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破鄧氏六百年風水穴 新地狂倒泥斷正

2014-02-20 NM  
 

 

本刊上期報導,錦田長春新村附近有人大規模倒泥,但因農曆年假而短暫停止。經連日追查,記者終發現倒泥元兇,原來是新鴻基地產全資擁有的沙埔村住宅地盤。記者目擊高峰期每小時有近廿架泥頭車,從該地盤偷運泥頭到山上非法傾倒。

更離譜的是,新地倒泥的位置,屬林村郊野公園邊界,附近佈滿鄧氏祖墳,最近的一個與倒泥位置只相差數米;受影響的更包括一個建於明朝,有近六百年歷史,被稱為香港十大風水名穴之一的「荷葉跋龜」。

翻查資料,有關土地屬錦田鄧氏祖堂所有,錦田鄉事委員會嚴斥倒泥行為破壞鄧氏風水,長春社質疑新地將池塘填平嚴重破壞環境兼毀壞古物。新地則回應非常重視事件,已即時叫停該地盤所有泥頭傾倒工作,並正研究懲處分判商。規劃署則表示已即時發出強制執行通知書,終止違規事項。

「近排呢頭山路多咗好多泥頭車出入,又嘈又大塵,唔知邊度嚟!」本刊上期報導,環境幽靜的錦田長春新村一帶,近月幾乎每天都有多輛泥頭車出入,懷疑有人大規模非法傾倒泥頭。記者上週曾到該處調查,雖發現附近官地已被棄置大量泥頭,但懷疑工人因農曆年假而停工,加上有關土地已「填無可填」,結果無法揪出元兇。

偷運泥頭全過程

郊野公園外倒泥

不過,記者上週末再到該處守候,終發現多輛泥頭車往返村落,泥頭碎石亦散佈道路,於是驅車沿路追蹤,發現泥頭車一直駛往林村郊野公園邊陲,位於圓山一處被大樹環繞的空地,離郊野公園的指示牌只有數十米。記者走近該地,已聽到挖泥車操作的聲音,並發現大樹及蘆葦叢後面,多輛載滿建築廢料的泥頭車,正排著隊駛至挖泥車附近,逐一打開泥斗,將大量泥頭傾瀉,挖泥車則協助鋪平泥頭。環境清幽的郊野公園,頓即變得沙塵滾滾,猶如建築地盤。但由於該地位處偏僻,加上位於小山丘之上,外人難以察覺。記者於附近山頭點算泥頭車的數目,發現高峰期每小時有多達二十一輛泥頭車駛到該處倒泥,每次均是四至五輛一組排隊等候卸泥。記者之後跟蹤已倒泥的泥頭車,並暗中抄下車牌,發現他們原來駛到附近,只有五分鐘車程的一個大型地盤,隨後同一批車又重新載著泥頭,經同一閘門駛出,再駛往林村郊野公園外卸泥,過程中涉及最少十輛泥頭車,一小時內即可往返三次。

新地是倒泥元兇

根據車牌登記資料,涉及的泥頭車分別由五人以個人名義登記,部分車主擁有多於一架泥頭車,估計全為合約承辦商。至於泥頭車進出的地盤,原來大有來頭,屬新鴻基地產全資擁有的「沙埔村項目」。綜合新地年報及過往的報導,該地盤總住宅樓面面積達二百三十萬平方呎,正進行上蓋建築工程,興建約三十幢樓高十二至十六層的住宅,提供約三千個單位,預計於一五年上半年取得入夥紙。聯同近日劈價開售、與地盤僅一河之隔的新盤「爾巒」,新地銳意將錦田一帶打造成低密度住宅王國。有業內人士拆解,政府規定所有建築廢料須運往將軍澳、打鼓嶺或屯門的堆填區,每公噸收費廿七至一百二十五元,視乎泥頭內物質的污染程度,以一輛泥頭車載重廿四噸計算,每次最低消費也要六百五十元,還未計人工及汽油成本。「所以有啲地盤為慳錢,就會去最近嘅鄉郊倒咗去就算,政府收費只係小數目,最緊要架車同工人走多好多轉,一來一回慳好多錢。」但諷刺的是,該地盤於一一年以七十億元完成補地價手續,單是補地價成本預料每呎便要近三千元。業內人士又踢爆,大型發展商與傾倒泥頭的承辦商簽約,通常要求對方提供到堆填區傾倒泥頭的收費記錄,作為核對之用。而且涉事的泥頭車十分鐘便能折返地盤再度「上泥」,明顯沒有依正途到堆填區倒泥,質疑地盤監督以至管理層默許違法行為

破鄧氏百年風水穴

記者其後折返倒泥位置細心觀察,被破壞的土地猶如一個標準足球場,部分更被堆至超過兩米高,泥頭內包括磚塊及碎玻璃等建築廢料。但根據地政總署攝於一二年的高空圖片,當時該地段由多個魚塘及濕地組成,曾經綠草如茵,現時卻遭大規模填平。沿著土地邊緣觀察,發現懷疑是被翻起的深灰色的「塘泥」,估計有人將魚塘挖深,再以泥頭填平。更意想不到的是,該地四周原來佈滿鄧氏祖墳,最近的一個距離倒泥位置更只有數米,另一個離現場只有數十米,更是被封為香港十大名穴之一,有超過六百年歷史的「荷葉跋龜」。記者之後邀請曾撰寫《香港名穴掌故鉤沉》的史地掌故研究者周樹佳到場觀察,他解釋當地最古老的墓穴為錦田鄧氏第十五世祖鄧洪儀之墓,早於明朝已入土下葬,因為該地形似一隻烏龜從荷葉走出來,故又名「荷葉跋龜」,屬本港十大名穴之一,早已成為風水研究者實地考察的典型教材。周又指,錦田鄧氏現時共有九條分支鄉村,包括逢吉鄉、吉慶圍及沙埔村等,都承自鄧洪儀一脈,故鄧氏子孫至今仍相當尊重此墳,春秋二祭例必拜祭:「而家好多祖墳都只係一年拜一次,係咁大個太公,村民先會咁隆重,著長衫踩單車嚟拜祭。」而現場另一風水名穴「鐵爐墳」,則因背靠兩座平排山峰,面向水塘,按傳統「水為財」的道理,此墓可令子孫富貴,但現時水塘被填為平地,亦有不少泥頭直堆到墳前,恐怕已破壞其格局,「以前就食正條水,而家食泥喇。」

填塘破壞濕地

周慨嘆香港沒有保護古墳及其周邊地方的概念,他指去年到此地時,只有小量農地被填,但未及現時這麼嚴重,由於名穴週遭的景觀及山勢已被人為破壞,後人無法再實地研究及揣摩前人在此點穴的經驗,「而家最可惜無地方,再無呢啲山墳,學做陰宅風水師無用武之地,遲早失傳。」他認為今次受影響的不單是鄧氏一族,連帶研究香港早期原居民的習俗及發展亦受影響,碑文中提到的「荷葉跋龜」已不復見,「例如個穴叫『荷葉跋龜』,碑文都有寫,其實當時好多人係唔識字嘅農民,立墳嘅風水師傅於是用荷葉、龜呢類農民見慣見熟嘅嘢,同個風水穴命名。」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看過本刊提供的片段後指,長春社早於一一年到同一地點考察時,亦曾遇見泥頭車小規模傾泥,並向相關部門投訴,一度以為已成功阻止非法行為。「嗰度原先係一片小型濕地,當時已經有人運泥頭去倒,不過無今次咁大規模,當時仍然有植被,同仍然有濕嘅地。」他指現時填塘範圍較當年大得多,除了風水穴有考古價值外,濕地亦有其生態價值,為不同物種提供棲息地,於錦田已是「買少見少」。他憶述當年曾向規劃署舉報,但署方最終未能將有關人士繩之以法,現時證據確鑿,希望政府加大力度執法:「發展商要賺盡,唔肯花少少錢去處理建築廢料……政府應該巡邏密啲,加大力度打擊。」

新地即時停止倒泥

翻查資料,倒泥位置屬錦田鄧氏的祖堂地,身兼元朗區議員及錦田鄉事委員會執行委員鄧卓然直斥,兩個月前已得悉此事,並向政府部門反映,環保署和規劃署亦曾到場瞭解,可惜情況並無改善。「每日都有泥頭車,好似而家彌敦道巴士咁樣,一個鐘都唔知幾多班泥頭車,咁係好失控嘅。」他又指有關行為不但影響鄧氏祖墳的環境,更擔心泥頭有毒,聲稱事前從沒有人知會鄧氏祖堂,並會跟進及追究。本刊之後將拍攝到的片段交予新地,發言人聲稱極度重視今次事件,並即時停止該地盤所有傾倒泥頭的工作,又表示正研究按合約懲處分判商,但並無回應新地的角色及責任,又推卸有關問題由該項目的承建商輝強有限公司負責跟進。規劃署則確認倒泥位置位於分區大綱圖的「農業」地帶內,並確認有人違規倒泥。於本刊查詢後,規劃署已向有關人士發出強制執行通知書,須終止違例事項。規劃署又指會繼續監察場地情況,以便採取進一步的管制行動。

後記

記者追蹤倒泥元兇當日,正是本港入冬以來最寒冷的一天,新界氣溫只得攝氏七度,刺骨寒風直撲面孔。記者與兩名攝影師揹著腳架等器材,為尋覓高位監視泥頭車,邊行邊合十向先人說「唔該借借」,沿著山墳爬上小山,抵著寒風潛伏個多小時,終拍攝到多輛泥頭車偷偷倒泥的實況。及後於單程路跟蹤泥頭車返回地盤,採訪車司機為免引起工人疑心,更要「扮唔識路」,終拍得泥頭車出入新地地盤關鍵一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75

水貨城內幕民建聯幫新地恒基開路2,000萬呎濕地變豪宅

2015-04-02  NM  
 

 

大陸水貨客問題不但引發中港矛盾,更釀成示威衝突。為消弭社會矛盾,以議事堂內剪指甲揚名的民建聯議員黃定光,忽然落力推銷興建邊境購物城,兩大地產商新鴻基及恒基則以慈善家姿態,罕有地以一元租金捐出落馬洲新田土地。本刊調查發現,原來水貨城位處的地皮,以及毗鄰的大片新田魚塘及濕地,兩大地產商早於回歸前已向大地主文氏家族收地,並於十四年前成功獲城規會批准,興建四千五百個單位,以現時樓價計算,樓面總值達三百四十億元。但其後受業權爭拗困擾,近兩千萬呎濕地上的建屋大計被迫擱置多年,隨着一三年法庭及民政事務局先後批准文氏出售多幅祖堂地,黃定光同年配合提出水貨城大計。地產商磨劍十四年,無非是以水貨城作發展缺口,活化新田鄉郊,博取政府改善該區基建配套,為手上地皮增值。有團體認為水貨城是「發展商出豉油,政府出雞」,擔心日後大型住宅項目上馬,對附近濕地及居民造成極大困擾。新地及恒基對於會否在該地段建屋不作回應,黃定光則表示,對地產商獲批發展住宅毫不知情。

興建水貨城的建議早於一三年底由民建聯進出口界立法會議員黃定光提出,一開始便提議選址落馬洲新田一帶,但有關計劃一直只聞樓梯響。直至近月反水貨客情緒高漲,水貨城發展亦突然「一日千里」,消息人士透露,有關計劃得政府高層首肯,預計於一週內向城規會遞交。

