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福建泉州小服装厂基本灭绝致贴牌加工悄然回流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117/07005513344.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7

是吉是凶? - 越南製造加工出口(422)

那次我看轉去明珠台電視時,發覺該公司主席接受即市財經節目的訪問,不過以普通話播放,很少有這樣的情景,令我對這家公司有些許印象,不過都是老生常談。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310/LTN2008031010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06/00422_258535/CWF128.pdf

公司公佈2007年業績,有3,100萬美金,較招股預測多100萬美金,扣除上市所得利息收入,(大約凍結64,970,000(總認購股數) x 3.75(股份最後定價) x 0.02 / 365 x 8 (凍結日數=106,800)相差無幾。

公司派息0.17元,以現價2.51元計,股息率達6.77厘。

公司毛利率稍升,但純利率稍降0.8%,至11.9%,為隱憂。

公司現金逾1.48億美元,扣除所有負債近6,200萬美元,淨現金遠8,600萬美元,折合6.7億港元,是上市的結果。

公司市值22.78億元。

之前公司曾因品質問題令營業額下降,這兩年才稍有上升,但公司的製造技術不屬太高之餘,售價亦頗低,毛利不太高,所以很受原材料價格上升的影響,但其優點為越南的經濟發展迅速,對電單車的需求可能急升,可以抵消此方面影響。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06/00422_258535/CWF127.pdf
上市時公司現金流頗正常。

扣除現金後P/E: (22.78- 6.7) / (3,100 x 7.8) = 6.677倍

實際P/E: 22.78 / (3,100x 7.8) = 9.46倍

以這個比率計,數字上尚算可以,但盈利超標不太多之餘,純利率更要下跌,可能為盈利暴跌的先聲,但圖表上卻已平盤多時,今日更有突破,不知是好是壞,欲購買者,可待公司中期業績公佈後先行定奪。抽到一手虧損者應視乎情況,股價一升能套利就套利,跌破歷史底部立刻沽掉算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4

惠农粮价托底 玉米加工业率先受伤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101/1114570980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996

中国原油进口、加工、产量齐跌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12/110119706.html


尽管国际油价持续数月在低位徘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能源进口国的能源需求仍不见回暖

  【《财经网》专稿/记者 陈竹】尽管国际油价持续数月在低位徘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能源进口国的能源需求仍不见回暖。今年1月-2月中国原油产量、进口量、加工量均出现同比下跌,中国在油气上游领域的投资也明显放慢。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3月11日公布的数据,今年2月中国进口原油1173万吨,同比锐减15%,为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今年1月-2月,中国共进口原油2455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3%,为2005年以来最大跌幅。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
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1857,香港交易所代码:00857,下称中石油)原副总裁贾承造在两会期间指出,中国目前储油能力不高,原油库存已近极限,是未能趁低吸纳的主要原因。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裁李绍德也在两会期间指出,中国容纳1亿桶原油的陆上储油设施均已满载。
同时,中国国内原油生产量和加工量也呈现明显的双降趋势,说明并非仅是储存问题,能源需求已有明显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的数据,今年2月原油产量1432万吨,同比下降4.6%;2月原油加工量达2580万吨,同比下降5.1%。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显示,今年年初,中国在油气上游领域的投资也明显放慢。1月-2月,中国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106亿元,同比下降13.8%。
上游投资得较少意味着油气开采速度的放慢,当国际油价接近甚至低于中国国有石油公司采油成本的时候,石油公司不得不选择减产。早在去年年末,中国海洋石 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就公开坦言,中海油的石油开采成本已经从以前的每桶8美元上升到20美元,加上税费,现在已经达到每桶40美元,高过 销售价格。
据《财经》记者了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经下达减产目标,即除了大庆油田和长庆油田,其余油田产量计划均下调约20%。
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宗贻平在两会期间告诉《财经》记者,青海油田今年1月就开始限产,预计全年将限产40多万吨。宗贻平表示,今年中石油的现金流非常困难,年初制定的增加产能建设计划有可能调整。
尽管国际油价在40-50美元/桶低位徘徊已近数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能源进口国的能源需求仍不见回暖。石油输出国组织2月发布的报告预测,中国2009年原油需求量为816万桶/日,较2008年增幅仅2.25%,大大低于2008年4.9%的增幅。
而其他机构的预期则更为悲观。全球最大的能源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日前预计,2009年中国原油需求增长只有0.3%。国际能源署预测的增幅数字为0.7%。国际能源署在报告中指出,由于“
经济状况不断演变”,对2009年中国石油需求的预测在未来几个月中还会“经常”调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41

