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的700多位創始人被問及頻率最高的問題之一:我們是否身處泡沫之中?去年73%的回答是肯定的。盡管今年多數人仍然給出了肯定回答,但這個比例更像是隨機結果(57%),比2015年下降了22%。
本文系戈壁創投(微信ID:gobivc)授權i黑馬發布。
本次調查由 First Round Review發起,向已獲得風投資本支持的初創公司核心層調查了各種問題,譬如融資環境、創始人間的關系、每英尺辦公室的價格等。數百名創始人對問題都予以了回應,並擁有超過一百萬人閱讀了調查結果。戈壁創投希望這份來自前沿初創企業的調查研究報告,對投資人、初創企業有所獲益。
今年的研究報告更新並優化了對整個科技生態系統中的創始人和初創企業的深度見解。並向初創公司的領導人詢問了多個同去年調查相同的問題,以跟蹤這兩年來的觀點和趨勢變化,同時也深入探索新領域,例如創始人如何選擇主要投資者,以及對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看法等等。
2016年8月至9月,First Round Review收集了來自700多位創始人(包括來自First Round社區內部和外部的創始人)的反饋,他們慷慨分享了他們的意見、觀點和經歷。下文是通過搜集的真實資料梳理而成的重要研究數據報告。
泡沫正在消退。
受邀的700多位創始人被問及頻率最高的問題之一:我們是否身處泡沫之中?去年73%的回答是肯定的。盡管今年多數人仍然給出了肯定回答,但這個比例更像是隨機結果(57%),比2015年下降了22%。
是時候成立公司,揚帆起航。
雖然大多數創始人表示——我們身處泡沫之中,但90%的創始人認為現在是成立公司的大好時機,並時刻準備著。
接近20%創始人認為,他們正在培育獨角獸。
驅動創業者的極度樂觀精神仍然存在,尤其在科技領域:18%的領導者表示他們肯定會打造一家十億美元級的獨角獸公司,但這並不意味著前進道路上一帆風順。同等比例的領導者(18%)表示,他們的公司在去年實施了裁員策略。
更多的創始人看好退出的機會。
2015年,僅三分之一的創始人預期IPO市場將改善。今年,IPO市場已開放更多窗口;這一數字微幅上升至43%。創始人更看好收購,72%的人預測來年並購活動將增加。
Alphabet當選初創企業心儀的最佳收購方。
受邀的創始人寫下希望自己的初創企業被哪家公司收購。在列出的150家公司中,Alphabet公司脫穎而出,成為最受追捧的收購方。
投資者在交易談判中占據上風。
調查詢問創始人,在未來幾年內的交易談判中,究竟是企業家還是投資者將占據上風?連續第二年,創始人表示投資者將掌控談判能力,而且越來越多的創始人認同這一觀點:三分之二的創始人認為投資者將具備更強的掌控力。去年,持類似觀點的受訪者僅占二分之一(54%)。
男性和女性創始人,就科技行業多元化問題產生的原因持不同意見。
調查要求創始人指出女性和少數民族在科技行業中數量偏少的主要驅動因素。盡管男性和女性創始人一致贊同某些因素,但在其他因素上存在分歧。男性更傾向於將這種現象歸咎於技術本身;女性則更加強調無意識偏見和楷模的匱乏。
61%的創始人表示,董事會成員全部為男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比例變得越來越來不平衡。在受訪者的公司中,處於發展後期的初創公司女性擔任董事的幾率僅為正常情況的近三分之一。
創始人預測,到2030年,科技行業的員工多元化狀態才能達到美國整體水平。
平均而言,受訪者認為:14年後,科技行業的性別和種族構成才能達到美國平均水平;超過四分之一的創始人認為,20多年後才能實現平等。
創始人最註重的是人才和客戶。
連續兩年,創始人都最為關註尋找和雇傭最優秀的人才。去年,創始人的第二大關註點是公司收入增長,然而到了2016年,他們更為關註獲取客戶。談到多元化和工作/生活之間的平衡時,約四分之一的創始人表示他們對此並不關心。
比特幣仍然高燒不退,農業科技未被足夠關註。
70%的創始人表示比特幣過於火熱——連續兩年來,創始人認為這種技術受到了過多的關註。然而,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表示,農業科技(54%)和生命科學(52%)並未得到應有的關註。
創始人依然崇拜埃隆·馬斯克。
調查要求創始人寫下他們最為欣賞的、目前健在的科技巨頭領袖,最終共有125人上榜。特斯拉和SpaceX公司的領導人埃隆·馬斯克遙遙領先(23%),隨後是傑夫·貝佐斯(10%),馬克·紮克伯格(6%)和史蒂夫·喬布斯(5%);最受人崇拜的女性領導人是謝麗爾·桑德伯格,她的總體支持為1%,而在女性受訪者中的支持率達到5%。
完整的調查結果報告
上文重點介紹了十幾個調查結果,實際上,此次調查產生了許多有趣、令人驚訝且並非顯而易見的結果。查看下文了解全部結果,例如公司使用過渡貸款的頻率,多少創始人相信他們將在十年內繼續擔任CEO等等。調查同時還對700多位受訪創始人的人口統計數據和特征進行了歸類分析。
領導人方面
1.你們公司擁有多少名創始人?
