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八十後投機客:恒指終於離開超買區,咁又點?

1 : GS(14)@2017-06-18 11:16:25

上回提到當了解RSI背後的邏輯後,無需要一見到RSI到達超買區便急急腳離場,反而待RSI離開超買區是升浪途中的入市機會,結果恒指在6月12日才正式離開超買區,在超買區樓上足足企了11個交易日,如果一見到超買便離場,在心理上、戶口上相信都唔好受。


既然恒指已經離開了超買區,又可以如何部署?原來自2000年起至2016年間,恒指企高於14天RSI70以上多於10日的次數少之又少,只有4次,至於離開超買區之後會作出如何走勢,可以參考附表。附表是以恒指離開超買區後一天的開市價作參考價,比較之後5個或10個交易日後的開市價,如果變幅為正數則為上升,負數則為下跌。以最近一次2010年為例,恒指於29/09/2010踏入超買區,當日恒指收市價為22,378,RSI(14)為71.27,之後一直停留在超買區上,直至19/10/2010,當日為該次最後停留在超買區的交易日,當日恒指收市價為23,764,RSI(14)為74.53,歷時共14個交易日,到了20/10/2010恒指收市時為23,557,正式確認RSI(14)下降至68.38,脫離超買區,於是以21/10/2010開市價23,737作參考價,比較之後5個及10個交易日的變幅,發現5個交易日後雖然有1.88%的跌幅,不過10個交易日後重新上升至24,377,比參考價上升2.7%。



普遍來說,經歷了長時間停留在超買區後的恒指,雖然因購買力短期耗盡,所以跌穿超買區,而脫離了超買區後短期走勢未見得太好,但10日後普遍亦不太淡,都是在離開超買區後一天的開市價之上游走,即使最差一次亦只比參考價低0.64%,當中正正因為在超買區期間有大量的買盤買入股份,要扭轉強勢非一時三刻,所以在恒指跌穿超買區後,也不需要看得太差,而是應以磨市偏好的心態面對6月餘下市況。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8/200594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716

八十後投機客:不爭輸贏,只爭對錯

1 : GS(14)@2017-07-02 14:16:15

最近個市可以用專係殺叻仔形容,在上篇專欄見報之時,恒指剛跌穿RSI超買區,而且更是跌破上升軌,所以時值人心惶惶,如果叻唔切急急腳離場減倉,轉個頭又會見市場未淡,甚至見到科技股、銀行股等板塊相繼破頂。相反之後見到恒指又看似企穩便急急腳再入市,又會因指數的震盪而離場,最終恒指只是一如上篇所講,以磨市偏好的方式運行,貪勝入市,怕輸而沽,結果只會「兩頭唔到岸」。呢種情況在牛市和熊市的中段最容易出現,因為整體市場上長時間維持同一趨勢,雖然波幅並不明顯,但一直單邊運行,而這種情況下如果對自身的投資工具不了解,最容易質疑自身的投資工具,例如當RSI指標長期處於超買區,而又單單因為超買而離場,但又見跌唔落而重新入場,或是因為MACD經常在正數牛叉和熊叉之間穿插,而不停買入賣出,便很容易因為短時間的輸贏而令自己迷失方向。在這市況中,更加唔應該跟車太貼,而是把目光定遠一點,避免front run,為自己的策略設立一個合理的threshold,為自己營造出心理準備令自己不急於求贏,亦不會怕輸,影響出入市場決定。簡單一點的可以以恒指最近的區間26,090至25,565為threshold,上破則加注,下穿則離場。如果要以技術指標制訂策略,可以考慮以反應較慢但確認趨勢能力較高的MACD作參考,但可忽視MACD的正數熊叉,而是以恒指MACD的0線,即MACD的牛熊分界區作為threshold,只要恒指MACD仍然維持在牛區之上,反映市場仍然未大散繼續維持窄幅上落之時,繼續在強勢股中尋找機會,為手上已有盈利的股份take profit並轉入其他待爆的強勢股中,為組合加入散打策略,但不加大注碼或減少注碼,直到指數MACD走入熊區,便要大刀闊斧減倉,否則繼續散打策略。這種打法雖不至於進取,但為操作上帶來一套規則為自己定下看對看錯時機,同時配合現時窄幅市況。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2/200755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577

八十後投機客:新鬱金香狂熱!?

