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湯文亮:工廈劏房與港獨

1 : GS(14)@2016-08-09 06:43:02

【明報專訊】立法會議員競選主任拒絕給予那些提倡港獨思想的人申請參選,有人話政府毋須太嚴,那帶頭幾個的只是年輕學生,總數亦只不過是幾千人,成不了大事。

我覺得政府今次做得對,既然否定港獨,點解又準提倡港獨思想的人進入立法會,如果政府打算做好人,或者唔想得罪那些提倡港獨思想的人而讓他們登記,萬一當中有人進入立法會,就會後患無窮。

政府處理政治比民生嚴

日後都唔知道怎樣向中央交代,既然政策已定,不如決心不讓那些提倡港獨思想的人申請,才是最正確做法。

現屆政府處理政治比民生嚴謹,處理民生以寬鬆為政策,以為可以討好有關人士,誰不知往往種下禍根,兩場奪命大火令到政府對工廈劏房有所警覺,傳聞有1.2萬戶住在工廈劏房,有小部分劏房戶竟然聘用菲傭,慶幸聘用司機還未有所聞,不過,大家已經覺得匪夷所思,點解可以出現那麼多工廈劏房戶,簡單講一句,政府太好心。

政策先寬後緊 搵自己老襯

香港政府儲備太多,於是成立很多用錢的乜基金、物基金,其中一個叫關愛基金,由羅致光打理,在成立初期,羅致光善心大發,送一萬元畀每一個劏房戶,當時,劏房戶在一個星期內就增加了20%,數字雖然嚴重,但更加嚴重的就是劏房戶變成半合法化,既然政府官方機構都承認,房署又點夠膽執法,於是演變成今日局面。如果當日不是關愛基金慷慨,房署嚴厲執法,那些住工廈劏房的人就不會明目張膽,數目亦不會那麼誇張,所以,政策如果先寬後緊,就是搵自己老襯,對於唔想見到的事有機會發生,倒不如撲滅於萌芽階段。

另外,我會在本周六(8月13日)和《明報》投資及地產版主編陸振球合作主講我今年最後一場講座,詳情及報名請登入: goo.gl/x8jeL3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939&issue=201608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890

湯文亮﹕是確認書抑或「確認輸」

1 : GS(14)@2016-08-09 07:15:56

【明報專訊】在新一屆立法會選舉,政府為應對帶有港獨思想的人申請,於是要所有申請人簽署確認書,我認為那些帶有港獨思想的人簽的不是確認書,而是「確認輸」,是他們在政治立場認輸,為了一個區區立法會議員職位就認輸,我認為相當不值,但結果是有些帶有港獨思想的人被拒絕,亦有些成功被接納,被拒絕的人質疑政府,點解簽了確認書都唔接受他們的申請,政府沒有回應,那些被接納的人代政府回應,他們繼續參加那些港獨集會,並且說即使簽了確認書,他們仍然是港獨分子。

候選人續參加集會 政府反鬆一口氣

現在,大家就毋須指摘選舉主任賣弄權力,而事實上選舉主任就好似一個海關關員,有權唔准他認為唔妥當的人入境,好彩那些被接納的人繼續參加港獨集會,反而令政府可以鬆一口氣。

事實上,簽了確認書就已經「確認輸」,如果日後反口唔認輸,就會累了其他人,就好似書局老闆在內地賣禁書而被拘禁,可能他表現良好,騙得過那些拘禁他的人,簽了一份悔過書,確認自己從事非法行為,回港之後大肆宣傳,不但不肯回內地,而且表明他不是真心簽那些悔過書。

他本人就風光,經常上報紙頭版,但就害了其他人,在他表明不肯回內地之後,那些本來可以與他一樣被拘禁,簽了悔過書之後就可以離開的人,現在已經判刑。那些人千祈唔好怪中央政府,如果不是那名書店店長回港之後大言不慚,又唔認悔過書,就唔會出現這個局面,那名書店店長何不反思,如果李波先生與他一樣,回港之後公開否定那些悔過書,他一定唔可以返香港,現在他害了不少人要在內地坐監,包括他的女朋友,這種背信棄義的人,還可以被捧成為英雄,這是我不理解,或者,這就是香港。

