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鋸扒的美好時光

1 : GS(14)@2015-01-11 21:09:01





美國prime級斧頭牛扒約$1,248(每克$1.6)■一般扒房只標榜高質素的牛扒,樂意則只入美國prime級牛扒,價錢按克計算。



昏暗浪漫的燈光、舒服闊落的彈簧梳化卡座、格仔布,曾是高尚富貴的標記象徵。侍應端來牛扒,拿着刀叉,感受那小塊肉的濃香醬汁,曾是許多人追求的享受。上世紀七十年代,本港經濟起飛,港人開始捨得花錢在飲食上,造就本地扒房的流行及獨有特色。如今,只怪吃牛扒的選擇太多,我們舌頭都被寵壞了,但久不久,還是會想重回舊地,回味一番。或許我們依戀的,是殖民時代的美好時光。記者:何嘉茵攝影:梁志永、林栢鈞

「我們不是港式扒房!」 樂意

「我們做的不是豉油西餐,如果稱做港式扒房,又不正確。我們賣的是美國prime級牛扒,只佔全美牛隻產量的2%,港式扒房唔會有那樣高質素的牛扒吃。」樂意餐廳總廚楊大程(William)說。採訪完畢,作為八十後的我,對於扒房的印象有點模糊。昔日在這裏用膳,非富則貴,消費高得要命,但隨着時間的流逝,有些人會把這裏定為豉油西餐,有些人則認為它是上海的海派西餐。何謂港式扒房?其實向來並沒有明確的界定,大概意思只是英式摻雜港式的西餐或者是賣所謂的豉油西餐。扒房的發展在六十年代是分水嶺。在這年代前,高級扒房只限於酒店,是身份的象徵。當時只要是拿起刀叉來享用,都統稱為西餐廳。但在大部份人心目中,吃西餐仍是代表「鋸扒」。至六七十年代經濟開始起飛,當年開業的酒店,稍為高級,都設有扒房,鋸扒文化開始興起。以往扒房不是由酒店開設,便是由外國人開設,樂意則由祖籍寧波的楊氏兄弟開設,其規模是華人開設西餐廳的先例,今年它剛度過四十個年頭。



side cooking排場一流


燒牛扒,一如以往般講究。用火磚石鋪底的Stone Boiler扒爐,最高溫可達攝氏400至500度,將牛扒表面煎熟,鎖緊肉汁後,便放在距離火爐約十吋高的自家設計層架,利用熱力慢慢燒熟,由落單起計,至少燒約20分鐘。「牛扒大件又難熟,用這個爐便要有耐性,坊間有好多高級扒房,燒兩下便放入焗爐焗熟,但靚牛扒要用呢個方法做先夠正宗。」凱撒沙律、甜品等,仍隆而重之用傳統做法,保留在客人面前即席炮製(side cooking)。結着煲呔、穿着黑色西裝的餐廳經理,推着古董餐車前來,為客人度身訂做個人口味,排場一流,也保留食物的美味。「拌凱撒沙律時,速度要由慢到快,因為沙律菜好容易出水,一落醬汁又好易變腍,所以要掌握時間,拌完可即上碟享用,保持爽脆感。」常說見微知著,一看裝修,便知如何講究。「木牆、天花上的木柱,全部都是用原裝木,我們裝潢幾十年沒變過,保留昔日模樣,這樣才夠風味。」餐廳的一椅一枱、充滿情調的燈光,恍如定了格的鏡頭。雖堅持,但它也有讓步的時刻。九十年代便獨創花膠扒配牛柳,按厚度計價錢,食家唯靈曾戲稱為「花柳餐」,成為招牌菜之一。「那時家人移民新西蘭,當地有好多花膠,知道有窿路便引入,加上我們只賣美國牛,之前又爆發過瘋牛症,影響生意,所以便分散投資。」也難怪有人錯覺它做的是豉油西餐。畢竟鋸扒的文化早已轉變,但它仍是滿載香港人飲食回憶的老扒房。



■店子由楊氏兄弟班經營,現已傳至第二代。(左起)第二代楊其禧(楊大華之子)、二哥楊大華、五哥楊大程及最小的七弟楊大陸。

■用火磚石鋪底的Stone Boiler扒爐燒牛扒,至少燒20分鐘,很花時間。

■餐廳有三架餐車,由開業沿用至今,分別用作為拌沙律、切扒及煮甜品,圖為煮甜品的餐車。



紅炆特級白花膠 $660■獨創在扒房賣花膠,花膠厚肉,已成為招牌菜之一。

凱撒大帝沙律 $140■即場炮製,用的是最傳統的做法,保持爽脆。

■餐廳員工按職位有不同的制服,以前分五級,如今得三級,分別為Runner(侍應生/圖)、AC(副部長)及Manager(經理)。



到扒房吃氣氛


一間情調浪漫的扒房,是約會的好地方,要營造氣氛,便要倚賴以下的元素:



吊燈燈光柔和昏暗,營造出浪漫的氣氛。

格仔布當年時興蘇格蘭格仔圖案的布料,餐廳十居其九都用上,以紅白最經典。

紅磚牆紅色設計夠隆重,配埋紅地毯,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船徽章餐廳鄰近碼頭,以前多外國水手光顧,送上代表船隻的徽章。

