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牛根生称蒙牛到最危险时刻 落泪求援免外资收购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103/1239546141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6

国美酝酿增资扩股:陈晓证实5大外资机构竞买

Fromhttp://tech.sina.com.cn/e/2009-02-03/04082786868.shtml  在黄光裕被稽查两个月后,国美电器(0493.HK)2009年1月18日以公告的形式确立了陈晓、王俊洲、魏秋立为核心的新管理团队。在新董事局主席陈晓的主导下,国美与潜在战略投资方的谈判得以快速推进。  近日,路透社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话称,潜在投资者已经同国美新的管理层举行了初步会谈,这些机构包括国美电器原外资股东摩根士丹利、华平投资,以及凯雷、贝恩资本、厚朴投资管理公司。  对此,国美电器副总裁何阳青2月2日对本报记者称,“作为上市公司,在融资等方面与投资者的洽谈是很正常的,但目前还没有任何可以对外公布的正式结果。”  而同日,国美总裁陈晓则向本报记者证实,上述5家机构的确在与国美谈判。  四度接触  事实上,2008年11月19日国美前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出事”的消息传出之后不久,国美与投资机构的接触就已经开始。  2008年12月16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国美正与数家海外机构初步洽谈售股事宜。2009年春节前又有消息称,国美电器已经得到股东的授权,很可能计划向私募投资公司出售20%的股权。  本报记者从国美内部获悉,在国美电器2008年11月24日停牌(1.12港元/股)当天,国美电器管理层便与海外投资者开始了接触。  时任国美电器总裁的陈晓与多家国外投行,以及占股比例接近30%的海外股东进行了闭门会议。公开信息显示,国美电器主要外资机构股东包括摩根大通(8.88%)、摩根士丹利(8.17%)、Capital Group(7.12%)、T. Rowe Price Associates(6.01%)。  当时,陈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在这次会议上,主要的外资股东和投行都对国美电器的经营前景给予了正面的评价,而且有的机构已经提出了增资扩股的建议。  2008年12月初,在陈晓出任公司董事局代理主席兼总裁后,国美核心管理层再次与包括花旗、摩根士丹利在内的机构进行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陈晓表示,经内部审查后,上市公司的资产及资金均安全。  不过,陈晓当时也承认,虽然“国美与供货商维持现有的经营条款至2009年应无大问题”,“但要再将条款向国美倾斜则有压力”。在此次会议后,花旗将国美电器的目标价调降至0.6港元,评级为“沽售”。  国美与投资机构的第三次接触接踵而至。一位国美内部人士告诉记者,“12月中旬以来,国美电器管理层一直在与外资机构进行第三次深度交流,这次会谈的内容就包括了增资扩股的可能性。”  上述人士透露,国美前三次与投资机构的谈判中,出售股权,甚至将2007年发行的可转股债提前转股,都是可能的选择。2007年5月,国美向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15家国外机构,发行了46亿港元的5年期可转股债券。  不过,在2009年1月双方的第四次谈判中,增资扩股已经成为唯一的选择。上述人士表示,“出售20%的股权,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要所有股东同意才可以,在大股东无法表态的情况下,这一计划无法实行。因此,通过增资扩股来摊薄大股东的股权比例,成为唯一的选择。目前,各方讨论的焦点在增资扩股的价格和分配方案上。”  重估国美  国美引入新投资方的进展,与陈晓逐步走向前台息息相关。  2009年1月18日出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的陈晓,同时也是国美电器的重要股东之一。公开资料显示,陈晓拥有国美电器7.28%的股权。  但在黄光裕被稽查后,截至2008年11月24日国美电器被香港联交所停牌,该股票在2008年的市值已经缩水77%。国美电器的市值目前仅为143亿港元,而陈晓的资产也缩至20亿元。  在陈晓正式主政后,国美电器与主要投资者的谈判也在加速。而在“增资扩股”这一大方向确定之后,“价格”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目前,多家投资机构对国美电器的前景看法不一。有的机构维持国美停牌前股价的评估,有的甚至标出了0.35港元的目标价。而按照国美电器此前的预计,其可能2009年2月上旬完成复牌。届时,国美电器的股价将成为增资扩股的主要参考依据。  在此之前,提升国美电器的价值,以便在引入新投资方时谋得一个好“价格”,显然符合包括陈晓在内的国美现核心管理层的利益。  目前,国美电器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2008年中报显示,其资产负债率超过69%。并且,国美电器2007年5月发行的46亿元巨额债券,也面临短期大宗赎回的压力。而此次危机后,部分供应商“现款现货”的要求,也增加了国美资金周转的压力。  记者了解到,在2009年元旦和春节的集中采购中,国美电器的降价规模已经开始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广州、北京等部分国美门店甚至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现象。  陈晓掌舵国美之后,已经制定了2009年的经营策略,主要包括“优化供应商合作关系”和“优化门店网络资源”。据悉,2009年,国美将关闭最多100家业绩不佳的门店,同时亦会增开同样数目的新店,店铺总数将保持在1300家左右。  2月2日,陈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参与谈判的几家投资方,对国美复牌后的股价和未来的业绩预期都比较乐观,因此,增资扩股的价格可能与停牌前的股价(1.12港元/股)相近。不过,一切以最后的公告为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6

大白兔“改革纪”:纯国有引入新外资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28/HTML_IKINW5K88CWT.html


2009年的夏天,以生产大白兔奶糖闻名海内外的老字号民族品牌企业——冠生园集团终于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纯国有体制运作,引入国际资本。

6月26日这天,冠生园与注册于香港的中信资本举行合资仪式,冠生园资产所有者光明食品集团下属益民食品集团占股55%,中信资本占股45%。由此,冠生园正式变身为一家中外合资的企业。

