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對「林義守」這三字印象模
糊,甚至沒聽過。
但你一定聽過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台北一○一前董事長陳敏薰、台大前校長陳維昭。陳雲林到南台灣一定拜訪林義守,陳維昭與陳敏薰則在他創辦的
義联集團旗下任職。
你可能聽過「北蔡南王」,二十年前,台北的國泰集團蔡萬霖家族,高雄的華榮集團王玉雲家族,是南北兩地的產業代表人物;如今,台商舞台擴及對岸,「北蔡南
林」成為新指標,台北的旺旺集團創辦人蔡衍明,高雄的義联集團創辦人林義守,正是兩岸企業紅人的代表。
你或許知道,對岸大咖到台北,必拜會台北市長郝龍斌;到台中,拜會台中市長胡志強。到高雄呢?不是拜會高雄市場陳菊,而是林義守。
苦熬十年,翻身A咖歷經三任總統,均能直達天聽
你一定知道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僅小學畢業,但你或許不知道,林義守學歷更差,是台灣營收千億企業創辦人中,唯一「無學歷」者,從未上過學,是一介白丁。
但,他卻成為濁水溪以南,最有政商實力的人,我們稱他為「南台灣總督」。
明清時期,稱地方握有行政、經濟、軍事權力的官員為「總督」。林義守雖非政府官員,其政商人脈與經濟實力,在南台灣卻無人能及。
場景,轉向三月二十八日中午,義联旗下的義大皇冠假日飯店。
平靜大廳突然一陣躁動,二十餘位穿正式套裝者,手捧鮮花,準備迎接貴客;身高約一百六十公分的林義守,走進走出,不時有人趨前、低聲向他報告。
這天他大陣仗迎接的,是福建省省長蘇樹林。當後者抵達飯店時,兩人握手寒暄,一同往大廳走去,林刻意的走在蘇的左後方,把明星的位置留給貴客。
同一地點,他曾迎接過陳雲林、浙江省前省長呂祖善、河南省省長郭庚茂、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山東省省長姜大明等大咖。扳指一算,去年到
義联參訪的中國團約莫三百團,平均每天一個團。
不但能與對岸大咖直接溝通,在台灣,他也是少數歷經三任總統,都能「直達天聽」的商人。
李登輝時代,曾南下視察義联兩次;前總統陳水扁曾到林義守家中做客三次;現任總統馬英九到訪更不計其數,還在二○○八年聘
他為總統府國策顧問,把他的政治地位推向高峰。去年總統大選,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點名找他當副手;前高雄縣縣長楊秋興,更曾為他開快速道路,直通地處偏僻的
高雄觀音山義大世界。
在商界,曾在高雄呼風喚雨的安鋒集團朱安雄、王玉雲等家族,在一九九八年至二○○○年本土金融風暴中,逐漸式微;林義守亦受風暴波及,卻能發揮野草韌性活
過來。
其後他抓住景氣復甦步調,一步步收復失土。從鋼鐵本業出發,逐步構築義大醫院、義守大學與義大世界,成為濁水溪以南,唯一橫跨鋼鐵、教育、醫療、地產休閒
四大領域的企業集團。
十年光景,他從負債六百億元到年營收近三千億元。靠集團養活的員工、周邊的供應商,多達二萬五千人。從D咖變A咖,他是如何做到的?
