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金融市場風雨飄搖,股市、樓市慘跌,聯系匯率制度也面臨質疑。港幣兌美元匯率一度跌至7.8295,創8年來新低;香港股市恒生指數跌穿19000點整數關口,創下42個月來新低;樓市則頻頻折價拋售,1月香港地產成交量下滑,創自1991年1月以來的最低。更令人不安的是,曾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翻雲覆雨的投資大鱷索羅斯近日稱:全球面臨通縮壓力,中國經濟將硬著陸,做空了亞洲貨幣和美股。
當前香港面臨的風險與遭遇已與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十分相似,大有山雨欲來之勢。此時,及時總結當時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聯合應對金融危機的成功經驗,及時出手幹預,防止恐慌情緒蔓延,以及確保人民幣匯率穩定,對於防止危機進一步惡化、避免香港與內地的金融風險是重中之重。
香港重回1997亞洲金融危機?
可以看到,當前香港境遇已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十分相似,主要體現在幾大相似點:
第一,相似的國際背景——同期美元走強與新興市場資本流出。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與當時美元處於上漲周期、資金流出新興市場的大背景有關。
當時,由於美國互聯網經濟的全面爆發,1996年美元開始進入上漲周期,以美國為首的信息科技革命吸引大量資金重新流回美國,參與直接投資和證券買賣。大量國際資金流回美國加劇了亞洲市場資本流出,以泰國泰銖貶值作為導火索,金融風暴橫掃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香港,導致亞洲各經濟體經濟與金融體系遭受重創。
而此次香港遭遇危機之前,新興市場國家早已遭遇金融市場重創,背景與後金融危機時代以來美國經濟一枝獨秀、資金回流美國密切相關。可以看到,近兩年來新興市場國家的股市、債市、匯市遭到重創,國際金融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去年12月新興市場股市和債市共計流出資金31億美元,連續第六個月出現資金凈流出,全年資金流入情況已是金融危機以來最差。
第二,相似的做空邏輯基礎——沖擊聯系匯率制度。
自1983年以來,香港一直實行聯系匯率制度,但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時,聯系匯率制度便遭到了狙擊,投機者認為其不可持續,最主要原因在於:香港經濟基本面與美國經濟走勢不同,但貨幣政策卻高度依賴美國,內在穩定機制面臨挑戰。
根據克魯格曼的三元悖論,即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匯率的穩定性和資本的完全流動三者不能兼得。就香港而言,選擇了匯率的穩定和資本的流動,聯系匯率制就要求港元利率跟隨美元變動,放棄貨幣政策獨立性。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與當前香港都面臨美國貨幣政策收緊、利差加大的局面,使得與美元保持穩定利率有著較大難度。
實際上,對於聯系匯率制度是否合適香港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在筆者看來,香港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聯系匯率制度對於以往減少經濟活動中的不穩定性、降低香港貿易投資中的風險與成本、促進香港作為國際貿易發展與金融中心建設、促進香港經濟穩定繁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考慮到近年來香港與內地貿易聯系更為緊密,與美國貨幣政策分歧也越加明顯,伴隨著“十三五”期間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入,聯系匯率制度在時機成熟時也有望出現主動轉變。
但毫無疑問,在危機爆發時被迫做出匯率制度改變絕不可取。首要的影響便是會重創政府信譽,引發預期混亂與資本外逃的加劇,對香港經濟與金融市場造成打擊。與此同時,當前人民幣雖已加入SDR,但國際化之路仍在進行中,與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仍是當前最適合香港的制度選擇。因此,此時吸取亞洲金融危機時的成功經驗,香港應堅定堅持聯系匯率制度,主動幹預、穩定市場預期。
第三,相似的經濟基本面——房地產與金融風險集聚。
由於前期資本大量流入,1997年香港爆發金融危機之前,房價與香港股市價格迅速攀升。根據中原城市房價指數,1997年7月香港房價指數比1996年1月漲幅高達77%,漲幅之大讓人瞠目。股市方面,恒生指數從1995年1月的7881點上漲到1997年8月7日的最高點16673點,漲幅高達113%(1998年8月13日降至6660點低點)。
當下香港房地產市場與股票市場的下滑跡象同樣明顯。房地產方面,香港房地產市場租金與售價自去年7月下行,截至去年11月,香港港島、九龍、新界私人住宅月租金分別為427、323、273港元/平方米,比去年7月高點下降了9%、10%和4.9%;而港島、九龍、新界私人住宅對應平均售價也比去年7月高點下降了7.6%、12%和12.1%。股市方面,恒生指數已失守19000點關口,國企指數失守8000點,顯示投資者看空情緒蔓延。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恒指不斷下降、悲觀情緒仍在蔓延,但在筆者看來,當前市場對港股的悲觀有些過度,截至去年12月,香港主板平均市盈率不足10倍,在全球範圍內已處於估值低點,繼續大舉做空的空間有限。
香港金融保衛戰的三大關鍵
綜上所述,整體來看,香港樓市已然調整,股市已處於估值低位,因此大可不必過度悲觀。效仿1997年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時的成功經驗,香港就可避免危機蔓延,防範金融風險。
在筆者來看,做好香港金融保衛戰重在以下幾點:
第一,香港特區政府應積極幹預,中央政府作為堅強後盾。
回顧香港1997年成功抵禦國際投資者做空的經驗,與當時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不遺余力地捍衛港幣密切相關。當時,海外投機做空者的策略是先做空港幣再做空港股,通過匯率、股市和期市之間的互動大肆投機,而人民幣不貶值的承諾以及動用外匯儲備幫助香港的策略扭轉了局面。香港金管局堅定出手購買香港股票,徹底擊潰海外投機者,保證了香港的聯系匯率制,也贏得了投資者對人民幣不會貶值的信心,成為亞洲金融危機的轉折點。
如今來看,香港特區政府依然“彈藥”充足。從外匯儲備看,截至去年12月底的香港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為3588億美元,約相當於香港流通貨幣的七倍多,或港元貨幣供應M3的48%。而從相對比例來看,香港的外儲/GDP比例高達123%,在全球範圍內也屬較高水平。
與此同時,特區政府與做空者交手有著豐富的經驗,而近期香港抽緊銀行資金提升做空成本、金管局明確表態不會放棄聯系匯率以及必要時直接幹預匯市股市等舉措,對特區政府而言均有成功先例。
第二,穩定人民幣匯率,切勿采取一次性貶值與資本管制的方式應對危機。
正如上文所述,做空港幣傳遞的其實是看空中國和人民幣的信號。而自去年“8·11”中間價匯改與去年12月初中國央行宣布人民幣匯率參照一籃子貨幣以來,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空前加大,恰恰是做空人民幣與港幣情緒出現的根源。