“这是我们主动要求引入外资,引入中信的。”在冠生园董事长翁懋看来,这样的合资带给冠生园最大的意义便在于机制的转换,以及引入新的理念。

奶糖奇迹

“大白兔”诞生在1959年。当时的新中国,人们还没有吃到过用牛奶制成的软糖。那年国庆,大白兔奶糖降生。浓郁的奶香、素雅简洁的包装,让其一炮走红。

“当时全世界都找不出这样一款牛奶做的软糖。”翁懋说。

流行的说法是,七颗大白兔可以顶一杯牛奶。1959年时值三年自然灾害第一年,本来物资就贫乏的国家,雪上加霜遭遇罕见的大范围饥荒,在那些奶制品匮乏的时期,大白兔成为营养品,变得极为珍贵。人们常常手持着条子,排着长队,等待着购买一斤、半两的大白兔奶糖。

而大白兔也一举成为冠生园在未来50年的主打产品。

1992 年,翁懋被派往冠生园任总经理。当时中国正值改革开发初期,物质仍不丰富,因为统购统销、产量有限的缘故,大白兔依旧供不应求。翁懋回忆起那时的情景,仍 旧按捺不住得意之情:“当时每年到快过春节的时候,奶糖都很紧俏,很多人要我批了条子,才能拿到五六吨。那个时候大白兔真的很风光。”

这种供求紧张的关系伴随市场的发展而改变。

1993 年,冠生园与上海冠生园食品总厂、上海天山回民食品厂、上海华山食品厂合并成立了资产经营一体化的冠生园(集团)总公司。1996年,冠生园(集团)有限 公司改制成立,实施产业结构大调整,破产3家企业,兼并2家企业,放小1家企业,并确立了“三层中心”的管理框架。

“改革后,一下子把供产销捏在一起了,这样产量就放大了,整个市场也放开了,销售面向全国,供求关系基本得到缓和。”翁懋说。

与此同时,大量国内、国外的糖果品牌开始涌现出来,竞争日益激烈,而大白兔早已不是那个消费者心中唯一的糖果选择了。

更重要的是,面对其他品牌的咄咄攻势,冠生园一度有些力不从心。

而相比之下,产品单一、包装土气、市场反应缓慢……等评价则开始聚集在冠生园和“大白兔”周围,十多年前还是少年儿童眼中最“甜蜜”的礼物的“大白兔”,开始渐渐远离80后和90后的视线。

从2002年开始,冠生园提出了资产经营向产品经营转移的决定,并将“大白兔”进行大变脸。换配方、换包装、换口味,产品也从单一的奶糖拓展到鲜乳牛奶糖、太妃糖、奶油话梅糖、花生牛轧糖等新品种。主打产品“大白兔”奶糖的价格也提升了20%~30%。

同时,冠生园找来人气女星赵薇作为大白兔的形象代言人,开始进行广告路线。

最近进行的一次关于回忆心中上海老品牌的民意调查让翁懋颇感欣慰。无论在20-30岁、30-40岁还是40-50岁的受访人群中,大白兔均名列前茅。

“我原来以为一般只有50多岁的人会记得这个牌子,没想到在年轻人的心中也有这样的地位。”翁懋很高兴。

上市与全球化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大白兔已经出口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翁懋认为这还远远不够。首先,尽管出口国家多,但是量很少,主要在华人商店销售;其次,大白兔在国外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广告和营销活动。

“主要是企业机制不够灵活。”翁懋称。

2006年8月,上海国资整合成果之一的光明食品集团成立,包括冠生园在内的上海主要食品等资产被吸收进入。这一方面意味着政府对于冠生园做大做强的支持力度将加大,但另一方面也是国有体制控制的进一步加强。

2007年12月,冠生园45%的国有股权在上海产权交易所挂牌,并声称转让的主要目的为“引入国际资本、国际资源,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做大做强食品业务”。

“这是我们主动要求引入外资的。全国有制发展,对企业不利,只有通过产权多元化,才能使企业和品牌更加健康。”翁懋说。冠生园相中了中信资本这家战略投资者。

2008年下半年,一场席卷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让使用奶粉生产的大白兔也因为供应商问题而未能幸免,出口受阻,甚至一度停产。在翁懋看来,这是大白兔自诞生之日起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但这个时候,中信都没有选择离开,表示很看好和信任我们。”

现在,冠生园和“大白兔”已经走出“三聚氰胺”的阴影。“今年,大白兔的销量比过去几年都要好!”

而在机制转换之后,冠生园更多的市场化运作也将展开。目前,冠生园正酝酿开展一系列全球性的营销活动,让大白兔真正走向世界。

“我认为真正要走向国际,我们起码有一半以上大白兔在国外销售,要几十个亿从国际市场涌现,真正成为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全世界都有一样。”

冠生园希望以合资为起点,通过2至3年的运营,努力成为一家公众型企业,力争实现百亿销售额的目标。

最近的消息是,借国庆六十年之际,冠生园将推出新品“金兔”作为献礼。这是一款在大白兔奶糖上的升级产品,“奶味更重,香味更浓,弹性更足,更加高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0

晨鸣纸业与外资巨头对簿公堂造纸业“达娃争端”或升级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304/20100304044250353.html



        至今,阿尔诺维根斯晨鸣特种纸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合资公司”)副总经理徐新建仍然没办法回到工厂,只能栖身于公司后面的一幢办公楼办公。

        “2月10日,春节之前,公司的法人代表、高管去公司,晨鸣的人还是阻拦我们不让我们进工厂。当时我们打了110报警。”徐新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显然,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结果并没有能够解决合资双方的争端。

        徐新建表示:“判决书只判决晨鸣侵权,但是对于我们要求赔偿侵权损失的请求没有支持,我们已经上诉到山东省高院,要求让晨鸣承担侵权造成的损失。”

