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行首認兩月注7700億短錢

1 : GS(14)@2014-11-07 17:15:5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07/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空穴來風,未必無因」10月份盛傳內地人民銀行,設立中期借貸便利(MLF),昨日人行在第3季貨幣政策報告內,首次證實相關措施。在9月及10月向不同級別的銀行,「泵水」7695億元(人民幣‧下同),有分析員認為此舉可助提高市場流動性,但能否有助實體經濟則要視乎銀行有否將資金貸出。


上月底內地曾流傳一份中金固定投資部門的假報告,令中港股市一度亢奮,雖然其後中金否認曾發表有關報告,然而人行昨日的報告則明確表示,9月份開始設立MLF,目的是為了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並鼓勵銀行貸款給三農、小微企業等。今次MLF放貸期限為3個月,而利率則為3.5厘,9月及10月分別貸出5000億元及2695億元。至於,向來為市場提高流動性的常備借貸便利(SLF),則未有在第3季開展,而SLF餘額仍維持為零。

放貸期3個月 利率3.5厘

巴克萊中國銀行業研究主管顏湄之指出,人行向市場投放MLF已非新聞,但10月的2695億元則是新鮮出爐,此前市場估計介乎2000億到3000億元之間。她又表示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準)是屬長期措施,假如降低0.5%,約釋放6000億元,效果與短期措施MLF相近。不過,由於降準不涉償還及利率問題,「故此,人行採用MLF手段,意味放棄長期措施,而選擇短期內提高流動性,相信短期內不會降準。」

澳新銀行高級經濟師楊宇霆則認為,人行所設的MLF,兩個月的額度接近1個月的新增貸款,措施形同降準。「內地資金錯配問題很嚴重,故今次要看銀行獲這筆資金後,是否借給農民及小微企業,否則難助經濟增長。」他指出,過去1年所放出的貸款,主要在貨幣市場內炒賣,未能投入到實體經濟內,而措施對銀行則屬中性,因有SLF及MLF補充流動性。

9月份新增貸款8572億

不過,根據人行報告顯示,9月份新增貸款為8572億元,按月增加22%或1547億元。然而,額度按年只增加8.9%或702億元,今年相較去年同期未見明顯增長(見圖)。至於,第3季社會融資規模為2.31萬億元,按年減少1.51萬億元,而首3季則為12.84萬億元,減少1.12萬億元。首3季下跌主因調整經濟結構及加強監管,令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及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較去年同期減少1.78萬億元。

明報記者 岑豪、顧冷冰
2 : GS(14)@2014-11-07 17:16:1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07/news/eb_eba2.htm

【明報專訊】內地上月盛傳人行開設MLF,取代以傳統SLF繼續向市場注資,惟人行直至昨日才首次確認。


有分析員指,人行棄SLF取MLF,主要由於後者貸款期較長,更有利推動銀行加大放貸力度,在刺激經濟效果上較為理想。

與SLF為銀行放貸票據

所謂SLF(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即「常備借貸便利」,與人行今次採用的「中期借貸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同同樣屬於央行向銀行體系放貸的一種票據,兩者最大分別在於貸款期不同,SLF貸款期一般介乎1至3個月,而MLF則至少為3個月,而且可循環續期,其中人行過去兩個月發行的MLF,貸款期即為3個月。

內銀放貸傾向審慎

有外資行分析員指,人行棄SLF取MLF,最主要原因是貸款期較為合理,因現時內銀放貸傾向審慎,人行需考慮以短期票據形式「放水」,銀行體系未必願意將資金貸出,因此採用MLF「放水」,力度會較SLF更大,同時亦需考慮以過長貸款期貸出資金,並不符合銀行近年控制壞帳方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354

亞視支半薪 員工未息怒 白武士需多等兩月

1 : GS(14)@2014-12-30 23:49:4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30/news/ec_gca1.htm

