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富力合景逆市北上 粤派开发商百亿围猎京沪地块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10/2046174.shtml


每经记者 朱玲 发自广州
受政策严控的京沪一线城市,土地市场依旧交投活跃。近期,诸如富力地产(02777,HK)、合景泰富(01813,HK)以及合生创展(00754,HK)这样的传统粤派地产商频繁“围猎”京沪高房价区域地块,引人关注。
粗略计算,进入11月的第一周,据已公布的消息显示,仅这三家公司投入京沪区域的土地价款已达约108亿元。而富力地产以及合景泰富等则纷纷再次盯上上海一线城市区域。
新政之下,一线城市受政策调控影响巨大,在不少开发商转战二三线城市时,富力、合景、合生这样老资格的粤派开发商逆市而动,积极布局一线,原因何在?
地价款超百亿
近日,富力地产与合景泰富地产联合发布公告称,通过股权收购的形式,两家公司以约23.61亿元的成本价获得位于上海新江湾城的四幅地块。业内评价称,富力抓住此机会再次杀回上海。
据悉,该地块处于上海豪宅区域的新江湾城,目前楼盘均价高达5万元/平方米,去年12月,该区域拍出高达32484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格,一度成为当时上海单价“地王”。诸如九龙、华润置地等大牌房企纷纷在此跑马圈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1月以来,除了富力地产,合景、合生对一线地块也是虎视眈眈。3日,合生公布以68.75亿元的价格拿下北京通州马驹桥镇商业地块,紧接着又公布以15.59亿元拿下上海金山地块,一周时间,合生投入京沪地块已高达84亿元。
至此,这三家公司只用了一周时间,便在京沪投入107.95亿元地价款。上海房地产行业人士分析,新江湾城区域缺乏普通基础配套,而富力、合景拿下的商业综合项目,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区域配套设施的“短板”。
辉立证券分析师陈耕认为,像富力、合生这样的粤派地产商在北方本来就有业务,目前只是加速布局。而合景目前正处于拓展阶段,加之今年销售业绩不错,加强上海的布局也势在必然。
后市资金受考验
“尽管受到严控,但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首先它的经济地位就奠定了其市场需求依旧旺盛,特别是商业项目。”仲量联行投资部刘裕通表示,除了富力、合景等,雅居乐等房企亦对上海地块紧盯不放。
记者注意到,合景泰富今年9月首次进入上海市场,新江湾城地块已是其年内拿下的第4幅上海地块,地价斥资共计30亿元。
而合生创展今年已陆续在上海斩获3块地皮,总价超过40亿元。据了解,9月初,合生创展分别以12.46亿元和14.51亿元取得广富林2-5号地块和三林集镇住宅地块。
合景泰富副总裁罗国庆认为,此时拿地并不是因为低价,只是目前恰好是“好的时机”。作为上市企业,一方面要创造价值,从而对投资者负责,其次是出于对企业风险防控而拿地。
辉立证券地产分析师陈耕表示,当前情势下,地产商对市场的预期是不同的。但目前资金链逐渐收紧,肯定会对拿地企业后期的财务状况造成考验。
仲量联行刘裕通表示,这几家开发商主要是通过二级市场收购地块,境外资本投资达到一定年限,赚钱后变相退出。一般来说,通过股权收购相比市场拍地的土地价更便宜,未来的风险相对较低。
相关新闻
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保利前10个月掷423亿拿地
每经记者 叶书利 发自北京
继万科、龙湖、恒大之后,又一家提前“达标”的房地产企业上榜,这次是央企大佬保利地产。
保利地产刚公布的10月销售数据简报显示,前10个月公司实现签约金额达503.2亿元,从而提前两个月完成今年500亿元的年度销售目标。
在拿地方面,保利地产风采依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保利地产1~10月在拿地方面的开支汇总后发现,10个月里,保利地产已斥资近423亿元拿地。
保利地产发布的10月销售简报显示,10月份,公司实现签约面积77.78万平方米,实现签约金额89.24亿元。自此,该公司1~10月已实现签约总 面积560.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79%;实现签约总金额503.20亿元,同比增长36.51%,超过500亿元的年度销售目标。
保利地产北京公司总经理刘翔透露,保利地产北京公司今年的销售额已接近65亿元,而今年的年度销售目标是50亿元。
按照保利地产年初曾透露过的“三年再造”的宏伟战略,2010~2012年三年内,保利地产总资产将翻1倍。业内人士据此推算,保利地产如欲实现该战略,公司多个财务指标必须在这三年内保持平均20%~30%的年增长率。
为了支持高速增长,保利地产必须一手抓销售,一手抓拿地。
保利地产发布的“关于本公司获得房地产项目的公告”中显示,继9月份豪掷近87.5亿元拿下9宗地后,10月份保利地产再次以77.2069亿元揽入9 宗地。保利地产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共花费346亿元拿地。至此,前10个月,保利地产共斥资近423亿元用以储地。
分析这一幅幅地块,记者发现,保利地产的土地池正悄然转向二三线城市。
9月份,保利地产所拿的9块地中,除了广州外,其余地块分布于福州、常州、成都、东莞、南昌等二三线城市。10月所拿的9宗地则全部分布于南京、中山、杭州、成都、南通、营口、厦门等城市。
中邮证券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四月新政以来,保利地产仍然坚持其一贯逆周期炒地的做法,其土地储备逐渐向二三线城市倾斜。时下该公司的土地储备已遍 及全国23个城市,除了广州仍占据重要地位外,二三线城市如武汉、成都、重庆、佛山、沈阳等开始凸显分量,其中武汉的土地储备量更是挤掉了广州,排名榜 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80

強勢挑戰者》砸百億元送機上盒 壹電視再掀媒體新風暴? 黎智英獨家告白: 我砸錢做好的節目, 肯定有機會!

2010-11-15 TWM




黎智英一手打造的壹電視,證實將自十二月開始免費贈送電視機上盒,直接進入台灣家家戶戶的客廳。

在電視數位化的潮流裡,黎智英率先開了第一槍,勢將掀起電視圈的一波戰火。《今周刊》特別專訪黎智英,請他一談對於創辦壹電視的想法,以及壹電視要如何超越其他電視台,贏得觀眾的青睞。

撰文‧劉俞青 攝影‧吳東岳、林偉凱

繼《壹週刊》、《蘋果日報》之後,不管你喜不喜歡,接不接受,「壹電視」就要來了。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砸下超過百億元,將於十二月開始,挨家挨戶免費送電視機上盒;他說,壹電視一定成功。黎智英有備而來,勢將引發一場電視戰火!

二○○一年《壹週刊》首度登陸台灣,○三年,《蘋果日報》也來了,就此掀起台灣媒體的狗仔風氣,從此「黎智英」三個字,讓許多台灣人又愛又恨。

但無論多少人罵他,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如今的《蘋果日報》與《壹週刊》,在台灣報紙與雜誌發行量的排行榜上獨占鼇頭。根據發行公信會(ABC)今年上半年 的發行統計,《壹週刊》一期平均發行量是十萬本,《蘋果日報》日平均發行量估計約五十萬份,更遑論有多少媒體轉載、沿襲壹傳媒報導的新聞內容,讓人不得不 正視「黎智英」這位港仔對台灣傳媒的巨大影響力。

黎智英說他愛台灣,賭台灣大好,這幾年來他在台灣置產,從北市內湖、北縣土城,一路買進台北市中心,二年前,《今周刊》專訪他時,他已大買超過一萬坪土地,如今他說他還在買,而且,一筆都沒賣過,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台灣還會更好」。

如今黎智英發下豪語,要進軍電視!今年七月,壹電視已經搶先在網路上開播,十二月,他決定送全體台灣人一個耶誕大禮,就是免費的電視機上盒(set top box)。

機上盒到底要送多少?一直令外界好奇。但根據透露,黎智英打算讓台灣挨家挨戶都能收看得到壹電視,台灣家戶數共有五百二十萬戶,黎智英是否也準備了同樣數目的機上盒?黎智英笑笑,不願正面回答。

比《蘋果日報》進軍台灣報業還要狠!

