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麗聯合集團CEO陳琪:騾子和獨角獸的區別在於聚焦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6/162807.shtml

美麗聯合集團CEO陳琪:騾子和獨角獸的區別在於聚焦
源碼資本 源碼資本

美麗聯合集團CEO陳琪:騾子和獨角獸的區別在於聚焦

通過短視頻的方法,在給用戶提供好內容的同時,還給公司大概節約上億的廣告費。

本文系源碼資本(ID:sourcecodecapital)對i黑馬投稿

在經歷了去年的火熱後,直播在今年開始降溫,但蘑菇街的直播業務反而蒸蒸日上,這正是由於蘑菇街直播能夠和電商結合,“把好的內容跟好的商品結合起來”。

而蘑菇街去年就切入了短視頻,目前已經是國內在時尚領域里面短視頻產量最大的,而且連續登上第三方榜單的首位。通過短視頻的方法,在給用戶提供好內容的同時,還給公司大概節約上億的廣告費。

每個公司都會遇到發展瓶頸或者業務拓展的邊界,陳琪認為破局的關鍵在於聚焦,依靠核心業務打造起比較強的現金流,多方位布局的成功率才會變高。

以下為陳琪在源碼資本2017年碼會上的演講全文:

大家好,謝謝曹毅的邀請。今天想跟大家講一下聚焦的問題,剛才汪靜波汪總講到三年一個階段,我非常認同。我現在是第六年,剛好走完了兩個三年,兩個三年狀態幾乎跟汪總前面兩個三年的狀態是一樣,我們第一個三年基本上搞定了我們基礎的產品,讓用戶喜歡我們,積累了我們最初上千萬的客戶。

過去的三年我們主要聚焦在整個公司本身的建設上面,包括我們整個商業模式的打造,到現將精力放在核心的業務的打造上面,使核心業務成為現金流,支持我們更快地發展。

有一件事情非常挑戰我,就是什麽時候應該堅持以前做的事情,什麽時候應該突破和嘗試一下新的東西?

1、“聚焦”和產品形態無關 和核心能力相關

我是屬於好奇心非常重的一個人,對於很多新鮮的東西都有極強的欲望嘗試。了解我的朋友知道我以前是做設計師的,屬於感性思維比較重的人,對感性東西都有非常強的沖動。

看我們以前的新聞報道,有一個很常見的說法是,這家公司是一個專註於轉型的公司,似乎這個公司形態做了很多的轉變,我一直認為這是一個誤解,如果我們做了大規模的轉型不見得我們能夠活得下來。

我們堅持做的是把好的內容和好的商品結合起來,因為我們相信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給消費者帶來更好地體驗,這是我們的核心能力。

大家知道去年年初的時候直播非常火,雖然現在開始降溫了,但是我們的直播業務反而蒸蒸日上在發展。

去年我們三月份開始做直播業務,我們當時的團隊以及工程師很不理解,說我們又要做電商,為什麽要做直播,雖然我們這個上面女生很多,但是不代表做直播就能贏。

我們過去積累了很多模特和網紅的資源,運營團隊把這些網紅趕到直播上面,他們愛幹什麽就幹什麽。但很快大家就發現問題了,因為我們平臺每天的上線的都是女生,女生看女生直播她們從來不送禮物的。

我們做了一個決定,第一不要再送禮物了,第二把所有搞演藝或者長得好看全部退掉,只留下賣東西的。當時幾乎就是重新開始做。你會發現這個事情開始發生變化了,那一天開始整個業務開始逐步變化了。

到現在的狀況,上個月在我們平臺上賣衣服賺的最多的那個姑娘賺了600萬,就是她一個人賺了600萬,而且非常穩定。我們只賣衣服,這和我們核心的能力結合起來了,我們的核心能力剛才就是說把好的內容跟好的商品結合起來,直播只不過換了一種產品形態而已,這一結合我們這部分的業務發展非常快。

另外一個業務就是短視頻。到今天大家覺得這個事情很火,我們在一年前開始做短視頻。

我們做短視頻最初原因和直播正好相反,直播是一開始沒想做電商,但是短視頻就是想賣東西。他們拍的短視頻都是介紹化妝品或者介紹一個東西試圖把這個東西賣出去。短視頻同樣也經歷了初期的那個階段,也就是短視頻沒有人看,東西賣不動,轉化率極低。

因為對於消費者來說,短視頻就不如視頻互動性那麽強,又不如看圖片瀏覽速度那麽快。一個用戶買一個東西大概瀏覽3000張圖片,這個短視頻滿足不了她導購需求。

後來我們又提了一個方向就是做實內容,集中在化妝品和搭配方面。我們現在應該是國內在時尚領域里面短視頻產量最大的一個,而且連續登上第三方榜單的首位,每天在全網的播放量已經是千萬次級別。我們的存量短視頻可以每天發布7-10支短視頻。

這個對我們來說相當於之前要花很多錢投放品牌廣告帶來包裝。我們通過短視頻的方法,在給用戶提供好內容的同時,還給公司大概節約上億的廣告費。

這兩個業務似乎是相反的,一個開始橫向做內容沒有成功,做電商成功了。另外一個做橫向做電商沒有成功,改成內容以後很成功。這和我們講的聚焦,非常有關系。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常常有這樣的業務,我們很難判斷到底是失去了焦點,還是非常聚焦?

