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口氣爬十公里,攻上南迴最高點

2014-06-09  TCW
 
 

 

「我剛剛騎上來時,驕傲的想高呼,我挑戰成功了!」騎上海拔四百六十三公尺的壽卡,標哥開心的分享,連續十公里爬坡,連喝口水都不需要,一舉攻頂的雀躍心情表露無遺。

時間回到七年前,同樣這趟路,標哥沿途休息五次;使盡全力的同時,心裡卻傳來:「真想換電動自行車啊!」的聲音。

沒騎上峰頂,不會知道上面又有另一片商機。

許欽豪問:王永慶做到九十二歲,他一輩子工作,卻沒享受到成就帶來的生活品質。這樣不是很悲哀?

劉金標答:很多人會替王永慶感到可憐,但也許他們都錯了。我覺得王永慶很偉大,他對台灣經濟貢獻這麼大,沒有他,台灣的石化基礎哪裡來?覺得活得有成就感,是他的人生價值,這個價值不在於享受,我們不能用辛苦一輩子沒享受到,去論斷他的人生。

很可能,王永慶也是因為認真工作,才有辦法活到九十幾歲。上帝給我們身體,就是要充分利用,腦筋沒有用或停頓掉,反應就遲鈍;越去學習,就越有好奇心,越想充實知識,享受挑戰新事物的成就感。

退休的人,老得特別快,那些想說已經上班那麼久,想退休之後安逸享清福、生活失去衝勁的人,講句不好聽的話,日子只能「省著點用」。

我覺得,人活著最高的樂趣是成就感,而不是賺很多錢。當然,企業動用這麼多社會資源,沒有賺錢是罪過,但若只談錢就太膚淺,凡是把利益擺第一的,事業經營通常也不持久,就算今天賺到錢,明天、後天也不是別人的對手。真正做大事的人,是不會把利益擺第一位,他一定是為學習而工作,而不是為賺錢而工作。經營事業就和騎自行車一樣,踩一步就進一步,你不踩它就倒掉,所以要不斷追求進步。任何事業成長都沒有上限,沒騎上峰頂過的人,不會知道上面又有另一片商機。

我常鼓勵年輕人,不要怕,一定要跨出去!往前一步才能看到更前面,越挑戰就越有信心。人沒有接受過挑戰,是不可能建立信心的。

第八天》緊臨太平洋,飆出環島最高速

時速四十六‧三公里!台九線三百 五十八公里,元旦可看到台灣第一道日出的台東太麻裡濱海路段,標哥在這段長下坡,飆出此趟環島最高速度。然而,這個巡航速度,對車胎寬度僅二十三釐米的公路跑車來說,只要遇到小窟窿或尖銳碎石,十之八九就上演摔車慘劇。「標哥一遇到下坡就猛加速,勸他放慢都勸不聽,完全沒在怕的,」全團領騎、捷安特旅行社經理蔡嘉津捏了把冷汗。

自行車選手出身,五年前也曾陪同標哥完成從北京騎到上海,總計一千六百六十八公里長征的張壽生觀察,標哥七年前第一次環島,騎的還是胎寬三十二釐米、公路車入門初學者所使用的輪胎等級,車速很少超過三十公里。但這回,不只改用競速用車胎,更換了剛性更強的車架,且時速動輒飆到四十五公里,已是環法賽職業車手的平均巡航車速,不是一般人能穩定駕馭的騎法。

特別是,不管配速或掌握轉換齒輪比的變檔時機,標哥更稱得上具準職業車手架式。「我沒看過,有人七十三歲開始練自行車,還能有這麼大的進步空間,這必然是標哥這些年來,持續自我鍛鍊的結果。」張壽生說。

騎車和經營一樣,七成勝算就該加碼衝刺。

許欽豪問:標哥您第二天摔了車,很多人很替你擔心,你不但繼續騎,很多時候還騎得比大家快?

