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英之見:漩渦效應不容抗拒 黃國英

2009-07-27  AppleDaily






 

最 近兩周港股升勢越來越勁,今次經驗再次引證循環漩渦效應的厲害,當股市上升,傳統看法是越接近合理值,甚至可能偏貴,值博率下降,宜沽不宜買,但實際上股 市市況和人的心理是存在互動關係。最近甚多評論是買落後股不用擔心,遲早炒到,足見入市意欲及信心,隨着市況上升反而增加。跌市驚輸,升市則怕蝕底,所以 越跌越急,越升也會越勁,而且股民的財富上升或減少,對實體經濟也有影響,還未計衍生工具的止蝕盤推波助瀾,正如上周由19200升至19500一役所觸 發的熊證大屠殺。明白漩渦效應,那麼在嘗試逆市行動的時候,只宜作短線部署,無論目標價及止蝕位都不宜太遠,直至找到打斷循環效應的因素出現為止,屆時才 值得作較長線的逆轉部署。以上周五美國科技巨企劣績也不能打斷美股的氣勢,港股暫時還是看漲,而且不應隨意估頂。

財險宜炒不宜揸

最 近重溫美國長期國債的走勢圖,去年年尾兩個月勁升幾成,然後高速在兩個月內打回原形,可見漩渦效應之下,太過理性只會輸死。六行三保是近年散戶至愛,至今 復元能力以中國財險(2328)最差。在升浪中後期,這種公司往往有爆發一段的走勢,但一定要緊記這是宜炒不宜揸的股票,處理手法要有紀律。人和股市一 樣,同樣存在漩渦效應,順境時贏出彩虹,低潮時越輸越有。其中一個原因是時勢造就,例如近期buy and hold派意氣風發,但對於沒有預設立場的投機者而言,心理才是最大關鍵。旺家可以膽博膽,順風順水的日子,旺家夠膽冒險,果斷行動有時提高勝算,造成良 性循環,相反弱家怕輸心態令入市時窒手窒腳,等待證據以致行動遲緩,稍為失利就想止蝕離場,越輸越沒有信心,越容易重蹈覆轍。走出死局的技巧,應該是投資 心理學的一個重要課題,但似乎並不見有太多人探討,自己算是有多次經驗,不過次次打破困局的過程依然覺得很難,是一門知易行難的學問。先借鏡打麻雀的經 驗,弱家不要貪,先求食旺氣勢,另外移燈換凳洗手食煙趟櫃桶等迷信,也可一試以求心安。黃國英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電 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82

再平衡刻不容緩 謝國忠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35597&time=2011-03-11&cl=115&page=all

要實現經濟再平衡,政府要做的就是少從家庭部門刮錢
謝國忠

 

  中國在過去十年內經歷了GDP兩位數字的增長,去年更是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值得慶賀。但是,中國國內卻是一片憂心忡忡。除了一些通常的擔憂因素,諸如收入分配、房價、環境惡化、食品安全危機、醫療衛生的安全性以及高昂的醫療費用、教育成本迅速上漲等等,還有備受關注的通脹問題。

  這一長串問題反映了中國增長模式的特點。通過靈活多樣的激勵機制「招商引資」,是中國發展模式的核心。拉動固定資產投資短期內可以對GDP產生 巨大的影響。但是,這種模式削弱了家庭的消費能力。當投資完成以後,國內需求卻不足以支持這種投資。因此,出口成了支持這種「招商引資」模式的關鍵。

  投資模式導致了眾多的政治和經濟問題。比如,日益加劇的收入不平等和房地產泡沫就是兩個最明顯的後果。為了給更多的投資進行融資,政府必須不斷 增加收入。通過稅收、收費和房地產銷售,地方政府增加了收入,但卻削減了家庭的收入與購買力。地方政府實際上就像站在一台無法停止的跑步機上,需要不斷增 加收入,為更多的固定資產投資籌集資金。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土地價格不斷上漲,從而導致了全國大範圍的房地產泡沫。

  投融資的緊迫性,降低了政府為諸如教育和醫療衛生等經常性支出融資的意願或能力。腐敗滲透到了教育和醫療行業,從而造成了家庭在這兩個關鍵方面無法預測的支出和花費。這種不可預測性造成了家庭的恐懼,抑制了消費。

  地方政府把GDP和財政收入放在了產品安全的前面。當問題發生,地方政府就會受到保證GDP增長數字的驅動而保護問題企業。即使產品存在巨大缺陷,企業也很少會被關閉。企業之所以會主動冒險,就是因為損失極為有限。中國的政治激勵其實是和產品安全相悖的。

  通貨膨脹是這種模式最新的後果。除了收入,地方政府一直在最大化借貸,來進行超額固定資產投資。這推動了過去幾年貨幣的巨額增長,從而導致了今天的通脹。

出口模式途窮難返

  中國的出口在過去10年內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從2490億美元增加到了1.579萬億美元。巨額的出口增長是維持投資熱潮的主要因素。中 國的家庭消費與GDP總量之比從兩年前的55%下降到了現在的三分之一。其下降力度無法支持過去10年的消費熱潮。而出口收入就不同了。因此,中國模式需 要依賴全球出口需求。

  如果發達國家經濟不增長,中國的出口就無法維持過去的高速增長。例如,如果中國的出口增長在最近十年放緩到每年10%,那麼投資增長率就要下調一半才能與之匹配。

  中國已經準備好了面對未來出口增長明顯放緩的可能性。除了追求量的增長,中國還應該致力於提高出口價格。這種戰略很有可能起作用。其他發展中國家沒有發達的基礎設施來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因此,中國可以實現價格提升。

  沒有地方政府會歡迎提價策略,因為這可能會導致生產轉移到中國其他地方。中央政府可以在這方面發揮協調作用。關鍵是要取消地方政府補貼出口生產的權力,例如,規範工業用地價格和稅收優惠政策。

減稅收、增利率、降房價

  近十年來,中央政府一直表示,希望讓經濟轉向以消費為導向,實現經濟再平衡。家庭消費在新興經濟體國家通常會佔到GDP總量的50%。中國的情 況太極端了,不可能輕鬆調整。中國必須制定目標,使消費佔GDP的比率每年增加一個百分比。關鍵在於增加家庭收入在經濟中所佔的份額,降低大項目(如住 房、教育、醫療等)的價格。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政府必須立即進行以下三項轉變:

  ——政府應該把個人所得稅最高邊際稅率從45%削減到25%。較高的個人所得稅通常是為了實現財富從高收入人群到低收入人群的再分配。但是,中 國的高稅收負擔主要落在了中產階級白領身上。中國高收入人群根本不怎麼繳稅。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企業,來負擔其個人開銷。他們的個人所得稅率就等於企業所 得稅率,也就是25%。這就是中國個人所得稅稅收收入如此低的原因。過高的稅率只會削減新興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不降低稅率,促進消費只能是空談。

  並且,中國應將增值稅率從17%下調到12%。在中國,增值稅就是消費稅。17%是世界最高的此類稅率。高消費稅與投資最大化模式是一致的,都把收入從家庭轉移到了政府。如果政府真的希望改變發展模式,增值稅就要降到合理的水平才能鼓勵消費。

  ——政府應當立即通過把儲蓄利率提高兩個百分點的方式,消除負實際利率。負實際利率將金錢從儲戶手裡轉移到了借貸人手中。跟其他國家一樣,中國的中產階級都是儲戶,而國有行業和企業都是借貸者。負實際利率就是一種中產階級稅。這對經濟發展不利,而且極不公平。

