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1970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Better Care at less Cost WithoutMiracles》:
受迅猛發展而難以控制的醫療費用的困擾,大多數美國人支持某種形式的國民健康保險,但這並不會降低成本增長的速度,真正需要的是醫療系統的一次徹底改革。聯邦政府支付了當前醫療費用的很大比例,它應該鼓勵建立更高效的醫療體系,尤其是團體實踐計劃。這種計劃允許各類專家集聚一堂,共同工作。醫生們獲得相對穩定的年收入,加上獎金,並通過薪資安排激勵他們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治療,在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的同時控制支出。
同時,私人保險公司應該開始更堅定地挑戰這種高醫療費用,保險覆蓋面應該延伸至包括所有形式的治療,而不是在當前的支出誘導模式下,更大程度地對住院治療提供保險。如果沒有這些改革,醫療服務的質量將永遠得不到提高,越來越高的成本無益於甚至會有害於疾病的治癒。
Feb. 1970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How to Think About the Environment》:
對污染的日益恐慌是合乎情理的,但是恐慌本身並不能清潔環境,尋找諸如資本主義、技術或者「體制」之類的替罪羊同樣於事無補,因為所有的美國人都是污染者,其他的經濟體,比如日本和俄羅斯,它們的環境狀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西方人鑽研問題的能力,以及他們不到解決誓不放棄的毅力,促成了物質上的極大進步。但是,這種專注於某一事物的能力使得科學家們忽略了他們焦點以外的那些東西,政府官員們也不在乎他們管轄範圍外的任何問題。結果是,社會越來越不團結,分隔越來越嚴重。我們越來越需要一個「整合者」,在更廣闊的背景下思考問題,並且能夠在技術進步產生負外部效應時儘早提出警告。
Mar. 1970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There'll Be Less Leisure Than You Think》:
美國的經濟會永久增長?主要的遺留問題是如何分配財富和閒暇時間?不,這些都是錯覺。並非人人都能買到他需要或者想要的。未來,控制污染、重建城市、提供豐富的醫療服務和教育將向我們的資源提出巨額的挑戰。只有生產率保持當前的增長速度,我們才能做任何我們想做的事。
但是,生產率增長是可能停滯的,因為僱傭勞動力正大量而迅速地從製造業轉移到服務業。到1980年,服務業(包括政府部門層面)將僱傭全美2/3的勞動力。然而,服務業生產率的增速只有經濟中其他行業的一半。因此,前景是這樣的:要滿足整個國家日益增長的需求和慾望,所有可獲得的人力資源都將被吸收,在將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可能都要像原來一樣努力工作。
雖然成功的公司有很多原因,我想,從經濟上面成本低是除了產品好以外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所謂物美價廉如果難以達到,至少要「價廉物不爛」。
微軟的產品不錯,而它所在的軟件行業的主要成本是人力成本,而微軟用低工資策略有效地控制了人力成本(微軟早期的工資標準是業界的60%為基準的)。
Google的產品也不錯,但它所在搜索行業的主要成本是服務器,帶寬,甚至是電費,而不是研發的工程師的人力成本了,所以最大限度節省服務器等基礎設施的成本,是Google成功的一個重大因素。這使它可以用比AltaVista低得多成本提供相同的搜索,從而贏得Yahoo!的搜索訂單。
Dell所在的個人電腦製造業的最大成本,不在人(全球的幾萬人算不上超級大的公司),而在於面對供應商的採購成本和銷售成本。Dell成功的讓它的採購,庫存等成本降到業界最低,而銷售成本通過直銷也降到最低,同樣有了很大的成功。
一個公司,分析一下所在行業的最大的成本,並且做得比同行都低,才從大的方向層面上,有活下去的理由。
Apr.1970