卡座彈簧梳化卡座,除了坐得舒服外,私密度也高。



樂意餐廳灣仔告士打道50號馬來西亞大廈1字樓



「現在唔興食鐵板餐!」 飛鷹

每個年代的人,都記得鐵板餐。小時候,每當侍應將一份熱騰騰的鐵板牛扒放在我面前,猶如明星出巡般,特別惹人注目。膽小的我卻總怕被油汁飛濺,拿起餐巾擋住,最期待是當侍應用「神燈」倒下醬汁,淋在灼熱的鐵板上,大量油煙隨即上升,發出嗞嗞沙沙聲,四周煙霧瀰漫。這香氣及聲音一直是飛鷹餐廳的印記,不知不覺已將近40年。據說,最早引入鐵板餐的餐廳,是1956年開業位於中環連卡佛大廈的美心餐廳(即現時美心集團前身),自此其他餐廳爭相仿效,鐵板亦落地生根。除了早期位於灣仔的金雀外,扒房開始在庶民地區擴張,西環的森美、土瓜灣的哥登堡、深水埗飛鷹等。「七八十年代深水埗好旺啊!當時有好多做成衣的工廠,廠佬每逢和客人傾生意或慰勞員工,便會幫襯我們。」飛鷹老闆胡寶強說。80年代末,西餐廳的「豉油西餐」賣$30,快餐店便推出$10元鐵板餐,自此鋸扒便正式宣告進入平民時代。



T骨牛扒餐 $102■港式扒房的代表是鐵板餐,吃的是醬汁淋在鐵板上的獨有情懷,更被內地網民評為「不吃遺憾的十大香港平民美食」之一。

■跟餐的餐包及羅宋湯,前者是老闆特別訂做,如拳頭般大,後者則由牛骨和牛筋做湯膽,配上各種蔬菜熬成,濃稠美味。

■鐵板餐不為吃牛扒的原味,靈魂所在卻是「神燈」內盛滿的濃香醬汁。



用鐵鑊煎扒快靚正

一個鐵板餐,可選紅湯、白湯,附上牛油餐包。樓上是廚房,做好的扒餐便「坐lift」送到地面那層,改變的是,不在客人面前倒下醬汁,改由侍應阿姐「中央處理」。「現在唔興鐵板啦!有客人怕油煙味,所以部份寧可選擇用瓦碟上,風味是差少少,但都沒辦法。」他慨嘆。自工廠北移,店子風光已大不如前,客人由從前的廠家換成今天的老街坊。訪問當天正值大除夕,老闆好不容易才答允抽空做訪問,但難免催催趕趕,忙着為晚市準備,別的西餐廳趁機加價,但他們仍維持原價,經濟實惠,特別多老街坊幫襯。吃鐵板餐,正是要吃那不正宗的西餐味道。踏進廚房,只見大廚呂振輝將已醃好的牛扒放上鐵鑊。我沒眼花,不是平底鑊或者燒扒爐,竟是大大個中式鐵鑊?他一邊煎,一邊將鐵板放在旁邊的爐上直接燒熱。「用鐵鑊快靚正,一次過可煎五、六塊,平日因要放上鐵板,所以只會煎熟一面,將未煎的另一面放上鐵板便成,保證咬落唔韌。」牛扒雖只用新西蘭A級貨,也是港式做法,用較溫和的梳打、美極、生抽和糖等來醃製,再用刀逐塊牛扒拍鬆,肉味濃郁有嚼口感。必備的靈魂三色醬汁,製作也繁複,每日先以骨頭熬成底湯,再混入不同材料做成。最賣得是哪一種?「最受歡迎是黑椒汁,其次是蒜茸汁,冇幾多人揀燒汁,可能嫌唔夠濃味吧!」那一塊鐵板牛扒雖不及高級扒房般美味,在街坊心目中,卻有份莫名的親切感。



■老闆胡寶強

■一邊用鐵鑊煎扒,另一邊將鐵板燒熱,要同時進行,才可保持鐵板的熱度。





沙丹豬扒 $85■有煙肉、豬扒、腸仔等,材料豐富,猶如現今的all day breakfast。

■餐牌設計沿用至今,以紅配金,懷舊得很。



飛鷹餐廳 深水埗荔枝角道256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111/18997128
2 : Wilbur(1931)@2015-01-11 21:57:23

老老實實, 樂意大伏 smiley

食過兩次, 慶幸兩次都係人地請
3 : GS(14)@2015-01-11 22:38:50

咁有錢食樂意,哈哈,點樣中伏法

邊間堅好食
4 : Wilbur(1931)@2015-01-12 20:11:46

greatsoup3樓提及
咁有錢食樂意,哈哈,點樣中伏法

邊間堅好食


我邊有錢食樂意,都係人地請先去食

伏既地方就係amigo價錢,大家樂好少少質素
5 : GS(14)@2015-01-13 01:34:51

Wilbur4樓提及
greatsoup3樓提及
咁有錢食樂意,哈哈,點樣中伏法

邊間堅好食


我邊有錢食樂意,都係人地請先去食

伏既地方就係amigo價錢,大家樂好少少質素


咁大家樂已經幾好食的啦,如果貴幾倍,換高少少質素,不如食大家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50

昔日小台灣時光 2015年01月15日

1 : GS(14)@2015-01-18 02:37:36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245651

調景嶺與其他木屋區一樣,都是二十世紀中的社會產物,但它的組成卻有另一重意義。由於區內人經歷過艱苦的難民營時期,於惡劣環境下一同掙扎求存,建立出一種互助精神。所謂各處鄉村各處例,調景嶺自處一角四十多年,自然有一套與眾不同的生活模式,縱使現在可透過歷史書籍及遺跡等線索,去研究嶺內的社會文化,但要更深入了解其獨特性,最清楚不過的,還是一群舊街坊。
文:林穎嵐
圖:由受訪者提供、調景嶺中學非官方網頁、調景嶺吹水會專頁及香港舊照片

節日
調景嶺時歷半世紀,雖然村內各方面均有變化,但惟獨慶祝雙十節這個傳統,是四十多年不變。在調景嶺土生土長的Ricky說:「每逢雙十節前我們都好忙,服務處會向每家每戶派很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用繩串起並懸掛在舖頭及家門外,區內各處有很多牌樓,學校還會舉辦朗誦比賽。」王國儀解釋指,每年10月都是調景嶺的雙十活動月,除了學校舉辦朗誦、歌劇等比賽,還會於正日在調景嶺中學的平地上筵開100圍,並邀請歌星唱歌助興。

