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之前先看懂中國金融改革 三個現象 見證紅色資金潮衝擊台股效應
2015-11-09 TWM
|
|
中國以金融政策引導的牛市,使得資金往中國移動的情形早已屢見不鮮,而若檢視十三五規畫建議文, 可以發現,過去一年來衝擊台股的各種中國金融改革方向,仍將會是十三五期間的金融政策重頭戲。 金融改革是中國當前主要目標,從「滬港通」到放寬人民幣匯率,金融政策接二連三推出,對全球市場影響越來越大。台灣除面臨「紅色供應鏈」挑戰,過去鎖在中國本土的資金全面外溢,也衝擊台灣資本市場。未來勢必還有更多政策,連帶影響台灣。 例如,今年以來,中國先後開放大額存款業務、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接下來預期金融改革將持續推行,包括取消短期存款利率上限、逐步退出干預外匯市場等,將使人民幣邁向國際化。 中國本身,也正積極改寫過去的金融遊戲規則:像是「深港通」有機會在明年實施,讓中國股市全面對海外資金開放;「註冊制」改革,則使得未來新股上市籌資更加市場化,不再讓新股成為市場暴漲暴跌的原因。 現象一: 中國啟動匯率改革, 全球股市遭殃 而從甫於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三個五年規畫建議文」中,可以發現,上述政策方向必然還會是十三五的重頭戲。
十三五建議文中,明白寫到「推進匯率和利率市場化」、「推動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等字眼,也強調必須加強股市融資功能;換言
之,「放寬匯率波動」與「深化資本市場」,仍將扮演十三五期間的中國金融政策主軸;在此之下,過去一年來各種相關政策對台灣資本市場所造成的影響,恐怕會
是每個投資人必須習慣的常態。首先,是人民幣匯率波動擴大的影響。 八月十一日,中國人民銀行無預警調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參考前一日的市場匯價,此舉造成人民幣三天貶值三%,新台幣兌美元也連帶貶破三十三元。 人民幣貶值後,匯市資金全面跟進避險,進而引發全球一波股災;八月二十四日,道瓊工業指數單日暴跌千點、台股跌幅一度超過七.五%,其他各地股市也幾乎無一倖免。 「未來,匯率的靈活性會進一步加大。」五中全會期間,中國農民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如此解讀未來匯率政策,此說法,意味著經貿程度與中國高度相關的台灣,必須開始習慣更靈活的人民幣匯率環境。 至於十三五「繼續深化資本市場」的政策導向,直接影響就是排擠台股動能。而其衝擊,從過去一年陸股ETF(指數型基金)在台盛況即可想見。 現象二: 陸股ETF成交爆量, 占集中市場成交值近六%
陸股牛市展開前,投資人僅有寶滬深等四檔ETF可選,短短一年,相關商品倍增至十一檔。不僅如此,今年前十月,陸股ETF成交金額達一.○五兆新台幣,占
集中市場五.五八
%;對比去年全年,陸股ETF僅占一%,成長數倍。可見即使中國經濟基本面疑慮未除,陸股還一度暴跌四成,但今年政策行情實在太吸引人,資金仍相當願意追
捧陸股。
然而,陸股ETF強力吸金,難免令其他標的受資金排擠。一位券商主管就感嘆:「(陸股)ETF雖創造可觀證交稅收,但對產業沒有實質助益,資本市場國際化
不能只是單向發展,台灣業者也應積極到海外發行台股ETF,讓資金有進有出。」另方面,中國創設新三板(全國中小企業轉讓系統),也成為不少上市櫃公司股價一度大漲的原因。 相較中小板、創業板嚴格規定,新三板限制少、掛牌程序相對簡單,尤其具備高本益比,對台商相當有吸引力。 現象三: 高本益比誘人, 台商子公司掛牌新三板 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指出,即使陸股改採註冊制,IPO(首次公開發行)家數大幅成長,令市場本益比隨之下調,但預期仍將高於台股。 對照台股整體本益比僅十五倍,陸股公司普遍享有四、五十倍,甚至百倍本益比,企業選擇何處掛牌,答案不言而喻。日月光購併環隆電氣,在台下市後改名環旭電子,並在上海掛牌,目前本益比便達四十五倍,總市值逾二八三億元人民幣(約一四六四億元新台幣),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富蘭德林證券董事長劉芳榮認為,台灣企業應該要轉型為控股公司,以不同子公司在外掛牌籌資,利用中國資金、與對手在當地市場直接競爭,並將獲利匯回母公司,是較為可行的作法。 例如,精誠資訊轉投資四方精創,今年五月在創業板上市,目前本益比高達一三九倍,總市值逾七十六億元人民幣(約三九三億元新台幣);台驊控股孫公司上海耀驊、F-合富子公司合璽醫療,甚至是投資金額高達七.五億美元、台玻轉投資的實聯化工,都有登錄新三板的打算。 觀察以上現象,中國金融新政上路,確實讓台灣資本市場泛起陣陣漣漪。未來幾年,中國勢必在十三五規畫的架構下,揮出更多金融改革重拳,投資人在選擇標的之前,充分研究中國政策「轉骨」的方向,對布局更有加分效果。 撰文 / 黃瑋瑜 |
[轉載些文化東西]沈旭暉專欄﹕黃興桂球評 被忽略的全球化現象( 2010-06-14 )(體育世界)
【咫尺地球】筆者由於為有線電視主持世界盃政治的環節,不少朋友以為會遇上傳奇足球評述員黃興桂,其實,我們的時間是不會交接的,但這卻意外讓筆者發現,原來社會對「桂神」的二元評價,比對布殊(相關)反恐和政改方案更極端﹕有球迷託筆者帶藥到錄影廠把他毒啞,「挽救整個世界盃」;也有不看足球的女性朋友成為「桂迷」,高呼「沒有黃興桂的比賽就不是波」。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必須從國際關係的高度解讀﹕無論我們是否喜歡黃興桂,也不得不承認,曾長期在美國和新加坡生活的他,比其他本土評述員擁有國際視野。傳統港式球評不是資料數據式、就是茶餐廳吹水式,唯獨「桂評」結合英式和拉丁式兩大流派,在這個「亞洲國際都會」,顯得格格不入。兩大流派的發展,有其特定社會時空背景,黃興桂把風格同步移植在香港,能否有如全裸變出白兔的魔術師,絕對見仁見智。