2.如果您有至少一名共同創始人,您如何描述你們之間的關系?
3.您覺得10年後您還會擔任CEO嗎?
4.如果您並未獲得成功,那麽您覺得原因會是什麽?
市場方面
5.現在是成立公司的好時機嗎?
6.如果您計劃現在成立另一家公司,那麽您會選擇同一個行業還是不同的行業?
7.科技公司是否身處泡沫之中?
8.您是否曾經出售過任何所持股份?
公司收益方面
9.您更看好公司成長還是公司盈利?
10.相較於一年前,你們公司的資金消耗率有何變化?
11.您是否認為控制資金消耗率是一項需要優先考慮的重要事項?
12.您認為多少年後公司才會實現盈利?
員工聘任和解雇方面
13.未來一年內,您認為你們公司將雇傭多少人?
14.你們公司的招聘計劃是提前完成還是未能按時完成?
15.哪次高管招聘工作最為困難?
16.去年你們公司是否進行過縮編或裁員?
薪酬方面
17.你們公司對員工出售二級股有何政策?
18.員工離職後有多長時間可行使期權?
19.你們公司的中層工程師能夠獲得多少股權?
20.你們公司的中層工程師收入如何(工資+獎金)?
辦公室和公司文化方面
21.今年你們公司辦公室每平方英尺的價格是多少?
22.你們公司非管理層員工的平均留任期為多少年?
23.您認為公司文化的主要驅動力是什麽?
24.大多數員工的下班時間為幾點?
多元化和包容性方面
25.你們公司是否有促進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戰略?
26.去年你們公司是否進行過關於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內部或外部討論?
27.你們公司董事會成員的男女比例如何?
28.整個公司的男女比例如何?
融資方面
29.你們公司的上輪融資屬於哪個類型?
30.你們公司上輪融資到現在有多長時間了?
31.最近一輪融資資整個流程花費了多少時間?
32.上輪融資中與多少家公司進行了洽談?
33.上輪融資中,最終募集金額多於還是少於預期金額?
34.你們公司是否進行過過渡融資?
35.未來一年中,您認為募集風投機構的資金會變得困難還是容易?
36.您認為未來一輪融資是否非常困難?
退出方面
37.如果你們公司計劃上市,您認為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實現IPO(首次公開募股)?
38.同現在相比,未來18個月內……
39.未來一年內,初創企業並購案例會變得更多還是更少?
40.您有多大信心將公司打造成十億美元級公司?
投資者方面
41.您認為在過去數年中,權力總體是掌握在企業家還是投資者手中?
42.您認為在未來數年中,權力是會掌握在企業家還是投資者手中?
43.選擇主要投資者時,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麽?
44.主要投資者提供的幫助是否滿足了您的預期?
受訪者方面
45.您是公司CEO還是創始人,或身兼兩個角色?
46.您的公司總部位於哪里?
47.您的公司成立了多長時間?
48.您的性別?
49.您的年齡?
50.公司如今擁有多少名員工?
51.下列哪個領域最為契合您公司的經營類型?
52.你們公司最為關註何種平臺?
我們的狀態、心態和能力可以支撐我們走多遠?
本文由春暖花開(微信 ID:CCH_chunnuanhuakai)授權i黑馬發布。
今天的潮流是學習,很多企業在大張旗鼓地進行學習型組織的構建,這是好的潮流,也是令人欣喜的行動,但是,如何學習?實際上,如何構建學習型組織恰恰是很多企業都沒搞清楚的為。我認為企業學習最好的方法是“標桿學習法”,即選定一個標桿企業,全面、全力地學習,毫不懷疑地學習,不打折扣地學習,這樣就會看到效果。
1993年,三星以索尼為榜樣開始學習,三星的董事長李健熙說:索尼是神,我們需要仰視。到了2003年,索尼說:三星是神,我們需要仰視。1993年,中國企業早已開始向日本企業學習的努力,但是2003年的銷售額是2000億美元,2004年海爾是1000億元人民幣。對於我們的狀態、心態和能力可以支撐我們走多遠,我深感不安。
01 我們學習優秀企業的心態如何?
