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出門搭公車 科技富豪施振榮低調搬新家

2010-8-5  TNM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最近低調搬到金 華街附近的「國美隱哲」,本刊調查,施振榮民生社區的舊宅已過戶給兒女,施振榮與妻子葉紫華雖搬進價值上億元的豪宅,卻過著平凡的生活,有時出門還搭公 車、捷運。施振榮歷經3次心臟病發,對於人生的態度大轉變,他表示:「錢夠用就好。我現在思考的是,如何替台灣的未來找方向。」

施振榮 小檔案

現職:智融集團董事長

年齡:66歲(彰化鹿港人)

家庭:妻葉紫華、育有2子1女

財富:夫妻倆名下股票和不動產總值至少88億元

學歷: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畢業、交大榮譽工學博士、香港理工大學榮譽博士、美國桑德博國際管理學院榮譽博士

經歷和榮譽:

.1976年創立宏碁、當選台灣10大傑出青年

.1983年獲選世界10大傑出青年

.1989年被美國《財星》列入「做亞洲生意不可不認識的25位人物」

.1996年被美國《商業周刊》列入「全球25位最傑出的企業管理人」

.2004年獲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為「亞洲之星」。年底退休,成立智融集團。

.2006年被美國《時代》雜誌列入「亞洲英雄榜」

國美隱哲 小檔案

施振榮在金華街的新居「國美隱哲」於去年完工,1層1戶,共15戶,每戶有106坪。建商在2007年推案時開出1坪92萬元,足足比當地行情高出 25%,當時仁愛路上的預售屋,成交價也只有70萬到80萬元,因此被批為「亂開價」。然而北市房價經過3年的瘋狂飆漲,如今國美隱哲1戶開價1億 4,300萬元,1坪高達130萬元。目前國美隱哲的住戶,還包括昱泉國際總經理曹約文。

位於金華街政大公企中心對面的國美隱哲,最近搬進一位科技業大老,他就是宏碁創辦人,目前擔任智融集團董事長的施振榮。

名宅新居 價值近億

上週六(七月三十一日)上午十點,本刊直擊一輛賓士轎車停在國美隱哲門口,原來是宏碁集團負責全球採購的資訊產品事業群總經理翁建仁夫妻,特別去恭賀老長官搬新家,他們待了約莫一個小時後離開。

下午五點多,施振榮夫人葉紫華走出大門,她輕裝簡樸,在管家陪同下,一塊走到金山南路公車站,等了約二十分鐘,搭上606路公車前往萬芳社區。

國美隱哲被列為台北新十大名宅之一,位於金華街、青田街與永康街區,附近濃厚的人文儒風,區內大多是黑瓦綠苔的日式老房舍,鄰近大安森林公園、師大以及中正紀念堂,是台北市環境雅緻的地段。

本刊調查,施振榮夫妻在二年前買下這戶價值近億元的新房,屬於一層一戶的設計,整個建案限量僅十五戶,進出都有嚴格的人車管制,又鄰近台大醫院,對於患心臟宿疾的施振榮而言,確實是上上之選。

三十多年來,施振榮都住民生社區的老公寓,最近才低調搬到金華街新居,當天,原要趕赴晚宴的他,抽空到隱哲會客室,與記者聊了一會兒。記者問六十六歲的施 振榮,為什麼搬離三十年舊宅?他精神奕奕地笑說:「我的小孩、孫女們都長大,家裡空間不夠,我跟太太就把房子讓給他們。我偶爾回民生社區,回去吃個午飯、 睡個午覺,陪陪孫女們。」

平凡過活 公車代步

施振榮夫妻雖入住上億豪宅,但簡樸的二人,並未大肆裝潢,僅從民生社區舊宅中,搬一些舊家具到新家。「Stan(施振榮)跟夫人都不愛鋪張,家具能用都繼續用。搬家也很低調,沒幾個朋友知道,也不打算辦喬遷酒會。」施振榮身邊的人士說。

施振榮、葉紫華夫妻身價百億,但卻過著平凡的生活,「出入隨時有高級轎車可代步,但二人常一起搭公車去新家,偶而也會搭捷運去找些好吃的小吃攤,享受台北市街頭巷弄裡的美食。」知情人士透露,記者問他搭捷運、坐公車的事,施振榮微笑說:「我本來就很平凡啊。」

就在二週前,本刊也直擊施振榮夫妻一早在舊家附近公園散步,二人神情輕鬆,不時相互交談,他們沿著公園周邊的樹蔭下步行約半個鐘頭,旁人未注意到和他們擦肩而過的,竟是二千三百多億元市值的宏碁創辦人施振榮。

調養身體 工作減量

施振榮與他帶領的子弟兵,先後建立宏碁、緯創、明基、友達等公司,總營收破兆的泛宏碁集團,在台灣科技業占有一席之地。六年多前,他毅然辭掉宏碁董事長, 交棒給王振堂,而且把原先兼任的大小公司董事長與董事職位都辭掉,目前僅擔任宏碁、緯創、佳世達(原明基)及台積電四家公司的董事,過起退休的日子。

原來就有心臟宿疾的施振榮,退休後,一度因心律不整毛病引發輕微中風,連續三次心臟病發住院,讓極度關心施振榮的葉紫華,強迫他大幅減少工作量,施振榮為 了身體,只有逼迫自己好好休息。「除好友的活動邀約,現在施先生一週大概只進辦公室二、三次,大多時間都在家裡休養。」智融基金會執行長林信昌說。

榮退交棒 思考未來

施振榮成功打造acer品牌,相對於台灣科技業的大老們,各個都在奮力打拚事業規模之際,他卻在事業高峰,選擇急流勇退,交棒給王振堂、李焜耀與林憲銘等 專業經理人,單純當一個大股東。施振榮走的路,跟大部分企業家都不同。「Me too is not my style.(我就是與眾不同。)」施振榮說得很直接。

「我現在的好處,就是不愁吃穿,可以看些長期的事情。六年前我決心退下來,把所有的職位全部辭掉,就是要專心想未來的東西。」他毫不考慮地說。表面上,施振榮雖然退休,對卻台灣社會還是有使命感,「賺錢不是我人生唯一目標,對社會有多少貢獻才是我想的。」

施振榮成立智融基金會,鼓勵年輕人創業,對任何一個投資案,施振榮都堅持,要親自面試所投資的團隊。「Stan希望傳承他的智慧,真正的做到利他,因為Stan認為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老宏碁人說。

位於敦化北路的智融辦公室,每天至少收到上百封、來自各地的電子郵件,希望獲得施振榮的支持、投資。只要進辦公室,施振榮都會詳細地看過一遍,「對別的大 老闆來說,這些東西可能都不重要,不值得花時間,但Stan看重身邊的每一件事,都會花時間去思考可行性。」一位老臣說。

卸下大權 尊重決策

歷經多次心臟病發,在鬼門關前走過幾回,施振榮對人生、金錢看得豁達,「不管是名、還是利,太多都是不對的。你一生該有多少錢,都是老天爺來做決定的。」他坦率說出內心感受。

台灣近二年,不少企業都接班不順,包括張忠謀、林百里、郭台銘、施崇棠等都復出重掌兵符,施振榮成了唯一例外,子弟兵照樣表現優異。像去年宏碁擊敗戴爾,成為全球個人電腦二哥,股價也續創新高,身為創辦人的他開心得不得了,「我是坐享其成。」施振榮開心地說。

交棒之後的宏碁、緯創等公司營運,施振榮幾乎不過問,每次董事會,只要他沒住院一定參加。「Stan選擇退,就全部退,決不插手干預日常的營運決策,尊重接班人。」老臣說。

談到接班問題,施振榮語重心長,呼籲台灣科技業大老們,應該享受大權旁落,給年輕人機會。「如何讓企業生生不息,是企業領導人必要的思維,傳承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自創品牌 宣揚理論