【明報專訊】亞視明日應發放12月薪金,但今天卻只能「斬件式」支付11月的欠薪。亞視執行董事葉家寶昨公布,向員工發放11月一半薪金,款項涉600萬至700萬元,餘下半份糧有望下月初發放;即亞視無法在除夕前支付全部欠薪,員工將可在元旦自動遣散。亞視新聞部編輯主任羅佩昨與葉家寶及德勤代表會面後,引述對話內容指主要投資者王征一方有意出售所有股份,相信最樂觀情是兩個月內找到「白武士」。有員工對支半薪及尚要久等「白武士」感憤怒及激動,並指難以白等,將如期元旦日縮減新聞時段(見另稿),向公司施壓。

暫靠追收帳款支持運作

據消息人士稱,亞洲電視昨日能夠發出11月的半個月工資,資金主要來自加緊追收應收帳款,目前尚可以追收餘下應收帳,藉此暫時支持業務運作。亞視主要股東之一黃炳坤回覆本報記者查詢時稱,今次亞視能夠發出半個月工資,與他過往向亞視員工支付整個月工資的做法不同,肯定與他無關,他目前仍只按裁決繼續處理洽售股權事宜。

據本報了解,仍有財團洽購亞視股權,但是較早前傳出潛在買家之一的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據稱只是眾買家中其中之一,刻下呂志和仍在外遊。

葉家寶:所有人被迫發「最後吼聲」

距離亞視員工有權自動遣散只餘最後兩天,亞視執董葉家寶昨早公布,立即發放11月一半薪金,以全台員工每月支薪約1500萬元計,即發放600萬至700萬元,料員工今、明兩日可透過銀行戶口收到薪金,但餘下的半份11月及12月份薪金,葉稱會繼續努力解決,但「需要一些時間」。葉又形容亞視已到生死存亡之秋,所有人均「被迫發出最後吼聲」,再次呼籲股東注資亞視。

王征擬售全部股份

至於獲高等法院委任為亞視經理人的德勤代表何熹達,昨午跟28名亞視員工代表、管理層會面,勞工處代表亦列席。代表新聞部員工出席的羅佩會後引述葉家寶稱,餘下半份11月薪金可望在1月4或5日發放,而主要投資者王征一方有意將股份悉數出售,其後不再注資亞視;至於何時找到「白武士」,會上討論稱最樂觀亦要兩個月。

羅佩表示,部分與會員工聽到此處表現激動,有人立即反映「不可能要員工等兩個月」。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昨出席一項活動後表示出糧是「天經地義」,強調亞視必須支付所有欠薪。

未檢控亞視 張建宗指無關政治

問及為何至今未就欠薪檢控亞視,張稱勞工處一直蒐集證據及諮詢律政司意見,一收到指示立即跟進,強調「沒有跟政治扯上任何關係」。

勞工處發言人其後補充,根據《僱傭條例》,若亞視在1月1日前未清付11月薪金,可視作解僱員工,須支付代通知金及其他解僱賠償。
2 : GS(14)@2014-12-30 23:50:2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30/news/ec_gca2.htm
新聞擬縮至15分鐘 「全民皆兵」保牌
2014年12月30日
【明報專訊】亞視新聞部擬元旦日起縮減新聞時段,亞視執董葉家寶昨晚於港台節目《自由風自由PHONE》表示,擬削減新聞報道時段至每節15分鐘,仍留守的員工將「全民皆兵」,務求做到合乎發牌要求,包括要有自製中英文新聞及兒童節目。葉又透露台灣中天電視台願意伸出援手,中天電視台乃隸屬亞視第二股東蔡衍明旗下的旺旺中時集團。

蔡衍明旗下電視台願襄助

亞視新聞部編輯主任羅佩昨晚表示,已向管理層建議將每天4個新聞時段(早、午、傍晚及晚間)每節時間縮減三分之一,並側重國際新聞,減少採訪本地新聞,不過公司傾向縮減至每天兩節、每節不少於15分鐘。亞視新聞部副採訪主任陳國揚則表示,昨晚尚未就縮減新聞時段有定案,料最快今早才有決定;另據悉亞視新聞部將停止聘用兼職員工,下周起不再安排兼職上班。

