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競品分析和產品分析,你究竟搞清楚了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28/154926.shtml

導讀 : 我一度無法分清兩者的區別與側重點,現在才對兩者之間的關系漸漸清晰,這里簡單總結一下我對競品分析與產品分析的理解。

當年剛剛入產品經理這一行的時候,第一節課學習的就是如何對產品進行分析。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時常感到自己對競品分析與產品分析理解的淺薄,我一度無法分清兩者的區別與側重點,現在才對兩者之間的關系漸漸清晰,這里簡單總結一下我對競品分析與產品分析的理解。

競品分析

定義:競品分析是以階段或功能為基準點的橫向分析方法。

競品分析要做到小而美,需要做得比較精細,其中有可能只對支付功能進行幾個應用的比較,也有可能僅僅是對某一個交互功能的實現進行比較與總結。所以,既然競品分析要做得小而美,那必然不可能是對所有功能點進行瀑布式的平鋪直敘。因為瀑布式的敘述不能突出任何重點,只會讓表達的信息變得冗長而盲目。

1

如何選擇競品

我們選擇競品往往需要分類選擇。

競品我理解應該分為三類:直接競品、潛在競品、轉移性競品

直接競品:這一類是大家最好理解且最常分析的競品,就是與我們產品目標用戶相同,內容相似,構成直接競爭的產品。

潛在競品:與我們產品目標用戶相似,暫時沒有我們產品的功能模塊,但是通過後期升級,可以加上此類模塊的產品。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陌陌與微信周圍的人,陌陌是一款以LBS為基礎的實時通信產品,微信是以熟人社交為基礎的實時通信產品,雖然產品目標不同,但很可能會由潛在競品向直接競品轉化。

轉移性競品:目標人群具有一定共性,產品目標不同,但在特定場景下對用戶使用時間形成競爭的產品。比如我們在坐地鐵的這段時間里有很多選擇,玩遊戲、看小說、看電影,這期間會有一大堆產品都會成為我們產品的轉移性競品。

2

如何區分競品

競品分析自然是越細越好,但是基於現在互聯網時代的快速叠代與各位產品經理寶貴的時間,進行細致全面的分析不但不大可能,而且缺乏重點。我一直推崇定點分析,這樣既可以突出重點,又可以節約時間,最重要的是,效率高。

直接競品

一般來講,我要求團隊中每個產品經理的分析功能點不要多於5個,各個突破。競品分析一定要突出重點,一定要達到分析的目的,一定要集中火力解決最緊要的問題。但是大家要註意,我們這樣分析絕不是僅僅為了羅列出一個產品的功能分析表,關鍵是通過產品流程、用戶體驗來分析出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這才是競品分析的重點。競品分析是一個重點突出小而美的分析報告,絕不要寫成幹澀的羅列比較功能報告。

例如:對於藥物電商產品,我們選取直接競品,阿里健康、一號藥店、叮當快藥在下單功能上的分析。

潛在競品

要確定分析的趨勢,而不是確定性的功能點,因為可能不同的應用根本就找不到相同的功能點,對於任何一款可以添加功能模塊而演變為直接競品的一系列產品進行分析。

例如:要分析一款藥物電商類產品,它們的潛在競品可以是看病掛號的、慢性病護理的等等。

轉移性競品

轉移性競品的分析著重泛性分析,因為可能根本就找不到相同的功能,也完全是不一樣的產品,主要針對於用戶行為與用戶使用場景的分析進行分析。

產品分析

所謂產品分析,是以產品為導向的分析過程,我們最高優先級是確定一個產品,然後圍繞這個產品來分析所有該產品的模塊、特征、用戶體驗等。產品分析與競品分析最大的區別在於:一個以功能為導向,一個以產品為導向。產品分析是縱向的,所以可以對產品進行深度分析。

產品分析和競品分析一樣,並不是大量的羅列信息。產品分析最大的特點是分析該產品的核心功能點,盡量全面,但要突出自己要突出的部分。

競品分析與產品分析的流程

產品分析和競品分析一般都從事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戰略定位、盈利模式、用戶群體、產品功能、產品界面(交互方式、視覺表現)、數據和技術功能、可用性等。

但是就我個人來講,依然認為一篇產品分析需要突出重點,不要設計太多分析點,這樣不但重點突出,而且可操作性強。

1

如何找到競品

尋找競品的方法其實相對成熟。

首先提取目標關鍵詞,可以是多個;

按照提取的目標關鍵詞,找到相應的產品;

將找到產品相互疊加比較,得到目標競品。

就我個人工作而言,其實在認知中已經將競品熟記在心,如果一個產品經理不能隨口說出5個競品,要麽是產品有著太大的創新,要麽是工作還需繼續努力。

2

競品分析要素

競品分析的核心其實就是一個字“比”,三個字“找準比”。其實競品分析就是需要將幾個競品中你要分析的核心功能進行比較並且做出分析。

一般性步驟:

明確分析要點;

按照分析要點羅列產品特性(找準產品特征點,用心比);

對羅列的產品特性進行分析(邏輯關系、商業意圖、SWOT等)。

對於UX可以按照經典的五層架構去完成:

640-3

表現層——你看到的是什麽;

框架層——這些區域和位置如何來決定表現層;

結構層——用戶是怎麽來的,之後又去了哪里,哪些列別該出現在哪里;

範圍層——按照功能和與特性,表現的是否合適,如何決定結構層;

