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真假中資股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914

由於購買中資股非常流行,而當中的"中"字輩尤甚,我想說明"中"是有真假之分

在大陸的企業,要冠上"中""中國""中華"等字必須國務院批准,即"中"字輩必然係大陸的核心企業,得到國務院祝福,自然冇咁易出事,但是港股有另一些"中"字行頭的公司,同大陸政府冇乜關聯(甚至希望不受監管),要分別二"中",唯一的方法是注冊地

部分在大陸注冊的"中":

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中國叉叉銀行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      中國人保控股公司                     中國平安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中國華能集團                         中國大唐集團                             中國華電集團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中信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             中旅(集團)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                 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     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                                 中國民航信息網絡                     中國通信

中國鋁業公司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中國建築材料集團公司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

中國航空集團公司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             中國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

部分在香港注冊的"中":

中國外運         中保國際         中國光大         中信泰富         中國移動

中國聯通         中國糧油         華潤集團         中國海外發展 中國重汽

中國電力         中國七星購物 中國資本         中國數碼信息 中國雲錫礦業

中國戶外媒體 中國誠通         中華汽車         中國製藥         中國仁濟醫療

部分在百慕達注冊的"中":

中遠太平洋   中國食品   中國(香港)石油   中化化肥   中國綠色食品

中國資源開發   中國航空技術國際   中國網絡資本   中國燃氣   中油燃氣

中國水務   中華數據廣播   中國網絡教育   中國鐵路貨運   中國掌付

中國生物資源   中國資源開發   中國航空技術國際   中國東方集團

中國管業   中國金展   中國礦業   中國電力新能源   中國風電

中國有色金屬   中國龍工   中國林大   中國玻璃   中國興業

部分在開曼群島注冊的"中":

中國旺旺   中國消防   中國包裝   中國動向   中國奧園   中國香精香料

中國澱粉   中國建築   中國稀土   中國鎳資源   中國自動化   中芯國際

中國鋯業   中國金融租賃   中國投資基金公司   中國海澱   中國環保電力

中能控股   中國天化工   中國金匯礦業   中國航天萬源   中國電子

中國軟件國際   中國無線   中國地能   中國基礎資源   中國聯盛

中國海景   中國地產   中華網    中國創新投資  中國植物開發

中國生物製藥   中華藥業   中國高速傳動      中國科技   中國木業

中國基建港口

總結一下,在大陸注冊的"中"字輩皆非老千,同時具有低營運效率及高發債能力,經常被人有所期望而價格高企,投資目標相當安全但投資資金多不安全

在香港注冊的"中"字公司,有半數為老千,但當中存在一些"類國企"的公司,同大陸注冊的有相同特點

在百慕達注冊的"中"字公司,幾乎都是老千股,雖然當中存在個別優秀公司,但可以發現,習慣在百慕達注冊的保薦人去搞上市的公司,多數唔係好野,麻煩有心人試下搵邊間投行專門搞百慕達,至於當中正常的企業,本身上市前的財力似乎唔細,咁保薦人應該係大行

在開曼群島注冊的"中"字公司,老千股依然很多,但比例似乎遠少於百慕達注冊,選擇在開曼注冊的公司,實業公司比較多,而且集中在民企,起始財力都較差,保薦人應該係細行

使用"中"字行頭,是為了有代表性,非國企公司要使用"中"字頭,唯一的方法係出國,實業公司用"中"字代表其野心,老千用"中"字是為了中國慨 念,投資人各有所好,但應該留意,但凡百慕達注冊的任何公司,一定要特別小心背後的保薦人,而在開曼群島注冊的公司可能潛藏一些神奇的民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

保薦人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918

考察一下一些近年的上市案的保薦人:

海灣控股/雅居樂/安踏體育--摩根史丹利(開曼群島)

波士登/建滔積層板--高盛(開曼群島)

旺旺--瑞銀/高盛/百富勤/凱基(開曼群島)

統一/碧桂園--瑞銀/摩根史丹利(開曼群島)

世茂--高盛/摩根史丹利(開曼群島)

soho--高盛/匯豐(開曼群島)

綠城--摩根大通/瑞銀(開曼群島)

瑞安--摩根大通/匯豐/德銀(開曼群島)

蒙牛--百富勤/高盛/摩根史丹利(開曼群島)

小肥羊--美林/德銀(開曼群島)

匯源--瑞銀/國泰君安(開曼群島)

阜豐--建行(開曼群島)

神威藥業/大成食品/飛毛腿--嘉誠(開曼群島)

中國澱粉/中怡精細--金榜(開曼群島)

天溢果業--益華(開曼群島)

味丹--星展/安永(開曼群島)

中國生物製藥/李寧--星展(開曼群島)

中國香精--新鴻基(開曼群島)

中國海外/聯邦制藥---匯豐(開曼群島)

稻香--大華繼顯(開曼群島)

福記--農行(開曼群島)

寶勝--美林/摩根史丹利(百慕大)

中國綠色食品--日盛嘉富(百慕大)

西王糖業--建行(百慕大)

中國糧油--高盛(香港)

領匯--瑞銀/匯豐/高盛(香港)

遠洋地產--高盛/摩根史丹利(香港)

冠君產業信託--美林/花旗/摩根大通(香港)

陽光房地產基金--德銀/麥格理/匯豐(香港)

泓富產業信託--美林/摩根大通/麥格理(香港)

澳博--德銀(香港)

傻仔也可以發現,幾乎所有新上市公司都在開曼群島註冊,如果要在香港註冊,不但麻煩,而且大行收費不菲

而百慕大同開曼群島在避稅的效果一樣的話,開曼群島想必有一些壓倒性的優勢,可能是收費或法律問題

在開曼群島註冊上市可謂豐儉由人,大行有大行搞,細行都有細行搞,雖然近期大部分新上市公司都在開曼群島註冊,但很多年前卻有不少的公司在百慕大註冊,例如東方海外等,因此現時發現有在百慕大註冊的股票,想必是歷史遺留的產物

如果一間古老的公司長期經營,一係發達成為大企業,一係發達過程中被人收購,一係衰左等執粒,但上市公司只要有心,可以蝕一萬年都死唔斷氣,即係走 上老千股的道路,當年在百慕大上市的老公司,成功的企業很多時被收購,失敗而又死得徹底的公司會執粒,市場上老企業必然減少,結果剩低老千股長留人間,可 以認為,一間企業長期經營都不能成功而成了老千,那它改了名變了身也不很可能成功

