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土壤液化震撼 選地段不如挑建商 你家安全嗎?房屋體檢指南公開

2016-02-22  TCW

南部震災衝擊全台房市,民眾買房觀念跟著變,投資需求銳減、新成屋比中古屋受青睞,住宅安全成為首要考量。

小年夜的高雄美濃地震重創南台灣,震碎了上百個家庭的天倫美夢,對台灣房市也帶來衝擊。

去年以來,房地產交易冷清,今年初受到房地合一稅上路與總統大選等利空消息衝擊,房市價量雙跌。根據內政部與各縣市地政局統計,今年一月七大都會區平均房價月跌幅將近五%、交易量則萎縮七%;其中,台北市價格跌最深,月跌幅逾一成,而中南部則普遍交易量縮減,以高雄量縮逾一成最劇。

二月初的大地震,對台灣房市價量發展猶如雪上加霜。天時地利不動產總經理張欣民表示,近兩年房地產景氣低迷,強震直接衝擊民眾購屋信心,未來購屋族買房腳步將更為遲緩,預估近期看屋人潮將減少兩成,觀望期至少拉長半個月至一個月,受挫較深的南部,猶豫時間將比北部更長。

北市土壤液化區

信義、大安入列,十六處警戒行政院日前宣布,將在一個月內公布全台土壤液化潛勢區。台灣房屋智庫執行長劉怡蓉認為,資訊揭露後,各地的房價區域表現將有更明顯的落差。

根據北市府工務局二〇〇二年委託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中華地理資訊學會調查資料,台北市共有十六處土壤中高度液化區,中山、信義、大安、北投、上林區內,都有高度液化的風險。受災慘重的台南市,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統計,現有一百二十三件危樓,包含安南區、北區、中西區等二十三區被列入土壤液化潛勢區。

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認為,自二〇〇九年,全台房地產價格飆漲,民眾買房重視房價升值效應,但地震之後,對居家安全將更為重視。他預估土壤液化潛勢區、危樓地區的降價幅度,將比其他區域顯著,議價空間至少多出一成到兩成。

房市四大質變

民眾更重安全、高品質房屋變搶手房地產業者普遍認為,未來兩年,台灣房價向下盤整已是趨勢。這場地震,對房市最大的影響將是購屋者的質變。

把時間拉回到一九九九年,當時九二一大地震重創台灣,震央所在的中部地區,房市景氣直墜谷底。根據學者彭建文、張金鶚<九二一地震對房地產市場的衝擊分析>的研究指出,震後房市量縮,直到三個月後,買氣才回復震前四成到六成。

更重要的是,市場產生四大質變:第一是投資需求銳減;第二,不敢、不想買房的民眾暴增,大舉轉向租市;第三,民眾更重視住宅安全,高價、高品質的住宅更搶手;第四,新成屋比中古屋受青睞。

對於近來民眾擔憂的土壤液化,房地產業者齊聲表示:「王程技術可以克服」,認為維冠大樓倒塌主因建商施工品質出問題,未來,購屋族選房標準,將從以往只重視價格,趨向慎選建商品牌。

華固建設總經理洪嘉昇分

析,營建業者在蓋屋前,須做好地質鑽探與結構計算,才能依照當地環境,規畫最佳的建築工法與搭配建材。將基樁打深王岩盤,或灌漿改良地盤等工法,都可加強建物的耐震功能。

重大災害之後,民眾對於人身安全會更加重視。九二一地震後,建築結構法規逐年趨嚴調整,例如耐震標準從五級提高至七級,二〇〇二年三三一地震之後,規定更趨嚴格。洪嘉昇建議,民眾購屋以新成屋,或十年左右的中古屋為優先選擇,並避開一案建商,或子公司眾多的業者,避免發生問題時,責任歸屬難以釐清。

海悅國際總經理王俊傑表示,目前大台北地區都市更新速度緩慢,但老舊住宅至少七成以上,例如萬華、中山區等地,住宅品質堪憂,預估受台南地震影響,將提升民眾都更意願與執行速度,「今年將是都更啟動的契機。」地震之後,人心惶惶,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結構技師戴雲發建議,已經擁房的民眾,可以先從自家住宅外觀、內部檢查起,倘若發現主要結構,例如二十公分以上的剪力牆出現斜四十五度或交叉裂縫,應盡快找專業結構技師檢驗。若是窗角、陽台牆等非主要結構的細微裂縫,因不直接影響居家安全,自行修復即可(詳見表)。

過去長達十年的房市榮景,在一次強震之後,再次受創,但也帶來契機。以往,買房重視地段、講求增值;未來,房屋安全品質觀念的提升,可促使整體房地產和都市規畫朝良性發展。

撰文者王柔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23

去到大洋彼岸:創業公司出海指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3/154526.shtml

導讀 : 本文主要在“出海”火爆背後的原因、出海創業的主要類型、機遇和難點、以及目前的融資現狀幾個方面展開一個簡單的討論。

去年下半年起,出海開始變為資本爭相關註的一個方向,前有海外數字營銷平臺Mobvista以及Yeahmobi成功登陸新三板;後有APUS 15億美金估值、美國二手電商平臺5miles融資3000W美金、Musical.ly 登上全美IOS總榜第一名等等,出海變成了資本和創業圈廣為關註的一個方向。本文將主要在“出海”火爆背後的原因、出海創業的主要類型、機遇和難點、以及目前的融資現狀幾個方面展開一個簡單的討論。

一.出海的動力之源

1. 國內互聯網流量枯竭

2015年的早期創投生態已經說明了一切,智能手機出貨量區域穩定,移動互聯網用戶紅利消失,大的流量平臺(BAT)已經形成了碾壓式的壟斷優勢,流量獲取成本日漸升高,而免費和倒貼的模式在資本市場已降溫至冰點。而國內持續發展的創業氛圍讓很多有資源、有實力的創業者迅速瞄準了海外這一片廣闊的市場。

2. 商業模式創新能力已經達到領先水平

中國的生態造成了競爭力極強的中國模式。目前,中國互聯網創新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過去的很多年我們在copy to china這件事上做的很成功,但是由於中國本土互聯網的激烈競爭,導致單純的copy模式往往不是最優解,最後在競爭中的勝者是將商業模式創新性地本土化的團隊和公司。

而當這種創新輸出到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時候,會比美國模式更加接地氣;比如在生活服務領域,百度在收購了巴西本土團購網站Peixe Urbano之後,將國內團購的經營模式,包括餐飲,電影團購等業務複制到了巴西之後,成功實現了快速增長,遠遠超過了Groupon在巴西的占有率。

3. 國內資本實力增強

根據倫敦咨詢公司Preqin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創業公司吸引了370億美元的投資,僅次於美國680億美元。中國企業對風險投資的吸引力逐步增加,從而導致更多中國的創業者和公司更有資金實力,可以去世界各地發揮自己的價值,實現夢想。

二.出海各個模式的機遇和難點

借用孫正義的“時間機器”觀點,就是把比較發達市場的成熟業務複制到相對不成熟的地區,就好比坐上了時間機器,又重新擁有了幾年前的機會。中國的出海主要就是商業模式的出海。