本期無對應封面文章,本期的一篇重要文章是《The Coming Shake-up inTelecommunication》:
單調乏味的電信業正處於歷史性巨變的邊緣。塵埃落定之時,這一年產值達190億美元的產業將形成新一代的企業家集團,代替過去以幾傢俬人企業主導的模式。美國的電信網絡——包括A.T.&T.全長7億英里的電線、電纜和微波中繼——主要為電話和電報服務。而今,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尤其是計算機的出現)正迫使行業重組。
聯邦通訊委員會、國會和白宮正在為複雜的政策制定問題商議對策:
1)
2)
3)
4)
Mar.1970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The 500 Largest U.S. IndustrialCorporations》:
「前進」和「上升」可以大概地描述500強在1969年的表現。總體而言,它們創造了排名以來銷售收入的最大增幅之一,但是,增長9.7%至4447億美元的業績很大程度源於通貨膨脹。對於位於榜單靠後的企業,情形則更不樂觀,由於成本的失控和華盛頓的政策限制,它們的利潤與1968年相比幾乎毫無增長,銷售利潤率的中位數甚至下降了4個百分點。
如果非要給「規模」定性,那麼,這是障礙——最大的500家公司的銷售增長率低於平均數。在榜單的最頂端,I.T.T(International Telephone &Telegraph)取代美國鋼鐵,首次躋身前十,而後者則落到了第12位。在這些巨無霸中,I.T.T記錄了最高的利潤增幅(21.6%)。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汽車巨頭克萊斯勒報告了高達70%的利潤下滑,和它遭遇相同悲慘命運的是Ling-Temco-Vought,虧損3829.4萬美元。
這十年間,辦公機械行業處於成長階段,Control Data公司獲得了最快的增長率(年均48%),Xerox緊隨其後。而去年排名第三的L-T-V,今年計算的十年增速已經是負值了。
Jun.1970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Who Wants General Dynamics?Henry Crown, That'sWho》:
1969年,General Dynamics公司(現為世界第四大國防承包商)在創造了250億美元銷售收入僅僅盈利250萬美元。上個月,它避免了一場公司控制權的爭奪戰。現在,它處於有史以來最不易的管理聯盟的掌控下。聯盟的一方是Henry Crown,73歲,於1966年被迫離開公司,但現在領導著一個集團控制了G.D.普通股的18%;Crown是新的執行政策委員會的主席。聯盟的另一方是Roger Lewis,58歲,是四年前Crown被擠出公司的始作俑者;現在Lewis依然是公司的總裁、首席執行官和董事長。
即使沒有這次管理層的騷亂,G.D.的前景也是十分不確定的。一些附屬公司和部門依然創造利潤,但公司已遇到了諸多方面的問題。Convair部門是賺錢的,但很容易受航空業動盪的負面影響;G.D.的造船部門已連續三年減記稅收,總額達2.37億美元,主要原因是Quincy的巨額虧損,1963年Lewis從Bethlehem Steel以500萬美元的價格買進這項業務時,它看起來還是被低估的。然而,最大的問題籠罩在G.D.慶祝其簽訂的F-111合同的喜慶氣氛下,這一機型存在的問題與流傳中的一樣多。
查理小時候在巴菲特父子商店工作,老闆是巴菲特的祖父,擁有商店部分所有權。老闆是個反社會主義者,要求年輕的員工上班12個銷售,期間不能進食,也不能休息。
查理小學時候喜歡讀各種讀書尤其是傳記來獲得與日俱增的知識來質疑老師和同學們的世俗智慧,同時翻閱各種醫學期刊。
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沃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吃驚。我的孩子們都笑話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20世紀20年代的奧馬哈是一個民族的熔爐;不同種族與宗教的人們相安無事,犯罪幾乎是聞所未聞的。
