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資源(2882) - 為何停牌?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093512

近年黃金有價,帶挈很多香港老式品牌都水漲船高,去年初我貓王講述過的六福集團(0590),今 已翻了數翻!「金至尊」這個黃金品牌被人遺忘了,真的有點可惜!若干年前,每年都有千至萬計的內地遊客到香港九龍區民樂街的「黃金廁所」參觀。這座用 380公斤黃金、6200枚鑽石及珍珠堆砌而成的「金廁所」,金碧輝煌的景象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金至尊」的展品曾列入至健力士世界紀錄,可惜,國內傳媒質疑其做生意手法,又「金至尊」的老闆林世榮突然辭世,遺下的賬目糊里糊塗,致使公司無法經營下 去。不過,「金至尊」並沒有消聲匿跡,其故事仍流傳著今,新掌舵人黃英豪看似雄心勃勃,並積極進運國內,無奈品牌效應己不復當年!

從 報章得知,近年以白武士姿態拯救「金至尊」的紅色新貴黃英豪,日前被廉署扣查。出身律師世家的黃英豪,是駱駝漆創辦人黃笏南之孫,父親是著名律師黃乾亨, 胞姊黃英琦曾是政界名人。名門之後的黃英豪,近年熱衷內地事務,長袖善舞, 98年獲選為十大傑青,現年 48歲已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及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堪稱左派圈內紅人。黃英豪的上市旗艦香港資源(2882) - 前稱海域化工 -,原由葉劍波持有,其後被揭造假數停牌,黃英豪 2008年買入這家停牌多年瀕危倒閉的企業,其後再以這家空殼公司,拯救當日已陷清盤危機的「金至尊」。黃英豪其後以其廣泛人脈,邀得眾多猛人加盟香港資 源,包括「四叔」李兆基的親家、千億新抱徐子淇之父徐傳順,出任公司執行董事; 09年更在徐傳順的穿針引線下,李兆基少量入股香港資源。同年,已故富豪龔如心的公司,在其遺產官司尚未定案的敏感期間,就以 1.2億元入股香港資源。龔如心的弟弟龔仁心當時曾親身出席金至尊店開幕儀式,表明力撐黃英豪及香港資源。

其實以的白武士、造假賬等消息沒有是什麼特別值得留意的事項,我貓王昨天與客戶傾談,他一提到黃英豪即義憤填膺!他 謂去年11月30日前聽到一個電台節目與他有關::是日香港資源控股(2882)公布9月止上半年業績,純利倒退92.6%至727.7萬元,每股盈利 0.4仙,不派息。業績差勁,可是,黃英豪在這公佈前某電台的節目訪問時,大吹大雷說其「金至尊」十分受歡迎,謂所投入資金已回籠等!再深入一點看,其營 業額10.5億元,按年急升2.3倍;毛利2.55億元,增長2.2倍。計及衍生金融工具及黃金貸款公平值變動及非經常性項目,期內除利息、稅項、折舊及 攤銷(EBITDA)、衍生金融工具及黃金貸款公平值變動及非經常性項目前盈利4700萬元,相對年同期盈利600萬元改善。這又是一個現金流的故事,生 意做多了,但投資多於收入,會計專家會質疑這是否是一間大花筒公司?
Picture
現 在,我貓王雖然只是聽了客戶一面之詞,也有足夠的理據質疑黃英豪的誠信問題,從法律觀點看,我們很難說他當時是散發假消息,「金至尊」的受歡迎是如何定義 的?這不一定為集團整體帶來可觀的盈利,可能它受其他項目的牽連!但是,他的言詞明顯是帶有誤導成份,又這電台的主持人作為財經專家,也許,他不應邀請將 有敏感消息公佈的上市企業的相關人物接受訪。我不是這電台的會員,無法聽回當日的節目,且我責任是賺錢及為客戶賺錢,無用花時間探討下去,如此這般的愚弄 股民的故事多如繁星,香港上市股票的市值年年上升,不過的有關機構監管素正在倒退之中,好自為之!

ps. 本文目的並不是推介任何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25

香港地產商曾偉行賄洗黑錢棄保潛逃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5/4NMDcyXzM0ODY4NQ.html

香港區域法院昨日簽發手令,通緝去年10月被控行賄及洗黑錢的內地知名地產商曾偉。香港廉政公署稱,曾偉因涉嫌賄賂工銀亞洲職員430萬港元和清洗230萬港元犯罪收益被起訴,昨日應出席審訊,但曾偉棄保潛逃,現發出通緝令緝拿曾偉歸案。

香港廉政公署昨晚在網站上載曾偉相片,標註其身高約1.65米,中等身材。現年48歲的曾偉是香港裕彙集團有限公司主要股東兼董事,也是內地棕櫚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

公開資料顯示,曾在銀行任職的曾偉成功「下海」,1995年在港創辦裕彙集團,曾開發過北京棕櫚泉國際公寓、深圳沙河高爾夫球會、北京盈科中心等項目。2006年,他和鳳凰衛視主席劉長樂合作拿下「京城第一爛尾樓」瑞城中心,公寓部分目前已在銷售中。

去年10月7日,香港廉政公署收到舉報後展開代號「轟天雷」的行動,拘捕曾偉、工銀亞洲公司業務部主管陳寶奎,以及曾任工銀亞洲房地產及融資部主管、現任職永隆銀行助理總經理的陳翊耀。

曾 偉被控四項罪名,包括三項向代理人提供利益罪和一項洗錢罪。曾偉被指在2008年8、9月和2010年10月,三次向上述工銀亞洲高管提供總計達430萬 港元的賄款及一部手提電話,作為協助曾偉及其公司獲得擬備放款建議書,以及協助其延遲償還工銀亞洲貸款的報酬。曾偉還被控涉嫌協助工銀亞洲高管陳寶奎清洗 230萬港元的賄款。

曾偉去年被捕後,已在香港東區裁判法院多次接受聆訊。因案情嚴重,該案去年12月16日被轉至高一級的區域法院審理。當時曾偉以家庭原因申請離開香港返回內地,法官批准他以80萬港元保釋外出,可在去年12月19日至23日期間返回內地。

在案件轉至區域法院審理當日,身著黑色西裝、淺藍色領帶的曾偉表情凝重。記者曾問其是否將聘請大律師進行無罪抗辯,曾偉回應指:「無可奉告」、「一切看結果」。

但結果卻是,曾偉棄保潛逃。香港廉政公署指出,曾偉昨日沒有出庭應訊,因此暫委法官沈小民發出手令通緝其歸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46

中環在線:西南太平洋快樂小國香港撈金 李華華




2011-7-13 AD


 

西南太平洋小 國、有「地球上快樂的地方」之稱的瓦努阿圖共和國,聽日(星期四)會喺香港招商!呢個小國對香港人有咩吸引之處呢?Well,除咗曾經兩次畀 International Society選為地球上最快樂嘅地方,同埋畀Lonely Planet揀做十個必去嘅地方,華華認為,逃稅天堂可能更有selling point!