出海的方向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類別工具、內容和電商。

1. 工具類:格局已定,夾縫中尋找生存機會,變現成為重要瓶頸

工具類作為出海探索者掘金的第一個方向,已經趨於紅海。獵豹和APUS在海外的工具版圖已經基本定型,桌面,清理,安全等常規工具不再有早期創業者的機會。新的工具需要找到谷歌和其他大公司暫時不會做的方向,並且快速的獲得大量的流量。這是對創新力和執行力極大的考驗。

同時,工具類產品還面臨著嚴峻變現難題,流量分發平臺基本壟斷了線上流量資源,小平臺沒有議價能力,CPM價格很低,商業化路徑比較漫長。

2. 內容/社區類:機遇與挑戰並存,門檻高,需要重度本地化運營

內容出海對中國公司來說最大的優勢團隊的運營能力極強,比如說musical.ly,短視頻類應用出海,在美國取得了APP STORE第一名的好成績,受到了資本的追捧。目前在世界各地,有著海外版的今日頭條,海外版的映克直播,等等。但凡,在中國被驗證過的內容/社區模式都有機會在海外生出一個本地版,低成本地洗劫一大批用戶。

這是極大的機遇,但是也有相對來說也有著很高的門檻。內容和社區類的項目最需要貼近local的文化,符合當地的國情,了解當地人的喜好。而大部分中國創業者在語言和本地化運營上沒有優勢,如果項目本身沒有很大的技術壁壘,很容易被當地的團隊複制超車。

但是在美國,內容/社區類的機會相對容易一些。原因如下,中國創業者比較熟悉美國文化;美國也有豐富華人的人才儲備,他們熟悉中美兩方的互聯網市場,了解怎樣和國內外的資本市場打交道。我有一個電商社區的客戶就屬於這樣的類型,既是矽谷創業者,又有很多美國的影視KOL資源,同時還和很多國內的電商公司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這樣的團隊會先天的更有創業優勢。

3. 電商類:萬事具備,風口來臨;電商能力成為重要篩選標準

國內優秀的電商模式、中國的生產力和供應鏈能力為出海電商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中國擁有淘寶、京東、唯品會、天貓、小紅書、美麗說、聚美、網紅、微商等等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商商業模式,和非常豐富的電商人才儲備,不管任何一種商業模式向複制到海外,我們都有豐富的運營經驗和技術實力。同時,中國國內的生產力和供應鏈能力在世界仍然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這也為我們的出口電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電商可以從這樣幾個維度來分類:B2B/B2C;出口至歐美/出口至欠發達地區。東南亞,尤其是印尼由於人口基數大,人均GDP高,成為了出海電商創業者第一批淘金的地方,目前無論是B2B還是B2C電商都已經有了不少成熟的player,俄羅斯電商也是2015年的小風口,各種中國模式的出海都已經有團隊在進行嘗試。今年非洲,巴基斯坦,中東等地區的電商也逐漸開始湧現。

對於發展中地區的出海電商,主要有以下幾個核心的制約因素:當地的消費力、市場天花板、物流、支付、政治環境等。創業者在選擇創業方向時也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如果人均GDP或者城市人均GDP達到3000美金左右,當地有相對健全的物流體系,極低的政治風險就有機會去做一些前期的嘗試。另外,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廣告投放價格/獲客成本來側面的觀察當地的互聯網發展程度。

值得註意的點是,電商模式不可以完全依賴“時間機器”理論對照中國模式,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去思考公司的發展方向,需要考慮到當地的線上線下消費生態。

面向歐美市場的出海電商主要集中在產品出國,比如wish;模式輸出,比如5miles;或者供應鏈整合的B2B模式。我服務過一家針對歐美市場的燈具出海電商,他們可以通過整合上遊供應鏈壓縮20-30%的生產成本,又通過B2B電商直接銷往海外去掉30-40%的渠道和獲客成本,於是在一個千億級別的垂直電商領域有了自己的位置。

最後,基於自己了解和服務過的大量出海項目,主要總結了幾個融資方面的難點:

1. 投資人不了解當地情況,DD成本很高

投資人往往沒有很多海外的親身工作生活體驗,對當地的創業氛圍,商業環境都不夠了解。導致需要很大的成本進行DD,才能做出最終的投資決策。

我們建議的對策是:創始人需要在這些背景資料上做更多的功課,需要闡述清楚當地的人均GDP水平及增速,智能手機覆蓋情況,IT發展情況,物流倉儲基本情況,線上線下零售業的基本格局等等相關數據。

2. 接盤和退出問題

每一個財務投資人不得不考慮的事情就是項目的接盤和退出。而目前很多項目的盈利模式和市場天花板還是存疑的,並且很多海外地區沒有當地的資本市場,對企業的退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議對策:多做一些數學題。認真計算自己的獲客成本,ARPU值;規劃自己未來的擴張版圖,從一個國家蔓延到一個區域,增加自己公司的核心價值。

3. 是否能很好的本地化

這一點已經在文章里反複的提到過。內容和電商都需要很強的本地化運營的能力。能夠快速組建起本地化的團隊也將成為團隊的核心競爭力。

建議策略:團隊里補充當地的運營合夥人,讓Local帶領Local實現公司的運營目標。

中國模式全球化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就如同很多生於美國,火在美國的app,很多在流量來源里也只有30%-50%是來自美國本土。美國互聯網是創新力和影響力最強的國家,有著來自全球的豐富的人才儲備,所以美國的互聯網公司全球化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伴隨著中國互聯網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中國模式的全球化也走在路上。

10352564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773

實踐指南》爸媽、上班族、公司都該知道 從0到65歲都能喚醒天賦

2016-03-04  TCW

天生智力,並不會決定一個人成敗,正確的態度,才是跑完人生馬拉松的致勝關鍵。

教育的英文單字「education」,源自於拉丁文「educare」,原意為「引出」,也就是說,教育本意就是要引導人與生俱來的天賦。但,要如何引出天賦?

被譽為「世界教育部長」的肯.羅賓森(Ken Robinson),其《讓天賦自由》(The Element)一書指出,天賦必須經過四個歷程,才有機會被引導出來,分別為天資、熱情、態度與機會。

對父母來說,除了幫助孩子找到天生的優勢與熱情外,最重要的是建立孩子正確的態度和學習方法,同時創造機會來磨亮他們的天賦。

英國著名教育理論家赫伯特.史賓塞(Herbert Spencer)指出,有系統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培養對事物專注的態度。他舉例,發現兒子對觀察蟻窩有熱情之後,他採誘導方武,以建立螞蟻筆記、陪孩子找書或相關網站擴充相關知識,記錄螞蟻的生理特點,例如吃什麼?怎麼走路?怎麼分工等,一步步幫助孩子專注且投入興趣,最後兒子從觀察螞蟻的小興趣,擴展到其他動植物,建立了積極學習的態度。他提醒,「父母所表現出來」的興趣與態度,會使孩子獲得肯定;相反的,倘若父母表現出過強的目的性,可能會迫使孩子產生壓力而退縮。

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則建議,利用強項帶動弱項,引導孩子更全面的發展。例如她的大女兒視覺學習力強,但數學計算概念差,她就引導小朋友在算數時,一邊動手數綠豆,把在腦中的數字,化成實際可看到的圖像,幫助思考。「人不管到幾歲,都有發展天賦的可能,只要有無限嘗試的機會、環境,」多元作文教室負責人陳安儀就是提供多元探索的機會,讓她的孩子得到正增強。

