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無霸中國人保過會 募資百億將成第五家A+H上市險企
中國人保的回A之路終於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點。
證監會網站公示,6月5日召開發行審核委員會會議,審核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人保”)等3家公司的首發(IPO)申請。
此次成功過會,使中國人保成為繼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之後的第五家“A+H”上市險企。這也是自2011年新華保險上市後以來,A股6年多時間里首家上市保險公司。
6月4日,受即將上會消息影響,中國人保H股中國人民保險集團(01339.HK)大漲接近9%,旗下獨立上市的中國財險(2328.HK)當日漲幅也超過3%。
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中國人保擬在上交所發行不超過45.99億股,不超過本次發行上市後總股本的9.78%,募集資金將用於充實公司資本金。中國人保發行股數在A股歷史上排名第8,創8年新高。
對中國人保來說,回歸A股意義重大。按照3.23元的每股凈資產和1.05倍的港股市凈率估算,其A股IPO的潛在募資額或將在150億元以上,市場將迎來又一百億新股。而通常A股估值要高於港股,中國人保的潛在募資額很可能高於此數。
中國人保是國內歷史悠久的保險集團,前身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於1949年成立。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國內資產萬億級的5家巨無霸保險集團之一。目前,業務領域從原有的保險和資產管理,拓展至信托、基金等非保險金融領域,成功搭建起保險金融集團架構。
針對備受市場關註的回A進度,此前,中國人民保險集團(01339.HK)副總裁盛和泰在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對媒體表示,在人保集團2017年提出回歸A股並報送材料至證監會後,證監會已經反饋並回複意見。具體上市時間,需要取決於證監會審查進度,以及市場窗口期。
“2017年9月26日,證監會受理中國人保A股發行申請材料,12月13日反饋回了意見;2018年1月13日,人保對反饋意見回複相應材料,3月9日,證監會將反饋意見公開掛網。”盛和泰表示。
早在2009年人保集團完成整體改制前後,就有消息稱人保集團將啟動上市工作;此後,又經歷了人保財險回歸A股、集團A+H同步、集團H股先行等一系列變化。最終,人保集團於2012年12月登陸港交所,成為當年港股市場最大IPO,以及中國第一家整體上市的大型國有保險金融集團。
“對於行業而言,以集團的形式回歸A股更有利於在保險大集團下綜合性業務的發展。”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朱銘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險種結構正在進行大的調整,社會環境、人口老齡化、科技創新化發展等都會給保險的保障模式、業務結構等帶來重大調整,險企原來的盈利模式也會隨之改變。
有市場分析認為,超百億的募資額對於人保集團自身而言並不會有多大影響,但以中國人保的巨大體量,在市場環境並不是非常好的情況下,A股市場的承接力將遭遇考驗。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人保集團總資產9879.73億元,凈資產1859.59億元,有1.74億名個人保險客戶和396.71萬個團體保險客戶。
近年來,中國人保主營業務收入呈現增長狀態,2015年至2017年,中國人保保險業務收入額分別為3882.10億元、4398.13億元和4764.44億元;歸母凈利潤則有起伏,分別為191.76億元、143.34億元和166.46億元。
超級IPO頻現,是“巨無霸漢堡”更是“霸王龍”
8月9日收盤,中國鐵塔(00788.HK)報收於1.28港元/股,總市值為2207億港元。相對於IPO發行價,在H股上市的頭兩個交易日,中國鐵塔的股價表現略顯平淡。
募集資金總金額計約543億港元的中國鐵塔,是今年以來H股最大的IPO, 發行價為1.26港元。IPO首日的8月8日,中國鐵塔收盤價為1.26元,與發行價持平。8月9日的收盤價,比發行價也只有1.59%的上漲。
中國鐵塔的發行規模,也許不是2018年港股最大的IPO。但若放在過去10年左右的時間里,中國鐵塔的發行規模,無疑仍然可在IPO項目中位列前茅。2007年以來,建設銀行、中國石油、農業銀行、國泰君安、工業富聯等,發行規模均在300億元以上。
同為IPO中的巨無霸,上述公司上市後,二級市場的股價卻有著不同表現。大多公司經歷暴漲後,股價大幅回落,最高峰時買入的投資者也被深套。只是,有些公司在此後多次走牛,被套的投資者不僅早已解套,可能還有些“收成”。
另一方面,這些IPO巨無霸,大多是在大牛市中完成上市。但上市不久,市場就出現深度下跌。如中國石油等上市不久,A股就一路大跌,上證指數一年左右跌幅超過70%。而隨著新近一波大盤股上市,A股也出現大幅下跌。這是否意味著,超級IPO集中出現,總是關聯著市場未來走勢?