  在經濟理論中,利率等於人均收入增長率。其他經濟體在經歷高增長率時(如日本、韓國和台灣),其利率接近人均收入增長率。這樣可以防止泡沫的形 成,讓儲戶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過去八年,中國年名義人均收入增長率大約為19%。在高增長時期,中國存款利率幾乎為零。中國家庭存款佔到了GDP總量的 大約80%。這樣就少付了儲戶相當於超過GDP13%的利率,2010年約為5萬億元人民幣,這是國有企業全部利潤的2.5倍。沒有任何其他國家對待儲戶 像中國這麼糟糕。

  由於中國國有行業是最大的借貸方,所以中國把利率調整到公平的水平將是不可想像的。政府至少應該做到的就是消除負實際利率。這至少不會把錢從儲戶手裡拿走。中國的稅率政策不應該是一種把錢從中產階級手中搶到富人和權貴手裡的搶劫行為。

  ——中國應把房價調低到全球平均水平,也就是每平方米的價格不應該超過兩個月的稅後收入。政府已經討論了三年房產價格降溫,但卻幾乎沒有任何效 果。市場最終冷卻了下來,但這是因為通脹迫使貨幣從緊。但是,房產價格還是太高了。降溫不足以使之成為中產階級的產品。房地產最多只是有灰色收入的人以及 投機者的產品罷了。

  當前的共識是要建設經濟適用房來減少社會不滿情緒。即使這項策略成功了,也難以促進社會和諧。中產階級應該能夠買得起商品市場上的房子。如果負 擔不起,中產階級就不是真正的中產階級。如果一個以各種標準評判都很成功的白領,在工作10年之後仍然買不起房子,那麼這個市場和經濟就真的出了問題。

  很多人爭論說房價是市場現象,政府干預無法起作用。這種論調是不正確的。政府擁有所有土地,在理論上代表全體人民。土地成本和稅收佔了全部售價的一半以上。中國房地產市場是政府的產物,而不是自由市場的產物。

  控制房價的一種簡單方法就是控制投機。當前的需求被投機需求放大了。負實際利率就是推手。不過,高資本收益稅將把投機需求維持在很高的水平。政 府應該徵收50%-90%的資本收益稅,而不是徵收房產稅,來控制投機。這能夠直接針對炒房者,而不會影響最終的房屋使用者。為什麼執行就那麼難呢?

醫療和教育改革

  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醫療和教育應該是人民可以負擔得起的。但事實上,醫療體系的不確定性給人們帶來了恐懼和擔憂。人們永遠無法知道會花多少錢。實際上,如果一個人患了重病,那麼他或她的家人就只能任由醫院擺佈了。正是這種擔憂嚇得人們不敢再花錢。

  政府控制的系統並沒有為人民服務。我懷疑國有制度內的改革將是不夠的。最好是能引入競爭機制。應該允許私人資本進入這一領域。當政府控制不起作用,我們應該給市場一個機會。

  中國教育體系比醫療體系情況要好,但仍然非常昂貴。教育支出不是來自學費、書費等這些正式項目。其他非正式項目的花費要高的多。20年前中國的教育體系是真正的英才教育。然而此後它在錯誤的方向上發展至今。學校和教師常常會賣人情。窮人家的孩子在學校裡屬於弱勢群體。

  近期,在高校招生上有一些創新。我擔心,無論這些改革在理論上聽起來有多好,偏離嚴格標準化入學考試只會給不公平開後門。恐怕一些改革的建議實際上也就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如果中國的大學錄取受制於金錢和關係,那麼人民也就被剝奪了子女前途的最後希望。

  經濟再平衡很容易,政府要做的就是少從家庭部門刮錢。如果當前的體系無法很快做到這點,中國可能在未來10年內經歷滯脹。國家穩定可能會受到威脅。

  作者為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經濟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9

齊海濤:單靠低成本的軟件外包企業前景不容樂觀

http://xueqiu.com/1287305957/21541972

雪球此今日(3月6號)邀請到中國外包網CEO齊海濤,與大家交流中國軟件外包行業投資機會話題,以下為訪談內容整理,欲與齊先生直接交流,請直接@齊海濤 

 

1、談美股上市軟件外包公司:

$軟通動力(ISS)$  $文思信息(VIT)$   $海輝軟件(HSFT)$

 

提問:$文思信息(VIT)$Q4營收$8720萬,淨利潤大減至$490萬美元。$海輝軟件(HSFT)$Q4營收6490萬美元,淨利潤大漲至$680萬美元 。為何不同企業之間差距會這麼大?

齊:1、企業內部的經營基礎不同;2、經營策略和發展策略不同;3、訂單的質量不同。兩家企業相對而言,文思經營更積極,擴大規模是策略主線;海輝相對更均衡,更強調規模與收益並重。btw,這二個企業都是我非常看好的外包企業。

 

雪球網友提問:那您怎麼看$軟通動力(ISS)$,有些人認為其發展有點激進

齊:呵呵,是有這種說法。做企業本身就是一個平衡的藝術。當年聯想收購IBM有更多的人說激進呢,關鍵在於把控的能力。

 

提問:請問從您的角度看,軟通動力相對於其他競爭對手其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謝謝

齊: 客觀來說,在目前階段中國外包企業,哪怕是TOPs的外包企業,也還沒有真正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比較競爭優勢領域。軟通是我非常敬佩的一個外包企業, 在過去的五年裡面實現了高速的發展。最核心的一點,我個人的體會是劉總對機會的把握和企業高速發展情況下對企業架構和流程的把握。

 

提問:您怎麼看東南融通事件對中國外包行業的影響?是否只是個案?

齊:東南融通事件絕不是個案。中外會計準則的差異以及中國企業對於誠信、經營守則的理解都有問題。這個事件導致了中國企業(包括外包企業)在海外上市時間窗的關閉(博彥已經回歸國內上市了)、海外上市企業股價大跌,中國企業集體誠信喪失等等。

其影響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短期對於海外上市外包企業以及離岸外包企業獲得國際訂單造成了衝擊,特別是品牌的損失很大;中短期看,中國企業需要這樣的教訓來熟悉海外市場的遊戲規則,從而加強內控和品牌建設,因此對於企業發展是好事;3、這個事件也不需要過分強調和強化,2008年印度出現的薩蒂揚造假事件,與東南融通非常類此,當時也對印度外包產業造成了很大衝擊,現在看也沒事了。外包服務關鍵在於自身的服務能力、價格和給客戶帶來的價值。

 

2、談A股上市軟件外包公司:

$東軟集團(SH600718)$ $浙大網新(SH600797)$  

$中國軟件國際(00354)$ $博彥科技(SZ002649)$

 

提問:請問您怎麼看中軟國際和華為最近達成的協議?會如何會改變中國外包行業的格局?

齊:中軟與華為的合資,個人認為是一個趨勢的標誌性事件。其最大的標誌性意義在於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格局發生了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即行業外的大鱷們開始進場。就是說從以往的外包企業自說自話,自己圈子內的競爭,現在新的player可以進入服務領域了。

從全球的視角下,華為與中軟的合資,與戴爾收購畢博、HP收購EDS、施樂收購ACS一脈相承,是軟硬結合,產品服務化這個大趨勢的體現。

就其影響來看:1、會有越來越多的類華為企業進入外包服務領域,產業競爭格局出現變化;2、軟硬結合的解決方案式的外包服務日趨流行,並會給市場帶來更多的競爭;3、依照華為的風格,合資公司應該只是試水,未來一定會有連續性的動作來加強其外包服務能力。

就這一事件,鼎韜有專門的一篇研究,可以參考:http://www.chnsourcing.com.cn/research-insights/article/24699.html

 

雪球網友提問:華為是很多軟件外包企業的大客戶,您估計和中軟合資以後,華為是否會減少對其他外包公司的分包量?