通常做得老千都會有一個威風凜凜的名字

講一講保薦人,由於公司上市時帳簿會交比保薦人,如果保薦人係大行,唔排除佢地會充分運用其專業能力去令帳簿更有藝術氣質,由於保薦人同時兼為包銷商,它們的工作是令賣家得益最大,而非保障買家

作為賣家,要令保薦人捨身工作,必然要附出高額報酬(雖然報酬由買家支付)尤其係大行,收費更貴,為了滿足大行的胃口,賣家通常會送大量自己的股票 及認購權比保薦人,這就令保薦人更落力推銷了,甚至落力到完成上市之後仲繼續會為賣家唱好,而費用全免,傳媒的利是亦由大行支付,好似內房股股咁比大行吹 到曉飛天,吹足成年,感覺上摩根史丹利同瑞銀會特別盡責

如果賣家財力有限,例如民企,感覺上係求其搵間細行平平地搞掂就算,售後服務欠奉,對它們來說,只能趁勢上市,細行的實力通常不足以創造時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4

浴霸 collection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958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959

1:

所謂浴霸,係指奧普發明的將燈絲燈泡同抽氣扇組合在一齊的物體,用途係通風,照明同埋暖氣,一般用於浴室,當然裝在車房都冇話唔得

工作原理係燈絲燈泡發出的光線用於照明,而發出的輻射用作暖氣,抽氣扇用於通風;鎢絲燈泡雖然可以通用,但為左產生更強的幅射,於是改用專用的特別 燈泡,光線較弱但輻射威猛,由於光線不足及出於慳電的原因,浴霸有時會加上一個慳電膽或LED,至於輻射方面,其實係指紅外線,對人體無害,仲有d益處添

浴霸是為左解決北方人係浴室裸跑而感冒所產生的,一開著佢,比佢照到的地方可以立即達到25度,由於係幅射生熱,因此冇受熱不均的情況,絕對係天體愛好者的福音,由於南方人特別怕凍,意外地連南方都有人買,裝左浴霸的家庭甚至出現冬天d豆釘系廁所度做功課的怪事

產品本身結構非常非常簡單,將燈泡同風扇裝在支架上就得,成本只需幾十蚊,連我都可以輕易做得出來,因此非常多山寨出品,競爭大,毛利率超低,而且係電老虎,耗電量拍得上焗爐,簡單講就係垃圾

2:

整牙籤冇錢賺係人都知,如果有人靠整牙籤賺到大錢就係奇聞,佢公司一定有d秘技,或者說,幾咁垃圾的產品,如果可以壟斷其市場,都係一個大數目

之前提過,一個功能完整的浴霸成本只需幾十蚊,如果佢係一個power up版,包括4個燈泡,1個慳電膽(前者為2個燈泡冇慳電膽),成本比夠佢100,而市面浴霸的售價,由最平的山寨廠的成本價多20蚊到奧普的成本價多千 幾蚊,大約係70蚊至1800蚊之間,而成本基本相同....

由於浴霸同馬桶一樣,都係難於安裝,而且唔會無端端有人買的產品,因此多數要由裝修佬出售,之前仲要比代理商經銷,即係賣出價係要比3,4重人賺

剔除山寨廠唔講,一個浴霸如果成本價係100蚊,出廠價130賣比代理商,當中係包括左廠家30%的利潤率,代理商賺30%於是用170賣比分銷 商,分銷商賺30%於是用220賣比裝修佬,裝修佬又賺30%賣比用家,最終售價係290,有時國美等公司會代替裝修佬的位置,當然售價亦唔會低

由於浴霸是非必須品,用戶平時唔一定買,於是裝修佬一定要落d嘴頭先得,而落嘴頭的績極性來源於利潤率,如果每一重利潤率都高,結果售價就高,主流 的浴霸售價介乎中檔的300-600蚊至高檔的600-800蚊,奧普過千的絕對是個異類,相對的,裝修佬同電器鋪都一致推祟過千的奧普,原因不用再講

浴霸的行業,山寨廠夠平,有時會直銷,由於產品容易整,但凡整電器嘅都順便整埋,所以競爭大,好難賺錢,但這一行業,想要賺大錢,會非常注重通道, 只要代理利潤夠高,聯合的代理夠多,就可以抵制對手,而且用戶多數受唔起代理的講頭;而且代理如果係重視聲譽的,斷唔會賣山寨貨,因為濕水易壞,燈炮易爆 等原因,大電器鋪好似國美蘇寧等只會賣最高質量的產品(二來又最好賺),因此,賺大錢最重要的是質量高同暴利率,果d賣假冒偽劣只能賺蠅頭小利

市場上名牌眾多,奧普,飛雕,名族,美的,櫻花,楚楚,澳柯瑪等,當然都有好多劣牌,東芝,松下,飛利普,索尼,三星等(全為偽者),其實外國人根 本唔知浴霸係乜,根本冇生產,例如引用日本對奧普股票的介紹-浴室用電気製品メーカー,並不知道具體生產甚麼,只知是浴室用電器,其實浴霸僅在中國流行, 外國是沒有的(將來就不清楚了),而且有試過某地區的浴霸的不合格率為100%,因此銷售相當混亂

06年全國浴霸市場為12億,銷量1000萬部,估計每年增長20%多數生產商都集中在浙江,有非常明顯的季節性,2/3的收入在冬天,正路浴霸的出廠價格按燈炮數分,2盞70-100,3盞130-180,4盞200-260,山寨廠就40-150之間

市佔率方面,06年奧普42.77%,而在零售市佔率方面(即在電器鋪等渠道),奧普59.91%,名族5.98%,美的4.71%,飛雕 4.47%,櫻花3.75%,楚楚3.17%,奧普絕對優勢,今年奧普仍超過第二3倍,據說奧普是上海國美唯一有售的品牌,這情況原因是奧普等大牌子質量 最好,少保養手尾,而且利潤仲特高,加上國美蘇寧入場費貴,於是形成惡性循環,其他品牌只能在建材鋪出售

調查一下國美www.gome.com.cn,佢出售的浴霸全部牌子有奧普72種,美的25種,飛雕16種,名族6種,寶蘭6種,武英2種,櫻花2種,澳柯瑪4種,以價錢分類:

            200-  200-350  350-500  500-800  800-1000  1000-1500  1500+

奧普       0          5              13          30            11              10              3

飛雕       1          2                4            8              1                0              0

美的       2          2              16            4              1                0              0