英式球評傳統是簡潔,沒有廢話,不帶立場。每有球員觸球,只會讀出球員名字,直到真正的(注意,是「真正的」)關鍵,才加插精煉評論。筆者讀書時,曾聽名宿連尼加評論英格蘭對德國,最終英格蘭獲勝,他才冷冷的說﹕「作為專業人士,我知道不能表露情感,但容許我慶祝一聲,Yes!」僅此而已。黃興桂常在兩場比賽之間,甚至在同一比賽內180度改變對球員的評價,在英國人心目中,卻可算是不帶感情的「專業」。
「廢話」金句哲理勝過時評
這樣的風格,固然與英國內斂的民族性有關,也假定了任何英國人都是足球專家,毋須額外評論纏擾。更重要的是,英國由英女王開始,提倡超然、工作時不帶感情的專業精神﹕足球作為國技,被認為應反映民族性。小報愈是不放過球星,評述愈冷靜。由於惜字如金,英式評論產生了大量好像很有哲理的金句。著名英國球評Barry Davies有如此代表作傳世﹕「If it had gone in, it would have been a goal」,足以和「桂評」的「今場波邊隊能夠入一粒先,嗰隊就會有優勢」輝映。兩大金句也許都是廢話,但鑽入牛角尖,卻哲理無限,可以解釋為「結果比過程重要的管理型人生觀」,起碼比「曾蔭權(相關)在辯論表現出色就會增加支持度」一類時評,予人思考空間。
英式評論又喜歡使用相關語,即「食字」,偶爾含義不文,例如﹕「Julian Dicks is everywhere. It's like they've got eleven Dicks on the field」。這教人想起日前「桂評」新金句﹕身裁矮小的墨西哥守門員除了有龍門柱這個「好朋友」,還「很短」。
英式風格結合拉丁口味
一般球評有了英式風格,就不可能結合拉丁風格,除了黃興桂。拉丁球評可說是英式的對立,完全是個人表演,無論多沉悶的比賽,球評都會抑揚頓挫不斷發聲,而沒有實質內容。球星由後場帶球到前場,拉丁球評就會以超低音頻喃喃一分鐘說那個球員的名字,中邪般「美斯美斯美斯美斯……」;到了入球,又連續一分鐘大叫「goal」,又或「gol-gol-gol」、「goalaaaaazo」等不同變種。這堆毫無意義的發音,就是「神奇、頂級、超卓、有今生、無來世」的原型。
拉丁球評激情澎拜,除了因為拉丁語系崇尚進攻足球,也有其社會背景。按黃興桂的邏輯,拉美語區有三種「不同」社會問題,分別是無財富、不富有和金錢少,需要通過足球讓國民發泄,看不起歐洲那講求戰術、謹謹慎慎的小家子氣風格。沉悶的比賽,肩負了宣泄的社會功能,球評若把比賽如實反映,反而變成不專業。這流派不但主導西班牙、中南美洲,也征服了美國,因為美國球迷多是來自墨西哥的拉丁後裔﹐把拉丁球評引入美國﹐成了他們在英語國家的身分認同。假如有人說「呢球有機會呀吓,因為係角球嚟」,拉丁球迷會擔心這是身分的背叛。
桂式全球在地化
在地球,也許唯獨「神級」的黃興桂,想到結合對立的兩大球評體系,這不得不算是全球化時代一大特色,打破了「十二碼一係入一係唔入」的黃金定律。桂式全球化結合還帶有本土色彩,「蔗渣嘅價錢踢出燒鵝嘅味道」,創意令英評拉丁評甘拜下風,可見他還是全球在地化先驅。說到底,和其他港式世界盃娛樂環節相比,「桂神」登場,還是可以分辨什麼是國際視野的。問題是,全球化、全球在地化從來極具爭議性,無論從意識形態還是欣賞角度,都讓人愛恨分明,愛者極愛,恨者極恨。特區全球化的通識教材,不但要將「桂評」列為必修,也應邀請黃興桂擔任客席教師,因為只有他有資格和勇氣說﹕「球迷們,全球化就是這樣的!」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沈旭暉
全球經濟的「再東移現象」
2016-01-11 TWM
|
|
2050年,預計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印度會是第二大。世界的重心,將從過去西方為主的舊時代,漸漸轉向東方。 全球經濟結構正經歷一場重大改變,包括油價在內的原物料價格,都因此而跌到谷底。西德州原油(WTI)油價在二○一四年,平均價格是每桶九十三.一三美元;但在一五年的一月到十一月,平均油價只有五十.五一美元。 這樣的變化,對許多國家都造成影響。首先,進口天然資源的國家因此而受惠,美國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二.六%、歐洲國家則到了一.五%;兩個國家的經濟成長都分別遠超過前一年的低成長。不過,像俄羅斯和巴西這樣的原物料出口國,則深受其害。 另一個結構性的調整,則是中國從快速成長變成穩定成長。一九八○到二○一一年,中國的成長率是一○%,一二年則到了六%。IMF(國際貨幣基金)預測,一五年成長率會是六.八%、一六年會是六.三%。雖然減速,仍是穩定地成長。 不過,印度的經濟則很好。一五年的成長率大概會在七.三%,超越中國。如果往前看到五○年,印度的人口將會穩定成長到十七億人,也超過中國的十三億人。根據資誠管理顧問公司預測,中國在五○年,經濟規模將成為全球第一大,而印度會是第二大,超過美國。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全球經濟重心的移動,從過去以西方為主的舊時代,變成以東方為主的新時代。這個改變,被稱為「再東移現象(ReOrient)」。「再
東移」這個辭彙,包含兩個層次,第一,全球經濟正重新轉向(Reorient);第二,這個新方向,將是過去世界的重心:東方(Orient)。 經濟史學家法蘭克(A.G.Frank)一九九八年出版了著作《再東移》;在這本書裡,法蘭克指出,世界的重心正重新移轉回亞洲。
為什麼說是移轉回亞洲呢?回顧過去,根據英國經濟學家麥迪森(Angus
Maddison)的統計,在一八二○年,全世界生產的收入中,有三成是被中國拿走的,印度則分走了全球收入的一六%;在十九世紀前,中國和印度都分別盤
踞全球經濟強權的第一和第二。所以,現在全球經濟的「再東移」,只不過是世界再轉了一圈而已! 撰文 / 榊原英資 |
1997年香港楼市暴跌的现象会不会再现?
