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經濟數據 左丁山

2010-8-18 AD





 

聽基金F唱好樓 市,已經好耐,樓市又真係到目前為止,有升無跌,於是財政司司長與金管局再度出手禁止樓花摸貨及限制豪宅按揭成數,希望遏止炒風,能否見效,唔敢講,不過 上星期聽手持幾間豪宅嘅財務R講,炒豪宅摸貨嘅交易成本(佣金加印花稅)幾高吓,係一個高難度動作,一個月前有經紀叫佢摸貨圖利,佢都唔敢沾手。

基 金F唱好樓市,中到正。天真許就唱淡股市,七月下旬就來電話股市就快跌,七月廿七日見頂。左丁山放假回來,見到股市日日升,於是打電話畀天真許:「喂,你 認唔認錯呀?」天真許哼一聲:「繼續看淡,就快跌o架嘞。」過多幾日,八月十日就開始跌,由高處回落,於是問天真許:「獲利回吐呀嘛,幾時反彈?」天真許 答:「睇我網站評論就知,道指恒指繼續下滑,暫時未見底!」(www.aimykhui.com.hk)。

天真許話美國失業人數太多,有四 千萬人攞food stamp,國家赤字太大,外強中乾格局,難以長期看好。要睇數據就有好多嘞,左丁山買過好幾本美國經濟數據書籍,已經過時,最近去曼谷一行,例牌到四季 酒店隔壁Peninsula Plaza內嘅Asia Books逛逛,呢間係泰國有三十幾年歷史嘅純英文書店,內有不少經濟書籍係香港書店唔會入貨嘅。今次買咗一本《The Secrets of Economic Indicators》(作者Bernard Baumohl,2009年二月第二版第九次印刷),呢位先生以前係《時代雜誌》經濟記者,攞過「最佳財經新聞報導獎」。

呢本書以輕鬆新聞 報導手法嚟講述每星期美國各部門(如勞工部、商務部、聯儲局)公佈嘅經濟數據,分析邊個數據對市場最有影響力,最後兩章,第五章及第六章提供美國及國際經 濟數據嘅「最佳網址」(best websites),等讀者可以自行上網搜尋;做財經記者、編輯、評論員,揸住呢本書,確實覺得好有參考作用。目前中國嘅經濟數據,對世界市場亦有頗大影 響,但最近宣佈之前(例如CPI)一日,傳媒已經知道晒,準到飛起,令人懷疑有冇人洩漏造市,睇吓上述本書,就知道美國對宣佈數據前之保密工夫做到十足 十,值得北京國家統計局學習學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58

投資經濟學 Stockresearcher.net

http://hk.myblog.yahoo.com/stocksresearchers/article?mid=274

投資經濟學:-

投資經濟學 基本問題 是投資者盈利慾望是無窮 但 只有有限 資源作出 投資項目, 面前資本稀少性 的問題, 往往要作出決選擇

而選購了一間公司股票 例如 中國人壽H 股 , 有可能產生機會成本 , 選擇了購買中國人壽股票後便要放棄選項中最高價值者 例如小弟 第一選擇選取了中國人壽 , 便要放棄選項中最高價值者 - 招商銀行

1. 只有 被放棄的選項中最高者才是機會成本 - 放棄購買招商銀行股份, 其他選項 第三, 四, 五 ... 之選項 都不是機會成本

2. 如果除了購買中國人壽之外 沒有其他選項 , 機會成本便等於零: 因為作出選擇時沒有放棄任何東西

3. 只有被放棄的選項中最高價值者改變時 例如由招商銀行 改變為農業銀行 , 購買中國人壽股票的機會成本才會改變 - 為 農業銀行

4. 全部 成本 包括 金錢成本 [包括股本所需現金, 印花稅 及交易費用] 和 非金錢成本 [例如打電話購買的時間, 因為打電話可能要用 5分鐘, 如果有其他活動, 例如同朋友傾 msn 是第二最高價值選擇活動] 便是 非金錢的 機會成本

