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首單跨境飛機資產包交易落地 海航租走兩架波音737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3-18/992293.html
另據波音公司去年8月發布針對中國市場的《當前市場展望》報告預測,未來20年中國民用航空市場將需要6330架新飛機
每經記者 吳澤鵬
今日(3月18日)下午,廣州首筆經營租賃飛機資產包交易落地,由天合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下稱“天合租賃”)購買並出租給海南航空兩架B737-800飛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交付儀式上了解到,兩架波音B737-800飛機均以經營租賃的方式完成,即天合租賃將飛機租給海航,海航在租期內按合約支付租金,到期後再將飛機退還給天合租賃。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租賃飛機可以緩解航空公司的資金壓力,也能縮短拿到飛機的周期,“近年來,航空公司采取租賃飛機的方式是越來越多。”
另據波音公司去年8月發布針對中國市場的《當前市場展望》報告預測,未來20年中國民用航空市場將需要6330架新飛機,總價值約為9500億美元。
經營租賃飛機:到期後將退還
3月18日,隨著由天合租賃購買並出租給海南航空的兩架B737-800飛機實現成功交付,廣州首筆經營租賃飛機資產包交易實現落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飛機租賃主要分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兩種模式,據天合租賃首席運營官趙銘豐介紹,此次交付的兩架B737-800飛機均以經營租賃的方式完成。也就是說,天合租賃將兩架飛機租給海航,海航在租期內按合約支付租金,到期後再將飛機退還給天合租賃。
“租賃公司和航空公司開展經營租賃業務,可以幫助航空公司提高機隊規劃的靈活性、優化資產結構和財務報表。”趙銘豐說道。
而所謂“跨境飛機資產包交易”,簡單來說,即這兩架B737-800飛機是天合租賃向另一家境外租賃公司HKAC購置,“飛機租賃在國際上有種通行的做法,是租賃公司會針對一架飛機專門註冊成立一個特殊目的公司SPV,飛機租賃交易均以這家特殊目的公司SPV的名義來完成。”趙銘豐介紹道。
通過跨境資產包交易,天合租賃擁有這兩架B737-800飛機的所有權,同時將飛機以經營租賃的方式租給海南航空。據趙銘豐介紹,天合租賃為前述兩架飛機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註冊成立了兩家SPV,每一個SPV擁有一架飛機資產,“業內采取這樣的方式主要出於風險隔離和融資的考慮。”
據了解,這也是是廣州首單從境外租賃結構變為境內租賃結構的飛機租賃業務。
海航方面,相關人士來去匆匆,未透露任何信息。
波音預測:中國民航機隊20年將增加2倍
據了解,飛機的使用壽命為一般為25年至35年,目前,中國航空市場的飛機約有60%以上依靠國外租賃引進,租賃合同一般在7年左右。其中,經營性租賃漸成飛機租賃業主流。
以南航為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南航2015年半年報了解到,截至2015年6月30日,南航集團運營的機隊中,有經營租賃飛機206架,融資租賃飛機194架,自購飛機238架,租賃飛機占比約62.7%。
波音公司去年曾發布針對中國市場的《當前市場展望》報告,預測未來20年,中國民航機隊的規模將增加到現在的近三倍,從2014年的0570架增加到2034年的7210架,此間新交付的飛機中,70%以上是為了滿足市場增長的需求。中國將需要63630架新飛機,總價值約為9500億美元。
有飛機租賃公司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為國內飛機租賃業務發展較早地區之一,截止目前,區內註冊的融資租賃公司已有1500多家,完成超過600架飛機的融資租賃業務。繼天津之後,上海、深圳前海、廈門等都開展了飛機融資租賃業務。
“你買飛機,你還要去找廠家下訂單,周期比較長,但租飛機,最短幾個月,就可以把飛機拿到手。但對於航空公司來說,選擇經營租賃還是融資租賃,則要看它們公司自己的需求,我們針對不同的投放方向,也采用不同的模式。”有飛機租賃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國家及地方均出臺了不少政策支持飛機租賃業。
2013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飛機租賃業務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我國飛機租賃業發展。
廣州方面,早在2014年5月29日,廣州市政府就出臺了《廣州市加快新業態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試點建設廣州融資租賃業發展集聚區,打造飛機租賃集聚地,建設中國融資租賃第三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航班管家獲9.33億元投資,海航、民航等聯合斥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finance/2016/0323/154838.shtml
i黑馬訊 3月23日消息,黑馬導師王江的企業航班管家近日獲9.33億元投資,投資方包括海航和民航等。
凱撒旅遊今日發布公告稱,將與凱撒世嘉、民航股權投資基金、北京民航合源投資中心等對移動出行App“航班管家”的母公司——深圳活力天匯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增資,增資額為9.33億元。
凱撒旅遊於2011年被海航旅遊集團收購,並於去年成功上市。參與投資的凱撒世嘉為凱撒中國創始人、凱撒旅遊總裁陳小兵實際控制企業,大鵬航服是海航旅遊集團下屬旅遊包機服務提供商。
據悉,活力天匯曾在2011年1月完成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等投資;2011年12月獲得1500萬美元B輪融資,由經緯創投、Greylock投資。從2009年創立至今,活力天匯已經成為了國內最主要的機票、火車票移動交易平臺之一,2015年全年交易額接近200億元。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i黑馬,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重磅】海外收購再下一城 海航7.52億投資維珍澳洲航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0908.html
已經競爭白熱化的中澳航線市場,可能因為一樁新的股權交易和戰略聯盟,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今天一早,澳洲上市的維珍澳洲航空發布公告稱,與海航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海航航空”)達成協議:海航航空旗下的海航創投將以0.3澳元/每股的價格認購維珍澳洲股權,交易整體估值1.59億澳元(合7.52億人民幣)。
本次交易預計於2016年6月底結束,屆時,海航航空集團將持有維珍澳洲13%的股權。後續海航航空集團將獲邀委任1名新成員加入維珍澳洲航空董事會。同時,雙方還簽署了戰略聯盟協議,後續雙方將圍繞代碼共享、常旅客計劃、地面服務資源等方面業務開展合作。
另據維珍澳洲航空披露的消息,後續海航航空集團還將繼續參與維珍澳洲航空的增資擴股,直至持有該公司19.99%的股權。

