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 Oct 2009 - 股好不等於就要買!簡單估值法其實也不賴!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9/10/2-oct-2009.html


投資一隻股票,當然最好是股好價好!不過,股下好價不好亦不代表一定輸錢,只是賺錢的機會少了點罷!

事實上,很多投資者以為好股就可投資,卻忽略了價錢是否合理的問題。好像有投資者以$150買了中國移動(941),說什麼長線投資好股不怕貴買,完全是自欺欺人,機會成本是一個問題,好股亦可變質又是一個問題!

近 期新股潮亦不乏好股,但投資與否還要看價錢合不合理,人抽我抽不代表一定有好結果,大家應記得1997、2000及2007年人買我買的結果罷。價錢過高 的,若投資便需嚴守止賺止蝕,好像筆者明知國藥(1099)以超高PE招股仍以孖展認購,上市後便訂止賺價沽出;價錢合理的好股,認購了獲分配可選擇放長 線一點。

以上雖是老生常談,但很多投資者仍不能做到,就算能做到亦不一定賺到錢,而輸錢的主因是他們根本不懂一隻股票的股價何為合理!

對 一隻股票作估值,絕對是一種藝術,方法有很多,有些更非常複雜,甚至有點走火入魔,但卻沒有保證準確無誤。作為業餘投資者,去用複雜的估值方法,時間上未 必許可,有點不切實際。所以筆者只沿用一套PE x EPS的簡單估值法,其實也不賴,所以筆者會接着於此Blog和大家一起深化這套簡單估值法,以達到更佳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7

17 Oct 2009 - 談簡單投資法(三):投資組合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9/10/17-oct-2009.html


投資先看市場大勢,因個人始終難敵市場。個人難估市場,除非全職投資理出一套自己有信心的測市法則,不然便參考一下可信賴的評論就是了。過往一段時間,筆者認為摩根大通龔方雄分析最準亦最誠實,他於9月中曾有以下評論。

「股 市已進入大牛市,亦將是長達數年的大牛市。恒指年底會升至23,000,6至12個月可見26,000,2至3年內更會升穿32,000;國指年底會升至 13,000以上,6至12個月可見15,000;上證指數6至12個月可再升20%,2至3年內更會升穿6,100。」

以此作為市場大勢之基礎,接着便為投資組合計劃理想策略。不少投資者傾向買賣二三線股甚至細價股,貪其回報可以很高,但正常來說因對高風險股信心相對不大,投放的資金相對便較少;若投放大部分資金在高風險股上,亦上得山多終遇虎,由贏變輸甚至一鋪清袋的例子着實不少!

若沒有時間研究個股,便投放所有資金在優質大股及ETF算了;若有點時間有點經驗有點資質,便可相對調些資金到二三線股,考考自己的能耐,分析力,估值力及買賣操盤力,建立信心及一套投資二三線股的贏錢心法,推而廣之,才有機會賺取更大的回報。

切記,要投資長期來說也能賺錢,付出時間是必然。若有投資者抱着不勞而獲心態投資,卻仍在賺錢,只是時辰未到罷,市場遲早會取回其所賺的錢甚至其本錢!

筆 者的投資組合所持股票中,以市值計有超過80%是優質大股及ETF,最近終可抽點工餘時間研究個股,所以亦調了部分資金投資二三線股。筆者投資港股十多 年,投資二三線股的往績亦不錯,亦沒有信心將100%資金全投放在二三線股,因市場不斷在變,要不斷改變以適應不同的市况,不可一本通書睇到老,所以要持 續投放時間,才有信心認二三線股的比重增加。

回看去年7月30日時,恒指22,690,國指12,469,筆者投資組合自成立日計回報153%;昨天,恒指21,930,國指12,751,筆者投資組合自成立日計回報198%。似乎筆者投資組合於過往一年金融海嘯間表現不錯,但未夠,仍需繼續努力。

接着是實戰篇,筆者會以實例講解筆者的選股及估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0

26 Oct 2009 - 從「阿童木」到「投資大忌」!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9/10/26-oct-2009.html


意馬(585)之Astro Boy「阿童木」美國票房首三天只收US$7M,票房只能排第6,還輸了給4套非本週上畫影片,過億已肯定無望,加上美國平均影評不佳(Yahoo Movies影評人平均評分是C+),埋單隨時只收US$30M樓下。另一個大票倉中國,就算能破「喜羊羊」紀錄收一億人仔,也只是US$10M多啲。當 然另外還有DVD及賣片等市場,但這些通常和票房及評論成正比。這樣的票房,足夠支撐公司繼續營運嗎?市場這一週自有分析。

只想講一個「投資大忌」,就是將自己的想法當成市場想法,市場會跟自己主觀的想法走,但可惜往往事與願違!投資者應想市場所想才對,切勿本末倒置,切勿將自己無限放大!