戰略層——需要什麽樣的功能與特性。

以上是我對五層架構的一些概括,是這些年來我對產品一些淺薄的認識,大家僅供參考,歡迎吐槽。如果大家能從上面五個方面來對幾個競品的UX做比較,那會上升到新的層次。

640

列舉之後,關鍵在於比較分析:

❶ 互相比較,得出在競品群中的mark

❷ 與benchmark比較,得出產品在行業中mark

對於某個競品在一個環節中具有非常突出的表現,比如非常好的按鈕設計,極為簡潔的交互或用戶體驗,我們可以單獨拿出來討論,並說明這樣設計為什麽好,同樣可以按照五層框架進行。

3

深度剖析

首先明確,產品分析是對一家企業和企業產品的深度剖析,從老板家庭出身,到頂端產品細枝末節統統要歸納總結好。產品分析其實更像是一個產品體系的深度報告。

一般來說包括以下幾項:

老板背景

公司骨幹

融資情況

產品分布概括(可以畫Mindmanager)

子產品核心功能與戰略

商業畫布

產品運營狀況與策略

行業數據與公司數據(公司在整個行業中的地位)

我們可以吸取什麽

產品走向預測

總結

如果將產品分析變成一個很輕的報告,那麽我認為應該叫作“體驗報告”,其實大多數產品經理都寫過這類東西,特別是剛畢業的同學在面試時經常被要求撰寫體驗報告。大家不必將產品報告想的過於複雜深刻,它其實就是一個信息的加工與體驗的結合。對於輸出方式,PPT和Prezi都是可以的,前者具有較好的結構化與整體性,後者比較適合做演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755

阿里投資餓了麽被坐實 蔡崇信成餓了麽董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07/155074.shtml

導讀 : 除變更董事之外,餓了麽的經營範圍也發生了變化。

i黑馬訊 4月7日消息 阿里投資餓了麽一事最終被工商註冊信息披露。早在3月30日,餓了麽運營公司“拉紮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更新了企業信息,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和滴滴CEO程維進入餓了麽董事名單。坐實了此前阿里巴巴投資餓了麽的消息。

屏幕快照 2016-04-07 下午2.43.32

去年年底,有媒體報道稱阿里巴巴12.5億美元投資餓了麽,占股約27.7%成為第一大股東。獲投資後,餓了麽估值超過45億美元,繼續獨立運作。目前雖然坐實了投資消息,但對於投資金額和估值,依然未能知曉。入股的消息之後,餓了麽與阿里旗下口碑網合並的傳言也甚囂塵上,但最終雙方予以否認。

變更前的董事為叢真、汪淵、朱嘯虎、康嘉、吳敬陽;變更後為康嘉、汪淵、朱嘯虎、叢真、JOSEPH CHUNG TSAI(蔡崇信)、吳敬陽、程維、羅宇龍。

除變更董事之外,餓了麽的經營範圍也發生了變化,加入了“服飾與配件、塑料制品、電動自行車及零部件、包裝材料、箱包的批發”等看起來與餓了麽並不相關的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740

思考的碎片---20150714 Giant和餓了麽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2vnhl.html

看到Giant的新開店,進去和小哥聊了下。

貌似現在專賣店 變成一個自行車發燒友的集散地。

千塊以上的基準價格,全鋁車身 最高6000左右。全配套各色配件順帶維修小站。註意哦 完全沒有折扣。 單人 看店。

我周圍有很多小男生屬於裝備控,在18歲之前總想配置一輛自己的豪華自行車。前後避震,鋁合金鋼圈,然後盤式剎車等等。

另外一種屬於發燒友 ,中年 技術不行上裝備。

所以產業變成了類似芒格說的那種摩托車雜誌 長尾的一個小突起。市場有限 唯有頂尖高手才能生存而且這樣的存在貌似不需要互聯網。

所以這樣的Giant轉型也算一個成功的方向,專業極端導致小眾客戶 極高毛利。 6000多的車起碼3000塊利潤。

那麽和餓了麽什麽關系呢。

最近一直在試驗或者算使用餓了麽。

問了送貨的小弟,現在類似的路邊參與店,堂吃​和外賣已經4:6 外賣多數鳥。

這個時代真的不一樣。

問題更嚴肅的是我突然發現貌似不做外賣的小店在我周邊就完全沒有存在感。

今天路過幾家去問了下,不上餓了麽的都給我名片。

回家就不知道放哪里了。

於是他們又不存在了。

周日去永和大王 也看到也在調研周邊外賣情況。

還吧地圖網格化,然後具體做訪問調研。 這個很有趣。

如果外賣足夠發達那麽不參與外賣的店家直接就被擠出市場。。。

我最近還發現幾家網絡化生存的快餐店主要是pizza店  他們就沒有門面 全部靠網絡 最早是點評 現在是餓了麽上面招攬客戶。

這個讓我想到早前討論過的 出租車市場VS 滴答打的。家里長輩一直有抱怨經常叫不到車(嘀的和快的時代)這樣也是擠出。

現在好了上周偶爾坐了一次出租,司機說基本上收入減少20%! 20%減少是非常大的數字因為這個等於凈利潤減少一半。原來1200一天現在1000一天 出租車直接被 uber和類uber的公司擠出了市場。

周圍所有消費者都一致站在uber這邊。我甚至上周還是演過滴答拼車 超級便宜。便宜到比油費還便宜 甚至極端情況會便宜過公交車!

