是天才演說家,她把值得信賴和規矩正派,輸入她的言談之中,但要真正吸引大眾,她就辦不到了。拚命討人喜歡不是梅克爾的人格特質。致詞時梅克爾的情緒有點激動,但也僅止於此,如果一發不可收拾,她就不叫梅克爾了。」 另外,柯爾與法國人關係友善,梅克爾卻和法國前總統薩科奇不睦。歐債危機後,輿論創造了一個新字「梅克奇」(Merkozy),意即梅克爾加薩科奇合一,但《新聞週刊》(Newsweek)指出,梅克爾對輿論把她的名字和薩科奇放在一起「深惡痛絕」。柯內留斯在書中也說:「梅克爾不喜歡薩科奇之流,手舞足蹈般的虛榮。」這或許也可歸因於她的理性,和擅長表演的薩科奇格格不入所致。歐債危機期間,梅克爾在各國奔波,規勸發生危機的希臘、西班牙各國撙節開支。她的說服力,不是表現在感性言辭,而是那冷冰冰的數據圖表。柯內留斯描述梅克爾是如何展現說服力的: 「歐元危機期間,她在歐洲議會攤開她惡名昭彰的圖表,請在座者把比較曲線當成危機徵兆。梅克爾會比較系統、政治程序、解決方案,正反模型始終在腦海中並列,經由智庫檢測再產生判斷。 打從孩提時期開始,梅克爾就有一套應付困境的辦法:比較。凡是和這位年輕女士共事過的人,都提過她非要比較不可。」 「她在思索一個問題時,先會要全面徹底瞭解那件事情。無論思考的是養老年金計算公式、房市泡沫化或者南海爭議,她都要看事實,即使反面沒有任何論據,她還是會要瞭解事情的反面。」 甚至對於自己,梅克爾也以理性來分析: 「『我知道,人一旦事事順心,就得要準備擔心。我的看法是,不幸大概都是從幸運裡產生。意思是說,若我福星高照,過了一段好日子,我就會開始擔心,接下來會有壞事發生。』這位以『分解反應』為博士論文題目的物理學家,一向非常重視自己的政治宇宙,會不會因過度膨脹而爆炸。」 梅克爾有科學家式的「理性」,這使得她的外交出訪也別具特色。一般政治人物的出訪,多是瀏覽當地國家的名勝古蹟,但梅克爾每一次出國訪問,在當地最後一個行程,都是參訪該國的學術單位:她在印尼參訪海嘯警報中心,在加拿大參訪海洋研究院。 堅毅 12歲克服深深的跳水恐懼 「那一刻起,什麼事都沒有畏縮過。」 因為有著比其他政治人物更突出的「理性」,使得梅克爾能堅守她的信念。「堅持」也成了梅克爾另一項個人特質,正如希拉蕊對梅克爾的形容:「鋼鐵般的決心」。柯內留斯在書中說: 「紀律是她工作的不二法門,而且非常重視守時。她可以虐待折磨自己,耐著性子開一場又一場沒完沒了的會,尤其是歐元危機時期,她每天只睡幾小時撐了過來。她放下意識形態,加上善於謀略,一次又一次表現出無與倫比的理性。梅克爾只是做一些她最拿手的事:以論據詳細闡述分析。」 「希臘應該撙節一百二十 億歐元,並訂出改革方案,這簡直看不見盡頭的過程,讓梅克爾失去信心。她在數不勝數的歐盟理事會議中,也在希臘人面前,背誦改革及撙節開支的道理,使反方的論據越來越薄弱。」 梅克爾的「堅持」,也表現在她對某些價值觀不肯妥協。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梅克爾曾公開反省這段歷史,稱德國對納粹的罪行「要永遠負責」。 然而某次梵諦岡教廷的一位主教, 在一場電視訪談,否認納粹德國殺害猶太人的事實。雖然後來教宗本篤十六世聲明澄清,但梅克爾仍表達了她的看法:「教宗及梵諦岡都應該表明立場,那就是不能否認(大屠殺)。以我看來,他們澄清得還不夠徹底。」 這番話形同公開批評教宗。