美國的影評人對電影票房影響很大,像本週冠軍片Paranormal Activity,上映5週及戲院較少下,就是靠影評人唱好(Yahoo Movies的影評人平均評分是B+)加口碑,罕有地於上映5週及戲院較少下勝出。

馬後炮作回顧,去週三四五意馬(585)股價皆下跌,或因有心人已留意到此片影評不佳,於香港時間週五晚才於美國上映的Astro Boy將達不到指標而率先沽貨。

若自己看過覺得好看的電影,便認為全球票房會大收,和自己分析過覺得好抵的股票,便天真認為市場會買「起」股價,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01

-從跑步領悟投資!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9/11/3-nov-2009.html


筆者以前一直有定期到運動場跑圈的習慣,但自兩年前椎間盤手術後,因休養關係一直未有進行較劇烈運動,適逢附近運動場剛建成啟用,便決定「復操」,並報名渣打馬拉松十公里作為練跑目標。

跑步除了有益身心,對健康有好處外,跑步出一身汗,用一身力,絕對是減壓良方。

另外,跑步的得着亦可放在人生道理上!無論跑多長,往往跑至中段都有感到沒氣沒力想放棄之時,但只要捱過這段時間,其後便變得有氣有力,順利達標,這套道理亦可放在做人做事上!

其 實,於運動場跑圈亦可套用在投資上。筆者喜以均速跑圈,循序漸進,逐步提速,目的是要在目標時間完成目標途程。但當筆者以自己步速跑圈之際,總會超越其他 跑得較慢的人,但亦會被跑得較快的人超越。每當被別人超越,便想跑快些重新超越那人,若控制不到情緒,真的付諸實行,便會亂了步韻,最終令自己不夠力或不 夠氣完成目標。

套用在投資上,投資是一個長途賽,非只爭朝夕。爭朝夕者而經驗未豐,大多只有一段風光便無以為繼。就如於大牛市時,很多羽 翼未豐的投資者又窩輪又四五線股,賺個不亦樂乎,若目標只是每年平均有穩定回報之輩如筆者,若控制不到情緒,跟風炒作,最終只會如這些羽翼未豐,未跑完全 程便氣力全失,彈盡糧盡。

當然,市場上亦有些經驗豐富而長期領放賺錢之投資者,作為目標只是每年平均有穩定回報之輩如筆者,亦不需羨慕,各有各跑,要明白他們付出過很大的努力,賺多些錢也是應該的!

投資者應建立一套適合自己性格的投資風格及策略,適時改進,持之以恒,不要受外來影響,才能於投資這長途賽,順利達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29

同仁堂科技(1666)轉主板有何啓示? 紅猴股評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10/07/11-jul-2010-1666.html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產生的矛盾

過往一年因被看好而大幅炒上的中國醫藥股,自上月中起大幅下挫,主因國家 發改委發文要求,對於突擊漲價的新進醫保目錄藥品漲價,將啓動「反暴利」,並重整藥品定價體系。一個月過去,中國政府仍未為相關政策定性,中國醫藥股仍在 近期低位徘徊,失去方向。

事實上,部分新進入醫保目錄的藥品獲批後漲價,當利潤達13倍的「天價蘆筍片」及20倍的「恩丹西酮」曝光後, 引發公衆廣泛關注。去週,北京市發改委表示,將清理整頓此種漲價行為,對於企業漲價理由不充分且拒絕調低價格的,將取消其中標資格。「反暴利」行動似俏俏 地慢慢進行。

另一方面,就算能加入新醫改頒布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亦未必有利可圖。據《第一財經日報》從多方證實,以同仁堂為代表的多家 企業,目前已先後退出多個省份的國家基本藥物供應,而低價甚至超低價招標是迫使這些企業退出的重要原因。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共收錄品種307個,其中中藥品 種有102個,同仁堂就坐擁42個品種,佔據中藥目錄四成之多。但不少地方的招標根本不問價格,先統一砍掉15%至20%的價格,不少招標價格連藥材都買 不進來,同仁堂為保品牌,不能將貨就價,只好退出。

同仁堂科技(1666)與同仁堂股份(600085)的關係

先 釐清一點,上述提及的同仁堂為同仁堂股份於上海上市,股號600085,為香港上市公司同仁堂科技(1666)的母公司。同仁堂科技(1666)已上市達 10年,業績一直不賴,但怎樣區分其和母公司之業務,相信很少投資者會知曉。

