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9/5NMDAwMDE5OTQ5Nw.html
继7月新骏捷上市以来,沉寂近两个月的华晨汽车终于开始在产品领域发力。
9月17日,被“美化处理”后的华晨3款新车中华骏捷Cross飞炫、中华骏捷Wagon11款和中华骏捷FSV运动版,在成都车展首日揭开神秘面纱。
根据华晨汽车的产品规划思路,包括C级、B+、A级、A0、A00及SUV等多个品种的车型平台正在研发之中。据了解,备受外界瞩目的新中华轿车、内部代号为A4的A级高端三厢车、A3的运动型多功能轿车和A0级轿车将在明年陆续推出。
而在金杯平台上打造的华晨首款SUV车型,造型已基本确定,明年将通过金杯销售渠道推向市场,预计售价在10万-15万元左右。
密集的产品发布寄托着华晨汽车总裁祁玉民力图使中华轿车品牌扭亏为盈的希望。今年年初,祁玉民曾向记者表示,他将运用“组合拳”的方式确保中华品牌盈利1000万。
不过,祁玉民的这套“组合拳”出得过于缓慢,以致中华轿车的市场表现始终差强人意。据乘联会8月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骏捷销量同比出现48%下滑,当月仅完成销量1052辆;华晨旗下销量主要贡献车型骏捷FRV的当月销售业绩也仅实现了3%的微长。
一心想在乘用车领域先做强后做大的华晨汽车总裁祁玉民,面对销售业绩迟迟不前的中华轿车业务,终于放下了当初的坚持,在继续细化中华轿车产品种类的同时,开始将目光转向商用车。
按照祁玉民的设想,今后华晨在车型研发上将遵循双原则:一是“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轿车、面包车、卡车全面发展;二是车型研发要“占领中场”、上下延伸。
商用车扩张运动
在祁玉民眼中,企业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并不是资金,而是如何发展,只要有好项目,资金便会滚滚而来。所以今年,祁玉民的工作重心并没有放在轿车产品的研发推广上,而是从市场广阔的商用车领域布局各种项目。
9月16日,沈阳华晨专用车新工厂在沈阳沈北新区奠基,这是祁玉民备战“十二五”的重要项目。该工厂建设总投资约3亿元,规划设计产能每年3万辆,建设周期5年,是未来3年华晨专用车纵贯南北的30个基地之一。
在此之前,华晨专用车生产基地已经在上海、沈阳、大连、铁岭等地开建。今年年初,华晨在江苏常州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使一家民营企业成为其专用车的另一个生产基地。
除 了专用车,目前华晨还在加速扩大其轻卡、轻客产能。不久前,华晨对河南、江苏两家汽车企业完成兼并,分别收购两者50%和51%的股权,为扩大轻卡、轻客 产能做准备。随后,投资额达14.9亿元的华晨金杯轻卡项目落户沈阳大东区,项目建成后计划年产量为9万辆,同时还将引进重卡项目。
据了解,华晨的目标是把现有轻卡、轻客产能提升一倍,其中轻卡提升到24万辆/年,轻客提升到20万辆/年。
此外,华晨重卡业务也在稳步推进中。祁玉民向记者证实,目前华晨正在与江苏一家企业合作生产中重卡。祁玉民计划未来将北方的轻卡业务扩展到南方,而将南方的中重卡产品投放到北方,这样通过南北互动,使华晨在商用车领域实现多种业务共同发展的局面。
在乘用车领域始终坚持“先做强后做大”的祁玉民,开始在商用车领域效仿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的做法,通过“先做大再做强”的扩张模式,为完成2015年整车产销150万辆/年的远景目标做准备。
国开行为华晨融资
华晨在商用车领域的扩张运动,无疑需要巨额资金支持。一直以来,华晨如何通过资本市场破解资金困境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个疑问直到9月14日,华晨与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正式签署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协议当日才被解开。
根据协议规定,在未来两年时间内,华晨汽车将向中国银行间市场发售总金额2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融资券,该笔融资券将由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承销,并实施余额包销,华晨汽车集团在中国银行间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祁玉民向记者透露,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补充集团本部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5亿元,二是调整公司债务结构偿还银行贷款5亿元。
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只是华晨与国开行启动百亿融资计划的第一步。据华晨汽车集团总裁助理雷小阳的表述,自2009年9月华晨与国开行签订百亿元融资框架协议以来,双方决定在国际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和产能扩建等多个项目领域合作。
“下一步,华晨与国开行将就中期票据发行展开进一步合作;未来,双方将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落实剩余80亿元的融资项目。”雷小阳说。
绑定了国开行的华晨汽车再也不愿意外界评论自己的资金问题,祁玉民更是宣称在思路明晰、项目明确的情况下,华晨筹集发展资金的序幕已经拉开,资金问题不会影响华晨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
之前,华晨汽车对外公布的“十二五”战略规划是: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完成整车产销150万辆/年、发动机产销150万辆/年、销售收入超过1600亿元/年的目标。
在商用车领域完成跑马圈地的规定动作后,如何让客户接受华晨汽车的一系列产品?解决了项目、资金等战略层面难题后,市场对祁玉民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2010-9-27 TWM
從華爾街投資銀行家轉戰網路,李松創辦的珍愛網,目前平均每天有二萬人加入,以每年成長一倍的速度搶食人民幣百億元的婚戀市場,他靠什麼在中國競爭激烈的一千多個相親交友網站中脫穎而出?
撰文.林宸誼
穿著白色POLO衫,戴著無框眼鏡,四十歲出頭的中國珍愛網董事長李松,近日來台訪問,外表看起來樸實的他,卻是中國最大相親網站||珍愛網(Zhenai.com)的創辦人,被中國媒體封為﹁最牛紅娘哥﹂!
目前中國有一千多家相親、交友網站,李松的珍愛網並不是最早創立的,卻以五年時間打敗競爭對手,並以每年一○○%速度成長,搶占每年百億人民幣的﹁剩男剩女」相親市場。
珍愛網已有二千六百萬人註冊,每天平均有二萬人註冊,但珍愛網的服務不是免費的,正式會員每人每半年要付人民幣三千元。他們為什麼就要珍愛網來幫忙牽紅線?