火拼澳洲
維珍澳洲航空於2000年成立,目前公司機隊規模為機隊規模為159架飛機,運營109條國際國內航線,年旅客運輸量為2171萬人次。2003年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上市。
由於是澳洲第二大航空公司,在澳大利亞的市場占有率約為36%,維珍澳洲航空一直是全球各家希望布局澳洲的航空公司爭奪的香餑餑。就在幾天前,就有澳洲當地媒體報道,南方航空與海南航空正在研究收購股份的可行性。
而在今年4月就有外媒稱,新加坡航空可能會出資買下維珍澳洲其他股份,如果有中國買家參與競爭的話。
據《布里斯班時報》報道,航空專家稱,新加坡航空目前有財力購買維珍澳洲其他股份,但只在中國競爭對手提出購買新西蘭航空公司手中的25.9%股份時,才會進行。
今年1月,新加坡航空剛剛獲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批準,可以將持有維珍澳洲的股份增長至25.9%。目前,維珍澳洲的股東除了新加坡航空,還有中東航空巨頭阿提哈德航空,後者持有維珍澳洲 25.1%的股份。
而此次海航航空入股維珍澳洲也意味著,對於這家澳洲第二大航企的爭奪戰暫告一段落,而一直升溫的澳洲航空旅遊市場,也將隨之發生變數。
海航的算盤
近年來,澳洲的旅遊市場持續升溫,作為中國遊客最喜愛的旅遊目的地之一,2015年超過100萬中國遊客赴澳大利亞旅遊。國內航空公司布局澳洲的步伐也是此起彼伏。
目前在中澳航線市場,南方航空是最大的承運人,澳洲也是其布局“廣州之路”的重要節點,隨後,東航、國航也陸續加密到澳洲的航線,東航甚至與澳洲最大的航空公司澳大利亞航空達成航線聯營,中型航空公司四川航空和廈門航空也開始陸續開辟到澳洲的直飛航線。

相比之下,海航系在澳洲市場的拓展,並不如上述幾家公司兇猛。只是通過旗下的海南航空開通了前往澳洲的季節性航班,比如西安到悉尼等,此外海航系下的香港航空也從去年開始發力澳洲,開通了香港到黃金海岸、凱恩斯等獨飛航線。
據記者了解,海南航空還計劃在今年開通西安-墨爾本航線與長沙-墨爾本航線,而海航系下的首都航空也希望開通青島-墨爾本航班,不過對於京滬廣等大城市到澳洲的航線,後來者海航系已經很難分羹。
不過,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預計,如果海航投資了維珍澳洲,則有可能通過讓對方開通至中國的航班,進入海航系無法運營的航線,尤其是到京滬廣和香港。
這其實類似海航投資法國藍鷹航空時的意圖。在投資藍鷹航空後,海航希望利用其開通巴黎-北京航線,但由於俄羅斯方面未給予過境航權而尚未成功。
對於此次海航的投資,維珍澳洲首席執行官John Borghetti就表示:“通過與海航航空集團開展合作,將幫助維珍澳洲獲得更多來自中國的機會,同時我們也將通過海航航空集團的全產業鏈獲得更多的成本協同效應。”
差異化擴張
再來看看此次收購維珍航空的主體海航航空,註意是“海航航空”而不是海南航空,其是海航集團旗下核心支柱產業集團,對旗下航空運輸企業和航空相關企業實施產業管理。

之所以要設立海航航空,主要是海航系下的航空公司實在是太多了。截止2015年12月,海航擁有飛機近1150架,旗下航空運輸企業開通國內外航線近700條,通航城市200余個,年旅客運輸量7742萬人次。控股或參股的成員公司包括:海南航空、天津航空、祥鵬航空、西部航空、法國藍鷹航空、加納AWA航空、土耳其myCARGO貨運航空公司、土耳其myTECHNIC飛機維修公司、瑞士Swissport等。
不久前,海航還收購了巴西蔚藍航空的股份,並準備投資葡萄牙航空,在國際航空網絡的布局策略上,走出了一條完全不同於三大國有航空的道路。
此外,海航還在通過收購土耳其myTECHNIC飛機維修公司、瑞士Swissport等布局全球航空上下遊產業鏈,打造現代航空服務業提供商。
海航領銜 航企激戰歐洲上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735.html
最近一個月,歐洲杯在地面激戰之時,中歐之間的上空也異常熱鬧,多家國內外的航空公司集中發力歐洲,陸續開通多條中國到歐洲各個城市的直飛新航線。
事實上早在若幹年前,歐洲就是國內航企開通最多洲際航線、擁有最多航點的區域,而與亞洲到北美的運力與需求情況相比,歐亞航線目前還是處於運力大於需求的狀況,歐洲經濟也尚未徹底複蘇之時,一場中歐上空的戰役,卻已經開打。
海航系突圍
端午節期間,海南航空(600221.SH)一架塗有“Hai!Manchester”的A330彩繪飛機,首次降落在英國曼徹斯特機場,意味著中國大陸到倫敦以外的首條英國航線開通。

這條航線也是去年習近平主席訪英時,親自“代言”宣布要開通的中歐航線,與其一起“站臺”的,還有英國首相卡梅倫。當時主席的到訪,還促使中國訪英遊客簽證有效期從6個月放寬至兩年。
“曼徹斯特是英國第三大城市,更是英國西北地區商務、金融、保險和運輸的中心,還擁有兩支世界級足球隊曼聯和曼城,距離很多度假目的地也都很近,比如利物浦、約克、倫敦、愛丁堡、湖區國家公園等,旅遊、公商務、夏令營客流需求巨大,這條航線我們已經研究了幾年。”海南航空國際業務總監李祥如此闡述選擇這條獨飛航線的原因,“此外,曼徹斯特有超過4000名中國留學生,還是‘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合作計劃的中心,北京建工集團等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在曼徹斯特進行空港城、地產、酒店等方面的投資。”
此外,開通曼徹斯特航線也是對“一帶一路”戰略的參與和執行。在此之前,海南航空還開通了北京到布拉格、北京到特拉維夫兩條獨飛的歐洲航線,更早期則開通的是北京-布魯塞爾、北京-柏林、北京-莫斯科、北京-聖彼得堡、杭州-西安-巴黎和重慶-羅馬等中歐航線,很多都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布局,還將國內的重慶和西安這些“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包括的城市與歐洲更緊密的連接。
顯然,與國航、東航、南航傳統三大航的歐洲航線主要圍繞法蘭克福、巴黎、倫敦等傳統的歐洲樞紐城市展開不同,海航系的航空公司正在打造新的歐洲航空版圖。
之所以說是“海航系”,是因為除了海南航空,海航集團旗下的多家航空公司也開始發力歐洲。比如海航系下的天津航空,就剛剛開通了天津到莫斯科的直飛航線,還計劃在月底開通天津-重慶-倫敦航線;另一家成員公司首都航空則開通了北京到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並申請開通杭州-北京-里斯本航線。
對於旗下航空公司“飛出去”如何協調,李祥告訴記者,集團會對國際航線網絡進行統一規劃,旗下各航空公司也有不同的定位,比如海南航空以吸引公商務客源為主,新開航線會看有沒有公商務前景,並且主要選擇從國內一線城市飛國外二線城市,或者從國內二線城市飛國際一線城市的錯位競爭;首都航空則以旅遊休閑客為主,會與集團旗下的凱撒旅遊合作;天津航空主要開拓天津始發到國際一線城市,承接北京航空需求的溢出,打造進出北京的“第二空中通道”。