世界杯“最强音”90%来自中国 加工厂利润不足5%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617/847984.shtml

  每经记者 翟敏 发自深圳
眼下最为火热的话题非世界杯莫属。在各个 国家球队的精彩表现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恐怕是从头至尾响彻全场的喇叭声。从开幕式开始,这种叫做“呜呜祖拉(vuvuzela)”细长塑料喇叭,因超大的 分贝引来了全球热议。
虽然中国队无缘世界杯,但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种响彻全球的喇叭,90%产自中国。除喇叭之外,还有大量足球相关产品均 是“MADEINCHINA(中国制造)”。
“呜呜祖拉”90%产自中国
据说,这种叫做“呜呜祖拉”的喇叭最高音量可达127分贝, 全场齐鸣甚至比喷气式飞机起降时的音量还要高。许多观看电视直播的国内球迷一度误认为耳边蚊子在飞。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南非人用 “vuvuzela”是驱赶聒噪的狒狒,能将凶悍的野兽震晕。这种喇叭让南非当地人引以为豪的同时,却让不少并不习惯如此聒噪的球迷和运动员心烦意乱,甚 至有不少人要求官方下令“不得吹响”。
不过,这个引来无数争议的小小喇叭,成全了万里之外的中国企业。原来,“呜呜祖拉”大部分产自中国的浙 江和广东。
“可以这么说,整个南非世界杯赛场上出现的 ‘呜呜祖拉’,90%产自中国。包括南非世界杯开幕式上的喇叭都是我们生产的。”浙江宁海吉盈塑料制品厂经理邬奕君昨日(6月16日)告诉《每日经济新 闻》记者。
邬奕君介绍,从今年初到4月份,工厂已经生产了100多万只喇叭。整个市场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浙江宁波和广东汕头,数量并不多,大 约在四五家左右。
中国商家闻风而动
广东广达玩具厂销售经理林妙耘同样沉浸在世界杯喇叭的生产和销售的忙碌之中。据她介绍,该厂生产的 20多种款世界杯喇叭销往荷兰、南非、巴西、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林妙耘昨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说:“我们在好几年前就在生产球迷 用品,款式很少,量没这么多。没有预料到这次南非世界杯行情这么好。从去年9月份已经从订单上有所表现,11月份到今年3月份都比较忙。现在是先付款后生 产,很多钱打过来,我们不得不连夜加班加大生产,要不就没货给客户了。”
火爆的销售甚至连林妙耘自己也来不及统计销售数据,她告诉记者,这段 时间以来一直在抓紧组织生产,以至于具体的销量自己还没时间来得及统计。
显然,供不应求的市场已经吸引了无数商家闻风而动。“很多厂家以前没 有生产球迷喇叭,也并不是很专业,看到现在行情好,去年底到现在很多小厂家在闻到世界杯气味之后就转型过来生产球迷用品。”
在邬奕君看来,今 年的行情必将使工厂业绩大增。“我们厂去年一年产值1800万元,今年预计在世界杯的拉动之下或增长50%以上,达到2800万左右。”整个南非世界杯市 场在他看来是相当巨大,“估计光喇叭的市场在2000多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1.37亿元)。”
出厂价最低仅为0.6元
实际上,不仅 仅是“呜呜祖拉”,在整个南非世界杯赛场内外,无处不闪耀着“中国制造”的身影。手机链、钥匙扣、足球、假发、国旗、荧光棒、帽子……不过,这些“中国制 造”绝大多数无法让人“骄傲”。
林妙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透露,“南非世界杯的喇叭每种款式不同价格也不一样,我们根据客户的需求 定制。最长67公分,最短的7.3公分,出厂价一般是在0.6元到2.5元。”
在南非世界杯赛场,这种喇叭的售价从20兰特 (约合17.7元人民币)到60兰特 (约合53.1人民币)不等,中国加工厂的利润不足5%。显然,中间的绝大部分利润落入了国外的经销商和进口商的腰包。在庞大的世界杯商机市场面前,“中 国制造”收获的往往只是一点蝇头小利。
不过,一些中国商人已经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我们已经提前缩减生产,产品海运到南非需要35天,到时候 行情都结束了,空运的话成本又会高出很多。”邬奕君表示。
“世界杯结束必然会给我们的销量带来影响,我们只能寻找其他机会。”邬奕君介绍,他 们已经将主要的方向转向国内市场,现在又已经开始着手捕捉广州亚运会的商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53