盤點十年來最大IPO
8月8日上午9:30,完成募資後的中國鐵塔(00788.HK)正式亮相港股。中國鐵塔此次共計發行431.15億股(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前),發行價1.26港元,募集資金總計約543億港元,折合約為69.2億美元,成為H股今年以來最大的IPO。
雖然暫時拔得頭籌,但放在過去十余年的時間段里,無論是在A股,還是在H股IPO的內地企業中,中國鐵塔的融資額、關註度都不是最高的。如果以2007年為起點,以募資金額而論,出現了三波超級IPO,中國石油、農業銀行、郵儲銀行等公司的IPO,融資規模都遠超中國鐵塔。

2007年,A股IPO出現了一波大擴容,融資規模急速擴大,巨無霸不斷出現,發行規模均在400億元以上。2007年3月1日,中國平安正式在A股上市,以每股33.8元的價格,共計發行11.5億股,募集資金規模約為400億元。此外,當年9月,建設銀行、中國神華也登陸A股,募資金額達到665億元、580億元。
8個月後的2007年11月5日,中國石油正式在A股上市,發行規模更上一層樓。數據顯示,中國石油以16.7元/股的價格,發行40億A股,募集資金額高達到668億元人民幣,首日漲幅163.23%,一舉取代工行成為A股第一大市值股,並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石油公司。
時隔3年之後上市的農業銀行,融資規模更是傲視全球資本市場。2010年7月,農業銀行在A、H股同時上市,A股定價為2.68元/股,發行規模達255.7億股, H股發行292.2億股,募資規模合計高達221億美元。
在這十余年間,除了大塊頭公司IPO融資規模擴容之外,內地企業的上市渠道、企業類型也在不斷多元化,從較為單一的國有能源、金融企業,向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科技企業轉變,而且不少企業將IPO目標地轉向了H股。
2015年,經歷了坎坷上市路的證券行業“巨無霸”國泰君安終於在6月獲得IP0批文,本次發行股數15.25億股,發行價定為19.71元/股,募集資金總額301億元,成為農行之後A股五年來最大IPO項目。6月26日國泰君安正式登陸上交所,開盤價23.65元,隨即上沖至漲停28.38元。同年,東方證券、中國核電相繼發行IPO,分別募資100億和132億元,三家大規模新股累計募資533億元。
進入2017年之後,內地企業掀起了一波蔚為壯觀的科技股上市大潮。眾安在線、閱文集團、易鑫集團、雷蛇、平安好醫生上市前被市場寄予厚望,成為“新經濟五劍客”。電競巨頭雷蛇在2017年11月搶灘港股市場,發行價定為3.88港元,發行10.63億股,募集資金39.31億元。
騰訊系成為2017年港股IPO最大贏家,三家公司在不到兩個月時間內接連上市。2017年9月28日,有著馬明哲、馬化騰和馬雲“三馬”以及孫正義背書的“科技保險第一股”眾安在線全球發售1.99億股,發行價為59.7港元,融資額約為115.31億港元。香港資本市場一度熱烈追捧,公開認購超額逾400倍,凍結資金高達2000-3000億元。
11月的港交所再度迎來兩只新經濟代表股。11月8日,前身為騰訊文學的閱文集團登陸港交所,發行價為55港元,共出售1.5億股,共募集82.5億港元。時隔一周,11月16日,“汽車零售第一股”易鑫集團掛牌港交所,招股價以上限7.7元定價,募資額達67.66億港元。騰訊系三只股票均是以招股區間的上限發行,共募資超過265億港元,獨領一時風騷。
超級IPO沖擊市場?
