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為&三星,技術派之戰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501/t20150123_713633.htm
「華為即將取代三星」日益被提及,華為高層也多次表達了超越三星的雄心。作為中韓技術派標竿企業,華為與三星的死磕必然長期存在。雖然上坡的華為和下坡的三星離勢均力敵的平衡尚遠,但華為要攻擊三星命門的移動業務也有著自己的優勢。

  2014年9月13日,華為開售Mate7,國內千餘家體驗店的備貨在數小時內被搶購一空,時至今日,其供貨依舊緊張。值得一提的是,Mate7歐洲高配版的價格為599歐元,標配版為499歐元,分別高過中國區的3699元和2999元,體現了華為對其高端產品國際化的信心。

  隨著國產智能手機軍團的崛起,華為成了其中的一面旗幟,被國人賦予了越來越多的希望,「華為即將取代三星」日益成為媒體主流觀點,華為高層也多次在不同場合表示了要超越三星的雄心。

  就在Mate7供不應求之時,三星電子卻傳來了壞消息。其2014年三季度財報顯示,移動業務收入比二季度下滑15%,同比更是暴跌34%。主要原因是其現階段收入主要靠中低端型號推動,老款在降價,高端型號出貨量減少,而最新高端款的Note4第三季才上市,正面影響有限。

  當下,三星高端機無疑正受到蘋果和國產機的夾擊,不過其實力仍然不容小覷。根據第三方報告,全球智能手機品牌中,三星的市場份額在2014年一季度到達頂峰後,連續兩季下降10%,但依然佔據全球最大份額,達25%-30%,約是華為的4-5倍(圖1)。雖然華為的市場份額比2013年明顯提升,但仍不到6%,離華為2014年初設定的8%目標尚有一定差距,不知道2014年最後一個季度Mate7和P7能帶來多大的衝擊波。

  PK高端機

  三星高端機Note4於2014年9月4日在柏林發佈後,華為第二天也選擇同一地點作為Mate7的全球首發地。華為此舉意在正面與三星共舞,無懼在高端市場與其爭鋒。

  作為國產智能手機技術派的領頭羊,華為依靠的是自身紮實的研發實力,Mate7火爆賣點可以反映出華為在智能手機領域的長足進步。Mate7最大亮點是華為海思自主研製的麒麟925(Kirin 925)芯片,這是全球首款支持LTECat6標準的超八核芯片。根據華為官方介紹,麒麟925每個核可以獨立運行又可以獨立關閉,靈活組合不同類型處理器,實現類似跑車的無級變速功能,動態輸出芯片處理動力,同時能耗更低。其次,Mate7是首個在安卓系統上採用觸摸式指紋傳感器的手機,華為擁有專利的指紋識別算法,可以快速和安全實現指紋解鎖,成為打動消費者的又一大賣點,目前華為已與支付寶合作打造標準化指紋支付。而Mate7的大屏和緊湊、精緻的外觀背後,是華為的整體軟硬件設計和加工製造能力。

  那三星Note4又是如何?有手機發燒友拆解韓版的Note4,發現其處理器也是採用三星自造的新八核Exynos 5433,韓國媒體也認為此舉對三星意義重大。國內有評論認為,從架構上看,三星Exynos 5433要比麒麟925先進,但麒麟925又勝過Note4國際版的高通驍龍805四核處理器。此外,華為的指紋技術也比Note4高一個檔次。但是,三星5.7吋2K分辨率屏幕(2560×1440)、內存和主板上的大量三星自產配件,充分映證了三星的全產業鏈研發實力。

  相比在人性化及人機交互上更多創新的Mate7,iPhone6和Note4的創新步伐似乎在放緩。對此,宇龍酷派副總裁曹井升認為,三星並非創新力在減退,而是由於身軀龐大,市場反應速度和效率有所脫節,這給了華為、酷派等中國手機生產商更多的機會。

  在Mate7標準版和高配版還供不應求之際,華為接著又推出更高端、價位為4399元的尊爵版,並同時又推出Ascend G7以及藍寶石版本的Ascend P7,不久之後或許有更高配Mate8推出。與此同時,三星更具創新力的Note5也箭在弦上,這樣看來,華為與三星的死磕必然長期存在。

  不對等的未來之戰

  華為和三星分別是中韓技術標竿企業,但三星目前是韓國的第一大財團,在IT領域,三星帝國就擁有DRAM、圖像傳感器(CIS)、顯示器等全球第一的產品,此外,三星集團還擁有保險、金融、造船、建築、化工等極具競爭力的業務板塊。而華為的業務僅包括運營商網絡、企業網絡(如中心交互機、服務器、eLTE寬帶集群解決方案等)和移動終端的消費者業務。從資產總額和收入上看,華為的體量只有三星的1/5,二者顯然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圖2)。