德國有不少民眾信仰天主教,加上梅克爾身屬「基督教民主黨」,批評教宗使德國輿論譁然。有些德國主教認為梅克爾此言大不敬,她再一次遭到輿論質疑:是否根本不在乎以「基督教」為名的黨?是否背離了天主教核心精神? 事實上,梅克爾是來自東德的新教徒,她從第一天坐上黨主席之位起,就不斷面臨輿論對她宗教背景的質疑。但梅克爾卻對這些批評並不在意,正如她所說:「只要能讓事情至少往前一步,就算知道不會得到一致的掌聲,我還是會去做。」歐債危機期間,她的堅持始終如一,對那些身陷債務危機的國家開出條件:「不撙節開支就不紓困」。強硬態度,被希臘、西班牙等國家民眾咒罵為「女希特勒」。 但這些批評都沒有動搖她的決心。梅克爾說:「十二歲那年,我在游泳課上練習跳水時,在跳板上足足站了好幾分鐘,才鼓足勇氣起跳。從那一刻起,我就充滿了勇氣,什麼事都沒有畏縮過。」 「她不再需要向誰證明什麼,希望自己出現時,就是怒海中安靜、安全的下錨處。」柯內留斯如此描述梅克爾,這也正是梅克爾對一般人的吸引力。 梅克爾的崛起,也呼應了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奈伊(Joseph Nye),提出的「巧實力」(smart power)理論。所謂「巧實力」,是「硬實力」與「軟實力」交互運用。「硬實力」是領導者以威脅利誘使對方就範,「軟實力」則是領導者使他人心服口服自願追隨。 奈伊認為,只有具備「軟硬兼施」的「巧實力」,才能成為新一代的領導者。梅克爾既有低調沉默的「軟」,又有理性堅持的「硬」。或許這些個人特質,正是她能成為新一代領導者的最重要原因。 【延伸閱讀】35歲大轉彎,物理學家變政界大咖—梅克爾大事紀 0歲 一九五四年漢堡出生,8個月後遷東德23歲 結縭物理學家烏里奇。婚後採用他的姓氏至今28歲 與烏里奇離婚32歲 獲博士學位,研究量子化學35歲 初入政壇,柏林圍牆倒塌,參與當時民主運動36歲 加入「基督教民主黨」(CDU)37歲 入閣擔任女性及青年部長40歲 出任環保部長44歲 再婚,嫁給化學家紹爾46歲 當選基督教民主黨主席,是該黨首位女領導人51歲 當選德國首任女總理55歲 2度當選德國總理59歲 3度當選德國總理 【延伸閱讀】你不知道的梅克爾》歐洲鐵娘子怕狗出名 喜歡什麼運動?熱愛足球,甚至在開會時偷聽德國國家隊比賽實況 身為妻子做什麼?會煮早餐給老公吃,稱「希望他帶著一副好胃口上班」 怕什麼?狗 喜歡聽什麼?年輕時喜歡披頭四、現在喜歡華格納的歌劇 喜歡什麼人?幽默能逗她大笑的人 她有什麼禁忌?公事上的夥伴從未被邀到她家裡 退休後想做什麼?想成為平衡木體操選手 |
【深陷泡沫】
做生意和做投資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回事,如同種樹,尋找合適的時機和地點把樹種上,澆水施肥,等果子成熟之後收獲。
那時候,每年從三、四月份開始,我們就要考慮年底旺季最暢銷的產品是什麽,然後開始設計。2001年旺季最暢銷的產品是生肖馬和鼎,同行中做得好的工廠單件產品的銷量可以達到十萬件,每件凈賺30元,利潤就是三百萬元。那一年我們剛進入這個行業,自己開發的產品銷量不怎麽樣,只好把市場上賣得比較好的產品拿來仿造,賣給小中間商,他們從正牌廠家拿不到貨,只好找小廠拿,質量雖然差一點,但價格便宜。2001年靠著仿造活著,整個工廠是不賺錢的。