話說2年前大家的話題還是滴地和快的 現在全線討論uber。。。。timeline!​

so這個時間在轉變。而且在快速的轉變。。。。不可逆的推動在商業競爭中的各位 前進。

誰不動 誰就會被淘汰。

以上獻給這個快速叠代的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26

餓了麽全面倒向阿里 向口碑外賣提供運營支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13/155183.shtml

導讀 : 阿里巴巴投資了餓了麽9億美元,螞蟻金服投資了3.5億美元。

i黑馬 周路平 4月13日報道

餓了麽很快將不再是一家外賣平臺。

今日,餓了麽創始人兼CEO張旭豪發布內部郵件,除了公布阿里和螞蟻金服聯合投資餓了麽12.5億美元之外,首次把餓了麽“外賣平臺”的定位更改為“到家服務平臺”。

一周前,網上爆料,餓了麽更新了工商註冊信息,特意把股東名單增加了阿里巴巴集團副主席蔡崇信,這也意味著阿里投資餓了麽一事幾成定局。事後看來,投資方多了一家螞蟻金服,阿里巴巴投資了9億美元,螞蟻金服投資3.5億美元。

餓了麽轉向

“我們以前的口號是‘叫外賣上餓了麽’,現在要轉化成‘美好生活觸手可得’。我相信餓了麽今天不只能提供早餐、午餐、下午茶、咖啡、蛋糕、晚餐、夜宵的服務。隨著物流能力越來越強大,我們能夠提供更多的上門服務。”張旭豪在郵件中說道。

餓了麽投資方之一經緯創投發布了一篇關於張旭豪的文章,張在里面提及,阿里巴巴與餓了麽在雲計算和地圖服務領域會展開合作。支付寶的母公司——螞蟻金服,也將與餓了麽形成密切合作。餓了麽平臺的中小商戶、眾包配送服務商及個人,可獲得螞蟻金服提供的金融服務。芝麻信用也將為餓了麽提供深度服務。

螞蟻金服總裁井賢棟此前也表示,與阿里巴巴集團共同投資餓了麽,是螞蟻金服積極拓展支付場景以及金融服務場景的重要戰略布局,通過深度業務協作,螞蟻金服將助力餓了麽更好的服務於O2O市場的廣大商戶及用戶。

不難發現,這種接入結合了雙方的優勢資源。經過了多年時間在外賣市場的南征北伐,傍上了阿里大腿的餓了麽開始野心變大,不再局限於外賣市場。事實上,餓了麽本身也沒有太多的選擇。

一方面外賣市場盡管打了兩年多,依然沒有分出勝負,包括美團、百度等競爭對手一直存在,甚至還多出了一家“達達”。各方都沒有退出或者合並的意思,短時間內看不到任何格局已定的跡象。

此前還一度傳聞餓了麽將與螞蟻金服旗下的口碑網合並。盡管最新的表述是餓了麽向口碑網提供運營支撐,相信很快將合並同類項,口碑網的外賣業務將全面並入餓了麽。

另一方面,外賣已經沒有太多故事可講,作為想象空間更大的本地生活服務被寄予厚望。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O2O市場規模將超過到4600億元,而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只有458億元,兩者體量相距甚遠。

到家服務同樣競爭激烈

單純從時間上看,餓了麽此時轉向本地生活已經稍晚,不過阿里和餓了麽做到家服務市場有著天然優勢。事實上,無論是阿里還是螞蟻金服,都沒有在到家服務領域有太多布局。事實上,阿里巴巴提供了消費場景,支付寶提供了支付工具。而餓了麽經過5年多時間的發展,激烈的不僅是豐富的線下資源,也建立了自己的配送體系和眾包配送平臺,這些是實現到家服務的基礎。

更為現實的是,截至2016年3月,餓了麽的用戶量超過5000萬,加盟餐廳近50萬家,不過更多的幫助來自阿里和螞蟻金服。手機淘寶的月度活躍用戶數超過3.93億,支付寶的實名用戶也超過4.5億。

與外賣市場的大肆燒錢火拼相比,本地生活領域同樣強者如林,包括58到家、百度、京東到家、河貍家等等。甚至連滴滴出行也開始有意識往這方面靠攏。58趕集CEO姚勁波曾表示,將不計成本的支持到家業務的發展。

以下是張旭豪內部郵件:

餓了麽的夥伴們,

我很高興地向大家宣布,餓了麽和阿里巴巴、螞蟻金服正式結為戰略合作夥伴,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國內領先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與中國最大的網絡訂餐及即時配送平臺攜手合作,決心共同開拓本地生活服務市場。這是一次能夠改寫到家服務行業格局的合作,餓了麽也將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展現出更大的價值。

首先,餓了麽的市場規模將大幅領先。阿里巴巴、螞蟻金服作為戰略投資方,將12.5億美元資金註入餓了麽。而且,口碑平臺的外賣服務也將由餓了麽提供運營支撐。占有市場份額絕對優勢的我們,會繼續領跑到家服務市場。

餓了麽還將構建最完整的O2O生態。手機淘寶與支付寶將與餓了麽進行合作,支持餓了麽為更多用戶提供優質外賣服務。阿里的線上優勢和餓了麽的線下優勢結合,將覆蓋更多消費場景,形成完整的O2O閉環。

