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林寶彰出讓股份聚人才 黑手升級 鐿鈦拚出高技術微創手術刀

2012-10-15  TWM




台灣企業如今面臨嚴苛的競爭威脅,但以醫療器材為主的鐿鈦科技創辦人林寶彰,卻永遠思考著「黑手」也可以升級,不僅讓出股份尋找優秀人才加入,還要把下半輩子投入發展自有品牌,讓鐿鈦成為台灣中小企業努力找出新方向的最佳典範。

撰文‧林宏文

「你看這家公司,左邊是大立光,右邊是上銀,都是產業界龍頭,不知道它是做什麼的?」最近台中精密機械園區出現一棟嶄新藍色玻璃帷幕大樓,這裡不生產電腦零件、油膩汙黑的機械產品,而是精密的醫療器材,連知名的嬌生(Johnson& Johnson)都要請它代工,工研院也找它合組公司進攻全球醫療市場,它是何方神聖?

這棟大樓就是鐿鈦科技的新總部,坐落在專門孕育股王的精科路上,與兩家股王級企業比鄰而居。以發展醫療器材為主的鐿鈦科技,可以說是台灣中小企業不斷追求升級挑戰的最佳代表。

鐿鈦的主要產品是一條條有如小型弓箭的箭矢,看似不起眼,卻能救人性命,它就是用在腹腔鏡手術穿刺器的刀頭,這項手術已為當今醫學帶來新革命。

從小螺絲做到精密手術刀

這項也被稱為微創手術的革命,就是只要在腹部上刺穿三至四個小洞,每個洞約○.五到一公分,利用充填機器將二氧化碳灌入腹腔造成人工氣腹,把腹腔撐開後,醫生再以光纖連結攝影機及腹腔鏡用手術器械進行手術,大幅縮小開刀的傷口。

一般傳統開腹式手術由於傷口較大,手術後通常要住院七天,但腹腔鏡手術一般只要三至五天就可出院,大幅縮短術後復元時間,並降低手術感染風險。不過,也因為手術極度精密複雜,對於生產器材與零組件的要求相當高,鐿鈦當初開發這項產品時吃足苦頭。

鐿鈦創辦人林寶彰畢業於台北工專(現台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二十多年前創業,生產工業用的五金與螺絲包,由於工業用螺絲並非標準產品,每個螺絲包內的支數、種類與品項都不同,鐿鈦因此研發出扣件自動包裝機,一分鐘包裝六十至一二○包,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設備。

雖然笑稱自己是「黑手」出身,但林寶彰讓鐿鈦的產品不斷升級,後來還打進日商松下(Panasonic)的供應鏈,並賣給日系汽車CD音響托盤所使用,另外也打進歐系富豪汽車的安全座椅及安全帶的五金扣件等。

林寶彰說,一九九三至九四年間,當時有朋友拿了一個醫療器材樣品,問他有沒有能力做,因為那時電子業景氣很好,台北沒有廠商想接這種需要磨很久的訂單,後來才輾轉找到台中的供應商。「當時我覺得,這是讓公司技術升級的好機會,於是答應做做看。」這張訂單來自嬌生集團旗下的子公司,要做出一片手術穿刺器的刀頭。由於刀子的利度、邊角及毛邊等,精密程度很高也很複雜,林寶彰帶著公司員工,兩個月沒休息,終於做出產品來,也讓委託生產的外商主管相當驚訝,沒想到台灣竟然有這種技術水準的公司。

找好人才 甘願不當董事長不過,雖然鐿鈦做出樣品,但距離真正下單,還有一大段距離,接下來又花了三年時間,才拿到一張小訂單。「醫療器材產業的特性就是如此,但一旦打進供應鏈,要被取代的機會很小,而且訂單可以做很長久。」原為嬌生品保經理、目前擔任鐿鈦副總經理的向可華說。