這兩個案例我發現一個點,聚焦不是和產品形態相關,而是和核心能力相關。只要還在使用自己核心能力就認為是聚焦的。

這個話怎麽說?我剛剛講了,我們這個公司核心能力就是在商品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好的內容,幫助消費者發現商品。所以當導購的業務變成了這個樣子的時候也能快速成長。所以當視頻變成和我們核心能力相關的時候,也快速增長。

2、聚焦原生內容能力 效果非常明顯 

我們這個公司最初三年積累早期用戶的時候,我們是非常借助於新浪微博和騰訊空間這樣的渠道,我們做了很多的娛樂化的工作。

比如說我們最早期的時候做了很多星座相關的小測試或者情感測試。為什麽幹這些事情,因為最早為了獲取客戶的時候我們不想要男人,所以如果你普通打廣告的話一半廣告費就浪費了。

而且我們當時發現男生跟女生都喜歡廣告上有男生,但是如果這個廣告創意上是女生,男人點擊的比女人還要多。所以我們在最初的時候打廣告有一個非常大的困難就是如何把這些男生全部過濾掉。

所以那個時候我們會做很多的星座測試和情感測試。舉一個例子,你要找幾個男朋友以後才能找到真命天子就是這種問題。這種問題就沒有任何男的感興趣,全部都是女生點,那個效率直接上升了。

這個是說我們團隊一直在社交網絡上有非常強的運營以及吸引流量的能力。

隨著公司快速擴張又有很強的緊迫性要求,所以這個團隊會有越來越轉向用錢幹這些事情,花錢投放網絡或者衛視廣告等等。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用的手段越來越常規化,越來越沒有創意。

今年我又做了一個動作,非常簡單,就是把我的市場部門預算減了。說到底就是讓他們不要花錢了。

這個團隊非常痛苦,他們以前用過所有的招都用不了了。這個時候其實我唯一幹的一件事情是,無論他們提什麽方法,我都說NO,直到他們提的那個方案和我們的原生能力相關。

這就是我剛才講的,我們在社交網絡上面、娛樂化的內容方面有非常強的原生能力。大家如果最近看的話,我們的開機的方面基本上每天都是明星,從下周開始連續七天都是一線的大明星跟我們合作。我們開始做封面訪談,大家微博上進行互動,整個過程不花一分錢。你給他錢,反而做不出來這樣的東西,非常有意思。

說了這三個案例,其是想表達一下是說,在我們自己成長的過程里面有各種各樣的事情會讓整個團隊失去焦點,失去焦點的結果是帶來巨大的成本。

剛才汪靜波汪總也說了,發展瓶頸或者業務拓展的邊界問題很多團隊都會碰到這個問題。而我們發現破局方法不是找什麽東西來做,而是砍掉很多東西,把你所有事情給濾一遍,能不做的全不做,聚焦的效果上是非常明顯的。

3、主營業務變成現金流 更賺錢才有更高成功概率 

幫助企業突破方面,聚焦,最核心的觀點是讓這個核心業務變成自己的現金流。這個也是在最近很多的案例里面發現的事情。在杭州最近火熱的是網易的例子。

最近網易的營銷也做得很好,包括考拉、嚴選、網易雲音樂、遊戲。我們有很多公司同事問我說,為什麽不能像網易一樣可以做這麽多的業務,為什麽不能像他們一樣?特別是產品經理以及技術的同事,有非常大的興趣和動力開發各種各樣的產品。

後來只用了一個理由就讓大家想明白了,只有我們自己的主營業務變得持續非常賺錢,才有借著自己的能力找到新的業務去擴張的可能性。

我現在對整個團隊要求非常清楚,我們要的就是把我們主營業務變得賺錢。我們心態轉變到一個非常好的狀態了,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也非常清楚,目前我們的收入規模已經比較高了,我們還會繼續擴張,這樣新的增長利潤,多方位布局的成功率才會變高。

這是關於聚焦,我們發生的一些小故事,和我心理上帶來的一些變化。在座的CEO比較多,我把這樣一個心路歷程以及這個點跟大家做一個分享。謝謝大家。

短視頻 陳琪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31

共享經濟的真正機會在於,是否具有“增量市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1/163383.shtml

共享經濟的真正機會在於,是否具有“增量市場”
變革家網 變革家網

共享經濟的真正機會在於,是否具有“增量市場”

如何用增量思維來看共享經濟?