1 : GS(14)@2017-09-17 16:15:48

鬱金香狂熱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經濟事件,當時的人民甚至願意用一層樓的價錢購買一棵鬱金香,而當時的鬱金香除了觀賞和炒賣之外,實在是別無用處,可是當人們見到一個無用之物可以為別人的身家短期內爆漲一倍、二倍、甚之數十倍時,相信不少人都會敗於感性,投入瘋狂之中。而最近,ICO的狂熱程度令不少人覺得是鬱金香狂熱的再版,而由於各國政府開始出手控制ICO,而執筆之時更傳出中國關閉境內虛擬貨幣的交易所,更令人開始擔心ICO的真偽,但同時亦有人從中買中上升數以百倍的貨幣,而發行貨幣公司更是盤滿砵滿,所以ICO實在令人又愛又恨,而作為投機客的筆者,亦不免要去了解一下ICO的真諦是甚麼。
ICO簡單來說是脫離交易所的IPO,而投資者付錢所投得的並不是IPO所獲得的股權,而是平台上的新發行貨幣,所以投資者並無平台的擁有權,而獲得新發行的貨幣代表着擁有平台的使用權,即是平台上所提供的服務、或是產品,你都可以使用,但你卻無權擁有,比如共享單車便是便是一個擁有單車使用權但無擁有權的平台,如果每次使用單車都必須使用特定的代幣,那麼共享單車代幣的發行便是ICO。當然以上只是一個例子,因為實際情況上,ICO所發出的貨幣必須和區域鏈(Blockchain)的技術有關,才會以代幣形式使用平台,否則簡單地如共享單車使用現金作為交易方式即可。始終基於ICO的性質和IPO不同,集資不需公司過往往績支持,而且大多是在公司初期,只有概念之時進行集資,所以風險亦更高,所以更要對公司有深入的了解才可進行投資,這個難度可以媲美創投基金選擇初創公司進行投資,而在此之前,由於公司單靠概念便可集資,所以更要避開一些作假的ICO,令難度增加。由於ICO和區域鏈的技術的概念複雜,所以很多人便乘機利用這空檔渾水摸魚,卻非真正進行ICO,當中最多作假的方法是假借ICO之名推銷傳銷貨幣和假借ICO之名圈錢走人。要分辦真假ICO可透過以下幾項基本的方法:1. ICO計劃中應為社會解決問題,或是提供一些新的產品和價值。2.貨幣應該是有限的發行量。3.貨幣應該有去中心化概念,貨幣的發行和交易是基於每一個平台參與者,而非由單一人物或公司控制,而且交易是公開。4.貨幣價值應是自由浮動,是基於平台的需要量而改變,並不是由某部份人所控制。5.團隊中應該有曾參與貨幣圈和技術型的人物,透過LinkedIn和Google搜尋團隊中人物,做足盡職搜查可以了解ICO的可信度。6.沒有固定回報率。7.沒有動態賺錢的方法,如果透過介紹人買賣而有分紅的貨幣只是傳銷貨幣而非ICO。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0/201480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058