黃定光忽然落力推銷

雖然水貨城計劃尚未正式向政府申請,但民建聯議員黃定光近月儼如水貨城代言人,不斷向友好傳媒放風造勢,計劃在落馬洲惇裕路側一幅四十二萬平方呎的土地興建水貨城,該地現為停車場,距離落馬洲過境巴士新田總站僅五分鐘路程。黃定光說,初步構思一半商戶為本港自家品牌,三成是奶粉等熱門商品,其餘則是食肆,更聲稱他只是義務性質協助,又狂呻要周旋於十七個政府部門,跟進交通、渠務及水電等申請。另一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元朗區議會主席梁志祥亦加入助拳,今年三月率先爆出新地及恒基以象徵式一元租金,支持興建水貨城,更打「開口牌」要求不用向政府補地價,目標是十一黃金周前開張,說穿了就是要政府及城規會配合發展。民建聯搭好台階後,新鴻基地產執行董事郭基煇上週日終證實梁志祥的說法,承認新地及恒基是水貨城地主,以一元租金將土地交給第三方經營,「運作同埋經營係第三方,唔關我哋事,我們做到嘅只有提供土地。」恒基副主席李家誠本週一出席記者會時,亦首度披露有關地皮暫定租借兩年,兩大地產商均承認,有計劃於該區興建永久購物城,揚言目標是成為世界級商場。面對發展商及鄉紳示好,發展局陳茂波亦配合劇情發展,本週日坦言收到申請後,會按程序處理,不諱言盡量協助。水貨城計劃如箭在弦,記者上週到新田視察,發現該處鄰近深圳河一帶盡是魚塘及濕地,其餘則是露天貨倉及重型車輛停車場,附近的大型基建設施則只有落馬洲關口管制站,迎面而來的多是懷疑走水貨的大媽及大叔。近新田公路市中心則全是兩層高的平房,可以說是未被開發的處女地。記者到擬建水貨城的港捷停車場,查問是否知悉計劃,職員回應聞所未聞,又驚訝不少記者前來拍照,「我哋都係睇報紙,見到張相影住呢度。」

新地回歸前囤地

記者翻查資料,發現所謂的水貨城計劃並非如發展商及鄉紳所講般簡單。根據土地註冊處記錄,水貨城地皮由五幅土地組成,全部由文氏後人持有,其中大業主是文深涌會,該會代表各文氏宗族持有土地,俗稱祖堂地,新地和恒基均不是業主。記者其後轉而查冊水貨城周邊土地,發現絕大部分仍是由文氏各祖堂或私人持有,有文氏鄉紳私下向本刊透露,單是文深涌會便持有約六百九十萬平方呎濕地及魚塘,但已私下全部賣給發展商,只是仍未正式轉名。綜合鄉紳說法及土地資料,水貨城連同周邊約相等於五個維多利亞公園的一千六百三十萬呎地皮,大部分已由新地及恒基收購,背後牽涉三百四十億元的龐大建屋利益。原來早於回歸時,新地及恒基等發展商為增加土地儲備,大手掃入新界農地及魚塘,惟城規會二千年公布的新田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卻將當中大部分地段劃作自然保育區,變相禁止地產商發展土地。新地及恒基遂連同新世界發展及太平協和等發展商,聯手向城規會提出反對並提交發展草圖,最終城規會以發展未減濕地數量為由,翌年批准將土地用途轉為「綜合發展及濕地改善區」地帶,並可以興建住宅。本刊獲得發展商當年向城規會遞交的草圖,可見到住宅主要分布在項目南面的陸地上,包括擬建水貨城的地皮,北面大部分魚塘則予以保留。根據資料,城規會○一年讓步,批准地產商以地積比率約零點二倍,興建三十七幢住宅,提供四千五百個單位,合共約三百三十七萬呎住宅樓面。若以附近錦繡花園現時平均呎價約一萬元計算,該低密度住宅項目落成後,市值將高達三百四十億,每個單位平均價格高達七百多萬元。翻查該項目的土地註冊資料,大地主共有四個,除了其中一幅由恒基關連公司持有,其餘土地仍是由文深涌會、文石涌會及文水塘會等文氏祖堂所擁有。

業權爭拗阻礙建屋

有鄉紳私下透露,雖然有關項目早已經城規會批准,土地業權問題卻一直纏擾着發展商,以致項目遲遲未能上馬。「新界私人農地買賣就簡單啲,但好似文氏嗰啲祖堂地,要經民政事務局批准,只要有一個祖堂成員反對,雙方傾唔掂數,民政局就會唔批。」鄉紳解釋,文氏屬新界五大家族之一,絕大部分土地均由祖堂而非個人持有。有別於發展商以關連公司落釘買入私人土地,地產商收購祖堂地,會先通過個別文氏族員,向其他成員購入相等於地契的所謂「簿仔」,當累積大部分業權後,才嘗試向祖堂司理及民政局申請買地,政府會將有關交易詳情張貼於鄉公所三十日,其間若有祖堂成員反對,交易便可能告吹。以新田大地主文深涌會為例,該會據稱由文天祥後人於宋朝末年組成,會員名單中共有二十四個單位,當中八個以「祖」的名義登記、一個以「堂」的名義登記,其餘則屬個人名義。雖然當中大部分業權贊成將祖堂地售予發展商,但一直無法取得一致意見,結果○七年由司理入稟法院尋求指示,期望能在大多數業權同意下出售土地,並於一○年獲上訴庭批准,毋須所有成員同意,就可以公開招標方式出售。有文氏鄉紳稱,原本仍有鄉紳傾向保留土地,惟裁決頒布後,有感「留(業權)喺度都無用」,均陸續轉讓予文深涌會現任司理文祿星等人,收購價每平方呎約一百二十元,惟成員均知道,文祿星背後買家正是地產商,「法律罅嘅嘢,賣嗰陣時用(文氏)兄弟個名去過名囉,過咗之後,始終都係新鴻基揸fit。」另一文深涌會成員、「文莘野祖」代表文心安亦證實,其擁有業權已於一一年賣出,「賣咗俾新鴻基同恒基。」本刊向民政事務局查詢文深涌會是否獲批准賣地,局方證實該會於一三年三月申請賣地,局方已批准相關許可。

水貨城開發展缺口

雖然法庭及政府對出售祖堂地開綠燈,但新田並非政府東北規劃的新市鎮之一,有鄉紳坦言,該區可見將來均無大型發展,交通及社區設施通通欠奉,故文氏族員才賤價出售土地。「十幾年前已經話起樓,起到而家都未有,就算而家即刻起,都未必有人肯入嚟住,好多村民都唔想再等,地產商如果逼到政府發展新田係佢哋叻。」無獨有偶,正當文氏一三年「攞正牌」出售土地後,黃定光以民建聯工商事務發言人身份,隨即於一三年十月,巧合地提出在新田一帶興建水貨城,新地及恒基近月則自爆是地主。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質疑,發展商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由,興建臨時性質的邊境購物城,可謂「進可攻,退可守」,一旦水貨城計劃落實,便可成為將來發展的突破點,「無蝕底,一蚊租,對比將來(利益),代價好細。」他估計,發展商已預期有關計劃可能在城規會審議時,遭市民或附近村民反對,故以「非牟利」及「臨時性質」包裝項目,審批程序相對簡單亦容易「過骨」,若計劃獲通過,周邊環境及基建肯定有很大變化,「多咗好多人流,發展商就有理由,要求政府擴建道路,咁擴建嘅錢,當然唔係發展商出,梗係政府出,換句話講,公眾唔係無投資。」他續稱,若水貨城反應良好,發展商便有足夠理由,向城規會申請成為永久設施,繼而發展住宅,項目利潤亦因此大大提升。「既然有咗個咁大型嘅永久設施,周邊嘅地區申請發展,理據就強咗,可以話交通完備,又有商場設施,發展房屋住宅就好合理啦。」

新田變身水貨村

黎廣德又認為,如今購物城選址落馬洲,未必能吸引從羅湖及深圳灣口岸入境的水貨客,分流作用極之有限,卻會刺激更多水貨客經落馬洲來港,對香港造成更大壓力。諷刺的是,黎廣德所講的其實已發生。自去年初,新田早已變成水貨村,到處均能發現水貨客的蹤影,記者在新田採訪期間,看到不少水貨客拿着戰利品,爭先恐後湧上小巴。其中新田永平村更是重災區,一條原本寧靜的小鄉村,內裡竟出現藥房及找換店等明顯為水貨客而設的店鋪,多個停車場及空地變身成為水貨倉,用來擺放水貨客最愛的奶粉及金莎朱古力等。新田鄉鄉事委員會前主席文富穩批評,村民深受水貨客滋擾,連小巴也被水貨客坐滿,但政府竟未有諮詢地區人士,便貿然配合有關人士推動水貨城,質疑政府理應先解決區內問題,才考慮有關計劃,「人流多咗,肯定帶嚟一啲交通、環境、治安嘅問題,但係有無同地區(人士)諮詢過呢?突然之間擺喺條村門口喎,點解唔擺喺(倡議計劃的)政黨門口呢?做呢個(購物城)嘅時候,有無諗過將來啲村民點樣可以搭到車?依家啲問題都解決唔到,仲要喺呢笪地方做咁嘅商業活動?」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指出,新田毗鄰米埔、河套區及蠔殼圍濕地,屬完整的濕地生態走廊,亦是候鳥每逢冬季必經的飛行路線,當中包括瀕危的黑臉琵鷺,一旦有任何噪音或光污染的發展干擾,均會「割斷成個生態走廊」,不但影響整個后海灣濕地生態系統,更會令候鳥及其他生物喪失家園及過冬之地。

發展大增影響候鳥

他擔心,在新田發展邊境購物城,將會誘發其他需求及發展項目,譬如有人乘機提出擴闊道路,繼而大大增加當地商業及住宅發展價值。他又拆解,類似以保護濕地為由,建屋為實的發展,最先由長實的豐樂圍發展項目帶起,新田濕地項目儼如「翻版豐樂圍」,但到底發展商將來如何保育濕地,公眾卻無法監察,「豐樂圍發展批咗之後,任何有關生態保育嘅資訊,其實都係政府同發展商雙方嘅事……如果貿貿然再俾呢類發展,喺靠近后海灣濕地進行,其實係一個幾危險嘅做法。」就以上問題,黃定光承認地產商早打算在該區發展,「喺一個社交場合……咁佢(地產商)講起佢哋都想搞,我咪問搞之前可唔可以借出嚟?吹吹吓成咗事實。」但他表示不知悉該處已獲批建屋,並讚賞地產商慷慨捐地。新地則表示水貨城發展交由恒基統一回答,恒基表示水貨城地皮由新地及恒基各佔五成權益,但有關土地轉讓詳情,以及會否在該處發展住宅項目,發言人表示不作回應。文深涌會司理文祿星則承認,會方持有的土地「賣咗超過兩個月,transaction做咗o架啦。」只是仍未辦妥轉名手續。對於發展商的建屋或興建永久購物城等大計,他否認知情,「我真係唔知,我知就可以幫到你。我都話俾你聽我無資料,我有資料再聯絡你啦。」

三百四十億新田濕地項目

本刊獲得新地及恒基○○年向城規會提出的發展方案草圖,發展商承諾保留大部分魚塘後,城規會終在○一年讓步,將原本劃作保育區的新田濕地改劃為「綜合發展及濕地改善區」,可興建四千五百個單位,樓面面積約三百四十萬呎。該項目地皮現時主要由四個地主持有,其中恒基年報列出,敦匯發展有限公司於○二至○六年均是主要附屬公司,其餘三個地段則屬文氏祖堂地,據悉大部分土地業權已落入新地及恒基手上,但全部未在土地註冊處正式轉名。