觀察中國企業,很容易發現我們極其矛盾的內心世界。記不清是誰說的,中國人和美國人的區別在於,美國人對別人比自己優秀的地方會在嘴上馬上認同,但是內心中卻會非常自傲,而中國人對於別人比自己優秀的地方會不認同,但是內心會非常自卑。也許很多人會說這是中國文化使然,但是我的心情還是無法平靜,因為我們的企業相對於優秀企業的心態就是這樣——我們並沒有真正地認同,因而我們就無法真正地學習,也就無法真正地去超越。
中國企業所表現出來的學習熱情,是令我非常興奮的,但是看到中國企業的學習質量,握有感到非常難過。原因在於,很多企業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去找學習對象的不足,會尋找自身舊做法的依據,甚至學習的取舍標準也依企業自身的主觀判斷而定,而不用客觀事實做依據。結果,一方面我們的企業在學習,而另一方面我們的企業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企業習慣。
我並不是說企業自己原先的習慣都是不好的,但是當我們學習的時候,就應該忘記自己,要把身心放開去接納所有;同時我們還需要知道,開放意味著吸收和輻射。我們的很多企業可以吸收,但卻不會也不願輻射,不能夠輻射企業事實上還是沒有開放的心態,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地學到東西。
02 我們學習優秀企業的能力如何?
我們很清楚中國企業與世界上一流的企業還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無論是在技術上、管理上,還是品牌上。因此,就有很多人認為別人的東西我們學不到,甚至認為這些差距很難消除,認為中國企業有中國企業的問題,不能夠向世界一流的企業看齊。我想有這樣想法的人,一定是沒有好好了解中國企業20多年變化的原因。
中國企業這20多年的路正是學習的路,我們學習日本企業的5S管理,我們學習美國企業對於技術的獨特偏好,我們學習一切我們認為有用的東西。但是,我承認中國企業20多年的學習,並不是說中國企業已經學會了學習。
我曾經在很多時候闡述過自己的觀點——中國企業的學習常常帶有很重的感情色彩,比如:喜歡的部分就學,不喜歡的部分就不學;能夠做到的部分就學,做不到的部分就不學;形式上學,而並不關心根本的內容;學習更多的是概念和知識,而沒有學習規律和體系等。但是如果這樣學,我們的確無法學到什麽真功夫,學到的只是形式而已。看看三星向領先企業學習的過程,看看美國企業在20世紀80年代向日本企業學習的過程,我們真應該反省一下了。
03 我們的狀態:激情夠不夠?是否永遠在創業?
別忘了你最可靠的力量源泉:你的激情。畢竟,經營企業是一個無法依賴別人的事情。很多人將這種激情定義為企業家式的管理——這是一種方式,而不是一個階段。企業家管理方式看中的是充分利用機會,它的信條借助有限的信息迅速做出決策,它具有高度的冒險性及很強的處理模糊問題的能力。使用這種管理方式的管理人員的座右銘是:大膽一試!
采用企業家管理模式迫切需要追逐市場領先地位,在這種模式下,為了充分把握機會而不得已再度起步或改變經營方向的做法是可以容忍的。這不是管理的一個階段,而是一種風格;它不怕風險,它認為最慘重的失敗莫過於平庸無為和喪失機遇。這是我在研究中國成功企業家素養時感受到的他們的特質。
企業能否持續下去,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企業是否具有激情、保有企業家精神,企業就可以走得很遠。然而現實是,經歷了20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後,很多人開始進入“職業舒適”地帶,同時也進入“舒適的陷阱”,甚至很多經理人對於變化的環境開始有厭倦和疲勞的感覺,這正是我所不安的。
央視10日報道,埃及內政部發布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記錄下了自殺式襲擊者對亞歷山大的教堂實施襲擊時的畫面。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9日,埃及坦塔市和亞歷山大市的兩座基督教堂連遭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至少47人死亡,137人受傷,總統塞西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三個月。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宣布對兩起炸彈襲擊負責。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身穿棕色外套、肩膀上搭著藍色毛衣的自殺式襲擊者試圖繞過安檢門進入教堂,但是遭到了阻攔。於是他又向安檢門走去,進到安檢門里之後又退了出來。然後爆炸就發生了。