5. 成本只 考慮作決定時的選項 , 不會計算在此之前付出的代價

有盈利的公司股票   是經濟物品 - - - 有勝於沒 ; 多好過少 而 股票 當然不是 免費物品:- - -免費物品 其數量能滿足所有人慾望的物品, 而人們不希望在數量上得到更多, 所以 沒有人願意付款購買 免費物品 , 例如 空氣, 陽光 都是 免費物品例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78

高铁经济学 -2 思想花园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0/10/2.html

中国高铁经济学,背后是一套和西方完全不同的理念。它是一种国家战略,而这种战略是否成功,评价标准也完全不同。

打个比方,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研制原子弹,走进核俱乐部,这是一种国家战略,是一种最高的国家意志。

这种战略是否成功了?从狭义的观点来说,可以说是成功,因为毕竟研制出来了。但当时国家经济频临崩溃,几千万人饿死,从另外一套标准来说,是劳民伤财,是一场灾难。如何评价两弹一星计划,恐怕也难以有一套客观的标准。

两弹一星计划可以说毛泽东时代的遗产,是他的意志的选择;如果不是这样,再过十年,等国民经济条件好了再搞,恐怕再也搞不出来。看伊朗的例子就知道。

高铁计划也可以说是胡温的政治遗产,是一种政治意志的选择。它背后的理念不是“我应该如何来配合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我想要国民经济怎样发展”。高铁计划根本不是超前 -- 就算中国经济再发展二十年,也不需要这样的高铁计划- 而是无中生有。

按 照一般交通基建的需求估计模型,总是预计了经济的发展水平,运输需求,出行模式,才来预测实际的项目规模。按照这种模式,不管用什么样的模型,用再乐观的 估计,也无法论证出高铁计划的必要性。是的,这种方式,可以论证出京沪高铁,京广高铁这些关键项目,但无法论证出郑州西安高铁,上海重庆高铁,更不要说整 个两万公里,四纵四横的网络。

按照西方的模式,高铁的需求是一个内生变量,是按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估计推导出来的;而在中国来说,高铁是一个外生变量,它是推动模型的,而不是被模型推动。它的存在目的,更加不是为了配合旅客的交通需求,它是为一些现在还不存在,还没有出现的旅客而服务的。

这等于是一种豪赌,用几万亿的投资,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但这也是一个国家领导的责任。时不我待,再过几年,中国也许就再没有这样的时机和条件来推行这样的计划。

高铁计划是否成功,衡量标准当然不是能否建起来,也不是它的上座率能达到自负盈亏的水平,而是要看它能是否达到re-shape整个经济布局的功能,而这起码要十年的时间才可以看到。

从这点来看,铁道部门的上市计划更加是遥遥无期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13

高铁经济学 -3 : 我认为reshape 和载客量高低毫无关系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0/10/3-reshape.html

giantdragon 说...
載客量和reshape是等價的,如果載客量低,談不上reshape成功。


量子 说...
巨龙,

我觉得載客量和reshape之间毫无关系。


如 果以为有关系,那将是误导的。就好像高铁和航空的载客量毫无关系一样,以为航空载客量会受高铁影响,那也是误导的。高铁是在为一个还不存在的市场服务。对 于高铁来说,它的唯一目的就是把这个市场创造出来,这就成功了。而就算这个市场真的出现了,这个市场的乘客是否乘搭高铁,也无关紧要的。

还是以“三线”为例子。

成昆铁路建设成功了,让三线工程得以实现。三线工程能实现,就是成昆铁路的成功。

但是,成昆铁路的载运量是多少,是无关紧要的。最重要的是,它能实现了国家的意图。

从更高一个层次来说,三线计划本身是否成功,和成昆铁路是否成功,两者毫无关系。三线计划是否成功,我们无从判断,这个只能以百年时间的尺度才能证明。在成昆铁路的角度来说,它能保障三线计划得以实现,就已经足够了。
2010年10月29日 下午2:27

giantdragon 说...
我的想法是,如果reshape包含了人流的暢通和生活圈的概念,那載客量低就代表了reshape失敗。除非你認為,高鐵通過某種機制促進了人流,但是大部分的人流並不是在高鐵上流通。

