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的商住房也要限購了?在去年8月出臺“史上最嚴”的住宅限購政策後,北京通州區商住房也將限購的消息,近日被廣泛傳播。4月21日,人民網援引北京市政府部門知情人士提供的消息稱,通州區商住項目限購政策,將於本周五正式發文實施,政策內容覆蓋的是商業、辦公和公寓類物業,但政策集中針對的是通州區的商住項目。對於限購內容,上述報道稱,與目前盛傳的限購政策內容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信貸政策、購房資格認定以及銷售方式等3個方面予以進一步限制。不過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時,政策尚未下發。
商住房如何限購?此前,市場中的傳言是,通州的商住限購後,目前執行的50%的首付比例或將提高;此前,通州收緊的限購政策只針對住宅產品,而限購擴展到商住項目後,對商住房購房者的資格審查也將趨向嚴格。
去年,在“副都”傳聞下,通州商品房成交量一度明顯上漲,限購新政隨之而來。北京我愛我家市場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4月,北京樓市迅速回暖,通州交易上漲更為明顯,從原來的月度600套~700套,增長至2000套以上,在北京市的成交比重也從原來不足5%上漲到7月的9.2%。隨後的8月14日晚間,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網站公布了《關於加強通州區商品住房銷售管理的通知》,該通知明確要求,已擁有1套住房、無法提供在通州區落戶滿3年及近3年在通州區連續繳納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證明的北京市戶籍居民家庭,將無法購買通州區商品房。
商住限購被認為是住宅限購的延續和升級。從數據上看,在樓市回溫明顯的北京,商住房目前已經成為了成交主體。來自房地產研究機構亞豪君嶽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北京商品住宅的成交均價高達33271元/平方米,同比漲幅高達25.7%,今年3月,北京住宅市場當中商住產品共實現成交4656套,創下有史以來的月度銷量新高,占到當月全部商品住宅成交量的比重高達51%,這是商住產品的成交量首次超過住宅類產品,並因此成為北京樓市的主角。
商住熱銷,與純商品住宅供給不足有關。亞豪君嶽會統計顯示,從供需結構看,2016年一季度,北京純商品住宅的供需比低至1:3,供應遠遠不足以滿足購房需求,加之北京執行的嚴格限購,促使部分剛需及剛改購房客群轉而選擇商住產品,商住產品成交量不斷上升,並占到市場交易的主體。
“除了臺湖等區域,通州新增住宅供給量不大,尤其是城市中心區住宅供給十分有限,在首都副中心的利好下,通州成交上漲,一度供不應求。”一位開發商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在通州住宅限購後,一些投機需求湧向了商住市場,帶動了商住房成交,因此通州商住的限購也在意料之中。
本報記者隨後從另一位通州開發商人士處了解到,早在去年9月,通州商住限購的消息就在業內不脛而走,他最新了解到的消息是,商住限購有可能落地,但具體時間未定。至於限購方式,他的預計是,首套房首付比例可能繼續維持50%,買第三套則可能要全款購買。在他看來,限購限制的是投機需求,“就是以前買商住一買就買一層的那種人”。
關於通州商住限購的時間,一種說法是上述報道中提到的本周五,另一種說法是“五一”前後。但22日下午記者走訪發現,目前通州樓盤還未對此大面積做出應對。某南方上市公司在通州開發的樓盤銷售小趙22日下午告訴本報記者,他所在的項目是50年產權的商住房,雖然聽說要限購,但目前還在正常排卡銷售,成交情況暫時沒有明顯變化。