無論是剛剛在H股上市的中國鐵塔,還是2007年上市的中國石油、中國神華,以及工業富聯、雷蛇等公司,其發行規模的變化,都與當時所處的市場環境,以及投資者風險偏好有密切關系。
IPO融資規模超過400億元的公司中,除了農業銀行上市時市場相對平靜外,中國平安、中國神華、建設銀行等,均是在大牛市中完成上市。其超級IPO得以完成,與平抑當時過熱的市場情緒,有很大關系。
2005年9月,監管層啟動股權分置改革,在熊市中徘徊多年的A股,開始逐步走出低迷,並在2006年加速上漲,迎來了迄今為止歷史上最大的牛市。2006年7月,上證指數從1668點左右起步,到年底已經上漲到2670點以上,並在次年2月底首次突破3000點。
在此背景下,募資數百億的IPO,也開始重新開始集中發行,募資超百億的IPO,基本以一個季度兩家以上的節奏進行。除了上述幾家公司,中國太保、中煤能源也在2007年12月、2008年1月抓住牛市的“尾巴”完成IPO。
密集的大體量IPO,並未直接影響二級市場的走勢。2007年2月之後,上證指數一飛沖天,到當年6月已經沖到6168點的歷史最高位,當年10月仍維持6100點以上。但在此後,上證指數一瀉千里,到2008年10月已跌至1664.93點,跌幅超過70%。
縱觀A股最近十余年的超級IPO,均是出現在市場走牛之際。2009年8月,上證指數反彈至3478點的高點,中國建築、光大證券、中國北車等大盤股,均在當年完成了IPO。其中,中國建築2009年7月上市時的融資額也達到501億元。
從走勢來看,中國建築完成IPO不久,上證指數就開始大幅回落。到當年9月底,上證指數已低於1600點。不過,此次下跌後,大盤很快企穩反彈。到2010年1月底,重新回到3000點以上。農行IPO是,上證指數雖然徘徊於2000點以上,但在2010年11月初,又重新回到3000點左右。
國泰君安等金融股2015年的IPO,也恰逢A股大牛市。2004年7月,上證指數從略高於2000點的位置,開始兇猛上攻,到2015年6月,已經漲至5178.19點的高位。2015年6月,國泰君安完成300億元的IPO。
從體量上看,國泰君安、東方證券的IPO,遠遠小於農業銀行、中國石油等。但不幸的是,國泰君安IPO之時,牛市已行將結束。由於股市過快上漲,A規市場開始進行去杠桿,從而引發恐慌情緒,市場出現持續大跌,進而形成一場“股災”。國泰君安上市首日完成44%的頂格上漲後,僅僅第二個交易日便打開漲停,創下年內新股最快開板紀錄,並在第四個交易日達到35.89元股價的歷史高位後掉頭直下。
而平安好醫生等新經濟代表企業上市,環境與前述幾次均不相同。一方面,A股雖然出現了結構性牛市,但總體仍然存在較大波動,創業板泡沫破裂,部分互聯網企業債務危機爆發,中小板、創業板估值一路下降。同時,H股卻處在大牛市之中。
2018年1月,恒生指數上揚到33484.08點,創造歷史新高。為了豐富市場,此前錯過了阿里巴巴、京東等新經濟公司的聯交所,還在大力引進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2018年5月4日,平安集團旗下平安好醫生正式掛牌,IPO定價在每股54.80港元的最高區間,一共發行1.6億股股票,總計融資87.7億港元,成為“互聯網醫療第一股”。
2018年上半年,工業富聯、藥明康德、寧德時代等成為今年上半年A股的明星,紛紛以快速度跑步完成IPO。富士康上市主體工業富聯成為最具代表性的股票,2018年2月1日申報招股書,到6月8月上交所敲鐘,僅用時四個月成功實現上市,發行價格定為13.77 元,本次公開發行19.695億股,募集資金271.2億元,成為國泰君安之後A股近三年最大IPO項目。
此前,2018年4月被稱為“醫藥界華為”的藥明康德從美股私有化後回歸,發行的股數不超過1.04億股,發行價定為21.6元,盡管募資規模在A股不算突出,但作為中概股IPO回A第一股仍備受市場關註;6月寧德時代則選擇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定價為25.14元,發行不超過2.17億股,募集總額54.6億元,打破創業板募資紀錄。