http://www.xcf.cn/jrdd/201601/t20160129_766158.htm
中原地产研究部高级联席董事黄良升在撰稿中指出,美元走强,人民币相对美元是走弱,早前持有大量人民币资产的投资者,转为持有美元资产。基于联汇,香港属于美元区。资金流入港元资产市场,逃避人民币贬值。随着人民币持续波动,走势向下;相信将有更多资金流入香港物业市场。这一分析值得思考。
近期香港股市、楼市皆挫,再加上资金有外流迹象,短暂推高拆息。传媒争相以九七亚洲金融风暴再现来诠释今天的情况,一时间人心浮动,转趋悲观。
事实上,香港资金外流规模较小,主要是利用港美息差套利,是正常的活动。拆息短暂上升后,还会再度回落。相反,资金却持续流入香港物业投资市场,大额交易不断。
未见资金流走
港元汇价突然转弱,惹起市场猜疑,有资金流出影响。市场忧心重演九七亚洲金融风暴,当年先狙击泰铢,再狙击港元,犹如今天,先狙击人民币,再狙击港元。这是市场胡乱猜疑,与事实不符,楼市亦不会因此而暴跌。
港汇突然转弱,说明有人大手沽港元换美元。这种行为可视为资金流走,但流走不代表大规模且持续流走。流走的资金,可能是早前沽空人民币遭受损失的,知无机可乘,于是撤走;亦可能是A股下挫,有人沽港股套现。原因很多,难以论尽。
资金短期进出,是市场常见的情况,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是否出现资金大规模且长期流走的情况,目前看,这种情况暂时还没有出现。香港是利伯维尔场,兼信息高度透明,资金一旦大举流出,很快便会知道,这些都可参见金管局的数据,及商业银行的示警。
九七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成因,是亚太区诸国大举借外债从事基建,以支持经济快速增长,即以投资拉动经济。一旦经济过热,兼停滞不前,债务危机一触即发。日资带头从区内撤走,引发欧资跟随。而香港是当年亚洲基建的贷款中心,出现大量银团贷款坏账。港元被沽空,成为亚洲金融风暴中心。
今天中国是内债问题,不是外债。中国是国际债权人,不是债务人。中国有能力解决内债问题,只需要时间。再者,今天亚投行成立是为了促进“一带一路”的基建,带动中国成套设备的出口。人民币汇价波动,可视为去年十月一日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前的阵痛,要适应国际市场。因此,今天香港楼股下挫,不是亚洲金融风暴的翻版。
拆息升无碍楼市
近期港元拆息上升,主要反映早前沽空人民币的资金撤走,跟九七时资金大举流出是不相同的。今天要狙击港汇,代价巨大。
港人有九七亚洲金融风暴的恐惧症,港汇跌兼拆息升,马上联想到狙击港元。不忘过去,心怀戒惧,不会胡乱投资和勇进,这是好事,不易重蹈覆辙。但心存戒惧之余,亦要头脑清醒,理智分析,不要盲从。
沽港元,迫金管局挟高息,挟死港股。1997年10月22日晚,隔夜港息挟高近三百厘。23日挟死港股,同时挟死楼市。因为当年只有“任一招”,即挟息维持汇价。经过该役后,金管局已经优化联汇,有上下限兑换空间,不轻易触发挟息。
今天香港银行体系结余,加上金管局票据,流入资金已达1.6万亿港元。要沽空港元,推高息口,成本巨大。除了面对1.6万亿元市场资金,还有金管局外汇储备3558亿美元,即2.78万亿港元。合共4.4万亿港元。
早前央行挟高息,成功保人民币汇价。是挟高离岸人币利率,在岸人币利率不受影响。不适用九七挟高息,挟死香港股市。
今天香港楼市按揭,拆息按揭均有锁息上限。即拆息上升到一定水平,可以转换成最优惠利率。所以拆息升,不会挟死楼市。
欠缺致命性突发事件,很难制造恐慌,迫走1.6万亿港元市场资金。单纯港美套息活动,资金只会慢慢流出。因为资金流出,又会抽高利率,遏止套息。
资金流入香港楼市
甫踏入2016年,大额物业买卖继续出现。将军澳Parkside的商场及车位部份以5.1亿港元售出。
大额物业交易涌现,始于2015年第四季。第四季工商铺大手买卖(一亿元以上),有21宗,总值438亿元。单单第四季交易金额,几乎等如前三季的总和(462亿元)。第四季大手买卖有:湾仔万通大厦(125亿元)、尖沙咀洲际酒店(72.79亿元)、红磡One Harbour Gate西座(58.5亿元)等。
不单止工商铺大额买卖多,豪宅买卖亦同样旺盛。西半山璈珀,短期内售出11伙。天汇连售2伙。早前东半山傲璇售罄,山顶白加道28号售罄等。
2015年第四季,正是热炒美国加息之时。一般评论均以为美息上调,资金将会流向美国。香港首当其冲,楼市会跌,甚或大跌。但事实上,香港楼市大额买卖却同步涌现,资金流入工商铺豪宅市场。
可能的原因是,美元走强,人民币相对美元是走弱,早前持有大量人民币资产的投资者,转为持有美元资产。基于联汇,香港属于美元区。资金流入港元资产市场,逃避人民币贬值。随着人民币持续波动,走势向下;相信将有更多资金流入香港物业市场。
中小型住宅市场调整
市场上各种评论与分析均不看好今年香港楼市,特别是中小型住宅,认为楼市升得太高,超过负担能力,最终楼市崩塌。事实上却非如此,当前楼市仍然健康。中小型住宅以自住需求主导,过去一年,更由首次置业带动。自2010年起,按揭申请要通过压力测试。2013年起,更以申请时按息为准,再加三厘利息。每月供款仍然没有超过家庭月入六成,才会批准。
请问美国能否在短期内加三厘利息吗?如果不能,楼市又如何崩塌?过去几年首次置业的住客,不会为了加息一厘到二厘,而吓破胆,尽快沽楼。相反,过去几年加薪不俗,平均4%到5%。今年加薪较预期差,平均加薪亦有4%。年年有加薪,而按息却从未上升,供楼负担能力只会增加,不会削弱。
2015年第四季楼价下调,乃因本地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市民普遍预期今年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但非衰退。又预期加薪幅度逊于去年,却非减薪。打工仔直接反应是削减支出,包括房租、奢侈品、旅游等开支。所以租金开始下调,有需要的买家,选择观望,或先租后买,令楼价下调。