「巴拿馬文件」震撼世界,《金融時報》記者數年前做了實驗,看設立自己的離岸公司到底有多難。 在網路上付了1,832英鎊,寄出護照影本和最近一期電費單,再填一份表格,兩週後就收到公司資料。 離岸公司在廚房就可建立,至於那些財力雄厚的富商們,能建立何等隱密的公司結構,只能想像了。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你只需要告訴我們你想要什麼,我們都可以為你辦到,」英國CFS International Formations銷售助理艾蜜莉當時這麼說。CFS公司幫助客戶設立離岸公司,而這是一個規模日大的行業。艾蜜莉不在乎我是什麼人,只強調設立離岸公司的程序非常簡單:「這過程不涉及很多文書作業,也沒有什麼手續,公司成立後,我們會把文件寄給你。」日前「巴拿馬文件」震撼世界,這批文件逾一千一百萬份,從專門替客戶在避稅天堂設立離岸公司的巴拿馬律師事務所莫薩克.馮賽卡(Mossack Fonseca)洩露出來。這批文件揭露了一些威權統治者、俄羅斯富豪以至冰島總理的海外帳戶,讓我們看到某些人如何利用以至濫用金融體系。 數年前,我想知道設立自己的離岸公司有多困難,而艾蜜莉很樂意協助我。 我登入網站,線上選擇公司註冊地,然後放人購物車結帳…… CFS網站提供大量選擇,我可以選擇在貝里斯、英屬維京群島、賽普勒斯、美國德拉瓦州、塞席爾和庫克群島設立公司。該網站還說,它可以幫我找會計師和公司秘書,並替我在銀行開公司帳戶。 塞席爾(馬達加斯加以北的印度洋島國)吸引我的注意,因為它的文書要求是最少的。我只需要花三百三十五英鎊(約合新台幣一萬五千三百八十元)便能設立一家塞席爾公司,沒有居留要求,不需要提交年度報表,也不必繳稅,而且明言保密是「關鍵特色」。「我想設立一家塞席爾公司,」我說。「好的,先生,我現在就把它放到你的線上購物車裡,」艾蜜莉答道,然後要求我在網站上付錢。 我接著要求艾蜜莉提供 一種例行服務:用「名 義」(nomince)董事掩飾我的所有權。這種董事 名義上擁有和控制我的公司,但實際上把所有決策權交給我。這項服務一年只需要四百英鎊。為了加強保密,我安排我的塞席爾公司擁有設在德拉瓦州的另一家空殼公司。這種多層設計,是隱藏資產的典型手段。 這種結構產生的額外複雜性,有助混淆執法人員和私家偵探,例如俄羅斯的大咖,便往往動用二、三十家公司來持有一項資產。 幾天後,我在網路上付了一千八百三十二英鎊,並寄出我的護照影印本和最近的電費單,證明我是真有其人。我必須填幾份表格,當中有一格要求我填上公司的業務意向。艾蜜莉一名同事告訴我:「這一格不用填,空著就好。」兩星期後,我在廚房翻閱CFS 寄來的一大堆公司文件。我那家德拉瓦州公司的文件放在一個大文件夾裡,上面寫著公司名「鸚鵡公仔公司」 (Stuffed Parrot Inc)。至於名為「海盜藏寶箱」 (Pirate's Chest)的塞席爾公司,其文件有一個錯誤,把我說成持有捷克護照。它還告訴我,我的名義董事和股東是一家名為Universal EnterPrise的公司,設在塞席爾的Rue De La Perle。 現在我有兩家公司。理論上,我可因此擁有價值百萬英鎊的豪宅、捐錢給投入競選的從政者、進口香蕉或我自用的藝術品和跑車,而且可以瞞過包括政府在內的所有人。 我的離岸公司超乎想像隱密,靠文件追人,只查到公司名…… 為了測試我的公司有多隱密,我請公司情報業者GPW協助調查。他們搜尋官方資料數天後只找到一份文件,上面有我那兩家公司的名字和註冊地,但沒有任何其他資料。「如果不是非常認真打官司,要藉由這兩家公司追查到你,幾乎不可能,」GPW共同創始人華茲華斯(Andrcw Wordsworth)說。 他的結論是:如果有人想知道誰是資產的主人,只能查到資產由德拉瓦州空殼公司「鸚鵡公仔公司」持有。 如果想知道這家公司的股東身分,則必須提起訴訟並打贏官司,但也只能查到這家公司由塞席爾公司「海盜藏寶箱」持有。如果想知道「海盜藏寶箱」的股東身分,則必須再打贏一場官司,但也只能查到它是由我的代理人持有。理論上我是安全的。 一名英國會計師說,這種設計保密到家,我甚至不須在報稅時向英國政府申報相關資料。他說:「他們永遠不會發現的。」不過,我最後還是結束了我的離岸公司。維持它們每年需要七百英鎊,我負擔不起。 我的離岸帝國是在艾蜜莉協助下,在我家廚房建立,只花了幾千英鎊。至於那些財力雄厚到可以雇用莫薩克.馮賽卡的人,能建立何等隱密的離岸公司結構,我就只能想像了。 “我的離岸帝國在CFS公司協助下,在我家廚房建立,只花了幾千英鎊。” 撰文者斯托瑟德 |