20世紀30年代(查理大概6-16歲期間),奧馬哈受大蕭條嚴重影響,查理找了一份成天在馬路人來人往的工作,每小時40美分,但親眼目睹了令其終生難忘的貧苦大眾的窘境。
查理的爺爺是一名聯邦法官,父親是一位律師,家庭情況沒有受到大蕭條的嚴重影響,查理的叔叔開設了一家小銀行,由於大蕭條加上乾旱,銀行的農民客戶無力償還貸款,查理的叔叔累積了35000美元的不良貸款,此時查理的爺爺花了35000美元的第一抵押貸款來交換銀行的不良貸款(這裡的第一抵押貸款指什麼?是否是查理的爺爺用自身的家產做抵押從銀行借來貸款?),效果:查理的叔叔在羅斯福的銀行整頓期過後重新開門營業。而查理的爺爺也在很多年後收回了絕大部分貸款。(想起之前讀窮人銀行家裡面的提到窮人是最講究信用的,他們不還錢是他們真正的沒錢,而一旦生活有了稍微改善,他們便會回報,我想中國的勞動人民也是這樣的,土地改革在解放戰爭中發揮的作用可能也是一個例證。而這背後來源於他們對自己的生活要求不高。嗯,從大樣本的意義上來說。一個師傅幫我們把桶裝水從一樓扛到六樓獲得報酬不到2元錢)。
查理的爺爺還資助其女婿買下一家地理位置好的、大蕭條中倒閉的藥店,該藥店在後來財源廣進。
查理的父親的律師事務所在蕭條期間生意興隆(經濟蕭條時候,不良資產增多,糾紛增加,律所繁榮,這是否是一種普遍的現象)
20世紀40年代
1941年(查理17歲)高中畢業,到密歇根大學就讀, 選擇數學系,同時對物理有濃厚的興趣。19歲時候,查理大二結束,加入軍官培養計劃,先到新墨西哥大學學習自然學和工程科學,後來到加州理工學院(待了9個月)專供熱力學和氣象學,不過查理本身對氣象學並不感興趣,認為預測氣象跟賽馬一樣。大學畢業時,查理沒有學士學位,申請哈佛大學時候,因為前院長是他們家世交,查理才被錄取。
1948年(24歲)查理從哈佛法學院畢業,在律師事務所工作,但是律師是按小時收費,而且跟年資有關,而由於有8個小孩,所以查理被迫尋找新的賺錢方式。
20世紀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美國律師投資股票是很常見的,所以查理也開始投資股市,並獲得某個客戶幾家電器企業的股權。
1959年查理和沃倫巴菲特認識(芒格35歲巴菲特29歲)而戴維斯之所以介紹他們認識的在於他們倆個性類似,巴菲特勸說查理放棄律師職業。之後兩人通過書信交流,有時書信長達九頁。另外兩人在業務上也開始合作,巴菲特投資企業會請芒格去當律師顧問。而在投資業務上,沃倫是藍籌印花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芒格是第二大股東。
1961年(37歲),查理第一次涉足房地產業,在加州理工學院附近(投資自己熟悉的事物)空地修建了分戶式產權公寓,投入10萬美元,獲得30萬美元的利潤。在短短三年內,查理通過房地產開發業務獲得140萬美元的收益。
CONDO:分戶式產權公寓,英文Condominiums的縮寫。
來源:http://www.zgdcs.com/main/2008-04/6803.htm
1962年(38歲)
1962年(38歲)
芒格成立惠理芒格公司(1962年-1975年),投資房地產業務,而在資本運作方面由於惠理在交易所有兩個席位,交易費很低,同時將行政費用一直保持在接近0的水平上。投資組合集中在非常少的幾隻股票上,芒格是一個願意承受業績波動,心理結構傾向集中的人(很多經濟學理論的推導假設基礎是人是風險規避,,但僅僅是假設)。
「關鍵是把手頭的事情做好,把已經擁有的客戶照顧好,其他的自然會來找你」
1973-1974年,公司在大熊市中遭受沉重打擊,重倉的藍籌印花公司和新美國基金下跌厲害,兩年虧損分別為31.9%和31.5%,但75年後反彈強勁,公司14年平均複合增長率19.8%(淨回報率13.7%
經歷這段經歷,查理決定傚法巴菲特不再為投資者管理基金(巴菲特在1969年(39歲)關閉了自己的合夥公司),決定通過控股股份公司來建立財富,而公司清算時股東的股份最終轉成伯克希爾股票,1975年收市價38美元,05年已經超過85000美元。
從巴菲特和查理相識,到最後一起經營伯克希爾,中間有近16年的時間。
表5-查理芒格 | |||||||
年份 | 麻省投資者托拉斯收益率(%) | 投資者股票基金收益率(%) | 雷曼收益率(%) | 三大洲基金收益率(%) | 道指收益率(%) | 合夥公司毛收益率(%) | 有限責任合夥人淨收益率(%) |
年度業績 | |||||||