點解話佢係逃稅天堂?其實瓦努阿圖除咗靚景多, 另一樣多就係BVI(即係英屬處女島)離岸公司!無他,因為免稅優惠政策嘅關係,佢都係Tax Heaven嚟嘅,近年已經吸引唔少跨國企業去嗰度成立離岸公司,但為咗再進一步加強同中港兩地嘅商業合作關係,所以佢哋喺香港成立商務專員公署,聽日開 幕party仲順便招埋商,實行同開曼爭一日嘅長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4

香港模式 蔡東豪

2011-7-21  NM




香港人似接受了「香港作為內地對 外窗口」的任務已將近完成,香港今後的出路,是加快速度融合成為內地的一部分。今時今日香港人搵工要去深圳,創業要去上海,留在香港發展是前途有限。這股 情緒在商界尤其濃烈,商人愈多接觸內地,愈被內地龐大商機懾着,愈覺得內地跟香港競爭力的距離愈拉愈近,愈覺得香港從政府到市民都欠缺內地人擁有的拼搏和 創新精神。幾個香港商人聚在一起談香港前途,不消幾句,結論一定是香港的老本將近食完。不幸地,香港的主流輿論很大程度上由商界領導。

《香 港模式》承接三年前的《香港溫布頓》,從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角度,分析香港相對內地的優勢,並指出香港應走的路。《香港溫布頓》強調香港的優勢:自由、公 平、開放、包容的環境,這股由軟實力形成的力量,經過多年累積,散發在無形中,毋須中央計劃,看似混亂,但其實默默緊扣一起。這股力量最重要之處,是造就 香港人覺得理所當然的「能者居之」(Meritocracy)信念。香港人不仇富,因為他朝君體也可能相同,討厭的是一小撮特權分子以不公平手段霸佔社會 資源。最能體現香港優勢,同時把「能者居之」信念表露無遺的行業是金融業。金融業沒被霸權壟斷,沒有發水作假,因為主要參與者是來自五湖四海的跨國公司, 它們看到內地的商機而來,選擇以香港為亞洲總部,就是看中香港相對內地的優勢。

 

近年我讀過關於內地政經分析,印象最深刻一 本書,是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的《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內地經濟崛起的成就全球有目共睹,中西學者試圖為內地的成功總結為一種獨特的發展模式,稱為「中國 模式」。「中國模式」是指一種非民主政治和非市場開放的體制,由政府明確指導市場,集中處理經濟和民生,維持政治環境封閉。陳志武指出根本沒「中國模式」 這回事,內地經濟崛起是因為內地加入全球化市場和採用西方金融技術;即是說,內地的成功不是自創了獨特模式,而是擁抱了西方成功的一套。陳志武認為世界上 只有一種對的模式,就是市場模式。

 

香港被譽為全球最信奉市場模式的地方之一,香港人一直引以為傲,但活在內地這巨人之旁, 或多或少受到內地的影響。我察覺到香港人近年甚至質疑行之有效的市場模式,失去一貫的自信。香港跟內地融合的正確態度,是進取地擁抱內地給予的支持和商 機,融合過程中強調香港跟內地不同的地方,而不是把香港「內地化」。香港模式是把握內地經濟崛起而出現的每一個機會,處處強調香港的基本信念:自由、公 平、開放、包容。用一個字形容香港成功之道,是「Un-China」。當香港變成另一個內地城市,香港將失去對內地的用處。內地好的東西,香港要;內地不 好的東西,例如貪污、不開放、法制不健全等,香港不要,並時時刻刻力持己見。香港對內地矜貴之處,是香港「非內地化」。

 

金 融中心是香港走「非內地化」這條路一個很好的例子。內地經濟崛起是必然事實,但內地金融中心崛起卻非必然,因為內地已有香港這特殊地方。我相信在金融中心 這課題上,內地領導人以理性作抉擇,他們會看得通香港(非親生仔)和上海(親生仔)的各自優勢,繼續重視香港作為內地對外窗口的角色。香港不要似上海,因 為最上海的地方是上海。香港政府的管治方向應參考香港金融中心的監管理念:宜緊不宜鬆。金融中心是虛無的概念,大部分香港人不覺得自己在參與金融中心的活 動,反而覺得金融活動推高了樓價和物價,視之為怪物。金融中心是香港持續擁有競爭力的主要經濟支柱,其實影響着每個香港人,它的成功代表着香港美麗一面。 批評香港只食老本的人弄錯了,老本不怕食,而且是愈食愈有,愈食愈好味,因為香港的老本不是國企來香港上市,不是尖沙咀開一百間鐘錶珠寶金行,而是香港的 基本信念:自由、公平、開放、包容。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8

02 Aug 11 - 和電香港(0215) 中期業績 藍兵手記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8/02-aug-11-0215.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4

溫州高鐵慘案承建商殺入香港

2011-8-4  NM




內地政府上週公布溫州高鐵慘劇初步調查結果,坦承國產信號系統,有重大缺失。高鐵香港段首當其衝,因為在事故中公開道歉的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原來已入標香港段。本刊發現,另一投標大熱和利時集團,也一樣涉及溫州事故。

在疑團未解陰霾下,港鐵專家急謀對策,甚至提出「雙系統」防護,以防不測。

溫州事故後,負責興建和管理高鐵香港段的港鐵內部專家,召開了一個緊急會議。席間他們商討過工程細節、招標進展、檢討信號系統,他們緊張因為明白中港高鐵,沿用同一信號系統,如系統設計有問題,香港難以獨善其身。