外方高管仍然无法进厂

        日 前,备受关注的造纸业“达娃”合资争端,阿尔诺维根斯晨鸣特种纸有限公司起诉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鸣纸业”)侵权案终于有了一审判 决结果。本报记者拿到的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书显示,法院判决“晨鸣纸业撤出保安人员,停止侵权,判决生效后10日内履行完毕,但驳回了原告的其他诉讼 请求。”

        不过,3月3日,现任合资公司副总经理徐新建向记者表示,虽然拿到法院的判决书已有1个多月,他们仍然受到阻挠,无法进入厂区。

        徐新建告诉记者,由于对外方转让合资公司控股公司的股权不满,2009年7月9日,晨鸣派保安把工厂给封了,阻扰公司管理人员进入,相当于接管了合资公司。

从握手到堵门

        这场闹剧缘于由合资而引起的恩怨。

        阿尔诺维根斯公司总部设在法国,是世界最大的技术用纸生产商之一。晨鸣纸业则是国内造纸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目前我国唯一同时发行上市A、B、H股的公司,并进入全球造纸行业50强。

        2005 年10月,两家公司约定成立合资企业阿尔诺维根斯晨鸣特种纸有限公司。根据合资协议,阿尔诺维根斯在香港成立一家称作阿尔诺维根斯HKK2的投资公司作为 法方出资的母公司,与晨鸣纸业在合资公司中分别占股70%和30%,注册资金2亿元,特种纸项目分两期建设,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完成年销售收入12.8亿 元,实现利税2.7亿元。

        这一被看好的  “握手”,没想到,在一年里,就发生堵门事件,直至合资双方对簿公堂。

        《每日经济新闻》获悉,晨鸣在向法院的答辩中表示,外方股东对合资公司的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合资公司累计亏损约1.4亿元。

        晨鸣方面还指出,在没有经过合资公司董事会讨论和决议,外方股东2008年10月16日单方将合资公司停产,停产后对合资公司更疏于管理,及近失控状态,甚至保安人员都监守自盗。

        据称,停产期间,外方股东违反双方达成了处置合资公司股权的协议,单方转让合资公司的股权,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晨鸣想低价抄底?

        徐新建介绍,晨鸣纸业以亏损为由迫使外方接受由中方委派总经理,但按照合作协议,应该由外方委派董事长和总经理。

        后 来外方作出了让步,晨鸣纸业委派了总经理。但是晨鸣纸业委派的总经理不顾公司实际情况,盲目生产,合资公司库存由3000吨增加到10000吨,占用了公 司的流动资金,造成很大损失。在合资公司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按照合作合同约定,合资公司的贷款应该由股东双方按融资比例进行担保,但是晨鸣纸业却拒绝给合 资公司承担担保。由于资金紧张,外方股东决定先暂缓支付晨鸣纸业1300万的电力款和蒸汽款,晨鸣纸业就以合资公司没有及时支付蒸汽款为由将合资公司告上 法庭,并查封了银行账户。

        这一事件引起了外方股东的强烈不满,双方矛盾随之加剧。

        2009年2月,外方和晨鸣纸业在上海召开会议,晨鸣提出来要全面接管合资公司。外方也觉得无法继续合作,提出撤资出售股权。徐新建说,当时国内除了晨鸣之外,有三家公司对合资公司感兴趣,但是考虑到与晨鸣的关系,都知难而退。

        外 方认为,晨鸣一步步逼合资公司停产,目的就是想挤走外方股东,低价收购合资公司。2009年7月,外方法国阿尔诺维根斯集团单方面宣布,把合资公司的控股 公司香港HKK2的股权转让于法国另外一家基金公司,退出了合资公司。徐新建认为,合约上的优先购买权指的是合资公司,现在转让的是合资公司母公司的股 权,并没有违反合约,无需得到晨鸣的同意。

        3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晨鸣纸业,希望就上述徐新建所表达观点进行求证,而相关人员表示,负责该案的人外出不在办公室,要求留下联系电话,但截至收稿,晨鸣纸业仍未与记者联系。

商务部门调解未果

        2010年1月28日起,山东省商务厅对双方的纠纷进行了三次调解。徐新建表示:“协调中,晨鸣提出出售他们持有的30%股权,我们也很想买。但是晨鸣在合资公司只有30%的股权,股东权益3000多万,却要价1.6亿。”

        山东省商务厅最终的协调意见认为,鉴于双方对股权价格差距这么大,建议找世界顶级评估机构评估,以评估价作为交易基础。“但到现在为止,晨鸣还没有接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4

兩岸三地:外資私募基金望門興嘆 Uncle Ray

2010-04-20  AD





 

國務院就 Google離開中國,及美國國會要求人民幣升值等問題,作出非常強硬回應,聲言保護主義損人不利己。偏偏中國就是全球實施保護主義最徹底的國家。

近 幾年,外資私募基金投資國內公司,屢屢受各式各樣行政限制。有基金經理私下怨氣十足,就是在內地找到合適投資對象,但需要到外管局申請「立項」,又需要商 務部審批,過程欠透明,審批時間又長,關卡處處。花上3個月至半年,不足為怪。

手續簡化惟資金門檻高

通過所有手續,外滙才可 滙入內地,完成交易。國內的私募基金,由於沒有上述要求,時間上有絕對優勢。國內公司並不會呆等,寧接受內地私募基金投資,外資因而不斷流失投資的資金。

《21 世紀經濟報道》指,上海浦東有機會於今年4月,公佈外資參與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的試點方案,將在浦東新區試行,允許外資以Limited Partner(LP)模式投資國內公司。新的法規會參照QFII模式,外資通過QFII由外管局批准額度,容許LP把一定額度的外滙先投放在內地的 QFLP,不需立項及指定投資對象,可按中國法規入股內地,但仍要商務部批准。