餓了麽將領跑行業未來創新。餓了麽和螞蟻金服將在信用、保險、金融貸款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餓了麽的中小商戶、眾包配送服務商及個人,可獲得螞蟻金服提供的金融服務。芝麻信用也將為餓了麽提供深度服務。餓了麽和阿里巴巴也將共同在產品、技術、服務的拓展上投入更多精力,為到家服務市場貢獻更多的新業務、新模式。

我們所在的到家服務市場,經歷了最初的粗放增長,正迎來精耕細作的新階段。相信這次強強聯手,會給億萬用戶帶來更多有價值、有品質的服務,也會幫助更多中小商戶借助互聯網平臺得到更好的發展。各方團隊和投資人,都能看到合作對行業發展的引領作用,以及未來協同創新的巨大機會。

阿里巴巴、螞蟻金服此次盡其所能支持戰略夥伴,對餓了麽給予了最大的信任。這信任來自於餓了麽多年來的專註與執著,來自於餓了麽創造出的巨大市場價值,來自於餓了麽對行業的深入理解和對未來方向的清晰判斷。

餓了麽創業7年多來,由外賣業務發端,始終專註於到家服務,引領行業發展出交易平臺、即時配送平臺、食材供應鏈平臺等多種業務形態。如今,到家服務已成為發展最快、潛力最大的互聯網市場。可以說,沒有餓了麽,這個市場將缺少很多創新,也不會是現在的樣子。

7年間,有很多同行半路退出、倒下,餓了麽作為行業引領者堅持到現在。我們靠的不僅是運氣,更多的是靠執著信念和艱苦打拼。我們收獲了市場份額,贏得了用戶、商戶和投資者的信任,也迎來了阿里巴巴、螞蟻金服這樣有分量的合作夥伴。

但有了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的資金和資源,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松自己。公司在快速發展之下,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在食品安全監管環節上還有疏漏。對此,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不斷地明確我們的價值觀,永遠不要忘記我們服務的是誰。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餓了麽要一直領先市場,要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不在於我們能拿到多少融資,而是取決於我們能否為用戶、商戶持續創造無可替代的價值,能否堅持提供更安全、更貼心的服務。

希望我們能不辜負合作夥伴的信任和托付,繼續以“美好生活觸手可得”為使命,用極致、激情與創新推動公司和市場的長期增長。我相信,餓了麽塑造了行業最初的模樣,也正引領著行業未來的方向。

讓我們歡迎新朋友,一起望向前方巨大的機會,砥礪前行!

餓了麽創始人兼CEO

二〇一六年四月十三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387

有了阿里撐腰,餓了麽全面向京東到家、百度、新美大開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8/156380.shtml

有了阿里撐腰,餓了麽全面向京東到家、百度、新美大開戰
周路平 周路平

有了阿里撐腰,餓了麽全面向京東到家、百度、新美大開戰

如果說原來餓了麽還是一個外賣平臺,接受了阿里巴巴戰略投資後,正全力擴張,全面殺入O2O領域,與京東到家、百度、新美大等巨頭全面開戰。

i黑馬 周路平 6月8日報道

6月7日,餓了麽曬出最新成績單:“517”活動當天日訂單量首次突破500萬,刷新餓了麽的訂單峰值。

據稱,這個單量足以讓餓了麽躋身國內單體業務訂單量第三大互聯網交易平臺,僅次於淘寶和滴滴。

這個消息的宣布選擇在餓了麽總部一片未完工的工地上,現場腳手架林立,地板還沒來得及鋪,僅在上面覆蓋了一層地毯。幾個月後,新的團隊將搬入。餓了麽的快速擴張已經使得工位緊張,一位餓了麽在北京的公關人士表示,他兩個月前來上海總部時還有空位置,現在都已經坐滿。據了解,餓了麽已經是一家員工人數超過一萬五千人的公司,其中配送人員占了將近一半。

創始人兼CEO張旭豪當天看起來也心情不錯,趁著機會玩了一把直播。他舉著自拍竿,助理在旁邊幫他拿著移動電源,繞著公司樓上樓下走了一大圈。張旭豪像網紅那樣,回答著網友對他的提問,偶爾也調侃一下坐在他身邊的康嘉。或許是對當下爆紅的直播不太熟練的緣故,他的臉常常霸了整個屏。

外賣的未來是O2O?

外賣市場已經過了當初的熱乎勁,留下餓了麽、美團外賣、百度外賣三足鼎立。活動當天,餓了麽的總部電梯廣告牌反複播放著美團外賣的廣告,大家似乎都習以為常。

市場格局一直沒有太大變化,你來我往,多是餓了麽和美團外賣在暗中較勁。後來者幾乎沒有了機會,包括已經成長為獨角獸的達達,當初也想從第三方配送切入到外賣平臺,結果看來,已然失敗。

在餓了麽公布最新的數據之前,美團外賣在2016年5月也公布訂單達到400萬單的消息。盡管百度外賣從來沒有對外公布過相關數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也將是百萬級別。

三家加一起,每天送出的訂單已經超過了一千萬單,外賣市場步入成熟期,餓了麽們的未來增長空間在哪里?