我覺得reshape一定要包括人流的概念。

成昆鐵路的運量可以很低,因為三線的目標不是人流。
2010年10月29日 下午2:55

量子 说...
Reshape 是指经济活动更合理和更有效的空间分布。中国目前的经济活动空间分布是不合理的。

举一个很简化的例子。

武广高铁可以让一些高科技产业搬到清远的科技园,搭车距离只要二十分钟。

对于这个科技园来说,只要是经常要跑来跑去的管理层,研究人员,市场推广人员,投资者有了这样的交通条件,就已经justify这个搬迁了。至于占员工大部分的基层员工,并不需要经常出差,也会觉得高铁太贵。

在这种情况下,reshape发生了,但高铁的客流量仍然很少。以这个科技园而言,可能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会搭,但关键是这个科技园搬来了。

从广州到韶关的高铁走廊不到半小时距离,市场的力量自然会优化组合,什么样空间分配是最合理的,成本最低的。但这个达致合理分配的过程,单单高铁的使用率和它是没有关系的,也看不出来的。

高 铁本身不可能赚钱。它的效益来自两方面:第一,释放出来的原有铁路网的运力,改做客运。第二,这种产业和经济空间的reshape,有点像香港地铁的模 式,靠地产赚钱。但复杂很多,不单是涉及居住的需求,还有产业的重新布局;而且是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的布局。关于这点,铁道部如何和地方政府分钱, 分享收益,自然是非常敏感而不为外人得知的了。

所以说高铁经济学博大精深。

上述是我的看法和猜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14

高铁经济学-5 思想花园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0/10/5.html

如果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的例子来理解高铁经济学,也许会更容易。

例如说,天津市建立了一个渤海新区,修了一条高速公路连接市区和新区。这条高速公路当然会收费,但使用量多少,能否回本都不是关键的。关键是渤海新区能搞起来,高速公路是为新区而搞的。

用高速公路的例子,还能理解高铁经济学的另一个内容,就是整个经济带是怎样发展的,两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用广深高速来做例子。

广深高速的设计初衷,和后来的实际情况是完全不符合的。广深高速最初的设计是为香港汽车服务,方便港车前往珠江三角洲。实际上,到了今天,不要说港车极少(深圳段的车流量极少),在整条广深高速,来往广州和深圳的车辆恐怕还占不到十分之一的比例。

广深高速的车流量,主要来自东莞虎门,长安一带的中段,沿广深高速形成了一个经济走廊,它的车流量大部分都是来往于这个经济走廊中的几个主要经济区域,也就是东莞和深圳的几个经济强镇。

在广深高速没有出现以前,行驶在107国道广州到深圳段的车辆,主要都是以往返广州深圳为主的,这段107国道的功能,也就是为了接驳广州深圳这两个城市。

在广深高速出现后,沿线的经济带逐渐形成了,广深高速上的车流量实际上是intra city 而不是inter city,主要为经济带服务。这实际上有违设计者的初衷,是没有预料到的,但反而赚到盘满钵满。

同样的情况,也是高铁设计者的意图。尽管高铁将有武广高铁,沪宁高铁,京沪高铁的名目,但在将来,来往两个终点大站的旅客肯定不会占很大比例。

这和传统铁路是不一样的。例如目前的京广线,往返北京广州,在这个两个终端大站上下的旅客肯定占主要比例;但在将来高铁,这种“点到点”的旅客肯定会占一个微不足道的比例。就好像广深高速一样,车流量最多的是东莞虎门往返深圳宝安,真正来往广州深圳的车辆极少。

高铁的目的是带动“线”的发展,而不是像目前的普通铁路一样,只是服务“点到点”的服务。

一 家公司,可以把门市放在广州,生产基地放在清远,后勤管理放在韶关,这家公司的员工,也许一天内可能在高铁上跑几次,穿梭在公司的几个部门之间。就好像一 家公司把不同的部门分布在同一个城市的几个地方一样一样。当然,还可以其他各种的组合。可以是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组合,也可以是二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之间 的组合,也可以是不同经济模式的组合。这种在“线”上往返的旅客需求,将占主要比例。

