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BBQ爐上的甜品焦糖菠蘿
1 :
GS(14)@2017-01-09 08:11:55製作成功以後,會見到菠蘿面會有一層金光閃閃的焦糖。
【專題籽:港情講趣】BBQ普遍肉食偏多,如果能來一口燒蔬果,的確能令人口味清新點,「今次教大家做一個改良版的焦糖菠蘿!以郊外BBQ爐做甜品,感覺非常獨特。」先將原個菠蘿切片,再上燒烤叉,重點是在菠蘿切面位,要灑上白砂糖:「燒烤爐的配合非常重要,因為菠蘿在上砂糖後,假如一翻轉來烤燒,糖的顆粒就會掉下來;所以秘訣是要將炭爐的鐵絲網,升高三數吋,讓灑了砂糖的菠蘿,可以在炭火之下作燒烤。」燒烤過程中,菠蘿上的砂糖,在爐高溫下幾秒間已變成液態糖醬,大概再燒上五分鐘,糖醬就開始有烤焦效果;這時要馬上從爐火中取出,待冷卻一分鐘,菠蘿的表面就會凝結出一層又硬、又脆的焦糖來。
原個菠蘿切片,再在表面厚厚上一層白砂糖。
燒烤時,將炭爐的燒網升高,再將菠蘿放在炭火之下烤焦。
記者:朱崇德攝影:伍慶泉、梁志永編輯:梁浩維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9/19888654
【專題籽】廢物維修達人兩車合併Cargo Bike
1 :
GS(14)@2017-01-09 08:11:55cargo bike由兩輛日本單車鑲嵌而成,倒後鏡以單車頭燈改裝,拆去燈泡再裝鏡子,配古典風格燈座,實用典雅。
【專題籽:港情講趣】在速食年代,衣服破洞手機壞了,人們習慣立即買新,偏偏人有人丟他有他撿,復修舊物之餘更把棄置物料升級再造,這廢物維修達人,是開設面書專頁「昌哥架生房」的劉偉昌(昌哥)。
狹窄通道兩旁堆滿琳瑯滿目的雜物──鐵鏈、木板、膠管、士巴拿、單車、機器零件……這裏是洪水橋某回收場,一般人只道是個堆放棄置工程材料之地,但在昌哥眼中卻是個尋寶天堂。只見他專注地環顧四周,仔細翻弄一地雜物,然後拾起一個暖壺,雙眼發亮:「我會喺度鋸開一個窿,裝個燈膽,造盞枱燈,呢個暖壺有乜好?佢有兩層,做枱燈唔會燙親手。」再俯拾一根士巴拿和鎚子,配上花灑喉,併成一盞工業風座枱燈,「有時廢棄物件,你話佢無乜創作,其實佢可以帶番你轉頭,創作番一樣嘢出嚟。」
車身中間放置載物籃,使重心位於正中,方便靈活駕駛,下有可收摺的腳架,泊車穩陣。
平時昌哥會騎cargo bike去回收場挑選心儀物料,亦會架車四處收集他人送贈的舊物。
洪水橋回收場場主水哥是昌哥多年好友,同為愛惜舊物的單車發燒友。
因為惜物 所以維修
把廢物升級再造的創意,其實由復修單車開始。有次昌哥拾獲一輛生銹單車,覺得它與別不同,便拿回家研究,方知原來是輛已有半世紀歷史的英國單車。生產廠房已關閉多年,單車轉波器卻依然順暢。於是他決定來一次復修工程,把整輛車拆散,再四處尋找合適零件,重新組裝及噴油,讓單車煥然一新,「踩住一架五十年前嘅單車,諗吓前人點用呢部單車,就算五十年後都仲用到,其實一部單車真係用好多年都得。」自此,昌哥對舊物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開始修補其他單車之餘,更自製了一輛「流動架生車」(cargo bike),解決日常搬運需要,「修補單車係幾好,其他發明只可以擺喺屋企咋,唔可以出街同人分享,但我整架cargo bike,連啲阿伯都有興趣想踩上去,我出球場,啲小朋友會追住我,叫我載佢哋,令佢哋發現──原來可以咁玩喎。」除了單車,昌哥亦會維修其他生活用品,一切源於他的惜物之心,「有時好氣餒,件嘢可能爛好少零件,你就成架丟咗去,其實可能整番個零件只係用好少錢,風扇唔轉又話壞咗,其實好多時唧一唧油就用得番,可能裏面甩咗條線。」他認為箇中原因,是鋪天蓋地的廣告鼓吹消費,令人不能視乎實際需要購物,「我哋個個都被訓練成一部搵錢機器,太易買到嘢,但嗰件嘢其實用兩下就爛,或者係唔志在,所以咪對樣樣嘢都無感情,唔會得好似阿爸年代咁留番隻機械錶畀你,你會好珍惜,唔捨得丟,得閒攞出嚟摸吓咁。」
甫進廢物回收場,昌哥便專注地開始他的尋寶之旅。
昌哥家中的工具房,各式各樣的工具、物料依其功能和大小,分類得井井有條,是記者見過最整齊的工具房。
反正要丟 不如拆開研究
修補舊物甚至升級再造,看來並非易事,昌哥卻認為只因香港人太睇小自己,「我哋呢個社會,講到每一樣嘢都好似好專業咁,電好似唔掂得,樣樣嘢都話唔掂得,嚇到你?一打開個電掣蓋就已經驚電親,其實呢啲係好基本嘅知識。」萬事起頭難,怎樣才可做個愛惜物件的修補達人?「你肯拆開佢就得,反正都爛咗,你都諗住丟,點解唔拆開佢睇吓,可能只係甩咗條線呢?只要你有好奇心,肯打開個蓋,已經好好。」