兩公司的業務主要按所生產中藥劑型劃分,同仁堂科技 (1666)專注生產顆粒劑、水蜜丸劑、片劑及軟膠囊劑的西藥劑型;同仁堂股份(600085)則生產散劑、膏劑及藥酒等傳統劑型的中成藥,在藥效方面也 沒有形成競爭。同仁堂科技(1666)目前的招牌藥品包括六味地黃丸、牛黃解毒片、感冒清熱顆粒、金匱腎氣丸和生脈飲等;同仁堂股份(600085)的當 家藥有同仁烏雞白鳳丸、同仁大活絡丸與國公酒等,雙方約定除了安宮牛黃丸外,兩公司不可以生產任何名稱相同、可能產生競爭關係的產品。

為 使同仁堂科技(1666)專注研製四類主要類型之產品(分別為顆粒劑、水蜜丸劑、片劑及軟膠囊劑),同仁堂股份(600085)已向同仁堂科技 (1666)授出優先選擇製造及銷售彼等或彼等任何附屬公司所研製且屬本公司四類主要類型之現有產品其中一類之任何新產品。優先選擇權行使後,同仁堂股份 (600085)或彼等各自之附屬公司均不許生產任何該等新產品。

同仁堂科技(1666)轉主板後或轉趨積極

同 仁堂科技(1666)的股價於2004年前曾有一段風光時,其後轉為平淡兼成交疏落。其實以其業績要轉主板多年前已沒問題,今年忽然落實,或有原因。

同 仁堂科技(1666)主席梅群於上週主板上市記者會上表示,轉為主板上市令集團於市場更有發展空間,亦為集團提供新舞台。對於中成藥發展,他認為,隨著內 地擴大醫療保障計劃,對集團來說是一個新機遇,看好前景。另外,集團將以近期投資成立的北京同仁堂(唐山)營養保健品公司為主體,重點考慮發展膠劑有關產 品,投資額為7,000萬元人民幣,並在籌備階段。集團副總經理丁永鈴表示,已透過CEPA把靈芝破壁及阿膠兩種產品打入內地市場,未來將有5至6個新產 品同樣以CEPA進入內地市場。

同仁堂科技(1666)財政健康,現金流理想,但近年業績過份平穩,業務亦未有進展,使投資者失卻興趣, 炒中國醫藥股時亦被忘卻。開拓保健品對公司增長有正面作用,亦為投資者建立憧憬,持現金4億,7,000萬元人民幣相關投資應付有餘。

業 績及估值

同仁堂科技(1666)剛發布今年第一季業績,銷售收入為4.7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8.6%;其中 淨利潤6,459萬元人民幣,增長11.9%;每股盈利為0.33元人民幣。明顯地,淨利潤率下降不少,由17%跌至15%。

同仁堂科技 (1666)的毛利率近期一直持平,但經營利潤及淨利潤率卻於去年一直下跌,雖然以第一季計今年此兩數據比去年差,但已比去年下半年改善不少。

同 仁堂科技(1666)上週五收$15.48,2010年預期每股盈利$1.17,預期PE為13.3,偏低反映其以往的不積極。保守估值預期PE可達 15,估值為$17.5。若公司未來轉趨積極,拓展業務方向正確,估值可超過$20。暫時來說,除非公司持續展現其積極性,否則筆者會較保守地待其股價回 落至$14.5下才吸納。

投資風險當然是中國政府對醫藥的未來政策,及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及積極性。於第一季業績公告,同仁堂科技 (1666)作了以下的展望,可供參考。

「二零一零年是中國全面推進醫藥衛生体制改革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國家繼續加大對基本藥物制度和 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体系等的投入力度,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也開始啟動,行業結構性的調整將給公司帶來機遇,但同時醫藥行業未來的不確定性依然較大。為此, 公司將密切關注新醫改、基本藥物制度等政策的推行進度,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使命感,一如既往地視質量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命脈,嚴格執行績效考核、薪酬分配 等管理制度,進一步開拓思路,不斷增強符合現時市場要求的核心競爭力,並且要迅速適應競爭環境的變化,全面加強企業運行管理,實現各類資源的有效配置,努 力打造支撐企業未來的競爭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80

呢篇股評鱔得過份-旭光(0067)

(1)

上 一篇博文主要集中放了旭光的新聞及收購資料上線,可能他們真的想吃大茶飯,不到兩天,他們的報導就鋪天蓋地在各財經報紙雜誌如經濟日報(0423)旗下的 香港經濟日報、信報及星島日報出現,其中我看到的雜誌中,imoney及ETnet網站均有大量的形象廣告出現,可見他們真是狠下血本。

現在,我們慢慢去談談這次交易:

(1) 以15億美元(116.4375億元)的整體估值向大股東索郎先生、張頌義、王春林夫婦及一根據林奇兄講的英文拼音的中國人購入89.49%至100%的 中國高分子的股權,其主要生產PPS樹脂、化合物及纖維。視乎交銀國際及瑞信等分別行使其可換股票據及認購期權而定。其股權比例圖如下:


(2) 代價以90%股票及10%現金支付,股票發行價3.15元。購入股權後的旭光股權變化如下:

情形A是指瑞信等及交銀無行使其權利,則出售95%股本。

情形B是指瑞信等及交銀均行使權利,則出售89.49%股本。

情形C是指瑞信等及瑞信均行使權利,其他賣方亦出售,則全部收購100%股本。

 

 


(3) 其財務資料如下:



(3) 收購後會投入約20.12億人民幣發展新項目,亦會償還9,000萬美元的票據。因財務壓力關係,根據市場狀況,公司可能通過發行額外股份以集資。

(4) 公司稱,「隨著本集團日益注重高端高性能特種下游產品,董事會認為收購事項將使本集團
向 專注發展下游芒硝產品的既定戰略方向邁出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步。」,收購事項將使旭光「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端特種材料生產商之一」,而根據各產品組別於 2010年上半年的收入(芒硝及PPS分別約佔49%及51%),產品組合較為均衡,並可以「掌握更大範圍的業務鏈而拓寬其收入來源」、「增強本集團製造 更高品質產品的能力」、「透過經營協同效應降低成本」及「所取得的業務多元化組合亦會增強本集團應付業務環境波動的能力。」

(2)

另外,亦有一些所謂的股評,竟然為這收購塗脂抹粉,把一項對現時小股東不利的交易,描述成前景美好的交易,例如今日生果日報的高先生:

(1) PE豈會單位數?

該 文稱「旭光為本港唯一產銷芒硝上市公司,以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芒 硝蘊藏量,旭光產量則穩居全球第 2計,其地位已屬「龍頭」級數, PE豈會長期「屈就」於單位數字?更何況今次收購目標是生產聚苯硫醚( PPS)樹脂的「龍頭」企業!其「雙劍合璧」威力與前景,足令 PE穩站雙位數字以上水平。」

這家公司低PE的原因主要因為索郎先生的財務問題困擾及其奇怪的高利潤率,但當他在8月償還貸款之後,公司的股價持續上升,更引得不少的人行使期權,期間根據Webb的中央結算紀錄系統,在增加的約1,259萬股中,約670萬股已進入了市場,這代表了甚麼呢?

更奇怪的事,在9月3日,有一批超過4億股的股票被放入匯豐銀行的代理人戶口,據港交所資料顯示,只索郎先生有麼多的股票。一般來說,通常大股東有資金需要時,才會這樣做。為何他要放入這個戶口呢,可能和這個未來資產有關。

另外,這家公司固定資產增加不太合符比例,據招股書業務一 段稱(p.99.pdf p.1),「本公司正大幅增產,廣濟礦區年產能1.0百萬噸的開採及生產設施已落成,並開始商業生產,使本公司總合併開採及生產年產能由0.6百萬噸增至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一日的1.6百萬噸。本公司計劃於二零零九年年底前及二零一零年第三季在牧馬礦區分別完成興建年產能0.2百萬噸的藥用芒硝生產設施和年 產能1.0百萬噸的普通及特種芒硝開採及生產設施,並開始商業生產。」

在2010年中期報告中,該三個礦區已經投入生產,並多增加一個岳溝礦區,年產能30萬噸,另外廣濟礦區增產10萬噸。

總 的來說,這家公司的產量由2008年的160萬噸,增至2010年的320萬噸,增加了1倍,但是在固定資產的項目上,由2008年的8億元人民幣,增至 2010年的24億人民幣,增加了2倍,更超過這兩年半的盈利約13.82億人民幣,這當中有沒有問題,相信管理層才知道了。這招數極像以往某些公司把盈 利變作固定資產的戲法。

未來有雙位數市盈率是未來的東西,我只看到現在,我不猜測,但它那盤生意是否對股東有利,請看下述。

綜合來說,所以估值低估自有其原因。

(2) 旭光以3.15元,市盈率11.5倍買入龍頭是超值?

文 中稱「旭光市值 62億元,今次動用 110億元收購高分子最多 95%股權,因所需資金 90%是以旭光新股,每股作價 3.15元支付,變相是高分子以 3.15元透過旭光上市,因此現價買入旭光,相等於以少少溢價買入一隻預測 PE只有 11.5倍的「龍頭」新股,當然是十分超值。試以近期上市新股為例,招股價預測 PE普遍超過 20倍,其中四環醫藥( 460)招股價預測 PE高至 40倍,現價預測 PE仍高達 48倍。」

根據收購公 告 稱,「索郎多吉先生、Ascend、Mandra、Triple A Investments及五豐行(均為本公司關連人士)根據買賣協議將予轉讓的目標公司股份的原購入費用分別約為25,943,000美元、 15,112,000美元、5,663,000美元、1,388,000美元及8,613,000美元。就上述Mandra的原購入費用而言,其為 Mandra及彼等各自聯繫人的總購入費用。」

從上文看到,你可以算出來,他們全部入購入的成本不過5,671.9萬美元,折約4.40億元,為何上市公司要以110億購入這家公司前兩年公司還是虧損及負資產,今年才有盈利所謂的龍頭??