來源 | 變革家網(ID:biangejiawang)

文  |  拆解學院

當下創業和投資最熱的領域當屬共享經濟,共享經濟的興起,本質上在於二點:

1、移動互聯網時代,位置和用戶的連接變的很方便,高效。

2、移動支付的普及大大提升了用戶體驗,讓整個交易流程變的更加快速、便捷。

至於在共享概念中,到底模式是C2C(個人對個人)還是B2C(企業對個人),其實並沒有那麽重要。

寬泛來說,租賃也是共享的一種表現形式——一件物品,多人在使用它,這個時候,共同使用=共享使用。對於公司運營者來講,哪種模式運營更加高效、商業模型更加通暢,就應采取哪種。

基於此,市面上一些討論所謂偽共享經濟、真租賃的一些文章是毫無意義的,甚至可以說是有毒物,因為不知不覺中,它把人的情緒帶動起來了,讓人們帶著情緒去看問題。

這時候人的潛意識里就會去抵觸這些新事物,以至於當有價值的共享模型出現時,輕易的就會被這種潛意識里的抵觸情緒給否定掉,讓人不能夠靜下心去深入研究,從而錯失創業和投資機會。

什麽是增量思維?

由於共享經濟是當下熱門,關註的人自然也就很多無論創業者或是投資人,大家在審視一個項目的過程中,總是習慣性地先在腦海里想像一下應用場景:

51

身邊的人、街上的人、有沒有人屬於這個市場的用戶?有的話,有多少?然後再用直覺去感覺這個市場有多大,值不值得參與創業、投資。

但事與願違,往往在這種思考模式下產生的思維結果,看似正確,其實最後都是錯誤的。因為在思考的一開始,你就站在了錯誤的思考層面上,也就是所謂的存量思維法,這種情境之下,最後錯失機會也不足為奇。

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讓一開始的思考模式就建立在增量思維法上,即:目前的使用者(用戶)多少,只是參考的數值之一,並非最關鍵的。

關鍵要看:這種模式在現有市場的前提下,有沒可能做到以下兩點:1、引流新的用戶進來,這些新用戶數量能有多少?2、有沒可能提高低活躍用戶的使用頻率?

這兩部分屬於增量市場的部分,它的空間可能是巨大的,甚至大大超過現有的市場規模。但市面上卻並無此類數據可參考,故容易被忽略,而這恰恰是最關鍵的核心點所在。

用增量思維看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

具體舉例來講,在原來共享單車未進入大街小巷前,存量思維法通常這樣看:街頭騎自行車的沒多少人呀,而且都是年紀大的中年人。

55.webp

騎個自行車,這多大點市場呀,沒意思。但增量思維卻是這樣認為: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的騎自行車人群少?有沒辦法克服?

後面的事實我們也看到了,在解決了存放難、攜帶不便、維修難等問題之後,騎自行車的流程一下就跑通了。

尤其在更加關鍵的——便宜這個因素建立後,騎自行車的人群一下子比原來多了許多,直接把摩的、出租車、專車、公交車的用戶一下子分流了不少過來。

甚至把健身的人群也引流了過來,原來開車上班的人也不開了(有統計數據顯示,在大規模投放共享單車的城市,二桶油核心城市的加油量同比下降了5%),而這部分新增的巨大的用戶群體,在原來的市場規模數據里面是沒有的。

再說說共享充電寶。手機沒電、找地方充電是毋庸置疑的剛需:在手機APP里,最耗電的三個功能分別是聽音樂、打遊戲、刷微信,這三個功能也是當下年輕人最熱愛的,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而正是因為這些功能用得太頻繁,年輕人總是感覺手機經常沒電,常常苦惱於為什麽充滿電的手機連一整天都用不了?

雖然需求夠剛性,但因為充電寶體積比較小,因其導致的攜帶等問題不如自行車那麽難,故市場容量也自然小了很多,我個人估計,約相當於單車市場的10%。

如果說共享單車市場值20億美元,那共享充電寶就值2億美元。所以你做不做這個事兒核心不在於,而是2億美元的一個事兒,是否值得你參與?

還有哪些被存量思維忽略的市場機會?

現實中還有很多市場機會容易被存量思維忽略的例子,下面這兩個就是:

1、奢侈品包包市場。很多人的印象中,奢侈品只屬於少部分人擁有,這部分市場有多大?每年的增長率是多少?似乎已經比較固定了,各個大品牌商家把市場份額也都分的差不多了。這里面還能有什麽機會呀!

其實並不然,你要知道,每一個女人都渴望使用大牌包包,但基於經濟條件的原因,並不能夠每個人都能擁有。

那麽有什麽辦法,可以用移動互聯網的力量、共享經濟的力量、互聯網金融的力量來幫助這些女人,讓她們都可以使用到大牌包包呢?答案一定是有的,比如那些專做奢侈品租賃和名牌服飾租賃共享的平臺。

56.webp

2、再說一個農村汽車市場。在存量思維觀念里,汽車是屬於城市人群的,農村的路坑坑窪窪,開什麽車呀。不靠譜!殊不知,隨著村村通公路的基礎建設,大量的農村地區已經修建好了公路。而且無論生活在農村還是城市,有一點需求是共通的,那就是:人們追求美好、舒適生活的願景是不變的。

順應這個需求,農村的出行升級實際經歷了一個三部曲:從自行車到摩托車,再到汽車。而且因為使用成本的原因,很快便產生了更加滿足農村居民出行的,自行車和摩托車的結合體——電動車。

但畢竟電動車的舒適度始終不如汽車,再加上使用成本的因素,在農村市場,便宜、結實、充電快、動力持久的電動汽車可以說是正符合當下需求!