投幣唱機以兒童搖搖車的零件製作,投幣後會播放經典西洋流行曲。
給他士巴拿及螺絲,再添多個玻璃樽,讓昌哥為你種出一朵花。
以廢棄的摩打蓋、電線U槽和二十吋單車輪,製成獨一無二的高腳凳。
facebook專頁:昌哥架生房記者:封愷瑜攝影:徐振國編輯:陳漢榮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9/19888722
【專題籽】澱粉「無膠」袋 化作春泥不留痕
1 :
GS(14)@2017-01-12 08:08:58「無膠」袋除了通過美國及歐盟的檢定,可分解堆肥,也經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測試證實並無石油提煉塑膠物料。($150/150個)
【專題籽:綠活2.0】乜嘢係宇宙最頑強之物?膠袋!真係隨時我哋投胎轉世三幾次,佢仲膠膠興興安居堆填區。最近有香港公司推出「無膠」袋(Green Bag),以粟米澱粉取代石油提煉物製袋,更申請了認證保證能完全分解堆肥,個袋功成身退後可以回歸自然,化作春泥。
我們每日傾倒在堆填區的膠製品超過二千公噸,用膠無罪,但脫膠有理。幾分鐘的方便,帶來幾百年的污染,物輕破壞重。「無膠」袋係吸引嘅,環保而不失方便。摸上手,它跟普通膠袋的觸感差無幾,放入盒裝飲品、罐頭等重物,再揈呀揈,無穿無爛。利用澱粉製袋,外國十年前已有技術,可是投資入場費高昂,回報又唔高,無乜公司願意「倒錢落海」,幾環保都無用。後來技術好咗,機器平咗,地球又病到儍咗,終於有公司願意改良研發。製造「無膠」袋並於網上銷售的輝捷製造有限公司創辦人張美鳳(May)說:「製造『無膠』袋以往成本是造膠袋嘅十倍,?家大約減低到兩倍半啦!」無錯,「無膠」袋的售價比膠袋高幾倍,但只要把生態災難打埋落算盤,點樣計,都係贏在生產線。
「無膠」袋公司負責人張美鳳
Eco-Greenergy綠行俠譚沛楹
「習慣×自然」天台耕作發起人陳家儀
植物澱粉製造 180天內分解
袋的主要成份為植物澱粉,製成類似塑膠的顆粒後,再用塑膠的吹塑方法吹出,能夠短時間被微生物分解,化為水、二氧化碳及無機化合物,滋養泥土。另外,May提到生產此天然降解原料的碳排放只是生產石油提煉膠料的25%,不論產前產後都比較環保。產品經歐盟認證機構DIN CERTCO檢驗,達到美國及歐盟的標準,產品九成物料能在180天內分解,也不會釋出有毒物質。產品除了購物用的膠袋,另還有垃圾袋、膠枱布、培苗杯、狗狗便便袋及即棄餐具。其中垃圾袋更可一併放入廚餘機處理,化作肥料。May說:「大家儲廚餘一般都係放入桶,處理廚餘後就要洗桶,浪費時間又唔係太衞生。」向連鎖咖啡店及酒店回收咖啡渣作肥料的環保組織Eco-Greenergy綠行俠試用了「無膠」袋大約一個月,共同創辦人譚沛楹說:「咖啡店通常用普通垃圾膠袋裝起咖啡渣,回收後膠袋都會變成廢物。『無膠』袋可一併放進廚餘機,減少額外的垃圾。」她認為袋分解效果理想,放進廚餘機內一兩天便碎開,一周後碎片更小,三四周後看到它進一步分解,並與咖啡渣肥料慢慢混合。大部份培苗杯都是塑膠製,「習慣×自然」天台耕作發起人陳家儀認為天然澱粉培苗杯概念不錯。「我哋移苗嗰陣成杯放入泥土,如果杯可以被微生物吸收,回歸自然,係好事。」不過她就提醒大家善用城市內的過剩資源。「當然唔想大家突然將所有花盆掉咗,轉晒用呢啲生物降解培苗杯,變成另一種虛耗。」
「無膠」袋可訂做成各種款式、厚薄及大小。
狗狗便便袋防水方便,也免卻大家被報紙油墨弄污手。($120/300個)
「無膠」粟米澱粉即棄餐具。刀匙叉各10件約$30
即場燃燒叉子沒有黑煙,反而飄出淡淡的焦糖爆穀味。
泥土降解狀況
第26天
第55天
第74天
查詢:
http://www.green-bag.com.hk
記者:葉青霞攝影:劉永發、鄧鴻欣編輯:梁浩維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12/19893581
【專題籽】單車郵差 日曬雨淋日送千信
1 :
GS(14)@2017-01-14 12:28:01每星期都踩着單車穿梭白沙村,單車郵差陳焯樂對這條村相當熟悉,任何生面孔的人他都認得出。