齊: 這個是必須的,我也瞭解華為內部的訂單會由合資公司華為的人員去打,這樣勝算要大很多。

 

提問:王星先生之前有文章分析博彥科技因為股權分散而導致其發展較為保守,不知道您對這家公司有沒有研究?

齊: 不敢說有多麼深入的研究,博彥是老牌的TOP級外包企業,這些年發展相對穩健,可能從速度上不如其他幾家,不過我更願意理解為這是一種不同的商業策略,畢 竟做企業是一場馬拉松,從企業當家人的角度,持續發展的百年老店其實更是追求的目標。不過從旁觀者的角度,我倒是建議博彥可以關注一下企業在某些細分領域 打造出競爭優勢和競爭力,畢竟發展到一定規模後,企業需要有自己獨特的niche market作為大本營。

 

3、談軟件外包市場

 

提問:請問您覺得純對日的外包領域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什麼?目前來看純做日本企業的離岸外包開發如果要轉型,哪些方面值得嘗試?

齊:對日是中國的傳統優勢領域,因此競爭激烈、層層轉包、利潤率和單價不斷降低;同時日本市場成長緩慢,屬於成熟型市場,在這個市場發展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從企業發展的角度,單純一個市場的風險確實比較大,可以考慮國內市場、歐美市場或者企業自身的軟件產品化,這些都是可以的路徑。具體如何要看企業的自身稟賦能力了。

 

提問:您覺得中國軟件外包未來最大的增長點來自哪裡?國內還是國外?哪個下遊行業會貢獻最多?

齊:內需市場,沒有國內市場,中國外包產業就沒有和世界比肩的機會。金融、電信、政府、醫藥和製造業是最值得關注的領域。

 

雪 球網友提問:想請教一下對國內外包內需前景的看法。現在的外包我們還主要關注離岸外包,發包方都是歐美或者是日韓,國內發包的情況現在怎麼樣,能發展起來 麼?個人覺得國內政府、企業的ITO、BPO空間都很大的啊,但是好像發展很慢。另外有沒有可能我們也發展成日本那樣,國內的頂級外包企業接高端外包,再 將下層的編碼、測試再分包到一般的企業或者比我們成本更低的地方?

齊:總體來說,國內市場還沒有完全真正啟動,這個其實也是巨大的機會,因 為一定會爆發的,鼎韜預測就應在在十二五期間。另外,國內外包的產業鏈缺失也是一個因素,咱們同樣缺乏像TPI、Gatener這個的諮詢機構,因此未來 也一定會有這樣的機構伴隨著國內市場的發展成長起來。

 

 

4、談軟件外包行業發展

 

提問:請問外包行業和經濟週期是什麼的關係?有人說是反週期,也有很說是稍微延後整體經濟週期。

齊:外包應該是半反週期的一個產業。在 經濟衰退初期,外包同步也會衰退。但會領先經濟週期就步入復甦通道,在經濟景氣期外包同樣會非常景氣。究其原因在於外包的兩個關鍵屬性:在經濟衰退期,外 包的降低成本屬性造成企業會採取外包降低成本,以往不採取外包的企業也會考慮利用外包;而在經濟的景氣期,外包提高企業運營效率的特徵則顯現出來,成為企 業快速進入市場,支持企業高速發展的有利手段。

 

雪球網友提問:很多投資者認為軟件外包行業無法形成有效的護城河。東軟集團劉積仁最近也認為純粹的外包行業再走下去是死路一條,您怎麼看?

齊:這個觀點有其合理的一個方面,不過也不盡然。嚴格來說,單純依靠低成本的軟件外包無法形成有效的護城河,發展前景不樂觀。相 對於軟件企業來說,軟件外包企業屬於服務型企業,服務型企業的護城河在於其服務形成的核心能力,這種能力可以是通過服務積累的技術實現能力;可以是模塊化 生產(服務)能力;可以是服務形成的解決方案能力;可以是快速部署快速實施的能力;可以是對行業的理解能力。任何一個能力都可以成為軟件外包企業的護城 河。進一步說,軟件外包本質上是一種服務,其核心能力的表現和養成與產品型企業截然不同,但其作為一種服務是市場的比如需求,不會有死路一條的情況。

 

提問:也就是說,必須有高端的技術/業務/管理人才才有可能成功突圍,對嗎?低成本的外包型企業是不是只有持續做大規模學富士康這一條路了?

齊:其實富士康模式並不算不好,未來一定有一批以規模低成本制勝,同樣也發展企業的外包企業,畢竟現實的市場需要這樣的服務企業。

 

提問:您覺得軟件外包產業更像製造業還是更像服務業,哪些外包企業能在產業升級中存活下來?

齊:現在的軟件外包產業更像製造業,很多外包企業都以富士康的管理為模板呢。因此只有真正成為服務業的外包企業才有望在未來的產業發展中生存發展。鼎韜對此也有一篇分析文章,可以供參考。http://www.chnsourcing.com.cn/outsourcing-news/article/11150.html

 

提問:多謝齊總,您覺得服務業的外包和製造業的外包最根本的區別是什麼?國內哪家企業最有希望完成這個轉型

齊:其實本質上沒有區別,只是交付物是有形的產品還是無形的服務而已。製造外包也在轉型想微笑曲線上端升級,服務外包也是如此。至於國內誰能完成轉型,現在說為時尚早,而且路徑也絕不唯一,最終一定有一批企業而不是一個企業。

 

 

提問:請問您覺得中國外包行業的人力成本還能維持多長時間?向二線城市轉移能在多大程度上延緩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壓力?

齊:中國人工成本的提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十二五應該是最需要抓住和把握的五年。與製造業不同,外包行業所面對的白領勞動力,在中國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產業轉移會延緩成本的壓力,但不是決定性要素。產業從成本領先型向價值驅動型的轉移才是中國外包行業的大勢所趨。

 

提問:能否解釋下外包企業「人員利用效率」在實際交付中是什麼概念?會有哪些因素影響人員利用效率?

齊: 在實際交付中,單個項目實際投入的人工數量是外包企業人員利用效率的最直接表現。人員利用效率的影響因素,可以從兩個方面評估:狹義上是項目收費工時與實 際投入工時的比例;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人數、時間、人員的水平等;廣義上,企業整體年度收費工時比率、知識的沉澱率、項目人員的交叉使用率等。影響要素還有 市場、溝通、管理、單人效率與平均效率等。

 

提問:軟件外包公司的競爭力主要集中體現在哪些財務指標上,一般從財報中如何找出有優勢的外包公司?

齊:人均銷售額,人均利潤率,應收款賬期和周轉率,客戶集中度等等

 

提問:上海增值稅改革對我國服務外包產業會有啥影響?

齊:總體來說是利好,不過要全國都實行之後了。可以參考鼎韜的研究:http://www.chnsourcing.com.cn/outsourcing-news/article/21535.html

 

5、談中印外包行業對比

 

提問:中國外包公司和印度巨頭如$Infosys(INFY)$等相比,差距到底在哪?