大盤股曾深套投資者
轟轟烈烈上市後,這些曾經的募資巨無霸,給投資者留下了各自不同的記憶。
8月2日,“長牛股”蘋果公司股價大漲超過2%,股價最高觸及207.05美元/股,市值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大關,成為第一家市值達到1萬億美元的美國上市公司。而按照目前最新的價格計算,蘋果市值仍然超過萬億美元。
蘋果市值超萬億美元,引起了投資者對中國石油的對比。在全球資本市場的歷史上,蘋果並非第一家突破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2007年中石油在A股上市時,市值也曾短暫突破萬億美元市值。按當時匯率計算,中國石油當時的市值,甚至超過目前的蘋果。
根據公開數據,2007年11月5日上市首日,中國石油開盤價報48.6元,盤中最高價48.62元,較發行價上漲約191.02%,A股市值約為7.7萬億人民幣。按照當時約7.45元的匯率折算,中石油彼時約達1.03萬億美元。
當時,中國石油有著“亞洲最賺錢公司”之稱。媒體報道稱,該公司完成回歸A股後,不僅激起了市場流動性的劇烈變動,更將激活投資者對財產性收入的全新體驗。只是,萬億美元市值只是曇花一現。從次日開始,中國石油的股價便開始大幅回落,單日蒸發約7000億元人民幣。首日盤中買入的投資者,買入後即被套牢。到了2013年12月底,其股價更是跌至不足7元。
同樣是大牛市中IPO的中國平安,也有著類似的軌跡。由於正值牛市,中國平安A股上市後,其股價曾大幅上漲。2017年10月底,其股價已攀高至150元左右,比發行價上漲約3倍。但在此後一年中,由於A股大跌,其股價也隨之狂泄,到2008年10月底,僅勉強守住20元左右。
不過,2015年的牛市,以及2017年的藍籌行情中,中國平安均走出了兩波漂亮行情,為投資者提供了解套機會。2013年11月到2015年6月初,中國平安經歷了長達一年半的上漲,最高時曾到達90元附近。2017年的藍籌行情中,其股價也一度超過80元。
“新經濟五劍客”2017年以來在港股牛市、熱炒科技股的趨勢中登場,剛發行時均取得亮眼表現,但隨之而來的泡沫破碎、股價回落,甚至集中出現破發現象也令投資者嘆惋。眾安在線上市後第五個交易日股價攀升到最高點97.8港元,總市值曾高達1400億港元此後逐漸式微,在3月以來跌破發行價,當前股價僅36.55港元,市值蒸發超過60%。
閱文集團上市當天股價瘋長100%至110港元的高位,此後股價也是快速回落,一度在今年5月3日跌至最低點59.45港元逼近破發,經歷震蕩後目前最新收盤價為68.45港元。
易鑫集團跌幅也相當明顯,上市當天股價漲至10.18港元的高位,到第三個交易日就迅速破發,之後股價再也沒漲回到發行價之上,最新收盤價僅為2.82港元,較最高位已跌去72%,是騰訊系三只新經濟股票中跌幅最大的一只。
工業富聯的股價走勢也非常具有代表性,由於發行價定價較低,給二級市場留下較大空間。登陸A股兩個月以來,前三個交易日連續漲停,至6月13日打開漲停板,並跑出26.36元的最高位股價。但此後連續三天大跌,股價逐漸回落,最新收盤價為15.42元,一度最低跌至14.8元,距離發行價僅一步之地。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陳天翔
一餐壽司肥過巨無霸 逾1,000千卡 營養不均衡
1 :
GS(14)@2013-03-13 00:10:20有無咁肥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312/18192718