海亮集團:國內銅加工業產能過剩 利潤率僅3至5%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807135.html

第一財訊 全球最大的合金銅管生產企業海亮集團副總裁汪鳴在5月20日舉行的「上海銅鋁峰會」上表示,目前國內銅加工業呈現產能過剩、高精不足的問題,平均利潤率只有3-5%。

汪鳴指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內銅加業在需求繼續穩步增長的同時,產能擴張勢頭不減,預計目前全國銅加工產能1200萬噸以上。而據專家預測,2015年前我國將有銅加工材315萬噸新增產能建成,但高產精品產能僅佔40%左右。

「產能過剩與產品同質化帶來的競爭壓力,已經極大擠壓了企業的贏利空間,行業平均利潤率極低,整個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只有3-5%。」汪鳴指出,產能 過剩的同時,國外部分出口市場也因為「雙反」的壓力受阻,比如2010年9月美國對中國出口的銅管徵收11.25%至60.85%的反傾銷稅後,導致中國 銅管出口到美國的銷量同比下降幅度達到48.45%至2.46萬噸。

汪鳴透露,面對全球經濟不振,加之美國反傾銷,國內幾家大型銅管加工企業已經將境外銷售重點轉移至亞洲、拉美、中東等新興國家與地區,重視從尚處於空白地域的市場開發力度,以獲取新的商機。

比如海亮集團就增加了內貿銷售的比例,去年內貿銷售佔比已經增加到了50%,並且在越南設廠,避免「雙反」政策的衝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14

我為什麼加倉生豬屠宰加工行業(一)?——對雨潤質疑的思考 (2)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12k3g.html

簡單梳理下邏輯:

 

1、產能擴張、產能利用率問題:

 

   首先,擴張從戰略層面是沒有問題的。屠宰行業、食品行業十二五規劃都清晰的表明國家準備加大屠宰加工行業的進入壁壘、淘汰落後產能,增加行業集中度。在常 住人口500萬城市以後只保留四家屠宰場,地級市保留兩家,縣保留一家。而目前呢?北京還有14家,上海16家,天津26家....全國2010年還有定 點屠宰企業21715家(平均屠宰量僅1萬頭多一些)。這意味著,未來是一個蘿蔔一個坑,這就是行政上形成的壁壘。而與美國不同,中國的上游養殖業極度分 散,一旦這種壁壘形成,對已經佔據位置的企業將構成巨大的競爭優勢。(對生豬收購的定價權極強,而下游即便未形成品牌溢價,也能將成本完全轉嫁給消費 者)。雙匯在MBO前過於糾結於平穩過渡,因此發展勢頭明顯緩慢。產能和實際屠宰量增速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但目前合併後,預計2015年將會把屠宰量翻 一番,但仍低於雨潤的擴張。

 

   其次,產能利用率問題是很難比較的,對於產能的計算口徑有不同。另外,實際的屠宰場產能利用率並不高。雙匯可能也就 66%左右。由於2009年後雨潤的逆週期擴張比較激進,因此很多屠宰場顯然無法吸引到足夠的生豬供應源,產能利用率的不高並不能推導出,雨潤是為了土地 而進行的無效擴張。(當然,不可否認裡面含有相關的利益)

 

2、固定資產的虛增問題:

 

   有同學按照雙匯未合併前的數據來說明雨潤的固定資產擴張有虛增的情況。我覺得不妥。雙匯合併前上市公司2009年固定資產僅17.39億人民幣,而合併後 為43.58億。2009年合併後的雙匯以43.58億人民幣的固定資產支撐了1148萬頭的屠宰產能(不是產量)。而雨潤以41.12億人民幣支撐了 2550萬頭的屠宰產能。按照簡單計算,雙匯合併後一頭豬產能所需的固定資產為379.6元,而雨潤只要161元。這是否意味著雙匯的固定資產虛增呢?我 覺得這和固定資產的評估、產能的計算方法有關係,兩者可比性不強。2008年至2011年中期,雨潤產能擴張了2.27倍,而固定資產增加了3.77倍, 的確有些超速,但是否考慮了地區的差異?通脹的因素?但不可否認,從大額的資本開支—固定資產超過產能增速—不保守的折舊政策,演繹了虛增利潤的邏輯。這 種風險存在,但可能不如想像的那麼巨大。

 

3、上游屠宰環節毛利率問題:

  

   很多質疑,因為雙匯未合併前,上市公司2010年上游屠宰毛利率才不到5%,而雨潤是10.5%。但根據合併後的盈利預測報告,合併後雙匯2010年的上 游屠宰毛利率實際上達到14.29%的驚人水平。遠遠超過了雨潤、眾品和大眾食品等,更超過了區域性的得利斯、高金食品等。是否屆時我們又開始懷疑雙匯在 毛利率上造假??