葉家寶多次表示已有應急方案解決新聞部縮減報道時數,他昨晚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陸續有「希望亞視生存的人」表示願輔助,具體方案包括購買中文新聞片源、利用外電報道等,他又引述代表蔡衍明的亞視股東、旺中媒體集團總裁蔡紹中表示,有需要時台灣中天電視台可幫助,但因為對方主要報道台灣新聞,具體做法仍在商討中。
3 : GS(14)@2014-12-30 23:50:5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30/news/ec_gca3.htm
記者蝕賣基金股票過活
2014年12月30日
【明報專訊】昨日共28名亞視員工代表跟獲委任為亞視經理人的德勤代表會面,代表新聞部出席會面的編輯主任羅佩,會後批評兩方股東紛爭造成長期欠薪局面,事實上,不少亞視員工亦有感成為股東鬥爭的犧牲品。有前線記者亦直斥股東「將員工飯碗當玩咁」,自己亦要蝕賣基金及股票套現以維持生計,認為留守至下月7日已算是「仁至義盡」。

不滿成股東權鬥犧牲品

據了解,不少亞視員工不滿資方未有及時公布欠薪消息,員工往往要在新聞報道得知最新情,感到徬徨及不獲重視。至今一直每天維持4個時段新聞報道、堅持完成傍晚新聞才開會商討去向的亞視新聞部,有前線記者表示感覺朝不保夕,除非資方確切承諾,否則很大可能在下月7日、即亞視發放12月薪金的法定限期屆滿後,擬備信件隨時辭職,亦會視乎明天員工大會的成果再決定。

該名記者又稱,數月來新聞部員工為履行記者專業操守緊守崗位,但不少同事都要向上司及親人賒借度日,年屆退休的員工更面臨失去公積金,他亦曾蝕賣基金及股票套現維持生計,願意留守至下月7日已算「仁至義盡」。羅佩昨亦在港台節目透露,新聞及公共事務部高級副總裁劉瀾昌及助理總裁陳興昌曾私下協助同事。

高層借款同事解困

對於新聞部可能暫停編採工作,亞視高層日前表示有後備方案應對。據悉,不少新聞部員工聽到高層言論感心淡及憤怒,似其職責可輕易被取代,才決定以縮減新聞的手段,在能力範圍內給予最後警告。

有新聞部員工則表示,大部分留守同事都是本「不想觀眾沒有新聞看」的心態堅守崗位,加上年尾就業市場淡靜,不容易轉職,才抱觀望心態留下。不過,本報獲悉亦有新聞部主管決定堅守到最後,亦有中層員工決定即使短期內獲發11月餘下薪金,也沒信心日後公司有穩定資金出糧,計劃下月7日便離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909

內地連續兩月 走資逾千億

1 : GS(14)@2015-02-18 10:15:4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18/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內地資本持續外流,人行昨日公布,1月份金融機構外匯佔款減少1082.61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12月的外匯佔款已減少1183.65億元,顯示內地已連續兩個月有逾千億資金流走。分析相信,資本外流主因是美元強勢,個人及企業結匯買美元增加所致。

另據人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1月財政存款餘額約4.23萬億元,比上月增加6632.14億元,連同減少了的外匯佔款金額,顯示1月份內地市場減少了7714.75億元的流動性,招商證券報告認為,這解釋了人行為何在本月4日突然降準釋出約6000億元流動性;同時也印證了1月份廣義貨幣(M2)增速因何收窄至只有10.8%。

流動性減7700億 因而降準

對於1月外匯佔款繼續減少逾千億,交行報告指出,1月份中國貿易順差達到破紀錄的600億美元,高於去年12月的順差496億美元;1月份實際利用外資139.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9.4%,亦略高於去年12月的133.2億美元;加上證券投資項下,滬港通兩地投資餘額總體變化不大。因此導致1月外匯佔款大幅減少的主因,是結匯行為變化和資本流動。