2016年香港楼市调整,乃适应本地经济和收入增长放缓,并非转势向下。待楼价和租金调整完成,有能力的买家又会入市。(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作者系中原地产研究部高级联席董事。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王利傑:天使投資是基於常識和黑天鵝現象的搏弈遊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413/155168.shtml
導讀 : “大數法則”:如果累計投資 100 個以上項目,投資回報率一定在 25% 以上。
口述:王利傑
編輯:潘詩彤
來源:黑馬投資學院天使營
一、天使投資本質
|“大數法則”:如果累計投資 100 個以上項目,投資回報率一定在 25% 以上。
本質 1 守正出奇
天使投資就是守正出奇。多數時,我們基於常識投資,比如說優秀的產品,合理的價格,這是一個優秀企業應該有的模樣。
出奇是什麽?我們一定要有20%或者10%的投資投給那些他有可能是黑天鵝(註1 )。如果百分之百的基金都投在了常識判斷的項目上,整個基金會很普通。

1 黑天鵝
(註1圖解)
本質 2 贏家通吃

2 贏家通吃
互聯網信奉贏家通吃,地球上最大的通吃贏家是人類。人類和猩猩有98.5%的基因相似度,但就是這1.5%的基因突變,人類主宰了世界。
一家企業把整個市場吃掉,另外一家企業虧的一塌糊塗。可能他們兩家差別就在1%,卻可以把兩家企業拉開幾千倍,最後勝出的企業當年都特別不起眼,當年那些大家眾星捧月的白馬(註2) 項目都消失了。
註2:白馬項目,BAT高管的項目
本質 3 概率博弈

3 概率博弈
在一個贏家通吃的賽道上,你看到有9家實力相當的公司——
每家公司跑贏的概率是1/9;你糾結不知道該投哪一家。如果這個時候,你遇到了第10家公司,其實力是其他公司的2倍以上,那麽該公司有將近2倍的概率勝出,如果其他公司每家有10%的概率獲勝的話,這個公司就是20%的概率獲勝;
所以,你肯定會投資這家公司。但是,你心里明白,那9家公司之中的某一家贏得整個市場的概率是80%,但問題是——
你還是不知道究竟會是哪一家!玩家越多,概率越分散,現實中,每家分得的概率都小的可憐,看看O2O,看看團購(千團大戰)。
二、投資宇宙進化論
| 建立在海量節點之上的豐富連接,會湧現出奇跡。
進化論 1 三大奇跡
世間有3大奇跡,宇宙、生命和人類意識。這些奇跡是可遇不可求的,任何創業者提出的離奇想法也不會超越這三大奇跡,天使投資人只有具備好奇心、相信奇跡和寬容失敗,才有機會把握住。



宇宙是一套程序,是量子糾纏,處於糾纏狀態的兩個量子在宇宙中不管相距多遠信息都是同步的,是你的觀察決定量子狀態。
進化論 2 五大規律

7 五大規律
第一是海量,宇宙中一切東西只要存在的量就很大,大量的星系,大量的恒星、行星,還有150萬種生物在地球上,還有生物的繁殖,一下就生幾千個幾萬個,還有人類。
第二是連接,人和人之間是連接的,生物和生物是連接的,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有連接的。所以,在天使階段廣泛撒網,投資後幫初創企業建立“廣泛連接”:連接人才、媒體、資金和潛在客戶,也幫被投資的CEO之間打通連接,讓他們互相在這個平臺上建立連接合作,期待美好事物的湧現。
第三是傳播,其實很多人說女生愛八卦,經常說我跟你講個事你別跟別人說,其實任何一個想法一旦被產生,這個想法本身就希望被傳播,這個想法本身是有生命的,你擋不住它要被傳播,你想傳播這個想法不是你想,而是想法自己想傳播。在別人大腦里複制了同樣的電流路徑,跟基因複制是一回事,任何生命都要傳播自己,基因要傳播自己,想法也要傳播自己。
第四是自私,自私是推動宇宙發展最小發展的原動力,我們的細胞和DNA很自私,所以我們才能有生命,生命自動運轉,每個最小單位都在自私運動,沒有意識,它就是要活著,並且傳承,不斷複制自己,皮膚只要有破損它就會複制新的出來。這個自私是發展的原動力,我們不能把自私這個東西看得太壞。
第六是變異,真正順應時代的適應性變異,就像我們身體里的變異而且是適應性變異。有些變異如果太早了,環境沒有意義的話,這個變異肯定生存不下來。
第五是概率,整個宇宙運轉是基於概率的,不是基於精確預測的,給他一定的概率才能看到它變成什麽,一個人生三個小孩,你也不知道三個小孩長大幹什麽,他們也會按照他們的路徑成長,你改變不了的,這是概率。我們生活在一個由概率引導的宇宙中,當你理解這點以後你身邊發生的一切就不奇怪了,有99%成功的概率它還是失敗的,你要寬容的理解這些現象。
三、大機會:9大趨勢
趨勢 1 雲計算
第一個是雲計算,IT,大數據,企業服務。
我認為未來中國二十年會出來很多像思科一樣優秀的偉大的IT公司,因為中國的市場足夠大,需求足夠旺,而現在中國政府又主導去IOE,芯片、數據庫和存儲,這都是被美國人壟斷的。
如果我們的民族企業想發展,我們必須用自己的數據庫,自己的芯片和自己的存儲,否則會被別人掐著脖子。
趨勢 2 大健康
人要追求幸福健康,我們關註健身、運動、醫療,這些領域機會很多,VC也喜歡布局於此。
趨勢 3 金融創新
中國的金融體系落後,但我們需要大量的金融創新。
比如我自己的需求,作為一個投資人,我希望銀行提供這樣的產品:評估我投過的所有項目的股份價值,乘以折扣,用此抵押借款,這樣的杠桿使我有更多的資本投資。
趨勢 4 AR、VR
AR、VR新娛樂文化產業,在未來是一個有潛質的市場,但目前是過渡式的。
真正浸入式體驗可能是50年後人類開發了的虛擬遊戲,有各種腳本可選,醫生給你打一針,你進入這個模擬的場景中,每個場景都是定制的,你可以是國王,是江洋大盜,比AR、VR爽很多,但需要時間和更多的科技含量,把人的大腦直接接到現在的計算機體系里邊。
趨勢 5 文化娛樂
文化產業最王道的是IP,一旦打造出一個IP,這就是印鈔機。
美國大片里的超人不會死去,而是反複出鏡,甚至蝙蝠俠和超人本來一個來自漫威,一個來自DC,卻出品了電影《超人大戰蝙蝠俠》,這就是對IP的利用。
趨勢 6 人工智能
孫正義、馬雲說,未來每個家庭都有一個服務機器人。
我們布局機器人也是順應潮流,就像當年預測未來每個人都有一部手機。
趨勢 7 智能出行
智能交通出行,我們關註無人駕駛車和電動車,不過目前無人駕駛車相對難度系數高,我們選擇小路——輔助駕駛。
趨勢 8 消費升級
吃喝玩樂刺激的消費升級,比如我們投的企鵝團和氧氣bra。這些產品不只是在賣產品本身,而是體驗、參與感和玩法。
趨勢 9 創業基礎設施
全民“淘金”行動,而此時出現幫創業公司解決社保提供共享空間,比如聯合創業辦公室等剛需問題無疑是最有安全感的投資。
