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A股回歸潮,22家“海歸”企盼萬億市值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54

本帖最後由 鹿愚 於 2015-5-22 09:43 編輯

A股回歸潮,22家“海歸”企盼萬億市值
來源:虎嗅網

2014年,中國互聯網公司掀起赴美上市潮,全年有阿里、京東、獵豹等12家企業在納斯達克或紐交所IPO。2015年則是回歸之年,已經或將要踏上回歸之旅的中概公司超過10家。此外,市值低於10億美元,疑似被低估,而同類公司在A股“雞犬升天”的中概公司亦達10余家。不久的將來,一批經歷成熟資本市場洗禮的 “海歸”將出現在資本市場,或許將形成一個市值超過1萬億的板塊。


歸途中的11家


已經踏上歸途的11家分為兩類:第一類遭遇做空、被低估,產生“早知如此,何必去父母之邦”的感覺,萬般不如意下選擇退市;第二類是被A股的火爆所吸引,創始人聯合一致行動人士主動提出私有化建議。


第一類公司有三家:分眾傳媒、盛大遊戲和巨人網絡。根據業績、規模,參照A股“行情”,這三家公司登陸A股時,總市值應在1500億到2000億之間。退市是回歸的第一步,三家算是占得先機。


2005年上市的分眾傳媒經歷了從受追捧到被質疑的全過程,在閱盡人間春色、參透世態炎涼之後,決定從納斯達克市場退市。2012年8月,江南春聯合方源資本、凱雷集團、中信資本、鼎暉投資、中國光大控股等5家機構提交私有化建議。退市時,分眾傳媒市值為27億美元。


2015年5月20日,停牌5個多月的宏達新材(002211.SZ)宣布公司通過資產置換、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獲得分眾100%股權。宏達新材將不晚於6月9月複牌,這意味著分眾傳媒將成為第一家回歸A股的中概公司。


2007年,巨人遊戲在紐交所上市。苗連生是首位敲鐘不結領帶的CEO,史玉柱穿的是運動服!六年後,曾放言“哪里監管最嚴我們就要去哪里上市”的史玉柱提出私有化要約。退市時,巨人遊戲市值不到30億美元,相當於峰值的60%。雖然巨人遊戲未透露在A股上市的意向,但財技高超的史玉柱怎會放過財富的盛宴!


2014年1月,盛大遊戲啟動私有化。由於方案一變再變,直到2015年4月才宣布了最終版本,退市代價為19億美元。由於處於緘默期,盛大遊戲回歸A股未置可否。


屬於第二類的八家公司,於2015年陸續宣布私有化。按A股的估值水平,它們回歸時的總市值應在2000億以上。但與第一類公司相比,它們回歸進程落後6到12個月,如果A股的“風停”了,這些“豬”會摔得很慘。


1月2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遊戲公司完美世界宣布,收到董事長池宇峰的私有化提議,預計今年下半年完成。


3月3日,世紀佳緣接到宏利聯合創投基金發出私有化要約。


3月10日,弘成教育宣布接到管理層的收購要約:董事會執行主席黃波和CEO丁向東以現金收購所有流通股。


4月21日,學大教育宣布收到A股上市公司銀潤投資私人化要約。


4月27日,中國首家、規模最大及覆蓋地區最多的臍帶血儲存機構——中國臍帶血庫公司宣布收到金衛醫療以每股6.40美元回購全部已發行股票的建議。


4月29日,紐交所上市公司藥明康德宣布收到了由創始人和投資者(匯橋資本集團組成的財團)提交的退市建議。其全資子公司合生藥業已於4月3日掛牌新三板。


4月30日,久邦數碼接CEO和COO聯合提出私有化要約。


5月18日,中國手遊宣布收到東方鴻泰(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私有化建議。


哪些中概公司回歸的可能性大


已經啟動私有化的11家,只是“海歸”中的一小部分。在美國上市成本高、監管嚴、估值不理想、被做空的風險大,而且公司的業務和用戶全部在中國……所以,赴美上市並非最佳選擇。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集資能力的增強,新三板、備案制還有擬議中的創新板、國際板,這些都大幅降低了企業上市融資的難度和不確定性。而樂視網、暴風科技、全通教育的瘋漲則極大地加強了A股的魅力。


當然,不是所有中概念公司都想回歸,也不是想回就能回得來


在A股上市不易,否則也不會有那麽多企業遠赴美國。如今要從納斯達克或紐交所退市,回來走A股上市的華榮道,非常“折騰”且充滿不確定性。除非有極強的動機,中概公司不會輕言退市回A股。


"準海歸"們共同的境遇是:在美國混得不好,估值偏低,同類公司在A股炙手可熱(例如媒體、教育、互聯網)。使它們倍受煎熬的是:不遠萬里赴美上市,卻難以被美國投資人理解,市值徘徊於3億到5億美元一線。而自己跟本看不上眼的競品公司,在A股的市值動輒數百億元人民幣。


回歸可行性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虧損不能過高,可通過努力能夠滿足A股盈利要求或者借殼。2014年虧掉8.4億的優酷土豆,再怎麽羨慕暴風影音也沒辦法回歸。