報告認為,1月份歐央行超市場預期的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進一步推動美元走強,同時內地經濟數據疲弱反映增長下行壓力仍存,兩者強化了市場對人民幣兌美元貶值預期,在貶值預期增強、境內外市場存在匯差的情下,不排除有資金因此流出國內以套利,成為外匯佔款減少的原因之一。

其次,鑑於年初以來人民幣兌美元持續貶值,加上節前境外旅遊及消費較多,使到更多內地居民和企業不願將外匯換成人民幣,且反過來大量結匯買美元,增持外匯資產,造成外匯佔款減少。

招商料下半年走資壓力降

另一方面,報告相信,由於市場預期中國經濟在上半年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歐元等貨幣寬鬆政策延續,美國加息預期強烈,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的趨勢將在上半年持續,使到外匯佔款會延續低迷;但隨穩增長政策效果逐漸顯現,下半年中國經濟可能回升,或有利於市場重拾人民幣信心,降低資本流出壓力,不排除外匯佔款將因此出現個別月份增長的可能。

招商證券則指出,預計2015年全年外匯佔款新增金額僅為0至5000億元,意味人行仍然有需要繼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釋放出更多流動性供銀行放貸,從而刺激經濟增長。

明報記者 陳子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892

法巴:首兩月窩輪交投倍增

1 : GS(14)@2015-03-10 17:43:0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310/news/ec_ecb1.htm
【明報專訊】本港窩輪市場最熾熱的時間曾有29家輪商,但現時只餘13家,少了逾半,主要是窩輪市場競爭激烈,首5名輪商的成交量已佔市場成交總體的80%,其餘發行商分享到利潤較少。上年由於市波動,發行商主要賺波幅,但有些時間波動太大或牛皮,令輪商對困難,故有輪商出現蝕錢情。

  港市場競爭激烈 只餘13輪商

近日盛傳大和亦計劃撤出窩輪市場,法巴股票衍生產品部執行董事郭小菱表示,不方便評論,但坦言上年有很多時段因波幅太大令輪商難對,特別有些輪商策略集中在二三線股。再加上交易經費高及推廣成本上升亦是發行商要面對的困難。輪商蝕錢,故要檢討可否經營下去。

不過,今年首兩個月窩輪成交顯著上升,其中窩輪成交增加一倍多,牛熊證也增加約65%,成交上升主要是首兩個月恒指表現不錯,恒生指數1月及2月上升了1200點。再者滬港通推出,她坦言對窩輪商未有實際幫助,也看不到短期內會有相關產品推出市場,但投資者對A股ETF相關窩輪多了關注。

她表示曾與港交所 (0388)商討可否發行股票掛票據(ELN)產品,但港交所因為雷曼事件後,對新產品額外審慎,在短期難會獲批。她預期今年發行數目會減少,因為發行人會集中發行熱炒股份及大藍籌的相關產品。而相信會減少發行一些二三線股份之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341

內地首兩月通脹1.1% 人行:不會通縮

1 : GS(14)@2015-03-11 12:55:0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311/news/eb_ebc1.htm
【明報專訊】內地2月通脹1.4%,首兩月則為1.1%,市場預期中央定下全年3%通脹目標難以實現。2月PPI(工業生產價格指數)更按年跌4.8%(見圖),其持續走低導致減息之後實際利率反而升高,市場普遍預期央行會繼續降準、降息來緩解企業融資困難的局面。

2月工業生產指數跌4.8%

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昨天表示,消費物價指數是比較低,但在可見的未來,指數仍會是正數。他說,日本、歐洲比內地的通縮風險更大,人行亦正密切關注。

受農曆新年因素刺激,再加上今年與去年春節在不同月份,內地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升1.4%,高過市場預期的1%。首兩個通脹率則為1.1%。同期PPI則按年跌4.8%,超過預期的4.3%。首兩個月PPI按年跌4.6%,反映內地工業產能過剩問題持續。