■湯文亮樓市講座 截止報名最後三日

樓巿反彈,是「迴光返照」?還是重拾升浪?去年提出「細價樓爆煲論」而之後細價樓果然急跌的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與《明報》投資及地產版主編陸振球,趁書展同時推出新書《被偷走了的光輝歲月》(圖)和《真‧樓神秘笈》,將合作在8月13日(周六)舉行樓巿講座和新書發布會,會為大家分析樓巿最新形勢和部署策略,不容錯過。

(報名及詳情請登入:https://goo.gl/x8jeL3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82&issue=201608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032

湯文亮﹕一個字預測樓市——「升」

1 : GS(14)@2016-08-10 04:45:40

【明報專訊】本周六為《明報》主講我今年的最後一場樓巿講座,明天會截止報名(goo.gl/x8jeL3),有老友話我評論樓市經常大做文章,並且創造了一些不知是否是理論的理論,例如第十個人理論、逢三退一等,佢仲話,預測樓市不外乎升、跌,或者不升不跌,所以很少評論員評論樓市,或者他們根本不屑評論樓市,只不過有一些股市評論員間中客串一下。我口多反問,評論股市又如何,我相信同樓市一樣,不外乎升、跌,或者是不升不跌。

不會直線上升

老友唔等我講完,叫我用一個字來預測樓市,佢真係睇得起我,以為我有周瑜孔明咁叻,在掌心寫個「火」字,就可以火燒連環船,搞到曹操敗走赤壁。不過,要用一個字來預測樓市又絕非難事,一個字「升」,我老友聽完之後,佢個口又只得一個「O」字。

成功投資者 承受小調整避開大調整

老友又嫌過於簡單,佢又問升之後會如何,我話跌,佢再問跌之後又點,我話升。老友不滿意話這不是叫做預測,是打橫來講,我絕對同意,如果叫我用一個字來預測樓市,唔係升就係跌,升完就跌,跌完就會升,所以,少啲功力都唔可以在升跌之間作咁多嘢出嚟,老友聽完之後好似徐志摩一樣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拂袖而去。

其實,投資物業的人都知道,樓市是不會直線上升,很多時候都會出現調整,成功投資者是有準備去迎接那些幅度不大調整,亦會小心避開那些大幅度調整,因為調整幅度細,投資者很容易再重整旗鼓,如果能夠避開那些較大幅度調整,很有可能是投資者商機,所以,單以一個升字來評論樓市,始終都會被樓市吞噬。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165&issue=201608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185

湯文亮:食屎的專家包括我

1 : GS(14)@2016-08-10 07:43:04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在facebook撰文,嘉湖山莊連創今年度新高,承認自己年初指樓價跌是錯誤,最開心的相信是年初為兒子買樓、叫那些專家食屎的太太。全文如下:公司有同事住在嘉湖山莊,今早同我講,昨晚嘉湖山莊的業主非常雀躍,因為昨日嘉湖連創今年度新高,基本上今年買嘉湖山莊的業主,每一位都賺了錢,而且升浪剛剛開始,連老C都由年初預測樓市會下跌三成,改口說有機會創新高,轉軚幅度很大,那些相信老C的人在年初將物業賣走就慘了。我相信最開心就是一位太太,在年初替她替兒子買了樓,俾那些話樓市會下跌三成搞到心煩,甚至叫那些專家食屎,佢話佢買得起,供得起,個仔又有需要,點解唔買,我相信好似那位太太的人尚有很多,表示購買力仍然存在,當那些銀主盤賣得七七八八之後,樓價便會穩定,甚至會掉頭回升,在今年初,我同樣話樓市會下跌,所以食屎的專家應該包括小弟,不過,我並沒有話樓市會下跌三成,在年初,中原指數135點,我話最多下跌至120點,如果下跌三成,指數是95點,沒有黑天鵝事件,就很難會下跌三成。不過,又並不是全部住在嘉湖山莊的人都很開心,那些今年內將自住單位賣出而售後租回,別人的歡呼聲就是他們的慘叫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0/197304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223

湯文亮﹕最佳的服務是供應充足

1 : GS(14)@2016-08-11 05:55:05

【明報專訊】在服務行業有一句格言,就是顧客永遠是對的,大家亦知道,這句格言根本不對,如果沒有底線,顧客的要求便會是無底深淵,直至服務不能負荷為至。其實,服務行業的格言應該是提供最佳服務,不過,究竟怎樣才算得上最佳服務?