八十後投機客:破頂唔怕追 最緊要cut得快

1 : GS(14)@2017-10-09 02:43:44

每次當股市創新高之時,最多人思考的一個問題相信是「現在還應否入市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問一問自己是否一個敢於和嚴守止蝕的人,因為無人可以百分百預測到股市的走向,即使是多麼值得買的機會,亦只是有較大勝率而已,所以無論如何,首先是為自己的策略定下止蝕的位置。兩星期前的欄中,筆者當初基於MACD轉弱,加上恒指3頂不破引致RSI、MACD背馳的因素認為股市開始有轉弱迹象,於是在好倉值博率減低情況下,減少好倉,試開淡倉,雖然曾經都開心過一星期,博到指數跌穿50天平均線,可是股市並非每次都能一如預期,最終在降準消息下令股市攻頂,惟有按照計劃在破頂時止蝕,甚至再次轉為睇好,形勢轉變之快難以預測,不過在預備了止蝕計劃之下,損失仍在可接受範圍,而且令自己轉身睇好速度亦較快,所以在破頂之時做順勢還是逆勢交易,止蝕的位置是最大考慮追貨與否的最大因素。除了心理和防止大錯之外,決定買賣的其中考慮因素正是值博率,而其中影響值博率的因素便是目標價和止蝕價,而因為每次破頂初期時,如果另一升浪真的形成,即使破頂後作出整固,通常難以跌穿前頂,所以止蝕價通常可以設在前頂較低一點的位置,例如此次升浪中,9月前頂作出的最高價為28248點,如果以較低一點而股價較為密集的28000點作為止蝕,離現在只是400多點的距離,但若股價真的能攻穿2015年28500的頂部展開大升浪,隨時有千點以上升幅,有值博因素,當然最完美是待股價稍有調整後,再接近一點28000才入市便有更高值博率,不過股市又豈是容易預測,安全之道最好是分注入市。套值博率在個股上,一些止蝕位較近亦是可取之選,例如在整個升浪中都較落後的港交所(388),在$210至$215之間整固了一個平台,而在9月18日當日嘗試做出大陽燭升穿平台不果後,又回歸$210至$215之間,最近乘着市場破頂之勢亦再次慢慢地離開$210至$215平台,相信一來在平台已經找到支持,而又消化了9月18日後的沽壓,同時可定收市低於$214便進行止蝕,如果上穿$220,下一目標價便是前頂$230左右,以$3博$13,值博率亦不低。灝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8/201760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853

八十後投機客:值博率偏低

1 : GS(14)@2017-10-09 03:49:48

牛市中,不少人可以乘着趨勢,水漲船高,要追求回報並不是難,難的是要跑贏大市和懂得急流湧退。要做到攻守兼備,便要在持貨比重上作出調整,何時進攻,何時防守全在於值博率的計算,微觀的值博率的計算可以由股份的止蝕和目標作計算,而宏觀的值博率,則可由市場上股份的強弱比例計算。這次不妨以恒指成份股在不同時段的MACD周期作比較,分析成份股的強弱分佈,再計算強弱比例。關於筆者對MACD的基本理解可見於本報專欄的〈MACD周期性分析恒指〉,我會把MACD分成4個周期作分析:
A. MACD線高於signal線而MACD線低於0線以下。
B. MACD線高於signal線而MACD線高於0線以上。
C. MACD線低於signal線而MACD線高於0線以上。
D. MACD線低於signal線而MACD線低於0線以下。*Signal線為MACD的EMA(9)而每個周期反映的強度亦有所不同:
A.股份在下跌周期中,而MACD轉強反映股份在反彈期間,是偏弱訊號。
B.股份在上升周期中,而MACD高於signal反映股份上升趨勢有力延續,是強勢的訊號。
C.股份在上升周期中,而MACD轉弱反映股份在調整期間,是偏強訊號。
D.股份在下跌周期中,而MACD低於signal反映股份下跌趨勢有力延續,是弱勢的訊號。而時段的比較,可參考2017年9月5日恒指由MACD周期B轉為周期C,即由升勢轉為調整,當日恒指收報27741.35,而執筆之日2017年9月22日,恒指同樣由MACD周期B轉為周期C,收報27880.53,指數比9月5日更高。比較此2天,結果可見於表,參考表中恒指成份股的MACD周期分佈,會發現B周期的恒指成分股由9月5日的27隻大大減少到15隻,即是強勢的股份數量減少,而當中更有不少如17、144等都接近C周期的尾聲,很有機會轉入C周期。而踏入C周期和A周期的股份數量都有明顯增加,可見即使恒指點數上是較高,但事實上成份股的強勢是有所減弱,所以此次恒指由B周期轉為C周期,是更為弱勢。同時,由於強勢股的數量亦相對減少,強弱比例變差,所以要買中好股的難度亦增加了,所以安全起見,應該開始減少進攻,增加防守,減輕一下倉位,除非市場重新破頂,或有其他轉強訊號才考慮增加進攻部署,如果恒指轉入周期D便更為弱勢,到時更要防守,希望不會不幸言中。恒指成份股MACD周期的分佈周期 21/9/2017 5/9/2017
A    6     3
B    15    27
C    18    10
D    11    10灝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4/201624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305