【專題籽:胚芽故事】每天取信送信,郵差叔叔給人的印象總是千篇一律,可你又是否想過原來郵差可以是開車、踩單車抑或是徒步送信(可搭交通工具)呢?元朗區多鄉村,不方便汽車出入,區內許多地方都靠單車送信。元朗派遞局共有54位單車郵差,屬香港之最,陳焯樂就是其中一位,2000年開始踩單車往元朗白沙村派信,阿樂一派就是17年。30年前開始進入郵局工作,阿樂最初在紅磡國際郵件中心返工,家住元朗的他見元朗派遞局有空位,便申請派信白沙村,正式成為單車郵差。十多年來每日的工作幾乎如出一轍,朝早8點,他已返到元朗派遞局取信,先將當日派遞的信件放上信架。一取一放的動作看似簡單,但阿樂每日要處理近千封信件,往往要3小時。「信架上的信根據派信的次序而排,送信時就可順着地址派,方便得多。」
每天朝早8點,阿樂會先到元朗派遞局取信。
單車郵差日曬雨淋,一般都配備有雨衣、草帽、水樽及頭盔等。
在元朗白沙村派信17年,阿樂面對狗隻已見慣不怪,「通常都是綁住或用鐵絲網圍住,其實也不用害怕。」
市區踩去鄉郊 與街坊熟絡
由元朗派遞局到白沙村,距離大約是3公里,踩單車的話約二十分鐘就可踩到。看外國的單車郵差,人人踩着Fixed Gear,型就型,不過踩起來太辛苦,畢竟要裝上十多公斤沉甸甸的信件,而且一派就是4、5小時,阿樂就覺得可以轉速的單車更舒服。從市區慢慢踩向鄉郊地區,給人的感覺是自由自在——幻想吓好啦。做得單車郵差就要全天候stand by,日曬雨淋不在話下,有時更會遇上好狗攔路,踩單車轉彎時也時常有小朋友衝出來,真的少一點體能及應變能力也不可。「有時草生得太長,可能會有蛇;雨天時低窪地方會水浸,都比較難行。」踩了十多年,阿樂對這一區已相當熟悉,以不變應萬變。跟隨阿樂來到白沙村送信,這裏沒有高樓聳立,他熟練地在鄉郊小巷穿梭,經過一大片田野,偶爾也會停下來跟街坊寒暄幾句。十二月中天氣轉涼,阿樂見到住在村口的婆婆,也提醒她要添衣。「朝見口晚見面,十幾年了,大家都好熟絡。」電子世代,寫信式微,估計阿樂派的信件也越來越少吧。其實不然。「以前白沙村有很多空地,現在市區的人都搬進去住,人口反而越來越多。」阿樂說信件數量視乎季節,通常暑假及年尾、聖誕節期間比較多,許多都是廣告信件。「平時比較多是政府及商業機構的信件,水電費、強積金等等,個人的信件反而很少。」近年網購越來越普及,阿樂亦一早察覺,畢竟要送的包裹比以往要多。送信也好,送包裹也罷,背後都是陳焯樂多年累積的一份街坊情。尤其,郵局的簽信制度通常是終身制,這亦意味着,阿樂將會在白沙村派信至退休一刻。
細心的阿樂會在信架上貼上「小心有狗」字眼,提醒替工要留意。
阿樂與村民相當熟絡,這日在村口碰上婆婆,還特意叫她着多件衫。
記者:劉東佩攝影:梁志永編輯:劉曉丹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14/19895919
【專題籽】賽艇教練 河邊指導運動員
1 :
GS(14)@2017-01-14 12:28:01林永生從事賽艇教練18年,每次運動員在城門河訓練時,都會拿起不插電的大聲公在岸邊的單車徑進行提點。
【專題籽:胚芽故事】「在香港,要成為一位賽艇教練,首先你要成為一名好的單車手。」香港賽艇協會助理教練林永生如是說。單車與賽艇,一個路上行走,一個海上馳騁,似乎大纜都扯唔埋,偏偏林教練的工作要合二為一。「賽艇速度較快,每次運動員訓練的距離都有十幾廿公里,單車就是最好的工具。」香港發展賽艇運動已有近40年歷史,林教練說用單車去輔助教練的工作,一向是這項運動的傳統。「外國的教練有時會乘坐快艇跟隨運動員訓練,不過香港的城門河河道較窄,如果用快艇會造成大浪,影響運動員的表現。」二十多年前,林教練也是全職賽艇運動員,1999年退役後轉型做教練,現在是香港青年代表隊的教練。大家都說運動員的生涯刻苦,其實教練的工作也不相伯仲。凌晨五點幾,天仍未光,家住沙田的林教練,已從家中踩十多分鐘來到城門河旁的香港體育學院,為朝早的訓練做準備。記者六點鐘到達,已見教練及一班運動員在熱身。大約半小時後,運動員落海訓練,教練則在城門河一旁的單車徑與運動員共同進退。運動員在孖橋與沙燕橋之間的城門河訓練,距離大約是3公里,朝早的訓練通常來回三次,意味着在岸上的教練也要踩上18公里。「放鬆手部……中間兩位入水的動作慢了點……」這日林教練負責指導四人艇,他偶爾會用不插電的大聲公提點運動員。
在岸旁不時提點運動員的林教練,從不嫌辛苦。
香港賽艇運動在亞洲排名三甲,城門河就是運動員的訓練基地。
朝早六點,運動員為訓練熱身,林教練亦一早從沙田家中來到香港體育學院。
練體能帶運動員沙田踩去大尾督