名族       1          1                3            2              0                0              0

寶蘭       0          2                1            0              2                0              1

武英       0          0                1            1              0                0              0

櫻花       0          0                2            0              0                0              0

澳柯瑪   4          0                0            0              0                0              0

如果用牙籤黎形容,的確有人控制了牙籤的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91

品牌價值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964

奧普的產品明顯係定價過高的,但係d人就係咁樣衰--邊樣唔貴就唔買

一件產品,成本為10,它的定價一定要在10之上先可賺錢,12可能比較公道,但定價為999都仲賣得出先叫本事,成本10同999之間的溢價,起碼要有個藉口比消費者,宣傳佢地並非老襯,通常藉口名為"品牌"

以電腦為例,Magic-Pro的主機板都以低價出售,賣399,而同樣的主機板,ASUS的可以賣899,公關們會辨護說,ASUS係大廠,質量 好功能多,又有保養等,的確係事實,加上各種power up,成本的確會提高好多,但只是150變200咁解,成本上升1/3是很多,但售價卻以成本的10倍上升,這就是"品牌"的威力,"品牌"背後是大量的 公關工作,用於消除消費者會發現自己係老襯的可能性

成功的品牌存在一個專用的定位,例如格力定位在冷氣,日清定位在即食面,CASIO定位在計數機等,牌子成為產品的代名詞,如果一個成功的牌子被濫 用,例如李錦記,係人都知佢係賣豉油的,有冇人知有李錦記化妝品?如果李錦記的化妝品非常成功,在莎莎出售,咁你買化妝品會否聯想到豉油?化妝品=豉油, 想起都心寒,當化妝品越成功,對豉油打擊越大,反之亦然,幸好李錦記的化妝品非常不成功,因此李錦記的豉油仲好好賣;又例如海爾,當年海爾係雪櫃的代名 詞,但當海爾多元化之後,海爾的雪櫃競爭力就下降了,初時d人買雪櫃,見到海爾,東芝等等,第一時間係買雪櫃當然係海爾,但現在d人提到海爾:"海爾呀? 中國名牌丫嘛,海爾電器好出名",請注意,係"海爾電器好出名"而唔係"海爾雪櫃好出名",此時d人再買雪櫃,同樣係海爾,東芝等等,今次可能改買東芝, 因為海爾已不是雪櫃的第一選擇,結果多元化之後,海爾乜都有,乜都質量好,但風扇唔夠美的爭,冷氣唔夠格力爭,洗市機唔夠小天鵝爭,電腦唔夠聯想爭,電視 唔夠TCL爭,因為當海爾成為"電器好出名"之際,已經成了"電器"的第二選擇

品牌的作用是用於為產品加價,假如有4個等級的品牌,分為C級,B級,A級同S級,一件產品甲,成本為10

甲沒有品牌售價為12,毛利率20%

甲加上C級品牌售價為12,毛利率20%

甲加上B級品牌售價為18,毛利率80%

甲加上A級品牌售價為30,毛利率200%

甲加上S級品牌售價為999,毛利率1000%

走上大陸,好多耳機品牌係C級,即係有冇都唔會影響你講價的策略,有人會冒充sony等牌子,希望可以有個B級,但立即被識破,售價結果都提高唔 到,真正的B級例如維他奶,維他檸檬茶比統一同康師傅買得貴,而容量一樣,同樣旺旺雪餅比康師傅雪餅買得貴,而味道並無差別,A級品牌例子好似TOTO, 你有本事平價買個TOTO的馬桶嗎?可是坐起來又唔係特別好坐,又好似屈臣氐賣同樣嘅野比士多貴n多咁;S級咪就係LV,"姑池"果d,有乜理由一個布袋 賣萬幾蚊?去女人街買啦.波衫都係同樣理由,建立一個S級品牌,類似建立一個"宗教"

奧普的定位限定於浴室,定價亦高得離譜,你認為其品牌是邊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21

奧普的江湖地位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971

浴霸的正式名稱為浴室加熱器,"浴霸"的名字係發明者奧普改的,由於浴室加熱器這物體從前並 不存在,因此政府完全沒有生產檢測使用規定,第一個浴霸開始售賣時,新黎新豬肉,件件都可以斬人過千的,由於超暴利,於是大量跟風者一拥而上,人人都生產 浴霸,此時突顯了浴霸結構簡單,材料易搵,張三李四都整到的缺點,結果大量劣質產品面市,爆燈漏電時有所聞,由於政府完全沒有專門的法律規定,唯有用飯煲 雪櫃的條文,即使如此,僅漏電防水的規定都足以令不合格率升至滿點

奧普咁都冇比人夾死,原因係其策略:

高質量--正是市場其他人的樣衰,先顯得佢英俊,由於奧普暴利左一兩年,身家自然有底,一段時期買唔出死唔去,等d人比電電幾下,比d玻璃拮兩野就知邊個係人邊個係鬼,最後自然會買返正貨

高價格--不打價格戰,結果產品賣不出去,但奧普有錢頂得住,產品賣不出去的同時,消費者對價格高得變態的奧普印象深刻,"奧普好值錢"成為第一印象

高回拥--奧普對分銷代理非常不薄,由於奧普浴霸特別貴,代理利潤分成亦更多,推銷自然更落力,售後服務自然爽手

大聯盟--在對手用薄利多銷的策略時,對手的廠商同代理忙死都賺唔到幾多,服務變差之餘流動資金成日不足,而奧普同代理賣少少賺多多,服務自然熱情到發姣咁,少少存貨冇生意都唔駛死,資金自然充裕,結果奧普同代理齊齊發大,同盟更強力

多廣告--在該行業上,奧普廣告費最多,一近中秋就廣告轟炸,題材打溫情牌,有d似大陸d補品廣告"唔係比你用,係比阿媽用"咁成為孝敬家人的禮品,而且極盡質量內涵文化等方面貼金

協議行動--安排代理商之間協定不能踩過界,每人負責邊區,聯合抬價,不能隨便打折,抵制二五仔,嚴控水貨

結果形成了奧普的消費者印象-質量好價錢高,大公司先有得買,售後服務完善,人人推薦,家傳戶曉,用奧普係身份嘅像徵

結果奧普成為浴霸的代名詞,而財力同競爭對手的距離一口氣拉開,研發能力自然提高,加上大公司為保聲譽只賣最好賺同最高質的奧普,仲有不斷有比其他劣品電親或拮親的消費者出現,奧普越來越好賣,結果奧普成為"中國馳名品牌"兼"國家免檢產品"