貝勒在書中指出,即使是一頓「清淡」壽司午餐,都足以令人攝取過多熱量、碳水化合物和鹽,而且營養含量不足,絕非是那些注意健康或瘦身人士的「恩物」。
她說:「一件普通壽司卷含290至350千卡,碳水化合物含量就等同兩塊半至四片麵包。吃一件加州卷,等同吃了兩份夾了蟹柳、小片牛油果和丁點蔬菜,配以致肥蛋黃醬的三文治。」不要忘記,一份壽司午餐往往有兩、三件加州卷,若全部吃掉,就攝取了1,050千卡熱量。
蔬果量少 纖維鐵鈣不足
即使是其他壽司,所含熱量也比想像高。英國壽司店Yo Sushi賣的雜錦壽司,一盒就含755千卡路里,比巨無霸漢堡和小包薯條合計還要多。
除了熱量高,專家建議常每周吃兩份、每份重140克的魚,若以為吃一餐壽司就夠一份,就大錯特錯。一件加州卷或一件握壽司,用上的魚平均只重5克。這代表要吃上至少28條加州卷或28件握壽司,才攝取到足夠一餐所需的140克。專家又常建議每日吃五份、每份80克的蔬果,以攝取足夠的纖維、鐵、鈣和鉀。部份壽司雖然包上紫菜,但提供的營養顯然不足。即使吃六件加州卷,都只吃了1克重的紫菜,提供的鐵和鈣,佔女性每日所需份量不足1%;加州卷中的小片青瓜、牛油果,營養價值都有限。
大胃口的人更會覺得,若吃壽司做午餐,熬不到晚上就肚餓。這是因為壽司只含小量可令人感覺飽肚的蛋白質。在英國超市出售的一盒壽司,蛋白質含量只是一份火腿青瓜三文治的1/5。
貝勒指,壽司營養不足之餘,糖份也高。她指,做壽司的飯經過加工,喪失了維他命、礦物質和纖維;煮飯時還會加入大量糖和含營米醋。吃一頓「健康」壽司午餐,其實可能只代表吃下一口口「經處理的含糖碳水化合物」。
壽司飯加工 糖份鹽份高
糖之外,還有鹽。貝勒指壽司鹽份高,部份原因是煮飯時加鹽,甚至加豉油。煙熏過的魚,例如三文魚或鯖魚,以及醃菜和薑,含鹽份都好高。她指,Yo Sushi壽司店一件三文魚、吞拿或蝦壽司,含1/4克鹽;一件加州卷就有近0.5克。吃四件加州卷和四件握壽司,已接近每日最高攝取鹽份上限一半。
但這數值仍未計算豉油的含鹽量,僅一茶匙豉油就含有近3克鹽,是近半人體每日攝取上限。經常吃太多鹽會增加高血壓、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英國《每日郵報》
2 :
ng caddy(36072)@2013-03-13 12:23:26其實都有咁肥,你試下不用油,去煮他們,只會得出更加油
水客塞爆B1線 巨無霸九巴紓緩
1 :
GS(14)@2015-03-20 08:24:58
【本報訊】元朗往返落馬洲關口的九巴B1路線巴士長期塞滿水貨客,如同大貨車。九巴決定明日起抽調全港最大「巨無霸」巴士ADL Enviro500 Turbo,逢周六、日和公眾假期行駛B1路線。有乘客指在走水貨高
嘔心巨無霸 紐女吐出半隻曱甴
1 :
GS(14)@2015-04-22 01:27:07■史蒂文森與兒子在巨無霸中發現死曱甴,她表示今後不敢再吃。
「曱甴巨無霸」已夠嘔心,更嘔心是吃了一半才驚悉恐怖真相!新西蘭南島26歲媽媽史蒂文森上周六光顧麥當勞時不幸中伏,在facebook申訴「牙縫剔出一大片曱甴殼」,並發誓「此生不吃巨無霸」。
內臟爆開 中間穿洞
史蒂文森帶着3歲兒子驅車到麥當勞布倫海姆分店買了巨無霸、開心樂園餐、新地等外賣回家。她吃巨無霸時覺得牛肉有些韌,起初未為意,嘗試用力再咬幾口,至三四秒後才確認巨無霸中有異物,赫然扯出半隻死曱甴:「它的內臟爆開來,中間穿了個大洞。」一想到自己可能吞下另外半隻曱甴,史蒂文森即時衝入廁所嘔吐和刷牙漱口,但始終洗不去陰影創傷,每次吞嚥總思疑還有曱甴碎殘留口腔。麥當勞經facebook知悉事件,昨日說已聯絡事主,希望化驗出事的「漢堡和異物」;衞生署亦已到相關分店巡查,未發現害蟲。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21/19119799
麥記重推4層牛巨無霸
1 :