楊俐容則表示,建議可依照年齡發展,嘗試不同方武來引導自己的天賦,最重要是給自己機會,因為機會就像引線,能把內在的天賦點燃。

撰文者王柔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208

產品經理和設計師終極指南:如何快速轉型VR設計?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19/155288.shtml

導讀 : VR是個新領域,有太多太多新知識需要學習。

文/VR看天下(ID:VRkantianxia)

     本文觀點來自谷歌高級設計師Jean Denis,由微信公眾號「VR看天下」的小K同學編譯整理並做了部分完善和補充。Denis在2015年加入Cardboard團隊,從傳統的互聯網產品設計到VR產品設計,他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分享出來。

相對於傳統的設計,VR是個新領域,有太多太多新知識需要學習,那麽首先你需要知道幾個有趣的事情:

草圖是所有任務的核心。在思維碰撞和設計階段,草圖無疑是最高效的方式。轉型VR產品設計師後,畫的草圖也許會比之前整個職業生涯畫的都要多。

學習大量設計技巧。學習任何的設計技巧都會對設計VR產品有巨大的幫助。

攝影知識非常重要。你經常會與視場角、景深、焦散、曝光等等這些攝影概念打交道,了解光學和攝影知識,會成為巨大的優勢。

活用3D工具。你了解的3D工具越多,你需要學習的技能就越少。在設計過程中,你很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領域知識,比如建築、人物、道具、索具、UV貼圖、紋理、力學、顆粒等等。

動效設計很重要。作為設計師,我們知道如何與有著明確物理邊界的設備打交道,但是VR卻沒有邊界,那麽設計時的思維方式就不同。「元素的出現與消失方式」將不再是我們考慮的問題。

懂點技術會高效很多。Python、C#、 C++,或其他語言將會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設計。由於互聯網叠代開發的特性,對產品原型會有高頻的制作需求,但問題是,VR這個領域太新了,很可能你去設計的交互方式是前所未有的,無法借鑒現有的素材。近期比較流行的Unity和UE4引擎集成了很多源碼,在比較活躍的遊戲和VR開發者社區中也有大量的教程與資源。

保持敏感,擁抱未知。VR領域每天都在發生很多變化,即使是巨頭企業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作為個人我們更要保持好奇心,不斷自我變革,快速學習。

一、團隊角色

VR這個新的載體打開了太多新的可能性,產品設計團隊的結構也會隨之演化。

在團隊角色方面,兩點比較重要:

第一,關於核心的用戶體驗、用戶界面與交互設計。在這幾方面,跟傳統的產品團隊結構是沒多大差別的,依舊是這幾項分工:視覺、UI、UX、動效、用研、原型設計等。每個角色都會去適應VR這個載體帶來的新設計原則,並同樣與工程師建立緊密的聯系。產品團隊的目標依舊不變:創造更快的叠代周期,探索更多設計上的可能性。

第二,內容團隊也將複制獨立遊戲工作室的模式,從獨一無二的體驗,到火遍市場的3A級遊戲。VR和我們所熟知的娛樂產業一樣,有著類似的發展路徑,都需要創造優質的端到端的體驗。

一定程度來說,轉型VR設計沒有太多的不同,但是唯獨需要強大的毅力去學習大量的領域知識。

二、VR設計基礎

1、基礎法則

這個小節主要講述VR設計中的一些基礎知識,以產品設計為導向,盡量用最通俗的語言描述清楚。

VR設計中最新的元素莫過於「新的維度」與「沈浸感」。我們需要知道一些內在的設計準則——遵循生理特性,從用戶場景切入,認真考慮每一種交互方式的可行性。針對這些設計準則,Google專門開發了APP,將這些準則收錄了進去(Googleplay搜索Cardboard Design Lab)。

你也可以去看今年Google I/O大會中的Alex的演講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wh1LBzz3AU&feature=youtu.be&t=18m12s),講得更加深入,以下是內容摘要。

兩條重要指導原則:

1)畫面千萬不要掉幀

2)保持良好的頭部追蹤

人類會對一些外部事件本能地做出反應,而這些本能反應往往是我們在設計時很難意識到的,所以在設計時我們要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

生理舒適。比如最著名的「暈動癥」,因此我們在使用「加速」和「減速」時要慎重,盡量保持平穩的視線。

環境舒適。人們在某些場景下會感到多樣化的「不適感」,比如在高處(恐高)、狹小的空間(幽閉恐懼癥),廣闊的空間(曠野恐懼癥)等等。註意考慮物體的尺寸,小心碰撞。比如一個人向你扔石子,你本能地會去躲避或者抓住它來保護自己。讓這些特性成你應用中的優勢,而不要成為劣勢。

你可以利用用戶的感官特性來幫助你設計更富有沈浸感的產品,從遊戲產業中能夠獲得很多靈感,比如:

1)空間位置的3D音效

2)光路的引導

不要讓用戶過度疲勞。這是VR設計新手的通病,好萊塢科幻大片中經常會出現違背「人體工程學」的設計,這些設計會讓用戶感到異常不適,比如阿湯哥主演的《少數派報告》中的手勢交互就不適合長時間的使用。

看下圖,二維坐標系下的頭部運動安全區域。綠色是舒適區域,黃色勉強可以接受,紅色是一定要避免的。

QQ截圖20160419134010

糟糕的設計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例如,聽說過「短信脖」麽?一份在神經與脊柱外科手術領域的論文表明,當頭部向不同的位置轉動時,會對頸部產生不同的壓力。頭部從正中央水平位置直視前方改至俯視會對頸部增加440%的壓力。肌肉和韌帶會感到疲憊和疼痛;神經會被拉伸;軟骨層會受到壓迫。所有的這些不良行為可能會導致類似永久性神經損傷這樣嚴重的慢性病。

 

QQ截圖20160419134047


2、自由度

人類肢體在空間中有6種不同的移動方式,可以用三維坐標系表示。

3自由度(方向追蹤)

類似Cardboard, Gear VR這種手機盒子產品,可以通過內嵌的陀螺儀(3自由度)追蹤方向。基於XYZ三個坐標軸上的旋轉也可以被追蹤。

QQ截圖20160419134120

6自由度(方向追蹤+位置追蹤)

為了達到6自由度,傳感器必須在空間中追蹤「位置」信息(+X, -X, +Y, -Y, +Z,-Z)。類似HTC Vive或Oculus Rift高級終端設備可以達到6自由度。

QQ截圖20160419134148

 

追蹤

要想使6自由度成為可能,需要涉及一個或多個紅外傳感器。在Oculus 的案例中,追蹤傳感器在固定的相機上,而在Vive的案例中,追蹤傳感器內置在頭盔中。

 

QQ截圖20160419134237

 

QQ截圖20160419134248

 

3、輸入

根據系統的不同,輸入方式也是多樣化的。比如GoogleCardboard只有一個按鈕,因此交互模型就是簡單的凝視與輕觸。HTC Vive有兩個6自由度的控制器,Oculus本來要配套XboxOne控制器,但是最終使用了6自由度的「OculusTouch」,這兩者都允許你使用更高級、沈浸感更強的交互模式。