「顧客永遠是對的」根本不對

早幾年,在中秋節前兩三個星期,我在半島嘉麟閣晚飯,大家都知道,那裏的月餅非常出名,有錢都買唔到,經理亦引以為傲,不斷重複講及他們的月餅,我見他如此戮力推銷,於是話買幾盒,誰不知經理話早已買晒。我心想,既然沒有供應,點解仲要講咁多,不過,我講的說話不是我心想的,我問經理,半島酒店的格言是什麼,經理聽到之後,將他自己留起的兩盒月餅送給我,但我所付出小費比月餅價值多得多,當經理行開之後,友人問我半島酒店的格言是什麼,我話,任何酒店格言就是向客人提供最佳服務,半島酒店的最佳服務就是供應充足,他們基本上不會介紹客人存量只得一支的餐酒,即使得一個客人都唔會,因為如果客人要求再開多一支,而得到答案是沒有,唔會有客人認為他得到最佳服務。

供應足夠住宅是政府責任

政府在去年中至今,不斷向市民派定心丸,將未來三至四年供應量不斷提升,從八萬二到九萬二個單位,甚至有機會增加至十萬。本來,提高供應量有利增加成交量,物業代理界應該歡迎,但今年上半年成交量偏低,樓價亦下跌,代理界有人叫政府減少供應,否則,在龐大供應量之下會壓死樓市,我認為政府暫時毋須減少供應,因為提供足夠供應量是政府責任,如果因為供應不足而樓價飈升,政府沒有辦法即時增加供應,要壓低樓價唯有出辣招。

好彩政府並沒有聽取那些意見,否則,現在新樓熱賣,二手樓價飈升,就會有人將責任歸咎於政府減少供應,其實,政府的責任是服務市民,在房地產方面,提供足夠的供應量便是最佳服務。

另外,我和《明報》本周六合作的今年最後一場樓巿講座,今日截止報名(goo.gl/x8jeL3)。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42&issue=201608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324

湯文亮:大方向正確 小方向失誤

1 : GS(14)@2016-08-13 12:30:16

【明報專訊】最近有一些在六七年前入伙樓盤單位出售,有一個很奇怪現象,就是現在賣出價與當日買入價差不多,有人替那些當時買了新樓盤的人不值,因為如果買二手樓,大多數有六成至八成升幅,如果買工商物業,尤其是舖位,升幅更加驚人。其實沒有什麼值與不值,投資隨時都會出現失誤,而當時買新樓盤的人可以說是「大方向正確,小方向失誤」,如果可以從中汲取教訓,對日後投資有相當大幫助。

或者會有人覺得奇怪,點解當時買樓的人唔買二手樓,而是買溢價甚高的新樓,我相信物業代理應該記首功,由於地產商的佣金高,他們會極力推薦客戶買新樓,其次就是方便,買新樓就是買張圖紙,又唔需要即時付款,付了首期之後,美其名已經是業主,但如果買二手樓,又要即時搵銀行做按揭,還要通過那些壓力測試,隨時有機會不獲得批核而要放棄訂金。至於溢價,新樓與二手樓的建築面積實用率不同,很難估計到溢價有多少,在這些情况下,令到那些買樓的人做成失誤;不過,情况又會因環境而有改變。

高價買二手樓易蝕本

友人問我,現在買樓的人又會不會造成大方向正確,小方向失誤?我認為絕對有可能,最大機會就是去年以高價買入二手樓的人,而所謂高價,就是比同區新樓盤售價還要高;當時,物業代理叫那些做「新常態」,我認為是「不正常態」,一般來說,新樓應該比二手樓最少有兩成以上差別,以新樓價錢買二手樓,即是多付了兩成溢價,當樓價升兩成,買新樓有錢賺,買二手樓的人就好似六七年前買新樓一樣,得個桔。倘若樓價下跌兩成,買新樓的人打和,買二手樓的人就要蝕本,所以,即使投資大方向正確,亦不要在小方向失誤,否則,比投資失誤還要傷心。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213&issue=201608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439