「吹什麼風,駛什麼船。」是他常掛在嘴邊的八字箴言,也是他翻身關鍵。「風」是趨勢、環境,「船」是生意、用人;順著趨勢做生意、看環境用人,這在書中學
不到的藝術,他從小在街頭學。 街頭長大,亦正亦邪因為家貧沒念書,所以沒框架
出生在台中龍井,父親務農,家中有九個兄弟姊妹。民國四○年代,求溫飽猶不及,遑論上學,因此他從沒進過學校、正式念過一天書。六、七歲時在田裡撿甘蔗
頭,貼補家用;九歲時放牛、十四歲跟著同鄉做生意,賣過毛線、成衣,還翻越中央山脈,到花蓮挨家挨戶賣雨衣。
當兵時,才開始學注音符號,後來靠自學,現在大部分的字都看得懂了。
自小在街頭為生計算計、搏鬥,也練就辨識人心的本領。讀書人常用教條做事,他則用敏銳的現場觀察;書裡的世界黑白分明,他在街頭看到的卻是人生百態,沒有
對錯。少了知識障,他的作風比別人多了一大片灰色與彈性。
就像他常說:「我因為沒念過書,所以沒有框架。」用人不分好壞、學問高低,只要能為他所用,就是他認為的「好人」。他不拘於大路小路,只要能到目標,開闢
新路或是多繞兩圈也無妨。這個街頭哲學,造就他日後在似敵似友、亦正亦邪的邊緣,匍匐前進。
抓到風向,進鋼鐵業以政通商,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十九歲,父親胃癌過世,他離家遠赴高雄投靠姊夫姚武年。一九六○年代,他感受到「風向」由紡織業轉向重工業,其後與姚武年投資設立燁興企業,自此與鋼鐵業
結下不解之緣。 若說,姚武年是領進門的師傅,中鋼前董事長馬紀壯則是讓他事業更上層樓,在鋼鐵業賺到第一桶金的大恩人。
一九八○年,鋼鐵業還是特許行業,把林義守視同兒子的馬紀壯指點「錢途」,建議他可以生產當時國內缺乏,又廣泛用於興建鐵皮屋的鍍鋅鋼鐵。只是尋常生意人
怎麼有能耐去爭取經營特許行業?
林義守找上了當時在高雄擔任立委的朱安雄,在政壇上平步青雲一路做到總統府資政的馬紀壯則在背後支持,聯手讓政府開了一條縫,安貿鋼鐵(盛餘鋼鐵前身)就
這麼設立起來。
當年,朱安雄與林義守沒有能力生產技術層次較高的鍍鋅鋼捲,兩人一邊建廠、一邊找買主,想利用這張「特許」來獲利。後來找到了澳洲的CRA與日本淀川工業
兩大買主,順利將持股出脫。 「以政通商」為他賺進起家錢,也造就他後來的義联王國。
他拿這筆錢成立了燁隆鋼鐵(中鴻鋼鐵前身),還開枝散葉的成立了燁輝與燁聯。搭上政府鼓勵企業股票掛牌風潮,從一九八八年起,短短七年內,燁興、燁隆、燁
輝成了股票掛牌公司,林義守的身價超過百億元,財富翻五倍。
事業擴張的關鍵在「用對人」。集團前執行長、現為集團顧問的楊森隆是他下對的第一步棋。楊曾在《經濟日報》擔任記者,主跑財政部七年,是當年少數可直通財
政部長的記者。他協助燁興股票掛牌,是讓林義守財富劇增的大功臣。
在燁興、燁隆股票掛牌遇到阻礙時,前立委沈世雄、林聯輝協助和證交所、金管會疏通。而朱安雄要政治資源的能耐,讓他領悟到,若能得到民意代表支持,在創業
路上將如虎添翼。
於是,他用力栽培妹婿李必賢,在一九九三年把他送進國會殿堂。李是林的得力副手,幫他引介政商人脈,並直通當時總統李登輝。
負債百億,轉往中國靠聯眾翻身,變不鏽鋼亞洲前三大
另一邊,他則往地方扎根,往上、往下,貫穿政治的任督兩脈。支持曾擔任他助理的陳月德,出任高雄縣大社鄉鄉長,協助他陸續收購大社鄉轄下的觀音山九十公頃
土地。這塊地,如今變成義大世界與義守大學。 綿密的政商網,在本土金融風暴時,發揮作用。
二○○○年,因公司護盤、鋼鐵業不景氣、銀行抽資金導致週轉不靈等多重因素,義联集團負債一度高達六百億元,名列當時企業
負債前三大,他個人資金缺口也超過百億元,他低頭向財政部申請紓困,承認自己失敗。
企業紓困,債權銀行態度左右企業生死。曾是股票掛牌公司的鋼鐵同業友力集團、紐新集團,就因得不到銀行支持,不是宣布倒閉,就是股票下市。林義守得到當時