中國的婚戀網站市場有多大?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委員會總幹事、也是中國百合網CEO的范田江表示,根據統計,目前中國適婚單身人口超過五千萬,而今年線上婚戀服務商機就超過人民幣十億元,他看好未來五年婚戀服務業將延伸到婚慶、婚姻諮詢等領域,預計總規模會超過人民幣一百億元。
李松原本是美國高盛投資銀行的金童,因為對金融工作失去熱情,毅然決然在一九九九年回大陸創業,他曾在生物科技、網路創業失敗過,二○○四年再度創業。這一次,他決定盡量避開高成本產業,像物流、庫存、內容等,並且,必須做有病毒式傳播效果的事業。
顛覆傳統相親網站經營模式當時,整個中國婚戀網站市場,大多數都沒有創投的資金挹注,可說是各擁山頭,但規模都不大,競爭相當激烈。過去,這些網站的經營模式,是每個月舉辦一、兩場二、三百人的交友見面會,但是這種媒合的方式,對沒有時間、外表條件不好,甚至是離過婚的白領上班族,卻不是最佳的相親管道。
李松認為,動輒二、三百人見面會,彷彿是場大拜拜,主辦單位可能沒辦法顧慮到每個人的交友情形,性格靦腆不善表達的人,恐怕就被冷落在角落。
○ 四年,李松創辦珍愛網,「我們不是交友網站,我們是紅娘網站,來我們網站上的,是想要結婚的,不是只是上上網、交交朋友。」李松說,鎖定二十五歲到四十五歲的都會白領或是專業人士,其中逾八五%擁有大學以上學歷。這些人到珍愛網,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想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因此,速度與成功率決定一個收費相親網站的生存。
相對於其他免費網站只提供會員訊息,將錢花在辦花稍的相親活動上,他卻把錢花在看不見的地方──設立七百人的「電話紅娘」部隊,一天二十四小時為想找另一半的會員服務。
電話紅娘提供全方位服務
登錄網站註冊成為會員是免費的,但搜尋找到心儀對象,想要進一步認識時,就得要付費。分布在深圳與廈門分公司的電話紅娘,就會開始提供三個服務:第一個服務,就是﹁包裝﹂服務。如果受委託者的優點,沒有在照片裡表現出來,這時電話紅娘就會協助修改,並向中意的對象推銷。
第二個服務,就是協助詢問尷尬問題。譬如女方對於某個男孩子的長相、條件都很滿意,但她想要知道這個男孩子是否有房、有車,這些問題在初次見面前詢問很唐突,這時就由電話紅娘出馬。
第三個服務,是蒐集雙方約會後的意見。就是雙方見面之後,想知道彼此的感覺與看法,但又不好意思問,也不知道究竟該不該有第二次約會,這時電話紅娘就會打電話詢問雙方。要是女方說不想見面,因為男方穿著隨便,或行為舉止怪異,電話紅娘就會告訴男方,在下次約會時要特別注意。
電話紅娘成為經紀人,為互有好感的男女牽線搭橋,成為珍愛網成功的祕密武器,不過要成為電話紅娘也不容易。李松表示,﹁電話紅娘﹂是先透過人力市場挑選大學畢業,具有服務與使命感精神的人員,聘用後還要接受一個月的教育訓練、心理學等課程。
不把錢花在廣告、辦活動上,為了提高撮合成功率,珍愛網靠的就是網友的口碑傳播,以及獨特的行銷方法:紅娘們有﹁業績目標﹂!
李松表示,七百位紅娘,十人為一組,每組設有組長,負責監聽每名紅娘的電話表現;每個月還會有每組紅娘撮合成功數量競賽,所以工作壓力不小。
未來,還會有更多婚戀網站前仆後繼加入戰場,范田江表示,網站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婚戀服務直接的消費者,網路廣告只是很小一部分。不管是百合網、珍愛網或是世紀佳緣網,大家看好婚戀服務行業的原因一致:中國單身會員的消費潛力非常可觀!
近日,李松來台灣推展業務,想直接在台灣入口網站上開一個相親頻道,如此一來,就可省掉高昂的廣告費用。總是精打細算的李松,未來或許有機會成為兩岸最火的紅娘哥!
李松
現職:珍愛網聯合創辦人兼董事長學歷: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博士
經歷:訊龍科技董事長
摩根士丹利銀行亞洲區執行董事
[ul][li][/li][/ul]
|
||||||
外資私募基金近來紛紛準備出脫有線電視股權,由於不符國內課稅規定,上百億元獲利又相當驚人,引發違背租稅公平的批評。政府應立即圍堵這塊嚴重漏稅的灰色地帶。 撰文.周岐原 亞 洲私募基金業者安博凱(MBK)出售台灣第二大有線電視系統中嘉網路,進入最後關頭,據傳最後成交金額可能達到新台幣六五○億元,成為亞洲今年最大的私募 股權交易案。台灣的有線電視交易案創下天價,但是政府卻一點都笑不出來,因為安博凱只需繳交千分之三證交稅,與一般散戶相同。 安博凱於二 ○○五年成立後,隔年底就以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八○億元)奪得中嘉六成股權,並向銀行聯貸取得二八○億元資金。在貸款未還完之際,安博凱就要以六五 ○億元的天價出售中嘉股權,短短四年,獲利率高達八五%,也就是說,安博凱今年就可以捧著一七○億元現金獲利出場,這其中還未計算四年來安博凱在中嘉所獲 得的股東分紅。 就在政府財政吃緊之際,國稅局也在緊盯這項巨額交易案,「很遺憾,幾乎是一毛都抽不到」,一位國稅局人員私下無奈表示,外資 這回能夠大賺一票,主因是證券交易的資本利得免稅,加上私募基金多透過境外法人身分來台,不適用最低稅負制有關「須在中華民國登記」的課稅規定,所以才能 夠成功地在兩端避稅。 相對地,假設賣方是設籍國內的企業,即使證交所得免稅,這六五○億元仍要併入最低稅負制計算,若以一○%稅率來說,國 庫至少多了六十五億元稅收。然而在一旁乾瞪眼的國稅局,只能針對賣方課徵千分之三的證交稅,也就是說安博凱只要繳二億元稅金就可以走人,嚴重不符私募基金 所得比例。這種所得極高卻課不到稅的交易,明顯違背租稅公平的基本精神。 透過投資有線電視,外資私募基金到底賺多大?真實的獲利幅度,可能都在一倍上下,探究箇中原因,就是私募基金採用的是高額融資槓桿。 銀 行業者表示,私募基金投資國內有線電視業者,往往不是全數自行掏錢,而是自備五成金額,餘款則透過國內銀行融資五成來給付。由於這些私募基金實力雄厚、放 款「出事」的風險甚低,故銀行普遍對放款態度「樂觀其成」。近年由於利息低落,銀行不敢隨便放款,惟有購買有線電視的私募交易,因為貸款利率可比一般利率 加收一%(一百個基本點),對銀行而言收益更佳,成為少數銀行用來消化爛頭寸的去處。 私募基金成立目的,本就是追求高額報酬,至於長久經營旗下事業,從來不是私募基金的當務之急。然而在外資私募基金紛紛「來台採購」時,原本就財政告急的政府,要如何修補稅務漏洞,避免台灣成為私募基金的「免稅購物天堂」,還有待當局有所作為。 |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19/2027038.shtml