二是市值不能過高,李彥宏曾多次表達回歸意向,但市值800億美元的百度不可能通過退市、拆VIE架構的方式回歸(只有寄望於早日推出國際板)。


理論上,市值近40億美元的聚美優品可以在私有化後回歸,陳歐也表達了這種意向。但此等規模的私有化需要數家投資機構聯手操作,尋找、談判、交易的難度大、周期長,可性行不及市值7億美元的當當網。


從動機和可行性想個方面考量,眾多中概公司中兩三年內可能回到A股上市的不過十幾家。


回歸可能性較大的11家


通過初步篩選,潛在動機大、可行性高的公司有11家。


博納影業2014的營收近16億,市值折合人民幣42億,而營收24億的華誼兄弟市值達526億,營收12億的光線傳媒市值亦達416億。


正保遠程教育2014年營收、爭利潤分別為6億和1.4億,市值折合人民幣45億。2014年營收、凈利潤分別為1.9億和4488萬元的全通教育,市值幾乎是正保遠程的10倍。


被渾水攪得死去活來的網秦,2014年曾接到私有化要約,2015年通過將業務註入野馬國際獲得這家香港公司的控股權。但真想圈錢、耍概念還是得回A股。


資深電商當當網,2014年營收近80億,凈利潤8812萬,市值折合人民幣45億。電商在A股是稀缺品種,蘇寧雲商線下有1500多家門店被歸在“商業連鎖”板塊,市值近1500億。


鄧中瀚創辦的中星微電子,2014年營收1億美元 ,虧損3386萬美元 ,市值折合人民幣20.8億。盡管虧損,由於其視頻監控技術有一定的先進性,上海綜藝集團於2014年購得中星微16.3%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私有化、裝入A股上市公司是遲早的事。


這11家公司如能在兩年回歸,將獲得數倍於在美國資本市場的估值。預計回歸時的總市值可達2000億。


未來三年內,將有超過20家中概公司從美國退市回歸A股。回歸之初,它們的總市值可達6000億以上。最終,將有可能形成一個市值超過萬億的“海歸”板塊。
(來源:虎嗅網)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328

美股持續強勢,華爾街股票交易員企盼年終獎“大紅包”

華爾街年終獎在過去兩年出現連續縮水之後後,終於有望在2017年恢複增長態勢。

薪酬咨詢公司Johnson Associates Inc.近日發布的美國金融服務業獎金水平年終預測顯示,傳統資產管理部門的獎金有望增加,主要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由於業績持續改善,年終獎勵會大幅上漲。

從總體漲幅來看,資產管理、對沖基金、投資銀行顧問團隊以及固定收益部門的從業人員年終獎金比2016年會有0%-5%的小幅增長。有望出現5%-10%或以上獎金大幅增長的部門會是私募股權投資、高凈值客戶、投資銀行承銷團隊及商業銀行零售部門的員工。此外,股票交易員可能是今年最慘的,他們的年終獎金可能出現5%的負增長。

究其原因,來自指數基金等被動投資的競爭阻礙了傳統資管行業的增長,而對沖基金公司則是因為資產外流表現不佳導致難以維持適度的凈值平衡,平均回報率降低以及全球市場不均衡的發展(新興市場在技術方面有所欠缺)。

Johnson認為,收益於回報和資產流入的改善,高估值和交易競爭帶來的創紀錄的AUM使得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的員工2017年獎金料出現大幅上漲。投資銀行承銷部門獎金的顯著增長則是受益於行業並購活動的活躍以及通道業務的穩定發展。

就行業而言,Johnson根據歷年來獎金走勢預計,2017年不同行業仍然會有顯著差異。從走勢圖上可以看出,雖然傳統資管和私募股權公司的年終獎增長率近兩年有所下降,但數額持續保持增長。但對沖基金和投資&商業銀行在過去幾年中都出現了削減獎金的現象。

Johnson表示,監管和政策等不確定性因素將令整個行業持續保持謹慎,華盛頓的政治僵局阻礙了特朗普稅改和基建投資計劃,也促使投資者多看少動。市場活動和利率水平將成為整個2017年促進獎金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就華爾街各大行公布的二季報顯示,金融危機後各家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依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美國銀行的虧損額達到了創紀錄的88億美元;盡管花旗獲得33.4億美元的凈利潤,但如果扣除其將零售經紀業務Smith Barney合並入與摩根士丹利合資的證券公司而獲得了67億美元的稅後收入,其二季報依然不甚好看。

華爾街投行方面,摩根大通通過裁員和壓縮成本等方式將二季度凈利潤增長至54.3億美元,但其投行業務今年第二季度營收環比下降13%,固定收益部門營收也環比減少18%。而高盛在公布二季報的第二天就宣布全球裁員1000人的舉措也可以印證其二季度表現欠佳。

事實上,2017年的年終獎比起前兩年的情況已經有較大的改觀。2016年,由於費用和監管的雙重壓力,華爾街包括現金和股權獎勵在內的年終獎總額,比2015年下降5%至10%。

自2016年初,華爾街裁員潮不斷蔓延。隨著隨著華爾街大行投行和交易業務收入大幅下降,特別是在固收、貨幣和商品領域(FICC),再加上監管環境更加嚴格,投行運營面臨挑戰。高盛、摩根大通在內的很多投行都表示,宣布裁員是因為“更加重視技術效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3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