QQ截圖20160419134402 

QQ截圖20160419134521


     另外還有一些輸入方式比如「手部追蹤」,最著名的莫過於Leap Motion,你可以將它與VR頭顯配合使用。

 QQ截圖20160419134544

VR輸入領域在不斷地快速演化,但是今天的手部追蹤技術可靠性還不夠高,不能夠作為最主要的輸入方式。問題主要存在於單個手指的識別、碰撞和細微動作的追蹤。

即使遊戲控制器已經是玩家們最熟悉不過的輸入設備,但在VR方面,它無疑是讓人失望的,控制器的存在一定會讓VR最註重的沈浸感大打折扣。在FPS(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中,掃射和移動就會因為加速度的存在引起身體不適。

另一方面,得益於6自由度,HTC Vive的控制器加強了VR體驗,VR繪畫應用Tilt Brush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當設計用戶界面與交互時,輸入方式是影響你決策的關鍵點。你必須知道所有主流的輸入方式,並且深入了解他們的瓶頸與缺陷。

4、工具

工具有太多太多,並且還不斷會有新的、優秀的工具應用不斷湧現,這里只介紹部分主流的工具產品。

紙和筆

最傳統的紙筆經久不衰,在VR設計中同樣是這樣。簡單、高效,可以快速將想法畫出來,呈現在紙上。在VR設計中,呈現線框圖至高保真原型的成本要比2D設計高,所以紙筆成為了更重要的工具。

Sketch

Sketch很容易上手,它允許我們將想法變為VR原型前做大量的探索與嘗試。它的導出工具和插件能節省大量的時間。

Cinema4D

C4D並不是Maya的競品。兩個都是很優秀的工具,有各自擅長的表達方式。當你沒有3D設計的背景知識時,C4D可能門檻會相對高一些。C4D的UI很友好,並且擁有很多很棒的插件,能幫助我們更快地叠代。C4D的相關社區很活躍,我們可以在里面找到很多高質量的素材。

Maya

Maya這款工具特性鮮明,優勢和劣勢都非常明顯。他幾乎可以滿足一個3D藝術家所有的需求,大多數遊戲和電影是用它來設計的。Maya有著非常高的魯棒性,可以輕易地處理大量的模擬需求以及密集的場景。從渲染、建模、動畫、操控這幾個方面來說,它幾乎是最好的工具。並且Maya可以深度定制,這也是他能成為行業標準的原因之一。每個VR設計團隊需要建立他們自己的工具集,這時Maya可能會是最佳選擇。

Unity

Unity無疑是最棒的原型設計工具。在你的項目里,你可以直接通過VR預覽原型,輕松地創建和移動控件。Unity是個強大的遊戲引擎,有著龐大的社區;在Unity商城中,有著無比豐富的資源。在素材庫中,你可以找到簡單的3D模型、完整的工程項目、音頻文件、數據分析工具、著色器、腳本等等。

Unity的開發者文檔和學習平臺很贊,有很多高質量的教程。

Unity 3D主要使用C#或者JavaScript,並同Microsoft Visual Studio一起發布,但並沒有內建的可視化編輯器。我們可以從商城里找到一些優質的可視化編輯器。

它幾乎支持所有主流的VR頭顯設備,所以是最好的可以打造跨平臺應用的引擎之一:

Windows PC, Mac OS X, Linux,Web Player, WebGL, VR(包括Hololens), SteamOS, iOS, Android, Windows Phone 8, Tizen, Android TV和Samsung SMART TV, 以及Xbox One& 360, PS4, Playstation Vita, 和Wii U。

它幾乎支持所有主流的3D格式,在2D遊戲方面也有最佳的創作能力。應用內置的3D編輯器功能稍弱,但開發者已開發了一些很好的插件去完善它。

虛幻引擎(Unreal Engine)

UE是U3D的直接競爭者。虛幻引擎同樣有優質的開發者文檔和視頻教程。由於比U3D年輕一些,所以它的商城相對小。相對他的競對而言,它最大的優勢是圖形處理能力;虛幻引擎在幾乎所有領域都領先一步:顆粒、後期處理、陰影和著色器等等,每項都很贊。

虛幻4使用C++和可視化的腳本編輯器Blueprint。但它目前的短板也比較明顯---跨平臺性較差:目前只兼容Windows PC、Mac OS X、iOS、Android、VR、Linux、SteamOS、HTML5、XboxOne和PS4。

5、小結

今天就寫到這里,VR的步伐才剛剛開始,需要這個領域里的先驅者不斷去學習和探索。不同於PC和智能手機,這個新載體會讓PM和設計師們迸發出更精彩的思維火花,讓我們一起期待。對了,我們在建立PM和設計師的VR社群,小夥伴們快到碗里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990

瞄準文藝青年 態客想做米其林版的民宿預定指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29/155502.shtml

瞄準文藝青年 態客想做米其林版的民宿預定指南
i黑馬 i黑馬

瞄準文藝青年  態客想做米其林版的民宿預定指南

如何在這樣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從眾多信息聚合中,篩選出適合適合自己的民宿?

伴隨著目的地旅遊等垂直旅遊電商的大熱,民宿、短租等概念日漸興起。但與發展多年商業酒店相比,這些搭載分享經濟熱潮的住宿地依然面臨著運營機制不成熟,住宿條件良莠不齊等諸多問題。

如何在這樣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從眾多信息聚合中,篩選出適合適合自己的民宿,這是態客想做的。

態客定位為精品民宿指南,目前滿足用戶瀏覽、收藏等部分功能,“現階段更希望態客被放在用戶手機里關於閱讀的文件夾,而不是出行。”態客創始人吳偉告訴i黑馬

在他看來,市面上並不缺一個預定平臺。預定的前提是基於喜歡,態客希望先建立用戶信任的基礎,讓用戶在做決策的時候能夠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其他的都有辦法解決,用戶可以通過瀏覽頁的電話盡可能準確的了解。”

吳偉透露,態客上展示的內容由百里挑一的試睡員現場體驗釆集後上傳分享。在態客註冊的用戶均可以報名成為“試睡大師”。審核通過的試睡員,可以選擇態客上收錄的一家民宿免費入住,要求是撰寫一篇文章講述自己的體驗、入住的有趣故事、對該家民宿的評分,並提供自己拍攝的照片。目前已經有近萬人報名參與試睡員審核。

事實上,除去一些話題討論和專題以外,態客上的內容都是由試睡員提供的。這也讓態客能以一個9人的團隊,從近萬家民宿中篩選出三百多家精品民宿上線。

對於民宿的選取標準,吳偉稱,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在地性,選出在旅遊目的地具有當地特色的;二當代性,獨特不是目的,要滿足現代人的審美取向,比如要有設計感、有逼格、有顏值;三日常性,符合民宿本來的特質,就像在朋友家住了幾天一樣。

吳偉告訴i黑馬,態客面向的消費群是18-35歲的城市中產階級,追求生活品質,經常旅行,被人定位為文藝青年,買無印良品,喜歡民謠或搖滾樂...