他不只要送機上盒,而且,免費收看壹傳媒提供的頻道內容,這種強迫放送的方式,比起九年前,《蘋果日報》以每份五元的方式進軍台灣報業,還要更狠。

據傳,壹電視的電影台已與美國八大電影公司簽約,未來新的強檔影片只要一下映,觀眾在最短時間內就可以看到;而其購物台業者也將與國內網購龍頭 PChome合作。電視圈正彌漫一股風雨欲來的緊張氣氛,黎智英這一次出手,讓所有台灣頻道商嚴陣以待。但對於這些有關壹電視內容上的傳聞,黎智英不願正 面證實,只說「保證讓大家耳目一新」。

無論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怎麼擋,黎智英以實際行動力與百分百的投入,首次對外界證實:這一次,他玩真的。

你當然還是可以不喜歡他,但無論如何,你應該正視他。

以下是他首次破除外界疑慮,在媒體面前暢談他對壹電視的想法與擘畫:頭一次有跳下來做電視的念頭,是三年多前,因為你只做平面媒體,真的很怕,怕有一天沒得做了。

而且台灣電視節目這麼爛,製作成本這麼低,我砸錢做最好節目,肯定有機會。

談投資

我砸錢,一集成本五百萬元沒問題!

我們不能用現在去想像未來的電視,時代不一樣了。第一,媒體不同了,有網路、有iPad、手機;第二,市場也不一樣了,以後是大中華的市場;第三是內容也 不一樣,以前的節目是做給歐巴桑看的,將來有了互動之後,是要做給所有人,例如上班族看的。媒體要進入一個全新的市場,你問我會變成如何,我也不知道,但 我知道總之要變了,新媒體時代來了!

電視要怎麼做?一開始我估計大約花三十到五十億元,買頻道來做,後來看了幾家例如八大電視台等,機器都是舊的,人也是舊的,腦袋也是舊的,花幾十億去買這些舊東西?當時,我就決定跳下來自己做了。

後來NCC的事情則是意外,但我說NCC幫我們指路啊,本來以為是幾年後才要做的事,因為NCC,逼我們提前做,所以我說NCC給我啟發,這一啟發,把我從幾十億元的投資,一下子拉高到百億元以上,光是機上盒成本就超過一百億元,反正早晚都要來的,就做了!

我的機上盒是送的,看壹傳媒的頻道包括新聞台、綜合台都是免費,但此外,還會有國外的電影頻道等等,這些要看就要錢;另外,如果你要隨意選取,例如八點要看七點的節目,這部分也要付費,大約是一天五元。我一開始不向觀眾收費,只賺廣告商的錢,相信我,這樣就夠了。

我是生意人,這筆投資回收沒問題,不用擔心。首先,我砸錢,一集製作成本五百萬元沒有問題(許多談話性節目,一集成本只要十萬元),我們已經在做了;第 二,我百分之百全心投入,我是認真做事的人,每天晚上八點就睡覺,凌晨一點起床就開始想,用什麼資源可以做到最好?看哪裡不對就改,我是可以接受失敗的, 一直在錯中學,錯了就改,失敗就修,怎可能不成功?不可能的。

只要把節目品質做好了就不用怕。很多人說「content is king(節目內容最重要)」,我說不對,是「quality is king(有品質的節目才最重要)」,品質好,觀眾就自然會轉台,不用擔心收視習慣的問題,品質好就不怕沒市場。

談獲利

至少三年內一定賺,而且是很多錢!

我剛剛說了,現在是大中華的市場,現在大中華的黃金時段需要二萬多個小時內容,但現在市場只有五千個小時,你說好品質的節目會怕沒市場嗎?

我不是神仙,什麼時候才會賺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定賺錢,至少三年內一定賺,而且是很多錢。

我不是很多錢的人,我對錢其實沒有感覺,我說過我是生意人,我知道這絕對是一筆好生意,但你要問我會賺多少錢?這我就不知道了,我做事情沒規畫的,我只是每天解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我是傻孩子個性的人,方向對就認真做,賺多少錢不是我最在意的。

但你放心,我知道電視的重要性,它是直接進入家庭的,因此對家庭不適合的內容,我絕對不會做。壹電視畢竟不是《蘋果日報》、《壹週刊》,這些刊物你可以選擇買或不買,但電視不可能,它直接就進來了,除非我瘋了,否則這些不適合的內容一旦放進電視,我只有死路一條。

做和社會對立的事,有什麼好處?電視不能超越家庭倫理,這一點我很清楚。

但不做這些,我的壹電視還是和現在其他電視有很大不同。你看看(指向背後正在播出的壹電視畫面),光用眼睛看,就有很大不一樣,畫面多乾淨。

一年多前有一天,我在看台灣的電視,但我發現我背對電視,光用聽的,就完全懂,這不是電視,是廣播。我的新聞不一樣,它讓你用看的,就知道這條新聞在播什麼,這才叫電視。

比方說,一則火災新聞,我們會告訴你當時火場是什麼樣子,怎麼逃出去,讓你完全了解,這和現在的電視新聞完全不同。

我的壹電視一共用了七百個人,其中新聞的投入最多,也是最快可以創造營收的部門,綜藝也會很快,比較慢的是戲劇,這需要時間。但我們找來陳玉珊(三立「命 中注定我愛你」編劇)、蔡岳勳(「痞子英雄」導演),我們也和知名製作人王偉忠合作,製作費是目前他在其他台的五倍以上。我的錢當然不會白花,你等著看, 王偉忠將來肯定不得了;這樣的團隊怎麼可能不成功?

我現在全心投入做電視,做品質最好的節目,我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其他的包括《蘋果日報》、《壹週刊》我都不管了,其他競爭者我也不看,我一個人都不認識。

談人才

台灣有最好的人才,這就是競爭力!

這十年來,我對壹傳媒在台灣的發展很滿意,但賺的錢,眼前都要先虧給電視了,沒關係,我還年輕(黎智英六十二歲)。

最後我要說,未來十年最大的困難有二,一是頻寬不夠,不夠空間承載更多傳輸內容;另外一個則是不夠資源去做更好看的內容。前者不是我能控制,但後者,我必 須說,這市場太大了,需要有更多的人才匯集。本來台灣有很多很棒的創意人才,現在都跑到中國去了,這些人應該要回流,台灣有最好的條件做創意內容的製作工 廠,壹傳媒率先號召,希望這些資源趕快聚集過來。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在香港做電視?語言是最大問題。台灣說國語,才有中國市場,台灣還有最好的人才庫,所以我把我的動畫團隊三百人全設在台灣,因為台灣有遊戲產業,台灣人要知道自己擁有最珍貴的資源,這其實就是最好的競爭力。

找來沒有電視經驗的人擔任壹電視董事長黎智英、朱華煦為何一拍即合?

朱華煦是誰?在2008年之前,這三個字只在食品業的相關資訊上會看到,例如百事可樂、桂格食品,但如今,他是壹電視董事長。找來沒有任何電視經驗的人做電視,黎智英在打什麼算盤?

過去從來沒接觸過與媒體相關的職務,朱華煦在57歲「高齡」,接下壹電視董事長一職,應該說朱華煦「膽識過人」?還是起用他的黎智英勇氣可嘉?