生活
對調景嶺舊街坊而言,最不捨的就是嶺內的「大街」,因為街上有各式各樣的食店、士多及茶餐廳,區內人都習慣在這裡「打躉」。由於早期交通不便,所以區內齊備各種商店,據曾於嶺內生活廿多年的Erin所講,那裡有理髮店、生活百貨、凍肉店、小食店及士多,就連麻雀娛樂中心都一應俱全。因為店舖數量不多,以致某些舖頭變相成為獨市生意,與Erin在調景嶺認識的Witty說:「大昌百貨是村內唯一售賣生活用品的舖頭,校服、文具、砂煲罌罉都一一有售;而出售柴米油鹽的,則有賣米的林記、售賣凍肉的焜興,還有牛肉叢、豬肉曾等。」

娛樂
王國儀指,調景嶺至1988年才安裝無綫電視發射器,還好嶺內背山面海,所以學生哥的娛樂都與大自然有關,他說:「他們會拿著大光燈和水桶,結伴到海邊捉魚蝦蟹及挖蜆,收穫可達數十斤。」多位街坊均指,他們最愛到海邊捉沙蛆釣魚、潛水捉帶子。女生愛漫步園林,同樣在嶺內生活多年的阿娟形容:「每年7、8月,漫山都是紫色的山捻,可以即摘即食。」從舊照可見,嶺內碼頭外時常泊滿小艇,她說:「學生都喜歡租艇出海,換上泳衣,一到海中心便跳進水裡。」相反,男生則喜歡捉金絲貓,用邊緣有刺的露兜葉製成「籠子」,再帶回校「比賽」,Ricky笑說:「經常在墓地旁捉金絲貓,聽聞有最好打的品種。」王國儀解釋,金絲貓品種繁多,如紅孩兒、肥婆及老篤等,這些綽號都來自其外形,「紅孩兒」即全身呈紅色,「肥婆」就是腹部飽滿,而「老篤」則前腳較堅硬,「篤」對方就是其必殺技。

房屋
調景嶺剛成立時,難民都居於由社會局搭建、設於大坪的棚屋,王國儀憶述:「五十年代大多是A字棚及葵棚,由一條柱加兩塊油紙搭成。」如前文所言,1962年8月襲港的颱風溫黛,是該地發展的轉捩點,王說:「當晚我在碼頭附近睡覺,一個巨浪拍過來,床就被捲走了。翌日早上,滿山都是油紙、爛木,全村一夜間變廢墟。」他說,溫黛造成極大破壞,此後嶺內房屋便改用木材興建,意味著調景嶺由難民營轉型為木屋區,令政府藉詞接管並派員落戶,他指:「當局62年把村分成12區,房號編列為X區X號,但落戶的官員做事馬虎,有時忘記昨日編到哪戶,翌日又隨便找另一家繼續編排,以致房號亂七八糟。」

教育
在教會的推動下,調景嶺在五十年代後期有逾十間中小學,而較有名的包括信義中學、鳴遠中小學、慕德小學、位於大坪的調景嶺中學等。Lily說:「調景嶺的大學生比例,較同年代的木屋區高,幾乎是八十年代木屋區之冠。」當時區內學生均享有台府提供的教育補貼,亦因此吸引許多區外學生到嶺內寄宿,周潤發及溫碧霞就是其中之一。時任服務處主任的王國儀說:「當時台方為學生設立『補送大學』制度,每10名調景嶺學生,便有一人無需考入學試升讀台灣的大學。而且但凡考獲台灣學位者都可免船費、書簿費、學費及宿費赴台讀大學。」

治安
調景嶺未被殖民政府接管前,社區設施一一欠奉,就連警署也於1961年才設立,所以,61年以前的保安工作,就由老街坊肩負。王說:「秧歌舞事件後,1952年蔣介石壽辰時又有左派來挑釁,引起騷亂。」此後,他們便自組「自治糾察隊」,他仍依稀記得當時情形:「幾名壯丁每晚拿著火把,在山上巡邏、輪流守夜,女的便在山腳準備消夜,是調景嶺的獨有傳統。」

醫療
國民黨軍當年退守台灣時,部分於中國東北傳教的外籍傳教士,亦隨隊逃難到香港,沿途照顧病患,及後定居調景嶺。曾入讀靈實醫院護士學校的Lily說:「起初生活環境惡劣,嶺內許多人因營養不良患上肺病,傳教士就在附近築了幾間小屋作為隔離病房,成為靈實醫院前身。」挪威教士司務道於1955年,創辦了現時位於將軍澳尚德邨後山的靈實醫院,但Ricky卻坦言當年甚少去靈實看醫生,「靈實起初只收肺病病人,後期才收門診,而且與調景嶺距離很遠,嶺內人睇急症都倚賴位於大坪的『大坪診所』。」對於該診所的出現,多位舊街坊說法不一,有指是殖民政府加建並運作,亦有指由傳教士募捐經費蓋建而成。姑勿論是否由傳教士所建,調景嶺的醫療設施得以發展,他們的確功不可沒。

飲食
調景嶺發展至七、八十年代時,每逢假日都有遊客坐船來旅遊,至95年清拆前,更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參觀,並一嘗特色小食。Erin指,當時村內最具名氣的就是「小上海」的上海排骨麵,但Ricky則說:「其實以前碼頭外,還有魚蛋、糖蔥餅等小販檔,學生哥時錢不多,只能吃小食。當時便宜又好吃的小食有很多,如:大街上的韭菜盒子及永生鍋貼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251

