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国美电器中报净利润5.8亿元 同比下降近半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22/20090822024858496.html


每经记者  岳伟

        昨日下午,国美电器(00493,收盘价2.24港元)公布了2009年中报,公司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04.6亿元,同比下降17.73%,环比下降2.63%;基本每股收益0.045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净利润仅为5.8亿元,同比下降49.57%,相较

苏 宁电器  (002024,收盘价14.43元)之前在业绩快报中公布的12.6亿元的中报净利润落后一半之多。对于净利润下滑50%的情况,国美CEO 陈晓表示,公司上半年关店110家,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付出成本4000多万元,同时影响销售额18.2亿元。另外,在财务方面,公司还计提了下半年 的关店成本,将其摊入上半年的成本,因此在销售额下降的同时,净利润也下滑。

        国美新闻发言人何阳青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净关店应在100家,但在上半年关闭110家的同时新开了30家,因此,下半年将关店20家左右。国美还将进入三级城市,陈晓表示将会有新的模式出现,但暂时保密。

        此外,国美已开始进行旗舰店布局与展示区的改造工程,以进一步提高顾客的消费体验。陈晓介绍,国美下半年将在北京、上海、深圳复制中塔店的“新活馆”模式。同时,公司将参照苏州人民路店的旗舰店模式新开30家~50家。

        在贝恩入股后,国美现金已达55亿元。贝恩董事长竺稼表示,将会在下半年向国美派观察员,对国美财务、法务及管理进行咨询,并为国美寻找相关人才。而近期贝恩的工作重点是协助国美改善IT和ERP系统、财务分析系统及推广电子商务。

        对于国美是否参加9月8日香港法院对黄光裕的聆讯,陈晓明确否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6

“地产龙头”SOHO中国中报不佳后劲足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09/20090909024835426.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中国商业地产龙头——SOHO中国(00410,HK)昨日公布了上半年业绩。因为今年上半年公司并 无任何新项目完成或入账,所以集团的营业额仅为7190万元(人民币,下同),毛利为1650万元,股东应占净利润仅为1292万元。每股盈利仅为 0.002元,公司表示不派发中期股息。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SOHO中国的营业额较上年同期的1.05亿元减少了 3270万元,降幅为31%,SOHO中国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结算的建筑面积减少造成的。今年上半年集团结算的建筑面积为1645平米,而SOHO中国在 上年同期的建筑面积为3173平方米。不过,今年上半年结算的建筑面积平均价基本与去年持平,为35868元,去年为35437元。

        尽管SOHO中国上半年账面业绩表现平平,但实际上该公司的业务表现并不逊色。业绩显示,公司今年前八个月已经签订了价值约为74亿元的销售合约,预计今年全年的商用房地产产品销售额将创新高。

        对于在今年频频出手拿下大项目,SOHO中国主席潘石屹表示,通过私人磋商和公开拍卖可取得更多的烂尾项目及收购更多的土地,总的来说,公司目前可销售的物业达500亿元,并且拥有280亿元的可用资金,“我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争取强劲的利润增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5

招行中報分析 - 1 ZT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8/1-zt.html

作者: 枯榮

1、不良貸款88.5億,比年初減少9.06%,貸款減值準備263.37億,比年初增加9.71%。不良貸款率從去年年末的0.82%,降低至 0.67%,下降0.15%。撥備覆蓋率297.59%。對比民生銀行,不良貸款75.12億,比年初的73.97億增加1.15億,不良貸款率 0.79%,比年初的0.84%,下降0.05%。撥備覆蓋率229.42%。不過我仍然認為,考察減值準備金對貸款及墊款總額的比例更能客觀考察銀行對 風險的撥備覆蓋情況:招行中期的覆蓋率是1.979%,民生銀行是1.80%,交行撥備覆蓋率為161.17%,對總貸款的覆蓋率為1.97%。注意到, 招行自2008年中期這個覆蓋率達到最高:2.7%以後,逐步下降至1.979%,其他銀行也是類似。

這說明,銀行的信用成本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這也是市場所擔心的:如果呈現逐步上升趨勢將會如何?招行目前的對總貸款的覆蓋率以及撥備覆蓋率,還是讓人感 到安心。滙豐在高風險階段能保持對總貸款的覆蓋率達到2.3%以上。當然,那種眯著眼睛算命,銀行不良貸款率會從不足1%,暴增至3%,甚至更高的算命先 生自然是視而不見的。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從成熟的市場體系來說,總體和GDP是關係緊密的。所以,2011年開始GDP不會年度下滑超過2個百分點,是堅 信銀行體系穩固的前提。

2、信用卡貸款不良率首次下降,從09年年末的3.4%,下降至2.44%。此前一直呈現上升趨勢。

3、房地產業及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總計4148.8億,占整個貸款總額的31.17%,其中個人住房抵押貸款3032.6億,占22.78%。民生銀行的房 地產業貸款及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為2280.17億,占整個貸款總額的23.87%,其中個人住房抵押貸款1061億,占11.11%。可見,招行將力量放 在了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上,而房地產業的貸款,民生銀行稍微高於招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按揭貸款)方面的安全性,目前很多資料是從香港等地得出的,我相信 這個策略有合適的地方。因為零售貸款如果做不好,對零售業務的整體影響是非常大的。還是那句話:銀行的壁壘在於轉換的成本,而轉換的成本,取決於為客戶提 供的業務廣度和深度。零售貸款(主要是個人按揭貸款)方面,招行高於交行,更高出民生銀行一倍左右,個人按揭貸款,招行比民生銀行高出接近3倍。

4、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問題,中報中各銀行均沒有詳細披露,按照比較集中的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及交運、倉儲及郵政業來看,招行中期兩者總計 1519.9億,占總貸款的11.43%,民生銀行總計1225.7億,占12.84%,交行披露的公共事業和交通運輸兩個行業總計占比22.56%。總 體而言,國有大行的該貸款總量是較大的。股份制銀行相對較小。但整個情況只有等到年末才能清楚。

5、逾期貸款來看,招行中期為129.75億,相對於年初的121.31億,增加8.44億。而民生銀行中期為91.15億,相對年初減少5.38億。這 說明,招行未來存在一定的不良貸款上升的壓力,3個月內逾期的貸款增幅較大,但逾期貸款總額相對於貸款總額而言,整體仍不足1%,風險是可控的。

先看到這兒,實際上首先關注的並不是收入、利潤等,對銀行而言,平穩的增長遠比快速的增長更佳。“成長”的概念是非常深遠的,例如有“毀滅性的成長”,即 公司投入資本的回報率低於資本的機會成本,那這樣的成長絲毫不會給股東帶來利益的增長。也有掩蓋風險下的“成長”,還有賒帳下的“成長”,還有透支未來的 “成長”。

對於招行,我關心的重點是:資產品質的控制、零售業務的進展、最後才是收入及利潤的增長。我不想看到招行為了做出業績,而降低風險的撥備程度、降低發展所必須的行銷管理費用,甚至增加高風險領域的收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32

平安每股派发0.15元中报未提及重组事宜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25/1529674.shtml

每经记者 徐子莫 发自上海
本周二(8月24日),中国平安中报披露,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98.66亿元,公司将向股东派发截至2010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0.15元。但公告未披露与深发展的重组事宜。
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营业收入938.18亿元,同比上升28.32%;每股收益1.3元,同比增长27.45%。公告称,利润的增长受益于保险业务规模保费的快速增长,以及银行、证券、信托等业务的提升。
公告披露,报告期内,平安寿险业务加大了对盈利能力较高的个人业务的推动力度,个人新业务规模保费增长迅速,较2009年同期增幅达52.1%。平安产 险保费收入实现61.1%的大幅增长,市场份额较2009年底提升1.5个百分点;同时,业务质量持续优化,综合成本率较去年同期下降4.7个百分点至 96.5%。
养老险企业年金缴费、受托管理资产及投资管理资产三项统计指标保持业内领先。寿险业务上半年实现规模保费931.25亿元,同比 增长26%。截至2010年6月30日止,保险资金净投资收益为126.18亿元,净投资收益率为4.1%;总投资收益为103.65亿元,总投资收益率 为3.7%。银行业务方面,平安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亿元,同比增长56%。
投资业务方面,平安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125.6%,IPO及再融资项目行业排名第一。公告称,公司向股东派发截至2010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0.15元。
自6月30起,中国平安与深发展进行重大无先例资产重组事项而停牌至今。目前,两家公司何时复牌仍无时间表。平安集团新闻发言人盛瑞生表示,具体进展以公告为准,整合方案还需耐心等待公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0

