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交所消息,2月12日,蒙牛乳業與法國達能在港聯合宣佈,雙方已簽署認購協議,蒙牛將向達能定向增發相當於其總股本6.6%的股份,交易涉及資金總量約51.53億港元(約6.65億美元)。
達能以每股42.5港元的價格認購上述增發股份,較蒙牛在2014年2月11日的收市價36.85港元溢價15.3%。
配售結束後,中糧仍將是蒙牛的最大股東,達能持有的蒙牛股本將由之前的4.0%增至經擴大後股本的9.9%,成為蒙牛的第二大股東。中糧集團及Arla Foods(愛氏晨曦)將分別擁有蒙牛16.3%及5.3%的股份,三方已同意重組股權,其合計31.5%的股權將由合資公司中糧乳業投資(COFCO Dairy Investments)持有,代表三方股東的共同利益。
蒙牛表示,新建的合資公司不會影響其目前與愛氏晨曦(Arla Foods)的合作關係。
據港交所數據,上述消息公佈後,蒙牛股價一度大漲。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達能是一家國際化企業,在鮮乳製品、飲用水和飲料、嬰兒營養品和臨床營養品較為領先。在世界各地擁有超過190家工廠和10萬餘名員工,旗下擁有「碧悠」(Activia)酸奶和依云(Evian)礦泉水品牌。
而中糧集團有限公司(COFCO) 成立於1949年,是一家國有糧油食品企業,也是蒙牛的最大股東。達能和蒙牛將把各自的在華酸奶業務合二為一,打造酸奶行業龍頭企業。達能在與蒙牛組建的合資企業中持股20%。
Arla Foods(愛氏晨曦)是一家由來自丹麥、瑞典、英國、德國、比利時和盧森堡的12,000戶奶農組成的合作社式的國際乳業公司,是國際乳製品行業的巨頭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有機乳製品生產商。
事實上,中糧、蒙牛與達能此前便曾多次嘗試合作。
據財新網報導,1992年,在達能與光明分手後,就曾和蒙牛有過一年的合作,然而最終也不歡而散。
2013年5月,中糧和達能成立合資公司,達能通過該公司持有蒙牛乳業約4%的股份。蒙牛和達能合作的第一步,是共同開發中國的酸奶市場。合資公司成立後在國內經營低溫產品業務,包括在境內生產、推廣、經營及銷售需要冷藏保存的低溫酸奶、低溫酸奶飲品和可勺型乳品甜點。
對於一年內的第二次合作,達能則顯示出更多的信心。
據前述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達能首席執行官弗蘭克•里布(Franck Riboud)表示,此次合作構建了一個「成功的組合」。
花旗分析師羅伯特•狄金森(Robert Dickinson)表示:「達能此次採取的是一個回報雖然偏低但風險更是要低得多的策略。由於風險敞口只有3.25億歐元,潛在不利影響是有限的。但如果此策略奏效,中國市場還存在很大的增長空間。」
據瞭解,中國是達能在全球的第四大市場,位居俄羅斯、法國和美國之後。今年第一季度,達能全球營收同比增長4.3%,部分原因在於來自中國的需求十分強勁。中國人對國產食品質量的疑慮令外國品牌受益,達能在華嬰兒食品銷售額大增17%。
儘管中國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酸奶和牛奶總體需求強勁,但2012年達能在華銷售額仍僅佔集團總銷售額的6.4%,酸奶銷售額則同比持平。
據前述財新網報導,在乳業分析師宋亮看來,達能增持除了出於自身業務考慮,也和當前國內一系列扶持國產乳企有關,再加上去年以來的一系列政策如發改委的價格壟斷調查等對外資乳企的管控,「選擇與蒙牛、中糧合作對達能來說是很好的出路」。
宋亮認為,對於達能來說,通過深化與蒙牛合作,將有利於加快達能中國低溫產品市場開發,去年與蒙牛合作後,達能低溫酸奶銷售情況明顯好轉。另一方面,通過與蒙牛、中糧深化合作,可以為達能奶粉的重新發展贏得機會。而對蒙牛來說,將進一步推動其國際化的發展,實現資本股份多元化,將蒙牛打造成為中外乳業的合作平台。同時,蒙牛達能合作的深化,將有利於打造蒙牛更加專業化的低溫產業。