巴克萊指出,內地將今年通脹目標由3.5%下降到3%,去年通脹率則是2%。PPI降幅從1月的4.3%擴大到4.8%,表明通縮風險嚴峻,預期產能過剩將導致PPI持續下行。恒生報告則指出,CPI數據表明通脹壓力小,給寬鬆貨幣政策提供了空間,央行年內會繼續降息降準幫助實體經濟。

巴克萊﹕PPI再跌 通縮風險嚴峻

該行預計上半年CPI一路處在2%以下,下半年隨貨幣寬鬆生效,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回升,以及去年的低基數效應,推至2%以上,全年平均則與2014年持平為2%。

法巴指出,CPI上升到1.4%,除了春節因素,也與人民幣的匯率變化有關。不過,若計算食品以外通脹,則維持在1%以下。PPI通縮已經持續36個月,其進一步回落使得今後幾個月CPI增速放緩仍將持續。同時,PPI下降也導致實際借貸利率在降息後反而上升,央行必然放水促進資金流入實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381

首兩月零售挫2% 3月料更差

1 : GS(14)@2015-04-01 15:32:2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01/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今年本港零售市道持續走弱,繼1月零售貨值大跌14.5%後,今年首2個月銷貨價值亦按年跌2%,跌幅看齊2009年金融海嘯時。惟2月春節拉動銷售增14.9%至466億元。業界稱,目前已觀察到不少「吉舖」出現,亦有零售商在員工離職後未馬上補充人員,預料傳統淡季3月份的零售數字會更差,或出現5%到8%的跌幅。

明報記者 孫娜

其中,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品依然深陷重災區,首2個月銷貨價值按年跌15.9%,其次為服裝,首2個月按年跌4.7%,一向較穩定的百貨公司亦有0.8%的下跌。未有新智能手機撐腰,雜項耐用消費品首2個月按年倒退15.1%,環球油價下跌則拖累燃料跌16.6%。

儘管如此,2月遲來的春節刺激年貨消費增長,令超市與酒煙草食品類別首2個月銷貨價值分別升3.7%及15.3%。藥物及化妝品亦有反彈,按年升8.3%,惟較以往升幅偏低。電器及攝影器材與汽車及零件類別,首2個月分別按年增12.7%及11.8%。

貨量增幅勝貨值 反映商戶促銷

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稱,首2個月結果已較預期4%至5%的跌幅為好,不過她稱,大多數出現升幅的類別如煙酒、超市等都是與農曆新年季節性消費相關,未來仍「無特別的好消息」,料3月份數據較首2個月更差,稱「若出現5%至8%的跌幅也不出奇」。

她特別指出,儘管2月零售銷貨價值按年增14.9%,但銷貨數量增幅則為18.2%,反映商戶新年後大舉展開減價促銷活動,亦表明春節倒數期間的銷售情不如人意。她稱,零售商銷售受阻,為了現金回流只能在2月減價清貨,以往零售市道不濟時也出現過這種情。

市道持續低迷,零售商及從業人員倍感壓力。麥瑞稱,近3至4個月以來,已有不少地方出現「吉舖」,其中街舖居多,以往甚少出現。

另外,業內亦有不少商戶在員工離職後未立刻請人補位,過往加班的情現在大減,但稱暫未見到大規模的「倒閉潮」及「失業潮」,料須再觀察幾個月。

法巴﹕周邊貨幣貶值 分薄港客源

法國巴黎銀行亞太區消費品行業研究主管陳亞雷表示,首2個月的跌幅已在預料之中,去年開始佔中、到近期反水貨等一系列政治行動影響消費意欲,加之周邊日韓等國家貨幣貶值,分流部分香港客源。進入3月來亦無利好因素出現,除非出現像去年類似iPhone 6等新產品推出的情,否則下跌的狀至少會再持續多幾個月。