「哈囉,我是張三(John Doe),」一年多前,德國慕尼黑的《南德日報》忽收到一則陌生訊息,「你們有興趣看一些資料嗎?」該報記者奧柏邁爾(Bastian Obermayer)回覆:「我們有興趣。」他這一回就回出一宗世紀大案:現今席捲全球名人的「巴拿馬文件」,正是如此開始的。 年近四旬的奧柏邁爾,二〇〇五年起就在《南德日報》工作,主攻調查採訪的他擅長揭弊,最近一宗大作是踢爆德國汽車俱樂部(ADAC)黑幕。這家歐洲最大汽車俱樂部在車壇有極高威望,它在二〇一四年「黃天使」(Yellow Angel)最受歡迎汽車評鑑中,被爆出篡改評選結果。德國交通部要求其徹查,司法亦介入偵辦,該俱樂部主席曾因此宣布「黃天使」此後將前途無亮,最先踢爆此事者正是奧柏邁爾。 在回覆張三後,奧柏邁爾收到他傳來的各種掃描信件、客戶數據,皆從巴拿馬律師事務所「莫薩克.馮賽卡」(Mossack Fonseca)伺服器上盜來。為求保密及保命,張三拒絕和奧柏邁爾見面,兩人並特別挑凌晨兩點到四點對話,過程全都加密,交談前雙方還要約定暗語驗明正身,奧柏邁爾後來還把儲有相關訊息的筆電硬碟及電話全銷毀。「我和他的對話,甚至比和我老婆還多。」奧柏邁爾至今不知張三身分,此人也未要求金錢報酬,只說「我希望你們揭發箇中罪行。」 奧柏邁爾和同事花數月解讀查證資料,「我們都驚呆了,」但張三傳來的海量資料讓他們不堪負荷,於是向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 求助。該組織召集超過各國百名記者協助追查,從各筆複雜交易裡追出名人搬錢痕跡。例如從俄羅斯大提琴家羅杜金(Scrgei Roldugin),追到俄羅斯總統普欽的二十億美元不明資金轉移,就是如此。 奧柏邁爾在此事至少顯示他三樣真功夫,一是「準」:主動上門爆料者無數,他如何判斷有梗並追查?此等大案並非靠「中樂透」心態就能遇上,這是他眼光之「準」。二是「慎」,此事涉及多國元首,奧柏邁爾一年多來遮掩得密不透風,各國情治單位毫無所悉,這是他行事之「慎」。三是「忠」,這些資料皆是盜來的,內容又極敏感,奧柏邁爾不顧被告之險及性命之憂,基於記者天職解密發布,這是他奉職之「忠」。三項功夫缺一,「巴拿馬文件」將不見天日。奧柏邁爾是世人之幸,對文件上的名人則是不幸了。 撰文者楊少強 |
巴拿馬文件除了造成冰島總理下台、英國首相卡麥隆灰頭土臉之外, 美日等國甚至找不到知名人士涉及嚴重不法,後續政治效應仍有待觀察。 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在四月三日深夜,揭露了史上最龐大的洩密文件,這批被統稱為「巴拿馬文件」(Panama Papers)的檔案,洩露了全球第四大境外法律事務所莫薩克.馮賽卡(Mossack Fonseca)一一五○萬份客戶身分與交易的祕密文件,內容有全球富商、名流、總理、影壇巨星,利用境外避稅天堂規避金融監管、逃稅、洗錢、背信等臭不可聞的交易內幕。 目前曝光的資料,涉及俄羅斯總統普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等八位國家領導人,還有一堆第三世界國家的獨裁者、前總統跟著陪葬;相反的,持有最多海外資產的美、歐、日等國,不要說國家領導人,甚至幾乎找不到知名人士涉及嚴重不法,與台灣相關的,也只有在中國發展的藝人吳奇隆。 一位熟悉國際金融操作的業界人士解讀,像馮賽卡這樣的事務所,提供的只是傳統、低階、老舊的隱匿財產模式,因為專門服務中國與俄羅斯為主的客戶,所以這次曝光集中在獨裁國家。至於美國、日本、英國等金融高度發展的國家,企業與政客則早已「升級」,隱匿財產手段的複雜度,也不可同日而語。 這種強弱有別的現象,從巴拿馬文件出爐後的各國反應可見一斑。俄羅斯、中國的媒體,立刻以「歐美帝國的陰謀」來指控巴拿馬文件。反觀美國歐巴馬政府,則對巴拿馬文件的曝光老神在在;美國國務院說,巴拿馬文件證明華府打擊跨國避稅、攔截隱匿資金的能力與成果,未來將繼續強勢取締海外避稅行為。 普丁海外密帳20億美元 事實上,巴拿馬文件是由《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率先取得,並且透過國際調查記者聯盟,動員全球各國將近四百名記者與媒體聯手調查,堪稱是新聞史上最透明的一次。 《南德意志報》是德國發行量最大的日報,走自由主義路線,政治光譜屬於中間左派,多年來以新聞操守堅強著稱,硬要指責是受歐美國家幕後操控,似乎牽強。 無論如何,政治領袖們的貪汙情節仍然在各國引起話題。其中,亞塞拜然第一家庭的海外資產規模驚人;巴基斯坦總理夏立夫用三名子女的名義,設立四家境外公司,在倫敦擁有至少六處可以俯瞰海德公園的豪宅,也證實外界多年來關於第一家庭貪汙的揣測。 當然,最受到矚目的就是普丁的親信與密友的帳戶,這些完全可以「合理推論」是受到普丁掌控的海外帳戶,金額高達二十億美元。其中一批帳戶屬於普丁的好友、長女的教父羅爾杜金(Sergei Roldugin),他只是一位看似與政治無關的大提琴家,卻擁有俄羅斯最大電視廣告公司一二.