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致使創業會越來越熱,大量鼓勵科技創新一定是非常好的路,我們做辦公共享、辦公協作,這些都值得,只要創始人執行力不差的話,一般不會虧,最差也是被並購。
四、天使投資二十問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王利傑,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A股驚現20年罕見現象,國家隊一季度調倉又遭曝光!(附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386.html
3000點久攻不破,這可讓不少投資者灼心撓肝。
A股5月5日延續反彈步伐,滬指收盤小幅上揚,四連陽再度逼近3000點整數大關,但挑戰無果。午後周期股再度發力,煤炭、白酒、鋼鐵均有所表現,而兩市成交量並未因為權重拉盤而放大。
A股自開創以來好歹也20余年,也確實經歷了不少縮量回調行情。
但像現在這樣,動不動就搬出國家隊,把國家隊當成唯一對手盤的現象還是頭一回的,可以說是很罕見的。這直接導致的就是大盤漲也漲不上去,跌也跌不下來,拉鋸戰的戰線被拉到無限長,也不知道何時是個盡頭。所謂猴市也就如此催生出來了。
國家隊的概念已經在投資者腦海中揮之不去,投資者難消除國家隊觀念下,後市行情不僅難以預料,而且可能會一直維持這種成交量低迷的狀態。

有機構認為,當前很多人通過“捕風捉影”,認定“國家隊”現在操作就是“高拋低吸”去控盤,這讓很多投資者甚至機構制定的策略就是,有反彈拋出逢回調又接回,從而造成盤面欲漲還跌、欲跌還漲的局面。這也讓場外資金不敢大舉進場做多,從而造成市場極弱的窄幅震蕩。
所以說,這個市場很有意思,所有走勢的背後都可以從背後交易者的心理和行為中追根溯源。既然大家對國家隊如此感興趣,今天牛熊君繼續為大家追蹤一下國家隊的最新動向。
股市是個遊樂場,機構就是最大的玩家,牛熊君(ID:niuxiongjun)每日透視盤面背後的機構角逐,讓我們來看看今日機構動向。
1 國家隊一季度調倉路線大揭秘
隨著A股上市公司一季報的披露工作落下帷幕,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的持股也浮出水面。據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2015年一季度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現身743只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合計持有股數為102.93億股,市值達1680.92億元。
與去年四季度比較,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今年一季度新進189只個股,增持243只個股,減持179只個股。新進個股方面,今年一季度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新進個股數量排名居前的是河鋼股份,新進8355.4萬股;新進個股持股市值居前的是海螺水泥,市值達8.87億元;新進個股占流通股比例最高的是安妮股份,新進比例達7.51%。
增持個股方面,今年一季度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增持個股數量排名居前的是國投電力,增持1.07億股;增進個股持股市值居前的是樂普醫療,增持達7.21億元;增持個股占流通股比例最高的是順鑫農業,增持比例達4.38%。
減持個股方面,今年一季度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減持股數量排名居前的個股是*ST海潤,減持7651.92萬股;減持個股占流通股比例最高的是紅相電力,減持比例高達8.93%。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都是以保值增值為根本目的,在保值的前提下自然要追求投資收益最大化,因此,通常對政策的把控性較強,通過觀察其所持個股所處的行業,可以大致摸清未來一段時間內國家政策的走向。
從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所持個股的行業看,所持個股數量占成份股個數最多的是休閑服務、傳媒和食品飲料,占比分別為:47.06%、44.05%和38.96%。

由此可以看出,大消費成為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青睞的行業。對此,市場人士表示,大消費正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這正是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配置的理由。
2 機構今日大甩賣,唯國家隊個股獲力挺
從5月5日龍虎榜數據來看,今日機構再度出現了大甩賣,活躍股上的賣出額占比將近80%。唯一受到三大機構力挺的三毛派神(000779.SZ),還是社保一季度新進的個股。
再看機構調研情況,5月4日共有39家上市公司披露調研報告,電子和有色金屬成為機構們關註的重點行業。其
中,今年屢屢被調研的當升科技(300073.SZ)於4月29日再度獲得王亞偉的青睞。
市場在打太極,國家隊或許才是突破太極陣型的唯一贏家。
程實:美國經濟變弱只是短期現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802.html
近期,整個美國經濟金融給人一種全面變弱的感覺。4月28日,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4月29日,新公布的一季度美國經濟核心數據表現乏力;美元指數則在4月末降至93左右的低位,5月3日更是最低跌破92。我們認為,美國經濟、美聯儲和美元的近期變化是同步的,彼此之間也形成了邏輯上的相互支撐和效果上的相互疊加。然而,美國經濟金融整體變弱只是短期現象,不會變成長期趨勢,6月就可能發生重要變化。
美國經濟複蘇基礎依舊穩固
