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Jul 2017 - [經濟一週「財報危與機」] 包浩斯(483)及I.T.(999)香港業務大不同
I.T.(999)於5月尾公布至今年2月全年業績,收入按年升6%,毛利按年升8%,毛利率由60.6%增至61.6%,毛利率提升源於相關減價幅度減少;純利按年升50%,不過上一年度涉及大額匯兌虧損,若撇除非經常性收益,除稅前純利按年升24%,相關盈利率由5.6%增至6.5%,論核心盈利,是過往四年最佳。 不過,看地區分佈,香港業務收入按年下跌6%之餘,虧損更按年增154%至1.85億港元,虧損率由2.1%增至5.6%,表現可謂非常差,管理層解釋因包括租金及員工薪金的經營零售渠道成本持續上漲,而再壓縮成本的空間有限,因此不得不繼續實行在香港的店舖整合計劃,力求舒緩成本壓力及提升整體店舖效率,期望能減少虧損。幸好,中國業務及日本業務增長理想,抵銷香港的差勁業績有餘,令整體盈利仍有不錯增長。中國業務收入按年升14%,收入佔整體升至45%,已超越香港業務的41%,溢利按年增31%,溢利率由8.3%增至9.6%,管理層認為中國中高階層的增長依然強勁,對別出心裁的優質時裝產品的需求亦不斷增長,所以仍在不同城市擴張業務,可持續帶升整體業績。另外,日本業務收入按年升41%,溢利按年增48%,溢利率由38.1%增至40.1%,管理層則提到,盈利能力提高主要靠一系列市場推廣攻勢,以及與多個知名時裝單位舉辦多項跨越全球的合作活動;事實上,我每次到日本也會到I.T. 的店舖(如Bathing Ape)消費,有時亦見到不少香港人,若見香港人持續到日本旅遊,對其日本業務也有正面幫助,當然另一方面同一班人在香港I.T. 消費的支出或會減少。
I.T.主要銷售潮流服飾,在香港業績差勁,虧損擴大。包浩斯(483)同是銷售潮服,中國業務規模仍小,大部份收入及溢利仍是源於香港,上半年虧損亦按年增加,市場實難對其6月中旬公布至今年3月全年業績存有期望,可是結果卻是另一回事,全年收入按年跌14%,下半年按年跌幅相若;全年毛利按年跌8%,下半年按年跌幅降至1%,毛利率由59.0%增至62.6%,下半年更高達66.5%,前一年度大賺時亦未見如此高水平。全年純利按年跌2%,但下半年按年升42%,純利率由3.3%增至3.7%。銷售及行政開支佔收入增加,成本控制未見改善,加上同店銷售倒退,及關店持續,下半年盈利能突飛猛進,就是靠忽然超高的毛利率。管理層解釋,毛利率改善因為過去數年的大型減價活動,已成功減少滯銷產品存貨及改善現金狀況,故此能夠於是年度大幅減少減價活動規模,加上亦憑藉積極微調採購策略及控制措施,以及優化存貨補給,成功降低銷售成本;英鎊兌港元大幅貶值亦有助於降低主要代理品牌如Superdry的採購成本。至於為何兩間公司的香港業務為何在同時間天南地北,正常解釋或許是兩者潮服檔次的不同。
「財報危與機」專欄實行內容O2O,包浩斯(483)及I.T.(999)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的7月1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I.T.(999))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22 Jul 2017 - [經濟一週「財報危與機」] 盈利以外的估值
於5月初在專欄對嘉利國際(1050)作出分析,其後股價加速上升到5月下旬的$1.5,十三個交易日升幅達30%,以今年計升幅更達120%,股價在那段時間如此火熱,當然我完全不知道有什麼原因,亦不會天真到認為自己的文章有如斯影響力!不過,股價急升後換來的是急跌,管理層此時卻連消帶打,作出比過往相對大量的公司回購,並發盈喜,提到至今年3月的全年業績,純利將按年增長40至50%,算是成功穩住了股價,在接著個多月在$1.25上下起起落落。