劉金標答:騎自行車難免皮肉傷,如果怕跌倒受傷,就呼天搶地的,那還騎什麼車呢?自信心的基礎,建立在盤點自己的資源和實力,有一句話罵人不自量力,就是超過現實太多。

到底我這個歲數,能不能騎完環島?我是有盤點過的。七年前第一趟出發前,我知道體能不足,又有很多老人病,於是,很細心的去做磁振攝影,檢查坐骨神經問題,也有行前三到四個月的自我訓練,這些都是「打仗打在開火前」的必要準備。如果那時沒有做好自我盤點,就是莽撞不踏實。

說到騎車和經營哲學很像,有上坡就有下坡,上坡時固然要一步步踩,但當下坡又是順風,路況好當然就可以衝。比喻為經營事業,順境的時候,該加碼就要加碼。

我講,若未來趨勢你已經看懂,或者贏的勝算有七成,投資案也好,買股票也是,如果基本面有七成把握,判斷可以就要出手。就如同去賭場,沒有等輪盤停下來才下注的,這樣豈不是誰都能贏錢?商場上也沒有看贏才壓注,商機是不等人的,若順境不敢加碼,只好眼睜睜看機會被對手拿走;什麼時候商機來了該上車,這都要靠敏銳的觀察力。

一般人總以為,騎自行車用力踩就是了,其實不是靠蠻力。下坡有下坡的技巧,因為最怕萬一路況不平,速度快又不容易看清楚,所以下坡時兩隻腳要夾住坐墊,屁股重心往後面移,這樣高速時才能穩住;同時,兩手一定要抓緊車把手,但手臂不能僵硬,因為要預防路面衝擊輪子,產生跳動的緩衝;緊急煞車時,兩手同時抓沒錯,但若後輪煞車的力道重於前輪,會產生打滑甩尾,左手要大力些煞前輪,效果會比後輪好很多。

同樣的,要衝(事業)或要加碼投資案也是如此,要把可能導致失敗的因素防止或克服掉,或者透過問題解決和改善,剩下的就是成功了,這樣不成功還滿難的。

我的個性不喜歡被綁手綁腳,所以從以前打高爾夫球,到現在騎自行車,都沒有找過教練,也不相信我的體能是公式或SOP(標準作業流程)能發揮出來的,那些都只能參考,就像學校老師教給你的東西,也未必等於你自己的東西,關鍵在於有沒有下定決心要去學習,變成自己的東西,都靠自我訓練而已。

但我會不恥下問,拿經營管理那套PDCA(Plan-Do-Check-Action,計畫-執行-確認-行動)做法,一個計畫下去,能不能照理想完成,就要在C的階段檢討改善,再不斷PDCA做下去。

我一路走來,發現事業經營,或推動台灣成為自行車島的夢,能有這麼多效果,都是時間經過之後,社會的認同和支持,成為自我肯定的成就感;當有成就感,就會促使意義進一步的明確化,讓人想更加積極,一個又一個階段下來,視野和格局也就越廣、越高。

第九天》穿越花東縱谷,看舊鐵道變單車道

從台灣海峽騎到太平洋,腳下的路更寬廣,眼前的風景也開闊了。舊火車站改建的單車服務據點,沿舊鐵道闢成的自行車專用道,增添沿途的多樣情調。標哥三十年前倡議,將台灣打造成自行車島的夢想,正逐步落實。

未來,決定現在!

許欽豪問:聽說標哥高職畢業的文憑沒有拿到,你認為學歷重要嗎?

劉金標答:學歷是一個知識,絕對重要,但說實在,我唸書很兩光(台語,很遜之意),在學校我不是好學生,個性又叛逆,人家很熱心教、我也不願意學給人教,這是很糟糕的個性。

沒有拿到文憑我一點都不後悔,也許我認真唸書,就看不到今天這個樣子。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講,「街頭混一年,勝讀十年書。」我很認同這句話,街頭可以培養做人做事的智慧,街頭混過的人,對人性都有一定(瞭解)程度。

舉例來說,第三天經過彰化,美利達主管出來幫我加油,他們(競爭對手)的熱情我很感謝,我特別停下來和他們互動,但你有看到沿途這麼多人替我加油,我都沒有停下來過,誠意就在這些眉角(小動作),這就是街頭智慧,學校學不到!