近來Chanel、Dior等高檔奢侈品在港減價,一時掀起「搶購潮」, 陳亞雷認為對本港零售促進作用有限,他稱,不僅是香港,中國內地亦有同步減價,並非特別利好香港,相信「搶購潮」不會持續太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05

粵提早兩月出現登革熱

1 : GS(14)@2015-04-22 01:21:29

【本報訊】本港鄰近地區登革熱活躍程度高企,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昨表示,東南亞多個港人熱門旅遊地點,包括馬來西亞、泰國及新加坡等登革熱數字高企;廣東今年更提早兩個月出現個案,台灣去年病例更在短時間大幅上升。梁挺雄指,本港天氣較暖又踏入雨季,隨時會爆發本地個案,食物及衞生局本周將召開督導委員會會議,統籌各部門的滅蚊工作,並提醒市民加強防蚊。




港或短期內爆疫


梁挺雄昨早到深圳出席粵深港傳染病防治工作座談會,回港後表示,本港今年至今有23宗外地傳入登革熱個案,由於病毒可經被蚊叮的外遊人士帶回香港,若本港控蚊及滅蚊不足,可在短時間內出現本地個案,且蚊繁殖能力強,短時間可出現數以萬計個案。他指,廣東登革熱數字由前年的2,894宗增至去年45,189宗,升15.6倍,台灣更由前年的860宗增至去年的15,732宗,升18.3倍。台灣今年至今錄得163宗個案,主要在高雄出現,廣東則有24宗個案,但卻較往年提早兩個月出現,他提醒市民需提高醒覺。家庭醫生陳念德表示,雖然本港登革熱個案每年只有零星數宗,並且集中在春夏季出現,但市民不能夠掉以輕心,因為現時香港市民全年均會外出旅遊,卻不着重防蚊,有機會在當地感染登革熱,所以在門診時也會特別留意外遊返港的病人,有否發燒等登革熱症狀出現。陳念德又指出,除登革熱之外,日本腦炎、惡絲蟲均是蚊子可傳播的疾病,本地家庭亦要做好防蚊。■記者嚴敏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21/191200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56

未來兩月 多隻新股排隊出籠

1 : GS(14)@2015-09-19 20:05:2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19/news/ec_eca2.htm


【明報專訊】市況稍有好轉,新股爭相出籠,有消息傳出,周四通過上市聆訊的中國再保險集團,將在國慶後開展路演和招股,集資20億美元(156億元)。另外同樣已通過上市聆訊的影院系統提供商IMAX中國,亦將最快於下月招股,市傳集資23億元。

恒泰重新評估IPO需要

除中金公司、中再保和IMAX集團外,消息指中國能源建設、網絡科技公司年年卡等都將趁市回穩,在短期內進行招股。另據市場消息指,恒泰證券亦已通過上市聆訊,計劃在下周重新評估IPO的需要,爭取於10月進行招股,融資2億美元(15.6億元)。

魯證期貨昨大升三成

新股陸續有來,本港珠寶製造商及批發商保發已遞交上市申請,公司最大市場為迪拜和香港,惟過去三年兩個地區收益連年倒退。去年公司溢利為9044萬元,按年下跌15.9%。公司是次擬集資擴充中東及歐洲高檔市場。

另半新股魯證期貨(1461)昨日罕有大升三成,打入升幅榜首。母公司齊魯證券透露,已經啟動旗下香港子公司齊魯國際控股在港創業板上市,而齊魯證券正積極推進改制,擬改名為中泰證券,爭取明年實現A股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276

過去5年匯市發展 不及近兩月舉措 爭取入SDR 助人幣加速改革

1 : GS(14)@2015-10-23 00:54:4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22/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最快於11月評估人民幣是否符合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的資格。臨近這關鍵時刻,中國從8月11日新匯改開始,短短兩個多月以一連串的行動,如開放匯市予境外央行、推出CIPS跨境結算系統等,為滿足IMF要求作最後衝刺;9月底配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更成功爭取美國原則上支持,令納入SDR之聲高唱入雲。多位專家指出,加入SDR並不是人民幣國際化必需的一步,但爭取加入SDR確實驅使中國加快改革開放步伐。