何 況,這家公司去年的盈利僅1.46億元,今年上半年為 2.73億元(未計金融公具的變動值,計及後分別為6.38億及4.45億元),往績的市盈率達79.64倍及42.63倍(計及後為18.2倍及 13.1倍),和他指的龍頭股的市盈率相若,為何我還要買這隻所謂的龍頭。

此外,在其性質來說,它屬於一隻生產塑膠的工業股,和那些藥業股比較來說,較為接近的龍頭股票可能是剛上市,生產的膠管的聯塑(2128),其現時市盈率以年其半年預測約4.35億人民幣折算全年的盈利計,大約都是14.5倍,當時上市則更低,究竟是否超值,大家想想吧。

(2) 頭腦錯亂,買一項高於本身估值的東西,降低自身估值

這文中已經談及「收購成功後,以旭光預測 PE現為 6.9倍、高分子預測 PE 11.5倍,連同兩公司市值及估值的比例計,預測 PE 9.9倍。」

旭光的盈利,我們有數據,所以這6倍多的估值,我就不作評論,但以上半年和下半年盈利相同的話,則是7.4倍。

高分子的估值,我就假設它是公告上所稱的盈利,為簡化計算,並假設他們成功購入95%股權,合併後有15倍的估值,並以1人民幣相等於1.16港幣計算其盈利。

從 下圖可見,在收購後每股盈利明顯下降16.27%(不計金融工具影響)/33.80%(計及金融工具影響),本身P/E也由7.4倍,提升至8.8倍(不 計金融工具影響)/11.2倍(計及金融工具影響)不等,估值亦有相應的下調,真不明白為何這是賣點之一,這個作者很明顯不懂這些財務遊戲,或是有心誤 導。


另 外,從其中期報表來說,其手上連抵押現金僅7.5億元人民幣,折8.7億港幣,另外其債項近22億,資本結構已差,現時收購未足支付11億元的現金代價, 且未來20.12億人民幣資本開支及償還9,000萬美元的票據亦無能力,故正如公告述,可能會以發行新股以籌集資金。

如未來公司發行新股,償付票據9,000萬美元、用作未來發展的20.12億人民幣,及支付收購代價約11.06億港元(假設購入95%計),以1人民幣兌1.16人民幣及1美元兌7.75港元計,合共約41.375億港元,盈利也會繼續被攤薄,變相地,估值也高提高,可參看下圖:



所以,以高先生假設15倍為目標,其實估值僅為2.8元至3.5元,且尚未計及大發新股之後的攤薄效應,故估值或會進一步調低,可以說現價已充份反映所有因素,所以並無水位。

以寫股評來說,他對公告無充份認識外,亦未明白以低P/E收購高P/E的產品對小股東的傷害,並引人入火炕,以未充份計算的P/E來計算目標價,簡直是不合格。

(3)

另 外,此前公司聲稱會去韓國上市,但有一篇英文報導「Sino Polymer New Materials fails to make default waiver fee payment in full calling into question audited accounts, IPO plans已談及該公司的問題,導致公司無法上市:

(1) Sino Polymer New Materials has not fully paid a waiver fee to creditors of its USD 160m pre-IPO loan, leaving the company in technical default of the facility, said three sources familiar with the matter.

(2)Sino Polymer’s failure to make the waiver payment in full calls into question whether the company’s audited financials are valid, said one of the sources.

(3) Indeed, at the last moment, Sino Polymer managed to raise the funds it needed to make in November last year the first USD 48m amortisation payment on the USD 160m loan, the source noted.

Sino Polymer obtained the funds by issuing a convertible bond to Bank of Communication’s HK branch, as reported.

從文中可見,公司當時是已有財務問題,連那未上市前的1.6億美元的上市前貸款也沒法償付,導致別人認為他們的財務資料是否有問題,幸好得交通銀行之助認購其可換股債券,使之渡過難關,也即公告中交銀國際的持股由來。

所以在論壇中,網友reference也提出公司這樣做的原因:

What I see from the market news as well as the above notice are:
1. CS and other private investors lend USD 160mm pre-IPO loan to Sino Polymer few years ago, hoping that to get repayment through IPO of such business;
2. However, such business performed no so well (making loss in last year) and thus they can't satisfy the listing requirement;
3. The financial position of Mr.索郎 appears to be very tight and he even pledged his lumena share to BOCI for share back loan;
4. The above news showing that he even cannot settle the default interest for the pre-IPO loan;
5. Apparently, Bank Of Comm Intl get into the picture when they provide ~USD40mm pre-IPO CB to Sino Polymer...high chances that it is also in default (at least technical default);
6. IPO is not feasible + Tight financial position of 索郎 + Demand Payment from pre-IPO loan lenders = Inject the business into existing listing vehicle with a brilliant story of its new business.