  但是,IT及移動部門(IM)是三星目前命門所在,移動業務幾乎又佔據著三星IM的絕大部分收入。三星電子2014年三季度財報顯示,移動業務佔據其IM業務的96%、三星集團總收入的47%,IM業務的營業利潤又佔了三星集團的43%;2014年二季度和2013年的三季度,三星IM利潤佔比分別為61%和65%。因此,移動業務的起伏,就直接決定三星帝國的興衰。

  華為2013年消費者業務收入是570億元,佔總收入的23%。雖然目前這尚不是華為最主要的板塊,但無疑是增長最快的一環,是華為的明星業務。按華為2014年消費者業務板塊30%的增長樂觀估算,其移動業務收入全年大概能增長到120億美元,而同期對應的三星的移動業務收入應該在千億美元級別。

  華為終端CEO余承東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我希望在一兩年內能把市場份額做到15%左右,這樣能達到一個安全區域。」如果華為實現這一目標,三星很可能是最大的犧牲者,因為二者同處於安卓系統手機陣營。

  雖然走上坡路的華為和走下坡路的三星離勢均力敵的平衡尚遠,但華為要攻擊三星命門的移動業務卻有著自己的優勢。

  虎狼之師VS儒雅少帥

  三星成為韓國第一財團,與會長李健熙的個人能力不無關係。而李健熙數月前因心臟病復發而入院治療,少帥李在即將「登位」,但輿論普遍認為,李在雖然儒雅,但缺少領袖氣質,三星移動業務能否抵擋來自中國及其他國家的競爭者,存在一定的變數。反觀華為,任正非雖年已七十,但依舊目標堅定,帶領一群虎狼之師開疆拓土,攻擊力不減。

  強攻VS防守

  從佈陣看,華為的目標是提供業界領先的終端產品,目標直指蘋果和三星,處於攻勢,而三星卻處於守勢。

  三星「二次創業」的目標完成後,鑑於智能手機市場的日益飽和,李健熙在2010年就提出「第三次創業」的方向是太陽能電池、電動車可充電電池、LED、生物製藥、醫療設備產業。三星為此宣佈至2020年在新產業上投資23.3萬億韓元,預計到2020年,這5個未來增長引擎將為三星帶來約440億美元的收入。三星帝國涉及的領域越來越龐大,其不僅無暇均衡顧及每個領域,在資源分配上,「現金牛」的智能手機業務也將慢慢失去優先地位,還要反哺其他未來業務。

  華為則不然。2013年的華為財報顯示,其研發費用高達307億元人民幣(約合50億美元),研發費用率高達12.8%(2012年達13.5%),從每年獲取的專利來看,華為的技術實力在快速積累和突破。同期三星集團的研發費用僅為133億美元,研發費用率為6.5%(2012年為5.9%)。考慮到三星龐大的產業和「第三次創業」的研發需要,可以想像,處於攻勢的華為在智能手機創新應用上,應比處於相對守勢的三星移動業務更具戰略性和靈活性。

  4G網絡獨有的先發優勢

  在4G的網絡環境下,華為更擁有得天獨厚的先發優勢。GSA報告顯示,到2014年9月,全球共部署331張商用4G網絡。華為在全球開通154張LTE(4G)商用網絡,位居全球之首。華為LTE已經進入全球100多個首都城市及九大金融中心,這能夠為華為研製芯片提供網絡測試環境,使其能提前其他芯片廠商半年以上時間推出支持更先進網絡的芯片,比如最先支持4G LTE Cat6(最大下行速率300Mbps)的芯片。

  芯片作為手機的核心元器件,一旦供應不足,將成為手機廠商的致命問題,直接影響供貨。擁有自研芯片的華為則不受制於其他芯片廠商的供應情況,這也是其他競爭者難以複製的競爭優勢。

  硬件優勢攤薄和商業模式的轉變

  三星雖然擁有全產業鏈優勢,但隨著智能手機產業鏈的成熟,硬件技術的邊際效用遞減,硬件盈利的空間已經日益壓縮,智能手機開始進入硬件的功能過剩時代,其商業模式將逐步向軟件與增值服務轉變。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儘管三星依舊可以保持產業鏈和成本優勢,但智能手機的溢價更多向人機交互體驗看齊,會大大拉低三星的品牌溢價,也給華為及其他安卓系統手機商提供更多的機會。

  此外,紮根於全球最大、增長最快市場的華為,在品牌和產品已被國人認可的情況下,無疑具有地緣優勢。奪得更多的中國市場份額,就能為奪得更多全球市場奠定基礎。加上中國的無線互聯網應用在全球發展最快,本土企業能夠更好地傾聽用戶的聲音,由此創造出更好的應用。