根據最新的13F文件,最近美國億萬富豪、激進投資者卡爾·伊坎(Carl Icahn)增持了4500萬股蘋果股票,其持有的蘋果股票的價值已近50億美元。
無獨有偶,另一位基金大佬大衛·埃因霍恩(David Einhorn)也增持了蘋果,他購入了約50萬股的蘋果股票,其對蘋果的持倉量達到逾940萬股,相當於8.78億美元。
13F文件要求對沖基金在每季度結束後的45天內公布長期倉位,所以上述持倉情況是他們截至6月30日的倉位。
除了增持蘋果,伊坎再次賣出了48萬股Netflix的股票,總倉位削減至176萬股,價值7.77億美元。Netflix是一家在線影片租賃提供商。
此外,他購入了傳媒巨頭Gannett 270萬股股票,總的持股數增加到1500萬股。
伊坎表示,他之所以增持Gannett是因為他相信這家公司估值偏低,未來股價將會從公司的印刷與廣播資產中獲益。在隨後一個小時,Gannett股價上漲了逾5.5%。
埃因霍恩則發現了新大陸——AerCap以及Time Inc.,這兩家公司擁有時代華納此前所掌控的印刷資產。
他削減了Anadarko Petroleum將近一半的倉位,目前持股110萬股,價值1.22億美元,此外,他還賣出了Micron Technology、諾基亞和Rite Aid的股票。
面對西方嚴厲的經濟制裁,俄羅斯加快拓展新興市場,考慮增持中國等金磚國家債券。可俄羅斯4000多億美元的外儲規模龐大,金磚國家債券又體量尚小,且信用評級與歐美債券尚有差距,無法滿足俄方投資多樣化的需求,短期內俄羅斯投資還難以繞開西方。
上周末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俄羅斯財長Anton Siluanov表示,希望循序漸進地實現投資多樣化,遠離對俄制裁的西方國家,目標轉移到其他四個金磚國家巴西、中國、印度和南非,打算購買這四國發行的債券。
據彭博統計,俄羅斯兩大主權財富基金合計管理約1770億美元外儲,而上述金磚四國發行的歐元與美元債券約合470億美元。目前市面流通的美國國債共約12萬億美元,即便市場預計美聯儲將加息,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將因此開始上升,這類債券的流動性也是全球其他主權債券無可比擬的。
券商 Jefferies International Ltd.駐倫敦的國際信用策略負責人Richard Segal近日分析指出,
與上述新興市場的美元債券相比,俄羅斯的外儲規模太大,所以俄羅斯難以中止購買美國、歐洲與日本的債券。
俄羅斯財政部規定,國內917億美元的“儲備基金”(Reserve Fund)可將50-100%的資金用於投資國外債券,另一主權財富基金“國家福利基金”(National Wellbeing Fund)規模853億美元,其投資外債比例範圍為0-100%。但金磚國家的債券並未列入這類基金可投資的外債之列,
這兩大基金只能購買英、美、法、加這類發達國家的債券,債券計價貨幣必須是美元、歐元或英鎊,且債券評級不得低於惠譽或標普評級的AA-級或穆迪評級的Aa3級。投資債券發行規模不得低於10億美元、10億歐元或5億英鎊。
彭博統計發現,金磚國家之中,巴西與南非的標普評級僅有BBB-,印度的穆迪評級為Baa3,中國的標普評級為AA-。因此符合上述俄羅斯財政部對投資外債評級要求的只有中國債券。
俄羅斯副財長Sergey Storchak本周表示,財政部計算今年年底以前明確兩大主權財富基金的金磚國家歐元債券投資規定。他透露,兩只基金正在尋找AAA級債券的替代品,“輿論不傾向持有傳統發債國的債券作為外儲。”
不過,花旗的中東歐、中東與非洲地區外匯與當地市場策略負責人Luis Costa認為,俄羅斯的債券多樣化計劃聽起來很像是擺擺姿態而已。畢竟,這些主權財富基金的規模是個大問題。
