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歐洲壓力測試結果比看起來更好:真正存在資本缺口的銀行僅八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98

XU6034546@Jean-Claude-Trich

歐洲壓力測試結果比看起來的更好。

歐洲央行昨日發布的銀行資產質量評估報告顯示,截止2013年末,區內有25家銀行未能通過資產質量審查,共存在250億歐元的資本缺口。 不過,在這25家銀行中,有12家銀行今年共增資150億歐元,彌補了自身的資本缺口。

實際上,今年仍存在資本缺口的銀行僅8家。評估報告的腳註顯示,在剩余13家銀行中,有5家(希臘和斯洛文尼亞各兩家、比利時一家)並不需要再額外進行增資,因為它們已經充分地削減了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

歐洲央行在報告中指出,投資者應該關註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該行希望通過資產質量審查報告讓投資者相信,銀行是幹凈透明的,並且能在經濟複蘇中扮演重要角色。

資產達3.9億歐元的APG資管公司基金經理Eli Haroush告訴彭博社:

有些人試圖因為壓力測試沒有產生“流血事件”,就否定其可信度。我認為它是可信的。這是一項非常嚴肅的工作,並且歐元區銀行今年確實顯著增加了資本。

半壁江山

在這8家銀行中,意大利占據了一半,其中以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 SpA的資本缺口最大,達到了21.1億歐元。據彭博社,當前該銀行已經聘請了瑞銀和花旗幫忙出謀劃策,尋求可行的彌補方案。

律師事務所 Shearman & Sterling的合夥人Barney Reynolds表示:

我的直覺告訴我,質量審查充分可信。

歐洲央行拖著銀行們走了很長的一段路,讓它們達到該行希望它們達到的目標。這應當足以幫助它們走在這條路。

要通過該資產質量審查,銀行的核心資產充足率至少要達到8%。在壓力測試設定的“不利環境”中,達標要求為5.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08

通過了壓力測試 歐洲銀行就會開始放款了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17

20141027eubank

歐洲央行最新出爐的銀行業壓力測試報告顯示,大多數歐洲銀行都能經受住相當程度的沖擊。在所有123家銀行中,只有25家銀行未能通過審查。這當然是好消息。

但歐洲央行此舉,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能夠促進銀行業的貸款。如今壓力測試結果不錯,是否意味著歐洲銀行也已經準備好增加貸款,為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提供資金了呢?恐怕不然。

素有美聯儲通訊社支撐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就認為,此次歐洲央行主持的壓力測試雖然看似“很圓滿”,但仍有許多值得警惕之處。一些大銀行只是勉強通過測試,在“不利環境”中,核心資產充足率僅比5.5%的警戒線略高。意大利共有9家銀行沒有通過測試,且該國最大的銀行UniCredit在“不利環境”下的資本充足率僅6.8%。英國兩家在危機中接受救助的大銀行資本充足率僅比警戒線高一點。蘇格蘭皇家銀行和勞埃德銀行在“不利環境”下的資本充足率不到7%。

用其他標準來看,一些銀行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歐洲央行表示,有17家銀行的杠桿率不足3%。如果按照美聯儲對於美國大銀行的不低於4%的標準,有36家歐洲銀行不達標。

Hilsenrath還舉了美國的例子。在2009年壓力測試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美國銀行業貸款增長都極為緩慢。在此輪複蘇期間,銀行業整體的貸款增長速度保持1.9%的溫和增長,工商業貸款增長僅為3.6%。一直到最近一段時間,也就是壓力測試結束五年之後,銀行業的貸款才開始真正上漲。今年9月,美國銀行業整體貸款同比增長6.3%,創2008年以來最快增速,工商業貸款更是暴漲12.3%。

