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之路可謂過五關斬六將,能夠走到最後順利拿到offer的都得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才行。做好了求職的前期準備(整理完簡歷、收集了招聘信息等 等),也就相當於修煉完了「內功」。等你興奮的聽到電話裡說「我們邀請您參加……」,那就要恭喜你了,歡迎進入下一道關卡——「硬氣功」的考核。
所謂「硬氣功」,通常是指一些基礎硬性技能的考核,主要包括英語(口語或者筆試)、數學和邏輯能力(通常也是採用筆試的形式)、專項技能(例如一些 IT編程或者美工小測試,還有類似公務員考試的「行政能力」類似測試)等方面的內容,用人單位通常會將這些放在簡歷篩選之後進行,目的是通過這些標準清 晰、考核方便的測試進一步縮小可用人才的範圍。那麼在這個階段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呢?
(問對網/圖)
1、做好時間規劃:同宣講會一樣,往往很多用人單位會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同時進入「硬氣功」考核階段,這就需要你有一個很清晰的「考試 日曆」,以便提前做好準備,避免錯過或者撞場。實際上整個求職過程當中的時間管理都是相當重要的,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式並且學會應對各種突發情 況,對自己日後真正步入職場也是很有幫助的。
2、學會職業化溝通: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呢?實際上從用人單位通知你參加下一關考核時開始,你的求職之路上一對一的溝通就已經正式展 開了。很多學生朋友由於過於緊張或者缺乏經驗,很多問題都不知道該不該溝通、該如何溝通。例如,同時收到兩封電子郵件,兩家競爭單位在同一時間安排了筆 試,你該怎麼處理?漏接了可能是通知參加筆試的電話,你該怎麼辦?諸如此類的情況會在你的整個求職過程當中陸續冒出來,這就需要你開始訓練自己的職業化溝 通技巧了。
這方面可以邊走邊學,碰到實際情況建議請教有經驗的師兄師姐,或者參考他人經驗(泡求職論壇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也許在某個時間你無意中看到過某個 帖子裡就提到過這種情況,而當事人是如何處理的,結果又是如何,這些都足夠給你提供參考)。總之一句話,要有禮有節、不卑不亢,求職是個雙向選擇,給你自 己找機會的同時也是給用人單位一個機會,所以大可以大大方方的和用人單位溝通,當然注意方式方法和小技巧效果會更好。
3、不打無準備之仗:較之後面的面試階段,「硬氣功」似乎更容易突擊訓練一些,成效也會更顯著。主要的準備內容包括查閱他人「面經」 或者「筆經」,下載題庫做練習等等。通常招聘相關的論壇裡會有很多這方面的內容,例如一個簡單的5分鐘英語口語pre-talk,就會有很多同道中人為你 詳細描述各個房間主考官style如何、主要問哪些問題、如何回答比較妥當等等的內容,十分值得借鑑。有時候往年的經驗也同樣可以借鑑,因為大多數用人單 位的招聘套路都差不多,若有改動也通常會在宣講會中做詳細解釋。所以只要前期信息收集夠充分夠準確,「硬氣功」這一關是不難準備的,你需要做的只是根據自 己的實際情況安排好修煉時間罷了。
「硬氣功」這一關算是求職之路上的熱身了,一般來說篩除的比例不會很高,只要認真準備努力修煉,相信你一定能夠順利晉級!