1962 | -9.8 | -13.4 | -14.4 | -12.2 | -7.6 | 30.1 | 20.1 |
1963 | 20 | 16.5 | 23.8 | 20.3 | 20.6 | 71.7 | 47.8 |
1964 | 15.9 | 14.3 | 13.6 | 13.3 | 18.7 | 49.7 | 33.1 |
1965 | 10.2 | 9.8 | 19 | 10.7 | 14.2 | 8.4 | 6 |
1966 | -7.7 | -9.9 | -2.6 | -6.9 | -15.7 | 12.4 | 8.3 |
1967 | 20 | 22.8 | 28 | 25.4 | 19 | 56.2 | 37.5 |
1968 | 10.3 | 8.1 | 6.7 | 6.8 | 7.7 | 40.4 | 27 |
1969 | -4.8 | -7.9 | -1.9 | 0.1 | -11.6 | 28.3 | 21.3 |
1970 | 0.6 | -4.1 | -7.2 | -1 | 8.7 | -0.1 | -0.1 |
1971 | 9 | 16.8 | 26.6 | 22.4 | 9.8 | 25.4 | 20.6 |
1972 | 11 | 15.2 | 23.7 | 21.4 | 18.2 | 8.3 | 7.3 |
1973 | -12.5 | -17.6 | -14.3 | -21.3 | -13.1 | -31.9 | -31.9 |
1974 | -25.5 | -23.6 | -30.3 | -27.6 | -23.1 | -31.5 | -31.5 |
1975 | 32.9 | 33.3 | 30.8 | 35.4 | 44.4 | 73.2 | 73.2 |
與道指的相關係數 | 0.96 | 0.95 | 0.87 | 0.92 | 1.00 | 0.73 | 0.78 |
截止到1975年 | |||||||
VAR | 245.12 | 288.01 | 370.42 | 344.81 | 341.01 | 1086.82 | 788.79 |
夏普比率 | 0.03 | -0.03 | 0.11 | 0.07 | 0.09 | 0.50 | 0.37 |
復合業績 | |||||||
1962 | -9.8 | -13.4 | -14.4 | -12.2 | -7.6 | 30.1 | 20.1 |
Mar-62 | 8.2 | 0.9 | 6 | 5.6 | 11.5 | 123.4 | 77.5 |
Apr-62 | 25.4 | 15.3 | 20.4 | 19.6 | 32.4 | 234.4 | 136.3 |
May-62 | 38.2 | 26.6 | 43.3 | 32.4 | 51.2 | 262.5 | 150.3 |
Jun-62 | 27.5 | 14.1 | 39.5 | 23.2 | 27.5 | 307.5 | 171.3 |
Jul-62 | 53 | 40.1 | 78.5 | 54.5 | 51.8 | 536.5 | 273 |
Aug-62 | 68.8 | 51.4 | 90.5 | 65 | 63.5 | 793.6 | 373.7 |
Sep-62 | 60.7 | 39.4 | 86.9 | 65.2 | 44.5 | 1046.5 | 474.6 |
1962-70 | 61.7 | 33.7 | 73.4 | 63.5 | 57.1 | 1045.4 | 474 |
1962-71 | 76.3 | 56.2 | 119.5 | 100.1 | 72.5 | 1336.3 | 592.2 |
1962-72 | 95.7 | 79.9 | 171.5 | 142.9 | 103.9 | 1445.5 | 642.7 |
1962-73 | 71.2 | 48.2 | 132.7 | 91.2 | 77.2 | 959.3 | 405.8 |
1962-74 | 27.5 | 10.3 | 62.2 | 38.4 | 36.3 | 625.6 | 246.5 |
1962-75 | 69.4 | 47 | 112.2 | 87.4 | 96.8 | 1156.7 | 500.1 |
年均復合回報率 | 3.8 | 2.8 | 5.5 | 4.6 | 5 | 19.8 | 13.7 |
