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胡孟青:升市法寶 在於口術

1 : GS(14)@2012-04-30 22:49:30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430/84504
中資股已經陸續公佈首季業績,由於之前分析員已經下調預測,令大部份尚且得已符合預期。但年頭一眾看好盈利見底、最壞時期過去的周期性股份,尤其是航運股仍然虧損,那又是否最終證明三、四個月前,市場早已過份樂觀?
更令人關注的是,內銀股支撐中資股整體盈利的持續性,觀乎幾大內銀股首季業績,盈利無論按年或按季都有上升,論增長幅度部份是上市以來最低的季度增長,這不足為奇。
須留意的是,內銀過往靠貸款製造盈利的增長模式,已開始有變。以工行(1398)、建行(939)及中行(3988)數字為例,貸款按季分別增長4.7%、5.1%及1.5%,但同期的淨利息收入增長全部追不上,中行更錄得按季下跌。
要關注的是,幾間銀行首季的存放及拆放同業活動顯著上升,工行按季急升41%,反映之前大部份表外理財相關貸款產品,開始撥入損益表內,最後會否涉及潛在風險,稍後始會明朗化。
單以幾間大銀行作比較,農行(1288,圖)季績更是難以挑剔,但值得留意農行撥備按年下降近12%、按季減幅更達48%,與幾家大銀行完全相反。農行靠壓低信貸成本保持盈利的動機不能排除,尤其是他們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僅得9.6%,為四大行中之最低。
內銀盈利仍然有增長,在時間上似乎脗合或巧合,有否想過如果沒有三月份突然衝高的過萬億人民幣新增貸款,情況會是怎樣?
當局新增貸款這道武器,既收托高盈利之效,亦有助維持市場樂觀預期,因為三月份新增貸款數字一出,市場一眾中國經濟師已經認定,經濟已經見底。但見底是否代表反彈又是另一回事,三月過萬億新增貸款當中,僅僅1700幾億是向企業批出的中長期貸款,其餘部份充斥短期票據融資類別。
托市動機相當明顯

比起歐美國家,內地情況更難掌握,事實上官員已經懂得玩弄出口術的伎倆,中證監更罕有主動發稿提到,正研究下調股市交易費用,托市動機相當明顯。靠憧憬維持升市,以往試過。
去年同期,大行幾份報告題為Don’t Sell in May,或Buy in May and Walk Away,結果?又如零八年內地兩度降股票印花稅,結果?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0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