另一個角度的監控攝像頭也記錄下了這一幕。這個監控攝像頭正對著教堂的大門,可以看到門口的安保人員阻攔了試圖直接進入教堂的襲擊者,示意他通過另一側的安檢門。片刻之後,現場就被爆炸的火光和煙霧淹沒了。
目擊者:有人說爆炸是在襲擊者進教堂時發生的,當時他正在過安檢,就像我們每個人進教堂之前都得過安檢一樣。安檢人員檢查襲擊者的時候發現他有點不對勁,他們正要逮捕襲擊者,這時襲擊者按了按鈕把自己炸上了天,還炸死了兩名警察。附近的人都遭殃了,這就是我們看到和聽到的情況。
圖片來自央視
坦塔教堂爆炸幸存者講述逃生經歷
而有關發生在坦塔教堂的爆炸,也有幸存者講述了他當時的經歷。
爆炸幸存者:那會兒是上午9點剛過,教堂里正在舉行活動。大家都坐在座位上,但是教堂里沒有坐滿。我當時坐在前排,突然眼前一片漆黑,我就暈過去了。有人把我從座位上擠了下去,過了一會兒我醒過來,看見周圍地面上躺著很多人。我爬到座位上,從側門跑了出去,然後我聽到尖叫聲,聽見有人在喊“快跑”。
爆炸後拍攝的現場視頻顯示,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將教堂里的座椅都掀翻在地,血跡隨處可見。很多人依然驚魂未定,有人掏出手機打給自己的親人朋友;也有人開始幫助清理現場,給受傷的人提供幫助。
獨立投資人姚斌(一只花蛤):價值投資本質上就是保守主義 廣泛的閱讀讓我脫離“類人猿”狀態
原創 2017-09-27
江濤
樂趣投資
訪談主持|江濤
樂趣投資創始人
對牛人比對牛股更感興趣
訪談嘉賓|姚斌(一只花蛤)
獨立投資人
文字整理|樂趣投資(ID:lequtouzi)
全文約6600字,閱讀時間約13分鐘
廣泛的閱讀讓我從“類人猿”進化到“能人”
江濤:首先恭喜你的新書出版,而且在天貓、京東、雪球、新浪等網絡平臺受到廣泛關註,很多讀者第一時間購買閱讀後,已經自發地在寫書評和讀後感。我們知道,《在蒼茫中傳燈》這本書的書名名最早源自於你的新浪博客。你是什麽時候開始寫新浪博客的?為什麽會想到起“在蒼茫中傳燈”這個名字?又是什麽力量讓你堅持到現在還在寫作,還在繼續“傳燈”?
姚斌:我是在2008年春開始寫新浪博客的。其實,那時我並不清楚在博客上發表文章意味著什麽。當時新浪博客標題的上面需要一個正式名稱,我又很喜歡黃安的一首歌《傳燈》,其中有段歌詞這樣寫道:“黑暗中的一個人,誰來燃起一盞燈?洗我前塵,快我平生,永不見黃昏。點起千燈萬燈,點燈的人要把燈火傳給人。”
聯想到投資的道路總是蒼茫無邊,迷霧重重,於是我就將博客的標題命名為“在蒼茫中傳燈”,其含義就是要發揚光大價值投資,以此自我激勵。從那時起,直到現在的前後10年時間,我在博客上發表了700多篇文章。
我之所以至今依然堅持寫作,其實不過是我的興趣罷了。作為一個中文系出身的人,總感覺不寫點什麽,就好像缺了點什麽。
江濤:很多人對您的筆名“一只花蛤”很有興趣,而且大家對“蛤”的讀音也不一樣。有的讀“蛤(ge,三聲)”,有的讀“蛤(ha,二聲)”。正確的讀法應該是哪個?為什麽會起這個筆名?
姚斌:這個筆名確實很怪,不少人也會經常問我。其實,那是我在新浪博客的網名。當時註冊博客的時候,都需要一個網名,我聯想到自小視我如同掌上明珠的祖母,不知為何,她老人家總是喜歡叫我“一只花蛤”,可能只是好玩吧。為了紀念我的祖母,我就取了此名。
要是知道今日我竟然也能夠“名滿天下”,那就應該取一個更有詩意的名字,比如“滿江紅”或者“沁園春”什麽的。這個“花蛤”的“蛤”在此應讀作ge(三聲),當它讀作ha的時候,只有“蛤蟆”的“蛤”。
江濤:哈哈,“滿江紅”曾經是我用過的一個筆名。在閱讀您的這本書時,很多人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您讀的書真多!芒格被人稱為“長著兩條腿的圖書館”,我覺得您也至少可以被稱為“兩條腿的書架”。您每天的閱讀時間有多長?閱讀量有多大?閱讀方法是什麽?主要閱讀什麽內容?您認為閱讀對投資有什麽意義?