「亞視之寶」鮑起靜 最好的時光 2015-04-10

1 : GS(14)@2015-04-12 18:04:39

http://www.skypost.com.hk/featur ... %82%E5%85%89/173562\r\n亞視不獲續牌,全香港的傳媒都要找「亞視之寶」鮑起靜講幾句,就連無綫《新聞透視》也要訪問她,這亦是她首次接受無綫訪問,幾諷刺!節目中,睇開亞視的阿伯直言最能代表亞視的人就是鮑姐,「你話亞視捧紅她也好,她帶旺亞視也好,她是位好演員。」鏡頭前,鮑姐數度潸然淚下,亦坦言會陪亞視度過最後時光,有情有義。\r\n1980年加入麗的電視(亞視前身),66歲的鮑姐為這間公司效力了33年,三年前才離開。問鮑姐:「應該有很多人問過你為何在亞視做這麼多年吧?」她笑了笑,點點頭。其實,要說她與亞視的淵源,得先從她與「長鳳新」(長城、鳳凰及新聯)電影公司的淵源講起。故事是這樣的:出生於演藝世家,亡父鮑方是著名「左派」影星,在「鳳凰」一做便是30載,鮑起靜中學畢業後便考入長城藝員訓練班,畢業後亦效力於「長城」。「那時生活艱苦,但裏面的人好似一家人,無分彼此,連花旦都要擔擔抬抬,如果沒有一股熱誠,怎捱得下去?」\r\n\r\n\r\n最動人的精神\r\n\r\n去到亞視,她又有那種「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感覺。「收視不好,錢又少,沒有一樣東西能跟別的電視台(無綫)比,就像當年的『長鳳新』無法跟邵氏比一樣,但那裏的人很可愛,我特別欣賞那些在低層仍默默耕耘的人,志氣會高一點,就算幾沒人睇,所有台前幕後的同事都搏命去做,這種精神是會讓你感動的。」\r\n除了有感動人的精神,亞視其實也爭氣過。正如鮑姐拍的第一套劇《大地恩情》,當年收視高到令無綫腰斬杜琪峯、王家衛有份編導的劇集《輪流傳》。「那是亞視最輝煌的時期。」她驕傲地說。也正因為一個好開頭,她便堅持至今。「其實在哪裏工作都一樣,跳槽的目的無非是看能不能多得到些名利,而我選擇平淡、幸福,覺得這裏已很好了。」\r\n\r\n\r\n最難捱的日子\r\n\r\n33年,有最好的時光,自然也有最壞的時光。鮑姐說,她在亞視最難捱是林百欣入主亞視的時候。「當時一大批無綫的人進入,舊亞視的人被取消節目、沒工開、減人工,希望你自然流失,但我啊、夏春秋啊這班老演員就是不走,因為實在太熱愛這份工作,所以公司這樣對我們,也不要緊,我們給自己機會,看看有沒有人會欣賞自己。」\r\n結果,他們的默默付出,大家看在眼內。「一開始,別人會問,一集戲你做不做?客串你做不做?做,而且無論做甚麼角色,我們都全情投入,後來就算新來的導演,跟我們合作後,都會再用我們。所以,我經常跟年輕人說,今日你對公司有很多不滿,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公司看到你怨氣沖天,覺得你不會做很久,又怎麼會給你機會?」時至今日,鮑姐仍會站在亞視立場,為亞視着想,所以,你看到她為亞視哭,為舊同事奔波。她從不怨亞視,只怨王征一人。\r\n撰文:黃艷\r\n採訪:鄧明儀\r\n攝影:林良明 \r\n編輯:黃寶恩\r\n設計:鄧俊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527

【旅遊籽】時光倒流100年 台灣復古野餐Party

1 : GS(14)@2015-10-30 01:04:53

「台北野餐俱樂部」第三次舉辦野餐活動,今年主題是「1920年代復古野餐派對」,破天荒吸引了二萬人參與。



【旅遊籽:浪迹遊蹤】一張墊、一個食物籃、一塊青草地、一班老友,再來點音樂和威士忌,就成了野餐的意義。秋高氣爽,正是席地而坐、吃喝談情好時節。台北野餐俱樂部今年再次舉辦大型野餐Party「復古野餐趴」,二萬人在台北華山飲飽食醉,穿復古裝、跳搖擺舞,觥籌交錯間,齊齊回到美好的1920年代,透過野餐認識城市過去。


時為10月17日,颱風醞釀前夕,台北依然放晴。未到下午一時,「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前的草地,已聚集好幾百人,人人鋪好地墊,餐具放整齊,拿出小食酒水,乾了一杯又一杯。野餐派對還未正式開始,草地上已圍了大大小小的圓圈,逕自盡興。接近三時,野餐派對以一場《Shim Sham in Close》搖擺舞展開,一首爵士樂把氣氛推到高峯,整個下午人潮一浪接一浪,整天參加人數高達二萬人。以「1920年代復古野餐派對」為主題,我以為穿上民初服飾才算標準;進場後,迎面吹來的卻是西洋復古風——西裝禮服、波點洋裝、燙捲長髮、格仔餐布和一絲不苟的餐籃,年輕男女隨慵懶藍調舉杯暢飲、自由起舞,感覺輕鬆自在。




1913年 野餐概念始起

古野餐趴是「台北野餐俱樂部」在當地舉辦的第三次野餐活動,跟去年「草地上的新浪潮」一樣,同樣選址台北華山大草原,延續在城市中心野餐的念頭。活動發起人陳昱興(Dave,小圖)在六年前發起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三千人「都市野餐行動」後,去年索性與幾位在倫敦留學時認識的好友成立野餐俱樂部,把外國野餐文化帶來台灣,Dave:「我們希望野餐的意義不止於吃喝,希望開拓大家對公園、城市公共空間的想像。我們每次也想以不同主題講台北故事,台灣的公園越來越多,但不一定是同一個樣子。」