每经记者 李娇凤 发自北京
近日,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一位核心高管向 《每日经济新闻》透露,香港中信国际、泰国正大集团以及其他几家国际知名资本,将与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联合创立新公司蒙源集团。
该高管进一步介绍,未来蒙源集团旗下将包括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山东豪源实业集团以及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集团。其中,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已确定明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山东豪源实业已于今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对于今年刚成立的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集团,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俊洋称,“争取在3年时间内,将其打造为中国最大的高山特色农业基地,并使其登陆国内资本市场。”
据悉,香港中信国际资产管理公司从去年就开始与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对合作事宜进行谈判,不久前达成协议。而泰国正大董事长谢国民已于今年5月到该集团考察,且将于今年11月到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集团考察。
不过,据丁俊洋介绍,中信国际资本的投资或将在该集团登陆纳斯达克后,选择获利退出;寿光蔬菜与泰国正大集团双方都会选择长远的产业投资,欲打造中国农业全产业链。
至于投资公司以及寿光蔬菜所占的股权比例问题,丁俊洋并未透露。
据悉,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集团是山东重点援川项目之一,子公司北川维斯特商品交易所已于10月15日开业,10月18日正式网上开盘交易。
|
||||||
「這是華航啟航五十一年來,最好的一年!」十月十五日,華航董事長魏幸雄在桃園機場的華航新總部,接受本刊專訪時,興奮的說,今年華航獲利將破紀錄,淨利將超越百億元。距離上一次獲利高峰,已二十一年。 這幾年,全球航空業身處凜冽寒冬,自金融海嘯以來,已有超過二十多家航空公司聲請破產;今年初,亞洲地區還有重量級的日本航空宣布破產保護。在低迷的景氣之下,為何華航表現如此亮眼,這對華航及台灣而言,又有怎麼樣的意義? 回首二十一年前,華航賺大錢的原因是,台灣在民國七十六年開放赴大陸探親,老兵、台商一個個透過香港或第三地轉往大陸,華航的兩岸三地航線爆熱,在民國七十八年淨利攀上五十七億元,創有史以來的紀錄。 航班大增,直航、港澳線兩頭賺 現在,這家五十一年的老公司,舊紀錄被打破了,因為兩岸發生比開放探親還重要的事。 「兩岸探親是單向的,台灣往大陸,對於台灣經濟實質幫助不大,」魏幸雄說,但現在,直航後,又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帶來的不只是陸客,還有兩岸經貿往來,是雙向的,未來兩岸航線以及台灣觀光業,會越來越好。 兩岸之間,從一條窄小的單行道,拓寬成雙線、雙向通行的大馬路,路通了,人潮也滾滾而來。 過去十幾年,兩岸經香港等地往來的人數,每年約三到四百萬人,今年,飛越海峽的人數可望超過六百萬人。前年七月直航初始,兩岸僅有週末包機三十六班,如今已暴增九倍,每週達三百七十班。 華航分配到每週七十五班,僅次於長榮的七十七班,載客率高達八五%。一般載客率有六到七成就算高,八成五就像是打出三壘安打,接近全壘打的表現了;而且航程短,票價卻賣得高,難怪魏幸雄說,兩岸是黃金航線。 投資擴大,買回飛機還要再租五架 更令魏幸雄訝異的是,原本預估直航之後,港澳航線的客流量會減少,實際上,因兩岸直航班機不足,仍有六○%的人要由香港、澳門往返,華航的港澳航線不但維持,甚至要加開班機。 充沛的活水,灌注出華航的新生命,反映到實際數字,今年才到十月,華航獲利已經確定破百億元,每股可以賺三元以上,手上滿滿都是現金。 於是,華航大手筆擴大投資。之前,華航為了省成本,把兩架波音七四七客機賣掉後再租回;這個月,華航一口氣拿出二十九億五千萬元,買回這兩架飛機。 此外,金融海嘯時,華航帳上出現虧損,因此把三架閒置飛機,飛到美國沙漠中擺放,如今這三架飛機全都歸巢。魏幸雄說,今年起華航還要陸續租用五架飛機,最快下個月又有新飛機加入機隊。 華 航今年幾乎所有職缺都徵人,魏幸雄打趣說,用人增加,依政府規定的原住民雇工比例,也必須多雇用原住民,但卻等不到原住民來應徵,可能要被罰錢,華航上上 下下呈現前所未有的喜悅。華航一飛沖天,固然是拜兩岸關係急速解凍之賜;但在前幾年低潮時,持續的準備,也是支撐它在這麼短時間內躍升的力量。 金融海嘯時,華航大減班,但魏幸雄堅持不裁飛行員。「要訓練一個飛行員(花的時間)太久了,」魏幸雄說,一般飛行員要受訓三到四年才能上線飛行,要獨當一面成為正駕駛則要十年以上;所以華航不但留住他們,並且讓他們盡可能維持飛行時數與訓練。 那時,華航雖虧損,還是必須照付機師薪水,負擔訓練費用,魏幸雄承受極大的壓力。但他不信春天喚不回,苦撐三年,現在面對兩岸翻湧的人浪,這些被留下的飛行員,剛好上陣,讓華航得以快速增加班次,攬住錢潮。 業 務擴大,代理大陸航空票務 此外,台灣等待直航多年,在這段日子,華航與大陸的航空公司交流,也為兩岸業務的開拓埋下伏筆。