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了紅魔?》作者:營商須切割感情
1 :
GS(14)@2017-01-02 05:41:16【明報專訊】現今球壇,金錢和足球密不可分,早在1990年代初,多間著名英超球會如曼聯、阿仙奴及熱刺已上市集資,《誰偷走了紅魔?》作者艾雲豪,原名何敏(Alvin),從事私募基金投資者,作為球迷,他在分析球員表現、戰術部署外,亦從公司管理及投資的角度,分析出「紅魔鬼」曼聯成功的原因。
曼聯班主非狂熱球迷
Alvin 笑言:「一間公司成功與否,要將情感與生意管理分開。」他表示,自1992年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簡稱:英超)成立後,曼聯取得13次英超冠軍,同一時期,曼聯經歷上市、私有化、再上市,球會的成就與財務操作及管理關係密切。前班主馬田‧愛華士熱愛欖球兼出色商人,雖然沒有受到球迷愛戴,但眼光獨到,招攬費格遜成為曼聯領隊,為球隊成功定下重要基礎;他並於1991年帶領曼聯上市,令球會可籌集更多資金購買球員,加強球會表現。曼聯在1992年上市後表現登上高峰,更在1998年至2001年連續3屆成為英超冠軍。
Alvin 認為,作為投資者或老闆,最重要是了解公司的運作模式,作出最適合決策,「正如你喜歡使用 iPhone,主觀印象下你當然覺得Apple公司表現幾好,但作為管理層或投資者,要理性去分析公司,思量決策是否符合公司利益」。
拓全球支持者 商業贊助大增
現時,曼聯大股東格拉沙家族也非足球愛好者,而是來自美國的商人,入主曼聯前,許多曼聯球迷質疑格拉沙利用短期融資私有化曼聯的舉動,引發大規模抗議遊行。
Alvin表示,格拉沙完成私有化後着手引入體育娛樂商業文化,致力加強品牌形象。當時球會主要收入為電視轉播費用,但格拉沙卻希望催谷曼聯的粉絲覆蓋範圍,2012年曼聯已有逾6億支持者,他們經常以此作為與各品牌及商品談判的籌碼,格拉沙作為商人未必十分鍾愛足球,但目光深遠,不但將曼聯定位為曼徹斯特城或英超球會,而是以全球為目標,成功吸引全球支持者,現在逾30間公司贊助球隊,令商業贊助由佔總收入的三分之一提升至一半,比私有化前升超過3倍。
香港體育不應只留意中港市場
格拉沙家族着力發掘出體育潛藏的商業價值,Alvin 表示,香港體育也有不少潛力,例如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3日賽事,每日達4萬人入場,成功發掘出體育商業價值;香港公司若以世界為目標,不只留意香港及中國市場,即可以發展出一級的體育商業項目。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19&issue=20170102
削減營商規管轉移視線
1 :
GS(14)@2017-02-02 02:33:52特朗普(圖)在入境禁令風暴中轉移視線,前日簽署新行政命令,落實削減聯邦規管的政綱,鼓勵營商,但對象主要是小商戶,暫未向奧巴馬政府設下的金融業規管開刀。特朗普在一眾小商戶的見證下簽署命令。內容規定,聯邦機構凡引入一項新監管規例,須同時撤銷兩項現有規例,各機構每年也要為訂立新規例劃出預算上限,而今年的預算是零,意味費用要通過取消舊規例騰出。特朗普表示:「這仍會有監管和控制,不過會是正常化的監管。」競選期間,特朗普承諾減少政府的管制,製造有利營商環境,他期望任內削減75%規例。有消費者組織及環保團體批評今次決定,認為這會令企業對公眾欠缺基本保障。
未包括金融機構
2010年通過的《多德─弗蘭克法》(Dodd-Frank Act),加強金融體系問責制和透明度,特朗普曾揚言要取消此法。不過今次的行政命令,對象的企業主要是中小企,並未包括金融機構。白宮表示,未來會與國會合作尋求修例。另一方面,特朗普預料在當地時間周二簽署新行政命令,重新審視並提升電腦系統保安水平,他亦已預告同日晚上公佈懸空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選。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1/19914519
利字當頭:領展營商何罪之有
1 :
GS(14)@2017-07-29 03:21:58「沽爆佢。」無錯,假如你覺得一間公司妖氣沖天,你應該「沽爆佢」。至少可以學《策略王.財毀會》般,證明自己一眼看穿當中蠱惑。話說回頭,高明已邀請我加入下一輪的《財毀會》挑戰賽;我話:「香港咁多妖股,好玩呀!」老實講,香港有幾多隻股票,可以教人買入之後安枕無憂?滙控(005)?地產股?又或者其他公用事業?當然有隻股王叫騰訊(700),但科技股這回事,又有誰會將所有雞蛋放入同一隻籃?不少追尋價值的投資者,由Luke Sir曾智華到股榮,長期投資組合中都會有領展(823)。「領展賺嘅,係小市民血汗錢!」早兩日青年經濟學家徐家健君寫空談主義不切實際的禍患,實在贊成得不得了。以意識形態來反對一件事,沒有問題,但是因果關係的指控要成立,還是要靠實證功夫。假如說領展令物價上漲,難道在非領展商場物價通脹就來得更慢?「領展將越來越多舖位租畀連鎖店,令小市民越來越缺乏選擇。」世界各地都有反連鎖店的意識形態行動,但是小店的消失,是否單純只因租金?老小店被淘汰,豈止是領展商場內獨有現象?今時今日做生意,薄利多銷不可以單靠「人情味」。若非越做越大降低平均成本,就只有走高檔貴價路線。像「譚仔」般的例子,皆因找出一條令平均成本越做越低的經營模式;其實之前也有提過,據說「譚仔」最賺錢的舖不少都在領展的商場。另外,759這家零售新晉,也在領展商場大展拳腳,分店越開越多。不少人仍然視公屋附近的商場停車場街市繼續為「公產」,但又有沒有人想過,當年入不敷出的房委會就算拆售失敗,一樣會走市場化之路。說到底,拆售上市讓市民可以公平地分享其成,讓基金價格反映現實,又何罪之有?
利世民
http://www.fb.com/leesimon.hk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27/20102371
港PMI錄51.2 營商環境回暖
1 :
GS(14)@2017-10-08 23:40:43【本報訊】本港私人營商環境回復擴張趨勢,9月日經香港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錄得51.2,好過8月份49.7,主要受惠於本港出產和新定單量同時回升。
經營成本連升15個月
日經/Markit昨日公佈,香港9月PMI錄得51.2,超越50的盛衰分界線,反映整體市場持續擴張。
IHS Markit首席經濟師Bernard Aw表示,本港勞動市場仍面臨挑戰,但今年第三季私人營商環境回暖,去季本港生產總值(GDP)按年增幅近4%,最新PMI指數反映本港出產及定單量恢復擴張。
Bernard Aw又指出,擔心港元持續轉強,將會影響本港對內地出口市場,使生意成本增加,而本港商界對業務前景仍然感到悲觀。不過,有本地業界受訪者指整體市場對香港產品與服務需求增加,來自內地定單量卻出現縮減。事實上,本港經營成本連升15個月,投入品通脹率達3年半以來最高,主因鋼材價格與紙價上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7/2017532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