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刺殺金正恩》上映:索尼從滿盤皆輸到柳暗花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27/148615.html

本文來自Forbes.com,由福布斯中文網翻譯:

  對於索尼影業(Sony Pictures)來說,直到聖誕節前夕,形勢都一直顯得非常不利。在《刺殺金正恩》( The Interview )的上映問題上,該公司已被逼到墻角,這部引發爭議的喜劇電影講述的是一對倒黴的電視臺員工試圖借采訪朝鮮國家領導人金正恩之際實施刺殺行動的故事。

  起先,朝鮮方面對索尼公司發動了黑客攻擊,借以表達對輕侮他們領袖的不滿,並在網上公開了所有被竊數據。然後,有消息稱,事情發展至此不能只怪黑客手法高明,更主要是因為索尼公司網絡安全措施不給力。索尼本應料到自己會成為黑客的主要攻擊目標,如此懈怠更是罪加一等。黑客向來在打視頻內容供應商的主意,索尼、21世紀福克斯(20 th Century Fox)、環球影業(Universal Studios)、華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派拉蒙影業(Paramount Pictures)等制片公司均是黑客垂涎的目標,這些公司一直利用數字版權管理軟件來避免自己的內容變成網上的免費資源——音樂產業就未能逃過這一劫。考慮到自己樹大招風,索尼本應該更加小心才是。

  在被曝光的大批未加密個人資料中,不僅包含索尼員工和西爾維斯特·史泰龍(Sylvester Stallone)等明星的社保號碼、薪資情況以及家庭住址等信息,最狗血的還要數那些在背後肆無忌憚指摘別人的八卦郵件,中槍的還包括一些名人。這要讓多少人顏面掃地!

  但形勢最為惡化是在美國各大影院決定放棄於原定首映日(12月25日)放映該片之時,據說這是因為受到了恐怖組織的威脅,而背後的主使可能就是朝鮮政府。這一沒有信心的表態導致上周索尼公司全面撤下該片的發行計劃。

  就連奧巴馬總統也對索尼面對威脅時的屈服表現表示失望,現在回顧起來這些威脅似乎空洞乏力。如果冷靜下來想想,鑒於朝鮮政府的能力,說它能夠對美國各家影院發動有針對性的襲擊,這聽上去真的靠譜嗎?

  但當索尼重新決定上映這部影片時,該公司終於在災難陰影的籠罩下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美國有315家規模較小的影院願意冒險放映該片,同時索尼也會直接采用在線數字發行。後一渠道將被證明意義非同小可。通過此舉,索尼打破了電影產業的力量平衡,令電影發行局面發生了永久改變。

  在通常情況下,一部電影必須至少等上三個月才能發行數字版本,因為像帝王娛樂集團(Regal Entertainment Group)和AMC娛樂控股有限公司(AMC Entertainment Holdings)等大型影院聲稱,除非獲得一段時間的獨家放映權,否則將抵制影片上映。更加令人感興趣的是,將由誰來進行數字發行。一旦大型院線表示放棄該片,那麽索尼就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發行渠道。索尼找到了兩個最大的數字分銷商——蘋果(Apple)和亞馬遜(Amazon.com)——但它們無一甘冒這一風險。然而,不處於優勢地位的谷歌(Google)和微軟(Microsoft)憑借各自有一百多萬臺服務器做後盾的龐大雲服務引擎,有能力保證巨大流媒體數據的播放。他們做的就是這一業務,而且無懼於朝鮮政府。谷歌將通過YouTube和Google Play商店,微軟將通過Xbox視頻商店分別進行該片的線上發行。而索尼也將通過一個專用網站 seetheinterview.com 親自發行數字版本。48小時的限時收看將收費5.99美元。

  實際上,這部電影的線上發行比線下放映提前了24小時,對於重大的電影發行來說尚屬首次。盡管有一些小問題,一切似乎進展順利。

  大家拆完了聖誕禮物,有些人決定網上下載該片或者結伴去一家藝術影院觀看該片,沒有什麽不幸的事發生(至少在熒幕下沒有)。這時蘋果和亞馬遜將會意識到,他們錯失了一個大好機會,谷歌和微軟作為視頻分銷商排名將大為提升。

  數字發行妙就妙在,一旦擁有了“黃金字符串”——某個播放平臺上的播放文件——你就能夠無限次地免費重複觀看,而且不會失真。這意味著,從聖誕節前夕開始,任何想要觀看這部電影的人都將能夠如願。

  索尼、微軟和谷歌幹得漂亮,而該片主演賽斯·羅根(Seth Rogen)也將名利雙收收。幾天前看起來還是滿盤皆輸,如今已經柳暗花明。索尼甚至可能最終從中賺到7500萬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46

索尼黑客事件發酵 美國新增對朝鮮制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86

索尼,金正恩,奧巴馬,黑客,朝鮮

當地時間本月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對朝鮮實行增加制裁措施的行政令。這是奧巴馬在上月表示會對朝鮮策劃黑客攻擊索尼影視娛樂有限公司(索尼影業)網絡做出回應後首次采取行動。奧巴馬政府還表示會有進一步行動。

上月索尼影業宣布,因遭到黑客攻擊和威脅,取消以刺殺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為主線的喜劇《采訪》(又名《刺殺金正恩》)在北美地區公映。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表示,有“足夠信息”顯示朝鮮應對索尼被黑客攻擊事件負責。此前強烈譴責該片上映的朝鮮政府予以否認,稱這是韓國政府散布的“荒誕不經的謊言”。奧巴馬當月表示,美方會“以我們選擇的場合、時間和方式”解決索尼影業遭遇的網絡攻擊。

美國打擊報複

朝鮮網絡上周斷網近十個小時,外界普遍猜想是美國的報複行為,朝鮮政府指責美國應為朝鮮網絡的不穩定狀況負責。但白宮並未就美國是否為此事負責發表評論。

奧巴馬昨日下令,授權美國財長雅各布·盧對與朝鮮政府有關的個人和實體實施制裁。美國財政部此後公布,禁止十名朝鮮國民和三家朝鮮國有機構進入美國金融系統,禁止美國公民與其交易或參與相關交易。

成為此次美國制裁對象的三家朝鮮機構分別是朝鮮偵查總局、朝鮮礦業發展貿易公司、朝鮮檀君貿易公司。其中朝鮮偵查總局是朝主要情報機構;礦業發展貿易公司是朝鮮主要軍火商、彈道導彈和常規武器有關裝備的主要出口商,該司在多國設有辦事處;檀君貿易公司主要負責商品與技術采購,為朝鮮國防研究與發展項目提供支持。

十名被制裁的朝鮮國民與上述三家機構有關,包括礦業發展貿易公司駐俄羅斯、伊朗、敘利亞、納米比亞等國的代表、該公司負責對外事務的官員等,包括檀君公司駐沈陽代表金光村(Kim Kwang Chun)。