終於說到面試環節了,這無疑是求職路上最為重要和最具挑戰性的旅程了。為了更好的甄別人才,用人單位在面試環節上也是花招百出,除了最經典的一對 一、多對一面試,還有群體討論面試等等形式,內容上更不乏各種綜合素質的考察,讓求職者頗為頭疼、難以應付。拋開具體面試內容不說,要怎樣才能讓自己的面 試過程更如魚得水呢?至少以下四件事是你需要提前瞭解和準備的:
(問對網/圖)
1、怎麼準備都不過分
面試前需要準備什麼呢?其實就是基礎+特色兩方面。所謂基礎,是指不論何種面試、去哪一個用人單位都需要準備的,包括整理個人的服飾儀表、掌握相關 的職場禮儀、熟悉自我介紹和簡歷問答、溫習自己的專業技能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可以在進入面試週期前就有規劃的準備妥當。所謂特色,是指根據用人單位的特點 以及面試內容,有針對性的做準備,通常這都是在接到了用人單位通知面試之後短期突擊準備的,而在這個準備過程當中最為重要的還是多多借鑑他人的面試經驗, 儘可能多的掌握用人單位的信息,以做周全準備。
2、提前到達留有餘地
為什麼需要強調這一點?因為我們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由於對面試地點不熟悉,再加上交通情況無法準確預估,匆匆忙忙趕到面試地點還來不及喘一口氣就 得進場,本身就緊張,加上這麼體力消耗,越發沒有好的狀態。所以提前做好準備,對於特別重要的面試甚至可以在同一個時間點先探探場。通常建議至少提前15 分鐘到達面試場所,並且充分利用面試前的時間整理著裝(交通周折難免影響儀容儀表,而這是給人的第一印象,自然很重要)、再次溫習所準備的內容、與同樣等 待面試的應聘者交談(以緩解緊張的情緒)、或者還可以與在場的用人單位HR進一步溝通,以獲得更多的招聘信息。
3、不卑不亢自然發揮
對於沒有太多面試經驗的應聘者來說,不緊張、自然發揮就是面試過程當中的很好狀態了。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容易。通常一些小的溝通技巧就能幫你緩解 很多緊張的情緒,或者至少讓你看起來不是那麼的緊張,比如:在推門進入面試場所之前,深呼吸、保持微笑狀態,見到面試官主動點頭、握手、問好、寒暄(當然 是在適當的情況下),在面試過程當中如果感到緊張、不便於直視面試官的眼睛,可以試著凝視面試官頭頂上方一點點的某個固定點,同樣會讓你看起來似乎在凝神 靜聽的樣子。如果可以,建議帶上你自己的簡歷和筆進入面試場所,手裡緊握著東西會讓人覺得安全很多。這些類似的建議會有很多,還是要結合自己的情況選擇對 自己最有幫助的技巧,畢竟最瞭解你的人是你自己。而更重要的是,永遠要記住面試其實只是一個雙向瞭解的過程,面試官在試圖瞭解你,而你也同樣有權利進一步 瞭解你的意向單位,在這一點上你和用人單位是對等的,那麼你又何必過於擔心呢,對吧?
4、面後跟進會有收穫
通常我們會建議在一對一的面試之後給面試官寫一封thanks letter,主要內容是表達一下面試的會談對自己很有幫助,自己通過面試期間的溝通進一步瞭解了用人單位的xxxx情況,進一步堅定了要成為用人單位一 員的決心,並且對面試官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動,希望日後有更多的溝通機會。說白了,其實是試圖以此強化自身形象,為自己順利入選加分。另一方面則是在面試之 後積極主動的與HR溝通,瞭解自己的面試表現,及時瞭解面試進程等等。
其實這四點只是最最基礎的面試須知,具體的面試技巧都可以出好幾本書了,我們還需要酌情細述。但總歸還是那句話,他人的經驗很重要,學會站在別人的 肩膀上對自己一定會有幫助的, 所以大大方方的leverage你所能夠到的資源吧,求職路上你永遠不會是孤獨的一個人。祝你順利!
提到投資,我們首先想到的恐怕會是風險投資/VC,然後是天使投資,最後提示再三,可能才會想到有眾募(Crowdfunding)這種形式。前面 兩者廣泛見諸於報端,特別是VC,是所有期望IPO的創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定要面對的,除了投資成功後的巨大回報,就是與創始人爭奪控制權而上演的一出 出鬧劇了。
(問對網/圖)
1、美國的Kickstarter眾募平台崛起
眾募的概念被人所熟知是由於美國的Kickstarter這一眾募平台的興起,由創業者/創意人把自己的產品原型或創意提交到平台上,發起募集資金 的活動,感興趣的人可以捐獻指定數目的資金,然後在項目完成後,得到一定的回饋,一般都是由這個項目製造出來的產品。最典型的成功案例是智能手錶 Pebble、開源遊戲主機Ouya,其它還有什麼呢?去年五月,Pebble(人名)銷售了六萬塊手錶,而這種產品的成品還沒有出現。接著,八月 份,Ouya(人名)賣出了六萬個遊戲控制器。這兩種產品目前尚未交付,實際上這兩種產品還沒有準備好生產。有了這種支持者平台的幫助,任何想法的人都可 以啟動一個新產品的設計生產。
2、中國房地產的眾募形式