於是,鐿鈦與嬌生近二十年的合作就此展開,目前鐿鈦提供嬌生腹腔鏡手術相關器械的精密金屬零組件,包括直線型切刀、腹腔穿刺器械等產品。

也因為鐿鈦的技術能力深受肯定,三年前,工研院移轉出來最先進的高階骨科植入技術團隊,與鐿鈦共同合資成立台灣微創醫療器材公司,正是因為看上鐿鈦團隊在醫療器材領域想建立自有品牌的企圖心。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表示,他與鐿鈦創辦人林寶彰、董事長蔡永芳都有很多接觸,發現他們技術實力很強,對品質也很堅持,而且為了成立新公司,蔡永芳還不斷到工研院虛心請教不下十幾次,這也是工研院最後選定鐿鈦合作的關鍵。

去年,鐿鈦在醫療器材的營收比重已超過一半,達到五○.六%,精密扣件與微波開關產品則分別占三九.二%及一○.二%,今年預計醫療器材的比重會再提升,而且毛利率都長期維持在三成以上,也讓鐿鈦成為台灣少數能夠打進世界精密醫療器材產業的傑出企業。

在企業升級的過程中,林寶彰很清楚,只有找到優秀人才,才能真正推動企業不斷升級。蔡永芳就是在林寶彰力邀下加入鐿鈦,一開始負責研究開發,最後林寶彰還把董事長的位置讓給他,自己轉任策略長一職。

另外,鐿鈦在發展醫療器材、精密扣件及微波三大產品時,也不斷向外延攬人才,包括現任總經理鍾兆塤,以及挖角自嬌生的向可華,還有來自國內外大廠的林春榮及孫龍等人,他們都是業界的一等高手。

在延攬人才進入鐿鈦的過程中,林寶彰甚至把自己的持股拿出來分給新加入的專業經理人,自己的股份不斷稀釋,從原來過半股權,如今僅剩二五%。

目前嬌生與鐿鈦的合作相當穩固,但林寶彰與蔡永芳都說,鐿鈦未來的發展不局限在代工,轉投資三三%的台灣微創醫療器材公司,目標朝自有品牌發展,希望在牙科及骨科的植入物上,建立Intai(鐿鈦的英文名字)這個品牌的知名度。

林寶彰不追求低價衝量,以發展附加價值更高的產業為目標,願花時間投入自有品牌,為台灣黑手企業指引新方向。

林寶彰

出生:1952年

現職:鐿鈦科技策略長

經歷:鐿鈦科技董事長、中國生產力中心顧問師學歷:台北工專(現台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84

如何留住高技術人才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5/2707598.html

首要目的:保留人才

為了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不少高科技企業開始著手調整業務戰略、優化結構及控制成本。而作為人才和技術驅動型組織,長期激勵(如股票期權、業績股票、長期現金計劃等)一直是被高科技企業廣泛應用的特殊薪酬激勵方式。美世調研顯示,超過半數參與調研的企業已實施長期激勵計劃,上市公司已實施長期激勵計劃的比例更高,其中互聯網上市公司全部實施長期激勵;在已上市公司中,中國公司更傾向於使用長期激勵。而超過半數未實施長期激勵的企業均考慮在1年至2年內實施長期激勵計劃。

調查結果顯示,與「吸引人才」、「刺激績效」等長期激勵通常的目的相比較,高達94%的高科技企業把「保留人才」作為長期激勵的首要目的。這一特徵顯示了多數高科技企業的人才策略已經從激進、擴張轉變為穩固和防守。

一直以來,高科技企業特別是互聯網企業會將股票期權作為在市場上爭奪人才的工具,而現在更多的高科技企業會綜合運用多種長期激勵工具進行守土防禦戰。根據調查結果,實施了長期激勵的公司與未實施長期激勵的公司相比,其核心員工的離職率要低5個百分點,證實了長期激勵在企業「留人」方面確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與此同時,調研還發現長期激勵從授予到兌現的週期較以前更長,有將近3成的企業將股票期權的歸屬期設置為5年或5年以上,這也進一步顯示了高科技企業更加注重留人效用的延續性。