白宮新聞發言人Josh Earnest稱,昨日對朝鮮的新增制裁只是美國就索尼影業黑客事件的第一步回應。Earnest在聲明中表示,美方慎重對待朝方以損害美國企業盈利、限制藝術家和其他個人自由表達觀點為目的的攻擊,“今天的行動是我們回應的第一層面。”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奧巴馬此前承諾會就此事件報複朝方,他還在考慮將朝鮮列入發起恐怖主義的國家之列,若被視為那類國家,可能產生更大範圍的國際影響。

中新社報道提到,發動本輪最新制裁之前,美國已對朝鮮實施多種單邊制裁,如2010年8月將朝鮮偵察總局、朝鮮勞動黨第39號辦公室等部門列為制裁對象;2011年4月宣布嚴禁美國進口朝鮮制造的任何商品等。

索尼因禍得福

《刺殺金正恩》講述了,兩名被美國中情局收買的美國記者借采訪之機實施刺殺金正恩的計劃。今年11月底,索尼影業美國總部的內部網絡遭到黑客攻擊,內部電郵、財報等大量機密數據被黑客公開。索尼影業股價一度因此大跌7%。

上月17日,索尼影業發出通知,取消定於聖誕節當天上映《刺殺金正恩》的計劃。奧巴馬對此公開批評,他認為索尼取消電影《刺殺金正恩》的決定是“錯誤的”,他可能會設法確保讓索尼放映這部電影。三天後,索尼影業CEO Michael Lynton表示,將於聖誕節當天在多家院線上映。

除了在300多家獨立影院上映,《刺殺金正恩》還通過互聯網平臺放映。線上開播後頭四天,該片觀看量超過200萬,進賬超過1500萬美元。《刺殺金正恩》一躍成為索尼影業迄今為止最賣座的線上電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13

索尼和諾基亞都這麽衰了,互聯網手機還玩三防和砸核桃能活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7/148790.html

i黑馬:在小米手機成為現象級手機後,市場上湧現了一批互聯網手機品牌,但遺憾的是小米之後再無小米。隨著“中華酷聯”的互聯網意識覺醒,一些規模較小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在大眾市場遭遇了更為殘酷的碾壓命運,為了不徹底沒落只能找尋轉型之路。
 
青橙昨天發布的VOGA V1戶外手機,代表了目前互聯網手機轉型的一種思路,就是不再比拼大眾市場,轉向專業和定制化市場。


來源:i黑馬


\ 
據了解,青橙的這款VOGA V1手機64位八核處理器,采用了5英寸Amoled護眼屏幕,500+1600萬像素攝像頭。為戶外運動, 添加了北鬥衛星導航、對講機、緊急呼救等針對性應用。同時為了應對惡劣的使用環境,手機還配備了防水、防摔、防塵的“三防”功能和9H雙面藍寶石鍍膜鏡片。


\ 
為了體現這款手機強大的戶外能力,發布會現場,青橙把VOGA V1手機浸泡在魚缸中進行了展示,且反複拋擲證明其耐摔程度。更讓人驚訝的是,這款手機已經不滿足側面和背面砸核桃,屏幕砸核桃的壯舉完全足以證明手機的堅固性。
 
\ 
但是做的好不一定等於賣的好,索尼手機“三防”做得很好,現在屢屢被傳破產;而砸核桃神器諾基亞比索尼更慘,直接破產。定位安全、把安全做到極致的黑莓手機也是一片慘淡。
 
前輩們血的教訓,足以證明在目前的手機市場,主打單一功能難以支撐手機品牌做大做強。“三防”等功能上的優勢和外形和營銷等相比,在贏得普通消費者的芳心上也處於明顯劣勢。除此之外,VOGA V1手機厚重的外表和粗獷的外形,也容易讓女性消費者們避而遠之。
 
\不過如果青橙真的能夠劍走偏鋒把戶外這條路走通了,也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市場。2013 年戶外行業零售額180.5 億;戶外的組織和愛好者機構在2014年突破20萬個,足以養活一家公司。
 
\ 
但放棄大眾市場、轉型戶外終究是一步險棋。雖然跳出了國產手機千篇一律的競爭紅海,可是需要直面戶外運動對於手機技術和材料的嚴苛要求,更需要去摸索這類人群的真正需求。能借鑒的很少、探索性的東西很多,對於新的規模還較小的互聯網手機品牌而言,不得不說是巨大的挑戰。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索尼影視因“被黑”反獲大利,或將顛覆好萊塢電影發行規則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7/148788.html

i黑馬:前段時間,索尼影視遭遇大規模黑客攻擊,並被威脅取消放映影片《采訪》。內憂外困中,索尼無奈大膽選擇在線和院線同步放映。因禍得福,該片平均影院票房甚至超過同期上映的《堅不可摧》。索尼走出的這一小步, 對於電影業的啟發卻猶如人類登月時邁出的一大步。
 
\索尼開創性地成為同步視頻點播發行的成功案例
 
索尼影視娛樂有限公司(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以下簡稱索尼影視)在2014年出品了一部電影《采訪》(The Interview)。2014年的最後一個季度,這部電影讓索尼一夜之間登上風口浪尖,成為好萊塢甚至全世界關註的焦點。
 
2014年11月,索尼影視經歷了自2011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一場網絡黑客攻擊,並被威脅取消放映影片。內憂外困中,索尼決定部分公映《采訪》並采用在線點播形式在網絡上播出。北美4天聖誕假期過後,《采訪》收獲了近1800萬美元的凈利潤。
 
索尼於困境中創造出生機。對於整個電影產業來說,也具有積極意義。這個另類成功將啟發電影公司尋求更多發行路徑,對於索尼來說,這次被黑可能是一件壞事,但也極有可能是一件好事。
 
“被黑”
 
美國當地時間2014年11月24日,索尼影視遭到了來自網絡黑客的攻擊,公司辦公電腦全部癱瘓,只能滾動顯示黑客的留言頁面。根據留下的信息,此次攻擊的發動者是一個名為GOP(Guardians of Peace)的組織,他們將一些敏感文件曝光在網絡上,並威脅索尼影視若不答應條件,將把他們從數據庫盜取的所有機密信息公之於眾。
 
調查人員認為此次攻擊可能與索尼今年拍攝的影片《采訪》有關,該片由詹姆斯·弗蘭科和塞斯·羅根主演,虛構了美國中央情報局利用電視訪談主持人刺殺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計劃。
 
黑客從索尼電腦中盜取了近100TB的數據,前期被公開的內容包括了員工工資、合同、財務信息和商業計劃,公司高管的往來郵件,就連公司數萬名員工以一大批好萊塢明星的社會保險號碼亦遭曝光。一向被美國人奉為最不可觸範的隱私禁地——財務信息被暴露,固然令人十分憤怒,但對索尼影視更具打擊性的是,至少5部由其制作發行的電影資源遭到外泄,其中4部還未上映,這其中就有2014年12月19日上映的由傑米·福克斯主演的音樂劇《安妮》。
 