例如華航曾經代訓中國南方航空的座艙長,跟東方航空則是從 地勤、哩程酬賓、開立聯程機票、貨運互換艙位到空服員機上交流觀摩等,全面進行合作。因此,當兩岸直飛航線熱絡起來,大陸主要航空公司的台灣票務、地勤等 都交給華航代理;這樣一來,華航不僅能賺兩岸旅客的錢,還能賺中國籍航空公司的錢。 更有附加價值的是,今年華航還因為與中國籍航空公司關係密切,順利加入航空界三大聯盟之一的天合聯盟。這個聯盟的成員,在全球航線上可共用班號、貴賓室、累計哩程,甚至在維修及地勤也相互支援合作,讓華航不用投入太多資源,即可提供更多服務,等於降低營運成本。 魏幸雄說,能夠加入這個聯盟,其實就是南方航空跟東方航空這兩個夥伴支持,讓華航得到全部會員同意。對華航來說,兩岸三通、簽署ECFA,不僅拿下黃金航線,還得到延伸到國際的合作機會,可說全面性收割。 今年已近尾聲,未來台灣會如何?魏幸雄直指,「會越來越好,華航需要更多飛機,台灣則需要開發更多觀光景點,做更多配套措施。」 魏幸雄預估今年大陸觀光客約在一百二十萬人左右,明年則可望增加到兩百萬人,增加幅度約在八十萬人左右,而且未來每一年都會增加。 但跟香港一年超過一千六百萬人的陸客相比,魏幸雄不認為會跟香港一樣,短期間內迎來這麼多,「香港條件不同,第一是香港已經回歸,其二是香港跟大陸是連結的,」魏幸雄說。 再 來則是台灣本身的問題,大陸來台簽證仍不便利,自由行也尚未開放,更大的問題是,台灣觀光景點與配套措施不足。魏幸雄說:「你看故宮滿滿都是人,路上塞滿 車,台灣景點太少了,還需要開發更多,所以台灣觀光業還需投入更多資源。」因此,下一個創造黃金商機的,不止是華航,而是延伸到台灣的觀光業。 至於華航,魏幸雄認為今年兩岸航線旅客與觀光客的成長非常大,會墊高明年基期,所以未來華航載運量雖會增加,卻不太可能出現今年爆發性的成長。 「就像跑百米賽跑,從十五秒進步到十三秒,這個幅度已相當驚人,但要再有大進步,反而變得很難。」魏幸雄說。所以明年華航會變成細水長流,成長雖不驚人,卻是坐擁金山,賺穩定且長遠的錢。 |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583081.html
“100亿元?他们疯了吗?”一位正在参加黄家该块地产谈判的机构人士如此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不过黄家发言人仍旧表示,虽然没有正式的评估机构报告,但国美商都的价格应该更高。
国美商都位于北京南四环丰台科技园,面积55万平方米,由国美置业在2005年拍下这块北京当年最大的招拍挂项目,但此后的开发一直断断续续,出于边建造、边招商、边出售状态。
一位代表一家上市公司参加国美商都谈判的机构人士告诉记者,该机构对国美商都做过尽职调查,“我们报价40亿元,昨天还在和黄家谈判。国美商都并不 像他们说得那样好,其实只完成了外装,也没有启动招商,我们如果收购了,还要为此投入七八个亿来做内装,还要数千万元来做招商工作。黄家的成本只有20多 亿元,凭什么要100亿元呢?”
此前亦有机构人士表示,9月份黄家和陈晓争夺国美控制权时,的确谈过40亿元的价格。“现在黄家的心态变了,也不急了,所以要卖更高的价格了。”上述机构人士表示。
卖家的预期与买家有较大的差距,这或许意味着商战处于热身阶段。卖家对国美商都寄予了改善现金流的巨大期望。黄家发言人周三向记者表示,国美商都已 经拿到房产预售证,各证齐全而且完成了装修,全部竣工,因此价格应该在2008年的60亿元以上,“怎么也得超过100亿元吧”。
或许是三大因素导致了卖家和买家的价格预期差距。首先,对国美商都的估值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商户租金。卖家对商户租金的预期在2008年售卖时 就设定为7元/天/平方米,而上述买家的预期则根据2010年的调查设定为2元/天/平方米,这里存在超过2.5倍的差距,直接导致了总体估值的悬殊。 “启动之初怎么可能7元/天/平方米呢?那得是成熟地块,国美商都这里至少得开发上三年才能达到。”上述机构人士分析。
另一因素还在于商铺资源。“黄家没有大规模启动招商工作,这意味着商户租金的回流不能很快成为现实,我们买家是要为此空置付出高额利息成本的。我们正好在其他的项目中进行同类的招商工作,那些商铺资源就可以直接拿过来。”机构人士称。
对国美商都的用途、短长期规划也导致了买卖双方的价格预期差距。如以国美商都为长期运作的商业地产,则更有耐心等待国美商都发酵成熟,而若以国美商 都为资本运作的筹码,则更重视价格与收益的短期价差。“我们是打算把国美商都拿过来做资本运作的,完成内装招商等包装,对该项目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来运 作。”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黄家的心态变了,这影响了在国美商都项目上的谈判能力。中介机构人士如此分析。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7/4NMDAwMDIwMzA4Nw.html
“目前泰国正大集团欲出资100亿、中信国际投资出资50亿,以及其他几家国际资本,与山东寿光蔬菜(以下简称“山东寿光”)联合创立 公司,而山东寿光旗下的新公司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北川维斯特”)将在2—3年内登陆国内资本市场。”10月16日,绵阳市副市长、北川县 县长经大忠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
北川维斯特于10月18日正式开盘运行,由此西南地区最大的果蔬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出生”。“随着农业投资项目逐步升温,再借助灾后重建契机,国际投行将目标锁定北川不难理解。”经大忠分析指出。
北川复制寿光模式
随着9月25日北川新县城山东援建项目交付使用,山东省对北川多项“后续援建”工作正陆续开始启动。
作为全国五大果品蔬菜大省之一,四川在果品蔬菜销售方式上长期受制于产业链不完整的难题,由此导致产销衔接不足,量大价低,乃至菜贱伤农的情况出现。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引入山东寿光的交易模式。”经大忠表示。