齊: 現狀而言,中印外包企業的差距表現為規模、能力、經驗、品牌等等,大而化之的一句話就是暫時不在一個量級上。從本質上來說,我認為根本在於對服務的理解和 感覺。外包本質上是一個服務的形態。中國企業最缺乏的其實是不知道什麼是服務,服務應該怎麼作為一種產品來經營。這與我們的傳統和經濟發展的歷程也是息息 相關的。我們現在需要的就是如何用全球通行的「語言」和流程來提供客戶想要的東西。

 

雪球網友提問:中國的軟件外跑企業現在規模相比TCS、infosys都顯得非常的小,而且在外包產業鏈中也處在比較下層,請問中國的軟件外包企業有可能成長到像TCS、infosys那樣的規模嗎?阻礙中國外包公司成長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齊:我有充分的信心,中國頂級外包企業一定可以成長甚至超過TCS、infosys。其實我們現在還小的關鍵因素是時間,畢竟我們的企業才發展10年左右,相對於印度企業有20多年的發展了,這個不是拔苗助長的事情。中國外包企業成長的最核心障礙是高端人才和市場。我的解決方案是:海外用併購解決高端人才,順便獲得海外市場資源;國內利用國家政策支持,特別是啟動內需市場的政策支持獲得穩定的內需市場,同時訓練人才。

 

提問:對於印度的塔塔、infosys、高知特等公司進入中國,您認為他們是否會對中國的外包企業形成衝擊?對整個行業又有什麼影響?

齊:

印度外包企業進入中國,從商業策略上基本基於兩點考慮:1、進入中國市場,獲得中國以及東亞地區(日韓)的訂單和服務能力;2、均衡中國的低成本人力資源,在全球競爭中可以將中印合二為一,規避歐美客戶在中印之間的平衡佈局。

從 目前來看,印度外包企業在中國的發展一般,似乎只有infosys的實質動作比較大,這裡面有水土不服的情況。因此我倒不認為會對中國外包產業造成太大的 衝擊:至少從市場情況看,印度企業在中國和東亞地區的接受程度並不高。對於中國外包產業來說,可以的一個借鑑就是:到印度去!這其實是國際策略的一個重要 跳板,但並沒有引起中國企業的足夠重視。

 

(雪球xueqiu.com獨家稿件 轉載請註明出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80

增發電視牌照不容再拖 林本利


2012-6-21  NM




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討論免費電視牌照,議員指斥政府遲遲不肯批出三個新免費電視牌照,是否受到政治干預。問責官員蘇錦樑因未能交代牌照審批進度,被議員斥為「廢到極端」。

香港一直自詡為亞洲通訊中心,資訊暢通無阻,但觀乎政府過往的電訊及廣播政策,便知道資訊流通並不自由。政府的有形之手不時藉着發牌制度,阻礙市民傳送和接收資訊。

在電訊市場,英資的香港電訊一直操控本地及國際電訊市場,妨礙香港的資訊科技發展。到1998年,特區政府與香港電訊達成賠償協議,提早七年結束國際電訊專營權,之後本地電訊市場才真正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在廣播市場,政府同樣採取保護政策,以大氣電波屬有限資源為由,限制免費電視和電台的發牌數目,局限市民的選擇。

過去二十年傳送技術急速發展,互聯網及數碼科技變得普及,政府限制發牌的理據再難以站得住腳。於是政府官員便嘗試找其他藉口,例如市場可否容納多間電視台或電台,公眾關注電視台或電台的財政狀況和節目內容等,企圖繼續保護現有經營者。

不 錯,過去確曾出現過免費電視台倒閉的事例。香港首家免費電視台是無綫電視,成立於1967年。至於亞視,前身是麗的呼聲,在1957年啟播,以有線頻道提 供收費電視服務,到1973年因應市場環境轉變,才改以無線頻道提供免費電視服務,並改名麗的電視。到1982年,麗的電視改名亞洲電視。1975年,佳 視成為第三間免費商營電視台。幾個主要股東投入資金,製作大量經典歷史及武俠小說劇集,當中包括《隋唐風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佳視成為 全球第一間改編華文武俠小說成為電視劇的電視台,開業期間培訓大量新人,亦讓一些幕前幕後的員工有更佳的發揮機會。只可惜到1978年,佳視因財政出現問 題而倒閉,自此之後便逐漸出現無綫一台獨大的壟斷局面。事實上,佳視營運的幾年(1975年至1978年),正是香港電視發展的黃金時期,無綫和麗的多套 傳誦至今的電視劇集(包括《狂潮》、《家變》、《十大奇案》、《鱷魚淚》),都是在這個時期製作。不少紅極一時的歌星和影星,都是在這段時間憑着電視劇集 而被捧紅。

自從無綫壟斷免費電視市場後,本地電視節目的製作水準便有倒退迹象。免費電視台的製作傾向滿足大眾口味,觀眾的 選擇變得愈來愈少。即使過去十多年,多了幾間收費電視台投入服務,但由於觀眾始終要繳付月費,收費電視的滲透率仍然遠遠不及免費電視。過去幾年,難得有投 資者願意投資,開辦數碼電台和提供免費電視服務,增加聽眾和觀眾的選擇。由於市場競爭變得激烈,這自然會促使現有公司努力提升節目質素,以免流失聽眾和觀 眾,令廣告收入受損。但政府在發牌方面卻一拖再拖,不單損害投資者的利益,亦令市民失去選擇更多服務的機會。

其實,特區政 府早於1998年已就未來電視政策進行過公眾諮詢。當時政府表明會採取開放政策,不會限制電視牌照數目。現在有意見認為政府要重新諮詢市民,實在不知道還 要諮詢什麼。有投資者肯投資和承擔虧損風險,又是免費服務,市民又怎會反對增加發牌呢?至於市場可以容納多少經營者,就應由市場決定,政府無須為此操心。 因此,政府不宜再拖延,應速速發出三個新免費電視牌照,以免損害廣大市民的利益。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94

房地產信託想說愛你不容易之現金流預測 我為PE狂

http://xueqiu.com/5753773434/22522288
所有人都知道現金流是項目安全最重要的保障,項目盡職調查都會作現金流預測,可是大多數預測與真實的距離需要跨過銀河,這其中有預測時點的因素、有融資人信息不對稱因素、有市場變化的因素,當然也有預測者不切實際的原因,這裡我想一點反思。

1、預測時點

對於每個項目我們介入的時點不同(尚未開工、樁基工程、人為分期、主體完工、內裝乃至精裝),必然會導致對項目進程瞭解不同,引發對項目資金使用、銷售安排預測巨大的差異,同時也使得信託資金的匹配性存在問題,甚至導致融資人被動挪用。

2、信息不對稱

對於成熟開發商來說,一個項目在開始準備(至少是開工之時)的建設和銷售進度是由明確的時間節點的,同時對於資金的準備也會有相應的預案。但是通常情況,開發商是不會向金融機構真正敞開心扉,提供這張足以讓你對其未來進行掌控的武林秘籍,畢竟一旦你照「章」辦事,即使你具備靈活性,對於已經習慣用別人錢賺錢和項目間挪用的開發商來說將是痛苦萬分,也就是說你的幸福(安全)是建立在他的痛苦上。

如果我們真的想控制一個項目,就要知道基於建設流程、進度、施工單位及墊資等一系列考量上的資金使用進度表,精確到天有點過分,就到星期吧,靈活性不是沒有,不過要有充分理由。

3、市場變化

國家宏觀政策、貨幣政策、區域市場環境、按揭政策、消費季節性等都會帶來房產銷售的量價變化,一方面對於銷售資金回籠預測產生巨大影響,另一方面對資金的支出使用也會形成變化壓力(墊資變化等)。

這幾年,房地產市場火爆,房產價格上漲的趨勢不變,在對銷售預測中多數人採用銷售率100%,價格市價甚至未來上漲,收入等同現金流的預測方式,可事實未必如此。

首先,我們知道通常情況下,一個地產項目必然有尾盤,而且商服由於受到環境和價格等因素銷售緩慢。當然最可怕的是當調控政策密集出台之時,投資需求被打壓,剛性需求呈現觀望,市場陷入死寂的2011下半年;

其次,目前銀行開發貸偏緊,貸款到位時間明顯滯後;