試想一下:農村人口有多少?合起來多少個家庭?這個市場有多大,在過往的數據里都是沒有的。我們僅僅想像一下就足夠興奮了。

 

共享經濟 增量市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014

虢盛資本谷茹:投資就是做人 投資最大的魅力在於磨練和完善人性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206/167241.shtml

虢盛資本谷茹:投資就是做人 投資最大的魅力在於磨練和完善人性
投資界 投資界

虢盛資本谷茹:投資就是做人 投資最大的魅力在於磨練和完善人性

先說人,有擔當是首要、其次抗壓力要強,還要有誠信,誠信有時是建立在勇敢和擔當的基礎上,另外創業者也要樂於分享。如果你4點都做到,你是個企業家;如果只做到前兩點,你只能算是個純商人。

來源 | 投資界(ID:PEdaily2012)

作者 | 喜樂

做投資,有人覺得這是一份有趣、刺激又能時刻保持新鮮的工作;面對大批量的工作強度和投資圈的激烈競爭,累、碰壁、想要放棄的心態,也許很多從業者都曾經歷過。

谷茹的夜班飛機延誤了,淩晨三點到達北京。她笑著說,我不覺得累啊,對我來說,做投資不只是一份事業,更是愛好,從沒有想過放棄。

微信圖片_20180206153140

投資近1.9億,銳新昌要的遠遠在錢之上

谷茹要講的是一家叫銳新昌的企業,故事里我沒有看到什麽誇張的跌宕起伏,兩小時的采訪卻叫我一分鐘也不肯松神。

國占昌是天津銳新昌輕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2004年11月成立了公司,專門做工業用精密鋁合金結構件的擠壓成型及產品的精、深加工。2012年9月就掛牌了新三板。

公司生產的電力電子散熱器、醫療設備構件、汽車輕量化安全材料、流體和自動化控制部件及材料已被ABB、施耐德、西門子、通用電氣、飛利浦、諾基亞、松下電器、富士通、艾默生、愛信精機、加鋁等諸多世界知名企業使用,產品滿足個性化需求,建立了與上述顧客群共同成長獲得雙贏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2015年,因為要做市,對資本市場運作不甚熟悉的銳新昌,需要通過融資的方式引進專業的機構為自己做輔力。不過在宣布那輪3000萬元規模的融資規劃時,國占昌還未與谷茹結識。

銳新昌是個香餑餑,除了虢盛之外,還有許多爭著要投的投資機構;說起來,這輪融資看上去像是一場奪目的足球角逐比賽,虢盛最終以其專業性和敬業態度勝出。“當時很多比較知名的VC/PE機構、產業新能源基金等投資商都想投,朋友把銳新昌介紹給了我,我跟國總聊得很投機,接觸了幾個月,這件事也就基本定下來了。“谷茹說。“國總對我印象最深的是當別人和他空談資本的時候,我已經下車間了,在看生產工藝和流程管理。”

銳新昌盈利狀況非常健康,現金流很好,為投資標的輸血不是虢盛資本的核心價值,也自然不是銳新昌選擇虢盛的主要原因。

2015年,國占昌60歲了,向來穩重的他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而虢盛和其余有些只為了短期套利的投資商不同,谷茹奔著銳新昌的企業價值而去,合作的初衷遠遠淩駕於套利之上。雙方不謀而合。

2015年5月開始接觸,谷茹團隊完成盡調、得到投委會同意、談攏合作價格等一系列細節用了4個月,9月,雙方合作意向談成。由於新三板相關法規、流程,2016年5月,投資協議完成,虢盛投了數千萬。

虢盛第二次追加投資是2016年10月(2017年3月底正式交割完成),投資過億,兩次投資合計近1.9億元,占股超20%。第二次投資原本不在最初計劃之內,國占昌用轉讓股份的方式對虢盛回以了最誠摯的敬意

“這次合作我們是相匹配的。在宏觀經濟轉型的常態下,大家都在尋找藍海。虢盛可以幫忙梳理公司戰略方向,同時和銳新昌一起優化工業4.0下的管理流程細節和信息化建設,儲備戰略投資項目;識別、物色與之對應的各種經營管理人才、資本運作人才。我自己也在經營管理公司,在公司管理方面我們很多想法也不謀而合。“谷茹顯然是一個最令創始人喜歡的投資人。

你4點全都做到,是企業家;只做到2點,只是個純商人

谷茹表現得有點為難,該怎麽回答這麽一個“什麽樣的企業讓你一看就想投,什麽樣的企業讓你一看就不願投”問題呢?