片源遭外泄的還有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戰爭片《狂怒》,影片10月17日在北美上映,尚未在北美市場下線即遭盜版,票房損失慘重。從11月27日起,短短幾天內《狂怒》的非法下載量達到88.8萬次。而《安妮》的非法下載量達到18.4萬次。
 
隨著黑客一批批不斷發布盜取信息,更多索尼影視的“家底”被曬到眾目睽睽之下——放棄拍攝《喬布斯傳》的原因、《美國騙局》主創的後期分紅、《蜘蛛俠》系列的拍攝計劃、最新007系列電影《邦德24》的預算以及拍攝場景的細節等都被曝光。甚至連《邦德24》的電影劇本也被公開,對索尼影視造成了巨大困擾和損失。
 
怒火中燒的索尼影視12月15日向媒體發出長達3頁的公開信,要求新聞機構不要公布黑客盜取的私人信息。索尼稱,如果媒體不理會,公司將“別無選擇,必定追究你們使用和散播泄露信息導致的損害和相關責任”。
 
深陷泥潭
 
索尼的遭遇被認為是最具災難性的企業被黑事件之一。有網絡安全專家稱,索尼影視此次遭受的損失直接經濟價值可達上億美元。早在2011年,索尼公司就曾遭遇過一次嚴重的網絡攻擊,家庭遊戲系統PlayStation被黑,導致大批消費者數據泄露,造成超過1.71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相比修複電腦、更換電腦成本和防止未來攻擊而采取的措施帶來的經濟壓力,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吉姆·劉易斯(Jim Lewis)表示,此次攻擊對索尼公司聲望的影響更深遠。
 
如果連影視明星的個人信息都保護不了,索尼影視今後將很難吸引大牌明星與其合作。加之大批商業合同被公開,未來在與好萊塢影星、制片人和投資人談判時,索尼影視將會更加被動,成本也會隨之上升,與競爭對手相比,這無疑將是很大劣勢。
 
此外,被公開的公司高層電子郵件,涉及對好萊塢多位影視大腕的言論攻擊,甚至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成為戲謔的對象。因此,索尼影視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公眾形象損失慘痛。
 
最讓人吃驚的是《喬布斯傳》制片人斯科特·魯丁(Scott Rudin)在寫給索尼影視聯合主席艾米·帕斯卡(Amy Pascal)的郵件中,對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刻薄的指責。
 
郵件中稱,朱莉希望自己欣賞的導演大衛·芬奇執導由她主演的《埃及艷後》,因此不願讓大衛·芬奇加入《喬布斯傳》這個項目。魯丁告訴帕斯卡應制止朱莉的幹涉行為,並認為朱莉是“一個沒多大才華但卻被寵壞了的家夥”,並對這位女星的行事風格和職業素養大加批判。除了對朱莉出言不遜,《喬布斯傳》的另外一位制片人還在郵件中痛斥退出劇組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簡直卑鄙”。
 
公司高層對好萊塢影視明星的大加指責仿佛是一出娛樂鬧劇,而這場鬧劇的最大輸家無疑索尼影視。在好萊塢,維系與明星之間良好的人際互動、樹立信任和口碑何等重要不言而喻,想必索尼今後難再請動朱莉和“小李”出演作品。
 
但相比起來,艾米·帕斯卡在郵件中對美國總統奧巴馬觀影口味的調侃,以及對其黑人血統的暗諷才是引發更大眾怒的原因。
 
帕斯卡早前應邀出席有奧巴馬參加的一個籌款參會,通過郵件與制片人魯丁討論當晚和奧巴馬聊些什麽,魯丁提議可以問奧巴馬有沒有興趣投資電影,帕斯卡認為奧巴馬應該對《被解救的姜戈》《為奴十二年》《白宮管家》等影片會感興趣,這幾部影片都是以黑人為主角或講述黑奴反抗壓迫尋求獨立的故事。
 
帕斯卡在郵件中對種族背景的調侃被放大至聚光燈下,負面影響即刻升級,索尼深陷輿論泥潭,要知道在美國任何有關種族問題的傾向性表達都非常容易刺激大眾的敏感神經。
 
奧巴馬總統的民權顧問、黑人領袖阿爾·夏普頓(Al Sharpton)牧師隨後發表聲明稱,帕斯卡的言語“侵犯和侮辱”他人,反映她所任職的電影公司在好萊塢這個大環境下,於聘請員工和操作商業行為上“缺乏多元化”,索尼需要采取措施尊重美國黑人社會。
 
重壓下的艾米· 帕斯卡發表道歉聲明, 稱自己的表達“ 極不合適”,願為“愚蠢的行為和不當的言論承擔責任”。甚至在與索尼內部員工召開的安撫會上談及此事時數度落淚。
 
但打擊仍未結束。12月17日,黑客團隊發表聲明, 將對任何放映影片《采訪》的影院進行類似於“9·11”事件的攻擊,包括電影首映禮。連續數日的網絡攻擊升級為恐怖威脅。
 
 
2014年12月18日美國加州好萊塢,多家影院宣布取消《采訪》放映並撤下宣傳海報。
 
事態升級,美國影院業主協會召開會議,商議是否如期上映《采訪》。考慮到觀影人員和影院的安全,美國幾家主要的院線Regal、AMC、Cinemark、Carmi k e和Cineplex先後與索尼會晤,宣布取消影片的上映計劃。
 
隨後,索尼影視於12月18日決定取消電影《采訪》的公映,放棄在線放映或影碟發行,也取消了原定於12月25日在全球63個國家放映影片的計劃。
 
峰回路轉
 
事已至此,本以為這部電影無緣與觀眾見面,但事情又有了新轉機。先是總統奧巴馬不計前嫌地在白宮記者會上表示支持,他認為索尼影視因為遭受網絡攻擊和黑客威脅放棄公映《采訪》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並強調針對美國私人企業遭受的網絡攻擊,美國會“以牙還牙”。
 
美國總統發表此番言論後,就有業內人士分析《采訪》將會重獲新生。果不其然,12月24日,索尼影視CEO邁克爾·林頓(MichaelLynton)發表聲明,將於聖誕節期間在美國部分影院上映《采訪》,不包括一些大型連鎖影院。於此同時,索尼影視還決定通過視頻點播的方式同步在線放映影片。
 
“我們首次選擇同步數字發行渠道,以便在首映日時讓盡可能多的人觀看到這部影片。我們將繼續尋找其他合作夥伴和平臺,進一步擴大影片的發行渠道。”邁克爾·林頓表示。
 
隨後,全美320家獨立影院都宣布將在聖誕節當天首映《采訪》,院線正式上映的前一天,索尼影業將影片放上互聯網——12月24日,觀眾可以通過YouTube電影頻道、Google Play、微軟Xbox視頻播放平臺等在線觀看《采訪》,隨後蘋果ITunes也宣布支持在線放映該片。除此以外,索尼還開辟了專門的網站www.seetheinterview.com供用戶觀看影片,在線租賃價格5.99美元,高清資源的價格為14.99美元。
 
