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會計新例增撥備獲對沖銀行派息料不減

1 : GS(14)@2017-06-23 01:34:38

【本報訊】因應國際會計準則9(簡稱IFRS9)改用預期損失的前瞻模式,計算一般正常貸款的減值撥備要求,令銀行明年起可能出現一次性撥備躍升情況,消息透露,金管局早前已向業界發出政策諮詢文件,建議准許以部份或全部監管儲備(RR),抵銷新例下潛在撥備增加的影響;若仍不「夠數」,可動用資產負債表內的保留盈利來抵銷,銀行界已於上月初回覆意見。記者:劉美儀



銀行界及分析員均指,經抵銷處理後,IFRS9這個一次性「懸置」問題得到中和解決,銀行目前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CET1)及盈利狀況,將不會受新例影響而被削弱,派息亦不會因此要降低。股評人謂,對銀行股投資者來說,派息甚為重要,當局對沖安排會受市場歡迎。根據金管局建議時間表,待巴塞爾委員會於第三季就銀行最低資本要求作終極拍板修訂後,預計政府可於10月刊憲,並提交立法會修訂相關資本法例。


可用保留盈利扣減撥備

金管局發言人回覆查詢說,根據諮詢文件建議的機制,銀行獲准動用現時已累積的部份或全部監管儲備,「吸收」新會計安排下令撥備可能潛在上升以至對CET1的影響,若仍出現不足,差額將由保留盈利中記錄扣減。發言人表示,根據銀行早前所作的初步檢測,該局不預期單單因為IFRS9本身施行,會對銀行資本狀況及派息政策帶來重大影響。不過,該局仍計劃在今年第三季,再進行另一輪跟進測試,以判斷新例對銀行資本的影響。消息謂,自當局於2005年起要求銀行設立監管儲備以來,業界有關比率普遍超過1%(相對於貸款總額),大行因往績信貸紀錄極佳,故在舊例下,其集體減值準備(CIA)比率僅約0.2%;相反以標準法計算資本要求的中型銀行,比率更高,故倘若沒有對沖處理,外界擔心大行受新例影響反而更大。中國金洋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郭家耀表示,因應IFRS9可能令銀行撥備上升,但這是會計安排而非資產質素轉差所造成,市場對此會予以接受;現時金管局若容許銀行動用監管儲備,抵銷新例對盈利以至派息可能造成的影響,更受外界歡迎,畢竟投資者鍾情銀行股,「好多係睇派息水平」,所以派息維持穩健很重要。



■郭家耀指金管局的新建議,免新例影響銀行派息。 資料圖片


銀公支持金管局建議

一歐資證券研究主管說,新例只在執行時,對銀行撥備產生一次性影響,當局容許以監管儲備抵銷,是合適安排。銀行公會已於上月初,代表業界向金管局表達歡迎政策文件的建議。銀公回覆謂,銀行界正就IFRS9等新監管準則,與監管機構保持溝通,商討各項修訂建議。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9/200605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416

千方百計:會計界的上訴機制

1 : GS(14)@2017-06-23 01:35:02

上星期在本專欄寫了有關監管者以偏見態度,歧視中小型會計師行的專業能力。文章一出便立刻收到很多迴響。很多行家支持小弟向財匯局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投訴,要求他們澄清執法不偏不倚。我已經以中小型會計師行大聯盟(中會聯)作出了相關控訴。除了財庫局和財滙局外,中會聯亦要求香港會計師公會,以母會和香港會計師法訂團體身份,為一眾香港執業會計師出頭,向有關當局討回公道。究竟公會最終會不會出手維護業界,我不知道,但我相信這是他們的責任所在。提及會計師公會,我剛剛在香港司法機構網站發現一宗上訴庭判決。原告人為香港會計師公會,被告者是X和Y兩位不能公開姓名的會計師(CACV244/2016)。判詞透露,兩位行家因為兩項紀律聆訊準備上訴至上訴法庭。X和Y要求公會在上訴期間不要公佈聆訊內容和決定。但公會及其註冊主任要公開他們的聆訊決定和細節。X和Y於是向上訴庭申請禁制令。結果是上訴法庭頒下禁制令,禁止公會在上訴期間公佈內容。