表面上手續簡化,但資金要求5億美元,中小外資私募基金仍望 門興嘆。

UncleRay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84

宏達電關鍵3布局 讓看衰外資傻眼


2010-7-19 商周





這是一場活生生的股王逆轉秀,戲 劇化的程度,跌碎了一堆外資分析師的眼鏡。

七月六日,宏達電公布上半年財報,六月營收暴衝至二百三十八億五千八百萬元,寫下歷史新高紀 錄。

同樣專攻手機市場,聯發科卻沒有這麼風光。聯發科的六月合併營收,不僅比五月衰退,也比去年同期減少九‧九%;第二季營收成績,更低 於第一季法說會預期的目標。

不過半年多前,聯發科單月業績大幅成長,宏達電則深陷調降財測,及月營收衰退的泥淖。當時,花旗環球證券給予 聯發科與宏達電的目標價,相差三百元之多;而宏達電公布今年上半年財報前後,股價從六月三十日至七月十二日的八個交易日,大漲一百二十六元。

七 月十二日,宏達電再公告以六十三億元買進庫藏股,讓宏達電股價,以五百四十五元(七月十三日收盤價)股價超越聯發科,直取股王寶座。

過去 六個月,宏達電如何演出逆轉秀?

布局一:及早掌握平台 擁有Android系統齊全的產品線

關鍵,就在宏達電執行長周永 明看好Google力推的Android平台。即使是在去年底,宏達電業績最低迷的時候,在周永明臉上,卻沒有一絲悲觀的氣氛。

他維持自 己的步調,今年以來,宏達電陸續推出了Google手機Nexus One、Legend(傳奇機)、Desire(欲望機)、Incredible(驚嘆機)、Aria(詠嘆機)、Evo 4G(進化機)和Wildfire(野火機),共七款手機,幾乎不到一個月就有一支新Android產品推出。

三月起,美國三大電信商 Verzion、T-Mobile和Sprint開始瘋狂向宏達電下訂單,直到六月份,光是來自三個客戶的需求,就塞爆了宏達電所有的產能。

「整 個三、四月,市場是空的,加上iPhone還沒有出來,宏達電是Android手機最多的品牌,業績就大爆發。」一位宏達電的行銷主管分析,電信業者將所 有資源投注在智慧型手機的推廣,加上Android已經超越iPhone,成為最受歡迎的手機作業系統,擁有最齊全Android產品線的宏達電,自然成 為電信商的首選。

根據科技研究調查機構ChangeWave的統計,目前北美市場,平均每二到三支Android手機中,就有一支是 「HTC」(宏達電)。

掌握了智慧型手機平台轉換期的先機,宏達電嘗到甜美果實,但這並非偶然。

早在二○○四年,周永明 和現任Google副總裁、Android系統發明人魯賓(Andy Rubin),決定一起開發Android平台;後來Android公司被Google買下,宏達電順勢成為Google進軍手機市場的最重要夥伴。

魯 賓說,周永明是他看過對產品最敏銳的執行長;和宏達電合作密切的歐洲電信大廠Orange行銷總監阿貝爾(Gareth Abel)也說:「Peter(周永明英文名)總是在問問題。」周永明最喜歡問產業趨勢如何?行銷策略如何?產品設計如何?

在 Android之前,宏達電是微軟智慧型手機最緊密的夥伴,但是長期和全球大型電信商、軟體開發商和通路商打交道的周永明很清楚,微軟不會永遠獨占鼇頭。

去年底,宏達電正經歷平台轉換的陣痛期,微軟系統的手機,在市場上衰退的速度超乎宏達電預期;而Android平台的產品,又還沒跟上腳 步,兩頭空的結果,就是調降財測、業績落難。

這個小挫敗,沒有打亂周永明心中的計畫,因為確信Android終將成為主流,他帶領宏達 電,產品一個接著一個推出。

聯發科因為沒有和電信商合作的經驗,無法第一時間掌握市場趨勢,直到去年才簽下微軟平台,就馬上面臨微軟系統 在智慧型手機節節敗退的窘境;當聯發科現在決定追趕Android平台,宏達電早已成為市場上Android手機的代言人。

布局二:機海 戰術奏效 新品一個接一個推,衝高市占率

今年一月,宏達電財務長鄭慧明一句話,嚇壞了所有人:「毛利率和市占率如果只能二選一,宏達電會 選擇市占率。」這句話,被市場解讀為宏達電將開始採取激烈的殺價策略。

然而,數字證明,宏達電在搶攻市占率的同時,並沒有犧牲獲利。

周 永明的策略是,要趁著智慧型手機正在快速成長的時候,把「規模」做大,衝高市場占有率,才能取得先機。因此,在宏達電內部,每天的氣氛就像戰場,新產品必 須一個接一個推出,「機種很多,加上鋪貨鋪得很齊,一下子美國各大電信公司都有我們的產品,」一位熟悉宏達電北美市場的主管說,「這一直是我們的強項。」

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一季,宏達電出貨量成長率高達一○五‧八%;反觀競爭對手諾基亞只有五六‧六%,黑莓機(RIM)只有四五‧ 一%,而韓系品牌三星(Samsung)、LG,市占率則還排不上智慧型手機全球排行榜的前五名。

布局三:跨足軟體開發 研發在地客製化產品,強化戰力

宏達電在今年上半年的勝利,靠的是硬體銷售的機海戰術,宏達電很清楚,只賣硬體絕非長久之計。目前,宏達電 的研發大軍,已經高達三千人,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軟體與應用程式相關的工程師。