按照幾何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復合回報率(原理按照1962-1975復合收益率開14次方) | -2.6 | -5.3 | 0.8 | -1.0 | -0.2 | 19.1 | 12.2 |
來源:窮查理寶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62623d0102ducr.html
查理與公益事業
查理喜歡低調,對榜單沒興趣。
「我本人是個傳記愛好者,和傑出思想的已逝的偉人交朋友,你會過上更好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教育,這種方法比簡單地給出一些基本概唸好得多。」
查理常年管理撒瑪利亞醫院和哈佛一西湖中學,捐助並參與設計了亨廷頓的芒格研究中心,資助斯坦福大學(其夫人畢業於此)、藝術收藏中心和植物園。(查理為何沒給自己母校提供過捐贈)
查理提倡計劃生育,女性只有熱愛小孩才能生育,雖然他有8個孩子,16個孫輩。
除了括號內的部分為自己添加的外,其他的均為摘抄自《窮查理寶典》,保持批判、客觀、獨立之精神。
由於字數限制,年譜另外發
查理芒格 年譜
年份 | 年齡 | 事件 |
1924 | 1月1日,查爾斯•托馬斯•芒格出生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其父為阿爾•芒格,其母為圖蒂•芒格 | |
1941-1942 | 17-18 | 查理就讀於密西根大學,專業為數學。輟學。 |
1943 | 19 | 查理加入美國陸軍空軍兵團,服役期間為天文士官。 |
1946 | 22 | 查理和南希•哈金斯結婚。 |
1948 | 24 | 查理以優秀畢業生身份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他開始在洛杉磯的賴特&加雷特律師事務所工作,該所後來更名為穆西克、畢勒&加雷特律師事務所。 |
1949 | 25 | 查理考取加利福尼亞州律師執業執照。 |
1950 | 26 | 查理結識埃德•霍斯金斯,最終和他共同創業,開辦了變形者工程公司。 |
1951 | 27 | 查理和南希•哈金斯離婚。 |
1955 | 31 | 查理的兒子泰迪死於白血病。 |
1956 | 32 | 查理和南希•巴裡•博斯韋克結婚,兩人成親至今已四十九年。 |
1959 | 35 | 沃倫•巴菲特和查理在奧馬哈由他們共同的朋友埃德溫•戴維醫生的子女做東的晚宴上相識。 |
1960 | 36 | 查理拆毀了他家位於洛杉磯漢考克公園地區的兩座房子。他把其中一塊地賣掉,用得到的錢在另外一塊地上蓋了新房,全家搬進去住。 |
1961 | 37 | 查理和合夥人埃德•霍斯金斯賣掉變形者工程公司。奧蒂斯•布思和查理開始他們的第一個房地產開發項目。 |
1962 | 38 | 是年2月1日,查理和傑克•惠勒合夥,在洛杉磯設立了一家有限責任合夥制企業:惠勒芒格公司。芒格、托爾斯的律師事務所開業,該所共有七名律師,包括羅伊•托爾斯、羅德里克•希爾斯(他後來成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主席)和他的妻子卡爾拉•安德森•希爾斯(她後來也當了高官,成為美國的貿易代表)。沃倫開始買進伯克希•哈撒韋的股票,後來控制了這家處在困境中的、位於馬薩諸塞州紐貝德福德市的紡織品製造商。 |
1965 | 41 | 查理停止他的律師生涯,不再充當芒格、托爾斯&奧爾森律師事務所的執業成員。查理、沃倫和瑞克•格倫開始買進藍籌集點券公司的股票。沃倫買進了足夠的伯克希股份,取得了這家公司的控股權。 |
1967 | 43 | 查理和沃倫到紐約收購聯合棉花商店。沃倫早前以八百六十萬美元收購了國民保險公司和國民火災和水難保險公司。 |
1968 | 44 | 沃倫組織一批朋友和投資者(包括查理),前往加利福尼亞州科隆納多市,拜會本傑明•格拉漢姆,並討論當時衰疲無力的股市。沃倫開始清算伯克希的資產,將其重新打造成一家控股公司。 |
1969 | 45 | 查理和沃倫提供資金和法律援助,支持貝洛斯醫生向加利福尼亞州高等法院上訴;貝洛斯醫生此前因介紹病人去某個墮胎診所而被判有罪。查理成為洛杉磯哈佛中學的校董,該中學後來和西湖中學合併。共有一百名成員的巴菲特合夥公司在當年底關閉。投資者有許多選擇——把股份折換成現金,或者伯克希的股份,或者按照沃倫的建議,投資紅杉基金。在此之前,伯克希已經收購了伊利諾斯國民銀行。 |