五%的股權,是俄羅斯銀行(Bank Rossiya)三.二%的股東,及通常被視為洗錢管道的賽普勒斯公司一五%的股份。 俄羅斯銀行被視為普丁資金運作的核心,普丁透過俄羅斯銀行,放款給一家稱為Sandalwood Continental的公司,輕易將高達十億美元的資產洗出國外。洗錢途徑起始於巴拿馬,資金流經俄羅斯、瑞士、賽普勒斯。 中國高官設海外公司 習近平家族也在列 習近平也與普丁同樣顏面無光,馮賽卡事務所有高達三成的客戶來自中國,在中國(含香港)就設立了八個辦公室,中國客戶設立的境外公司,高達一萬六千多家。已經曝光的資料顯示,習近平的姊夫、毛澤東的孫女婿、現任政治局常委張高麗、劉雲山、退休的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等家族,都透過馮賽卡設立海外公司。 為此,中共黨中央破天荒地在新聞曝光的當周,開了兩次中央常務委員會(通常一周一次),雖然增開臨時會的內容沒有公布,但據信與巴拿馬文件的因應措施相關。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剛好在這個時候接待德國外交部長史泰因麥爾,王毅是否要求德國約束《南德意志報》不得而知;但是對於下一批、將在五月公布的資料,肯定是高度關注。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曾稱巴拿馬文件是「捕風捉影的東西」,拒絕置評。後來王毅在記者會中回答:「對於所謂的文件……,恐怕要先弄清楚事實」,政府才會對外做評論。 俄民眾抗議普丁 竟遭逮捕至於洗錢與逃避金融制裁等情節,則發生在第三世界國家。辛巴威獨裁者穆加比身邊的軍火商與礦老闆,逃避歐美經濟制裁,繼續用境外帳戶洗錢;先前同樣遭到美國經濟制裁的伊朗,前總統阿賀瑪迪內賈德,亦是用同樣的管道在境外實際控制國營石油公司Petrocom。 相較於這些強人領導的國家,西方民主國家的總統與總理們,雖然只是隱匿財產申報,卻率先承受倒台的衝擊。 冰島總理岡勞森與妻子從○七年就逃漏申報海外財產與帳戶,新聞曝光才三天就黯然下台了;英國首相卡麥隆隱匿了當選之前曾經與父親擁有海外帳戶,正受到反對黨強烈的攻擊。剛剛在去年底當選的阿根廷總統馬克里,原本就是富豪,擁有海外帳戶是合理的猜測;但是不論是在擔任首都市長、或是去年競選總統期間,馬克里都未申報曾經擔任境外公司的董事,阿根廷檢察署已經立案,調查這位新總統的海外金流。另外,澳大利亞有一大票涉及逃漏稅的名單,也在文件中曝光了。 不過,巴拿馬文件除了造成冰島總理下台、英國首相卡麥隆灰頭土臉,似乎沒有引發太大的政治風暴。在莫斯科,有三個異議分子在克里姆林宮前抗議,要求彈劾普丁,隨即被逮捕;在中國,除了增開一次政治局常委會,也沒見到後續的效應。巴拿馬文件最終是否雷聲大雨點小,激不起有意義的政治效應呢?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巴拿馬文件曝光 全球政要剉咧等? ——受密件衝擊的主要國家領導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原因: 家族成員涉及離岸交易,重挫其反腐及政治威信衝擊: 中國媒體對此保持沉默,網路上的相關討論也在短時間內被移除 俄國∣總統普丁 原因: 親信設立多家境外公司,疑似藉此洗錢,總額達10億美元,被質疑是幫普丁洗錢衝擊: 政府發出一連串的斥責,並暗指是美方刻意針對普丁的攻擊 英國∣首相卡麥隆 原因: 被控已逝父親利用境外公司,為個人和投資避稅;卡麥隆則被控避繳8萬英鎊遺產稅衝擊: 數千民眾上街抗議,要求卡麥隆辭職,並將個人財務交代清楚 冰島∣總理岡勞森 原因: 人民苦於資本管制時,總理呼籲要反抗跨國財閥,卻利用境外公司,私藏海外密帳與爭議投資衝擊: 1.6萬多人連署,要求總理下台,在舉國壓力之下,總理請辭紙上公司成巧門 「反避稅條款」應加速立法揭露全球富人如何利用「避稅天堂」隱藏財富的「巴拿馬文件」,持續在各國發酵。台灣至今雖未發現大咖,但在立法院也已掀起討論,焦點鎖定「反避稅條款」的加速立法。 「反避稅條款」主要是在《所得稅法》新增第43條之3、之4兩條,建立受控外國公司(由母國居住者所控制之外國公司)課稅制度。 依其條文,國內企業將盈餘留在海外子公司,就要計入當年度所得課稅;即使企業是在境外免稅天堂設公司,只要實際管理處所在台灣,就視為國內企業,必須納稅。 事實上,各國政府近年為防堵稅收流失,多已立法規範。