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老千股賺錢方法(回讀者問)

2008-5-26 11:11 AM(本貼發貼時間)
1. 無錯
首先出賣「概念」,輕輕炒高股價,之後自己大手沽出套現,其後用多種手法,發行低價新股給關連公司及其他友好,發行新股的錢就用一些項目的虧損及買入關聯公司的股票的方法轉走,跌得很低就合股,不停循環此過程。
邱等人其實只是莊先生的關聯人士,只是用他們的名字入主(因莊非常出名,很難過關),避免某等問題,待成功後,其後就把控制權轉回他們。

2. 此處一二一五為誤植,應為一二一八,大概是官兄控制一二一八約三成半,一二一八控六一六三成半。

3. 飯海等幾家公司,確確實實做地產,有盈利,有息派,有資產折讓,我只是對他們手緊,大量發行低價輪以攤薄股東權益作出反感,這是大量減少股東權益。
至於第一科技,那家公司和超小、高帽的業績好像用同一方法做出來,他們的現金是由銀行貸款、發行低價新股或發可換股債等方法來的,這些資金可能作為派息用途。
但是,從他們的資產負債表發現,他們的股東權益數字和那堆廠房等的固定資產的數字相若,而增加的速度大致和盈利差不多,我對這個情況表示懷疑。
第一科技老闆的方法和飯海相若,都是常常發低價輪,攤薄股東權益,所以我把他們歸類。
但是兩家公司的資產,以飯海系較實。

4. 「養陰丸」藥行原名得利。你說的大致沒錯。好的藍籌公司回購是好事,但是也會降低每股資產淨值,不過也會提高了股本回報率,是回饋股東的方法。

但是那些垃圾公司有大量友好,有些友好有點損失,所以用公司錢回購他們的股票,然後以低價發股發行新股予友好,以賺取這些差價彌補損失,這是一種變相盜取公司資財的行為。

但是他們好鬼低能,這樣只是「香港式的低能回購」,是超短視、即食式、「朝種樹、晚ɚ板」的人才想到,只是對自己的短期利益有利,對自己的長期利益有損,一來損壞自己公司的價值,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名譽也沒有了,這才是以後賺大錢的方法。

他們只想到口袋中的一元沒有了,要從公司拿回取回損失,卻沒有相到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是令他們的財富會有倍數效應,多一元盈利,會令公司多幾元市值,所以他們在公司偷一元,令他們損失了的一元的幾倍。第一科技那位簡先生相信是明白這道理,所以他的公司可以造到盈利增長。

A系那些則更壞,用公司錢回購幾股,用幾十元加好多行政費回購幾毛的股票,以不想有碎股存在,我對這些更是非常反感。

其實周先生那種私有化的方法我是不滿意的,如果是我,我就會把公司的重要貴重資產分拆上市,然後用手上的灌水資產(雖是空心,但是有高 「保證」盈利的)注入這家公司取得公司的控股權,這樣一來我就可以集資,二來多個融資平台,唔鍾意就賣了個殼賺錢,然後回購公司資產,三來我又可以拿多些 人工不被發覺(不過我不會這樣做,我就寧願少收人工多派息,谷大盈利能力,增加公司市值)

Re-writer:

2008-06-03 頭條日報 王雅媛
贏錢總是Insider

有一些做會計的朋友他們是從來都不買股票的,第一可能是因為本身職業的限制,第二可能是因為他們於行內做了太久,十分清楚一家公司要做一盤數是多麼容易。所以他們都有一個很先入為主的想法,便是股票是一個騙人的玩意。

「盈利」根 本不可靠

盈利根本是不可靠的東西,只要一家公司把入帳或支出的時間稍為動一點手腳,那年的盈利已經不是可以靠平常的分析能夠預測到,所以市場上能夠贏錢的一定是「Insider」。

Victoria同意基本分析不是百分之一百可靠,假如純粹靠看年報可以賺大錢,我想大學裏除了金融外,其他科目報讀的人數將會寥寥可數,但如果以基本分析不可靠為由而不買股票,Victoria則覺得太可惜了。

市場上老千 不少

市場上是有很多老千的,有很多人利用上市公司的資源來養活三代,例如平價出租公司物業給自己人,或用公司錢來買私人飛機等等。對於他們來 說,市場操作上亦有賺錢的機會,例如把股價炒高,再配合消息高位散貨,於短時間內賺取大量金錢。但Victoria認為這種是一種很短視的做法,他們沒有 想到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其實是有令他們財富產生倍數的效果。

上次提出了一個「啖啖肉理論」,便是當一家企業的銷售量超過盈虧平衡點後,企業經營有利潤,此時,由於固定成本不變,產品售價每升一元,那一元對公司來說 都是「啖啖肉」。但其實那一元對於投資者或股東來說更是有如「龍肉」。比方說,一家市盈率十倍的公司,只要公司每股盈利多賺一元,那一元便會乘以十,表現 於股價上。

炒股P/E大打折扣

作為公司主席或創辦人,通常都拿着集團某一個百分比,股價上升,集團市值變大亦代表了他身家變多了。故利用公司資源或利用自身股票去賺錢是一個很笨及只看短線眼前利益的做法。當他們每拿走公司一元,其實直接令自己損失了一元的十倍或更多。

除此之外,當一隻股票被市場認定為炒股後,市盈率將被大打折扣。正常的內需股可能可以做三十倍市盈率,但被認定為炒股的內需股可能長期只能做十多倍市盈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3

投資的天空:熊市炒賣要知足 投資的天空:熊市炒賣要知足 上周筆者以「勿用耳朵代眼睛」為題,籲讀者不要盲目跟隨消息入市,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方案未必就有化腐朽為神奇之能,結果兩周過去,大部份個股依

2008-11-23  AppleDaily


 

上 周筆者以「勿用耳朵代眼睛」為題,籲讀者不要盲目跟隨消息入市,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方案未必就有化腐朽為神奇之能,結果兩周過去,大部份個股依然乏善可 陳,反而筆者在13700水平造淡,卻有不俗賺頭,並在上周四於11900水平附近平倉獲利,功成身退。周四平倉之後,歐美股市繼續下跌,起初仍只算反 覆,但美國聽證會之後,美股便開始崩堤式下跌,當晚凌晨便收到讀者Annie電郵,話大市擺明再跌,淡倉是否平得太早?筆者今次睇市是否出錯?