今年7月底,歐美宣布對能源、金融和國防三大俄羅斯關鍵經濟領域施加制裁,本月歐美又加大制裁力度,俄最大石油生產商Rosnef、俄最大銀行Sberbank、五大俄國防與科技企業和俄能源公司均被列入制裁黑名單。
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Rosneft的CEO上月就向俄羅斯政府求助,希望得到1.5萬億盧布,因為西方制裁限制了該公司融資。梅德韋傑夫本月表示,即使這筆救助款為數不小,政府也可能出手相助,因為Rosneft是政府稅收的主要來源。
上周末梅德韋傑夫表示,俄羅斯經濟目前的問題不在於制裁,制裁產生的損失僅占5%,主要都是國內經濟結構限制。(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盡管對沖基金大佬卡爾·伊坎(Carl Icahn)警告稱“高收益債券市場已形成即將破滅的大泡沫”,然而自上周四聖路易斯鷹派聯儲主席布拉德稱應考慮推遲結束QE後,高盛還增持了美國垃圾債。近年來迅速擴張的安本資管(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 )也表示,做空歐元和做多美國企業債“就是現在朝著你撲面而來的交易模式“。
隨著近期垃圾債發行的增加,“放下債券質量,沖向垃圾債券”的模式又開始盛行起來。瑞穗證券(美國)債券市場執行董事Timothy Cox在電話中對彭博社如是說:
市場是很健忘的。頭一天市場還讓你覺得流動性即將枯竭,你什麽也拋不掉了。第二天早上醒來,你發現又能對不同的收益率進行定價了。市場真的很開放。
結合最近幾周市場出現的大幅波動,Cox的話並不難理解。美聯儲本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15日當周,美國債券市場創逾一年最大波動,華爾街的主要債券交易商削減了68%的高收益率債券凈多倉。
10月15日當周,包括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在內的22家一級債券交易商將高收益債券凈多倉由43億美元大幅削減至20億美元,創2013年4月以來的新低,而9月24日的持有量還在80億美元。當周高收益債券下跌1.5%,因市場擔心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將損害美聯儲為刺激美國經濟增長所作出的努力。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在這樣的背景下,伊坎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擔心市場會出現重大事件,“美聯儲清楚表態,他們不會很快加息,市場跟著美聯儲走。我很擔心會出事。”
他認為,如果沒有美聯儲的超級寬松,標普500指數的點位會比現在低。至於高收益債券市場,他認為已經到了下跌的時候,“高收益市場在泡沫里”。
然而,高盛資產管理公司的做法卻截然相反:
高盛資管亞太地區固定收益資產部主管Philip Moffitt視近期垃圾債券大跌為一次良機,增持了美國垃圾債。
Moffitt在悉尼接受采訪時表示,高收益率債券比投資級債券更有吸引力。
做空歐元並做多美國企業債的安本資管也表示:
新發垃圾債數額龐大但是價格折讓也大:“10-15個基點的價格折讓是很有可能的,因為承銷行們既希望完成債券銷售工作,又希望它們可以(在二級市場上)很好地交易。”
"我們正在通過做空一些歐元來買美元證券,盡管量還不是很大,但這種交易模式現在正朝你撲面而來。”
垃圾債收益率達到6.5%,但違約仍將是十分良性的, 很難對這些BB或B評級的債券不感興趣。我仍然認為,高收益債券具有很好的(投資)價值,並且現在比過去好多了。
我們在利用這個機會讓錢生錢,我們正在減少對貸款的風險曝露,以及買入高收益債券。
花旗銀行全球企業債策略部主管Matt King還發現,美國企業(非金融業)債券息差已不再隨企業杠桿變化而變化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