地產商磨劍十四年

買地不轉名驚惹官非

發展商真金白銀買入土地業權,卻容許土地不轉入公司名下,做法可謂非常罕見。但有鄉紳拆解,這是因為發展商不想惹官非,一切緣於恒基九七年一單官司。當年新田文石涌會將三百三十多萬平方呎祖堂地,以三億三千萬元售予一間名為Earning Youth Investments Ltd的公司,該公司卻在一個月內,隨即以確認人身份,將土地以四億四千萬元轉售予恒基子公司,此舉隨即惹來文石涌會成員不滿,紛紛入稟向司理追討差價。雖然恒基最終成功收購該地,但為免麻煩,發展商此後收購祖堂地時,均放棄以往「落釘」囤地模式,改為與個別文氏鄉紳合作,由文氏鄉頭代為向其他成員收購業權,待政府落實發展相關項目後,發展商才正式將土地轉名,並按比例分配利益。此舉既可隱藏發展商的角色,亦可免去打官司的風險,但同時卻要面對鄉紳反口或坐地起價,所以有鄉紳估計,今次計劃興建水貨城的地皮雖然仍屬文氏所有,但新地及恒基為了以正視聽,爭相自爆是地主,亦為將來發展鋪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77

長實vs新地打到入元朗


2015-11-26  NM

近年罕有的新盤大戰,殺到入元朗。位於西鐵朗屏站的「世宙」開價,發展商長實以慣常一招──平價, 折盡呎價低於一萬元吸客。平過YOHO Midtown,三日收票四千多張,最快本週末開售。此時新地位於錦田的大盤「峻巒」,亦加速開盤,隨時開價。賣點,自然是「新地樓」。不過等等,有興趣 買嘅你,究竟到過現場未?只要去一次,或者你會停一停、諗一諗。世宙樓下,流鶯處處,向記者開價二百五,與同場經紀鬥「拉客」!旁邊是有「元朗臭河」之稱 的明渠,難道索一索、舒筋活絡?再來到峻巒,位處偏郊,遠離俗世。抬頭一看,高架電纜就在頭頂,長遠有輻射嗎?記者深入這兩個盤,從交通、配套、租金回報 上作出比併。買唔買?買邊個?一目了然。環境:真•雞地VS假•豪宅

世宙雖然不在元朗雞地,但「雞味」濃郁。記者到世宙現場了解樓盤,望過對面街,見到不少低胸熱褲,操普通話的中年「小姐」,對着記者「牛咁眼」。一行過 去,其中一位上圍澎湃的女士,已經主動報價:「二百五十,走?」同一條街,最少有三、四個北姑排開任揀,有伯伯走上前交頭接耳,旁邊已是陪客人睇樓的經 紀。有街坊指,夜晚附近一帶是「罪惡天堂」:「除咗北姑,仲見過道友、邊青、陀地,試過見到地下有用過嘅針筒!」有雞味,原來亦有豬味。世宙對出的明渠, 出晒名是「元朗臭河」,過去曾有豬農非法將豬糞排放。情況雖已改善,但記者到現場「索」過,依然有陣糞味。只要全年關窗開冷氣,交多點電費,或可解決問 題!至於峻巒,位於錦田區的青山公路段的沙埔村旁邊,聽位置也知偏僻吧!遠眺過去綠草如茵,附近一大片濕地,人稀車少,恍如世外桃源,有「豪宅」味。可 惜,它與一三年發售的爾巒只一河之隔,旁邊亦有一條臭河,漂浮着垃圾。抬頭一看,再見一座接駁電纜的高壓架空電力線,與峻巒1B期相距不到一百米。在示範 單位或項目環境模型,發展商均沒展示架空電纜,買家須親赴現場才知。電纜會否危害健康?死了才知。打開樓書,寫明:「政府不保證現有架空電力線及高壓供氣 主喉的實質情況及安全。」政府「戴頭盔」,買家又點安心?打和

交通:南下中環VS北上大陸

世宙的確方便,行五分鐘便到西鐵朗屏站,約四十分鐘出到中環。想搭巴士有968,由元朗至銅鑼灣,途經上環、中環及金鐘。268C可至觀塘碼頭,途經黃大 仙、九龍灣等。返大陸一樣就腳,旁邊就有開往福田口岸的小巴,十五分鐘一班,車程也只需十多分鐘。不過,乘客也包括拉着手推車、背着大包小包的水貨客,想 等,要等到第三架才上到車。 論交通,峻巒輸足九條街。最近的錦上路西鐵站,無巴士或小巴到峻巒,乘的士車程五分鐘,車費約三十元,途經的青山公路凹頭路段,經常塞車。在峻巒現場,只 有一架巴士途經,就是76K。來回元朗及上水,半小時一班,途經三十多個車站,「震」足一個鐘。另外也可在路邊等紅色非專線小巴前往元朗或上水,等候半小 時,有三架小巴經過,但都經常滿座。由於峻巒附近多工程,不斷有泥頭車及貨車經過,沙塵滾滾,相當難受。你會說住豪宅有私家車吧!但發展商未公布峻巒有多 少車位,根據旁邊爾巒,七百多個單位只有四百個車位,現每個平均售價一百五十萬元。新地強調,在明年十月入伙後,會有接駁小巴由樓盤到元朗及九龍站,但日 期未定。地契規定的交通交匯處要在一八年尾才落成。樓盤附近有即將興建的鐵路北環線,前往落馬洲會較方便,預期二三年才建成,但以近年工程經常延期的慣 例,可能要等到二○四六。世宙勝

配套:平價街市VS六個泳池

兩盤的校網同屬74,但其他配套大有不同。世宙位於元朗市中心,起居飲食的配套已很成熟,什麼集團的超級市場、個人護理店都有。要買餸煮飯就有大橋街市, 落街食亦有大量茶餐廳可以選擇。至於放工要消遣,世宙共四座的大樓基座,設有不同主題會所,有桌球室、室外泳池、兒童樂園,甚至兒童職業館 (cosplay扮演不同職業);靜態的亦有閱讀廊、花園等。峻巒則因地理問題,相信住客會「足不出戶」,發展商亦深明此理,標榜樓盤的會所設施屬「頂 級」。一期會所,已經有六個游泳池!二期可能還多四個,即共十個。另外,屋苑商場已講明有759、百佳、大班等進駐,前者最吸引吧!向買家推銷的經紀,一 直強調峻巒有半個嘉湖山莊大:「都幾似藍籌屋苑!個場會好旺。」的確,峻巒總共三千多伙,形成小社區,又有一百二十萬呎綠化地,其中會興建的濕地就是發展 商標榜可以露營觀星的郊野地區。不過,要留意佔地約五十萬呎的園林地,維修管理費原來要住客承擔,至怕長命債、長命還。峻巒勝

價錢:$10,000 VS $11,000

世宙單位普遍四百至六百呎,共千一伙,首推二百三十八伙,已收超過四千多張票。由於反應好,過去週日加推面向市中心、大橋路的一百三十伙單位,並加價 5%。攞盡最高一成二折扣,折實價入場費四百一十二萬,最高八百二十萬,折實呎價為九千七百元至一萬三千四百元。計回報,參考附近二手屋苑,如YOHO Midtown,呎租三十元,再扣除每呎三點九三元的管理費,回報率平均只有二點五釐。還未計及附近七個新盤陸續推出市場,當中包括新地重鎚出擊的 Grand YOHO。供應增加,租金「硬」度成疑。遲了一步開售的峻巒,多達三千伙,面積由四百多至千一呎,一樣sell細家庭。雖然未開價,但代理估計開價將在每 呎一萬元至一萬一千元。現時,附近的爾巒二手呎價約為一萬元至一萬六千元。同區呎租約二十九元,假設峻巒開價一萬,扣除每呎近四元管理費,租金回報一樣只 有兩釐多,投資回報較低。加上,附近爾巒於一三年三月才開售,單位仍受額外印花稅這個「緊箍咒」捆綁,有代理預期明年三月後,將有大量爾巒單位放售,為峻 巒樓價帶來壓力。未分勝負

撰文:孫樂祈、陳新政攝錄:廖健昌、林志謙、鄭樹清插圖:朱桂葉[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380

濕地非法倒泥 新地恒基斷正

2016-04-21  NM

天水圍「嘉湖山丘」事件燃起保育界怒火,本刊發現,非法倒泥問題已蔓延至元朗新田、有「香港後花園」之稱的頭號綠色重地米埔一帶濕地保育區,該處多個魚塘原來已被人填平,威脅候鳥棲息覓食,瀕臨絕種的黑臉琵鷺更可能面臨斷糧危機,漁民目測去年候鳥飛過的數目明顯減少。

米埔一帶的非法填塘問題,與今年暑假即將開幕的落馬洲邊境購物城扯上關係。本刊追查發現,被環保署列入黑名單的新田濕地倒泥黑點,地主正是新地(0016)及恒基(0012)兩大發展巨頭合組的公司,該公司也同樣是邊境購物城的地主。

兩大地產商過去二十年來,一直隨政府的發展大計,對濕地虎視眈眈,曾多次向城規會申請更改土地用途但未獲批。隨着邊境購物城即將上馬、大陸客湧至,其手握的新田地皮又再成為發展焦點。不過最離譜的,是大地產商以及新田姓文鄉紳的土地出現非法倒泥填塘,多個政府部門都束手無策,如同「嘉湖山丘」一樣無王管,令米埔自然保護區危在旦夕。

主攻大陸客的落馬洲邊境購物城,去年九月獲城規會有條件通過,最快今年八月啟用。購物城二○一三年底由民建聯提出,之後獲兩大地產商新地及恒基,以象徵式一元,「出租」手頭早在九十年代已暗地收購的新田土地作興建,面積約四十萬呎。

購物城的出現料將帶動該區的地產發展,兩大巨頭在新田一帶另有其他地皮,位處濕地保育區,距離購物城三分鐘車程。該處是一大片濕地魚塘,環境清幽,相連的數十個魚塘波平如鏡,多隻水鳥在塘邊歇息,偶然才見一、兩名養魚戶緩緩划着艇仔到塘中餵魚。兩大發展商的地皮,距離米埔自然保護區只不過十幾分鐘車程,魚塘連接淡水沼澤、基圍,再遠一點就是紅樹林及潮間帶泥灘,是香港人的綠色寶地。

翻查政府規劃申請指引,發現新田魚塘一帶的土地,屬於城規會劃定的「濕地保育區」範圍。規劃署在一九九七年完成的生態價值研究證實,新田的魚塘系統與米埔沼澤區相連,屬后海灣地區濕地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城規會考慮有關地區的發展建議時,會採用「不會有濕地淨減少」的原則,即不能因發展而減少魚塘的面積和功能。

三大生態危機

大約兩年前、即邊境購物城開始上馬時,有人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公然用泥土填平附近的濕地魚塘,等同在太歲頭上動土,破壞生態。這個大規模非法倒泥活動,位於新田仁壽圍西北,靠近新田村路的一幅魚塘連空地,竟然有半個塘被沙泥覆蓋,瓦礫、混凝土碎、木板等建築物料散落一地,還有幾個大鐵桶及零星塑膠垃圾,塘邊長期有至少三、四部挖泥機停泊。記者連日觀察,間中見到挖泥機開工,將塘裡的沙泥挖起,運上泥頭車,再運到相鄰的空地卸下。在濕地保育區非法填塘,其實早已引起環保組織及附近漁民的關注,並歸納出三大問題:

問題一:危及過冬候鳥

米埔后海灣一帶魚塘,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每年冬天都有大批候鳥,在地球北邊長途飛行來香港過冬,而這些魚塘正是一個補給站,為候鳥提供短暫停留的棲息及覓食場所。漁護署資料顯示,每年都有約五至六萬隻候鳥來米埔過冬,包括全球瀕危的黑臉琵鷺。過往有研究發現,佔地較廣的相連魚塘,比起零散、不相連的魚塘,有更多雀鳥棲息。倒泥令魚塘數目減少,削減雀鳥的食物來源,而在魚塘毗鄰或魚塘範圍內進行干擾環境的發展,例如建露天貯物場、工業用途等,也會令雀鳥數目下跌。雖然目前未有專門研究評估近兩年新田填塘工程對候鳥的影響,但多個養魚戶都留意到,往常的冬季,水鳥一日會飛三、四轉到魚塘覓食,但去年冬季的數量明顯減少。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環境保護主任劉兆強表示,在新田的魚塘內,除了烏頭、鯇魚等具有食用價值的淡水魚外,還有體積較細的蝦毛、魚毛,正是過境候鳥的主要食物。他解釋,后海灣一帶魚塘的水質略鹹,較適合鹹淡水生物生長,如體積細小的潮蝦、食蚊魚等。加上多年前,魚塘曾有基圍(潮間帶蝦塘)作業,魚毛、蝦毛或於換水時沖入魚塘內,此後在魚塘繼續生長。劉兆強坦言,目前情況令人憂慮,非法填塘對候鳥覓食造成一定影響,「對雀仔或者一啲野生動物嚟講,你填咗個塘,佢以後都唔會返去嗰個地方。」

問題二:米埔受威脅

倒泥填塘黑點的西南邊,是米埔自然保護區。劉兆強發現,新田另一塊非法填塘的地皮(由茂宏國際持有,見左圖),部分魚塘塘壆位置曾經被人用泥填高,一旦打風、落雨,而現場欠排水系統,壆上的泥有機會卸入周邊的濕地,若情況嚴重的話,可能波及米埔的範圍。他強調,生態系統環環相扣,除了該塊被堆泥的地皮本身,亦要考慮對周遭區域的潛在連鎖影響。一旦填平的土地將來用作發展,新加入的居民活動對米埔影響更加是不堪設想。被喻為「香港後花園」的米埔濕地,內有的珍貴生物,包括:150種濕地雀鳥(如大白鷺、小白鷺、黑臉琵鷺)、多種紅樹、蜻蜓、兩棲類動物(如盧氏小樹蛙)。其中生物生態鏈中重要的紅樹林,佔地150公頃(即約150個足球場),屬香港最大及中國第六大片的紅樹林。米埔範圍的后海灣地區,於一九九五年被列入《拉姆薩爾公約》內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問題三:漁民失生計

新田一帶有近十個養魚戶,有戶主指,多年前附近有三、四塊相連的魚塘被填平,之後不久就變成貨櫃場。今次被填了半個塘的魚塘,原養魚戶被業主收塘之後,魚塘就開始被填泥。有養魚戶擔心,最終會波及到他的魚塘,令他失去生計。新田魚塘一帶早於六、七十年代就有漁民作業,全盛時期有十多個養魚戶,記者現場所見現有不足十個活躍戶,都在新田養魚長達三十年,主要養烏頭,也有鯽魚、鯇魚等,又在塘壆種杧果、大樹菠蘿等果樹。相關魚塘地是由新田姓文的鄉紳「文水塘會」持有的祖堂地,司理包括新田鄉委會主席、元朗區議員文炳南,以及鄉委會成員文泰山等人。部分養魚戶指,目前是以每斗六百元(一斗相當於約七千五百呎)向一個叫文偉昌的人租塘,現時租約尚有兩、三年就屆滿,有小戶感嘆近年本地淡水魚銷售比十年前跌近一半,要「蝕住做」。也有養魚戶表示仍「維到皮」,希望做到百年歸老,不欲租約屆滿就被逼走。

兩大地產商插旗廿年

綜合政府及環保人士資料,新田濕地保育區的非法倒泥及填塘,涉及三個地段範圍,地主有地產商及鄉紳。其中一個倒泥重災區(簡稱土地編號733),地主是新地及恒基兩大發展商共同持有的旋高發展有限公司。公司是在二○一四年九月,以八億五千多萬元正式向新田文氏宗祠的「文深涌會」,買入魚塘地及邊境購物城地皮。兩大地產商其實早在九十年代,已瞄準新田的地皮。根據城市規劃上訴委員會的一份文件,三間隸屬新地的公司,在一九九九年曾就新田多幅土地,包括今次倒泥重災區733號魚塘地及相連的空地,提出將原有土地用途「其他指定用途(貨櫃後勤用途)」改作「貨櫃車停放場和貨櫃存放場,及臨時貨櫃存放場和貨櫃車停放場連附屬工場設施」。文件提到,「733地皮」九十年代雖由「文深涌會」持有,但新地旗下公司,在一九九七年起購入文深涌會在該地皮的權益,持有顯著的股份(significant owners of the shares),可見魚塘地雖然表面上由文氏宗親持有,但其實多年前已落入大地產商手中,並一直窺伺附近發展。新地出擊投資落馬洲一帶之時,正值政府推出多項大計,包括:八九年落馬洲關口通車、九三年新界環迴公路落成、九五年就新田作為口岸後勤發展作試點研究。回歸前後,新地更孖住恒基開始投資新田一帶,其後多次向城規會申請更改土地用途。自家土地發生非法倒泥,本刊向新地及恒基公關查詢可有涉事,卻不獲回覆。

文氏鄉紳視若無睹

兩大發展商與姓文的鄉紳,在新田土地上合作多年,加上附近一帶的魚塘由文氏管理,文氏鄉紳沒理由不知道,有人公然在他們地頭非法倒泥填塘,而他們為何沒出手阻止,成為一大疑問。記者向多名姓文的鄉紳話事人查問非法倒泥,包括:新田鄉委會首副主席及文深涌會司理文祿星、新田鄉事委員會主席及文水塘會司理文炳南等,但他們都拒絕回應。文氏鄉紳在非法倒泥事件中的角色尤其關鍵,事關有附近居民向記者表示,新地恒基的「733地皮」上用來填塘的泥,是來自旁邊相連的空地,有居民形容:「以前啲泥倒喺隔籬塊空地,日夜都倒,鬼殺咁嘈,堆咗成年,起碼堆到廿呎高,好大面積。」該名居民形容,當時空地的泥堆到「好似嘉湖山丘咁」,自前年開始有人將那些泥從空地填入「733地皮」魚塘。該名居民所指的空地,是屬於另一批文氏鄉紳「文元屋圍」持有的祖堂地。文元屋圍司理包括新田鄉委會委員文泰山,他同時擔任「文水塘會」的司理。文氏鄉紳和發展商關係密切,即將上馬的邊境購物城,姓文者與建制派議員都有份參與,透過成立「新田購物城基金」持有項目,基金董事包括新田鄉委會的文祿星,民建聯黃定光、梁志祥、新民黨田北辰、律師黃嘉純。至於購物城的日常營運及管理,就由「善營有限公司」負責,退休中銀高層何國銳出任義務管理層,一眾人等都屬左派陣營。

政府列黑名單無效

新田非法倒泥的終極目的雖然未明,卻令人聯想到跟發展有關。尤其購物城啟用後,料會帶動新田一帶的地產。多名新田居民都表示,近年大批水貨客湧入後,區內的村屋、貨場租金已水漲船高,以七百呎村屋為例,原本月租三千元,新租約一般都要加五百至逾千元。佔地二千呎的貨場,甚至由一千元月租升至約一萬元。在仁壽圍住了四十多年的何小姐指,四年前租金加幅最誇張,三百呎單位由一千五百元加至二千五百元,今年業主再要求加五百元,「以前瘦田冇人耕,我哋喺度住咗幾十年,都未試過加租加得咁勁。」最荒謬之處,是原來多個政府部門已知悉「733地皮」及附近土地非法倒泥填塘,卻未能阻止。規劃署由一三年起,在現場發現多處違反土地用途,主要涉及填塘、填土、卸泥等,署方多次發出恢復原狀通知書及強制執行通知書,並於去年作出三宗檢控,罰款五萬至十萬元不等。此外,環保署過去三年亦接獲二十宗投訴,更曾當場截獲七名非法倒泥者。環保署已將涉及非法倒泥、填塘的地點納入黑名單,範圍原來多達逾十六公頃(即約十六個足球場)。非法倒泥的兇徒至今仍未停手,可見主事者膽大包天,無視政府執法。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批評,政府執法太緩慢,變相縱容違規者,令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在官僚文化之下,加上官商鄉之間的三角利益關係,非法倒泥這個爛攤子如燙手山芋,當災的是千辛萬苦飛來香港的候鳥,和港人一直珍而重之的米埔濕地。

文天祥後人新田話事

新界「五大宗族」之一的文氏,是南宋名臣文天祥後人,約六百年前在元朗新田開村,自此在新界落地生根。新田由三圍六村組成,位於永平村的大夫第及蕃田村的麟峯文公祠是法定古蹟。新田文氏的祖先,是文天祥堂弟文天瑞,當年他由四川南下到寶安,其後人再遷至當時稱為「老虎坑」的屯門,但因匪盜猖獗而再撤離。一四二九年,文天瑞第七代後人文世歌,移至元朗新田定居。清同治四年,文氏二十一世祖文頌鑾在永平村興建大夫第,即大夫的府第,相信是文頌鑾於科舉中舉或因樂善好施得到鄉民讚譽,而獲朝廷封贈大夫銜頭。大夫第是本港最華麗的傳統建築之一,並以其精巧的建築裝飾而著名。修葺工程由香港賽馬會資助,於一九八八年完成,現已開放供市民參觀。新田紀念文氏先祖的麟峯文公祠,則建於二百多年前,是傳統三進兩院式祠堂。修復工程在一九八七年完成,一九九五年再次修葺,兩次工程費分別由賽馬會及政府資助。

撰文:吳婉英攝影、攝錄:李育明、胡智堅、林志謙協力:關卓凌資料:鄭詠欣插圖:朱桂葉[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615

新地劈價洗底之作郭炳江炮製黃金雞地

2016-08-25

今年,是新鴻基地產(16)洗去沉寂的一年。先是上月前主席郭炳江成功申請保釋,提早「放監」;再者是新地的重頭戲、元朗新盤Grand YOHO,於今個月低價開售,數日間已收票逾萬張,成為今年新盤之王。Grand YOHO所在的雞地,數十年前只是賣雞鴨鵝的市集,其後被新地睇中,並由郭炳江為首的收地團隊密密部署收購、補地價,經三十年改造,親力親為,變成現今升價十倍的「金雞地」。毗連的貴重地皮,亦由郭炳江兒子郭基煇拍板,慷慨捐出作慈善用途。據知郭氏對於捐地一向保守,四叔李兆基曾慫恿郭老太一同捐地,但被婉拒;今次則足見誠意及慷慨,而且地理位置比四叔所捐的更靚。郭基煇坦言:「是『官民商』合作的好開始!」無論是樓盤開價取態、又或是與政府的合作關係,新地都進入了新章節。