  當然,三星超一流的創新能力自然不能小覷。2014年3月,三星率先在全球推出曲面UHD TV這一革命性產品,從根本上顛覆了傳統的電視觀看方式,引領了整個彩電行業發展新趨勢。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三星Note5能夠成功採用曲面屏幕的話,是否也會導致智能手機市場的一場革命呢?這樣三星不但能夠提高品牌溢價,也將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花粉」助力

  「花粉」是華為EMUI社區粉絲的簡稱,目前已經突破1000萬人。「花粉」與已成為意見領袖的余承東一道,成為華為互聯網思維運營的兩大殺器,對提昇華為人氣助力不少。反觀三星,似乎還沒有領略到小米、華為的粉絲文化和商業模式之精妙。

  最初,華為給大眾的印象是恪守利潤為核心,離用戶較遠,很難與細分領域的消費者達成耐心的溝通,也難以建立粉絲文化的活力磁場。後來,伴隨華為向消費者業務轉型,其模仿小米成立了花粉俱樂部,並成立榮耀事業部,以貫徹互聯網思維。

  這裡有必要對華為智能手機的分類作個簡單說明。華為智能手機有Ascend和榮耀系列,Ascend是攀登向上的意思,其定位偏向高端,旨在與蘋果和三星高端產品對抗。Ascend系列旗下原有D、P、G、Y子系列,分別對應旗艦、高端、中端、入門級別,後來,又衍生出了Mate子系列。

  榮耀是華為一個獨立運作的事業部,專注於電商渠道銷售,其產品通常以高性價比著稱,其成立是為了與小米競爭。據公開報導,華為榮耀在2014的銷售額預計可以完成20億美元,其2013年銷售收入僅為1億美元,華為只用了一年,就使榮耀手機的銷量從100萬飆升到2000萬部,原因很大程度上源於對小米在線銷售戰略的模仿。

  擺脫對運營商的依賴

  由於和運營商天然的聯繫,華為最開始也是捆綁運營商的套餐銷售手機產品,2013年度,實體和電商渠道消化了華為手機總出貨量的50%,運營商渠道則消化了另外50%。在更早的時候,運營商的傳統渠道更佔據了華為手機銷量的80%。華為計劃未來將捆綁銷售的比例壓縮到20%以內,而公開市場和電商渠道則提升到80%以上。唯有擺脫對運營商的過多依靠,華為才能在國際化的道路上與三星這樣的巨無霸更好地競爭。華為榮耀事業部的設立和華為品牌向高端化與全球化的邁進,目的正在於此。

  過去兩年,華為通過實施精品戰略,不斷創新。P6作為其首個高端產品發佈,並在全球超過100多個國家上市,具有重大意義,此後其推出的旗艦機P7和Mate7都在市場上引起強烈反響,P6、P7也獲得歐洲影音協會頒發的年度最佳智能終端獎。

  華為2013年財報顯示,其智能手機發貨量為5200萬台,1500元以上的中高檔機型發貨量僅佔12%。2014年,隨著Mate7的熱賣,華為消費者業務部高層甚至樂觀認為,Mate7銷量達到千萬部也有可能。就目前市場對Mate7和P7的熱捧來看,2014及2015年華為中高端機型的發貨量比例應該比2013財年提升不少。

  商業模式的想像空間

  從硬件及品牌的高端化和國際化,再到EMUI的推出,華為移動業務已經漸入佳境。當包括小米在內的國產智能手機因為專利問題在海外銷售受制時,華為憑藉其專利積累越髮長袖善舞。隨著華為手機銷售規模的擴大,其商業模式也在逐步調整。

  在新一輪的競爭中,華為認為,4G是其彎道超車的新機會。速度更快的4G建成後,將衍生出視頻交流、遠程醫療等更多應用,牽引消費者需求。而從智能設備市場的走向看,未來,傳感器和大數據服務終端將更加智能,數據收集和處理成為終端的重要內容;穿戴式智能設備是目前產業投資和創新的焦點,長期看,有可能替代智能手機;另外,以手機為中心的家庭多屏互動正在興起,搶佔家庭入口成為手機廠商的另一戰場。

  這一趨勢下,華為的商業模式也將從硬件向「終端+服務+應用」整合體驗轉移。公開數據表明,華為應用商店每天可以獲得3500萬次下載。但由於安卓手機流量變現存在困難,這並非華為移動業務的收入增長所寄。其更大的想像空間或在於,未來的大數據時代,在運營商網絡、企業網絡和消費者業務上均有佈局的華為,這三項業務的數據流終將合龍所帶來的巨大商業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