 

4、收入造假問題:

 

   的確,農產品,特別是初級農產品加工(上游屠宰環節業務屬於初級農產品加工),毛利率在13%以內應該不需要繳納增值稅,而且也沒有所得稅。在缺乏稅務機 關的比對監管下,收入的造假是容易實現的。這應該是農業股常常出事的原因之一吧?例如遠的藍田股份造假案、近的超大現代、綠大地等造假案。這個問題比較無 解.....但我認為,凡是產品看不見摸不著的、毛利率奇高的非常值得懷疑。例如當年藍田股份超高毛利率的洪湖魚蝦、藕汁飲料等產品,在當地都難以見到。 超大現代超高毛利率的綠色有機蔬菜,也難找到產品在售。而雙匯、雨潤的產品基本上各大城市考察,應該至少是看得到、摸得著的東東。

 

5、政府補貼和商譽問題:

 

   其實雙匯也有,合併後大概有1.9億多的政府補貼。因為前幾年擴張太慢,所以沒有拿到太多的政府補貼。因為沒有收購類似虧損的國企,因此也沒有雨潤的負商 譽問題。雨潤這種做法並無可詬病,但至少在利潤上做足了文章,以至於2010年估值極高時便於控股股東減持。這是當年高估值投資的後遺症,與目前低估值投 資的投資者關係不大,反正市場考慮時已將其剔除。

 

6、折舊問題:

 

   其實看看雨潤和雙匯(合併後)的折舊政策,大體上都是類似的,例如房屋建築物(物業)都是30年(20-30年),機器設備都是10-15年。由於雙匯上 市公司的財務數據失真,因此很難簡單比較兩者的折舊率。但數據直白的看來,雨潤的會計政策不太保守。(也許是我們患了鎚子綜合症,看著釘子都想鎚下去?)

 

 

7、雨潤集團問題

 

   這是雨潤的最大風險,毫無疑問,雨潤高額的現金和大量的銀行貸款,說明賬上現金的真實度存疑,至少存在體系內挪動的風險。祝老闆野心太大,大的有些讓人發 毛。誰也不清楚這種資金鏈的風險有多大。但目前持有雨潤股權已經降至25.37%,再降的可能性很小。從前期暴跌增持來看,祝老闆的現金流並不寬裕。想來 想去,這麼想應該對了:至少這份資產的價值是很大的,即便大股東最終導致資金鏈出現問題,雨潤也有極高的收購價值。例如中糧或者雙匯。關鍵是市場目前的估 值已經給予了這種風險的補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65

稅收籌劃調劑雙匯雨潤等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毛利率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y45.html
原文發表在《證券市場週刊》,下文為底稿。

有很多朋友,都曾質疑過雨潤食品(HK1068)的高毛利率,其參照物主要是雙匯發展(000895SH)和金鑼在新加坡上市的「大眾食品」,另外還有納斯達克上市的眾品食業(HOGS),那麼,雨潤食品的毛利率到底高不高,合不合理?下邊我們先看4家公司的整體毛利率:

 1:屠宰前4強企業的上市公司毛利率對比

税收筹划调剂双汇雨润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毛利率
從上圖看,雨潤的毛利率確實較高,另外我們還可以發現,眾品的毛利率也較高,而雙匯和金鑼的毛利率相對較低。

 

筆者查詢上述4家上市公司的財報發現,雨潤銷售的粗加工肉製品(即冷鮮肉和冷凍肉)的比例最高,接近9成,而眾品也有8成以上。但雙匯發展的鮮凍肉只有4成左右,另外6成是高溫肉和低溫肉等深加工品。金鑼的大眾食品,鮮凍肉(包括雞肉)佔55%,深加工品佔45%

 

有人說,粗加工的毛利率,肯定是要低於深加工的,因為附加值低,所以雙匯和金鑼的整體毛利率應該高於雨潤和眾品才對。筆者認為這話對,也不對,我們先看下邊的表。

 税收筹划调剂双汇雨润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毛利率

1:雙匯&雨潤分品類毛利率對比(2012預計數來源於雙匯公告)

 


上表是近幾年雙匯和雨潤的分類毛利率對比,雙匯發展在整體上市前,毛利率,特別是屠宰粗加工即鮮凍肉的毛利率顯著低於雨潤。但根據雙匯的整體上市公告,合併後的各項毛利率幾乎是合併前的2倍,並且大幅超過雨潤,這其中的奧妙是什麼呢?