1972 | 48 | 沃倫和查理通過藍籌集點券公司以兩千五百萬美元的代價收購了喜詩糖果。瑞克•格倫和查理取得新美國基金的控股權。 |
1973 | 49 | 伯克希旗下的報紙《太陽報》在斯坦•李普塞的領導之下,以揭露兒童樂園(BoysTown)黑幕的深度報導獲得普利策獎。伯克希開始投資華盛頓郵報公司,並成為凱瑟琳•格拉漢姆家族之外最大的股東。 |
1974 | 50 | 查理成為哈佛中學校董會主席,並擔任該職務到1979年。沃倫和查理收購了西科金融公司——帕薩登納一家儲蓄和貸款聯盟的母公司。 |
1975 | 51 | 查理辭去惠勒芒格公司的領導職務,該合夥公司在1976年被清算。在1962年到1975年,該公司的年均復合回報率是19.8%,而同期道指的年均複合增長只有5%。 |
1976 | 52 |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完成了對藍籌集點券公司、西科金融公司和伯克希公司的關係的調查,藍籌集點券公司糾紛得以解決。沃倫和查理既沒有宣稱無辜,也沒有承認犯罪,向那些可能因為他們的商業行為而蒙受損失的西科股東賠付了十一萬五千美元,解決了這樁糾紛。查理成為藍籌集點券公司的主席。 |
1977 | 53 | 通過藍籌集點券公司,沃倫和查理以三千兩百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布法羅晚報》。截止到當年底,伯克希投資在藍籌集點券公司的資產增值了36.5%。伯克希向大都會傳媒公司投資了一千零九十萬美元。 |
1978 | 54 | 查理成為伯克希的董事會副主席。伯克希持有的藍籌集點券公司股份增加到百分之五十八,從而能夠將該公司的營收歸集到伯克希的財務報表中。查理的視力問題開始出現。 |
1979 | 55 | 西科金融公司收購了精密鋼鐵公司(Precision |
1980 | 56 | 查理白內障手術失敗,導致左眼失明,並引發了極其痛苦的併發症。他的右眼視力逐漸惡化,但通過手術解決了問題,後來佩戴厚厚的白內障眼鏡。 |
1983 | 59 | 藍籌集點券公司成為伯克希的全資子公司。收購內布拉斯加家具城。 |
1984 | 60 | 查理成為西科金融的董事會主席和總裁。 |
1985 | 61 | 西科-金融保險公司成立,總部設在奧馬哈。伯克希永久關閉了旗下所有的紡織廠。收購赫茲伯格鑽石商店。 |
1986 | 62 | 查理和瑞克•格倫關閉了獲得巨額利潤的新美國基金,並將資產分派給該基金的投資者。洛杉磯每日快訊集團發行股票,成為公開交易的上市公司,查理擔任該公司的董事會主席。沃倫和查理以三億一千五百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世界圖書百科全書公司、科爾比吸塵器公司和其他公司的母公司斯科特&菲特澤公司。收購菲克海默兄弟公司。 |
1987 | 63 | 伯克希投資七億美元買進所羅門兄弟公司百分之十二的股份。沃倫和查理當選為該公司董事。 |
1989 | 65 | 查理退出美國儲蓄機構協會,以此抗議該協會不顧迫在眉睫的危機,拒絕支持合理的儲蓄和貸款業改革。伯克希將十三億美元投給了三家公司:吉列、美國航空和冠軍國際。查理負責向吉列注資的談判。7月,伯克希購買了六億美元的優先股,這些股份後來換成普通股,佔到吉列總股本的百分之十一。伯克希收購了奧馬哈的博斯海姆珠寶公司。查理的姐姐瑪麗死於帕金森症。 |
1991 | 67 | 所羅門兄弟公司一位債券交易員違反了聯邦條例,導致該公司接近破產。沃倫、查理和芒格、托爾斯&奧爾森努力挽救該公司。沃倫接管了所羅門,擔任該公司首席執行官九個月。收購H.H.•布朗鞋業集團。 |
1992 | 68 | 互助儲蓄和貸款聯盟放棄其儲蓄貸款營業資格。收購羅威爾鞋業公司和美國中部保險公司。 |
1993 | 69 | 查理第一次出現在《福布斯》雜誌的美國四百富豪榜。伯克希出售互助儲蓄和貸款聯盟。 |
查理和沃倫臨危受命,成為美國航空的董事。 | ||
伯克希以價值四億兩千萬美元的股票收購了德克斯特鞋業公司。 | ||
1994 | 70 | 將大都會/美國廣播公司出售給沃爾特•迪斯尼公司,獲利二十億美元。 |
1995 | 71 | 伯克希以二十三億美元收購其尚未擁有的政府職員保險公司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查理和沃倫退出美國航空董事會。收購R.C.•威利家具公司。 |