山东寿光总裁姬海荣说,山东寿光将其交易模式嫁接移植至北川,投资4.2亿元成立北川维斯特。
所谓“寿光模式”即首先设立交易所,同时在国内引入网上即期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模式,在电子交易平台上发出电子订单,就能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而交易所投入运营后,除逐步在山东、四川、陕西、新疆、北京等地建立育苗和生产基地、提供现货基础外,交易所还将运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电子商务环节中的农产品现货交收交付。
新公司将开展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展示、高山农业研发、重点培育以北川为代表的中国高山特色农业品牌,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5亿元,辐射和带动北川20万亩高山农特产品基地和绵阳市100多万亩蔬菜产业化升级。
“今后北川农民只要在电子交易平台上发出电子订单,就能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姬海荣介绍。
山东寿光的野心
一些国际投行的资本也悄欲分一杯羹。
10 月16日,山东寿光总经理丁俊洋说,香港中信的50亿元人民币投资已经到账,“持股比例上,还是我们控股。”丁俊洋指出。消息人士透露,当确定北川投资项 目之时,山东寿光的投资控股集团已经破冰,欲将其旗下资产全部打包注入,股东包括中信、正大以及包括黑石等知名财团,而山东寿光也预计于2011年登陆纳 斯达克。除了香港中信的50亿,泰国正大集团也将对山东寿光投资100亿,“染指”北川农业产业化项目。
山东寿光在北川复制模式仅仅是企业运作的“冰山一角”,下一站则为刚刚成立的新疆喀什经济特区,投资总额约30亿人民币。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8/2NMDAwMDIwMzI2Nw.html
10月27日,本报记者从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SH)定向增发承销商瑞银证券相关人士处获悉,中国铝业A股定向增发计划正在筹备当中,但目前尚未确定最终增发方案。
一位接近中国铝业的市场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定向增发的资金投向不会改变,但随着市场形势变化,增发价格及额度可能会有相应调整。
去年7月,中国铝业宣布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0亿A股,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00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中国铝业公司重庆80万吨氧化铝项目、中国铝业兴县氧化铝项目、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选矿拜耳法系统扩建项目。
上述计划的批文已于10月14日到期。中国铝业董秘办公室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董事会已延长非公开发行A股方案和授权决议的有效期十二个月。
然而,在全国电解铝和氧化铝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中国铝业上述募资扩产计划遭到市场质疑。
此外,继今年二季度出现亏损后,中国铝业刚出炉的三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铝业亏损1.18亿元,每股亏损0.0087元。
经历了二、三季度的连续亏损后,1-9月份,中国铝业净利润减至4.13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四季度的业绩对中铝实现全年扭亏目标至关重要。
逆市扩产
重庆80万吨氧化铝项目、兴县氧化铝项目、中州分公司选矿拜耳法系统扩建项目建成后,中国铝业将新增230万吨氧化铝产能。
这 一扩产计划,与当前国内氧化铝产能过剩相悖。据上海有色网的调研数据显示,根据目前中国新建项目,至2010年年底中国氧化铝产能将达到4200万吨/ 年,同时未来三年仍将有超过500万吨/年的电解铝项目和800万吨/年的氧化铝项目建成投产,氧化铝作为从铝土矿直接加工出来的初级产品,也是电解铝生 产的重要原料,目前,氧化铝的扩产速度已经超过电解铝的产能增速,因此,控制产能的任务非常严峻。
中铝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氧化铝总体存在过剩现象,但局部依然有需求。“国内有将近一半的氧化铝依赖进口,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能新建呢?”
以中国铝业重庆80万吨氧化铝项目为例,该项目“将改变重庆氧化铝长期依赖外地进口的现状”,以前重庆的氧化铝主要依靠进口或从青海等地购买,“成本比本地产的氧化铝高两成”。
负责兴县氧化铝项目招商引资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该项目于2007年引入中铝作为投资方,当时双方一致认为该项目建成后,可缓解中铝位于西部的电解铝冶炼厂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局面。
上述中铝内部人士反对“中铝不顾行业产能过剩一味扩产”的说法,“我倒是认为,这些项目能够完善公司铝产业链,降低电解铝的冶炼成本,帮助中铝获得更多资源。”