由於奧普僅定位於廁所,奧普的出名令佢第時進入馬桶面盆市場提供優勢

上面提過,政府完全沒有生產檢測使用規定,而浴霸成為一個重要的新品種,自然要訂一d條文,結果政府搵左發明人奧普來訂,於是奧普訂左一大堆對山寨 廠不利而對自己有利的條文,仲有一d行規,行規這一點非常重要,例如蒙面超人變身時不能被怪人攻擊,否則故事就做不下去,怪人可以在蒙面超人耍帥的時間轉 為攻擊別人或破壞建築,但不要影響鏡頭,這就是行規;訂下了行規,只要大家都遵守,浴霸市場自然可以學得石油氣市場咁健康發展

由於奧普的技術同質量有絕對優勢,條文的技術標準自然嚴格,競爭對手首先要達到基本要求,先可以繼續發展,令奧普可以先行一步

從幾點可以看到奧普的江湖地位:

"中國馳名品牌"兼"國家免檢產品"

浴霸質檢標準制訂人

銷量只為全行業的兩成,而營業額差不多等同所有同業的總量

奧普產品比同類的貴150-300%

據說奧普的廣告好似旺旺咁煩

市面上n多各式各樣假冒的奧普,拍得上Temp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42

477奧普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977

由於奧普新上市冇耐,分析之前先確定其報表可信程度

上市前03-05年流動比率1.5以上,沒有短期負債,折舊率穩定,實際交稅數量尚算合理,而損益表稅項同現金流稅項數目相近,損益表盈利亦大致相等於稅後現金流,因此奧普的報表可以相信

開始分析,由於奧普出左08年上半年業績,因此我估算埋08年全年業績,08年的數字為預測,05年之下為未上市

營業額分析:

單位億      03        04        05         06        07         08*      

營業額     2.14     2.67     3.37     4.48      6.07      6.19

營業額是一直快速增長的,08就不應太樂觀,有一點值得留意,06年全中國浴霸市場總規模係10億,而奧普佔4.48億,07年12億佔6.07 億,已經超過50%,01年全中國浴霸總銷量為400萬個,04年900萬個,現在1500萬個,而奧普01年佔35萬個,現在係180萬個,銷量僅估1 成半,而營業額卻佔過半,奧普的最大競爭者飛雕在01-03年銷量同奧普相近,營業額亦超過1億,現在營業額卻似乎收縮至5000萬

奧普銷售暖氣,有強烈的季節性,以下按營業額分,另外加上波士登作對比,佢銷售冬衣

單位億      03        04         05         06        07         08*    

上半年    0.81     1.06      1.46      1.79     2.27       2.38

下半年    1.33     1.60      1.91      2.69     3.80       3.81*

比例      38/62     39/61  43/57    40/60   37/63    38/62

上半年     -            -           -      17.29    20.03         -       (波士登)          

下半年     -            -           -      39.04    32.76         -

比例         -            -           -      31/69    38/62         -

似乎大陸消費者的季節性消費介於35/65之間,知道比例後用半年數字都可以大致預測,奧普今年上半年派息即使多於上半年每股盈利,但完全不需擔心

單位億      03        04        05         06        07         08*      

營業額     2.14     2.67     3.37     4.48      6.07      6.19

銷售成本 1.03     1.28     1.66     2.17      3.01      3.05

毛利         1.10     1.39     1.71     2.32      3.06      3.14

毛利率     51.4     52.1     50.7     51.8      50.4      50.7

毛利率一直很穩定,正常來說,賺成50%的產品一定好多人爭住做,競爭加劇毛利率下降,但奧普並無受到影響,可以在產品單價看到

                    03        04        05         06        07         08     

環保系列     -           -       435          ?        495       500

陽光系列  260      200      200          ?        210       235

薄彩系列  400      415      430          ?        390       430

經典系列  380      360      375          ?        390       430

奧韻系列     -           -          -            ?       650       700

時尚系列     -           -          -            -          -         160

浴頂             -           -          -            -       320       360

在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奧普居然可以逆市加價,讓我站在國美的角度看看,以奧韻系列為例

當國美賣1500,同出廠價相差800,假設中間存在經銷商同安裝工人,經銷商賺30%,700變910,安裝工人用100蚊成本,國美成本1010,賺33%,難怪國美咁順攤

支出分析:

單位億      03        04         05         06        07         08*    

營業額     2.14     2.67     3.37     4.48      6.07      6.19

毛利         1.10     1.39     1.71     2.32      3.06      3.14

分銷支出 0.60     0.64     0.72     1.00      1.42      1.50 

行政支出 0.13     0.17     0.25     0.39      0.49      0.50

其中,分銷支出比毛利為45-50%左右,分銷支出可以認為係疏通費同廣告費,係工業中,如此高比例的分銷支出係絕無僅有的,原來維持"奧普"的品牌地位要用咁多錢的,支出雖然多,但背後好處不少

行政支出約為毛利的1成半,由於奧普打高價政策,存貨少產量少人手少,可以慳返唔少,董事薪酬500萬左右,算有良心

稅項分析:

單位億      03        04         05         06        07         08*    

稅(自稱) 0.11     0.17      0.22      0.14     0.16      0.17     

稅(實徼) 0.08     0.19      0.20      0.17     0.13      0.17

現金流    0.28     0.41     0.62      0.61      1.29      0.70     

稅項大致係相等的,損益表可認為可信,稅率介乎33-10%之間,由於奧普有一d免稅優惠,之後的稅率會少於25%

營運狀況分析:

單位億                   03        04         05         06        07         08*    

貿易應收賬款     0.22     0.29      0.28     0.53      0.72      0.70

貿易應附賬款     0.16     0.23      0.21     0.27      0.48      0.45

現金                     0.42     0.31      0.69     30.1      35.9         ?

由於奧普出貨會先收1成訂金先出貨,有時甚至先足收錢出貨,對客戶非常不公平(生意都係要做),因此較多的現金往來而較少應收賬款,而應收賬期亦很 短,大多在1個月內,應收賬款周轉日數約30日,應附賬款周轉日數約40日,加上奧普的主要分銷商都很有實力,所以冇乜貿易風險

存貨分析:

單位億      03        04         05         06        07         08*    

營業額     2.14     2.67     3.37     4.48      6.07      6.19

存貨         0.17     0.24     0.29     0.41      0.43      0.45

一直在一成以下,最近存貨水平更有所改善,看不到有滯銷的問題(即使賣咁貴)

擴張力度:

單位億               03        04         05         06        07         08*    

固定資產         0.29      0.29     0.33      0.35     0.67       0.90

増加固定資產 0.03      0.04     0.08      0.06     0.23         ? 