美國在2014年實施《美國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案》,日本、韓國也有「反避稅條款」。財政部於2012年9月曾提出增訂「反避稅條款」,但草案送到立法院卻遲未立法,並隨著上屆立委任期結束而自動失效。 立委黃國昌日前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質詢即指出,「反避稅條款」在2013年就送進財委會審查,卻因台商反彈,被拉進黨團協商。「我讀完歷年審查資料紀錄,協商次數是『零』次。」立法院民進黨團幹事長吳秉叡則表示,財政部在今年3月已重新將法案送行政院審查,預計4月中送到立法院,會盡快在本會期三讀通過。 然而,「反避稅條款」能否完全解決避稅問題仍有疑慮,因為世界各國與台灣簽署租稅協定的國家非常少。據統計,台灣至今年2月15日止,僅與29個國家簽署租稅協定,數量遠低於韓國的84個、中國的99個,甚至遜於泰國的56個;而且,與台灣資金流向較密切的國家,如美國未簽署租稅協定,中國則是已簽署但尚未生效。 但即使如此,「反避稅條款」的立法仍有必要。研究國際租稅的東吳大學會計學系副教授楊葉承指出,修法後,政府才可「依法」課到相關稅收。雖然受限於簽署租稅協定的國家不多,但至少在出現類似「巴拿馬文件」、提供企業逃漏稅的明確「罪證」時,有了「反避稅條款」,政府的後續追討也才「於法有據」。 (許家峻) 撰文 / 乾隆來 | ||
日前,有消息稱漢信互聯網金融服務(武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漢金所”)的實際控制人為自然人,這家武漢最大的國資背景P2P平臺被指“存在利用假國資背景虛假宣傳”的嫌疑。16日下午,武漢金融控股集團下發文件(武金控字【2016】19號)證明漢金所的國資背景身份。
文件顯示,漢金所是由武漢信用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武信投資集團”)開展互聯網金融探索,聯合專業團隊設立的專業子公司,武信投資集團持有漢金所70%的股份。而武信投資集團系由武漢金融控股集團全資子公司武漢信用風險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武信管理公司”)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設立的股權多元化主體。武信管理公司為武信投資集團的第一大股東,是國有控股公司,亦是武漢金融控股集團合並報表範圍內的重要子公司。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上述消息對“漢金所”的國資身份提出質疑的依據主要是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下稱“公示系統”)。公示系統顯示,漢金所股東為深圳市同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武信投資集團。前者股東為曾慶群和李曉夏。而武信投資集團在系統上登記的股東則是武漢高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高潤投資”)—和長江金控武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長江金控”)。長江金控武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梅忠偉、劉波、楊祥綱、劉洋和胡溟5名自然成成立的公司。武漢高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兩家股東公司均為個人出資企業。
本報記者登錄公示系統發現,工商公示信息一欄中確實顯示武信投資集團的股東(發起人)為高潤投資和長江金控。但在企業公示信息一欄查閱“2014年度報告”卻顯示,武信投資集團的股東(發起人)共7個,分別為武漢君怡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武漢合旭控股有限公司、武漢高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武漢信用風險管理有限公司、深圳源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湖北首豐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長江金控武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其中,控股股東為武信管理公司,持股比例為25%。