「兩者都是吧!」朱華煦說,過去30年的職場生涯,他從事的是直接與消費者接觸的行業,身為美籍華人的他,在美國獲得工商管理碩士,曾任惠而浦大中華區總 裁、孟山都大中華區總裁,1998年進入百事中國,之後出任百事中國區總裁,這些經驗,讓他充分了解消費者的想法與行為。也許就是因為這個特質,讓向來最 重視觀眾(或讀者)感受的黎智英頗為讚賞。據了解,黎智英相中朱華煦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電視正邁向新的時代,只有找來沒有電視經驗的人,才能有創新的作 法。

08年秋天,兩人初次見面,一談就是4個小時,再經過一個多月,黎智英就拍板,由朱華煦出任台灣壹電視的負責人。

朱華煦其實與台灣頗有淵源,1994年到96年曾在台灣桂格工作,是佳格的一號員工,與佳格董事長曹德風是好友。這一次回到台灣,他說,台灣變化不大,但這正是壹電視的機會,壹電視一定給台灣觀眾全新的感受,請大家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38

蓝星安迪苏招股 募资百亿内外扩张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19/yNMDAwMDIwNjgyNw.html

11月18日,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星集团”)旗下的蓝星安迪苏营养集团(以下简称“蓝星安迪苏”)开始在香港公开招股。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蓝星安迪苏预计发售23.007亿股股份,招股价区间为每股3.5-5.25港元,筹资将高达15.6亿美元。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企划部主任刘雅雯向本报记者透露,蓝星安迪苏预计将于11月30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按照招股计划,蓝星安迪苏将筹资所得资金的40%用于欧洲工厂扩建,40%款项用于动物营养业务扩展。中国蓝星为中国化工集团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

2006年1月,蓝星集团作价4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世界第二大氨基酸生产企业——法国安迪苏公司,更名蓝星安迪苏,这也是中国化工行业的第一例海外收购。

据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提供给本报的资料显示,如今蓝星安迪苏的利润为4000万欧元,相比收购时增长了9倍。

据 初步招股文件,蓝星集团收购安迪苏后,安迪苏的营收和利润均快速增长。2005年,该公司营收为5.12亿欧元,2009年已达到9.86亿欧元,预计 2010年为10.61亿欧元。同时,2009年,该公司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3.44亿欧元,预计2010年为3.73亿欧元。

此次安迪苏上市一共发售的23.007亿股股份中,其中一半,即11.5亿股为旧股,另一半为新股。上市后,蓝星集团将持有安迪苏的约75%股权。

蓝星集团此次出售11.5亿股旧股,大约可得资金7.8亿美元,约合5.68亿欧元。当年收购所用的40亿人民币也可全数收回。

本报记者了解到,蓝星安迪苏代号为“欧洲一号”的增长计划已于2010年6月完成。该计划于2009年2月开始,在欧洲Les Roches、Commentry、Roussillon及Burgos工厂实现了25000吨的效率提高和项目扩张。

此外,蓝星安迪苏还提出了“欧洲二号”计划,招股说明书披露,该计划投资逾1亿欧元,将于2012年开始实施。该项目预期为Burgos工厂每年增加额外25000吨蛋氨酸的产能规划,以进一步增加其成本优势。

在国内市场,随着中国氨基酸需求增长的加快,蓝星安迪苏也将抓住国内动物营养产品消耗的增长机遇,进一步扩充市场份额。

目前,蓝星集团已经计划对南京安迪苏工厂进行投资,准备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家全球蛋氨酸生产商,也是中国国内市场上最大的蛋氨酸制造商及供应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1

富力施展“联合术”拿地超百亿元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24/2069672.shtml

 当前,房市融资渠道或将收紧的信号越来越明显。近期,负债率已上升的富力地产(02777,HK),在土地市场上依然高歌猛进,施展其“联合术”在上海、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拿地,地价总额超过百亿。
有证券行业人士认为,在明年金融信贷收紧的预期政策环境下,房地产公司若没有好的现金流及销售回笼将会出现资金链的压力。富力地产与其他公司联合拿地,分摊了一定的市场预期风险。
联合拿地成新趋势
近期富力地产再度出击土地市场,联手北京极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13.6亿元的价格拿下了北京旧宫4号地,折合楼面地价达7126元/平方米。
而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土地市场上,富力通过“联合”模式拿地已不是第一次。11月5日,富力地产就联手合景泰富(01813,HK)以23.5亿元的总价,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拿下上海新江湾城地块。
据悉,该地块未开发的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依照其收购70%的权益来看,其楼面价格已达1.24万元/平方米。
此外,早在今年4月下旬,富力第一次出手土地市场,就以70.5亿元的天价拿下了天津一地块,总建筑面积达301万平方米。
在中央一系列楼市调控压力下,房企联合拿地成为一种趋势。11月20日,绿地集团力邀泰国正大集团参与绿地在大连的商业项目;11月21日,远洋地产联手南丰集团50亿元开发大连海景项目。
大型房企负债率上升
“明年房地产信贷投放必然不会像今年这么宽松,额度肯定会缩紧。”兴业证券一分析师指出,对于负债率较高的房地产企业,若没有多余资金开发项目的话,只有采取联合拿地的方式,来减小自己的资金压力。
据悉,富力地产施展“联合术”拿地,初步估算其地块总价值达107.6亿元。而近期有消息显示,富力位于广东惠州的超大型综合商业项目,投资高达400亿元,也引入了世茂房地产加盟,分摊风险。
而今年三季报中,记者注意到,就算销售超千亿的万科,以及保利、招商,其负债比在三季度也呈现持续上升的局面,前两家的负债比率均已超过了70%。
而戴德梁行董事彭蔭喧认为,现在不少房地产商是钱出去了,却没收入。从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来看,房子肯定不会卖不出去,只是开发速度放慢而已。但风险肯定是有的,也会出现一定的资金压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56

平價咖啡賣出五百億身價 吳政學

2010-12-13 TWM




吳政學創辦八五度C咖啡之前,已經有「休閒小站」、「五十元熱到家」披薩經驗,隨著八五度C快速攻占中國各大城市,更讓他寫下兩岸餐飲業的一頁新傳奇。

十四年前,只有國中補校學歷的八五度C董事長吳政學,不過是休閒小站的第一位加盟主,後來雖獲邀為副總,也僅是創始人郭文河、傅信欽之後的第三把手。

當年,郭文河和傅信欽將台灣休閒小站的營運交給吳政學,兩人分頭往中國和香港市場打天下,不料大坪數策略失利,鎩羽而歸;反倒是吳政學在台灣市場,靠著實戰經驗領略到加盟連鎖的奧妙。

十四年後,吳政學拜八五度C股票上市個人與家族資產上看五百億元,郭、傅卻是風光難再,郭文河獨自扛著休閒小站招牌,還在對岸尋求東山再起機會,傅信欽近年雖以鮮芋仙挑戰市場,也曾再掀起連鎖加盟風潮,卻難逃糾紛不斷命運。

當年的老三,如今已一夫當關,看來西進中國,進得早不如進得巧。

(林孟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42

以賣服裝方式賣家具 車建新擁百億元身價 小木匠變身中國家具通路大王

2010-12-13  TWM




專門經營連鎖家具門市的「紅星美凱龍」董事長車建新,他創立的「租金制的零售家居賣場」的商業模式,讓外資家具賣場是又愛又恨,到底「紅星美凱龍」靠什麼成為中國家居賣場市占第一?

撰文.林宸誼

從頒獎人手中接過「二○一○年華人經濟領袖」獎項,中國家具通路大王「紅星美凱龍」董事長車建新相當激動,「我是從社會最基層木匠,二十歲就開始創業,透 過不斷的學習,才有現在的成就,」台下響起如雷掌聲。紅星美凱龍董事長車建新、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是在這次獲獎的十個人當中,唯二沒有上市的企業 家。

「我姓車,屬馬,性格像炮,因為我的個性比較著急像炮一樣,車馬炮。」與人初次見面,車建新的自我介紹不僅讓人莞爾,還留下深刻印象。從不諱言是木匠出身 的他,因為家境貧困,小學沒畢業的他,就被送進城裡學木匠。一九八二年十六歲時,就已經與其他十個人,帶著五個徒弟,靠著向姨父借來的人民幣六百元,買了 一套家具所需要的材料,向當時江蘇常州市內最大的家具店承攬家具製作業務,開始人生的創業之路。

領悟利潤在流通環節上

如今,紅星美凱龍在全中國已有七十七家動輒三萬坪以上的大型家具賣場,大幅領先第二名的競爭對手「居然之家」,年營收突破人民幣三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一三 八○億元)。據《胡潤中國百富榜》調查,排名一百三十五名的車建新,擁有人民幣七十五億元(約合新台幣三四五億元)財富。二十八年時間,從小木匠到家具通 路大王,他是如何做到的?