这样的经济带,当然也会沿着各条高铁走廊逐渐形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16

高铁经济学 6 完 思想花园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0/10/6.html

这个系列,主要是写下自己一些对高铁的想法。中国的高铁发展,我相信将会对整个国家,无论社会,政治,经济,造成深远的影响。自己也深感兴趣,所以有些想法就记下来,但也不是什么固定的想法。也许将来的认识会改变。

不过,为了避免误会,还是想声明,这里的高铁讨论,和香港段高铁是完全无关的。在我个人来看,香港段高铁也没什么讨论的价值。而香港高铁的讨论,也是非理性的成分居多,用来做借题发挥的工具,不是以事论事。

有 些香港人有一个错误的看法,以为香港要起高铁,是被阿爷“抽水”,花几百亿是为了讨好中央。实际上,以我的了解,内地对香港是否起高铁并不在乎。如果一定 要有一个倾向的话,恐怕是不希望香港起高铁。铁道部对香港段的高铁一直很不热衷,香港高铁落后是内部原因造成的,但这也一定是铁道部所乐见的。如果它很热 衷推动,香港高铁也不会面对这么多的障碍。

从我个人的看法来说,我认为中国高铁发展影响深远,很值得研究;但这并不代表香港高铁就一定值得起。两者是两码事。我觉得香港起或不起都没有所谓,没什么倾向性的看法。为了避免引起误解,做了这样的声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17

Q:出口比進口有利經濟嗎?

2010-10-11 TCW




Q:台灣經濟靠的是出口及貿易順差,出口越多、進口越少是不是越好?

A:這種「出口好,進口不好」的理念可說源遠流長,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歐洲國家盛行的「重商主義」,鼓吹的就是這種論調。

出口是把國內生產的財貨運到國外去給外國人用,進口則是把外國人生產的財貨運來國內給我們自己用。為什麼要出口?因為這是為了要進口所支付的代價。

例 如,你付兩萬元買台電視,等於是「出口」兩萬元,「進口」電視。這兩萬元(出口)就是你為了電視(進口)所支付的代價。你認為電視帶給你的價值,比兩萬元 還要高,所以你才願意做這筆交易。你付出的這兩萬元,你再也享用不到,你享受到的這台「電視」,才是提升生活品質的東西。

同理,一個國家若出口電腦,進口名牌包,這同樣是因為人們認為名牌包的價值比電腦高,否則這筆貿易不會發生。出口電腦只是為了進口名牌包而支付的代價。出口的電腦,我們再也看不見、用不到,但進口的名牌包我們卻可以享受到,這才是能提升我們生活品質的東西。

由此就可看出「鼓勵出口」理念的荒謬:出口是支付的代價,進口才是能真正享受到的東西。鼓勵出口卻不進口,這等於是要一個人拚命花錢,然後不要買回任何東西一樣。

要 說進口的好處,只要瀏覽你日常生活的東西即可:你看的電視是日本S牌,開的車是雙B,中午吃的牛肉來自紐西蘭,晚上看的電影來自美國好萊塢。這些才是能讓 生活過得更好的東西。為了這些東西,你要付一些代價,也就是「出口」一些錢,這些錢可能來自你努力工作。如果有人告訴你,你應該多多「出口」,盡量不要 「進口」,這就等於要你整天拚命工作然後不要享受一樣,這樣生活有什麼樂趣?

還有一種說法:國人若買進口的外國貨,只能帶動外國的經濟與就 業機會成長,對國內經濟沒什麼幫助。照這種說法,每個人都應該「愛用國貨」,從冰箱、電視、洗衣機、汽車、冰淇淋,人們享用的每件東西,最好都是國產的, 這樣才對國內經濟有幫助,國內的生產者絕對會因此大發利市,但消費者的生活水準會降低到何種程度?