當前甚至有觀點認為,人民幣應一次性貶值15%以打消貶值預期,或者央行該重啟資本管制。筆者認為上述兩種策略都有很大危害。一次性貶值過於理想化,一旦貶值預期出現,很難一步貶值到位,反而會加大市場看空情緒;而重啟資本管制雖然短期看簡單易行,但隱性成本較高,容易造成改革反複的信號。
實際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中國傳遞的人民幣不會大幅貶值信號對做空者起到了很好的威懾作用。雖然中國短期承受了壓力,付出了不小代價,但事後來看,通過穩定預期,避免了金融動蕩,為中國此後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打下基礎,而且贏得了國際聲譽。其後十年,由於中國穩定的市場環境,全球制造業紛紛流向中國,為中國換取了長期繁榮。而遭受危機洗禮的國家,則元氣大傷,相當長時間陷入低迷。
從這個角度而言,堅持人民幣匯率穩定與捍衛港幣殊途同歸,相互促進,確保人民幣穩定是香港金融保衛戰能否取得勝利的最重要後方支持。
第三,要加強政策溝通,及時傳遞明確政策信號,防止市場恐慌情緒被做空者煽動。
在筆者看來,預期因素是影響匯率走勢的重要內容,預期混亂造成的流動性危機往往是導致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
考慮到當前新興市場國家普遍遭遇金融危機,全球投資者預期混亂、恐慌加劇,似有新一輪金融危機山雨欲來之勢。此時保持定力,穩定預期,加大與市場溝通,仍是防範金融危機的良方。
由於去年12月初中國央行便提出人民幣匯率更註重參考一攬子貨幣並給出了權重,在筆者看來,此時應明確新的貨幣政策錨,即人民幣CFETS指數意義非凡,不僅能增強人民幣獨立性,亦能降低美元大漲、大跌對匯率穩定的影響,推動市場化改革與防範金融風險,一石三鳥。
而為了增強新匯率錨的威信,穩定市場預期,建議短期內將人民幣新指數穩定在100左右作為過渡,以穩定預期,同時盡快推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穩增長措施,確保經濟軟著陸。
(作者系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2015年瘋牛行情和股災對證券行業的沖擊,仍未結束。劇變和震蕩階段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在今年券商評級時再一次被提及,並進行了集中“算賬”。中國證監會7月15日公布了2016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結果,95家證券公司中58家遭遇降級、30家持平、僅7家上升。
伴隨評級結果的公布,一系列的影響也開始顯效,從外部的監督約束到公司內部治理均全面加強。年內遭遇降級的某券商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公司針對評級下調向公司員工出具了說明函,宣布已在制定應對方案,同時強調有重回AA級別的信心和能力,定心和動員之意明顯。
根據監管層的初衷,分類結果並非是對券商資信狀況及等級的評價,更多體現的是證券公司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的整體狀況。多位市場人士強調,當前證券市場的監管趨勢仍不斷加強,對券商持續合規經營提出了更高要求;分類評級已成為了重要抓手,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未來仍將高懸。
合規風控成券商評級打分關鍵
最新的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結果一出,立即引來市場的軒然大波。
2015年27家券商獲AA級,而至2016年AA級券商僅有8家,A級券商也從去年的37家降至今年的28家。這是自2010年證監會首次公開證券公司分類評級以來,A級券商最大幅度的降級。多家大型券商遭遇評級“滑鐵盧”。據統計,2015年度利潤前10名的證券公司中,有6家降級;其中5家降到A級以下。有市場觀點將此稱為“史上最慘券商評級”。
在看到證券公司分類評級結果後,某券商業務人員王義(化名)得知公司今年遭遇降級,滑出A類行列。起初,王義並未擔憂過評級結果對工作的影響。而近日,王義收到了公司發給員工的郵件,“痛心”、“重大損失”等字眼十分醒目。
公司在郵件中將影響年內券商評級結果的內在原因,歸結於2015年市場劇烈波動導致的風險隱患集中爆發。此外,政策背景也出現了重大監管思路的變化,監管部門也由鼓勵創新轉到強化監管,“證券公司分類評價恰恰是監管從嚴的重要抓手”。
評級分值,將環境變化對券商評級的影響體現得更為直觀、具體。
按照《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2010年修訂)》的要求,設定正常經營的證券公司基準分為100分。在此基礎上,將根據證券公司風險管理能力評價指標與標準、市場競爭力、持續合規狀況三個方面情況,進行相應加分或扣分,以確定證券公司的評價計分。
減分項方面,輕則如證券公司被證券行業自律組織紀律處分的,每次扣0.5分;若公司被采取出具警示函、責令公開說明或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等,則每次扣1分。重則如公司被采取撤銷部分業務許可行政處罰措施或被刑事處罰的,每次扣10分。
加分項主要集中在市場競爭力和持續合規獎勵上。如證券公司上一年度經紀業務凈收入或營業部平均經紀凈收入位於行業前5名、前10名、前20名的,分別加2分、1分、0.5分;而持續合規的完成情況、專項監管等落實情況、創新成果推廣等多方面都有加分空間。
“對於大型券商而言,風險管理能力一般能加滿分,市場競爭力年度波動不大、得分基本穩定。因此,決定得分波動的主要因素就是持續合規狀況。而券商的持續合規狀況與監管尺度息息相關。”該券商分析稱。
以該券商為例,上述郵件透露,此次公司分類評價得分結果與A差2分。其中,風險管理能力依然加滿10分;市場競爭力較前幾年有提升,如經紀業務營業部平均水平的提升就為公司評分增加了0.5分。但該券商去年因合規事件頻遭扣分,累計達4.5分,是造成連降多級的直接原因。“由此可見任何一次合規風控的扣分對公司都是不可承受之痛,都會對公司業務發展帶來重大的影響。”
廣發證券非銀行業研究員曹恒乾表示,目前的評級分值體系對證券公司采取的是“嚴懲緩獎”態度,說明風控的重要性在券商評級中的占比更大,且加分項中有一半項目屬於對證券公司常年表現出良好風控能力的獎勵。
新一輪升級保衛戰
評級結果已成定局,市場解讀隨之而生。國金證券相關負責人就向本報表示,券商評級的升級將影響投保基金繳納額的變動,同時也直接反映公司當前市場競爭力和持續合規狀況,“常常被作為其他公司考察業務合作對象的準入門檻”。但對於當前存於產品或業務而言,評級變動帶來的風險較小。
而在多位賣方行業分析師看來,此次多家券商遭遇降級對各自公司資金和業務等產生影響,但幅度有限。另有券商人士稱,評級下調會影響創新業務的開展,但從當前行業重風險防範的現狀來看,沖擊也不會太大。
然而,評級下降對券商的實際影響或並不如此輕松。
由於某業務出現違規並被警示,李軍(化名)所在券商在2014年評級中遭遇降級。其還清晰記得,涉事業務領域的新增項目和業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近乎停滯。一方面,監管層對該券商上述業務的監管規格提升,在落實整改情況的跟蹤、項目和業務的行政許可等多方面更加嚴格。另一方面,公司內部的合規風控管理也大幅升級。
“不光出事的業務板塊監管收緊,其他業務都受到了影響。”李軍稱,因為受到監管關註和評級下調的影響,在力保升級的一年間,公司業務開展和推廣非常保守。對創新業務的開展非常謹慎;為防止出現風險事件,部分新增創新業務項目在立項階段便被總部否決。在新公布的券商評級中,李軍所在券商評級終有回升,而多項創新業務的推廣自上半年起就已明顯提速。