2016年一季度,美國實際GDP季環比增長年率僅為0.5%,大幅弱於1947年以來3.23%的季均增速。我們認為,數據走弱是暫時性的,美國經濟複蘇大趨勢依舊穩健:
首先,一季度增長率走弱是美國經濟一種特殊的“新常態”。1947年以來,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長率的均值為3.33%,和增長率相仿;然而,2008~2015年間,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長率的均值為-0.45%,其中,2014年和2015年一季度,增長率僅為-0.9%和0.6%。這種特殊的年初效應是季節因素、政策因素和市場因素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具有一定客觀性,壞的開始並不等於失敗的一半。
其次,美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強於增長率數據顯示的水平。剔除掉庫存、進出口和政府支出三大波動因素的影響後,一季度美國經濟內生增長率為0.97%,高於增長率。
再次,美國消費主引擎依舊有力。一季度美國個人消費增長1.9%,為經濟增長提供了1.27個百分點的貢獻,表現較好。由於勞動力市場恢複帶來了居民收入的提振,且消費者信心始終較強,所以,美國消費主引擎的後續表現依舊值得謹慎樂觀。
最後,全球因素帶來了暫時性的不利影響。2016年一季度,全球金融市場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過於悲觀,市場大波動給實體經濟複蘇帶來抑制效應。一季度,盡管美元指數大幅走弱,但進出口給美國經濟增長造成了0.33個百分點的拖累。考慮到3月以來,市場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正面重估,全球市場趨向穩定,全球因素對美國經濟的不利影響有望漸次減弱。
美聯儲加息大方向未變
4月28日的美聯儲議息會議沒有帶來明顯的變化,不加息是預期之中,政策措辭的改變也非常謹慎,美聯儲用非鷹非鴿的表態暗示了繼續觀望、相機抉擇的政策偏好。我們依舊維持之前的判斷,美聯儲加息大方向是確定的,力度也會超出市場目前的預期,6月加息的可能性高於期貨市場顯示的20%左右的概率水平。我們如此判斷的依據在於:
第一,美國經濟複蘇大趨勢是穩固的,二季度大概率出現短期反彈,美國勞動力市場的恢複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美國經濟基本面能夠承受加息沖擊。
第二,美國的產出缺口正在慢慢消失,失業率則已下降至自然率附近,貨幣政策持續偏向鴿派所能帶來的增長效應非常有限。
第三,除美聯儲主席耶倫外,近期美聯儲高官的言論基本都偏向鷹派,表明美聯儲就加息節奏的內部分歧正在逐漸消失,鷹派影響力漸強。
第四,近期大宗商品市場回暖,油價持續上漲,美國通脹上行壓力不斷加大,對貨幣緊縮提出了客觀要求。
第五,近期,中國經濟發生了一系列積極變化,IMF也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全球市場環境趨向穩定,美聯儲在4月會議聲明中也刪除了對外部環境擔憂的相關描述,加息的掣肘因素進一步下降。
美元指數短期走弱,但強美元的邏輯依舊成立
美元指數自年初以來的走弱令很多人感到吃驚,但我們早在2015年末的深度研究中就明確指出,首次加息後美元將迎來沖頂後的短期貶值。我們認為,2016年前四個月的美元貶值是符合預期的,而這段短期貶值可能正接近尾聲。長期來看,美元依舊處於一個強勢周期,美元後續走強的邏輯依舊成立:
一是從經濟周期看,美國經濟始終領先全球,美元長期走強具有經濟基礎;
二是從政策周期看,美聯儲處於加息周期,歐洲、日本和中國則處於寬松周期,利率平價將給美元走強提供長期動力;
三是從政治周期看,全球正處於經濟風險向地緣政治風險輪轉的過程之中,英國退歐、美國大選、朝核局勢、中東局勢等一系列不確定性將隨時可能帶來避險需求的增強,美元資產在全球大宗資產配置中始終具有相對吸引力。
四是從歷史經驗看,首次加息後美元指數的階段性貶值一般持續期在半年左右,此輪美元貶值則已持續了四個月,動能正逐步削弱。
五是從消息變化看,日本央行4月末沒有進一步擴大寬松力度是超預期的,並直接導致美元對日元迅速貶值,我們認為,日本和歐洲央行在負利率方向上的寬松努力還將長期保持,這種意外不會經常出現。
6月是個重要時點
我們2016年初即提示,3月可能是市場風險偏好回歸的宏觀時間窗口,美聯儲不加息疊加中國兩會將有力提振市場信心,事實也驗證了我們的判斷。放眼未來,我們認為,6月又是一個重要的宏觀時間窗口,主要經濟體可能都將發生一些具有系統重要性的變化:6月,美聯儲加息概率較高,即便沒有加息,也會有前瞻指引偏鷹派的根本性改變,而美元指數也可能行至階段性貶值的拐點;根據彭博報道,6月或7月,中國可能召開高規格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金融監管改革作出破冰性質的安排;6月,英國退歐公投將給出歐洲一體化會否退步的答案。
(作者系工銀國際研究部聯席主管)
快評:教育不平等將加劇“窮二代”現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524.html
最近幾天,有關“高考招生”的話題再度引發了社會對教育公平問題的關註。事實上,較之各省在高考招生計劃上的多寡,教育機會不均衡更加集中體現在城鄉之間。教育不平等會加劇收入差距,貧窮代際遺傳的“窮二代”現象正在越來越突出。這其中,由於超生等原因導致的黑戶,正是教育不平等最大的受害者。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發布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5》(下稱《 報告》)指出,目前中國教育不平等狀況不容忽視,不僅從投入上存在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均,從結果上也存在教育獲得分布的差異,比如城鎮與農村、不同性別之間、東部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內陸地區存在的教育不平等現象。