競爭白熱化
當然,海航系也不是唯一一家深耕歐洲市場的航空公司,除了中歐第一大航空承運人國航的持久耕耘,去年重點在推進中美航線“太平洋計劃”的東航,也開始在中歐航線發力,計劃在6月底一口氣開通上海到莫斯科、布拉格、阿姆斯特丹和馬德里四條歐洲航線。
對於三大國有航空來說,競爭壓力不只來自海航,還有主打“中轉牌”的中東航企的崛起。近年來,包括阿聯酋航空、阿提哈德航空、卡塔爾航空、土耳其航空等都在賣力打造著各自的中轉樞紐,搶占了亞歐航線上越來越多的客源,而包括漢莎、法航等中歐航線上的傳統老牌航企,也正面臨市場份額流失的窘境。
比如擁有伊斯坦布爾地理優勢的土耳其航空近年就在全球迅速擴張,不斷開通新航點,僅2015年一年就開了23個目的地,目前在歐洲的目的地就超過100個,與此同時,土耳其新機場正在如火似荼的修建,預計會在2018年的上半年交付運營,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場,一期工程完成後,年客運能力將達到9000萬人次。
“中東的航空公司運力擴張快,機隊年齡低,不過相對於中轉航班,直飛依然會是更多商務客和高品質旅遊客人的首選,因此還是要趁現在油價較低時搶占有利位置和市場份額,”多位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畢竟現在的趨勢是國際旅客的增長高於國內旅客,我們不開(新航線),可能就被競爭對手搶開了。”
這也是很多歐洲航空公司在思考的。比如漢莎集團旗下的奧地利航空公司就恢複了一度停飛的上海-維也納直航航線,西班牙國家航空公司也打算在月底開通上海到馬德里直航,與東航直面競爭。

而相比航空老大哥們的“單打獨鬥”,海航還在通過收購的方式希望加速發力。早在2012年,海航集團就成為法國藍鷹航空的第二大股東,後者從法國6座機場飛往葡萄牙、馬里、阿爾及利亞、突尼斯等多個歐洲目的地;最近,海航去年投資的巴西蔚藍航空又被傳出要增資葡萄牙TAP航空公司,海航也將入股。
此外,海航還在通過收購的形式在歐洲延伸航空上下遊產業鏈,不僅投資了歐洲第三大商務酒店集團NH酒店,以及瑞士航空配餐公司Gategroup,其在6大洲的35個國家開展業務,每年為320萬個航班的3.5億旅客提供服務;還完成了對世界最大航空地面服務及貨運服務供應商Swissport100%股權的收購,如果將上下遊的業務整合打通,將有利於航空業務的提速。
海航買買買 拿下全球第二大航空配餐公司
過去12個月幾乎平均每月達成一筆並購交易的海航集團,海外“大采購”的步伐並沒有停止,最新一筆交易,是宣布將全球第二大航空配餐公司收入囊中。
Gategroup北京時間7月7日中午宣布,海航已經確認收到Gategroup共計61.76%的股票出售,加上Gategroup自身仍然持有的62.06萬股,交易雙方合計擁有公司63.6%的所有權和投票權。
控股全球第二大航空配餐公司
今年5月,海航集團旗下的海航航空(香港)航空配餐控股有限公司發布了關於公開要約收購所有公開持有的Gategroup 股份的要約收購說明書。
當時提出的條件是以每股53瑞士法郎的價格收購Gategroup,並得到了Gategroup董事會的一致贊成。在股票完全稀釋的基礎上,上述收購價對Gategroup的估值約為14億瑞郎(14.7億美元)。在公開要約收購完成後,海航計劃讓Gategroup退市。