O2O被寄予厚望。2016年4月,張旭豪發內部信,除了宣布新一輪融資,信中幾乎沒有單獨提到外賣,強調“始終專註於到家服務”。獲得阿里巴巴戰略投資的餓了麽開始有更大的野心——打造O2O入口,除了外賣,也開始配送水果生鮮和商超用品。

外賣存在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訂單都集中在飯點,漫長的非飯點成了空檔期,配送資源閑置。各平臺已經開始著手解決,開始從原來的只供應正餐,擴展到下午茶、夜宵等全時段服務。

更重要的是在於配送品類的延伸。根據餓了麽的官方數據顯示,餓了麽已入駐全國700多個城市,平臺用戶量超過7000萬人。不僅有外賣,也擴充到果蔬生鮮、鮮花、超市便利店等品類,

餓了麽存在優勢,外賣本身高頻,從高頻切入在邏輯上走得通。張旭豪認為,用戶對即時性電商的需求越來越大,即時性電商的特點是在平臺下單,一個小時左右送到。

從當前公開的數據來看,餓了麽平臺上鮮花、水果等非餐飲品類在起步期出現快速增長。2016年5月,餓了麽平臺每天水果品類的交易額達到300萬元。至於是否將保持增速,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餓了麽向O2O其它品類的擴張,也將使其在外賣之外,全面向新美大、京東到家、百度開戰。

除了O2O品類的擴張,外賣本身的存量也被認為還有待挖掘。張旭豪對創業家&i黑馬透露,整個外賣的滲透率還不是很高,還有三分之二的空間可以往上走。而目前餓了麽的平臺上大概有50萬商戶,還有近百萬家餐飲商戶沒有接入餓了麽平臺。未能接入的很大原因是物流局限,沒有配送能力。去年開始,餓了麽開始大規模的投入物流平臺建設,幫助餐飲商戶開展外賣服務。

存量的挖掘也開始往一線城市之外的地方進發,餓了麽聯合創始人兼COO康嘉透露,餓了麽2015年5月一線城市的訂單量占總量的41.44%,一年之後,這個比例降低為32.63%。明顯可以看到,一線城市的容量飽和之後,餓了麽開始向其它城市下沈。

222

餓了麽的隱憂

張旭豪當天壓軸上臺,只分享了一個主題——食品安全。無論是口頭上的表態還是實際舉動,作為一家外賣平臺的創始人,張旭豪從未像現在如此重視食品安全。

就在上個月,張旭豪還在內部信件上直言,“公司在快速發展之下,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在食品安全監管環節上還有疏漏。對此,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不斷地明確我們的價值觀,永遠不要忘記我們服務的是誰。”

食品安全問題的確時常令他們苦惱,他們也經常因為此事遭到外界非議。

“作為餓了麽來說,我們是一個平臺,更多的是讓商戶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張旭豪表示,盡管如此,平臺卻並無法免責。

餓了麽很早就已經介入到了外賣配送的上下遊,包括建立自有配送團隊“蜂鳥配送”和眾包配送團隊“開放物流平臺”,針對餐飲商家推出的供應鏈平臺“有菜”等等。除了在線下自營餐館外,餓了麽已經滲透進了行業方方面面。他們需要做的事情越來越龐雜。

6月7日,餓了麽宣布將籌建公司一級部門——食品安全部,像當年淘寶為了治理假貨成立打假部門一樣,餓了麽也開始在食品安全上有所行動。這個部門將會在四五百人左右,全權並獨立負責全平臺的食品安全監管事務,食品安全部負責人向CEO直接匯報工作,“部門保守的預算應該在一千萬到一千五百萬元”。

類似舉動開始加強。包括與上海交通大學陸伯勛食品安全研究中心達成合作意見,雙方將在食品安全培訓、食品質量監控等多項領域展開合作;發起“明廚亮竈”行動,並已在11個城市安裝了一千多個攝像頭,推出餐廳後廚直播;在企業內部進行食品安全培訓,強化企業價值觀;政企合作,對接政府監管數據,目前已在上海鋪開,超過一萬家的餐廳加入,打通監管部門的數據;等等。

餓了麽所有的舉措似乎都在向外界表明,他們在食品安全上並非漠不關心。只不過就像淘寶的假貨一樣,平臺生意想要完全杜絕食品安全問題幾乎沒有可能。未來,餓了麽依然將面臨這方面的困擾。

有意思的是,張旭豪的演講PPT的最後一張只有一句話:“互聯網餐飲行業需要一個專業、客觀和善意的媒體環境。”顯然,這家重運營的平臺公司,跟滴滴一樣,在此前飽受媒體的各種轟炸和質疑。

尤其在今年的315晚會,餓了麽被央視315晚會首個曝光,被披露存在食品衛生無法保障、商戶審核不嚴等問題,頓時輿情洶湧,群情激憤,表達了對外賣平臺衛生問題的擔憂。

根據餓了麽披露的數據,餓了麽已經在審核方面嚴格把控,平均日審核商家2116家,其中有677家通不過,淘汰率達到30%。

如果食品安全在用戶層面決定了餓了麽的生死存亡。那另一個擔憂則來自資本。創始團隊因股權不合理或者喪失控制權最終出局的案例經常上演,包括汽車之家的李想。

外界對餓了麽團隊在掌控公司方面的憂慮並非毫無道理。首先,餓了麽背後的大股東是阿里巴巴(餓了麽的另外一家股東螞蟻金服因為是阿里的控股子公司,一並算入阿里),這家公司早已有先投資後控股的先例和喜好,此前包括高德地圖、UC都是在阿里巴巴前期入股之後,後期被整個吞下。