來自鹿港鄉下的施振榮,沒有顯赫的家庭,三歲喪父,母親靠一間雜貨店辛苦地把他拉拔長大,白手起家的他,靠著台灣投入個人電腦產業蓬勃發展的機運,加上他的勤奮努力,宏碁成了台灣第一大電腦品牌。

過去二十多年,宏碁一路也走得相當顛簸,但施振榮始終堅持宏碁品牌,三次的大起大落,不但沒擊倒他,在交棒給現任董事長王振堂之後,宏碁目前已經是全球第二大個人電腦商。

在大半輩子的創業歷程,施振榮像科技業的傳教士,熱誠、堅持的走在品牌道路上,他不斷宣揚自創的微笑曲線理論,大聲疾呼「台灣應該從科技島走向加值島」, 並把目光從科技業,轉向傳統產業,包括美食、休閒生活及文化關懷等,建立屬於台灣的品牌。「像是台灣的花卉、美食、水果、單車,還有慈濟、雲門等,都值得 推銷到全世界。」

「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我選擇適合我的路。」聽施振榮侃侃而談理想抱負,在他的字典裡,恐怕沒有「退休」二個字。

施 振榮 的微笑曲線

微笑曲線是施振榮在1992年提出的理論,用以解釋產業的附加價值。縱軸代表附加價值的高低,而橫軸的左端代表研發,右端代表品牌和服務,右端向上拉得最高,代表這是產業附加價值最高的部分;而中間則是製造,附加價值最低。二邊高而中間低的曲線,就像一個微笑。

施振榮認為,未來台灣的經濟發展,關鍵在於服務業能否國際化,企業能否走向品牌。他堅信,無論是IT、機械、電鍋、牛肉麵、醬油…都可以走向微笑曲線的右端,成為附加價值更高的世界品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48

公車採購新政衝擊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16/100369107_all.html

「一個主權國家的政府,花自己的錢買車,不需要那麼多人說三道四,只要把握一個原則,我們不違反WTO的有關規定。」充滿火藥味的這番話,出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副會長熊傳林,他在3月9日該會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如是表示。

  2月24日,工信部發佈《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3月5日,中國歐盟商會(下稱歐盟商會)通過郵件發出聲明,對該項公車採購政策表示反對。

  「徵求意見稿」確實動了外資、合資汽車廠商的「奶酪」。與往年公車目錄相比,今年目錄中包括汽柴油轎車、多功能乘用車、越野車和新能源轎車四大類型412款車型,幾乎全部是國產自主品牌車商,包括奧迪、通用、大眾在內的上資合資品牌產品無一入選。

  「徵求意見稿」公眾討論期截至3月9日,因外方反對聲音較強,業界十分關注正式文件內容會否有所調整。據財新記者多方瞭解,正式文件最早可能在3月底出台,而調整增加合資和外資品牌的可能性很小。

  支持政府採購自主品牌的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這份「排外」的新目錄不僅值得肯定,甚至還來晚了。不過,靠「排外」政策扶持本土自主品牌車企,終非長久之計。一方面自主品牌車企不能再是「扶不起的阿斗」;另一方面,自上而下的限制採購,面臨著來自「消費者」——各級政府人員的重重阻力,未來新政實施的範圍和力度仍待觀察。

新政為何在此時

  此次工信部公車採購新政,直接將合資公司自主品牌排除在外,將政府對本土自主品牌的傾向性支持表露無遺。

  目前,自主品牌分兩類,一種是以奇瑞和吉利為代表的本土自主品牌,另一種是以合資公司如廣汽本田、東風日產為代表的合資公司推出的自主品牌。最近兩年,業界圍繞「本土自主品牌和合資自主品牌誰是真正自主品牌」的爭議頗多,但官方對此保持沉默。

  目前,合資公司自主品牌與本土自主品牌一樣享受包括融資支持、項目審批在內的諸多政府政策支持。由於合資公司通常基於外方已有產品推出自主品牌車型,其研發成本和費用遠低於本土廠商,給本土自主品牌帶來很大壓力。

  事實上,中國政府對本土自主品牌在採購方面的支持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以號稱「自主品牌一面旗幟」的奇瑞汽車為例,加上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採購數量,每年的總量也就兩三千輛。「由於數量太小,我們沒有具體的數據統計。」奇瑞汽車新聞發言人金弋波對財新記者說。

  公開資料顯示,在奇瑞中標政府採購較多的2006年,國稅系統採購了3095輛奇瑞轎車,價值5.5億元。這與當年奇瑞30萬輛的銷量相比,佔比僅為1%。而這幾年這一狀況並無大的改變。

  據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有關負責人在2009年6月接受新華網採訪時稱,中央國家機關帶頭採購使用節能環保和自主品牌汽車,2005年至2009年6月共採購奇瑞、中華、奔騰等自主品牌汽車1000餘輛。這對年20萬輛左右的公車採購量來說,實是微不足道。

  官方對政府公務車採購情況一直諱莫如深,並無公開統計數據。歐盟商會預計,這部分需求在每年100萬輛左右,而瑞銀投資的一項分析報告預計該部分需求數量僅在25萬輛至30萬輛之間。

  早在2009年1月,國務院出台《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政府公務用車向自主品牌傾斜,調整政府公務用車配備標準。隨後又提出到2010年,各級政府和公共機構配備、更新公務用車中,自主品牌汽車所佔比例不得低於50%——這一比例目標跟現實應有相當差距。

  2011年11月,工信部和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出台《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管理細則》,要求一般公務用車和執法執勤用車價格限制在18萬元以下,發動機排氣量不超過1.8升。而此前的價格限制是25萬元以下,發動機排氣量不超過2.0升,包含合資自主品牌。

  這份管理細則,再加上新近拋出的「徵求意見稿」,已從採購價格區間到入選範圍,都給了自主品牌明確的扶持信號。但包括汽車廠商和觀察家在內的諸多業內人士,仍對公車採購新政的未來實施效果持謹慎樂觀態度。

  瑞銀投資的分析報告認為,該政策短期內效果不明顯,但長期將對自主品牌提升影響力有正面作用。

  AlixPartners諮詢公司董事吳晶輝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認為,一般公務用車採購自主品牌,更大的意義在於通過政府採購引起示範效應。「它會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和購買自主品牌。」但新政策能在多大範圍和多大程度上得以實施,仍有待觀察。

  有業內人士對財新記者分析指出,中國自主品牌車企在夾縫中生存的現實,是此番公車採購新政出台的大背景。

  自金融危機之後,中國汽車產業結束了連續近十年雙位數的增長,自主品牌面臨生存難題。

  據中汽協統計,2011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1850萬輛,同比僅增長2.5%。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611萬輛,同比下降2.56%;市場佔有率為42%,較上年同期下降3.37個百分點。而合資品牌則擁有58%的市場佔有率。

外資車企的憂慮

  「徵求意見稿」公佈之後,歐盟商會聲明表示強烈反對,理由是政府及公共採購領域不能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要求中國政府向所有公司提供中資企業在歐盟享受的平等市場准入。

  歐盟商會認為,新採購目錄將加重外資汽車製造商在中國受到的差別待遇,並因限制良性競爭而削弱這一領域的創新能力。

  事實上,此次公車採購目錄僅涉及普通公務車,並不包括副部級以上幹部用車,因此包括奧迪、奔馳、寶馬在內的豪華車型暫時不會受到影響;而大眾、通用、豐田等品牌受到的影響將更為直接。

  通用汽車一位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稱,通用在中國的每年政府採購量約為2萬輛,與全年250萬輛總銷量相比,「相當於一個零頭的零頭。新政不會對通用在中國的業務有大的影響」。

  熟悉大眾集團的一位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也認為,儘管大眾汽車政府採購數量不少,但在大眾中國的銷量中所佔比例也僅在10%左右,且大眾近年的發展戰略已經向私人消費者轉移。

  「但歐盟商會反應如此強烈,仍可能擔心這一政策會向高端轎車領域延伸,以及擔憂公車採購對私人消費領域的示範效應。」一位汽車諮詢界人士向財新記者分析稱。

  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多位汽車業內人士也表示,政府在公共領域採購本國品牌,在國際上也有慣例,由於沒有涉及到公開和隱性的貿易壁壘,因此並不違反WT0的規定。相反,此次新政是政府扶持自主品牌的一項遲來的政策。