明報記者 陳子凌

這一切轉變由今年8月4日開始,當天IMF發布了SDR初評報告,列出人民幣要符合入SDR的主要條件(見表)。而到本月11日,IMF總裁拉加德透露評估工作已結束。正在這段期間,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如踩油門般向前飛馳,接連推出一系列目標明確的改革措施,從匯率機制、匯市開放、系統操作,甚至是外交層面上,都是為了迎合IMF對人民幣加入SDR列出的要求。

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內地經濟學家易憲容形容,自2010年爭取納入SDR失敗後,過去5年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雖然有很大進展,但加起來也未必及得上過去兩個多月那麼「高速」,涉及面亦沒那麼廣泛。



貨幣自由使用未達標 5年前未納入

易憲容指出,5年前人民幣滿足了IMF的出口總值規模條件,卻敗在貨幣自由使用的要求之下。這5年來,人行一直為再次爭取納入SDR作準備。今年8月11日調整中間價機制,承諾每朝開出的中間價會參考前一天的收市價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目的是要讓市場因素主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減少人行干預,這亦是IMF較在意的要求。事實上,「8.11匯改」後3日,IMF再公布了一份中國年度審查報告,建議中國要逐步將外匯干預降低至最小,亦對人民幣匯率在8.11匯改後走向市場機制表示「歡迎」,易憲容說:「這某程度上是對中國一個肯定,踩對了油門,因此人行接下來再有一連串行動去衝刺。」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亦持同樣看法,8.11匯改看似突然,並掀起環球金融市場波動,但從時間上正好在IMF初評報告後數日推出,而初評報告第一點便是人民幣中間價與市場價須一致,而IMF之後對此舉表示「歡迎」,即是第一關過了。

習奧會後美表態支持 成轉捩點

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一步,是於2009年7月推出試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開始,此後中國積極與多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推進人民幣在跨境支付結算中使用;擴大人民幣中間價波幅區間,為加入SDR打下基礎。而8.11匯改後,人行進一步允許外國央行進入境內匯市,推出CIPS支付系統;先後與新加坡及英國就擴大人民幣使用及發債簽協定,開放中銀香港和匯豐在內地發人民幣債券。此外,人行從今年開始公布外匯儲備明細等過去不對外透露的數據,以及宣布採納IMF的SDDS標準公布統計數據等,力證人民幣已逐步跟國際接軌。

及至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美方表態支持也可算是轉捩點之一。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說:「習奧會後美國的表態,是中國應付這場SDR大考的另一決定性成果。」8.11匯改除了是為了回應IMF的要求,也是在觀察市場、尤其是美國的反應。時間點上剛好在9月下旬習近平訪美之前,增加了訪美時爭取美國支持的籌碼。至於匯改令市場措手不及,引起環球股匯恐慌,胡星斗則認為「這未必是人行料到的,但如果匯改是在訪美之後才推行,屆時出任何意外也未必夠時間去補救」。

不過,IMF推廣SDR用途的改革未獲通過,SDR在國際貨幣體系的重要性仍有限,因此有說法認為,入SDR對中國來說只是面子問題,象徵性大於實際性;亦有指人民幣要國際化就必須入SDR,否則會阻礙開放進程。對此,易憲容以考試比喻:「讀書(人幣國際化)目的不是為了考試(入SDR),但考試能評估你讀書的程度,亦不會因為今次考試不及格而不去讀書」。他補充,在人幣沒完全自由可兌換、資本帳沒完全放開的情下入SDR,也能迫使中央加快實現利率、匯率市場化及資本帳開放。
2 : GS(14)@2015-10-23 00:55:0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22/news/ec_eca2.htm
話你知﹕SDR旨在穩定貨幣體系
  2015年10月22日

【明報專訊】特別提款權(SDR)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1969年創造,一種用於補充成員國官方儲備的國際儲備資產。SDR的價值是根據4種主要國際貨幣構成的一籃子貨幣確定,現時IMF向成員國分配了2040億SDR,約相當於2800億美元。