是次訴訟雙方出動資深大狀,費用不菲。法庭裁定費用由公會的註冊主任(丁偉銓)負責,變相由各位會計師公會會員支付。判詞指出,公眾知情權不能超越法制上給予上訴者不受傷害的保障。小弟閱畢判詞後有兩個問題:(1)當初明知X和Y要上訴,為甚麼要堅持公開聆訊內容?誰的決定?誰給予法律意見?(2)輸了的訟費和律師費,誰來埋單?誰來問責?我絕對同意作為香港會計師監管機構,公會有權亦應該監察行業,確定會計師的專業水平。如果有甚麼專業不足或失當,適當恰當地教導和處罰。大家都知道,會計師的工作很多時是專業判斷,而判斷很主觀,所以當初專業會計師條例(Professional Accountants Ordinance)的制定中,給予可能被控專業失當的會計師上訴機會和機制,以避免有寃案而導致會計師名譽毀於一旦。條例只給予被告者上訴機會而不是公會,怕有人用公家資源不公平地欺壓弱小會員。鄭中正
http://www.fb.com/Raymond-Cheng-for-Council-100806826658712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9/200603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421

會計師人工高工時長

1 : GS(14)@2017-07-01 10:39:40

【明報專訊】香港會計師公會公布咗第四期會員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會計師薪酬持續上升,有49%嘅會計師月薪不少於5萬元。此外,有超過八成嘅會計師獲得加薪,另外有接近八成獲得花紅。

雖然會計師嘅人工聽落唔錯,但再睇睇啲工時,調查發現有53%嘅會計師每周平均工時50小時或以上,而係高峰期有26%嘅會計師表示每周工作70小時或以上,甚至有2%嘅會計師每周工作超過120小時,會計師工時長絕非浪得虛名。公會行政總裁丁偉銓就話,長工時係一個複雜嘅問題,需要有關各方共同來解決。

五成人每周做50小時

呢個調查嘅總人數有3748名,回覆率9%,可能只係反映咗冰山一角,至於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就……小琴希望香港打工仔早日達成啦。

[小琴密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13&issue=201706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407

澳洲會計師公會10年拓南美 引當地企業走入內地

1 : GS(14)@2017-07-03 22:48:54

【明報專訊】香港會計業務市場長年被四大會計師樓(Big Four)佔據,有中小型會計師行老闆表示,在夾縫中生存需要主動走出去尋找機遇,花近十年時間拓展南美洲市場,將多間當地企業及品牌帶進中國,開設公司,近年亦有當地企業透過香港平台尋找中資買家,或國內企業收購海外資產時,希望透過其網絡為企業進行盡職審查工作。

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分會副會長黃華燊表示,過去已經成功透過香港將南美企業帶進內地,當中包括智利酒商、哥倫比亞時裝品牌、墨西哥電子軟件開發商等,中價西班牙首飾品牌TOUS亦是其客戶之一。

他表示,全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其不成文規定是需要透過在港成立公司作控股公司進行,除了為客戶作公司註冊,他亦有為其作申報稅務等,市面上未有本地會計師樓為新興經濟體的企業提供此類服務,形容是「獨市生意」。他表示Big Four在港基本上壟斷了七八成生意,為免「吓吓同人肉搏」,早年就已經決定要走出去,不被香港的市場所局限。

走出香港市場 免與Big Four「肉搏」

現時約1000名客戶當中,有大概四分之一是來自南美洲客戶,而收入貢獻佔35%。自一帶一路政策發展以來,他在深圳設置的辦公室多接有關開拓內地市場的查詢,近月將帶一間阿根廷企業到香港及南沙視察,亦有哥倫比亞的豬肉商透過香港總商會接觸他,希望尋找中資買家。

一帶一路增商機 助南美企業尋中資買家

中國對南美國家的直接投資由2010年的3000億美元升至2014年的9000億美元,他表示不少中國企業在南美國家有足迹,包括比亞迪(1211)及華為等,未來計劃帶領中小型民企也走出去,「佢哋資本雄厚,有的是錢」,收購能幫助生產鏈的農產品商。

文化差異是其中一個需要跨越的主要困難,他表示,對比內地,飲咖啡傾生意者較多,但要適應對方與港人不同生活方式,「試過有個西班牙客喺5月打電話嚟,說今日是最後一日能找到他,之後他兩個月要度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283&issue=201707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753

