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須自己承擔訴訟費用、敗訴風險,投資者就能進行虛假陳述維權。不斷加強的監管力度,和投資者權利意識覺醒,已有社會資金、法律服務機構,開始挖掘證券虛假陳述維權的訴訟金融商機。
4月9日,深圳前海鼎頌投資有限公司,正式設立虛假陳述維權專項資金,通過墊付維權涉及的訴訟、律師費、其他前期費用的方式,向證券虛假陳述案件的投資者提供資金支持,一旦決定介入,該公司還將承擔敗訴風險。
隨著虛假陳述侵權案件近年來的高發態勢,如何更好地保護證券投資者利益,已成為多方重視的焦點問題。來自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常常只是數十萬元的罰款,對上市公司只是“蜻蜓點水”。因此,諸多因證券虛假陳述行為而直接導致了投資損失的證券投資者,越來越多地借助司法力量來保護自己的權利、追索損失賠償。
該公司投資經理張弛稱,不同於傳統模式,其維權專項資金將與律所的律師團隊合作,由其專業證券事務律師團隊為基金支持的維權訴訟提供專業代理服務。介入案件之前,會與律師一起判斷風險。通過這種方式的好處,將是將索賠的訴訟費用損失、敗訴、聘請律師專業度等風險,轉移至維權資金來承擔。
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東稱,案件如果勝訴,除了律師費用、墊付的資金成本等之外,投資者無須支付其他費用。每個案件獲得的收益,都會提取一部分,作為後續案件的資金。與傳統的證券虛假訴訟不同,投資者可以進行共同訴訟,一名律師同時接受同一案件的多人委托,既解除了投資者的後顧之憂,減輕索賠人的訟累,同時又能提高律師的效率。
這種提供訴訟資金、法律的服務,在國外已形成成熟的訴訟金融。所謂訴訟金融,是指針對存在訴訟需求,但無力承擔訴訟費用的權利人,由金融機構、社會等參與方,向權利人提供資金進行訴訟,並在案件勝訴後獲取資金回報的方式。在此過程中,金融機構等參與方,實際上充當著投資者的角色,且一般都采用風險共擔模式,金融機構機構接到項目後,會讓自己的律師團隊進行風險評估,決定是否參與。
在國內,經濟案件的訴訟中,也出現了訴訟金融。2015年,深圳某法律服務平臺就已開展此類業務,與銀行進行合作,向知識產權類訴訟提供資金業務。此外,也已出現了法院受理以保險公司保單保函為擔保方式的財產保全申請。
不過,在證券虛假陳述維權類訴訟中,國內基本還沒有訴訟金融的身影。2017年以來,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強,多家涉及虛假陳述的上市公司,受到嚴厲處罰。同時,投資者權利意識也在不斷提升,證券虛假陳述索賠也越來越多。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以來,*ST保千里、超華科技、皇臺酒業等多家上述公司,因涉及虛假陳述,而被投資者索賠。
盡管如此,此類案件數量相對有限。受制於法律程序、訴訟風險、投資者維權意識等多重因素,證券虛假陳述索賠比例總體不多。張東稱,總體來看,隨著監管力度加投資者意識覺醒,此類維權日漸增多,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喚醒更多的“權利睡眠人”,積極地、合理合法地來維護權利。目前雖然案件不多,但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同時也能起到增加虛假陳述實施者侵權成本、凈化資本市場的作用。
移動支付的場景爭奪終於從商家付款來到了公共交通領域,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京東支付等移動支付巨頭紛紛瞄準了公交出行新藍海。
5月8日,騰訊乘車碼在騰訊大本營深圳落地。前不久,北京軌道交通也開始全面試運行手機掃碼進站。在此之前,上海、杭州、武漢、廣州等城市已經先後開通了移動支付的公交出行新模式。
據了解,目前至少有50個以上城市的地鐵、公交系統支持移動支付。公共交通的高頻度、高粘性、低額度等獨有性特點,成為了移動支付巨頭搶灘的黃金場景。
然而,在“移動支付+公交出行”的轉型升級過程中,一些新的商業模式被開啟的同時,也引發了對數據使用邊界問題的思考。
NFC與二維碼支付鏖戰
根據記者了解,目前在公交出行中的支付方式主要分為NFC支付模式以及掃碼付模式。掃碼付又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公交地鐵官方APP綁定移動支付作為支付方式,北京、上海就是采用這種模式;另一種是移動支付軟件內自帶的小模塊支持掃碼乘車,例如在杭州,支付寶內會有一個乘車二維碼。