這些社會歷練和學校知識,最後都會建構成為個人的資料庫。我在公司內部一再講,「未來決定現在!」唯有充足的資料庫,擁有過去怎麼走來的經驗、不斷深入現況,才能知道未來該怎麼走,對於趨勢判斷,自然能做到八九不離十的把握。

第十天》新成員陪騎,龜速前進反而累

今天,行政院長江宜樺等貴賓加入騎乘車隊,配合新加入的車友,大夥平均車速也慢了下來。

「慢速前進,卻比奮力衝刺前進還累」,這是許欽豪在今天的環島日記上,給自己下的標題。他寫道:環島從一開始單日騎上八、九十公里,到爬坡攻上壽卡,都沒有今天龜速前進來得累,「該衝就要衝、該慢就要慢??」。

對於九○後被稱為「崩世代」的許欽豪來說,這趟環島讓他體會到,學習成長的過程,與其跟隨,就算有人前導一路保護,但最過癮的,還是獨自面對逆風、爬坡,全力向前衝刺的滋味。

台灣實在太小,好像浴缸,年輕人不能待在浴缸裡做判斷。

許欽豪問:現在年輕人,還能像你們以前這樣,有機會去改變世界嗎?

劉金標答:當然,年輕人這麼多,一定有比我優秀的。我不算優秀,只是當時做自行車,我和別人不一樣,走自己的路,知道國內沒有市場,一開始就鎖定要做世界級水準,而不是走好走、現成的路。

巨大成立至今,做的一直也都是別人沒做過的事,那種跟在人家後面,今天時機對、但可能明天商機就不見的「割稻仔尾」形態,我還真做不來。但如果沒有之前那些不同行業的歷練,我也不敢走自己的路。

當年和捷安特同時在台灣自創品牌的,還有宏?痋]Acer)、旅狐(Travel Fox)、肯尼士(Kennex)和普騰(Proton)共五家,雖然做品牌這條路越來越寂寞,難找到交流對象,但我始終相信,一定要走不一樣的路,才能改變世界!

還有,改變世界至少要有國際觀。台灣是島國經濟的國家,稍具規模產業,哪一個不是靠外銷?國內真的沒有市場,巨大一年生產六百四十萬輛自行車,台灣到處看得到捷安特,不過也只佔總銷售的四%,若只經營國內市場,巨大一定死得很難看。

我常比喻,台灣實在太小了,好像浴缸,人跳進去水就溢出來;世界好像太平洋,人跳下去不會有任何影響。不能待在浴缸裡做判斷,現在年輕人在台灣政治生態與媒體環境,看到台灣、看不到世界,這是年輕人最欠缺的。島國經濟的年輕人要看外面,讓自己的能力和國際接軌,或至少要有國際水準,千萬不要抱著台灣什麼都最好的心態,只看到台灣、看到自己。

另外,傻勁也不能少。三十年前我提出要打造自行車島,人家說,你劉金標憑什麼,被批評「口氣比力氣大!」和美利達共同成立A-Team挽救台灣產業空洞化危機時,背後就有人在笑,同業和同業合作,哪有成功過的例子?

不顧一開始的虧損,傾集團資源建置的YouBike也是,全世界沒有一家自行車廠跳下來做公共自行車,因為若做好,誰還需要買腳踏車;做不好,豈不是搬石頭砸自己腳?連全公司董事都反對,我一個人像孤鳥,找了八位容易溝通的同仁,另組團隊才慢慢做起來。現在YouBike週轉率平均一天是十二趟,巴黎只有四到五趟,看週轉率就知道有多受歡迎,做到真正的世界第一。

我年輕時,也無法體會到這些,是到了六十歲後,才真正建立這樣明確的思考模式。講句大話,發揮在經營上,做到了用自行車改變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0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