但据本报记者了解,重庆市除了引入中铝投资80万吨氧化铝项目,还计划发展配套的电解铝项目,而电解铝全球产能过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氧化铝扩建同时伴随着电解铝扩建,我认为这不会有很大市场前景,新建的氧化铝产能应该用于降低进口比例,而不是电解铝扩产的依据。”光大证券的一位分析师表示。
扭亏艰难
即便中铝扩充氧化铝产能有益完善其产业链,但中铝的经营形势依然不乐观。
中金公司方面表示,尽管现在有色金属价格呈现涨势,但由于产能严重过剩,铝是最不被看好的有色金属。
不久前,中铝总经理熊伟平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今年要克服的困难很多。
中 铝最大的困难依然是降低成本。据本报记者了解,氧化铝和能源价格是电解铝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电解铝生产成本中,氧化铝原料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 33%,能源成本则占比重更大达到了39%,人工成本只占6%,其他生产原料成本占13%,其余9%则是生产必须的其他成本。
在上述几项成本中,中铝的人工成本不但较同类企业偏高,氧化铝原料及能源成本也不具备竞争优势。
除了氧化铝原料进口程度较高,各地取消电解铝等高能耗企业的优惠电价,提高限制类与淘汰类企业电价加价标准,并对超能耗产品制定惩罚性的电价,另外,国家拟推行的直购电试点工作也暂停实施,都为中铝居高不下的成本雪上加霜。
但中国铝业预计2010年全年公司将实现盈利。
多位分析人士对此并不抱乐观态度。“即使盈利,幅度也不会太大,四季度电解铝和氧化铝价格都有望提升,但在国家调控房地产的背景下,铝业的需求有限。”上述光大证券分析人士表示。
另一位分析人士则认为,股份公司在账面上实现盈利并不难,但放大至集团层面,利润会打折扣。
转型短期难见效
正是由于铝业的市场空间备受挤压,中铝谋求向多金属公司转型。
面对缺乏增长想象力的行业形势,中铝开始转型。熊维平曾表示,公司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战略转型,已进军煤炭和铁矿石领域。
上述两块业务的拓展未来主要由上市公司中国铝业来完成,其中煤炭方面拟用三年时间建成2-3个资源利用率高、与下游铝产业链合理配套的煤炭生产基地,以形成完善的煤电铝产业链。
铁矿石方面,7月29日公司与澳大利亚力拓签署正式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经营位于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项目。
10月27日,本报记者从中铝获悉,中国铝业将参与山西介休煤炭资源整合,与山西铝厂、介休路鑫煤炭气化有限公司以及自然人股东共同成立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其中,中国铝业出资约5.37亿元,持有煤业集团34%的股权。
此外,中铝还计划进军江西稀土业,整合南方稀土。
但上述转型计划难以在短期内见效。据本报记者了解,几内亚铁矿项目尚处于前期调研阶段,中铝对进军江西稀土业也抱着半遮半掩的态度。
中铝方面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过程艰难,但中铝转型的决心很大,路径清晰。
|
||||||
不僅蔡輝昇內舉不避親,明顯未利益迴避,捷運公司董事長林崇一也不遑多讓,在擔任台北市副市長時,竟然賤賣國產,白白圖利建商一百億元,今年四月遭監委約詢調查。 地主市府 僅分三成 監委調查發現,林崇一在二○○七年主導捷運局和日勝生公司合作開發堪稱全台規模最大的捷運新店機場聯開案-小碧潭站的「美河市」時,讓日勝生予取予求,今年完銷二八○億元建案,獲利一百億元。 市府明明擁有開發案九成九以上土地,林在同年八月、九月間主持權益分配協調會時,僅憑日勝生提出的成本,就片面相信建商宣稱的開發總利潤只有八億元,並敲定雙方權益分配比例約為「三比七」,即市府只分得三○.七五%,日勝生卻分得六九.二五%。 監委接獲此案有圖利建商之嫌的檢舉案後,立即展開調查。 林崇一向監委宣稱,因他的極力爭取,台北市政府透過此聯開案獲利二億元,但監委卻強烈不滿地說,根據日勝生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美河市案今年為日勝生創造一百億元的獲利,明年仍將持續獲利,「林崇一已明顯涉及圖利日勝生!」監察院將進一步糾彈。 關鍵問題 推給中風 監委馬以工、馬秀如和林鉅鋃,今年四月七日約詢已轉任捷運公司董事長的林崇一。 因中風才自副市長轉任現職的林崇一,身體尚稱硬朗,會中不斷向監委們辯解,他是如何為北市府爭取權益,但當監委們提出關鍵問題時,林又以中風身體欠佳、記性大不如前,頻頻推稱不記得。 林崇一表示,他率領捷運局和日勝生召開多達七次協調會議,極力爭取下,才確認「三○.七五%比六九.二五%」的權益分配比例,他說,一般聯合開發案,廠商要求公部門的權益分配比多在二七%到三一.七五%間,他爭取到的三○.七五%其實不差。 不 過,調查監委未採信,甚至認為,林崇一片面聽信日勝生所提的成本數據,就敲定雙方約三七比的分配比例,以北市府獲利二億元,日勝生獲利五億元是合理的利益 分配,「根本是一場騙局」,雙方獲利差距其實是「二億元比一百億元」,完全不成比例,擁有九九.三五%土地面積的台北市政府徹底成了冤大頭。監委們直言, 林崇一「何只是圖利建商、涉及瀆職,更是賤賣國產!」 美河市 小檔案 聯合開發廠商:日勝生活科技公司 建案:美河市 占地:2.8萬坪,建16棟,分別是辦公室2棟、商場1棟、住宅13棟,總樓地板12.27萬坪 總銷案:280億元(2010年6月完銷,創造日勝生同年營收100億元,台北市政府僅分得2億元) 捷運用地 竟歸住戶 監 委調查發現,此一聯合開發案最離譜的是,政府以捷運用地為由強制徵收土地,徵收後也確有八成一的土地為捷運設施使用,至於日勝生興建的十六棟辦公大樓、商 場和住宅,則是建在下有捷運設施的「人工地盤」上,但北市府竟給予日勝生和市府相同的土地所有權,而非只有地上權,這意味著所有買下美河市的住戶,也同時 擁有捷運系統用地的部分土地持分。 監委們直斥,市府的作法「不可思議且離譜」,若美河市住戶聯合起來,決定持有的土地不給捷運使用,甚至日 後要進行都市更新,要求政府還地,後果不堪設想,「怎麼會有公部門把用全民納稅錢蓋好交通設施的用地賣掉?