公交地鐵場景中最大的一個挑戰就是網絡穩定性差,掃碼付必然對網絡的穩定性提出了挑戰,特別是在乘車高峰期,公共出行支付必須要短時間高速度處理巨大客流量,這對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支付寶介紹,“雙離線二維碼支付”技術解決了進出站閘機、手機離線無信號的支付問題。支付信息並不是瞬間顯示,而是在“叮叮”聲響後的大約2-3秒內,在閘機、手機雙雙離線的情況也可以保證乘客可以順利刷卡乘車。
二維碼模式面臨很多挑戰。首先,二維碼信息承載能力有限,編碼的信息越多,識別率和解碼效率越差,因此信息編碼需要盡可能緊湊,同時算法安全強度不能降低。螞蟻金服表示,技術團隊通過采用了ECC的兩級非對稱算法,在信息長度和識別效果上達到平衡來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二維碼技術只能進行單項的信息交互,掃碼設備可以識別手機二維碼,但難以反過來同時給手機提供反饋信息。對此,螞蟻金服表示,引入實名和信用,為信用良好的用戶(芝麻信用分550分以上的)提供“先乘車後付款”的體驗,也為公共出行解決了實名制的問題。
與支付寶的“雙離線二維碼”技術類似,銀聯其實也很早就推出了“脫機二維碼”應用。“目前銀聯的二維碼有兩種,一種是聯機交易的消費二維碼,另一種是脫機二維碼,這種脫機二維碼適用於公交地鐵對於信號有要求的應用場景,即便移動設別與閘機端均處於離線脫機狀態,可以實現乘車體驗。”中國銀聯金融與民生事業部大出行行業負責人陳朋表示。
其實,相比二維碼支付技術近兩年的迅速崛起,NFC支付的推廣時間更早,但卻一直不溫不火。
在公共交通場景下,NFC近場支付相對有著數據傳輸、安全性及用戶體驗三大優勢。無需連接移動網絡,可避免因手機沒有信號而無法支付的尷尬。此外,NFC模式省去了打開App、點擊掃碼等多個繁瑣環節。
然而,在移動支付領域,用戶規模與用戶對支付品牌的熟知度對交易規模的影響較大。“如果純粹從技術角度來看,NFC技術應該是公交出行的未來。從用戶的使用來看NFC是最直接最簡單的,一拍就走,既不用打開APP界面,也不用調出二維碼。在同等條件下,體驗感、效率更強,但目前掃碼也已成為一種支付習慣之一。而廣州地鐵、杭州地鐵等使用銀聯NFC技術快速過閘,非常方便,也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喜愛。”陳朋表示。
早在2014年至2015年,支付寶就嘗試了手機NFC支付技術,遇到設備兼容性較差、手機普適性低、行業利益鏈複雜等諸多挑戰。支付寶人士表示,嘗試了各種技術後發現,在中國的現狀下,只有二維碼技術是在兼容性、普適性和用戶使用習慣的多因素平衡下的最佳載體,所以最終選擇以二維碼作為切入點。
在移動支付搶灘公交出行的過程中,面對用戶的不同需求,支付巨頭在增加用戶粘性、培養用戶習慣上也想盡辦法。
近日,京東支付“一分錢乘公交”活動相繼在四川綿陽、湖南湘潭兩地展開,兩地市民使用京東閃付或京東二維碼支付乘坐指定公交,毎人每日可享受2次一分錢乘車優惠。
無獨有偶,在支付寶的大本營杭州,就有市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里現在都刷銀聯了,有優惠,我早晚坐兩次公交,各一分錢。”由於優惠力度較大,這位市民近期都在用銀聯支付公交費用。
陳朋表示,銀聯非常重視產品體驗,“移動支付+公交出行”貼近老百姓,是一款民生產品,為百姓服務,提供方便。銀聯的用戶基礎很大,目前在NFC近場支付及二維碼支付上均有布局,可以根據行業方的不同訴求,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服務。
“目前來看,銀聯更多的是NFC‘一揮即付’模式,當然NFC支付習慣需要培育,通過優惠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用戶養成使用習慣後進而增加用戶粘性。”他稱。
“今天剛剛綁定了蘋果手機支付,過安檢時正在打電話,手機放在閘機上就通過了,也不需要我退出通話界面,體驗很好。”一位上海市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她用的支付方式是支付寶二維碼支付。
支付巨頭的推廣方式除了與優惠力度息息相關外,第一財經記者還發現,支付寶在其生態系統內還提供其他功能來沈澱客戶。例如,在選擇支付寶掃碼乘車後的第二天,支付寶螞蟻森林會產生52g的能量。
而騰訊方面則依托社交優勢,將微信和QQ流量觸角不斷延伸到各個領域。例如,在騰訊乘車碼的推廣中,今年春節期間,騰訊在廣州上線試點微信車票功能,用戶可向群好友及單個好友贈送車票,好友領取之後可在騰訊乘車碼小程序中打開,並直接刷碼使用,將線下傳統車票進行電子化、社交化,增加其收藏性、環保性和便利性。