馬士基中報盈利27億 航運貢獻驟減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9/1OMDcyXzM1ODY1OA.html

21世紀網訊 8月17日晚間,A.P.莫勒─馬士基發佈2011年上半年財報,至六月底馬士基總營業額達299.27億美元,集團整體盈利上升8%至27.3億元。

「我們的碼頭業務和石油相關業務表現出色,這是上半年整個集團取得令人滿意的業績的主要原因。」丹麥A.P.莫勒─馬士基集團CEO安仕年8月18日接受記者獨家採訪時解釋道。

雖然馬士基集裝箱運輸業務盈利較去年相比跌66.7%至4億美元,但比起韓進、中海集運等虧損業績,馬士基已算得行業內表現上佳。安仕年直指運力過剩是行業虧損的罪魁禍首。

綠葉叢中一點紅

如果虧損比喻為綠葉,紅花比喻盈利,馬士基的業績,不啻是萬綠叢中一點紅。

馬士基財報顯示,該集團上半年營業收入達299億美元,同比增長9%,由於出售了英國Netto食品公司獲利7億美元,集團淨利潤達27億美元,同比增長8%,稅後投資資本回報率為12.8%。

截至二季度末,馬士基集團總資產淨值為372億美元,與2010年底總資產淨值344億美元相比有所增長。

與此相對比的是,8月以來發佈各自業績的航運公司頭上一片慘綠。

日 本三大船公司因會計時限較其他公司晚了三個月,日前公佈的是其首季業績,分別錄得71.5億日元、80.5億日元及37.3億日元的虧損。日本郵船首季營 業額是4477.3億日圓(下同),同比跌11.3%。商船三井營業額為3491.1億,同比跌12.1%。川崎汽船則有2442.1億,跌3.8%。

韓 進海運日前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計營業收入約43.2億美元,虧損約3.84億美元。二季度韓進海運班輪業務,箱運量同比增長5.2%,集裝箱業務輸 入 17.87億美元,但由於燃油成本高企,歐亞航線和太平洋航線運費遲遲不能恢復,集裝箱業務虧損達1.59億美元。

有兩家公司雖有盈利,但較去年業績相比,利潤下滑明顯。美森第二季度的營業利潤只有940萬美元,較去年3700萬美元,下降75%。東方海外上半年純利也大減86.3%,至1.75億美元,該公司預測下半年經營困難。

國內集裝箱巨頭中海集團目前尚未發佈集裝箱業務的中期報告,但中海集運此前已發佈業績預虧公告,加之第一季度已經虧損了2250萬美元,料虧損額或將擴大。

事實上,即使是財務表現最佳的馬士基,航運業務的貢獻也在驟減。記者查閱馬士基財報發現,過半利潤貢獻實際上是來自馬士基石油和天然氣業務,該業務盈利達12億美金。而作為核心主業的集裝箱航運業務盈利只有區區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66.7%。

運力過剩之傷

在對業績狀況進行解釋之時,眾多公司一致認為,全球航運業景氣低迷,需求增長放緩、油價高企及運費下跌是業績不佳的共同原因,但分析師卻指出運力過剩才是罪魁禍首。

安信證券分析師吳莉認為,危機過後,班輪船東再次回到以市場份額為主的傳統競爭模式,使得市場閒置運力大幅下降,實際有效運力的增速大幅超過需求增速。

儘管業界頻繁呼籲封存運力,但是和 2010年相比,2011年閒置船舶比例卻已經降到1%以下,而去年1月這一比例高達11.5%。閒置運力的重新投入導致一季度有效運力增長達到16~18%,遠超市場需求。

吳莉認為,2011 年投放在歐美主幹航線上的5000TEU 以上的大船投放量是2010 年的1.6 倍左右,導致東西主幹線供需失衡。粗略測算今年歐洲航線和美洲航線新船投放速度在15~20%左右,將遠高於同期8%左右的集裝箱貿易量的增速。

「目 前,我們看到很多航運公司急切希望把在2009年經濟危機前市場繁榮時期訂造的船舶裝滿,」安仕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誠,新增運力使得運價降低,再加上很 高的燃油價格,使得這一時期盈利倍受壓力。實際上馬士基運輸集裝箱數量增長6%,達380萬標箱。可平均運價,包括燃油附加費,與去年同期相比卻降低 3%。

「因為運力不斷增加,航運市場正經歷著比較困難的時期,緩慢的經濟增長及波動的市場態勢在未來兩個季度還會持續。」安仕年認為,整個航運市場在下半年會面臨巨大的挑戰。(21世紀網 高江虹 實習記者楊亦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03

[转载]银行业如何估值?---以2011年银行业中报为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f4b4a0102dw2n.html

  银行一直为很多著名的投资大师所喜欢,其中有名的有巴菲特,小戴维斯等等,原因在于银行业可以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回报,而这种巨额回报的内在原因则归咎于 目前的货币体系。自从上世纪70年代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各国的政治首脑为了上台也好,为了对抗经济危机也好,无不以增加货币发行量为武器。这种 盲目的短视行为造成世界经济从这以后进入货币超发的新时期,而银行业作为依附于货币体系之上的特殊行业,在其它行业在受到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摧残之时享受着 其带来的高增长。如果有朋友对这一说法觉得难以理解,那么来看看最最简单的模型:假设银行业的利润用Y代表,货币发行量用M代表,而息差用X代表,则银行 业的盈利模式可以表示为:Y=MX,X代表息差,取决于各银行的实力。而M则从过去三十年开始一直在不断地增长,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目前全球政治体系依 然保持现状,则M必然会保持增长。于是大家可以发现银行业与人口无关(保险业的软肋),与经济发展好坏无关(当然前提是优秀的银行),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无 关(比如制造业在美国就过得很辛苦,而优秀的银行在全世界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中都活的相当滋润)。
    银行业有很多优点,很遗憾的是上帝是公平的,优点越多,缺点也越多,比如银行提供的产品是无差别的货币,比如银行是高杠杆行业,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使 得银行的股东损失惨重,这点只要看看美国,在次贷危机中众多银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夜之间倒闭,而反观制造业,比如通用汽车则一路磕磕碰碰亏损盈利亏损 盈利了几十年,如果不是次贷危机,估计这个巨大的家伙还能撑个几十年。因此投资银行业需要投资者更加的小心谨慎,否则一切的盈利都是浮云,犹如中东某位富 二代在花旗银行上的过山车,所有的收益不过是黄粱一梦。
    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对于银行业的估值就涉及到如何评估银行业的风险,以及在认识到风险的前提下最大化投资收益。那么如何对银行业进行估值呢?笔者认为估 值不是简单的摆弄贴现率以及利润的数字游戏,估值是建立在对企业全面了解之上的对企业价值的全面量化结果,用简单的话就是说:不仅仅要弄清楚这东西是好是 坏,而且要弄清楚到底这东西值多少钱,所以笔者对于估值的定义完整的包含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估值的基础,而定量分析则是估值的结果。
    基于以上对于估值的理解,要对银行进行估值,则首先要弄清楚银行业的商业模式,任何脱离商业模式的估值都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房子一般不堪一击,这点大家一 定要牢记。从直观上说,银行业的基本商业模式为吸收公众的存款,并将其贷给资金需求者,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与资金拥有者因为承担了一定的违约风险而从资金需 求者手中赚取一定的费用,这笔费用在银行与资金拥有者之间如何分配则取决于银行与资金拥有者之间关系如何。在存贷款这一模式基础之上,对于利润的追逐促使 银行业凭借自己在渠道以及客户资源方面的优势进入诸如资金管理,咨询等行业以赚取中间业务收入。自从美国《格兰姆—里奇—布利雷》法案允许银行混业经营以后,越来越多的银行更进入保险,证券承销等业务领域,极大地扩展了银行的利润来源。
    虽然现代银行正把触角伸进更多的领域,但是存贷款业务仍然是银行业的主要业务,并且也是银行获取客户资源的重要方式,因此正确理解存贷款业务是区分银行业与其它行业的重要关键点。
    对于银行业来说资金就是其生产资料,但是与其它行业存在重大差别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首先银行并不拥有资金的所有权。如果说存款利率是资金的价格的话,那 么银行付出了获取生产资料的价格,但是换来的只是一段时间内对其的使用权。其次,银行并不对资金这一生产资料进行任何的改造,或者增加其附加价值,因为银 行的产品,也就是贷款亦是资金,这意味着银行业是一个没有附加价值的行业,而银行产品市场也是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因此银行业在在一存一贷中赚取的不过是因 为承担违约风险而获得的回报。
    从以上对银行业的理解,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a:对于银行来说,获取存款的能力直接决定了银行获取利润的能力。上文中最最简单的模型中直接阐明了这个道理,对于单家银行来说,存款越多也 就意味着M越多,自然Y值也就越大。其次则是我说的,存款的增加意味着银行客户资源的增加,而客户资源是银行发展非利息业务的关键点。存款的业务能力直接 决定了银行表内业务的发展,如果表内负债业务受到制约,则银行有动力通过表外发展负债业务,这会极大地增加银行业的风险。
     b:银行业是个高风险的行业,这一高风险源于银行业对于作为生产资料的资金并不拥有所有权以及银行业平均15倍的高杠杆。直观上来说,银行业只要资产损失达6%就意味着股东的净资产被完全吞噬殆尽。
     c:银行业是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无论是在生产资料市场,还是在产品市场,银行都是在与完全无差别的资金打交道,因此如果把不同等级的客户 做一个划分,并且认为给不同等级客户的贷款是“有细微差别的产品”,那么这些不同的产品因为面临了不同的违约风险而能够获取不同的收益,换句话说在银行业 不存在不同资产有相同定价的情形,对于高资产定价的商品未必能带来高收益。(实际上在资产证券化时代,这点更加明显,不同等级贷款的证券化产品有不同的收 益率以及不同的CDS)。对于这一点有疑问的可以阅读笔者之前博文《什么是银行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d: 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是银行业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低风险高收益方式。从简单模型入手,如果M固定,则对于相同贷款产品而言资金成本越低则在产品风险一致的情况 下收益越高,也即是风险相同的情况下锁定高收益。又或者M以及X固定,则资金成本低意味着在相同收益的情况下锁定低风险。
    除了以上几点,对于银行业来说还面临着金融脱媒的问题。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通过成本更低的商业票 据市场以及债券市场进行低成本融资,银行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排除在资金循环的体系之外。因此对于银行而言,在个人业务市场上能够占据主动是其在未来能否 保持足够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因此对于本人而言针对银行的评估就是基于以下五个标准:
     1:存款的增长速度如何?
     2:存款的成本如何?
     3:零售业务如何?
     4:风险控制如何?
     5:投入的每一单位资本收益如何?
    以下就结合银行业2011年中报对各银行使用如上标准进行定性分析。
    