「每個系統都要經過千萬次測試,先可以啟用,兩段鐵路用同一制式,就算唔同供應商,都有機會因為系統設計嘅問題而出事,何況大有機會用埋同一個供應商?」 知情人士說:「連運輸及房屋局都有官員致電查詢,了解情況。專家小組席間亦有人提出好多質疑,又講過行雙系統制的可行性,即係一旦內地信號系統唔得,即時 有另一系統補上,不過,暫未有結論。」

雙系統應變

與內地鐵路有多項合作計劃的理大電機工程學系系主任何兆鎏教授亦贊成,香港段實行「雙系統」運作,在主系統以外加多一個副系統,加強保障,「雙系統的好處 是第一個系統一旦出事,一秒之內可切換至子系統,確保運作正常,現時小部分較短的鐵路都有試行,效果不俗。」廣深港高鐵的廣深段於八月十二日通車,四年後 開通的香港段目前工程如火如荼,至今共批出超過二十項包括地基、樁柱及隧道鑽爆的工程。但最受關注的列車信號系統,則仍在招標階段,預計年底才有結果。運 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日前出席深圳機場二跑道啟用儀式後指,特區政府高度關注鐵路安全問題,已就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與內地鐵道部成立專責小組,跟進範圍包 括制式的標準制訂、維持及營運安排等工作。至於高鐵招標名單,運房局於截稿前未有回覆。港鐵發言人則強調,十分重視安全問題,香港段在正式通車之前,會進 行一系列測試,確保行車安全。據知已有四間信號系統供應商有意競投香港段,其中加拿大Bombardier及意大利Ansaldo在內地已投到時速最高的 三百五十公里路段。最叫香港專家擔心是餘下的兩間內地公司,包括承接溫州自動列車保護系統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的和利時集團,以及在事故中被政府批評的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通號院)。由於兩公司已承包內地不少高鐵段,和利時 及日立的聯營公司更是廣深段的信號系統供應商,這段四年後會伸延至香港,故和利時被視為中標熱門。

信號燈紅變綠

時速200公里的溫州高鐵正常行駛時,兩車相距5個間距(每個2公里),中間夾着兩紅、一單黃、一雙黃和一綠的信號燈,應有足夠訊息和距離停下來。但當局解釋雷擊把信號全變綠燈。

山寨CTCS

通號院來頭不小,母公司「中國通號」跟在港上市的中鐵建和中鐵,合稱國內三大鐵路國企。中國通號與鐵道部關係密切,在高鐵發展中地位超然,全國高鐵目前使 用的信號系統CTCS(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正是通號院「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山寨傑作。CTCS脫胎自歐盟使用的ETCS系統,據內地《華為技術》雜誌報導,ETCS有十六種工作 模式,供駕駛員在不同情況使用。但山寨貨CTCS只有其中的八種模式(包括沒有「人工駕駛模式」),又自行研發了另外三種模式。廣深港高鐵線採用的 CTCS3系統,適用於時速三百公里以上的高鐵,是溫州事故的CTCS2(時速二百公里以上)的「升級版」。鐵道部還把系統外銷到第三世界國家,包括巴基 斯坦及沙特阿拉伯等。 正是這套CTCS,於溫州意外後被當局狠批設計有「嚴重缺陷」,在雷擊下路軌紅燈突轉綠,後面列車D301才沒停下,追撞前面的列車D3115。設計者通 號院已發道歉信「認頭」。可是,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梁廣灝說這解釋匪夷所思:「全世界嘅安全系統,一遇事故會自動關閉。」有不願公開身份的中港鐵路工程 師指,西鐵元朗段於○五年七月一樣試過雷擊,但系統沒轉綠燈,反而馬上停駛,因為三流設計者也知列車遇事停駛是最安全的設計。

ATP點解冇啟動

工程師相信,溫州系統在維修上一直有潛藏毛病。他舉例,八八年倫敦Clapham Junction撞車意外,就是因為一個技工駁漏一條電線,條條fing電線兩週後突碰另一處,信號燈即由紅轉綠,後車追撞停下來的前車,造成卅五死、五 百傷慘劇。事後調查報告建議全球鐵路安裝ATP系統,因為此系統能探測軌道上任何列車位置、速度、方向,不單可把資料通知司機及控制室,兩車若太接近,即 使信號燈失靈,或者司機、控制室未及時應變,ATP馬上介入,煞停列車。ATP是列車系統的第二重保護,英國於○三、○四年就有兩部衝紅燈列車,因ATP 及時煞車,避過相撞。目前ATP在全球廣泛應用,包括港鐵和內地高鐵,但當局卻沒解釋溫州段那號稱能在五十五秒內煞停時速二百公里高鐵的ATP,為何事發 時沒有運作。理大何兆鎏教授指出:「ATP好似一個人嘅大腦,CTCS就係手同腳﹐轉錯燈顯示信號系統有問題,但作為守門員的ATP,點解失靈?這更值得 關注,因為如果ATP運作到,兩架車根本唔可能相撞。」

和利時大跌

溫州ATP的供應商正是有份參與廣深高鐵信號系統的和利時,也是香港段的投標熱門。儘管外界紛紛質疑和利時在意外的責任,但當局一直沒點名批評。九三年成 立的和利時,總部設於北京,是中國最大的自動化控制系統製造商。和利時是中國鐵道部「走出去」的先鋒,連在美國NASDAQ上市日,也揀在北京奧運開幕的 ○八年八月八日。和利時業務範圍大,列車、化工廠、核電站自動化系統均有涉獵,接近香港的陽江核電站就有兩反應堆採用和利時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公司市值三 億七千五百萬美元(廿九億港元)。高鐵列控系統是該公司的核心業務之一,國內高鐵逾四分之三的列車,包括港人熟悉的「武廣線」,均採用和利時的運作系統, 屬行內的龍頭企業。由於和利時要與國際「接軌」,又已在美上市,中國鐵路企業的消息人士透露,鐵道部唯有揀未上市的通號院和母公司中國通號問責,反而相關 的上市公司,包括和利時,則不提責任。儘管政府用心良苦,和利時也劃清界線聲明自家公司「設備正常運作」,但市場卻大表質疑,和利時股價在美國 NASDAQ至八月一日累計跌幅近三成五,是中港美三地股市跌幅最大的中國鐵路股之一。