去年中,宏達電推出了自行研發的使用者介面「HTC Sense」,大大加強使用者便利性(user friendly)。今年,宏達電又花了一千一百萬歐元,買下法國的手機軟體開發商Abaxia,在鄭慧明的領軍下,宏達電的投資團隊在全球「狩獵」,找 的全部都是與軟體服務相關的公司,透過購併或策略結盟,強化宏達電戰力。

據知情人士指出,宏達電可能在九月推出新服務,強調在地化,根據 不同國家、不同市場的客製化產品,如LBS(local based service,適地性簡訊廣播服務),或是團購商品等,用差異化的服務,跟全球一線智慧型手機廠商一較高下。

取得領先優勢! 率先卡位低價智慧型手機市場

「當智慧型手機變成所有人都要的東西,這是一個典範的轉移,你抗拒不了,」一位美系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說出 了宏達電逆轉聯發科的關鍵。

智慧型手機崛起,功能型手機衰退,已是不可當的事實,過去靠功能型手機大賺一票的聯發科,如今卻因沒能抓住智 慧型手機的市場,面對業績可能撞牆的窘況。

聯發科的三‧五G基頻,有可能會遲至明年才上市,屆時還能搶得多少市場,仍是未知數。不過,在 聯發科推動智慧型手機低價化時代來臨前,宏達電早已有準備。今年四月,宏達電推出的Smart(聰明機),主打的就是新台幣八千元的中低價訴求;在市場開 始成長前,就先卡位,符合周永明在今年Android平台上成功的策略思維。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以低價訴求的手機晶片橫掃中國山寨機市 場,被稱為「破壞式創新」,現在周永明用數字證明,「科技創新」的價值,可以超越聯發科「成本導向」的思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4

夏粮外资魅影:益海嘉里中国“粮图”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3/4MMDAwMDE4ODI4MA.html


首次进入小麦直接收购领域,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旗下的益海嘉里,便让央企中储粮、中粮集团感受到了压力。

在占据了中国食用油市场半壁江山之后,益海嘉里大举进入国内粮食收购领域所,大豆产业的沦陷,是否将在小麦市场重新上演?

目前,益海嘉里已在中国超过35个战略地区拥有130个以上大型综合加工厂,其中,已建和在建的小麦加工厂为12家,日处理小麦超过4000吨,年处理能力达到150万吨。

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告诉记者,“益海嘉里现有的小麦日处理能力,仅次于中粮集团,今年年底,就有可能超过中粮。”

对于外界的担忧,益海嘉里一位人士7月21日对本报记者称,“益海嘉里今年的小麦收购量仅占国内产量的2.6‰,稻米收购量仅占1‰,量是比较少的。”

不过,这还只是个开始,对外资进军中国粮食领域的争议,仍将继续。

争购小麦

据上述人士透露,益海嘉里目前在国内拥有的12家小麦加工厂中,5家已经投产,分布在深圳、东莞、周口、兖州以及石家庄。另外7家仍在建设中,主要分布在小麦主产区河南、山东、河北以及广东等地。

河南是中国小麦的主产区之一,2009年河南小麦产量在3000万吨左右,河南占有全国约四分之一的产量。目前,除了周口工厂已建成投产外,益海嘉里还在河南郑州、安阳、新乡等地投入巨资兴建加工厂。

而在山东,除了已投产的兖州加工厂外,益海嘉里在青岛、德州两个日加工1200吨小麦的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益海嘉里官网称,“在超过35个战略地理位置拥有130个以上大型综合加工厂,并拥有遍布全国的销售和分销网络,我们能更有成本效益地分销产品,并能在最短时间内上市。”

马文峰告诉记者,“益海嘉里目前的小麦加工能力是日处理小麦4000多吨,中粮集团目前日处理能力为6000多吨。”这一数据也得到上述益海嘉里人士的认可。

而在完成小麦加工能力的布局之后,对于益海嘉里来说,更重要的是掌握粮源。为了保障小麦原料供应,益海嘉里开始加大夏粮的直接收购力度,并于2010年首次进入原粮收购领域。

目前,益海嘉里主要通过委托河南、山东和河北当地的一些私营粮食收购企业、粮食系统改制剥离的粮库等收购主体,代收代储小麦。

上述益海嘉里人士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已经收购了26万吨小麦,当时定的收购价格为1.01元,超过这个价格,我们就全国停止收购了。”

益海“粮图”

不过,当益海嘉里将触角伸向小麦时,其外资身份,加上其之前在国内食用油领域的大举扩张,引发了外界的忧虑。

早在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大豆市场,外资企业开始涌入国内,通过投资办厂、参股控股等方式控制加工环节,最终,国内大豆产业链几近沦陷。在此过程中,益海嘉里一骑绝尘。

据 统计,目前,益海嘉里在全国各地建有60多家粮油加工厂。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陈莉娜告诉记者,“益海嘉里在国内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占据60%-70%的市场 份额,其主要品牌‘金龙鱼’就占到40%-50%。在整个国内油类市场,其份额也高达40%,成为价格变动的风向标”。

在食用油市场取得主导地位后,益海嘉里的下一个目标是粮食深加工。上述益海嘉里人士称,“我们不会再往食用油这方面发展,已经没有太大空间了,今后,我们将会多元化经营。”

当拥有资本优势的益海嘉里进军小麦市场时,引发了“外资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

事实上,在小麦加工领域快速扩张的益海嘉里,甚至有可能超过国字号中粮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小麦加工企业。马文峰表示,凭借正在兴建的加工厂,2010年底,益海嘉里的加工能力可能就会超过中粮集团。

但上述益海嘉里人士强调说,即便如此,外资也难以影响国内粮食安全,“与国内企业相比,益海的收购量还很少”。他举例说,“在河南省一个地方,中储粮收购了1350万吨小麦,而我们只收了5万吨。而中粮集团,在全国收购了400万吨小麦,也远远高于我们。”