春節之後是淡季,主要靠減少工人、減少加班壓縮成本,整個行業一般要虧到八月底。淡季的主要精力是做產品開發。我發現生肖產品銷量大,2002年上半年的主要精力就用在了生肖羊的開發上。那時候還沒有真正搞清楚這個行業的訣竅,不知道一些基本的東西,比如怎麽減少生產成本,如何形成批量生產能力,產品的體量多大才最佳,最後,生肖羊的開發也是交學費。這中間的訣竅是外行看不到的,必須在行業里摸爬滾打一兩年,吃過虧,有了經驗,才能真正明白。正因為有這段經歷,現在我對不熟悉的行業,尤其是看似簡單的行業,都心存敬畏。也對那些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從事投資,當基金經理,掌控十多億資金的投資能力表示懷疑。我常想,他們都沒做過生意,不知道生意是怎麽回事,怎麽能去投資做生意的企業呢?在報紙上看到某些政府領導對企業家指手畫腳,告訴他們應該怎麽做,我更是覺得好笑:一個沒有生意經驗的人,憑什麽去給生意人當老師?
2002年繼續虧損,但比上一年虧損數額少了許多。我把虧損當成是交學費,我總是想,交了學費,才算是邁進行業門檻,以後而且很快,我們會把扔進去的錢賺回來,加倍賺回來。
從2003年開始,我們基本掌握到了這個行業的訣竅,開發出的產品也逐漸對市場路子,同行也開始重視我們。這時候遇到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做這個行業的工廠越來越多,老廠也在擴大規模,產品供應量越來越大,利潤率明顯下降;二是暢銷的產品被別人仿冒,難以上量。那一年,我們開發的兩款產品在淡季的銷量都很好,但算下來,從春節到8月底還是虧損。
為了把以往年份的虧損補回來,我們加大了生肖猴的開發力度,投資了四十多萬元用於猴的設計、打樣和開模。我決定用鋼模技術來生產生肖猴。開鋼模容易批量生產,電鍍質量有保證,還不容易被仿冒,因為開模到批量生產至少要兩個月,等仿冒品出來,銷售的高峰期也過去了。
第一步是設計圖紙:翻遍能找到生肖猴的所有資料,包括小人書、年歷、網站圖片,然後請設計師畫平面圖,再討論修改。第二步是打樣:根據反複討論修改的平面圖,定出幾款覺得不錯的,做成手板,翻成樹脂,電鍍好,配上底座。第三步是征求意見:我常把打樣好的東西放在車上,碰到朋友,就拿出來讓他們提意見。這些朋友都不是這個行業的人,但一款產品好不好,他們總能給出一些意見。一般而言,幾款產品對比一下,好的東西很容易被發現。我還發現,有幾個朋友的眼光特別準,他們看好的產品在市場上一定會好賣。除了給朋友看,還會拿給信得過的員工看。第四步是確定產品體量和裝配方案,找一個最佳方案:產品體量要適度,太大成本高運輸難,太小消費者又會覺得小氣,送禮送不出手;產品的裝配要盡量簡單,但過於簡單又容易被仿造,而且缺乏新意。確定產品體量和裝配方案後,就可以知道生產成本大致是多少。
後來我從事房地產顧問,常要求開發商對產品進行測試,比如按設計圖紙找塊平地把房子的戶型畫出來,甚至用磚把墻建到半米高,然後找人提意見,修改完善後再定稿。還有,把外墻磚貼在墻上,貼幾個方案,進行比較,再確定用哪一種。這些做法幫助了我服務的開發商。沒有工廠這段經歷,我是不可能對產品這麽挑剔的。我認為,營銷的關鍵是產品,設計出價廉物美、對市場路子的產品是營銷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當然,我投資一家企業,也會重點去看它賣的是什麽東西,看它賣的東西和它的同行相比有什麽特別之處。