新一輪的券商升級保衛戰,也已悄然啟動。在王義所在券商向員工發送的郵件中,力保升級之意極為明確
“本次分類評價結果讓人十分痛心。”該券商在郵件中表示,此次降級對公司造成重大損失;不僅體現在投資者保護基金的繳納,更體現對業務拓展的影響、市場準入的限制。
但該券商同時表示,此次評級結果不會對公司正常經營造成影響,且行業內不乏大幅降級後又回升的案例。郵件還透露,公司年內一定將加強風控合規管理,加大違規行為扣分事件的處罰力度,對於目前表現不錯的業務板塊不得掉以輕心,而在複雜業務合作過程中更要重視合規風控。目前,該券商已安排制定相應處理方案,“公司具有重回AA級的能力”。
在恒大三次舉牌廊坊發展,並表示將繼續出資5000萬元增持後,廊坊發展原控股股東廊坊控股也開始積極增持,打響股權“保衛戰”。廊坊發展今日複牌開盤於24.9元,上漲1.8%.隨著買盤推動,股價正一路上升,最大漲幅逾9%。
廊坊發展8月11日晚間公告,公司於8月11日收到廊坊市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廊坊控股”)發來的。公告顯示,廊坊控股於7月21日至8月9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系統累計增持廊坊發展744.3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96%,成交均價為23.62元/股,增持總金額為17582.75萬元。此次增持後,廊坊控股持股數量增至5817.37萬股,持股比例由13.34%增至15.30%.
對於增持目的,公告稱,廊坊市國資委和廊坊控股一直非常支持上市公司的發展,廊坊發展在廊坊控股整個戰略規劃當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此次增持是基於對上市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為滿足廊坊控股以城市開發為主體,以產業運營和資本創新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廊坊控股堅信,廊坊發展在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優勢會越來越明顯。廊坊發展作為廊坊唯一一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國資委熱切期望廊坊發展做強做優做大,在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推進廊坊市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此外,廊坊控股董事會於7月13日做出決定,計劃自公司股票複牌之日(即7月21日)起6個月內,擬使用自有資金通過交易系統擇機增持廊坊發展股份,增持金額在5000萬元至5億元之間,並承諾6個月內不減持。由於截至目前,廊坊控股增持金額約17582.75萬元,尚未達到增持計劃金額的上限,廊坊控股不排除在上述增持計劃限額內,繼續增持廊坊發展股票的可能性。
公告顯示增持資金來源於廊坊控股的自有資金,不存在向第三方募集的情況,也不存在直接或間接來源於上市公司及其關聯方的情況,不存在通過與上市公司進行資產置換或者其他交易獲取資金的情形。本次認購的資金不包含任何杠桿融資結構化設計產品。
後續計劃方面,廊坊控股尚無在未來12個月內改變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或者對上市公司主營業務作出重大調整的計劃。尚無在未來十二個月內對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資產和業務進行出售、合並、與他人合資或合作的計劃,或上市公司擬購買或置換資產的重組計劃等。
漲逾200點創逾三周新高 離岸人民幣一度收複6.64關口
離岸人民幣對美元短線升近200點,報6.6494元,創下逾三周新高。
空頭再臨壓力:離岸流動性告急
距離人民幣正式入籃SDR只有半個月,外資投行近期再度對做空人民幣蠢蠢欲動。“是時候建立人民幣空倉了,”高盛集團駐紐約的首席外匯策略師Robin Brooks在9月13日的報告中寫到,“因為美元的強勢對於中國而言仍然是一塊絆腳石。
高盛的預言再度落空了。
中秋假期前夕,香港市場人民幣流動性再度告急,短端利率再創近7個月高點。 周三,7天期離岸Hibor報價10.152%,而在岸Shibor持穩在2.392%,一周的資金成本離岸市場是在岸市場的4倍多。
今日午間,據彭博新聞社報道,香港隔夜人民幣銀行同業拆息利率定價較昨日微跌21基點至7.95%,一星期CNH Hibor下降116基點報8.9908%。三個月、六個月以及十二個月CNH Hibor均繼續攀升,分別報5.0520%、4.6107%以及4.4298%。
據媒體報道,香港金管局發言人稱,銀行動用了香港金融管理局的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和一級流動性提供行機制,該機制應銀行要求提供流動性支持。在中秋節假期到來前,銀行可能對借出資金變得更為謹慎。針對隔夜人民幣HIBOR創近七個月高位,市場人士對此解讀為,中國央行和香港金管局並未將緩和流動性緊張視作當務之急,做空離岸人民幣將不得不面臨更高成本。
離岸人民幣對美元應聲漲100余點,創下逾三周新高。
美國8月零售不及預期 美元進一步承壓
美國8月零售銷售及PPI數據不及預期,美元進一步走貶,美元指數一度下測95關口。
美國8月零售銷售環比-0.3%,預期-0.1%,前值0.0%修正為0.1%。
美國8月PPI環比0.0%,預期0.1%,前值-0.4%;美國8月PPI同比0.0%,預期0.1%,前值-0.2%。
24日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23號,朝鮮外務相李勇浩在美國紐約舉行的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上發言稱,朝鮮將繼續增強核武能力。
會上,李勇浩表示,只要朝鮮還受到擁有核武國家的威脅,朝鮮就不會放棄核威懾能力的建設。李勇浩警告說,美國戰略轟炸機本周飛越朝鮮半島上空,此舉將令美國“面對難以想象的嚴重後果”。
李勇浩還稱,朝鮮將繼續采取措施,在數量和質量上加強核武力量,以捍衛尊嚴和生存權,在面對來自美國不斷增強的核戰爭威脅時,保衛真正的和平。
朝鮮外務相李勇浩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
本月9日,朝鮮宣布進行核彈頭爆炸試驗。這是朝鮮自2006年以來進行的第五次核試驗,也是今年以來進行的第二次核試驗。
本月13日,兩架美軍B-1B轟炸機曾從關島美軍基地起飛,施壓朝鮮。朝鮮隨即表態稱,朝鮮革命武裝力量已經進入“決戰態勢”。
本月21日,駐韓美軍司令部發表聲明,證實美軍B-1B轟炸機當天飛抵韓國,並稱這是韓美為加強同盟采取的第一階段軍事措施。美國空軍第七軍司令伯格森還在聲明中說,美軍B-1B轟炸機21日的飛行只是“可選擇的眾多手段之一”。今後美韓同盟將進一步增強軍事威懾力,全力保衛朝鮮半島和域內安全。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政府工作報告作為政府的施政綱領,不僅是治國理政的路線圖,也是國計民生的任務表,其起草與修改,一字一句牽動民心。
根據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代表審議及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委員討論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國務院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了反複推敲,共充實修改了78處,其中涉及房地產、環境保護、扶貧等多個民生領域。