八十後投機客:炒股,不爭朝夕

1 : GS(14)@2017-10-22 17:21:20

最近一位好朋友去了冰島遊覽了電影《Interstellar》拍攝場地的冰川,不禁令我想起之前聽過一個關於南極冰川的故事。1911年10月,人類尚未踏足南極點,當時一位叫阿蒙森和另一位叫斯科特的探險家,分別組織了兩支探險隊去南極探險,兩人皆希望自己成為歷史上最先抵達南極的人。兩隊差不多同時出發,但兩人採用完全不同的策略,斯科特在天氣好的時候盡量趕路,加快行程,天氣惡劣的時候則休養生息,養精蓄銳。而阿蒙森則無論天氣好與壞,都按照預定距離以20英里的速度行進,即使天氣良好亦不多走,不消耗過多體力,而天氣壞時亦盡力前進,盡量保持每日行走的里程、節奏一致。兩個策略看似分別不大,而斯科特的策略似乎可以更快去到目的地,可是結果是,斯科特所帶的隊伍全軍覆沒,整個團隊命喪他鄉。相反阿蒙森的隊伍成功到達南極點。兩者最大的分別在於穩定的規律和可持續的進步。無疑斯科特在好天氣時進度神速,令人覺得鼓舞,但一旦形勢逆轉便坐以待斃,反差之大,令人難以持續去到終點。阿蒙森的策略則令人將大目標斬細,每日都可以達成一些小目標,即使形勢惡劣,都按照預定計劃前進,令策略出現可持續性。即使在牛市或熊市,有令人容易贏錢的時候,亦有難以獲利的時候,很多時散戶可以在股市遍地黃金之時全力出擊,滿倉進發,先不論市場有否逆轉,當市場由趨勢明顯轉為無趨勢的整固時間,又不作任何準備,繼續進攻,只會輸掉之前利潤,同時又令自己懷疑市場走勢,最終只能在水漲船高時獲利,而市況未明時則大幅虧損,令利潤大起大跌,令自己在手風不順時完全停滯。而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在市況未明時減少倉位,降低整體組合虧損,最好當然是仍有盈利,不過說易行難,所以減少倉位,減少虧損,已經算是保持組合行走速度的方法,令組合不至於完全停滯。灝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22/201906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063

八十後投機客:炒牛市比炒熊市易?

1 : GS(14)@2017-12-05 00:54:11

相信很多人直觀上都覺得答案會是炒牛市當然比起炒熊市易,不過如果以250天線當作牛熊的分界線,以250天線以上為牛市,250天線以下為熊市,並分別計算牛市及熊市中上升下跌的日數和點數,看似牛市亦未必一定好炒。根據以上定義,由2002年7月23日開始至今有2,619個交易日是處於「牛市」中(當然,即使熊市中亦有高於250天線的日子,不過所佔日子不多,所以籠統包含於「牛市」統計之中),當中升市的日子有1,424日,而下跌的日子則有1,195日,升跌比例為54:46,即升市日子比跌市日子略多一點。在升市的日子中上升點數242,060點,平均每日170點,在跌市的下跌點數194,272點,平均每日跌163點。從比例上來說,上升和下跌的幅度平均來說相差不大,換句話說,升市的速度普遍是慢,方向性不太明顯,於是十分考驗耐性,而且升跌日數的比例亦沒有大幅度差距,對希望短炒而捉到大升、避開跌市的投機者來說並不容易,而對於在牛市中長期持貨的投資者來說,亦需要一定耐性忍痛牛市當中調整。而在「熊市」中,當中升市的日子有548日,而下跌的日子則有616日,升跌比例為47:53,即升市日子比跌市日子略少一點。在升市的日子中上升點數124,134點,平均每日226點,在跌市的下跌點數152,856點,平均每日248點。在熊市,上升和下跌的幅度平均來說相差比牛市大,所以方向性較明顯,亦配合我們理解熊市普通跌得較快、時間較短,作為趨勢投資者來說,因為出現趨勢的幅度較大亦較快,會比較容易食中邊,而當中因為波幅較大,所以要更多闊的止蝕去守,而牛市則較難有快而明顯的升浪,故是耐性的較量,比起熊市更難追突破、追趨勢。但是比較升跌日數的比例,在熊市中買跌和在牛市中買升的命中率是差不多,中方向的機會都是大約53%至54%,所以以短炒來說,買中邊的機會率來說牛市和熊市是差不多,所以牛市亦不見得好炒。灝昇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03/202332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875