  過去多年,中國各級政府採購的公務車中,合資品牌佔到絕大多數。即使近年來購置本土自主品牌的呼聲很大,實施效果也牽強。

  原因在於,首先,公車採購過程不透明,缺乏監督機制;其次,公車採購雖有價格限制,但採購部門通常都會在價格線內就高不就低,相對低價的本土自主品牌車反而難入政府人士的「法眼」;再者,本土自主品牌產品與合資產品相比,其在品牌溢價、售後服務等方面確實有差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37

中牟公車拍賣「前傳」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179

因為是治理超編,各單位上繳的都是最差的車,「讓他們把好車交上來,顯然不現實」。

烈日之下,兩輛舊面包車,停留在中牟縣委大院不遠的一個停車場。雖經一番清洗打扮,但車頭油漆斑駁脫落,露出內裡的塑料材質。

它們正是不久前中牟縣拍賣掉的43輛超編公車中的兩輛。因為這43輛公車的總拍賣價僅39.11萬元,且被官方稱為實現國有資產增值率達53.2%,一時受到輿論熱烈關注,驚嘆「公車賣出白菜價」。

中牟縣官員很委屈。2012年7月25日,一位中牟幹部對南方週末記者抱怨:「網上說就算賣廢鐵也不止賣這點錢,可是這面包車裡面都是塑料的,連廢鐵都算不上。」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因嫌拍價過高,且其中一輛車有十多個違章記錄未消,這兩輛面包車一直未被競拍者取走。

媒體的質疑,源自中牟官方的一篇宣傳稿。2012年7月13日,負責此次超編車收繳的中牟縣紀檢委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辦公室主任師永濤和同事、縣紀委宣教室主任洪瑋琨,聯合署名在媒體上發佈了上述「工作成果」。師永濤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由於報導中沒有寫清拍賣的43輛車的車況、車型等信息,結果造成誤解。負責此次拍賣的中牟縣國資局局長張寶蘭,委屈得大哭數次。

在媒體的諸多質疑中,一個被忽略的細節是:和溫州在「史上最徹底車改」中直接拍賣各單位的大部分公車不同,此次中牟縣拍賣的43輛公車,不是超標公車,而是公務用車專項治理中由各單位上交的超編公車。

河南省三門峽市一名負責國有資產交易的官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超編車和超標車是兩個概念,超標車都是好車,而各單位在上交超編車時,盡撿破車交,好多都是拖過來的,破爛不堪。」

在媒體「狂轟濫炸」之下,中牟縣公佈了43輛超編車的車況、車型等信息,主要涉及昌河等面包車共26輛,桑塔納等轎車15輛,尼桑皮卡等小貨車共2輛。這些車輛基本使用年限在10年上下,「平均油耗較高、維修費用較高」。

河南省工商局也派出了調查組。調查結果稱,中牟縣此次拍賣沒有違法違紀問題,一切都是按程序來的。

南方週末記者在中牟縣調查發現,中牟此次公車拍賣風波背後,有著諸多涉及公車治理而不能說的「秘密」。這些現實的「秘密」,決定了公車治理仍然任重道遠。

被忽略的「超編車治理」

中牟此次拍賣超編公車的一個重要背景,是河南全省自2011年4月開始的公車治理,主要治理超編車、超標車、公車私用等問題。治理行動開始後,整個河南省停止了公車購買。

中牟縣紀委官員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超編車中牟之前沒有抓過,因而成為這一次治理的重點。

師永濤介紹,過去公車管理只定標準不定編制,經濟條件好一些的單位,只要不超標,買的車就多,經濟條件差的買得就少一些。2011年年底,河南全省各級黨政機關共自查登記實有公務用車113778輛。

他說,根據中央文件,公車數量與各單位的行政和直屬事業編制數量直接相關。目前,中央文件初步制定的標準是15-20人的單位允許保留一台公車。此次公車治理中,按照這個標準,中牟縣各單位核定了各自的行政事業編制人數,按照人數確定車輛數量。

經過清理,中牟縣確認收繳了超編車43輛,最舊的兩輛車要算1997年購買的一輛紅旗轎車和一輛普通桑塔納轎車,車齡有15年;最新的,也是2007年購買的面包車,使用已5年。交車單位,則有縣財政局、審計局、黃店鎮等縣直機關和鄉鎮等部門。

中牟縣監察局副局長朱馬濤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按上述標準,連縣委書記和縣長都分別算入了縣委辦和縣政府辦的行政事業編制數。交車時,縣政府辦上交了兩輛超編車。

因過去沒有限制公車數量,一些經濟狀況較好的單位,超編車較多。同時擔任中牟縣財政局副局長的張寶蘭說,該局包括下轄的19個縣鎮財政所共有公車43輛,因超編上交了4輛:一輛桑塔納2000、3輛長安和昌河面包車。

師永濤說,外界可能都覺得,公車就是領導坐的車,肯定都是好車,但在中牟確實有很多基層幹部坐的就是破舊的面包車。因為是治理超編,各單位上繳的都是最差的車,「讓他們把好車交上來,顯然不現實」。

中牟縣審計局辦公室副主任張欣介紹,該局局領導8人,全局有公車4輛,一輛北京現代,平時局長用得多一些,另一輛是前任局長在任時買的桑塔納2000,另還有一輛普通桑塔納和一輛面包車。桑塔納2000買得最早、車況最差,就上交了。

中牟官員認為,只交差車不交好車,並不違背中央此次公車治理的12字原則:總量減少、降低費用、管理規範。中牟縣監察局副局長朱馬濤介紹,經估算,中牟縣財政每年要為43輛公車支出近100萬元的養車費用。賣掉後,財政每年可省100萬。

但即便是差車,師永濤收得也並不順利。那些瀕臨報廢的面包車,大多是基層公務員們乘坐,這些車上繳後,一批辦事員會無車可用。

「車上交後,普通辦事員用車的問題,由各單位領導自己內部處理,我們只管收車。」師永濤說,現在越來越多公務員買了私家車,出去辦事沒有公車就開自己的車、燒自己的油。在中牟縣委縣政府大院內,大樓背後的停車場,專門是給機關公務員私家車停放的。南方週末記者發現,公務員停車場停滿了各類車。其中,不乏寶馬等豪車。

交車過程也不順利。師永濤說,幾乎沒有哪個單位是很痛快就把車上交給紀委的。領導要求,能解釋的儘量解釋,解釋不通的不多說,必須限期交車。

南方週末記者從中牟縣紀委和審計局獲得信息稱,縣審計局上繳了一輛車,過程頗費周折。在縣紀委確定審計局必須上繳一輛車後,審計局局長陳贊枝多次打電話給縣紀委書記張永憲和負責具體事務的師永濤稱,該局人多車少審計任務重,希望不交。該局紀檢組長也多次打電話求情,試圖留下該車。遭拒絕後,該局又提出派職工以個人名義競拍,拍下該車繼續使用。

「後來,這個車的現場競拍價超出了審計局的心理價,他們放棄了。」師永濤說。

縣領導公車不在治理之列

中牟縣用什麼標準確認各單位的車是否超編?