1996 | 72 | 西科-金融保險公司收購堪薩斯銀行家擔保公司,這家公司專注於為銀行,特別是美國中西部的銀行,提供保險業務。以十六億美元收購飛行安全國際公司。 |
1997 | 73 | 查理加入好市多董事會。好市多是一家以華盛頓州伊薩庫阿市為基地的零售連鎖企業。以九十億美元的價格將所羅門兄弟賣給旅行者集團。伯克希在該樁交易中的權益大約是十七億美元。收購明星家具公司。 |
1998 | 74 | 伯克希以七億兩千五百萬美元收購商務飛機租賃公司(Executive |
旅行者集團併入花旗集團,組建世界最大的金融服務公司。伯克希用五億八千五百萬美元收購了牛奶皇后國際公司,以兩百二十億美元收購了通用再保險公司。 | ||
1999 | 75 | 伯克希收購喬丹家具公司。當年伯克希的賬面價值僅增長了0.5%,是三十五年來最差的表現。 |
2000 | 76 | 伯克希收購美國債務(保險)、本布里奇珠寶、賈斯廷工業(生產皮靴和磚塊)、本傑明摩爾(油漆)。西科以三億八千六百萬美元收購CORT商業服務公司。伯克希收購中美能源公司百分之七十六的股份。 |
2001 | 77 | 伯克希收購Mitek(屋頂支架組裝商)、XYRA(拖車出租商),並和柳卡迪亞投資集團成立合資公司,以向陷入財務困境的費諾瓦公司提供六十億美元的貸款。收購約翰斯•曼維爾公司(建築材料),收購邵氏工業87.3%的股份。邵氏是一家地毯製造商,年銷售額達四十億美元。年報披露三十七億七千萬美元的虧損(其中二十五億是由與911相關的支出造成的)。 |
2002 | 78 | 伯克希收購CTB(為家禽、豬肉、雞蛋加工業和種植業提供設備)、Garan(備受兒童歡迎的動物玩具製造商)、PamperedChef(廚具直售),以及科恩河天然氣運輸公司和北方天然氣運輸公司。伯克希收購Larson-Juhl(相框批發)和Fruit of the Loom(內衣)。銷售四億美元名為SQUARZ的新型債券——有史以來第一隻負利率債券。 |
2003 | 79 | 伯克希收購克萊頓家居公司(家居用品製造商)和麥蘭公司(原本是沃爾瑪的子公司,負責配送日雜百貨和非食物商品到各個商場)。唐納德•柯歐孚、托馬斯•墨菲、戴維•戈特斯曼和夏洛特•蓋依曼加入伯克希董事會,使該公司的董事增加到十一名。 |
2004 | 80 | 查理•芒格慶祝八十歲生日。巴菲特在2003年的致股東信(2004年3月發表)中披露,他「這輩子第一次」投資外匯市場,持有價值一百二十億美元、涉及五種外國貨幣的外匯交換協議。微軟的首席執行官比爾•蓋茨加入伯克希董事會。 |
2005 | 81 | 伯克希收購醫療保護集團,一家為醫生和牙醫提供醫療事故保險的優質公司。收購業內領先的休閒汽車製造商森林河公司。伯克希以其持有的約百分之十的吉列股份交換寶潔公司的流通股。 |
2006 | 82 | 南希•芒格和查理•芒格慶祝金婚。伯克希收購如下幾家公司:商業資訊,世界領先的新聞稿、圖片、多媒體內容和其他信息發佈機構;應用承保公司85%的股份,該公司是整合工人賠償方案行業的領導者;太平洋集團,為美國西部六個州提供服務的電力公司,伯克希付出了大約五十一億美元的現金(到目前為止伯克希最大的現金收購);伊斯卡金屬切割集團百分之八十的股份,伯克希付出了四十億美元(該集團是金屬切割工具行業的領導者,總部位於以色列);拉薩爾集團,一家領先的名牌運動服和運動用品的供應商。 |
2007 | 83 | 查理超越魯本•芒格,成為芒格家族最長壽的人。伯克希收購如下幾家公司:創科集團(TTI),世界領先的電動工具、戶外園藝工具、地板護理產品、電子量度儀等供應商;VF集團的內衣業務部門;兩家珠寶供應商,合併成一家叫做瑞奇萊恩集團的新公司。伯克希宣佈和馬爾門控股集團達成協議,以四十五億美元收購該集團百分之六十的股份,並將在未來五到六年的時間裡逐步收購剩下百分之四十的股份(馬爾門控股集團旗下有超過一百二十五家製造業和服務業公司)。伯克希同意向Equitas提供再保險;Equitas總部位於倫敦,這家公司為倫敦的勞埃德公司1992年以前的保單提供再保險和管理服務。 |
2008 | 84 | 伯克希開設新的市政債券保險公司。它還向三家最大的市政債券保險公司開出報價,為它們持有的總值大約八千億美元的免稅債券提供再保險。 |
來源:窮查理寶典 在原文的基礎上增加了年齡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