八十後投機客:睇埋穿唔穿前底先諗下一步

1 : GS(14)@2017-12-18 04:49:45

唔經唔覺又到了年尾,而今年的股市可以說是豐收的一年,今年恒指的低位發生在1月,之後升足全年,簡直是近10年最強。相信中長遠計,牛市仍然未完,不過以現狀來計,相信之後一、二個月會是一個今年升浪中最似樣的整固期。先講下較長期的月線,MACD仍然為正數牛叉,加上ADX(14)數值仍在30以上,反映月線仍然有買入力量,而且方向明確,並顯示趨勢減慢,雖然月線的RSI出現超越70的情況,不過RSI的超買並不代表一到便會立即轉頭向下,只是代表購買力過度急速湧入,有減慢湧入的機會,而且在牛市中會經常發生RSI超買的情況,所以只是反映短期可能有回調壓力,但不代表趨勢會轉向為跌,所以暫時可以結論牛市仍未完結。再看短期一點的周線圖,則較為擔心,事關在整整一年的升浪中,MACD(12,26)今年內重來都沒有跌穿自身的EMA(9),而且周線的ADX(14)亦開始有回調的情況出現,反映趨勢減慢,而且買入力量正在減少,最近入市的購買力越來越難擁有盈利在手,漸漸會減低新購買力的入市意慾,甚至在上星期的急跌中更曾跌穿保力加通道中軸(亦即20周平均線),更是整個升浪的首次。雖然月線仍然十分強勢,不過周線漸漸出現強勢減弱的訊號,而月線的滯後性比周線多,所以亦要開始擔心整固期的出現。而滯後性更短的日線,則可為我們之後的佈局帶出一點端倪,以日線計,恒指於12月6日做出的底部令恒指的RSI(14)出現久違的30多的數值,是為今年升浪中的最低,反映今次的沽壓在比例上是整個升浪中最急的。而且MACD(12,26)在今次急跌後一直未重上正數,亦反映沽方開始重新領導買方,所以12月6日做出的底部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如果恒指再次跌穿該底部,將有機會令MACD(12,26)的熊差再次擴闊,而RSI(14)亦會再試30,那麼短期的優勢將會是沽方,到時便應採用保守態度,相反,如果到達12月6日底部,再次顯示出支持,做成雙底,則可以安心繼續採用牛市策略。灝昇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17/202472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602