中牟縣紀委副書記韓明欣和縣監察局副局長朱馬濤口徑一致:上級下發的文件上,註明了「機密」,不能說。師永濤則透露,原則上是15-20人保留一輛車。而縣財政局一名官員稱,其獲得的標準是13人保留一輛車。

此前既然沒有公車編制方面的限制,那中牟縣究竟有多少公車呢?朱馬濤再次表示,「這也是機密,不能說。」

不過,公車總數這個被中牟縣視為機密的數據,在河南省紀委眼裡並不機密。

2011年11月,河南省召開了全省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會議。會議透露,河南全省各級黨政機關共自查登記實有公務用車113778輛,其中越野車4227輛;通過審查核實發現違規車輛共26876輛,其中超編車25025輛,超標車644輛,違規借車1079輛,其他違規問題車輛128輛。

另一個不能說的秘密,是競拍者的身份。師永濤介紹,43輛車最後被18人拍走。按照相關法規,這18人的具體身份也不能說。拍賣現場,競拍者大多來自外地,有鄭州市區的,有鄰近縣市安陽、新密的,也有部分競拍者來自中牟縣。

此外,中牟縣此次拍賣的公車,多為基層幹部坐的破舊公車,顯然並不涉及縣領導的公務用車。

中牟縣紀委、監察局官員反覆強調,在中牟縣沒有領導專用車,車輛都是按工作需要安排。這一說法,在中牟縣縣委大院的車庫裡,很難被證實。走進縣委大院,迎面是一塊停車的指示牌。該指示牌明確標示,「縣領導公務用車」停在縣委縣政府大樓一樓停車場,大樓右側才是機關公務車停車場。將縣領導公務車與普通的機關公務車分開,在地方上並不多見。

中牟縣機關事務管理局工作人員透露,縣領導公務車車庫主要是四大家領導的車,縣委、縣政府的車位面對面,縣人大和縣政協的車庫面對面。7月23日至25日,南方週末記者連續三天在縣領導公務車停車場注意到,裡面約有50個車位,基本停滿。

中牟縣領導公務車車庫裡,最打眼的是兩輛陸地巡洋艦霸道車。該縣機關事務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兩輛車是書記和縣長的用車。

「書記和縣長,都是雙保險,一輛大車一輛小車。大車就是你看到的那兩輛越野車,書記的小車是廣州本田,縣長的小車是帕薩特。」該工作人員稱,兩位領導平時主要用小車,越野車用得很少,只在下鄉或天氣不好的時候用。這一說法,得到了中牟縣其他官員的證實。

縣委書記和縣長一個人用兩輛車,但兩車並不在此次超編車治理範圍內。中牟縣監察局副局長朱馬濤對南方週末記者說,「這兩輛車都是防汛車,不是縣領導專車。」這兩輛號稱用於防汛的越野車,一直停在「縣領導公務用車」專用車庫裡。

中牟縣官員認為,中牟縣算是公車治理做得較好的地方。正如中牟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張永憲說的,「中牟縣的公車治理在鄭州各區縣起步早,力度大,一直是先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24

溫州「三公」改革: 公車、公款吃喝、公費出國,一個都不能少

http://www.infzm.com/content/83158

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要從制度上解決「你不能腐敗、你腐敗不了」的問題。

據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的《今日早報》11月22日報導,近日,《溫州市黨政幹部因公出國(境)管理五項制度》(簡稱《五項制度》)出台,並將於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根據新政,溫州黨政幹部因公出國不僅要提前審批,而且全過程要在網上公示。

據溫州市紀委相關人員介紹,《五項制度》分為計劃控制、任務審查、公示公開、動態監督、責任追究,具體涵蓋了15條規定,針對管理因公出國(境)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逐一「對症下藥」並規範細化,可操作性強。

《五項制度》中,公開公示這部分被溫州市紀委認為是亮點最多的。例如,外辦、台辦將黨政幹部因公出國(境)年度計劃,包括批次、人數等情況,依託政務公開平台,於每年年初在政府門戶網站上公示;審核批准後3日內,要按規定在網上公示出訪團組的任務、人員、經費和行程等情況;執行出國(境)任務回國後30日內,還要在相應網站上公佈出國(境)任務執行情況、出訪成果報告和出訪費用。

此外,在從嚴控制出訪人員方面,《五項制度》規定,「新提任的市管幹部,一年內不安排出訪;退休前不足6個月和退二線的幹部,不安排出訪;同一地方、同一部門的負責人在6個月內不得重複出訪同一國家或地區(特殊任務除外)」。

今年以來,溫州頻頻出台「三公」改革新政,涵蓋了公車改革、公款吃喝和公費出國(境)這三個方面。據《南方週末》此前報導,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對於「三公」改革傾力頗多。2012年2月溫州黨代會上,陳德榮公開承諾:「三公」改革要在今年推進,特別是公車改革,從而從制度上解決「你不能腐敗、你腐敗不了」的問題。

早在4月初,溫州已經下發市級機關公車改革方案。溫州的公車改革改革被官方歸納為:近程貨幣化補貼,遠程市場化租車。

溫州對從正縣實職到科員、辦事員,按其職務層級劃分為7個車貼檔次,每人每月最高補貼3100元,最低為300元。車補不計入個人工資,全部存入市民卡專用賬戶,用於市內交通有關的支出,如加油、保險、汽車維修等費用,不可提現或挪作他用;遠程出差和重大應急用車,將由溫州市交運集團組建的公務用車服務公司承擔。

溫州的車改借鑑了杭州模式與國企車改的經驗,推行速度極快。3月15日,初步方案交由民意代表研討;4月10日,方案下發;4月16日,車改辦成立;5月20日,評估開始,6月20日,公車全部上繳;6月24日,第一場拍賣開槌。

公務接待改革也在同時進行中。據《錢江晚報》報導,2012年5月,溫州市委、市政府發佈《關於改革和加強公務接待管理的通知》,要求「三嚴四禁」:嚴格執行工作餐制度,嚴格執行公務卡消費制度,嚴格執行公示報告制度;禁止午餐飲酒,禁止同城接待,禁止超規格接待,禁止經費超支。

6月底,溫州又下發了被網友稱為「史上最細」的《落實公務接待「三嚴四禁」規定實施細則》,對公務接待中很多地方,都進行了細化和量化。

比如,規定標準工作餐,每人每餐不超60元;陪餐人不得多於客人數;同城單位不得互相宴請;野生黃魚、鮑魚和魚翅等高檔菜,以及茅台和五糧液等高檔酒,不得上桌;公務接待要逐月公示報告等。

「不敢接受請吃,也沒有主動請別人吃的念頭」

據前述《錢江晚報》報導,近日,溫州市紀委對公務接待「三嚴四禁」執行情況進行了通報。8月中旬開始,溫州市紀委會同財政局、審計局組成督查組,對溫州98個市直單位和11個縣(市、區)進行督查。

通報稱,「各地各單位公務接待費用支出明顯下降,公務接待批次和費用均有大幅度下降。」6月底下發了「三嚴四禁」細則後,7月的接待費支出總額,就較前6個月平均數下降了40.8%。督查中,不少單位還表示,現在已經「不敢接受請吃,也沒有主動請別人吃的念頭」。

通報也提及,仍有一些單位執行不力,存在的問題包括:執行不及時;未落實公務卡報銷;工作餐超標;公務接待未公示;超額度接待;轉移費用。對此,溫州市紀委表示,接下來要進一步嚴肅紀律,確保「三嚴四禁」落實到位。

公務接待改革實施細則本身也還有改善空間。例如,中廣網引用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行政學研究室研究員贠傑評論稱,陪餐人不得多於客人數,那如果來了20位客人,派19個人作陪就不算違規;高檔菜遠不止鮑魚和海參,高檔酒也不是只有茅台和五糧液,列舉式的規定難以做到萬無一失。

而據前述《南方週末》報導,在溫州的公車改革措施中,最觸痛公眾神經的仍是高額車補。有網友將最高車補標準與溫州市區企業退休職工的平均養老金(每月2200元)對比:假定處級待遇不變,到60歲退休,一40歲的正處級官員所領取的車補總額,將是338個月的企業退休職工平均養老金。

「車補標準不統一,公務員之間差距太大,改革後開支並未明顯減少。最重要的是,百姓對車補這種顯性福利反對聲強烈。」一位浙江省省紀委官員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32

「厚德載霧」,上海停駛30%公車,部分工業企業限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930

霧霾成為近日上海在內的多個城市的主題詞,上海6日13時發佈空氣質量嚴重污染預警,同時啟動相應減排措施,包括實施重點工業企業限產限污或停產、停止施工室外作業和道路開挖整修、渣土車黃標車禁行、停駛30%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公務用車等。