最後,我們確定了兩款生肖猴產品,都是孫悟空的造型,非常經典。對十月份深圳的禮品展我也很重視,請專業人士設計展位,在展位布置上同樣是先出圖紙,進行比較,測算制作成本。在2003年的展會上,金亮成了工藝禮品行業的一顆明星。同行公認,我們的兩款猴子是最好的。
但我們得到的訂單卻不是最多。這容易理解,中間商不光看重產品好壞,還有其他很多方面,我們畢竟入這個行業的時間不長,還有就是其他廠家可能給中間商的政策更好。不過,我們從展會上得到了很好的評價,信心滿滿。
為了在年底實現理想的銷售量,我們開始備貨,這需要投一些錢。上一年生肖羊供不應求,那些產品暢銷的廠家備貨太少,該賺的錢沒賺到。到了2003年,全行業都很重視備貨。那一段時間,電鍍廠每天二十四小時輪班,貨還出不來。我們只好去給電鍍廠管事的人送紅包、請吃飯。貨一車一車地拉回來,我們工廠也是二十四小時輪班進行裝配。
庫存太大,怎麽辦?先發給客戶,大量的貨在展會之後就鋪給客戶。到了11月,找客戶結款,客戶說貨還沒賣掉,賣掉了馬上結,順便還告訴我們說別的工廠降價了。一打聽,很多產品價格已經降到只有10%的毛利。到這時,我才意識到有問題,但為時已晚。怎麽辦?只好降價。降多少?很糾結,本來的定價毛利是30%,如果降到10%的毛利,算下來全年就是白幹。但同行降了,你不降,肯定不行,於是降到10%的毛利。我對自己的產品還是有信心,我堅信,同樣的毛利,我們更有競爭力。
但很快,同行中有人虧著本賣。等到最旺的銷售時點元旦來臨,猴產品已經泛濫,不光廠家虧著賣,中間商更是虧著賣。幾乎所有的廠家都還有大量的貨在倉庫放著。春節放假前,一批一批的貨被中間商退了回來。一般而言,廠家都是在春節前和中間商把一年的款結清,可我們一催款,貨就退回來,最後都不敢催,只好借錢把工人的工資獎金付了,打發他們回家團圓。
2004年春節後,手上還有不少猴子庫存,總琢磨怎麽把它們全部賣了,即便虧一些處理掉也比賣材料好。客戶還陸續有貨退回來。我讓業務員跟客戶打電話,讓他們盡量不要退貨,能便宜賣出去就賣,再低的價格都認。其實,客戶早就便宜賣了,2003年10月我去跑市場就發現有些客戶的賣價已經低於我們的出廠價,我還納悶地問他怎麽回事,他說是想幫我們多走貨,當時我很幼稚,心想,也許是他們賣貨的策略吧。
2004年夏天,客戶該退的貨都退了回來,我們把所有的猴子都賣給了收購鋅合金材料的人,然後算帳,不計以往的累計虧損,我們在猴這一款產品上的虧損高達100多萬元。
這個行業,從馬、羊兩款生肖產品上賺大錢的工廠有好幾家。這幾家工廠的老板僅僅兩三個月時間,身家暴漲近千萬,座駕很快由桑塔納換成奔馳、寶馬。但從猴、雞、狗上賺小錢的有,賺大錢的一個都沒有,在猴產品上大虧的不少,那幾家工廠,在馬和羊上賺的錢後來又在猴上面全虧了進去,甚至虧得更多。這段經歷,讓我近距離感受到泡沫的形成和破滅。身在其中,先是滿懷希望,然後指望保本,最後希望破滅,斬倉退出,斬得不夠堅決的還要虧得更多。人性的弱點之一就是在人多的地方感覺安全,中國人尤其從眾,其實,人多的地方常常是最不安全的,做生意和做投資都要謹記:“旱則資舟,水則資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