跟隨系統買賣

筆 者明白,大市如斯下跌,沽家得勢不饒人,有此疑問實屬合理,正如筆者早前在13700水平造淡,亦有讀者問熊市追沽是否太過危險一樣。其實筆者平倉,皆因 系統目標已達,是否繼續持倉,純看投資者的個人取向,牛市之時,股價總是會升到你唔信,當時大可嫌賺得唔夠,放心長期持有,但熊市市況反覆,賺夠就要走, 要學識知足,唔強求。市場上經常有「專家」預測大市見底點數,其實股市裏沒有神仙,真正專家都估唔到底,何況筆者只係炒家一名?所以士佳常話投資跟系統, 買賣平常心,周四平淡倉後,手中尚餘適量正股,筆者唔敢講已作出最佳決定,但熊市賺錢殊不容易,今次能夠從淡倉獲利,減低日後儲貨成本,已經無憾,亦懶理 當晚美股升跌。結果,周五早上筆者剛覆完Annie電郵,大市隨美股低開,但幅度遠低於預期,不久更展開極地反彈,由11700反彈至13100,市場氣 氛逆轉,投資者即由問筆者「是否平得太早?」,變成問「係咪撈得貨?」。發問上述問題,證明投資者亦被市場牽着走,見升看升,見跌看跌。筆者不知道大市會 否就此見了近期底,但回心一想,如果前一日未有在11900附近平倉,如今大市狂升,肯定會被市況影響判斷,尤其午後大市高開,氣勢何其凌厲,隨時就在最 高位平倉,利潤即時化為烏有。近日筆者捉到市場節奏,在升前叫揸,跌前嗌沽,全靠多年投資及睇圖經驗,圖表會說話,所言非虛,有長期跟進本欄的讀者,近日 應該有所斬獲。熊市之中,需要幫忙的人越來越多,如讀者能從淡倉之中獲利,力之所及,亦應抽出部份利潤幫助有需要的人,多做善事。張士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97

讀者好文-智庫媒體(8173)


今日,有一位中國讀者8173先生,向筆者發了一個留言,是關於智庫媒體的炒過過程,他組織了多項新聞,寫出了這篇佳作,內容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747


8173的抄做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增发股份,主要是可转换债或者增发,由相关机构或关联人士认购。然后,就抄做拉高股价,出货。
2008年1月16日,发行到2010年到期可转换票据,融资5000万,股数10亿股,价格5分。当时股价9分。
2008年4月7日,向当时的钱主席配售1.14亿股,每股0.44港元,配售代理光大控股。当时股价0.6元。


(greatsoup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921/GLN20070921002_C.pdf


其實最開始取貨是這次在2007年9月的一次2供1供股,發行3億股,集資僅1,500萬元。


此外2008年4月的批股(增發),實是「先舊後新」,這個名詞實是因為大股東先減持舊股,然後大股東用套現現金來認購增發新股票,故大股東在此過程並無任何得益,這個過程只是加快了股票到手的速度,有利配售代理賺取佣金及儘快把籌碼集中。)

在此过程中,通过发布朦胧的矿业收购消息,股价不断的被拉高,2008年7月22日,股价达到1.42的历史最高价。可想而知,在此过程中,2008年1 月16日配售的10亿股和钱主席的1.14亿股,盈利有多么的丰厚。(在2008年的年报中,10亿股已经成为公众持有,说明已经卖出去啦)

第二阶段:出真的收购消息,转移资产,大量注水,虚假估值。再次过程中,大股东其实在不断减持。

从2008年7月22日股价达到1.42开始,还真的不断公告收购消息,2亿欧元的可转换债(真实性不可靠,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提现,贷款的是私人机构,无从查证,但是1.16港元的转换价确真是胡弄不少散户)。但是,股价确不断下走,这时候最容易减持出货。

更巧合的是,收购矿业需要5000万保证金,这和2008年1月16日正好数字相等。不出所料,这是乾坤挪移大发。


(greatsoup 再按: 即指前述友好認購5,000萬的可換股債,已用這次收購的按金取出,實是無本生利,也由此估計,108%贖回價只是協助友好借款回來的利息支出能夠補回。 由此可見,實是一進可攻(炒高後可以兌換股票散貨),退可守(可透過贖回價機制連本帶利取回借回來認購可換股債的錢。)

第三阶段:收尾阶段。时间从2009年3月份到现在。

股价在2009年3月份达到最低的5分钱。然后拉升。

在此过程中,大股东不停的转换所谓的0.7港元股票。

然后,剥离其以前的动画公司,价格只要100元。造成真的要变身的信号。其实,这些公司不过是和以前的大股东讲好的,原封还给人家(如果真的破产,不要危害自己人,那个喜洋洋和灰太郎动画应该不至于值100元,在音像店一套也多于100元)。


(greatsoup3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724/GLN20090724016_C.pdf

前數天,8173正式賣出原本上市時的實體Panaroma,作價都是100元。可以說是正式轉營了,但是這盤生意在賣殼前都賺幾百萬,為何現時又虧錢,又負資產呢? 可見只是數字把戲,目的是讓這次賣出合理化。)

现在债转股至少还有50亿,按照0.1元,全卖出去也值5亿啦,够赚。

另外,如果猜想,真的有矿,真值50亿港元,那么干吗要把0.7港元的债转股转换,0.1元多减持呢?真有这种菩萨?

下一步推想:现在的操作是2008年以来的延续和尾声。

大股东很难出发现大矿的消息,如果发布这样的虚假消息,要坐牢的。另外,30%的要约收购,他们也不会超越,因为也要坐牢的。他们的矿业收购已经讲的很清楚,没拿到勘探证和采矿权,这么讲,真的不犯法。

如果大股东减持的差不多,估计也就要破产啦。或者新的股东进入,来个10合一,20合一,故事将重新开始。


(greatsoup 按:
不過,這家公司肯定是不會破產呢,因為它有上市地位,應該差不多的時候,又會轉營了,之前金仔應該知道不少這家公司不少的東西,可能弄個人頭,之後合完供一次,把籌碼集中了,可能來個新能源概念也說不定。)


由此可見,這位舊殼主,加上一批友好,運用多種財技及發佈消息技巧,加上市場之助,使自己順利地退出,賺取厚利。但所有股民也好像未汲取教訓,一次又一次地中這些招數,這個就是要深思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02

讀者及本人之意見-中聯石油化工(346)


今日有數位留言者發出留言,其中一位「煤礦不值48億」兄稱:

許生上周在河南、青海、内蒙考察,重點是評估煤礦價值。


http://www.sunpec.com/new86.htm


根據原協議,若估值不到48億,可取消收購。


最早協議爲景将煤礦以3億現金+2.99億股0346+其他方式賣給許。


按今天公告,其他方式可能爲ck之股份。


今日景以1.5億現金+金礦換回煤礦。


最終實際交易爲:

許:1.5億現金+2.99億股0346

景:金礦


中聯石化:3億股購股權(成本0.9)=合營煤炭公司利潤。



猜測:許幫助景解現金之急,以及相關煤礦運營權。本人猜測而已。


------------------------------


但其中不解就是每年2億,連續10年利潤何來,產量何來,營業額何來。


另外景先生為何像水魚一樣,把這樣好賺的東西1億多就賣掉,又肯拿金礦出來換回大部分權利,許先生又肯把原值48億(?)的東西去換一個金礦?