換句話說,態客希望這部分中產解決更詩意的消費時間。“這群人的需求長時間被忽略了,需要喚醒激活他們對美好生活的體驗和向往。”

在資本方面,2015年態客獲得清華經管創業者加速器數百萬元天使投資,2016年4月初拿到阿米巴資本千萬級人民幣preA輪投資。

但是,對於這個不到十人的團隊來說,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在激發用戶瀏覽分享參與的同時,態客未來仍然要面臨如何變現、用戶留存率等諸多問題。

民宿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180

瞄準文藝青年 態客想做米其林版的民宿預定指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29/155479.shtml

瞄準文藝青年 態客想做米其林版的民宿預定指南
i黑馬 i黑馬

瞄準文藝青年  態客想做米其林版的民宿預定指南

如何在這樣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從眾多信息聚合中,篩選出適合適合自己的民宿。

伴隨著目的地旅遊等垂直旅遊電商的大熱,民宿、短租等概念日漸興起。但與發展多年商業酒店相比,這些搭載分享經濟熱潮的住宿地依然面臨著運營機制不成熟,住宿條件良莠不齊等諸多問題。

如何在這樣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從眾多信息聚合中,篩選出適合適合自己的民宿,這是態客想做的。

態客定位為精品民宿指南,目前滿足用戶瀏覽、收藏等部分功能,“現階段更希望態客被放在用戶手機里關於閱讀的文件夾,而不是出行。”態客創始人吳偉告訴i黑馬

在他看來,市面上並不缺一個預定平臺。預定的前提是基於喜歡,態客希望先建立用戶信任的基礎,讓用戶在做決策的時候能夠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其他的都有辦法解決,用戶可以通過瀏覽頁的電話盡可能準確的了解。”

吳偉透露,態客上展示的內容由百里挑一的試睡員現場體驗釆集後上傳分享。在態客註冊的用戶均可以報名成為“試睡大師”。審核通過的試睡員,可以選擇態客上收錄的一家民宿免費入住,要求是撰寫一篇文章講述自己的體驗、入住的有趣故事、對該家民宿的評分,並提供自己拍攝的照片。目前已經有近萬人報名參與試睡員審核。

事實上,除去一些話題討論和專題以外,態客上的內容都是由試睡員提供的。這也讓態客能以一個9人的團隊,從近萬家民宿中篩選出三百多家精品民宿上線。

對於民宿的選取標準,吳偉稱,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在地性,選出在旅遊目的地具有當地特色的;二當代性,獨特不是目的,要滿足現代人的審美取向,比如要有設計感、有逼格、有顏值;三日常性,符合民宿本來的特質,就像在朋友家住了幾天一樣。

吳偉告訴i黑馬,態客面向的消費群是18-35歲的城市中產階級,追求生活品質,經常旅行,被人定位為文藝青年,買無印良品,喜歡民謠或搖滾樂...

換句話說,態客希望這部分中產解決更詩意的消費時間。“這群人的需求長時間被忽略了,需要喚醒激活他們對美好生活的體驗和向往。”

在資本方面,2015年態客獲得清華經管創業者加速器數百萬元天使投資,2016年4月初拿到阿米巴資本千萬級人民幣preA輪投資。

但是,對於這個不到十人的團隊來說,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在激發用戶瀏覽分享參與的同時,態客未來仍然要面臨如何變現、用戶留存率等諸多問題。

民宿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193

不要把預測當做投資指南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4w4.html

    今天,股市縮量微跌,下午剛一收盤,兩位年輕同事股友便來我這訴苦解悶。

    前些日子,大盤突破3000點那會兒,他們聽兩位股市網紅大V信誓旦旦地預言,一位說這是“嬰兒底”以來向上真突破;另一位說調整基本到位即將大漲20%或以上。他們聽了那個興奮啊!然而萬萬沒想到,股市急轉直下,重回2時代。這兩位朋友也變得2起來。眼下,這股市半死不活、不上不下,搞得他們有點傻楞了。哈哈!我忍俊不禁,遂借一則葷段子,開玩笑地來做比喻:


    小叔子推門進屋,楞住了!看見嫂子正在洗澡。嫂子說:“你這樣對得起你哥嗎?”小叔子轉身要走,只聽嫂子又說:“你那樣對得起我嗎?”於是小叔子呆在那里,進不能退不能。最後嫂子說:“你最終對得起你自己嗎?”

    我操!進不能,退不能,呆在原地也不能!

    眼下的股市也好比這樣,上也不行,下也不行,停著也不行啊!


    哈哈!兩位朋友也笑了!

    “其實啊,股市是測不準的,所以不要把預測當做投資指南。這我傻乎乎地不知講過多少遍了呢!”我自嘲似地說,並給他們看了我2011年7月7日的一篇小文:


誰傻瓜?我傻瓜!

    對於某個事物,一般地,可以運用邏輯和實證的方法得以認識,比如,頭砍掉,人必死,這無須通過親自實踐(其實也無法實踐)而認識的,就是個典型例子。然而,這種強有力的方法在股市中卻經常失效。比如,對於“股市測不準原理”,很多人怎麽都不能真正地認知。

    世界上很多事情並非一定要經過自己長年累月的實踐才能知道,而是可以運用邏輯以及實證來求得解決的。下面,簡單地說說“測不準原理”:

    一、邏輯演繹

    因為股市是個典型的複雜適應系統,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其中任何條件都只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所有宏觀/微觀的經濟數據抑或技術指標,都只不過是已經發生事件的標記,都是滯後信息,所以對尚未發生的事件不能必然推知的。非要預測,顯然是把結果當原因來對待,是本末倒置了。

    二、實證歸納

    把那些名家、大師、高手的實時看盤或博客或言論文章從頭到尾翻開,再對照股市走勢圖,一眼就能發現,全都錯誤連連,尤其在大漲和大跌階段,出錯率特別高。有趣的是,波段級別越大,錯的越離譜。

    宏觀/微觀經濟學家、經濟分析家、證券分析師、券商機構、投資名家、股市高手、草根精英、民間高人,等等,不管采用什麽方法(技術指標法、金融心理法、經濟基本面法、政策導向法、政治影響法,人類災難法,等等),預言經濟形勢和預測股市,沒有不出錯的。不信,你把自己最崇拜的預測者的所有言論、文章端出來檢驗一下,看他說的是否都對,頂多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有朋友說,他關註的某某高人,技術確實高超,預測的準確率很高啊!其實,這個感知是有偏頗的。股市在“風平浪靜”狀態下,比如,在牛皮市中,走勢確實顯得很有規律,漲一陣,跟著就會跌一陣,反之亦然,許多技術指標看上去很管用。實際上,由於這時波動幅度較小,即使預測準確,也難以獲取可觀的收益,因此預測準確率再高也沒多大意義。這正如概率論中最經典同時也是最深刻的原理所揭示的:出現在正確方向上的頻率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應該是出現在正確方向上的幅度有多大。而這種“大幅度”的時機以及幅度多大是難以預料的!股市的主要收益或虧損都發生在大(暴)漲與大(暴)跌的非常階段,它們往往突如其來,時間短暫,這時預測常常失靈;還有,連漲或連跌,也常常使得技術指標癱瘓失真。不信,你翻開任何名家、大師、高手的點評資料看看,無一不在這個時候出錯最多,錯得最大。

    還有,預測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觀,常常受預測者的意願影響,多頭者的預測往往是看多預期,而空頭者的預測往往就是看空預期。歷史事實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明,預測越多,錯的越多。這樣還不及死多頭司令或死空頭司令的預測準確率高;就是一只完全停止不走的破鐘每天也還有兩次準確的時間呢。

    股市經過了幾百年,“測不準原理”早已被實證歸納和邏輯推理驗證,盡管如此,但人們仍然都像染上毒癮似的,就是熱衷於預測,對此嗜此不疲,形形色色的預測到處充斥。

    有人請教芒格:“為了理解宏觀的經濟環境,應該關註哪些宏觀數據?你認為哪些數據有用?”芒格回答:“我覺得都沒有用。”

    這個簡短對話意味著,宏觀經濟的走勢都難以預知,更不用說預測股市了。

    因此,永遠不要去預測股市!能否打消預測念頭,直接反映了一個(價值)投資者真正成熟與否。

    周圍有幾個沈迷於炒短或做波段的朋友,不管是按照名博的意圖來操作的,還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而出手的,都時常在關鍵之處發生大錯,失手跌落,連連嘆息,非常胸悶!針對這個情況,我一次次地、不厭其煩地跟他們講預測不靠譜的道理,然你說破天,說破地,盡管他們聽了連連“是啊、是啊”地叫道,最終絲毫不見改觀。你說他們傻不傻?可見得人的思維習慣何等頑固不化。沒辦法!結果弄得我呢,自討沒趣,比他們還胸悶呢!