他稱,瑞信在幾年前提供了上市前貸款予中國高分子,希望它能上市,但最終因公司虧損而失敗,所以索郎先生的財務非常緊張,導致他要抵押股票給中銀國際,也把手上的中國高分子也抵押,上面的新聞顯示他連違約的利息也不能付。

明顯地,交銀國際能夠介入就是因為他們認購中國高分子的4,000萬美元的可換股債券,以填瑞信的黑洞,導致後來他也陷入違約危機。

在以上的原因之下,上市不能,索郎先生的財務緊張,加上那些也需要還上市前貸款,所以要把這盤生意包裝一下,製造一下這盤注入生意的光明前景,然後把這部分注入現有上市地位的旭光來解決困難,所以他才要狠下血本,多賣廣告,以求此收購成功,以解自己的困難。

這肯定對現時持有的股東不利的收購,但是如果收購不成,連他們本身也受到影響,甚至影響上市公司的營運,如果是我,只要不參與就可以了,由他們把股東權益傷害過夠,令他們沒有了集資的能力就可以了。

現引述戴兆先生作為總結,於2010年11月12日的文章稱「穆迪認為,收購建議是非常激進的擴張計劃,目標公司收入大於旭光,而倚賴旭光提供原材料仍不明確,其協 同效應仍待發揮。收購或使旭光在融資方面的風險上升,目前對旭光及控股家族評級為B2,或將列入檢討名單,評級有下調的可能。

消息公布後,旭光股價曾升,但無以為繼,畢竟此項注資的效果仍待觀察。以現狀來看,短期旭光的每股盈利將被攤薄,儘管目標公司潛在發展,可帶來增長,但至少要等待兩年,以及投入不少資金。

收購無疑可使旭光業務發展多樣化,但未見其利,可能先見其害,有關效果仍待觀察。股價只是興奮了一陣,已反映市場對此有保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88

25 Feb 2011 - 股價有「虛」「實」!業績公佈:才庫(0550) 紅猴股評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11/02/25-feb-2011-550.html

昨天恒指雖跌300點,但仍掩蓋了實際的慘况,因很多先前熱炒,大行及傳媒不斷推介的有實力基金愛股,都錄得了很大的跌幅。投資者需明白一隻股票的估值, 一部份是源於其基本業務,另一部份則受市場氣氛、投資主題及資金多寡所影響。以海東青(2228)為例,其從事無紡布及化纖的業務基本PE只值紡織股的8 倍,以2010年預期EPS為$0.5計,基本估值只是$4,此為「實」,但因新材料為今年十二五熱炒主題之一,當先前股價高達$7.8時,多出的部份便 源於追逐熱炒投資主題資金之傾瀉,此為「虛」。現時大市氣氛較差,新材料主題亦暫成明日黃花,股價便回跌至$6水平,但以不見了20%。

簡 單來說,當海東青(2228)股價高過$4便有水份,當然水份可高可低,時間亦可長可短,但投資者需理解當潮退水份消失時,公司股價便會還原基本步,即若 投資氣氛再差時,海東青(2228)就算業務增長依舊,股價仍可跌回$4甚至再低,若高位買入便會虧損50%,比亞迪(1211)便是一上佳例子,當此股 高達$80時,「虛」的部份還比「實」的大上不少。

所以若買入一隻股票時,「虛」的部份太多,止蝕便變得重要,不然當股價回落至「實」將,是可以虧損很多。

不過股價那部分是「虛」,那部分是「實」,真是「虛則實之,實則虛之」,並不是片言隻語便可解釋清楚,何况「實」的部份亦會隨着公司的基本因素及行業競爭環境而有所變化。

今 天恒指反彈400多點,和昨天對比強烈,但成交比昨天少,今天正是本月恒指結算日,或受挾淡倉影響,前數天大跌的基金愛股反彈但大多不強勢,仍需小心暗 湧。是次跌市源於市場擔心油價高企,雖則沙地可增產解決供需失衡,但利比亞局勢佔明朗但不代表已解決,何况其他北非及中東產油國會否還有政治風險!