簡直匪夷所思,台北市政府的作法是賤賣國產、禍 延子孫,林崇一更是難辭其咎!」 監委審視此一聯合開發案後認為,北市府圖利建商非常明顯,不僅審計部查核時,直指市府和建商就十六棟辦公 室、商場和住宅大樓的權益分配方式有問題,就連監院第一次對本案展開調查時,監委黃煌雄和劉興善即糾正台北市政府等相關單位;緊接著監委林鉅鋃、馬秀如和 馬以工,又另案調查北市府到底是如何和日勝生達成三比七的不合理權益分配,結果發現關鍵就在當時的副市長林崇一身上。 監委調查發現,日勝生在二○○一年馬英九任台北市長時,取得此一聯合開發案權利,但一直未動工,直到二○○六年底郝龍斌接任台北市長,一個月後就向台北縣政府申請開工。 同 年八月三日,捷運局專簽市長郝龍斌核准,捷運局和日勝生就聯合開發案分配內容進行磋商,當時北市府原主張分配比約三二比六八,而在副市長林崇一主持下,從 八月九日到九月五日,雙方歷經七次會議協調,最後敲定北市分得三○.七五%,日勝生分得六九.二五%,並在九月二十一日由郝龍斌簽准。 好賣住宅 日勝生拿 之 後,二○○七年十月二日到二十六日展開第二階段區位選擇,亦是另一爭議所在。監委們難以忍受的是,依據雙方商定的權益分配比,北市府扣除興建成本,在總銷 案十二?二七萬坪樓地板面積,僅分得三萬四千多坪和一千二百多個停車位,且市府竟同意在辦公室、商場和住宅這三種大樓中,除了和日勝生各分得一棟辦公大樓 外,其餘主要取得的是單價較高、公設比高達七○%的商場,而日勝生取得的主要是高額獲利的十三棟住宅大樓。 監委們認為,名義上北市府在日勝 生事前估算的八億多元利潤中,分得二億多元,但實際上,日勝生從二○○七年十月推案後,經過二年多,以每坪四十萬元左右高價,在今年六月以二百八十億元風 光完銷。依據日勝生今年十月最新財報,美河市貢獻日勝生的年營收額度高達一百億元,業界更預估,明年仍是入帳的高峰期,由此看來,北市府簡直是虧大了。 蝦米吞鯨 監委誓查 日勝生以僅擁有捷運小碧潭站附近○.○四%土地,就能創造逾百億元的高額獲利,相較之下,擁有九九.三五%土地的台北市政府,卻沾沾自喜獲利二億元,顯然不成比例。 新店機廠、台北車站交九案和南港機廠案,是台北市政府捷運局規劃的三大聯合開發案,總銷案金額逾五百億元,卻全數由一家實收資本額僅十八億元的日勝生取得投資權,北市府放任「小蝦米獨吃大鯨魚」,監委們已誓言一定會追究到底。 北市府圖利日勝生 大事記 2001.12.18 台北市捷運局和日勝生活科技公司簽訂投資契約。 2005.05.11 公告修正新店機廠聯合開發面積95,660.7平方公尺。 2007.01.23 日勝生向台北縣政府申報開工。 2007.08.03 台北市捷運局簽奉市長郝龍斌核准,和日勝生就權益分配談判。 2007.08.09 林崇一率捷運局和日勝生展開協調。 2007.09.05 歷7次會議,林崇一和日勝生確定分配比為30.75%比69.25%。 2007.09.21 專簽市長郝龍斌核定。 2007.10.02 展開第二階段位選擇。 2007.10.26 確定北市府取得一棟辦公大樓及以商場為主。 2007.10 日勝生開始推案「美河市」。 2010.06 日勝生宣布美河市完銷280億元。 |
|
||||||
「俏江南」最近成為台灣最紅的餐 廳名字,它的女老板張蘭,即將成為台灣藝人大S的婆婆,她尊貴且霸氣。很難相信十九年前,張蘭還是一貧如洗的單親媽媽,偷渡到加拿大打黑工。一個弱女子是 靠著什麼樣的精神在異鄉生存下來? 最後回鄉赤手空拳創造她的餐飲帝國,成為中國的餐飲女王? 撰文‧林孟儀、林宸誼 一樁兩岸聯姻的婚事,讓中國最大中式餐飲集團俏江南,在短短幾天內瞬間暴紅成為台灣人盡皆知的品牌。 大 家都在問,大S(徐熙媛)的準婆婆、俏江南董事長張蘭,究竟是何方神聖?與準婆婆第一次見面,大S就趕緊送上價值不菲的愛馬仕柏金包作為見面禮;而原定明 年二月十八日結婚的消息,也在準婆婆出面踩煞車後,立刻延到了三月,這位一臉貴氣的中年女富豪,一句話就可以改變一切,她為何如此霸氣? 張 蘭,這位自稱是慈禧後人的中國餐飲界「天后」,可不是一號簡單的人物。白手起家的她,擁有中國五十二家時尚川菜餐廳「俏江南」、「蒸STEAM」和高檔俱 樂部「蘭Club」,以估計人民幣二十五億元(約合新台幣一一七億元)的身價,在《二○○九胡潤餐飲富豪榜》中位居第二,僅次於味千拉麵董事長潘慰。《華 爾街日報》還曾將她列為亞洲十大最具影響力的女企業家之一。 「在我的事業中,任何事情都百分之百由我決定!」隻手創造一個餐飲王國的張蘭自認「武斷」,向來一切都是她說了算,自稱是慈禧後人的張蘭,敢說、敢做、敢賭的「悍、狠、絕」性格,是與她交手過的人,腦海中印象最鮮明的標記。 夠悍更霸氣 有 得也有失 卻從來不後悔「我要在台灣開十家店,倫敦最高樓(Canary Wharf)的餐廳明年也即將開幕,接著還要在美國紐約、法國香榭麗舍大道開店……,我要打造一個世界第一的中國餐飲集團!」張蘭接受《今周刊》專訪,毫 不掩飾一出手就要插旗世界大城市地標的野心,並透露明年俏江南即將在上海A股上市。 她的悍,透過媒體可以感受得到幾分;但是台灣業界早在一年前,就已領教這位餐飲天后的悍勁! 事 事追求第一的張蘭,其實早就想在台灣最高樓台北一○一開店。張蘭去年底曾來台考察一○一場地,並拜會董事長林鴻明,原本看中挑高二層樓的八十六樓八百多坪 空間,也是一○一最氣派、景觀最佳的樓層。但是據了解,當時張蘭態度相當強悍,甫見面就大砍租金毫不手軟,讓一○一商務部門頗感吃驚,在彼此都堅持不肯讓 步下,談判終至破局。 洽談過程中,張蘭一邊接受台灣媒體專訪,對一○一招租團隊喊話,希望給予租金優惠;一邊又嫌棄一○一觀光客多,人潮雜亂、租金太貴,不斷釋出訊息。「別人都是開幕前保持低調,她卻高調宣傳,行銷手法實在很厲害。」一位地產商指出。 雖然砍價不成,讓張蘭錯失在台灣地標開店的機會,目前一○一該樓層已確定由台南擔仔麵承租;但是張蘭的高調宣傳,讓俏江南未開幕就已在台打開知名度。 張蘭算盤打得精,十一月十日將帶著兩位大陸設計師再度來台,和ATT董事長戴春發敲定雙方合資新台幣五千萬元,讓俏江南台灣第一家餐廳落腳ATT Square(原紐約紐約購物中心)六樓、約九百坪場地的開店事宜。張蘭揮軍台灣餐飲市場的第一家店,最快明年五月開幕。 