蘇格蘭皇家銀行的分析師Alberto Gallo表示:“這(壓力測試)對於銀行的貸款意味著什麽呢?80%的銀行可能通過了測試,三分之二可能過得還很輕松,但即便如此他們並沒有準備好擴大貸款。正如我們上周所說,銀行業之所以在借貸上猶猶豫豫,是因為其杠桿率太低,資產質量太差和信貸需求疲弱。此次測試中,有將近四分之一的銀行未能通過審查(尤其是來自外圍國家),這也證明了我們的判斷。自危機以來,歐元區銀行對企業的貸款已經萎縮了5930億歐元,我們認為這一趨勢還將繼續。”

正如《華爾街日報》記者Simon Nixon所說,壓力測試的重要意義不在於釋放了銀行的貸款,而是為創建歐元區銀行聯盟鋪平了道路,銀行的成敗將取決於其自身的信用,而不是其所在國的政府。作為一個單一的監管機構和銀行救助框架,這個聯盟將讓銀行業和政府之間“有毒”的聯系脫鉤。

Pimco前CEO El-Erian表示,就和五年前的美國銀行業測試一樣,歐洲嚴格的壓力測試將為歐元區更加長久的複蘇打下堅實的基礎。歐洲央行昨天公布的數據是個好消息。單要想讓壓力測試真正起到作用,歐洲還需要做的更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20

歐元集團主席:壓力測試標誌著歐元區銀行危機結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09

Jeroen-Dijsselbloem

歐元集團主席、荷蘭財長迪塞爾布洛姆(Jeroen Dijsselbloem)表示,歐洲央行開展的壓力測試標誌著歐元區銀行業危機已經過去。

迪塞爾布洛姆在接受彭博新聞社采訪時表示:

我肯定,銀行業危機已成為過去。(但)我從來沒有高枕無憂,因此我確實感覺到,銀行業需要持續管理風險,繼續加強資本充足率。

歐洲央行昨日公布了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在130家銀行中有25家未能通過測試,整體資本缺口達到250億歐元。

迪塞爾布洛姆稱,他“非常有信心”,那些未能通過測試的銀行將彌補資本缺口。“數據是可以管理控制的。做到符合測試標準非常重要,如此才能使每個人都確信,歐元區的銀行再一次穩固可靠了起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23

壓力測試臨近,美國銀行業拋售垃圾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46

當美聯儲檢查全球幾大銀行的交易賬簿的時候,他們可能發現這些銀行對垃圾債這一高風險市場的敞口低得驚人。

在美聯儲開展一年一度的壓力測試之前,華爾街最大幾家債券交易商在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拋售投機級債券(垃圾債)。美聯儲10月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截至10月15日一周,這些機構把垃圾債持倉減少了68%,垃圾債市場當周下挫1.5%。

研究公司Portales Partners LLC駐紐約銀行業分析師Charles Peabody 說,銀行縮減與投機級信貸有關的風險是有道理的,因為監管機構將重點關註這類債券,測試”當垃圾債收益率之差,尤其是流動性較差的債券收益率之差大幅擴大時的情形,”。他說,投資者可能在未來一年左右看到信貸周期進入下行階段。

多家銀行一直在清理它們的資產負債表,為監管機構即將進行的新一輪測試做準備。這些測試旨在預防造成雷曼兄弟倒閉的金融危機再次上演。

“我們認為交易商風險偏好最近一直很低是大型銀行在美聯儲即將進行的壓力測試前對其交易賬簿進行評估造成的,”美國銀行分析師Priya Misra和Shyam Rajan在10月15日的報告中表示。”這可能加劇了市場價格的波動。”

美銀美林指數顯示,美國垃圾債9月份下跌2.1%,是2013年6月份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隨著一些投資者為了追逐更好的收益率返回垃圾債市場,這類債券10月份以來上漲了1.1%。

美聯儲把矛頭對準投機級公司債券,主要是因為此類債券和貸款在市況不佳時的表現往往比大盤更為糟糕。

根據美聯儲10月23日發布的報告,在美聯儲最近一輪壓力測試模擬的最糟情境下,“美國公司信貸質量大幅下滑”,高收益率債券和貸款的相對收益率會“升至可與2007-2009年經濟衰退期間觸及的峰值相當的水平。”

