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起上街、生活,我和機器人同居了!

2014-04-21  TCW
 
 

 

從東京秋葉原搭乘築波快線,一個小時後,我們抵達茨城縣築波市,日本最接近未來的地方。

以築波車站為中心,半徑五公里的範圍內,是日本國內唯一的機器人實驗特區,也是唯一一個允許機器人在公共道路上行走的地方。

這裡的機器人不僅有專屬車牌、專用車道(與行人、腳踏車共用),甚至可看到搭乘式機器人Segway的專用借還站,類似台北YouBike借還方式。

築波,日本的科學研究重鎮,國內三○%的研究機構聚集於此,不只有日本最大的研究機構——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簡稱產總研),還有超過兩百家新創公司。實驗需求,催生築波機器人特區。

築波市政府科學技術振興課組長小川英男說,在築波市二十萬人口中,每十人就有一人從事研究工作。築波市民早就對機器人見怪不怪,「在別的城市,要市民能接受機器人在街上行走,恐怕沒這麼容易。」

但是,即使是對機器人接受度超過八成的築波,機器人要完全融入生活,都還有一段距離。

在Segway巡邏隊出發的同時,我們注意到車隊旁,仍有一個人騎著腳踏車在側,「沒辦法,根據日本法律規定,為避免事故發生,使用機器人時,一定要有一個人隨侍在側,協助注意交通狀況,」小川英男苦笑著說。

同樣的畫面,也出現在每一個機器人的現場。即便是如Hospi等為協助人類而生的服務型機器人,在Hospi搭電梯送藥時,電梯旁的螢幕也亮出標示:「避免危險,請勿與機器人共乘電梯」,讓病患家屬只能暫時讓到一旁,改等下一部電梯。立法與機器人共存,跳脫零和賽局

機器人的出現,本該讓人的生活更便利,但為什麼在日本,每當提起機器人,出現的形容詞都是「危險」?人和機器人,一定要保持適當距離?「日本人很清楚自己需要機器人,但為了那個可能的、千分之一的意外與不完美,寧可用重重法律來限制人與機器人接觸,」早稻田大學人型機器人研究所所長高西淳夫說。

原來,在日本機器人普及的背後,仍然存在的,是害怕「被背叛」的心理課題:他們享受機器人做為同事,帶來的效率、幫助與自由,但又害怕機器人做為機械,一旦失去控制所帶來的傷害。所以,設立安全距離,是目前日本人所找出人與機器人最好的共存方式。

但是,預見十年、二十年後機器人在職場普及化所帶來的影響,日本人已經想得非常透徹。

「只有人類才能做的事」、「讓人去做更重要的事」、「人不想做的事」、「機器人更擅長的事」??,在我九天的採訪裡,無論是在東京最繁華的新宿區,或福岡縣宗像市的稻田旁,這幾句話在不同的受訪者口中,像繞口令一樣,反覆出現。

但結論很一致,日本人已經跳脫零和賽局,開始思考:如果機器人注定崛起,那,我比機器人做得更好的事情是什麼?

安川電機公關小田由輝子,是這樣描述的:「如果有一天,有非常厲害的家事機器人出現,可以幫媽媽完成洗碗、掃地等工作,難道就代表我們不需要媽媽了嗎?絕對不是,機器人的出現,是為了讓媽媽去做只有她能做的事,讓她能騰出時間、空出手來,去照顧孩子、和他們說話,這才是機器人存在的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49

一起作業網融資2000萬美金:重公司價值風頭正盛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16/144175.html
重公司無疑正在風口之上
 
在京東、大眾點評、58這些重公司價值得到資本和市場廣泛認可之後,重公司風潮正刮向教育這一同樣屬於服務業的領域之中,7月16日,一起作業網這家之前在業內低調的在線教育公司出現在公眾視野。而它的融資之所以具有可以來剖析的範本意義,核心在於,它也是一家i黑馬所認知的「重公司」。
 
到底何為「重公司」?
 
I黑馬不該隨便定義,但是i黑馬認為,如今風頭正盛的這一批重公司,都應具備如下特徵:
 
植根於傳統行業,和傳統行業及其緊密。這就讓重公司分別都是一門苦生意。傳統產業利潤低、勞動密集、整個產業缺乏必要的行業標準,尤其是服務業的標準,這導致互聯網與這類傳統生意結合的時候往往需要大量的信息採集,背後則是強大的地推團隊的說服與教育。
 
人是公司的第一價值。不是技術,也不是產品。而是最寶貴的人,京東、58而言,如果沒有了人,尤其是大量的地推與地面的快遞,價值鏈極難被打通。
 
干的基本上都是曾經巨頭們不相干和不願意幹的長尾的聚合。這類生意以58為代表,電線杆上的小廣告的確巨頭看不上,但就是靠著強大的地推,58把他做成了大生意。
 
行走都是十年如一日的積累,猶如沙漠中的駱駝。選擇要做重生意的公司,一定都不是想要賺快錢的公司,他們需要的是日復一日的累積,和對細小動作的反覆演練。
 
哪麼說了這麼多,為何要說今天融資的一起作業網?因為它的生意模式極重,重到創始人自己也覺得需要燒很多錢,但是他也認為正是這種重,才能建立真正的壁壘。
 
到底有多重,先讓我們看看一起作業網的商業模式
 

一般的企業價值鏈條中,不管是B2C也好,還是B2B也好,一般只會涉及到兩端,也就是產品的端,和用戶的端,或者客戶端。你要讓二者的價值鏈平衡就好了,一般的輕公司可能就是把產品做到極致把控就ok了。
 
但是一起作業網的商業模式卻一下子涉及到三個利益關聯方,分別是教育中的三個角色,家長、老師、學生。
 
先看看三個利益關聯方的不同需求:
 
老師:學生成績好。如果可以的話,能不能讓我上課更輕鬆,工作更便利?
 