這一信息與大連友誼(000679.SZ)於去年底發布的《大連友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公告是一致的。據大連友誼公告,武信投資集團占股漢金所70%,而武信投資集團的控股股東是武信管理公司,實際控制人是武漢金融控股集團,最終控制人是武漢市國資委。公告還指出,武信投資集團的資產重組上市需經過武漢市國資委、湖北省國資委的批準。
武漢金融控股集團下發的上述官方文件指出,外界對漢金所的國資背景質疑實為誤讀。漢金所自設立以來,註冊用戶近6萬人,累計交易額約7億元人民幣,已成為華中地區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重要力量,亦是公司金融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漢金所CEO曾慶群透露,在“偽國資”質疑出現之前,平臺日註冊量在800~900人,日交易額在400~500萬元。但受“偽國資”質疑的影響,近日交易額下滑到20~30萬元。
上周,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特朗普向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FEC)遞交了一份長達104頁的財務狀況披露文件。這比去年他宣布參選後向FEC遞交的首份財務披露文件長了12頁。美國聯邦政府道德辦公室(Office of Government Ethics)要求所有參加總統競選的候選人遞交財務狀況文件,以避免參選人如果當選後可能產生的潛在利益沖突。
據特朗普發布的一份聲明稱,他的個人凈值已經超過了100億美元。
想要從財務披露文件中評估特朗普個人凈值的確切數字不太可能,因為按規定他只需報告資產及負債的大致範圍即可,無需報告精確數字。特朗普一直拒絕公開自己的退稅文件——退稅文件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知道這位富豪到底賺了多少錢。
不過我們可以從上述文件中得出以下一些信息:
1.特朗普身家至少有10億美元。
關鍵詞:至少。因為需要報告的最大數額是“超過5000萬美元”,也就是說,可能是5000萬美元,也可能是500億美元。不過,特朗普列出的所有資產,即便是以最低的500萬美元來計算,相加之後也有14億美元左右。所以,他至少也能算得上是個億萬富豪了。
特朗普價值超過5000萬美元的資產包括:商業地產公司Fifty-Seventh Street Associates、豪華高爾夫度假村Trump Turnberry和特朗普國際酒店管理公司。
2. 特朗普的債務不少。
特朗普擁有的資產確實驚人,但他的債務也不少:根據上述披露文件,他的16項債務至少有3.15億美元。其中,超過5000萬美元的債務有5項,500萬~2500萬美元的債務有9項。
而從各種各樣的報道來看,特朗普的真實債務數字可能遠不止於此。
3.特朗普的高爾夫球場為他賺了不少錢。
從2015年1月至今年5月中旬,特朗普的總收入為6.11億美元,其中並不包括投資收入。其收入中最大一塊來自於他名下多個高爾夫俱樂部及度假村,總計大約有3.82億美元收入:特朗普國家多拉爾(Trump National Doral)收入1.32億美元、Mar-a-Lgo俱樂部3000萬美元,其他度假村的收入也在1000萬~2000萬美元之間。
由於上述申報文件並不要求候選人做出詳述,所以我們並不清楚特朗普報告的這些收入是已經扣除了業務經營成本,還是總營收數字。
4.特朗普名下業務真不少。
特朗普的賺錢渠道多種多樣,包括,房地產、股票、授權和管理費、模特及旅遊公司、冰球場,甚至還有選美賽事。
總的來說,特朗普名下有550多家公司,不過並非所有公司都是他直接擁有的。在許多公司,他只是托管人、股東、董事等身份。他名下還有眾多授權交易。
5. 特朗普投資了一些他公開批評的企業。
特朗普持有多個公司的股票,其中不少企業是他公開抨擊過的。他最青睞的三只股票是:亞馬遜、蘋果和福特汽車。