這樣一看,眾募有點像是預付費型的實物商品交易,不像是在投資。其實這也正是眾募的最重要的特徵之一。由此展開來看,恐怕我國民眾才是最早最廣泛採 用眾募形式的用戶和受益者。為什麼這麼說呢?中國的廣大房地產商在建期房之前多是先從房屋購買者手上收取訂金,然後再開始造樓的。
除去房屋這種在中國是剛需的商品,其它領域目前還很難找到能廣泛採用眾募投資形式的產品或創意,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因為若是產品或項目有巨大的 投資前景,那用不著眾募,各路VC、私募就會蜂擁而至、主動送錢上門的。有一定發展前景、想做大的創業企業也會選擇天使和風險投資去融資,而不會想到用眾 募的形式。只有非常小眾的實物型商品,因為無法從天使和VC那裡融資才不得不採用眾募的形式。這個就有點像長尾理論所說的那樣,需求極低的產品也會有人購 買的。
3、眾募的投資風險
就像有報導說的那樣,風險投資的成功率平均只有30%,甚至有說是10%的,眾募的成功率其實也很低,能讓大家普遍看好並願意為之投資的商品實在是太少了。
能搜索到的信息是在Kickstarter上,有將近300萬人幫助總共3萬個項目實現了融資目標,籌集到的承諾資金額共計3億美元,更多的就沒有 了,我們無法得知項目的失敗率,失敗前後的資金流向,因為信息不透明,也因為缺少監管。注意,這種投資是一種募捐的形式,雖然服務條款上有說到項目發起人 有責任兌現給每位支持者回報,如果發起人無法兌現回報,應將捐款退還。但實際上能退還的很少,投資都是有成本和風險的,再說這又不是現成的商品交易,有消 費者權益能維護。不過,這比你把錢丟到股市裡連個影兒都沒看到就沒了要好的多。
4、國內的網絡眾募發展
國內目前的網絡眾募的平台也不少,像點名時間,積木等等,但能成氣候的不多,平台上人少、錢少、創意少,再加上還有個不喜歡付費的消費習慣,發展很 是艱難,但不失為一條道路,幫助有創意的人們走到一起、彼此交流,產生更多更好的產品創意。同樣也可以由眾募做出產品後,再吸引天使或風險投資的注意,接 著推向市場。
眾募,其實和馬云提到的電子商務C2B有點類似,只不過區別在於商品形式不同、階段不同。
作為天使投資、風險投資之外的第三種投資形式,它對小眾、長尾商品是不可缺少的,雖然不可能像民間投資(借貸、融資)那樣壯大,但會長期存在。
懷孕生子,是一個圍繞職場女性亙古不變的話題。雖說現如今男女平等,家庭和事業對雙方都權責均等,但到了懷孕生子這個關口,職場女性顯然需要考慮更 多。從懷孕到生子、哺乳,算算也得影響兩年吧,什麼時候生,在現在的崗位上、單位裡生還是等換了崗位或者跳了槽再生?生孩子會不會影響自己的職位陞遷、薪 資漲幅甚至砸了手中這個小飯碗?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計劃周詳,想想就知道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難怪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職場女人總是能夠得 到更多羨慕的眼光。很多職場女性往往就是到了考慮懷孕的時候才幡然醒悟般的感嘆:悔不該當初進了外企呀!你瞧瞧,還是國企福利好,崗位穩定產假長,工作清 閒福利強……果真如此還是一切只是圍城呢?國企外企大PK,究竟哪裡才是職場女性懷孕生子的風水寶地呢?
(問對網/圖)
國企:人性化的溫情與陰暗
不得不承認,國企的確有比較人性化的一面,比如說大多數國企對女性懷孕的事情相對來說還是更為照顧的,譬如在得知懷孕後通常會減少工作量或者調整到 較為輕鬆的崗位、除了法定產假之外往往還可以保留基本工資繼續休假、哺乳期同樣給予照顧保證哺乳時間等等,再加上國企大都工作相對不那麼緊張,節奏拿捏的 很好,這些對於孕婦和新媽媽們來說無疑都是好的。
但是,國企中的福利待遇永遠是被神話了的,這一點相信身在國企的同仁們一定深刻認同吧。事實上,很多國企雖然會有上述福利,但與此同時伴隨的是女性 在國企的職業發展永遠是有些制約的,同等條件下男性往往會有更多的主動權和提升機會,而且隱藏在高福利背後的往往是只有少得可憐的基本工資,至於各種各樣 的津貼獎金等收入主要組成部分是否也能對孕婦一視同仁就很難說了,這也許就是人性化的陰暗面吧。
外企:標準化的公平與冷酷
多數外企在國內還是中規中矩的按照國家法定條款來執行的,在對待職場女性懷孕生子的事情上也是一樣,公平的給予法定所應給予的薪酬待遇,產假也基本 嚴格按照法定執行。但是在公平的同時,也將西方文化的平等觀念徹頭徹尾的貫徹到了對待職場女性的每一個細節,譬如很少聽到外企孕婦受到
崗位調整、工作減量等禮遇,更不用提延長產假或者哺乳期中途溜回家喂奶之類的好處了。所以說,公平對於懷孕生子的職場女性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可能沒有黑下主要收入的陰暗面,有時候卻也同樣冷酷得不近情理。
很顯然,甘蔗難得兩頭甜。在懷孕生子的問題上,大多數的國企和外企相比,很難說哪類企業對職業女性更為優待,更不用說實際情況是不同企業(不論國 企、外企)甚至不同部門不同崗位對待女性懷孕生子的處理情況多少都會不同,這也難怪一提到懷孕生子這個話題,多數職場女性都忍不住豔羨傳說中的「某某企 業」的「某某待遇」,別人家碗裡的飯總是更香一些嘛!