「河道闊百多米,當運動員在河道另一邊時,可能會聽不到教練的說話,如果是電動的大聲公又怕會騷擾其他市民。」去到沙燕橋一端,趁着運動員轉彎及小休時,林教練再次拿起大聲公來個小總結,「這一轉的浪比第一次小,平衡方面我覺得是ok的。」朝早的訓練大約兩小時,上、下午還各有一節陸上體能訓練,「全職運動員基本上一日有三次訓練,教練的時間表跟運動員其實是一樣的。」賽艇運動易學難精,需要很重複的技巧,運動員因而要付出長時間的訓練。香港賽艇在亞洲其實有不錯成績,許多賽事都能躋身三甲位置,女子單人艇曾在亞運會上獲得銀牌佳績,去年亦有選手參加里約奧運。運動員每年會參加數次國際比賽,林教練也會攜單車同行,「外國的比賽環境都很接近城門河,在湖邊或人工河道旁邊有單車經,所有的教練都會在單車徑踩着單車進行指導。」平時運動員會用單車機鍛煉體能,但每一兩個禮拜,林教練都會帶隊與運動員由沙田踩去大尾督,「畢竟每日踩單車機也會好悶。」沙田有很好的單車徑網絡,假日通常比較多人,禮拜六訓練時,林教練也會特別小心。難得休息的周日,他喜歡玩一些水上運動,wakeboard、潛水、釣魚,「平時已踩得夠單車,周日就不踩了。」十七年來,幾乎每日都在單車徑上來回踩,難得不覺得悶嗎?林教練搖頭笑道,這就是賽艇教練的工作。
朝早的訓練約兩小時,上、下午還各有一節陸上體能訓練。
林教練笑說要成為一位賽艇教練,首先要成為一名好的單車手。
記者:劉東佩攝影:梁志永編輯:劉曉丹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14/19895917
【專題籽】唔做大嘥鬼 捐人衣食住
1 :
GS(14)@2017-01-18 22:22:54二手回收及捐贈是一個減少浪費的方法,但最終減少無謂消費才是真正的「源頭減廢」。
【專題籽:胚芽故事】新年將近,也是大掃除之時,一袋袋對你「無用之物」,不如試試捐贈他人。香港有一批有心店舖進行回收,今次請來二手配對平台The Shareables by JupYeah負責人劉嘉馨(Catherine)帶記者到訪這些店舖。
時裝型店 倒米訊息周圍貼
灣仔集成中心商場的角落,是聖雅各福群會旗下的Green Ladies& Green Little,專門回收新淨及當季舊衣,並有寄賣服務,店舖會先篩選帶來的衣物,確保狀況良好,再放到店舖寄賣,如果衣服賣出,最多可以拆賬售價三成。店舖設計和一般二手時裝店的混亂擺放明顯不同,高高的天花、工業風的水泥牆和鐵管掛衣架、原木做的試身室,差點以為自己到了某高級時裝店。「我們在店舖設計上花心思,希望扭轉大家對二手時裝的不良印象。」Green Ladies& Green Little署理經理李珮婷(Petty)說,店舖設計了「倒米四部曲」,希望大家選購前,認真思考是否真正有需要,「首先價錢牌上會有環保訊息提示,大部份是一些製造時裝排放廢物的數據,讓大家知道你手上的時裝背後怎樣得來。」第二是鼓勵大家先試後買,購買前可先試清楚是否合身好看,「第三步,試身室內會有一些環保提示,例如我們有三個掛鈎,分別是『Yes』(要)、『No』(不要)和『Second Thought』(再想想),大家試身後,可以再想想是否要購買服裝。」最後,在收銀處還有提示字句,「我們想在最後一刻提醒一下顧客。」
李珮婷(Petty)
裝修企理整齊,開揚闊落,完全不像一般二手時裝店。
Green Ladies& Green Little灣仔集成中心商場UG8-9號舖其他選擇:執嘢、山城角樂、綠色小腳板(只限嬰兒衣服)
社區雪櫃 食物唔使變垃圾
現時香港的「社區雪櫃」一共有四個,其中「年資」最長的位於深水埗的咖啡店 Papillon。店長畢婉明(Charlie)的生活也貫徹環保——用二手衣服、傢俬、書籍,在社區雪櫃進駐前,她不時在店內舉行漂書,所以社區雪櫃發起人李幸璇邀請她設立社區雪櫃時,她二話不說答應了。「我覺得漂書和社區雪櫃的概念很接近。」雖然名稱是「雪櫃」,但她們只接受乾貨及不需冷藏的食物,有些過了最佳食用期限的食品,她們也會接收,「但過期的就不行。」「社區雪櫃出現,是因為我們太多食物,很多資源悄悄地浪費了。」Charlie抱着店貓「大帝」說。「有時雪櫃空蕩蕩,有時食物多到我要搬出樓梯,原來社會資源分配可以如此不平均。」她遇過有人拿來已開封的保健食品,或者會發臭的芝士,最終都要忍痛丟棄,「我們有點難受,感覺是你製造的垃圾,卻要我們幫你丟棄。」也遇過只捐不拿的人,「很多香港人都有心理關口,覺得拿別人不要的東西是不光彩,我覺得大家可以稍微放下這觀念。」一語未畢,她從雪櫃拿了一包過了最佳食用期的軟糖,問記者要不要吃,記者點頭,打開包裝一口咬下,嗯,還是很好吃。
