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快評:教育不平等將加劇“窮二代”現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524.html

最近幾天,有關“高考招生”的話題再度引發了社會對教育公平問題的關註。事實上,較之各省在高考招生計劃上的多寡,教育機會不均衡更加集中體現在城鄉之間。教育不平等會加劇收入差距,貧窮代際遺傳的“窮二代”現象正在越來越突出。這其中,由於超生等原因導致的黑戶,正是教育不平等最大的受害者。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發布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5》(下稱《 報告》)指出,目前中國教育不平等狀況不容忽視,不僅從投入上存在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均,從結果上也存在教育獲得分布的差異,比如城鎮與農村、不同性別之間、東部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內陸地區存在的教育不平等現象。

從平均受教育年限來看,城市戶籍人口遠遠高於農村。在出生與1986年到1990年的居民中,城鎮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3.41年,而農村居民只有9.54年。其他年齡階段人群的城鄉受教育年限差距更大。

《報告》顯示,從地域差異看,東部地區教育獲得水平高於中西部地區,但整體來看,東部和中部的差異相對較小,而西部地區整體教育獲得水平明顯更差。比如,出生於1986年到1990年的人群中,西部地區的文盲比例為15.5%,遠高於中部地區的3.2%和東部地區的2.1%。此外,西部地區獲得大學及以上學歷的居民比例為15.3%,大大低於中部地區的25.4%和東部地區的31.1%。

《報告》認為,我國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性別之間的受教育水平差距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機會分配不均導致的。根據調查,一系列事先確定的、與個人品德和努力無關的境遇對教育獲得有明顯的影響,比如父親和母親的受教育年限、12歲時的戶口、父母的黨員身份等。

所謂“窮二代”,指的是貧窮的代際遺傳,也就是說,窮人的後代更容易成為窮人。《報告》指出,如果對目前的教育不公狀況不加幹預,很可能會造成社會階層固化和貧窮的代際遺傳。

教育獲得水平的高低與個體的收入和財富狀況緊密相關。這意味著,受教育越少的人群,收入越可能處於較低水平,其下一代的受教育水平也可能較低,最終導致下一代的收入也處於較低水平。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學者溫嬌秀發現,城鄉教育不平等是收入差距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城鄉教育差距沒上升1%,城鄉收入差距上升6.4個百分點。

基尼系數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重要指標。國家統計局今年初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2。這是基尼系數自2009年來連續第7年下降,但仍然超過國際公認的0.4貧富差距警戒線。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等均認為,中國實際的基尼系數要高於官方公布的數據,有可能超過0.5。如此懸殊的收入差距背後,教育機會不均等是一個重要因素。

教育不公的最大受害者還包括受計劃生育政策等影響造成的黑戶。這部分人群由於不能正常擁有戶口,因此在受教育上受到更大的限制。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學者萬海遠的《中國黑戶群體生存狀態調查》,全國1000多萬黑戶,大部分處於西部地區。由於沒有戶口,這些黑戶人群的基本生活都受到影響,受教育權利更是受到極大的侵害。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生的黑戶生出的“黑二代”,其生存環境更艱難、受教育狀況更差。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副研究員孔濤表示,教育機會的公平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內容。很有必要對教育機會不平等進行度量和深入研究,為見效教育機會不平等的政策構建提供依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