第三,部分區域房產價格走勢出現滯漲,甚至在三四線城市出現較大幅度下降的區域;

第四,由於監管措施不到位,部分開發商利用高價捂盤、低價轉手自己或第三方、抵賬房等方式錯位現金流等等。

由於可變因素太多,對於銷售的預測難度的確很大,因此在基於大環境基礎上,保守預估銷售現金流入對自身是一種保護。

4、不切實際

目前在現金流預測中,對於銷售進度安排的預測是最不切實際的。最常見的就是三年銷售計劃4:4:2或者5:3:2,而且每季的銷售額呈現平均的局面。

我們都知道,銷售許可證的取得是與投資額、建設進度乃至各地預售政策相關的,同時多數本地開發商都會採用各種各樣的蓄客手段,一般來說一個樓盤在開盤當月內不能銷售推盤數量的50%就意味著失敗,未來銷售也將不容樂觀,可是我們預測中銷售進度呈現的是一個可笑的平滑現金流入。

同樣,在建安資金使用上我們看到也是如出一轍的扯旦,明明承包方的資金呈現節點(開工預付、正負零、年底、主體完工、竣工驗收)數量巨大,過程與進度相關的局面,可是該預測也是一如既往地平滑。

不考慮實際和時間價值的現金流預測表,實際已經成為一個現金流整體平衡測算表,對於具體到季、月的流入、流出失去指導意義,對於信託公司未來監控現金流和發現異常沒有太大作用。一個能夠保障信託資金安全的重要手段,就在大家的忽視中漸行漸遠,甚至成為更加盲目的壓力測試的工具。

真的希望所有人能夠重視起來,以客觀和務實的態度,依據項目的資金使用進度,合理的安排資金來源,保守預估銷售情況,讓現金流預測表能夠成為接近真實的規劃、監控的手段。

說句題外話,對於很多人青睞的壓力測試,真心的不敢冒,不管是單因素還是多因素,都是基於項目本身變化而不是環境變化。記得曾經和一個開發商聊過,為什麼資金緊張卻不降價,人家很中肯的說:

「第一我還要在這個圈子混,第二你以為就我會降價,第三降價損失的是我的真金白銀,和機構打官司還能拖個三年五載」,所以別說降價30%仍能保障我司信託本息這樣的無聊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00

鎘阻斷刻不容緩


2013-06-10 NCW  
 

 

大米上市前進行鎘檢測,只是流通環節的末端控制,僅能避免鎘米直接上百姓的餐桌。要真正解決問題,還需向鎘米流通環節的前端著手◎ 本刊記者 劉虹橋 李雪娜 文如何根治鎘米,是中國當前食品安全領域的一個焦點。受鎘米風波衝擊,廣東省已率先做出表率。

2013年5月21日,廣州市市長陳建華作出指示,米和米製品必須出具鎘的檢測合格報告,才能在廣州上架經營或使用。兩日後,廣東省副省長林少春在全省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監管專題工作會議上也要求,要研究建立糧食質量安全的長效監管機制,從糧食市場准入、監管抽檢、規範台賬、信息發佈、追查處理、責任追究等方面入手,嚴格監管。

大米上市前檢測,或可將超標大米隔離于市場之外,切斷進入百姓餐桌的渠道。但多位專家呼籲,對土壤汙染情況進行摸排,並制定針對性的隔阻斷措施,才是解決鎘米問題的根本之道。

鎘檢測難易

早在2011年2月14日,本刊發表封面報道“鎘米殺機” ,揭示了浮出水面的大米鎘超標現象。當年全國“兩會”期間,時任衛生部部長陳竺公開稱,中國正加緊調查“鎘大米”事件,未來將對“已經不適宜種植水稻的地方將改變種植結構,不適合農業用地的轉為其他用地”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也曾在2011年9月21日的一次會議上透露,中國疾控中心正在進行鎘米汙染調查,並有望于2011年內完成。陳君石稱,鎘米問題是廠礦企業多年汙染欠下的舊債,除重災區湖南以外,甘肅和廣東也有類似汙染案例。但他同時指出,廠礦遺留的鎘汙染影響範圍不大, “僅僅是某一片地區,小範圍的影響” 。

然而,這份鎘米汙染調查的結果至今沒有公開。財新記者兩年來的實地調查發現,在甘肅白銀、貴州赫章、廣西陽朔、江西大余、湖南長株潭和郴州等地,即便在稻米中的鎘含量超標情況已被研究者證實的情況下,鎘超標大米仍在被汙染的土地上繼續生長,並不同程度地流入市場。

鎘米之所以能夠順利流入市場,流通環節的檢測缺失和監管缺位難辭其咎。一位國有糧企負責人對財新記者直言,一般的流通過程中,鎘檢測程序不是缺失,而是沒有。 “從事糧食貯藏、加工和貿易的門檻很低、很雜、很亂,國家沒要求,糧庫也沒設備。 ”他坦言。

那麼,推行大米及米製品上市前的強制性鎘檢測,到底可不可行?

2013年6月1日已實施的新版《食品中汙染物限量》 (GB2762-2012)規定,稻穀、糙米、大米中的鎘含量不得超過0.2毫克 / 千克,除稻穀外的穀物及研磨加工品中的鎘含量不得超過0.1毫克 / 千克。這表明,在大米中,鎘只是一種極其微量的元素,其檢測量級為萬分之一。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介紹說,微量元素的測試方法相對繁瑣,一旦出現實驗誤差,就可能對結果產生較大影響。一般來說,鎘檢測都需要專業實驗室環境,而且由國家級認證的檢測機構得出的結果才相對可信。

《 食 品 中 鎘 的 測 定 》 (GB/T 5009.15-2003)具體規定了食品中鎘的測定方法,包括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火焰原子化法、比色法、原子熒光法等。

這些檢測設備,許多中小型實驗室都未配備,普通糧食企業就更不可能有。

前述國有糧企負責人稱: “糧食工作很粗放,是勞動密集型而非技術密集型。一般糧企能配全水分測定儀、容重器、大米出白機、小天平就很不錯了” 。

不過,鎘檢測並不貴。財新記者對一些檢測機構詢價後發現,送檢一次大米樣本進行鎘檢測,收費為80元。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潘根興曾于2007 年在全國六個地區(華東、東北、華中、西南、華南和華北)縣級以上市場隨機採購91個大米樣品。檢測結果表明,約10%左右大米樣本鎘超標。

他認為,將大米和其他農產品中的鎘含量檢測常態化,並非不可行。畢竟,進出口農產品中的相關指標檢測已為國內市場提供經驗。

值得注意的是,除在此次鎘米風波披露的鎘米產地湖南、廣東、廣西、江西之外,還有許多的鎘米產地未被曝光。

除鎘之外,許多汙染區的土壤中,還可檢測出相當水平的砷、鉛、汞等重金屬及劇毒農藥、持久性有機化合物。這些土地上生長出來的稻米、蔬菜、瓜果的有毒物質超標情況,也不容樂觀。

“廣東一直是改革先鋒,如果大米上市前的鎘檢測常態化、制度化,我覺得是好事,也可以為其他省份提供借鑒。 ”潘根興說。

前端防控

必須承認的是,在大米上市前進行鎘檢 測,只能在流通環節的末端對鎘米進行控制,以保證其不直接流入百姓餐桌。

但要真正解決問題,還需向鎘米流通環節的前端著手。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尚琪告訴財新記者,只要實施有效的鎘阻斷措施,就可將鎘米風險降至最小。

尚琪所言的“鎘阻斷” ,是指阻止新的鎘米產生,並切斷鎘汙染進入人體的食物鏈通道。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也建議,解決鎘米問題必須回溯源頭,在種植環節 就儘量減少不合格大米的生產。