畢婉明(Charlie)
店舖本身是茶室,在門口位置放了社區雪櫃,上面放了環保活動的宣傳單張。
Papillon深水埗大南街200-202號閣樓其他選擇:神期食品
新淨傢俬 塞滿八千呎倉庫
買傢俬是令不少人大為頭痛的問題,價錢貴而且佔地大,一旦不合心意,難道只能丟到垃圾站?來到執到寶,首先是被眼前一大堆傢俬嚇了一跳,梳化、衣櫃、床,全都密密麻麻,擺放整齊,大部份傢俬都新簇簇不像二手。負責人王芍君(Katy)說,收到的傢俬很多都還很新淨,的確,走了一轉,很多連刮痕都不多,記者甚至看中了一個地櫃。坊間甚少二手傢俬回收店,Katy試做了幾年,算是成功,租下一個八千多呎的倉庫,但依然經常逼爆,「收到最多的是床和衣櫃。」她說,高峯期整個倉都爆滿,惟有停收傢俬。回收傢俬時,她會根據體積及重量收取運費,但如果對方家庭環境不好,是不會收費,有時還會送贈傢俬給有需要的基層家庭。二手回收雖然是出路,但Katy認為始終要減少浪費,「其實買一件實淨的傢俬好過買款式新穎的,因為可以用十年八載,我家都是用實木傢俬。」
王芍君(Katy)
近八千呎的倉庫依然常滿,幸好捐的人多買的人也多。
執到寶葵涌葵昌路58-70號永祥工業大廈9樓A室其他選擇:接棒循環傢俱、家點綠
The Shareables by JupYeah負責人劉嘉馨(Catherine)
總會捐得出
香港其實還有不少回收店,例如回收小型家電的「維修香港」及「聖十字路」,回收書籍的「二手書重生計劃」及「香港二手書店」、回收漫畫書的「玩具樂園」及「漫畫林」,還有大大小小的漂書活動,也有些機構會回收各式各樣的物品,如社區二手店、曙光計劃回收服務、保良局、救世軍及香港仔坊會等。如果有時間又想親自賣出物品,也可到二手拍賣網如Carousell等交易平台放售。
記者:胡可欣攝影:周芝瑩編輯:謝慧珊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18/19899927
【專題籽】90後空姐發夢15年 全世界搜羅婚紗開店
1 :
GS(14)@2017-01-18 22:22:5525歲的Jorie(左)正職為空姐,自小愛外國婚紗,借工作之便入貨,開了一間環球婚紗店。
【專題籽:胚芽故事】和伴侶一同在愛中進步,是最幸福的事。「夢想曾對我來說只是夢,遙遠得我不敢想,但他的鞭策令我有決心有動力去做好這件事。」三年前邂逅,三個月前緣定今生,受男友啟發,勇敢追夢,是專屬Jorie和Keith的愛情故事。
初見Jorie,除了她身高比我高,笑容比我親切,臉孔比我標緻外,我們同是90後女生,賺取微薄的薪金,卻不忘為自己認為值得的事努力,現在25歲的她已經是一間婚紗店的女闆娘。自小對婚紗充滿憧憬,愛看外國婚紗節目《Say Yes to the Dress》(我的夢幻婚紗),欣賞外國的婚紗設計,但無奈香港新娘子真正接觸到外國婚紗的機會很少。結婚一生人一次,「有得揀點解要袋住先。」愛旅行又愛婚紗,促成了開環球婚紗店的一個夢想。構思了15年,夢想仍然是夢想。沒有踏前一步的勇氣,夢想自然變了空想。世代人對於「夢想」和「90後」的解讀是「齋諗唔做,唔會成功」,然而太多的否定,會讓人不小心把自己定型。生於被標籤的年代,Jorie一樣認定自己「唔會成功」。既然不成功,那就恃着年輕,隔月去旅行,完全沒有儲錢的概念,是最典型的月光族。那時候的她,空姐工作是副業,玩才是正職。夢想早埋在心內,埋得低低,低到自己都差點忘了。
客人來到會先和Jorie講述自己的要求。
現在公幹都是睇婚紗,其他不必要的東西都不會買。
經常見證客人的幸福,二人也即將迎來自己的婚禮。
男朋友喚醒夢想 鼓勵多走一步
老套講句,喚醒她夢想的是三年前偶遇的他。男朋友張育鈞(Keith)原本是工程師,月薪八萬。九年前毅然放棄高薪厚職,轉行做空少,有人話他蠢,他就淡然指人生應該多見識。這種說到做到,坦誠面對自己的做法,啟發了Jorie。一次偶然和Keith提及曾幻想開婚紗店,豈料他大力支持。「她起初說想開店,我非常支持。其實並不是如此困難,既然已經想了15年,那就不要再空想,我就陪她試一年。」不再齋講,Keith竟然第二日就快手計好盤數給Jorie,更分析了香港婚紗市場。萬事起頭難,開店的第一步Keith就替Jorie走了。Jorie:「他鼓勵我走多一步,他的思考方向很清晰,而且比我想得長遠很多。我真的會效法他,是生命影響生命。」