航空公司工作人員正在為乘客提供餐飲服務 圖片來源:Gategroup官網
根據Gategroup7月7日發布的最新公告,截至歐洲中部夏令時7月1日下午4點的初次接受期到期,共有1641.50萬Gategroup股份向海航航空(香港)航空配餐控股有限公司出售,對應為Gategroup的2657.66萬股份的61.76%。
Gategroup表示,海航對此階段的結果非常滿意,並樂觀地認為公司其他股票持有人會認識到將所持股票出售給海航的益處,讓海航在額外驗收期(此交易將會有十個工作日的額外驗收期,於7月8日開始,並在7月21日結束)繼續購得股份。因此海航決定取消要約收購說明書中67%的最低接受比例條件,宣布此項交易成功,預計這項收購的結算將在今年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初完成。
Gategroup是全球領先的航空餐飲供應企業,從事機上餐飲、機上零售、物流配套等服務。公司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現在六大洲33個國家設有約160個服務點,員工總人數約2.8萬人。其航空餐配業務僅次於漢莎航空旗下的LSG漢莎天廚。
在此之前,Gategroup的客戶包括達美航空、美國航空公司、易捷航空、阿聯酋航空、美聯航、維珍航空等大航空公司。2015年的財報顯示,Gategroup收入為29.96億瑞郎(約合 203 億元人民幣),其中80%以上營收源自南美和歐洲及中東地區,而航空市場增長更為迅速的亞太及拉美地區占比還不到20%。
對於Gategroup的收購,海航表示意在“加快海航國際化發展,增強海航在航食產業領域的能力,產生協同效應”。
值得註意的是,海航集團在國內有自己的餐食公司,旗下的海南航空等則在加速開辟到歐美國家的國際遠程航線,而歐洲和北美正是Gategroup最重要的兩個市場,收購Gategroup相當於給未來的國際航線開拓準備好了後勤隊伍。
美國市場調研機構 Global Industry Analysts 報告顯示,全球航空配餐市場到 2020 年將達到 176 億美元的規模,其中亞太地區是增長最快的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達到5.6%。IATA 的另一項調研則稱,中國將會在 2032 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航空客運量最大的市場,被海航集團收購的Gategroup,未來的市場和客戶開拓前景也開闊了不少。
平均每月一筆的海外投資邏輯
值得註意的是,在收購Gategroup公司之前,海航集團曾在去年收購了瑞士另一家企業Swissport,後者是世界最大航空地面服務及貨運服務供應商,為全球約700家航空公司客戶提供機場地面和貨運服務,業務遍布48個國家的270個機場,年保障乘客約2.24億人,處理貨物約410萬噸,年營業收入約30億瑞郎。
不管是航空配餐企業還是地面服務企業,都跟海航的航空主業相關,以提升航空板塊全產業鏈服務能力。
而在過去一年里,海航集團進行了一系列航空及其上下遊、酒店、地產等領域的收購,幾乎平均每月一筆。
記者梳理海航的海外收購標的發現,與三大國有航空不同的是,海航的國際化布局不僅限於開通新航線,而是通過收購國外的公司來打造完整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鏈,其投資方向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業務布局,二是資產配置。
業務布局方面,主要是在航空主業、輔業以及旅遊、酒店等上下遊的延伸,比如投資藍鷹航空、巴西蔚藍航空、澳洲維珍航空,收購紅獅酒店、卡爾森酒店等;資產配置方面,主要在倫敦投資了兩個地產項目,還收購了美國曼哈頓的地標建築。
多位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從海航集團海外投資的思路來看,是希望將航空和旅遊產業鏈打通,以航空運輸、旅行社、酒店、金融及支付、技術等產業為基礎完善一站式旅遊服務,並將地區型航空公司以及海外參股的航空公司資源整合起來,加速“大旅遊”產業的布局。畢竟現在全球經濟低迷,企業的估值普遍較低,此時可以進行低成本擴張,而後續的資產和業務板塊的整合對收購效果的落實也很重要,比如將海外航線與投資的海外酒店、地面服務以及配餐資源協同。
據記者了解,目前海航集團仍在尋求更多海外資產標的的投資,而內部資產和業務板塊的重整也在醞釀。而對於大規模海外並購的錢從哪來,海航集團首席執行官兼投資總裁黃琪珺接受外媒采訪時曾透露,公司的並購資金來源主要是經營現金流、資本市場、國內的私募股權基金、社會化基金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
值得註意的是,在近期國家發改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發布的“鼓勵試點企業境內母公司直接發行外債”的公告中,只有海航和華為兩家是21家試點企業中的非國有控股企業。
海外收購停不下 海航又拿下全球第二大航空配餐公司 (附近兩年海外投資清單)
過去12個月幾乎平均每月達成一筆並購交易的海航集團,海外“大采購”的步伐並沒有停止,最新一筆交易,是宣布將全球第二大航空配餐公司收入囊中。
Gategroup北京時間7月7日中午宣布,海航已經確認收到Gategroup共計61.76%的股票出售,加上Gategroup自身仍然持有的620641股,交易雙方合計擁有公司63.6%的所有權和投票權。
控股全球第二大航空配餐公司
今年5月,海航集團旗下的海航航空(香港)航空配餐控股有限公司發布了關於公開要約收購所有公開持有的Gategroup股份的要約收購說明書。
當時提出的條件是以53瑞士法郎/股的價格收購Gategroup,並得到了Gategroup董事會的一致贊成。在股票完全稀釋的基礎上,上述收購價對Gategroup的估值約為14億瑞郎(14.7億美元)。在公開要約收購完成後,海航計劃讓Gategroup退市。
根據Gategroup7月7日發布的最新公告,截至歐洲中部夏令時2016年7月1日下午4點的初次接受期到期,共有1641.4959萬Gategroup股份向海航航空(香港)航空配餐控股有限公司出售,對應為Gategroup的2657.6558萬股份的61.76%。
Gategroup表示,海航對此階段的結果非常滿意,並樂觀地認為公司其他股票持有人會認識到將所持股票出售給海航的益處,讓海航在額外驗收期(此交易將會有十個工作日的額外驗收期,於2016年7月8日開始,並在2016年7月21日結束)繼續購得股份。因此海航決定取消要約收購說明書中67%的最低接受比例條件,宣布此項交易成功。預計這項收購的結算將在2016年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初完成。
Gategroup是全球領先的航空餐飲供應企業,從事機上餐飲、機上零售、物流配套等服務。公司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現在6大洲33個國家設有約160個服務點,員工總人數約2.8萬人。其航空餐配業務僅次於漢莎航空旗下的LSG漢莎天廚。

在此之前,Gategroup的客戶包括達美航空、美國航空公司、易捷航空、阿聯酋航空、美聯航、維珍航空等大航空公司。2015年的財報顯示,Gategroup收入為29.96億瑞郎(約合203億元人民幣),其中80%以上的營收來自南美和歐洲及中東地區,而航空市場增長更為迅速的亞太及拉美地區占比還不到20%。

對於Gategroup的收購,海航表示意在“加快海航國際化發展,增強海航在航食產業領域的能力,產生協同效應”。
值得註意的是,海航集團在國內有自己的餐食公司,旗下的海南航空等則在加速開辟到歐美國家的國際遠程航線,而歐洲和北美正是Gategroup最重要的兩個市場,收購Gategroup相當於給未來的國際航線開拓準備好了後勤隊伍。
此外,根據美國市場調研機構Global Industry Analysts的報告,全球航空配餐市場到2020年將達到176億美元的規模,其中亞太地區是增長最快的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達到5.6%。IATA的另一項調研則稱,中國將會在2032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航空客運量最大的市場,被海航集團收購的Gategroup,未來的市場和客戶開拓前景也開闊了不少。
平均每月一筆的海外投資邏輯
值得註意的是,在收購Gategroup公司之前,海航集團曾在去年收購了瑞士另一家企業Swissport100%,後者是世界最大航空地面服務及貨運服務供應商,為全球約700家航空公司客戶提供機場地面和貨運服務,業務遍布48個國家的270個機場,年保障乘客約2.24億人,處理貨物約410萬噸,年營業收入約30億瑞郎。
不管是航空配餐企業還是地面服務企業,都跟海航的航空主業相關,以提升航空的航空板塊全產業鏈服務能力。
而在過去一年里,海航集團進行了一系列航空及其上下遊、酒店、地產等領域的收購,幾乎平均每月一筆。