盡管特朗普曾多次批評蘋果公司不在美國國內制造產品,但這家iPhone制造商顯然是他持股最多的公司之一;特朗普還批評福特汽車將就業崗位輸送給墨西哥,但他卻持有該公司價值50萬美元的債券;特朗普批評亞馬遜繞過反壟斷法規,卻持有亞馬遜少量股份。
6.特朗普寫的書近來銷量不錯。
和其他業務相比,版稅並不是特朗普較大一塊的收入來源,但由於他高調作風,他寫的書最近銷量有所上升。
《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Deal)為他帶來5萬~10萬美元收入,較上一次披露時的1.5萬~5萬美元收入有所上漲。《是時候強硬了》(Time to Get Tough)的收入則從5萬~10萬美元區間躍升到了10萬~100萬美元收入區間。
去年9月,據美國財經媒體《福布斯》估算,特朗普的個人凈值為45億美元左右,在全美國排名第113位,在全球排名第324位。“45億美元”不到特朗普自己宣稱的“100億美元”的一半。對此,特朗普的回應是:“他們並沒有考慮到我個人品牌的價值,我的個人品牌非常值錢。”
滴滴稱未曾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以投資滴滴的名義對公眾進行融資。
i黑馬訊5月30 日消息,昨日晚間有媒體報道曝光了一份一份疑似滴滴融資的文件,文件顯示,滴滴預計將於 2018 年啟動在美國上市,屆時估值將達 800 億 - 1000 億美元。與此同時,此份融資文件里還透露了滴滴2016年4月獲得的新一輪融資:蘋果投資10億美元,阿里巴巴跟投4億美元,騰訊跟投約2億美元,上海人壽跟投2億美元,招商銀行跟投約1億美元。
滴滴方面對該融資文件進行了否認,稱該文件錯誤百出,編造痕跡明顯,並非滴滴公司所有。滴滴也未曾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以投資滴滴的名義對公眾進行融資。
以下是滴滴回應全文:
我們註意到,近期網上出現個別類似名為“滴滴出行股權項目投資”的文件,公開以滴滴公司名義面向公眾進行融資活動。對此滴滴公司嚴正聲明:上述文件錯誤百出,編造痕跡明顯,並非滴滴公司所有;滴滴亦未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以投資滴滴的名義對公眾進行融資。對任何非法盜用滴滴公司名稱編造滴滴公司虛假信息的侵權行為,我們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特此提醒公眾提高辨識能力,避免上當受損。
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出租車日單總計3800萬次,平均每單4美元,每日市場總額1.52億美元;估計年複合增長率估計為1.5%,預計滴滴將於2020年完成市場占有率50%,屆時每年總額270億美元。
6月1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前期已宣布失效489件的基礎上,經嚴格審核,再宣布失效並停止執行506件國務院文件。“篩查”標準為:不符合現行法律法規或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不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嚴重束縛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設立的審批事項已取消或下放,或不同文件對同一事項重複要求、規定不一致的。
這樣的標準可謂精準,即“三不”——與現行法律法規不一致、不利於辦事創業、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除舊布新,這是政府完善自身改革、保持生機的重要機制。國務院的政策性文件,俗稱“紅頭”文件,具有作為行政管理依據的權威性。此次宣布失效的這批文件,不可否認,都曾在當時發揮過應有的作用;但新時期、新形勢下,面對新經濟、新動能發展的迅猛勢頭,則顯出上述“三不”的弊端,亟需革除。而現實中,也確有一些地方和部門仍將其作為施政的重要依據,甚至是搪塞、推諉企業和群眾的“擋箭牌”。這勢必影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積極性,阻礙市場潛力、社會活力的充分發揮。簡除煩苛,這就是煩苛!