折舊                 0.03      0.03     0.04      0.05     0.06       0.09

在07年有明顯的擴張,08年已經投產,規模成為以前的3倍,另外奧普的固定資產很少,少少的投入就可以作明顯的規模增長,例如在現水平再擴充1倍,僅需投入9000萬

生產效率分析:

單位億      03        04         05         06        07         08*    

固定資產 0.29     0.29     0.33     0.35      0.67       0.90

營業額     2.14     2.67     3.37     4.48      6.07      6.19

毛利         1.10     1.39     1.71     2.32      3.06      3.14

分銷支出 0.60     0.64     0.72     1.00      1.42      1.50 

毛利(真)   0.50     0.75     0.99     1.32     1.64      1.64

首先,我認為奧普如果不作出巨額的分銷支出,那奧普的產品將一無是處,因此其分銷支出理應作為必要的固定支出考慮

奧普每1蚊固定資產,所對應的數字營業額

                                  03        04         05         06        07         08*    

對應的營業額         7.4       9.2      10.2      12.8       9.1        6.9

對應的調整後毛利 1.7       2.6        3.0        3.8       2.4        1.8

奧普每1蚊固定資產,可以產生最少6.9蚊的營業額及1.8的毛利,想像一下,每投資多1蚊就可以賺多1.8豈不是爽爆?奧普就是這樣的印銀紙機, 不過印銀紙都有個限度,06年奧普的舊廠達到頂峰12.8及3.8,之後出現瓶頸,於是開辦新廠,假如新廠的極限同舊廠一樣,咁0.9億的工廠最多可對應 11.5億營業額及3.4億毛利,在此極限之前不需再投入,所以我先認為奧普可稱為核彈

題外話,奧普生產效率高得變態係個優點,好似用1000萬去賺1億咁,生產效率不一定越高越好,因為本少利大的東西人人都想賺,門檻低,競爭必然急 速加劇,市場七國咁亂,奧普為左維持優勢,每年都另外燒很多錢,相反,某些公司生產效率低得變態亦是一個優點,好似用1億去賺1000萬咁,因為競爭者要 進入市場,初始投入巨大,要撼動該公司,競爭者起碼要動用超過1億,門檻高又無利可圖,公司自然一國獨大,味丹正是低效率的表表者

股票分析:

                      03        04         05         06        07         08*  

純利(億)     0.27     0.45      0.55      0.84     1.04       0.98

每股盈利    0.06   0.093    0.104    0.160   0.156     0.147

股息支出(億) -           -            -        0.54     0.57       0.93

每股股息        -           -            -      0.041   0.107     0.140 

資產淨值        -           -            -      0.527   0.641     0.648

我認為奧普今年會有溫和倒退,但由於奧著新廠已建成,最近再沒有其他擴張計劃,因此冇地方去的錢會估計會作為股息派發,而新廠的作用應該會在09年 發揮,假如作動效率為04年之水平,純利將會為1.6億或每股0.24及0.16以上的每股派息,現價計超過3分息,當然,不能否定我係過度樂觀的

不得不提的是,我今次選股係用左費沙的成長股分析法,而非葛拉罕的煙頭分析法,當時溢價為1倍,但現在股價已經跌至低於現金水平,連煙頭分析法都變得適用了

我敢肯定沒有任何一個基金經理清楚"浴霸"是什麼東西,甚至連聽都未聽過,而大陸人又不會買港股,因此,長期0成交,將來一段時間也是如此,散戶可以在完全沒有炒作成份的情況下入貨,而且情報上會比從來唔去電器鋪的基金經理更有優勢

ps:雖然我對奧普有極高的評價,但不代表我鼓勵人唔動腦隨意買入,各位請緊記7叔的教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44

另一個私有化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004

 

2008/11/26自然美獲私募基金提出私有化建議,並提供每股1.2元現金或私人持股公司股份兩項選擇

以佢0.46的淨值來看,佢乎唔錯....話雖如此,收購者係私募基金,自然冇打算自己經營,必然是為左將來作出售之用,要基金放棄炒作就等候叫妓男保持貞潔一樣違反天性,話說回來,自然美只是出售控制權,股份數目不多,將來私募基金出售時多數會比返控制權比原來的大股東

以下用陰謀論分析,並不代表真係有咁嘅事

既然私募基金將來要出售,咁收購前後必要先作準備,而所謂準備,就係提供將來前景炒作的動力--即係盈利,我沒有打開自然美的年報來看(以下全為憶 測),可以發現佢上年出售左大量固定資產並大量派息,以前我提過,減少資產可以托高股東權益回報率,可以炒作一番,另外,如果固定資產係指店面,咁冇左大 量店面的自然美營業額應會下降,但事實上並沒有,那麼自然美應該沒有放棄那些店面,可能係先售後租,到底租來的固定資產應否折舊呢?好似冇絕對的規定,而 自然美就沒有為租來的折舊,將來盈利會虛升;講開租物業,我設計左個方法,自然美可以咁做(唔知佢地係唔係已經做緊),先同大股東合資成立一間地產公司, 自然美佔49%,大股東佔51%,該地產公司為自然美的聯營公司,地產公司先將鋪頭用500萬租來,再將鋪頭以1000萬轉租比自然美,聯營公司唔派息, 損益表顯示聯營公司賺0,自然美賺少500萬,到一年後私募基金打算出售時,地產公司改以100萬轉租比自然美,並派息600萬,咁損益表顯示聯營公司賺 297萬,自然美賺多900萬,合共變多1200萬出黎,咁就可以炒到個好價錢,而且想幾時變由自己話事

自然美5年間沒有増發股份,大股東應該相當老實而且不會財技,私募基金入股可以互補不足,只要協議金蟬脫殼之前發一d認股權比大股東,控制權就可以得保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9

德昌業績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010

營業額持平,現金流下降28%,核心盈利約7500萬美元,一次性損失約2700萬,純利如盈警報告所料為4500萬,而且唔中期派息...

一次性損失係收賣爛銅爛鐵部門摺埋而產生的,如此巨大金額係因為收左爛銅爛鐵都賣唔出唯有丟棄...