山寨司機十日速成

山寨大國倒模高鐵、通號設備,還有司機。據去年年尾中共喉舌《人民日報》報導,中國首位高鐵司機是中專畢業的李東曉。○八年,為趕及八月八日京奧前夕,運 行北京天津城際高鐵,鐵道部下達命令,要求司機要在十天後,把第一列時速三百五十公里的高鐵開行。來自德國的專家堅持,沒有三兩個月時間,是開不了高鐵 的。有二十年經驗的李東曉不堪遭洋人看扁,下決心要完成命令。高鐵技術資料是一本厚達六百七十頁的德文書,翻譯是鐵路外行,技術名詞翻得不倫不類。李東曉 和其他幾位司機卻只花了五天,就讀完全書,更編寫了一本中國司機看得懂的「土教材」。到第十天,就把高鐵開行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04

沒有負債的香港優勢 李兆富

2011-8-11  NM




香港一直堅守的保守公共理財方針是錯不了。可惜,巨額盈餘配合一個政治認受先天不足的政府,什麼政治問題,結果都是嘗試用花錢來解決。

上 星期,金融市場非常動盪。先有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在八月二日的死線之前,達成共識提高政府的負債上限。另一邊廂,在大西洋的彼岸,歐洲債務危機也蔓延到歐元 區的第三大國意大利。就在美國提高政府負債上限的那一天,意大利國債息率升越六厘,反映市場對意大利政府負債水平的憂慮。結果,臨近週末,終於觸發了一場 全球小股災。真正的大事,卻發生在星期五收市之後。評級機構標普在美國時間星期五傍晚宣布,將美國主權長期評級,由最高的AAA下調到AA+。面對這個史 無前例的降級,香港金管局聲明指「屬市場預期之內」。可是,在週末的幾十個小時,各種猜測已經到處流傳。美國的主權評級被下調,其他由美國政府正式及非正 式擔保的債務,又會怎樣呢?要是這些債務的價格大幅下跌,又會令到多少機構忽然變成資不抵債?在連鎖反應下又會否醞釀成另一次的金融危機?未來的事究竟會 怎樣發展下去,仍然存在許多未知的因素。不過,我們可以從事情發展的軌跡,吸取寶貴的經驗教訓。過去幾十年,各國政府都學會了用財技去掩飾問題,另一邊廂 則透過舉債來逃避加稅的政治壓力。反正還錢的責任落在下一代人身上,得來容易的錢花得也疏爽,政府也可以不計成本,凡事都出手干預。結果,因為干預帶來的 扭曲和浪費,加上政府所花的每一分一毫, 最終所有成本,還是要國民埋單找數。法國政治家巴斯夏(Frdric Bastiat)早在一百六十年前,便點出了這次金融危機的教訓:「大政府是個騙局,裡邊的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在佔別人的便宜(The state is the great fiction through which everyone endeavors to live at the expense of everyone else)。」環顧天下,沒有負債的香港政府,絕對是難能可貴。回歸之初,香港有好幾年的赤字預算,我們也沒有走借貸這條不歸路。如今看來,香港一直堅守 的保守公共理財方針是錯不了。可惜,巨額盈餘配合一個政治認受先天不足的政府,什麼政治問題,結果都是嘗試用花錢來解決。政府經常開支的幾座大山:教育、 醫療和福利,質素沒有改善,受惠人數也沒有大幅增加,花費金額卻不成比例地飆漲。 另一邊廂,各種奇形怪狀的餿主意,例如什麼關愛基金,數以百億地浪費;大白象如高鐵和機場新跑道,賬單則動輒上千億。當然,過去幾年香港遇上了一個史無前 例的泡沫周期,政府收入豐厚,這些開支都不算得什麼。可是,在未來一段日子,全球經濟一旦陷入緩慢的衰退,香港政府沒有天降的橫財,很難想像怎樣去填補這 些開支缺口。難道香港會放棄多年經營的簡單稅制,變成另一個萬稅之都?又或者我們會走舉債的不歸路,將所造之孽都交付予下一代人去承受?居安思危,尤其在 這動盪的大氣候之下,與其要特區政府做什麼長遠規劃,倒不如回到行之有效的理財原則,保持香港穩健財政和簡單低稅的優勢來得更務實有效。A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作者網誌 -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73

闖出千億身價 讓賭王父親刮目相看 香港女首富 何超瓊:富二代最大的挑戰是做自己

2011-8-22  TWM




今年六月,由美國博弈產業龍頭美 高梅(MGM)與澳門賭王何鴻燊女兒何超瓊合資的美高梅中國在香港上市,何超瓊身價因而三級跳越過1000億元新台幣大關,成為香港女首富。

這 位女首富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暢談自己的成長之路。

撰文‧謝富旭、陳兆芬 攝影‧陳永錚她成長於澳門賭王何鴻燊之家,從小錦衣玉食,穿梭巨賈名流之間。香港媒體甚至稱她是最令人嫉妒的女人,因上帝把所有的好處都給了她,讓她集財 富、美貌、智慧於一身。她是何超瓊,一舉一動都受到香港八卦狗仔媒體關切,她還有什麼缺憾呢?

「其實,我自己的空間很小,就算我拚命追求成 就,人家一句『妳是何鴻燊的女兒』,就幾乎完全抹滅我的努力!」「我跟同學們讀一樣的書、寫一樣的試卷,拿了滿分,人家說我是何鴻燊女兒,為什麼這會跟我 爸爸有關?是我去考試,又不是我爸爸去考試,他怎麼可能影響到我的分數?」

父親是庇蔭也是陰影

一舉一動都受關注 用高標準要求自己眼前這位賭王之女,穿著合身的米色套裝,一頭俏麗短髮,她右手無名指的超大鑽戒,不經意透露她女首富身分,她有條理的言語,看得出家教深 厚,只有提起這段陳年往事,心情仍激動難以平復。

有位賭王父親,在何超瓊成長過程中是庇蔭也是陰影,但是,相當崇拜父親的她,在人生道路遇 到重大抉擇時,父親總是扮演重要角色,「父親對我的成長幫助很大。」她說。

何超瓊中學讀女校,儘管文、理科都在行,但在同學耳濡目染之下, 何超瓊認為日後可能朝文學或教職發展。在香港完成中學學業後,何超瓊先申請到紐約Vassar College的英國文學系,她很驕傲地告訴父親這個消息。