而螞蟻金服也已經把旗下口碑網的外賣服務轉到了餓了麽平臺,兩者開始有了整合的跡象。

二是創始團隊的股權稀釋問題,盡管沒有披露確切的股份分配數據,但經過多輪融資的餓了麽,創始團隊能占多大股份仍舊不得而知。

張旭豪當天給創業家&i黑馬的回應是,“每一次的融資(人們)常規性地認為,會被稀釋很多的股份。但恰恰我們的背後有特別信任我們的投資人,所以每輪融資後(投資人)還給我們增發一些股份,讓我們整個團隊有更大的激勵機制,讓我們能夠仍然把控餓了麽這條船往前沖。”

“AB股是美股上市後可能采取的一種方式,對於我們可能會有類似的方式來保證(團隊的控制權),最終的效果和AB股是一樣的,但是沒有用AB股這種架構來做,這是一個技術性問題。”

500萬訂單的消息宣布當天,正好是2016年高考的日子,餓了麽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然而,要得到用戶和投資人的持續滿意,這家重運營的TO C平臺要做的還很多。當然,相信麻煩事也同樣不會少。

餓了麽 張旭豪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11

“裸”條放款、學生騙貸,幺蛾子叠出的校園貸到底腫了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4/156525.shtml

“裸”條放款、學生騙貸,幺蛾子叠出的校園貸到底腫了麽?
劉雪兒 劉雪兒

“裸”條放款、學生騙貸,幺蛾子叠出的校園貸到底腫了麽?

裸條放貸、跳樓事件的背後透露著怎樣亂象叢生的校園貸市場?

校園貸又出了最新的奇葩事件。

日前有網友爆料,有人通過一款熟人間網絡借貸平臺提供“裸條放款”,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證的裸體照片替代借條,當借款人逾期不還時,放貸人便將裸體照片發給其家人同學等作為脅迫。

一位女大學生表示,今年2月因為創業想到校園貸平臺借錢,上傳了身份證、學生證、家人聯系方式等相關信息。她第一次借了500元,周利息是30%,但後續無力償還,只好借新債還舊債,在利滾利模式下欠下了5.5萬元。此時平臺要求李某手持身份證拍裸照作為抵押,不還款就將照片發給家人甚至在網上公開。她還表示,有不少女同學也陷入其中,但是極少人選擇向外公開求救。消息傳出,旋即在各社交媒體上引起軒然大波。

12

圖1:微博爆料者放出的圖片 

390665072606680632_副本

圖2:微博部分評論截圖

無獨有偶,這不是校園貸第一件負面事件了。下面的這件事,就更為驚悚和令人悲哀。

“聽說跳樓摔下去會很疼,但是我真的太累了,兄弟一場,真的很感謝大家以前對我的照顧,我鄭旭對不起大家。”3月9日晚,鄭旭在微信群里留下這段話,跳樓自殺。

在此之前,這個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已4次自殺未遂,他迷上賭球後借用28名同學的信息向11家網貸平臺借款,最終欠下了58萬余元的款項。

他在網貼上寫道,曾試圖打工還錢,但每月2000度元的收入依然是杯水車薪。在高額逾期費和欠貸下,本想去青島賣腎還錢的鄭旭選擇了跳樓自殺。然後這給他的家庭、信息被盜用的同學都帶來了難以處理的問題,直到他身亡的第14天,河南鄉下的老父依舊接到了催債電話。

圖片1 

圖3:鄭旭手機軟件留下的2015年10月消費額,截止當時,支出金額已近70萬

伴隨著P2P的爆發性增長,不少針對大學生的校園貸平臺也陸續推出,比如分期樂、優分樂、U族大學貸、花無缺大學貸等。

但是這些校園貸平臺的目標用戶都是學生,他們沒有穩定經濟收入和償還能力、風險控制意識差、有非理性消費需求,這本身就給平臺的風控管理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隱患。i黑馬總結了下校園貸平臺目前的幾個問題:

1、費率信息不透明

利息上,有的平臺只給出特定產品每期的月還款額,不公布具體收費標準;逾期費用上,不公布具體數值,有的逾期後每日費率甚至上漲60倍之多;服務費上,加收賬戶管理費、預收咨詢費等,最高每筆高達700元。這樣算下來,雖然現金貸款的額度不高,但產品的實際年化利率卻非常高,有的甚至達到60%-70%之多。

2、風控管理松散

為吸引大學生,校園貸平臺會找學生擔任校園代理,這些人往往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識和風險意識,在選擇對象上不加甄別,一味追求“人頭”業績。

部分網貸只需學生證就可實現無抵押貸款,即使是聲稱納入征信系統的平臺,也主要通過遠程視頻等途徑確認信息,甚至出現過平臺審核人員與借款人勾結騙取貸款的現象。

3、冒名註冊

一些社會人員在網上大量收購學生證,涉及學生照片、姓名、學號等信息,校園里也存在不少學生代理盜用同學身份證信息等現象。在冒名註冊的背後是倒賣學生信息的利益鏈,一方面騙貸的人或機構利用放款機構的風控漏洞騙取貸款,另一方面名義借款人的信息安全和日後的信用名譽等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4、催收方式野蠻

一些平臺采取言語威脅借款人的方式,聲稱向家長、老師、同學告知欠債不還的罪行,有的采用公布裸照的手段進行威脅。借款學生中不少是為了滿足虛榮心而借款進行超額消費,且家庭經濟能力相對較弱,這些行為給涉世未深、愛惜面子的借款學生帶來了嚴重的身心困擾,有的走投無路便自毀身亡。