另外,景先生為何肯以90仙取3億股認股權,為何認股價不能低一點,來賺一點錢,難度他看長線?


-----------------------------


鱷兄稱:


終於讓我想出點解感覺不協調。

1. 中聯石化和景戰彬成立合營公司,以從事煤炭貿易和運輸,投資總金額為2億元人民幣。做生意的事,本來賺蝕難料,更何況這是一間仍未成立的公司,景戰彬卻要 保證保證合營公司每年的煤炭貿易量不少於600萬噸,每年的銷售總額不低於40億元人民幣,每年的稅後純利潤不低於2億元人民幣,而他換來的是3億股購股 權,認購價是0.9港元。中聯石化停牌前股價是0.67港元,對options有認識的人應該知道,out-of-money的options是不大值錢 的景戰彬保證中聯石化最多一年就可回本,以後9年就是白賺,得到的隻是一年期不大值錢的購股權,這個交易完全不符等價交換原則,點解景戰彬要與中聯石化 合作?

2. 中聯石化曾經批評21世紀經濟報導失實,並指出「中美能源作為煤礦控股集團不會直接地進行煤炭的生產和銷售,中美能源所有的煤炭產銷均由同一法人的河南桂 圓實業有限公司及其相關的五家項目公司和其所屬五個煤礦進行」。


所謂的同一法人是否指景戰彬?景戰彬與中聯石化合作成立合營公司,會否與自己的河南桂圓實 業打對台?
http://www.sunpec.com/new81.htm

3. 有一項資料可以參考。今年有一隻新股秦發(00866),號稱是中國最大民營煤炭供應商,它的營業額有多少呢?


在招股書p.221,「本集團煤炭產品銷售 量由二零零六年的約720萬噸增長約11.1%至二零零七年的約800萬噸及於二零零八年下降約21.3%至約630萬噸。」

在最近的中期業績,「於截至 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本集團的煤炭貿易總量約為1,550,000噸。」行業概覽p.85,「於民營煤炭經營企業中,包括本集團在內的中國十大 民營煤炭經營企業約佔3,070萬噸,或分別佔二零零八年中國民營煤炭經營企業煤炭貿易量及煤炭貿易總量的約5.9% 及1.8%。」


秦發在二零零八年中國十大民營煤炭經營企業的煤炭貿易量市場佔有率是21%,排第二的市場佔有率是14%。將景戰彬保證的條款,與中國最大 民營煤炭供應商秦發比較,目標會否過於進取?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9/00866_572056/CWP120.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9/00866_572056/CWP113.pdf


-----------------------------------------------------------------------


我覺得秦發去年獲利已經是2億(不計特殊利潤),今年上半年只是小賺。


他賣同樣的礦,但噸量較少,今年保證利潤是2億,是否這樣好賺?


----------------------------------------------------------------------


至於筆者終於想到這些1.5億為何這樣巧合,但以下是推測,不可相信:


景先生持股4.99%,減持是不用披露的,現時那批股票有2.99億股,以現時股價70仙,該批股票約值2.1億。
如國美電器(493)的例子,這批股票實用於減持之用。那1.5億人民幣就是拋出那批股票的價值,剩下的景先生可自留。

然後景先生把這筆錢給回許先生,許先生又把這貸款轉回中聯石化,
中聯石化又把它投入合營公司,又為景先生所用。

綜而言之,許先生有賣股這筆錢的擁有權,
但使用權是在景先生身上。
一個很合算的買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8

覆讀者問-川河集團(281)


在中國的主博客,有位網友「思語」提出了一些關於川河集團(281)的提問。


http://space.wolun.com.cn/space.php?uid=18640&do=blog&id=14205#comment


281中报出来后,帐面估值是0.57港币,最近公司基本面发生了持续变动
1、张江微电子港物业出租率全面好转。有助提升估值。
2、6.3日,汤臣豪园开盘抢空,最新一期开盘定在9月9日,推出432套小户型房源,总面积38391.66平方米,均价17000左右,套现6.5亿。权益销售额2.43亿。也是一抢而空
3、258的市净率已经降到0.6,持有八分之一的258权益,258已经创新高,汤臣一品6月以来卖了70套。
即存货已经变现30%.而后续还有高尔夫花园又是一个百亿级别项目。
4,6亿现金无负债,无人工开支
保守估计,281目前的真实资产为0.60元以上。可变现性较强。
但在00年发生了重大亏损,却查不到10年以前的年报;另外川河两大股东究竟如何看待该公司?
请汤财君有空释疑一二.


greatsoup:


公司主要資產是258,這個問題不再多說。


其實,他們用了金字塔式控制258,所以應該不會減持258,其收入只靠258的分紅,但若要以股增持股權,也許會失掉控制權之餘,又沒有了一個殼資源,不划算。

至於其價值,大概只繫於其直接控制的公司-微電子港。至於其他車位收入微不足道,澳門地皮是值錢,但是則要賣出才能體現。


所以暫時公司發展繫於直接持有37%微電子公司的樓盤-汤臣豪园三期,但是看來也很熱銷。

http://www.cncrea.org/ShowArticle.aspx?id=5646

据该楼盘售楼处人员透露,该批房源意向(登记)客户竟然逾6000组,所以只能通过“发号”方式处理。8月30日凌晨,汤臣豪园三期突击发号,将与房源数量对应的500个号发完。

事实上,在汤臣豪园三期开盘前,其上一批房源的推出时间为2007年3月,隔了2年多的时间,张江汤臣豪园才推出了新房源,长期追捧汤臣品牌的“粉丝” 购房者所积累的需求得以在今年爆发,其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此次,在临近第二批房源“预期推盘”前的8月,在售楼处向询盘者“非正式报价:每平方米 17000元”的答复一经出台,大量购房者便开始口耳相传,期间有人向商报记者爆料称,有不少“志在必夺”的购房者,自发选出“7人小组”,轮流在售楼处 全天候“蹲点”,以防销售单位采取突然推盘的政策。