国家粮食局一位人士也表示,“在粮食收购上,国家是市场放开的,国内的粮食收购主要还是中储粮,80%由中储粮来收购,益海嘉里目前还很难有这样的影响力。目前,益海嘉里参与收购小麦主要是为了自己加工,保证原料供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69

1500亿LED产业图谱:外资鲸吞70%利润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30/xMMDAwMDE5NDcxMA.html

“掌握外延片和芯片等核心技术及制造的企业,占据了整个链条的70%利润。”8月26日,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半导体照明专业委员会主任唐国庆向记者勾 勒了一幅LED产业的盈利图谱,“即便在剩余的30%利润中,还有20%被芯片封装企业拿到了,只余下10%留给了终端应用环节”。

但终端应用却是绝大多数国内LED企业聚集的领域。

据 LED产业研究机构——LEDinside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底,仅珠三角地区就有1300多家从事LED中下游业务的企业,其中深圳就有超过 900家。超过九成的本土LED企业要在这10%的利润里相互搏杀争夺,市场困境可想而知(详见本报2010年7月19日报道《“90%LED路灯企业亏 损”调查》)。

唐国庆的另一个身份是科锐(纳斯达克:Cree)中国区总经理。与日亚、欧司朗、飞利浦等并称全球四大LED芯片巨头的科 锐,正是这“70%利润”的既得利益者之一。科锐刚刚公布的截至2010年6月30日的年报预估数据显示,其2010财年营收达到8.5亿美元,同比增长 53%;净利润增长402%至1.523亿美元。

外资LED中国盛宴

“中国LED照明市场是科锐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8月26日,科锐全球战略和商业拓展业务副总裁Christopher M. James对记者强调,科锐已计划将LED产业重点转移到中国,该公司2010年约1.67亿美金的投资计划中的绝大部分将在中国使用。

就在去年11月,科锐在广东惠州投资20亿元人民币建立了芯片生产基地,该生产线预计将于今年12月全面启动量产,届时日产能将达到150万颗。

Christopher M. James认为,科锐在华销售高速成长并获得超额利润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因素:其一是科锐具备完整的LED产业链布局,覆盖了从材料到外延片、芯片再到 封装和照明解决方案的全部产业流程;其二是科锐持续加大在华投资,在贴近市场和客户的同时,还具有税收优势。中国海关目前对每颗LED芯片加收20%的进 口关税。

科锐财报显示,2010财年,亚洲市场营收占其总营收约2/3,其在中国大陆以及香港的营收增长高达100%。

唐国 庆指出,即便是在上游核心的外延片、芯片制造领域,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享受高利润率。目前全球LED专利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上文提及的四大巨头手中,技术 垄断优势使这几家核心企业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而放眼中国大陆,具备LED芯片生产能力的企业仅62家,即便算上有大规模封装能力的企业,布局产业链中上游 的也不过几百家。

“90%的LED企业亏损有点夸张,最近国内资本市场上几家代表性的LED企业,报告出的利润率都很好。”唐国庆认为,国内LED企业的亏损现状,还是要从产业链布局和企业战略规划上找问题寻出路。

对 于国内布局在LED上游的企业,唐国庆分析指出,比如三安光电(600703.SH)做红黄光产品利润就低,调整做蓝绿光以及汽车前照产品利润率就明显提 高。再比如士兰微(600460.SH)、武汉华灿,以前只有芯片生产线,外延片需要外购,降低了产品利润率。而两家企业年初都纷纷融资扩产,具备了外延 片和芯片的产业链制造优势,利润率自然向好。

“对于国内的芯片封装企业来说,应该讲是90%都赚钱的,只是生产良率决定了利润率的高低差异。”唐国庆表示,所谓90%企业亏损的概念,应该是集中在LED产业链末端的应用市场。

1500亿元市场

“无 论是最先应用的环境光照明,还是迅速增长的汽车照明和LED TV等显示光源,中国无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照明应用市场。”LED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小飞表示,在LED全彩屏、LED交通信号灯、太阳能LED 灯以及LED景观照明的产量上,我国目前都已是世界第一。

预计到2010年我国LED销售产值将突破1500亿元,这一数据是2008年的两倍,并以每年30%的速度高速增长。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正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秀场,世博园区也正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示范区。”8月25日晚,上海世博园特别邀请园区夜景照明总规划师、总设计师、同济大学建筑学院郝洛西教授带领新闻媒体夜游世博。

郝洛西表示,目前世博园区内使用了10.5亿颗LED芯片,世博场馆室内照明光源中约有80%采用了LED绿色光源,相较于普通白炽灯省电达90%左右,“这样大规模的集中示范显示LED在未来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是多么广泛,市场潜力是多么巨大”。

“在产业规模和市场应用上,中国无疑已经是LED大国。”Christopher M. James在赞叹中国市场巨大的同时也指出,中国LED企业在技术上与欧美日顶尖企业尚有3-5年的差距,这也直接导致了国内企业目前还很难在奥运、世博这类高端项目上博取超额利润。

Christopher M. James表示,室外景观照明对于上游投资、技术、人才和专利的要求都很高,并非简单的前期去拼个低价标案、建造时装上去就能解决,技术不达标、质量不过关,后期的维护服务就是大麻烦,这也是很多国内照明企业在这个市场亏钱的原因所在。

“就中国的LED产业来讲,面对政策、市场、资本等多方诱惑,愿意在技术、管理人才上踏踏实实投入的企业不多。”iSuppli半导体产业高级分析师顾文军指出,一两家企业不在研发上投入可以说是生存所迫,整个行业都缺乏技术人才储备的话就很悲哀了。

他认为,中国的LED光源起步晚、技术不成熟,于是众多LED照明企业为了保住自己的“品质”就都去进口国外光源,这势必形成技术依赖,“也就别眼红人家拿走那70%的利润”。