一:盈利能力

   [转载]银行业如何估值?---以2011年银行业中报为例
    作为投资者而言,首要关注的自然是盈利能力如何,否则其它指标再优秀,不赚钱也是无用功。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
      1:传统五大银行的盈利能力总体上高于股份制银行,这点无论在ROA以及ROE上都有体现。究其原因在于五大银行凭借在计划经济年代继承下来的网点优势,使得现在不需要花费高代价建立新网点,从而降低了收入成本比。
      2:传统五大行由于在ROA上的优势,使得其不需要借助于高财务杠杆就能获得高于股份制银行的ROE。这意味着传统五大行可以容忍更高的资产损失。
      3:从排名上看,五大行中建行与工行的盈利能力依然保持在最高位,而在股份制银行中招行一枝独秀,其次为中信银行以及民生银行。
      注:表中红色数据为本人自己演算,因为报表中没有提供相关年化数据。
    
二:存贷款能力
[转载]银行业如何估值?---以2011年银行业中报为例
    存款是一切银行业务的基础,没有存款不仅意味着银行没有生产资料,没有借贷资金,也意味着没有客户资源。来看看“中国民生银行商贷通”在新浪微薄上的一段话就知道存款有多么重要了:
   “在我们总行管理部门也有存款任务了,银行快被逼疯了,存款都交准备金去了,上午开了存款动员会,下半年计划还要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如果没有存款就要泡汤了。为了小微,我捐肾卖血拉存款去。”
    这段话发表于2011年09月02日,也就是央行规定保证金存款也要提交准备金后的不久,后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为何民生银行会对存款这么着急。
    对于银行来说,能不能拉到存款以及拉到存款的成本高低是银行综合实力的最直接体现,对于这点有疑问的朋友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把自己的资金存在A银行而不存 在B银行,同时为什么存在A银行的资金是活期而不是定期。银行为了获取低成本的资金,也必须从这两点出发考虑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比如以我知道的招商银 行来说,其不仅服务质量最高,而且开发了很多个性化的产品来吸引活期资金。当然我的认识并不是最全面的,一个银行的综合实力也不仅仅在于此,因为我相信个 人无论如何都无法全面的了解一家企业隐藏在竞争优势背后的运营模式。所以对于我来说最直接的方法便是观察统计的数据结果。
    在统计数据中的第一栏是存款增长率,之所以用增长率而不用存量,原因在于不同的银行因其规模的不同而不能简单的对比。在存款增长率第一栏中是总存款增长 率,斜杠后的数据为扣除保证金存款后的存款增长率,也就是结算类存款增长率。之所以把结算类存款单独统计,原因在于从去年年末开始的负利率以及不断提高的 存款准备金率导致银行在可贷资金方面的资源日渐萎缩,在这一经济环境下许多在存款吸收方面有困难的银行,或者是一些在以前不注重负债业务的银行开始大力发 展诸如承兑汇票,代付业务,信用证业务等等的表外业务,通过这些业务吸收保证金存款,不过这种以保证金形式吸收的存款稳定性基础较差,而且对增加银行客户 资源的贡献较低,因此结算类存款的增长速度如何可以揭示一家银行在好日子中是否真正下功夫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综合来看,传统的五大行在这一领域依然占据优势,不仅总体存款增长的最快,结算类存款的增长也高于股份制银行,并且总体的资金成本也大幅低于股份制银行。
    而在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则在各方面都强于同业,甚至强于五大行。可以看到招商银行的存款增长速度全行业第一,结算类存款增长速度全行业第二,仅次于光大银行,如果结合存款成本来看,则招商银行远胜于光大银行,真正实现了在低成本下存款的快速增长。
    在这一统计数据中最令人惊讶的则是民生银行,其总体存款增长速度较快,但是结算类存款的增长速度仅为2%不到,这意味着以下几点:
     1:民生银行平时不注重锻炼内功。股份制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由于网点较少而相对于五大行存在劣势,因此为了在吸收存款方面股份制银行更需要在平常多下功夫,这是个需要前期巨大投入,见效缓慢的功夫活。
       (这一问题的来源在于民生的股权结构以及股东持股的目的,比如作为前十大股东的某位大佬完全是个大散户,认为长期持股的长期就是3年,这导致民生对投入少,见效快的业务有极大的兴趣。)
     2:民生银行相对于其它银行来说至少在这半年表外业务急剧膨胀,表外业务的风险需得到关注。
    同样的,兴业银行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需要大家多关注。
    (注:根据Trustno1兄提供的数字,在2011年上半年,民生的代付业务做了300亿,而贷款垫款830亿;兴业的信托受益权做到540亿,它的贷款垫款不过750亿)  
    在贷款业务方面,股份制银行的收益则明显高于五大行,原因在于五大行的贷款中有很多是“准政策性贷款”,这类贷款在低风险的同时 也带来的低收益。从数据来看,五大行中农行与交行的贷款收益较高,而股份制银行中民生,华夏,兴业的贷款利率较高。对于贷款利率,笔者的看法是最高的太激 进,最低的太保守,中庸最好。
    在存贷款能力这一单元,综合来看排名如下: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居于前列。
    注:中国银行由于外币业务较多而导致存贷款成本失真,因此在表格的斜杠后面特意列出中国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存贷款数据。