35歲的Keith剛好比Jorie年長十年,但從外表看來,兩人匹配得很,空姐配空少,聽起來已是金童玉女的配搭。有沒有代溝?他們齊聲道:「剛剛好的距離!互補不足,相輔相成。」Keith的成熟,Jorie的純真,合起來就是這間婚紗店的雛形。彼此有商有量,店舖的裝修設計,由原職工程師兼室內設計師的Keith親自操刀,Jorie則積極報讀有關婚紗和創業的課程,當然不少得繼續全世界搵婚紗。舖頭事無大小落手落腳做,成本計到盡,「現在公幹都是睇婚紗,其他不必要的東西都不會買,有咁慳得咁慳。」用了兩年時間籌備,儲了一筆資金,再在十多個國家收藏過百婚紗,一定成功?Keith卻倒米話:「我們有打定輸數,一早已經計好可以蝕幾多錢。」但開店八個月,他們已經回本了。談到相遇經過,Jorie甜笑摸摸手上戒指,我眨眨眼後悔沒帶黑超來訪問,原因是鑽石雖閃,但都不及他們二人閃。Keith笑指自己六七年沒拍拖,但就在一程最短的航程,遇到可以陪伴走一生的人。由香港去台灣,全程一小時十五分鐘,即日來回,就這樣識了個老婆回來。「我相信一見鍾情,尤其是見到她的笑容。可能因為我們都是白羊座,都是信感覺和衝動。」
笑起來的腰果眼和親切的笑容,是Jorie最吸引Keith的地方。
Jorie和Keith都喜歡戶外活動,他們更曾一起到澳洲大堡礁潛水。
希臘是Jorie最喜愛的國家,Keith亦特別選擇在此向她求婚。
facebook:lemariagehk上環永樂街28-34號東成商業大廈5樓C(上環地鐵站A2出口旁)
記者:劉芷晞攝影:周芝瑩、王國輝(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梁浩維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18/19899986
【專題籽】土炮轉轉機 倒模社區情
1 :
GS(14)@2017-01-19 08:09:02「Playback Workshop」負責人寶峰設計土炮轉轉機,把小朋友用剩的蠟筆頭尾再造,成為空心蠟公仔。
【專題籽:綠活2.0】用幾條木砌部轉轉機、用舊車胎改裝成滑板車,聽落好土炮,它們正正是社區藝術計劃「土炮遊樂場」(PlayDepot)的土炮作品。見過成品還是半信半疑,係咪真係玩得?得,真係得,蠟質空心公仔玩具玩得睇得、造型趣致的滑板車同樣行得走得。
轉呀轉,呢部嘢跟它的名字「土炮轉轉機」一樣咁土炮,不過就有一種魔力,只要一動,旁觀的人就會一起望住它。土炮轉轉機跟傳統搪膠玩具製作原理有點相似,靠用物料黐住模具外層,再倒模出空心的公仔玩具。
透過垃圾認識土瓜灣
轉轉機由參與的藝術單位之一「Playback Workshop」負責人寶峰設計,他更用蠟筆的筆頭筆尾作為材料,只要把預先溶掉的蠟注入矽膠模具內,不斷攪動轉轉機兩三分鐘,再待蠟冷卻,就可以製作出蠟質公仔。他說這是個集體的遊戲,各人用蠟筆親手做自己的玩具。「我們以前會在屋邨一起玩公仔紙、四驅車和搖搖等,其實只是玩,但都想玩得比旁邊的小朋友好,這些都是在社區發生的事。」他又歸納出這些集體玩意都有賭博、競賽和表演性質,設計出土炮轉轉機,「玩具製造機可以令大家聚在一起,一起望着部機轉,期待作品是怎樣,每人做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看誰做得最好。」在未來一年的社區藝術計劃「土炮遊樂場」活動中,他會讓社區內的小朋友一起玩土炮轉轉機,讓他們有機會參與玩具的製造過程,更希望邀請玩具界前輩分享玩具生產歷史、技術和有趣故事。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一年的土炮遊樂場以土瓜灣社區為本,參與計劃的六個藝術單位中有一半來自該區,包括擅長將舊車胎、廢零件升級再造的單車發明家團隊「軸物行者」。團隊為土炮遊樂場特別炮製的賀年滑板雞,由二手滑板車和廢棄車胎改裝而成,樣子趣致。成員之一陳賓娜(Garfield)表示位於工廈的工作室經常接收到被遺棄的滑板車,「都是小朋友玩厭了的玩具,這樣改裝到古靈精怪,會給小朋友新鮮感,可以多玩一段時間。」她希望日後舉辦親子工作坊,讓父母與孩子一起用舊車胎改裝玩具。「我在公園見到的通常都是小朋友和爸媽各有各玩,小朋友會玩滑梯和鞦韆,大人便埋首手機,但我覺得親子遊戲應該是一起玩,而且有創作和實驗成份。」
1.隔水弄溶蠟筆頭尾。
2.用針筒把溶成液體蠟注入模具。
3.待蠟冷卻十分鐘後脫模。
十三街多車房車胎山廢物利用