事實上,政府工作報告的起草與修改匯集了數百萬人的心血,直接參與討論修改的有9000多人,除4000多名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的負責人外,還包括全國兩會期間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21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在正式提交全國人大會議審議,並吸收代表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後,經全國人大代表投票表決通過,才算真正定稿。
第一財經記者在政府工作報告修改情況說明中發現,涉及修改與補充的領域多是近一段時間市場關註的焦點。其中,8處與“藍天保衛戰”有關,包括“安全高效發展核電”;有4處涉及房地產,補充寫入了“遏制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
攻堅“藍天保衛戰”
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的“藍天保衛戰”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的熱詞,此次78處修改中多達8處與之有關。
8處修改分別是:“優先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改為“優先保障清潔能源發電上網”;補充“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加快稭稈資源化利用”改為“加快稭稈綜合利用”;在“對所有重點工業汙染源,實行24小時在線監控”後面補充“確保監控質量”;補充“提高燃油品質”;“加強對霧霾形成機理研究”改為“加強對大氣汙染的源解析和霧霾形成機理研究”;“強化應急措施”改為“強化預警和應急措施”;對違法行為“必須嚴厲打擊”改為“必須依法懲治”。
有專家表示,這些字句的增減使得治霾方案更加精準、科學。
值得一提的是,新修改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了“源解析”和“霧霾形成機理”的問題。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掌握科學的源解析和準確的霧霾形成機理,這既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關鍵,也是目前大氣汙染防治的痛點、難點和薄弱點。
“細顆粒物(PM2.5)實際上是兩部分,一類是直接產生的,一類是由氣態物質汙染物反應生成的。要知道汙染的來源,把一次生成和二次生成的物質追溯到是誰產生的、哪些汙染者排放的,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今年全國兩會上,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對記者說,只有通過源解析,才能知道是誰排放的、貢獻量有多大。
環保部此前對北京、天津等35個城市開展了源解析,基本弄清燃煤、工業排放、揚塵、機動車、稭稈焚燒等都是PM2.5形成的主要原因。
問題的複雜性還在於,各地因為產業結構不一樣、生產生活條件不一樣,汙染源的來源和構成比例是有差異的,而且這個差異有時候會很大。即使在同一個城市,由於季節性的變化,這個來源也會有所變化。
這就要求大氣汙染防治必須科學施策、精準施策。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近年來,環保部、中科院、中國工程院以及地方環保、科研部門都加緊對霧霾形成機理的研究。“一些研究上升到決策層面,比如,我們在今年的工作計劃中,對氮氧化物的控制就加強了。”陳吉寧說。
“應該說,對重汙染天氣的成因,無論在宏觀層面還是中觀層面都是清晰的、明確的。”2月22日,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向記者介紹大氣汙染防治相關問題時表示,從宏觀層面來看,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和不合理的產業布局、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導致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遠超環境承載能力。這是大氣環境質量仍不盡如人意、重汙染天氣頻發的根本原因。
環保部的監測結果顯示,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為例,該區域國土面積占全國7.2%,卻消耗了全國33%的煤炭,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量占全國排放總量30%左右,單位國土面積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高汙染、高能耗產業大量聚集和燃煤、燃油集中排放是造成該區域大氣汙染的直接原因。
核電迎來快速發展期
從上述造成汙染的原因可以看出,使用清潔能源是減輕汙染的主要手段之一。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分析說,“優先保障清潔能源發電上網”,就是要加大核電的上網數量。
中國著名核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水電是很好的能源,但已經很有限了,風電和太陽能受氣候的影響很大。而核電除了清潔之外,還是一種高效、穩定的能源。”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國廣核集團獲悉,2016年,全國核電機組按發電能力可生產2428億度電,但由於各種因素限制,實際完成的計劃電量1829億度,參與市場交易消納137億度,總計損失電量462億度,棄核率達19%,相當於近7臺核電機組全年停運。
“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很麻煩。”某核電企業的一位內部人士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基於去年上述棄核現狀,由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發起,中國核工業集團董事長王壽君、國家電力投資集團董事長王炳華等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在全國兩會上聯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再次建議保障核電消納。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賀禹等多名全國政協委員曾聯名提交了一份類似的提案建議。
針對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補充的“安全高效發展核電”,葉奇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發展核電,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自從有了核電以來,中國始終堅持要安全發展核電,這從來沒有變過。
在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高效發展核電非常關鍵。“核電你不能搞得貴。”葉奇蓁說,“核電需要經濟性。”他舉例說,隨著中國核電國產化不斷提高,核電的建造成本得到了進一步的降低,這使得發展核電變得更加高效、更加經濟。