三:零售业务
[转载]银行业如何估值?---以2011年银行业中报为例
     零售业务是银行业的未来,原因在于之前提到的金融脱媒:当大企业脱离银行而通过股票市场以及债券市场融资以后,银行的批发业务会急剧萎缩,特 别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这点更为明显;同时零售客户的粘性较高,定价能力弱,这对于即将进入利率市场化时代的银行业保持高净息差来说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个人存款增长率来说,华夏,光大,民生位居前列,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它们的资金成本相当高,这反映出它们缺乏雄厚的客户基础,因此需要用高成本来招揽资金。兴业银行则令人大出以外,原本认为其零售业务并不突出,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其在零售存贷款方面有非常巨大的进步。
     除了中国银行外的四大行在适中的成本基础上很好的维持了存款的适度增长,而缺点则是在贷款业务方面收益较低,原因可能是四大行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较多,而定价较高的个人消费贷款占比较低。
     总体来看,在个人存贷款业务上招行保持了适中的存款增长率,最低的资金成本以及中等偏上的资金收益率,实力超过传统五大行。
     评价银行零售业务的综合指标则是零售业务利润占比,因为银行业除了利息收入之外,还有大量的中间业务收入,因此零售业务利润占比指标能够更加 全面的反映一家银行的零售业务实力。从指标来看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光大银行位列前位,交通银行的数据是业务收入,可能与利润有较大偏差,仅 供参考。从结果来看工商银行与招商银行零售业务强悍并不奇怪,从存款业务的强悍就可以推测出这两家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的不俗实力。中国银行零售业务占比较 高可能与其原先在涉外业务方面的垄断有关,至于光大则比较令人意外,需要进一步阅读报表查明原因。    

四:风控能力
[转载]银行业如何估值?---以2011年银行业中报为例

    因行业分析的最后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则是风控能力,这里的风控能力既包括银行以往以及现在对风控的态度。
    银行在当前对于风险的态度由风险资产增速,风险资产增速/资产增速,拨备覆盖率等指标来衡量。其中风险资产增速反映了银行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增速快的银行 的资产更多的暴露在风险之下。其次,风险资产增长过快会降低资本充足率,在监管日趋严格的今天这样的行为加大了银行的融资需求。从统计数据的结果来看光 大,交通与中信银行都较为保守,民生,华夏与兴业则较为激进。招商银行在这一项上有两种数据,据招商银行对于这一差异解释是平台贷款监管新规和信用卡未使 用额度等监管政策调整影响,考虑到招商银行在2011年第二季度的资本充足率相对第一季度有所提高,因此招行风险资本增速较低这一点较为可信。
    而银行以往对风险的态度则更多的体现在不良贷款率以及不良贷款核销占比这一数据上。不良贷款的核销是指对于确定无法回收的贷款从计提的减值拨备中消去,因 此不良贷款的核销不影响银行当前的利润。大笔的核销不良贷款率有助于降低不良贷款率,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对银行业风险控制的判断应该结合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 款核销占比数据一起综合判断。
    从数据上来看,兴业银行与招商银行无可争辩的成为最佳风控银行:不仅不良贷款率低,而且不良贷款的核销占比也处于低位。其次则是民生,光大,中信等股份制银行。农业银行虽然不良贷款核销占比处于低位,但是不良贷款率最高。

五:总结
    从以上五个指标对比来看,我们不难看到传统大行依然在行业内占据优势地位,而股份制银行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不同的领域全面逼近传统大行,具体如下:
    1:招商银行不仅保持了综合实力第一的水平,其在各领域的优势在不断的加大,已经达到了全面领先的境界。
    2:民生银行依靠小微企业在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突围,盈利能力显著增强,不过其在存款业务,零售业务方面的弱势极其明显,这使得其为了保持利润增长而行事激进,激励目标过于短期。
    3:光大银行在盈利能力以及存款业务方面同样较弱,不过较强的零售业务以及风控能力弥补了其缺点。
    4:中信银行与光大类似,唯一的区别在于中信在零售业务方面相当弱小,以此推断中信银行在对公业务方面十分强悍。
    5:兴业银行则继续保持最强的风控能力,不过其盈利能力正被被其他银行超越。从数据上来看,其零售业务较强,不过对公业务十分弱小,反映在存款上,其对私存款成本较低,而总体存款成本相当高,这意味着其对公业务资金成本相当高。
    6:浦发银行与华夏银行在各方面都乏善可陈,不再具体论述。
    7:工商银行从综合考虑在五大行中排名第一,强劲的盈利能力,存款吸收能力与零售银行业务是其排名第一的原因。
    8:农业银行虽然有较差的风控能力,但是考虑到有其历史原因,可以继续观察,不过其最低的资金成本以及较强的零售业务能力是的其在五大行中排名第二。
    9:建设银行与农业银行总体实力不分上下,建行风控及盈利能力相对较优,不过在存贷款业务以及零售银行业务方面则落后于农业银行。
   10:交通银行唯一的亮点在于其零售银行业务,在五大行中仅次于工行。
   11:中国银行实在是乏善可陈,在各方面都不仅落后于其它大行,甚至落后于大部分的股份制银行。
   以下图标是笔者根据统计数据做出的综合评分表,表中的数字是各银行在每一项评比下获得分数的加总,比如招行在ROE项排名第一,则获得12分,在财务杠杆项排名第8,则获得5分。最后总分越高,说明银行的综合实力越强。
注:从个人的角度,笔者可能会赋予结算类存款增长率,负债成本,零售业务以及不良贷款率较高的权重,并对较高的贷款利率赋予较低的权重,这样的行为可能会改变下表的结果。    
[转载]银行业如何估值?---以2011年银行业中报为例


    通过以上在了解银行业商业模式基础上筛选出指标而对各银行做出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各家银行的优劣以及综合实力,这就是笔者说的定性分析,也就是估值的初步。
 
  在经过复杂的对比以后,当然就是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银行,进行全面的跟踪分析,这包括以历年报表为基础的全方位分析,以试图找出这家银行形成这一优势的历史 原因,并判断管理层对未来的战略选择是否在加强这种优势,这一步主观性较强,也是估值被称为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的原因。
    估值的最后一步则确定合适的介入价格。一般来说银行业的自由现金流与其它行业有本质的不同,因此对于银行业的估值采用DCF模型可能得到极为扭曲的结果, 笔者一般在选取最优秀银行的基础上对其采用RIM模型进行估值,并在估值的基础上打个五折作为安全边际:最优秀的银行避免了未来利润的波动造成估值的不 准,而五折的安全边际则最大程度上预防了黑天鹅的出现以及市场非理性的下跌。
     以上就是笔者对银行业估值的全过程。
熊熊 2011年09月03日晨写于日本国东京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8

創業板中報大變臉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7-27/100416031_all.html

 儘管新股發行改革對信息披露的要求日益嚴格,但創業板多家上市公司中報卻出現業績大幅下滑,和上市時的預測迥然相反。

  目前公佈業績的公司中,尤以2012年5月剛剛登陸創業板的珈偉股份(300317.SZ)為代表。僅僅兩個月,該公司上半年淨利潤預期同比減少95%左右,而投資價值分析報告中曾預期淨利潤70%的預期增長,讓人大跌眼鏡。

  創業板披露業績預減的上市公司比例之高亦令人震驚。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發稿時,公佈業績的公司中,過去一年時間內上市的創業板公司業績預減的高達31家,佔過去一年中創業板上市公司的32.29%,而中期業績比上年同期減幅在40%(含)以上的更多達10家。

  「新上市創業板公司業績大變臉,嚴重打擊了A股市場的信心。」一位券商營業部資深人士說。

  從業績下滑嚴重公司所處行業看,既有新能源、光伏、電子元器件等受外圍經濟下行影響巨大的週期性行業,亦有包括製藥、水務環保在內的抗週期行業。基本不具備行業特徵和趨勢性。

  翻看公開渠道獲得的各大券商的研報,新股上市時除了例行的風險提示,無一例外地看好新上市公司增長前景。即使中報變臉,也只有寥寥幾家券商將建議買入或增持的股票下調為中性。

  「國內外整體宏觀經濟走弱的確對企業業績下滑造成影響,也不排除一些公司借勢『洗澡』,但如此大面積、大幅度的業績預減,很難排除上市前保薦人過度包裝甚至涉嫌欺詐的嫌疑。」一位資本市場人士表示。