今年的七月十二日,相信是郭炳江最百感交集的一天。他因為許仕仁案、串謀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成,已在赤柱監獄服刑了一年半。由於成功申請上訴,這一天他獲准許以一千萬元保釋,提早「放監」。滿頭白髮的他,步出法院後真情流露,第一時間激動擁抱兒子郭基煇,坦言能夠出獄如同發夢一樣,「唔信自己喺呢度,當你喪失咗啲嘢時,例如你嘅自由,就發覺對你生命有幾大影響。I can't control myself. So excited!(不能自控,非常興奮)」據知出獄後,他第一時間已歎過越南牛肉河及蛋撻;侍母至孝的他,經常與坐着輪椅的郭老太四圍試菜,「佢去過ICC嘅天龍軒食飯,又去吓四季酒店嘅龍景軒,中餐西餐都試。」該食肆的熟客指。九月份,他會繼續完成其神學碩士課程。他於獄中亦留意到新地於九月舉辦單車節,故他亦曾對外透露,要盡快跟兒子學踩單車。

捐地顯誠意

在郭炳江入獄期間,其子郭基煇除了替代處理公務,對慈善亦不遺餘力,兼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上年新地與恒基合作,捐出了一幅落馬洲的邊境地皮,讓政府興建邊境購物城,並提供二百零八個鋪位,交由非牟利機構營運,以疏導人流,解決水貨客問題。今年新地更放棄YOHO Midtown及Grand YOHO附近一幅一萬平方呎地皮,該地與港鐵元朗站只距離五分鐘路程,位置極靚,原定興建酒店,提供三百個房間,上月五日宣布捐出予聖公會興建十九層綜合服務中心,服務弱智、殘障兒童、提供安老服務及青年宿舍。郭基煇在新聞稿中坦言:「在市中心找一幅附有配套的地皮捐出作慈善用途,並不容易,期望今次是『官民商』合作的好開始。」捐地一向是四叔的招牌菜,一四年他率先表示要捐出石硤尾大坑西邨,配合政府房屋所需。同年警方不再調查天匯造市案。翌年他再捐出元朗馬田壆一幅六萬三千呎農地,以興建青年宿舍。「早年四叔曾叫過郭老太一齊捐地,但郭氏唔捨得,估唔到今次會捐元朗市中心咁靚地皮出來,比起四叔嗰塊馬田壆農地靚好多!」一名知情人士說。商界傳言,郭氏家族以往捐錢銀碼不合比例,多少受到來自中方壓力,自郭炳江出獄後,「底」「面」都會多多益善。新地淡化地產商賺到盡的霸權形象,今年亦籌辦「香港單車節」、以及「方舟小醫生」長者關懷計劃,都是找來下屆特首熱門人選、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出任主禮嘉賓。

掌管建築部

郭炳江雖然聲稱不再理會新地業務,但集團內部的命脈──建築部,仍然牢牢掌握在其派系手中。一二年廉署拘捕郭炳江,其妻子梁潔芹(Ingrid),仍掌管建築部,甚至內有獨立的會計、人事、電腦部門。一向負責財務的郭炳聯,曾安插兒子在建築部,引起員工「恐慌」。郭炳江的女兒郭曉妍也曾在建築部工作,後懷孕淡出,而郭基煇則臨危受命,成為父親的代替董事。根據年報資料,郭基煇原本是新地項目總監,負責香港及珠三角地區部分住宅及商業項目。一四年十二月郭炳江罪成當日,郭基煇由代替董事正式成為新地執董。其後新地發展元朗錦田北峻巒,並找來妹夫家族的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可惜第一期銷情慘淡,開售近半年只賣出六成單位。換上老臣子、副董事總經理雷霆重新包裝,改名「PARK YOHO」,再推120%借凸按揭計劃,終超額認購近十五倍,成功沽約七百伙,並套現五十五億元。

三十年雞地夢

而緊接推出、郭炳江「雞地夢」的重頭戲Grand YOHO,亦最快於本週開售。這個盤毗連西鐵站,再加上有一百一十萬呎大型商場,首批價單折實,呎價平均只是萬二蚊,與離西鐵站更遠的YOHO Town及YOHO Midtown二手價接近,而最低呎價也不用一萬元,與廿三年樓齡的新元朗中心睇齊,此開價讓市場跌了一地眼鏡碎。郭炳江極睇重此YOHO系列;YOHO所處的元朗鳳翔路以東一帶,俗稱「雞地」,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批發雞鴨家禽為主,原先只是一塊平平無奇的新界地皮,其後被郭炳江看中,陸續收地,希望大規模打造成另一個沙田新城市廣場,YOHO Town原名也就是新時代廣場。○一年他公布將投放一百至二百億元發展雞地,其間他多次親自視察地盤。○三年,第一期項目YOHO Town推出,郭炳江為求先聲奪人,以超筍價每呎千五蚊開售,首批單位中最平一個僅需七十四萬元,當時兩日間沽出八百伙。YOHO Town入伙後,郭炳江更特地到屋苑單位家訪,聽取買家意見,並指曾被街坊批評做得不夠好,會力求改進。到一○年,第二期YOHO Midtown開售,呎價五千多元。這兩期都吸引鄉紳入市,其中劉皇發家族掃入YOHO Midtown二十四個單位,兩年後放售獲利過千萬,若持貨至今,可能再賺多一倍!

帶挈埋街坊發達

這塊金雞地,由郭炳江一手湊大,YOHO入伙後,大批中產夫婦、新移民搬入,人口急增帶挈附近商鋪,可謂火乘風勢,附近街坊都有得益,例如是經營地產代理三十年的邱太,九八年已經以一千六百萬買入大馬路同福大廈地鋪,其間多次高峰都忍手不沽,九九年、○四年、一○年,三次更趁銀行估價上升拿去轉按套現再炒,一○年以八千萬放售,勁賺六千四百萬。邱太現時仍持有十多個鋪位收租,她指自己現已退休歎世界,不再理江湖事。而打冷店老闆許文標,更由經營餐廳,改為全職瞓身炒鋪。家住天水圍嘉湖山莊的他,五年前曾接受本刊訪問。他經常腋下夾個黑皮包,搭西鐵到雞地巡視業務。○四年他睇好YOHO Town效應,當時發現雞地地鋪才二千至三千元一呎,於是把心一橫,將餐廳頂手予鄉里套現,掃入多個只是百多萬元的鋪仔,現時每間鋪仔的市價已肯定多一個「零」。於雞地打滾多年的許文標,已有一段時間沒有再買鋪,「元朗鋪位好貴喇,元朗那些橫街窄巷,而家都要上千萬。大街鋪位五、六萬蚊呎,何況依家買鋪只有兩釐幾息。」他短期內沒有再買,反而賣走了又新街一個鋪位,其他鋪位則等收租。他雖然無入市,但都有留意Grand YOHO開售,認為地段好,今次價單開價略低,「呢個盤搏得過,佢質素好過長實的世宙好多,平均萬二蚊真係抵,所以呢一輪應該收很多票,第二輪就會加價。」

谷盡購買力

連日來,Grand YOHO已吸引大量不同臉孔,前來參觀位於九龍站商廈(ICC)的示範單位。場內人龍要延伸至大廈的下層,入場起碼要等一個鐘,有經紀帶着睇樓客想「搏大霧」打尖,但失敗收場。除有父母推着BB車拖着小孩前來,也吸引了新生代以此入市一圓「上車夢」。「本身我都係住元朗,覺得呢個盤夠貼市又啱價。」年約三十歲的嚴先生目標是兩房單位,望能與女友上車結婚。記者留意到睇樓現場不乏新地的「捧場客」,有現居新地出品的將軍澳天晉居民金小姐說:「預咗六百幾萬,其實都決定咗買o架啦。」她指希望購入三房單位作自住。同場亦有元朗區居民,見證同系樓價多年來只升不跌,望購入一兩伙作投資。住了錦綉花園二十多年的劉太,向記者訴說後悔上次無買YOHO Town如同「走寶」。「之前就係有睇到同系列嘅樓,但最後無買到。」她指有足夠現金在手,俾首期及供樓也絕不成問題。久未露面的內地炒家亦過關「出籠」;住在深圳的內地人莊小姐稱,是首次到香港買樓投資,笑笑口指首期也已準備好,對香港後市極有信心。對於後市,紀惠集團CEO湯文亮認為,Grand YOHO在區內有指標性,對二手市場具影響力,「始終係新樓,佢賣得平,二手單位會賣唔起價。另外新地新價單唔減優惠,無加價,即是個市唔好佢要盡快去貨。」他認為價單亦反映新地對後市不感樂觀。另外,他指新地提供供款計劃有兩個目的,第一當然是出貨,第二若然業主供不起單位,退還給新地,新地便不用遵守一手樓條例,能夠再當二手樓賣!

睇樓客心聲

「雞地」變新地天下

2001年,時任新地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江公布,投資逾100億元落實在元朗發展住宅及商場的「十年發展計劃」,翌年完成雞地項目補地價2.465億元,當中以新地兩朝老臣子、前董事陳鉅源的功勞最大。其在收地上為與元朗原居民達致「同聲同氣」,特意找來荃灣鄉紳陳國鉅作「朝中人」向鄉親埋手、連同政府出口地擺平收地問題,成功令新界西北區成為新地最大勢力範圍。

十五年過去,要令街市之地變成遍地黃金,新地於1995年有份興建的大欖隧道也貢獻不少,其成功打通了元朗「經絡」,一改當區交通不便之形象。去年八月,新地更以較估值上限高出25%的93.2億元投得西鐵元朗站項目,並投資約200億元主力發展中小型單位,進一步鞏固其元朗「一哥」之地位。

撰文:孫樂祈、黃綺敏攝影:鄭樹清攝錄:財經組[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61

2017第一戰強國發展商賤招爭龍頭新地開錯價捱打

2017-01-12  NM

過去多年來的龍頭盤,主要都是本地大孖沙長地(1113)、新地(16)、恒基(12)、又或新世界(17)之爭。但隨着內企趕着走資盲搶地,2017年第一仗,演變成本地薑大戰過江龍,結果是,後者偷襲成功。由新鴻基地產發展的Grand YOHO,將元朗荒地變成黃金雞地,去年八月推售一期時,收過萬張票,套現近一百億。食髓知味、本月推2期霸龍頭位時,殺出了程咬金。由內企中海外(688)發展的啟德1號II期,突然撲出賣樓。市區地加上有另一內企海航墊高「麵粉價」,Grand YOHO反而「襯托」出啟德1號更抵買!結果Grand YOHO只收得八百票,郭炳江頭馬雷霆惟有低調宣布「惜售」,保留部分單位現樓再賣。有行內人士指,中資發展商殺入本地市場,往往不計較價錢或形象打游擊:爭龍頭、霸靚地、語出驚人,連垃圾房都賣!已為本地薑帶來沉重壓力。人無恥、便無敵,原來賣樓都係。