官方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有35臺在運核電機組,共計3360萬千瓦,在全國各類電力裝機中的占比僅約2%,這與美國、法國等核能強國尚有較大差距。
中國核電規模還在繼續擴大。2月17日,國家能源局官網公布的《國家能源局關於印發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顯示,中國“年內計劃開工8臺機組”。
成本降低、規模擴大等種種跡象顯示,核電產業即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堅決遏制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
“總理講,幹不成的就不寫,政府說了就要算。要把2017年能做到的事兒寫進去,民眾關心的事兒寫進去。每改一個字都很謹慎,一個標點都可能會是討論的熱點。”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
在78處修改意見中,關於房地產調控政策領域的變化格外引人註意。按照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對房地產調控的總體基調仍然延續了2016年“因城施策去庫存”,這與三四線城市仍處於房地產去庫存階段不無關系。
而修改稿涉及房地產領域的改動有4處,分別為兩條補充和兩條修改:補充了“健全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遏制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兩條修改分別是將“繼續發展公租房”改為“繼續發展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因地制宜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改為“因地制宜、多種方式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
從去年四季度開始,監管層就已開始通過各類調控措施,遏制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國家統計局在解讀去年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數據時曾表示,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已得到初步遏制。而上述4處修改則為今年房地產市場調控定了調,即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同時,繼續遏制一、二線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
全國兩會前夕,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2016年房地產政策經歷了從寬松到熱點城市持續收緊的過程。兩會提出因城施策去庫存,但隨著熱點城市房價、地價快速上漲,政策分化進一步顯現。
一方面,熱點城市調控政策不斷收緊,限購限貸力度及各項監管措施頻頻加碼,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防範市場風險;另一方面,三四線城市仍堅持去庫存策略,從供需兩端改善市場環境。
始於2015年底的一輪熱點城市房價飆升與信貸環境、階段性供求緊張及地價上漲不無關系。“遏制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後,今年的房貸增速節奏是否會改變?央行行長周小川在10日的全國人大新聞發布會上給出了答案。他說,住房貸款在中國還會以相對比較快的速度發展,但是確實要適當平衡。隨著住房產業的政策調整,估計會適當放慢。
事實上,政府工作報告還對信貸總量進行了控制,將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紛紛由此前的13%下調至了12%。
當然,房地產調控並非只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健全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繼續發展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因地制宜、多種方式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的提出便是為了讓更多住房困難的家庭告別棚戶區,使廣大人民群眾住有所居。
3月20日,環境保護部年初重點督查的河南省鶴壁市傳出消息:
截至3月18日,鶴壁市優良天數33天,在河南省7個通道城市中排名第1;
3月1日至18日,鶴壁市優良天數14天,河南省排名第1;在京津冀2+26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中與邯鄲、廊坊並列第1;PM2.5平均濃度54微克,河南省排名第1;PM10平均濃度114微克,在河南省7個通道城市中排名第1;綜合指數6.146,同期削減率達到39.12%,在河南省7個通道城市排名第1。
截至3月18日,鶴壁市今年優良天數達到33天,在河南省7個通道城市中排名第1。圖為鶴壁市高鐵站臺上的標語。攝影/章軻
鶴壁因煤而建,屬煤炭資源型城市,是河南省重要的煤炭、電力、水泥生產基地,工業占全市經濟總量的70%左右,而煤電化材板塊又占工業增加值的40%以上。由於處於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加上本地汙染,產業結構總體偏重,與傳統農區相比,大氣汙染防治壓力較大。
“今年以來,鶴壁市總結2016年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了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切實強化組織領導和協同作戰能力,重點解決了部門各自為戰、職責不清、落實不力、傳導衰減等問題。”鶴壁市環境保護局局長袁遠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和河南省政府確定鶴壁市目標為:優良天數211天、PM10平均濃度108微克、PM2.5平均濃度62微克。
袁遠介紹,今年鶴壁市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安排部署早。1月13日,鶴壁市率先召開環境汙染防治工作市、縣區、鄉鎮(街道辦)三級會議,市委書記主持會議,市長和7位相關市領導出席,對今年環境汙染防治進行全面安排部署。
3月4日,鶴壁市又召開了環境汙染防治工作市、縣區、鄉鎮(街道辦)、村(社區)四級會議,對當前環境汙染防治進行再安排、再部署。鶴壁市還成立了高規格的攻堅戰指揮部,書記任政委,市長任指揮長,8位市委常委、副市長任副指揮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任常務副指揮長,33個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統籌謀劃推進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5名常委和3名副市長牽頭分包8個縣區的環境汙染防治,按照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要求,各副市長還分包所管重點行業的環保。
“厘清工作責任,在落實上才能實現新突破。”袁遠介紹,在市級層面,分領域深化治理,實行系統作戰。由4位副市長牽頭組織實施8個專項深化治理攻堅戰,實行鏈條治汙、系統作戰。