「組合式」長期激勵方式

調研發現,在實施長期激勵的高科技企業當中,2/3以上的企業採用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激勵方式(如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單一方式走遍天下的時代已經在高科技和互聯網企業中不復存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複合式工具的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是激勵需求的差異化—組織中不同的員工群體對長期激勵的理解、需求和期望各不相同,不同的激勵方式其功能特徵也有差異,只有合理匹配才能取得較好的激勵效果;其次,與以前相比,更加謹慎的成本預算控制要求企業決策者必須將有限的長期激勵預算精打細算,在成本可控的基礎上通過優化結構來達到綜合激勵效益最佳。

參與調研的企業中,有企業會對其高級管理人員實施股票期權計劃,並對股票期權的歸屬和兌現附加嚴格的業績指標以激勵其完成戰略;同時為減少股權稀釋,對其核心科研骨幹則採用限制性股票作為激勵方式,以達到更好的人才保留效果。為了提高對業績優秀員工的激勵,同時考慮到人工成本的控制,越來越多的公司會加強業績條件和長期激勵兌現的關聯。

本土企業更為積極

超過90%已上市的本土高科技企業實施了長期激勵,高於已上市的跨國高科技企業在其中國分支機構的實施比例(67%)。考慮到跨國企業在其總部和分支機構之間的關係平衡以及外匯管制因素,這個發現有點出乎意料但也不難理解。

同時,在調研所涉及的本土高科技企業中,有4成的企業在創立初期到確定上市計劃之前即已實施了長期激勵,其中本土互聯網企業在明確上市預期之前就實施長期激勵的比例更是超過5成。這與之前大多數企業在明確上市計劃之後、甚至是在首次公開募股(IPO)前一年才匆匆實施長期激勵的情況也有很大不同,從另一個側面顯示了長期激勵對於這類「智力密集型」企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高科技行業作為人才流失相對較高的行業,在當前並不明朗的經濟形勢下,人才防禦的危機突顯,保留關鍵人才成為當今人力資源管理的主題。對調研中尚未實施長期激勵計劃的企業,應密切關注高科技行業長期激勵的發展趨勢,及早做好規劃和多重準備,以便在形勢發生變化時能夠及時做出應對和銜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49

高技術移民紮根難 加拿大陷“勞工荒”

地廣人稀的加拿大,在多年來憑借投資移民吸納了中國等亞洲國家的移民後,近日發現自己更加急需的其實是技術移民。
最新消息顯示,加拿大魁省移民局已宣布開放今年第二輪魁省技術移民申請,截止日期為8月22日。本次開放的名額為5000個,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則。
加拿大聯邦移民部長麥嘉廉(John McCallum)本月17日在溫哥華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再次重申了他之前向中國表達的一項意願,即希望能夠在中國的成都、南京、武漢、濟南以及沈陽等城市開設新的加拿大簽證快速申請中心,以推動更多中國遊客、留學生和短期工人前往加拿大。
12日,麥嘉廉訪問菲律賓時還表示,加拿大政府將大幅修改由上一屆政府制訂的年度移民數量,從2015年的26萬~28.5萬人,增加到2016年的28萬~30.5萬人左右。“我傾聽到呼聲後的感覺是,加拿大的確需要更多的移民,以修補我們日漸老化的人口結構,尤其是在東部的海洋省份。我們需要更新鮮的血液,以保持我們的經濟持續向前。”麥嘉廉說道。
麥嘉廉的這兩次表態都意味著,加拿大需要更多的投資、勞動力和人才。加華移民留學中心副總裁吳冰女士介紹道,她經手的中國技術移民案例中,最受加拿大歡迎、辦理移民最順利的是一些尖端科技產業的人才,例如核能開發、太空和航天科技等。