家長:學生成績好。有面子。
 
學生:我才不管什麼成績好不好,老爸不打我屁股,作業少有少,最好沒有,才不要參加什麼課外培訓。
 
這是i黑馬假想的三方的利益鏈條。先不管成不成立,而一起作業網,從名字上就知道是以作業切入的平台,那麼它的平台屬性要想成立,也需要滿足三方共贏,有一方利益得不到保證,可能就不成立。
 
還好,一起作業網創始人劉暢這個在i黑馬採訪中一再認為自己從俞敏洪身上學到很多東西的娃娃臉校長認為,這一切的核心在於搞定其中的關鍵角色老師就好了,所以,他認為一起作業網的用戶雖然都是學生,但本質上它還是像一個2B(企業級)應用。
  
如何去搞定老師,讓全國各地的老師都用這個產品?這的確是一個麻煩的問題,因為中國大大小小的學校分佈太過於分散,而且光是北京這樣一個城市,如果只是以班級為單位就足夠多的老師,這個時候,是要做重還是做輕就是一個選擇了。尤其是類似項目的時候,很多人就會選擇放棄了。
 
但是在新東方的經驗鍛鍊了創始人劉暢的地推和思考的能力。新東方之所以在中國各個複雜的地域中能夠很快滲透,與老師們善於與學校、教育局打交道是息息相關的。劉暢找到了對於老師們而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研員。
 
「教研員的利益訴求點在於,他們每年都會有課題的任務,而一起作業網這個產品,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是一個課題,這樣,我們拿著課題的方式去跟教研員談,基本上就很好切入讓老師們使用了。」
 
這就讓一起作業網有了一支線下的拓展團隊,這讓一起作業網具備了做重的基因。雖然目前這一支線下團隊只有數十人。
 
當然一起作業網之所以為重公司還有一點在於後台的數據的重。作業這個切口的邏輯要做重在於,只有你有足夠大的多的數據庫,才能夠按照老師的思路去出題,那麼如何讓題目上來,劉暢依然選擇了去做重,那就是通過手動的方式錄入,而這一件重要的事情,劉暢做了快兩年,而且是一直在做。
 
這兩個重的基因為它們建立了很強的壁壘和護城河,在這個時代,誰能幹苦活髒活,誰就能具備很強不可複製性,在一個資本浮躁的時代,態度也是一種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613

「一起唱」尹桑:22歲財務自由的90後在想啥?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6/144451.html
年輕才叫創業,50歲只算「下海」
 
我有點兒憤青,但我還是一個有情懷的人。我這T恤寫著「我愛人類」。越強調什麼說明越缺什麼,所以大家也能明白我了(笑)。
 
我是1992年出生的,所謂的「92後」一代。為什麼今年大家開始瘋狂地談90後創業,我覺得這是因為90後是一股創業的生力軍。他們是創業精神的發揚人,代表無所顧忌,他們放大了創業精神。
 
什麼是創業精神?
 
第一,年輕有為。所謂的創業,就是你越年輕越是創業,你如果在阿里做了10年、騰訊做了10年、華為做了10年,50歲出來了,那個時候你做生意別人就說你這是「下海」了,不是創業。但如果高中的時候,開了一個店、搞了一個網站、做了一個遊戲,賣了幾個億,那你是創業。
所以我覺得「年輕」這個詞兒一定是有意思的。如果我今天說,「我82年的,我做了公司有100個人,幾個億的估值」。那人家就會說,「你不行,人家鷗帥(陳鷗)都美國上市了,40億美元了」。所以「年輕」一定是創業的一個關鍵詞。
 
第二,特立獨行。什麼叫特立獨行。60後的馬云搞一搞淘寶;80後的陳歐開始賣化妝品,說我專門為一些愛漂亮的女生提供化妝品;到90後裡面就更變態了,我們賣情趣用品,不僅開店賣、搞網站賣還大張旗鼓地去全國做演講賣,這就是特立獨行。每一個創業公司,一定是非常特別,非常吸引眼球的,這才叫創業精神。
 
第三,再說理想主義。這個詞兒也很空虛,什麼叫理想主義,我有理想就是理想主義嗎?我有夢想就是夢想主義嗎?理想主義很多時候是一些別人無法理解的東西。可能當年小馬哥說,我想跟一個妹子聊天,但是我沒有她的電話,那我們只能聊QQ,所以我做了QQ。這本身就是讓信息更加自由化,讓人與人之間交流更加自由化。現在所有人都用微信、用QQ,確實你們的生活比20年前一定方便了很多,那他這個也是帶有一點技術宅的理想主義的。
 
像孫宇晨做的銳波,全球的價值網絡,這個理想主義就更大了。我不僅要改變一個行業、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我要改變全世界、改變全人類,讓全人類的貨幣流通、價值流通,再也沒有阻礙、實時、免費。所以我覺得理想主義一定是創業精神的一個表現。
 
第四,不拘小節。我穿了一個T恤、短褲、拖鞋,很多人都覺得我故作姿態。但我朋友都知道,我除了全年最冷的兩個月份,我冬天都穿拖鞋和短褲的。這個短褲是我高中第一次創業的時候穿的,我立志穿它到我上市敲鐘為止。  
 