姚斌:閱讀已經成為我的習慣,成為我的生活一部分。通常我一年大約會讀50-60本書,這些書一般在三四百頁,平均每周1本,最多2本。我讀書的速度不是很快,要是像巴菲特那樣一天讀5本,那我沒辦法做到。在閱讀的時候,我喜歡塗塗畫畫做批註,盡量找出與眾不同的觀點,然後寫好筆記。
以前我讀價值投資的書比較多,現在除此之外,還廣泛涉獵生物進化論、行為金融學,甚至物理學的書,為的是能夠培養起像查理·芒格所說的“格柵思維”。
閱讀對於投資的意義太重大了,如果我不閱讀,可能至今依然處於類人猿狀態。
江濤:那您經過大量的閱讀之後,已經從“類人猿狀態”進化到了何種階段?怎麽理解“格柵思維”?建立“格柵思維”對於投資有何意義?
姚斌:感覺自己目前只是到了“能人”階段,與“智人”階段還有一定距離。
格柵思維就是多學科思維。因為世間萬物之間都是有著相互聯系的,所以對於一個具體的問題,如果僅用一種思維方式進行分析和思考,那麽可能只會得到一個狹隘的結果。
在投資領域,如果引入格柵思維,運用於對一家公司進行評估的時候,將公司置於一個商業生態系統中,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解讀,那麽就會更好地理解公司相關的因素是怎樣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的,從而揭示出更隱秘的情況。
價值投資有三大基石 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適用
江濤:在書中的介紹,您自稱“專註於價值投資保守主義哲學”。您認為什麽才是價值投資?怎麽理解這個概念?如果進行類比的話,您認為價值投資更像什麽?
姚斌:我在《篇章解讀〈在蒼茫中傳燈〉(一)》中已經提到,只要“承認股票價格與商業價值間的差異以及遵循安全利潤率的原則”,就可以被稱為價值投資,否則就不是。至於他們采用何種方式,比如專註藍籌股或投資某個板塊,這並不重要。
價值投資既不是買了低市盈率的股票就是價值投資,也不是買了低市凈率的股票就是價值投資。在查理·芒格看來,所有的聰明投資都是價值投資。這種投資與支付很高的市盈率倍數或者市凈率倍數沒有關系。因為投資者已經明確地作出決定,美好的前景是如此確定、以至於投資者仍然能得到比他支付的價格更多的價值,即便是他以35倍市盈率買入的所謂成長股。如果這是合理的,那是因為他得到的價值比他支付的價格多,但這仍然是價值投資。
如果將價值投資進行類比的話,我覺得難以類比,因為無法做出比喻。
江濤:那您認為價值投資能被複制嗎?價值投資體系有什麽理論支撐?
姚斌:價值投資可以被複制。這是因為花4角錢或5角錢買進價值1塊錢的東西永不過時,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適用,這就是現在流行的“普世”原則之說。
價值投資的基石有三個:正確的投資態度、安全邊際和內在價值,構成了價值投資的體系,支撐著價值投資的理論。這三大基石基本上都來源於本傑明·格雷厄姆。
價值投資本質上就是保守主義 也是一種思辨智慧
江濤:如何理解“價值投資保守主義哲學”?從哲學分類看,價值投資可分為哪幾類?您為什麽會專註於價值投資保守主義哲學,並且提倡保守主義哲學?
姚斌:我在《篇章解讀〈在蒼茫中傳燈〉(二)》里面已經提到,價值投資本質上就是保守主義,這是價值投資策略所決定的。保守主義體現在術的層面上,就是安全邊際。
為什麽價值投資會上升至哲學的層面?因為價值投資與哲學一樣,都是對一些問題展開研究,其中涉及邏輯、知識、道德、理性、心靈、語言以及意識等概念。與哲學一樣,價值投資也是一種思辨智慧,展現了思維的不同維度。符合客觀規律可實踐就是正確的,違背客觀規律不可實踐就是錯誤的。
自從本傑明·格雷厄姆倡導價值投資以來,至今已經超過80年,歷經長時間的考驗,其中又經過巴菲特發揚光大,事實證明它是卓有成效的。因此,不由得後人不繼續“傳燈”下去。
年均16%的複合投資回報率已讓我十分滿意
江濤:所以您不但繼續“傳燈”,而且也一直在身體力行。不過,對於價值投資的認知,您也經過了一定的曲折。您是哪一年進入證券市場?什麽原因促動你進入證券市場?一開始是如何做投資的?