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今年至今淨套利$100,000多,連串止賺止蝕下現金充裕,大市及個股高位下墮後,應處於有利位置高沽低買,但亦未盡然,因若大市大幅反彈前仍未買足貨,最終或仍會跑輸大市,始終股市是一場長途賽。

今天買入才庫(550)、華耐控股(1020)及中國聯塑(2128),其通點三隻股票的PE仍低,暫時仍避免買入股價回調不少但PE仍高的熱炒股,始終「虛」的部份仍不少,待形勢清再考慮。

不 過,當中才庫(550)實的部分多少頗難判斷,所以風險較高。才庫(550)剛公佈去年業績,每股盈利由$0.26升至$0.51,為多年來一大突破,主 因中國航機雜誌廣告收入大增,公司亦香港的「Recruit」雜誌則七年來首錄盈利,並剛重新在特選港鐵站內派發;匯星印刷更在向美國市場付運書籍方面位 列第七。

形勢大好,但存暗湧,「於2010年11月,先傳媒與中國南方航空之合約重續多五年。集團在過去兩年成功與航空公司客戶重續合約 之比率達100%。本集團已詳盡分析風險與回報,確保此業務模式仍然穩健並且在商業上可行。為了成功續約,集團須提高與航空公司的利潤分享安排。因此,先 傳媒對本集團之利潤貢獻或會在不久將來略減,惟先傳媒仍然是一項擁有穩定現金流的穩健業務。」

若信核數師香港立信德豪會計師事務所,公司盈利大升水份不多,其他收入多了1,400萬,當中銷售廢紙及副產品之收益便多賺1,000萬;應收帳增長合理,惟押金因括根據航機雜誌業務之相關協議而已向航空公司支付之按金增加了8,700萬。

最 特別是主席劉竹堅於年報表明「我們留意到公司股份過去交投淡靜,與集團的業績並不相稱。為此,管理層正與投資顧問著手研究提升股份價值,預期可於不久將來 宣佈計劃詳情。集團正積極物色可以增加本集團價值的收購目標。」明顯有心想炒高股價,怪不得公佈業績後已急不及待公佈有關分拆印刷業務的計劃。


才庫(550)前天公佈業績,昨天以大成文大幅上升,今天回肚,收$3.06,PE為6,亦是股價多年所處PE水平,因公司「著手研究提升股份價值」,筆者假設估值PE提升至8,股價可見$4.06。派息比率維持25%低水平,但以現價計息率仍有4%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39

有幸和億和控股(838)主席及CFO共膳! 紅猴股評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11/04/9-apr-2011-838cfo.html

作為一個業餘投資者,能有幸和一間市值數十億港元的上市公司主席及CFO同檯共膳,這不知是否算是「球迷奇遇記」!

回想15多年前開始買 股票,5多年前開始寫Blog,3多年第一次接受電視訪問,2多年前出了第一本書及第一次接受報章訪問,1年前開始於報章雜誌寫專欄,當中於去年8月寫了 下面一篇有關億和控股(838)的文章,致使去週被邀出席公司於公佈業績後和一班專欄作家的午餐聚會,當天張傑主席還碰巧全程坐在筆者鄰座,這些這些都算 是一個奇遇罷!

而筆者除「投資博客」外,還正式成為了一個「專欄作家」!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億和控股(838)是2010年為投資組合貢獻最多的股票之一,雖然已於$7以上高位沽清存貨,亦想了解未來有否投資價值,及日本大地震對其業務之影響。

億和控股(838)的2010年業績比2009年來過大躍進,營業額及純利分別上升66%和860%,至17元億和3.03 億元,相信很多投資者也知道,不然可
按此下載其年報作參考。

公 司前一天已和傳媒聚會,所以午膳當天已可於部份傳媒找到有關報導。對著我們一班專欄作家,主席張傑及首席財務官黃海曙可謂有問必答,言談間可看出作為大股 東的主席張傑,對公司業務及架講運作甚至技術層面也相當熟悉,亦顯示對追求優異業績的熱誠,這絕對是一間值得投資的公司的基本。

現時,投 資者最關心日本大地震對公司業務之影響。目前公司80%以上為日本客戶,70%生意來自這些客戶的辦公室自動化設施,日本地震對客戶採購供應鏈造成影響, 故地震所引起的供應鏈中斷短期會阻礙公司的訂單增長,但因客戶於辦公室自動化設施市場有壟斷性地位,當客戶零件問題解決後,未來訂單恢復後將需補回現時的 缺口。

筆者當天取得了很多有用資訊,計劃整理後將於傳媒專欄發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44

中環在線:股評人搶視帝飯碗 李華華

2011-5-12 AD




 

話說男士護膚纖體公司MENCE,一向搵開視帝黎耀祥做代言人,但噚日華華赫然發現生招牌變咗股評人黃瑋傑。不過,黃瑋傑嘅可觀程度似乎弱啲噃,人哋視帝露肚晒腹肌,相反有唔少師奶粉絲嘅黃瑋傑就相當「惜身」,恤衫鈕扣到上頸。

華華問黃瑋傑做乜踩過界做代言人,佢話只係同間纖體公司老闆娘蔡敏思好熟,用過佢嘅服務,覺得唔錯,所以老闆娘叫到就幫手。

自認保守拒晒腹肌

黃瑋傑唔肯講酬勞如何,至於點解唔學視帝晒腹肌?「我個人保守啲!」佢話只係上去控制吓體重,加上夜晚要睇美股,冇覺好瞓,為咗上鏡個樣冇咁殘,所以要護膚,唔係要6嚿腹肌……簡單講,即係冇排吉百利朱古力喺身,冇得晒也!