我想,這家公司其實現時是積極發展自身的地皮,無擴大經營的計劃。至於派息則因其仍有較大量的資金需求,所以仍會偏低。


另外,公司經營較為保守,穩健獲利應無問題,但要賺大錢,則需要耐性。加上控股公司總有折讓,如買,倒是購入湯臣集團(258)較好。

至於2000年虧損的原因,我只是找到這些新聞,可以參考看看:


1999年4月22日

川河浦東開發皆虧損

●川河集團(二八一)公布﹐截至九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業績﹐股東應佔虧損大幅擴大至一億一千萬元﹐去年九個月業績則有虧損四千三百萬元﹐每股虧損八 點八仙﹐不派末期息。期內錄得約三千萬元特殊虧損﹐主要是出售聯營公司部分權益所產生之虧損及為用作出售之物業作減值準備﹐而應佔聯營公司虧損亦增加約七 倍至七千萬元。
1999年6月25日
浦東開發退出北京重建項目 現有物業全售可套六億         

(記者雷美珍報道)浦東開發(二五八)執行董事吳在燊表示﹐該公司已決定退出重建北京東城區物業項目﹐並希望能夠在年底前將事件圓滿解決。

浦東於九三年底向該公司董事興楓購入上述項目權益﹐計畫與當地城區政府華興公司合作重建一所四合院﹐工程預算於九六年完成﹐惟收樓問題令計畫無法展開。
2000年虧損的原因:
湯君年增持浦東至16%        

川河集團(二八一)宣布,與該集團的執行董事兼主要股東湯君年在上周四達成協議,湯君年同意按最優惠利率加二點五厘,向該集團提供約二千一百六十二萬 元無扺押貸款,用作支付川河早前與上海張江高科技公司訂立的收購協議,以收購一幅位於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面積約六萬二千方米的發展用地。

根據川河與張江高科達成的協議,該幅土地總代價約七千二百萬元。除上述無扺押貸款外,湯君年已承諾為收購事項餘下代價及建築費籌集資金。

川河與湯君年也達成另一協議,川河同意向後者出售所持浦東集團(二五八)部分股權,約佔浦東已發行股本百分之九,每股作價九角五仙,總代價九千二百七 十八萬元。收購代價將用作償還該集團結欠湯君年約七千一百一十六萬元款項;以及支付收購上海浦東發展用地約二千一百六十二萬元首期。

收購價較浦東上周四收市價九角三仙溢價百分之二點二,但較前五個交易天平均收市價折讓百分之七點八。出售上述股權後,川河所持浦東股權將由原來百分之二十四,下降至百分之十五。湯君年及其聯繫人士則由百分之七點三三,上升至百分之十六點三三。

出售上述股權後,川河截至本年十二月底止年度將因此出現一億九千四百九十三萬元賬面虧損■
據吳氏透露﹐中方要求浦東支付一筆數千萬元費用以令計畫恢復﹐但該公司已無意繼續參與﹐並打算將之出售﹐期望事件可以於年底前解決。

另外﹐吳在燊稱﹐該公司目前手持逾九十萬平方米可發展面積土地﹐但年內不打算興建新項目﹐故年內收益主要來自銷售現有項目。

他估計﹐倘若將現有全部項目售出﹐所得收益總額達七千八百萬美元(港幣約六億多元)。

這些項目包括上海湯臣高爾夫別墅第二期剩餘七十三個單位﹑湯臣商務中心二百五十七個單位﹑嘉年別墅第二期四十五個單位及龍柏別墅單位。

川河秔仔地皮無財團洽購

他指出﹐由於內地地產市場仍未穩定﹐該公司年內不打算興建新的發展項目﹐而未來會集中發展配套設備較完備的小區住宅﹐以配合需求﹐而該公司不排除會以合作形式發展。

公司財務總監劉鎮偉稱﹐暫時未知是否再需要為手持物業及地皮進行減值撥備﹐而工業項目則依然虧損。而吳在燊表示﹐聯營公司川河(二八一)旗下澳門秔仔地皮至今仍無財團洽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3

一名讀者,兩名財經中人-佳訊(30)、駿科網絡訊息(8081)、泰盛國際控股(369)、湯臣國際(258)、申洲國際(2313)


今日,本博的讀者三文魚先生,將小弟曾經寫過的兩隻股票,加上他自己發掘的新股票,寫成數篇文章,我覺得寫得非常好,特此轉載其內容如下,本文庫亦有轉載之:

http://hk.myblog.yahoo.com/salmon-yuen/article?mid=6


 


同時公司宣佈更改每手買賣單位,由每手5000股更改為每手20000股。
公司股價於宣佈供股後曾經跌至$0.12(但成交隻有一手),大部份時間都在$0.18附近。

分析:此次供股有三個重點,第一是大股東包銷,假如冇人供股的話,大股東將持股超過73%,隻要有人唔供的話d貨將會好乾;第二,更改每手買賣單位同合股概念差不多,一來制造碎股,二來可以減少股票流通量,以便炒作;第三,於供股前市值隻約為三千萬,此供股有供大之嫌疑。


 

 


http://hk.myblog.yahoo.com/salmon-yuen/article?mid=5


 


結論:

 


 


1.      一些由年邁大股東所控制之股票可以留意,不過隨時一等經年。

 

 


 


2.      要留意一些全購失敗的股票(一寫這一句就想起一隻已經全購兩次失敗的股票…),再研究股東背景,可能會有所獲。

 

 


 


3.      這次賣殼是為完美,原因經過向大股東出售後,公司只剩下一些為了維持上市地位、微不足道的生意,架構簡單,免卻買殼後要把舊生意賣走之麻煩,同時亦為新主注入新資產提供方便。

 

 


 


4.      最後是大股東於全購後取得83%股權,配售後相信承配人只是人頭,連帶舊人仍持有之股票約90%,而街貨約4千萬之情況下是非常適合炒作的。

 

 


另該文所指佳訊(30)收購之黃金冶煉商,他認為是和駿科網絡訊息(8081)收購後破局的東西有關係: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924/GLN20090924002_C.PDF


應駿科網絡訊息有限公司(「本公司」)要求,本公司股份將於二零零九年九月二十四日上午九時三十分起暫停買賣,以待發表一則有關本公司簽訂可能收購事項的不具約束力備忘錄之公告,該不具約束力備忘錄被認為是股價敏感資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1007/GLN20091007066_C.pdf


 