补贴模式摸索

“在 国家低碳政策、政府财政补贴、开发区政绩导向下,国内LED未走先跑,大规模上马室外照明的路灯、景观灯,其实这个方向是错的。”唐国庆认为,任何企业的 发展都是要遵循市场规律的,国内LED企业起步晚、积累少、投入有限,目前产品也主要集中在小功率中低端领域,而路灯景观照明则是大功率领域并涉及自然环 境、电流浪涌、稳定性衰减性等众多方面的问题,现阶段的国内企业鲜有能力全面满足。

对此Christopher M. James也表示赞同,他认为中国企业应该优先从技术及适应度要求相对较低,且具备一定市场需求的商业、酒店等室内照明做起。

“选好芯片、做好灯才有出路,以廉价为基础急功近利拼市场死路一条。”唐国庆表示, “拼价格不是出路,再便宜也低不过荧光灯,卖LED的价格质量不过关,产品自然没人要。”

唐 国庆也赞同国内企业应把眼光转向商业照明市场,因为相对于路灯景观等室外照明,室内照明等行业应用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性能、稳定等方面要求相对成熟,比 如在商场、酒店以及一些小型室内景观照明等应用领域,国内企业现有的技术和人才积累,足以为这类市场提供性价比很好的产品。

“在照明领域推广LED需要循序渐进,尤其应该选择与现阶段LED技术相匹配的照明场所进行应用。”中国照明学会室内照明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任元会表示,目前在道路照明推广LED其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可以在一些支路、小区道路上先试行推广,不要一开始就一拥而上。

此外唐国庆指出,在政府产业扶持政策上可参照日本等国家的具体实施细则,对采用LED商照的企业给与碳排放额度折算后的现金补贴,这样可在市场环境下用经济杠杆推动商业企业首先大规模应用LED照明,以促进国内LED照明企业获得合理利润并持续加大自主技术生产投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93

神祕外資來台 搶進有線電視業 瑞典私募基金 捧六十億搶標八大

2010-9-6 TWM




有線電視今年成為金雞母,外資捧著現金來台灣搶買頻道和系統台,八大電視首開第一槍,在比價效應之下,接下來其他頻道將陸續飆出天價。

撰文.羅弘旭

豬哥亮復出上演歌廳秀,難得露面的八大電視董事楊登魁每場都到場,且絕口不提豬哥亮積欠的一億二千萬元,一派自在地欣賞歌廳秀,他如此地老神在在不是沒有原因的。

最近因外資「搶親」八大,手上有二五%股權的楊登魁,帳面上可望暴增十四億元,相比之下,豬哥亮的欠債只是小意思。

本 刊調查,韓國私募基金安博凱(MBK),有意出脫持有的八大電視七成股權,這筆交易已經開過第一階段的價格標,進入最後的議價階段。價格喊到六十億元,嚇 退一票有意競標的本土買家,目前除了日本Sony Music外,半路殺出一家來自瑞典的私募基金EQT競標,這家基金來勢洶洶,勢在必得,有線電視業者透露:「如果競爭激烈,出價金額可能超越六十億 元。」攔路搶親的EQT私募基金是首度在台出手,台灣同業也相當陌生,「這家公司很低調,外人並不清楚公司的運作。」某外資券商高層如此形容EQT。這家 神祕的私募基金,設籍在瑞典,資金來源頗為複雜,在北歐、倫敦、紐約、上海及香港都設有辦公室,在全球共擁有十三個基金,規模達新台幣五千二百億元,這次 投資八大電視主要由香港辦公室的資深合夥人莫昆庭操盤。

八大股價 二年內暴漲五成莫昆庭手上所掌控的EQT Greater China II基金,是EQT十三個基金之一,可動用的資金有一百七十億元。莫昆庭出身高盛,二○○六年轉戰EQT後,一直在尋找兩岸的投資標的,四年來才投資了大 陸榮氏果汁、老百姓連鎖藥妝二項投資案,總投資金額不過九億元,EQT如果搶標八大成功,將會是EQT集團在大中華地區最大手筆投資。

○八 年底,安博凱以每股四十五元,總價四十億元取得的八大電視台七成股權,當時外界認為這個價格尚稱合理,但僅二年後,價格就暴漲五成,頻道業者都認為,以此 價格購買沒有新聞頻道的八大,實在有點離譜,業者指出,「去年八大的EBI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只有六億元,賣價等於是EBIDA十倍,創下新天 價!」就連安博凱自己都對此價格感到意外。

原本,安博凱在今年第二季就釋出消息想出脫八大股權,但當時市場缺乏話題,為此,安博凱改變遊戲 規則,改把八大和中嘉網路綁在一起賣。沒想到,在富邦蔡明忠傳出以六百五十億元入主凱擘後,不僅多系統經營商(MSO)身價看漲,連頻道業者身價也被炒 熱,Sony Music 和EQT此時才表達高度意願,詢問單獨購買八大的可能性。

八大電視被喊到天價,帶動有線電視頻道業者比價效應,東森電視七個節目已喊出三百億元的價格,讓未來有意出手的本土買家暗中叫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78

「萬得城」外資主導 「萬馬奔騰」進展緩慢 代工天王郭台銘中國通路夢折翼

2010-11-08 TWM




郭台銘與德國3C通路大王麥德龍集團合作的第一家店||「萬得城」(Media Markt),雖然即將於十一月中旬在上海開幕,但是現場卻不見郭台銘的人馬,雙方合作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郭台銘的通路策略將有何改變?