談到與一○一失之交臂,張蘭卻絲毫不見後悔,語氣堅定地表示:「台灣以後肯定會有超越一○一的地方,俏江南鎖定的不是觀光客,而是台灣在地客,所以沒有必要靠一○一,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才是最重要的!」語氣中聽得出她一點都不願意認輸。 夠拚無所懼 打工、創業 走上餐飲品牌之路一位弱女子,二十年間能白手起家創造一個餐飲帝國,靠的就是過人的拚勁!「女性要想在餐飲業生存,需要具備堅強的意志。我能堅持到現在,得益於過去生活和勞力。」她堅定地說。 從一個下放湖北和四川邊界山區勞改的孩子歷練到今天,張蘭正是從一次次大膽放手一搏的成果,累積出自信與霸氣,也賭出不一樣的人生。 畢業於北京工商大學企管系的張蘭,一九八九年將六歲的獨子汪小菲留在中國,隨舅舅偷渡加拿大當黑工,領著一小時二.五美元的低薪,任老闆剝削,在餐廳洗碗、扛豬肉、當洗頭妹,最高紀錄一天曾兼六份差。 「冬 天每天早晨都要搬豬肉,一片就十幾公斤,人家一片都沒讓你少搬!」一位嬌弱的女孩與其他男性工人一起搬豬肉,就為了存夠二萬美元回中國創業。赴加三年期 間,她隨身帶著獨子汪小菲的照片,但卻是壓在床頭櫃上,思念時才翻過來看一眼,隨即立刻扣上,「我怕啊!怕看到兒子呼喚媽媽的眼睛,會動搖我對夢想的追 求!」她對大陸媒體感性地回憶指出。 人生的第一把賭注,讓她賺到二萬美元的第一桶金。九一年她返回北京,陸續開設阿蘭酒家、百鳥園海鮮酒樓等,因為重視用餐環境和裝潢,吸引許多商務人士上門消費。 十 年後,餐廳生意正好時,據說每日可進帳人民幣五十萬元,張蘭卻再次豪賭,冒險賣掉手邊三家「金雞母」餐廳,換得人民幣六千萬元。看準中國經濟改革,都會白 領崛起,她將這前半生的所有積蓄,全數壓寶在北京當時最高檔的寫字樓:國貿大樓,開設了第一家平價中帶奢華的「俏江南」,走上自創餐飲品牌之路。 獨 子汪小菲後來出國也體驗到母親在異鄉時的辛苦,在法國念書時,張蘭經濟狀況已經比較好,但是汪小菲還是自己打工,不向家裡要錢。「這些都是母親從小的嚴格 教育,還有爺爺的影響。」他對大陸媒體指出,其實爺爺是滿族正黃旗人,外公據說是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傳統教育的影響比其他人都來得多,「有人說我們是沒落 的貴族,可是我寧願做一個沒落的貴族,也不願做一個自大的暴發戶!」 夠狠展實力 讓對手敬畏 管理與製作尊重專業來勢洶洶登台的俏江南,正是南僑集團董事長陳飛龍最擔心的潛在對手。他曾對媒體透露,大陸的包子、烤鴨還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被形容為 「中國的LV頂級餐廳」的俏江南集團。光是北京第一家蘭Club,當年張蘭就狠砸新台幣十四億元,大手筆找來法國設計鬼才菲利浦.史塔克 (Philippe Starck),動輒一張十八萬人民幣的椅子、一盞四十萬人民幣的水晶燈,奢華破表,挑戰中國市場對頂級餐廳的想像。 之後,她不斷以藝術品加持,營造頂級餐飲形象,二○○六年更在北京保利秋拍會上,以人民幣二千二百萬元,標下藝術家友人劉小東的畫作〈三峽新移民〉,創下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拍賣新紀錄,可說是精於創造話題的行銷女王。 論實力,「大型中餐連鎖,張蘭是中國第一人!」去年底邀請她來台的中華兩岸連鎖加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指出,味千拉麵還可以靠中央工廠協助,但是俏江南卻每家店都得有廚房、廚師,現點現做,能做到標準化、甚至國際化,真是不簡單。 幾 年前,張蘭就從麥當勞、可口可樂引進了專業經理人,現任俏江南集團總裁的魏蔚,更曾是麥肯錫公司全球的董事合夥人,協助俏江南推行中餐管理與製作上的複製 與標準化。光是魚香肉絲這道菜,精確到主、輔料各有幾兩?用多少克鹽?多少毫升的醬油?幾撮蔥花?就連用多大的火候,都有科學計量和規定,減少人為操作的 差異。 夠絕卻有情 剛中帶柔 逼到絕境方能迸發力量張蘭雖然在商場上與男人拚霸氣、鬥狠勁,但是內心仍是充滿感性的女強人。「我一年只給自己一次哭的機會,有壓力也不需要別人分擔!」她有一次對媒體透露。 在 外是四處征戰的東北虎,回到家張蘭卻能變成溫柔的小女人,現任老公田益賓是自由攝影師,平常忘情於創作,不插手俏江南任何事務,也不掛頭銜,「我、老六 (田益賓暱稱)、小菲,我們三個人在一起時,是我內心最充實的時候,老六就是有把人心底最深的快樂和感動,全都勾出來的本事!」她充滿柔情地說。 出生東北大慶的「老六」,有著北方男人的大器,並不在乎光芒被張蘭掩蓋,「我對成功者向來是欽佩的,我自己不求功名,我們一起生活了這麼多年,我們現在的感情,像親情,帶著暖味兒,互相包容。」他對大陸媒體坦白地指出。 五十二歲的張蘭可剛可柔、霸氣中又帶著尊貴氣質,她成功祕訣就是不斷鞭策自己,﹁我是挺絕的人,做事情不給自己留半點退路!﹂張蘭透露,她與老公、兒子都不保險,口袋裡錢不超過二百元,她認為把自己逼到絕境,才能創造人生及事業巔峰。 遇到如此霸氣、見識過大風大浪的婆婆,大S與汪小菲明年正式結婚後,兩岸的兩女人,互動將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未來相處也將考驗雙方的智慧。 張 蘭 出生:1958年 現職:俏江南集團董事長 學歷:北京工商大學 經歷:阿蘭酒家負責人 餐飲天后—張蘭 1958年 出生於北京 1968 年 跟著被下放的母親從北京到湖北1987年 北京工商大學企管系畢業1989年 到加拿大打工1991年 帶2萬美元回中國,創業開設「阿蘭酒家」1994年 認識現任老公田益賓2000年 俏江南第一家店於北京開幕2006年 投資人民幣3億元打造北京蘭Club 長江商學院EMBA畢業 2008年12月15日 俏江南餐飲釋出不足10%股份給中金、鼎暉2009年 《2009胡潤餐飲富豪榜》排名第二,身價人民幣25億元 製表:林宸誼 張蘭的餐飲帝國 俏江南集團 (張蘭) 蘭 Club(負責人:汪小菲) 定位:高收入者,北京、上海共2家俏江南餐飲公司(負責人:張蘭) 定位:商務人士-直營、加盟共52家蒸STEAM(負責人:張蘭) 定位:白領、年輕族群,蘇州1家、北京1家、上海3家※(已併入蘇布SUBU,中金投資人民幣1億元、鼎暉投資人民幣2億元,共持股不足10%) 製表:林宸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