從平均受教育年限來看,城市戶籍人口遠遠高於農村。在出生與1986年到1990年的居民中,城鎮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3.41年,而農村居民只有9.54年。其他年齡階段人群的城鄉受教育年限差距更大。
《報告》顯示,從地域差異看,東部地區教育獲得水平高於中西部地區,但整體來看,東部和中部的差異相對較小,而西部地區整體教育獲得水平明顯更差。比如,出生於1986年到1990年的人群中,西部地區的文盲比例為15.5%,遠高於中部地區的3.2%和東部地區的2.1%。此外,西部地區獲得大學及以上學歷的居民比例為15.3%,大大低於中部地區的25.4%和東部地區的31.1%。
《報告》認為,我國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性別之間的受教育水平差距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機會分配不均導致的。根據調查,一系列事先確定的、與個人品德和努力無關的境遇對教育獲得有明顯的影響,比如父親和母親的受教育年限、12歲時的戶口、父母的黨員身份等。
所謂“窮二代”,指的是貧窮的代際遺傳,也就是說,窮人的後代更容易成為窮人。《報告》指出,如果對目前的教育不公狀況不加幹預,很可能會造成社會階層固化和貧窮的代際遺傳。
教育獲得水平的高低與個體的收入和財富狀況緊密相關。這意味著,受教育越少的人群,收入越可能處於較低水平,其下一代的受教育水平也可能較低,最終導致下一代的收入也處於較低水平。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學者溫嬌秀發現,城鄉教育不平等是收入差距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城鄉教育差距沒上升1%,城鄉收入差距上升6.4個百分點。
基尼系數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重要指標。國家統計局今年初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2。這是基尼系數自2009年來連續第7年下降,但仍然超過國際公認的0.4貧富差距警戒線。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等均認為,中國實際的基尼系數要高於官方公布的數據,有可能超過0.5。如此懸殊的收入差距背後,教育機會不均等是一個重要因素。
教育不公的最大受害者還包括受計劃生育政策等影響造成的黑戶。這部分人群由於不能正常擁有戶口,因此在受教育上受到更大的限制。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學者萬海遠的《中國黑戶群體生存狀態調查》,全國1000多萬黑戶,大部分處於西部地區。由於沒有戶口,這些黑戶人群的基本生活都受到影響,受教育權利更是受到極大的侵害。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生的黑戶生出的“黑二代”,其生存環境更艱難、受教育狀況更差。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副研究員孔濤表示,教育機會的公平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內容。很有必要對教育機會不平等進行度量和深入研究,為見效教育機會不平等的政策構建提供依據。
藍皮書:安徽省農村“空心化”現象愈發嚴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223.html
人口空心化、服務空心化、民主空心化、心理空心化,25日發布的《安徽藍皮書:安徽社會發展報告(2016)》認為,安徽省城鄉發展差距明顯,農村空心化亟須治理。
安徽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當日共同發布該藍皮書。藍皮書稱,當前,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的挑戰主要體現在經濟下行形勢嚴峻,文化建設尚有差距,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社會矛盾糾紛頻出,就業、養老壓力加大,對外開放水平較低等。
藍皮書稱,受城鄉二元分割的經濟社會體制影響,安徽省城市和農村發展差距非常明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較低。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安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3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21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農村居民的近2.5倍。2014年安徽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6107元,農村僅為7981元,差距仍然十分明顯。
安徽藍皮書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安徽在教育資源、醫療衛生資源、社會保障、人居環境等方面,雖然近年來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措施不斷實施,但是城鄉差距仍然非常明顯。
教育方面,農村學校基礎設施落後、教師流失、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等限制了農村教育的發展,造成城鄉教育的差距;醫療方面,城鄉醫療保障制度二元分化,農村醫療衛生人力資源缺乏、鄉村醫生待遇差等問題仍然存在,是造成城鄉醫療差距的主要原因;城鄉人居環境方面,部分農村地區白色垃圾泛濫、村莊綠化缺失、生活汙水橫流,居住環境不容樂觀。