喬布斯穿個很毛衣、牛仔褲,好多傳統企業家就說喬布斯不拘小節互聯網人。你再看扎克伯格,他上市的時候都沒有去敲鐘,直接穿著套頭衫,短褲、拖鞋遠程敲鐘,敲完了以後說各位回去工作了,不要煩了。歷史上沒有這樣上市的,但年輕人就是這樣,不拘小節。他不在乎我穿什麼衣服過來,我怎麼舒服怎麼穿。
 
我覺得特立獨行、年輕有為、不拘小節、理想主義,恰恰是90後的品質,所以說90後放大了創業精神本身,現在社會才會這麼關注90後創業。因為他們把創業這個概念發揚得最極致、最極端,所謂的做極致嘛。
 
有退路的創業成不了
 
這段時間,不管是傳統行業、互聯網企業,全部在推崇一種「我搏上一切」的精神。只有全身心投入,把我所有的時間、精力、金錢,把我的人生、理想全部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面,他才會出成果。所以說年輕人不怕輸就不會輸。
 
什麼叫All in呢,我覺得分兩種,一種是物質上的,一種是精神上的。所謂物質上,馬佳佳說90後不買房,我相信肯定在座的90後都反對,很多90後都有爹,都買房了。但是我有幾個人生選擇,第一個人生選擇,我這輩子一定不會買房。我現在上海租房子住,我一年換一個房子住,我租的房子要買的話,每平都得上10萬,但是我租的話很便宜。車我也不買,我租車開,我在美國的時候,我基本上一週開一個車,我今天開保時捷、明天開法拉力,很便宜的,我一定不會買房買車。
 
如果你考慮到買房買車,你就不會創業。你會說,我要不然先去騰訊做5、6年,有一個技術積累、經驗積累、人脈積累了,這都是扯淡,不可能的。郭列(臉萌創始人)去騰訊做了半年,也沒有積累什麼人脈嘛,也沒有積累什麼經驗嘛。所以有退路的創業一定是不行的,物質上面一定是不買房、不買車。
 
第二個我不僅不買房、不買車,我還不要錢。我認識的幾個80後的創業者或者說85後的創業者,他們創業也都拿工資的,基本上是一個月拿8000、1萬、1.5萬、2萬都有。但是我認識的90後創業者,都是拿著很低工資的。這是我第二個人生選擇,就是我這輩子不會拿一分錢工資。我從創業到現在沒有拿過公司的一分錢工資。
 
有人問我,尹桑你的融資都B輪了,你們怎麼還不拿工資,拿點兒吧。我說沒必要。主要是我覺得一個創始人拿工資的話,說明他對自己的公司股份不信任。這個概念如果你跟60後、70後、80後說的話,他們是不理解的,他們就說一個人工作怎麼可能不拿工資呢?他們就覺得我在作秀,很多人說不拿工資是作秀,但是我真的是發自內心地覺得,我沒有必要拿工公司的工資。
 
再比如說,90後創業可能會放棄一些高薪工作。你要讓80後放棄投行年薪百萬回國創業,可能嗎?不可能。但是我認識很多90後,包括孫宇晨,他當時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書,放棄美國的綠卡、放棄美國的工作,回國來創業做一個大家都覺得不靠譜的事情的話(銳波),我相信99%的人都覺得不靠譜,我非常相信。但90後本身對物質就沒有太多的依賴,也多虧他們60後的父母做牛做馬給他們創造了一定的物質積累,這是一定的。
 
第二個就是精神上。我大二輟學創業,基本上每次搞活動都會有人問我,你輟學創業你父母同不同意?各位千萬別問了。因為對於我而言,輟學根本不是一個很無法理解的事情。
 
我當時那個專業叫創業學,我們那個專業裡面7個人,都輟學了,100%全部輟學。我們精神上不會有這個枷鎖。很多人說輟學了沒有文憑怎麼辦,沒有工作怎麼辦,我覺得這個是不成立的。我不僅自己輟學了,我還把我女朋友忽悠輟學了,還忽悠她父母同意她輟學回來跟我一起創業,現在她跟我一起創業也做得很不錯。所以我覺得精神上面一定不能有枷鎖,一定要自我獨立,一定要說服父母給父母洗腦。
 
精神上還有一個,就是向巨頭挑戰。很多人做公司,會說如果這個事兒騰訊做了怎麼辦、如果這個事兒阿里做了怎麼辦。但其實90後創業者根本不在乎這個事情。好多公司、其實大公司都可以做,做了的話怎麼辦呢?其實90後不在乎,他就知道我做好這個事情一定是有價值的。是因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這種拼的精神。現在阿里、騰訊開始說我們要不投資吧,收購吧,也不會說什麼我一定要跟你搶著做。90後相信All in All nothing,一定要All in,把所有的籌碼全部推進去,不怕輸才不會輸。
 
用一個互聯網的話就是不吹不黑。我們也不應該自我吹捧,為什麼不應該吹捧呢?因為創業者永遠99%都是失敗的,都是不行的,都是沒有能力的,90後也一樣。90後沒有資源、人脈、沒有勾心鬥角,有可能最後也不會成功。
 
我第一次見投資人,有投資人說,「你父母是誰」。我說「我父母誰關你什麼事兒呢?」他說你知道比爾蓋茨父母是誰嗎?我說我知道比爾蓋茨父母是誰,但是他父母關我什麼事情呢?他們意思是說,你是年輕創業者,你沒有資源、沒有經驗做這個事兒一定會失敗。我覺得這個事情是非常非常不合邏輯的。如果你做生意的話、做創業、做投資的話,你就看項目嘛,在商言商嘛,沒有必要去帶有有色眼鏡。
 
但是我覺得這一點很多人不理解,我覺得90後其實都不用你們去理解。你們很多人說想理解90後,想讓自己變得更年輕,說我知道90後在想什麼,你們有可能會跟別人吹牛說我知道90後想什麼,我知道90後看什麼彈幕,看什麼東西的。但是我覺得其實不用理解,因為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價值觀、每代人的想法,我覺得只需要聆聽。
 
IDG合夥人李豐和我說,90後一定有什麼火的東西。我說彈幕火。他說彈幕是什麼玩意兒。我說彈幕就是你看視頻的時候上面有字飄過去。他說你回去發我幾個吧。我回去把「中國電是屎」還有些比較獵奇的東西,全部發給李豐看。李豐看完了說,這是啥××玩意兒,這個東西能看嗎?屏幕上全都是字,沒有一點圖像,你是看字還是看視頻呢?
 