業內人士表示,公共出行領域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對於支付巨頭而言,是一個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流量入口,從目前來看還處於爭搶流量入口、提高市場占有率的階段,短時間內難分高低。
新商業模式與數據隱憂
“以前我們面對成噸成噸的零錢,看著是錢,實際上費錢。”江西九江公交集團負責人說,乘客買車票的硬幣,一直以來令人頭疼,“倉庫盛不下,銀行不願收,只能拿硬幣來支付供貨商的貨款,四五十萬的硬幣,一輛皮卡才拉走。”2018年1月19日,九江公交接入了支付寶掃碼乘車,成噸的硬幣開始逐漸減少。
現金管理是傳統公交公司普遍面臨的問題。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可以幫助實現產業升級。數據顯示,杭州公交以往每天收到約170萬零錢,約占公交票款金額的48%,約200人的團隊專門負責清點零錢。隨著支付寶等移動支付手段的使用,目前零錢使用率下降了20%以上。
另外,“互聯網+公交”可以使公交車將具有網約車一樣的體驗。支付寶表示,在全面數據化的情況下,乘客、公交車的信息可以實時互通,其實人們可以像打網約車一樣‘打’公交車,只不過網約車是2—3個人拼車,公交車是20-30人拼車,未來這種理想的“定制公交”可以達到效率和環保的統一。
當然,移動支付與公交出行領域在合作與轉型升級中除了技術難題、用戶習慣的培養外,仍要面臨合作模式等難題。
支付寶方面表示,公交出行一直是個傳統行業,刷卡、投幣等運營了二三十年,有著比較固定的“遊戲玩家”、服務模式和利益格局。推進移動公交,不僅意味著技術方面的探索,還考驗著互聯網企業在產業協同方面的智慧。
記者發現,相比三四線城市的推進進度,一些一線城市反而稍顯落後。
“大的城市體量大、行業方業主方比較多,談判過程較長。在此之前,公交地鐵有很多一卡通公司存在,有發卡方、有相對成熟的運營模式,現在接受新的互聯網化的模式,這需要一定的消化過程。另外,各地想法不同,會有自己的個性化需求也是推廣進度不同的一個原因。”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移動支付在公共交通領域的成功應用,印證了移動支付在公共出行領域存在很大發展空間。對於傳統的公交公司而言,可以幫助其解決現金管理的問題,同時提升了用戶的乘車體驗。但對於支付巨頭而言,移動支付的真正價值在於數據的獲取。
業內人士認為,通過移動支付的方式,可以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也完善了數據積累以及用戶的精準畫像,對於後續自身的運營與精準營銷服務都是一次提升。
“這些互聯網公司獲得用戶數據後,可以了解消費者的特點,拓寬消費金融的服務,公交出行領域是了解消費者的一個渠道,提供了一些想象的空間。”北京大學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劉新海對第一財經表示。
對於支付巨頭及傳統公交公司而言,獲取用戶數據後,意味著新的商業模式的開啟。支付寶表示,例如公交車沿線經過一家盒馬鮮生,那麽就可以推送給乘客一個盒馬的券給乘客。對於不同乘車習慣的乘客,公交公司可以像互聯網公司一樣,給不同的優惠。個性化的運營服務,將商業化想象空間擴大。
但也有用戶擔心數據濫用的問題,比如根據已有用戶信息可以得到消費者的相關生活軌跡數據,將數據建模分析後,可將此類數據進行交易後用於商業營銷。此類大數據信息交易一直存在。例如,通信公司通過打擦邊球的方式,並不直接將大數據分析得到的目標用戶信息提供給第三方機構,卻通過提供語音坐席外呼的方式向第三方機構提供大數據精準營銷。
陳朋表示:“銀聯布局公交出行領域不是為了拿數據,是為了服務銀聯的持卡人。在與公交地鐵談判的過程中,並不是要把數據拿過來,實際上銀聯獲得的數據很簡單,例如,某用戶在某公交車上刷了2元錢。銀聯並不會看到用戶上下車的站點等額外的數據信息。這也是一卡通公司、公交公司願意與銀聯合作的一個原因。”
螞蟻金服對第一財經也表示,“當涉及相關信息的沈澱、用途時,我們會提前告知用戶,只有獲得用戶的明確同意,才會有後續操作。總的來說,無論是在出行場景,還是其他場景,我們都會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
根據螞蟻金服介紹,目前在技術方面,自動化脫敏與加密、虛擬安全操作環境、數據防泄密、終端敏感數據掃描等安全管控工具已覆蓋了多個業務場景,能在發現風險時自動進行警告和阻止。