諗諗吓,真係越嚟越多股評人俾美容纖體公司睇中,就好似陸叔陳永陸,因為做電台節目,所以同電台廣告客戶Bioarchitect熟絡,對方贊助佢同佢太太囡囡美容療程,搞到佢成個代言人咁。

此外,化妝品牌Estee Lauder就搵咗青姐胡孟青拍咗個靚爆廣告。話時話,股評人郭思治渾身肌肉,睇怕遲早有人搵上門。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77

5.窮Blog爸與富Blog爸-----股評家每天都在推銷一支筆 巴黎的價值投資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06/5blogblog.html
"謙仔,你好像無矖心機?"

我在想,像我們這些小人物,做什麼事情也是給人控制,以前只認為是爸爸和老師們控制著要讀書,但出來社會原來也是要給老板控制上下班,若有機會買股票⋯⋯雖然我不懂,但也得受一班有錢人控制結果。到底還有什麼空間可讓自己掌握呢?

"沒什麼⋯⋯"

我失望得不想再說下去,爸爸常說我應發展多方面的興趣,讓自己知道真正所長,但如果每件事都是由別人話事,別人操控,還有什麼樂趣、有什麼作為?
很明顯,以錢多便能多投票權的社會丶股票市場都不會是我感興趣的地方,忽然間很想念溫哥華。

"呀爸,好肚餓呀!"高家榮極不耐煩說。

"謙仔,你要食D乜呀?"

"隨便啦"

"老豆,不如麥記啦"高家榮向我耍了一個眼神。

高叔叔望著我點頭的回應。

"我要一個雙層套餐,謙仔你呢?"高家榮如閃電般說

"魚柳飽餐啦"。

"好啦,我下去圓方商場買,你們自己傾下啦!"
高叔叔轉身往近門口的鞋櫃抬面,拿了一串鎖匙,然後開門離開出去了。

"哈哈,煩嗎?"高家榮笑著說。

"也不,當識多一樣東西,無乜所謂"

自從高家榮的媽咪和高叔叔離婚後,高家榮變得沈默了許多,小學時的他也像高叔叔一様開朗,他的母親是屬於嚴勵型,很多時我放學都聽到高媽媽對高家榮說這個不可,那個不許,年小的我們又如何聽得入耳,只苦了高叔叔每次都成為高家榮「不守規矩」的最後責任人。記得小六畢業後的暑假他在我家看到爸爸和媽媽"不知核突地拖手仔"時,突然很羡慕地對我說,若兩個人不喜愛對方,當初又為何開始?

隨後我去了溫哥華,在facebook看到他家庭的轉變,大前年回港和他喝啤酒時,高家榮流露對自己非常的失望,因為覺得自己是父母常常吵㗎、分開的主要的原因,我說這不應該是他的責任,因為父母對我們細路總有著各自各不同要求,所以無論我們做什麽也無法同時滿足二人,反而應該是他們先有共識後,才叫我們做一件事,高家榮點了點頭,後大家談到凌晨二時多才回家。


"其實股票行搵錢並不需要懂老豆這些呢!"

"你在投資行工作,是不用先懂這些?",

"懂條毛,老細只要求我們把他們的講詞對白記熟,然後向客人吹牛皮,有無睇那電影「The wolf of Wall Street」,it sucks"。

"超多Fxxk Fxxk, 但幾好笑,是否真的是這樣、現在還有這種不正規交易?"

"大同小異吧,我的上司教我,他說D客都是儍的,問我地買那隻股可以賺錢,知道還用應酬你?他說最重要是要保持客人買買賣賣,拿二十萬元來,炒D細股,做一百幾十次交易,即使股票不輸,每次100元手續費,客人D錢都會很易轉到我們身上,所以要保持給他們消息,做多些交易"。

"咁都得?那些消息又如何?"

"利安納度不是己教過你嗎?來來去去不過是同樣一支筆(消息),就看你如何吹捧它吧!"

我記得利安納度演的華爾街浪人出獄後,以教導推銷員如何推銷為職業,其中一幕是他拿起一支普通原子筆,並要求學生想辨法向他推銷這支筆。如果股價就像高叔叔說的早己是投票(成交量)決定,來來去去都是同一支筆,那麼股評家們每天做角色不就如同推銷這支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5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