八十後投機客:通脹進攻策略

1 : GS(14)@2018-01-07 16:13:12

在兩周前的專欄所說,要決定之後的策略,十分取決於恒指會否跌破在12月初急跌調整之後反彈至29200附近形成一支腳,當時的指標亦反映市況比之前的強勢減弱了,所以主觀地覺得恒指應當在年尾做一做整固,或是更深的調整,但慶幸制訂策略之時撇開了主觀情緒,專注操作,制訂不同情況下的策略模式,最終市場是屈服於牛氣之下,在12月21日指數升穿12月14日低腳的高位之後,出現高低腳形態,情況比出現雙底更牛,於是採用牛市的策略,繼續加注強勢股份。在眾多指數成份股中,將近破頂的股份包括5、11、939、494、700、883、1171等,當中會見到主要包含兩大類股份-銀行和資源股,而兩者的共同性質都是受惠於通脹。在通脹初期,息口會慢慢上升,銀行業受惠於息差擴闊而令投資者憧憬盈利上升,正所謂銀行乃百業之母,只要銀行的借貸活動得以活過來,公司有信心和能力向加息後的銀行借貸,便會增加投資,形成正反饋。而在增加投資方面,最受惠的莫過於資源,當中最直接的當然是油價,而油價在50元以下沉寂多年後,今年終有望重上$60,令投資者有通脹重臨的預想亦是無可厚非。即使計及883的技術走勢,亦是值得一買。在執筆之時(2017年12月28日)在20天平均線上作出連續4日的陽燭升幅(注意非4連升或4連陽,而是4日以陽燭收市的升幅),同時883的MACD和其EMA(9)亦在牛區,反映股份的短期購買力較強,如找出過往883在以上情況出現連續4日的陽燭升幅後10日的走勢會得出表中結果(見圖)。雖然會發現過往16次出現次數中,有8次出現正數走勢,8次出現負數走勢,勝率上只是50:50,不過同時會發現在8次正數走勢中,大部份都是有大幅的升幅,更有2次出現10%以上的升幅。相反,在8次負數走勢中,最嚴重2次只有大約5%的跌幅,可是這個訊號的走勢是偏強,而最終883在出現這個訊號後的平均回報有2.21%,亦算是不錯的強勢訊號。而且出現負數走勢的訊號大多是出現於RSI在70以上的超買情況,而今次的訊號出現時RSI只是在65.61,未算超買,配合短期股份的破頂走勢,在11.30附近買入,可算是進可攻,退可守。灝昇市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31/202607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192

八十後投機客: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1 : GS(14)@2018-01-15 03:31:55

“When I see a bubble forming I rush in to buy, adding fuel to the fire. That is not irrational.”這是索羅斯在科網股時代過早預估泡沫爆破後的結論。相信沒有人反對現今最大的兩個泡沫出現的可能性會發生在股票市場和加密貨幣。最令人覺得又愛又恨的相信是最近兩個泡沫融合的可能性。最近香港市場內出現以區塊鏈作名的小型股份不在話下,而國際上如柯達等比較著名的公司更參與發展區塊鏈,希望在加密貨幣的泡沫中分一杯羹,令股價急升一倍。相信香港市場中將會有不少公司複制這個模式繼續在市場上售賣夢想。而加密貨幣在政府打壓下很多人都擔心會泡沫爆破,不過回顧歷史,國家/政府往往口裏不會說支持泡沫的形成,在資產價格上升之時會不斷推出逆周期措施,不過有辦你睇,香港或是內地政府一路對樓市推出逆周期措施,樓價便越禁越升,政府的措施最多只能減慢資產的上升速度,或是減低流動性而不能亦不希望完全阻止該資產的上升。本來在各國政府打壓、入場方法牽涉技術含量和交易費用昂貴情況下,加密貨幣的泡沫未必能影響實體經濟,而即使泡沫吹得多大短期內亦難以和股市、債市等成熟交易池比較,但“Life will find a way”,最終加密貨幣市場參與者要排洪、解決政府打壓等問題和找出大流通性的市場獲利,亦會找上股市。兩個泡沫的融合是否會出現價值,成功機會又有多大,除了未來人,相信無人得知,但是對信奉趨勢的投資者而言,反映的可能是加密貨幣的泡沫可能會更大眾化而令泡沫出現reinforcement,越吹越大。而加入股市的加持後,更令政府在加入逆周期措施時多了一重考慮,同時免費為加密貨幣作出宣傳,引入更多人在無形間間接投注了在加密貨幣之上,如果越來越多公司參與,相信會是一個很恐怖的泡沫。要估泡沫何時爆破,即使強如索老,亦稱難矣,最好的方案,可能是衝入泡沫,先賺一轉,在爆破時未到損手爛腳前回吐一點給市場,盡早退出來。身處泡沫之中,對我們投資者來說,只能用大文豪狄更斯的一句總結:「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灝昇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14/202740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8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