回帶至二○○一年,時任新地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江,公布投資逾一百億元,落實在原先賣雞賣鵝的元朗雞地,發展「十年大計」。十年後,這個計劃終於收成,相繼發展成YOHO Town、YOHO Midtown等物業,每次開賣都能大收旺場,亦帶挈元朗樓價大升,將雞地變成「黃金雞地」。到上年八月,新地推出Grand YOHO一期,以平均呎價萬二元,低於二手成交價搶灘。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形容:「熱切期待價」,結果八日收逾萬六票,超額五十二倍,成為九七後新票王。食髓知味,四個月新地再開樓盤二期,雷霆今次一樣形容是「優惠價」。不過記者翻開價單,平均呎價折實要萬四元,比一期首批價單足足貴了兩成一。單位又以三、四房為主,一房最平入場價要五百多萬,價錢夠買市區兩房。

兩大死因

剛宣布推盤時,同區經紀本來都相當興奮,幾百人排隊爭睇示範單位,但最終反應不似預期,暫時收票八百張,有經紀嘆:「又食穀種。」其中一個死因,是新地錯判形勢。二期開售時間與一期相距太近,只有短短四個月。去年一期賣出逾一千一百個單位,幾乎是賣清所有單位,已吸乾同區購買力。市區客嫌遠,同區客又嫌貴!在該區居住的葉小姐指:「我自己都比較鍾意市區樓,都唔會住喺元朗。依家大陸人多咗,逼咗好多,呢個價喺呢區真係貴咗少少。」祥益地產營業董事謝澤銘也稱,客人對新地開價都表現愕然:「好多客同我反映好貴,呢個價不如買市區樓!」其次,現時主流賣「納米型」上車盤,新地推大單位自然更難sell,謝澤銘說:「呢批客本來就比上車客少,加上依家有新辣招,佢哋換樓會更加謹慎。而且同區二手市場,好似YOHO Midtown,呎價都係一萬三千左右,依家去到萬四,選擇自然多咗好多。嚟緊荃灣西又有好多盤源,好多客都會去比較,等緊機會。」

新地進退失據

事實在這四個月間,外圍變化太大:特朗普當選、美國加息、新辣招、以及內地嚴防走資,已不可同日而語,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便點出新地進退失據的原因。他指,上年尾樓價回升後,發展商有意製造「依家唔買,第日仲貴」的氣氛,但這次失效:「舊年呢招都OK,但最近大家都擔心嚟緊加息步伐會唔會加快,對經濟信心一般。」Grand YOHO計錯數,竟造就了中海外乘勢而起。中海外發展的啟德1號II期,剛拿到預售樓花同意書即推,無懼與Grand YOHO正面對撼。此項目屬「港人港地」項目;港人項目由內地發展商投得,已經吊詭。如吃了「誠實豆沙包」的中海外地產董事總經理游偉光,在I期開售時更拋出一句:「無講話可以合理價錢比香港人買到。」到今次開賣II期,折實呎價要一萬七千元,較I期高兩成一(升幅與Grand YOHO又一樣),游偉光一樣反問:「咁點樣先唔進取?」

天價垃圾房

最賤者,是竟然破天荒將垃圾房納入實用面積。翻開樓書,啟德1號I及II期合共四十個一梯一伙單位,均把電梯大堂旁的垃圾房,納入實用面積出售,以II期低層十一座一樓單位為例,實用面積千五呎,而該垃圾房約七呎多一點,以折實平均呎價最低一萬四千八百八十九元及最高二萬二千二百四十元計算,中海外賣每個垃圾房,即賺多十萬至十六萬元。游偉光對此繼續寸嘴本色:「設計係鼓勵業主做垃圾分類。」並指大家同意不同意,接受不接受,見仁見智。街坊吳生吳太便指,萬七元一呎實在貴,更批評垃圾房事件為:「離譜!賺得太盡!」不過你有你鬧、我有我賣。由於啟德被吹捧為「新九龍站」,又有內企海航高價投兩地托底,加上新地高價賣「郊區盤」,相對反映出啟德1號抵買。有意幫仔女出手、購入一房單位的梁女士,便看好啟德發展前景,認為該盤仲有升值潛力。「價錢都係預六百幾萬左右,有工返就唔使擔心樓價會跌啦!」截至本週一,啟德1號II期已累收千六票,中海外並有計劃加價加推。

對撼陸續發生

本地薑大戰過江龍,此類戲碼將陸續上演。事關過去兩年,內房為走資或向外發展,投地的數目驚人,部分地區更只有中資投得地皮,如高銀金融以六十三億投得何文田地王、連街坊區石硤尾,亦由世茂房地產以七十億奪得地皮。按過去兩年投地記錄計算,除了啟德區外,大埔區及屯門區亦會上演中港大戰,多個中資港資樓盤對戰,正面對撼。對於不少內地發展商爭先搶佔香港地盤,承建商惠記副主席單偉彪並不驚訝:「已經對香港發展商造成好大壓力。但我認為係好現象,基本上起樓需要咁大筆錢,香港細地產商根本做唔到,變相得五大、六大(香港地產商)做到,所以佢哋以前打橫行都得啦。」他解釋,國內地產市場競爭同樣大,促成愈來愈多大陸地產商南下搶地。「國內地產商對利潤要求無咁高,起碼唔會覺得要賺一倍先肯起。」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亦指,中資在港投地會成為新常態:「內地發展商規模大過香港好多,萬科一年起嘅樓,多過香港發展商加埋啦,佢嘅管理能力、營運效益都強過香港。依家香港發展商大部分係第二代、第三代,守到業已經叫交到功課。」他續指:「我見你哋先話發展商壟斷,加入新競爭者係好事嚟o架,公開市場多競爭先至有進步。」對於地價搶高會否導致樓價上升,他指:「要睇市場承接能力,唔係話開咩價就賣幾多,做生意唔係實賺。」又補充中海外不是「寸爆」:「你咁問人(問題),人哋都可以覺得你好寸啫。」

質素成疑

內企入侵引伸的是質素問題。啟德1號與公屋啟晴邨只有一路之隔,有着「千絲萬縷」關係。二○一五年,香港爆出鉛水事件,部分公共屋邨、居屋、私人屋苑、醫院及教育機構無不中招,由中國建築(3311)承建的啟晴邨正正是受害地方之一;而中國建築正是中海外的關聯公司,亦正正是啟德1號的承建商母公司。本刊統計過去一年涉及中海外或中國建築的「質素」問題,當中包括中海外發展的「星鑽」,驗樓時發現石材有極多銹漬及石窿。以及「喜點」驗樓時發現主人房天花有明顯滲水,懷疑外牆或天台滲漏所致。而中國建築承建的水泉澳邨,鑽開廁所的石屎地台後,發現石屎層不是堅硬的石屎,而是鬆散的沙石。水泉澳邨商場的天花,亦出現嚴重滲水。現時租樓自住的陳生直言:「對內地發展商都會無信心o架,因為大陸承建商始終質素差啲,覺得佢哋監管無咁好。」資深驗樓師詹濟南驗樓無數,他以經驗指中海外單位質素較飄忽,難一概而論。「某些單位如於鴨脷洲、屬豪宅的『南區•左岸』卻比意料中好,可達八至九十分。但好似由中國海外及市建局合作發展嘅『星鑽』咁,我驗過數十個單位,整體得到五至七十分,咩問題都有,例如油漆較差,帶好多空心牆同空心磚。」買大陸發展商的樓盤,看來要膽搏膽。

Grand YOHO火併 啟德1號

交通Grand YOHO暫勝

Grand YOHO由元朗站前往中環,要經西鐵轉駁至南昌站轉車,車程約需40分鐘。而出元朗市區,就需步行15分鐘,或乘10分鐘輕鐵。若需出入內地,元朗西鐵站附近有專線巴士往返落馬洲及深圳灣口岸,尚算方便。但要留意部分單位鄰近高速行車公路及西鐵架空路軌,樓書內未有提及加裝隔音屏障,低層業主要考慮嘈音問題。

至於啟德1號,目前出入只能靠巴士。其未來潛力,在於兩年後才通車的沙中線,啟德站在樓盤旁,聲稱5分鐘可到達車站。以為等兩年就可做到其宣傳的「貫通東西南北」、只需五個站11分鐘直達會展?起碼要多等四年;大圍至紅磡段雖將於兩年後通車,但紅磡至金鐘段最快也要二○二一年才正式通車。在通車前居民須先乘搭沙中線往何文田,轉乘觀塘線到旺角,才再往金鐘,轉車兩次,預計時間起碼20分鐘。不過,還未計及港鐵可能的延誤。

配套Grand YOHO勝

Grand YOHO鄰近設有大型商場YOHO MALL,分為兩期,總面積達110萬平方呎,主要對象為本地客,金鋪及藥房不多,以時裝服飾及食肆為主。惟食肆價錢偏貴,商場亦暫時缺乏大型戲院,要等到年中商場IMAX戲院開幕。而元朗市中心區內設有平民食肆、街市等,入夜後內街頗為幽靜,近年「南亞幫」入侵元朗問題,亦引起不少人關注。

環觀啟德十一塊地,除了旁邊正興建的居屋外,其他還是空地及地盤,沙塵滾滾,基本上除了地盤工人外就渺無人煙。啟德1號的配套與交通同一命運,也是等。其位置雖然處於啟德發展區核心地帶,但配套卻像回到農村,當區擬建的地下購物街及車站廣場與沙中線未看到曙光。居民入伙後的衣食住行,須依賴旁邊的公屋商場,最快也要步行10分鐘前往啟晴邨才可購買日常用品。

校網啟德1號完勝

Grand YOHO校網屬74區,中規中矩。相反啟德1號精彩得多。拖着小孩現身示範單位的陳太表示,樓盤近小朋友現時就讀的學校,並指:「萬七元一呎比某啲區算係平。」的確,啟德發展區坐擁34小學校網及九龍城中學傳統名校網之利,單是小學已經有被稱為九龍城至強女校的協恩中學附屬小學,其餘熱門名校包括有香港培正中學、喇沙書院及拔萃男書院。

會所Grand YOHO勝

Grand YOHO與啟德1號管理費一樣,都是每呎$3.3。Grand YOHO賣點,是設有「王者」會所,連戶外園林面積逾十七萬平方呎,包括五個室外泳池及一個室內泳池、閱讀室、健身室及休閒農莊等。而屋內電器牌子以西門子、TGC為主,未算頂級。

啟德1號則設2.5萬呎會所及5萬呎住客花園,惟啟德1號II期及I期是兩個獨立新盤,所以II期住客與I期會所將分開使用,但同設三十七米長園林泳池、卡拉OK室、模擬飛行艙等設施,而II期屋內電器牌子,則跟Grand YOHO採用的相同,如西門子、TGC及美諾等。

撰文:梁延宇、黃綺敏攝影、攝錄:財經組協力:黃嘉慧插圖:祝健中[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73

鳳凰主播$700萬入新地豪門

2017-05-04  NM

在中環OL界有個說法,有個想釣金龜女仔,朝朝早搭車上山頂附近跑步,旨在結識富二代,近水樓台先得月永遠都work嘅,嗱,千億新地郭氏家族第三代,郭基泓(Christopher)與老婆就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認識,小宗打聽到呢位郭太原來是鳳凰衞視主播——趙情晴(Rachel),二○一三年就去咗Stanford讀咗一年書做Visiting Scholar,咁啱Christopher又喺嗰度讀MBA因而擦出愛火花,但要進身豪門之列,都要睇埋背景嘅,趙情晴貴為鳳凰美女主播,名氣夠晒,聽講其父為京城軍方醫院的院長,又點會唔門當戶對呢,郭、趙兩家火速對親家後,舊年仲抱埋孫女添,老爺奶奶都好錫呢位來自北京的新抱,對她寵愛有加。此亦有見於去年郭基泓向港交所申報,以五億元增持新地股份,妻子趙情晴(Zhao Qing Qing)都有名o架,而她個人名義亦持六萬股新地,市值七百萬,莫非是入門利是?