他們是無法理解的。但是最後他們在很快的時間裡投資了這家企業,並且獲得了一個很好的價格。
 
我覺得很多時候70後大叔、60後大叔,其實不用理解我們在做什麼。比如說他們過會的時候,IDG這幫老人周群、熊曉鴿都不懂這個東西,一看他們的UV、PV,每天都3、4千萬的PV,有400萬的UV,他們說這事兒可以。我剛才講的所有的東西你們也不用理解,比如說我說不買房,你們肯定很多人說裝,這個人講假話。你們只要聽就可以了,時間會證明一切。
 
不同年代的人,生活體悟是不一樣的。不同的生活體悟,促生了不同的商業模式、商業背景。
 
70後一般是在40歲的時候心態產生變化,因為到他們40歲的時候,整個市場化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飽和、非常極端的狀態。他們很多人到了40歲,比如說同樣北大畢業,有的40歲在做保安,有的40歲在做什麼國家高層或者說經商、大商人或者說大明星、大老闆的,主要是以大老闆為主。所以40歲的70後會去泡清華校花。
 
80後是在20多到30歲時候,心態產生變化。他們開始看什麼《北京遇上西雅圖》、《致青春》、《那些年追過的女孩兒》、《老男孩兒》,什麼一把鼻涕一把淚,看了好辛酸,那是為什麼?因為他們在中學的時候、大學的時候還是很單純的,學生之間還是有友誼的,他們畢業了以後,有些人通過關係進投行了,有些人當公務員了,有人出國、有人賺錢。他們有些當時可能成績很好的人,反而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了。所以他們到30歲的時候可能會開始看這種青春電視劇,看這種什麼年輕的美少女,說我們當年怎麼怎麼著。
 
90後覺得這種什麼「致青春」太土了,青春有什麼好懷念的?哥當年已經混得很開了,沒什麼單純的東西。90後其實在中學時,已經非常市場分化,就是有錢沒錢、有權沒權,非常兩極分化的生活體悟,他們已經感覺到了。我是南外畢業的,我們班當時有一個正部級的子女,還有一個是千億市值公司的公子,那個公子上學的時候,門口站四個保鏢。當時大家都知道他是教師的兒子、老闆的兒子、掏糞工人的兒子,他沒有父母……各種各樣他們都知道的。他們已經非常兩極分化,他們對這個事情已經看得非常清楚。
 
所以,40歲的70後們開始搞不三不四的生意,30歲的80後開始看什麼青春電影,《後會無期》都是這種,80後很希望看到這種突破、理想主義、大學這種兄弟友情,女生的這種純潔愛情的故事。但是90後根本不在乎這種東西,所以我覺得每代人有不同的生活體悟。
 
再換一個更加商業化的例子,60後、70後這代企業家,比如說做淘寶、做京東、做攜程、做了搜房。他們那代人對物質的極度匱乏是有深入骨髓的理解的,他們知道物質不流通、信息不流通,對他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害處。所以他們把信息公開化,把交易雙方公平化、信用化,所以才有了這些交易公司,包括像QQ、微信這種,他們知道當時人與人之間有多麼不好聯繫到,所以他們做的商業模式,跟他們當年的年代是很有體悟的。
 
但是80後和90後,他們深入骨髓的感悟可能不一樣。可能是說我們沒有隱私,父母天天管我,天天讓我做作業,讓我去上補習班,我沒有隱私,我們沒有個性化,他們說什麼誰的張家的孩子是什麼,李家的孩子是誰,誰家的又融資了,所以他們的體悟是不一樣的。他們可能對個性化、對隱私、對這種更加有互動性的、更加有樂趣的社交、遊戲可能更加感興趣一點,所以說80後和90後一定會誕生新的價值。而這些新價值,你知道馬云也好、馬化騰也好,劉強東也好,這些人是無法理解的。他們覺得沒這個必要性,比如說小馬哥說,他到現在為止還不理解為什麼閱後即焚這麼火,但是在美國,確實高中生、初中生、大學生,全部都用閱後即焚。所以說新時代一定會有新價值,這是深入骨髓的生活感悟,而不是浮於表面的商業模式。
 
改變世界一定要做O2O
 
90後創業者常帶有幻想主義。什麼叫做幻想主義,就是說他的自我價值邏輯,非常非常成熟,比如說類似我們跟馬佳佳一起做活動,而馬佳佳對整個商業模式她的自我邏輯,叫做邏輯自治,他們覺得說這個東西非常自治,但是我們外人看起來說啥玩意兒,一坨屎,根本就看不懂什麼東西。同時他們也帶有有色眼鏡看別人,比如說別人的公司是干嘛的,別人的公司吹牛逼的,別人的公司都是扯概念的,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壞現象,也不是一個好現象。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是好事情。
 