税收筹划调剂双汇雨润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毛利率
備註:此表的毛利率略高於表1是因為雙匯有5%的其它高毛利產品。

 

我們看上邊的雙彙整體上市前後利潤對比表,可以發現以下2點:

一、雙匯擬注入資產的毛利率和淨利率遠高於整體上市前雙匯發展的水平;

二、雙彙整體上市後,利潤倍增了,但收入一點都沒有增長,甚至還略小了點(原因可能是整體上市的同時置出了漯河雙匯物流影響)

 

由此我們可以再得出2個結論:

一是雙匯擬注入資產的銷售基本全部由整體上市前雙匯發展採購了,雙匯發展的財報也披露,關聯交易採購佔到6成多(正好和深加工品佔6成相符)。正是因為關聯交易的相互抵銷,才導致注入非上市資產後,總收入和總成本沒有增加;

二是雙匯將高毛利高淨利的業務放在了非上市的大股東手裡,才導致了上市的雙匯發展看起來比雨潤和眾品利潤率低。

 

行文至此,大家的疑問應該已經集中到了一點:即雙匯為什麼要這麼做,純粹是想轉移利潤給大股東嗎?

 

我們知道雙匯發展在A股上市十多年,從未向小股東增發過,而高達三分之二的派息率,表現相當之慷慨。並且,在高派息的同時,雙匯發展仍然保持了2成以上的年均增長,不可謂不是好公司。

 

但是,既然雙匯大股東那些擬注入資產有這麼高的利潤率,為什麼不直接讓雙匯發展自己來做,而非得要大股東去做呢?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雙匯的高派息恐怕事出有因。

 

當然,雙匯發展在成長的同時,雙匯發展的大股東自己也做同行業,只要關聯交易時價格公允,也不違法,小股東畢竟只是個純投資者,也不好過多的干涉。但是, 雙匯為什麼不讓上市的雙匯發展毛利率高一點,或者與大股東的非上市資產毛利差不多呢?除了可能有利益輸送外,還有別的苦衷嗎?有!

 

按照中國的稅法規定,從事農產品粗加工的企業(按國家稅務總局頒佈的財稅[2008]149文,肉 類初加工中,通過對畜禽類動物(包括各類牲畜、家禽和人工馴養、繁殖的野生動物以及其他經濟動物)宰殺、去頭、去蹄、去皮、去內臟、分割、切塊或切片、冷 藏或冷凍、分級、包裝等簡單加工處理,製成的分割肉、保鮮肉、冷藏肉、冷凍肉、絞肉、肉塊、肉片、肉丁屬於農產品粗加工),有以下稅收優惠:

一是免徵企業所得稅;

二是銷售增值稅按13%計(即不含稅收入*13%)。同時,從農民手中採購的原料,按採購價的13%自提進項增值稅,做為銷售增值稅的抵扣項(即原料採購總支出*13%為進項稅,原料採購總支出*87%為成本)。

 

也就是說,只要粗加工的毛利率低於13%,基本就不用交增值稅了(由於豬肉粗加工行業,豬肉成本佔9成以上,所以不能取得進項增值稅發票的人工成本等支出這裡暫時忽略),並且有利潤也不用交所得稅。

 

增值稅還有個問題,就是如果農產品粗加工企業的毛利率一直低於13%,即進項稅額一直大於銷項稅額,那麼稅務局只允許你把這個多出來的部分掛在賬上,稅務局是不會退錢給你的,哪怕你企業註銷不干了,也不能退增值稅,只能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列為成本免予交所得稅,但因為企業所得稅率本來就是0,所以這些多出來的進項增值稅一點用都沒有了。

 