美銀美林指數顯示,垃圾債與美國政府債券當前的收益率之差為4.38個百分點,只是2008年12月份觸及的21.8個百分點的五分之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792

美聯儲加大力度測試流動性回收工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00

OB-FH014_fed011_G_20100115144052

美聯儲周二發布聲明稱,在周一的七天期定期存款工具(term deposit facility,TDF)測試性拍賣中,銀行業上繳了2191.14億美元的存款。創下測試該工具以來的歷史記錄。

美聯儲向69家銀行提供了TDF,利率為0.26%。上周美聯儲通過該工具吸收了1718.6億美元的流動性,有66家銀行參與,利率也是0.26%。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加大了TDF的測試力度,以便在需要收緊貨幣政策之時,借助TDF回收連續多年的量化寬松(QE)所釋放出的流動性。

9月4日,美聯儲稱將自10月起,進行新一輪的連續八周的七天期TDF操作測試。銀行們可以通過參與TDF將額外的流動性上繳美聯儲,同時獲得一定的利息收益。在支付一定的費用後,銀行也可以提前取回這部分存款。

在首四周的測試中,每家銀行的存款上限為200億美元,美聯儲支付的利率為0.26%。在後續的四周操作中,利率將會“小步攀升”但不會高於0.3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973

滬港通最後倒計時:模擬測試中105億額度遭“秒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64

下周一(17日),萬眾期待的“滬港通”即將正式開車,在最後一次真實模擬交易中,105億元限額半小時即告罄。

本周六,滬港通進行了啟動前的最後一次交易系統測試,上交所方面參與滬港通的首批89家券商悉數參與了昨日的測試,測試的內容涉及開戶、管理、日常交易、行情等,所有數據均以本月14日的收盤價作為參考。

據多家媒體報道,模擬測試的市場反響極為熱烈,測試僅半小時滬股通的額度就全部用完。根據規定,內地投資者可以買賣港股的總額度為2500億元,每日限額105億元。

除了境內投資者投資熱情高漲,市場對於海外資金的湧入也充滿期待。

《中國經營報》引述華潤元大富時中國A50指數基金擬任基金經理楊偉稱:

“滬港通將帶來海外新的增量資金和新的投資機會。滬港通啟動後,海外投資者投資規模理論上最大可達到9000億元,相當於A股市值的3.5%左右。”

上述媒體還援引萬家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林則表示,“滬港通有望給A股帶來正面影響。第一,滬港通為海外投資者進入A股提供了便捷的通道;第二,海外投資者主要的興趣集中在估值較低且相對稀缺的股票,整體受益品種是優質大盤藍籌股,由於A股中此類股票權重高,所以有望帶動A股上行。”。

張林認為,長期來看,滬港通僅是中國國內資本市場開放的開端,後續的可以期待的是將A股納入國際指數、深港通、滬新(加坡)通等,均有望引入國際資金,對A股產生正面影響。

華爾街見聞此前也曾提到瑞銀駐香港策略師陸文傑的觀點,他們近期收到許多海外投資者的咨詢,預計下周一上海市場交易量會非常大。

交銀國際駐香港策略師洪灝認為,基建、軍工等未在香港上市的行業股票有望成為最大受益方之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599

“去美元”加速 俄羅斯銀行將測試新交易系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29

《今日俄羅斯》報道,受西方制裁的俄羅斯Rossiya及SMP銀行將於12月15日和另外六家俄羅斯銀行測試新的銀行間交易系統。此舉被視為俄羅斯“去美元化”的一個重要措施。

俄羅斯國家支付系統(NPS)主席Vladimir Komlev在接受俄羅斯當地媒體時采訪時表示,“作為大型銀行,Rossiya和SMP銀行參與測試新支付系統十分重要。”

Komlev稱,新系統大體的運行模式和目前類似,銀行不需要調整或者更新他們的軟件以滿足新系統。NPS是在今年才成立的機構。 VISA和萬事達兩大國際支付系統都拒絕為一些遭到制裁的俄羅斯銀行服務。