去年野餐活動主題是探索公園空間的可能性,把電影院、活動圖書館、藝術工作坊帶到草地;今年有復古洋裝、手工啤酒、涼茶等攤位,大會台上有教授醃漬廚藝、皮革手作等節目,兼有台灣Dark Eyes Gypsy、The Flat Fives等爵士樂隊即場演奏,節目多元化有深度,這正是Dave所說的,除探索更多使用公共空間的可能性,亦是對生活質素的追求。今年主題大玩1920年代復古風潮,乍聽以為是時裝派對,但台灣人舉辦得活動,定有故事擔頭。Dave:「1921年的今天,是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的日子,此文化啟蒙團體舉辦文化演講、成立文化書局和劇團,把西方歷史法律、公共衞生等新概念帶進台灣,台灣人對現代文明文化的認識,正是由這組織而來,所以這次野餐可說是對台灣公民化之始的紀念日。」又話說日治時期,台北有十七座市民公園,其中一座北投溫泉公園,夏季無人,日本人見丟空了可惜,便在那裏舉辦了一場「納涼會」。那是久遠的1913年,人人帶上食物座墊,反應熱烈萬人空巷,台灣「野餐」概念始起,「那時開始,台灣人逢周末就去公園,之後台北首個現代公園——新公園落成,裏面有小食店、24小時酒吧等,每天下午四時更有爵士樂隊演出,大家開始對公園有不同的建議和想像。」20和30年代的台灣,經歷新思潮洗禮,自由風吹遍小島,草地上人人是活潑的思想家,理性時討論現代主義,歡喜時隨音樂起舞,Dave:「以前台灣人自由奔放,現在卻變得內斂,我希望這場野餐會能把他們帶回去自由的美好年代。」台灣人對公共空間使用權利的意識,有迹可尋。



林太太悉心打扮,準備參加野餐派對的開場舞表演。

場內不少年輕人也以西洋復古裝扮現身,圖右少女為今屆最佳打扮金獎得獎者。

意大利靚女:「在外國野餐是平常事,讀書時因為宿舍沒有花園,我們都愛到公園草地野餐和BBQ。」



林先生(中):「這次帶外國朋友來感受氣氛,野餐本是跟朋友、家人和大自然的互動,怎樣也開心。」

現場更設免費搖擺舞教學,不會跳舞的人可以學完再入場展身手。



由公園走到屋頂 擴大野餐版圖

Dave說野餐是沒有邊界的,今年春天,他把野餐的版圖擴展至台北老屋屋頂,活用不同城市空間,「公眾上半年都在討論合不合法問題,與其無休止爭論,不如創造可以在屋頂做的事,例如鋪上草皮,把它變成另一公園。」一句土地問題,香港僅餘的郊野公園也被發展商虎視眈眈,當別人開拓更多城市空間時,我們香港人仍在為失去基本享受權利而心驚膽顫。野餐是人與人、人與土地的交流。在香港,我也偶爾去野餐,但多半跟朋友吃完、拍完照就走,連野餐也那麼速食。這次因為要採訪,也沒辦法好好坐下吃件餅喝杯茶,惟有邊拍攝邊「黐餐」,但也因為這樣,我才知道台灣人野餐的講究,女士們會像擺地攤般,把美麗的英式糕點排列出來,為營造色彩繽紛的效果,當中有些甚至是假的!男士會把露營帳篷、天幕、餐桌搬過來,只為悠閒過一個下午;年輕男女以威士忌打開話匣子,隨意結識新朋友;英國老夫婦一身復古打扮,只為聽支藍調跳隻舞,緬懷70年代時光;法國留學生想念在家鄉河邊野餐,也來這裏解鄉愁,與不同人席地而坐,摸酒杯談心,一樂也。音樂響起,我也拋下記者身份,拉台妹到跳一場Swing,野餐成了一面窗,讓人看見風俗人情,也連結了種族和文化。





台灣人對野餐一絲不苟,糕餅要夠精緻,連玻璃罩也不忘帶來。

精美的復古野餐籃子是必備物品,只是想不到這是由男士預備的。





野餐派對節目豐富,除了live band演奏,亦有廚師台上教整簡單料理。

野餐場地外有售賣復古衫的攤檔,沒準備的人,去到即買即穿亦可。




台北野餐好去處

乜都唔使帶亞尼克夢想村一號店前身是美軍宿舍群,紅磚建築物後藏了美麗後花園,野餐平台、野餐墊和野餐籃一應俱全,只要直接從餐廳購買食物就能免費享用設施。地址:台北市士林區長春街4巷481號





鄰近捷運站大安森林公園鄰近捷運站出口,交通便利;公園內綠樹成蔭,夏天乘涼最佳地點,坐一天也不怕太陽曬。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二段1號





台北市長都撐美堤河濱公園地大草綠,可看到101大樓等建築物,「2014 TLC台北野餐日」舉辦場地。去年台北市長柯文哲在記者會中宣佈,全台北公園也可野餐,然後跑到這裏參加野餐日,與民同樂。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基隆河基16號




TRAVEL MEMO

簽證:持香港特區護照或BNO者均需簽證,可在網上免費辦理。請瀏覽https://niioa.immigration.gov.tw ... reeApplyForm.action機票:兌換國泰航空來回香港及台北的經濟客位所需亞洲萬里通里數為15,000,而購買經濟客位台北機票則可賺取501里數,詳情可瀏覽https://www.asiamiles.com



鳴謝:亞洲萬里通
facebook查詢:台北野餐俱樂部Taipei Picnic Club



記者:王秋婷攝影:伍慶泉編輯:陳漢榮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029/193509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582