至於製作火腿腸等深加工品,那不但銷售時要按17%來計銷項增值稅,粗加工原料還只有13%的進項增值稅,所以實際稅負比普通的工業企業還要高。同時,所得稅也沒有優惠,有利潤就得按25%扣繳。這種稅務特徵,正是很多專家為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叫屈的原因所在。

 

因此,從事農產品粗加工的企業,一方面要和農戶合作,多計些成本,多計提些進項增值稅用來抵扣;另一方面得自己做些深加工品或者與深加工品企業聯手,抬高粗加工品的毛利,打低深加工品的毛利,以達到避稅的目的。

 

筆者對比雙匯發展和雨潤食品的財報,發現雙匯發展過去2年繳納各種稅款為11.6億元和9.9億元,扣除所得稅及附加稅後,簡單估算增值稅繳納額約為7億左右。而雨潤過去2年不但不交增值稅,賬上還分別掛著7.6億和4.1億的進項可抵增值稅額。

 

兩者差別如此之大,原因是雙匯發展的粗加工屠宰(鮮凍肉銷售)只佔到總收入的4成不到,而雨潤則佔到八九成。所以,儘管雙匯發展的毛利率已經壓得很低,但仍然需要繳納增值稅。並且,筆者注意到,雙匯擬注入的那些公司,都是兼營粗加工和深加工,它們賣給雙匯發展時,基本都按深加工品即17%的銷售增值稅率計算的,以便讓雙匯發展能多抵扣一些進項稅。而擬注入的公司自己則完全抵扣掉從農戶手中購入生豬所產生的進項稅,有可能的是,雙匯擬注入的公司裡邊,還做了一個兩級稅收籌劃,即分開高利潤的粗加工和低利潤的深加工,先倒了一手,再轉給雙匯發展,那樣不但省增值稅,還省所得稅。

 

從整個雙彙集團來看,由於合併後的總毛利率高於13%,所以整體上是要交增值稅的,只不過這個稅主要由上市的雙匯發展承擔了,擬注入的非上市公司繳稅極少。雙彙集團這樣做稅收籌劃,既可以讓大股東多獲利,也不至於向稅務局多繳增值稅和所得稅,可謂一箭雙鵰。

從稅收籌劃的角度同理推斷,雨潤過去數年毛利率相對雙匯發展較高,是合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41

收購價高企 國產菜籽加工業獲利難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8/5MNDE4XzQzNTU5Mw.html

消息人士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今年油菜籽托市收購價格預計為5000元/噸,較去年每噸提高了400元,比當前市場價格每噸高出100元左右,加工企業稱,照此價格收購油菜籽將無利可圖。

分析人士認為,由於加工進口油菜籽利潤較多,加上國產菜籽多進入國庫成為庫存,留下的市場空白需要填補,今年油菜籽進口量有可能大幅增加,美國農業部今年5月份發佈的研究報告預計,新的市場年度中國油菜籽進口量將達到210萬噸,而上一年度僅為180萬噸。

國 家糧食局日前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全國夏季糧油收購工作會議,分析今年小麥和油菜籽生產、收購形勢及價格走勢,並研究和討論今年夏季糧油收購工作。我國夏季 糧油收購的主要品種是小麥和油菜籽,目前,國家已經公佈今年最低小麥收購價,但還沒公佈油菜籽托市價格。消息人士表示,預計油菜籽托市收購價格為每噸 5000元。

一位加工企業的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按照這個價格,加工企業基本上無利可圖,目前油菜籽的市場收購價格為每噸4900元左 右,一般加工企業要想生存下去只能靠給具有油菜籽收儲資格的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下稱「中儲糧」)做代加工,按照往年的行情,代加工企業每噸能獲得 200元左右的代工費。

2009年以來,國家每年進行油菜籽托市收購,托市收購價格最初每噸4000元,如果今年確定為每噸5000元, 將有25%的漲幅。托市收購價格的持續上調,目的是穩定油菜種植面積,提升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但是對油菜籽加工企業構成不小的成本壓力,為中儲糧收購 併加工油菜籽成為一些加工企業維持生存的主要出路,大量油菜籽經過加工後進入國庫,成為庫存,而留下的市場空白則為進口油菜籽提供了機會。

中 華油脂網分析師金森森介紹,進口油菜籽含油率和蛋白含量高於國產油菜籽,因此加工產成品售價較高,以菜籽粕為例,現在國內菜粕價格在2200元~2250 元/噸,但進口菜粕價格2450元/噸,每噸比國產菜粕高出200元,即便目前進口菜籽價格高於國產菜籽,加工利潤還是高於國產菜籽。