如揚塵汙染防治,從石渣廠到商砼站到工地,包括渣土車運輸,由分管住建的副市長全過程負責;工業汙染防治,從嚴控直排偷排超排到整治小散亂汙,從物料堆場到工業減排,由分管環保的副市長全方位監管。
“監管不是簡單的一停了之,而是通過嚴格環保標準,建立起系統治汙的樣板,樹立起行業環保的標桿,倒逼企業自我革新、轉型發展。”袁遠說,在縣區及以下層面,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各縣區黨委、政府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要求,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層層分解責任,將目標任務細化到崗位、分解到人頭,確保每個責任環節都有人落實推進。
在今年“兩會”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一再表示,“現在仍然有工作不到位的地方,特別是在區縣一級,這是我們目前工作的著力點。”
在鶴壁,鄉鎮(街道辦)、村(社區)兩級實現了環境汙染防治新突破。袁遠介紹,鶴壁市縣區、鄉鎮、村已經完善了環境監管網格“一長三員”制度,全市共劃分各級網格1023個,其中,縣區級網格8個,鄉鎮級網格49個,村級網格966個,配置各級網格長1023人。目前已到位網格員、巡查員、監督員2509人,其他人員月底前全部到位。
“我們將對全市1015個鄉鎮、村基層網格再細化責任,要求每個網格長必須掌握網格內有多少汙染源,如何分布,誰來治理,措施是什麽,一一列出臺賬,掛圖作戰,確保每項工作可檢查,可考核,能追責。”袁遠說,鶴壁市還采取市對縣區,縣區對鄉鎮、街道辦,鄉鎮、街道辦對村、社區層層分解,簽訂環保目標責任書,每家每戶對社區或村兩委簽訂環保承諾書的辦法,將環保監管責任層層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和每位群眾。特別是在農村,每家每戶的所有家庭成員都要在環保承諾書上簽字按手印,有外出打工的要電話通知到位,只要回家就要按承諾書落實。
在行政與刑事聯動執法上鶴壁市也實現了新突破。袁遠介紹,鶴壁市抽調10名公安幹警充實到5個現場執法督導組,采取行政、經濟、刑事等多種手段,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市環保、住建、交通、公安等部門密切配合、聯合執法,對屢查屢改、屢改屢犯的單位一律依法頂格處罰。還借鑒蘭州經驗模式,探索籌建市環境保護警察大隊,加強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對環境違法相關責任人,采取拘留等刑事措施,依法嚴懲,快速打擊。今年以來,已拘留責任人4人,治安處罰6人。
同時,鶴壁市紀委監察局牽頭的綜合督察組,重點督促檢查各縣區各部門工作職責落實情況,對責任落實不力、執行能力不夠、工作標準不高、問題整改不到位的,實施追責並將處理結果及時公開。今年以來,已對25人實施問責,其中縣級2人,鄉科級17人,其他6人。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鶴壁市今年計劃實施10個大氣汙染防治項目,預計總投資2.69億元,包括3家企業810蒸噸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項目,3家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項目,2家水泥企業窯爐廢氣提標改造項目,1個煤炭物流園區煤場堆放防塵治理項目,1個老城區集中供熱擴容項目。項目實施後,年可減排煙塵390噸、二氧化硫2650噸、氮氧化物2146噸,減少煤炭使用量140萬噸。
此外,鶴壁市今年還計劃實施14個水汙染防治項目,預計總投資5.69億元,包括7個汙水處理新建擴建及管網配套工程、3家企業汙水治理項目、2個飲用水源地保護區規範化建設項目、1個湯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和1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項目實施後,年可減排化學需氧量5622噸、氨氮533噸。
應對重汙染天氣過程期間,鶴壁市城區對渣土貨車禁行。攝影/章軻
采訪中,袁遠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應加強“通道城市的聯防聯控”。他說,比如位於湯陰縣的亞新鋼鐵公司距鶴壁新區不足5公里,對鶴壁市影響較大。河南省7個地市列入京津冀2+26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建議省攻堅辦統籌部署7市聯防聯控工作。如統一邀請專家團隊,制定一市一策方案,做到標準一致、政策一致、信息共享。
“還要加大對鶴壁市環境汙染防治項目建設的資金支持力度。”袁遠說,鶴壁市今年計劃實施的10個大氣汙染防治項目、14個水汙染防治項目,是實現環境質量改善的基礎支撐和重要保障,總投資達8.38億元。由於鶴壁市總量較小,底子較薄,在當前經濟下行情況下,今年財力非常困難,建議河南省環保廳在項目資金上予以大力支持。
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鶴壁全市優良天數達到204天,居河南省第7位,比全省平均多8天。PM10平均濃度128微克/立方米,居全省第11位,與全省平均濃度持平。PM2.5平均濃度73微克/立方米,居全省第9位,與全省平均濃度持平。在豫北5個通道城市中,鶴壁市的優良天數、PM10和PM2.5平均濃度均排名第1位。
“鶴壁空氣質量改善成效仍然不夠理想。”鶴壁市副市長胡潤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工業城市,鶴壁市工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較大,分別高出河南全省、全國17個百分點和25.6個百分點,煤炭消費量雖然逐年下降,但仍然超過1500萬噸,汙染物減排和治理任務十分艱巨。
“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優化仍需一個較長的過程。”胡潤身說。
4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時稱,“三去一降一補”取得新進展。
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6.4%
2017年經濟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一季度, 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5.8%,比上年四季度提高2.0個百分點。原煤產量同比下降0.3%。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6.4%,降幅比上年末擴大3.2個百分點。
2016年是中國“去產能”的開局之年,去產能的戰役率先在鋼鐵和煤炭兩大領域打響。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去年2月份國務院發布2個去產能方面的文件,一個是鋼鐵,一個是煤炭,去年鋼鐵和煤炭去產能任務均提前超額完成。今年去產能行業除了鋼鐵和煤炭之外又有擴大。國家發改委表示要把有一些產能利用率很低的、過剩產能比較嚴重的領域也納入去產能的範疇。
胡遲補充道:“房地產去產能的成績說明了,目前的調控政策已經產生了積極的效果。”