高技術移民求職難
加拿大最大的求職網站Workopolis在2015年列舉了十大最急需人才的工種,分別是熟練技術工人(年薪5.2萬加元,約合26萬元人民幣),技術員(年薪4.9萬加元),銷售代表(年薪4.7萬加元),辦公室文秘、行政人員(年薪4.2萬加元),司機(年薪4.2萬加元),工程師(年薪7.6萬加元),主管人員、經理(年薪9.1萬加元),機械操作員(年薪5.4萬加元),會計、財政人員(年薪5.9萬加元),體力勞動者(年薪3.9萬加元)。
不過,無論是上一屆保守黨政府還是現任的自由黨政府,雖然都強調加拿大對高技術人才的渴求,卻都面對一個繞不過去的難題,即高技術移民的人才浪費問題。
現實已證明,許多受過高等教育且有相關工作經驗的高技術移民,因為無法在加拿大找到相應的工作,最後只好選擇回國,或為解決溫飽問題而改為從事體力勞動。許多擁有碩士甚至博士學位的新移民,為了在應聘一些低端工作時不會因為學歷過高而被排除,只好故意隱瞞自己的高學歷。
2010年,加拿大聯邦移民部和人力資源部攜手,曾“簡化”網上申請系統,幫助已經有從醫經驗的外國移民醫生盡快獲得行醫執照,緩解本國的“醫生荒”問題。但安大略省內外科醫生會註冊主任傑拉思醫生(Rocco Gerace)當時就表示,外國醫生在加拿大重操舊業的主要障礙是,無法獲得住院醫生的實習資格。
移民自廣州的詹先生就遭遇了這樣的困境。他在國內擁有醫學博士學位,是一名已有10多年行醫經驗的心血管專科醫生。他於2005年移居多倫多,在來到加拿大後的第一年,便順利通過了加拿大醫療委員會對他的海外資歷認證,後來又通過了醫生資格考試。
但與本地醫學院的畢業生100%獲得住院醫生實習資格相比,詹先生卻要去爭取每年只有200個的海外醫生實習機會,而他的競爭對手,還包括許多在海外學醫的加拿大人,這些本地人顯然比移民醫生更具優勢。始終無法獲得行醫執照的詹先生感覺是被加拿大當地強烈的地方保護主義刁難了。
簡化申報手續的辦法行不通之後,加拿大政府退而求其次,把醫生“降格”使用。2014年,加拿大聯邦政府向一個名為“全國職業學院協會”(NACC)的機構撥款,由這個機構幫助高端人才,尤其是從事法律和醫療行業的移民“降級”,協助這些移民從事俗稱“師爺”的法律顧問(paralegal)工作,幫他們進入私人健康護理、藥劑師助理等不需要經過複雜的考試、培訓、技術升級以及考執照的工作。
即便加拿大采取了種種辦法,關於高技術新移民人才浪費的報道還是不絕於耳。移民醫生所遭遇的折騰,同樣出現在工程師、電腦專家和各類高端學科、行業的專業人士身上。

華人保姆優勢難顯
當高技術人才的落地生根在加拿大面臨這麽大的困難時,在廉價勞動力市場上,中國移民又是否有優勢呢?
其他行業暫且不論,單在家政服務方面,中國勞動力的平均專業素養就不如著名的菲傭。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一位友人聘請的華人保姆讓人大傷腦筋,“要麽嫌工資低,要麽沒經驗不太會幹活,要麽身體不好。好多都是移民,正在坐移民監,年紀大了,身體都不怎麽樣。”她抱怨道。而最讓她頭疼的是,請來的保姆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很有主見。如今,她聽說菲傭不錯,正打算有機會就辭掉那名華人保姆,到比較牢靠的經紀公司去請菲傭。
本報記者所住的區域附近也是大多倫多地區比較富裕的猶太人聚居區。這些家庭條件優越的猶太人都喜歡雇菲傭。
而菲傭之所以享有這樣高的聲譽,和她們良好的專業素質有關。菲傭並不認為自己的工作低賤,始終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工作;而且她們學歷不低,大多是中專以上學歷,其中不乏教育、心理學、財會專業畢業的大學生。部分高級菲傭還持有護士、醫師或教師的執照。