這些「重商主義」的論調,都來自於把「生 產」當成目的。但是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早就告訴我們:「消費是所有生產的唯一目的與意義,此一箴言是如此不證自明,只有想法荒謬的人,才會想要加以證明。」「重商主義似乎認為,所 有商業活動的意義,在於生產,而不在於消費。」這種鼓吹拚命出口、甚至主張政府補貼出口以帶動經濟成長的論調,不管披上什麼專業外衣,骨子裡都只是數百年 前重商主義的詭辯罷了。

經濟達人歡迎讀者提問:http://www.bwnet.com.tw/Dr.A/E-mail:[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22

兩岸三地:經濟復蘇還看中國 因念

2010-11-04  AD




 

第四季頭一個月結束,10月溫度下降快,但金融市場氣氛依然旺盛,不但美國、香港,連不斷調控的中國,上證指數也打破3000點的悶局。一切似乎源於熱錢與經濟復蘇期望,看官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市場的動力,似曾相識?

筆者從事成衣出口的友人,上周談到今年歐洲和美國的定單的確好景,部份港商5月份開始「爆單」,7月停止接單,這些為一、二線品牌的代生產廠家,雖然在物流鏈上不是最大得益者,但起碼把工廠所有費用賺回來。在經濟尚未明朗下,總算落於不敗。

廣州亞運帶旺經濟

筆 者奇怪原材料猛漲,不影響廠家的運作嗎?有幸香港OEM多年來材料採購計劃有的是經驗,沒等漲價已經儲備,還有今年品牌公司把10%到15%上漲成本轉嫁 到消費者,廠家提價不像往年難,還行!不過,友人說泰國兩家第一次與品牌公司做大貨的工廠,面對半年期數,原材料沒有足夠存貨,又面對不斷漲價的壓力,不 到幾個月,由於資金鏈斷裂而倒閉,但是市場的遊戲規則,商業處理!

中國經濟增長世人從無疑問,10月PMI指數為54.7,比9月份上升0.9個百分點,高於市場預期,指數成份除了人員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低於上月,其他包括生產、新定單和主要原材料庫存指數,都較9月優勝,由0.4到1.9個百分點。

走 進民間,如周初到廣州出差,離亞運會開幕尚有十來天,市內突然人多得很,免費的公共交通,好像吸引一大幫平時不出門的市民,巴士和地鐵上,人與人的距離絕 對拉得近無可近。保安工作聽說做到08年北京奧運的程度,所以警員全市每個路口必有站崗,到處可見3個一排的武警,火車站、地鐵站,每個入口皆有X光機檢 查行李,還有不知從哪來的、心口掛着紅底黃字工作證,類似保安的男女,手提金屬測量器在你身上搜查,對衫袋褲袋還補上人手動作(筆者差點叫非禮),所有工 地外牆都貼上宣傳亞運會的標語。筆者眼中,這些額外的人員、X光機、工作證、看板、金屬探測器等,在PMI指數中含有多少份量?為了經濟復蘇與增長,中央 真的做到!

因念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37

〈獨家專訪末日博士〉從平凡的大學教授,到舉世聞名的經濟學大師 魯比尼:我不是悲觀我是講真話

2010-11-08 TWM




因成功預言次貸風暴而在全球聲名大譟的危機經濟學家魯比尼,在某些人的眼裡,或許像是不斷製造恐慌的悲觀主義者;但他認為,自己只是說出真實世界的漏洞與錯誤,他說:「我學經濟,就是為了要讓世界更美好。」

撰文‧莊 芳

貨幣戰爭戰火愈熱,知名經濟學家魯比尼(Nouriel Roubini)的行程也就愈緊湊,光是近半個月,他就跑遍了大半個地球。

巡迴世界有如搖滾巨星

末日博士自認不是死空頭

十月上旬,魯比尼還在韓國參加世界經濟論壇;下一周,先到英國倫敦,隨後遠赴烏克蘭、土耳其到亞美尼亞,接著回到紐約僅停留一天,再飛到阿根廷。飛往各國的頻繁程度,讓他自嘲像在進行「巡迴演出」,說自己的移動速度,簡直要比四處流竄的國際熱錢還快。