    後來,我突然想起先哲箴言:教人(教)不慧,勸人(勸)不善。同時又記起一句德國諺語:總能找到這樣的愛斯基摩人,他們拼命教導非洲的居民該如何生活。

    於是乎,我猛然醒悟並發覺:誰傻瓜?我傻瓜!

    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20

基金圈老司機進階指南(入門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3475.html

嗨,沒有買到跌停板樂視網的二級韭菜們,股市不樂呵那就來聽個段子寬寬心。今天隔壁王叔叔跟你們聊聊基金圈的那些事。

公募基金圈除了有行業十大未解之謎,還有幾個關於後臺人員的順口溜在茶余飯後被圈內有關人等用作笑談。這幾天流傳的一個段子是這樣的:

 

不是基金圈內人看不懂沒關系,不瞞您說,即便是基金經理們,估計都不一定知道是什麽意思。咱們先不要管內容是什麽意思,這樣的句式四不四很熟悉?

在每個學生狗的心中,都有一首相似的歌!

“北外的美女清華的漢

北郵的痞子滿街竄

北林的花兒中農的草

理工的和尚滿街跑

北化的帥哥中財的狼

北廣滿街是流氓

北科的飯北航的床

北師的女生嚇死狼”

不過要為北師大的女生們抱不平了,誰說北師大的女生要嚇死狼的!實際上,在北師大那樣的院校,高顏值女生不少不少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王大叔我沒見過……

這下明白了吧,《基金歌》描述的正是北上廣深各地公募基金那些有了點名氣的“紅人”,之所以基金經理不知道,因為這個段子說的是和媒體人打交道的那個群體——基金公司中的媒體經理,俗稱PR。

在你心目中,基金公司的PR是不是應該長這樣:

對不起,實際上是這樣的:

當然啦,現實中的PR們大部分都還長得可圈可點(碼字太多,表揚人只知道這個詞了),有一些的顏值呢當然也是杠桿的。不然,怎麽能叫做“花”呢?

“上投的美女、廣發的漢;景順的花,長城的草”先來看這四句,意思挺明顯的:上投摩根、景順長城盛產美女,廣發、長城兩家則出帥哥。

比較晦澀難懂的這句“諾安的胖子到處躥”。住你隔壁的王大叔打聽了下,這指的是曾經諾安基金的一位胖紙小哥,該小哥也算是PR界的一個傳奇人物,剛開始是在一家媒體,後來去了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之後又去了深圳來到南方基金,再以後又從南方基金去了諾安基金,然後從上海的東方證券去了華潤元大。現在這位傳奇哥是不是還在華潤元大,有待王大叔進一步探聽。

“鵬華的月會,新華的周評,大成天天寫股評。”這句描述的是,一些基金公司會定期發一些投研報告到媒體的郵箱,像鵬華呢則是在2010年左右時每個月會有一個月會。

在人才輩出的基金界,卻只有一位“兩會”代表,這就是交銀施羅德基金的副總經理謝衛,他是基金行業唯一的全國政協委員,每年“兩會”時,謝衛的采訪就特別多。所以就有了“交銀兩會開始忙”的說法。

而這句“國泰的癡,博時的怨,華寶的男生找女伴”,王大叔就不多做說明了,各位看官自行發揮想象力。

或是這個段子的編寫者覺得對段子中當事人不住,所以就又編寫了一個對應的順口溜用作道歉:諾安沒有痞子都是精英,工銀瑞信沒有居士,有的是信仰,中郵的PR只是胖了點,南方吃飯和股市暴跌沒有任何關系,大成從來沒有寫股評,寫的是投資者教育,跟大摩喝得酒都是平價的,且僅少量,華寶的男生找女伴屬個人行為,並非忽視女生。此外,對沒上榜的基金PR表示歉意,你們工作都很努力……

要告訴大家的是,這也是幾年前的事了,也就只有基金公司PR以及跟PR打交道的記者知道是什麽意思。

就像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變為了東邪西狂南僧北俠中頑童,基金公司的PR早已經換了一茬又一茬。以前跟那些PR打交道的媒體記者們,也有相當一部分角色互換做起了基金PR。

有沒有發現,其實這樣的順口溜是有模板可套用的,而且就算時移世易,現在也可以按照相似的套路來做,比如這樣:

()的美女()的漢,()的()到處躥。()的花,()的草,()的()滿街跑。()的帥哥()的狼,()吃飯嚇死()。

()的月會,()的周評,()天天寫股評。()的酒鬼()的食堂,()的癡,()的怨,()的牛,()的苦,()的人兒心里堵!

現在,新華也不再發周評,在小編的郵箱中,每日市場觀點現在發的最多的是博時和興全;基金PR們的工作仍然很辛苦,經常飛來飛去,從深圳飛到北京,從北京飛到上海。今天拜訪(gouda)北京媒體老師,明天又跟南方的媒體攢了幾桌菜。眼看著媒體的小鮮肉、小mm換了再換,也不由得感慨一句:時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現在的PR,做得了文案,搞得了活動,運營得了微信,維護得了粉絲。公司重視的,工作做得省力些,公司不重視的,內部溝通就是個麻煩事。

大一些的基金公司(規模排名前二十的),品牌部一般都有3-4個人的標配,更大一些的,人數不少於5個;小的基金公司,可能就只有一個人,維護形象,運營微信,發新產品,……一大堆活都在一個人身上。

而那些從媒體去職到了基金公司的媒體人,不僅要朝九晚五、還要時不時加班。想想在媒體小鳥般輕松自在的日子,是如此心馳神往~(說一句公道話,媒體的領導們,其實記者編輯還是很辛苦的!)