朱毅指出,上述措施需建立在對土壤汙染情況的摸查之上,在土壤汙染情況、pH 值等做出綜合評價後,可通過改良稻種或更改種植結構來規避不合格大米風險 ;對於被汙染的農田,則需劃出被汙染地段,並實施汙染修復,防患于未然。 “這項工作要做細,做到戶,才有效果。 ”朱毅說。

潘根興則提出,在土壤汙染情況不明、土壤汙染治理難題待解的情況下,至少可以從源頭對鎘汙染進行阻攔、控制,切斷鎘進入水源、農田、作物的途徑,以減少新汙染。

“如果工廠中的廢棄物能夠得到安全處理,新的汙染物質就不會流到河流,進而汙染農田和作物。這樣的隔絕技術實際上很簡單。但現在的問題已經變成,汙染物已經流到河流和農田,如何去除裡面的重金屬。汙染後的修復工作,實在要比前端阻控汙染物要難得多。 ”潘根興說。

多位專家強調,鎘米危機絕非無解,只是誰來做、如何做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國家層面是否願意痛下決心。

潘小川透露, 在2011年鎘米風波後,原國家衛生部曾專門開會討論應對之策。當時的專家意見總結起來主要有三條 :一是將一些“危險”省份的大米與其他相對安全省份的大米進行混合,將大米中的平均鎘濃度降低 ;二是可將超標大米改作飼料,餵養牲畜;三是超標大米不直接進入直接食用的食品市場,而是交由專門的食品加工企業,在加工成米製品後,可相對降低鎘含量。

上述這些專家意見目前只停留在討論層面,還沒有真正納入國家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28

溝通 不容忽視的盡職調查項目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402/t20140220_552599.htm
 企業投資海外前必不可少的盡職調查,不僅包括法律和財務,也應包括溝通。認識利益相關方的過程,不僅有利於分辨交易中的支持方,也能夠著眼於和他們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增強未來成功的概率。

  盡職調查,是所有成功商業人士所熟知的概念,它通常指投資者在投資之前進行信息蒐集,以儘可能降低風險的過程。瞭解一樁生意的既往歷史、收益率、現有者聲譽,以及與兼併有關的法律條款,這只是投資者注資前需要考慮的幾個方面。在盡職調查上花費金錢、時間和努力,常被看作是必不可少的流程,實際上,也是最好的做法,特別是在投資海外時。

  不幸的是,很多中國公司在投資海外時卻忽略了盡職調查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溝通—法律和財務方面的盡職調查一向被視為天經地義,溝通上的盡職調查卻往往被放在不太重要的位置,甚至有時徹底被忽略。

  為利益相關方分類  確立「主要目標」

  大多數投資海外的中國公司都非常低調,以避免吸引過多的注意力。這是一項聰明的策略,因為太過顯眼可能招致本土利益集團、競爭企業或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批評。但保持低調也需要計劃和策略,更為重要的是,需要有目的地與被謹慎選擇的利益相關方交流溝通。認知及分辨這些利益相關方也是溝通上盡職調查的一環。

  認知利益相關方的過程並不複雜。第一步需要對受投資計劃影響的個體及組織進行分類,或是對投資計劃感興趣即可。被分類的對象包括了消費者、供應商、投資者、社團領袖、競爭對手,以及後援組織等。對於每一個類別,公司都應製作一張表格,列出對投資可能帶來影響(無論正負)的團體或個人。隨後,每個個體或組織都應按照兩個標準打分:一個用來衡量此利益相關方對投資帶來的影響,另一個則用來衡量影響此利益相關方意見和行為的困難程度。在打分之後,每個利益相關方都應該被歸屬於如圖表中的一類(附圖)。

  投資者與某個利益相關方接洽的方法將由他們在圖表中的位置決定。最重要的利益相關人士是那些在商業交易中有巨大影響力,並且自身也較容易被影響的人。這些利益相關人士處於圖表中的B區域,為主要目標,應被謹慎對待,而對其餘三個區域對象的投入則可相對較少。獲得A和C區域利益相關人士的好感能帶來的收益並不大,因為他們不容易被影響。同樣的,與區域D中人士的交往也不會帶來太大助益,因為他們對投資的影響非常有限。

  最近買下紐約一座酒店的中國投資商便是一個範例。為了節省成本,這位投資商引進外籍員工為酒店工作。工會對引進外籍員工產生了異議,但這位中國投資商拒絕與他們進行談判。於是工會向政府監管機構提出抗議,這不僅推遲了許可批發的時間,也增加了酒店開始運作的難度。最終,該項目被拖延了4個月,導致了投資方數百萬美元的損失。

  事實上,如果中國投資商事先進行了盡職調查,就會意識到,工會在紐約十分重要,它們有能力干擾項目進度並能影響政治領袖,從而給生意帶來麻煩。按照對基本利益相關方的圖解,紐約工會正是B區域的利益相關組織,擁有對投資的巨大影響力,且比較容易被用談判的方式影響。如果及時開始談判,將會為投資商節省可觀的資金。

  適當放棄控制權以換取關鍵支持

  國際礦業力拓(Rio Tinto)則選擇了一種不同的方式來推進他們在美國密西根州的項目。2013年,力拓計劃在美國北部開拓新礦,預計產量為3億磅鎳、2.5億磅銅,以及一些其它礦產。此項目預計將會為當地居民提供1000個新的工作機會。

  儘管新礦能為當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反對意見仍不斷產生。力拓並未正面處理反對意見,而是將決定權交給了當地政府。他們組織成立了社區委員會,並且資助了某個環境組織來研究開礦的位置選擇。通過這種方式,力拓等於將一些重要的商業決定權外包給了當地。當然,它同時也徵募了不少支持者來說服仍然對此項目存疑的人。雖然放棄了某些控制權,但力拓提高了整體的勝算。最終,這個項目得到批准,新礦也開始運作。

  根據筆者的經驗,放棄控制權對於大多數中國高管來說是非常困難的。目前大多數足以走向全球的大型企業領導人都是公司的創始人。要取得成功,他們必須表現出極強的領導力,而這往往需要他們對公司有著很強的控制權。

  但是,在今日的商業世界,成功往往需要企業將部分控制權轉讓 給外部社會,特別是在溝通方面。過去,嚴格遵守「信息規定」的交流被認為對企業至關重要:企業形象需要一致的對外說辭。但隨著信息技術的巨變,特別是社交媒體的出現,對信息的控制權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今天,交流的成功之道在於創造,保持和利益相關者牢固而真實的關係,而關係的維繫需要雙方的對話。成功的企業早已不再是簡單地告知利益相關方,他們更多地創造對話的機會。

  如同力拓邀請社會上的利益相關方參與開礦位置的討論,在新市場裡投資的公司必須確定新市場中最關鍵的影響者,並且及早與他們建立聯繫。2013年雙匯收購美國豬肉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Smithfield Foods)時,他們在早期就介入了與當地社會領袖的商談。收購案宣佈的當天,弗吉尼亞州農業部長表示,「我們認為這是一次非常良好的合作。考慮到豬肉出口的情況,中國市場意味著巨大的商機」。很明顯,他事先就被知會了有關情況,並且準備好了在收購案宣佈的當天發表贊同的言論。他和其他眾多商界及政界領袖(也都被事先知會過)的支持,在批評者試圖通過參議院聽證來阻撓的情況下,確保了此次收購的順利獲批。