11月俄羅斯央行曾表示計劃於2015年5月使用新的銀行間交易系統,取代目前全球性的SWIFT系統。而在今年九月,華爾街見聞曾報道,中俄兩國曾探討成立新的銀行間交易系統替代SWIFT。

SWIFT組織全稱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其官網今年7月報稱,當月每日傳遞約2100萬條金融信息,推動215個國家的1.05萬家金融機構及企業完成支付。

周三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透露,俄羅斯企業在歐洲和美國都借不到錢,不過亞洲金融市場總體上願意與俄羅斯企業和銀行合作,並可能成為已對俄關閉的西方市場的替代市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46

走過兩度虧損 李金恭用自製機台接單全世界 京元電站穩半導體測試龍頭之祕

2014-12-22  TCW

 

十四年前展開轉型,從記憶體做到微機電,從兩度虧損到穩健財務,京元電董事長李金恭用自製設備機台、拓展新產品線,讓全球半導體客戶都下單給它做測試,站穩台灣半導體測試龍頭地位。

撰文‧林宏文、周品均

二○一四年第一季京元電苗栗銅鑼廠正式啟用,不到一年的時間,京元電董事長李金恭再度率領著大批員工及合作廠商重聚銅鑼廠。「才不到一年,一廠廠房都已填滿設備,需要趕快蓋銅鑼二廠。」李金恭滿臉笑容,伸出雙手歡迎每一位前來京元電銅鑼二廠動土典禮的來賓。

攤開京元電近一年的營運成績單,就知道李金恭為什麼這麼急著蓋新廠房,今年前三季累計稅後每股純益(EPS)是一‧七一元,已超越去年一整年的一‧五三元,第三季獲利甚至創下十年來單季新高。

來自聯發科、賽靈思、恩智浦、意法半導體等大廠的檢測訂單,填滿京元電的產線,「所以,我們連銅鑼廠三期、四期的土地都準備好了。」李金恭對國際整合元件大廠委外的訂單成長很有信心,還提早將土地承租下來,他笑說:「我這幾年的第一時間敏感度,很強。」憑著李金恭對產業嗅覺與努力,只有檢測業務的京元電能擠進全球封測產業前十名排行榜,還是台灣最大的測試廠。「積極跨入邏輯晶片,加上資本支出與擴產動作謹慎,都是京元電營運表現穩定的關鍵因素。」瑞銀證券前半導體分析師程正樺,評價京元電的策略。

然而,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十四年前,京元電曾為了DRAM測試業務,大舉投資一百億元,買進記憶體測試機台,就為搶搭記憶體擴產風潮,卻遇上史上最大的虧損。

韓商低價競爭

網通泡沫首度虧損

那是二○○○年的事了,李金恭回憶,當時千禧年科技業景氣大好,記憶體供不應求,他大膽投資百億元,採購記憶體測試機台,結果隔年網通泡沫破滅,業績一落千丈,也是在那一年,京元電股票掛牌上市,只能連續三次調降財測,股東每天打電話來開罵。

當時,京元電會由盈轉虧,關鍵就是占七成業務的大客戶世界先進,敵不過來自韓商嚴酷的低價競爭,最後時任世界先進董事長張忠謀黯然宣布退出記憶體市場,已買了一大堆測試機台的京元電成最大苦主。

那是第一次,考驗京元電的生存力,不僅出現掛牌以來首次虧損,一虧就是兩年,對獲利績優生的京元電來說,從未有過。李金恭思考良久,心想未來記憶體將是韓商天下,沒把握與韓商硬碰硬的他,只能決定加強邏輯IC投資比重,逐步降低記憶體的生產比重。

好不容易,京元電獲利在○四年開始回穩,營收規模突破百億元,每股獲利也回到三.六九元的高水準,李金恭又做了大舉投資的決策,結果,隔年景氣反轉,居然又把京元電打回虧損窘境。