未料,父親卻對她說:「依我來看,你是一個邏輯性很強的孩子,理性大於感性,要 不要再考慮看看,也去申請商學院,再下決定!」何超瓊聽父親的話,再去申請美國聖克萊大學,主修市場學及國際商業管理。「後來我發現,我的性格還真的比較 適合念商科。」「年輕時,總是會對自己不了解的未來,產生過多憧憬與不切實際的想像,而做出衝動的決定,後來再後悔就太晚!」父親何鴻燊雖然在何超瓊生命 中扮演著「指導教練」的角色,但活在父親龐大的身影之下,對她幼小心靈形成無形的壓力。

何鴻燊共有四房妻子,十七名子女,何超瓊是二房長 女。「從小我覺得很不自由,我的一舉一動都受到高度關注,做得好是應該,因為爸爸是何鴻燊。」「現在回想起來,眾人的關愛眼神與超高的標準未嘗不是件壞 事,這讓我知道,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證明自己的能力。」何超瓊說。

父親肯定其管理能力

安排進入集團 被看好最有機會接班一九八三年美國大學畢業後,何超瓊回到香港,經由父親介紹,她進入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當實習生,薪水一個月約六、七千元港幣。但因爸爸是 何鴻燊,所以大家都很怕給她事情做,「其實,我很想爭取更有挑戰性的工作,但當時自己還不成熟。」後來何超瓊選擇離職。

之後,在父親建議 下,何超瓊協助集團內慈善機構營運,全職投入募款工作,沒想到做出興趣,因工作量大,她找了班底幫忙策畫活動,後來乾脆創業,成立天機公關公司。

「在 這麼有成就的爸爸庇護之下,要做自己是很難的,要更加努力,這也是最辛苦的地方。」何超瓊說。

有一天,天機接到一個澳門機場開幕的競標邀 請,何超瓊故意不告訴父親,她怕說出口,父親會幫他關說。「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機會,所以拚命地去做,最後標到這個案子。」事後,她把好消息告訴父親。何 鴻燊聽了說:「我以為你對澳門生意沒有興趣,事先也沒跟我說?」何鴻燊肯定女兒實力,要她回集團幫忙。

當時賭王旗下有一家「遠東水翼船」運 輸公司,因船隊老舊,營運走下坡,最後改組,與香港中旅集團合資成立「噴射飛航」公司,交由何超瓊主導經營。她一接手,不論登船旅客多寡,均依照班表準時 開航,爭取客戶信賴感,並率先同業推出網路訂票、手機訂票、個人儲值卡等服務,成功爭取商務客層。

父親交付重任 正式單飛引進外資合夥創業 賭后要走向全世界此外,何超瓊看準運輸是博弈事業的基石,不僅砸重金添購新機隊,連服務人員也重新訓練,不出幾年,何鴻燊旗下原本搖搖欲墜的航運公司,竟 成為珠江三角洲,連接香港、澳門、深圳與廣州四地最成功的運輸公司,讓賭王對女兒的經營功力刮目相看。何超瓊也因此進入家族企業接班,被外界視為賭王十七 名子女中,最具經營長才的接班人之一。

二○○二年,澳門政府開放賭權,結束何鴻燊澳門博彩(簡稱澳博)一家獨大的局面,形成澳博、美商博彩 集團永利與威尼斯人三分天下。○三年,澳門政府進一步批准現有三張博彩執照一拆為二,使競逐澳門博弈產業的家數從三家倍增為六家。其中,澳博計畫引進美商 美高梅集團,卡位其中一張執照,何鴻燊把這重責大任交給何超瓊。

○五年,何超瓊與美高梅集團合資成立美高梅金殿超濠股份公司,以個人名義進 軍博弈業,此舉形同單飛。美高梅金殿向銀行融資,總計投資高達十億美元興建三十五層樓高的五星級飯店和賭場。

一一年六月,美高梅金殿以美高 梅中國名義在香港上市,創下五百八十億元港幣總市值,對照何超瓊當初的投入成本,七年來投資報酬率高達十八倍,如果加上何超瓊在信德集團與澳博的持股,光 股票市值即高達一二三○億元新台幣,躍登香港女首富。

成為香港女首富的何超瓊,迄今仍如履薄冰,抱持高度的危機意識。在得知台灣也企圖發展 博弈產業時,她分析,有意發展博弈的離島不管是澎湖還是金門,抑或馬祖,在地理位置上遠比澳門更具優勢,因為這兩個島離中國最富庶的上海與廈門,比澳門近 很多。

「發展博彩所需要的基礎建設、運輸與酒店的基礎設施,台灣離島已有一定基礎而且不乏資金,我們將面臨很厲害的競爭對手!」「所以,台 灣如果開放博弈,我們一定不會缺席,我們將以美高梅中國進軍台灣博弈產業!」她神色堅定地說。

父親是最崇拜的對象

從 他身上學到經商心法與處世之道隨著美高梅中國的上市,何超瓊持股從五○%降至二七%,她處分部分股權換得現金,用來償還興建美高梅金殿酒店與賭場的銀行借 款,但同時也引發外界對她股權降低,而失去美高梅中國控制權的質疑。她解釋,除了償還銀行借款,她也買進不少美商美高梅集團的股票,「我跟美高梅的關係更 緊密,在亞洲打響美高梅品牌是我的第一要務!」何超瓊認為自己個性是屬於想太多的那一型,要學習找到平衡點。這點,從她的婚姻似乎得到驗證。一九九一年, 何超瓊與香港富商許晉亨結婚,婚禮連辦兩天,搞得轟轟烈烈,但婚後一年多,傳出兩人感情生變,但這樁婚姻卻拖了七年半才簽字畫下句點。

離婚 後,香港媒體偶爾會爆出她與某位男士陷入愛河,但往往不了了之。何超瓊不避諱地說,目前她單身,雖無子女,但把自己妹妹的子女視如己出,回首看待不完滿的 婚姻,她說:「學習面對是一件重要的事,但支持力量除了自己,也包括家人,在我沮喪之際, 也是他們陪我度過。」不過,影響何超瓊最大的男人,還是父親何鴻燊。在她眼中,父親是個有魅力的人,不只外形瀟灑、有親和力、有禮貌,更具有紳士典範。她 從父親學到的做生意成功心法是誠意,尤其一定要信守對夥伴的承諾,這也影響何超瓊在商界的處世態度。

