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無論是當今的眾籌項目還是眾籌網站都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種營銷手段,很多眾籌項目由於缺少信用保證甚至面臨著無法兌現承諾的風險。

文化眾籌作為傳統產業與互聯網深度結合的產物,它的出現成為眾多互聯網、金融企業爭相爭奪的新高地。互聯網巨頭的強勢介入讓文化眾籌市場更加火熱。BAT的搶灘登陸引領了整個市場風向標的轉變,市場各方開始將關註的目光轉移到了文化眾籌上。

互聯網巨頭搶占市場,文化眾籌風起雲湧

早在2014年3月,阿里數字娛樂事業群就一款基於互聯網金融消費金融產品,消費者最低出資 100 元,即可投資熱門影視劇作品,享受劇組探班、明星見面會等娛樂權益,同時可以獲得 7%的預期年化收益。乍一看,娛樂寶似乎是一個理財類的產品,但是深入研究你會發現這款產品實質上就是一款文化類的眾籌產品。同一般的眾籌產品不同的是,阿里利用自身的包裝將這種眾籌類型的產品包裝成了一款理財類產品。

就在阿里試圖利用娛樂寶來激發廣大中小投資者的投資熱情的時候,百度推出了“百發有戲”。百度百發有戲在推出的時候將認籌的最低投資門檻降低到了10元,以此來搶占娛樂寶的市場份額,上線兩分鐘之後獲得了1500萬的認購預期總額。

阿里和百度利用較為隱蔽的眾籌手段在獲得影視拍攝關註的同時也獲得了一筆不少的影視啟動資金。這不僅吸引了廣大觀眾的眼球,更是讓人們在電影身上可以獲得一筆收入。盡管綜合測算下來這些收入並不是太高,但是卻已足以令廣大用戶興奮。

而作為BAT中的另外一家,騰訊通過收購盛大文學並最終成立閱文集團也完成了對於整個文化產業的戰略布局。相對於BAT的高調,京東則顯得低調很多,憑借京東金融的平臺,京東一點都沒有閑著。它通過眾籌的形式完成了汪峰“鳥巢”演唱會、《小時代3:刺金時代》等文化產品的眾籌。

傳統公司謀求深度變革,文化眾籌成為切入點

互聯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響著傳統文化產業,傳統文化產業也開始通過轉型開始尋求產業的優化升級及深度發展。文化眾籌作為一個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結合較為緊密的環節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眾多傳統文化公司謀求深度發展的切入點。

傳統銀行機構作為一個與金融行業密切相關的部門,他們早早便已經嗅到了“互聯網+”的味道,通過文化眾籌介入到金融領域,從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獲取一杯羹成為眾多傳統銀行的首要選擇。

一向以靈活見長的浦發銀行便通過在第一時間介入到了文化眾籌領域。早在2014年12月1日,浦發銀行官方便宣布,該行信用卡中心開始參與出品徐崢的電影《港囧》的眾籌工作,並借助浦發銀行的平臺開始了該部電影的眾籌,並將這部電影看作是浦發銀行全面試水電影、電視劇、話劇、演唱會等各類娛樂領域的試水之作。

如果說浦發銀行作為一家金融機構涉足眾籌產業是出於行業敏感嗅覺的話,那麽深耕文化產業本身的企業涉足文化眾籌則是他們謀求轉型升級的一個強烈信號。《大聖歸來》、《泰囧》通過眾籌獲得巨大成功;諸如和和影業通過擔任《美人魚》的票房保底人的形式進行“另類眾籌”、成功運作過《北平無戰事》、《古劍奇譚》等多部影視劇的新鼎明通過聚米金融開始眾籌網絡大電影等傳統影視投資公司陸續介入眾籌……這些傳統文化公司陸續試水文化眾籌領域則成為傳統文化公司轉型的一個強烈信號。

從這個角度來講,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傳統影視公司都在通過不同的方式試水文化眾籌,並期望通過文化眾籌打開一扇窗,從而開啟公司發展的新篇章。

盡管互聯網、傳統金融公司、傳統影視公司都開始介入到文化眾籌領域,但文化眾籌的前景並不被業界看好。

文化眾籌並非一帆風順,路途依然遙遠

盡管《大聖歸來》、《泰囧》、《逗比男生》等電影都通過文化眾籌獲得了成功,周星馳的電影《美人魚》也通過影視投資公司之間的“另類眾籌”也獲得的成功,但是並不能說明文化眾籌已經成熟,這些影視劇的眾籌成功只能是在特殊時間段產生的小概率事件。