  當日,上海市經信委發佈通知,按照《上海市環境空氣質量重污染應急方案(暫行)》的分工,協調上海市重點行業企業迅速落實限產、限污或停產措施。其中,鋼鐵、化工是重點整治領域,包括寶鋼、上海石化等部分裝置將進入停產階段。

  強化「清潔發電、綠色調度」。一是通知並網發電機組必須選用高熱值低灰分的優質煤發電;二是安排環保、低污染的天然氣機組替代低效燃煤機組發電,已安排6台天然氣機組並網發電,裝機容量達230萬千瓦。三是停運低效燃煤機組4台,裝機容量125萬千瓦。四是安排天然氣機組代替部分燃煤機組過夜運行。

  重點工業行業方面:

       一是要求上海石化、高橋石化、上海化工區、華誼、金山二工區等企業連續生產裝置加強維護,嚴禁開停車、放空作業,部分企業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檢修或者降低負荷等措施減少排放。寶鋼安排2#燒結機組進行為期14天的停機年修、寶鋼電廠1#機組檢修;上海石化3號100萬噸重石腦油重整裝置停車檢修;上海吳涇化工有限公司鍋爐產能由75噸/小時減產到60噸/小時;華原化工有限公司三氯化磷產品減產50%。

  二是要求化工、鋼鐵行業企業的非連續生產裝置可以安排停產的安排停產。華誼集團上海焦化關停4萬噸苯酐和4萬噸醋酐、振華造漆廠80噸/日樹脂生產線停產、上海化工區漕涇熱電公司應急燃煤鍋爐停止運行;巴斯夫聚氨酯TDI裝置停產;上海三愛富新材料有限公司關停16噸/小時煤鍋爐;上海振華造漆廠萬噸卷材塗料生產線停產,同時關停煤鍋爐;

  三是寶鋼、上海石化、高橋石化等企業的自備電廠使用優質煤發電,石化企業煉化催化裝置使用含硫量低的原料。

  四是上海化工區、金山二工區及各重點企業加強跑冒滴漏巡檢,高橋石化酮苯配料施工土方場所、2#催化和1#氣分的低能回用施工場所、1#聯合灌區熱聯合項目施工場所立即停止施工;寶鋼、上海焦化等企業針對煤場、堆場等易揚塵區域增加灑水次數,減少揚塵。

這些措施恐怕效果有限,正如華爾街見聞此前報導,法國巴黎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Richard Iley在分析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環境代價時曾表示:

中國的投資飛速增長,信貸依賴程度不斷增強,這些都不可持續,必然會造成能源消耗和污染也迅速增加,這也是不可持續的。

- 過去30年來,中國的增長模式已經製造了經濟奇蹟。如今,它越來越接近增長枯竭。回報不斷減少越來越顯而易見。

- 金融抑制與資本系統定價錯誤使投資的比重膨脹,導致資源錯配增多,並且越來越依賴信貸。
- 中國偏重投資引導的增長也使能源、尤其是煤炭的需求旺盛。而這會產生越來越有害的環境後果。
- 過去十年,中國的信貸增長和能源依賴性增強令人擔憂。要解決這一問題,金融系統的激進改革是唯一方法。
中國急劇增加的能源需求仍然主要由煤炭來滿足,這使中國的環境問題極大地惡化。而對於煤炭行業而言,霧霾嚴重威脅到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空氣污染問題不只在中國社會產生了較大的反響,這也使得那些仍處規劃階段的全球大型煤炭項目面臨擱置風險。

 

「厚德載霧,自強不吸。霾頭苦幹,再創灰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29

106輛公車拍出660萬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470

2015年01月25日,北京,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中拓拍賣停車場上人頭攢動,首場中央國家機關公車拍賣在這里開始舉行。 (cfp/圖)

新華網消息,1月25日,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改革公車的首場拍賣會在北京亞運村舉行,106輛公車全部拍賣完畢。據此次拍賣的組織方——北京中拓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統計,這106輛公車的總成交額為660.9萬元,高出總起拍價274.8元,平均溢價率71.17%。

最高單價21萬元

中拓拍賣工作人員向中新網介紹,本輪拍賣車型最高成交價格為21萬元,是一臺豐田越野車型;最低成交價格為1萬元,為紅旗品牌車型;溢價率最高為一臺桑塔納,起拍價1萬元,成交價3.2萬,溢價率220%。25日拍賣的車輛全部拍出,無一流拍。今天拍賣的所有車輛已經在23、24日和今天上午進行了預展。

本批次已公布的車型中,帕薩特、榮威、別克、奧迪等品牌居多,尤其帕薩特達到59輛。起拍價格最高的是一款登記時間為2009年的奧迪A6 2.4L,起拍價格為18萬元,此款車在二手車市場目前的均價在22萬元左右。起拍價最低的是金杯中型客車,2000元起拍。

值得註意的是,本次拍賣同時也在線上進行,全國的網友在線上出價後,現場的委托代理人會為線上最高的出價“舉牌”,無論現場還是線上,每臺車均被出價最高者拍得。

公車拍賣不帶牌

《鄭州晚報》報道,中拓拍賣副總裁高健介紹,本批次參與的競拍人數超過500人,均來自全國各地,其中有個人、二手車商以及其他機構參與競拍。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登記情況來看,外地競買者很多。“本次拍賣不帶牌嘛,北京市居民必須要有小客車配置指標才能購買,所以相對來說外地人多一些。大都是山東、河南、河北等離北京不太遠的省份。”

為何選擇車牌分離的形式進行拍賣?《法制日報》評論員認為,公車拍賣的實質應該是處理公車、推進公車改革,如果是帶牌拍賣,實質上可能變成了處理公車車牌。在北京這樣的嚴格限制機動車車牌的城市,很多人更看重的其實是車牌而不是公車。

拍賣收入將上繳國庫

《北京日報》報道,國管局資產管理司副司長徐永勝表示,此次公車拍賣對全國都有示範引導作用,“公車拍賣處於陽光之下,避免了暗箱操作,防止公車賣出‘白菜價’。”

截至目前,中央和國家機關本級公車改革基本完成。在中央和國家機關涉及公車改革的近5000輛一般公務用車中,有3100多輛公務用車進入處置階段,大部分春節之後陸續開拍。徐永勝透露,這些取消的公車如果都成功拍賣,按平均起拍價推算,或將達1.3億元左右。而根據2014年7月出臺的《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處置公務用車所得收入,扣除有關稅費後全部上繳中央國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33

地方公車改革大限將至,大多省份按兵不動“大家都等著別人先搞”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376

“像我們這樣坐公車的,其實並不願意車改。外出辦公,公車隨叫隨到,車改後工作變得不方便了。” (CFP/圖)

除四省正式公布車改方案外,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多個省份發改委,得到的答複要麽是中央車改辦尚未批複,要麽就是在完善方案細節。

“之所以車改在許多省份還沒有動靜,是因為沒有人願意當出頭鳥,大家都在觀望。”

一場涉及全國地方黨政機構的公車改革,正在醞釀進行中。

改革的動力來自中央。2014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決定取消副部級以下領導幹部用車、取消一般幹部公務用車,並按照行政級別發放汽車補貼。

更重要的是,兩個文件明確了公車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中央和國家機關應力爭在2014年底前基本完成公車改革;地方黨政機關則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公車改革。

2015年已過大半,地方公車改革的推進力度並不一致。南方周末記者查詢官方公開報道發現,截止到8月18日,全國正式公布公車改革方案的省份只有廣東、陜西、湖北和安徽四省。這四個省份的方案內容是怎樣的,改革的效果如何?車改大限將至,其他省份為何遲遲不推出方案?