今年3月份以後,樓市進入密集調控期,並且樓市調控力度越來越強,調控範圍也從熱點城市擴大到了一些三四線城市。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今年一季度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及成本下降,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2%,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91元,同比減少0.28元。
此外,短板領域投資加快,一季度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公共設施管理業、農業、水利管理業投資分別增長48.1%、27.4%、24.6%和18.3%,分別快於全部投資38.9、18.2、15.4和9.1個百分點。
胡遲說:“國有企業進行了包括壓縮管理成本在內的多項改革,資產負債率有所下降。另外,國家在稅收政策上進行了調整,通過‘營改增’等降了很多稅費,企業成本得以減少。”
胡遲補充道:“為什麽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的投資在一季度的增長力度是最大的? 因為現在環保標準提高了,企業對生產的廢水廢渣要有更好的處理,排放標準要達標,這就導致企業新一輪的環保投資力度加大了。環保產業也就做起來了,事實上‘十三五’期間環保產業發展很快。”
經濟整體加快向中高端邁進
“三去一降一補”的結構性改革取得新進展,也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過去的發展路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經濟整體加快向中高端邁進。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分析,從工業內部來看,工業內部傳統行業也在增長,但是增長比較平穩。比如像采礦業,增加值速度還是負的,但是跟去年同期比,降幅在收窄。其它傳統行業也在增長,但是是一種平穩的增長,比去年同期有所加快。
毛盛勇說:“增長更好的是一些先進制造業,比如像高技術產業,一季度增長了13.4%,裝備制造業增長了12%。所以說,工業內部也是一些先進的制造業增長速度更快,傳統行業仍是平穩的增長。”
不過,即使是傳統的一些行業,也在進步。毛盛勇說:“現在一些傳統行業,比如鋼鐵、有色、平板玻璃,這些行業這幾年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落後產能,提高產品的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這些產品的競爭力、品質、工藝水平等都已經和過去不可同日而語。”
利息收入、中間業務、投資收益全部出現下降,營業收入大面積負增長。A股上市銀行利潤增長的冬天,似乎正在漸行漸近。
剛剛披露完畢的2017年一季報,充分揭示了這一嚴峻局面。數據顯示,一季度,除了最近上市的城商行、農商行,十六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八家營業收入出現負增長,同比降幅最大的已經超過20%。八家尚能正增長的銀行,沒有一家營收增長超過10%,最快的也僅有8%稍高。
利息收入、中間業務、投資收益全面下滑,是拖累銀行營收增長的主要因素。一季報數據顯示,十六家A股上市銀行中,至少有七家凈利息收入同比下降。與2016年同期相比,部分銀行的傭金及手續費收入也出現了10%以上的下降。而投資收益大幅下滑,也已成為普遍現象。
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分析,銀行間資金利率上漲已超過半年,隨著利率重定價的開始,資金利率將會進一步上揚,部分銀行將會受到更深的影響。
八家上市銀行營收負增長
除了最近一年上市的城商行、農商行之外, A股上市的十六家銀行中,八家的營業收入在2017年一季度出現負增長,占比達到一半,其中包括三家國有大行、四家股份制銀行、一家城商行。最近幾年來,上市銀行利潤增長雖然一再下挫,但營業收入負增長,卻並非普遍現象。
工行、建行、交行三家國有行,營業收入均出現了負增長。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工行營業收入為1895.25億元,同比減少約43億元,降幅為2.25%。而交行則為548.9億元,同比減少11.5億元,降幅為2.05%。
在上述三家國有大行中,建行的營業收入降幅最大。一季報顯示,該行今年前三個月營業收入1707億元,相較於上年同期的1879億元,減少了172億元,同比下降達9.12%。而在去年同期,該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達15.75%。
除了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同樣如此。2017年一季度,招商銀行以199.7億元凈利潤力壓交行,但其營業收入同樣出現了下滑。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該行營業收入為570.75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約12億元,同比下降了2.02%。
不僅如此,民生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也出現了類似情形,而且降幅顯著高於上述銀行。根據一季報披露數據,今年前三個月,民生銀行營業收入362.3億元,同比減少39.1億元,降幅達到9.73%。同期,中信銀行營業收入為377.8億元,同比減少27.01億元,降幅亦達6.67%。
多年來表現搶眼的興業銀行,營業收入降幅更大。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該行營業收入為345.5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409億元,減少了63.7億元,降幅達到15.57%。而在2016年同期,該行營業收入增幅高達19.62%,增加額為67億元。
此外,近年利潤增速領跑上市銀行的南京銀行,一季度已成為營業收入降幅最大的銀行。今年前三個月,該行營業收入62.3億元,同比減少了15.1億元,降幅達到20.61%。而在2016年同期,該行的營業收入,從上年的50.6億元,飆升至78.5億元,增幅高達54.98%。
營業收入下降,在上市銀行中並非個別現象。其他銀行雖然目前並未出現此類情況,但營收增長乏力,卻也是擺在眼前的現實。今年一季度,有三家營業收入仍然正增長的上市銀行,同比增速已降到1%以下。
一季報顯示,截至三月底,平安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77.12億元,同比僅增長0.65%,即便還原到營改增之前,其297.9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幅也只有8.2%,明顯差於其此前表現。此外,光大銀行、浦發銀行,同期營業收入為236億元、423億元,同比也僅增長了0.5%、0.4%左右。
剩余的農行、中行、華夏銀行、寧波銀行、北京銀行等五家上市銀行,營業收入增長相對較快,但無一家同比增速超過10%。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農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的營業收入增長較大,超過7%,營業收入為1483億元、163億元、 136億元,同比增長7.49%、8.02%,7.12%,而寧波銀行、中國銀行的營業收入則分別為64.3億元、1293億元,同比增長5.89%、5.27%。
部分銀行收入來源全面下滑