交通銀行總經理莊國雄全力支持,申請紓困後,銀行團不再抽銀銀。
「頭過身就過」,財務危機初露曙光,他看到中國吹起改革開放風,朝台商用力招手,他立即調整舵輪,駛向對岸,找尋事業翻身的機會。
他花兩年走過東北的遼寧、華東的長三角,最後在招商最積極、資源最多的廣州市蘿崗經濟開發區落腳,一口氣簽下一百二十萬平方公尺用地。
他盤算,廣州市有「中國第一區」之稱,只要做得好,容易被中央政府看到;而開發區的主任、市委書記職位則是升官的直升梯,關係打好,未來這些人都是他在各
省分的暗樁。他並把最親信的李必賢調去當董事長,選擇鑽石位置,準備讓自己發光。
當時,中國政府全力支持台商,給地、給優惠、給貸款。中國中信銀行提供人民幣五億元的借款,對在台灣資金窘困的林義守來說,是救命活水,聯眾不鏽鋼廠在炸
掉的小山丘上興建起來。
在經濟開發區主任朱小丹、凌偉憲的大力支持下,聯眾在蘿崗開發區創下兩個第一。第一是拿到最後一張鼓勵類項目執照,保證用電;第二則是在一片抗議聲中,利
用分區停電為聯眾興建專屬變電站,此舉讓廣州市二分之一的城市停電兩週,是外人眼中的不可能。
林義守則顛覆台商思維,把最新技術帶進中國,設備比台灣廠好。其中把四個生產廠結合成一條線的連續冷軋生產線(WRAPL),長達六百七十公尺生產線,只
須十二個人操作就可運轉,節省三分之一的時間,還讓生產效率從九五%提高到九八%,成了中國引以為傲的生產技術。
中國的高官如中國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廣東省前省長黃華華都來參觀過;它還成為「總統級」的參訪單位,北韓前領導人金正日、非洲尚比亞
總統麥可.薩塔、緬甸前總理梭溫等都曾到訪。 聯眾,成了中國創新工業與自動化的炫耀門面。
在聯眾成為集團金雞母,債權銀行不擔心義联還不了債,也開始鬆銀根。
可以說,聯眾崛起,不但將義联的不鏽鋼產能推到台灣第一、亞洲前三大,也是集團日後能跨足其他產業的最大關鍵。
廣結人脈,預防翻船靠「敢給」與「回報」,打點關係
擴張、跌跤、再起,經此試煉,他更相信要打好政治、檢調、銀行這三層關係,才能在翻船時抓到浮木。
政治上,他利用捐贈競選經費拉近政黨關係。在國民黨,他貼近立委劉松藩、王金平、沈世雄、林聯輝、劉憲同和侯彩鳳;親民黨則和吳承章、邱毅關係良好;民進
黨就靠總統府前副秘書長陳哲男,並透過這層關係,聘請前總統陳水扁親家趙玉柱、吳淑珍姪子吳泰德擔任集團顧問,當作護身符。他也把總統府前國策顧問黃崑虎
妹婿、曾任燁隆總經理的郭炎土,推向中鋼董事長寶座。 政治風向吹藍、吹綠,他都能從容轉向,找到最有利的位置。
檢調方面,高雄高分院前庭長蕭崑雄是他友人。銀行方面,他尤其深耕銀彈充沛的公營行庫,集團每年辦春酒,席開四、五十桌,三分之二座上賓都來自銀行界。
他靠著「敢給」與「回報」,維繫政商關係這一條看不見的線。
在他心裡,沒有買不到的關係與方便。早期義联集團台北辦事處都保留沈世雄辦公室,讓沈窩心。他也花錢支持各黨派,預留企業
活路。
中國的官員,需要「政績」做為升官依據,只要開發區需要,他就配合「做業績」,拉高產能,在廣東,不少人因為聯眾而表現優異升官。
一路走來,爭議不少為追逐利益,不惜得罪事業恩人
中國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曾在廣東當過省委書記或在開發區當過主任的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廣東省委書記汪洋,都是他的「好朋友」。隨著他們平步青雲,林義
守在中國的人脈網絡也逐步展開。 不過,他一路走來未必全然順遂。在追尋利益的過程中,曾因為搬開阻礙,樹敵不少。
二○○一年他把郭炎土送進中鋼當董事長時,卻無情的把曾經在他困難時拉他一把,買下燁隆的中鋼前董事長王鍾渝拉下台;二○○二年,在