李克強總理近期連續釋放信號,顯然是把降低我國經濟運行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作為當前要啃下的一塊改革“硬骨頭”。而上述過時的“紅頭”文件當中諸多的不合理規定,從施政效果上看,已經不利於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從經濟學原理看,便是增加了整個社會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所以說,降成本要動根本,動根本就在於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在於不斷建設完善法治政府。
當天常務會要求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抓緊清理和廢止不利於穩、促、調、惠的政策文件。會議還部署了清理規範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根據清查,在工程建設領域除依法依規設立的農民工工資、投標、履約、工程質量4項保證金外,各地還設立了誠信、廉政、文明施工、道路衛生等24項保證金。毋庸諱言,既然“依法依規”的只有4項,那麽其他這些名目繁多的保證金,其設立依據多半是各地區、各部門自己的“紅頭”文件,此次都在清理之列。
僅這一個領域的不合理文件,給企業造成多大負擔?一算咂舌。清查顯示,建築業企業保證金總額約占營業收入的10%,且多以現金方式繳納。2014年全國建築業企業營收16.57萬億元,按此比例估算,當年全行業繳納保證金約1.6萬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工程建設領域只是國務院此次選擇的一個突破口。李克強明確要求,首先從工程建設領域入手,清理和規範“各方面”過多過繁的保證金。相應的措辭體現了總理的決心:除保留依法依規設立的4項外,其他保證金“一律”取消;未經國務院批準,各地區、各部門“不得”在工程建設領域新設保證金項目。
可以預期,這樣的決心和舉措,將擴展至除工程建設外的其他領域,以及除保證金外的其他名目。只要是束縛了企業的手腳和市場的活力,對不起,即便掛著“紅頭”,也不再是“保護傘”。精準除弊“三不”紅頭文件,一言以蔽之,即降低被這些不合理文件所擡高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據官方媒體消息,受國務院委托,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6月30日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作國務院關於國有資產管理與體制改革情況的報告(下稱報告)。
據肖亞慶介紹,目前已相繼制定出臺13個專項改革意見或方案,還有9個文件正在履行相關程序,相關配套文件即將全部制定完成。
2015年8月24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報告指出,以《指導意見》為引領,目前已相繼制定出臺的13個專項改革意見或方案,共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產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等方面的5個專項意見;第二類是深化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的5個專題方案;第三類是貫徹落實《指導意見》任務分工等方面的3個工作方案。
國企改制面已經超過80%
在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方面,報告顯示目前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含金融類企業)改制面超過80%,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及子企業改制面超過90%。截至2015年底,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388戶,中央企業61.3%的資產、62.8%的營業收入、76.1%的利潤集中在上市公司。
肖亞慶指出,在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上,已出臺了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有序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鼓勵和規範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截至2015年底,中央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達到67.7%。
多省啟動“三供一業”移交工作
肖亞慶談到,通過進場交易、兼並重組等方式,實現低效無效資產穩妥有序退出,加快退出長期虧損、產業前景不明、缺乏控制力的資產,推進“去產能”和處置“僵屍企業”工作。自2012年以來,中央企業通過產權市場處置低效無效資產1080億元。
另外,報告也提及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報告指出,國有企業辦學校、公檢法機構向地方移交工作基本完成,部分企業辦醫院移交地方或進行改制。駐黑龍江省中央企業分離移交“三供一業”試點工作基本完成,河南、湖南、重慶試點工作全面推進,遼寧、吉林、廣東、海南、四川、貴州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政企不分、政資不分仍存在
肖亞慶同時也指出,當前政企不分、政資不分問題仍然存在。
肖亞慶成,經營性國有資產尚沒有實現集中統一監管,還存在多頭管理、職責不清的問題,國有資產出資人權利也未落實到位。此外,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的轉變還不到位,各級國資監管機構仍存在管得過多過細問題,出資人監管定位不準、審批備案事項多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而監督機制尚不健全,也導致國有資產流失、違紀違法問題在一些領域和企業還比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