歐洲亞洲營業額上升,而美洲大幅下降,除冇人所共知的原因外,仲有個原因係上半年美元弱勢,令歐洲亞洲營業額看似提高而美洲下降,現在美元逆轉,下半年歐洲亞洲營業額或者升得會更慢,而美洲卻依然受大環境影響

由於德昌有一半生意來自車廠,三巨頭一旦出事,德昌必定出現壞賬,加上汽車行業廣泛的減產,德昌將雪上加霜,管理層認為,為防不測,公司留多個錢傍身會比較好,於是唔派中期派息

德昌早兩年簽左原料價格對沖,由於原料近期大跌至低於協定價格,令德昌變相買貴貨,於是半年間賺少400幾萬

大簫條如果重臨會令客戶消失,銷量會持續下降好幾年

業績以美元計算,下半年美元走強會影響大部分生意來自歐亞的德昌的盈利數字

結果德昌由年頭4.2跌到1.2

雖然如此,德昌未至於衰到貼地,一次性損失只是今年出現,下年再沒有,核心盈利7500萬,比上年8500萬唔差得幾多,歐洲亞洲營業額將來不會大 升,但毛利率卻正在提高,美洲客戶有難,但美國人出門口不得不坐車,更所況果大班肥佬根本上唔到巴士,始終有個需求,三巨頭即使破產,政府寧願令佢地成為 彊屍都唔會比佢地上西天,汽車行業廣泛的減產,德昌雖然痛苦,但競爭者更痛苦,打遊戲機時,用map攻擊有時存在射埋自己人都仲有利的情況,都可以稱為以 本傷人,德昌比競爭者有本實在無可否認,而原料對沖方面,由於原料市價較低,因此合約期一完,德昌的毛利率就會爆升,毛利率每升1%,純利就會上升 1500萬,今年特低的盈利正好創造更好的起步環境,如果銷量會持續下降,會發生的事情其實同農民希望農作物謙收的原理一樣,產量下降而利潤率提高,在缺 乏外來供應的情況更是如此,因此在惡劣的大環境下,德昌的營業額增長困難,但毛利率卻容易提高

至於美元走強影響盈利數字方面,例如當美元升令盈利下降,如果股價因為盈利下降而下跌,但因為港元同時都升值,結果股價下跌並沒有反映股價本身的匯 價上升,公司因為匯價令報表減少部分,比例應該接近股價本身的匯價的上升,但實際上股價卻無辜下跌,因此投資者其實僅存在價格下跌而沒有價值下跌,而且此 時買入反而會比較著數

唔中期派息方面,管理層的解釋可以接受,亦容易理解,不過不景氣時公司想留多個錢傍身些一點,股東自身都有同樣想法,比如我現家就好想要錢...唯有等公司將來補償啦,而且股價跌過龍對我呢d一直打算買入的股東都算有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0

3999大成食品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017

為肯德基的肉雞供應商,據說圈養方式相當不人道...但今次就不作討論

大成食品又係新股,老規矩,先看其報表的可信情度

單位萬(美元)      04            05            06           07

股東應佔溢利   263          852        1336        2624

少數股東權益    -94           39          314          500

--------------------------------------------------------------------

合計                  169          891         1650       3124

現金流量         1684        1474         1447       2542

為甚麼相差咁遠?齋看盈利數字可以看到恐怖的成長率,但看現金流只會發現大成食品比較平庸,假設損益表數字是有意為之的話:

單位萬(美元)      04            05            06           07

數字差距        -1515         -583          203         582         剩-1313

假設大成食品故意低估04,05年的數字以抬高之後的數字及增長率,08年之後仲有1313萬美元的餘額,因此大成食品只要有需要,仲可以托多一兩 年,"盈利數字"增長似乎頗為樂觀,或許值得買入,不過幾年前都仲係"盈利數字"只有170萬美元的"蚊型企業",真係值得買咩?

單位萬(美元)      04            05            06           07

固定資產         6354        6408         6776       9241 

現金流量         1684        1474         1447       2542

以正常的常識來看,一間公司難以在一兩年來脫胎換骨,由固定資產及現金流量來看,大成食品仲係地球公司,雖然用盈利來看係火星公司...

火星的原因一睇就知:

單位萬(美元)      04            05            06           07

固定資產         6354        6408         6776       9241 

盈利數字           169          891         1650       3124

經營效率       2.66%      13.9%     24.35%   33.81%

另外公司存在一d獨特的特點:

單位萬(美元)      04            05            06           07

儲備                 -191          634        2111      17968   

少數股東權益   -94            39          314          500

比較難想像儲備為負的情況,另外優先股股東冇理由肯蝕底比公司,除非事先有協議先蝕一兩次之後再n倍奉還,協議本來係平常事.但在臨上市先搞,時機上似乎好得過份

                             04            05            06           07

流動比率          0.91        0.98          1.10        1.69

流動比率好低,我講過流動比率奇低係為左托價,上次可能講得唔夠清楚,今次補充一下

令盈利增加,有兩個方法,一係推遲入數,二係提前入數,現在以味皇公司某年的數字為例,增加05年的數字:

推遲入數法:

                       02        03       04         05         06        07       08

盈利數字        10         0       10         20         10        10       10

賬款                10       20       20         10         10        10       10

今次提前2年準備,由03年至05年盈利增長特快,適合搞上市,但搞上市要3年數字,將上市前4年的數字推後到當期有d難度,而3年內咁搞又易比人睇出(仲會比人以為收賬惡化),推遲入數法理論上唔會有人用

提前入數法a:

                       02        03       04       05        06       07       08

盈利數字        10        10       15       20        10         0        10

賬款                10        10       10       10        10       10        10 

短期債務          0          0         5       10        10         0         0

流動負債        +0        +0      +5     +10        +0      -10       +0 

提前入數法b:

                       02        03       04         05        06        07       08

盈利數字        10       10       15         20         10         0       10

應收賬款        20       20       20         20         20        20       20 

應付賬款        10       10       15         20         20        10       10

流動資產        +0      +0       -5         -10        +0      +10       +0  

提前入數法c

                       02        03       04         05         06       07       08

盈利數字        10       10        15         20        10          0        10

應收賬款        20       20        15         10        20        20        20 

應付賬款        10       10        10         10        10        10        10

流動資產        +0       +0        -5        -10       +0      +10        +0  

增加短期債務 ,會令流動負債提高,而增加這短期債務的同時,如果現金冇伴隨增加,9成9係將未收賬當成盈利,方案a同方案b其實一樣,只係將應付賬叫為短債,總之,所有方案的施行隨之是流動比率下降