目標公司為一家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投資控股。目標公司已與另一名獨立第三方訂立一份協議,待完成後,目標公司將間接持有一家於中國成立之共同控制實體之主要權益,該實體主要在中國從事黃金冶煉業務。


 

 


駿科網絡訊息發表該公告兩日前佳訊之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05/LTN200910051155_C.pdf




董事會欣然宣佈,於二零零九年十月五日交易時段結束後,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 Global Force與賣方訂立框架協議,據此,賣方建議向Global Force出售目標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及全部股東貸款,總代價不超過1,300,000,000港元,目前預期將由本公司以現金以及發行代價股份及可換股 債券支付。


 


目標公司為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根據賣方提供之資料:
(a) 目標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Marigold Time現正向一名賣家(據董事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後所深知,其為獨立於本公司及其關連人士之第三方)收購中國黃金之70%股本權益。中國黃金之唯一資產為 主要於中國山東省從事黃金冶煉業務之國大黃金之50.05%股本權益;及


(b) 目標公司(透過其擁有61%權益之附屬公司)持有覆蓋面積合共約5.09平方公里之開採許可證,及覆蓋面積合共約69.69平方公里之勘探許可證,全部均位於中國貴州省(「貴州礦場」)。


http://hk.myblog.yahoo.com/salmon-yuen/article?mid=2


 


 

問題三:大股東賣股的接貨人實力不足,而且有點散; 中間有12球貨不知所蹤;以我所認知,通常配完股俾基金後隻股通常唔掂。

 


另外,今日看到林少陽先生(greatsoup:今日竟然講369,真是可惡,之前何車先生一講已經留意但是我爆了他一隻不知對不對的88,算扯平。)和胡小姐的說法有點問題,不過只是旁枝末節,但是對投資此股都非常重要。


至於對於申洲國際在配後走勢已趨平緩,大股東也在上次批股略作減持,看來都要抖一抖。


何車先生的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0841


林少陽今天的文章稱: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903


然而,早兩年湯臣集團(258)的上海湯臣一品,叫價逾 10萬元一平方米,結果有價無市。


事實是: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905


湯臣一品2005年面市銷售,以10-20萬/平方米創下大陸價格紀錄。看房者必須 先提供200萬元以上的資產證明,這讓該項目4年間只銷售了4套。

..




在做了一系列改變後,根據上海“網上房地產”數據顯示,今年截至目前,湯 臣一品已有39套房被售出。

胡孟青的文章稱: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904


一大原因係條街冇貨,主席揸住71%、惠理基金又揸6%,條街得 兩億幾股流通,唔歸邊就勢係假。加上上半年盈利勁升1.2倍,毛利率升至近32%,基本因素靚靚。
股東名稱 作出披露的原因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每股的平均價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Worldon (Hong Kong) Limited 103(L)
12,450,000(L)
HKD 7.300 887,550,000(L)
71.29(L)
10/09/2009
馬建榮 123(L)
40,187,000(L)
HKD 7.300 887,550,000(L)
71.29(L)
10/09/2009
黃關林 123(L)
12,450,000(L)
HKD 7.300 887,550,000(L)
71.29(L)
10/09/2009

大致資訊無錯,但大股東在7.3元出售4,018.7萬股,可見在大股東來說股份價值,應在此水平上市,不要只說好,不講壞,會令許多人受害,看來未脫財演思維。


請記得該名讀者,炒高後,配售給基金後,股價通常唔掂這句說話,雖然像惠理基金增持這隻股的時間不錯,如果是某基金接配售的話,我可不知會如何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02

答讀者問: 金仔如何賺錢? 昌興水泥業為何賣台泥?


(1)


早期有人問過金仔點賺錢?


答曰: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181


 


看來,證券行可說是買殼的全面的財顧,目的是協助(借錢?)別人買殼後,儘量找回資金去填回買殼款,在這情況下,股價是不重要的,最重要是印出來後值多少錢,因為根據周顯先生所說,隻要印出來的價錢多過印刷價,都算有賺。



 


集資後,再用一些物業、概念等資產取回現金或更多股票,以成功取回買殼的錢,並還款給他們,有剩的更可以自己用,或是作下一輪魚肉股東之用。



 


在這過程中,證券行先賺取資金的利息,然後再賺批股傭金,跟著可以賣給關連人士賺差價,風險就是賣殼這位先生走數。但是亦可像華藝這個Case咁,因控制大量股票,故應可以取回公司控股權,然後賣多一次,賺多一次,取回損失。



 


有這樣的背景、有這樣的人脈、有這樣的財力,何愁不能賺錢!


今日份壹仔,本週一電話訪問金仔老闆之一朱太,雖校稿有不妥之處,但亦證實部分看法: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3115


而近年十隻要配股融資的上市公司,有七、八間都找金利豐幫手,包括楊家誠的泓鋒、確思藥業等(greatsoup按: 8250初稱普斯基因生物科技,後易名確思醫藥)


另外金利豐亦有做向上市公司大股東借錢的「按殼」生意,假設殼價值一億,大股東持股五成(即值五千萬),朱太最多借一半,即二千五百萬予殼主。


有行內人分析她成功之道,「以佢一個女人就唔夠力,佢同四太、賭王咁熟,好多人都信佢。重要是,佢有創興同渣打兩間銀行『射住』,人哋好多金融公司,好似英皇嗰啲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嘅利息,佢收百分之十八咋,佢有錢,夠疊馬,有本事揸個殼。


 


如之前做聖誕樹的華藝礦業(559)(greatsoup按:當時為 應為精藝集團),向金利豐借下三千萬元的大股東走咗,朱太一直找不到人接管該公司,於是今年七月(greatsoup按:可能是2003年,該以下公告),找來其叔仔朱沃權任廠長,而其左右手劉文德就加入公司做董事。


往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024/LTN20031024022_C.pdf


作風出位惹非議

遇上未能還錢的殼主,朱太會再想辦法「活化」殼股,「殼主無錢還佢將個殼收歸己有,然後睇吓有無大陸佬買,注入資產後,又可以發可換股債券搞收購,其後股價上升才套現。」


知情人士說。如森源鈦礦(353),前身是旭日環球(greatsoup按:再前身是美吉利、東方工業),○七年七月易手至企業家梁儷靜,並注入內蒙古煤礦公司,現時已變身資源股,十月底還公布透過發行十億元可換股債券,再加新股及現金共五億元,買入兩塊吉林省油田四成九權益,股價一日間颷升三成,本月公司又公布收購煤氣發電業務,股價又颷升一成,散戶炒得如痴如醉。


往事:


買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706/LTN20040706019_C.pdf


注入蒙礦: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720/LTN20070720439_C.pdf