對於《采訪》的重新上映,業界和觀眾都顯現出很高的熱情。
 
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Alamo Draf thouse電影院在聖誕節排片5場,其中4場的電影票數小時內即告售罄。影院工作人員稱,該連鎖電影院在德克薩斯州約有16家,大多數影院《采訪》的電影票都被一搶而空。
 
流媒體視頻戰線上,《采訪》更是表現出眾。YouTube上的索尼影視賬號訂閱用戶激增,從12月23日的17.3萬至聖誕節次日的41.6萬,增長了將近兩倍。
 
因禍得福
 
誰都沒有想到一部電影會有如此戲劇化的命運,索尼開創性地成為同步視頻點播發行的成功案例——日發行( day-and-date release),即同步視頻點映電影,被媒體稱作“好萊塢電影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或許會改變傳統的電影發行模式。
 
為了能給影片的票房表現留出更多空間,電影公司通常選擇在院線上映一段時間後發行DVD和在線視頻點播。然而這次索尼的做法顯然打破了原有的遊戲規則,大膽選擇在線和院線同步放映,甚至在線還比院線更早一天。
 
不按套路出招, 結果卻喜出望外。原計劃在北美3000家影院放映的影片最終登陸331家影院銀幕,在為期4天的聖誕假期里取得了285萬美元的票房,平均每家影院進賬8600美元。票房總數乍看並不驚人,但若以每家影院的票房計算,《采訪》甚至比安吉麗娜·朱莉執導、同期上映的《堅不可摧》(Unbroken)還要高。
 
視頻點映方面,據索尼方面公布的數字,聖誕假期內《采訪》在線租賃和在線購買達到200萬次,收入達1500萬美元。至此,這部拍攝成本4400萬美元的電影,4天內的總收入逼近1800萬美元。
 
這是一次頗具風險的試驗,讓觀眾在院線和在家同期收看電影這個做法曾被認為是對電影院線的沖擊,勢必影響到院線票房。
 
近年來,好萊塢電影公司一直尋覓電影放映的第三條路徑。美國幾家電影公司曾小心翼翼地嘗試過線上線下同步放映,或縮短院線放映和視頻點映的時滯間隔,但表現都不盡如人意。比如2014年上映的《雪國列車》就在院線上映兩周後推出了視頻點播,結果院線票房馬上下滑37%。
 
對於院線和電影制作公司而言,索尼的這次嘗試讓他們看到了日發行的潛力。雖然索尼的成功具有很多特殊背景,但這個頗有些“孤擲一註” 意味的嘗試也給好萊塢電影的放映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何將這種特殊的發行發行模式化還有待摸索, 疑問還有很多。索尼走出的這一小步, 對於電影業的啟發卻猶如人類登月時邁出的一大步。
 
本文轉自《綜藝報》

績效主義那麽壞,為什麽獨獨把索尼給毀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8/148797.html

源於華為輪值CEO胡厚崑先生在微博上,談及《績效主義毀了索尼》一文,引起熱議。諸多學者、企業高管和人力資源管理從業者都參與進來。著名管理學家,教授吳春波老師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為正努力要學習喬布斯、天天鬧著要創新和轉型的中國企業家乃至其他行業人士一個提醒:在習慣了機會驅動和規模驅動的賺快錢模式之後,你真的具備了像喬布斯那樣偏執地追求長期而持續的創新、面對更多的誘惑甚至風險也毫不動搖的定力嗎?毫無疑問,井深大時代的索尼擁有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同樣的秉性。如果沒有這個前提,所有的創新和轉型都是瞎掰。

\在此,對於《績效主義毀了索尼》一文,我想做一些文本分析:

 

《績效主義毀了索尼》的作者:天外飼郎

 

文章署名為:天外飼郎,真名叫土井利中,索尼公司常務董事,另一身份是作家;在索尼負責CD產品和智能機器人實驗室。2006年索尼新任CEO斯金格砍掉他所負責的項目。

 

翻譯的謬誤:“成果主義”≠“績效主義”

 

本文發表於2004年1月的《文藝春秋》,這是一份文學類刊物。在日本雅虎上搜索該文,無法搜到。

 

該文中譯最早刊於2007年的中國企業家雜誌,翻譯時將原文標題中的“成果主義”翻譯成“績效主義”。在日文中,“成果主義”是指:“成果主義(せいかしゅぎ)とは、ある一定の課題の評価について、最終的にその課題がどうなったかという點を重視する考え方のことである。企業の人事考課方針などに使用される。”(所謂成果主義是指,對某一課題的評價,最終重視課題本身結果的思考方式,經常在企業人事考核中使用)。

 

據IBM高管陳果認為:“2006年索尼新任CEO斯金格砍掉了他負責的智能機器人實驗室(典型的美式管理方法),他一怒之下在日本一份雜誌上寫了篇文章吐槽,沒想到被國內管理界如獲至寶。”

 

“沒有什麽產品比蘋果iPod更讓索尼不堪回首。蘋果於2001年發售iPod,隨後於2003年推出iTunes Music Store.在此之前,索尼已經研發能下載音樂的電子產品。”索尼前CEO斯金格說,“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想到了,也想到了,但索尼沒能付諸實踐,因為做音樂的家夥不希望看到CD消失。”文中講的“做音樂的家夥”,指得就是天外飼郎。

 

誰會反對績效考核?

 

在國際領先公司,績效文化是基本的價值主張,績效管理是基本人力資源管理工具,績效考核是基本的評價手段。有個問題始終不清楚:“績效主義”為什麽專毀索尼?

 

考核既是約束,也是報酬;約束:將個人的工作努力聚焦於部門、組織和企業的目標,最終聚焦於為客戶做貢獻;給長期不能為組織做貢獻的部門和個人施加壓力;激勵:認可個人和部門的價值貢獻;回報那些為組織做貢獻的部門和個人。

 

在企業中,誰反對績效考核:1.缺乏管理能力,不敢承擔管理責任,不思進取,沒有人力資源管理能力的部門主管;2.不能勝任本職工作,長期績效低下的員工;高績效的管理者和員工是不怕考核的

 

如果讀一下郭士納的《誰說大象不能跳舞》,相信會得出結論:績效主義拯救了IBM郭士納上任後,一個重要舉措是把沃森父子的“家庭文化”,改造為“高績效文化”。順便說一下:績效主義和高績效文化都是一種價值主張。

 

因為:績效主義使員工失去熱情、創新和團隊活力,所以:績效主義毀了索尼。這是天外伺服的邏輯。該邏輯有點不講邏輯。把公司戰略上的失誤歸罪於員工,那誰來承擔戰略的失誤、市場的失誤、產品的失誤?