很多年輕的優秀的技術工程師或者說設計師,去了一個什麼90後的公司做,做了兩個月發現90後的老闆特別扯淡,整天罵人、脾氣不好,一點兒管理的手法都沒有,很多朋友、張三李四成群結隊搞幫派鬥爭,所以我覺得90後創業者一定會遇到管理瓶頸的。我們現在公司將近100多個人,我是最年輕的一個。我們最大的員工是55歲的員工,他帶一個部門,我們有將近16個部門經理,這個時候你一定會遇到管理瓶頸,你如何管理比你年紀更大的人。第二個是商業瓶頸,就是說這個東西到底能不能賺錢,到底怎麼賺錢、怎麼融資。光是「我有一個理想」是不會有人給投錢的。
 
最後一個是理想前景,我兩個公司都賣了,第一個沒賣多少錢,第二個賣了不少錢,現在算是財務自由,所以我不拿工資也沒關係。但是如果我下面再想幹一個事情,我的夢想到底是什麼?我遇到非常多的90後創業者,他們對理想已經開始產生迷茫。我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理想,我生活中什麼都有,大家都對我關懷備至,我有很多員工,但是我到底想做什麼?你看60後的創業者,李嘉誠也好、柳傳志也好,他們能幹到70歲、80歲、90歲,依然像牛、馬一樣在前線幹著非常苦逼的事兒。但是很多年輕創業者在相對成功以後,就不會再有更深層次追求了,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追求什麼,是追求改變世界還是追求賺錢,還是追求名利雙收、地位、美女,所以他們是沒有一個非常切實的理想的,這也是一個問題。永遠只有這個行業裡面最強的人,才會存活下去,別人一定會被淘汰。
 
我高一的時候去美國讀書,高三的時候第一次創業。我本科專業是創業學,全美國本科僅有兩家學校有這個專業,這個學校非常好,教我們一些非常實用性的科學,讓我們第一堂課就帶著單子去跟別人談,10萬美元、百萬美元的案子。我們真的是為學校幾百萬、幾千萬的錢負責。他們也告訴我們創業是一種生活狀態,當時我們這個專業7個人,都輟學了,有一個人去開按摩店了,推著小車去挨家挨戶,移動互聯網的按摩店,然後還有一個人開了一個游泳池,因為那個人喜歡游泳,搞了一個大游泳池,教所有的人遊泳,我是唯一一個互聯網創業的。所以並不是說創業一定要搞一件很大的事情,但是創業一定是一種生活狀態,就是對理想的追求,對細節的不在乎,對創造力,對於純粹產品的追求,是一種生活狀態。
 
我第一次創業是做本地家政O2O的,就是把墨西哥黑人大媽送到大家的宿舍裡面給他們清掃Party以後的殘留物的。第二個是生活品配送。把美國各大超市裡價格極其低廉的東西送到宿舍裡面去。當時我們看到一瓶水在學校裡面賣1.99元,我們在超市裡面發現36瓶水賣1.99元,但超市裡電池按108節起賣,256節。除了馬佳佳以外,沒有人用電池能用256節的,對不對?所以我們把所有的電池全部都拆分開來,把洗髮露、可樂、薯片全部都拆分開來,送到宿舍裡面去賺錢。
 
為什麼我要做O2O?

我覺得想改變世界,一定要做O2O。
你們目前的生活跟10年前的生活是天翻地覆的。你們通過手機打車、通過手機訂酒店,通過手機買東西,去京東、淘寶買東西,通過手機聊天、通過手機視頻對話,通過手機可以干各種各樣的事情。但是你們發現本地生活服務,你們跟10年前、100年前、2000年前、5000年是沒區別的。比如說你們吃麵條,2000年前坐下來小二上面條,現在吃麵條老闆來碗麵條,是沒區別的。包括唱歌、電影、按摩、健身、球館,所有的線下生活消費,跟2000年前是幾乎沒有區別的。但是這個行業一定會迸發出一些非常有能量的公司,他們把整個的線下行業改變。
 
比如我們做的「一起唱」,我們把整個線下KTV唱歌的體驗全部都改變了。你進入KTV以後,不需要找服務員了,手機掃碼,房間開好,進去以後你不僅可以唱歌,你還可以玩兒遊戲,你可以打德州撲克、可以玩兒斗地主。我們現在可以用手機開塞車、打FIFA,我們還跟《刺客信條》的公司合作。

我們可以在裡面玩兒跳舞遊戲,可以玩兒體感的網球、羽毛球、橄欖球、殺人類似的遊戲,可以跟別的包廂的人社交,可以和包廂之外的人社交,可以和這個地點附近的人社交,把整個KTV變成一個社交包廂,完全去顛覆、改變目前線下唱歌的體驗,跟以前是完完全全不一樣的,而且我相信所有的美容美發、健身球館、吃飯也好,所有的線下服務行業都會被改變的,所以我們希望帶來革命性的消費體驗,帶來跨時代的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80

當我們Line在一起

2014-09-08 TCW
 
 

 

第一次體會到Line的魅力,是在去年《台灣黑狗兄》紀錄片上映時。

「等一下我Line給你,」人在彰化小鎮的黑狗兄,操著一口鄉土味十足的國語,跟買家溝通自創品牌襪子的設計圖樣。這一幕播出時,觀眾不約而同的笑出聲來。當時Line推出才一年多,這位台灣本土小頭家,在第一時間就跟上全球科技潮流,令人印象深刻,也見識到這款軟體的庶民滲透率。