吉油: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22/LTN20091022541_C.pdf


 


煤氣發電: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123/LTN20091123557_C.pdf


 


金利豐為森源鈦礦包銷二十四億股股份,收取佣金四千八百萬,這批股份賬面升值九千萬,現仍由朱太持有。(greatsoup按:錯。)


供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6/LTN2009082660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07/LTN20091007726_C.pdf


包銷協議
根據上述公開發售之結果,213,998,386股發售股份未根據公開發售獲接納,佔發售股份總數
約8.73%及緊隨公開發售完成後已發行股份約2.91%。根據包銷協議,包銷商已促使認購人(「認購人」)認購全部未獲接納股份。


不過,朱太也有蝕錢的時候。「好像去年清盤的佑威(629)U-right服裝都係朱太接咗,不過原來U-right仲有好多街數,令朱太蝕過億。」現時,金利豐仍持有三成四的佑威股權。

至於詳細的,請看該文。

2.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366


至於有人問昌興水泥業為何賣台泥,不賣海螺,每經有提過: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3101

今年8月,昌兴矿业正式提出将其在中国大陆所控制的水泥生产线出售。有着多年的合作,且管理都是海螺负责,似乎海螺理所当然地拥有优先受让权。不过,最终的受让方却是台泥。“台泥出的价格更好。”上述权威人士表示。

懂用文庫,可會知很多東西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16

讀者之見-第一視頻(82)、嘉盛控股(729)


(1)


今日有位網友程龍在小弟對第一視頻較為看淡的文章,提供一些意見,小弟特原文轉貼如下:


1. 要配股可能是因為耍令09年業績有盈餘給市場看, 因彩票業務在09年7月才招收會員, 不會即時有太大利潤, 但擴展新業務需要大量金錢, 這樣做其實是聰明的雙贏做法, 因一份好的09年成積表對後市有積極及關鍵作用


2. 閣下強調82現在是蝕錢, 但股票是炒未來的, 為何你堅持認為82在09或2010年年不能轉虧為盈

3. 假設現在是牛二調整期, 莊家有沒有可能現在散水, 特別是82手頭上仍有多張好牌


4. 為何你不提82的彩票業務, 據中银國際的最新報告, 單是時時彩在短短5個月之內已累積有500萬客户, 幾乎是整個香港的人口, 不錯股價己上升十五倍, 但市值還只是三四十億左右, 是電盈市值的一半, 但電盈只做香港業務及只有百餘萬客户, 再者, 82還有其他新彩種及可期望的大量新客户(+五個省全的人口及地下彩轉為公彩的趨勢), 為什麽你不提及, 難道82在擁有龐大的網絡但只值數億嗎


5. 中銀交銀及時富雖然是幫82抬轎的, 但總共認真的出了數百页報告的目的是令市場相信, 但現在82若在新業務進展得如火如荼下反而捲錢而去, 此舉的後果是令市場信心大失而82也會失去融資能力, 而目的只是貪那區區二三十億, 這樣做是否有些不智, 因市場不會相信一個老干兩次而82亦會遭受唾棄, 連帶中銀及交銀亦會受牽連


6. 今日得知張力軍減持干餘萬股, 但回溯82在08年失去牌照下仍然沒有減持(當時是真的捲錢而去, 因業務只得概念, 但股市由牛轉熊, 而網上購彩又被禁, 所以股價由4.8跌至1亳之下), 今次在新業務有進展下反而減持是否震倉, 我反而認會若真的散水是不會明刀明槍的減持, 不信請翻查82在07年10月至08年10月的股價表現, 在崩潰式狂插的個程之中並沒有减持,


7. 中央在打壓網上售彩一年後反而授權於82, 中聯通與中移動也相繼與82合係, 以一間小公司來講有這樣的待遇你不覺的奇怪嗎


8. 若現時82大撤退, 只得一個可能性, 就是82認為牛市己完, 又或者82認為這個只是熊市反彈, 但反彈己完, 因此要順勢撤退


9. 但有一點我不明白的是, 為何他行使認股權之後又減持, 意義何在, 請賜教


(2)


小弟不對這些資料表意見,只對某幾點邏輯有錯亂的指出來,並說出我的看法。


1. 要配股可能是因為耍令09年業績有盈餘給市場看, 因彩票業務在09年7月才招收會員, 不會即時有太大利潤, 但擴展新業務需要大量金錢, 這樣做其實是聰明的雙贏做法, 因一份好的09年成積表對後市有積極及關鍵作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8/LTN20090908586_C.pdf


以6月30日現金情況看來,約有2.37億現金,扣除配股所得約7,920萬,即約有1.58億,公司上半年虧1,200萬,就算燒5年也燒不完,所以並沒配股需要。但他稱擴展新業務需大量金錢,可能是原因。


當小弟發留言給龍生後,其稱「以財技角度看,這像是批給自己人的貨。事後孔明,這是強烈買入訊號,
該師兄的話也不能說錯,因為接貨者為大基金,像極正經人家說將會有生意大攪,倒也似模似樣」,加上該基金以短線炒作著名,所以或有機會得悉某些計劃進行,反證之,這位網友說得未嘗沒有道理。


但 是,他說因為要2009年業績有盈餘給市場看,則有商榷之處,擴展新業務需大量金錢不是增加營運開支嗎,就算把開支資本化也需每年攤銷,加上開展新業務也 不是一時三刻獲得新收入來源,還要在五個月成功開辦並賺超過2,400萬,並獲得盈餘,這真的是有點問題,況且,發行新股會令每股利潤攤薄,就算賺得了錢 也不多吧。


2. 閣下強調82現在是蝕錢, 但股票是炒未來的, 為何你堅持認為82在09或2010年年不能轉虧為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20/LTN2008042001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0/LTN2009042055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8/LTN20090908586_C.pdf


從約2007年借殼以來,公司沒有一年的盈利,就算是去年上半年,都是仍處於虧損情況,雖則虧損情況有好轉,但仍未錄得盈利,所以照這樣看,本年或有機會轉虧為盈,但利潤應不多。


今 年的情況來看,只是本年下半年已有多次行使購股權,因購股權為低價行使為多,這會錄得一定的虧損,本年更有超過3,000萬股獲行使,該等購股權行使價格 和現時股價最少有40仙-2元的差價,以平均數1.2元計算,就已造成3,600萬的虧損了,這就造成帳面上不好看了。


況且,我之前都寫了假設,曰2010年應有少許盈利,但並無計算購股權虧損,故此你的說法是有一點問題的。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3973