八六年時,二十四歲的車建新以一個月人民幣六百元,租了間二十四平米〈約七.二六坪〉廠房,作為「前店面、後工廠」的小店面。開始跑到常州木器廠,去學習 家具樣式和作工,一年內,車建新與其他合夥人,共生產七套家具,賺了人民幣三千多元,接著第二年的二十套家具,帶來人民幣一萬多元收入。

八八年,車建新開了生平第一家店,接下五十套家具生產訂單,「那年生平第一次賺了將近人民幣五十萬元,非常有成就感。」車建新悟出透過大量採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最大的利潤空間還是在流通環節上。」擁有一家像常州百貨大樓一樣的家具城,成了車建新下一個目標。

自產自銷,使車建新的連鎖店迅速增加到二十四家,但是到了九六年,車建新遭受人生的重大挫折,二十四家中有十四家出現虧損,原因就出在模仿者大量出現,這種產銷一體的家具店陷入流血競爭,不改變就會倒閉,車建新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經過苦思,車建新想到一種新模式,不自己做家具,而是把空間租給國內外知名家具廠商,由廠商銷售員直接進駐面對消費者,紅星只收取租金及後段運送、安裝服務。同時,他也將賣場擴大數倍,將過去簡陋的賣場,改裝成華麗、現代化門市,呈現與過去截然不同的風格。

九八年,車建新在江蘇常州買下第一筆土地,蓋了一棟房子,稱之為「紅星家具城」。當他從雜誌上看到,外資的麥德龍〈Metro AG〉商場,雖然是「洋裝穿在身」,但賣的卻是中國貨,讓他相當不服氣,「我賣的是進口貨,連他都能穿洋裝,我就不能穿洋裝嗎?」於是在二○○○年,把 「紅星家具城」改為「紅星美凱龍」,而且每間分店開店地址,都選在麥德龍對面,「洋裝一穿就『火爆』大上海,大家都以為紅星美凱龍是中美合資。」車建新笑 著說。

誓言十年進世界五百強

「除了租金,紅星美凱龍很早就買地自己建商場,」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指出,捨棄在市中心蓋商場的想法,車建新很會選地,在一九九八年開始買土地,到現在都沒有出售,單是土地增值就達到人民幣一百多億元。

除了買土地自建門市外,車建新也開始打起廣告戰,以建立形象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他們很敢砸大錢請知名人士代言,」百安居中國區市場總監蔣美蘭分析指 出,紅星美凱龍除了邀請,當今在上海最紅的大小S、心理學家張怡筠、鳳凰衛視主播曾子墨等人代言,光是一季的廣告費「投在上海三大媒體就花人民幣八億 元」,這還不包括其他網路、地鐵燈箱、大型「T霸」的費用,「許多廠商爭著要跟紅星美凱龍合作,就是可以省廣告費。」蔣美蘭解釋紅星美凱龍快速成長的原 因。

「用賣服裝的方式,來賣家具、賣建材。」車建新把家具賣場當成服裝店經營,他坦承每開一間賣場就要成本人民幣五、六億元,「好在九八年起,美凱龍就買地自建,降低不少經營成本。」車建新說。

車建新還獨創「聯盟模式 」,就是與二千多家廠商簽訂聯盟協定,帶著他們征戰全中國。紅星美凱龍開到哪裡,這些廠商就跟到哪裡。「美凱龍是我們進軍中國二、三線城市不可缺少的戰略夥伴,」和成欣業中國區董事長邱士楷說。

二○○七年,車建新拉來全球知名的國際性私募投資基金——美國華平投資集團完成合資,並獲得二億美元〈約人民幣十四億元〉資金的支持。一○年中信、復星和 渤海投資第二輪融資注入,美凱龍已經獲得人民幣二十六億元的資金。車建新向公眾宣布:「上市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在車建新心裡,離二○年,成為世界前五 百強,在世界各地開二百家分店的夢想,又邁前一大步。

車建新

出生:1966年

現職:紅星家具集團董事長

學歷:初中

經歷:木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43

年成交百億元大戶的選股三條件 李順益 小型電子股啟動做夢行情

2010-12-20  TWM




李順益認為目前市場資金充沛,短時間又沒有財報變數干擾,為大盤提供相對安全、無虞的上漲環境。

中小型電子股雖陸續展開作夢行情,選股時仍要以近期獲利表現,來判斷明年的業績。

撰文‧歐陽善玲

以未上市盤商起家的李順益,投身股海時間長達二十五年,若以職場資歷來說,正好是可以退休的年紀。

去年股市成交金額超過百億元的李順益,當然是券商的超重量級客戶。在自家的VIP室,每當股市開盤,眼睛就死盯著螢幕上不停跳動的數字,血液也沸騰起來;對投資的熱情,絲毫不因時間流逝而消失。

按表操課 該做功課絕不拖延白手起家的李順益,能夠從小小的未上市盤商,成為券商眼中的「VIP」,全來自於他持之以恆的好習慣。

每天開盤前,李順益一定把國內主要的財經報紙仔細閱讀;透過報載的消息,他能夠在最快時間內,掌握當天個股脈動。「像先前有公司利多消息見報,開盤前,我就會判斷這家公司的股票,今天走勢如何?」長期自我訓練,李順益練就精準的判斷力,讓他在股票操作路上,幾乎無往不利。

盤中,他則會透過電話和幾位VIP大戶交換盤勢與個股看法,掌握市場方向,以及其他大戶操作動向。儘管他的VIP室稱不上氣派,卻是匯集大戶訊息的地方;倘若這些大戶一起出動,加總起來的力量,對台股盤面絕對會造成極大的撼動力。

經過一上午的激戰,收盤後,李順益另一個階段的工作才要開始。他會一檔檔地檢視上市櫃、一千多家公司當日股價走勢與K線圖,尋找值得布局的標的。他的選股條件有三:一、股價經過整理,各均線呈現多頭排列;二、大股東籌碼集中;三、公司經營團隊素質優良。

「我 只看日線,線形出現準備『浮出頭』的個股,我就會列入追蹤標的,只要一出量就會先買一些建立部位。」李順益強調,買股票無須躁進,他相中個股後,會分批進 場。「股價明顯噴出的個股,短線內會壓回,等到回檔再把部位建足就好。」分批買進 不要因短線行情而急躁所以,價位較高的個股,李順益會先進五十張「試單」,等到股價拉回,且基本面沒有太大改變,就會把部位買滿。「我通常一檔個股持有部 位,不會超過兩千萬元。有時就算回檔,我也不急著出脫,因為公司籌碼未鬆動,只要買進成本跟大股東差不多,就不用擔心。」他認為,股市就像潮水,一波接著 一波,每個階段都有不同主流、不同現象,只要對症下藥,就能從中獲利。

「現在這個階段最大特色,就是『作夢行情』,公司都在搶發言權,大談明年業績展望。」李順益坦言,就過去經驗,從現在到明年四月前,個股沒有檢視財報的壓力,正好給先前股價受壓抑的中小型電子股,一個表現機會。

「像 電源供應器大廠飛宏,以減資後股本計算,今年前三季每股已賺五元,全年預估至少也有六元實力;現在股價還不到五十五元,本益比不到十倍。股價不但嚴重被低 估,明年業績持續成長的機會也高。」李順益指出,飛宏積極布局LED照明,及智慧型手機市場,都是趨勢產業,買這種股票就很安全。

同樣具有業績成長及股價偏低題材的,還有整流二極體廠強茂。

「今年,強茂本業及轉投資部分,都有不錯成績。前三季每股稅前盈餘為二.九元,要是第四季旺季可以再賺一元,全年獲利就有機會看到四元。」李順益說,現在強茂股價約三十七元,本益比同樣低於十倍,且營收持續成長,未來也可特別注意。

另 外,半導體設備機台廠旺矽,股價整理長達四個月,累計前十一月營收年增率達一.六倍。受到LED設備需求推升,目前訂單已排到明年第一季,後續動能可密切 追蹤。「值得一提的是,旺矽還有高達十三、四億元營收,將延至明年入帳;以過去兩個月,公司營收約四億元左右計算,這筆資金要是平均分攤到明年第一季,每 月營收會增加一倍,後市想像空間非常大。」原來,機台業每月開立發票金額,會與營收認列不同。一般出貨的,為避免機台出現不完美情況,遭客戶事後退款,櫃 買中心規定,貨款金額認列部分,要等機台廠拿到全部貨款後才一次認列,屬產業常態。