 

沒有“績效主義”索尼會死的更快

 

2007年,該文在《中國企業家》雜誌發表時,編輯尹生的一段話值得回味:

 

“這是一篇四年以前的舊文,在中國內地經媒體轉載後,曾引發廣泛討論。現在讀來,文章所涉及的主題和觀點非但沒有過時,反而更加合乎時宜。

 

我並不完全贊同作者的觀點,因為管理像索尼這麽一家大型公司,如果完全不借用績效體系、而僅僅依賴員工完全基於內部動力而行動的所謂激情,索尼可能死得更快,索尼的真正問題可能在績效主義實施之前就已經埋下種子,像大多數由盛而衰的偉大公司所共同遭遇的,比如成功導致的對創新的漠視甚至抵制。

 

本文的真正價值在於為正努力要學習喬布斯、天天鬧著要創新和轉型的中國企業家乃至其他行業人士一個提醒:在習慣了機會驅動和規模驅動的賺快錢模式之後,你真的具備了像喬布斯那樣偏執地追求長期而持續的創新、面對更多的誘惑甚至風險也毫不動搖的定力嗎?毫無疑問,井深大時代的索尼擁有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同樣的秉性。如果沒有這個前提,所有的創新和轉型都是瞎掰。

 

在成功之前,中國企業家們必須尋找、開發和培育自己的“激情集團”,不要指望那些循規蹈矩的職業經理人會關心這些事。


2014網絡黑客事件盤點:索尼情緒波動蘋果有條不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5649.html

2014網絡黑客事件盤點:索尼情緒波動蘋果有條不紊

一財網 實習生姚逸霄 2015-02-12 18:36:00

網絡大行其道,黑客們也似乎按捺不住性子,總想做出一些引人註意的事情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而那些知名度較高的企業公司就成了他們攻擊的第一目標。面對黑客的攻擊,各位“受害者”的反應也各不相同

近日,“17歲黑客盜刷15億”的新聞刺激了網民們的神經。

據稱,該人初中文憑,卻自學黑客技術,攻破電商網站,破譯了全國19萬個銀行賬戶的資料,涉案金額將近15億。甚至警方在抓捕其後都稱其為“天才”。

網絡大行其道,黑客們也似乎按捺不住性子,總想做出一些引人註意的事情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而那些知名度較高的企業公司就成了他們攻擊的第一目標。面對黑客的攻擊,各位“受害者”的反應也各不相同,今天,一財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2014年那些被黑客攻擊過的企業,以及他們的“神”應對。

12306購票網站被黑超10萬條個人信息泄露

2014年12月25日,正當大家在網上火熱購買春運回家的票時,烏雲網傳來一個炸裂的消息:大家的個人信息從12306泄露啦!大約超10萬條信息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流入互聯網。

消息一出,引起網友們的口誅筆伐。出人意料的是一向購票反應遲緩的12306這次卻迅速在官網給出回應:不是我們,肯定是你們那些搶票軟件幹的。

盡管後經調查確認該次信息泄漏是由於黑客“撞庫”導致,主要過錯並不在12306,但作為如此龐大的信息承載平臺,面對信息的泄漏,12306在“事發”後卻沒有一點道歉認錯的態度,反而是做出一個專家的形象來教導大家如何防資料泄露。如此姿態只能用“死要面子”來總結了。

點評:想讓“老大”認錯怎麽可能承認嘛,別傻了哦。

索尼公司影片激起民族矛盾

2014年12月,對索尼來說可謂是黑色的一個月,因為公司旗下制作的一部電影《采訪》觸怒了黑客。這部電影講述了兩名偽裝成記者的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潛入朝鮮半島,借采訪之機刺殺朝鮮最高領導人。索尼公司由此遭到了黑客的瘋狂攻擊,大量內部未公開的信息與資料被披露,更甚的是,索尼公司還被黑客威脅稱若不停止《采訪》的播放並道歉,他們將會進行“911”式的攻擊。

面對威脅,索尼於12月17日決定取消該電影的發行和上映計劃。但幾天後又突然宣布將於聖誕節當天在美國上映。

有美國網友稱這是索尼公司的借題炒作,目的在於想要提升該電影在放映期間的票房。

但也有網友持反對意見,認為家大業大的索尼不會因一部電影的票房而做出出爾反爾之事,應該是索尼已經查清黑客的底細,才敢如此出爾反爾,畢竟索尼曾經也過類似經歷。2011年,索尼公司就曾遭黑客攻擊,大量用戶資料同樣遭到泄漏,但那一次索尼公司最終還是通過尋求美國FBI的幫助抓到了黑客,然後對公眾進行了安撫。

點評:情緒飄乎不定,估計連黑客都搞不清索尼的真實想法。

蘋果“艷照”引人議

2014年9月,蘋果“艷照門”事件卷席全球,好萊塢眾多一線女星難以幸免。盡管此次蘋果事件引發了極大的信任危機,但大多數果粉對於iCloud信息泄漏問題表示理解,更有網友調侃道:“如今街邊攝像頭都能知道你平時生活習慣,隱私對平民來說就是種‘奢侈品’。”

雖然此事事發突然,但蘋果公司並未亂了陣腳,從第一時間承認系統存在問題,到花費40小時緊急排查問題漏洞,之後發布漏洞補丁,整個處理過程堪稱有條不紊。

點評:做事有條不紊,極有原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結語:2014年有大大小小幾十家公司都被黑客們光顧過,堪稱“黑客年”,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我們似乎能預示到:2015,只有更多,沒有最多!

(一財網綜合比特網,人民網,長江網等報道)

編輯:丁明勇

獨家專訪索尼PS4大賣背後推手

2015-03-02  TCW
 
 

 

這是一個美國人如何改變日本電子業巨人索尼(Sony)的故事。

今年二月初剛落幕的台北電玩展,展期內賣得最好的商品,不是現在最夯的手機遊戲虛擬寶物,也不是線上遊戲點數卡,而是索尼的新世代電玩主機PS4(Play Station 4),四天熱賣約新台幣五千萬元。

他,不算正式員工毛遂自薦揪硬體設計缺點

PS4不只在台灣熱賣,上市約一年三個月,它在全球已賣出逾一千八百五十萬台,是去年全球銷量僅次於iPhone6的電子產品,比微軟新世代電玩主機XBOX ONE、任天堂主機Wii U加起來的銷售量還多。

根據索尼今年二月初公布的去年第三季財報,生產銷售PS4的索尼電腦娛樂,營業利益達二百七十六億日圓,已是獲利能力第二高的事業群,勝過手機與電視等事業,成為集團金雞母。

PS4勝出的兩大關鍵,在於它降低了遊戲開發的成本,而且性能價格比高。而一手把它打造出來的靈魂人物,卻是一位金髮碧眼、而且不是索尼正式員工的美國人。他就是賽尼(Mark Cerny)。