揀酒知年紀

貴為馬會名譽遴選會員(Honorary Voting Members)的許世勳,五十年代已養馬,老人家唔單只識馬,仲係識酒之士,講到明無一百分嘅紅酒唔會飲,有時一百分都唔止,仲要飲產量少,貴其他一百分酒莊三倍嘅Petrus,別以為佢招積,佢今年九十過外,識計數嘅,仲飲得幾多年呢,梗係搵支靚嘅飲,所以每逢許世勳出席賽馬日都好受歡迎,唔少世姪都走到呢位uncle個包廂,黐啲靚酒飲吓。

中環寸嘴要學賭王晒冷推牌!

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八十年代往北美洲開山劈石,做一帶一路先頭部隊,自比為星仔變星爺前冇人懂欣賞其無厘頭文化,廿年後終於領略當中奧妙,與粉絲分享在北美洲各路人士交手經歷,絕不老點。

迪士尼擴建撥款五十五億喺立法會審議,我睇電視?到實,雖然班尊貴議員識得嗌「喪權辱港」口號,但都係唔識quantify嚟到講;四民排位——所謂「士、農、工、商」,作為一介商人,我哋好低等嘅啫,不過我可以大膽講香港啲官都未見識過大美國主義作風,何來同美國佬拗手瓜?呢個蘇錦樑仲爆響口,傾迪士尼個deal,對家話:「Take it or leave it!」家陣香港班官同晚清時期割地求和有乜分別?割完個香港島俾英國,再賠二千一百萬白銀,之後再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唉,我睇唔到坐喺迪士尼董事局班官(包括:陳茂波、陳家強、馬紹祥及朱曼玲)有乜談判實戰經驗,冇為香港人爭取過乜嘢,淨係識兩道護身符——尊重合約精神,即係世世代代唔使改,第二就係商業秘密,即係乜都唔使交代。都係田二少鬧得好,蝕住錢仲要嘔大筆管理費、專利費俾迪士尼,鄭重同啲官講話:「大家記着,我係哈佛MBA嚟o架!」我哋呢啲人,自細住半山嘉慧園,出入鄰居,最低級都係跨國公司東南亞主管,小時候同鬼仔、鬼妹喺屋企玩,食茶點、飲杯奶、食件餅,好似Donald Trump話齋smart cookies(醒目仔)。出差同鬼佬打交道點會蝕章?如果唔係今時今日仲企得住咩。硬係唔明祖國咁強大,自己都要扯白旗嘅?講咁多我都係要證明一個point,香港都仲係以為英式教育下先至係人才!

香江第一女強人

虎父無犬女。楊元龍位掌上明珠楊敏德確係女強人。《明報》透過查冊得知,楊敏德兩姊妹間BVI公司Prescill Holdings Limited借咗300萬元俾鬍鬚曾做競選經費,咁仲唔係食咗豹子膽?阿爺唔單只擺到明唔妥鬍鬚,仲三口六面喺西環同老虎女講清講楚,叫佢唔好撐鬍鬚。點清楚法?老虎女間公司食年夜飯,擺定枱等老細到。誰不知等吓一個鐘,再等吓又一個鐘;等到幾乎十點鐘,酒樓都差唔多閂門啦,老細至由西環趕到嚟。咁你話叫佢唔好撐鬍鬚番說話講得清唔清楚啦。但有用咩?老虎女所有生意喺晒上邊,都企得咁硬,此又能不叫其他777條友汗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238

1989年2月14日: 新地私有化新城市

出的價錢是現金6.3元或是1股新地加0.94元,當時新城市8塊多,新地15塊多,相信你也懂選擇,是一個不錯的套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629

工地變住宅 新地最受惠 旗下載通擁5巴士車廠

1 : GS(14)@2010-09-16 23:53:24


  2010年9月16日

【明報專訊】政府剛剛完成的全港「工業用地」轉變用途研究,建議將7個地區,合共29.5公頃土地轉作住宅用途。本報粗略分析7區內,所有單一業權大廈或土地後,新地(0016)因為持有33%股權的公司載通(前稱九巴,0062)擁有5幅車廠用地,連同本身一幅工業地,受惠程度遠大於其他地產商,成為這政策的大贏家。

市場人土假設,新地上述地皮最終落實改作住宅用地及經補地價後,以地積比5倍計算,可建單位或高達4000伙住宅。

可建單位料達4000伙

擁有大量工廈的信和(0083),由於主要工廈土儲不在建議的7區之內,所以未有較大的項目受惠,另外恒地(0012)、長實(0001),亦沒有因是次政府的建議而直接受惠。

反而,一些看好本港貨倉及工廈的過江龍,如新加坡楓樹產業基金,於05年亦以7.5億元,向日資永得利購入一籃子貨倉物業,分別位於沙田、葵涌及荃灣,其中位於小瀝源及荃灣的永得利中心,是次被納入可改住宅地的範圍。全球物業企業嘉柏控股(Crown Worldwide)於小瀝源及屯門亦有兩項工業物業,受惠這建議。

新創建火炭車廠 只宜建公屋

另外,新創建(0659)的城巴火炭車廠,雖然同樣被認為可改作住宅地,但政府文件亦透露房屋署正進行評估,將該用地作為公營房屋用途,而規劃署亦認為由於附近的工業活動仍十分活躍,唯有全面的公營房屋發展,才是有效應對工業與住宅之間的界面問題。

新地與九巴經常合作重建車廠,近年最佳例子是發展荔枝角曼克頓山,而正在展開的,則有觀塘巧明街車廠重建項目,共同發展成大型商業大廈。九巴發言人昨向本報查詢重申,對於政府的建議,公司要再詳細了解,現時並沒計劃更改車廠位置。而新地則至截稿前,未有回應。

區內新地地皮 曾擬建酒店

獲建議可改用途的土地中,以小瀝源7.5公頃的用地面積最大,涉及10座大廈,其中8座是單一業權,最大是面積達22.6萬方呎的九巴車廠,以及一塊由新地擁有、仍未補地價曾計劃發展酒店的工業地。早於05年,新地曾宣布斥資10億元興建四星級酒店,提供約700個房間,冀能配合08年在港舉行的奧運馬術賽事,項目06年獲城規批准,07年曾修改方案再獲批,至今若落實可改住宅,土地用途將大大提升,市場人士一般相信,新地或放棄原來發展酒店的計劃。

建銀國際研究部執行董事顏偉洪表示,新地及信和擁有較多工貿收租物業,是次政府公布將工業用地改為住宅用途,相信對他們有較大的正面影響。不過,有關用地的規模並不大,可建單位有限,要包裝成豪宅出售也有一定困難。

明報記者周偉強、陳健佳報道
2 : GS(14)@2010-09-16 23:53:39

金利來大昌行華創皆受惠
  2010年9月16日

【明報專訊】一些並非以發展住宅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如大昌行(1828)、金利來(0533)、華潤創業(0291),亦會受惠於是次政府工業用途的更改用途的最新報告。位於小瀝源、總樓面達30萬方呎的金利來集團中心,有測量師指出,由於該位置鄰近沙田第一城及愉翠苑,都是發展頗成熟的住宅區,所以若改建住宅會頗受市場歡迎。

另外,華潤創業(0291)近年連番申請發展酒店等用途不果的沙田冷倉一倉和百適一倉用地,佔地約0.8公頃,政府建議改為商貿用途,令項目得以發展酒店的機會大增。

而一些老牌家如華資地產商裕泰興亦受惠不少,該集團本年1月才剛斥資1.9億元,收購入屯門有成工業大廈整幢業權,呎價只約700元,連同該集團持有荃灣興業中心,兩廈亦剛被政府建議可作住宅發展。

事實上,由於樓價急升,令政府面對巨大的找地壓力,政府對上一次作工業用地更改用途檢討是於05年,當時只列明某些用地,適合更改用途,但均未直接指定那些土地可改住宅用途。日前政府突然宣布有多達29.5公頃的工業用地有潛質改作住宅用地,昨日不少地產界人士均表示感到突然。

中原:受惠工廈業主或封盤

中原營業董事黃啟成表示,昨日不少工廈業主都查詢該消息,而市場正消化政府的新建議。他相信位於受惠範圍的工廈,業主必定提價甚至封盤,短期內該些工廈的交投會「拉鋸」,長遠要看政府何時正式將土地用途更改。
3 : 鄉下佬(3667)@2010-09-18 18:43:58

和合石開發,意味著大窩西支路鄉郊地預見末日...
假以時日屋苑由粉嶺發展至康樂園...
4 : 龍生(798)@2010-09-18 21:16:14

真係開心, 那些業主可能己想放棄那些無用的磚頭了
如今卻又突然活了過來...世事真難料
5 : 鄉下佬(3667)@2010-09-19 10:26:26

工業地/農地陸續轉為中高檔住宅
是悲? 是喜?
幾十年後自有答案...
(有命睇到先算)
6 : 龍生(798)@2010-09-19 14:15:34

鄉下佬巳今年貴庚?
7 : 鄉下佬(3667)@2010-09-19 14:47:45

6樓提及
鄉下佬巳今年貴庚?

呢個唔係地產問題WOsmiley
8 : 龍生(798)@2010-09-19 15:17:47

haha 八掛問下姐~~~
9 : 鄉下佬(3667)@2010-09-20 09:44:59

8樓提及
haha 八掛問下姐~~~

別問我是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774

醒特首表哥 益新地長實 揭新界王掠水網絡

1 : GS(14)@2010-10-25 07:50:00

2010-10-21 NM


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新界王劉皇發,最近被揭多番漏報物業,又涉將農地非法改作野戰場,特首雖兩度力挺發叔誠信,但本刊發現,新界王濫權不止於此。

原來發叔為了幫地產商新鴻基地產開發屯門一個百億豪宅地盤,利用自己區議會主席的權力,沒讓反對工程人士會上發言,又同地產商假造民意,誤導區議會贊成興建通往樓盤的必經之路, 令新地在芸芸反對聲之中,可盡快動工。

由龍鼓灘窮小子,做到今天行政會議、立法會、區議會和鄉議局四大機構成員,新界王可算前無古人;風光背後,發叔與地產商和特首表兄關係千絲萬縷。

明明幾條村一直反對,區議會傾極都無結論,點解突然間變成一致通過o架?」住在大欖涌村的李慧明,一談起門前快將動工的新地豪宅地盤,便無名火起。

大欖涌村位於屯門掃管笏,背山面海,新地九九年先在旁邊的小欖建成豪宅帝濤灣,又在附近黃金海岸地段發展Park Season,預料明年落成,緊接的第三個區內豪宅,便是大欖涌。新地打算在這裡興建十八層高大廈和三層高洋房,提供約九百九十二個住宅單位,若以現時豪宅每呎破萬的價錢計算,樓盤市值至少一百一十六億。

這豪宅地段早於○二年經城規會批准,條件之一是新地須擴闊現有通往大欖涌村的單程路,方便運輸物資,而擴闊計劃因涉及遷走村內一個小型遊樂場,要提交上區議會討論。由於新盤戶數近千,不少村民擔心變成屏風樓,紛紛要求屯門區議會否決擴闊工程,變相煞停起樓。發叔去年便應新地請求,曾到村內游說,但不果。