李順益分析,只要公司派作多心態濃厚,就能為個股表現提供一定支撐;再配合業績倍增題材,股價上漲潛力不容小覷。

他舉微波高頻元件廠昇達為例,昇達獲中國大型通訊設備廠華為供應鏈認證,未來合作關係密切,出貨前景看漲。同時,最大客戶Ceragon,日前股價突破新高,現在輪到代工廠表現也不為過。

另外,李順益也提到榮剛,前三季獲利雖不突出,但營收年增率爆發性大,未來可持續關注。

李順益 Profile

出生:1957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25年投資資歷)

單月交易量:10 億元以上VIP大戶李順益五檔推薦股

公司

名稱 公司

代號 前11月

累計營收

(億元) 累計營收

年增率

(%) 前三季EPS(元) 12/14

收盤價(元) 看好理由

榮 剛 5009 65.7 72.0 0.48 24.60 價值型標的,營收逐步成長。

飛 宏 2457 133.4 24.7 4.03 53.50 本益比不到10倍,明年業績看好,可長線布局。

旺 矽 6223 32.2 159.7 6.67 104.00 營收遞延效應,至明年第一季w業績成長爆發力大。

強 茂 2481 49.0 28.5 2.91 37.95 股價低估,獲利具想像空間。

昇 達 3491 5.0 4.8 1.75 58.40 傳與中國華為合作,明年營收有機會大幅成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0

中國政協委員張松橋、在港買殼炒股的百億富豪

2009-10-26  tWM




中策最大股東是紅色資本大鱷!

過去靠著特權關係,二十八歲的重慶小子張松橋拿下二千多畝荒地,醞釀出後來的四家香港上市公司。

這位身價新台幣三五二億元的紅色富豪,編號第一七二八號的中國政協委員,靠著資本炒作、借殼上市等手段成為資本大鱷,沒有壽險經營經驗的他,卻將成為南山人壽的第一大股東,結果如何,令人關切。

撰文‧周啟東

走出重慶江北機場,高速公路上的車潮一路向南方的重慶市中心奔馳,路旁矗立著二十幾棟三十層高的大廈,這片宛如造鎮計畫的房地產雖然龐大,但是外表已有歲月的痕跡。

這片風華老去的地產,不僅造就一位香港炒股資本大鱷、甚至更影響千里之外台灣南山人壽三萬六千名員工的命運,這個傳奇的主角就是身價高達三五二億元的渝港國際主席張松橋!

這一次與博智金融合作競標南山人壽的香港中策集團,張松橋就是增資新股的最大股東,這位神祕人物總是蒙上一層面紗,讓人捉摸不透。他是殷實的實業家、房地產炒手,還是善於玩資本遊戲的投機大鱷?

張松橋是胡潤﹁中國百富榜﹂的常客,去年身價新台幣二五八億元,排名第一一八名,今年拜香港股市大漲,身價暴漲一.三倍,排名擠到第九十八名。他同時是渝 港國際、渝太地產、港通控股及中渝置地四家香港上市公司的主席,這四家公司市值合計達一六四億港元(約合新台幣六八○億元),張松橋個人則坐擁數棟上億元 豪宅,甚至可以跨海收購台灣第二大保險公司,而其財富的來源,竟然都來自重慶北邊二二○○畝的荒地!

靠特殊關係累積第一桶金

一九八二年的重慶江北機場,一位重慶土生土長的十八歲少年走下飛機,他就是畢業後到香港歷練二年的張松橋,正準備回鄉大展身手。當時大陸才剛開放,能夠拿 到赴港單程簽證的人非常稀少,他就是其中之 一。而之所以能拿到簽證,據傳其父親在政府僑務部門工作是主要原因,這層特殊關係成為他未來致富的關鍵因素。

二十多年前大陸經濟剛起飛,各種物資缺乏,而處於大陸西部內陸的重慶更是落後,張松橋回重慶就是因為嗅到開放的大商機。一九八五年,當別人還在讀大學時, 二十一歲的張松橋已下海創業,他創立中渝實業,專門從事進出口貿易,藉由香港人脈進口電子錶、音樂卡帶、雨傘,甚至是二手汽車,只要重慶市場需要什麼產 品,他就想盡辦法進貨,成為重慶有名的年輕﹁倒爺﹂(專門進口買賣商品的商人)。

賺了第一桶金後,頭腦靈活、當地政商關係良好的張松橋,急著想找新的發財機會。一九九二年時,他做了一件轟動重慶的大事,這位二十八歲的倒爺一口氣買下重慶江北機場旁二二○○畝的農地,並以其中的八○○畝地,蓋起二十幾棟現代化公寓大樓,取名﹁加州花園﹂。

﹁當時江北還是一片未開發的農地,房子還是公家分配,他當時蓋那片房子根本沒有人看好!﹂重慶台商協會資深會長楊思明回憶指出,但他也相當佩服張松橋的眼光,未來的變化讓所有人都無法置信。

在荒涼的內陸山城造鎮,對於重慶人而言是一項瘋狂的舉動,但對於想要上市的張松橋而言,卻是一項美好的包裝。習於炒作房地產的香港金融圈對於造鎮並不陌 生,何況又是在崛起中的內陸重慶,一九九三年,他將加州花園與在中國的貿易項目一起打包,以﹁渝港國際﹂的名稱在香港主板上市,成為他財富傳奇的重要轉捩 點。

香港上市等於搭上致富的特快車,張松橋之後逐漸淡出重慶,大部分時間都在香港經營人脈及學習股市操作的技巧,而重慶江北的大片土地一直放著養地,沒有繼續開發,他等待時機要讓這片不值錢的荒地變成黃金聚寶盆。

一位二十八歲的年輕人一口氣可以買下二二○○畝土地,他當時有如此雄厚的財力嗎?一位在當地發展十幾年的台商就指出,當時土地買賣根本不存在,都是由政府 部門大筆一揮畫撥的,土地價格低得離譜,一畝地只要人民幣兩、三萬元,只有關係特殊的人才可能批到大筆土地。台商當時雖然財力最雄厚,但也只能一小塊地、 一小塊地的開發,﹁那是當時特殊歷史環境下的產物,現在根本不可能發生﹂,一位不願具名的重慶台灣房地產開發商指出。

房地產大亨變身股市大鱷

在中國西南邊陲擁有一塊荒地、在財富之都的香港擁有一家上市公司,張松橋還算不上是第一線的富豪,如何打入富豪的人脈圈,成為他在香港的首要目標。

香港媒體指出,張松橋最擅長的,就是藉著自己的背景與富豪拉關係,﹁對香港人,就說自己是重慶人,認識許多高官,可以介紹許多內地發財的機會;在重慶,就 說自己是香港人,認識許多富豪,可以介紹資金進入重慶投資。﹂會說流利重慶話、廣東話的張松橋幾乎無往不利,逐漸在兩地建立深厚的人脈關係。

一九九九年,張松橋在香港的人脈開始發生效用,當時上市才半年,以生產包裝盒、行李箱為主業的﹁確利達﹂,因為大股東──李嘉誠的連襟林孝文醫師,炒股失 利被斷頭,在香港著名﹁買殼教父﹂劉夢熊的牽線下,張松橋成功入主確利達(後改名中渝置地),踏上資本炒手的第一階段。

為了壯大自己的聲勢成為集團公司,張松橋以渝港國際控股為投資公司,四處尋找狩獵目標,二○○一年,香港九龍倉集團負債累累,為了精簡瘦身,有意將旗下擁 有西區海底隧道管理權的上市公司港通控股出售,在劉夢熊的介紹下,張松橋以六億港元吃下擁有二十億元資產的港通控股,接著又吃下彩星集團下擁有尖沙咀彩星 中心商辦的彩星地產(後來改名渝太地產),一時之間,張松橋的胃口大開,成為股市大胃王。