要想成為基金圈的“老司機”,一個段子顯然是遠遠不夠的。首先你要有一顆八卦騷動的心,然後你可能需要下載X秘,不時關註,說不定能有重大發現;而最近流行起來的某答,“基金一哥”也去湊了個熱鬧,土豪可以花100軟妹幣問問他有幾個女朋友。

話說回來,其實有些基金公司PR的工作確實不好做,對內要滿足上級要求,對外應付隨時可能出現的輿論危機,做得好無法量化,做的不好就要拿他們是問。

大家都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123

目標上海!米其林廚師學校來了,美食指南還遠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3935.html

一家米其林級別的廚師培訓學校即將落戶上海,這不僅是中國第一家米其林級別的廚師學校,也是全國第一家外商獨資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

這家廚師培訓學校名為銘爾傳(上海)餐飲文化技能培訓學校,投資方是一家港資企業,香港銘爾集團。

香港銘爾集團與法國Alain Ducasse學院合作,在上海開辦廚師培訓學校,教授法國菜的烹飪技巧。Alain Ducasse學院的創辦人Alain Ducasse是法國名廚,旗下多家餐廳共擁有24顆米其林星。

作為大名鼎鼎的美食聖經,截至2016年6月,米其林指南共推薦了全球3.58萬家餐廳和酒店,其中三星餐廳111家,二星餐廳411家,一星餐廳2103家。所謂三星,是指卓越的烹調,值得專程造訪;二星是指烹調出色,不容錯過;一星則是指優質烹調,不妨一試。

誕生於1900年的米其林指南,開創了美食星級評定系統,覆蓋四大洲24個國家,尚未覆蓋中國。不過,米其林官方宣布,上海將成為全球米其林指南系列的第28個成員,《米其林指南——上海2017》將在今年下半年正式發行。

銘爾集團副主席蔡詠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培訓學校將會針對專業廚師、學生以及業余的興趣愛好者推出不同的課程,未來還將為學生提供酒店餐飲公司的實踐機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外國教育機構、其他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中國境內單獨設立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

所以一直以來,外商從事教育培訓,只能以中外合作辦學的形式來進行,不能獨資。

變化出現在2015年。當時出臺的自貿區2015版負面清單中,把“非學制類職業技能培訓”放在了負面清單之外,也就是說,在四個自貿區里,外商可以獨資設立非學制類職業技能培訓。

這也是這家米其林級別廚師培訓學校可以落戶上海的原因。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5月28日的第四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表示,中國將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推進以服務業為重點的新一輪對外開放。

高虎城說,中國將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領域有序開放,放開育幼養老、建築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積極探索適應服務貿易發展的管理體制、促進機制、政策環境和監管模式,著力構建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和市場化的營商環境,為中國與世界各國在服務貿易領域深化合作創造有利的條件和公平的競爭環境。

外資是中國幾十年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中國利用外資的金額,已經連續24年排在發展中國家首位。2015年末,中國的存量外資達1.6萬億美元,外資企業總數約83.6萬家。

這些外資對中國經濟社會中的貢獻度是——占中國進出口貿易的50%,工業產值的25%,城鎮就業的15%,國家稅收的20%。

不過隨著全球經貿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外資流向正在發生變化。從產業來說,更多投向服務業。商務部的統計顯示,2011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中,服務業的投資占總投資的47.6%,到了2015年,已經增長到了61.1%。與之相對應,制造業的占比則從2011年的44.9%下降為2015年的31.3%。

得益於負面清單和兩批54項開放措施的推出,僅以上海自貿區為例,吸引外資的效果很明顯。

5月27日,在浦東商務委和新加坡駐上海總領事館舉行“上海自貿區政策交流會”上,浦東商務委副主任孫永強表示,目前在上海自貿區內新設外商投資企業中,通過備案方式設立的已超90%。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底,上海市浦東新區新設外資項目近2500個,同比2014年增長56%;吸引合同外資242億美元,同比2014年增長136%;實際利用外資56億美元,同比2014年增長83%。

這些新設和增資的外資項目中,第三產業項目數達到94.9%。占比較大的行業有六類——金融租賃、投資管理、批發貿易、專業咨詢、房地產、交通運輸。

孫永強說,2016年上海自貿區吸引外資的重點,包括職業培訓、外資醫院、獵頭公司、增值電信等重點高端服務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008

別點開,真正的創業者敢於忽略這篇「過冬指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28/157719.shtml

別點開,真正的創業者敢於忽略這篇「過冬指南」
B樓12座 B樓12座

別點開,真正的創業者敢於忽略這篇「過冬指南」

真正生存下來度過艱難期的公司會更有價值。Get 以下姿勢,或許能安全過冬,拿到下一輪競技資格。

張穎說了兩年的「狼來了」,如今「狼」真的來了。經濟周期像是正弦曲線,在理性的橫軸上下震蕩,時而泡沫,時而寒潮。「Winter is coming」不僅只是《權力的遊戲》中狼家的口號,也應該是所有創業者心底時刻繃緊的弦。

上一次互聯網泡沫是在2000年,融資上億元的瀛海威倒了,融資5000萬美元的美商網倒了,至少210家有名氣的互聯網公司倒閉。

拋開第一輪泡沫之前就成立的BAT和三大門戶不談,點評和分眾傳媒成立於第一輪泡沫,破滅之後的2003年;京東從2003年非典開始啟動電商業務;奇虎、去哪兒和58成立於兩輪泡沫之間的2005年;唯品會成立於2008年12月,股災之後;聚美優品、美團、小米科技都在2010年股市剛有起色時成立。

如果說企業家都是沖破泡沫的創業者,那泡沫中掙紮著出水的創業者該如何應對這次漫長的冰河期呢?

2016年,創業者頂著持續不下的高溫,心里是暴寒無比的寒冬,焦慮著資金流、操心著規模,探索可能的盈利模式。

真正生存下來度過艱難期的公司會更有價值。Get 以下姿勢,或許能安全過冬,拿到下一輪競技資格。

一、你是什麽樣的創業者?

近日,《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一文成了鑒定朋友圈創業者神器:「All in」「玻璃心」「快速成長」成了創業者聊以慰籍的關鍵詞。

文中說到,「創業並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把事情做到極致的態度,一種哪怕全世界都嘲笑,只篤定自己的信仰」。雞湯雖好,創業者也不可貪杯喲。

天奇阿米巴創投基金投資合夥人魏武揮直言:「現在的創業門檻的確是相當低了」。以前可能還需要一些資金,懂一點代碼,才能進行互聯網創業,到了今天,只要你能嗶嗶,會做炫酷的PPT和不明覺厲的BP,你似乎就可以開始創業了。

曾經神聖的創業行為突然染上了荒誕的色彩。尤其是在內容創業大潮興起後,創業似乎只是個人的「轉身動作」。資深媒體人左誌堅現在也是名連續創業者,他認為「創業是中國社會最後的階層上升通道」。

當創業變成一個「人盡可幹」,並且看上去還是光鮮亮麗的職業時,是時候該思考創業的本質了。

如果你正在考慮創業方向,應盡量避免需要大額資金投入才能啟動且需要持續燒錢的領域,除非你有非常特殊的個人背景(譬如谷歌或者Facebook的技術大牛或者BAT的核心骨幹)。

與此同時,應該更加重視那些具有抗周期和防禦性特征的領域中的創業機會。符合這種特征的領域包括大健康、大文化、生活必需品和必需服務、千禧年一代的顏值相關消費等。

當然,無論是上行周期還是下行周期,對需要選擇創業方向的創業者來說最重要的永遠是--哪件事會讓我做了就打了雞血不做就睡不踏實、並且我做會比絕大多數人做更加適合更有成功的機會。這一點不會因GDP增長速度的改變而改變。

盈動資本蔣舜建議:「那些不適合創業的人,還是去找工作吧,為下一次好的周期到來做一些經驗上的準備。」

「創業者還是需要給他們多一些鼓勵的。」幫實資本創始人路也大笑著如是說到。「我覺得冰河期還是有所誤讀的,實際上創業機會還是非常大的,只是說未必適合上一代創業者。」路也想要強調的是,移動互聯網浪潮下的創業紅利已經消耗殆盡,而新的紅利窗口不知花落誰家,好不容易在流量中殺出頭的「上一代」創業者豈肯就此放手?