事實上,只有充分考慮自己事業和家庭兩方面的實際情況,做好周詳的長期規劃,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優解」,而至於什麼情況下才能懷孕生子之類的問題,答案也只有你自己才知道。既然你選擇了要做一個偉大的母親,那就首先讓自己成為一個聰明的職業女性吧!
| ||||||
雄獅集團董事長王文傑從二十多年前,就開始剖析整個產業的價值鏈,他說:「沒人研究,給了我機會。」 他不停的問三個問題:「誰正在賺我的錢?」「如何把別人正在賺的錢搶過來賺?」「未來又要去賺誰的錢?從哪賺?」不停的找出問題、尋找答案與方法,逐步構建出他的百億旅遊王國。未來集團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歸納為三軸線。 一、科技力:由勞力密集的傳統旅遊業,轉型以資通訊為核心的生活休閒產業。 在電腦尚未被旅行社使用的時代,王文傑認為旅行社作業當中的文書處理、資料編寫等,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因為旅行社服務的基本,就是大量資訊的處理:一個客戶上門,至少是護照與簽證兩份證照,一趟班機、多日住宿加上數個行程,牽涉到數十個號碼與近百個時間點的確認。 當時市面上已有一些套裝軟體,提供如套印等功能的服務,但王文傑認為套裝軟體無法滿足雄獅旅遊長期的發展需求,他第一個借專門的人才,找上了當時在台灣氰胺公司資訊部的裴信祐,開始替雄獅旅遊量身打造自己的MIS(管理資訊系統)。套裝軟體不過七、八十萬元,他卻斥資數百萬元,建立自己的團隊。 這是王文傑運用資訊力量之始,他在此嘗到甜頭之後,直到現在,都不斷維持接觸新科技。例如,他建立了公司內部全球電話連線系統,不管同仁到哪一國出差,都可以透過公司內線找到人。 另也開發出機票與訂房的App,雖目前營收貢獻不高,但他認定行動通訊是未來趨勢,一定要先行卡位。 二、知識力:由黑手經驗型的傳統旅遊業,轉型以知識密集為核心的生活休閒產業。 傳統旅遊業進入門檻低,從業人員學歷不高,台大管理學院專任副教授黃崇興說,其實傳統服務業大多數皆如此,但王文傑試圖去做「知識萃取」,把所有工作者業務上相關的know-how建立一套SOP,傳承下去。黃崇興認為,能夠自行摸索,把這個產業的黑手能力理出一套流程,是雄獅能成為一個「帝國」的重要原因。 三、文創力:由到此一遊的傳統旅遊業,轉型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生活休閒產業。 目前在旅遊批售市場,康福旅行社(可樂旅遊)市占率最高,但在散客旅遊與網路旅行社領域,雄獅已是台灣第一大。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指出,旅行社是個既古老又複雜的產業,只做批售市場或傳統形式的包團旅行,市場穩定且還是有需求,所以仍能存活,但隨著消費者意識越來越強時,到此一遊的旅遊類型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 王文傑很早就意識到這點。此外,一九九○年以來,雄獅因為成為國內第一家導入ERP(企業資源規畫)管理系統、網路下單的旅行社,靠著此先行者優勢,讓它在過去十多年來,保持業界領先的地位。然而,隨著如今資訊化、電子商務早已成為旅行業的基本要件後,雄獅原有的優勢已經逐漸在流失。 王文傑認為,雄獅要從「旅遊產業」轉型到「文創、生活產業」,才能維持競爭力,因此,他成立了欣傳媒與傑森全球整合行銷,前者專門做吃喝玩樂主題等旅遊相關報導,以網路、平面媒體與「達人品牌經營」為核心,雖然最終還是以要銷售自家的旅遊產品為主,卻能增加其產品價值和消費者黏著度,例如達人的帶團價格可能就是一般團的三倍,死忠粉絲甚至一年參加好幾次。 此外,王文傑也找來知名部落客吳建誼(工頭堅)發展主題旅遊,複製工頭堅,希望把領隊都塑造成達人;也找來學界與媒體圈出身的建築達人林芳怡加入團隊,負責社群發展,一年舉辦六十場講堂;針對人文藝術、攝影、音樂、飲食、建築等主題,請來李清志、劉芊芊等該領域專家,培養潛在客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