思考了2分鐘,采訪的氣氛在空曠的酒店酒吧里逐漸有些凝滯。我這才真正意識到谷茹的特別。

許多投資人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假思索,口若懸河。她不願意,她在思考。

兩分鐘後,谷茹已邏輯清晰,一字一句顯得尤為誠摯和深刻。“投資和做人很像,知道“什麽樣的企業不願投”很簡單。要是一眼能知道什麽樣的企業值得投資,是投資人最大的本事。

從采訪開始,谷茹的聲音輕緩而不疾不徐,我需要身體前傾以確定聽得足夠清楚。但就這輕輕的一句,如飛沙走石,足以引得平靜湖面一時間驚濤駭浪。

此時,我不由得捫心自問,你做人做的如何?什麽才是你真正想要的?你確定你在做的是你想做的嗎?

還未來得及聽到答案,我又聽到谷茹為自己的話做出進一步的解釋,“投資無非是投人和投行業,一個是賽手、一個是賽道。先說人,有擔當是首要、其次抗壓力要強,還要有誠信,誠信有時是建立在勇敢和擔當的基礎上,另外創業者也要樂於分享。如果你4點都做到,你是個企業家;如果只做到前兩點,你只能算是個純商人。再說行業,行業要有成長性、要能在未來做到很大量級。“

“一個企業家要樂於分享、要能與我的資源配合得上,擁有這些特征的是我最願意投的企業。雖然在談人和企業,說白了,還是在說人。只有人對了,企業才能做得到,才能更可持續地長久地發展。”谷茹已經把投資當作做人來做,也已經把投資邏輯當作人生哲學來遵守。

“國占昌這人非常講究誠信,知道自己要什麽,不會因為欲望而隨意調整”,誠信、守時是谷茹提到最多的詞。

原來在那4個月的盡調期,虢盛事無巨細,從公司所擁有的技術、產品到公司的上下遊產業鏈和競爭對手,無一遺漏。他們實地采訪過銳新昌的客戶,得到的答案大多一致:一定會選用銳新昌的產品。也正是因為國占昌本身的性格品質,公司的交貨向來保質守時。“講究信用,是那個年代人的精神烙印,但在當今年代卻不多了。”

u=4189003527,510342511&fm=15&gp=0

除了信用之外,銳新昌的技術、市場和企業管理在業內都屬前列。其中,銳新昌的技術具有領先型,因為做的是可定制化、小批量的鋁合金精密件,銳新昌自己開發了模具、改進設備,可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從產品設計仿真、模具設計制造、型材擠壓生產、產品加工、最終檢測等的一站式服務。截至2016年底,企業已獲授權專利30項,其中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專利18項。正是通過技術,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和生產的柔性化;也是通過技術,從而降低了成本,保持了毛利率。

據了解,在國內能擁有相同級別技術的企業,包括銳新昌在內,不超2-3家。僅“多規格、小批量”對這一產品要求,絕大多數中國企業還未有能力做到。銳新昌呢?根據其在新三板的財報顯示,其毛利率連續幾年超過30%、凈利潤率超15%,現金流也非常健康

谷茹透露,2年前銳新昌也曾考慮過在國際上收購技術先進的同行公司,但因公司技術已完全能夠滿足客戶需要,並超越了同行公司,所以收購一事最終被摒棄。

微信圖片_20180206153150

 

你真的懂什麽是工業4.0嗎?

“我從來沒有一眼就決定投資的時候,就如同戀愛一樣,剛認識幾天就決定結婚嗎?對人的辨識太難了。”

不了解一家企業,不懂一個行業的真實情況,你敢投嗎?當然,有太多投資人敢了。但對虢盛來說,在投資之前必須充分了解一家公司,從公司內部、公司的競爭對手到公司上下遊產業鏈的調查,對於谷茹的團隊來說是理所應當之事。

“新能源經濟”一直是虢盛的投資偏好之一,“前瞻性的國家對新能源領域和工業領域的“新能源”也都會頗為重視,這是搶占制高點。後者即是我們通俗所說的工業4.0。“有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智能制造產值在1萬億元左右,2020年有望超過3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20%。

萬億市場規模,資本蜂擁而至毋庸置疑。那麽,你真的懂工業4.0嗎?

什麽是工業4.0?是在工業自動化的基礎上,再配合上移動通訊技術的應用和算法及大數據的設置。沒有這兩項都不能算是工業4.0,只能說在通往工業4.0的路上。在這條路上的相關企業,都是可投的,但不能誤解為所投的這些就是工業4.0了。”谷茹作出了解釋。

因為懂得,所以能甄別企業是否值得投資;因為懂得,所以在投資後更知道如何做好那家被投企業的投後管理。銳新昌即是一例。

沒有一家企業是完美的,對企業和機構來說,投後管理永遠是最難最寶貴的一環;它意味著你能否最大化發揮你的價值,和你投資的企業一起沖到更高點。

谷茹告訴我,很少有投企業是在投資完成後就被虢盛遺忘在角落的。投資只是所有事件的剛開始,投後管理做的好才是王道。

然而,投後是一件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事情。在谷茹眼里,投資人要做好投後,必須要先做到擁有管理意識和管理經驗。其中,管理意識又跟人性掛鉤,有擔當的人才時刻擁有那一種真正管理意識,同時還要有經營管理過企業的經驗。