截至昨日,加工進口菜籽每噸理論利潤是39元,而國產菜籽的加工利潤是負數;金森森說,今年3月份菜籽油價格上漲時,加工進口菜籽利潤可以達到150元/噸以上,比國產菜籽高100元~150元/噸。

根據美國農業部今年5月公佈的研究報告,2012/2013市場年度,中國油菜籽的需求量預計為1537萬噸,產量預計為1300萬噸,供需存在200萬噸以上的缺口,預計進口量將達到210萬噸。

中 華油脂網數據顯示,預計2012年我國油菜種植面積約8700萬畝,較上年約下降5.4%;總產約1180萬噸,較上年約下降1.3%。除湖北、湖南、江 西、四川等省市的種植面積與2011年基本持平或略增外,其他省份的種植面積都呈下降趨勢,其中安徽、江蘇等主產省的種植面積下降趨勢較為明顯。油菜種植 費時費力,加上小麥種植比較效益更為突出,儘管油菜籽托市收購價格不斷提高,產區棄油種麥的現象依然十分普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04

明年銅加工費「有望漲20%」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2-12/5NNDE3XzU4MTk5Ng.html

一位國有銅冶煉企業高級經濟師稱,2013年度銅精礦加工費有望較今年大幅上漲20%。

業內人士稱,目前是銅冶煉行業的擴張高峰期,在下游消費不會大幅提振的預期下,明年產能利用率會大幅下降,有跌破目前70%的可能性。

他是在昨日舉辦的2012年上海有色網年會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2012年,銅精礦長單加工費基本維持在60-63.5美元/噸,比2011年56.5美元/噸最高提升了12.4%。

銅礦商向冶煉商出售銅礦的價格,是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基準3個月期銅期貨價格計算的,LME的銅期貨價格是精煉銅材價格,而非礦價,因此需要在此基礎上減去冶煉加工費,這個加工費則由銅礦商向冶煉廠支付,一般以每年談判的方式確定。

市場普遍預計,2013年電解銅、精銅礦的供應會過剩,對銅價不構成支撐。

「中國企業有叫價80美元/噸的。照現在市場供求關係來講,包括中國的消費情況,我認為70-75美元/噸比較合理。老外說60美元/噸,我們認為不可能。」上述高級經濟師說。

不過他也表示,加工費的事情「很難說」,談判是個博弈過程,可能出現意外情況,比如某些企業跟礦商簽一個較低的加工費,成為市場標竿以後,其他大企業會很被動。

除了加工費,產能利用率的變化可能會影響銅冶煉企業。

上述高級經濟師指出,目前是銅冶煉行業的擴張高峰期,在下游消費不會大幅提振的預期下,明年行業整體的產能利用率會大幅下降,有跌破70%的可能。「而目前全行業平均水平在70%以上,大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幾乎能高達98%。」

眼下,市場傳言上海保稅區倉庫的銅庫存已有100多萬噸,由於融資銅的量大,所以中國總的銅消費量有虛高的可能性。對此,這位高級經濟師分析,去年銅表觀消費量為780萬噸,預計今年在900萬噸,但減去100萬噸保稅區的庫存,只剩800萬噸,因此中國銅消費實際需求增長幅度很小。(編註:根據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的數據,11月份中國銅產量創下紀錄水平,升至531000噸,比上月增長2.1%,比上年同期增長11.6%。此前的12月9日,中國原油產量也創下新高。Coal Network鋼鐵行業分析師戴兵告訴華爾街日報,一些人預計今年底明年會出台更多基礎設施方面的刺激措施。但一些分析師警告稱,數據不一定表明實際需求真的就上升了。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李莉以原油加工量為例稱,原油加工量觸及紀錄水平的原因很簡單:目前進行檢修的煉油廠數量很少。)

「這對小冶煉廠來說,非常危險。」上述高級經濟師說,冶煉廠不能單獨從冶煉的單一環節來看,目前幾大冶煉方法各有千秋,但成本區別並不大,總成本高低的關鍵在於循環利用。「如果煉出來(除銅以外)別的東西以為是廢物甩掉了,不能做到綜合利用,那肯定不行。」

他說,「在正常情況下,銅精礦加工費只夠冶煉廠的加工成本,冶煉廠產能利用率稍微差一點、技術差一點、管理鬆懈一點,都會沒有利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