GS(14)@2015-06-03 08:30:48【本報訊】連鎖快餐店麥當勞趁登陸香港40年,明日起經典巨無霸(Big Mac)套餐減價近兩成售26元;而曾於2010年一度推出、以4塊牛肉招徠的Mega Mac(圖)套餐亦會同期再度推出,售31元。
重溫經典口味
麥當勞更找來1989年替巨無霸拍攝廣告的歌手蔣志光拍攝新宣傳片,大唱《相逢何必曾Big Mac》引起網民熱話。麥當勞昨日宣佈由明日起至本月24日期間,以26元優惠價推出巨無霸餐,及重推Mega Mac超值套餐,連脆薯皇及中汽水售31元。記者巡查麥當勞荃灣分店,現時巨無霸餐售31.8元;而麥當勞曾於2010年推出Mega Mac,當時套餐贈送世界盃特別版杯,售價為32.2元。麥當勞發言人表示,再次推出Mega Mac是希望讓市民重溫經典口味。此外,蔣志光於1989年,曾經為麥當勞以Rap歌形式拍攝巨無霸廣告,今次麥當勞將蔣志光名曲《相逢何必曾相識》,以舊曲新詞改成《相逢何必曾Big Mac》。歌詞包括「問此刻世上,經典漢堡有幾個」,再配以當年盛行的卡拉OK拍攝手法,引起網民熱捧頻呼「有驚喜」。■記者蔡朗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603/19170437
陽明山莊「巨無霸」1.7億沽出
1 :
GS(14)@2015-07-22 02:27:17【本報訊】趁豪宅市道仍熾熱,僑福集團以市場出價方式拆售大潭陽明山莊,新近錄買家一擲1.7億元購入相連「巨無霸」,實用呎價3.5萬元,創屋苑新高。
呎價3.5萬 擁圓形客廳
隨着多個豪宅新盤推售,連帶豪宅收租貨亦同樣伺機拆售。陽明山莊大業主僑福集團,早前推出3伙交吉單位發售,消息指,17座中層91及93室,建築面積分別2,693及3,273方呎,實用面積分別2,188及2,626方呎,以1.68億元成交,兩單位合共實用面積4,814方呎,建築呎價28,494元,實用呎價35,313元。兩單位共提供8個房間,其中,以93室客廳以圓形設計較特別。整幢17座均屬大業主收租貨,據知,目前尚餘2伙計劃出售。建於1989年的陽明山莊,樓齡已屆26年,前排17座擁有廣闊景致,包括黃泥涌水塘及大潭郊野公園景及遠眺維港海景。華懋集團旗下大潭紅山半島,安排下周六發售14伙,實用面積950至1,582方呎,定價1,892.4萬至3,937.3萬元,呎價1.99萬元至2.5萬元。另一方面,信置(083)早前推出的大嶼山長沙Bontanica Bay,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15號屋落實9,930萬元成交,洋房實用面積4,191方呎,呎價2.37萬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714/19218751
財經脈摶: 海爾通用聯婚 併出家電巨無霸
1 :
GS(14)@2016-01-24 23:01:33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C%B8-220000511.html
撰文:陳可恩 圖片:東方IC
美術:Ricky
海爾電器(01169)母公司海爾集團上週五(一月十五日)公布,擬以五十四億美元收購通用電氣(GE)的家電業務。根據歐瑞信息諮詢公司統計,現時海爾在全球市佔中位居第七,GE則在第十九。因此兩者合併後,海爾將超過日本的松下等,躍居家電全球五強。
近年中國經濟放緩,家電業受壓,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不少中國家電品牌都紛紛出走,尋找收購海外品牌機會。除了可借收購搶佔海外市場,同時亦可提昇自身技術,增加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