陜西動作最快

2015年8月19日,早上10點整,淘寶網進行的一場公車拍賣活動即將展開。每輛車號牌都對外公開,頁面上端是“德系公務車”,第一輛奧迪車起價3.5萬,在起拍前1個小時,已經吸引了11.4萬次圍觀。

這已是陜西省車改辦第六次公開拍賣公務用車了。在四個已經亮出方案的省份中,陜西動作最快。

2014年7月28日,中央公布公車改革方案僅過去半個月,陜西省委書記趙正永就在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上,提出了陜西車改時間表,“要確保年底前省級黨政機關率先完成”。一周後,陜西公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組建。3個月後,《陜西省省級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正式在全省印發。

陜西省的車改時間表也比中央的要求大為提前:陜西要求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省級機關及省級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公車改革;2015年6月底前,力爭完成各市(區)、縣(市)、鄉(鎮)級機關的公車改革;從2015年7月至12月底,對全省公車改革工作檢查驗收。

不過,要是以國務院的批複時間為節點看,陜西和廣東並列成為全國最先推出公車改革方案的兩個省份。2015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發改委主任李春洪對媒體表示:“廣東是第一個提交公車改革方案的省份,目前了解到的情況是廣東和陜西兩省,一個代表東部一個代表西部,將首先批準公車改革方案。”

“陜西省原本是全國第一個推出公車改革方案的省,但不願意成為領頭羊,以免面臨過多關註。於是等到廣東方案審批下來後,與廣東一同進行改革。”一位接近陜西省委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依照陜西省方案,取消公車後,省級機關公務交通補貼標準分為七檔,科級以下補貼最少,每人每月550元;正廳局級最高,每人每月1690元。正廳局級幹部原則上屬於改革範圍,但方案的態度是“鼓勵參加”,“確因環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車的,可以保留,但不得領取公務交通補貼。”

據《華商報》2015年5月29日報道,“目前,省級機關車改基本完成,公車處置正加速進行,繼4月首批公車網絡競拍後,5月第二批公車拍賣也於昨日完成。”

陜西車改方案出爐後,其他省份立刻慕名前往取經。據陜西省公車改革辦人士對媒體透露,陜西省公車改革方案批複前後,江蘇、湖北、安徽、天津、內蒙古、寧夏、青海、山西、河北、重慶、湖南、雲南、山東、河南等省分,有的派員考察學習,有的來電來訪交流。

副廳長騎自行車去開會

作為第一批推進公車改革的省份,廣東要求在2015年底前完成全省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改革的順序從上到下,其中省直機關公車改革於6月底前完成,地級以上市、縣區將於9月底前完成,鄉鎮於12月底前完成。

“目前省直機關的車改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除了一把手,副廳級幹部都沒有車。”廣東省監察廳原副廳長謝谷梁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在職的時候副廳長還配有公車,司機也是相對固定的。”

廣東省人社廳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單位公用車還有,但數量比以前減少了。人社廳現在只有廳長配專車,其他副職一律沒有公車坐了。”

從一位廣東幹部7月份的工資單來看,車補已按級別發到每個人的賬戶上。以前有車用的幹部也在逐步習慣沒有車的日子,8月初,人社廳一位副廳長騎著自行車去省政府開會,消息立刻傳遍了機關。上述人社廳公務員覺得這並不誇張,“如果開私家車去省政府根本沒停車位。人社廳的處長去省府開會也有很多騎自行車。”

省直機關車改完成之後,廣東省的下一步重點是地市車改。廣東韶關一位處級幹部透露:“市里的方案要9月份才出,補貼從10月1日開始發放。”對這位幹部來說,車改影響不大,“單位本來就只有一輛車,車改後估計這輛車也保留不了”。

廣東早在22年前就嘗試進行公車改革試點。1993年,東莞市沙田鎮在全省第一個“吃螃蟹”,試點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由於廣東省經濟發達,地方財政預算充足,在給公務員汽車補貼方面較為大方。對於已經參與貨幣化改革的廣東省地方政府公務員來說,新的改革方案會讓他們的車補減少。

“珠三角的試點開展得較早,大部分縣鄉都把補貼控制在3000元以內。現在中央要求金額不能超過統一標準的30%,其實補貼還是有縮水的。”廣東省監察廳原副廳長謝谷梁說,“之前在珠三角的試點,一個處級幹部可以拿到一個月2000多塊的補貼,現在只有差不多1000塊。”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廣東省的車改方案出臺後,科級幹部的反響最為強烈。主要原因是廣東省的車補標準低於湖北、陜西,也比之前廣東推行的地方車改補貼低。以東莞公務員目前的交通補貼看,正科級幹部補貼1800元,廣東省的標準正科級只有600元。

早先在佛山、惠州等地的車改試點中,補貼標準沒有完全按照行政級別來確定,而是分為領導幹部、中層幹部和一般幹部。市長、縣直局長、鄉鎮長都是一線領導,補貼相同;市直中級幹部要比屬於領導幹部的縣長領得少。

“全國各地情況不一,要定一個統一的標準很難。”謝谷梁也理解中央和省里的苦衷,“用真正的公務量去評判也不可能做到,按級別發放補貼是一個相對合理的辦法。”

“像我們這樣坐公車的,其實並不願意車改。外出辦公,公車隨叫隨到,車改後工作變得不方便了。” (CFP/圖)

“推行不下去之後,只能暫停了”

像廣東一樣在多年前就試點公車改革的地方,全國還有很多。

比如江蘇已有47個縣(市、區)“試水”推行公務用車改革。江蘇南京市下轄的所有區縣和街道,至少於十年前就進行了公車改革。那次車改,除了公檢法部門沒有參與,區縣中的所有部門一把手、副職都取消了公務用車。

汽車補貼的標準是正處級每月發1800元,副處級補1400元。“有些街道由於路途遠,會稍微多一些額度。還有的街道,直接一次性向幹部支付兩年的汽車補助。”南京市一位副處級幹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從各級幹部的反映來看,南京市的這次車改比較順利,由於區長、副區長都屬於市管幹部,車改與他們無關。利益相關方主要是區縣所屬的局長和副局長們,這之後所有局長都是自己開車,很多人當時沒有駕駛證,特意突擊學開車。

按照江蘇省政府2014年公布的計劃,江蘇於2015年上半年完成省級機關車改,地方黨政機關車改在下半年基本完成。但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截止到2015年8月上旬,江蘇省直機關的車改並未啟動。

一位接近江蘇發改委的人士透露:“江蘇先在武警搞了下試點,發現所有人都要貼錢辦公,推行不下去之後,就只能暫停了。”

“現在車改的風聲都是模糊的,不讓議論。”江蘇某省直機關幹部錢光耀(化名)發現,處以下幹部都希望車改,廳以上領導不想改,“副廳長沒明確是專車,但有個車,也有司機,對於個人相對固定”。

對於廳級幹部來說,公車意味著權力和政治待遇,不只是上下班有專車接送,還省去了領導自駕車的麻煩。出差時,廳領導也普遍喜歡坐專車。“正廳級領導出差肯定是兩輛車,他自己坐一輛,下屬坐另一輛。”錢光耀透露,“副廳級幹部可能好些,如果為人和氣好說話,出差時會跟下屬共用一輛車。”

處以下幹部反而更喜歡不帶車出差。江蘇省財政廳有個規定,出南京市下到其他市出差,如果坐高鐵或者大巴,每天給個人補貼180元;如果帶車,只能補貼100。算下來不帶車更劃算,更何況省級機關幹部出差,哪個地市不是車接車送,安排周詳,完全不用為交通勞心。

事實上,在中國行政體制內的各級官員,都能理解車改是國家層面的決策,地方上所做的只有執行,所以一般地方領導都能夠理解。

“之所以車改在許多省份還沒有動靜,是因為沒有人願意當出頭鳥,大家都在觀望。”蘇南公務員王強認為,“誰要是第一個搞改革,領導盯得緊,記者盯得緊,下面人還罵你出風頭。所以,大家都等著別人先搞,機關在這種事上有濃重的隨大流思想。”

一些基層公車服務平臺“變了味”

除了上述提到的四省正式公布車改方案外,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多個省發改委,得到的答複要麽是中央車改辦尚未批複,要麽就是在完善方案細節。

吉林省發改委一位李姓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吉林省公車改革方案8月7日向國家申報,大約20天左右可以批複下來。

河南省發改委一位負責車改的工作人員說:“我們的方案已經批了,但是流程和細節還在商量,等待省長(車改組組長)確定。”作為第二批上報成功的省份,河南省將於近期出臺相關規定。河南省發改委工作人員透露,現在只是確定宏觀的框架,補貼標準要等相關文件下發後,才能統一對外公布。

山東省某市發改委副主任王建成(化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山東省公車改革方案已提交國務院,正在審批過程中。”王建成坦陳,“像我們這樣坐公車的,其實並不願意車改。因為車改後工作變得不方便了,外出辦公,公車隨叫隨到。開私家車去,先要找車庫停車,萬一找不到停車位或者堵車,這不耽誤事嗎?”