略微鬈曲的黑髮、始終如一的標準服飾——黑西裝、白襯衫,上衣領口永遠有幾顆扣子敞開,只有上節目才勉強打上歪斜的領帶;皺起眉頭、憂鬱萬分的一號表情,好像總暗示要有大事發生,這就是被《紐約時報》封為「末日博士」的魯比尼。

正 當全球人士期望永遠維持太平盛世之時,偏偏,就有人喜歡和其他人唱反調,非要做個不受大眾歡迎且又特別引人注目的「烏鴉」。今年六月,《富比世》選出「華 爾街十大空頭」,魯比尼毫不意外地成為榜首的不二人選。但在接受本刊專訪時,他特別解釋,「我才不是大家說的『空頭死硬派』,我只是說出當下看到的事實而 已!」

從笑柄到先知

預言次貸風暴讓他炙手可熱現在言論經常受到國際媒體關注的魯比尼,在次貸風暴發生以前,是一位在紐約大學 史登商學院任教的經濟學教授;他在二○○四年成立魯比尼全球經濟研究機構(Roubini Global Economics, LLC),但名聲遠遠不及當時懂得跟隨潮流的主流經濟學家。

他首次獲得大眾注目,應該是從○六年的一場演講開始。那年九月,他受IMF(國際貨幣基金)之邀,在許多經濟學者、專家面前發表演說。當時的他憂心忡忡,表示美國在接下來幾年之內,將會面臨此生難得一見的大泡沫。

只 不過,如此驚悚的言論似乎完全沒嚇到在場的人。台下的聽眾不但露出懷疑的眼神,還有人忍不住偷笑起來。的確,在當時美國失業率維持約四.五%、通貨膨脹率 約二%左右水準,經濟向上成長勢不可當的情況下,異聲喊出美國房市泡沫破滅、油價震盪,甚至還唱衰房利美、房地美兩大「國家級」的金融機構,會成為眾矢之 的並不奇怪。那時的魯比尼受邀上節目談論「末日預言」,還得忍受主持人以及其他來賓對他的冷嘲熱諷。

但隨著美國次級房貸問題爆發,市場與經濟情勢急轉直下,他的預言一一應驗,魯比尼立即成為炙手可熱的當紅炸子雞。○七年他再度回到IMF演講時,在場沒有人笑得出來。過去對他不屑一顧的人,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全都屏息聆聽他說的話。

魯比尼喜歡和別人走不一樣的路,大概從年輕時就可看得出來。他出生於土耳其,小時候隨父母陸續搬到伊朗、以色列與義大利等地生活。他說自己好比「走遍世界的游牧民族」,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感到安然自在。

「我想,或許是小時隨著家庭的遷移,讓我早就習慣接觸多重文化背景。」魯比尼精通波斯語、希伯來語、義大利語和英語,接受專訪時,也帶著混合各國語言、無法明確分辨出到底是哪一國家的口音。

身 為家中長子,魯比尼的父親原本期望他能夠接手家中經營的地毯生意。但他偏偏不甘認命、接受安排,「我好像家中的害群之馬,對經營生意就是提不起興趣。」一 九七○年代期間,義大利正經歷政治動亂,整個經濟體面臨極大考驗,這讓魯比尼激發了腦中的社會意識。「那時我發現,經濟是一個國家的重要命脈,而我很希望 成為那一名能改善國家經濟的人。」魯比尼認為,成為經濟學家,不只能了解世界經濟的運作,還可將自己的思想進一步傳達給執政者,讓一個國家經濟成長、蓬勃 發展。

他還補充說,就像近五、六十年來中國與台灣,也是靠著許多經濟政策的實施,兩邊目前都有優異的經濟表現。對魯比尼而言,鑽研經濟不僅是個人興趣,還帶著不少比重的「使命感」成分,「經濟學是能讓國家社會富裕、市場發展蓬勃,使民眾過得更好的一項重要工具。」