可以確定的是,市場上擁有1.2萬家基金,真正能做好投後管理的很少。

2017年2月,銳新昌發布公告稱,公司已進入首次公開發行股份並上市的輔導階段。

投資不是一場博弈 

回到很久以前,我們談論“合作”談的是什麽?不是利益至上,而是在雙方誠信的基礎上達到共贏。共贏可以指很多,利益只是結果之一。

價值投資,是虢盛唯一的堅持。

一直沒有敘述虢盛本身,現在終於到了時機。

其實,在前期的采訪中已對虢盛(前複星凱雷、交銀國際部分核心團隊成員組建,管理人民幣基金規模超過40億元)有過介紹,當時忽略了谷茹一直強調的人均管理資產規模和IRR才是衡量一家投資機構投資能力、管理能力核心競爭力的指標。也就是說,目前虢盛的人均管理資產規模近3億元。這在國內投資機構絕對是鳳毛麟角。

在投資項目數目上的慎重足以顯示谷茹本人對投資這件事的慎重,“對我來說,標的和機構之間,信任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把這場交易當做是一場博弈,想套利的人遲早會被自己套牢。”

因為慎重,虢盛在基金募集這方面並不著急。“我一點也不著急,現在時候還不到。不過最近跟業內人士聊天,我能感覺到他們的迷茫,我就知道時候快來了。等到他們都開始絕望的時候,機會就到了!”谷茹笑著說。

谷茹在等,安靜且淡定。我也得知,2017年底虢盛會募集一期新的基金。

我最後問了谷茹一個問題,讓她轟然大笑。

“虢盛這個名字有什麽意義嗎?”

“沒有,沒有任何意義。很多人都問我,以為有特殊含義。我看別的機構就喜歡回答名字的意義,但我覺得沒有就是沒有。當時為了註冊公司,誰還有空想名字的意義啊,就想著快點搞定這一切就好了。”

虢盛 谷茹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939

馬雲:香港的優勢在於包容、創新和年輕人

編者按:

近日,在香港大學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舉行的第199屆學位頒授典禮上,馬雲獲頒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以表彰他對科技、社會和世界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馬雲港大致辭全文:

尊敬的校監、尊敬的副校監、校委會的主席和成員、署理校長、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學生們、 各位校友,大家好!

感謝

我感到非常榮幸,並且極其感動,這是個古老、隆重、輝煌的的儀式。

感謝港大給我的榮譽和信任。

我高考失敗了三次才考進大學。我做夢也沒想到有一天可以成為博士。但是我的確很努力,盡管我不停地考試失敗。所以,我的故事告訴那些非常努力、但一次又一次失敗的人:沒關系,別放棄,總有一天,一所像香港大學這樣的好學校等著你。

鄧青雲教授和蒙德揚博士,我很榮幸能和你們在一起,非常感謝讓我代表你們發言。

我還想感謝Professor Charles Schencking用心寫的贊詞。我聽的時候,我覺得我應該沒有那麽好,我得到這個榮譽不是因為我夠資格,我會努力工作來證明有朝一日我將符合標準。

企業家和科學家

香港大學頒發的社會科學博士,不僅僅是對我的認可,更是對企業家這個群體“never give up”精神的認可。

我認為企業家是社會中的科學家。企業家和科學家有許多相似之處,我們都需要承擔風險,我們都需要創新。科學家知道如何正確地做事,企業家懂得有效率地做事。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因為看見,然後相信。但像我們,則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我們開始做生意的時候,沒有錢,沒有資源,什麽都沒有,我們唯一擁有的就是相信未來,相信一個夢想。我們犯了無數錯誤,唯一做對的一件事就是“never give up!”

生意人和錢打交道。但我認為真正的企業家、創業家不僅知道如何能賺錢,更知道為何掙錢。我們不為錢而活,也不為錢工作。你有100萬的時候錢是你的,有1000萬的時候錢已經開始帶來麻煩,1個億的時候,我認為這已經不是你的錢,是社會對你的信任,社會信任你能夠用好這筆錢。所以真正的企業家,不是利用社會問題去賺錢,真正的企業家是通過解決社會問題來賺錢。

包容,創新,年輕人

全世界這麽多超棒的城市,香港是我見過的其中最好的。同時,香港是我每年來的次數最多的地方之一,僅次於我的家鄉杭州。香港的優勢,對我來說,因為三方面的吸引力:包容,創新和年輕人。

我喜歡香港,香港的獨特性在於她的包容,在於她開放的精神。

正是由於開放的貿易,開放的文化,開放的政策,才成就了今天的香港。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城市,在這麽小的地方,講著這麽多國家的語言,有著這麽多膚色,如此不同,又如此相似。今天如果說香港還面臨一些問題,任何的城市都有問題。有人說香港年輕人有問題,但哪里的年輕人都有問題。關鍵是,如何面對問題,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去挑戰這些問題。我對香港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有信心。