業績突變

  7月14日,珈偉股份發佈公告披露其上半年業績,上半年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僅為240萬-340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94.12%-95.85%。這一消息引發了業界極大關注。珈偉股份今年5月3日招股,八天後正式在深交所掛牌。在其主承銷商國泰君安證券的研究部門撰寫的投價報告中,珈偉股份全年淨利潤預期為9800萬元,較2011年增長70.70%。

  在投資價值報告中,國泰君安的分析團隊對珈偉股份的歐美渠道著重強調,認為是未來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保證,並將珈偉股份定位為「光伏照明行業的領導者」。基於這樣的基本面判斷,國泰君安對珈偉股份給出18.20元-19.60元的估值區間,對應2012年市盈率區間為26倍-28倍,對應2011年市盈率區間為44.40倍-47.80倍。

  2012年3月,北美政策環境突變,美國商務部決定對相關產品徵收2.9%-4.73%的反補貼稅,徵稅由光伏電池擴至光伏組件,對境外市場佔主要收入來源的光伏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大利空。

  「珈偉股份不是純粹的光伏企業,企業生產的多是LED和光伏結合的可選消費品,較一般的消費品波動性更強,美商務部『雙反』對其影響並不大。」參與珈偉股份投價報告撰寫的國泰君安分析師劉俊廷對政策利空這樣解釋。

  珈偉股份公告其業績預減的原因,一是受到海外市場訂單下降、國內市場尚在開拓中的影響;二是為盡快拓展國內市場,加強了研發和銷售團隊的打造和投入。

  海外市場的下滑趨勢並非突發。國泰君安的投資價值報告顯示,2008年至2011年,珈偉股份收入和淨利潤增長幅度波動較大,特別是2011年的營收和淨利較2010年增幅僅分別為0.38%和2.95%,與2010年實現的快速增長對比強烈。投價報告稱,公司2011年增長平緩主要受單一北美市場惡劣天氣影響,並聲稱隨著歐洲市場順利開拓和LED照明業務取得進展,綜合抗異常天氣能力將得到明顯提升。根據投價報告,光伏照明的銷售旺季是春夏兩季,2009年至2011年度,珈偉股份銷售旺季收入佔當年營收的比例分別為74.51%、76.68%和89.97%。半年報業績大幅下滑意味著公司全年業績極有可能達不到預期。

  對於業績出現跳水,劉俊廷不願做出正面回應,僅向財新記者表示,淨利潤下滑不代表營收下滑,並稱「珈偉股份去年大力投建實驗室和擴充營銷團隊,費用不斷上升」,從而影響業績。

  「太陽能燈國內市場規模十分有限,基本上依賴出口,出口環境不好的情況下,業績下滑在所難免。」一位合資基金太陽能行業資深分析師說。

  問題是,這難道真的是上市前完全無法預料的業績下滑嗎?

  「這是一個明顯的上市前粉飾業績的情況。市場行情一變,立刻就現出原形了。」來自買方的另一位大型基金行業資深分析師直言。



順勢「洗澡」

  「剛剛上市一年、半年甚至幾個月就出現業績預減,這對於保薦機構而言是十分難堪的。」上述券商營業部資深人士表示。

  根據現行保薦辦法的規定,儘管業績大幅預減需要保薦人作出解釋,但只要能夠解釋業績下滑是外部原因造成的,很可能免於追責。

  創業板的業績變臉不僅僅是最近一年上市的公司,如果繼續向前追溯,創業板開板近三年來,300多家上市公司的中報表現,則會發現業績預減範圍將進一步擴大。根據財新記者統計,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最初一年上市的公司中,業績預減達59家,佔同期登陸創業板公司的44%。

  這些業績預減的公司中,首批登陸創業板的公司有十家之多,其中不乏曾經受到資本市場熱捧的樂普醫療(300003.SZ)、吉峰農機(300022.SZ)等公司。

  「今年中報的業績預減,一個原因當然是整個經濟處於下行,對於中小企業和成長型企業而言壓力會更大,但顯然一些行業因素早已顯現,在承銷推介的過程中,投資人並沒有作出正確的判斷。」一位大型券商資產管理部門資深人士直言。

  舉例來看,有的是純粹的行業因素。例如萊美藥業(300006.SZ),一位醫藥行業資深分析師表示,萊美藥業業績預減20%-30%的主要原因是併購項目對公司2011年的業績貢獻很大,增速自然加快,2012年公司對此項目投入較大的研發力量,今年的同比利潤增速出現下降,屬於正常情況。

  有些公司業績預減儘管是因行業因素導致,但顯然投資人在公司上市時候判斷出現偏差。比如仟源製藥(300254.SZ)、金城醫藥(300233.SZ)等抗生素類公司,上述醫藥行業資深分析師表示,受限制一類抗生素使用的影響,這些公司上市時,行業下行因素已較為明顯,但沒有引起投資機構的重視。

  行業下行因素也可能在上市後一段時間顯現。以樂普醫療為例,首發市盈率59.56倍,首日股價飆漲至63.4元,較發行價上漲118%。「樂普上市時是公司增速最快的時候,但後來支架類器械的價格一直處於下行通道,業績必然下行。」一位買方醫療行業分析師認為。

  他同時指出,樂普基本面也存疑。「一個成本100元的支架,終端賣到一萬多元,比國外大品牌在國外賣的價格還要貴,這種模式能持續多久?」上述買方醫療行業分析師直言。

  上述券商資管部門資深人士表示,經濟下行過程中,小企業生存壓力很大,各方面成本不斷上升,這些挑戰是短期內創業板上市公司必須要面對的。

  對於大面積的業績預減,一位資本市場資深人士認為不能不考慮「大非」減持因素。「近一年甚至近半年業績就出現大幅下降的公司,除了可能有粉飾業績的情況,在普遍經濟不好的情況下,如果將短期業績做低,『洗個大澡』,換來未來業績預增,將為減持提供便利。」他並稱,有的週期性行業或者政策型行業有意將業績做低,也有打壓競爭對手,讓競爭對手無法通過上市融資獲得支持。

  但根據財新記者對過去三年創業板公司業績預減比例的統計,「大非」減持需求最迫切的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預減比例並不低於剛上市的公司。

過度包裝

  「如此大面積、不分行業的業績預減,上市承銷過程中券商機構的過度包裝因素不可忽略。」一位券商行業資深人士坦言。

  他指出,一些券商在承銷過程中不負責任地推介公司,使得擬上市公司估值虛高,造成當時展望的業績增長不僅不能實現,甚至出現業績預減。

  「有一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當時的保薦機構承銷部門人士在推介時,給我們列出了價格區間的底限,並且自信地表示未來兩年業績都會實現50%左右的增長,一再強調如果我們出價低就不用考慮了。」一位大型基金資深分析師這樣形容一次創業板推介會。

  這位資深分析師當時對公司的判斷就認為有一些下行因素,沒有參與報價。「一年後業績就出問題了,我當時的判斷是對的。」他表示。

  有券商行業資深人士分析,券商過度包裝與現行保薦人分成制度密切相關。「券商的承銷費用分成制度各不相同,這幾年依靠創業板『發跡』的國信證券、平安證券等券商都是採用項目組提成方式的激勵。」他指出。

  不止一位大型券商投行部門人士介紹,目前主要的券商承銷費用分成機制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以中金、中信、中信建投等為代表的券商,其獎金激勵可以概括為「大鍋飯」,即投行部門的業績不純粹以項目成功為導向,各個項目組根據當年整個投行部門的業績和組內業績情況綜合考慮獎金激勵。

  另一種則是以平安、國信為代表的新銳券商,其獎金激勵基本上是項目導向,可以理解為「包干分成」,「一個項目組對承銷費用收入的提成可以達到20%,甚至30%」。

  據財新記者統計,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上市的333家創業板公司中,公佈中期業績的共有123家公告業績預減,佔比36.94%。而其中,平安證券保薦的45家中有22家業績預減,佔其保薦公司比例的48.89%,國信證券保薦的32家企業中有10家業績預減,佔比亦高達31.25%。

  其中平安證券保薦的公司中,恆信移動(300081.SZ)和智云股份(300097.SZ)業績同比下滑幅度最大,分別達-198.23%至-168.41%和-100%至-73.44%。國信證券保薦的堅瑞消防(300116.SZ)預減幅度高達-261.46%至-234.55%。

  另一位券商資本市場部人士介紹,採用項目組分成機制的券商,往往費用也是項目組自負。「項目組跟公司談好的,費用自己出,項目做出來,公司一般拿走50%,給項目組30%左右,其他的還有後台支持部門的獎金。」