湯文亮:現在買樓都是有準備的人

1 : GS(14)@2016-08-15 05:26:21

【明報專訊】很多人以為「快,狠,準」是投資金科玉律,致勝秘笈,資深投資者就知道不是,那些都是行動,是後着,立刻亦有人想到,前着是等,是忍,其實亦不是,有所謂謀定而後動,什麼是謀定,就是要有所準備,當機會到來的時候,就要快,要狠。

近日樓市出現小陽春,突然間多了很多需求,不但造成成交量大增,而且樓價飈升,有老友叫我撰文警告,我話沒有需要,老友唔明白,佢話我去年發表了細價樓爆煲論,都是睇到樓市不正常上升,警告那些打算買樓的人,我話去年形勢與今年完全不同,去年以創新高價買樓的人,他們其實不認識樓市,恐怕樓價會繼續上升而買樓,今年買樓的人,他們清楚自己實力,亦認識樓市,即使以高價買樓,所買的都是高層優質單位,去年創新高的,不少是低層沒有景觀單位,是投資者逢三退一退出來的物業,既然今年買樓的人有所準備,點解要撰文警告他們。

去年創新高物業非最優質

雖然我認為樓市是非常健康,但並不是必然,當我見到買樓的人不顧一切上車,樓價不正常上升,創新高價是那些非優質物業,到時候我或者會撰文警告,一定會有人很奇怪,點解我用或者,其實,撰寫與市場表現相反文章是要很大勇氣,更加要能夠抵受其他人取笑,即使市場接受我的細價樓爆煲論,在初期一樣受到其他人取笑,不過,亦有人話我敢言,算是小小安慰。

今年賣樓的人「因了解而分手」

我認為毋須再發表類似爆煲論文章,因為絕大多數人都了解物業市場,在去年以創新高價買樓的人,以非常沉重心情了解,今年初買樓的人,則以輕鬆心情了解,就算今年賣了樓的人,他們不但了解,而是太了解,為了解而分手,這又是另外一個題目。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702&issue=201608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837

湯文亮﹕市場信息雜亂 反有利樓市成交

1 : GS(14)@2016-08-16 06:18:59

【明報專訊】近日樓市回暖,不但樓價上升,成交量亦大增,同時間銀主盤減少,證明現在賣樓的人,大多數是業主而非銀主,理論上業主是毋須賣樓,有人問我點解會有人賣樓,我話很簡單,那些人大多數是賺夠了,就算唔等錢用,都賣樓套現,大家可以睇到,不少現在出售物業的都是在2003年買入,有數倍,甚至十倍升幅,買樓亦是明智決定,他們當然不是睇淡樓市,何况他們還有其他物業,賣走一個半個,逢三退一而已。

賣完樓唱淡樓市 正常不過

不過,亦有很多現在賣樓的人自以為很了解物業市場,認為樓市不會繼續上升,美國有機會加息,香港經濟環境不佳,供應源源不絕,政府又不會撤招,種種不利原因將陸續出現,所以他們賣樓,這叫做因了解而分手,不少人在離婚時所講的說話,原來作為賣樓理由一樣講得通,那些人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當他們賣樓之後,就會對其他人發出警告,並以身體力行為現身說法,其他人又怎樣能夠反駁,其實,要反駁就非常容易,因為他們已經沒有持有任何物業,他們睇淡亦是很正常,反之,他們睇淡又唔將物業賣走才不正常。

部分賣樓人士 自以為很了解市場

一個市場,有買有賣,有合理成交量才是健康的市場,任何人評論巿場,只不過是他個人的觀點與角度,不會有人真正了解市場,因為,市場亦會因人類行為而波動,以恐懼而言,可以令人買樓,亦可以令人賣樓,所以才會有成交,如果市場信息是非常清晰,反而會造成一面倒情况,會令樓價飈升或者急跌,視乎信息的定位,現在,市場出現買賣信息並不明顯,有些賣了樓的人,只不過是他們自以為很了解市場。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046&issue=201608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995