何超瓊說:「在一場球賽中,MVP(最 有價值球員)可能不是進分最多的球員,常常是助攻最多的球員,作為企業領導者更要有這種氣度。」賭王之女用成就與氣度證明,她已經擺脫父親影子,建造自己 的企業王國。

(精彩影音內容請上《今周刊》官網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何 超瓊

出生:1962年

現職:信德集團董事總經理、美高梅中國主席兼執行董事

經歷:公關公司負責 人

學歷:美國聖克萊大學市場學及國際商業管理學士學位成績:2004年《Fortune》世界商界女強人第49名家庭:1991年與富商許 晉亨結婚,婚姻關係維持7年半,目前單身

何超瓊大事紀

26歲 創辦天機公關公司。

29歲 與富商許晉亨結婚,7年半後離婚。

33歲 進入家族生意,出任香港信德集團董事。

37歲 擔任香港信德集團董事總經理。

43 歲 進入美高梅國際酒店集團擔任董事。

48歲 家族發生分產糾紛,最後父親何鴻燊將家產重新分配,事件才得以落幕。

49 歲 《富比世》華人女富豪榜第三名,同時成為香港女首富。

香港女首富身價破千億──何超瓊事業版圖今年美高梅中國上市前,她處分部分股票 套現所得約129億元港幣,若加上其持股,其身價(僅算股票)約331億元港幣(折合約1230億元新台幣)。

公司名稱 業務範圍 何超瓊持股比率(%) 持股市值( 億元港幣 )信德集團(HK242) 交通運輸、地產、酒店及休閒業務、投資等 18.32 17

美高 梅中國

(HK2282) 娛樂場博彩度假酒店發展商、擁有者和營運商 27 164

澳博控股

(HK880) 博彩業 2.1 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2

為國購第一航母 香港買手十年兜踎

 2011-8-18  NM




剛完成五日試航,本週日返回大連 港的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瓦良格號,原來與香港甚有淵源。香港創律集團於九八年用二千萬美元,向烏克蘭買下航母,打造成進軍澳門的賭船。創律的董事向本刊直 認,賭船是幌子,買航母才是真,目的是要西方放下戒心。創律買艦的過程不僅看到中央在港布下的棋子、脈絡,亦看到國家怎樣「善待」昔日立功的創律。

大連港週日非常熱鬧,軍方大放炮仗,慶祝瓦良格號試航完畢,但在香港,當日購艦的創律集團卻很冷清。創律集團有限公司位於銅鑼灣海都大廈天台,風光時有十 三個物業、卅一幅地皮的創律,今日辦公室僅四百平方呎的僭建天台屋。內裡只得桌椅,文件不多,回來取東西的職員對本刊說:「哪隻航空母艦?賣咗好耐啦!你 唔使等,老闆唔會返嚟o架喇,呢度都無乜辦公。」

十年磨劍

本刊接觸到創律董事之一徐增順,他是主席徐增平兄長,居於海都大廈一單位,記者問徐增平有沒有獲邀去大連看試航,徐增順酸溜溜地說:「試航總得去看看。我 弟弟徐增平可能是去了,但我不清楚。」「當年創律買艦,話要搞海上賭場,為何現在變航母?」原來不停說航母一事敏感,不欲多言的徐增順,聽到記者如此問, 馬上得戚地說:「以前計劃用來做賭船是假的,是幌子,其實一開始便是為中國買航母,這麼大的國家,怎能沒有自己的航母?」怎能沒有自己的航母?一直是中央 多年心結。大陸軍隊科技落後,無法生產航母,擁有航母的歐美強國,又擔心中共擴軍,一直不肯賣艦。九十年代尾,中國軍方曾欲透過商人買艦,減低敏感性,人 選之一是海外人脈廣的賴昌星,怎料賴因遠華走私案潛逃海外,軍方於是想到早種香港的棋子徐增平。

曾慶淮撐腰

現年五十九歲的山東人徐增平,八三年從廣州軍區退伍,來港從商,從事電器、地毯及農副產品貿易,生意雖不顯眼,但他跟內地高幹交情非淺。本刊查到他與太太 劉克先(中國女籃前隊員)共同佔有五成股份的中華文化城有限公司,董事之一是曾慶淮(內房股花樣年董事長曾寶寶的父親),曾大有來頭,兄長是國家前副主席 曾慶紅,曾慶淮在港搞中港文化活動,實際上擔當統戰工作。有曾慶淮撐腰,徐增平「忽然」富貴,九七前買了銅鑼灣、北角十二個商住單位,又在大嶼山、坪洲豪 掃卅一塊農地、荒地。奇怪是這些地皮沒甚商業價值,至今亦未曾建過什麼。但中國軍方卻無比信任徐,徐於九七年拿坪洲一塊海濱荒地(九一年買入價只是二千六 百萬元)作抵押,竟向上市公司航天科技公司借到三億三千萬元。航天時任副總裁劉超英,她父親正是當初欲找賴昌星買艦的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原來九七年, 烏克蘭招標出售航母瓦良格號,徐增平在八月於澳門成立創律旅遊娛樂有限公司,將買船一事,包裝成變身賭船的鴻圖大計。創律旅遊大股東達程投資,由華夏證券 持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股權,華夏股東包括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開發投資銀行、中國華能財務等大型國企。