唸歷史和唸會計誰更賺錢 周顯

1 : GS(14)@2017-07-09 23:06:53

2017-06-28 EW

不久前,台灣政治大學的一名會計系學生和一名歷史系學生在網上吵架,前者留言說:「這世界有兩種人,一種是可以被維基百科取代的人,例如你;一種是維基百科取代不了的人,例如我。」

這句話在台灣、在香港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首先是它犯上了兩個事實上的錯誤:第一是寫歷史不同寫維基百科,就算歷史被取代了,取而代之的也不是維基百科;第二是維基百科雖然取代不了會計業,不過,不久前牛津大學兩位研究員做過分析,在702項專業當中,論到被電腦取代的機會率,會計師的排名是第589,歷史學家排名第283,這即是說,現代資訊科技淘汰會計師的機會率,遠比淘汰歷史學家高得多。

至於第三個錯誤,就是讀書唸些甚麼專業,並不足以判定將來的工作。例如說,李柱銘本來唸的是社會學,後來卻變成了資深大律師。十年前香港最有名的兩位莊家,從事股票業前,一個是道士,另一個則是髮型師。

所以我會說,爭拗唸甚麼學科,是「大學雞」才有興趣討論的話題,在我們這些資深的成年人眼中,這種爭拗好比爭認誰是嬰兒爬行比賽冠軍,或幼稚園成績誰拿了第一,一般的無聊。

然而,究竟會計學還是歷史學更加「有用」,這也不失為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你問我,哪一學科會賺更多錢,我會簡單地回答:第一,個別來說,當然很難說,蕭若元是歷史系畢業生,身家數十億元,但是從統計學看來,會計師的平均薪水比歷史系畢業生高,這也是事實。

第二,會計師的投入更大,除了要大學畢業之外,還要另外考專業試,以及在會計師樓實習三年,才能取得學位。這也即是說,身為會計師,比歷史系畢業生的努力是兩倍,當然值得更高的薪水。反之,如果是一位會計系畢業生,但並沒有花額外的努力,去取得會計師牌照,其薪水也不會比歷史系畢業生高出太多。

論到歷史系畢業生的商業價值,不少網民說,很多公司都不介意聘請歷史系學生呀,他們的分析能力更高呢!也有人說,彭定康也是讀歷史的,黃毓民也是讀歷史的……跟着有人想想覺得不大有說服力,便說:歷史讀得好的人,讀歷史有用,但讀得不好的人,就沒用了。

如果要我客觀地說,論到商業價值,當然是唸會計更有前途,但這並不代表歷史賺不了錢。例如說,教授歷史,是每一個國家的必需品,這並非商業,但歷史系學生肯定有一定數量的工作機會,在不久的將來,由於中史將被列為必修科,中史補習天王,也不失為一條致富之路。

其實,歷史本身就是一門商品,寫歷史書、電視台講歷史、拍歷史劇等等,全都是大生意,一旦擊中,金錢就會滾滾而來。

最後一提的是,說歷史不沾數學和統計學,也是錯的。今日的人研究歷史,是interdisciplinary的方向,寫作歷史,就是一個找尋數據和原始資料的過程,某些歷史學家的經濟學知識,比很多經濟學博士都要強。

周顯

一條貪威識食、練精學懶、先使未來錢的廢柴,從小學到大學都未曾畢業過,畢生沒有做過正經事,因為投資失敗,所以便要寫投資專欄來騙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771

服務範圍廣 「唔係會計師樓咁簡單」

1 : GS(14)@2017-10-08 23:44:18

【本報訊】今年是德勤進入中國市場第100年,德勤中國事務所副主席黎嘉恩表示,德勤已成為「一站式」專業事務所,服務範圍由核數,擴展至危機處理、傳媒應對等,又指諮詢服務是德勤未來的發展重點。他稱:「德勤唔再係會計師樓咁簡單!」提及德勤,傳媒總會冠以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業務包括審計及鑑證、諮詢、稅務和法律等,其中核數服務佔總收入約一半。黎嘉恩指,未來會更着重發展諮詢服務,包括財務、顧問及風險諮詢,現時市場對諮詢服務有很大需求,「公司都希望有人幫佢做好啲,甚至國內政府亦有搵德勤提供城市佈局嘅諮詢。」他預計,諮詢服務的收入增長會比核數業務更快。黎嘉恩說,德勤四、五年前已沒有再自稱為會計師事務所,而是開始準備轉型為專業事務所,除了會計師,德勤亦聘請銀行家、律師及IT等專才,「基本上你諗到嘅都有!例如公司有危機處理,德勤直情可以擺個人入嚟,幫你控制風險,甚至幫你應對傳媒。」德勤1917年進入中國市場,黎嘉恩指,最大的轉變是,中國對專業人士的接受度及認知度,開始有所提高德勤將投入2億美元擴大對華業務,並會積極配合中國政府參與「一帶一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6/201741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802