遇景氣重挫又虧損

訂現金水位鐵律

原來,○三年歷經SARS風暴,半導體景氣休養生息,在○四年景氣快速回升、訂單大舉回籠,京元電大幅增加機台後,○五年第一季景氣又急轉直下。短短五年內,京元電遇到兩次大考驗,讓李金恭痛下決心,「公司體質要強健,一定不能躁進,要先求穩健經營。」李金恭下令財務部主管,訂下鐵律:「京元電任何時刻的現金水位,都要有兩年的水位,意思就是,即使公司未來兩年都沒有收入,也照樣能發薪水、存活下來。」即使部分內部主管曾認為,這項鐵律有點保守過頭。但就是現金存活水位的原則,○八年金融海嘯來襲,多數半導體同業撐不住,只能繳出赤字虧損,京元電卻因提早因應,加上現金準備充裕,一路擴充新竹、竹南、銅鑼到大陸蘇州等地廠房,逐年成長至今。

李金恭徹底執行這項財務鐵律,看看京元電每季報表的約當現金水位,都介於六十至八十億元之間。但只有財務穩健是不夠的,京元電還有一項有別於同業的競爭利器,那就是測試機台自製策略。

「IC測試業是幫客戶測試IC,測完就把晶片還給客戶,特色是不需要材料,最大的營運成本就是機台設備的折舊,所以,若可自行開發測試設備,並降低折舊,就是我們的競爭力關鍵。」李金恭分析。

目前京元電總計有七百餘台測試機台,其中二百餘台是自行開發,比率約三成左右。京元電企畫處處長張垂欽說,目前自行開發的機台屬中低階,不外賣只供內部自己使用。

自行開發機台除可降低成本外,還能快速因應市場變化。張垂欽說,現在景氣變化太快,客戶訂單及產品種類隨時在調整,自行開發的設備可馬上調整軟硬體,成了京元電最大競爭利基。

另一方面,京元電也著手拓展新產品線。一年前,為了接下一家國際大廠的MEMS(微機電)檢測訂單,李金恭在銅鑼一廠地下室打造一間祕密基地,因這個客戶的產品檢測需求和其他客戶很不一樣,它對於聲音要求特別嚴格,這個大客戶就是專精於麥克風元件的博世(Bosch)集團。

「你知道測試麥克風MEM S元件,測試環境的聲音不能超過六十分貝。」李金恭笑說,為了它,京元電特別規畫空間,建立專用廠房,進行硬體設備客製化。

為做好這項業務,李金恭特別開設「聲音學」課程,讓團隊了解客戶的產品與需求。平常喜歡吹薩克斯風紓壓的李金恭開玩笑說,「一開始還以為課程是聲樂課呢!」正是這樣的準備與投入,京元電成功爭取到這個國際級客戶,讓京元電 MEMS營收比重達到一○%。

從記憶體、邏輯IC到M EMS,李金恭帶著京元電走出兩次虧損生存戰,將客戶群從台灣擴展到全世界,也難怪京元電能喜迎十年獲利新高,穩坐台灣最大檢測廠地位。

京元電

成立:1987年

負責人:李金恭

資本額:119億元

主要業務:晶圓測試、IC測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96

362家城投平臺壓力測試:盤點那些“最緊繃”的平臺公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83

本文為微信公眾號“掃雷小組”* 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按照原計劃,2016年起地方政府只能通過省級政府發行地方債的方式舉借債務。而在2015年一整年的過渡期內,只有保障性住房、公路、水利、土地儲備等領域的在建項目後續融資,政府債券資金不能滿足的,允許由企事業單位通過銀行貸款、企業債、中期票據等方式舉借。(《地方政府性存量債務清理處置辦法(征求意見稿)》)

 

但是,掃雷小組在1月5日的徹底分析《後續博弈:政府債務或遠超預期,如何拆彈?》中曾提及,此輪財政部主導的政府債務清查規模可能超出預期
 

因此面臨兩個問題:1、2015年、2016年省政府發債規模相對於總的存量債務盤子可能杯水車薪,省政府發債未能覆蓋的債務到期如何償還?2、如按照上述征求意見稿,2015年,平臺公司只有保障性住房、公路、水利、土儲等幾類在建項目可以融資,融資渠道明顯受限。