姚斌:我是1997年進入證券市場,到今年整整20年,當時正值一輪牛市如日中天。促動我進入證券市場的原因很簡單,只是聽說別人在股市賺錢了,覺得自己也應該學學別人賺點錢。
那時價值投資的理念尚未傳播至我國,因此,我那時與其他人沒什麽兩樣。只知道股票是用來交易的,只有通過差價和波動才能賺錢。
江濤:您是從哪一年開始踐行價值投資的?又是什麽原因促動你選擇走上價值投資的道路?還記得第一個您認為成功的價值投資案例嗎?
姚斌:當我在證券市場實踐了5年後,我發現這種通過差價和波動買賣股票的方法賺不到什麽錢,就自動放棄,基本退出市場,不再輕易地買賣股票。
200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一本有關巴菲特的書,這本書就像一道光明劃過我的星空。從那以後,我一直沈浸在其中,直到今天。
當我學了3年的價值投資之後,覺得自己仿佛已經盡得精髓,於是在2004年底又進入股票市場。記得那時買了中國聯通這只股票。後來中國聯通趕上“股改”,送了股,我又一直持有到2006-2007年那次大牛市。不到3年的時間賺了3倍,後來就跑了。這大概是我第一個“成功”的價值投資案例。
江濤:自從踐行價值投資以來,您的年均收益率方便透露嗎?這個收益率讓您自己滿意嗎?您理想中的投資收益率是什麽水平?
姚斌:如果從2008開始算起一直到今天,我投資的複合回報率大約是16%左右。考慮到我自己的能力,對此我已經十分滿意。巴菲特對其回報率超過15%的部分視為“奶油”,而芒格先生只要獲得稅前10%的利潤(包括分紅)將“很開心”。那麽,我又夫複何求?
江濤:年均複合回報率16%的收益率水平看起來不是特別驚人,但作為複利投資,其回報還是非常可觀的。您認為價值投資有買入、賣出標準嗎?持有的依據主要是什麽?
姚斌:關於價值投資的買入標準,比較複雜,可以參看《在蒼茫中傳燈》一書中《我的投資清單》和《我的十二條投資策略》,文章里面介紹得比較清楚。
關於賣出標準,則比較簡單,歸納起來大概有四點:或者是錯誤地買入,遭遇意想不到的情況;或者是公司已經出現實質性問題;或者是市場嚴重高估,致使其“價值”喪失殆盡;或者是有更好的投資標的出現。在這些條件充分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賣出問題。不過,不管是買入或者賣出,其依據都是對公司價值的判斷。
價值投資不考慮時機選擇 不可能做差價
江濤:價值投資考慮時機選擇嗎?您會考慮做差價,降低持股成本嗎?
姚斌:我不考慮時機的選擇。我覺得,如果考慮了時機的選擇,那麽就很可能不會考慮價值;如果考慮了價值,那麽就很可能不會考慮時機。
這是因為,當一只股票出現深度價值時,“良好的時機”不一定同步到來;而當“良好的時機”到來時,一只股票的深度價值不一定同步出現。通常情況下,當深度價值到來時,往往都是壞時機。而當好時機到來時,深度價值又往往消失了。
至於“做差價”問題,只要遵循價值投資的賣出原則,就不可能去做差價。
“視股票為企業” 的理念讓我反敗為勝
江濤:能否分享一個您認為非常成功的一次價值投資案例,以及從中總結出的成功經驗?
姚斌:非常成功的投資案例應該就是通策醫療,這在《在蒼茫中傳燈》一書中作為案例已經寫入。(點擊閱讀:一只花蛤:投資通策醫療6年獲利11倍的經驗與啟示)
江濤:的確,對通策醫療的投資,堅守6年獲利11倍而且,對於中國紐扣行業的“隱形冠軍”偉星股份相守8年,回報3倍以上的投資,對您來說也算比較成功的案例(點擊閱讀:一只花蛤:堅守偉星股份八年的經驗與反思)。能否分享一個你認為比較失敗的一次價值投資案例,以及從中總結出的經驗教訓?
姚斌:我在“附錄”投資案例中所列示的偉星股份和巨星科技,從那時的“短期”來看,基本上可以確定為“失敗”的例子。這個“失敗”的例子既與當時的市場環境有關,也與公司自身暫時性的業績增長停滯有關。如果那時不是抱著“視股票為企業”的理念而沒有放棄,那麽可能早就失敗了。只是因為真正抱著“視股票為企業”的理念,在堅守了幾年之後,反而轉敗為勝。
這兩個案例都表明,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或那樣的問題,投資者必須正確對待這樣的問題或那樣的問題。如果不是公司出現了實質性的經營惡化或者管理層問題或者財務造假,那麽就應當繼續持有。
有人可能會認為,那時我為何不買進醫藥或釀酒股票,這兩個板塊在當時可是烈火烹油般火熱。問題出於我自己一向對熱門股票總是敬畏有加,不敢輕易出手。
江濤:正是有了這些或成功或不夠成功的案例,讓您對價值投資的理解越來越深刻。目前在價值投資方面,還有讓您感到困擾的問題嗎?最讓您困擾的是什麽問題?