  「現在承銷佣金基礎比例能夠達到3%,超募部分佣金比例有的能夠達到7%。一個小的創業板項目,有時佣金總額高達七八千萬甚至一個億。」一位券商領域資深人士表示,「這樣的分成機制會激勵保薦機構儘量提高發行價格和募集資金規模,甚至不擇手段。」■

  本刊實習記者高麗欽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63

銀行中報密集期,談談我眼中的銀行的真實的經營 mlle

http://xueqiu.com/1373420548/22136156
博客裡看了看,很多人都對銀行的中報做了詳盡的分析,清一色的財務分期,涉及到企業經營方面的少之又少。本人4年前深入研究過銀行業,N年前更是研究過財務分析,各行各業年報看了數百份,如今是越來越不愛看年報和財報了(不勤奮了?),只是做幾個基本的數據統計,不會去深度挖掘了,這些工作留給專門的財務人員吧。因為關注的企業不多,一直在做追蹤,所以心中有數,看中報年報,只關注幾個數據,去應證管理層是否靠譜,這就是我所做的全部。

年報出來的幾個銀行,興業,招行,還有馬上要出的民生,我看都沒必要看,根本不會超出什麼預期。有人說,不良率提升了,撥備少了,我覺得這些人可能是不懂銀行可能是前幾年都沒關注銀行,去年和前年銀行儲存了多少撥備?300-400%的撥備率,現在不釋放更待何時?釋放了就叫美化利潤?難道你希望撥備率一直提高或者保持?不良率一直下降?這是在用幻想投資還是在理性投資?

銀行看財報看不出什麼東西,當然這是對外行,內行還是能看出一些東西的,關鍵在於你懂不懂銀行的經營。很多外行看利潤,殊不知銀行的利潤可以隨便操作(08年平安巨虧,為了滿足未來融資需求硬是把帳做成盈利了。),這是典型的市場思維,關注PE。請問,企業的經營和PE有關係嗎?年報是什麼?年報不是企業的語言嗎?年報是用來瞭解企業經營活動的,很多人本末倒置了。

招行這些年的重點在於負債業務,也是從負債業務起家,做的確實不錯,當然投入也很大,合不合算現在還不好定論,結果去年發現不行,因為利差縮小,於是決定攻堅資產業務,當然行長們美化成要做「集約資本的業務」,短期類大肆擴張。這說明什麼?頂層設計有問題?前幾年的戰略有問題?對行業的誤判?管理層的水平?更細一點,做資產業務,你的客戶怎麼來?你的人才建設怎麼來?你的數據庫怎麼處理?這些東西財報都能看到,也都看不到,看你怎麼看。招行對永隆的收購實在是敗筆,股權結構也不行,經過近6年的觀察,別的不說,管理層只是平庸的管理層而已,看不清中國市場的形式,一味的模仿,沒有創新。另外糾正一個外行的看法,同樣的利差,貸款利率低風險就小。這是想當然,沒有實際的經營,我也不解釋了,似乎巴菲特08還是09年的年報裡談到他控股的一家房產製造兼金融服務的企業的時候,談到過這個問題。

浦發一直是一家中規中矩的銀行,之前老老實實做對公業務,對公業務是最賺錢的業務,成本低,效益高,人人都想做,最近開始在中小企業和信用貸以及保理業務上發力(這些都不是看報表的結果,是我實際生活中接觸到的,各個分行,網店有規模,有任務),方法是簡單粗暴的價格戰,搶客戶資源,對我所在當地的一家最大的國資背景的擔保公司說:「別的行能做基準的我們9折,上浮的我們基準,顧問費另結。」業務團隊呢,也是不知道哪裡拉的,大部分甚至包括核心操作環節都外包,做規模,沖任務,完成績效指標。估計是管理層突發奇想要進入小微市場(群氓?),下了死命令,這和招行的管理層一樣,是不值得信任的管理層。最讓我不放心的是,對核心操作環節的外包,業務團隊只是做制式工作,這樣下去如何鍛鍊團隊,提升軟實力(報表裡看不出,呵呵)?浦發中報我簡單看了看,主營收入增長很快,沒細看,估計原因在此。

興業一直是一家不錯的銀行,創新很多,基層業務員能力一般,中層幹部和行長級別還不錯,業務特點很明顯,劍走偏鋒,避開主流市場,做自己熟悉的事情,所以資產質量一直保持的都不錯,我對此投信任票,因為和興業打過很多交道。興業很少給大型企業放很多低息的貸款,更不會放信用貸,中小企業這塊做的還算不錯,至少不是屬於和招行浦發一樣突擊進入,這些年一直維持在一個水平上,小微貸款利率行業內偏高,附加值也不多,但是有個好處是處理靈活,所以客戶質量還不錯。不要以為處理靈活就風險大,銀監會那種蠢到死的政策你覺得風險小?呵呵。管理層水平極高,說是行業內第一不過分,常年觀察,沒有出現什麼搖擺。

民生銀行是故事最多的銀行,大家都知道的我就不講了,之前就是幾個大股東的財務公司,在股權結構的博弈下,在幾個大股東自身素質和眼光的提升下,一步步走到現在。現在的管理層,還算穩定,至少從結果來看,不說管理層高瞻遠矚,至少是言行合一而且目前來看效果還不錯,最近嚷嚷著要做頂層設計,是不是有點自信心爆棚,持續觀察。管理層對中國的金融市場有深入的理解。我個人的理解和他們一樣,中國的金融市場,就是一個空白的市場,90%的企業沒有金融服務,這一塊才是發力的點,所以我說招行的管理層平庸,為什麼看不到這點而去做什麼零售銀行,浦發呢,根本懶都懶得看,就吃老本,興業不太好評論。空白市場,優質客戶很多,議價空間大,增值服務好開展,而且企業對銀行的粘性比個人強太多了(關於這點,很多書呆子不知道,居然說招行的個人客戶的粘性更大,去換個銀行的基本戶試試),更為關鍵的是,對團隊的歷練,對核心數據的採集,對小微經驗的積累。目前來看,民生的基層業務員執行力最強,中層管理人員素質一般,行長級別的也是大業務員的思維,具體經營過程中明顯的客戶做不過來,和浦發一樣,有外包的行為,但是核心的東西大部分自己操作,尤其是在供應鏈的管理上面。同樣是衝量,沖規模,但是背後的東西不一樣,民生的思路很清晰,從事業部的改革,到分行行長的權利的約束,再到小微的發力,和管理層的承諾和規劃是一致的,我對民生的戰略投信任票。

最後說一句吧,都說小企業風險大,實際經營過程中,民生採取企業主或者股東的個人無限連帶責任制,捆綁了股東,(這才叫創新,招行可以汗顏了)所謂的信用貸其實就是抵押貸,收的信用貸的利率(綜合成本的中位數為10%,最高16%),違約是抵押貸的風險(身邊有個朋友體驗了民生討債團隊的功力,說黑社會不為過),更好的是這樣的貸款風險很低,之前很多小企業就是老闆的殼子企業,去騙銀行貸款的,所以行業內思維定式覺得風險高,民生找到了問題的關鍵,你的企業要貸款OK,先把你個人變成透明人,什麼財產都供出來,這樣就區分了哪些是騙貸的,哪些是真正需要運營的,通常小企業運營只是周轉,時間短,但次數多,回報也不錯,所以高息也能承受。現在你是否覺得風險的來源不是高利率了呢?不多解釋了。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事情,為什麼一開始只有民生去做?這個值得思考。現在很多銀行,包括興業,浦發等等都模仿民生,採取類似的方式放貸,為什麼幾年前他們不這樣做?難道僅僅是因為政策?因為小企業的風險權重?說不過去吧,我看還是管理層的問題。都說商貸通的壞賬率低的不可思議,要經歷一輪經濟週期再看,這是在做投資還是在想當然?不去真實世界找答案,而在象牙塔裡找答案。當然,未來競爭加劇,民生開始非理性的放鬆條件放貸另當別論,目前來看還沒有這樣的跡象,留心報表裡壞賬率,逾期等數據,不如去多和信貸員聊聊天。哪一天,你自己養一個殼公司,養個三年,能從民生騙到錢就要開始警惕了。