撰文.楊方儒

正 當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接受中國中央電視台專訪,大談他的財富感想及「萬馬奔騰」中國通路大夢時,上海淮海中路最熱鬧的商圈,有一家大型3C賣場正在忙碌 準備開幕。這家開幕時間一再延遲的店,就是郭台銘與德國3C通路大王麥德龍集團合作的第一家店||「萬得城」(Media Markt),雖然將於十一月中旬開幕,但是現場卻不見郭董的人馬,雙方合作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郭董的通路策略將有何改變?

「二○一五年, 萬得城會在全中國開出一百家。」麥德龍集團執行長埃克哈德.柯德斯(Eckhard Cordes)在五月的訪中記者會上,信心滿滿地說。柯德斯在記者會上,仍然提及郭台銘這位「中國通」,將是萬得城倚重的好夥伴;但其實當時雙方已經貌合 神離。再美妙不過的異國婚姻,如今竟然同床異夢?

以不同市場策略規避競爭

一位鴻海高幹透露,雙方目前可以說是相敬如「冰」!由於鴻海僅持有萬得城二五%股權,已經無法涉入實際開店事宜,甚至是只剩下參與董事會、被告知進度的尷尬狀況。簡單地說,麥德龍對鴻海來說,已經只是一樁財務投資,很難與其他通路事業產生綜效。

除了麥德隆堅持按部就班,開店時間一再拖延外,麥德龍也計畫在一、二級城市開大型3C賣場,與鴻海集團旗下的賽博數碼出現直接競爭。麥德龍甚至要求鴻海簽下合約,處處限制賽博,不得與萬得城直接競爭,這一年來,雙方已種下心結。

依據郭台銘的規畫,與德國人合作的萬得城、賽博數碼專攻大型城市3C賣場、「萬馬奔騰」計畫由大陸員工回鄉到四、五級城市開小店、飛虎樂購則主打網路購物,形成鴻海這隻大老虎轉型通路的四隻翅膀,但如今其一未飛就已形同折翼,郭台銘將如何因應?

「這是否是一樁對的投資,時間會做出判斷。」鴻海發言體系回應指出,今後對萬得城仍會持續重視且不斷投入,目前與德方關係「令人愉快」!雙方各司其職,各項工作正按計畫如期進行。至於在萬得城與賽博重疊的部分,則細分出不同的市場需求,以決定不同的市場策略規避競爭。

「我 的夢想是,就算是住在山裡的人,也可以就近買到貨真價實的好東西。」郭台銘屢次在大陸內部員工大會上提及他的夢想。這些過去為他賣命的工人,如今將肩負鴻 海轉攻通路的重大使命,「萬馬奔騰」計畫將在五年內至少投資人民幣一百億元(約合新台幣四五六億元),在全中國開出一萬家「3C小賣店」!最重要的是,將 走進四、五線城市,甚至是極其偏僻的鄉村。

雖然與德國人合作不順利,但是郭台銘還有九十五萬名,來自中國五湖四海的工人可以打仗。依據郭台銘的策略,只要是任職滿五年,鴻海員工都可以申請加入萬馬奔騰計畫,有機會成為獨當一面的小老闆。特別是能夠返鄉開店,成了最受他們青睞的一點。

申 請核可後,經過一個月的訓練,以及之後的店面實習後,就可以領到人民幣三十六萬元(約合新台幣一六四萬元)的無息創業資金。其中十六萬元,作為店面的裝 修、產品行銷、系統架設費用,之後的二十萬元,則是營運周轉金。一般來說,「萬馬」小老闆們,個人需要另外再投入的金額,約在八萬元到十萬元之間。

人民幣三十六萬元至四十六萬元的金額、數百平米的店面、一個個鴻海的忠誠員工,這是郭台銘要奔向中國通路的萬匹野馬。

「Terry(郭台銘英文名)對員工承諾,第一階段的十六萬元是無償的。」負責通路的鴻海通路事業群董事長胡國輝,轉述郭台銘對員工的支持,也深知如果失敗的話,這十六萬元是收不回來的,尤其不需要任何擔保品,顯見郭台銘對員工的信任度很高,不怕他們會捲款逃走。

「萬馬奔騰」初期成效不彰但是這些「馬」奔馳的速度並不如想像中快,「萬馬奔騰」原訂在今年底前,要在全中國開出二百家門店,但截至十月底,卻只有三十九家開張,零星分布在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河南、山東,顯見郭台銘的遠大願景,還要再多等一會兒。

鴻海內部也傳出,目前在「萬馬奔騰」計畫下開出的門店,有的甚至一天只有人民幣幾百元的營業額,除了賣賣滑鼠,連一支手機、一台電腦都銷不出去,讓很多鴻海高幹都為胡國輝捏了一把冷汗。

畢 竟做通路與在工廠的生產線上工作有很大的不同,除了要直接面對消費者外,尤其這些「萬馬」店長,每天必須站在收銀台、產品陳列架前十幾個小時,還一直要講 話,清楚介紹不同種類科技產品的優劣點。他們還要了解現金流、財務報表、人際關係管理,這與他們過去坐在流水線上,一天重複舉起三千次手臂相比,雖然同樣 辛苦,但性質卻迥然不同。

胡國輝承認,五十位種子部隊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選擇退訓。他們退出的原因,一是不適應,二是他們還沒有辦法找到好的地點開店。未來,郭台銘即使成功找到了一萬匹「小馬」,在五年內還得經歷各項嚴厲地考驗,這人民幣一百億元將是郭台銘重大的賭注之一。

除 了開店速度慢外,據了解,原本郭台銘轉攻通路的「萬馬奔騰」計畫與賽博數碼共用一個辦公室,但從九月起,「萬馬」已經搬出去了。賽博派駐在「萬馬」的五名 經理人,原本身兼兩職,但現在也已回歸賽博體系,不再兼任「萬馬」的工作。未來通路的整合,將是郭台銘最傷腦筋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