首200萬利潤 利得稅率減半 集團限一公司受惠 會計界促清晰指引

1 : GS(14)@2017-10-15 15:17:13

【明報專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宣讀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為紓中小企稅務負擔,宣布引入兩級制利得稅,企業首200萬元利潤的利得稅率由現時基準稅率16.5%大幅減半至8.25%,200萬元利潤以上維持不變,即企業最多可省16.5萬元稅;新政又規定一個集團最多只能為一間子公司申報減半稅率,以防優惠被濫用。業界普遍支持林鄭的稅改方案,但有關集團及子公司的定義需更清晰。

明報記者

今次引入兩級制利得稅可算是林鄭兌現參選特首時的承諾,且最終優惠稅率比她最初提出的10%更低。據政府消息人士稱,有限公司首200萬元利潤的稅率可減半至8.25%;而獨資及合伙企業亦會受惠,首200萬元利潤稅率由15%減至7.5%,同時限制每個集團只可提名一間子公司受惠較低稅率,令企業不能濫用機制。

爭取明年落實 料年少收58億

消息人士指按上個財政年度利得稅收入1390億元推算,庫房每年將因此少收58億元稅收,佔整體利得稅收入4%,佔整體超過5000億元收入的1%,相信稅務穩定性方面可負擔。政府會爭取2018年落實兩級稅制。

按2015/16財政年度交稅資料,10.4萬間有限公司及3萬多間獨資及合伙企業都受惠,估計當中兩成屬集團式公司。以工業貿易署數據,現時本港有約33萬間中小企業,佔全港企業總數逾98%,提供接近130萬個職位,佔香港私營機構總就業人數46%,以此計算,大約四成中小企能享稅項減免。

德勤﹕稅改一大步

德勤中國稅務合伙人陳嘉樺稱對稅率減幅感到驚喜,香港稅制已沿用多年,是次引入兩級稅是稅改一大步。不過,對於一集團一子公司這限制,陳嘉樺則感到意外,似乎政府對於防止措施被濫用方面有點保守,她也認為政府有需要進一步就集團和子公司定義給予較清晰指引。

畢馬威中國香港區管理合伙人劉麥嘉軒在支持措施的同時也認為,上述限制或有優化空間,例如可以集團綜合全部子公司利潤後的首200萬元享優惠稅率。香港會計師公會稅務師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伍耀輝則稱,一集團一子公司的限制可以理解,如何調配可由企業內部處理,「與父母免稅額只能由一名子女申請,道理是一樣」。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12&issue=201710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523

會計新例今年實施大型銀行有暗湧

1 : GS(14)@2017-12-05 00:59:49

【本報訊】金融海嘯打沉銀行股多年,但隨着美聯儲局持續加息及展開縮表,今年以來大型銀行股表現已見起色,前晚道指大升,金融板塊亦造好。分析相信,宏觀環境改善有利環球銀行繼續受惠,但國際會計準則9(IFRS9)今年起實施,對大型銀行正常貸款撥備減值,實際產生多大影響,值得留意。歐美大型銀行股股價,已普遍回升至以賬面值或賬面值溢價水平交易,匯控(005)目前市賬率為1.16倍,尚未恢復派息的渣打(2888)則僅得0.74倍。

市場憧憬美放寬監管

上商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銀行股昨逆市向上,主要受美國金融業造好、英國及新西蘭公佈銀行股壓力測試過關、聯儲局候任主席鮑威爾暗示放寬監管等3大隔夜利好消息支持,港元拆息持續向上亦有利銀行淨利息收益。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亦指,被視為限制銀行業營運的沃爾克法案(Volker Rule),放寬方向雖只屬起步,大行尚未受惠,但鮑威爾在聽證會上的言論,謂應盡量避免讓銀行背負過多監管要求,取態上較現任主席耶倫友善,故市場已炒放寬憧憬。不過,今年起IFRS9開始實施,對銀行實際影響尚待研究。野村日前發表報告指,假設銀行不調高最優惠利率,本港銀行業下半年淨息差水平可望企穩,明年全年會擴闊3至5點子。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30/202301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893