今年七月,發叔在區議會使出撒手。「好多大欖涌村村民拉大隊到場旁聽,但發叔完全無諗過請村民發表意見。」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區議員說:「發叔只係俾新地個工程人員匯報工程內容之後,無俾其他人再舉手發問,就自己為件事做總結。」

當日旁聽的村民胡木林大吐苦水:「我聽到谷住條氣!發叔一個人自己度講,話發展對條村點樣好,跟住佢就建議刊憲,話有反對意見,之後再提出都得o架,而家唔使傾喇,傾下一個議題啦,有兩個議員舉手想發言,佢都扮睇唔到,完全都唔俾人講!」

區議會會議紀錄清楚記載發叔一錘定音:「我建議先將呢項工程刊憲,唔表示發展項目就可以展開,只係依法辦事,透過法律框架,讓公眾人士可以正式提意見 ……。」

為何發叔欲急急刊憲?公共專業聯盟主席黎廣德說,刊憲等於將工程項目推入法定程序;刊憲前的諮詢,還可以討論項目應否去馬,但刊憲後的諮詢,則只涉及修改,甚少推翻整個項目。他說:「劉皇發有少少搵笨,(刊憲)即係代表區議會同意工程必須進行,返轉頭機會微乎其微,令到附近村民討價還討籌碼少。劉皇發咁做,好明顯就係暗撐新地!」

更絕是八月尾,新地向大欖涌村村民收集簽名,力促刊憲。聯署信三天後送到區議會。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區議員說:「我部分議員都覺得奇怪,明明之前好多村民反對的,但而家咁多人簽名,咪以為雙方真係傾掂數,發叔又只係用一分鐘時間問大家有無意見?有無反對?無人舉手就當贊成,就係咁,一致通過喇。」

記者翻看聯署信,發現上面村民清一色姓胡。「點解呢份簽名都係胡姓村人?都無我份,點可以完全當係大欖涌村民呀?點可以咁倉卒就俾區議員表決o架?咁我咪俾區議會出賣!」村民李慧明錯愕地說。

原來大欖涌村原居民有三姓:胡、黃、李,其中姓胡的跟劉皇發特別友好,村長胡官帶直認不少胡姓村民與發叔份屬老表:「我阿媽代好多由龍鼓灘邊嫁過,而發叔也是龍鼓灘人,我會叫佢『老表』o架!」

胡官帶說:「新地派個經理同律師,承諾工程唔會影響我大皇爺神壇,又會搵過第條路做地盤出入口,仲話刊憲後,仲有得反對,咁我見佢都應承,咪簽名囉!」

但沒有簽署同意信的村民胡木林,不值「老表」所為:「好就叫老表,唔好就叫劉主席,時搵我傾,諗住會幫我轉達訴求,點知佢乜都無做,就話要幫新地刊憲,刊憲之後仲邊有得反對,佢根本就係企財團邊!」

記者週二找發叔回應,發叔很不耐煩說:「唔知,唔關我事,你問第二個啦!」而新地則沒正面回應。

利益網絡

官商利益網絡

發叔同發展商關係千絲萬縷,上月被傳媒揭發他作大股東的嘉忠投資有限公司,在二月廿四日購入元朗YOHO MIDTOWN十六個單位;至於他兒子劉業強夫婦全資擁有的泰極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亦在同日購入同一屋苑八個單位。其後五個單位以「摩貨」形式(未完成交易前出售)賺取一百廿七萬元。二十四個單位購入價每呎介乎五千元至五千三百元左右,不算好筍,但一次過可買這麼多,便十分難得。

「YOHO MIDTOWN係二月二十號開售,短短兩日已經賣九百伙,當時銷情好理想,散戶想買,排長龍都未必買到,但發叔公司一買就買入三層全部二十四個單位,如果唔係同發展商老友,邊有咁數呀?」在屯門一帶活躍的地產經紀忠仔(花名)說。

除了暗益新地外,發叔亦與長實眉來眼去。他與女婿余漢坤有份持有的裕亞發展有限公司,早於○五年已向城規會申請,將元朗市中心大橋村地皮發展為住宅,並且與長實合作進行重建。

本來這項計劃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將整個大橋村搬遷,○七年長實與發叔已物色元朗大棠荒地重置大橋村,據悉幾年來發叔游說居民接受,而長實亦已跟大部分村民簽署發展意向書。

城規會終於在今年八月有條件批准項目,涉及的總樓面面積約一百二十五萬平方呎,包括四幢二十七層高住宅大廈及四層商場平台,共八百二十七個住宅單位。

特首表哥入鄉議局

地產商之外,發叔亦跟特首曾蔭權表兄香灼璣來往甚密。今次大欖涌村的新地豪宅原來由香灼璣名下的建築師樓設計,發叔家族三年前在元朗生態保育區下白泥,申請興建一百二十一座低密度豪宅及十八洞高爾夫球場度假村,亦找香設計。

「劉皇發同香灼璣九十年代就已經相識,兩個都鍾意打高球,兩家每年相約回內地打波,甚至造隻『劉香杯』,邊個贏就放佢屋企一年。九四年發叔荃灣大屋圍一帶收舊樓,香灼璣有份參與,地皮後來賣俾太平協和,發展海天豪苑。無幾耐發叔就直頭引薦非鄉事派香灼璣加入鄉議局,入鄉議局之後,阿香則樓多好多生意,因為經常幫鄉議局成員收購農地興建丁屋。」一名前鄉議局成員憶述。

他續稱:「入鄉議局,俾多人認識,九○年,佢被委任做城規會、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委員,呢位置對龐大新界土地有好決定性影響力,佢間公司開始做好多大型發展商住宅項目,其中新地最多,例如元朗朗庭園、沙田帝堡城同上水歐意花園等等,都係阿香設計!」

窮小子賣地作炮區

發叔政商人脈瓣瓣通,難怪可由小小龍鼓灘村長攀上新界王寶座,最後殺入至高權力的行政會議。

現年七十四歲的發叔,在屯門龍鼓灘村出生,父母以養豬種菜為生,他是家中獨子,人生的轉捩點是他二十四歲時,村民無人願意做義務性質的村代表,他頂硬上當上龍鼓灘村代表。

當時發叔遇上影響他一生的貴人,他身邊的朋友說:「當時做屯門鄉事委員會主席陳日新,係新界教父,係佢一手提拔發叔。」六十年代末,發叔游說村民以「五毫一呎地」低價出售龍鼓灘村背後的花香爐山谷,給英兵作為操炮區。港府開始看上這名年輕村代表,而發叔亦發現,當中間人可撈到很多油水。這時政府大力發展屯門,他在收地上出力不少,現時屯門的「皇珠路」就是以他和太太吳妺珠命名。

除了政府,商人也靠發叔「開路」。七十年代初,中電欲在龍鼓灘興建發電廠,發叔再當說客,游說村民接受收地賠償,而他自己亦開始買賣農地,踏上致富之路。

「其實發叔同港英政府關係好密切,經常叫村民唔好反對政府計劃,自己平日就可以接觸到好多官員,知道應該邊度落釘。」長實在八十年代初興建龍鼓灘青洲英坭廠,發叔出面擺平反對的村民。後來發叔內部認購長實發展的天水圍嘉湖山莊全幢賞湖居單位,最終令他獲利近四千萬元。

風暴損手祠堂借錢

不過愛炒樓的發叔在金融風暴損手。九七年,他以一億九千萬元摸頂買入金鐘力寶中心二座九樓全層寫字樓,怎料風暴後市值只得六千萬。另外他在九三及九四年以共一億六千萬元購入多個寫字樓,三年後的市值只剩六千萬元。當時他「霉」到要將農地按給財務公司借錢,甚至私自向出生地龍鼓灘村祠堂借錢二百萬,事件差點鬧上廉署,發叔被迫向村民道歉。然而隨近年市道好轉,發叔已走出困局,他最新的資產申報,擁有四十項物業,及六百八十二幅土地!

有地有權,發叔未了心願是跳出新界,做第一個進身行政會議的「鄉下佬」;為了爭取政治本錢,發叔揀了商人為主的自由黨埋堆,但以田北俊為首的黨內高層,一直看不起這個鄉下佬,發叔自知再上層樓不能靠自由黨,於是在兩年前立法會選舉跳船搵新水泡。

叛田少 入行會

當時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以為發叔一班鄉紳會幫她拉票,怎料選前三週中聯辦前主任高祀仁密會發叔要他幫民建聯拉票,發叔亦講明希望入行會。

投票當日,發叔全力為民建聯的張學明拉票,自由黨這時才向發叔求救,但發叔說:「田少夜晚十點有打俾我,太夜喇!鄉民都覺囉!」自由黨成員一聽大怒:「呢隻老狐狸,佢拖到十點先接聽田少電話,夜晚十點,大局已定,唔好吹水啦!」結果,自由黨慘敗,黨內上下聲討發叔,他滿不在乎說:「大不了退黨」,翌年,他進身行會。

事實上特首找發叔入行會,不全因中央力薦,他欲在新界銳意發展高鐵、新市鎮等項目,有新界王開路,如最近紫田村收地一役,發叔一出聲,村民馬上停止對峙,勝過高官多番唇舌。無怪發叔被揭連串醜聞,特首還認為他「並沒有蓄意隱瞞或違反有關指引」,反指申報制度有進一步清晰化的空間,明顯是「買佢怕」。至於大欖涌樓盤一事,特首辦則未有回應。

隨年事已高,發叔已開始為他的王國鋪路,元朗、屯門的版圖就扶植兒子劉業強接掌,離島那邊則由女婿余漢坤坐鎮,「林偉強(鄉議局副主席)傍住發叔好多年,發叔寧願捧自己屋企人啦,佢早已諗定下屆離島區議會主席就係由余漢坤頂替林偉強,咁發叔勢力範圍就繼續存在喇!」知情人士透露。

「粗重工作」留給後輩,發叔自己則力搞鄉議局基金,發展鄉郊地,近期幫商人覓地大搞搶手的骨灰場。「鄉議局係一個諮詢機構,之前話要起鄉議局大樓,因此成立一個基金會聲稱為大樓籌款而來。而家大樓就起好,但基金會繼續運作,鄉議局一邊做鄉事諮詢,一邊又從中搵銀,好明顯有角色衝突。」有看不過眼的鄉事透露:「發叔退位前搞好基金會,第日佢就做永遠主席。鄉議局只係諮詢機構,點夠搵錢基金會巴閉!」

劉皇發簡歷

1936年 出生於屯門龍鼓灘,父母務農為生。就讀知行小學及屯門靈山中學,初中程度畢業

1960年 24歲獲選為龍鼓灘村代表

1966年 擔任屯門鄉事委員會副主席,當時主席是陳日新

1970至 任屯門鄉事會主席至今

1980年 擔任鄉議局主席至今合共30年,為任期最長主席

1982年 任屯門區議會議員至今(1985年擔任區議會主席至今)

1985年 透過區域市政局選舉,成為立法局議員,議席維持至今

1990年 獲頒授OBE勳銜

1993年 獲委任為全國政協委員至今

1997-99年 臨時區域市政局主席

2005年 獲頒特區最高殊榮大紫荊勳章

2009年 獲委任為行政會議成員

劉皇發家族圖

a 屯門區議會議員,擔任五十一間私人公司董事

b 離島區區議員,擔任八間私人公司董事

*劉皇發家族持有六百八十二幅新界地皮、四十項出租物業及兩幅位於內地的廠房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