5、各平臺信息不共享,存在重複借貸

各家平臺的借款信息相對閉塞,當借款學生換不起費用時,常常換一家平臺借款,相當於“拆了東墻補西墻”,這樣利滾利的雪球越來越大,學生往往淪為幾家平臺的攻擊目標,各家平臺也都有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失。

據了解,我國現在實行分業監管,P2P歸屬銀監會管轄,但正式監管尚未實施。目前大學生p2p借貸行為尚未納入央行的個人征信系統,所以借新債還舊債的行為較為普遍,這給金融公司和借款人都帶來了較大的風險。盡管學生們需要衡量自身的經濟能力,認清償還不起的後果,不進行過度消費;但另一方面,關於監管方面的具體法律條文和懲戒措施也應該盡快出臺,以便在源頭上規範校園貸市場的發展。

校園貸 裸條放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190

傳餓了麽“有菜”團隊大面積裁員 官方回應:業務整合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04/157903.shtml

傳餓了麽“有菜”團隊大面積裁員 官方回應:業務整合
王亞奇 王亞奇

傳餓了麽“有菜”團隊大面積裁員 官方回應:業務整合

有菜方面回應稱,“消息不真實,肯定沒有裁員,公司現在還在招聘。”

i黑馬 8月4日消息 近日,多位餓了麽員工在匿名社交網站無秘曝出,餓了麽已經撤掉“有菜”,並且“有菜”團隊已開始大面積裁員。對此,i黑馬向有菜市場總監張小松求證,其表示,“消息不真實,肯定沒有裁員,公司現在還在招聘。”

張小松進一步解釋道,有菜最初是獨立運作的團隊,擁有獨立的BD、倉儲、物流、招商、運營及產品研發團隊。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今年3月份決定在客戶端與餓了麽進行打通,因此需要進行人員整合,員工既要做餓了麽又要做有菜的職能,個別人不適應可能會有離職現象,但總數不會超過10個。

“原來有菜BD開發的一些客戶有30%到40%跟外賣的餐廳是重合的,這給我們的客戶維護和地推人效帶來很大問題。雖然有菜BD推廣是賣食材,餓了麽是做餐廳到戶的培養,但工作和路徑都是一樣的,業務打通之後效率會進一步提高。”張小松說。

據了解,“有菜”是餓了麽於2015年8月推出的餐飲供應鏈B2B平臺。起步之初專註於周圍三公里的撮合業務,今年在業務調整中上線自營業務。張小松表示,撮合業務很難打通從產地到餐廳再到消費者的鏈條,業務調整後,糧油、凍品、飲料等標品會直接與產品和品牌商合作大批送到有菜城市倉庫,再由合作的第三方物流及自有物流團隊配送到每個餐廳,以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並使配送效率更有計劃性。對於生鮮等非標品則主要對原有一批、二批供應商的進行梳理,並通過一系列標準進行把控,評分好的會放在好的流量入口,評分差的進行下架或淘汰。

“如果全部自營需要很大的倉儲,我們的倉儲比較小,目前聚焦做100個SKU以下的標品。”

據張小松透露,目前有菜開放了全國20多個城市,平臺留存餐廳用戶15萬左右,自7月份與餓了麽打通後,新增商戶大概在3萬家左右,8月份有菜的目標是增加6萬家餐廳。

“GMV現在不是我們最關註的,現在一分錢都不貼做盈利,目前毛利大概在6%左右。”張小松稱。

有菜 裁員 餓了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965

傳餓了麽“有菜”團隊大面積裁員 官方回應:業務整合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04/157903.shtml

傳餓了麽“有菜”團隊大面積裁員 官方回應:業務整合
王亞奇 王亞奇

傳餓了麽“有菜”團隊大面積裁員 官方回應:業務整合

有菜方面回應稱,“消息不真實,肯定沒有裁員,公司現在還在招聘。”

i黑馬 8月4日消息 近日,多位餓了麽員工在匿名社交網站無秘曝出,餓了麽已經撤掉“有菜”,並且“有菜”團隊已開始大面積裁員。對此,i黑馬向有菜市場總監張小松求證,其表示,“消息不真實,肯定沒有裁員,公司現在還在招聘。”

張小松進一步解釋道,有菜最初是獨立運作的團隊,擁有獨立的BD、倉儲、物流、招商、運營及產品研發團隊。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今年3月份決定在客戶端與餓了麽進行打通,因此需要進行人員整合,員工既要做餓了麽又要做有菜的職能,個別人不適應可能會有離職現象,但總數不會超過10個。

“原來有菜BD開發的一些客戶有30%到40%跟外賣的餐廳是重合的,這給我們的客戶維護和地推人效帶來很大問題。雖然有菜BD推廣是賣食材,餓了麽是做餐廳到戶的培養,但工作和路徑都是一樣的,業務打通之後效率會進一步提高。”張小松說。

據了解,“有菜”是餓了麽於2015年8月推出的餐飲供應鏈B2B平臺。起步之初專註於周圍三公里的撮合業務,今年在業務調整中上線自營業務。張小松表示,撮合業務很難打通從產地到餐廳再到消費者的鏈條,業務調整後,糧油、凍品、飲料等標品會直接與產品和品牌商合作大批送到有菜城市倉庫,再由合作的第三方物流及自有物流團隊配送到每個餐廳,以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並使配送效率更有計劃性。對於生鮮等非標品則主要對原有一批、二批供應商的進行梳理,並通過一系列標準進行把控,評分好的會放在好的流量入口,評分差的進行下架或淘汰。