沒想到會寫這麼多,我不是專業的寫手,信手寫也,凌亂不可避免,大家湊合著看,如果有高質量的提問,我會在評論中回覆。弱智問題,缺乏邏輯,缺乏科學態度,發洩情緒等非理性的問題不會作答,或者一刪了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412

補中報反路演備詢價 新股發行暗戰悄然打響

http://www.xcf.cn/tt2/201307/t20130705_458448.htm
儘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尚未塵埃落定,但一場發行暗戰已經悄然打響。

  

  業內人士預計,新股發行改革方案在集合各方意見後有望正式公佈。儘管具體時間不明,但投行已在按照最快7月底8月初有公司率先獲得批文來安排工作進度。新股正式發行日期有待發行人與投行選擇時間窗口。不過多位投行及擬上市公司人士表示,一旦獲得批文將即刻著手發行事宜,以盡快掛牌。7月31日為補充中報「分水嶺」,很多準備工作被提前進行。

  

  多位投行人士證實,已針對手中已過會未發行項目進行IPO「預演」。一方面著手補充中報數據,備戰批文,另一方面已開始與機構及部分個人投資者溝通詢價事宜,甚至開展非公開路演。

   

  批文「暗戰」打響

  

  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公開徵求意見已結束數日,各方均在等待其正式發佈。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在新股發行改革辦法徵求意見時間截止後,有關部門在北京又召集券商開過一次座談會,徵求各方意見建議。投行人士表示,監管層希望更深入瞭解市場對改革辦法的意見建議。

  

  在改革辦法正式發佈之後,擬上市企業需獲得批文。如果在8月之後獲得批文,擬上市企業必須補充中報財務數據,發行時間將延後。目前投行已按照最快7月底8月初有公司率先獲得批文來安排工作進度。

  

  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目前投行正在全力確保自家項目能儘早拿到批文,搭上發行首班車。

  

  「我們好幾家過會的客戶已經開始著手補充中報,這幾天就基本可以完成」,北京一家投資顧問公司人士透露,7月後投行及客戶均預期發行窗口打開在即,補充中報正是為了率先獲得批文做好準備。

  

  而一家擬上市公司人士也確認了補充中報的信息,他透露,監管層鼓勵排隊企業及時更新財務數據。之所以提早啟動補充程序,一方面是因為「積極補充中報起碼可以讓監管層看到我們願意積極做好信息披露、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為拿到批文做好準備;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補充中報工作頗為繁瑣,除更新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數據外,發行人還需辦齊工商、環保等諸多年審材料,為搶搭首班車必須提前進行相關工作。

  

  「我們也建議客戶盡快補充中報數據」,一位投行人士介紹,「按照監管規定,本月內如果能獲得批文、披露招股說明書,則財務數據截至去年底即可。但如果獲得批文、刊登招股說明書時間晚於7月31日,則必須補充中報。此前行業預期首批企業能在本月中旬獲得批文,最快月底就可以掛牌交易,但從籌備情況來看這個時間可能會延遲,所以穩妥起見先把中報做好,做兩手準備」。

  

  此外,針對部分可能率先獲得批文的項目,部分投行已啟動詢價的預備工作。

  

  「投行部門上週已要求我們幫忙羅列相關詢價機構名單」,深圳一家券商機構業務部人士透露,針對詢價客戶的私下拜訪已經啟動,以求平穩發行,取得好的詢價結果。另有一家排隊企業則透露,該公司的反路演已於上週悄然結束,萬事俱備只待批文,「當前的市況下不求超額募集資金,只要穩妥發行出去」。

   

  新股高定價或退潮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之所以如此緊張搶搭IPO首班車,背後是發行人和投行害怕「夜長夢多」的擔憂。而與上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後出現的密集高價發行相反,投行及發行人預計,此輪重啟後新股恐怕出現扎堆發行,倒逼發行定價,投行將承受遠遠大於以往的壓力。

  

  按此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的規定,發行人通過發審會並履行會後事項程序後,中國證監會即核准發行,新股發行時點由發行人自主選擇,放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核准文件的有效期至12個月。對這一規定,有市場人士解讀為意在放寬發行窗口,讓擬上市公司找到更好的發行時機,但短期內恐怕不會有太多企業願意等待。

  

  有擬上市公司人士透露,目前監管層要求,凡在審項目問題被媒體曝光便啟動調查,「勝景山河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等不起」。

  

  「給我們批文,我們會馬上啟動程序推進」,有投行人士指出,在針對投行的監管加碼背景下,行業有如驚弓之鳥——近期平安證券、南京證券、民生證券、國信證券、光大證券接連被罰或立案調查,對行業帶來極大震懾。按照《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70條規定,保薦機構因保薦業務涉嫌違法違規處於立案調查期間的,證監會將暫不受理該保薦機構的推薦。

  

  這也意味著歷史遺留問題或影響投行全局,過去幾年投行粗放式競爭,不少投行擔憂某一項目漏洞被查,引發連鎖反應連累其他項目。

  

  種種壓力下,業內人士預計,短期內,不論獲得批文的企業有多少家,大家均會想盡辦法搶先掛牌。而在目前資金面偏緊的局面下,如果扎堆發行情況出現恐將倒逼投行和發行人降低預期,主動調低發行定價,如果市場價格低於發行人預期,則不排除推遲發行的局面出現。

   

  預披露全民總動員

  

  事實上,此次新股發行方案牽一髮動全身,不僅已過會、有望率先掛牌的企業緊盯,其他排隊公司及投行業均將受到影響,為應對調整已經全員動員。

  

  有排隊企業透露,投行預計新股發行方案公佈在即,已經開始催促公司修改招股說明書,做好準備。

  

  此次改革方案提出全面提前擬上市企業預披露的時間,一旦受理即預披露招股說明書。而此前,證監會曾提前預先披露時間為反饋意見落實後、初審會之前,這意味那些已經遞交申請但尚未預披露招股說明書的公司有望在方案落地後的短時間內密集發佈招股書情況,這些公司數量將達到數百家。

  

  而對公司來說,預披露意味著將接受來自外界、特別是媒體的關注。此外,還需根據公司情況及時調整預披露情況,對於擬上市公司而言,信披壓力和透明度都將大為增加。所以,不少擬上市公司已經全員加班籌備招股說明書應對考驗。

  

  此外,投行壓力和競爭將較大幅增加。以往新股發行市場不愁賣,是賣方市場,而此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實施後發行壓力增加,「發不發得出去,以什麼樣的價格發恐怕會成為投行最關心的問題」。

  

  在投行監管繩索收緊的情況下,缺乏配售實力、詢價對象資源以及定價銷售能力的投行恐將被淘汰,投行必須轉型。有資深投行人士稱,此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將成為歷次改革中,對投行業影響最大的一次。目前已有南京證券、光大證券等數家投行表態將在再融資、債券、併購、場外業務等方面加大投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992

談招行資產質量——寫於中報之前 小生莊

http://xueqiu.com/7867630065/24448066
銀行中報披露將近,相信很多投資者都採取觀望策略,希望等到中報之後再做出投資決策。尤其是換當家人後的招商銀行,財務大洗澡能洗出多少蟑螂?