南方周末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許多地方官員如王建成一樣,擔心公車改革會影響工作。對這種說法,已經倡導了近20年公車改革的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並不認同。葉青認為公務交通補貼應當依據經濟發展、物價變動等因素,適時適度調整標準。“但是各省還是比較謹慎,畢竟數字一公開就不能改了。”葉青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葉青一直踐行和推廣自己的“3510法則”,即3公里左右走路,5公里左右騎車,10公里左右坐地鐵、公交、打的或者開車。說得多了,葉青對周圍同事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許多坐慣了車的都開始走路,打車上下班也不覺得麻煩。

為了方便機關公務人員辦事,湖北將組建公車服務平臺,湖北省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透露,“(這個平臺)集中保障省直機關保留執法執勤用車17個部門及其他具有執法職能部門的工作需要,兩年內到位。”

廣東省監察廳原副廳長謝谷梁在職時,也推動試點單位組建服務車隊,但規模不大。“試行車改之後,很多人就買了私家車,車隊服務市場發展有限。”謝谷梁認為,現在全省範圍內的車改推進之後,建立社會化管理車隊還是需要的,“和私家車相比,(服務車隊)對公務出行肯定有更好的保障,更高的安全性。”

不過,上述江蘇省直機關公務員錢光耀發現,一些基層單位的公車服務平臺變了味,有一次某縣的一個直屬單位領導到省里開會,表面上好像是通過機關車隊租來的車,“但他的車好像是專車,司機跟他熟得很。吃飯的時候,我們都問他,司機怎麽安排吃飯。”

“剎住了勢頭,才能談人情談道理談規範”

湖北省是7月下旬公布的車改方案,方案提出“力爭在8月底前,基本完成省級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湖北省各省直機關立刻行動起來。葉青透露:“每個單位都在核查公車數量,把結果報到車改領導小組,等通過了就開始進行第一輪收車,湖北省大概是8月20日交車,8月底全部繳清,到9月份就開始發放公車補貼了。”

湖北省統計局總共上交了大約一半車輛,留下9輛車,都是轎車車型,主要用於機要通信、應急公務等。“局長保留了用車,副局長沒有。”葉青在8月初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估計到8月15日左右車輛全部上交。”

另一個公布車改方案的省份安徽省,明確今年8月底前完成省直機關和參公事業單位改革任務。安徽省直機關一名公務員對南方周末記者稱,“單位落實情況很好”,以前領導車牌都是特殊號段,如今已經換成普通車牌;現在也不敢用公車幹私事,去學校門口接孩子再也看不到公車了;甚至以前員工上下班的班車,現在也取消了。

“矯枉必須過正。”蘇南公務員王強覺得,有時候一些改革雖然看似不近人情,但是必需的,“比如機關福利全部取消,重病需用猛藥。剎住了勢頭,才能談人情談道理談規範。”

一些黨政機構出現的“消極怠工”現象,就是矯枉的代價之一。一位省直機構處長告訴科員說:你們不要去開拓新業務,只要不出事就行。

對於全國各級地方黨政機構車改,某副省級城市人社局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除了有公車可以用的領導,所有人都盼著改。改革給錢,反正平時也沒公車坐。”他擔心車改會跟以往政策一樣,越到基層越糊弄,“就看推行力度怎樣了”。

“雖然現在車改從紀檢委牽頭變成發改委全權負責,但我覺得紀檢委也應該參與進來。”謝谷梁建議,“應該從紀律監督的角度出臺相關督查規定,對公車拍賣如何杜絕內部處理、國有資產流失,補貼如何按時按量發放,司機怎樣安置等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監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647

去年公車費用大幅下降 多家中央部門未新購置公務用車

7月22日,各中央部門在其網站上公布了各自2015年決算報告。記者查閱了多家中央部門的決算報告,發現“三公經費”中的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用大幅下降,多家中央部門2015年公務用車購置費為零。

截至22日17時,已有70家中央部門公開了2015年度決算報告。在中央部門決算中,“三公”經費歷來頗受外界關註。記者梳理發現,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外交部、民政部、國家統計局等部委2015年均未購置新的公務用車,無公務用車購置費支出。

記者了解到,2016年多數中央部門也沒有購置新公務用車的打算。根據此前公布的中央部門2016年預算報告,90余個部門中僅20余個部門在2016年有添置新車的打算,其他部門均不設公務用車購置費的相關預算。

中央部門在決算報告中不僅公布了公務用車費用支出的決算數額,也公布了各單位公務用車保有的數量。

例如,財政部公布的2015 年度部門“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決算中,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決算 999.10 萬元,占 23.03%,公務用車運行支出 999.10 萬元,比2014年決算數1546.49萬元減少547,39萬元,降幅達35.4%,公務用車購置支出為零。2015 年,財政部部機關、35 個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和其他部屬單位開支財政撥款的公務用車保有量為 346 輛。

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財政撥款決算數5,273.08萬元,占“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決算總數67.50%,比預算數減少481.84萬元,比2014年決算數減少659.38萬元,全部為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2015年末公務用車保有量2664輛。

民政部2015年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295.11萬元,比2015年預算數減少77.48萬元,比2014年決算數減少212.59萬元,降幅達41.9%。2015年民政部機關和 14 個預算部屬事業單位的公務用車保有量為 95輛。

商務部2015年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占”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決算總數比例僅為2.7%。2015年財政撥款決算數中公務用車運行費115.35萬元,無公務用車購置費支出。2015年末,商務部機關及相關事業單位累計車輛保有量64臺。

2015 年外交部“三公”經費支出 9,161.64 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 712.19 萬元,預算執行比例為 65.24%;2015 年度未購置車輛,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全部支出均為車輛維護費。

國防科工委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159.22萬元,占總支出的11.72%。2015年國防科工局機關和直屬單位未新購置公務用車,年末實有公務用車53輛,單車運行費3萬元,主要用於公務用車燃料費、維修費、過橋過路費、保險費等支出。

此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作2015年中央決算的報告中提到,2015年,中央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合計53.73億元,比預算數減少9.43億元。其中:因公出國(境)經費17.44億元,減少1.94億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30.87億元,減少3.72億元;公務接待費5.42億元,減少3.77億元。

財政部國庫司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費用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各部門貫徹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有關要求,從嚴控制和壓縮“三公”經費支出,以及受國際形勢、公務用車改革等影響所致,形成了外事接待壓縮、公務用車支出減少的局面。

近年來,國家對中央部門“三公經費”及公務用車的管理日趨嚴格規範。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指出,堅持社會化、市場化方向改革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公務用車實物配給方式,取消一般公務用車,保留必要的執法執勤、機要通信、應急和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及按規定配備的其他車輛。

2014年7月16日,《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下發。按照新方案,中國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社會化,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 。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中央國家機關車改共封存車輛3868輛,並向社會公開拍賣,2000多名司勤人員得到妥善安置,各省區市已基本完成車改總體方案制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430

湖北公車拍賣熱情漸減 萬元以下仍無人問津

從最高溢價120%到萬元以下仍無人問津,湖北公車拍賣正陷入供過於求的尷尬。但拍賣行業人士分析,並不是車商、個人競拍者對公車拍賣失去興趣,而是包括拍賣會密度大、時間緊、保證金不能及時返還、購車門檻提高等諸多客觀因素導致了競拍人的熱情被動下降,流拍率擡頭。