記者梳理海航的海外收購標的發現,與三大國有航空不同的是,海航的國際化布局不僅限於開通新航線,而是通過收購國外的公司來打造完整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鏈,其投資方向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業務布局,二是資產配置。
業務布局方面,主要是在航空主業、輔業以及旅遊、酒店等上下遊的延伸,比如投資藍鷹航空、巴西蔚藍航空、澳洲維珍航空,收購紅獅酒店、卡爾森酒店等;資產配置方面,主要在倫敦投資了兩個地產項目,還收購了美國曼哈頓的地標建築。
多位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從海航集團海外投資的思路來看,是希望將航空和旅遊產業鏈打通,以航空運輸、旅行社、酒店、金融及支付、技術等產業為基礎完善一站式旅遊服務,並將地區型航空公司以及海外參股的航空公司資源整合起來,加速“大旅遊”產業的布局。畢竟現在全球經濟低迷,企業的估值普遍較低,此時時候可以進行低成本擴張,而後續的資產和業務板塊的整合對收購效果的落實也很重要,比如將海外航線與投資的海外酒店、地面服務以及配餐資源協同。
據記者了解,目前海航集團仍在尋求更多海外資產標的的投資,而內部資產和業務板塊的重整也在醞釀。而對於大規模海外並購的錢從哪來,海航集團首席執行官兼投資總裁黃琪珺接受外媒采訪時曾透露,公司的並購資金來源主要是經營現金流、資本市場、國內的私募股權基金、社會化基金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
值得註意的是,在近期國家發改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發布的“鼓勵試點企業境內母公司直接發行外債”的公告中,海航和華為是21家試點企業中的唯一兩家非國有控股企業。
附:2015~2016年海航海外收購清單
2015年度
5月26日
花銷:1300萬美元
南非商務航空6.2%股份
南非商務航空集團(Comair Limited)發布股權變更公告,南非商務航空股東Thelo Aviation Consortium出售其全部股份,海航集團旗下荷蘭的全資子公司支付1.6億南非蘭特(1300萬美元)獲得南非商務航空集團6.2%的股份。
6月17日
花銷:約2150萬美元
紅獅酒店公司15%的股份
海航集團從一家位於西雅圖的投資基金收購了紅獅酒店公司15%的股份,以擴張其在北美地區的酒店品牌與產業。公告中沒有披露海航的收購價格。若按紅獅周二7.21美元的收盤價計算,海航需為此支付2150萬美元
7月30日
花銷:175億元人民幣
瑞士空港100%股權
海航集團在瑞士蘇黎世與私募股權基金PAI Partners簽署協議,全資收購後者持有的全球最大航空地面服務及貨運服務供應商瑞士空港公司(Swissport)100%股權。瑞士空港公司在48個國家開展業務,每年營業收入達30億瑞士法郎。
8月10日
花銷:160億元人民幣
愛爾蘭飛機租賃100%股權
渤海租賃與Avolon簽署《排他性協議》,擬以32美元/股的價格收購愛爾蘭飛機租賃公司100%股權,預計收購總價款約26.38億美元。分析師表示,成功收購Avolon使渤海租賃在成為世界第一大集裝箱租賃公司之後,躋身國際飛機租賃業務的一線陣營。
8月28日
花銷:不詳
倫敦路透社總部大樓
海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約收購傳媒巨頭英國路透社總部大樓,這是海航集團在倫敦的首個重大收購項目。英國路透社總部大樓位於倫敦金絲雀碼頭金融區核心位置,是倫敦標誌性建築之一。
11月24日
花銷:4.5億美元
巴西第三大航空23.7%股份
海航集團出資4.5億美元收購巴西蔚藍航空23.7%的股權,成為後者最大的單一股東。海航稱,雙方將合作發展航班共享、開發新航線以及擴大常旅客計劃。在其看來,雙方合作將長期受惠於中巴兩大全球貿易夥伴的龐大乘客量。
2016年度
2月17日
花銷:60億美元
美國IT分銷商英邁
美國當地時間2月17日,海航集團宣布擬以60億美元收購美國IT產品服務分銷商英邁(Ingram Micro)。具體的收購協議由海航集團旗下天津天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達成,創下中國企業收購美國IT公司最高金額紀錄。
4月5日
花銷:4.63億美元
曼哈頓地標建築 850 3rd Avenue
海航資本集團有限公司同賣方Shorenstein Realty Service以4.63億美元在紐約曼哈頓完成第二棟寫字樓(8503rdAVE)的收購交易。該寫字樓位於紐約最黃金地段,總面積61.7萬平方英尺,周邊有中央車站、聯合國總部等地標建築及眾多世界五百強企業,是海航在美國投資的第一棟A級寫字樓。
4月11日
花銷:近15億美元
瑞士航空服務公司Gategroup
海航集團提出以每股53瑞士法郎的價格收購Gategroup,得到Gategroup董事會的一致贊成。雙方在聯合公告中稱,在股票完全稀釋的基礎上,上述收購價對Gategroup的估值約為14億瑞郎(14.7億美元)。
4月15日
花銷:不詳
英國外幣兌換運營商ICE
海航已達成協議收購ICE。這是中國企業向亞洲以外地區擴張業務的背景下,對歐洲投資熱潮中的最新收購案。海航未透露交易條款。
4月19日
花銷:1.31億英鎊
17 Columbus Courtyard 倫敦金絲雀碼頭商廈
海航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已同意以1.31億英鎊(合1.89億美元)購買倫敦的一處商用物業。據道瓊斯消息,海航國際投資表示,計劃購買位於倫敦金絲雀碼頭的一棟名為“17 Columbus Courtyard”的商業大廈,賣方為Fourteen Ninety Two Ltd.。該物業總樓面面積為195443平方英尺(約合18157.25平方米),現租予一家投資銀行,年租金約為640萬英鎊(約合922.37萬美元)。
4月28日
花銷:不詳
全盤收購卡爾森酒店
4月28日,海航旅遊集團與卡爾森集團(Carlson Hospitality Group,Inc.)宣布達成協議,海航旅遊集團將全盤收購卡爾森酒店集團,以及後者持有的瑞德酒店集團(RezidorHotelGroup,AB)一半以上的股權。對於協議的收購價格,交易雙方均沒有披露。
5月31日
花銷:1.14億美元
維珍澳洲航空
維珍澳洲航空(Virgin Australia)(VAH.AX)已與海航集團達成協議,海航將通過供股向其投資1.59億澳元(1.14億美元)。
鐘情瑞士企業 海航又拿下瑞航技術延伸產業鏈
第一財經記者今日獲悉,穆巴達拉發展公司(下稱“穆巴達拉”)同意將其手中瑞航技術80%的股權出售給海航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海航航空”)。
總部位於蘇黎世的瑞航技術是一家集機身、發動機、航材服務和航空技術培訓為一體的獨立第三方綜合性MRO服務商和供應商,基於其世界一流的服務質量及其長期建立的技術人員資源,瑞航技術擁有創新型的定制解決方案以及世界級的服務標準。
據記者了解,穆巴達拉作為一家位於阿布紮比的投資發展公司,目前是瑞航技術的唯一股東,並將在交易後繼續持有瑞航技術20%的股份。
未來收購完成之後,瑞航技術仍將在海航集團的航空產業集團中獨立運營,並繼續擴展其全球業務,就飛機、發動機和航材提供MRO整體解決方案,並與包括全服務航空公司、低成本航空公司、飛機租賃商以及原始設備制造商在內的多元化客戶群體建立長久的合作夥伴關系。
瑞航技術首席執行官Jeremy Remacha表示,現階段,瑞航技術除了繼續為現有的客戶,如阿提哈德航空等,提供優質的服務以外,還致力於開發亞太地區潛在客戶,為他們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在海航航空全產業鏈的支持下,我們相信將在中國市場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