藍皮書介紹,2015年底,安徽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0.5%。農村人口大量進入城市,2014年全省外出農民工總量超過1800萬人,跨省外出務工現象也很突出。“六普”數據顯示,安徽省戶籍人口為6862.0萬人,全省常住人口為5950.1萬人,凈流出到省外半年以上人數為911.9萬。
“安徽省農村‘空心化’現象愈發嚴重。”藍皮書說,農村空心化衍生出一系列社會問題,主要體現為:一是人口空心化,大量有知識、懂技術的農業勞動力流失,造成農業發展“後繼無人”;二是服務空心化,農村留守群體的社會救助缺失,留守老人養老、醫療和留守兒童情感、教育等方面的問題突出;三是民主空心化,農村空心化造成村民自治虛弱,村民選舉參與度低,農村幹部素質降低;四是心理空心化,家庭親情紐帶斷裂。
藍皮書說,此外,農村空心化還加劇了農村治安環境差、農村文化衰敗等問題。農村成為社會問題的高發地區,農村空心化亟須治理。
課題組建議,加強社區自治建設,完善社區的公共服務職能。要減少社區的行政化色彩,建立社區公共事務的準入制度,減少社區臺賬,壓縮各種評比、考核。社區應該著手改善如養老、救濟、醫療等公共服務供給。改進居民的社區參與方式。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培養起居民的社區主人翁意識,建立居民社區參與的激勵機制。特別是激勵促進外來人口積極參與社區事務。
同時,推進社區文化建設和組織建設。建立社區社會組織,推動社區居民互助、社區誌願者和社區公益活動發展等,重建熟人社會的互幫互助傳統。推進社區物業管理。探索建立居委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公司的三方聯席會議機制,明確分工,各司其職。
兩部委回應“地王”現象:需要高度關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471.html
隨著樓市回暖,一些城市接連出現高價地塊的情況已經引起多個部委關註。國土資源部已經在上周要求地方及時上報“異常交易地塊”。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也在13日回應了“地王”問題。
在13日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問:最近一個多月以來,一二線城市拍出很多“地王”,大家很擔心房價會因為這個原因而推升,您怎麽看待這種現象?一二線城市房價持續上漲會不會讓這些城市重啟限購?
對此問題,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表示,房地產這種“地王”的現象確實需要關註,有些“地王”出來以後對當地城市房價有一種示範效應,需要高度關註。
“從總體情況來看,房地產商的投資還是比較謹慎的。有三個數據可以證明,第一個數據是房地產投資增速,1-5月份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7%,比1-4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第二個數據是土地購置面積,1-5月份同比下降5.9%,雖然降幅比上個月有些收窄,但還是在繼續下降的。房地產土地購置面積在去年大幅下滑30%左右基礎上繼續下滑,可以說明房地產商拿地總體上還是比較謹慎的。第三個數據是土地成交價款,1-5月份土地成交價款同比增長4.7%,這個速度低於房地產的投資。這三個數據說明從全國來講,房地產投資還是比較謹慎的,並沒有出現特別過熱的情況。”盛來運說。
據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土地市場地王頻繁出現,按照總價計算最高的50宗土地中,國企拿地比例明顯處於歷史高位。整體看,50宗地塊合計成交總價為2013.29億,其中有27宗地被國企獲得,合計成交金額達到了1094.9億。
“整體看,二線城市成為2016年地王出現最多的區域,其中最主要集中在南京、蘇州、合肥等機構城市,而這些城市恰好是房價上漲最迅速的城市。”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稱。
作為全國土地市場的主要監管者,國土部早在2010年就開始要求各地加強地價動態監測,及時掌握地價異常變動,對招拍掛出讓中溢價率超過50%、成交總價或單價創新高的房地產用地,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在成交確認書簽訂(中標通知書發出)後2個工作日內,上報國土部和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
上周,國土部特別發文要求地方重視“異常交易地塊”的上報工作。
“異常交易地塊備案制度是做好房地產用地市場管理和調控、促進土地市場健康平穩發展的重要工作措施,地方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按照部有關文件要求,把異常交易地塊備案制度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長期堅持。”國土部土地利用司負責人稱。
國土部要求,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承擔起共同監管責任,督促落實本行政區域內的異常交易情況備案,及時發現和制止不按規定上報的行為。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完善制度、明確責任、落實到人,確保異常交易情況備案制度有效執行。已出現異常交易地塊的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認真總結分析,主動宣傳解讀,及時采取穩定市場的相關工作措施,制訂周密工作預案,努力預防、化解土地市場可能出現的異常交易。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