有官、軍脈絡射住,徐再拿着航天借來的巨款,於九八年向烏克蘭買艦。徐一直向外強調買艦絕無軍事成分。「當時隻船係準備做海上賭船,有酒店房、賭廳,公司 請晒建築師畫晒圖則,這些工夫做得好認真,令人相信真係用作商業用途。」一名知情人士說。徐雖然買到母艦,但各國仍質疑賭船之說,徐趁當時澳門醞釀開放賭 權,找澳門立法局議員陳繼杰(前亞姐陳奕詩男友,因廣南騙案潛逃至今),向澳門政府申請搞賭船。另一方面,徐更財大氣粗,年頭買艦,年尾又以二億五千萬元 買入港版「梵爾賽宮」深水灣道三十七號豪宅。豪宅○一年放售時,賬面賺四千萬元。徐增順向本刊說:「四千萬元算什麼?比起要買整條航空母艦簡直微不足道, 如果這房子放到今天,起碼漲多幾個億!」烏克蘭賣艦前拆走所有武器、雷達、甚至引擎;九九年底,母艦被拖離烏克蘭港口,但駛至黑海遭到土耳其以安全為由阻 撓,要中國外交部出面斡旋,擾攘三年,才經新加坡駛到南中國海;但船沒駛入澳門,反而北上大連軍港,創律旅遊的博彩許可證,於母艦抵大連當天,被澳門政府 吊銷,各國才知軍艦變賭船不過是幌子。而徐花了二千萬美元買來連動力都沒有的母艦空殼,連同三年來的過路費、運費、罰息等總開支高達一億美元,也只可說是 慘勝。

十年兜踎

記者問徐增順買艦一事,國家有否出力?「如果沒有國家支持,這艘船很難搞回來。」徐答。究竟母艦最終是送予國家還是售予國家?徐無奈地說:「國家哪有付 錢?錢都是我們出的!」果然,船一抵大連,債主就登門,中央祝福亦用光。曾經豪氣的徐增平和創律就風光不再,徐氏兄弟擔任大股東的八間公司,有三間執笠; 另外根據法院公開的資料,十年來有十三間公司曾向創律和徐增平追債共三億港元,大債主是當日放數的航天科技,○四年曾入稟要求創律和徐增平償還二億二千萬 元,至一○年創律還欠七千萬元。記者向徐增順查詢何以創律欠債纍纍,他說:「你看到的公開資料都無錯,我只能告訴你,每間公司都有自己的困難吧,別人要申 請我們破產有別人的權利,商業社會就是這樣。」你們徐家如此幫國家做事,國家應否報答你們?徐唏噓地道:「我們只要對國家貢獻便行,至於國家怎對待你,是 國家的事,我們實在不好說了。」

第一航母的誕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6

香港收穫「金融禮包」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92831&time=2011-08-19&cl=115&page=all

對香港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中央政策給足,接下來就看香港怎麼做了
財新《新世紀》 特派香港記者 王端 劉衛

 

  「天好,心情好,香港更好。」8月16日,以國務院副總理身份首次訪港的李克強,微笑地對迎接他的香港特首曾蔭權說,似為次日送上中央的政策「大禮包」鋪墊。

8月17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考察香港交易所,與香港特首曾蔭權(右二)、港交所主席夏佳理(左一)、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右一)合影。Reuters


  在8月17日「國家『十二五』規劃與兩地經貿金融合作發展論壇」上,李克強宣佈多項中央力挺香港的措施,涉及金融、經貿及粵港合作等36項惠港 措施,其中金融方面的11項,尤以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支持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措施備受矚目,包括在內地推出具有「半直通車性質」的港 股ETF(交易所交易基金)、香港企業以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FDI)、以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又稱小QFII)投資境內證券市場、擴大境內機構來 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規模等。

  這些均是港府為鞏固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而向中央爭取多時的措施。此次中央一次性給予的舉動,令各界詫異於中央對人民幣國際化速度的掌控。在論壇台下聆聽李克強演講的海通國際總裁林湧,就用「意料之中但又出人意料」向財新《新世紀》形容他的感受。

  中央的大禮令香港「甜在心頭」。不過,綜觀中央此次送出的大禮,在滿足香港之前提出的建立人民幣回流渠道需求同時,額度上不算「貴重」。如人民幣QFII初期的200億元規模,相對境外人民幣存款規模及增長態勢,開口尚小,亦尚待細化規範。

  「無論如何,現在中央已經做足了,接下來就要看香港如何做了。」一位關注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的資深市場人士說。

五大回流渠道完善

  8月16日,李克強一行到達前,一架黃白色的直升飛機,就拉載著巨大的廣告橫幅「人民幣國債在港發行」於中環上空盤旋了整個上午。

  這是李克強出任副總理以來首次訪港,而陪同李到訪的中央官員的層次之高亦屬近年罕見,包括發改委主任張平、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央行行長周小川等。

  李克強全方位向香港送大禮,據香港《經濟日報》引述未具名人士說,事前得知消息的特首曾蔭權十分高興,因為部分措施步速之快,也出乎港府意料。 據上述人士透露,中央此時全力挺港,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說得最坦白,就是因為目前國際環境錯綜複雜,歐美近來出現危機,增加未來不確定性。而此時內地和香 港必須加強合作,共同維護金融和經濟穩定。

  在金融方面,此次中央推出了容許外商使用人民幣赴內地直接投資(人民幣FDI);內地推港股ETF;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RQFII)投 資內地證券市場,初期規模200億元;人民幣發展體擴至境內非金融機構,境內機構今年在港發行點心債規模達500億元人民幣;財政部國債成為長期制度安 排,並逐步擴大規模;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擴至全國31個省市等11項措施。

  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則向財新《新世紀》記者指出,綜觀此次中央11項金融惠港措施,「一方面是資本管制的開放,增加(人民幣)回流渠道;另一方面就是人民幣在國際投資中更廣泛的使用,而不光在貿易結算方面。」

  此次中央金融禮包,即主要從兩方面拓寬人民幣回流渠道,一是允許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以人民幣方式,即RQFII,投資境內證券和金融市場;二是支持香港企業用人民幣赴內地進行直接投資,即RFDI。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港期間表示,要開展人民幣外商直接投資試點,盡快修改不適用的外資投資項目管理辦法。

  至此,離岸人民幣的回流已有五大渠道——在貿易層面,主要是進口的貿易結算;在投資層面,包括離岸人民幣債券回流渠道,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開 放,和此次推出的RQFII,以及RFDI。此次,中央推出的11項惠港金融措施中,總計有六項涉及完善和拓展人民幣回流渠道。

投資有進有出

  早被期許的RQFII政策得以落實,並會短期內出台,頗受矚目。由於內地債券的收益率較港為高,因此RQFII的推出有望提高香港人民幣產品的回報率,增加吸引力。博時基金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正在籌備與RQFII相關的產品,並已經有產品向香港證監會申報。