我喜歡香港的年輕人。我年輕時,看了很多香港電影,夢想著有一天能來香港。香港太棒了,那時能夠來一次香港就像做夢一樣,更不敢談在香港念書,在港大念書。今天在校園里,我看到許許多多年輕人在這里讀書,首先浮現的心情是羨慕,然後是尊敬。我希望我不是今天拿到一個博士學位,而是剛拿到錄取通知書,即將開始在港大讀書。

因為包容,因為有優秀的年輕人,所以香港可以擁抱創新,香港有全世界最好的創新的環境和條件。最近香港人都在熱議香港將成為亞洲新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內地有巨大市場,香港有優秀人才和資本,香港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不僅只是香港的,也不只是中國的,而是屬於世界的,更是屬於這個世紀的。香港的年輕人眼睛不能只盯著香港,而是要向世界看。不光解決自己的問題,更要解決別人的問題;世界上有很多專家,但沒有人是未來的專家,現在的專家都是面向過去的專家。只有努力才能成為未來的專家。香港的技術創新,應該是專註於解決未來的問題。

香港會成功,但世界在急劇變化。香港過去是貿易港,但今日的貿易變化極大,因為科技變化很大。未來的貿易不是B2C 而是C2B。未來的貿易主題將不再是貨櫃,而是包裹。未來的貿易不是中國制造、美國制造,而是互聯網制造。只有變化,才能讓香港成為世界貿易的新中心。香港同樣是金融中心,但今天我們說的是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香港應該成為兩者的先驅和引領者。

未來

過去半年多以來,這是我第五次與(林鄭月娥)校監見面。每一次,她都與我談論年輕人,談論科技、創新,談論香港的未來。

我認為未來三十年世界會發生巨變。新的技術革命會改變世界的方方面面,如果我們不希望這個技術變革變成社會革命,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準備。我們會面臨巨大的挑戰,所有的挑戰當中,教育的挑戰是最大的。現在即使是最好的學校,也面臨這個問題:我們現在教給孩子的,和200年前教給他們的沒有區別,機器會做的更好。所以我們必須想到,我們未來將會教給我們孩子什麽是最好的。我們必須教給他們機器贏不了的。機器只有chip,而我們有heart。我們現在必須改變教育系統。

未來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競爭,是學習能力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如果你像機器一樣思考,那麽問題就會接踵而至。

在過去的20年里,我們把人變成機器,在接下來的20年里,我們將會把機器變的更像人。

未來,將不再是知識驅動,而是智慧驅動,是體驗驅動;過去是知識和制造業驅動,未來則將是創造驅動;

未來世界將不應只關註智商和情商,更要關註愛商。只有當你關心其他人,其他人比你更成功的時候,你才有機會。

在我心中,香港是離外面的世界最近的中國城市;明天,我相信香港將成為離未來最近的城市。我相信香港、香港的年輕人、香港的未來、我相信香港大學。

能夠在這里,這是我的榮耀。

謝謝大家!

來源:阿里巴巴官方微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88

蔡東豪:「止蝕精神在於紀律。」

1 : GS(14)@2011-12-15 21:41:32

http://m.sharpdaily.com.hk/detai ... 5307&category=daily
「止蝕精神在於紀律。」
財經專欄作者施慧雅


施慧雅說出了我一直想講,但不懂怎表達的投資理念。止蝕是反智的,愛一件東西才會買,買了之後價格跌了,會心思思想買更多,不會賣出。
財經演員在買入一隻股票之前已定下止蝕位,一直以來,我質疑財經演員究竟應否買這隻股票。
施慧雅一語中的:「止蝕價並不是一些一成不變的指引,其功能純粹是表示自己要檢討一下。」投資者會犯錯,所謂止蝕價是提醒自己要檢討投資時定下的提示;止蝕不是盲目指令,而是一種紀律。好與壞投資者之間的一個重要分別,是好投資者不停提醒自己可能犯錯,要懂得在犯錯之後修正和學習,而壞投資者一是對自已擁有不應有的自信,一是拒絕承認世上有很多事情自己不了解。止蝕不是財經演員的台詞,而是投資者應具備的紀律。

蔡東豪
2 : GS(14)@2011-12-15 21:42:10

是一篇11月8日的文章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1108/News/ek2_ek2a1.htm
慧雅認為,無論我們對自己的觀點多麼有信心,也應該不時檢討,始終客觀環境有可能出現我們未察覺的改變,不時對自己的投資作出檢討,是有其必要的。不過,慧雅認為我們亦須留意,止蝕價並不是一些一成不變的指引,其功用純粹是提示自己要檢討一下,風險是否已超出自己可承受的範圍,以免泥足深陷。基本上,慧雅認為大部分人都應該及能夠成為自己資金的主人,懂得管理風險是重要的一步。基本上,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慧雅認為止蝕價的精神,純粹是要為執行一些紀律,警惕自己在什麼時候宜檢視自己的風險是否已超出可承擔的範圍,但這並不表示股價在跌過某些水平後就一定要沽售。
3 : GS(14)@2011-12-15 21:43:01