賀年滑板雞用到的舊車胎可說是土瓜灣標誌之一,全因土瓜灣十三街是車房集中地,土炮遊樂場成員王棠:「每日清幾轉仍然長期堆積了很多,附近的藝術單位都稱土瓜灣遊樂場的垃圾站為車胎山。」他說垃圾都可讓人們認識社區,「這裏有大量卡板,都是物流業運貨時用的,這區正在重建,加上附近劏房戶搬出搬入,會經常見到舊式玻璃門、抽屜和床褥等家居垃圾。」土炮遊樂場將聯同各藝術單位繼續研發新玩意,舉行工作坊和展覽等活動,延續土炮精神。
「土炮遊樂場」成員王棠說垃圾都是街坊認識土瓜灣方法之一。
「軸物行者」作品賀年滑板雞用舊車胎改裝而成,造型突出吸引公園的小朋友試玩。
「軸物行者」成員陳賓娜認為,小朋友會對與爸媽一同合作設計出來的玩具更有感情。
facebook專頁:土炮遊樂場 PlayDepot記者:列淑華攝影:周芝瑩編輯:陳漢榮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19/19900999
【專題籽】佛寺藏藝文空間 屯門街坊後花園
1 :
GS(14)@2017-01-22 02:18:04二十年代清涼法苑初成立,旁邊原是菜田,後來政府收回部份農地後建成幼稚園,青瓦下的紅色拱門,中式建築配搭現代感的「清山塾」招牌。
【專題籽:一樓一故】香港的藝文空間大部份集中九龍如牛棚、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港島中上環眾多gallery和灣仔富德樓等,對於新界人來說,位置頗遙遠,參觀要長途跋涉。座落屯門清涼法苑內的清山塾,不要以為只是一間普通寺廟,廟內原來有個藝文空間,由兩名藝術文化人共同營運,目的是為新界西街坊建立後花園。
清山塾的出現,主理人胡敏儀(Wendy)說是緣份,她早知道清涼法苑是個出名吃齋菜的地方,而法苑旁邊的清山塾原址於七十年代是「佛教見修幼稚園」,九十年代由茶館接手,結業後一直荒廢多年。茶館添加的中式庭園建築,現在完好無缺地保留下來,是歷史的見證。後來Wendy經朋友得知法師們一直屬意公眾提供意見,活化這片荒廢之地,於是兩年前着手計劃清山塾文化空間,最令她驚喜的是清涼法苑並沒有規定清山塾要以佛教形式營運,令發展空間更大。清山塾總面積約六、七千呎,Wendy與另一主理人洪永起(阿起)共用營運,分為cafe、書店、展覽場地和佔地最大的庭園公共空間,除了擺放藝術品,亦希望附近居民可來玩和聚腳,是個自由藝文空間,藉此與社區建立關係。阿起負責cafe與書店的運作,畫廊則是由Wendy負責策劃展覽及活動。試業一個月,舉辦過電影放映會、工作坊、香港十八區巡迴詩會及關於屯門的講座,吸引不少屯門街坊前來,他們亦歡迎大家在後院飲咖啡甚至發呆,享受安靜的下午。
咖啡店與書店佔地千呎,空間闊落。
庭園內放了本地雕塑藝術家岑愷怡的《彩虹系列II》藝術裝置,適合大人細路一齊坐。
自稱社區總動員的Wendy與文化主廚的阿起早定下清山塾的社區發展方向,接下來會舉辦不同活動。
畫廊除了策劃、展覽及文化活動,月初舉行首次工作坊「拼貼清山塾」。
傳承學習精神 加強社區聯繫
屯門舊稱為「青山」,而「塾」是古時私人設立的教學地方。佛教見修幼稚園保留下來的學習精神,正是透過清山塾創造新的學習方式,「每個人都可以是老師,每個人都可以是學生。」阿起說道。Wendy則認為香港很多展覽都太短暫,所以清山塾每隔三個月才會有特定專題配合不同活動,頭一季開幕專題《這裏》,就是從清山塾出發,讓大家可慢慢了解,透過這裏思考自己的存在。曾當文化雜誌編輯的阿起,辭工後做藝術行政的工作,熱愛煮食,離開藝術行業後一直尋覓地方創業搞飲食;原任職銀行界的Wendy工作收入穩定,四年前報讀藝術課程後,才發現對藝術方面的興趣,決心轉行。她現在邊經營清山塾邊接freelance,收入不算穩定,卻在做喜歡的事,一路走來,大家都在學習的過程中探索。
大部份學員是屯門區街坊,亦有從廣州來探朋友的學員靜怡,她笑說原來香港也有這麼寧靜的地方。
清涼法苑雖屬私人地方,但Wendy說只要大門打開就歡迎大家進內參觀。
園內的大樹均有幾十年歷史,其中一棵長有大樹菠蘿。
與其打卡 不如享受獨處
近期網民大插媒體過度宣傳香港好去處,亦有人反駁指香港人不愛護環境,好地方都被糟蹋,Wendy及阿起亦不希望大家純粹前來拍照打卡,而是學會尊重環境,尤其清山塾旁邊是法師作息的地方,參觀時不宜吵鬧。試業期間不時有街坊路過推門而進,有些住在附近屋苑的街坊更是從不知這個地方,覺得屯門區終於有個恬靜的地方閒逛,甚至有好心街坊說可幫忙翻土種菜,正是這些社區力量令清山塾繼續走下去。他們並沒有特別想將清山塾營造文青氣氛,相反,盡量保留原址的建築物外觀,讓街坊可以親眼看得見它的歷史。阿起說不一定要在這裏做甚麼,享受孤獨的時光也是樂事。清山塾究竟是個怎樣的地方,就是想大家親自前來觀察和發掘。