劉新海表示,個人信息的濫用的界定,目前在法律層面一直沒有明確。科技創新是一把雙刃劍,漏洞是創新的空間,但仍要有消費者的保護措施。移動支付切入公共交通出行領域也是同樣的道理。“公共交通領域是政府主導,這對支付巨頭來說可能也有一定約束。”劉新海稱。
在當地時間7月24日召開的谷歌雲年度大會(Google Cloud Next 2018)上,谷歌發布了一系列人工智能方面的新進展。在科技公司大力推動雲計算的競賽中,人工智能和雲的安全性已經上升為谷歌的戰略重點。
谷歌雲季度收入突破10億美元
谷歌雲首席科學家李飛飛、谷歌雲AI研發負責人李佳公布了Google AI的幾項最新產品,包括在機器學習AutoML Vision視覺的基礎上,新增機器學習AutoML自然語言和AutoML翻譯工具,以及推出人工智能客服中心解決方案,幫助呼叫中心的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這一功能與今年5月Google I/O開發者大會上展示的全雙工打電話AI Duplex功能十分相似,兩者有很多相同的底層組件。
此外,谷歌還在雲大會上公布了TPU 3.0(第三代TPU 芯片)的最新進展,已進入Alpha內測階段。TPU 3.0是今年5月在Google I/O大會上發布的,谷歌CEO皮查伊曾說,第三代TPU的性能可以達到比上一代高8倍的水平。
今年2月,皮查伊公布了谷歌雲的季度收入已經突破10億美元。谷歌雲平臺是目前全球第三大的公有雲平臺,前兩大分別是亞馬遜雲AWS和微軟雲Azure,AWS季度收入已經突破50億美元。盡管AWS市場份額具有絕對優勢,不過它並沒有谷歌如此廣泛的服務領域。
谷歌最新的二季度財報顯示,過去一個季度,在雲方面的支出同比翻番,主要是為雲服務建立數據中心。谷歌雲方面的支出高達54.8億美元,遠超分析師42億美元的平均預期。在谷歌雲CEO Diane Greene的帶領下,谷歌正在大步追趕競爭對手微軟和亞馬遜。
谷歌首席財務官Ruth Porat表示:“我們認為雲業務可以反映谷歌未來的增長前景,包括搜索引擎、廣告、機器學習等等,都需要我們擁有更加強大的計算能力來支撐未來增長。”過去兩年,谷歌雲無論在招聘、銷售或是市場方面都成為投入最大的部門。
科技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
近幾年來,幾乎所有的美國科技巨頭的戰略都在轉向雲端。
今年6月,谷歌的競爭對手微軟在Build 2018開發者大會上宣布,以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開源和私有軟件托管平臺GitHub。這一收購是微軟在雲和AI戰略方面的一項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對此,Diane Greene 在雲大會上表示:“谷歌也和GitHub宣布了戰略合作,我們在該平臺上做了很多事情,因為我們的所有項目都是開源的。現在它們屬於微軟了,我覺得有點傷心。”
Greene還透露了谷歌的收購策略。她說道:“我們進行很多千萬級甚至上億美元級別的收購。但如果是中型規模的收購,我們會非常謹慎,嚴格進行盡調。因為收購一家公司意味著你要分散精力,你一定希望它對任何人都是一次成功的經歷,不想浪費時間。”Greene也是谷歌母公司Aphabet的董事會成員。
分析師和投資人認為,谷歌過去幾年在包括自動駕駛和雲計算在內的新興領域的投資即將給他們帶來回報,谷歌有望成為科技領域的伯克希爾哈撒韋。伯克希爾哈撒韋創始人巴菲特也是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最崇拜的偶像。谷歌近年來的戰略重組和投資邏輯也正在效仿巴菲特的模式。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具有非常獨特的定位,旗下涵蓋了廣告、視頻、硬件、雲服務、自動駕駛和健康等多個領域。而每一個領域又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巴菲特在今年的股東大會上也對沒有投資谷歌表示懊惱。他說道:“我在谷歌和亞馬遜的判斷上出現了失誤,這兩家公司的股價應該遠好於目前價格給出的暗示。”
盡管谷歌上周被歐盟開出45億歐元的天價罰單,不過這並沒有影響谷歌的業績。今年第二季度,谷歌營收326.57億美元,同比大增26%。包括雲計算在內的其他業務收入二季度達到44億美元,同比增長37%,增速高於谷歌廣告收入24%的增速。財報公布後,谷歌股價大漲近4%,突破1285美元,今年以來,谷歌股價已經累計上漲近20%。市值逼近8680億美元。谷歌、蘋果、亞馬遜三家公司正在爭奪率先進入萬億美元市值俱樂部的入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