在瘋狂買殼後,○三年張松橋已成為擁有四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渝太系﹂終於成形,但這些殼都是不太賺錢的空殼,例如港通控股○七年才賺二.八億港元,○八年更只有一.五億港元,如何讓空殼變現金,成為這位新興資本玩家的當務之急。

○六年,張松橋開始進行令人眼花撩亂的重組、注資遊戲。他先以控股的渝港國際併入中渝置地之前的包裝、行李箱業務,再將自己持有的重慶北方十一塊荒地,以 ﹁半價﹂高達三十三億港元(約合新台幣一三七億元)賣給中渝置地,張松橋成為持股五九%的大股東,股價從○.一港元一路飆升到十八港元,市值一度突破三百 億港元,重慶的荒地養了十四年,終於從泥土變黃金,張松橋創造了一項財務操作傳奇;只不過這項傳奇卻禁不起考驗,金融海嘯後股價大跌,目前只有高點的四分 之一。

低價買殼、注入資產、炒作話題、換股上市、股票變鈔票,成為張松橋躋身香港一線富豪的手段。他手下的四家上市公司,除了渝太有一些商辦固定的租金收入、港 通有隧道的通行費收入外,其他二家公司都僅是靠重慶的大片荒地創造美好故事,雖然手上握有一千兩百萬平方公尺的土地,但是開發速度緩慢,根本沒有為上市公 司帶來應有的利潤回報。

中國政壇最紅的資本玩家

張松橋四十二歲就成為百億元富翁,在香港炒作豪宅、股票成為他平日的主業,國際資源集資、中電新能源的新股配售、電訊盈科的私有化炒股都看得到他的蹤 影;○四年初,他以一.三八億港元買下小說家金庸位於山頂道的豪宅後,加入豪宅炒手俱樂部,今年初據傳更以四.四五億港元天價,買下淺水灣八十五號豪宅, 創下新紀錄。

中、港政商關係深不可測的張松橋,結合香港富豪炒家大玩資本遊戲,在中國也努力經營官方人脈關係,他不僅擔任重慶市海外聯誼會副會長,去年一月二十五日更被中國政府選為第十一屆政協委員,編號第一七二八號。

依據規定,除了港澳台居民外,政協委員都必須具備中國國籍,之前電影明星鞏俐即因入籍新加坡而喪失政協資格,張松橋可說是中國政壇最紅的股市玩家。

一位靠特權取得二二○○畝荒地起家的資本玩家、股市炒手,從未經營過壽險相關業務,惟一在行的是股市炒作,這樣的資本玩家突然成為南山人壽的最大股東,南山人壽未來的命運,值得關切!

張松橋

現職:渝太地產、中渝置地、渝港國際、港通控股主席 中國政協委員編號第1728

學歷:高中

經歷:重慶攀鋼鈦業總經理身價:新台幣352億元,2009年胡潤百富榜第98名

張松橋企業版圖

中渝置地

2008年營收:13.9億港元

市值:116億港元

主業:在重慶、四川、雲南開發房地產,手上擁有1200萬平米土地

渝太地產

2008年營收:1.2億港元

市值:11.7億港元

主業:經營香港彩星中心、 世紀廣場商辦出租業務

渝港國際

2008年營收:-7.2億港元(控股公司手中股票大跌)

市值:9億港元

主業:投資渝太地產、港通國際等,主業為投資控股

港通控股

2008年營收:2.4億港元

市值:27億港元

主業:香港駕駛學院、西區海底隧道、大老山隧道大股東,主要收入為車輛通行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53

阿里巴巴百亿布局大物流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22065&time=2011-01-28&cl=115&page=all

00亿元投入仓库和“物流宝”建设,这不包括合作伙伴的投入,行动已经开始了

《新世纪》周刊 记者 王姗姗

 

  阿里巴巴集团不愿再对老也赶不上电子商务发展速度的物流业作壁上观了。

  2011年1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北京发布物流战略。其核心是两件事:第一,通过“物流宝”平台,大力推进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第二,由集团层面主导、投入100亿元的真金白银着手兴建全国性仓储网络平台。

  自2003年淘宝网诞生以来,中国物流企业就被汹涌的电子商务大潮拉着拽着、踉踉跄跄狂奔了八年。如今每天从淘宝网流出的订单就高达500万件,业务量爆增的同时,现有物流的容量和服务质量也遭遇瓶颈,买家投诉日增,物流商与阿里巴巴的关系也日渐紧张。

  1月19日这天的发布会也算是中国物流界的“盛会”,全国数百家物流企业的老板均应邀出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也到场动员。对着台下这数百个物流老板,马云从致敬讲到使命,从危机讲到前景,中间出其不意地抛出一句批评:“你们今天玩得‘业余’”。

   至此,发布会现场的博弈气氛早已不言而喻。

  阿里巴巴一面向所有的物流合作商亮明立场——这次是要“玩真的”,一面广征“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观者不免好奇——众多物流企业与阿里巴巴未来的合作模式及合作心态都将会发生怎样的转变?

有所为有所不为

  2010年6月,淘宝网对外首推“大物流计划”,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推出了物流宝平台(http://e56.taobao.com),即由淘宝 网联合国内外的仓储、快递、软件等物流企业组成服务联盟,提供一站式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外包服务,解决商家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包装) 和递送难题的物流信息平台。

  在2011年的物流战略发布活动中,以物流宝为核心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又进一步被强化。

  阿里巴巴想做的,是用“物流宝”汇集所有物流服务商的服务信息,将从生产商到消费者的物流链各环节合作伙伴整合起来,并“从上而下打通”。所谓“打通”,一是指商家完成网店前台和后台对接,一是整个物流宝平台也完成前台数据跟仓库管理系统对接。

  “以后淘宝上每天产生海量订单数据将可以实时、准确、可靠地分享给供应链上所有合作伙伴——从厂家、仓储服务商、快递公司到配送公司。”阿里巴 巴集团总参谋长曾鸣这样描述“打通”的效果,一份物流订单产生后,订单需求、商品库存信息、可售商品等相关信息都将变成“可追踪的”——相关信息不再分散 在相关供应商和物流服务商手中,淘宝网后台和消费者也可看得见。

  “我们自己不会去用卡车运东西、也不会管仓库里边的作业,这些工作全部由合作伙伴完成。”淘宝网CFO张勇表示,阿里巴巴不会介入到硬件和整个作业层面的管理,不会跟物流服务商去抢饭碗,而是要做“信息服务集成商”。

  按照淘宝网的设计,物流宝“可以整合订单的信息、商品的信息、以及物流作业的状态,包括物流结算的功能”,这意味着加盟物流企业自身业务运营的核心数据都需要向淘宝网做相当程度的开放。

   因此,“不抢饭碗”的承诺并不等于说淘宝网“不想控制物流环节”。淘宝网自去年6月以来不断在募集物流合作伙伴进驻物流宝,但时至今日,并未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可见物流服务商心中确实存有顾虑。

  对此,张勇表示是否加盟取决于物流商的意愿,不能勉强,淘宝网能做的只有将“物流宝”产品做得更好,吸引它们加入。

  可以掌控物流合作伙伴的业务运营数据,物流宝的这一功能,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有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分析指出,物流宝信息平台,将集纳很多对市场更具指标价值的数据,未来有可能直接转化为淘宝网的另一个获利资源。

合作建库

  与“不抢饭碗”的思路一脉相承,马云还向众多合作物流企业做了另一个承诺:“只做现有物流民营企业不想做、不肯做、不得不做的事情”。

  与京东商城一样,阿里巴巴计划拿出的100亿元都将主要投在仓储环节。阿里巴巴称,阿里仓储定位为“专业的物流地产商”,未来将专注建设为 B2C服务的中心仓储的全国网络。曾鸣表示,阿里巴巴要打造的,是一个开放的仓储平台:可以给包括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厂家自有仓和其他合作伙伴在内的所有 物流合作伙伴共享。