值得註意的是,目前在海航集團旗下,已經在境內運營著海航技術,境外運營著myTECHNIC等多家航空維修技術企業,此次收購瑞航技術後,有望將雙方在資源、市場、管理等方面的優勢整合,並幫助瑞航技術更好地開拓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
收購瑞航技術是海航集團再一次向瑞士企業拋出橄欖枝。在此之前,海航曾在去年收購了瑞士另一家企業Swissport100%股權,後者是世界最大航空地面服務及貨運服務供應商,最近又宣布將全球第二大航空配餐公司收入囊中,總部同樣位於瑞士。
而在過去一年里,海航集團進行了一系列航空及其上下遊、酒店、地產等領域的收購,幾乎平均每月一筆。
記者梳理海航的海外收購標的發現,與三大國有航空不同的是,海航的國際化布局不僅限於開通新航線,而是通過收購國外的公司來打造完整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鏈。其投資方向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業務布局,二是資產配置。
業務布局方面,主要是在航空主業、輔業以及旅遊、酒店等上下遊的延伸,比如投資藍鷹航空、巴西蔚藍航空、澳洲維珍航空,收購紅獅酒店、卡爾森酒店等;資產配置方面,主要在倫敦投資了兩個地產項目,還收購了美國曼哈頓的地標建築。
多位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從海航集團海外投資的思路來看,是希望將航空和旅遊產業鏈打通,以航空運輸、旅行社、酒店、金融及支付、技術等產業為基礎完善一站式旅遊服務,並將地區型航空公司以及海外參股的航空公司資源整合起來,加速“大旅遊”產業的布局。畢竟現在全球經濟低迷,海外企業的估值和海外融資成本都相對較低,此時可以進行低成本擴張,,利用良機打入海外市場,提升品牌國際競爭力。而後續的資產和業務板塊的整合對收購效果的落實也很重要,比如將海外航線與投資的海外酒店、地面服務、維修以及配餐資源協同。
據記者了解,目前海航集團仍在尋求更多海外資產標的的投資,而內部資產和業務板塊的重整也在醞釀。對於大規模海外並購的錢從哪來,海航集團首席執行官兼投資總裁黃琪珺接受外媒采訪時曾透露,公司的並購資金來源主要是經營現金流、資本市場、國內的私募股權基金、社會化基金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
值得註意的是,在近期國家發改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發布的“鼓勵試點企業境內母公司直接發行外債”的公告中,海航和華為是21家試點企業中的唯一兩家非國有控股企業。

附:2015~2016年海航海外收購清單
2015年度
5月26日
花銷:1300萬美元
南非商務航空6.2%股份
南非商務航空集團(Comair Limited)發布股權變更公告,南非商務航空股東Thelo Aviation Consortium出售其全部股份,海航集團旗下荷蘭的全資子公司支付1.6億南非蘭特(1300萬美元)獲得南非商務航空集團6.2%的股份。
6月17日
花銷:約2150萬美元
紅獅酒店公司15%的股份
海航集團從一家位於西雅圖的投資基金收購了紅獅酒店公司15%的股份,以擴張其在北美地區的酒店品牌與產業。公告中沒有披露海航的收購價格。若按紅獅周二7.21美元的收盤價計算,海航需為此支付2150萬美元。
7月30日
花銷:175億元人民幣
瑞士空港100%股權
海航集團在瑞士蘇黎世與私募股權基金PAI Partners簽署協議,全資收購後者持有的全球最大航空地面服務及貨運服務供應商瑞士空港公司(Swissport)100%股權。瑞士空港公司在48個國家開展業務,每年營業收入達30億瑞士法郎。
8月10日
花銷:160億元人民幣
愛爾蘭飛機租賃100%股權
渤海租賃與Avolon簽署《排他性協議》,擬以32美元/股的價格收購愛爾蘭飛機租賃公司100%股權,預計收購總價款約26.38億美元。分析師表示,成功收購Avolon使渤海租賃在成為世界第一大集裝箱租賃公司之後,躋身國際飛機租賃業務的一線陣營。
8月28日
花銷:不詳
倫敦路透社總部大樓
海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約收購傳媒巨頭英國路透社總部大樓,這是海航集團在倫敦的首個重大收購項目。英國路透社總部大樓位於倫敦金絲雀碼頭金融區核心位置,是倫敦標誌性建築之一。
11月24日
花銷:4.5億美元
巴西第三大航空23.7%股份
海航集團出資4.5億美元收購巴西蔚藍航空23.7%的股權,成為後者最大的單一股東。海航稱,雙方將合作發展航班共享、開發新航線以及擴大常旅客計劃。在其看來,雙方合作將長期受惠於中巴兩大全球貿易夥伴的龐大乘客量。