一年後的今天,Line已充滿我們的生活,有人甚至用它發訃文、跟公司辭職,小老闆們則用它下訂單,連七、八十歲的阿公阿嬤都自動成了貼圖愛用者。

一款簡單的軟體,把昔日的巷弄人情、親族往來搬到線上,近一年來,更演變成職場溝通工具的第一選擇。根據我們針對企業主管進行的調查,高達近五成的主管已經用它在處理公務。

這是一個新溝通時代:過去的e-mail時代,主管期待員工在六小時內回應,但在Line時代,他們期待能在三十分鐘內收到回應;過去,員工被期待以精準文字進行溝通,但現在除了文字以外,如果能幽默的利用圖像完成精準溝通者,功力將更勝一籌……。

但當Line變成生活裡的常用動詞時,Line症候群也開始蔓延;已讀不回的焦慮,是最廣泛的現象,甚至因此產生破解已讀不回的App。

當我們躲在螢幕後,享受著它帶來的即時互動、避免直接對話的尷尬時,許多因為間接對話、被迫即時回應而衍生的認知落差也出現了,尤其不同世代、不同權力結構的認知落差更明顯。於是,一場場的猜心遊戲上演。

然而,心是最難猜的。這份「Line職場溝通大調查」就顯示,老闆跟員工對Line的認知大不相同,很明顯的,新的溝通默契尚未被建立,因此也形成了意料之外的溝通障礙或焦慮。

還在為對方已讀不回而困擾?或為了維持禮貌而犧牲自己的時間一一回覆?我們的建議是,與其把時間拿來猜心,不如花點時間、拿出勇氣,跟群組成員們說清楚、講明白,建立一套當我們想Line在一起時的生活公約,讓大家越Line越快樂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59

一起走過的日子 by C2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4/10/15/%E4%B8%80%E8%B5%B7%E8%B5%B0%E9%81%8E%E7%9A%84%E6%97%A5%E5%AD%90/

一起走過的日子

1266608034958
那人那天嬴了, 但您看他今天輸的更多。

學生們,民主是長久的運動,沒有每天都嬴,相信您們追求的是最終的勝利。

年長八十八來向您下跪,為什麼?因為他愛您們,更愛香港。

香港走到今天這步, 得來不易,該當珍惜。

全世界都支持了,但試想最終受傷害的是誰?

孩子們,看到您們,我看到香港的未來。

您們有智、有勇、有謀。未來請您們務必把書念好、努力工作、愛惜健康、孝順父母。

黑社會、黑警,那裹沒有? 金鐘就沒有壞人麼?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急不來,也不必急一天。

長路漫漫,有心的人一起走。不是100米,是馬拉松呵!

訓練有素的專業公司秘書,曾在多家上市公司,無論是主板和創業板。超過10年上市公司經驗涉及與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擁有雙碩士學位,專業為公司管治和工商管理,再加上各個領域專業文憑訓練,精通英語,中國和普通話。在英語教學和兒童發展有豐富經驗。願與您分享生活上的人和事。
Posted in 人生哲學 and tagged , , ,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053

兩個好人,但可能一起毀了綠城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5e4.html

     我在朋友公司遇見來訪的綠城相關人,問我對老宋重回綠城的看法,我因為很久沒有關註,只以為是資金的問題。

     這幾天了解了一下,才知道是經營價值觀出現了碰撞。

     我曾在兩家合並時寫了一篇熱情洋溢的文字,稱贊我認為房地產行業兩個最值得尊重的創業者。是的,王石和任誌強都不算,因為兩人算是打工的,打工者的精神世界負擔是很輕的。

     但在看過一些瑣碎之後,我嘆口氣:宋衛平總回綠城是個錯誤的決定。

      是的,孫宏斌為讓綠城擺脫困境,采取了非常激進的策略,來讓融綠渡過困境。我不得不說,這是唯一的策略。

      孫在綠城危機時,高溢價購買股份,是一種情懷,一種信念,一種對宋的尊重。甚至去掉了違約責任。

      宋在回歸後,極力約束手下在外發布對孫不利的信息,也是一種尊重,一種情懷。

      兩個生意上的成功者,在用最不生意的方法來處理一次巨額交易,這是中國人的特性,不能說好壞,只能說感動。

      老宋耗盡心血,以理想主義的情懷傾註心力,打造中國最優秀的家居建築藝術成品,維系品質,甚至維系客商之間的情誼,這是我們心動的那一點。

      老孫極盡資本運作的完美,以理想主義的情懷傾註心力,打造中國最現代化運作的房地產業,並二落兩起,這是我們尊重的一面。

       但這兩者確實是沖突的,資本側重於生存和盈利,情懷讓位於理想,其次才是盈利。

       在一個長周期的上行階段,綠城可以走的很好,兼顧理想主義和盈利,即使如此,也屢次遇見資金鏈危機。那麽,在一個長周期的下行階段,綠城再維系過往的做法,必死無疑。

       所以,孫宏斌是一個非常清醒的地產商,他一切和原有體系沖撞的做法,都可以維持綠城生存,從而在生存之後,再談發展,甚至可以繼續宋的理想主義。

      而宋衛平回歸綠城,必然延續以前的做法,而在未來的十年里,是房地產業陰跌的大趨勢,必然走向強者兼並,弱者大規模死亡的境地。這樣的傳統做法,必然讓綠城無法承受,走向死亡。

       正確的做法是孫或者宋,無論誰做,快速出清庫存,獲得現金流,縮小高品質住房的規模,以高端產品做形象,低端產品做規模的做法生存下去。

       很顯然,宋不是合適的人選。他的心太軟,太理想主義,不夠血腥,砍不下手去。

       而很多時候,冷酷卻是活著的唯一選擇。

       我這樣說,是因為了解自己,我也是A血型的天蠍座。

       我也在做一個理想主義的企業,了解宋的一切情懷。但不同的是,我經歷過地獄般的生存境地,我知道僅依賴理想主義是無法生存在我們這個國度的。所以我在初始,就對夥伴說,該妥協的時候,我們要妥協。