  2009年到2010年,阿里巴巴集团曾尝试投资了百世物流和星辰急便这两家物流企业,用曾鸣的话说,这些经历的价值在于“增加了阿里巴巴对于 物流产业的感性认识”。此外,2010年10月,阿里巴巴曾参与新加坡物流巨头普洛斯(MCO.SG)的IPO认购,在该公司持股0.3%。但此前阿里巴 巴在仓储方面还没有直接投资,更没有建仓经验。而来自阿里集团自身的100亿元资金,也不足以支撑整个建仓计划。曾鸣解释说,“仓储投资非常大,而且未来 如果仓储本身还要支持B2C很多配送、供应链模式创新的话,创新风险非常大,要拿很大的地,才能满足海量包裹中央仓的体系,所以跟政府沟通也非常重要。”

  在一期,阿里集团将联合合作伙伴投入200亿到300亿元人民币在仓储领域。区域规划上,将主要针对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 七大区域选择中心位置进行投资,其中华北的京津区域、华东的长三角区域和华北的深广珠地区将是优先考虑区域,上述三地区“开发体量初步设定在每个区域 100万平方米左右”。

  本刊记者从一位接近阿里巴巴的知情人处获悉,目前阿里巴巴已引入包括普洛斯及中远集团在内数家财力和经验均相当雄厚的物流企业参与,向该项目输入资金和管理,不过阿里巴巴仍享有对合资公司的绝对控股。

  据该人士透露,目前阿里仓储已经在廊坊、杭州、武汉等地购置了至少20万-30万平方米的土地,未来在全国将建立大约20个“分拨中心”。整个项目初步预定在两至三年内完成。

  “‘分拨中心’概念,是有分类管理的功能考虑。”这位知情人告诉本刊记者,未来阿里仓储将与物流信息管理平台之间形成互补互动的关系,“分拨中 心”均选址在干线运输环节中距离商家最近的位置,自商家将货存入“分拨中心”的一刻起,商品相关信息即会录入到物流宝信息管理系统。

  “建仓一方面可以有助于解决物流瓶颈,同时阿里巴巴也可以清楚掌握哪些商品是最好卖的。”在这位知情人看来,这些信息里所蕴含的价值之大,怎么看都不过分。阿里巴巴甚至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和现成的仓储资源直接操刀“自营B2C”业务。

加入不加入是个问题

  “我今天跟大家讲,十年以后最成功的物流企业一定不是今天前十名。”尽管台下坐着现今物流圈内最为著名的“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的各位老板,马云依然毫不客气地掷出这番“诅咒”性的预言。

  马云向台下数以百计的物流商布道说:“一定会诞生新的物流行业领军者,他们善于学习、提升管理、他们有远见、为客户着想、为社会着想,因为中国缺这么几家公司,也必须有这么几家公司。”

  电子商务现在仍是中国物流行业的首要业务来源,马云的强势宣讲代表了阿里巴巴在物流商面前的话语权。而面对挟巨资而来的阿里巴巴,台下就坐的物流老板内心当是五味杂陈,但他们需要尽快做出选择:是加入阿里巴巴联盟,还是继续独善其身。

  一家重要的物流企业私下对本刊记者表示,对阿里巴巴在合作中提出的排他性合作条款疑虑重重。另一位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投资五洲在线的计划已经搁浅。原因是五洲在线方面提出要求,如果出现资金安全性问题和到账时间未能履约,可以终止协议,遭到阿里巴巴拒绝。

  据马云本人透露,阿里巴巴准备了3亿美元的资金,专门用于投资物流行业中不错的公司。但对阿里巴巴来讲,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吸引更多的商家和物流 企业加盟使用自己筹建的物流平台,而不是让巨资投建平台“空空如也”。“现在让企业把货都备到我们仓里,据我们了解,企业最大的担心在于库存。此外还在于 流程的衔接。”淘宝商城企业物流总监龚涛承认,现在阿里巴巴的物流战略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压力在于需要多方协调。

  龚涛表示,在阿里仓储和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初期,淘宝网认同物流商根据自己的需要做自主选择。“原则上应该是顺势而为,看怎么样做才能最高效。如果有人愿意通过这套信息平台来管理他们的生意,我们就为他提供这样的工具。我们不会‘为了做而做’,这不是我们的目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8

清明收棺材 百億低調富豪大起底

2001-4-12  NM




▲受恐嚇後,呂志和如常出席公開場合。

清明時節,正是孝子賢孫表孝心之時。而今年清明節凌晨,有人為富豪呂志和帶來兩份「禮物」。一副噴上他姓名的黑棺,另加上一把火。生事的人看來矛頭指向這位以石礦業起家,之後生意擴展至酒店及地產業的低調商人。

原來這位身家百億的富豪,背景殊不簡單,在政經界均有猛人好友撐腰。近月他更由低調轉高調,落力在賣地場上搶地皮,鋒頭一時無兩。

 

在呂志和旗下的尖東海景嘉福酒店外,凌晨四時許,一名保安員察覺到一輛客貨車停泊在酒店大門對開,初時不以為意,但個多小時後,客貨車未有駛開,於是上前仔細視察,探頭內望,車內赫然發現一具用黑色木板嵌成的棺材,棺面用白漆噴上「呂志和先生收」的字樣。

保安員看後大吃一驚,因為呂志和正是他任職酒店的大老闆,清明節送來黑棺木,肯定是恐嚇行為,警方隨即亦接報到場調查。

另一邊廂,位於長沙灣荔寶路的嘉華混凝土公司的停車場,差不多同一時間,一輛混凝土車被人縱火,火勢猛烈,並波及在旁的車輛。嘉華混凝土公司,正是呂志和的名下生意。

據事後進行調查的重案組探員表示,兩案相信是同一班人所為,而且相當有組織性,事前部署功夫做得很足。

 

▲載有棺木的小型貨車,被拖到尖沙咀警署內,作進一步調查。(《蘋果日報》圖片)

 

▲嘉華運載混凝土的田螺車在長沙灣被燒毀。(《蘋果日報》圖片)

生意上開罪人

「肯定有對頭人啦!而且對佢(呂志和)嘅生意分佈十分清楚,運棺客貨車喺元朗偷返嚟,然後再裝上木棺運去酒店。撬匙膽偷車係專業手法,另外用潤滑劑混和迫力油燒架混凝土車,亦都係好專業,因為呢啲油一般車輛都會有,就算差人踢竇都唔會懷疑。」一名重案組探員說。

警方從種種跡像顯示,這幫人非烏合之眾,相信是受僱行事,但幕後對頭人身分仍是一個謎。「一般受僱做呢單『工程』(送棺及燒車),時價都要十萬八萬㗎!所以幕後人都唔會小嘢。」

當探隊展開調查時,卻發覺困難重重。「搵當事人問,亦查過酒店同混凝土公司高層,但十幾廿人都話乜都唔知,極度不合作。」在這樣的情況下,警方只能從現場證據去追查行事者身分。

這宗案看來一時三刻都破不了,但警方相信,事件是與呂的旗下生意有莫大關連,可能是涉及地產收樓或建築糾紛。至於早前呂志和因東寧違約,沒有認購嘉華建材總值八千七百萬元新股的索償案,原則上雙方於去年九月庭外和解,按理不會有手尾。

石礦大王 身家百億

 

▲在安達臣道的石礦場,嘉華的開採權至二○一四年,這是本地主要石礦之一。

生意做得大,自然招不少麻煩。而素有「石礦大王」稱譽的他,可以計算的身家不算多。他控制兩間上市公司,嘉華國際和嘉華建材,市值只不過十二億。然而他私人擁有的嘉華集團,資產遠比上市部分為多。集團不單在港持有三家酒店及物業,在美國、東南亞及中國等地,亦經營近廿間酒店;而且在加州更擁有龐大的地產投資,粗略估計,呂志和身家至少有百億元。

這位隨和而平民化的百億富豪,擁有馬會及皇家哥爾夫球會會籍,英治時期是太平紳士,目前是酒店業聯會主席,而當副主席的是麥理思,長實副主席。交遊廣闊的他,與首富李嘉誠早已稔熟,而與愛國商人霍英東更是友好,亦是印度籍首富夏利里拉生意拍檔,在城中有頭有面。