  提前行動 找對人

  當然,在交易前就知會有關人士是有一定風險的。如果錯誤的人,比如競爭對手,提前知道了收購計劃案,會有可能採取行動阻撓其發生,這也是盡職調查如此重要的原因。

  有可信賴的本地諮詢顧問也同樣關鍵。認識利益相關方的過程,不僅有利於分辨交易中的支持方,也能夠著眼於和他們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增強未來成功的概率。此外,一幅清晰的利益相關方圖解亦能夠幫助分辨和中立那些原本嘗試阻撓交易的對手。

  由此可見,成功的關鍵是找到值得信賴、對投資計劃涉足的市場行業都非常熟悉的本地顧問。另一件必要的措施就是儘早開始這個過程—這會幫助避免許多不愉快的「驚喜」,如同紐約酒店的那位投資者碰上的一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83

把關不力,改革刻不容緩 陳俊豪 - 中環馬戲團

http://centralmonkey.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18.html
當我剛剛出道的時候,會計師公會(Hong Kong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的英文還是Hong Kong Society of Accountants。我跟同期的朋友笑稱,香港沒有會計師「工會」,只有「會計師商會」及「Society of Big4 Accountants」。 之後,理論上代表會員利益的會計師公會竟然跟會計界一人一票選出來的議員譚香文打了一場非常無聊的官司。當然,會計師是永遠不用負責的,輸了幾百萬律師費後,公會沒有人要負責。Business as usual。

美國重複又重複發生槍擊案,主流民意支持收緊槍械監管,但法案到了國會後一般都會變成冇牙老虎。為什麼?因為反對收緊槍械監管的軍火商及槍會組織資源集中,而且利益及立場一致,所以在國會的遊說事半功倍。跨國大會計師樓擁有龐大的資源及一致的利益,在公會擁有相對大的影響力亦是必然的結果。

誠然,非執業會計師才是會計師公會佔比重最大的會員類別,審計師主要服務的亦是非執業會計師及大眾。因此,會計師公會應平衡執業跟非執業會計師的利益,而非一面倒向大會計師行傾斜。我的一位教授曾為Enron作顧問。他說,當年他對Enron的各種會計手法有極大的保留,並向董事局提出疑問。董事的回覆倒也簡單:五大的安達信、國際律師行及投行都看過安排,都沒有問題了,你不用擔心。結果?公司多位高層飽受牢之災。安達信雖然倒下來了,但上訴得值。坦白說,所有CFO及Financial Controller也有無心之失,有「睇漏眼」的時候,但「洗」你錢的會計師就沒有法律後果,公平嗎?

成功做空Enron及美國銀行業而成名的沖基金經理James Chanos說過,所有大型會計醜聞必定有各大會計師及律師事務所參與。最近證監會出手凍結帳目有問題的群星紙業的資金。群星上市至今的審計師是誰?又是畢馬威KPMG。出手的,又是證監會,又再一次不是會計師公會。保薦人高度依賴審計師的工作。爆鑊後,保薦人被證監會罰款、停牌。但審計師有後果嗎?

當然,保薦人被證監會罰款的原因並只因為爆鑊,而是因為保薦人「放飛機」。如果功夫做足,依足守則,客戶爆鑊亦無畏調查吧。雷曼倒閉時,不是有調查其會計手法嗎?最後世上最積極的檢控當局不是要放棄檢控安永?上週,我的朋友在facebook 登載了有趣的status。他說,審計員找他討論財務資料前已把working paper已填得滿滿了。不是「放飛機」,是什麼?客戶也可以看出審計師「放飛機」,什麼審計經理及合夥人看不出?

會計師公會多次把關不力,多年沒有深切的改革。公會高高在上的態度到近年有改善,但個人認為利益依舊向大會計師樓傾斜。早前,會計師公會為審計改革諮詢而設的網站,轉載的文章一面倒反對改革,對其他支持改革的報導充耳不聞。會計師公會是否有預設立場,我當然不知道。不過,如果是巧合的話,那過去的眾多事件的巧合真是令人嘖嘖稱奇。這個巧合的安排,不是正正提供了公眾一個赤裸裸的證據,我們需要獨立的監管機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74

【盤點】近期這四支海外IPO,不容錯過! 財說

來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3524596

如果這四家即將海外掛牌的企業您還不了解就太OUT了!這其中既有全球最大的P2P公司、線下商業地產巨頭萬達,也有社交神器陌陌、火爆京城的快火鍋呷哺呷哺。今天財說為您詳細盤點這四家公司的最新IPO進展。




 1.世界上最大的P2P公司$LendingClub(LC)$

IPO進展:將於下周一開始路演,或12月11日掛牌

上市地:紐交所

交易代碼:LC

發行區間:每股10-12美元

募集資金:最多6.924億美元

市值:約40億美元

主承銷商:摩根士丹利、高盛、瑞士信貸以及花旗集團

基石投資者:谷歌、KPCB旗下風投公司、基金公司T. Rowe Price以及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BlackRock)。

  從2007年成立以來,Lending Club的發展呈現加速之勢,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Lending Club平臺共貸款50億美元,其中超過10億美元貸款是在今年第二季度實現。投資者通過這些貸款獲得的利息收入將近4.94億美元。

  Lending Club利用互聯網技術,成功地通過其平臺,將資金剩余者和資金短缺者更有效率地撮合在一起,令借款者以更低的利率、更快地獲得貸款。收入來源為向借款人收取的交易手續費、向投資者收取的服務費及管理費。2014年上半年交易手續費占總收入的93%,是主要收入來源。今年11月,公司還還推出了為期兩年的至尊貸款服務,其允許客戶最多借款1萬美元。

欲查看對該公司的深度解讀,歡迎點擊如下鏈接: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824967



社(yue)交(pao)神器:$陌陌(MOMO)$

IPO進展:路演正在進行中,將於雙十二掛牌

上市地:納斯達克

交易代碼:MOMO

發行區間:每股12.5-14.5美元

發行股數:1600萬股美國存托股(ADS),還授予承銷商240萬股ADS的超額配售權

募集資金:最多2.32億美元,在此次IPO時陌陌還會向阿里巴巴和58同城分別定向增發5000萬美元和1000萬美元的新股,增發價格與IPO發行價相同。

市值:約為25億美元

主承銷商: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摩根大通和華興資本

基石投資者:從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共經歷了四輪融資,投資方分別由經緯、阿里巴巴、DST、紅杉資本、雲鋒基金和老虎環球基金。唐巖是陌陌IPO前的最大控股股東,占股達到39.8%;阿里巴巴是陌陌的最大機構股東,占股20%;經緯創投是第二大機構股東,占股19.9%。

  陌陌於2011年3月份成立由前網易總編輯唐巖創建,專註於移動互聯網時代陌生人社交領域。今年前9個月公司註冊用戶已達1.803億人,月活躍用戶達到6020萬人,平均日活躍用戶2550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公司今年前9個月的收入為2620萬美元,其中68.1%或1790萬美元來自會員訂閱費,目前還未實現盈利,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凈虧損為8.229億美元。

欲查看對該公司的深度解讀,歡迎點擊如下鏈接: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843208




快速休閑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

IPO進展:已開始路演,本周四開始公開招股,17日掛牌上市

上市地:港交所

發行區間:每股4.4-5元

發行股數:2.271億股,超額配售權15%,每手1000股

募集資金:9.99-11.36億元

入場費:5050.4元

主承銷商:美林、瑞士信貸

  公司是一家定位於快速休閑火鍋的餐飲公司。開創吧臺式火鍋餐飲,采取U型吧臺設計,店鋪面積小但利用率高。每家餐館面積約200-300平方米,可容納約100名顧客同時用餐。

欲查看對該公司的深度解讀,歡迎點擊如下鏈接: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699258