       某天,我和合作方簽合約,我要他們把營業執照正本和法人身份證拿來,並蓋章複印件。並去網絡調查他們歷史,親自去公司幾次看實地。合作夥伴說,他們從來沒遇見我這樣的人。

       是的,我明白大家的不舒服,但就像我買機票一定會買保險一樣,把自己的死亡預計進去,然後去生存。

       我以這個事情來告訴兩位老大哥:

       好人,但是生意是生意,生存是生存,活著才有資格講情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64

沙特王子:要減大家一起減 沙特不會讓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521

在沙特政壇極具影響力的王子Turki al-Faisal al-Saud周二表示,“除非伊朗、俄羅斯和美國願意一起減產,否則沙特不會考慮任何減產措施。沙特不會主動放棄市場份額。”

Turki王子此前是沙特情報部門的負責人,也是沙特高級王室成員之一。他是在帶領外交團出訪倫敦時做出上述表態的。Turki同時強調,“只有OPEC成員國嚴格按照產能規定,沙特才會考慮削減產能。”暗指一些成員國(伊朗)私下出售原油。

對於伊朗和沙特,Turki認為目前的原油價格的確對他們經濟有所不利,但是沙特本身擁有足夠的資金儲備來應對低油價。

此前俄羅斯財長Anton Siluanov曾在OPEC會議前警告稱油價下跌所帶來的財政收入暴跌將會導致俄羅斯經濟陷入危機。

OPEC代表在11月的會議上表示,OPEC決定保持石油生產目標在3000萬桶/日不變。該消息引發油價在兩天之內跌幅超過10%。

在OPEC內部並非一致認同維持產量,OPEC內部一直存在以伊朗和委內瑞拉為代表的“激進派”和以沙特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為代表的“穩妥派”,其原因是各產油國對成本的計算差別懸殊。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曾公開表示,“將會繼續努力,直到油價回到它應有的價格”。伊朗石油部長Namdar Zanganeh也在強調,“油價快速下跌不能幫助OPEC解決失去市場份額的問題”。可惜的是,沙特就是OPEC中說一不二的武林盟主,伊朗一直被沙特視為頭號地緣政治對手,伊朗與委瑞內拉的呼籲被否也就不足為奇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884

滴滴快的“在一起”:一切為了IPO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6501.html

滴滴快的“在一起”:一切為了IPO

第一財經日報 趙陳婷 2015-02-16 07:44:00

滴滴快的合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IPO,各投資方在背後起了強力推動的作用。

從出租車到專車,一路廝殺而來的滴滴和快的最終相約在情人節這天,告訴大家“一笑泯恩仇”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

於是,趕在羊年春節前幾天的這個情人節,不少人為這樣一個頗難理解的愛情故事刷屏了。

有感慨以後再也不用開兩個打車軟件但是可能紅包銳減的乘客;有抱怨再也不用偷偷摸摸每天伺候兩個“滴(的)”但是高額補貼難再的司機;也有力圖情人節當天忙著告訴大家“大未必好”專車同行們……

實際上,滴滴快的終於合並,是各投資方在背後強力助推的結果,畢竟雙方合並上市將更有助於IPO及資本方套現。

被“打臉”的易到們

曾經的死敵滴滴和快的終於站在了一起,易到用車毫無意外成為當天最為尷尬的存在。

原因很簡單,滴滴快的牽手的11天前,滴滴將要合並的對象還是易到用車。

當時,有自稱業內人士在互聯網上稱滴滴打車與易到用車已達成合並意向,合並後公司將改名為“滴滴易到”。該人士還言之鑿鑿地稱,合並後新公司估值將達80億美元以上。

不過,這一消息很快被易到用車方面予以否認。易到用車CEO周航隨後也在微博上否認,“一條謠言,照出你們一個個都不好好上班幹活,凈刷微博微信了。哼哼,我挨個@你們老板去!”

不僅如此,易到官方還發出《易到要做的事情很大,假新聞別攪和》稱,“易到今晚有大事宣布,不是你們被塞到手里的那篇假新聞。易到要做的事情很大,不是幾個黑公關攪和一下就能擋得住的。奉勸放假新聞的人:我們目標是你們想象都未曾到達的地方。別光顧著看我,請看路。”

但當滴滴和快的真的宣布合並,易到用車似乎就成為被“打臉”的存在了。畢竟,雙方合並之後,專車無疑成為戰略重點。

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真實情況似乎應該是這樣的。

按照業界廣為流傳的信息,在滴滴和快的合並過程中,一直積極謀劃合並的滴滴還曾與易到用車、AA租車等企業進行談判。但與易到合並談判遭到周航的激烈反對,而與快的的合並遭到了阿里的反對。於是,滴滴和快的的投資方對外放風滴滴和易到合並的消息,以刺激快的股東及阿里巴巴,推進交易。

這一刺激手段貌似的確有效果,滴滴並購易到用車的傳言遭否認後沒幾天,滴滴便如願牽走了快的。

對此,無償被拿來當槍使的易到用車坐不住了。

面對滴滴和快的的愛情宣言,易到用車的公開回應是,“兩個長得特別特別像的,產品節奏一模一樣的,運營方式也一模一樣的公司,合並了。大,未必好。夢想,並非金錢造。”