看其全年業績,收入按年跌6%,下半年按年反升1%;毛利按年升1%,下半年按年則升10%,毛利率由12.1%增至13.1%,下半年更達13.4%,主要受惠生產自動化續見成效;純利按年升44%,若撇除非經常性收益,除稅前溢利按年則升23%,下半年按年升25%,相關盈利率由5.2%增至6.8%,下半年更達7.1%。整體來說,上半年雖然收入倒退,但因成本控制理想,盈利仍有上升,而下半年收入已轉升,盈利升幅更大。
看業務分類,五金塑膠業務主要為伺服器外殼生產,收入按年跌4%,下半年按年亦跌4%;經營溢利按年升12%,下半年按年升10%,經營溢利率由10.0%增至11.8%,下半年更達12.4%。電子專業代工業務收入按年跌8%,下半年按年反升7%;經營溢利按年跌17%,下半年按年則跌14%,經營溢利率由4.4%跌至4.0%,下半年則為4.2%。消費者及服務業務主要為經營餐飲,收入按年跌28%至1,880萬港元,經營虧損則由4,970萬港元收窄至2,170萬港元。此年度還新增房地產業務,不過佔比非常小,五金塑膠業務仍是貢獻盈利明顯最多。
每股盈利$0.084,以股價$1.25計,歷史市盈率約14.9倍,以傳統行業工業股來說,估值偏貴;每股派息$0.065,歷史息率5.2%,可算不高不低。於7月上旬和管理層會面,以了解股價還有何上升潛力,就此,我預測是年度收入按年升3%,盈利率提升1%,每股盈利按年可升20%至$0.101,預期市盈率約12.4倍,看過往數個年度,12倍已是較高的估值水平。
以核心業務盈利估值已到位,現在嘗試派息方面著手,集團新增房地產業務,主要是將舊廠房改建住宅,因本身資金足夠,不少機會將大部份銷售所得作派息,我假設樓價不變,預期於接著的三個年度,每股派息分別是$0.008、$0.081及$0.632,將此部份以適當貼現率折讓至現價,再加上工業部份的估值,大家可看看現價還有否吸引的估值折讓。
「財報危與機」專欄實行內容O2O,嘉利國際(1050)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的7月15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嘉利國際(1050))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財經評論:2017港金融危與機
1 :
GS(14)@2017-01-05 07:59:43黑天鵝之年2016年過去,新一年來臨。對於新年,美國名嘴奧花雲費曾說:「為新的一年歡呼,畀我哋有另一次機會重新做番正確!(Cheers to a new year and another chance for us to get it right)」。但歷史到底是不斷複製錯誤,抑或如哲學家所言,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變才是永恒?元旦前夕與多位銀行界舵手傾談,展望今年,不約而同都是擔憂多過雀躍,擔憂的不是回歸廿周年,香港再像97般出現另一次亞洲金融風暴或經濟萎縮,而是國際形勢風險重重,地雷處處,遠在控制以外。2017開局,又似乎是不安的一年:特朗普即將上台、歐盟多國大選、地緣政治、中國局勢內弛外張以至十九大換屆,均可能引發政經社會滔天巨變,「今年形勢隨時凶險過2016」,業界笑指黑天鵝DNA可能已變種常態化天鵝!不過,像華爾街投資大師的「鞋童定律」,當人人侃侃而談睇好或看淡股市時,或者正是反高潮逆向而行的先兆。香港是細小而開放經濟體,在國際事務上從來就無緣置喙,回歸後又專注北望神州,經濟金融押注中港跨境融合及人民幣國際化商機,國際視野及定位,廿年來越縮越窄,社會撕裂亦令競爭力滑落,金融中心地位經常被揶揄遭上海或獅城趕過。去年黑天鵝特朗普勝出,全球形勢驟變,美國會否真打貿易戰或實施關稅壁壘,仍需拭目以待,但中美博奕明爭暗鬥陰晴不定,特朗普午夜Twitter推文,已足夠令內地頭痕、市場不安。