湯文亮﹕立會選舉我不打算投票

1 : GS(14)@2016-08-17 07:32:20

【明報專訊】近日,有不少老友談及下月4日的立法會選舉,見我不多言,於是問我對今次選舉有什麼意見,打算投給哪名候選人?本來,我唔應該同其他人講投哪個,但今次我可以講,因為我唔打算投票,老友聽到我話唔投票都非常意外,他們可能認為我趁機罵爆立法會,尤其是那些經常拉布的議員,老實說,我當初的確是想罵爆他們,但很多人都知道,那班立法會議員只不過是做戲,4年任期搵接近1700萬元,他們當立法會議員是一份筍工,既然他們交足戲,我又無必要踢爆,我當然知道毀人生計如殺人父母。

拉布廢立會武功 投票無意義

我唔明白,議員玩拉布已經玩咗幾年,政府仍然束手無策,CY做唔到嘢,又可以賴施政不順。其實,要解決拉布又絕非難事,如果拉布真的是可以阻撓施政,這是民主一大缺點,但我又唔多見其他國家在議事的時候可以玩拉布,似乎只得香港玩,既然堂堂立法會可以被拉布玩死,立法會議員怎可能夠說有代表性,這樣的話,點解要投票?

大家如果不是善忘的話,立法會議員最團結的一次就是通過政府辣招。其實,我唔相信沒有一名立法會議員知道辣招是治標,就算出招都要有一個期限,治本的方法就是增加供應,地產界沒有立法會議員,所以,差不多一致通過出辣招壓樓價。有人或者會以為測量師可以代表地產界,他們都沒有反對聲音,所以,政府推出辣招是無可厚非。

議會不能反映地產界聲音

老實說,我唔怕得罪講句,測量師只不過是地產行業中下游搵食的人,要他們表達意見,根本不能夠反映業界訴求。試問,我點解要投票,費事我支持的議員他們不理香港人死活,支持繼續出招,既然如此,我認為唔投票是最好的決定,除非有議員在政綱上保證不會拉布,無論他是什麼人,甚至是激進泛民,我都會支持,在未有人可以保證之前,我都不會投票。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087&issue=201608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142

湯文亮﹕土地註冊處數字指標作用減

1 : GS(14)@2016-08-18 05:42:02

【明報專訊】上星期六我替《明報》做了一個講座,我需要一些數據,就是樓市上半年新樓住宅與二手住宅的成交量,當我收到數字時真的嚇了一跳,上半年二手樓成交量只得1.5萬多宗,新樓則不足5000宗,以這個數字,根本養不起3萬幾個物業代理,就算每人在上半年只准做一單交易,仍然有萬多個物業代理未開單。

當時,我趕着做PowerPoint ,沒有細心思考,但當我靜下來,發覺二手樓成交量並不能反映真實情况,真正成交應該比1.5萬宗多得多,我估計應該超過2萬,我亦相信很多人唔同意,成交數字在土地註冊處廳可以查證,唔通仲有假?當然沒有假,不過,土地註冊處只能夠反映部分成交,有部分成交要從另外一個部門才可以知道,就是公司註冊處。

為避辣稅 以轉讓公司買賣物業

當政府推出辣招BSD時,物業代理行立刻做了一件事,就是將全香港以有限公司持有的物業找出來,並且積極推銷那些物業,因為可以用公司轉讓形式作為物業交易方法,從而可以避免繳付BSD,土地註冊處廳登記仍然是那些公司,不能夠視為物業交易,隨着用這個方法交易的人愈來愈多,尤其是那些買新樓盤的人,由於地產商為他們支付BSD,所以一定會用有限公司購買,而且是每一間有限公司持有一個物業,以後該物業買賣,只要轉讓有限公司便可以,令以後每名買家都可以節省高達23%稅款,買賣雙方在議價上有很大空間,物業代理樂意做這些生意。以後即使轉讓10次,在土地註冊處廳登記仍然只得1次,是最初買入公司持有,造成成交量下跌,實際成交數字有幾多不得而知,甚至連最新成交價都唔知。

現在用了公司轉讓做物業交易的人都非常有默契,無論買賣雙方以及物業代理都會保持緘默,令到現在物業市場上的成交量和成交價都未能夠反映真實情况,這是辣招後遺症,政府唔理,大家慢慢就會適應以後物業交易會以公司註冊處代替土地註冊處。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675&issue=201608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2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