獨特的歷史分析法

從過往經驗推測未來情勢

曾 有人批評魯比尼的分析、預測缺乏數學模型的支撐,這也成為他的獨特之處。他所採用的研究方法,乃是透過歷史資料與跨國比較來發展出結論。在部分專業人士看 來,鮮少運用統計圖表的分析方式或許「不太科學」,但他卻靠著這套理論架構,成為英國《金融時報》筆下,預言金融危機的「先知」。

經過金融 海嘯發生的準確預言之後,就連各國執政者也盯著魯比尼的一舉一動,深怕錯失重要的訊息。認識魯比尼多年的哈佛大學教授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曾表示,「假使去問歐洲央行的人接下來可能發生什麼危機?他們會回答,『那要看看魯比尼怎麼說吧!』」魯比尼說,「我絕不是悲觀主義者。只 是,曾經研究許多金融危機的演變過程,對於它們的發展模式較有感覺。」相反的,他努力不讓自己太過負面思考,盡可能維持中立態度。他認為,全球經濟不是只 有黑、白兩面這麼簡單,也會同時存在成長和衰退的市場。「就像是,我也看好亞洲和新興市場的未來發展啊!」魯比尼特別強調,自己也有不是那麼「末日」的一 面。

比起悲觀主義者,魯比尼或許比較像是現實主義者。「坦白說,我看到泡沫和危機正在醞釀,就將其可能的發展途徑闡述出來,這只不過是說出 事實而已。」他繼續補充,「我主要目的是希望藉由自己提出的見解,讓國家經濟改善、恢復成長,而不是讓情況愈來愈壞。」然而,在達到這項最終目標之前,往 往要修正先前錯誤的政策,才能擺脫悲觀看法,並且轉向樂觀態度。

就像魯比尼曾說的,「也許等待經濟真正觸底,我會是第一個跳出來喊進的人,到時末日博士就要改名為『旭日博士』了。」目前魯比尼在美國紐約、英國倫敦皆設有辦公室,公司旗下有五十位經濟分析師與研究員,每個人都有專責研究的區域市場與產業,定期發布市場經濟評論報告。

對於手下陣容堅強的精英研究團隊頗感自豪的魯比尼表示,當然希望每次預言都會實現,「但世界經濟變化每天都在持續,市場不可能永遠好或壞。」因此即使預言在短期內未成真,他並不會感到太大壓力。

每一次預言都誠實以對

深 入基層了解國家實際狀況「我只知道,每一次經濟預言,我都是誠實以對。」魯比尼清楚地表示,「只要做好深厚的研究基礎,何必擔心外界的評論?」除了瀏覽網 路觀察各國情勢,他也喜歡用實際體驗去感受每個國家的現況。每到一個國家,他會盡量深入探訪、詢問當地生活的人們,包括計程車司機、媒體記者或是政府公務 員等等,透過實際的生活交流,了解最貼近真實情況的「庶民經濟」。

自稱吸收各種資訊、文化成癮的魯比尼,認識的人都覺得他時時刻刻帶有一股陰鬱的氣質,在大學教的又是聽來頗為嚴肅的經濟學,但「呆板」、「無趣」的形容詞絕對不適合他。

他很懂得利用網路作為宣傳,頻繁地更新個人網誌動態。喜愛廣交朋友的魯比尼,有空就會在家中大辦派對。近幾年來,他早已是美國各大財經電視頻道的常客,CNBC在介紹魯比尼出場時,還會固定播出熱鬧的迪斯可音樂當作襯底。這對擁有「末日博士」稱號的他來說,反差實在頗大!