相對內地因人民幣急貶資本外逃而匆忙落閘從嚴,連自貿區資金流出都要徹查,香港作為面向國際的平台資金一貫自由進出,中資企業只要財力足夠照舊可在本地離岸融資,本港獨特地位,誇張啲講,猶如立足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亞,作為俄羅斯領土唯一直接面向溫暖海洋的港口。人幣自05年滙改,大部份時間持續升勢,本港亦受惠人幣國際化離岸實驗場角色,但最近三年人幣續貶,去年貶幅6.5%更是滙改以來之冠。人過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人幣國際化優先性已押後,截流要緊,加上前年7月當局暴力救市隊冧A股,敲起市場警號,對全球投資者來說,香港才是中國領土下唯一真正國際金融中心,資金流通最安全基地(唔係顛覆基地),香港優勢絕非內地任何一個號稱要五年十年內,爭取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普通省市所媲美,香港實在毋須再向祖國伸手攞大禮。2017年亦是香港回歸廿載,下一個十或二十年,香港最重要保持甚麼條件,才能維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唔走樣?很多人說,司法獨立、廉潔公正,專業自由的營商環境。聞說終審法院正編彙一本香港自開埠以來(1841年至1997後)逾150年的司法史,為本港法治里程立此存照,新書已進入最後校對階段,爭取今年底至明年初面世。三權分立,法庭出書當然與回歸無關,但這本司法史倘能今年出台,於此風雨飄搖之際,重新喚醒漸行漸遠既核心價值,不啻是回歸廿年最富意義的禮物。前滙豐大班艾爾敦退休後,於2007年開blog撰文,前年7月懷着悲觀之情宣佈封筆,但去年底悄悄「復出」,除夕元旦連發兩文。熟悉亞洲事務的敦哥,處處流露對國際局勢關注,認為俄羅斯及中國,可能是製造最多不確定性的地方。文中又引述英國作家George Eliot所言,「不能從多角度看一件事只會流於狹隘」,「當我們懷着決心立志求變,我們才能寄望年底回顧時,可以欣慰a well job done(我們已幹得很好)!」記者:劉美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3/19884580
國策透視 :《王者榮耀》危與機
1 :
GS(14)@2017-07-01 09:32:55騰訊(700)旗下手游《王者榮耀》已成全球最吸金遊戲,業界估計今年首季收入高達60億元(人民幣,下同),超過日本《怪物彈珠》收入3億美元。騰訊沒有披露《王者榮耀》具體數據,但在首季財報中,智能手機遊戲收入同比大增57%至129億元,《王者榮耀》一款遊戲就佔近半,可見對騰訊業績的重要。《王者榮耀》的殺着,在於其社交屬性,玩家一邊玩一邊交流,內地已稱為「小微信」,如果不玩可能就會被朋友圈排斥。有趣的是,《王者榮耀》用戶有54%為女性,這類爭鬥類遊戲極少會有女性用戶多過男性情況出現,更證明《王者榮耀》是社交軟件大於遊戲軟件。但《王者榮耀》太過成功,亦可能成為危機所在。目前註冊用戶已經超過2億,用戶日均使用近100分鐘,大數已經上癮。據騰訊數據,《王者榮耀》的用戶中,年齡在12歲及以下的用戶佔4.8%,12歲至17歲的用戶18.5%,即學生用戶超過23%。該比例可能較實際還偏低,因很多學生是用家長賬號上網。近期內地集中報道學生沉迷《王者榮耀》而無心向學的新聞,教育界多次呼籲限制學生參與,如果當局一下禁令,可能對騰訊帶來衝擊。
黃尹華
http://www.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9/20072136
對沖人生:電動車市場危與機
1 :