細化求職需求
加拿大聯邦移民部在回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采訪時表示,加拿大所需的臨時勞工的數量和行業隨時都在發生變化,難以一概而論。
對於高端人才浪費的問題,移民部新聞發言人拉里維埃(Remi Lariviere)表示,移民部一方面盡可能做好專業評估工作,而且更註重細分領域,看移民申請人的專業能力和資質是否適合加拿大。同時,移民部將繼續資助各類輔助機構,幫助落地或即將落地的移民熟悉加拿大的行業狀況。
比如,2015年末,加拿大政府委托信息和通訊技術委員會所作的勞動力市場研究報告稱,加拿大IT行業到2019年時會出現18.2萬人的勞動力缺口。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從事IT行業的人士都可以找到工作。報告稱,經過細分後,只有信息系統分析師或咨詢師、電腦及網絡操作員及網頁技師、電腦程序和互動媒體程序員、軟件工程師、圖形設計師等這幾類工作有較大的人員需求。這些工種都與社交、移動互聯、數據分析和雲數據等目前流行的互聯網技術有關。
報告還稱,許多雇主不願聘請剛畢業的學生,因為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培養人才。相反許多雇主願意聘用新移民,因為用較低的薪水和臨時合約就可以雇傭,並且在有需要時,不用付出什麽代價就可以“炒魷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80

全球高技術人才愛往哪國跑?

哪些國家是高技術移民青睞的目的地?

世界銀行近期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當前世界範圍內受過一年及以上高等教育的高端人才移民目的地越來越集中於以下4個國家:美國、英國、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亞。對於這些發達國家來說,高技術人才的到來顯然促進了其經濟技術發展,但對於這些移民的輸出國——尤其是非英語國家及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意味著人才的大量流失。

報告指出,人才移民接收國主要集中在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自1990~2010年,這些國家的高端人才移民遷入增長了130%,總計達2800萬;同一時期非經合組織成員國的人才遷出量則暴漲185%,達到了1760萬。中國、印度及菲律賓已經超過英國而成為最大的人才遷出國。

報告還特別指出,女性第一次在高技術移民數量方面超過男性。數據顯示,在1990~2010年間,女性高端人才移民至經合組織成員國的數量增加了150%,達到1440萬。對此,世界銀行經濟學家奧茲登(Caglar Ozden)分析稱:“這些受過高等教育、思想開放的女性流失對於亞非國家來說會是個大問題;母親對於孩子的發展、社會的生育率、文明程度等都會有重大影響。”

美英加澳為何吃香

盡管非英語國家一直致力於留住本國人才甚至吸引更多的他國人才,但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在美國、英國、加拿大及澳大利亞這4個吸引高技術移民最多的國家中,美國獨享了約40%的人才資源;矽谷大約70%的工程師為移民;澳大利亞珀斯(Perth)的醫生中60%為移民。

為什麽這些高端人才愛往這四個國家跑?薪資及稅務方面的吸引力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地理位置優勢、精英的聚集效應、教育資源,以及一些跨國公司的需求等也被納入重要考量標準。

尤其是精英人才的聚集效應,非但不會扼殺發展空間,反而會吸引更多人才移民同時促進當地發展。以群星薈萃的好萊塢為例,不但不會嚇退或扼殺新來者的發展,反而鼓勵更多的創業企業,吸引世界範圍內的頂尖人才,同時也將事業覆蓋範圍擴散到全球更多國家地區。