今年五十一歲的賽尼,是電玩遊戲界傳奇人物,曾被美遊戲設計界最權威學會 AIAS(互動藝術與科學學會)主席,譽為「現代最接近達文西的人」。十七歲進入遊戲界,開發過許多經典遊戲,從一九九○年代初就與索尼合作,提供PS系列主機的軟硬體開發建議,但直到PS4,他才第一次主導整台主機的硬體設計。

「當時我主動問吉田先生(索尼電腦娛樂全球工作室總裁吉田修平):你覺得讓我接下PS4的硬體開發,會是個好主意嗎?」賽尼接受《商業周刊》越洋獨家專訪時透露,二○○八年,他為了確保索尼下個世代的主機,能有對遊戲開發者友善的架構,因此毛遂自薦,由他來領導PS4的硬體設計。

索尼上一代遊戲主機PS3,初期不僅輸給對手微軟,更被任天堂的Wii嚴重瓜分市場,原因之一就是PS3的硬體開發架構,對遊戲開發者極不友善。

當時索尼與IBM合作,砸下數百萬美元,開發出一個有別於電腦、也有別於其他主機的特殊硬體規格,但卻讓遊戲開發變得困難,也連帶使PS3初期能玩到的遊戲少許多。「過去,開發商只要花兩到六個月的時間,就能開發出基礎的遊戲繪圖引擎,但PS3時,卻得花至少一年。」賽尼點出索尼上一代主機的缺點。

他,打破機密原則從外部理解遊戲開發需求

過去索尼對主機的開發過程與規格制定,一切由索尼說了算,「以前,主機開發的過程通常是高度機密。」賽尼表示。遊戲開發商往往等到主機架構底定,才配合開發遊戲,PS3就是這種思維下的產物。

但現在消費者選擇主機,卻是看能不能在上面玩到好遊戲。資策會MIC分析師李易鴻觀察,遊戲主機商在電玩產業中的影響力已式微,但遊戲開發商的影響力則越來越大。

這次打造PS4,賽尼採用有別於以往的哲學︱︱傾聽遊戲開發者的需求。他把遊戲開發者放在核心位置,從PS4開發初期,便找來十六個索尼外部的遊戲開發團隊,了解他們對於開發遊戲的硬體需求,從是否該配置成本較高、但能方便遊戲開發的記憶體、到遙控手把上應該有什麼功能,都是他們討論的範圍。

他,主張開放試玩依使用者回饋再修改遊戲

最終,賽尼打造出一台對索尼來說成本較高,但卻能滿足遊戲開發者需求的主機。這不但意味著索尼放棄以往PS3的架構,也意味著過去在電玩界雄霸一方的索尼,願意開始傾聽他人需求。「這是索尼第一次在主機設計初期,便有開放式的討論,也是遊戲主機界第一次這樣嘗試。」賽尼表示。

注重使用者需求,其實是賽尼一直以來的風格。過去,遊戲開發商往往將遊戲開發到三、四成後,才邀請玩家試玩,修改方向,但賽尼卻是在正式開發遊戲前,便將遊戲中最有趣的元素做成試玩版,交給玩家測試,再依據回饋來開發遊戲。「這幾年大家才在談使用者經驗,但他從一九九五年就提出這套方法。」李易鴻觀察。

讓一個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非正式員工,領導新世代產品的硬體開發,並捨棄原先已投資數百萬美元的設計。這對向來強調科層作業、民族性強的日本企業來說,彷彿天方夜譚。但賽尼憑著把「(遊戲)開發者(Creator)」置於核心的信念,完成了這個任務,也讓大家看見索尼這個日本電子業巨人,隨時代做出的改變。

以一代遊戲主機生命週期至少五年來看,目前PS4跟微軟的XBOX ONE,最後誰能坐上王位,目前還未有定論。但從PS4目前的成功,卻讓人們看見,願意傾聽使用者的需求,捨棄不必要的堅持,最後終能得到市場的擁抱。

【延伸閱讀】史上最暢銷!PS4僅9個月就達標—索尼歷代遊戲機銷售千萬台時間

賣出1,000萬台

˙PS開賣後2年

˙PS3開賣後13個月

˙PS2開賣後1年

˙PS4開賣後9個月


索尼2015財年首季凈利增207.5% 將加碼商用業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3691.html

索尼2015財年首季凈利增207.5% 將加碼商用業務

一財網 王珍 2015-08-01 11:35:00

日立、東芝、松下等多家日本電子巨頭,早已從B2C領域向B2B領域積極拓展,成功實現轉型。作為堅守B2C領域的日本電子企業代表,索尼的一系列動作顯示,它將在彩電、手機等B2C領域收縮戰線、退守高端,其今後收入和利潤的增長也將更多地依靠B2B業務。

步入2015財年,受益於遊戲和部件業務的增長,以及彩電業務扭虧、手機業務虧損額收窄,索尼的業績得到改善,首季凈利增長超過200%。

據索尼7月30日發布的2015財年第一季度財報,2015年4月至6月,索尼的銷售收入18081億日元(148.2億美元),同比下降0.1%;營業利潤969億日元(7.94億美元),同比增長38.8%;凈利潤824億日元(6.76億美元),同比增長207.5%。

為使手機業務脫困,索尼移動業務將向商用領域拓展,今年8月將成立提供無人機捕捉畫面解決方案的合資公司。不僅終端產品,在部件業務領域,繼影像傳感器後,索尼的電池業務也將擴張。這些意味著,索尼整體將加碼商用業務,以保持收入和利潤的增長。

部件業務收入增長35.1%

索尼解釋說,2015財年首季收入略微下降,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機和液晶電視(主要是中端機型)銷售量的下降。同時,匯率利好和影像傳感器銷售增加抵消了部分上述影響。

營業利潤方面,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71億日元,達到969億日元。索尼表示,2015財年首季營業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音樂業務旗下控股企業價值的重估以及部件業務的營業利潤增長。

從細分業務看,2015財年首季,索尼遊戲和網絡服務業務銷售收入2886億日元,同比增長12.1%;該部門營業利潤為195億日元。遊戲業務的增長主要得益於PlayStation4(PS4)軟件及周邊設備銷售的增長,以及匯率利好影響。

部件業務銷售收入為2379億日元,同比增長35.1%。該部門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88億日元,達到303億日元。索尼部件業務增長的主要得益於影像傳感器及鏡頭模組的銷售增長,以及匯率利好影響。

影像產品及解決方案業務銷售收入1704億日元;營業利潤213億日元,同比增長22.2%。該項業務的增長主要得益於轉向高附加值型號帶來的數碼影像產品結構優化以及匯率利好影響。

家庭娛樂及音頻業務銷售收入為2531億日元,同比下降13.8%;營業利潤109億日元,同比增加21億日元。利潤增長主要來自成本降低、高附加值型號帶來的產品結構優化。同時,液晶電視和家庭音視頻產品的銷售下降以及美元增值帶來了部分負面影響。具體到索尼的電視業務領域,2015財年首季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7.6%,為1689億日元,主要緣於中端機型銷售臺數的下降,實現營業利潤70億日元(5700萬美元)。