占據各項業務“大頭”的利息收入,對銀行收入、利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貸款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各家銀行的貸款增長明顯乏力。
一季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工行貸款余額13.6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5155.98億元,同比只增長3.95%,而其中境內分行人民幣貸款增加3345.25億元,同比只增長了2.92%。投資余額5.66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838億元,增速也只有3.35%。
建行的情況與工行相近。截至2017年3月底,該行貸款規模為12.2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4145.14億元,增長3.53%。其中,境內公司類貸款6.2萬億元,個人貸款4.57萬億元,票據貼現2757億元;海外和子公司貸款1.12萬億元。
股份制銀行貸款增長稍快。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招行銀行貸款余額3.43萬億元,比年初增長5.3%,凈利息收入349.14億元,同比僅增長1.77%。同期,平安銀行貸款余額1.55億元,比去年增加近800億元,增長不到6%。
此外,截至今年3月底,光大銀行、寧波銀行等銀行的貸款余額,同去年底相比,分別只增長了5.63%、3.69%。南京銀行3468億元的貸款余額,比去年底增加151億元,但增幅不足5%。同去年底相比,寧波銀行的個人貸款還略有減少,降幅為0.81%。
新增貸款不足,利息收入增長也顯露疲態,甚至還出現負增長。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工行利息凈收入1219.7億元,同比增長2.66%。同期,農行為1032億元,同比增加15億元,增幅約為1%。華夏銀行則為124億元,同比增加約3.3%。
雖然不盡如人意,但同其他銀行相比,上述情況尚屬不錯。在今年同期,不少銀行的凈利息收入都出現負增長,而這也與部分銀行收入增長存在一定關系。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建行利息凈收入為1069.2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了0.89%。
而中行、交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利息凈收入全部出現下降。同上年同期相比,分別減少了約9億元、28億元、78億元、35億元、13億元、24億元,降幅約為1.1%、9&、26%、14.5%、5%、8%。此外,南京銀行同期利息凈收入50.7億元,同比減少約8.5億元,降幅亦在14%左右。
不僅是利息凈收入,一些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也出現了下降。今年一季度,工行、農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409.58億元、254.7億元,同比下降約5.81%、12.1%;招行同期凈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86.4億元,同比下降5.97%,民生銀行則減少了約19億元,降幅約為14%。此外,中信銀行、中行該項收入也略降了1.8億余元、2000余萬元。
如果加上投資收益,部分銀行的營業收入已經全面下滑。WIND數據顯示,建行今年一季度投資收益為19.82億元,同比大幅下降39.9億元,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則從去年同期的39億元、44.5億元,降至24億元、11.6億元。南京銀行同期1.27億元的投資收益,同比也減少3.19億元,降幅超過70%。此外,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平安銀行等,投資收益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部分銀行利息支出增長超過利息收入
2009年以來,上市銀行營業收入負增長,還是第一次出現。而銀行的利息收入下滑,凈利差、凈息差水平急劇下滑,已經成為重要推手。而這種情況,在上市銀行中,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一季報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個月,工行年化凈利息收益率為2.12%,同比下降0.16個百分點。同期,建行凈利差為2.01%,凈利息收益率為2.13%,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0.24和0.27個百分點,降幅分別接近10%、11%。農行、中行同期凈息差為2.21%、1.83%,同比分別下滑0.18、0.14個百分點,凈利差2.17%、1.74%,同比分別下降0.18、0.24個百分點。交行同期1.6%、1.46%的凈息差、凈息差,同比則下降了0.41、0.53個百分點,降幅約達25%、26%。
2013年以來的下行周期中,幾乎沒有一家銀行能置身事外,但仍有部分銀行息差、利差逆勢提升。但2017年一季度,多數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同樣要面臨這一嚴峻現實,只有少數銀行息差環比有所提升。
數據顯示,今年同期,招行凈利差為2.3%,凈利息收益率為2.43%,同比均下降0.19個百分點,但環比分別上升0.03和0.04個百分點。民生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的凈息差,則同比分別下降約0.24、0.84、0.16、0.34、1.38、0.38個百分點。在凈利差方面,上述六家銀行則分別下降了0.39、1.25、0.78、0.06、1.46、0.39個百分點。
新增貸款不足,息差、利差均在下降,勢必波及銀行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而從公開信息來看,從2014年一季度到2017年一季度,部分銀行三年間的凈息差,下降幅度已經接近40%,凈利差也下降了30%以上。
2016年上半年,不少上市銀行都出現了利息收入、支出同時下降,但支出下降快於增長下降的局面。但在2017年一季度,這種情況可能已不複存在。
以建行為例,今年一季度,該行利息收入、支出分別為1795億元、726億元,比去年略有小幅增長,分別增長23億元、33億元,但明顯可以看出,其利息支出增長快於收入。但在此前,利息支出增長快於收入的情況很少出現。
股份制銀行也是如此。數據顯示,興業銀行2017年利息收入594億元,同比減少約9億元,利息支出377億元,同比增加了70億元。一增一減之間,其利息凈收入已被侵蝕。此外,中信銀行一季度也出現利息收入下降,但支出卻小幅增長的情況。
普華永道此前在一份報告中認為,雖然收入、利潤增長乏力,甚至出現負增長,但不同銀行之間面臨的挑戰各不相同,大型銀行主要是受制於收入增長,而這又與這些銀行的業務、客戶結構有關。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等銀行,受資金成本、地域經濟等影響更為顯著。
“銀行間資金利率已經上漲半年多了,但還沒有完全傳導到銀行的資產端。”某中小銀行人士對第一財經分析,隨著利率重定價的開始,資金利率將會進一步上揚,一些吸收存款處於弱勢、對同業依賴較高的銀行,將會進一步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