港交所最大的IPO:萬達商業地產

IPO進展:今日已獲港交所批準,12月8日開始路演,最快12月22日掛牌

募集規模:約40億美元,最高可至60億美元

市值:約為267億美元

保薦人:中金、匯豐

  目前香港資本市場一線房企估值是歷史市盈率的5-7倍,考慮到萬達大部分利潤來源於非現金的物業重估,這部分利潤含金量低,給予其5倍歷史市盈率作為估值或比較合理,具體情況怎麽樣,讓我們拭目以待。

欲查看對該公司的深度解讀,歡迎點擊如下鏈接: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3353790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11月28日晚間,萬達集團旗下的另外一家公司萬達院線已獲中國證監會發審委通過,將成為A股院線第一股,擬發行不超過6000萬股份,募集20億元資金,每股價格約在33元左右,萬達院線的總市值將達到187億元。



閱讀財說更多精華文章歡迎一下目錄鏈接: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370964
主題投資、新股解讀、熱門個股剖析、投資知識補習等等一網打盡,為您開啟海外投資之路$萬達酒店發展(00169)$ $萬達信息(SZ300168)$ @今日話題




上財說,給您一張財富綠卡,讓您暢享財務自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682

滴滴、快的合並:從水火不容到情人節閃婚,到底為何?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427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2-16 11:24 編輯

滴滴、快的合並:從水火不容到情人節閃婚,到底為何?
作者:雷建平等

導讀:兩家公司在合並後,人員架構保持不變,業務繼續平行發展,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

一年一度的西方情人節來臨之際,打車軟件市場最大變局發生。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當天聯合發布聲明,宣布兩家實現戰略合並。雙方確定,在春節後的適當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

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滴滴打車CEO程維及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同時擔任聯合CEO。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業務繼續平行發展,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

滴滴打車CEO程維展望了新公司的願景。他表示,中國移動出行的快速發展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節約地面交通資源,並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困境。更重要的是,通過移動出行平臺,人們開始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系,並在最廣泛的意義上,實現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

快的打車CEO呂傳偉表示,雙方合並後,將集中兩家公司的優勢技術、產品人才,不斷推出更為完美的出行服務產品,進一步加速市場拓展速度,產生更多的攜同效應,提升整體競爭力,更積極有效地推動整個移動出行行業的發展。

據透露,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在經過長期的價格大戰後,雙方公司管理層經過反複溝通與交流,最終達成共識,決定兩家公司進行戰略合並。

雙方未透露持股比例和新公司估值。據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合並後估值或將達到60億美元。

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都誕生於2012年,自成立之日開始,兩者在市場中布局的步調就極為相似,競爭也格外激烈。資料顯示,滴滴打車獲4輪投資,公布的總金額超8億美元。快的打車公布的融資金額與滴滴打車相似。隨著大量資本的支持,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的圍繞市場份額爭奪的“燒錢大戰”也愈演愈烈。

騰訊和阿里兩家巨頭分別入股後,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也成為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獲取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橋頭堡。2014年1月滴滴打車宣布與微信合作,支持微信支付功能,與此同時微信中也添加了滴滴打車的入口;快的打車則在2013年8接入了支付寶,二者在移動支付方面的角力開始凸顯。

業務方面,隨著打車軟件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市場格局已經穩定,有著更大增量的專車成為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的新戰場。滴滴打車在2014年8月在北京啟動專車業務“滴滴專車”,快的打車則於同年7月宣布推出專車業務“一號專車”。就在今年年初,二者一前一後宣布了進軍企業版服務,比拼開始蔓延到商務用車市場。

雙方解釋合並原因時指出, “專車領域面臨著各種新的變化及更多新的力量,在包括代駕、拼車、公交、地鐵等更廣泛的移動出行領域,雙方均面臨著各種挑戰與風險。作為行業的先行者,更需聚集移動互聯網精英人才,獨立地順應市場與用戶需求來發展。”

滴滴快的合並後,將成為中國移動出行領域單一最大企業。目前該市場的競爭者還包括易到用車和已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打車巨頭Uber等,不久前國內租車領域最大企業神州租車亦宣布進入專車服務市場。

雙方目前尚未宣布進一步的整合計劃,但預計將花較長時間分階段進行。



對滴滴、快的合並案的核心七問

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聯合發布聲明,宣布兩家實現戰略合並。作為打車軟件史上最重磅級的一起合並,交易背後的細節非常值得關註,有媒體根據已經公開的信息進行了梳理。

1,合並是由誰推動的?

滴滴CEO程維今日發出的內部郵件顯示,1月21日,其與滴滴總裁柳青鄧冉在深圳啟動了一個秘密項目:情人節計劃,並希望在情人節前完成該計劃,“22天後,我們做到了。”

滴滴總裁柳青今天也對媒體表示,雙方從1月22日開始正式接觸,至上周末前達成,並迅速完成股東各方面簽字。柳青還特意強調:“這次合並是兩家公司管理團隊主導,不像外界所說的源於投資方博弈。”
2,合並的原因是什麽?

快的CEO呂傳偉在內部郵件中表示,在城市移動出行領域的發展前景上,兩家公司已經建立了共同的願景,這是決定戰略合並的最大原因,其它原因還有惡性的大規模持續燒錢的競爭不可持續;合並是雙方的所有投資人共同的強烈期望。

除了財務因素外,合並後可以避免更大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新公司可以馬上加速開展很多新的業務。
3,公司高管如何任命?

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滴滴打車CEO程維及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同時擔任聯合CEO。此外,柳青還將擔任新公司總裁。

柳青提到,之所以實施Co-CEO制度,是為了保持公司運營的穩定。
4,兩家公司怎麽整合?

官方聲明稱,兩家公司的業務繼續平行發展,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此外,快的內部郵件稱,兩家公司“合並後可以避免更大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新公司可以馬上加速開展很多新的業務。”

柳青則表示,過渡期可能會有6個月,但未來兩家公司肯定是一個團隊。出行業務非常多元化,今年兩家公司都要在移動出行領域推出新業務,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前端、後臺、數據都會逐漸整合在一起。

柳青還提到,為了更好地實現整合,雙方成立了整合辦公室,辦公室成員是雙方公司的核心高管。

5,兩家公司合並後估值多少?

在滴滴快的宣布合並的前一天,《華爾街日報》稱新公司的估值將達到60億美元。此前有媒體報道顯示,滴滴最新估值約35億美元,快的最新估值達到了20億美元,但柳青在采訪中表示,上一輪融資額對這次交易的估值,沒有太直接關系。

程維在內部郵件中表示,此次合並創造了三個紀錄,其中之一是最快創造了一家中國前十的互聯網公司。從目前中國的互聯網產業格局來看,如果想躋身前十,
60億美元的市值或估值確實是一道門檻。因此,《華爾街日報》給出的60億美元的數字可信度較高。

6,兩家公司合並是否涉嫌壟斷?

兩家合並的消息正式公布後,外界一直關心新公司是否涉嫌壟斷的問題。

快的資深副總裁陶然今天在社交媒體中表示,城市出行這個市場非常大,不光是出租車、專車,還有代駕、公交、地鐵等,兩家公司在出行市場中只占到非常小的比例,所以不存在所謂的壟斷。

7,合並後補貼會不會停止?

柳青在接受央視財經記者王允彤和姜美羊的采訪時表示:滴滴和快的合並後,新公司在出行領域會更加多元化,除了現有的出租車和專車,還將在公交、拼車、代駕等領域有新的業務推出。老客戶未來可能將效仿航空公司,實行會員制,用積分享受更好的服務,針對新客戶,可能還會沿用過去的補貼政策,繼續培養客戶認知度和使用習慣目前仍非常重要。

下列組圖為滴滴與快的的合作方案:










來源:騰訊科技,艾瑞網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