“如果全部自營需要很大的倉儲,我們的倉儲比較小,目前聚焦做100個SKU以下的標品。”

據張小松透露,目前有菜開放了全國20多個城市,平臺留存餐廳用戶15萬左右,自7月份與餓了麽打通後,新增商戶大概在3萬家左右,8月份有菜的目標是增加6萬家餐廳。

“GMV現在不是我們最關註的,現在一分錢都不貼做盈利,目前毛利大概在6%左右。”張小松稱。

有菜 裁員 餓了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966

曝百度外賣要與美團合並,餓了麽你怎麽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06/158576.shtml

曝百度外賣要與美團合並,餓了麽你怎麽看
i黑馬 i黑馬

曝百度外賣要與美團合並,餓了麽你怎麽看

一位業內人士向i黑馬透露,此前百度糯米融資的傳聞一直無下文,與美團合並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i黑馬訊 9月6日消息 昨日晚間,百度外賣和百度糯米並入美團的傳聞再度出現。逐鹿網創始人闌夕爆料,百度糯米和百度外賣已打包出售給美團,交易已經接近尾聲。

另據和訊科技從某著名投資人獲悉,目前百度糯米、百度外賣與美團之間的交易已經完成80%,“百度外賣以及百度糯米將註入美團,百度控制部分股權,而美團王興團隊將接管其業務,只是消息暫未向外界透露而已。”

i黑馬就此向百度及美團方面求證,不過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複。

一個多月前,百度糯米和百度外賣打包出售給美團點評的傳聞就滿天飛。當時,百度糯米還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澄清公告,稱報道嚴重失實,百度糯米將保留對造謠者和傳謠者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向i黑馬透露,此前百度糯米融資的傳聞一直無下文,與美團合並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根據百度的回應,百度的Q2財報數據顯示,由百度糯米、百度外賣、百度錢包等共同構成百度電商化交易總額(GMV)為180億元,同比增長166%。

而在7月30日,美團點評通過內部郵件宣布新的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設立“餐飲平臺”,任命原外賣配送事業群及餐飲生態平臺總裁王慧文為餐飲平臺總裁。郵件顯示,新設立的“餐飲平臺”將整合原到店餐飲事業群、外賣配送事業群和餐飲生態平臺,取消原組織層級,將各所屬相關事業部和部門匯入餐飲平臺。同時,將發起成立餐飲生態基金,用多樣化的資本和資源支持餐飲生態鏈上的合作夥伴。

此前,創業家&i黑馬曾就此事咨詢了業內一位知名投資人,對方稱此舉的可能性比較小,“百度除了外賣還有什麽?”不過目前的狀況是,一方面,O2O集體遭遇資本寒冬,不被外界看好,而百度外賣和百度糯米也一直處於尷尬位置,兩個業務在各自領域都沒能坐上老大位置,短時間內沒有獲勝的可能;另一方面,百度自身也深陷各種醜聞,數字營銷業務開始出現下滑趨勢,唱衰論調四起,這或許也在加快百度出售外賣和糯米業務,專心於自己擅長的領域。


百度 美團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651

前食藥監總局副司長王三虎擔任首席食品安全官?餓了麽表示並不知情

9月6日,有消息人士稱,前食藥監總局食監三司副司長王三虎要加入餓了麽擔任首席食品安全官一職。而經第一財經記者確認,餓了麽方面人士表示,目前對此事並不知情。

公開資料顯示,王三虎曾供職於國家食藥監總局,曾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監三司副司長。第一財經記者在查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時看到,在2010年9月2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關於王三虎、顏敏、段慧萍任職的通知,其中王三虎為辦公室副主任(試用期一年);網站還顯示,2015年5月14日中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黨組研究決定,免去王三虎同誌食品安全監管三司副巡視員職務。

此外,記者查閱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3月30、3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三司在廣州召開食品(保健食品)抽檢監測核查處置工作推進會。國家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三司副巡視員王三虎主持會議。 會議組織對不合格和問題食品核查處置規範、分級分類、信息化管理、數據報送等工作內容進行研討,並就準備出臺的有關食品抽檢監測不合格及問題食品核查處置工作的指導文件和工作規範進行意見征求。

此前,在今年央視“3•15”晚會上,“餓了麽”曾被爆出商戶管理不嚴,食品安全存在問題。3月16日下午,餓了麽創始人兼CEO張旭豪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的獨家采訪,並表示:“因為個別商戶的不作為,以及我們在內部監管中的疏忽,導致對平臺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同時對我們的消費者和優質商戶也帶來了很多困擾。對此我由衷地表示遺憾和抱歉。”

他稱經過緊急討論,公司管理層決定從三個層面做出改變:首先,公司將把食品安全和規範作為核心且首要價值觀,並與日常管理和績效掛鉤;第二,開通24小時投訴熱線10105757,專人接待任何媒體和消費者的投訴。一經查實,立即處理;第三,在內部建立百人專項小組,未來將把其擴充為品控的事業部,且將對餓了麽的全國各個城市商戶進行系統抽查與走訪,力求將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6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