移動通訊業務銷售收入為2805億日元,同比下降16.3%,錄得營業虧損229億日元(1.88億美元)。索尼移動業務2015財年首季營業利潤下降主要由於美元變化匯率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此前對該業務的整體戰略從追求市場份額調整至提升盈利能力。市場營銷及其他費用的支出減少,以及產品結構的優化調整都為該項業務帶來正面影響。

手機業務向商用領域拓展

為了盡快讓手機業務脫困,索尼移動通信公司(下稱“索尼移動”)將從商用領域積極拓展。今年7月,索尼移動和ZMP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利用無人飛機技術捕捉畫面,同時結合雲端數據處理,為企業客戶開發並提供解決方案。索尼移動和ZMP將於今年8月初成立合資公司Aerosense。

Aerosense公司,由索尼移動通訊公司控股50.005%、ZMP公司參股49.995%。

索尼的照相機、傳感器、通訊網絡以及機器人技術將與 ZMP 的自動駕駛及機器人技術相結合,以及兩家公司在行業內的商業經驗都將被利用。Aerosense公司將會整合這些資源,開發整體解決方案,滿足客戶測量、調查、勘察、檢查等方面的需求。上述服務預計將在2016年開始向企業客戶推出。

索尼移動正在積極地開發新業務,特別是在物聯網相關領域。本次成立合資企業也顯示出其進入物聯網領域的努力。

不僅手機業務向商用拓展,由於部件業務的良好表現,預計索尼的B2B(商用)業務整體會進一步加碼。索尼7月29日宣布,索尼能源部件公司過去25年已累計出貨50億部鋰電池,索尼能源部件公司將進一步進行業務發展及擴張。而此前索尼已多次增資擴大影像傳感器的產能。

日立、東芝、松下等多家日本電子巨頭,早已從B2C領域向B2B領域積極拓展,成功實現轉型。作為堅守B2C領域的日本電子企業代表,索尼的一系列動作顯示,它將在彩電、手機等B2C領域收縮戰線、退守高端,其今後收入和利潤的增長也將更多地依靠B2B業務。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索尼歐洲市場失色 中國手機品牌機會來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0513.html

索尼歐洲市場失色 中國手機品牌機會來了?

第一財經日報 李娜 2015-09-02 06:00:00

盡管歐洲經濟近年來遭受打擊,手機市場整體出貨量以3%的速度逐年下降,但中國手機軍團仍然表現出了激進態勢。

盡管歐洲經濟近年來遭受打擊,手機市場整體出貨量以3%的速度逐年下降,但中國手機軍團仍然表現出了激進態勢。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得的一份IDC手機品牌歐洲市場占比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三星和蘋果仍占據歐洲市場份額50%以上,占有率居於歐洲市場前兩位,但過往在歐洲表現不錯的索尼和HTC出貨量卻分別下降20%、30%。值得關註的是,有兩種形態的中國廠商在歐洲市場表現強勢,一種是以ODM為主做歐洲貼牌的代工廠商,而另一種則是像TCL阿爾卡特、華為這樣的國產品牌廠商,二季度增速均超過40%。

“除了蘋果之外,可以看到在歐洲市場逆勢增長的品牌都來自於中國制造。”TCL通訊歐洲區總經理AlainPakiry對本報記者表示,越來越多的國產手機廠商開始瞄準公開渠道以及電商渠道擴展歐洲市場,順應了市場發展趨勢,並且,隨著三星放棄歐洲市場上100歐元以下的機型,國產手機也將有更多的機會。

市場拐點來臨?

10年前,歐洲對中國品牌的概念還停留在低價低質上,即便是對於已經在歐洲開展多年運營商業務的華為來說,也還有人把Huawei拼成“Hawaii(夏威夷)”。而近年來,隨著海外市場的重要性被屢屢提及,歐洲開始成為中國手機品牌試煉的“理想國”。

“歐洲國家是全球品牌的高地和奠定全球影響力的中心。”華為終端負責人余承東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華為對歐洲市場份額的短期目標定在10%~12%。而其他如TCL以及聯想等國產手機廠商也在當地設置分部開拓市場。

但在現實中,歐洲市場對於國產品牌廠商來說依然是一個難以突破的區域。

從調研機構IDC的調研數據看,今年二季度市場排名前十的品牌分別為三星、蘋果、微軟、索尼、華為、LG、TCL阿爾卡特、聯想、Wiko、HTC,其中三星和蘋果的份額加起來超過50%,而索尼、LG以及微軟加起來的份額超過21%。即超過七成的份額由國際大廠掌控。

“照這個數字看留給包括中國品牌在內的新晉品牌的市場空間並不大。”Alain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歐洲的手機市場環境較為低迷。

但另一個數據也許更具有風向標意義。IDC二季度的數據中,國產手機廠商TCL和華為的出貨量呈現逆勢上揚趨勢,增速分別達到42%和48%。Alain告訴本報記者,除了蘋果外,增長的品牌都是來自中國的品牌。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這代表著中國廠商在歐洲的市場拐點已經到來。

“國產手機正在歐洲市場向中高端市場發力。像華為榮耀采取的是和國內相反的做法,在歐洲的電商渠道走的是中高端路線,還有TCL也即將推出高端系列產品。”手機調研機構賽諾手機事業部總經理李睿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他認為,日韓品牌正在受到“兩頭夾擊”,一方面是蘋果從高端市場向下擠壓,另一方面則是以華為、小米為主的國產手機廠商向上擠壓。

歐洲門檻仍高

雖然市場份額逆勢提升,但歐洲市場並沒有想象中容易攻破。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國產手機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尋找本土團隊做本土化管理,以迅速找到當地市場發展節奏。

比如說TCL阿爾卡特團隊在歐洲已經擴張至200多人,每年需要處理100種機型,提供給大大小小200個客戶。而華為則有接近八成的本地員工,去年華為宣布還將在歐洲新招聘5500名員工。

“歐洲市場的複雜性決定了這個市場的特殊性,比如擁有40多種語言,所以從產品包裝、說明書到海報,都要做40種語言。這個是歐洲各國政府的規定,必須遵守。”Alain表示,從生產基地到客戶手里,TCL整個手機的生產周期不會超過2周,成本效應化也是一種優勢。

不過,跨過歐洲市場大門後,遇到最大的困難,是專利以及品牌建立兩座大山。

余承東對本報記者說,歐洲市場對專利的重視度很高,在沒有形成規模時可能不受重視,而一旦形成規模,各種專利的高收費就會接踵而至。“國產手機廠商到歐洲很難做好,因為歐洲對質量、品質要求比較高,它們可以往東南亞、印度這些國家出口手機,但在歐洲會比較難。”