雖然銀行會計報表中,提供了不良率、不良覆蓋率、撥備覆蓋率等資產質量指標,但這些指標之間,橫向可比性不是很高。其中賦予了銀行太多的自主性,撥備計提是否足夠,對於外部投資者而言,根本無從知曉。所以說,銀行股如果不是價格非常低的話,並非是很好的投資標的。次貸危機蒙受大量損失的銀行,在會計指標上,都能滿足監管資本、撥備要求,但事實上危機一爆發,實際資本、撥備就捉襟見肘了。連續幾年的高盈利增長,竟不能抵住一次的危機,從這個意義上看,銀行在收入確認上,更像是按完成百分比計。一筆貸款前幾期的豐厚收入,並不意味著這筆貸款最終就能為銀行帶來利益。

所以,銀行的資產質量問題,是投資者最該注意,也是最難說清的。它不像盈利對比那麼清晰直接,即使在資深的投資者眼裡,資產質量分歧也十分大。本文將從貸款的結構上,淺談一下貸款的各種擔保方式,略微管中窺豹。
查看原圖
由於各擔保方式不良率有些銀行披露不詳,這裡資產質量對比取的是逾期貸款佔比。

表1中,除了最後民生這個特例外,其他銀行都有個特點,就是信用貸款的逾期佔比要低於擔保類貸款,尤其是抵押貸款。這點在越傳統的銀行越顯得突出,即信用貸款的質量要優於抵押貸款(這裡先不談保證貸款與質押貸款)。之所以有這個結論,並非筆者刻意找幾個支持的數據,而武斷地把與此不同的民生銀行歸為特例,而是因為銀行法規對貸款發放的規定形成的這個特點。商業銀行法第36條規定,商業銀行貸款,借款人應當提供擔保。商業銀行應當對保證人的償還能力,抵押物、質物的權屬和價值以及實現抵押權、質權的可行性進行嚴格審查。經商業銀行審查、評估,確認借款人資信良好,確能償還貸款的,可以不提供擔保。法條的前款規定了商業貸款的一般原則,即擔保貸款才是商業銀行貸款的主要方式,而後款規定的信用貸款只是個例外——只有資信良好、確能償還貸款的,才享有此資格。所以在實踐中,沒有任何擔保的信用貸款反而是商業銀行的最優良資產,而且此類貸款的利率也往往低於附有擔保的貸款利率。

從表1數據上看,各行之間,信用貸款逾期貸款表現各異。工行、建行、浦發信用貸款逾期佔比較低,而招行、民生則要高些。主要是因為,工行、建行作為傳統四大行,有足夠優良的客戶可以作為信用貸款對象。浦發則是對信用貸款控制較嚴格,這點從表2中浦發的信用貸款佔比小上可以看出浦發在這方面的保守。招行、民生,作為後起的股份制銀行,在客戶資源方面不如前三者。12年招行信用貸款佔比20%,稍高於浦發的17.6%;結合上招行近三年逾期貸款佔比:0.85%、0.90%、0.98%,信用貸款質量比較穩定,在近年來資產質量承壓下沒有明顯的惡化,因而招行相對於工、建、浦,信用賬款逾期佔比高,應該是其在信用貸款風險識別上比較積極,擴大了信用貸款客戶外延。至於民生則注重以擔保類為主的小微貸款,信用貸款只佔14%。總體上看,各家的信用貸款逾期尚在可控區間。

對於抵押貸款,資產質量較差的原因,在於有優良資信的企業,一般不會將固定資產抵押。因為一旦企業信用下降,固定資產可以作為融資的最後保障。所以,選擇抵押貸款  的,以經營不善、資信不足者為多。在表1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抵押貸款逾期佔比基本是最高的。但在銀行的四類擔保分類中,抵押貸款卻是僅次於信用貸款的優良資產。抵押貸款逾期佔比高,在於其風險隔離比較好,一旦出現違約,能比較及時地反映出來。而且貸款額度侷限於抵押物的價值,損失率較低。

前面之所以不談保證貸款與質押貸款,便是因為其在風險隔離上,不如信用、抵押貸款。雖然從數據上看,保證貸款、質押貸款的逾期貸款佔比要優於抵押貸款,但這兩者包含太多的信用交叉,表中逾期數據沒能反映實際的質量情況。利用信用交叉、聯保聯貸,單從一筆貸款上看,似乎保證、質押價值充足,能將貸款風險分散到保證方、質押物上。如果多筆貸款交叉,尤其是按圈、鏈劃分的,各借款人之間業務關聯度高,風險關聯度也高,短期看,一家違約可以憑藉圈鏈信用及時回收貸款。假若沒能做到各個貸款之間的風險隔離,那這種短期的風險分散,便會成為風險擴散。這點上,保證貸款比質押貸款更為嚴重。


查看原圖
當然,實際上並不是每筆貸款都可以分的很清楚。例如鋼貿倉單質押,就可能包括了質押貸款、保證貸款、抵押貸款等,具體還得看銀行管理層如何分類。但上述所說的,其實只是想對各類貸款的資產質量做一個劃分,即貸款質量從優到劣的排序是:信用貸款、抵押貸款、質押貸款、保證貸款。對於前兩種類型貸款,資產質量主要依賴於信用識別能力,而對於後兩者,做好風險隔離才是最好的質量控制。

表2中顯示的是12年年末各家銀行的貸款結構。作為四大的工行、建行,在前兩類貸款上佔有大優勢,其他三家股份制銀行,以招行質量為首、浦發次之,最後是民生。筆者之所以推崇前兩種類型貸款,在於作為一個外部投資者而言,信用風險識別能力可以通過年報披露的逾期數據以及變化情況來辨別;但風險隔離情況按照銀行披露的公開數據,是沒辦法判斷的。當然,這種說法,並不排除後兩者佔比高,同時資產質量優良的情形,只是說除了個別聰穎睿智、消息靈通的投資者外,普通投資者對風險隔離情況作出明確的判斷有比蜀道之難。


查看原圖
接下來看看排序末端的保證貸款:

對於浦發這間傳統的對公銀行,近年來保證貸款佔比一直提高。按逾期賬款比看,浦發的信用貸款、抵押貸款逾期指標在業內一直很優秀,為何不加大這兩種貸款而反而選擇了風險較高的保證貸款?作為傳統對公銀行的浦發,是否在業務上遇到了瓶頸?浦發似乎有要發展零售的傾向,但零售業務高成本費用率,短期績效差,也許會對浦發接下來的盈利有所影響。零售未必是對抗利率市場化的唯一途徑,也許成為專業的對公銀行,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而民生銀行來說,保證貸款的提高,跟其大力發展小微貸款業務有關。雖然說保證貸款的安全性不如其他擔保類型貸款,但這話的前提是因為作為投資者,我們無法瞭解保證貸款中千絲萬縷的關係。假如民生能做到保證貸款之間風險隔離,計提足額的損失準備金——不是會計指標上的足額,而是實際風險覆蓋的滿足——那麼在有著廣闊前景的小微業務上,也不失為一隻好的投資標的。

回到招行上來,從10年至今,招行的整個貸款擔保類型結構並沒有顯著的變化,甚至與其他兩家四大一樣,保證貸款有收縮的傾向。「不思進取」的經營風格注定了保證貸款並不是招行擴展業務的首選類型。經濟下行,客戶信用、擔保物價值面臨下降風險,限制了信用貸款、抵押貸款的擴張。從貸款結構偏好上看,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其他股份制銀行信貸規模大增時,招行反而顯得增長乏力。我們在看到招行盈利增長動力不足的表象下,是否也該考慮一下貸款結構偏好對於招行的影響。前段時間網絡流出的田惠宇內部講話中提及的「銀行還沒到挑客戶的時候」,是否便是指的這種貸款結構偏好?

對於招行更換當家人,市場對於招行這房子裡面會掃出多少的蟑螂也表現了應有的擔憂。有些謹慎的投資者,希望等到中報披露後在做投資決策。但有一點,如同開文提及一樣,銀行的不良、撥備、逾期,這些都是銀行當家人願意給外部投資者看到「蟑螂」。如果投資者根據銀行之間的不良率差異,來評判各家銀行的資產質量情況,那麼將會陷入一種悖論,即風險隔離優秀,計提力度大的銀行,反而在不良指標上顯得不如意。這無異於說,一家經常打掃的屋子,外人反而覺得髒,就因為他家的垃圾丟得多。銀行的投資者不應該寄希望於管理層換屆,然後跑去蹲在門口,細數丟在垃圾桶裡有多少的蟑螂;而應該根據房屋前主人的作風習性,來判斷屋子的清潔程度;同時,瞭解房屋新當家的作風習性,作為後續的判斷基礎。至於那些不清掃的鄰居,空空如也的垃圾桶也不意味房子就是干淨的,也許只是邋遢生活的外在表現。我們投資銀行,買的不是房子外面的垃圾桶,我們買的是房子。

對於招行的中報,目前市場表現出的對於垃圾桶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如果看好銀行業的話,那招行的穩健貸款結構會為她的中報添彩。國內GDP增速的下降是一定的,銀行資產質量承壓越來越明顯。對於銀行這種高槓桿企業,即使是專業的銀行監管機構,也無法對銀行的實際資產質量做出準確的判斷,何況乎市場上普通的投資者。在這種情況下,保守、穩健,也許才是投資銀行所該保有的態度。潮水正在退去,穩健的銀行,相信會慢慢顯露出她動人的身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6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