兩會計師樓包辦21隻「謎網股」核數

1 : GS(14)@2017-12-05 01:08:38

【本報訊】「股壇長毛」David Webb(圖)早前點名「50隻不能沾手的港股(簡稱謎網50)」,暫有5隻遭證監會勒令停牌,本報統計發現,兩間會計師樓──國衛及開元信德,包攬「謎網50」當中21間公司的核數工作,佔總數四成。據統計,國衛沾手名單上50隻港股中的13隻,其中一隻中國華仁醫療(648)已停牌,開元信德則負責8隻的核數工作,包括近日收購君陽(397)的集成(1027)。據悉,國衛由上一代會計師鄭國衛成立,現時已經傳至第二代,即現時國衛總執行董事長鄭中正,鄭中正亦為香港會計師公會理事之一。開元信德則被業內人士形容為「後起之秀」,規模不算大,辦公室在尖沙嘴,「人哋一間公司要5至6個人核數,佢哋可以2至3個人一間」。


鄭中正:咁啱得咁蹺

鄭中正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該會計師樓幫「謎網50」當中13間公司做核數師工作,屬於「咁啱得咁蹺」,又指這些股票相互之間或有關係,亦未必有關係,「咁啱炒埋一碟箒」,他又強調,不認識背後所謂「老闆」,「佢哋係炒股票,我哋做核數嘅唔會參與。」鄭中正又否認13間公司的核數工作是「整套包裝而成(意指背後屬同一個老闆)」,「係就50隻一齊做晒佢喇,一係唔好用死一間,打散晒佢,唔係就會一齊出事」。除小型會計師行外,四大會計師行,部份亦有幫名單上的公司核數,當中德勤沾手6隻股票,其中3間已經停牌,包括隆成金融(1225)、康健國際(3886)、新銳醫藥(6108)。安永及畢馬威亦有參與小量,羅兵咸則未見出現。會計師張嘉裕指出,會計師樓獲得核數生意,除有可能是因為服務好,亦有可能是中間人介紹,另外大型會計師樓收費較高,若果有人將旗下上市公司介紹予同一中小型會計師樓,將會有規模效益。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01/202315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926

過百會計師 要求公會CEO減薪

1 : GS(14)@2017-12-10 20:14:00

【明報專訊】香港會計師公會理事會換屆在即,有會員再度挑戰主流派系。過百名會計師昨日聯署要求召開會員大會,矛頭直指行政總裁丁偉銓,要求他減薪並重新招募,同時提出討論直選會長,以及退還約2億元閒置現金予會員。

區紀倫﹕中小行難發聲

現時公會20名理事,有4名為政府官員,2名由政府委任,另外14名由會員選舉,會長由理事互選產生。有份參與聯署會計師區紀倫表示,四大會計師行通常穩佔4席,其餘1至2位也較偏向政府,中小型行難以發聲。他又稱,參與聯署的會計師包括來自四大、中小型行,以及商業機構。

區紀倫又稱,公會擁有4億現金,不可作任何低風險投資。公會會費收入穩定,又可透過特別徵費應付特殊開支,他們要求派回一半現金,讓會員自己運用資源,亦無損公會運作。而且公會囤積太多現金,亦不清楚會如何運用,例如投資時會如何諮詢、內部如何訂定員工薪金等。

至於現時行政總裁丁偉銓年薪高達516萬元,區紀倫認為公會會計準則自動跟隨國際,上市公司帳目調查交由政府處理,其餘的工作不值得如此高薪。

他們要求丁偉銓離職或明年約滿後不獲續任,展開全球招聘,委任收入與職位相稱的新行政總裁。

要求派回2億現金

區紀倫表示,今年有參與理事會改選,政綱中亦有以上要求,今年亦有不少同道中人,相信若在改選中獲得相當多票數,則成功召開特別會員大會的機會大。去年他亦曾參與改選,在獲得不少支持下僅敗。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453&issue=201712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0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