若時光能倒流 戶主:未必裝修

1 : GS(14)@2016-10-30 14:34:23

新手上路幫間屋搞裝修嘅Johnny,對於裝修完工嘅感覺之一,係一個字,「攰」。「由追佢(裝修公司延誤)、最後埋尾,然後之後到呢刻(就嚟入伙),其實係攰呀」Johnny入伙前一晚、略帶倦意。裝修過程一波三折總算完成,不過,入得伙唔代表一天都光晒。「原來裝修完之後仲好多嘢要諗。我要搬返啲嘢返落嚟,後話太多。你地之前見到得咁多嘢,我要諗塞返喺邊個位。呢樣嘢好困難,應該咁講,有冇咁多時間!」回憶裝修延遲,佢坦白講話「唔開心一定有,始終延遲咗。解決方法咪兩邊一起溝通,大家總會有原因出嚟。」經過這4個多月,他的體會之一是白紙黑字相當重要,「最緊要係簽合約嗰時,一定要寫施工過程,幾時完工、同埋如果真係遲咗邊個賠償。」其次,經常到單位視察情況亦相當重要,「要親身嚟到現場,有啲細節位真係要親身嚟望住師傅做。」另外,與裝修公司的溝通亦非常重要,例如家電過早送貨,會妨礙師傅工作。
Johnny嘅體會,同消委會對於裝修延誤建議有相同之處。消委會建議,消費者在動工前應與裝修公司先訂立詳細合約,除竣工日期、工程項目、保養及釐定保險責任外,可要求訂明一旦工程延誤的賠償方案。另外,亦可列明因天氣關係而可能出現的延誤及補救方案。消費者應定期前往裝修單位檢查進度、每次分階段付款前須與裝修公司核對進度及費用。咁好似Johnny咁,有定期到單位檢查進度,消委會到底有咩幫到佢?消委會發言人指,今年首9個月接獲32宗有關裝修工程延誤的投訴。消委會以調停方式處理投訴人與商戶之間的糾紛,提供溝通平台讓各有關人士共同謀求解決辦法。訪問尾聲,《蘋果》問Johnny如有機會揀多次,會否決定裝修間屋還是慳返啲錢,他坦言「會再諗得清楚啲,未必會決定翻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30/198168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068

愛妻陳豪三年抱三 張繼聰時光倒流都要娶Kay

1 : GS(14)@2017-01-24 03:00:16

黎諾懿前日(21日)就拖住腹大便便嘅老婆李潔瑩,去到中環睇BB床,為呢個雞年BB做好一切準備,愛妻之情表露無遺。而其實圈中亦有唔少出名嘅「愛妻號」藝人。


張繼聰

07年1月20日,張繼聰同謝安琪奉子成婚,當時好多人都話男方襯唔起女方,仲叫佢做謝繼聰,但日前係佢哋結婚十周年,張繼聰就喺fb到再發愛的宣言,留言話:「就算時光倒流幾多次,我都會娶你做老婆。我愛你。」冧死人咩!


陳豪

陳豪同陳茵媺13年結婚,之後三年抱三,誕下梓燁、浩鋒同凱婷,兩仔一女,一家五口好幸福咁生活,陳豪呢個多個公,仲不時咁做埋湊仔公,咁帶埋老婆仔女去行街Shopping。


杜汶澤

阿澤同田蕊妮結婚多年,兩夫婦不斷互相扶持,阿澤患上香港極罕有病症米勒費雪症候群時,阿田對老公不離棄。而阿澤亦大讚老婆,所以周不時都會送啲驚喜俾佢,好似阿田36歲生日時,阿澤就親自下廚,煮九大簋冧老婆同宴請朋友。


胡諾言

胡仔同陳琪結婚多年,婚後先後誕下兩女,但喺14年,陳琪不幸流產,差啲連子宮都要切掉。幸好陳琪之後養好身體,去年成功懷有第三胎,當時記者問陳琪,佢老公係咪錫晒佢,陳琪答得好開心:「梗係啦!我話晒喺屋企都好重㗎。」日前佢哋仲為小王子搞咗個百日宴㖭,認真Sweet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23/199062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818

7歲癌症童迴光返照捕捉與家人最後時光

1 : GS(14)@2017-07-01 10:50:13

英國大曼徹斯特郡一名飽受癌病折磨的小男孩好像知道大限將至,臨終前突然要求與家人合照,最後於爸爸的懷中離世。7歲的普雷斯科特(Braiden Prescott)5年前確診患神經母細胞瘤,期間接受了11次化療,甚至被安排到美國醫治,可惜兩度復發,去年9月在寧養院離世。媽媽憶述,兒子臨終前數天已因腫瘤長在顎骨難以開口,多天沒有說話,但當天凌晨3時醒來後,卻突然大聲叫要求合照。她說:「他突然大叫祖父母……之後他又大叫『現在拍照』,我有點被嚇倒,但仍依照他的吩咐--他已經沒有說話數天,但突然間他開始叫嚷。」就在家人合照後數分鐘,普雷斯科特在爸爸懷中去世,「當他去世的一刻,我們都感到震驚,沒有人想失去自己的孩子,但我們知道這一天很快會來」。如今唯一能令媽媽感到一點安慰的是,她將有一名女兒出世,媽媽正懷孕18周,而她深信這位妹妹是愛兒從天上派來的,「普雷斯科特從天堂派她下來,因他常常想有一個妹妹」。普雷斯科特的媽媽坦言,雖然普雷斯科特在2012年確診,但其實她早在他確診18個月前已發現有不妥:「他常一瘸一拐,一直發高燒難以置之不理,他臉色蒼白又無法吃東西。」但初時誤診為膿毒性關節炎。一家人希望透過公開事件,提高公眾對神經母細胞瘤的關注,好讓其他家長及早發現癌蹤,便可盡早接受治療,她忠告其他家長:「如果你的孩子一瘸一拐的又持續高燒,食慾不振,記緊帶他到急症室做一個血液測試。」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1/200752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507