據盈燦咨詢數據統計,目前國內共有九家平臺涉及影視類眾籌。從平臺項目發布數量來看,近半數平臺影視發布項目為個位數,項目數較少,影視類眾籌平臺項目成功率僅為64%。對於影視劇缺少較為全面的把控,並對後續的運作缺少嚴格的把控成為文化眾籌受到眾多質疑的主要原因。

以阿里的娛樂寶和百度的百發為例,雖然用戶能夠通過較低的購買門檻參與到某部影片的眾籌當中去,但是換算下來每個投資用戶從中獲得的收益並不算高。以在阿里的娛樂寶上進行眾籌的《小時代4》為例,如果一個用戶投資了100元,用戶便可以獲得7元的收益。從大的方向上來看,用戶通過文化眾籌獲得的收益並不高。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一些電影通過網路平臺進行眾籌,並不能算作是真正意義上的眾籌,有時只能算作是一個宣傳的手段,一個營銷的噱頭而已。對此,阿里娛樂數字事業部原副總裁劉春寧直言不諱地表示,娛樂寶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眾籌,而是一種投資,因為眾籌項目不能以股權或資金作為回報,項目發起人更不能向支持者許諾任何資金上的收益。

可見,無論是當今的眾籌項目還是眾籌網站都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種營銷手段,很多眾籌項目由於缺少信用保證甚至面臨著無法兌現承諾的風險。

然而,雖然文化眾籌面臨著諸多質疑,但是依然有專家對此持看好態度。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群飛就表示,眾籌不會顛覆傳統的電影制作模式,因為電影永遠離不開優秀制作人和制作團隊,互聯網介入相信會改進提升傳統電影業,推動中國電影更高更快發展,但顛覆不了電影。

由此可見,對於文化眾籌的看法在業內外依然有一個較為模糊的認識,眾籌模式還需要進一步發展才能被更多人接受,並且更加規範地發展。

這些問題解決,文化眾籌將大有可為

文化眾籌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特別是與互聯網產生深度融合之後,人們對於它更是充滿了期待,而只要解決了如下問題,文化眾籌或將能夠大有可為,成為互聯網金融的下一個風口。

第一,法律問題。作為一種涉及到經濟利益的項目,文化眾籌被人飽受詬病的一個問題就是法律監管的缺失。而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缺少一部比較有針對性的法律對眾籌進行較為嚴格的規範和管理。盡管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讓諸多網站都在開始涉足眾籌,但是由於缺少最基本的法律監管讓他們正在面臨著嚴重的信任危機。

第二,眾籌平臺的背景問題。目前,國內很多眾籌平臺較為獨立,並不能夠與電影制作公司建立良好的聯系。這就導致很多在眾籌平臺上眾籌成功的項目無法進行落地,投資的收益也就難以得到保障。因此,只有解決眾籌平臺的背景問題,將眾籌平臺與影視公司建立較為緊密的聯系,將每一個眾籌成功的項目都能夠真實落地也是現在眾籌平臺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三,專業性問題。很多文化類的眾籌項目被放到了聚合型的眾籌平臺上進行眾籌,由於這些眾籌平臺缺少專業性的知識,對眾籌項目缺少較為專業的平臺導致很多質量不高的項目在網站上線進行眾籌,導致眾籌平臺上的項目泛濫,投資者的利益也無法得到保障。對於項目方來講,由於這類眾籌平臺缺少較為專業的行業背景,盡管在眾籌平臺上獲得了眾籌成功,但是等到項目真正實施的時候,這些眾籌網站卻無法給項目提供較為專業的資源支持,導致項目在落地實施的過程中舉步維艱。

文化眾籌目前存在的這些問題讓它依然受到外界質疑,而隨著大文化概念的逐漸興起,文化眾籌的概念也在逐漸豐富起來。可以預見的是,以上三個問題如果能夠獲得解決,那麽這樣的眾籌平臺才能從根本上保障投資者和項目方的利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文化眾籌”,只有這樣才能將文化眾籌真正打造成為下一個互聯網金融的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