據我記憶,他早期好像是經紀,都寫了大約最少9年了,當年莊家股那幾篇在她在2003年左右寫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12

施慧雅:止蝕精神在於紀律

1 : GS(14)@2011-12-15 21:47:1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1108/News/ek2_ek2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18

樂觀在於股票的低估值-香港東方日報20120227

1 : GS(14)@2012-03-03 22:27:43

http://blog.163.com/wang_ya_yuan ... 1412012127356107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075

胡孟青:升市法寶 在於口術

1 : GS(14)@2012-04-30 22:49:30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430/84504
中資股已經陸續公佈首季業績,由於之前分析員已經下調預測,令大部份尚且得已符合預期。但年頭一眾看好盈利見底、最壞時期過去的周期性股份,尤其是航運股仍然虧損,那又是否最終證明三、四個月前,市場早已過份樂觀?
更令人關注的是,內銀股支撐中資股整體盈利的持續性,觀乎幾大內銀股首季業績,盈利無論按年或按季都有上升,論增長幅度部份是上市以來最低的季度增長,這不足為奇。
須留意的是,內銀過往靠貸款製造盈利的增長模式,已開始有變。以工行(1398)、建行(939)及中行(3988)數字為例,貸款按季分別增長4.7%、5.1%及1.5%,但同期的淨利息收入增長全部追不上,中行更錄得按季下跌。
要關注的是,幾間銀行首季的存放及拆放同業活動顯著上升,工行按季急升41%,反映之前大部份表外理財相關貸款產品,開始撥入損益表內,最後會否涉及潛在風險,稍後始會明朗化。
單以幾間大銀行作比較,農行(1288,圖)季績更是難以挑剔,但值得留意農行撥備按年下降近12%、按季減幅更達48%,與幾家大銀行完全相反。農行靠壓低信貸成本保持盈利的動機不能排除,尤其是他們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僅得9.6%,為四大行中之最低。
內銀盈利仍然有增長,在時間上似乎脗合或巧合,有否想過如果沒有三月份突然衝高的過萬億人民幣新增貸款,情況會是怎樣?
當局新增貸款這道武器,既收托高盈利之效,亦有助維持市場樂觀預期,因為三月份新增貸款數字一出,市場一眾中國經濟師已經認定,經濟已經見底。但見底是否代表反彈又是另一回事,三月過萬億新增貸款當中,僅僅1700幾億是向企業批出的中長期貸款,其餘部份充斥短期票據融資類別。
托市動機相當明顯

比起歐美國家,內地情況更難掌握,事實上官員已經懂得玩弄出口術的伎倆,中證監更罕有主動發稿提到,正研究下調股市交易費用,托市動機相當明顯。靠憧憬維持升市,以往試過。
去年同期,大行幾份報告題為Don’t Sell in May,或Buy in May and Walk Away,結果?又如零八年內地兩度降股票印花稅,結果?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039

困境在於央行決心不足 施慧雅

1 : GS(14)@2012-08-17 10:36:1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2_ek2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56

職場慧眼:一年之計在於勇

1 : GS(14)@2015-02-23 23:31:24









大年初五開工大吉,祝各位讀者出入平安、事事如意、心想事成,笑口常開!各位打工仔一生在職場中打滾打拼,成敗只在每個「出、入」之間的拿揑取決。準備功夫做得足才有能力把握甚至創造時機。事事如意從來與運氣好壞無關,只是敢拿出勇氣踏出去不斷嘗嘗堅持出來的成果。心想的事終於有成,心滿意足,幾辛苦都能樂在其中。今周三篇文章我為大家送上錦囊三個,今日先送第一個是「勇」!不滿現狀的人多的是,但講來講去都只是得把口講完就算,誓神劈願有何用?根本沒有勇氣面對現實事實,跳出自以為舒適其實完全不舒適的舒適圈。想升職想加人工,不是等到年底收到信才來失望,應該每年一開始問老闆問上司究竟及目標,然後義無反顧誓要做得好到出乎所有人意外的加零一。跳槽個個想,但機會即使到來,又有幾多個真正敢跳?我這個獵頭人,最後關頭「勒馬」臨尾香的真實個案多的是,所謂理由完全不能成立,表面上是「被挽留」改變主意,其實是掩飾根本沒有guts離開的事實。萬一老闆上司食言怎辦?豈不白做徒勞無功?既然是一早講好結果做到更好,就問個清楚據理力爭。遇上的是無良老闆賤上司不打緊,多難得有機會看清真相,這種人這份工不值得留戀不做也罷!不用猶豫,立定決心鼓起勇氣跳槽去,公司失去一個賣力好員工就是最好最大的懲罰。想要今年勝舊年,就要勇於創新勇於嘗試,要有新突破累積新經驗,不能固步自封貪求安逸虛度光陰誤前途。不進,則退,是鐵一般的事實,最慘的是退時容易,進時難!花開堪折直須折,今年不勇,還待何年?張慧敏
http://www.facebook.com/HKcareerdoct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223/190514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