姚斌:如果有什麽困擾的話,就在於公司的層面。
因為我們畢竟是公司的“外部投資者”,公司內部的運營狀況難以完全得知。如果遇上一個誠信的管理層,那是一個幸運;但如果遇上一個不誠信的管理層,那就是一場災難。投資股票,其實就是投資人,這一點非常重要。
只有把握正確的“三觀” 才能更好地運用價值投資策略
江濤:說到對人的投資,我覺得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投資一個人的“三觀”。我們知道,“三觀”是指“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那麽在一個投資世界里,您的“投資三觀”是怎樣的?
姚斌:價值投資本身就是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一種體現。只有把握了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才能更好地運用價值投資的策略。
江濤:在您看來,什麽是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又怎樣運用到價值投資策略中?
姚斌:世界觀是一個人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它包括了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歷史觀。世界觀不僅僅是認識問題,而且還包括堅定的信念和積極的行動。在投資領域,價值投資的世界觀並不僅僅包括對價值投資的認識,而且還包括對價值投資的信念和為實現價值投資的精神和行動。
價值觀是一個人對客觀事物及對自己的行為結果的意義、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總體評價,推動並指引一個人采取決定和行動的原則、標準,它使人的行為帶有穩定的傾向性。在投資領域,價值觀反映了投資者對投資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評價,知道什麽可做什麽不可做、怎麽做和為什麽而做,乃至發現價值投資對自己的意義,確定並實現奮鬥目標。
人生觀是對人生的目的、意義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是世界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世界觀的制約。人生觀主要是通過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出來的。在投資領域,人生觀體現出投資者對投資的目的、投資的意義和投資行為道德的規範和遵守,包括認同投資價值和對財富的基本看法。
江濤: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一個人能將這麽深奧的概念闡述得如此清晰,難怪有很多人將您稱為“價值投資的理論家”。理論的建立並非一朝一夕,在您的投資生涯中,對您影響最大的投資人是誰?(包括國內、國外的),為什麽?
姚斌:當然是巴菲特和芒格,因為他們是投資的指路明燈。
江濤:對您影響最大的投資圖書有哪些?(包括國內、國外的),為什麽?
姚斌:本傑明·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菲利普·費雪的《怎樣選擇成長股》、巴菲特的《致股東信》、霍華德·馬克斯的《投資最重要的事》、塞思·卡拉曼的《安全邊際》、納西姆·塔勒布的《黑天鵝》和《反脆弱》、《窮查理寶典》、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等等。在讀了這些經典之作後,讓我基本上脫離了“類人猿”的狀態,實現自我進化。
江濤:您的人生座右銘是什麽?投資座右銘是什麽?
姚斌:我的人生座右銘是:踏踏實實地做人。我的投資座右銘是:永遠追求安全邊際。
不能踐行價值投資與人性有關
江濤:不論是您的人生座右銘還是投資座右銘,的確都體現了一種保守的投資哲學。回到當下的證券市場,您認為當前的中國證券市場適合價值投資嗎?
姚斌:前面已經說過,花4角錢或5角錢買進價值1塊錢的東西永不過時,這個“普世法則”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適合,當然在當前的中國證券市場同樣適合。
如果有人說不適合,那大概是他不懂得價值投資。
江濤:既然價值投資是一種“普世法則”,而且能被複制,為什麽在中國還有很多人不相信價值投資,或者不能真正踐行價值投資呢?
姚斌:不相信價值投資或者不能踐行價值投資與人性有關,因為價值投資在某種意義上是違反人性的。
之所以說違反人性,比如從人的本性看,當大家都恐懼時,你也應該跟著恐懼;當大家都貪婪時,你也應該跟著貪婪。但是價值投資卻要求,當大家恐懼時,你必須貪婪;而當大家貪婪時,你必須恐懼。通常情況下,一般人都難以做到。這就使得很多人不相信價值投資,或者不能踐行價值投資。
江濤:如何看待近一年多以滬深300、上證50為代表的權重股市場表現?它們的上漲算是價值投資逐漸深入人心的體現嗎?