SDR並非貨幣或對IMF的債權,持有者可以通過成員國之間的自願交換,或IMF指定較穩健成員國以構成SDR的4種貨幣,向狀較差成員國購買其SDR份額。目前SDR籃子包括美元、歐元、日圓和英鎊,根據倫敦市場每日中午匯率報價,按4種貨幣以美元計值的具體數額之和來計算每個SDR單位兌美元的價值。IMF亦會每5年為現行籃子構成作評審,下一次評審最快在下月進行。

全球過分依賴美元 暴露危機

2008年金融海嘯暴露了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缺陷,尤其是美國量化寬鬆(QE)造成的全球流動性氾濫,對新興市場國家造成衝擊,因此2009年,人行行長周小川便提出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以SDR取代美元作為超主權國際準備貨幣的建議,去減少發展中國家對美元的依賴。

這構想亦促成IMF改革SDR的念頭,包括擴大發展中國家份額、加強SDR的作用等。2010年便提出,由發達國家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轉移6%的份額,以及歐洲國家讓出兩個執行董事席位給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如落實,則中國的份額將由4%增至6.4%,成為IMF第3大份額國,但該改革方案後來被美國否決而未能落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443

欠薪兩月 ATV員工心灰跳船 停播在即 多人自動遣散

1 : GS(14)@2016-02-02 15:48:01

■亞視不但拖欠員工薪酬,昨更取消早上及午間新聞時段。陳慧安攝


【本報訊】尚有兩個月便正式停播的亞洲電視,充當「無糧僱主」多時,至今仍未向全部員工發放去年12月和今年1月薪金,昨更取消早上及午間新聞時段。據了解多名亞視員工心灰意冷,慨嘆前執行董事葉家寶辭職後前景茫茫,選擇自行遣散,亦有部份僱員到勞工處申索。有立法會議員促員工趁機會辭職,令其「自動執笠」。記者:廖梓霖


■藝人袁潔儀:「(被問有沒有人清潔)留得喺度嘅員工,就自律同警惕啲,盡量乾淨啲……以老闆身份嘅角度,好多嘢cut得就cut。」沈健程攝


不獲續牌的亞視將於今年4月1日停播,昨亦開始暫停《亞洲早晨》及《十二點半新聞》,時段分別被《豪遊天下》及《嶺南文化之旅》取替。亞視約有七成員工未收到去年12月的薪金,今年1月薪金亦未向全部員工發放。消息稱,尚未獲發薪員工一般薪金為2萬多元以上,目前亞視只向年資淺、人工約萬多元員工發薪。


■員工張先生:「(被問同事跳船看法)冇辦法,係接受唔到太離譜……」

李卓人籲員工斬纜

根據《僱傭條例》第10A條,若員工在被欠薪後的1個月內仍未獲支薪,可提出自動遣散。不少員工不看好葉家寶辭職後公司前景,徵詢勞工處意見後,昨向亞視提出自動遣散,當中至少5人來自新聞部和製作部,年資達10多年。立法會議員兼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斥亞視為本港的頭號欠薪慣犯,批評勞工處無能,無法揪出欠薪的始作俑者。他以早前勞工處檢控葉家寶為例,「你告葉家寶,但又唔搵導致出唔到糧嘅人出嚟,有咩用呢?」李卓人建議亞視員工盡快透過自動遣散辭職,拿回代通知金、遣散費等,勿錯過「斬纜」最好時機。他解釋,員工拿取薪金後,理應可維持生計至3月初,因一般公司過年後會「自動執位」,正是時機找工作。勞工處回覆稱,目前有小量亞視員工提出申索,上月已就欠薪到亞視進行調查。通訊局指,無收到亞視清盤和停播晨早、午間新聞的通知已去信亞視,要求澄清亞視清盤消息。亞視未回應會在何時發放去年12月和1月薪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202/194759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