睇返大成食品:

單位萬(美元)      04            05            06           07

現金                 2053        2193        2057       9929

短期債項         4360        3686        4351       5276

佢都已經完成上市,有咁多錢仲有必要再借?綜合結果來看,大成食品的報表不可信

經營分析:

單位萬(美元)             04            05            06           07

營業額                 42974      53208      63740     89449

毛利                         281         1061       1790       3380 

281萬的毛利點樣可以賺1684萬的現金呢?雖然成頭問號,分析都要繼續,如果毛利可信的話,咁可以發現大成食品的毛利率超乎異常特別明顯的低,似乎營業額在4億以下就會蝕錢,即4億營業額為盈利爆發點,當然不排除早年H5N1的影響,可能近年的先利率才是真

單位萬(美元)             04            05            06           07

存貨                       3028        4384        5443       9588

營業額                 42974      53208      63740     89449

固定資產               6354        6408        6776       9241 

佔營業額比例          7%        8.2%       8.5%      10.7%

佔固定資產比例 47.7%       68.4%     80.3%   103.8%

大成又唔衰得曬,存貨增加超快,以為佢出問題,實際上存貨佔營業額及固定資產比例唔算升得太快,雖然惡化左,但仲可以接受

單位萬(美元)      04            05            06           07

固定資產         6354        6408         6776       9241 

現金流量         1684        1474         1447       2542

比例                26.5%        23%       21.4%     27.5%

代表甚麼呢?如果不是04,07年高估就係05,06年低估,不過尚算平穩,平均值為24.6%,如果大成08年固定資產介於9500-11000 萬之間,其現金流就在2337-2706萬之間,盈利比現金流高並非不可能,但派息能力同現金流相關,正常情況下,盈利不應同現金流相差太大,以盈利能力 2500萬黎計,即2億港元(下同),減去2500萬利息支出,盈利1.75億,市值8.7億即pe5,其實係幾平的,雖然以前看似不老實,但平穩年賺 1.75億還是可取的

大成係平穩成長型的公司,只係"盈利數字"令人誤以為係快速成長型的公司

題外部分,以下係錦江酒店聯營的上海肯德基資料:

                           02           03          04            05            06           07         

分店                   90         112        143          171          191         209       

營業額(百萬)     85         105        131          136          154         183

純利(百萬)           6             9          11            10            13           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27

論足球同投資的分別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527

歐洲國家盃葡萄牙打入決賽,斯高拉利名利雙收,打入決賽靠的是闘志,我不認為一定是代表教練勁,而應該係費高身先士卒的努力所帶動

某人成為媒體熱捧的股神,某人利名利雙收,成為股神先要賺到錢,我不認為一定是代表某人叻仔,而應該係某鬼佬的行為所帶動

當年歐洲國家盃葡萄牙正選有兩個明顯的缺點-c朗拿度同保利達,如果改用施蒙同朗奴高美士成績一定更好,但是只有識貨的球迷排陣先會考慮實力棄用前者,而識貨的教練排陣卻先會考慮名氣棄用後者

32000點時財演的倉都有兩個明顯的缺點-中資股同商品,如果改用本地股代替中資股,債券代替商品成績一定更好,但是只有識貨的散戶選股先會考慮常識棄用前者,而識貨的財演選股卻先會考慮潮流棄用後者

一些球員好有實力卻成世比人過度忽視,例如摩連迪斯同沙維奧拿,一些球員卻一直受到同實力不相稱的重視,例如真拿斯同丹尼臣,一些球員好有實力卻長 期比人忽視,但最終都比人發現,例如馬基尼尼同比沙路,一些球員曾受到同實力不相稱的重視,但最終都打回原形,例如列寶夫同費拉拿

一些股票好有實力卻成世比人過度忽視,例如金利來同葉氐,一些股票卻一直受到同實力不相稱的重視,例如中交建同蒙牛,一些股票好有實力卻長期比人忽視,但最終都比人發現,例如邵氐同海灣,一些股票曾受到同實力不相稱的重視,但最終都打回原形,例如李寧同思捷

一些球員係曾經係名將而最終卻成為廢物,例如麥馬拿文同古華特,一些球員曾經係廢物而最終卻成為名將,例如法比加斯同亨利,一些球員係曾經係名將而最終都係名將,例如費高同巴治奧,一些球員係曾經係廢物而最終都係廢物,例如卡奴爾同施根

一些股票係曾經係好野而最終卻成為垃圾,例如電盈同小輪,一些股票曾經係垃圾而最終卻成為好野,例如長實同人壽,一些股票係曾經係好野而最終都係好野,例如匯豐同TVB,一些股票係曾經係垃圾而最終都係垃圾,例如龍蝦大王同金威集團

沙維奧拿同泰維斯實力相當,打法相近,而泰維斯身價卻遠超沙維奧拿,闘志同年齡等會影響身價,但身價差距由於超過1000萬鎊,因此有極高的轉換價值

建設銀行同工商銀行實力相當,業務相近,而建設銀行身價卻遠超工商銀行,增長同盈利等會影響股價,當股價差距超過大或過小時,應該有極高的轉換價值

曼城出價5200萬鎊買大衛韋拿,而5200萬鎊=格連+哥魯卡+安東費甸南+高柏尼+歷克馬茲尼+亞皮亞+泰摩斯卓克+迪根士文+馬田柏杜夫+奧雲+化芬,古語有云:韋拿常有,水魚不常有

有人出價6200億蚊買平保,而6200億=中電+華煤+港燈+太古+中信泰富+長實+大家樂+永安+維他奶+莎莎+九巴,古語有云:平保常有,水魚不常有

前鋒泰維斯同朗尼以樣衰衰見稱,如果要買靚仔,可以用辛達告魯斯同科蘭,實力相近的情況下,這完全是個人風格問題

藍籌中壽同平保以成長力見稱,如果要買股仔,可以用綠色食品同中怡精細,選股不錯的情況下,這完全是個人風格問題

皇家馬德里的後衛是世界級堅固的,但組合在一起的防線卻是世界級豆腐的,這就是1+1=0

李澤楷係精明的,但同梁伯滔一齊時卻是陰險的,這就是1+1=0

列斯曾經係強隊,但它不顧後果的擴張及消費,最終令它破產

玖紙曾經係好野,但它不顧後果的擴張及消費,最終會令它破產

足球先生及金球獎的不公平係公開的秘密,這是因為評審委員都是專家

專家的老點係公開的秘密,這是因為背後的是佣金

球證的水平下降是不可逆的,足總作為監察機構只作"監察",因為這是建制

港交所的管理水平下降是不可逆的,金管局作為監察機構只作"監察",因為這是建制

一線球星受大眾追捧,身價特別高,因素是效力大球會,靘仔,有性格,多新聞等,如果有同樣實力的球員,效力小球會,樣衰,冇性格,寡言的話,就不值 錢,例如c朗同施蒙,雷哥斯達同列基美,舒夫真高同基艾沙,巴迪斯圖達同夏索賓基,比亞荷夫同真高拿,巴治奧同蘇拿,保方同基雲,羅賓同柏杜夫等