他上半年蝕1,200萬,較去年撇除可換股債的虧7,000萬有改善,下半年它虧了約5,000萬,我打個一半,即今年虧3,700萬,加保證盈利1,130萬,即虧2,500萬,約每股虧1.1仙。

下(此處有誤:應是本年)年當本業平衡,加上短訊業務賺過5,600萬(約7,150萬人民幣x 人民幣匯率(1.138)x 70%)保證盈利,每股盈利兩仙半,下年的市盈率是90倍。


3. 它的市值由約3億翻到現時接近50億,任誰都賺得盤滿砵滿吧,哪有不出貨之理?但是尚未破趨勢,暫時你是對的。


4. 香港有一隻類似同業,並是最正經的華彩控股(8161,前金屬電子交易所),前幾年也獲利,但今年的情況是虧損,所以也不得不當心。還有一隻亞博控股(8279,前萬佳訊)及眾彩控股(8156,前蜂蜂天然生命、蜂林天然生命、中國蜂業集團),也不得不當心吧。


華彩控股本年第3季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1112/GLN20091112136_C.pdf


6. 反過來看,他4.8元沒有減持,現在2.2元就減持,這代表甚麼?


7. 香港這些太多,有些勞什子開礦公司,和中石油、中海油、中國黃金合作,沒有甚麼特別啊。


9. 這個很簡單,大股東肯定有其他地方有用,這顯示他最佳的投資不是在此。


5,8. 這兩個太主觀,很難談下去。


總的來說,正如另一位網友的龍生的意見「我眼中看見的,是一隻股票由低位炒起,一邊公佈新慨念,好消息,一邊把股價打起,出貨。這生意亦真亦假,可能真做, 但至少大股東可能先把部份股票賣出套利」,我是非常認同的。


(3)


鱷兄對嘉盛控股又發表了一些意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3997


我 有看《香港買殼攻略》,光匯石油的例子與嘉盛是有一些分別,薛光林是先付一大筆,直接收購劉東海的股份,不是透過賣出公司進行逆向收購,當中沒有非常重大 的收購出現,而現在鍾卿家打算先收一大筆,卻沒有拿出相應的資產交給上市公司,反而繼續將重要資產控制在自己手中,要用就要付錢使用。

嘉盛在交易中,除了兩年專利費外,還會有合約過檔,可是從總供應協議的金額,以及有限的產能,我對合約的價值有所懷疑,而且亦不知道合約的年期。作為交易重要的一部份,至少應該交代手上合約的總值。

從交易的安排,確實與光匯石油有相似之處,但我有點懷疑利用這種方法的必要性,上市公司收購內地資產非常普遍,賣方一般以離岸公司持有內地公司,交易時將離岸公司轉手,不見得轉手特別困難。


再看專利許可契約,許可權人除了鍾卿家外,還有雷天電池及綽億,雷天電池是一間於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綽億是一間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顯然不少專利是由離岸公司持有。

原來鍾卿家還有一招,電動車其實算不上甚麼,他還買了比鄧伯伯更偉大的毛主席昔日座駕,改裝成電動車給人看。


http://www.evuk.co.uk/news/





Anyway, we set off across town at a very brisk pace (in China that is very fast..) weaving in and out of the dense traffic. Our driver did not speak a great deal of English but we learnt on arrival at the TS offices that the car was powered by TS batteries. In fact it was one of two cars that had been hand-built for Chairman Mao and had been bought by the company as demonstrators.(VIP treatment for backpackers in a futuristic ex-Chairman Mao limo - how surreal is that?! EVUK Ed.).

http://visforvoltage.org/forum/2725-richard-hatfield-lightning-motors-presentation-eaa-silicon-valley-meeting


Richard's presentation was one of the best I can remember at the EAA-SV chapter meetings. He was very down to earth and well informed. I enjoyed his anecdote about getting to drive Chairman Mao's bomb-proof limo that had been converted to an EV by Thunder Sky! As Richard said, "It's not the best donor vehicle for an EV, but it certainly is unique!"

One of the main points I got from his presentation is that he wants to work with tinkerers and converters and can supply complete LiFePo systems that include a BMS system and charger. his quote for the Thunder Sky cells was $0.50/Watt hour (not including BMS). One of the EAA members (Warren) pointed out that Optima yellow tops sell for about $0.35 per Watt hour. Thunder Sky claims that with a proper BMS and charge/discharge cycles within spec, their cells are good for 2,000 cycles at 80% DoD, or 3,000 cycles at 70% DoD. Optimas are good for 200-500 cycles. worst case here you are getting four times the cycle life for less than 1.5 times the cost. Seems like this is a no-brainer, especially with the cost of lead going through the roof.

Another crucial point Richard made is that the Thunder Sky cells must be kept within spec for charge and discharge. Also they must be kept in compression while charging. If you treat the cells correctly they will function as advertised, BUT they do not tolerate abuse. This info jives with what I have read on the Thunder Sky Yahoo group. If you use a proper BMS and discharge within spec they are great, if you abuse them AT ALL they die.

All in all a great presentation. I plan on contacting Richard to see how much a 40Ahr pack at 48 volts would cost.


http://www.evcomponents.com/ProductDetails.asp?ProductCode=TS-LFP40AHA






Our Price: $44.00

Nominal Capacity: 40Ah


另外我找到這個代理報價,每安倍小時(AH)大約隻賣USD1.1,出廠價照計有少無多,現在專利費收不多於每安倍小時人民幣0.5元,總供應協議又收每安倍小時不超過0.5美元,剩下USD0.1,中國營運公司目前之電池產品最高產能為100,000,000安培小時。


如要達到1.5 億的保證盈利,其純利率需要達:


= 150,000,000 / ( 100,000,000 x (( 1.1 - 0.5) x 7.77(美元對港元匯率) - 0.5 x 1.138(人民幣對港元匯率)))


=36.64%

2007年時,雷天的報價是每安倍小時(AH)USD2

http://www.zeva.com.au/tech/LiFePO4.php



由此可知道3年內貶值45%,即每年複合貶值:


1- ((1-0.45) / (1^3))


= 18.06%


即是可以說如果兩年內不增加產量的話,公司的營業額及獲利方面也會有一定減少,況且一年貶值18%的產品,假設純利率是40%,並假設單位成本沒有下降,約3年這件東西就會不賺錢了,由此我們可以想想這件東西能否達到36.64%的純利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05

讀者教睇數 左丁山

2010-6-14  AD





 