另外,對於許多人才而言,教育資源的吸引力十分巨大。報告指出,許多人首先就要通過移民目的地的學校進行更多學習,或是在實習等過程中積累,提升自己的人力資本。而這4個國家的大學中有18所世界排名前20、69所世界排名前100。同時,這些知名學府也是許多移民者在當地應聘求職的敲門磚,對於他們的職業初期發展十分重要。

不過,在這些出於教育目的等移民的人才中,有一部分會在幾年後或由於職業發展前景,或出於永久居留權的考慮等,選擇回國。

促使高端人才移民這些國家還有一個因素,即跨國公司的需求。這些公司希望他們的執行官等能擁有海外工作經歷。這4個國家中的許多大型跨國公司都傾向於雇傭本國人進行低技術要求勞動,而對於高層領導者或高技術要求的崗位,則更多地雇傭外國人。許多大型技術公司市場派出招聘小組至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招聘技術人員,而這一趨勢很可能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

這些外來人才也的確為這些國家做出了許多貢獻。在上世紀70~90年代,諾貝爾獎有31%都由這部分群體獲得,而其中超過一半都在美國相關機構中工作。

人才流動如何管理

對於非英語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樣的人才流出顯然不利。這些國家近年來也一直在采取措施,促進國內社會制度等發展,提高生活及職業發展水平。

除了這些人才輸出國,美英加澳等國也在管控移民。其中,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采用了積分制度,允許有特殊技能或背景的人才遷入,而美國則采取了基於就業的移民簽證制度,讓雇傭者企業選擇員工並發放簽證。

報告最後總結道,目前的人才流動趨勢短時期內不會發生大變化。盡管交通及通訊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但這些發展並沒有消磨移民的熱情,反而更加促進了人才流動。

報告還對未來做出設想——人才流動會包括更多的短期移民以及更多的流動目的地。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通訊的暢通便捷以及全球化的深入會降低下一代人對於單一地點甚至國籍的重視程度,他們會具有更加全球化的思維模式以及生活方式。而這些公司機構也會在全球範圍內雇傭人才發展全球事業。學術界、商界及政府剛剛開始註意到這一趨勢。而企業乃至國家應該關註的是如何更好地引導全球勞動力市場發展,而不是一味限制人才移民。

(實習生龐瑞琪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240

PPI轉正拉高傳統工業利潤 專家稱高技術產業受益不夠

國家統計局11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6%,增速比1-9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10月份利潤同比增長9.8%,比9月份加快2.1個百分點,銷售加快、價格上漲成為主要推動因素。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認為,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結構不盡合理,利潤可持續增長仍存隱憂,企業持續利潤增長有賴於要素市場的深化改革以及企業供給升級和進一步降成本。

價格回升促利潤增長加快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表示,10月份利潤增長有所加快,企業效益向好態勢進一步穩固。主要表現在工業品價格繼續回升,顯示國內工業品市場需求進一步回暖,利潤率同比繼續上升,財務費用同比繼續下降。

數據顯示,10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2%,漲幅比9月份上升1.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06%,同比上升0.24個百分點。企業財務費用同比下降4.5%,延續年初以來的下降趨勢。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小幅反彈,主要受到去產能、去庫存造成的價格上漲,銷售收入增加,攤薄固定成本帶來的邊際利潤改善,以及去杠桿下財務費用的降低帶來的凈利提升。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工業企業利潤持續改善,與PPI大幅改善並由負轉正相對應,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反彈帶動需求反彈疊加部分行業去產能導致的供給緊張導致上遊原材料行業價格持續上漲。

何平分析,10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比9月份回升,主要原因是銷售增長加快和價格上漲。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4%,增速比9月份加快1.5個百分點。因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2%,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加約1205億元,因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0.9%,企業原材料成本增加約597億元,兩者相抵,利潤增加約608億元,比9月份多增約105億元。