雲籌網略:訓練AI的「精神時光屋」

1 : GS(14)@2017-10-15 18:28:34

AI界風頭躉、GPU晶片廠商NVIDIA,上月底召開GTC造勢大會。大會以往只在美國舉辦,今屆首次亮相北京,足見中國眼下AI熱潮有多麼的風頭無兩。NVIDIA的創辦人、有「AI教父」之稱的黃仁勳(Jensen Huang)再次語不驚人誓不休,在大會上直指「死對頭」Intel創辦人之一、高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的「摩爾定律」已死!GPU和CPU的晶片之爭鬥得你死我活,看來距離下一場芯片大戰、全雄並起改朝換代的日子已經不遠。「摩爾定律」是指電腦處理器所含電晶體的數目,每隔兩年便增加一倍,晶片的運算性能越快,產品的功能越強大。然而,黃仁勳在大會上死咬對手Intel不放,稱「摩爾定律」已是舊時代的法則,現時CPU的增長性能緩慢,NVIDIA的GPU電晶體數量每年增長50%,CPU每年僅增長10%——言下之意,世界今後將由NVIDIA引領進入更高速進化的GPU時代。黃當場還以勝利者的姿態,宣佈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BAT)已經簽約,在雲服務使用Volta GPU;華為、聯想等伺服器廠商,亦部署基於HGX的GPU伺服器。整場演講圍繞着目前AI基礎芯片技術發展、亦可了解到NVIDIA GPU技術為何受外界瘋狂追捧,各位讀者有興趣的話,可以在YouTube找來看,筆者在此不詳細多說。對筆者而言,本次演講中最具衝擊性的,並非最多人講、關於無人駕駛的相關部份,而是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機械人訓練模擬器「Issac」。簡單來說,目前AI最受重視的「深度學習」,其實可分為兩個環節,一為訓練(training)演算法,還有利用演算法推理(inference)結論。在以往日子,開發人員在訓練演算法教授機械某種技能的時候,必須在真實環境下讓機器練習收集數據。在進行深度學習的時候,讓機械人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測試練習是家常便飯。然而,NVIDIA發明的「Issac」,它融合VR和AI兩項技術,在虛擬世界透過VR搭建各類模仿現實的場景,設定各種測試情境,讓AI在此深度「修煉」,這個空間更排除現實世界的時間定律,AI能在一秒內反覆練習,還可以組隊,讓多個機械人同時訓練,只需數分鐘,就能完成耗時、花費高昂的實景測試,最後,將學習成果傳送到其他AI身上,完成訓練,投入實戰,大大加速學習效率。
Issac簡直就是AI的「神速學習器」,像漫畫《龍珠》中的「精神時光屋」,機械人進入時光屋後,在裏面完全不受外在世界的時間限制,達到訓練無極限的境界。相比真實世界,人類社會起碼要經歷千年才能累積的知識和技能,AI在Issac可能只需花費人界一天時間,就能全數學會,甚至遠遠超越!更厲害的是,Issac可把學習成果,直接大量傳授給其他機械人,讀者們還記得電影《廿二世紀殺人網絡》,男主角Neo學習功夫的情節嗎?只需將程式「download」到腦裏面,一分鐘就能學會蓋世神功,成為絕頂武林高手。日後,機械人只要在Issac極速學懂某項技能,「出關」後把成果「upload」至雲端,繼而再「share」給所有正在服役的AI軍團,豈不是比武俠小說的「即時千里傳功大法」還厲害得多!想想,只需出入精神時光屋,再透過upload和download,就能瞬間將畢生功力升level,不是神功又是甚麼?筆者為各行各業的「絕世高手」捏一把冷汗,日後除了改行擔任機械人幼稚園級的「啟蒙導師」之外,似乎沒有其他出路。以往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但今後的科技大潮更像海嘯,今天的人類「教授」們,明天眨眼就變成「教練」,後天還面對「降grade跌watt」成為弟子,最後集體被AI「逐出師門」,加入失業大軍,如果連高人教授都尚且如此,其他人還不吃西北風?無謂君(微信ID:i-quan)
http://www.facebook.com/wuweilor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5/201836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733

逼客買「時光共享」會籍 董事被捕

1 : GS(14)@2017-10-15 18:40:42

■旅遊會籍推廣公司的20歲女董事昨被海關拘捕。



【本報訊】上月被消委會點名譴責、位於尖沙嘴星光行的一間「時光共享」旅遊會籍推廣公司,涉嫌以誤導及威嚇等高壓手法促銷,海關不良營商手法調查課早前接獲36宗相關投訴,有顧客付了全數款項後卻未能獲得服務。海關追查後昨登門搜證,並拘捕一名20歲女董事。


兩顧客白付16萬元

被捕的20歲女董事,涉嫌將虛假商品說明應用於所提供的服務,以及使用具威嚇性的營業行為銷售海外度假屋會籍,違反《商品說明條例》,其後獲准保釋候查。海關表示,涉事公司經營約4年,海關最近共接獲36宗對該公司的投訴,大多是指向該公司購買旅遊會籍,涉款由1萬至10多萬不等,但付款後未能獲得服務。其中兩名受害者涉款共約16萬港元,二人支付全數後卻未能享用服務,海關將繼續調查,不排除會有更多人被捕。據悉,涉事的Great Time Universal(HK)旅遊會籍公司,位於星光行8樓,聲稱代表一間韓國度假俱樂部銷售「時光共享」會籍。該公司於上月被消委會點名譴責,以高壓手法促銷度假俱樂部會籍。消委會批評該公司推銷手法卑劣,損害消費者利益。消委會今年首8個月接獲48宗有關該公司投訴,比較去年同期11宗增加逾3倍。自2015年起,該公司累計投訴達75宗,涉款約270萬元,其中最高個案涉款逾18萬元。消委會指該公司通常以電話問卷調查接觸投訴人,以領取免費禮品利誘上門。客人上門後,職員用疲勞轟炸式輪流游說客人人簽下會籍合約,過程長達2至5小時,令客人筋疲力竭,無奈簽署合約後才獲准離開。不少墮陷阱巿民更在網上組織「苦主大聯盟」,除相互訴苦外,亦商討跟進追究事宜。消委會建議要防止此類騙案,應緊記便宜莫貪,勿輕信中獎訊息;必須先問清楚有沒有附帶條件;最好與親友一起前往以便照應;購買遊會籍前必須查問清楚各細節;堅拒出示身份證及信用卡;若被困住時應嚴正表明欲離開的意願及考慮報警。■記者溫文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1013/201816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747