、「不要恐懼」

「威基金」創始人郭威曾指出:中國的創業者「太快」,缺少「敬畏」和「安靜」。有些創業者害怕丟面子,害怕賠錢,害怕做不起來。因為各種「害怕」,很多人會尋求創業捷徑。於是,浮躁,雜亂,不真實的情況也就隨之發生。

回到創業這件事上,你的原動力,究竟是貪婪?還是恐懼?在魏武揮看來:「以恐懼為原驅力的創業者,創業之路,格局有限」。這一波創業大潮,當潮水退盡,裸泳的,大多數都是恐懼者。

在經濟下行周期,如果你做好了準備,別人的「危機」會是你的「機會」。如果你有健康穩定的現金流和充足的現金儲備,有足夠強大的內外部運營體系和足夠好的人才積累,那麽你將迎來蓄勢待發、整合市場的黃金期。

創業是條不歸路,一旦你跳上了這趟奔馳的列車,意味著你放棄了慢下來的資格:要麽「上位」要麽「出局」,沒有折中的出路。如果現在你還想在這股創業潮中渾水摸魚,那遲早會成為資本的炮灰。

對於那些安靜做事埋頭苦幹的創業者來說,冰河期又怎樣,糧草充足過冬就是了。畢竟創業只是小部分人的事情,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也不是所有時候都適合創業。

很多盲目加入創業大軍的人可能會在這一輪淘汰賽中默默退出,正如當初他們瘋狂湧入一樣,不會激起太多漣漪。在市場洗牌的淘汰機制下,大家會變得越來越理性,良幣可以借機驅逐部分劣幣。創業不是玩票,在接受創業榮光的同時,先想清楚自身是否能夠承受失敗後一無所有的痛苦。

巴頓曾說: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時的反彈力。唯有經得起過山車般起伏的創業者,才擔得起成功創業之名。

如果說創業是趟馬拉松長跑的話,耐力比爆發力更重要,中途離場說明體能不夠。創業者、投資機構、媒體和業界不必過於矯情的渲染悲情。

三、「哪怕打折融資,不計代價活下去」

「如果正在融資,不糾結估值,能拿錢趕緊拿,落袋為安。如果還沒開始融資而在未來6-12個月又有融資剛需,明天就啟動」。王冉說。

「創業公司或許正式進入死亡季,連很多獨角獸公司都不能幸免。」清科創投老大倪正東在7月2日的微博中稱,「市場在敲警鐘。」 

之前的市場環境下,創業者因為趨利性,導致更加偏向於高效率拿到VC錢,或者依靠其他外部現金流來支撐公司發展,以更快得實現一些新型思維的落地。

「最近我見了很多中後期基金老大,國內各種金主,強烈感覺到市場在變冷,融資越來越難。不管是基金,還是公司,很多都會出現金問題。已經拿到至少1.5年現金的創始人們,恭喜你們;還沒融到的,極力加油提速降價,靈活處理以拿到錢為唯一目的;但還盲目樂觀的那些公司,你們在等死。」作為此次資本寒冬「寒露」級別代表的張穎如是說到。

「折價賣最好是上半年,現在已經晚了,但這麽說可能會加劇恐慌,九月之後可能會更難。」子柳這話看似補刀,但事實如此。

現實從來不是溫情的,創投圈更不會。在經濟周期下行的時候,如果不及時調整姿態,「VC後遺癥」必然會出現,這也是在「寒冬」之下,創業公司頻頻倒下的根本原因。向資本借力很重要,但在成熟創業中可能創業者更加關心的應該是商業邏輯所對應的變現模式,以及這些變現模式的規模化空間。

趕集網CEO楊浩湧就曾給出建議:「規模決定一切的O2O領域,早備錢糧,時刻準備過冬,估值與出讓股份不是最關鍵的;寒冬季,O2O企業沒錢熬不過6個月,錢不到賬,一切都是扯淡。」

「今年可能最吃虧的是B輪,天使和A輪還是願意投的,因為花的不太多。B輪這個階段資金需求不小,而且那一輪次的企業燒錢比較快,B輪所要承受的風險相對比之前還要高。」元璟資本子柳這樣分析那些「降價融資」的創業者。

確實,眼下,還有什麽比活著更重要?

四、回歸商業本質,找到商業價值

這一次,冬天真的來了,而且是從一級市場蔓延過來的寒意,投資人小心地捂著錢袋子,叮囑創業者,放棄一切幻想,活下去。

創業常態下,資本市場的緊縮會促使創業從依賴資本轉為依賴自己。「回歸商業本質」將成為這個階段的主題:放下商業邏輯,回歸盈利模型。

企業首先要活著,才能夠服務你的用戶。這對於創業市場來說,是一次過濾和沈澱的過程,逆境讓生存下來的公司更有價值。

對此幫實資本的路表示:「創業者要回歸商業本質,做有價值的事情,有價值是指有人為你買單,並且願意持續的願意為你買單。」

在之前的非理性繁榮中,創業者高度聚焦在商業邏輯,在這個極端里各種思維頻現: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免費思維等等。但別忘記,這些思維是建立在「現金流充足」的前提下的。

在粒子基金章擊舟看來:B輪和C輪的投資邏輯更看重的是內在持續發展的可能性,而非簡單的期望下一輪接盤。

盈動資本投資總監蔣舜更直接:「我更傾向於模式創新類的,核心價值明確、壁壘清晰、盈利模式清晰的項目會更受歡迎一些。」

五、「創造現金流,供血自足」

如果你還在盲目樂觀,還在好面子追求高估值,還在為自己一點點成績沾沾自喜,還在瘋狂擴張補貼求規模,那只能說明你離出局已經不遠了。

「我得承認現在的世界完全不一樣了,投資人想要知道的都是你如何收支平衡,別再跟我說太多增長和GMV。不管是什麽行業,如果你能處理好增長和收支平衡,過了那個點,你就是贏家。現金低於6個月了還沒有及時調整,融資還沒有當第一大事,還在幻想有投資人巨額支持,都是死翹翹前夕的癥狀。」

張穎已經把話說得這麽直接,創業者如果還不能意識到現金流對於活命的重要性,那就活該被淘汰了。

在盈動資本投資總監蔣舜看來,好的創業者會去深度思考商業模式、商業邏輯,並且在延展商業模式的同時探索現金流業務。

所有投資圈的大佬都傳遞重視現金流的信息,因為他們比誰都清楚,回歸常態化的市場環境,能夠活下來的一定是有優先內生性現金流的公司,外部資本只是輔助。

投資圈經常說的「VC做的事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啟明創投合夥人黃佩華便認為:現在是投資人利好階段, 投資會比較容易談,盡調會比較容易進行,估值會更合理一點。

除了重視現金流,章擊舟希望創業者能更加靜下心來反複梳理和打磨戰略:「戰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借大家都迷茫松懈的時候,創造彎道超車的機會,迅速拉開和對手的差距,占領在細分市場領域中的地位。都說春江水暖鴨先知,等到新的機會來臨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到到底是誰在眾人哀嚎之際,還在繼續保持鴨子劃水暗自努力的姿態。」

春江水暖鴨先知,同樣水冷,他們也是最先感知到的。所謂冰河期,也是投資人、創業者雙向篩選的過程。

就像《雙城記》里所說:這是絕望之冬,這是希望之春。

 

創業 指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4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