義联總是扮演救火隊立下戰功、時任燁聯總經理的張文春,為了捍衛公司與股東權益,與林義守意見不合,憤而離職。
高雄市長選舉時,他大動作為候選人楊秋興站台,得罪陳菊,嚴格把關義联集團旗下投資案,讓林義守綁手綁腳,雙方心結很深。
「堅持」是他的特色,用二十五年把觀音山的廢地變黃金,把雜樹、果園、墳場,變身遊樂場、別墅區、大學。
他的另一堅持,是逐步掌握台灣產量第二大不鏽鋼廠唐榮 (編按:目前他已經掌握唐榮二成五股權,近五成董事席次),壟斷台灣不鏽鋼產業,取得定價權。
對於進軍不鏽鋼上游供給的中鋼,他也不會放棄;八年前他曾大買中鋼股權,掌握一席董事,其後雖因故退出,但中鋼仍是林義守亟欲攻下的地盤。
四分之一世紀,義联集團從小船變艦隊,他也在爭議中,逐步駛向「鋼鐵業的王永慶」的夢想。
【延伸閱讀】義联拿獲利去養人脈,大吃股東豆腐
林義守兩岸得意,集團旗下燁輝、燁興、燁聯三家股票掛牌公司股東們,卻很失意。
投資人買股票,圖的是賺價差,要不就是分配不錯的股利。而林義守卻運用這三家公司,花大筆鈔票培養政商人脈,或把賺錢保留起來繼續投資,讓這幾家公司股
東,很難收到合理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當它們的股東,有多可憐?拿鋼鐵業龍頭中鋼來比一比,可一目瞭然。
過去十年燁輝、燁興的ROE,只有燁輝在二○○二年超過中鋼,燁聯則是偶有佳作,分別在二○○二年、二○○六年與二○○九年三年贏過中鋼。中鋼與燁聯分居
碳鋼與不鏽鋼龍頭老大,從ROE來看,燁聯想要當業界老大,得要捨得與股東一起分享經營成果,才能名副其實。
台積電、鴻海能夠長期贏得股東的支持與認同,靠著就是老闆吃肉,股東還可以分到肉屑吃。
當義联集團大力發展企業,提升企業形象時,可別忘了願意拿錢買股票,認同公司營運的小股東們,不要再吃股東的豆腐了,還給
他們應有的公道,才能徹底改變爭議形象。 【延伸閱讀】鋼鐵占集團逾9成營收 ——
義联集團4大事業體及去年營收
鋼鐵:燁興、燁輝、燁輝(中國)燁聯鋼鐵、聯眾(廣州)、燁茂實業、常熟啟揚2,587億元 醫療:義大醫院54億元
地產休閒:義大開發、泛喬股份皇家酒店、天悅飯店59億元 教育:義守大學義大國際高級中學9億元
資料來源:義集團整理:吳美慧 【延伸閱讀】從小童工到坐擁近三千億營收王國 ——
林義守暨義联集團大事紀 童年叫賣發跡1歲
一九四一年出生於台中龍井農家;未上學,六歲開始賣甘蔗14歲 在台中沿街叫賣布料,赴高雄、花蓮賣布與雨衣19歲 父親過世,離家到高雄落腳29歲
投資姊夫姚武年開設的宗興鋼鐵32歲 和朱安雄合資設立安貿鋼鐵37歲 和姚武年合資設立燁興企業 公司風光上市42歲
成立燁隆鋼鐵(中鴻鋼鐵前身)44歲 設立高雄工學院(義守大學前身)47歲 燁興股票掛牌上市,其後在一九九二年、一九九五年,燁隆、燁輝相繼上市
公私雙重打擊55歲 捲入聯友信假發票事件、集團形象重創;資金被銀行緊縮57歲 設立山海觀建設公司(泛喬股份公司前身)58歲 動換肝手術59歲
燁隆出售給中鋼;集團負債六百億元,向財政部提出紓困申請;更名為燁聯集團60歲 中國常熟啟揚公司開工;卸下燁隆鋼鐵董事長與背書保證,財務壓力大減
攀上人生高峰62歲 聯眾鋼鐵集團開始投產,集團更名為義联集團63歲
義大醫院開始營運;義大世界造鎮動工;買進中鋼三%股份,成為最大民股股東66歲 買進唐榮八.五%股份,成為最大民股股東;越南廣聯鋼鐵動工67歲
擔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義大皇家酒店成立69歲 義大世界開幕;成立義大客運公司70歲 義集團營收創新高,達二千七百億元
資料來源: 各媒體 整理:吳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