2016年度
2月17日
花銷:60億美元
美國IT分銷商英邁
美國當地時間2月17日,海航集團宣布擬以60億美元收購美國IT產品服務分銷商英邁(Ingram Micro)。具體的收購協議由海航集團旗下天津天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達成,創下中國企業收購美國IT公司最高金額紀錄。
4月5日
花銷:4.63億美元
曼哈頓地標建築 850 3rd Avenue
海航資本集團有限公司同賣方Shorenstein Realty Service以4.63億美元在紐約曼哈頓完成第二棟寫字樓(8503rdAVE)的收購交易。該寫字樓位於紐約最黃金地段,總面積61.7萬平方英尺,周邊有中央車站、聯合國總部等地標建築及眾多世界五百強企業,是海航在美國投資的第一棟A級寫字樓。
4月11日
花銷:近15億美元
瑞士航空服務公司Gategroup
海航集團提出以每股53瑞士法郎的價格收購Gategroup,得到Gategroup董事會的一致贊成。雙方在聯合公告中稱,在股票完全稀釋的基礎上,上述收購價對Gategroup的估值約為14億瑞郎(14.7億美元)。
4月15日
花銷:不詳
英國外幣兌換運營商ICE
海航已達成協議收購ICE。這是中國企業向亞洲以外地區擴張業務的背景下,對歐洲投資熱潮中的最新收購案。海航未透露交易條款。
4月19日
花銷:1.31億英鎊
17 Columbus Courtyard 倫敦金絲雀碼頭商廈
海航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已同意以1.31億英鎊(合1.89億美元)購買倫敦的一處商用物業。據道瓊斯消息,海航國際投資表示,計劃購買位於倫敦金絲雀碼頭的一棟名為“17 Columbus Courtyard”的商業大廈,賣方為Fourteen Ninety Two Ltd.。該物業總樓面面積為195443平方英尺(約合18157.25平方米),現租予一家投資銀行,年租金約為640萬英鎊(約合922.37萬美元)。
4月28日
花銷:不詳
全盤收購卡爾森酒店
4月28日,海航旅遊集團與卡爾森集團(Carlson Hospitality Group,Inc.)宣布達成協議,海航旅遊集團將全盤收購卡爾森酒店集團,以及後者持有的瑞德酒店集團(RezidorHotelGroup,AB)一半以上的股權。對於協議的收購價格,交易雙方均沒有披露。
5月31日
花銷:1.14億美元
維珍澳洲航空
維珍澳洲航空(Virgin Australia)(VAH.AX)已與海航集團達成協議,海航將通過供股向其投資1.59億澳元(1.14億美元)。
7月7日
海航確認收到Gategroup共計61.76%的股票出售,加上Gategroup自身仍然持有的620641股,交易雙方合計擁有公司63.6%的所有權和投票權。
29.8億拿下巴西藍色航空 海航“小夥伴”已遍及全球五大洲
在全球航空業,加入航空聯盟一直是航空公司拓展全球網絡的慣用方式,不過,一直獨辟蹊徑的海航並沒有選擇同樣的道路,卻依然將自己的“小夥伴”拓展到了全球五大洲。
今日,海南航空(600221.SH)宣布完成對巴西藍色航空(Azul)4.5億美金(相當於29.8億人民幣)的戰略投資,通過收購藍色航空23.7%股權,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
這是在收購法國藍鷹航空(Aigle Azur)、非洲加納AWA航空、維珍澳洲航空後,海航投資的又一家海外客運航空,在全球的布局也從亞歐非進一步延伸至拉丁美洲。
首入拉美
根據海南航空此前披露的公告,對藍色航空4.5億美元的投資分為兩步走,其中1.5億美元以貸款的形式支付180天後轉為優先股,此後支付剩余3億美元。未來,海南航空還將向藍色航空指派三名董事會成員。
對於密集進行國內外產業鏈布局的海航集團來說,一家遠在巴西的航空公司,到底魅力何在?
讓我們先來看扒一扒藍色航空到底是家怎樣的航空公司。
成立於2008年的藍色航空,是巴西第三大航空公司,公司營運的機隊規模達到136架,每天有超過800個航班往來超過100個目的地,占巴西航空市場每日離境航班的三分之一。
與海南航空的定位不同,藍色航空是低成本航空起家,其創始人此前還曾創建美國知名低成本航空JetBlue。2015年,藍色航空連續第五年被評為skytrax南美洲最佳低成本航空公司。
與海航的發展歷史相似的是,藍色航空自成立以來,其航點布局和航線拓展就一直另辟蹊徑。
在藍色航空之前,巴西兩大市場主導者天馬航空和高爾航空分別在第一大城市聖保羅的兩大主要國際機場建立基地,而藍色航空則依靠此前少有問津的Campinas機場和Belo-Horizonte,使用E195等支線飛機開拓其他兩大公司尚未涉足的二線市場,逐漸建立起全國性的航線網絡。
如今,藍色航空已經是巴西通達城市數量最多的航空公司,占據32%的巴西航空市場,並在 2014 年開始運營國際航班,開通了到美國多個城市直飛航線。
對於與藍色航空的合作,海航方面表示,戰略投資為海南航空與藍色航空在代碼共享、新航線擴展、常旅客計劃以及其他戰略領域的合作鋪平了道路,也標誌著雙方在國際航線網絡拓展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盡管近年來的國際航線開拓提速,但目前海南航空和藍色航空的航線網絡還沒有交集,此前雙方只在飛機交易環節展開過合作——海航旗下的香港航空租賃公司曾為藍色航空融資多架E195飛機。

兼顧歐洲
不過,投資藍色航空的海航,看重的並非只有巴西等拉美市場。在國際航空網絡的布局策略上,海航也走出了一條完全不同於三大國有航空的道路。
在上個月海南航空發布的一份公告中就透露,公司將從藍色航空手中購買葡萄牙TAP航空25%的可轉債,交易完成後將合計持有TAP23%的經濟利益,以及一個董事會席位。
目前,藍色航空所在的大西洋門戶財團,持有葡萄牙TAP航空近半數的股權。根據公告,海航計劃以3000萬歐元原價購買藍色航空手中25%的可轉債,這部分可轉債對應TAP航空13.06%的經濟利益,並表示交易完成後合計持有TAP航空23%的經濟利益,更重要的是,海航還可以獲得一個可投票的董事席位。TAP 可轉債的到期日為 2026 年 3 月 8 日,海南航空在此之前有權利將可轉債轉換為公司股權,並享受對應的公司經濟利益。
目前,TAP航空在南美和非洲都有航線布局,尤其在巴西與葡萄牙之間有的密集航班量,因此,投資藍色航空對海航來說,更重要的意義是,實現了在南美洲和歐洲的戰略聯盟,從而有利於公司更迅速的拓展在南美洲、非洲和歐洲的航線布局。
近年來,海南航空先後開通了重慶=羅馬、西安=羅馬、北京=布拉格、北京=曼徹斯特航線等多條到歐洲的直飛航線,還在2012年收購了法國藍鷹航空48%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之後又投資組建非洲加納AWA航空,這些都有可能與TAP航空的航線網絡對接。
不過,海航也在公告中坦陳,TAP 航空目前的財務狀況仍不樂觀,能否在短期內實現經營扭轉尚存在不確定性,投資TAP航空的戰略意義遠勝於財務投資意義。