  接近央行的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之前沒有推出RQFII,主要是出於跨境資本流動的考慮,擔心從境外流入人民幣太多。但根據現在境內的流動性狀況、貸款數據,決策層認為現在推出是一個比較好的時點,可以「通過促進人民幣持有,來推廣人民幣走出去。」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在中央惠港政策後表示,在香港的內地券商將得以優先申請RQFII,可待相關法規出台後向中國證監會提出申請。不過目前,RQFII投資於內地股市和債市的比例限制,尚未公佈。市場上則盛傳,股債比例將為20:80。

  由於目前在香港至少包括三隻人民幣債券基金,為海通資產管理、工銀亞洲投資管理、建銀國際。這類基金在成立時預設RQFII的額度,只要法規出台即可申請。不過根據香港證監會規定,基金投資對象若有所更改,須在一個月前通知投資者。

  有望首批獲得人民幣QFII額度的在港中資券商國泰君安國際,其行政總裁閻峰在8月17日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詢問時表示,措施的具體細節還 沒有落實,目前公司沒有接到有關通知。而另一家中資券商及大成基金也向財新《新世紀》記者指出,未收到有關通知及相關細節。因此,最早的RQFII運作仍 需等待一段時間。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在香港宣佈啟動人民幣QFII,首輪200億元的額度雖說不大,但畢竟為境外投資者買A股和其他產品打開了一扇門。目前境外人民幣存款有5530億元,而且每月淨增約530億元,可見流入的資金量潛力可觀。

  沈建光則表示,200億元的額度雖不大,但是這個額度可以根據市場實行的情況改變增加,就像QFII額度開始也不高,基本上從一兩億美元開始申請,直至現在上百億美元的規模。

  有進也有出。中央此次宣佈的在內地推出港股組合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在內地交易所掛牌,也有望今年內出台。

  閻峰指出,港股ETF的推出,相當於「半直通車」,即內地個人投資者可直接用人民幣,透過ETF買港股,而措施也為香港市場帶來新的投資者。在 港中資券商預計將較多受惠港股ETF新措施。不僅可以增加股票交易量,亦可以通過擔任做市商套利。港交所主席夏佳理也表示,容許港股ETF在內地上市是明 智決策,港交所將會盡快配合其發展,並認為其難度不高,但仍需詳細討論合作細節。

  部分內地基金公司,早於兩年前已就跨境ETF做好準備,其中華夏基金已向中國證監會上報,計劃在上交所推出恆生指數ETF,而易方達基金的國企指數的ETF方案也已準備就緒。

「走出去」任務在肩

  香港業界及輿論,對收穫金融禮包,普遍亢奮。匯豐銀行隨後發表意見認為,該等措施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入新的階段,是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又一里程碑。而香港的輿論,如香港《經濟日報》更認為,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就此奠定。

  作為從「大禮包」中受惠較多的機構,中資的海通國際行政總裁林湧表示,中央公佈的系列措施,顯示人民幣在香港的發展正式開始。雖然香港早已開始發展人民幣產品,但這是中央首次公開肯定人民幣產品在香港的發展,相關產品會有很大發展的空間。

  對於上述金融大禮,在消息公佈後,香港資本市場曾一度上升近300點助興,反觀A股方面,則對於與相關政策反應冷淡,全天滬指波幅只有21點,收市跌6點。這與2002年QFII推出時,國內投資者的興奮大相逕庭。畢竟200億元的人民幣QFII額度,相對於滬深股市總市值接近26萬億元、每天成交額再差也接近2000億元,只是九牛一毛,且其中可投資股市比例較為有限。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次央行金融「禮包」著力於架構香港人民幣市場發展格局的特徵,尤其在打通回流渠道方面奠定基礎。不過在收穫優惠的同時,香港亦有任務在肩。

  陪同李克強訪港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即指出,對香港建設人民幣離岸中心仍有兩點建議,其一,香港在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方面,對外聯繫還要更廣泛發展;其二,由於金融市場的佔先優勢,如果發展的快,「第二個中心就不容易出現。」

  匯信資本董事總經理葉翔認為,周小川的上述言論,頗有批評提點之意。香港仍應致力推動人民幣「外循環」,加快拓展香港人民幣市場的深度、廣度及效率。因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根本,在於向國際市場提供人民幣供給。

  目前人民幣流出的渠道主要有四條,一是在貿易層面,主要是出口貿易結算;二是央行貨幣互換;三是在離岸市場香港每人每天可以兌換兩萬元人民幣;四是在投資方面,對外直接投資。

  葉翔認為,在投資層面,人民幣的流出可以擴大渠道,既然現在推出了「小QFII」,是否也可以考慮相應推出「小QDII」,即人民幣可以在離岸市場換成當地貨幣,然後投資當地的資本市場,以提供離岸市場的人民幣供給。

  儘管一些配套政策需要中央出台,但香港未必總是引頸以待。沈建光說,香港很多東西可以做,譬如在產品設計方面,可以將市場做深做廣;另外在向海 外國家推廣人民幣的使用可以更積極,令外國企業以香港作為貿易結算中心等。此外,在金融安全基礎建設方面,香港也需有所作為,使香港的人民幣業務離岸中 心,不會成為國際大鱷攻破內地資本市場的堡壘。

  「此次中央推出措施,對香港而言,即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提醒。」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教授宋敏說。

  財新《新世紀》記者王紫霧、實習記者蘇昕琪對此文亦有貢獻



中央11項金融措施「挺港」

  1.容許外商使用人民幣赴內地直接投資(人民幣FDI

  2.在內地推出港股組合ETF

  3.允許以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方式(即RQFII)投資境內證券市場,起步金額200億元

  4.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規模擴至境內非金融機構,初步決定今年境內機構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規模進一步提高到500億元人民幣

  5.財政部國債成為長期制度安排,並逐步擴大規模

  6.將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31個省市

  7.認真落實CEPA協議相關優惠措施,中國銀監會加快審批港資銀行在廣東省以異地支行形式設點佈局

  8.支持港資銀行在內地分支,允許內地港資法人銀行參與共同基金銷售業務

  9.推動境外央行、人民幣清算行參與內地銀行間債市,鼓勵香港創新發展離岸人民幣金融產品

  10.支持香港的保險公司設立營業機構或通過參股的方式進入內地市場

  11.鼓勵內地企業到香港上市

  資料來源:新華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