海爾集團公告指出,將通過現金方式購買GE家電資產,交易金額為五十四億美元,資金將通過自有資金和併購貸款的方式籌集,初步估計併購貸款約為交易價的百分之六十。截至二○一四年底,GE家電業務的資產賬面淨值為十八億四千萬美元。今次收購尚須通過股東大會審議、完成中國發改委備案、通過美國等國反壟斷審核等程序,交易完成時間預定在二○一六年年中。
其實,由二○一五年開始,GE便開始重整集團業務,確立將核心業務轉向能源、醫療等領域,家電等消費型業務則屬於剝離之列。同年七月,GE家電業務曾招標出售,最終歐洲家電品牌伊萊克斯(Electrolux AB)以三十三億美元投得,不過由於伊萊克斯在美國家電市佔排名第三,美國司法部認為收購GE家電業務後,會令美國家電產品價格上升,故反對雙方結合。
因此,GE在去年十二月中,再度求售旗下家電業務,結果除了中國家電龍頭海爾集團及美的分別加入競逐外,有消息指,韓國電子企業龍頭LG及三星亦加入戰團,令收購價格大為上升。今次交易若然成事,將超越二○一四年聯想以二十八億美元收購手機製造商摩托羅拉,以及去年清華紫光以三十八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硬碟廠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成為中國企業收購海外電子企業的最大金額個案。
最大電企收購 物有所值
雖然收購價大幅上升,但市場分析認為物有所值,因為在歐美市場,GE、惠而浦(Whirlpool)、博世(Bosch)等家電品牌長期霸佔中高端市場,令中國企業難以攻下。以海爾為例,根據歐睿信息諮詢的市場報告,二○一五年在中國家電市場的佔有率為百之七點九,排名全國第二,但在美國的市佔率僅有百分之一點一。而GE家電業務在美國市場排名第二,擁有九家工廠,並擁有物流和分銷能力,故有助開拓美國家電市場外,甚至打開歐洲及日本市場。
事實上,為了開拓海外市場,中國家電企頻頻進行收購。早在二○○四年,TCL收購了湯姆遜(Thomson)的全球彩電業務;二○一一年,海爾也在日本收購了三洋。及至近年,收購步伐更是加快,如去年六月,創維(00751)買下了德國老牌電視機製造商美茲(Metz)的電視業務;同年八月,海信則收購夏普(Sharp)墨西哥彩電工廠,和夏普電視美洲地區(巴西除外)五年品牌使用權。
中國企業急於開發海外市場,是因為近年內地經濟下行壓力加劇,家電行業整體增速下滑。中金企信國際資訊諮詢中心的資料亦顯示,去年一至九月,中國家電行業實現整體收入為五千四百三十九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百之一點六五,是三十年來的首次負增長。
當中,格力電器前三個季度營業收入為八百一十五億元,按年下降百分之十七點一六;海爾集團旗下青島海爾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六百二十六億元,按年下跌百分之十一點一四。美的則相對較好,一至九月實現營業收入一千二百二十億元,按年增長百分之二點二,但第三季度仍不敵經濟寒流,營業收入按年下降了百分之九點一。
中怡康監測數據亦顯示,二○一五年一至十一月,空調市場零售額較上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五點一,雪櫃零售額下降百分二點一,三大白色家電中,僅洗衣機實現百分之三點九的增長。
轉攻高端
除了開拓新市場,在收購海外品牌的過程中,中國國家電企業無疑能得到更高的技術及產品。中怡康對上海、廣州、成都等十個全國重點城市家庭月收入在一萬五千元以上的消費人群進行的高端家電認知及消費偏好調查顯示,在計畫購買高端家電的人群中,出於追求生活品質和家電更新換代需要的,分別佔了百分之六十五和六十四。更有五成五受訪者願意接受八千至一萬五千元的高端電視,五成六受訪者肯花約五千至八千元購買一台高端洗衣機,反映家電消費呈現出向高端化升級的趨勢。