姚斌:最近一年,價值投資確實開始在中國證券市場上“蔚然成風”起來。如果某一天我把這個現象告訴巴菲特,保不準會讓他大吃一驚。
美國是價值投資的發源地,但是自從本傑明·格雷厄姆倡導價值投資以來,價值投資卻從未蔚然成風過。或許我們的國情與美國不同吧,但願價值投資真的從此在中國證券市場上蔚然成風起來。
成功投資人的三大特性:冷靜、耐心和理性
江濤:以您對價值投資大師的學習和了解,您認為這些成功投資人有哪些共同特征?
姚斌:冷靜、耐心和理性。
江濤:有沒有讓您印象特別深的案例或者故事?
姚斌: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展開實在太麻煩。
江濤:的確,在您的《在蒼茫中傳燈》一書中,專門有一個章節“投資修行”對此進行了闡述。您怎樣理解獨立投資人的概念?您認為作為一名獨立投資人,應該具備怎樣的條件?
姚斌:獨立投資人通常是指一個人在證券市場上投資公司。如果他還替人理財,那麽同樣要求他具備價值投資的基本素質和品性,並且為客戶利益著想。
無法控制情緒的人不會在投資中獲利
江濤:對這個問題,我的理解和您稍有差別。我認為獨立投資人是能夠獨立思考、理性決策、並且積極實踐的投資人,無論他是采用價值投資、趨勢投資或者量化投資等。
作為一名獨立投資人,您認為在踐行價值投資的過程中,對投資人的哪方面品質和行為特質要求較高?您最看重哪種素質?
姚斌:對常識和良好的判斷要求較高。控制情緒最重要。
江濤:為什麽您會認為控制情緒最重要,而不是對公司的價值判斷、買賣標準等?
姚斌:無法控制情緒的人不會從投資中獲利,盡管他可能是一位估值高手或交易專家。
本傑明·格雷厄姆在經歷1929年股災之後,對此體會尤其深刻。後來他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就這樣寫道:一名真正的投資者,就要堅決規避情緒調動對投資的影響。
情緒就是這樣在投資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否則的話,那些數學家或財務專家或交易高手就應該成為千萬富翁或億萬富翁。
投資,當然要越早越好
江濤: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莫布森曾將投資能力分為三個方面:投資分析能力,投資行為能力,投資組織管理能力。對此您怎麽看?如何才能提升投資能力?
姚斌:持續而有效的學習,並且持續性地改善技巧,才能不斷提升投資能力。邁克爾·莫布森所說的投資能力,實際上就是一種綜合的能力,這三種能力缺一不可,都是投資成功的必要條件。
江濤:對於一名普通投資人來說,如何成為一名好的投資者?您有何建議?
姚斌:通過瘋狂的學習,成為學習的機器,打下理論與實務的基礎,與成功的人為伍,做正確的事,把事情做正確,盡可能地不犯重大的錯誤,或許就能夠成為一名好的投資者。
江濤:對於剛剛走上職場的年輕人,在投資理財的學習方面,您有怎樣的建議?
姚斌:我建議應該還是先做好本職工作,然後慢慢積累資本。真正對投資感興趣的人,應該從經典之作入手,確保一開始就步入投資正道,減少走彎路的可能性。
江濤:最近有媒體報道,證監會正在推動將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試點,將投資者教育納入中小學、高等院校,並在上海、廣東、四川等20余個省市開展試點。您怎麽看“炒股要從娃娃抓起”這個新聞?您認為孩子從什麽時候開始接觸投資理財方面的教育比較好?
姚斌:早就應該這麽做了。要投資,就要越早越好。
巴菲特從8歲開始讀投資的書,11歲開始買股票,為其成為一位偉大的投資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江濤:非常感謝您有如此好的耐心接受采訪。最後,您看看還有什麽需要補充的問題?
姚斌:引用一句查理·芒格先生經常講的話:我沒什麽補充的。感謝江老師的采訪!
處於風暴中心的中興通訊於今日下午2:30在深圳總部中興通訊研發樓舉行新聞發布會。第一財經記者在現場發現,發布會戒備森嚴,中興員工也被攔截在外,不少都用手機觀看本次發布會直播。
在發布會上,針對美國商務部向中興通訊發出出口權限禁止令,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說,美國的禁令可能導致中興通訊進入休克狀態,對公司全體員工、遍布全球的運營商客戶、終端消費者和股東的利益造成直接損害,我們堅決反對。此前中興通訊在其網站和官方微信發布聲明,稱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在相關調查尚未結束之前,執意對公司施以最嚴厲的制裁,對中興通訊極不公平,中興不能接受。
今日早些時候,面對外界的諸多質疑,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在一封內部郵件中首次公開了過去幾個月中興身上發生了什麽。他表示,在合規建設推進過程中,“我們吸取過去的教訓,及時糾正,絕不再犯過去部分管理幹部曾經犯過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