化工、煤炭和通用設備等行業拉動明顯。10月份,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同比新增利潤81.4億元,比9月份多增55.2億元;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同比新增利潤165.6億元,比9月份多增56.1億元;通用設備制造業同比新增利潤19.4億元,而9月份則同比減少28.6億元。以上三個行業合計拉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2.7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采礦業利潤增速又創新高。10月份,采礦業利潤同比增長86.6%,增幅比9月份加快56.3個百分點。

利潤增長仍存隱憂

章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可持續性有兩點隱憂。首先隨著基建拉動效應在明年減弱以及房地產調控效應的逐步顯現,需求將重新走弱,而受價格上漲刺激而加速投產的新供給能力可能會形成新的產能過剩,進而壓制利潤上漲空間。

其次統計口徑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大中型企業在政策性刺激中受益顯著大於中小企業,因此數量眾多的中小民營企業可能依然面臨經營困難,甚至受到上遊原材料價格漲價的影響導致成本上升和利潤收窄。

何平分析,數據表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繼續顯現,10月份企業庫存、杠桿率和單位成本繼續下降。但是,工業利潤增速雖然穩中有升,但利潤增長結構不盡合理,傳統原材料制造業利潤增長較快,對整個工業利潤增長作用較大,而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利潤增速卻有所放緩。

關於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結構不盡合理,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傳統原材料制造業利潤上漲較快本質上還是因為目前的經濟增長還是基建和房地產投資驅動的舊有模式,這些行業受益於寬松的貨幣財政刺激政策。從開工到建設的順序來看,屬於中遊的裝備制造業改善是滯後上遊原材料行業,而且短期內裝備制造受上遊行業漲價也部分導致這些行業的成本上升導致利潤收窄。因為本輪經濟企穩更多的是基建和房地產投資驅動,高科技行業很難從中受益。

劉哲表示,利潤增長動力過多依賴於價格的上漲,工業企業尚需多練內功,以提質促增效。企業持續利潤增長有賴於要素市場的深化改革和企業供給升級兩方面。一方面通過勞動、土地、資本、制度等要素市場改革,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土地成本、資金成本、物流成本,通過體制改革提高要素的生產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改善企業盈利能力,尤其是提高企業凈利潤率水平。

另一方面,企業要通過自身的產業升級,適應新消費。在這個過程中,簡單的老化供給、過剩產能之間的兼並重組,只是調節生產的措施,真正的供給升級應該註重老供給與新供給的結合,為老供給附加新價值,引領消費升級,提高企業長期持續的盈利能力。

章俊建議,接下來可以從兩個方面來促進工業企業利潤持續增長。首先,幫助制造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進一步降成本,包括融資成本和財稅成本,這些要通過增加貨幣政策的針對性以及深入財稅改革來實現。其次要加快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在固定資產投資三駕馬車中降低基建和房地產投資的依賴,加大制造業投資來拉動對高科技產品和高端裝備的需求,進而推動相關行業的景氣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64

富士康廣州新廠動工 預計將創造不少於6000個高技術崗位

3月1日,富士康科技集團第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在廣州市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動工建設。該項目一期總投資610億元,預計達產後年產值約920億元。

據新華社報道,該項目共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計劃用地約1.5平方公里,預計2019年6月完工。其中,一期設計產能為生產第10.5代顯示屏9萬片/月。預計項目將提供約6000至10000名面板產業相關高技術人員崗位。

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在當天的動工儀式上表示,富士康此次投資將在廣州建立高清面板生產、智能電視制造及銷售的全產業鏈條。

廣州市增城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富士康項目的落地,將在廣州增城建立從石英加工到8K電視制造及銷售的全產業鏈條,帶動相關人才、資本、科技等要素向增城集聚。此次動工建設的富士康項目,將有望吸引70多家富士康上下遊產業鏈和關聯方在廣州投資落地。

據了解,除了10.5代8K顯示器項目,富士康與廣州增城還將共同打造富士康科技小鎮。項目立足於打造高標準的科技研發產業,建設國際一流的雙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重點發展工業大數據應用、超高清8K電視、智能家居等產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