另外,在出口家電市場方面,近年受到歐美品牌反傾銷的指控,令中國產品同樣有走向高端的需要。如惠而浦近期向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反傾銷調查,指韓系廠商三星、LG的大容量洗衣機,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涉嫌低價傾銷。雖然指控是向韓系企業,不過,因為這些品牌出口的洗衣機原產地多為中國。因此,如指控成立,此類出口產品將被徵收反傾銷稅,影響中國家電生產業。同時,由於中國家電品牌本身在國際市場上亦是打「低價」牌,故未來的出口很容易「踩雷」,因此提昇產品質素將是中國家電企業的未來大方向。
不過,即使收購海外企業,得到高技術,亦不等於在海外市場會一帆風順。以在中國最早進行海外收購的TCL為例,其國際之路並不易行,二○○四年收購法國湯姆遜後,由於湯姆遜在歐洲連年蝕錢,曾拖累TCL陷入虧損泥沼。二○一○年TCL進攻北美,由於湯姆遜在當地人氣不高,故幫助亦不大,結果為了在美國打響品牌,TCL接連贊助復仇者聯盟、鐵甲奇俠3等荷里活大片,增加品牌曝光度,還在荷里活的中國大劇院設立了「TCL Square品牌館」,又把產品放在連鎖會員制超市Costco貨架上銷售,及不斷提升產品質素。經過多年融合,近年TCL在北美才有回報,從二○一四年的三十六萬台,增長到去年一百零一萬台,可見中國家電品牌要立足於海外市場不易。
千度熔銅頂得住麥記巨無霸唔變形
1 :
GS(14)@2016-03-16 14:22:22麥當勞的巨無霸(Big Mac)原來防禦力十足!YouTube用戶「Tito4re」將1,085℃高溫的熔銅淋在巨無霸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巨無霸高溫下絲毫不變形,令人嘖嘖稱奇。「Tito4re」戴上隔熱手套,將熔銅倒在巨無霸表面,麵包表面立即着火燒燶,但火光很快就熄滅。「Tito4re」將頂層麵包移開,餘下的巨無霸就毫髮無損,漢堡肉、生菜和芝士都沒有變形。掀走頂層的麵包後,「Tito4re」再將熔銅倒下,漢堡肉慢慢變黑,但看起來被像燒焦,他再將其他餡料攤平,發現底下的麵包、漢堡肉和芝士完好無缺,生菜顏色仍然翠綠;兩分鐘後餡料始開始燒焦。「Tito4re」再倒水在巨無霸表面令它冷卻,而整個巨無霸混合金屬,變成多色的花環一樣。片段在本月10日上載,已有逾122萬點擊,不少網民看後大呼驚訝,沒想到巨無霸「生命力」如此強頑,認為要對巨無霸敬而遠之,但亦有人不畏懼:「我仍然想吃,是否有點奇怪?」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6/19531903
何東花園批建兩幢巨無霸洋房
1 :
GS(14)@2016-06-21 07:25:39【本報訊】本港歷來最大宗屋地交易的山頂道75道前何東花園,屋宇署批出建築圖則,這塊世紀超級地皮,批建兩幢三層高獨立屋,成港有史以來「巨無霸」超級豪宅洋房。
每幢樓面3.1萬呎
去年以「天價」達51億元易手的前何東花園屋地,最新申請興建兩幢三層高的獨立屋,總可建住宅樓面62,267.07方呎,即每幢可建樓面31,133.5方呎,料是歷來山頂最「巨無霸」獨立屋。買家為被喻為「重慶李嘉誠」的張松橋,惟市場有指背後另有中資背景買家,地皮樓面地價每方呎達8.2萬元,登上全港最貴超級豪宅屋地紀錄。另外,淺水灣明慧園中層B室,建築面積1,900方呎,實用面積1,583方呎,連兩個車位,以5,100萬元易手,呎價3.22萬元。大坑豪園C座中層14室,實用面積2,730方呎,有指以5,300萬元售出,呎價1.9萬元。除此之外,九龍塘畢架山一號2座低層C室,實用面積1,054方呎,以2,688萬元沽出,呎價2.55萬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621/1966311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