而此前同樣被傳收到過滴滴繡球的AA租車說得更加詳細,“兩家在數據及模式上都非常近似,從打車軟件時代就互為最大的競爭對手,可以說彼此也是最了解對方的人,選擇在情人節宣布聯姻也並不意外。”

此外,AA租車在公開聲明中表示,在打車軟件時代兩家有幸獲得資本青睞,在資本一路扶持下成為“勝者”。“然而,打車軟件只是信息撮合平臺,專車卻是專業的出行服務,兩者基因完全不同。而兩家基因類似的產品合並,數據規模不會加倍,產品質量也不會疊加,支付方式上能夠彼此兼容,但對專車而言基本上也不存在下車操作支付的問題。”

當資本說了算以後

雖然滴滴和快的背後的騰訊和阿里一直被認為是滴滴快的並購不可能實現的重要論據,但這個時候,資本的力量更為重要。並不是說騰訊、阿里心疼錢,不肯燒錢補貼了,而是滴滴快的背後的資本方坐不住了,特別是市值上在中國只有小米可以媲美的Uber已經被提上上市日程的情況下。

快的CEO呂傳偉通過內部郵件給這次合並列出三個理由:惡性的大規模持續燒錢的競爭不可持續;合並是雙方所有投資人共同的強烈期望;除了財務因素外,合並後可以避免更大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新公司可以馬上加速開展很多新的業務。

雖然在專車市場上,相比易到用車,滴滴快的其實是後來者,但在騰訊和阿里的補貼下已發展壯大。所以業界的普遍觀點是,合並本身確實能停止補貼上的惡性競爭,但有效防止競爭對手抄後路才是滴滴快的當下的關鍵。

在這一點上,作為Uber的中國傳道者,易到用車的回應是,“我們可能沒有那麽多優惠券,可我們真的有車。”

的確,作為後來者,車源是滴滴、快的一大痛點,更何況原來的租車公司開始加快融資,強化垂直布局,它們擁有車輛資源,比兩大打車軟件公司更有效率。

無獨有偶,AA租車也回應稱,“對專車至關重要的,車源靠譜、安全為先、服務品質,這些方面我們暫未看到合並為其帶來的幫助。”

而另一方面,趕在UberIPO之前上市也是資本方的要求。對於滴滴和快的而言,如果在IPO節奏上落後對手一步,至少2015年會失去先機,而後續創新、拓展、包裝的成本會大大增加。

據了解,滴滴快的合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IPO,各投資方在背後起了強力推動的作用,雙方合並上市將更有助於IPO及資本方套現。

對此,呂傳偉也並不否認。“去做一些我們之前一直想做,卻沒有精力去做的事情。合並之後,上市計劃也會提上日程。”

只不過,對於滴滴快的而言,合並雖然能夠暫時化幹戈為玉帛,一起沖著IPO前進,但是業界更為擔心的是年後這兩家公司在具體業務和運營上的磨合,畢竟資本只是一個開始。

編輯:余佳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03

滴滴、快的“在一起” 易到用車不高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94

Img371717302

易到用車稱,已於近日正式向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局、國家發改委舉報滴滴和快的的合並行為未按要求向有關部門申報、嚴重違反中國《壟斷法》,請求立案調查並禁止兩家公司合並。

易到用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家公司在未合並前就展開了“燒錢大戰”,在事實上支配了行業內的市場規則,一旦合並成功,無疑會綁架行業規則,排除和消滅市場競爭。

易到用車認為,合並方之一快的打車在其官網2014年3月披露的信息顯示:該公司司機賬戶流水達47.3億元人民幣,月均營收超千萬元,僅此一項就遠超相關法規規定的反壟斷申報標準。兩家未經申報而實施合並案件嚴重違法。兩家合並後在相關市場上的市場份額超過90%,在事實上構成了在線打車行業的寡頭壟斷,將消滅和排除相關行業的市場競爭,嚴重損害中國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對於易到用車的指控,滴滴快的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合並後的營業額遠未達到《反壟斷法》規定的相關標準,因此雙方尚不俱備主動申報壟斷的資格。

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稱,目前商務部還沒有收到有關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相關交易經營者集中申報。根據反壟斷法及其相關規定,經營者集中達到申報標準的,經營者應事先向商務部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

2月14日,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聯合發布聲明,宣布兩家實現戰略合並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71

滴滴、快的“在一起” 易到用車不高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94

Img371717302

易到用車稱,已於近日正式向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局、國家發改委舉報滴滴和快的的合並行為未按要求向有關部門申報、嚴重違反中國《壟斷法》,請求立案調查並禁止兩家公司合並。

易到用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家公司在未合並前就展開了“燒錢大戰”,在事實上支配了行業內的市場規則,一旦合並成功,無疑會綁架行業規則,排除和消滅市場競爭。

易到用車認為,合並方之一快的打車在其官網2014年3月披露的信息顯示:該公司司機賬戶流水達47.3億元人民幣,月均營收超千萬元,僅此一項就遠超相關法規規定的反壟斷申報標準。兩家未經申報而實施合並案件嚴重違法。兩家合並後在相關市場上的市場份額超過90%,在事實上構成了在線打車行業的寡頭壟斷,將消滅和排除相關行業的市場競爭,嚴重損害中國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對於易到用車的指控,滴滴快的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合並後的營業額遠未達到《反壟斷法》規定的相關標準,因此雙方尚不俱備主動申報壟斷的資格。

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稱,目前商務部還沒有收到有關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相關交易經營者集中申報。根據反壟斷法及其相關規定,經營者集中達到申報標準的,經營者應事先向商務部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

2月14日,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聯合發布聲明,宣布兩家實現戰略合並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