【飲食籽】回味中巴茶水站時光 89歲婆婆留守士多賣馬仔

1 : GS(14)@2017-12-18 04:02:02

今年89歲的林婆婆,1981年開設「昌珍士多」,是中巴職員的茶水部,至今仍運作。馬仔用澳洲蛋做、麥芽糖煮,用麥芽糯米煮成糖。每件$4

【飲食籽:識飲惜食】藍白色的巴士車身,是港島人的集體回憶。1998年,中華汽車有限公司(中巴)結束經營權。在柴灣車廠對面,有一間士多,門外掛着油漆剝落的招牌,仍清楚見到上款是「香港中華汽車有限公司職員」,下款是「柴灣區茶水站」。這個茶水站叫「昌珍士多」,老闆是今年89歲的黃笑勤,他丈夫姓林,街坊愛稱她為林婆婆,在1981年至今,士多仍無間斷服務,朝十晚七,格局看起來很陳舊,卻找到昔日一板板、人手即切的馬仔,是最懷舊傳統的味道。


「無中巴,無生意。」林婆婆劈頭第一句便說。「熱天有生意,起碼多人買汽水,來來往往,冷天真是無人行。」柴灣中巴車廠已人去樓空,瑟縮在私人屋苑的士多,看起來的確冷冷清清,卻有不少知音人,專程前來買馬仔。「馬仔是正貨,用澳洲蛋做、麥芽糖煮,用麥芽糯米煮成糖,不是一般白砂糖,好多人買,以前住九龍的人,都會特登過來買,一日賣到兩三底,現在一個星期都賣不到一底。」街坊陳太每逢經過士多,都會特意買這裏的馬仔。「她的馬仔好懷舊,好像我小時候食的味道,所以食落和坊間包裝好的,完全不同。」馬仔在本地餅家順香園入貨,廠房設於火炭,堅持以全人手老式方法製作,要先打好麵糰再切成條狀油炸,混入麥芽糖和砂糖煮成的糖漿,只在少數士多寄賣,不過餅家負責人婉拒受訪。


檸檬乾,每包$5

士多另一招牌是涼果,由林婆婆的大陸親戚入貨,亦賣了廿年多。陳皮薑,3包$10

黃皮乾,每包$5


話梅,每包$5

合桃酥,老餅家出產的唐餅,較大件。每個$5


兼賣唐餅平價涼果 專做學生街坊生意


除了馬仔,順香園還出產唐餅。「我都有賣它的老婆餅等唐餅,都是同一個廠(順香園),特別大個是不同的,其他舖頭賣好細、好薄的,這些都很厚身。聽講原本做的師傅現在不做,說做到病,好難找到師傅,傳統唐餅無甚麼人懂做,現在新師傅怎會識做,又要好食。我鄉下都有做,但硬蹦蹦食到牙都爛。」士多另一招牌是涼果,由林婆婆的大陸親戚入貨,亦賣了廿年多。「像這些薑,自己喉嚨癢,多鼻水,拿兩包返屋企食,好過看醫生。好像之前有個清潔工,食了一陣子藥都不好,叫她試試都好了很多。」薑包裝舊式,還有檸檬乾、黃皮、話梅,用膠樽裝起一包包,每包5元很便宜。林婆婆士多經營近40年,當年丈夫在中巴做會計師,在對面寫字樓上班,因利乘便經營起茶水部。「我老公用九萬多元買了這裏,老闆顏成坤(中巴創辦人)說你不如用來做中巴茶水部,給夥計飲茶,便寫張字給我們發牌,當時用了兩萬元做本錢。以前門口放兩張枱,司機會過來飲茶,朝早提供餐蛋麵,早上七時起身落舖,煎蛋火腿麵送上工廠,很多人打電話來訂,好生意到不得了。」提到中巴,她說印象已經不多,但想起,「顏成坤對巴士司機都好好,現在其他公司反而好嚴格,以前下午三點他們去偷雞打麻雀,甚麼都得,現在都沒有了,好嚴,超少少時間都不行,不會像以前般放鬆。」由於經營不善,中巴最終在1998年失去經營權,但茶水部招牌依舊,連價錢亦多年不變。「賺一半便好,像這些涼果成本一元多,我賣10元3包,都是賺一半左右,學生無甚麼零用錢買東西。」採訪正值放學時間,不少學生來幫襯,買的是媽咪麵和細細包的糖果,盛惠2元。「我在這裏過日辰,不理有冇生意,幾十歲賺不到幾多,帶不到去棺材。」未來數年會由林婆婆孫兒接手,希望將士多延續下去。


學生最愛放學後幫襯買零食。

零食選擇不算多,最受歡迎是媽咪麵。

順香園是本地老餅家,廠房設於火炭。


順香園招牌是馬仔,只供貨往部份士多寄賣。



昌珍士多柴灣柴灣道394號富安閣地下


記者:何嘉茵攝影:鄭明川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12/202415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4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