熱門股受大眾追捧,股價特別高,因素是基金愛股,圖表,有慨念,多新聞等,如果有同樣實力的股票,冇成交,冷門,冇慨念,少新聞的話,就不值錢,例如中壽同宏利,華電同港燈,中鐵同港通,招銀同大新,中石油同葉氐,思捷同包浩斯,康師傅同四洲,雨潤同廣南等

皇家馬德里當年的"施丹柏文"政策,證明了其不合理性,過於集中某類球員投資,形成陣容難以調整的風險

財演當年的"中資必買"政策,證明了其不合理性,過於集中某類股票投資,形成難以調整的風險

阿仙奴的陣容非常年輕,成長潛力極大,但由於隊中沒有老油條,場上一旦出現劣勢就容易陷入混亂,因此追求成長的同時,亦需要一些有穩定性的球員平衡一下

四叔的持續非常熱門,成長潛力極大,但由於持股沒有安全邊際,市況一旦出現逆轉就容易陷入混亂,因此追求成長的同時,亦需要一些有安全邊際的股票平衡一下

小球隊最好的球員會比大球隊的最差的球員好得多

牙籤的龍頭股會比石油的龍尾股好

腳趾尾拉西射門中柱唔入,叫屎波,腳趾拗柴射門中柱入左,叫世界波,呢d叫足球

經過理性分析買股蝕錢,叫估神,唔用腦亂買股賺錢,叫股神,呢d叫現實

熱刺的真拿斯(JJ),可以視為毒瘤,但"唔捨得","仲用得","睇定d","會升值"等原因會令人難以下決心把JJ切除,甚至為保JJ而切除其他東西,這是優柔寡斷,應該避免

地產股的嘉華,可以視為千股,但"地皮靚","老闆叻","有地位","儲備多"等原因會令人難以下決心把嘉華沽出,甚至為保嘉華而鼓勵其他人買,這是有缺考量,應該避免

利物浦的希皮亞,頂上功夫冠絕全球,雖然老了不值錢,而且跑唔郁,但隊中有這種有感染力的人壓陣是非常重要的,但教練往往會想將走下坡的球員以低於價值的價錢出售

德昌電機,規模冠絕全球,雖然行業缺前景,而且盈利下降,但持股中有這種龍頭股壓陣是非常重要的,但芬佬往往會想將走下坡的股票以低於價值的價錢出售

大連實德的董方卓,缺少經驗,但年輕打得快,很有潛力,隊中有這種有升值能的人在陣是很有吸引力的,教練往往會以高於價值的價錢購買成長中的球員

蒙牛,市盈率高,但盈利升得快,很有潛力,持股中有這種有升值能的股票是很有吸引力的,芬佬往往會以高於價值的價錢購買成長中的股票

舒靈咸乃一代名將,由於他年紀大走下坡,球會可以以低於價值的價錢入手,而且發揮了好幾年良好效果

白花油乃垃圾一隻,由於公司停滯不前,投資人可以以很低的價錢入手,而且賺到超過交行的良好效果

辛達路斯乃瑞士主力,效力大球會阿仙奴,年年安排他打下主力,卻冇幾多次打得好

中國電力乃國企大股,主席係李鵬個女,年年有傳媒吹,就係賺唔到錢

隊中的一些核心球員,大有前途,值得期待,但遇到不幸,如果是不可抗力就唯有泰然面對,錯不在已,例如拜仁的戴士拿,西維爾的佩利亞

持股的一些核心股票,大有前途,值得期待,但遇到不幸,如果是不可抗力就唯有泰然面對,錯不在已,例如東方電機,飛毛腿

c朗拿度係世界最貴的球員之一,但他的傳中仲差李健和幾皮,因此名氣唔代表一切

工商銀行係世界最貴的銀行之一,但它的效率仲差恆生幾皮,,因此名氣唔代表一切

高價買了大檸賓,發現貨不對版或者買左冇用,應立即退貨或者轉手

高價買了蒙古能源,發現貨不對版或者買左冇料到,應立即退貨或者轉手

高價買了羅比堅尼,隨即發現貨不對版或者買左唔啱用,隨即賣家話肯折價回收,價錢合理就應退回,高價買入本來係買家的不對,不應因面子問題而再錯多次

高價買了列文債券,隨即發現貨不對版或者買左唔啱用,隨即賣家話肯折價回收,價錢合理就應退回,高價買入本來係買家的不對,不應因面子問題而再錯多次

皇家馬德里高價買入活基治成日傷,而米堡低價買入就堅過石堅,此時皇馬應檢討是球員問題定自己隊醫問題,自己是否山西豆腐隊

甲高價買入中資股蝕死,而乙低價買入本地股就堅過石堅,此時甲應檢討是股票問題定自己方法問題,自己是否決乏投資知識

我敢肯定曼城買人有參考過fm,馬田柏杜夫,高柏尼,哥魯卡,伊薩臣,李察士,羅賓奴等都係妖人,自己欠缺知識時參考一些沒有利益衝突的資料是很有用的

我敢肯定這裡買人有參考過blogger,昆機,宏利,渣打,瑞安等都係好股,自己欠缺知識時參考一些沒有利益衝突的資料是很有用的

球員不是一成不變的,舒靈咸同柏金年紀大左越來越陰濕,希亞路同史必年紀大左越打越後,長期持有某一球員,會發現將來必定會轉型

公司不是一成不變的,長實以前整膠花的,和黃以前係造船的,長期持有某一股票,會發現將來必定會轉型

拥有巴治奧同蘇拿等有品的球員會比拥有芝拉華特同迪奧夫等易管理

由汪穗中同鄭海泉等有品的管理人會比由李澤楷同呂志和等來得放心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