前星期有讀者來 問一個字:斁。呢個字國音讀作yi,廣東話讀作「都」,意思係「厭倦」。不過左丁山唔係文字專家,請大家以後自己查字典或者上網搜尋。

最近 講起富士康事件,左丁山懷疑如果富士康得唔到「蘋果」嘅支持,點可能大幅度加薪。有數得計,假如原本工資係一千元人民幣,即時加薪三成,就變咗一千三百 元,到咗十月,再加薪六成六,就增加至二千一百五十八元。加薪幅度係115.8%。即使唔係咁計,而係前後加薪九百六十六元,加薪仍然增至一千九百六十六 元,加99.6%,全世界邊度有公司可以咁樣加薪o架,加俾個別優秀員工就話啫,全體員工在半年內加薪100%以上?任何一位生意人都認為不可能,除非係 獲利極高嘅公司。但富士康唔係啫,做一百元生意,毛利只有五元九角(二○○九年度數字),一說富士康薪酬佔營業額8%,如果薪酬增加一倍,就變成營業額嘅 16%,毛利全部冇晒,直情虧損o忝!

咁唔合邏輯之事,左丁山唔明白。一位讀者A用英文來郵,指出好多人都唔知道,台灣啲代工 (contract manufacturing)公司有幾本帳簿嘅,一本俾客戶睇,一本俾監管當局及投資者睇,一本俾中國大陸地方政府睇,仲有一本只係自己閂埋房門睇。咁講 法,代工咪有四本帳簿?邊本先至係真?讀者A話香港人唔識科技,唔熟代工,點會明白咁多嘢吖。

 

多謝A先生提點,果然係有經 驗之談。騎騎,左丁山假假地做過銀行,上世紀八十年代平均每個月出差三至四次,在星馬泰印菲台日嘅酒店留下不少腳毛,或多或少都知道邊本帳簿可以相信嘅。 有一次見到一份泰國工廠損益帳,蝕到眼坦坦,但同一廠家與美國合資聯營嘅同一行業工廠,純利率超過一成,何以有此分別?廠家對左丁山講:「同美國佬合作, 一蝕本佢哋就話要查數,又要增資,好麻煩o架,自己獨資嘅廠就唔同,我哋同稅局有偈傾嘅啫!」一講就明白晒,從此學曉Profit is a function of tax嘅道理,其實成個東南亞都係咁,唔係啲賓架做貸款,點會成日要私人擔保或者要有磚頭抵押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10

覆讀者問- 味氏證券行如何操作股票實錄系列

今日有位Jones Ng的網友寄信給我,問題是關於此前寫的「味氏證券行如何操作股票實錄系列」,臚列如下:

味氏證券行如何操作股票實錄

裏面其中提到:

1) 上市一年後,煲湯控股的股價開始不斷上升,慢慢由1元不斷升上8元,然後宣佈1拆20,每手股數由10,000股不變。不久,公司宣佈股權集中公告,再不久,配售特別授權配售100億股,每股10仙,扣除味氏證券的費用後,集9億多,傳聞為購入一國際級的石油田,若不能收購,則配售失效。經配售後現時股數增加至125億股,煲湯持股量大減至28.8%。

==》 根據之前你所寫的公司有2.4億股, 如果1拆20, 不是應該是變了48億股嗎?再加上剛剛配售的100, 總共不是應該148億股嗎? 另外“煲湯持股量大減至28.8%”爲什麽是28.8%, 如何計算的?

2)不久,公司股價急升至1元停牌,並宣佈以38.8億向其中多間BVI公司(因是BVI公司,不用披露股東身份)收購這個油田,其中以8.8億以現金支付,其餘全以CB支付,換股價僅20仙,如果收市價低於此數,則可以隨時重訂換股價,但不得低於1仙,全數兌換後,煲湯持股量會大幅降低至約2%,此油田作價是根據味味估值師估值作50億元,並折讓24.4%收購。

===》以CB支付,換股價僅20仙, 是不是全數兌換後, 股數會增加了150億股, 而且如何結算到煲湯持股量降至2%

味氏證券行如何操作股票實錄(2)

3)味氏證券計及手上持有的30億股合併後股本1,200萬股,共控制6,825萬股,折27.3%,手上股權仍是不足。==》 這2個數字1,200萬股,共控制6,825萬股, 從何而來的?

4)供股後,公司宣佈向獨立第三方味吉揚一以1.5億購入天之崖、海之角一塊地皮,根據日之出食堂估值師的估算,發覺價值約2億,但據公告稱此次收購折讓25%,以1億現金及1.25元發行1,200萬股支付,但實際上連地圖也找不到這地方。==》1億+1500萬新集資現金, 也不夠1.5億, 另外的3500萬從哪裡來?

5)其後公司宣佈100合1,並把每手股數變成1萬股,股本變成3,960萬股,再以10仙,1供10股,股本增至4.356億,集資約4,356萬,情況和上次供股差不多。現時手上的股數約38948.25萬股,已增至89.41%。==》 請問如何計算手上的股數, 我可能從第三個問題開始就lost左, 所以不知道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請指明!

6)公司宣佈,味吉陽一向數名獨立第三方以16仙購入29.9%股權,另外有人看到,味氏證券行的中央結算紀錄並無大變動,有人懷疑,他持有的股權應是按予證券行,更認為味氏證券行主腦味皇賣人情給他。==》 這個意味著什麽?是偷錢的行為?

就此回覆如下:
1. 你對,稍後我會更正了,最初他有1.8億股,拆股後變成36億股,以當時計錯的股本來計,的確是28.8%(36/125 x 100%),如按新的比率計算,約是24.3%,但更正後應無此問題。

2. 問題是一樣的,更正後已沒問題。

3. 275億股,200合1,變成1.375億股,11供9,變成2.5億股(1.375/11 x 20),之前在(1) 作手剩下30億股(更正後變成24億股),200合1是1,500萬股,加上認購了1.125億的50%的5,625萬股,即是7,125萬股(更正後變成6,825萬股),有2.5億股的股本,即是28.5%(更正後27.3%)

4. 之前供股集資了1.125億,當中1億現金出處就是這兒。已更正番問題。

5. 連續兩次供股,大舉批股後股本增至3.6億股,他手上持股為6,825萬股。
1供10,他供90%,即供32.4億股,即有33.0825億股,100合1後,變成3,308.25萬股, 然後1供10,供3.96億股,他供90%,即是3.564億股,即有38948.25萬股。

6. 做個順水人情,叫他找個刁散晒D貨,如果成功就賺大錢囉。

如果有關於這些問題,請到下面連結的股票常識詢問區,不要寄到E-mail了。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58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