到目前為止,雖然從魯比尼口中說出,全是對經濟、政策感到擔憂的評論,讓人一看到他開口就不禁感到害怕,但在他心裡,還是對美好社會有所期待。希望藉由每一次發表看似「烏鴉」的言論,改善、修補原有的經濟漏洞,推動世界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魯比尼Nouriel Roubini 出生:1959年,生於土耳其現職:魯比尼全球經濟研究機構創辦人美國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學歷: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義大利博克尼大學經濟學學士經歷:美國白宮經濟諮詢委員會資深經濟學家

預言金融海嘯一戰成名

2008年2月,魯比尼將其預測金融危機的發展步驟詳細公布於部落格;回頭來看確實一一應驗!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房市衰退,房價大幅走跌次級房貸虧損增加,影響銀行放貸能力無擔保消費貸款巨額虧損,消費信貸緊縮

債券保險公司評級下調

商業房地產市場崩盤

大型區域性或全國性銀行破產金融機構的槓桿貸款損失擴大,信貸市場凍結

企業將出現一波違約浪潮

影子金融體系(如對沖基金)垮台股價進一步下挫,全球經濟趨緩金融市場流動性枯竭,投資人信心下滑虧損、資本減少、信貸緊縮、被迫清算和以低於基本面價格廉價出售資產的惡性循環展開

整理:葉揚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90

請問經濟達人:39元店為何要採均一價?

2010-11-08 TCM




Q:市面上的「三十九元店」,為什麼能每個東西都賣三十九元?客人買到成本比較低的不就貴到了?

A:這種三十九元店是為了節省各種交易費用出現的。首先,對顧客來說,這種店節省了搜尋物品的費用。

有 些小東西雖然價格低,但顧客想買到,卻要付出高昂的搜尋費用。例如某人只是要買把指甲刀或梳子,這種小東西雖然價格不高,但顧客要找到哪裡才有賣這些東 西,卻得花很多時間搜尋或到處奔波,這對日理萬機的現代人來說,花那麼大代價卻只為買到價格如此低的小東西,相當不划算。

三十九元店就解決了這種問題。這種店都是賣一些價格不高的小東西,對顧客來說,這些不值得花太多心力去搜尋的小東西,都可以在這裡一次買到,這就節省了顧客「踏破鐵鞋無覓處」的費用。

更進一步說,這些三十九元店賣的東西,都是搜尋費用占價格比例較高的東西。像指甲刀或梳子的價格很低,顧客負擔的搜尋費用卻很高,在顧客不願意為這種低價品負擔高昂搜尋費用的情況下,三十九元店賣這種東西才有意義。

反過來說,你不會看到珠寶店打著「店內商品統統一萬元」,因為像珠寶這種高價品,其搜尋費用占物品價格的比例很低,顧客寧願多花時間,去找更物美價廉或更可靠的店家,因此,想要買這種高價品的顧客節省搜尋費用就沒有太大意義。

其次,這種三十九元店還節省顧客比價或討價還價費用。像指甲刀或梳子這些低價物品,要顧客到處去比價詢價,多負擔的費用往往讓他得不償失。

三十九元店的商品全都定價三十九元,對顧客來說,就不用再花心力去比價。因為價格的「訊息費用」很高,只要買家認為夠便宜,他不會再去到處詢價,這就是為何店裡商品儘管有的貴有的便宜,卻統統賣三十九元的原因。

對店家來說,店裡東西全部都定價三十九元,好處之一就是節省量度費用。對店家最好的狀況是:每件東西可以按消費者的需求冷熱來標價,例如若指甲刀最近熱賣,可以漲價賣四十九元;梳子最近沒人買,就可降為二十九元。

但對店家來說,他得隨時去觀察哪件商品特別熱賣,哪件商品又乏人問津,這就要負擔額外的費用。如果所有商品都統一價格,雖然有的多賺有的少賺,但店家卻節省了因此要量度消費者對不同商品需求的費用,這對店家還是有利的。

另外,店內商品全部定價三十九元,也是一種競爭策略:若老闆開家百貨雜貨店,未必會比街頭巷尾的便利商店更有競爭力,但老闆把店內商品全標成三十九元,這種特色就可和其他標價不一的店家區隔開來,這就是「沒有比別人強,就要和別人不一樣」的「產品差異化」競爭道理。

經濟達人歡迎讀者提問: http://www.bwnet.com.tw/Dr.A/ E-mail:[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