Cafe門側是書店,以飲食文化、文學和文化藝術類書為主。
中式茶館遺留下來的竹柱裝飾,與庭園的裝潢融合。
清山塾cafe除了咖啡及茶等飲品,平日下午提供fusion素菜小食($40至$60),中午會提供主菜,周末提供素食私房菜(共七道),每位$200。
清山塾屯門屯富路清涼法苑內
記者:畢慧婷攝影:陳健邦、劉永發(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謝慧珊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1/19903528
【專題籽】為父母為興趣 80後朝劏雞晚化妝
1 :
GS(14)@2017-01-26 07:44:34上午在活雞檔幫手,下午則是專業化妝師,蘇家樂說反差太大,最初也不太敢跟別人說這個雙重身份。
【專題籽:胚芽故事】越來越多80後、90後不想打死一份工,寧願收入不穩,也想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本身是化妝師的80後蘇家樂(阿蘇)卻為肩負家庭責任,分一半時間在父母經營三十多年的上水石湖墟活雞檔幫手。「你問我慣不慣,就一定不慣,不過我不想爸媽的心血白白浪費。」剛過去的萬聖節是化妝旺季,阿蘇在蘭桂芳工作到深夜,回到上水已是清晨,剛好開始雞檔的早市。「那麽一定不會遲到!」他笑說。
阿蘇很喜歡化妝,尤其是講求創意的特技化妝,「化妝可以把一個人的樣貌完全改變,像戴了一個面具。只要是我親手化出來的妝,便很有滿足感。」本身從事會計行業的他為了追夢,兩年前辭職到著名品牌一邊賣化妝品,一邊學化妝,後來更有機會參與郭富城、林憶蓮和林峯等藝人演唱會化妝工作。他說每個人都需要不同妝容,就如戴上不同的面具。如在婚禮時當主角,應該是最美的,萬聖節就要化一個鬼五馬六的妝。其實,與朋友一起跟獨處時亦有不同的妝(面具),「那不代表你假,只是表達方式不同,不同的你,同樣都是你。」如果在家庭中也有自己的面具,那阿蘇的一定是「乖乖仔」。位於上水石湖墟街市的活雞檔,由父母在三十多年前開始經營,檔口養大了阿蘇和其他兄弟姊妹。阿蘇是家中孻仔,兄弟姊妹有的在外國,有的有自己的全職工作,較難在家中幫手,雞檔也難請人。阿蘇掙扎了很久,最後在半年前決定長期在檔口幫手。「小學時已要來幫手,到大時大節就要全家總動員。記得中學時,聖誕聯歡會那天一定是做冬,完了活動便要回來幫忙,不能跟同學仔出街玩。」小學時他只幫手遞膠袋,現在已經捉雞、劏雞、斬雞和收銀,爸爸也說:「他已經上手了,有時我要走開一會,他都可以應付得來。」
堅持興趣 每天僅睡個多小時
阿蘇在雞檔幫手時,樣子顯得有點呆滯,跟化妝時全神貫注的樣子不一樣,「沒有說喜不喜歡在雞檔工作,下午和晚上都有自己的時間,從中取得平衡。如果要我全職在雞檔幫手,我應該會抑鬱而死。」他又哈哈大笑。「因為要做,談不上喜不喜歡,當然是比較喜歡化妝。」阿蘇說這個轉變反而令他更珍惜做化妝的時間,萬聖節更連續幾天跟朋友在蘭桂芳擺檔做特技化妝,「那幾天都是6、7時才從中環回到上水,又要接着開檔,每日都只睡個多小時,真的差點撐不下去。」他笑言雖然累但很充實,最重要的是在責任跟興趣之間取得平衡。
父母在三十多年前開始經營活雞檔,阿蘇小學開始已開始幫手。眼見爸爸漸老,他決定在檔口長期幫手。
年紀輕輕的阿蘇現時已識劏識賣,不過他笑說仍未得到太太們的信任,挑選靚雞時仍只會問蘇爸爸。
喜歡特技化妝的阿蘇(右)趁萬聖節到蘭桂芳擺檔,10分鐘已可化好一個鬼怪妝,客人一個接一個。
阿蘇喜歡創作,除了面部化妝,整體造型設計都是他的最愛。
修讀完化妝課程後,他有機會參與郭富城演唱會的化妝工作。
記者:列淑華攝影:許先煜、梁志永(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伍德良美術:孔文彬場地提供:紅木髮型工作室模特兒:Jacky Wong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4/1990633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