GS(14)@2017-07-09 03:53:08下半年交易開始。北韓遠程導彈挑釁,花旗佬跳跳紮。美國駐聯合國代表說明用經濟及貨幣制裁,朝鮮半島形勢變化莫測。美國道瓊斯指數依然不斷創新高,落筆一刻,芝加哥波幅指數VIX在12以下徘徊。1.富豪Volvo汽車宣佈,2019年最新車種走向全電動,還有一些過度的電動車(Hybrid)。時間剛好,高盛把電動車一哥Tesla的目標股價下調,極度暢銷的Model S撞擊測試又未如Tesla所講的一樣穩陣。電動車一哥接了高盛的深水炸彈,高盛預計價錢相對貴的Model S房跑車的需求會飽和;相對平民版的Model3出貨時間會延後。未來6個月目標價調低至180美元,周一收市價352美元,代表49%潛在跌幅。2.固定波幅策略(Collar Strategy)可以用在指數或正股身上,這是防止股票或大市瘋狂下跌時的護盤策略。如一隻股票去到末期癌症般,如加拿大「那些年」王牌黑莓手機Blackberry,面對大敵蘋果在2007年出產第一代智能手提電話iPhone,黑莓股價在2008年後便無以為繼。現股價約9.9美元,蒸發九成。
港人權利快耗盡
世上沒有絕對水晶球,但如果一個行業受到無限衝擊,有效的方法就是最直接的止蝕機制,通常不多於15%。套用固定波幅策略做法如下:在波幅還未開始時已建立好投資部位。如預計股市會有調整,就可以在正股做價以上沽出認購期權,利用得到的期權金為一個低於正股的行使價購入認沽期權;如果正股升,少量的升幅依然對你有利,股市暴跌時,那一個put就是最好的護盤策略。3.細價股早前崩跌,人為因數多於一切。那麼如何對沖金融、政治、投資及民生上的「香港風險」?上周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調子是來宣示主權。但在港人深心處,習近平訪港和港人是零交流,習近平和港人欠缺真正互動。回歸廿年,外交部指中英聯合聲明是歷史文件,不再具任何現實意義。香港的最後霸權如首富李嘉誠及一撮大孖沙見到習時應該也是百感交集。港人權利快耗盡,政治恐怖更明顯。中英聯合聲明只是「歷史文件」更突顯「中國特色邏輯」將會變本加厲,投資者更想撤資。政策配合內地走資南下,失控的樓價令市民無奈,林鄭月娥新政府可以做到幾多?恐怕港人政治經濟權利快耗盡,防止公平競爭遊戲完結,否則更快被取代及剷除。Happy Trading!錢志健資深對沖基金經理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7/20081273
老樓周記:危與機自己掌握
1 :
GS(14)@2018-01-07 15:44:58今年是第一次同讀者見面,今天不講樓市預測,而是着墨點要留意入市風險;今年香港銀行估計最少加息兩至三次,縱使拆息按揭仍是主導,鑑於美國縮表及今年資本市場隱藏危機,因「美國優先」導致全球資金極為波動,當中存在太多不穩定因素。老樓還記得有一位舊同事當地產記者時,2000年中,拆息按揭還未盛行,我當時對他說不失為一個可發展的新聞空檔,便主力開一條新聞線讓他貼身追擊這類拆息按揭產品,那時並不是每間銀行都做拆息按揭,只有一至兩間大銀行暗啞底收埋做,驚死俾行家跟。叫這位舊同事放蛇入銀行問,結果發現了這類拆息產品只給優質客戶或商務客戶用,很少街外客可以做到,不過那時競爭劇烈及銀行水浸,故亦要謀資金出路;由於舊同事多接觸這類產品,便開始利用低息炒賣物業,在2010年更乾脆轉入銀行按揭部當客戶主任,手上連自用有三層樓,月前更同我說入多一間市區藍籌屋苑。為何我說出這個陳年舊事,主要提命運是掌握自己的手中,人云亦云的意見只能作參考,最重要是掌握知識及把握機會。樓市在這段期間有機亦有危,可能令你化危為機、或是轉機為危,事情並沒有絕對性,是危或是機,還要看本身的眼光和勇氣了。劉兆昌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HKLau.com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05/2026568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