今年七十二歲的呂志和,發達過程帶有傳奇色彩。祖籍新會的他,曾祖父原是美國僑民,到父親一代時才返回鄉下謀生。一九三四年,他五歲時父親與他來港,初期 落腳新填地街。據一名與呂志和相熟,曾是行家的九十多歲老伯說:「佢同老豆一齊喺西洋菜街賣汽車零件。」在此之前,呂志和與父母曾經營食品批發和製衣廠, 但都未至於發達。而他的第一桶金,是到日本沖繩島才賺回來的。

沖繩島掘第一桶金

韓戰結束後,呂志和才二十出頭。他在一名日本朋友的聯絡下,走到當時仍稱為琉球的沖繩島,購入美軍戰後的剩餘物資,包括推土機、吉普車和大量重型機械。當時東亞地區以至香港,物質異常缺乏,而這種重型建築工具,自然大受歡迎。

經營這些國際貿易生意,固然為他累積了一定的財富,亦令他認識了一班富豪友好,包括同樣是靠韓戰禁運而發達的霍英東。霍氏於韓戰結束後經營「有榮」,從事建築、船務以至海沙生意,其間向呂志和購入機械。

其後呂志和發覺香港建築業有可為,於是將部分機械物資留為己用,並於五五年進軍石礦業。六四年他與父親呂金銓,以一億六千萬元,投得秀茂坪山上的安達臣道大上托,即石礦場第一區的開採權。呂氏得到滙豐銀行的支持,分期攤還該筆款項,並於翌年尾成立嘉華石礦公司,專責開採事宜。

 

▲這幀是一九六四年,安達臣道石礦場採石圖片。

 

▲霍英東在韓戰時運送物資往大陸,五十年代初採海沙,與呂志和的發跡史相若。

與李嘉誠相熟

及至七四年,呂氏將石礦生意以大亞石業名義上市;及至七七年,大亞石業與英資的安達臣石礦合併,成為安達臣大亞。合併後,安達臣一名股東,在市場狂沽公司股份,令股價由十八元跌至五元,呂志和有「被出賣」的感覺。他於是把部分股權賣給和黃,然而和黃卻在市場默默收集安達臣大亞股票,以取得公司話事權。此事令呂志和異常惱火,曾大罵當時和黃主席韋利。由於大勢已去,他最後以每股一元多價錢,出售手頭的股份。

到七九年,李嘉誠從滙豐手上購入和黃,入主和黃董事局,並把安達臣大亞私有化。前一年,長實已收購青洲英坭,換言之李嘉誠進軍建材業,與呂志和成為行家,後來更是哥爾夫球場上的波友。

呂志和的石礦生意,沒有因出售安達臣大亞而斷絕。原來在七八年時,政府將安達臣第一區與第二區合併,然後重新推出競投,結果由嘉華石礦投得經營權,令呂志和得以在安達臣道石礦場經營至今,開採合約至二○一四年。八七年一月,呂志和捲土重來,再次將石礦業上市,名為嘉華國際,並從事地產投資。及至九一年更將建材業分拆上市,成為今天的嘉華建材。

 

▲呂志和(左二)被恐嚇後翌日與李嘉誠(背向者)打哥爾夫球。 (《蘋果日報》圖片)

 

▲呂志和家族

 

▲九二年,位於北角的嘉華國際中心開幕,呂志和及陳乃強(左二)招呼來賓,包括張浚生(右五)、施偉富(右三)、陳坤耀(右二)和李東海(右一)。

尖東投地 一鳴驚人

呂志和靠「揼石仔」發達,而龐大身家則來自地產。而令他一鳴驚人的,則是七七年,政府推售尖東首幅填海地皮一役。當時市場對尖東前景並不看好,但呂志和願做爛頭蟀,以六千八百萬元投得,引起全城哄動。

滙豐銀行願意借出三億元予呂志和,地皮興建為一幢擁有五百多個客房的五星級酒店,名為海景假日酒店(現易名海景嘉福)。地皮初期由他全資擁有,其後夏利里拉亦看好該酒店,於是入股兩成。

其後他陸續投資一些住宅及寫字樓項目,例如現時位於北角的嘉華國際中心地皮,是他於八六年自渣華船務手上取得的,如今已成為集團香港總部,並擁有稀罕的私人碼頭。

比對於香港資產,呂志和在美國的資產更多。他海外的生意,主要分酒店及房地產,並於九○年成立兩間公司分管。酒店業由仕德福國際酒店集團管理,旗下在美國擁有十七間酒店,於九八年時成為全美第十二大酒店集團。而地產,由美國Cresleigh 公司控制,主要是三藩市住宅及商廈,包括位於三藩市金融區的十一層自置集團總部。

儘管他家財豐厚,但為人卻甚為低調,平日返工時所坐的,只是普通本田七人旅行車。他於九三年以二千七百萬,從滙豐手上購入石澳道四號大屋,不過他一直與兒子和太太,居於布力徑大宅。老友相邀俾面派對,他都會盡量出席,但一貫低調。

 

▲尖沙咀海景嘉福酒店市值達九億,呂志和佔八成,夏利里拉佔兩成股權。

 

▲這幢大廈於一九一三年落成,被三藩市市議會定為歷史建築物,是呂志和在美國地產投資的公司總部。

 

▲呂志和的酒店王國

 

▲呂志和的石澳道大宅,佔地二萬一千多呎,私家花園佔一萬呎,九三年從滙豐銀行手上購入。

突變地產大好友

但自金融風暴後,他的曝光率較以前為多,在土地拍賣場上,他往往扮演地產大好友角色。例如今年二月,競投馬鞍山一幅向海地時他表現勇猛,與新世界、恒基、信和及新地等大財團爭持,所出五十六口價中,呂志和佔了十八口,最後並以五億六千萬元投得,較開投價高出兩成四。

而自九九年至今,呂志和透過上市的嘉華國際,買入五幅住宅地皮,不少是獨資,涉及地價近二十五億。事實上,嘉華國際截至九八年三月底止,資產淨值只是十九億元,而上述五項地皮發展總投資,嘉華要承擔四十五億元。

他的不尋常舉動,令人感覺有托市之嫌。地產界亦傳出,呂志和間接幫助特首董建華穩定樓市,是因為霍英東之故,而霍英東是當年一力推薦董做特首者。霍、呂兩 人關係深遠,早年有迹可尋;而較近期的舉動,則是九四年,霍英東馬仔湯恩佳,將位於汀九的祖屋地售予呂志和,其後發展為八幢三層高的「嘉御龍庭」獨立屋。

湯恩佳與霍英東關係密切,九三至九五年曾任亞洲羽毛球會會長,霍英東是該會的名譽會長。他任院長的孔教學院,由霍的次子霍震寰任永遠名譽院長。

 

▲去年十月,呂志和帶同呂耀華(右)和呂耀東(左)到拍賣場上投地。

 

▲兩年前嘉華投得的廣播道地皮,至今剛建至地腳。

 

▲呂志和本港主要物業

專請高官 埋堆猛人

 

▲F去年呂志和提升長子呂耀東為嘉華集團副主席,鋪定退休之路。(《蘋果日報》圖片)

除了有政界猛人撐腰,呂志和在商界亦有猛人扶持,包括首富李嘉誠。與李嘉誠相同之處,是呂氏亦喜用退休高官做軍師。

例如前地政工務司陳乃強,退休後於八七年一月進入長實旗下的港燈任董事,至八九年底才退任;然後九一年,他轉任剛上市的嘉華建材董事,九八年更晉升母公司嘉華國際副主席。而另一位高官梁文建,曾任廉政專員及運輸司等要職,亦於九八年加入,出任嘉華國際副主席。

呂志和現育有三子兩女,全部皆放洋留學,並回集團協助打理生意。大仔耀東,畢業於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土木工程系,並取得結構工程學碩士,他剛於去年升任嘉華國際副主席;三仔耀華是副董事總經理,兩人均掌管核心的地產及建材生意。

而長女呂慧瑜,則負責本地酒店業務,出任仕德福國際酒店董事總經理;次女呂慧玲負責集團行政及人力資源。至於海外酒店業務,就由次子耀南管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