 

因此掃雷小組對平臺公司進行了一次壓力測試。假設極端條件出現,即“省政府發債尚未到位、融資渠道遭受全面管束”的情況下,考察平臺類企業以經營性現金流覆蓋未來一年到期債務的能力

 

掃雷小組考察的具體指標是[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並以75%作為分界。

 

需要指出的是:

1)由於2014年報尚未披露,我們選取了時點最為接近的2014年三季報數據計算平臺公司未來一年到期債務;

2)我們計算的到期債務中包括部分無息負債(如一年內到期的長期應付款),因此總體指標水平偏低;

3)由於是三季度數據,我們統一以75%折算覆蓋標準。由於各公司現金流發生時間不均衡,這一簡單換算很可能造成不準確。但其他調整方式也可能難以準確修正。掃雷小組將在正式數據出爐後修正。歡迎持續關註。

 

以Wind口徑計算,1754個平臺公司中共有362家披露了三季度數據。

 

以我們的考察標準,認為

(1)經營現金流為負值的平臺為強預警,亮紅燈;

(2)現金到期債務比率不到75%的,為預警,亮黃燈;

(3)>75%的我們認為壓力較小,為綠燈。

 

結果發現:

(1)紅燈:115家,占比約為32%;

(2)黃燈:183家,約占50%;

(3)綠燈:64家,占比不到20%。

 

12 (2)

 

我們還對披露數據的362家平臺逐省進行了分析。

4

 

其中內蒙古、黑龍江、海南、吉林樣本過小,或存在較大偏離度。但數據樣本較大的江蘇、福建、四川、浙江、廣東等省,我們認為能揭示一些普遍問題。

 

受篇幅所限,我們只列出紅燈榜、綠燈榜前20名。如需獲取完整數據庫,請關註微信公眾平臺“掃雷小組”。

 

 

*掃雷小組 | SWEEPING ANALYSIS 是一個開放的中國政府信用研究群組。

 

小組提供基於城投平臺、PPP、地方債券、財政部門動向、開發性金融等系列數據庫的輕量化分析。

 

歡迎在微信公眾號中搜索“掃雷小組”,或掃取以下二維碼,關註我們。

qrcode_for_gh_52a9b222e0f1_258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298

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 上海實施房貸壓力測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12

20150127shanghai

據新浪財經,上海銀監局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對上海的商業銀行放貸實施全產業鏈壓力測試,並對大型房企集團轄區外融資債開展檢測。

通知稱,上海市商業銀行將開展“由房地產到上下遊、由信貸到非信貸、由表外到表內”的全口徑壓力測試;並對大型房地產企業集團和房地產異地貸款、異地信托、商業綜合體貸款持續開展監測,防範異地風險傳染。

通知表示,2015年將研究健全房地產貸款集中度、差異化項目資本金比例、住房按揭貸款人還款能力貸前壓力測試等風險防範機制;在不良貸款防控方面,商業銀行要充分利用呆壞賬核銷條件放寬、市場參與者增多以及當前利潤、撥備‘雙高’有利時機,及時核銷、盤活、重組和轉化存量不良貸款。

22日,上海銀監局曾表示,轄區銀行業鋼貿風險集中暴露期基本結束,相關風險得到有效化解。而此前曾密集發生多起銀行追債鋼貿商的訴訟糾紛。

上海銀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開展不良貸款、房地產和理財業務等領域的壓力測試,指導轄內銀行及時掌握風險暴露信息和處置進度。並通過清收、核銷、重組、轉讓、現金清收等市場化、法制化、規範化手段積極處置不良資產,夯實全行業信貸資產質量,以增強經濟下行期抗風險能力。”

自去年以來,中國房地產行業持續降溫,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上升,資金鏈普遍吃緊。一些小型開發商已經出現違約或破產。今年年初,深圳房地產公司佳兆業因為資金鏈斷裂違約,再度掀起一波樓市風暴,也加深了市場對房地產企業財務狀況的擔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