HTC董事長王雪紅也曾向媒體感慨:“中國若無核心技術,將永遠被歐美公司阻擋在外。”HTC正是因與蘋果的專利戰糾纏不休,產品被禁止在歐美銷售,全球市場份額明顯下降、股價大跌而導致元氣大傷。

華為采取的方法是交換專利,而聯想和TCL則是通過合作夥伴積累專利技術,前者收購了摩托羅拉,後者目前與4G芯片提供商Sequans成立了實驗室。

而對於品牌,Alain對本報記者透露,在歐洲拓展業務由於國家眾多,30多個國家有40多種語言,相較而言,歐洲用戶對手機的忠誠度也較高,一旦認定一個品牌,其他品牌就很難打開市場。

此外,歐元的持續貶值,也讓以美元計算出貨價的廠商,面臨利潤下降的危險。在Alain看來,對於國產手機廠商來說,定價是否合適也影響著品牌未來的發展。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替代”索尼HTC 中國手機軍團歐洲逆勢上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0187.html

“替代”索尼HTC 中國手機軍團歐洲逆勢上揚

一財網 李娜 2015-09-01 14:09:00

兩種形態的中國廠商在歐洲市場表現強勢,一種是以ODM為主做歐洲貼牌的代工廠商,而另一種則是像TCL阿爾卡特、華為這樣的國產品牌廠商,二季度增速均超過40%。

盡管歐洲經濟近年來遭受打擊,手機市場整體出貨量以3%的速度逐年下降,但中國手機軍團仍然表現出了激進態勢。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得的一份IDC手機品牌歐洲市場占比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三星和蘋果仍以50%以上的占有率居於歐洲市場前兩位,但過往在歐洲表現不錯的索尼和HTC出貨量卻分別下降20%及30%。值得關註的是,兩種形態的中國廠商在歐洲市場表現強勢,一種是以ODM為主做歐洲貼牌的代工廠商,而另一種則是像TCL阿爾卡特、華為這樣的國產品牌廠商,二季度增速均超過40%。

“除了蘋果之外,可以看到在歐洲市場逆勢增長的品牌都來自於中國制造。”TCL通訊歐洲區總經理AlainPakiry對記者表示,越來越多的國產手機廠商開始瞄準公開渠道以及電商渠道擴展歐洲市場,順應了市場發展趨勢,並且,隨著三星放棄歐洲市場上100元以下的機型,國產手機也將有更多的機會。

三星和蘋果的份額加起來超過50%

市場拐點來臨?

十年前,歐洲對中國品牌的概念依舊停留在低價低質上,即便是對於已經在歐洲開展多年運營商業務的華為來說,也還有人把Huawei拼成“Hawaii夏威夷”。而近年來,隨著海外市場的重要性被屢屢提及,歐洲開始成為中國手機品牌試煉的“理想國”。

“歐洲國家是全球品牌的高地和奠定全球影響力的中心,法語覆蓋到整個非洲和法屬殖民地,西語能覆蓋整個拉美包括北美一部分地區,德語能覆蓋歐洲以及很多東歐國家,英語則是覆蓋全世界的語言。”華為終端負責人余承東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華為對歐洲市場份額的短期目標定在了10%到12%。而其他如TCL以及聯想等國產手機廠商也在當地設置分部開拓市場。

但在現實中,歐洲市場對於國產品牌廠商來說依然是一個難以突破的區域。

從調研機構IDC的調研數據看,今年二季度市場排名前十的品牌分別為三星、蘋果、微軟、索尼、華為、LG、TCL阿爾卡特、聯想、Wiko、HTC,其中三星和蘋果的份額加起來超過50%,而索尼、LG以及微軟加起來的份額超過21%。超過七成的份額由國際大廠掌控。

“照這個數字看留給包括中國品牌在內的新晉品牌的市場空間並不大。”Alain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歐洲市場的手機市場環境較為低迷。

但另一個數據也許更具有風向標意義。IDC二季度的數據中,國產手機廠商TCL和華為的出貨量呈現逆勢上揚趨勢,增速分別達到42%和48%。Alain告訴記者,除了蘋果外,增長的品牌都是來自中國的品牌。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這代表著中國廠商在歐洲的市場拐點已經到來。

“國產手機正在歐洲市場向中高端市場發力。像華為榮耀采取的是和國內相反的做法,在歐洲的電商渠道走的是中高端路線,還有TCL也即將推出高端系列產品。”手機調研機構賽諾手機事業部總經理李睿對記者說。

他認為,日韓品牌正在受到“兩頭夾擊”,一方面是蘋果從高端市場向下擠壓,另一方面則是以華為、小米為主的國產手機廠商向上擠壓。從上述數據來看可以看到,HTC和索尼兩個品牌在歐洲市場上正在迅速進入下滑通道。出貨量卻分別下降30%、20%。

歐洲門檻仍高

雖然市場份額逆勢提升,但歐洲市場並沒有想象中容易攻破。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產手機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尋找本土團隊做本土化管理,以迅速找到當地市場發展節奏。

比如說TCL阿爾卡特團隊在歐洲已經擴張至200多人,每年需要處理100種機型,提供給大大小小200個客戶。而華為則由接近八成的本地員工,去年華為宣布還將在歐洲新招聘5500名員工。

“歐洲市場的複雜性決定了這個市場的特殊性,比如擁有40多種語言,所以從產品包裝、說明書到海報,都要做40種語言。這個是歐洲各國政府的規定,必須遵守。”Alain對記者表示,從生產基地到客戶手里,TCL整個手機的生產周期不會超過2周,成本效應化也是一種優勢。

不過,跨過歐洲市場大門後所遇到最多的是專利以及品牌建立兩座大山。

余承東對記者說,歐洲市場對專利的重視度很高,在沒有形成規模時可能不受重視,而一旦形成規模,各種專利的高收費就會接踵而至。“國產手機廠商到歐洲很難做好,因為歐洲對質量、品質要求比較高,它們可以往東南亞、印度這些國家出口手機,但在歐洲會比較難。”

HTC董事長王雪紅也曾向媒體感慨:“中國若無核心技術,將永遠被歐美公司阻擋在外。”HTC正是因與蘋果的專利戰糾纏不休,產品被禁止在歐美銷售,全球市場份額明顯下降、股價大跌而導致元氣大傷。

據了解,華為采取的方法是交換專利,而聯想和TCL則是通過合作夥伴積累專利技術,前者收購了摩托羅拉,後者目前與4G芯片提供商Sequans成立了實驗室。

而對於品牌,Alain對記者坦言,在歐洲拓展業務由於國家眾多,一共有30多個國家以及40多種語言,相較而言,歐洲用戶對手機的忠誠度較高,其它品牌很難打開市。

此外,歐元的持續貶值,也讓以美元計算出貨價的廠商,面臨利潤下降的危險。在Alain看來,對於國產手機廠商來說,定價是否合適也影響著品牌發展的未來。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