他山之石
在當今的航空業內,航空公司之間的合作更多通過航空聯盟實現,目前,星空聯盟、天合聯盟、寰宇一家三大航空聯盟,幾乎將全球70%的航線網絡納入了其中,國內國有三大航空也已經加入了星空聯盟和天合聯盟。
不過,並非所有航空公司都對加入航空聯盟很“感冒”,比如中東的兩家迅速崛起的航空公司阿聯酋航空與阿提哈德航空。
其中,阿提哈德航空的擴張方式與海航類似——用真金白銀收購多家航空公司的股權。
目前,阿提哈德航空已經持有維珍澳大利亞航空21.8%的股份、塞舍爾航空40%的股份、德國柏林航空29.21%的股份、塞爾維亞航空49%的股份、瑞士達爾文航空(以阿提哈德區域航空身份運營)33.3%的股份、印度捷特航空24%的股份,以及意大利航空49%的股權。
如今,阿提哈德航空以及由阿提哈德航空參股的航空公司,機隊規模超過700架,運輸旅客超過1.19億人次,已經可以與歐洲和亞洲的大型航空聯盟相媲美。
不過,要想在不擁有控股權的前提下實現有機增長和業務協同,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此,阿提哈德航空提出組建“夥伴聯盟”的形式,加強幾家公司之間的合作與溝通。
“我們會有定期會議,討論網絡如何更好協作,並將逐步統一空中和地面服務標準,實現合作夥伴之間獎勵里程和等級實惠的標準化,為常旅客會員提供一致的旅行體驗,並為他們贏取和兌換獎勵里程提供統一的框架。”阿提哈德航空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賀國健(James Hogan)就曾告訴記者,在特定的目的地,還將共同設立銷售團隊,並對服務和供應品的聯合采購,以及在阿布紮比的阿提哈德航空培訓學院對飛行員和機組成員進行聯合培訓等。
此外,阿提哈德航空集團還與合作夥伴推進平臺融資,繼去年的債券融資交易成功募得7億美元,今年上半年,阿提哈德航空、阿提哈德機場服務公司、柏林航空、塞爾維亞航空、塞舌爾航空和意大利航空已在第二筆平臺融資交易中再次成功募得5億美元。

海航之後是春秋 16家航空公司集體封殺三星Note 7
又有一家航空公司加入“封殺” 三星Galaxy Note 7的行列。 而據三星和加拿大衛生部披露,目前單是在美國就發生了逾70部Galaxy Note 7電池起火的事件。
9月14日,春秋航空發布安全預警,再次重申旅客應嚴格遵守中國民航局安全規定,飛行全程中,嚴禁使用包括三星Galaxy Note 7在內的任何手機和充電,或作為托運行李運輸。
春秋航空在安全預警中表示,近期三星公司Galaxy Note 7上市僅一個多月,在全球範圍內已經發生了35起因鋰電池質量缺陷造成起火爆炸的事故。目前美國 FAA、 歐洲 EASA、日本國土交通省等國家/地區民航當局已經將Note7列入危險品之列,禁止旅客攜帶Note 7登機。同時國內個別航空公司已經禁止旅客在飛機上使用三星Note7手機或充電。
春秋航空做出風險預警包括:
1,春秋航空任何航班上不接受旅客使用三星Galaxy Note7手機和充電,或作為托運行李運輸;
2,公司所有幹部員工乘坐本公司航班時,禁止攜帶三星Galaxy Note7手機登機,同時禁止將其作為托運行李運輸;
3,值機時應主動詢問旅客,並做好告知工作;
4,起飛前廣播中特別增加禁止旅客使用三星Galaxy Note 7手機或充電的內容;在飛行過程中加強客艙監控,一旦發現旅客使用手機或給手機充電,立即制止,隨時做好應急情況準備和處置。
無獨有偶,9月13日,海航集團安全管理委員會下發的通知顯示,海航禁止集團所有幹部員工攜帶Galaxy Note 7設備登機,且禁止將其隨行李托運;海航集團旗下航空運輸企業不接受旅客在飛機上使用Galaxy Note 7、充電或隨行李托運;加強中國民航局關於嚴謹在飛行中使用手機等相關電子產品規定的宣傳。
而相較於春秋航空的規定,海航的規定更具有“殺傷力”。除了海南航空,海航集團運營管理的天津航空、金鹿公務、祥鵬航空、首都航空、西部航空、福州航空、烏魯木齊航空、北部灣航空、揚子江航空、桂林航空、長安航空、myCARGO、加納AWA航空、法國藍鷹航空等航空公司,也得統一執行海航集團的三星Galaxy Note7手機“封殺令”。
而中國民航局也於9月14日發出安全警示,提醒旅客不得在飛機上使用三星Note7或為其充電,不要將三星Note7放入托運行李中托運,不允許將三星Note7作為貨物運輸。

海航旗下易生金服融資接近完成 整體估值近80億元
9月18日上午,記者從海航內部獲得消息,海航集團旗下易生金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生金服”)已接近完成B輪融資,此輪融資將超過40億元,預計融資後公司整體估值接近80億元,這也是繼螞蟻金服創紀錄的45億美元融資後今年國內金融服務行業最大規模的單筆融資。
易生金服是海航旅業集團旗下核心的旅遊金融企業,其核心三大業務板塊包含旅遊金融、旅遊支付及旅遊增值服務。其業務涵蓋互聯網支付、預付費卡發行受理、銀行卡收單、貨幣兌換、購物退稅、消費信貸等。包括海南航空、首都航空、凱撒旅遊在內的海航旅業下屬全部航空、旅遊企業均已實現與易生金服在多項金融服務方面的對接。
據一份易生金服融資推介材料顯示,公司2015年營業收入達到18.7億元,是目前商旅出行市場最大的金融服務提供商。並且已連續2年實現盈利,利潤主要來源包括兌換業務匯兌收益及手續費、支付手續費、銀行卡收單手續費、小貸業務收益、彩票出售等。
據可靠人士透露,公司B輪融資已接近完成,但投資方並未對外披露,可以肯定的是包含了實體企業和金融機構。易生金服計劃在此輪融資中籌集資金超過40億元,投資方出資均為現金形式。據推斷,公司預計3年內取得突破性發展,整體財務指標大幅提升,預期營業收入增長至接近200億元。
據記者了解,本輪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來打造易生金服核心產品,助力公司“國際支付、國際金融、貨幣兌換、旅遊增值”四大核心服務網絡建設。此外,易生金服於今年4月全資收購了全球最大的貨幣兌換店之一——英國ICE。
易生金服今年先後與凱撒旅遊、途牛、網易、航班管家、光大證券等17家旅遊、金融、互聯網行業領軍建立了合作夥伴關系,自身擁有稀缺的金融支付全牌照資源,同時瞄準了當下旅遊、出境遊+第三方支付+消費金融+清算的細分領域。
此前易生金服CEO陳啟彰接受采訪時表示,旅遊金融行業格局未定。然而在市場需求巨大、金融服務發展迅速的背景下,此次B輪融資勢必給易生金服帶來更多機會,使其加入挑戰金服行業巨頭的陣營。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