百萬奧迪豪車47萬成交

去年‪9月23日‬,湖北公車拍賣開槌以來,該省共舉辦11場公車拍賣,前10場拍賣共有1388臺公車參與拍賣,無一流拍,總成交價達8029.3萬元。

而今年6月,武漢市市級黨政機關公車改革處置拍賣會也正式開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武漢市直機關首場公車拍賣會上看到,現場推出的214輛公車全部拍出,無一流拍。除兩輛車以底價拍出外,其他車輛均溢價拍出。

據悉,此次拍賣會全部車輛的起拍總價為724萬元,最終的總成交價為1113萬元,溢價率達到54%。其中,標王車是一輛市委組織部曾用於接待的奧迪Q7,這輛市價100多萬元的2011年產奧迪Q7,最終以47萬元成交,比起拍價高出16萬元。

除了這輛奧迪Q7受熱捧外,豐田、本田等日系車,大眾、奧迪等德系車,起拍價普遍在10萬元左右,競價者眾多,也十分搶手,叫價上漲幅度一般在1~2萬元,平均溢價率在50%左右,最高溢價率達到120%。

武漢市車改辦負責人介紹,按照規定,應該參與車改的公車,只要還有拍賣價值的,將全部面向社會公開拍賣,一些超過公務用車標準的“豪車”也不例外。拍賣所得扣除相關稅費後,將全部上繳市財政。

貓膩少 公車曾是香餑餑

本報記者觀摩多場公車拍賣會後發現,前來參與競拍的有不少二手車販。“我是根據客戶的需求過來淘車的。”一位劉姓二手車販告訴本報記者,而另一位張姓二手車販則是“價格合適,有多少收多少”。

二手車販為何鐘愛在公車拍賣會上淘車?湖北恒源拍賣負責人成輝分析認為,公務用車受社會廣泛歡迎有多方面的原因。公務用車普遍使用規範,保養較好,拍賣過程中“公里數、使用年限、評估瑕疵”等信息全部是公開、透明的,競拍人一目了然。

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參與拍賣的公車貓膩少。“不可能出現下調公里數擡高車價的情況。”成輝說,也不可能通過噴漆、維修掩蓋事故痕跡等手段,把事故車當作無事故車銷售。

為了防止車輛大批量流拍,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公車的拍賣底價往往會在市場價的基礎上下浮20多個點。

二手車販一般采取“短平快”的銷售方式,對競得的二手公務用車經過簡單的翻新、美容即可對外銷售,價格上則采取“薄利多銷”的方式,標價5萬以內的,一臺賺四五千,標價十幾萬的,一臺賺1~2萬。

建議拍賣降低頻次 價格隨行就市

然而,進入7月以來,武漢市接連舉辦的市直機關、青山區、漢陽區三場公車拍賣會,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流拍情況。其中,武漢市直機關參與拍賣的180輛公車有18輛流拍;青山區參與拍賣的131臺公車中有13臺流拍,總成交價僅164.9萬元;漢陽區126輛待拍賣公車中有19輛流拍,流拍車輛占比超過13%。

在拍賣現場,本報記者聽到有二手車販議論,有些車輛起拍價比二手車市場還高。這類車開拍後,往往是拍賣師詢問數次,現場無人舉牌,最終流拍。“一輛2006年上牌、2.7升排量的海獅牌中型客車,市場價也就六七萬,而這里的起拍價在10萬元,這個價肯定沒人願意要。”現場一位二手車販直言。

評估價格偏高真的是公車拍賣流拍率擡頭的主要原因?成輝對此並不認同。他認為,導致公車拍賣熱情漸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近來有不少新車車展,優惠促銷力度大,新車與二手車之間的價格差縮小,難免對二手車市場產生一定沖擊。

同時,今年春節後,國家出臺新規定,外地人申領武漢居住證需要半年時間,而外地人在武漢辦理車輛上牌,必須提供居住證,這一新規客觀上抑制了外地人的購車熱情。而湖北省內十堰、荊州、黃石、恩施、宜昌等地的公車拍賣會陸續開槌,外地人可直接在本地購車,選擇面變寬,一定程度上也分流了一部分購車人群。

再者,按照現行規定,競拍人的保證金要在拍賣會後7個工作日才能返還,一些二手車販在參加完前一場拍賣會後,資金還沒回籠,新的拍賣會又要開始收取保證金了,如此大密度的拍賣會安排,令競拍主力軍的二手車販不得不“有所為有所不為”,很難做到“場場都參與”。

成輝認為,參與公車拍賣的人群並不是對二手公車的熱情減退了,而是受上述客觀條件的制約。“公車拍賣落錘成交後,要經過付款、提車、過戶等手續,順利的話,半個月可以辦完。”

成輝建議,公車拍賣會可以半個月舉辦一場,這樣二手車販準備保證金的時間更寬裕,可根據二手車市場的價格變化來調整評估底價。“公車拍賣的價格優勢在變小,流拍率自然就會上升,進而導致國有資產流失規模增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603

山西:董事違規使用公車 董事長紀檢書記因落實主體責任不力被問責

日前公布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規定中,不僅把責任落實到黨委(黨組)和紀委(紀檢組),而且還分解到組織、宣傳、統戰、政法等黨的工作部門;要求問責決定作出後,應當及時向被問責黨組織或者黨的領導幹部及其所在黨組織宣布並督促執行;規定有關問責情況應當向組織部門通報備案……這一系列條文,在細化責任、做好銜接、確保問責時效性等方面下足功夫,為問責工作的有序推進打下了制度基礎。

近日,山西省紀委就向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通報了4起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典型問題。這4起典型問題是:

1.山西能源交通投資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兼物產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榮建民,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董事趙鐵貴因下屬三個公司發生嚴重違紀問題被問責。

2016年2至5月,物產集團民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紀委書記、總會計師等6人,進出口公司原總經理等4人,木材公司原總經理,共11人分別因挪用公款、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等原因受到黨政紀處分。2016年5月,因履行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不力,榮建民和趙鐵貴均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2.運城市公安局調研員張立強因原單位人員嚴重違紀違法問題被問責。

2013年至2015年間,臨猗縣公安局法制室原主任陸某以各種名義向本局部分民警和有關社會人員借款300余萬元,大部分借款期滿未還;2015年1月起,陸某未繳納黨費、未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且無法聯系。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有關規定,2015年11月16日陸某被所在黨支部除名;根據《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有關規定,2015年12月1日陸某被開除公職。目前,公安機關正在對陸某詐騙案立案偵查。2016年5月,因履行主體責任不力,運城市公安局調研員、時任臨猗縣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張立強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3.石樓縣衛計局局長溫建宏等人因下屬單位長期違規使用辦公用房問題被問責。

石樓縣衛計局下屬羅村鎮衛生院先後兩任院長劉某、梁某長期超標準使用辦公用房。劉某、梁某分別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2016年5月,因履行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不力,石樓縣衛生系統黨總支書記、原衛生局局長史建平,衛計局局長溫建宏和紀檢組長王文珍均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4.山西煤炭運銷集團益德煤業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路慶威,紀檢書記王旭亮因單位人員違規使用公車問題被問責。

2016年元旦期間,經路慶威同意,該公司董事杜某駕駛公車回鄉過節並報銷相關費用共計4000元。杜某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大過處分,並退賠公車私用全部費用。2016年3月,因履行主體責任不力,路慶威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因履行監督責任不力,王旭亮被誡勉談話。

通報要求,全省各級黨組織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向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看齊,較真碰硬,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用實際行動詮釋對黨忠誠。各級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負責人要強化對黨員幹部的日常管理,抓早抓小、動輒則咎,對各種歪風邪氣要敢抓敢管、堅決抵制,切實維護黨規黨紀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真正把紀律立起來、嚴起來。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把問責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堅持“一案雙查”,堅持有責必問、問責必嚴,通過問責倒逼責任落實,使管黨治黨真正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

(綜合自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中國紀檢監察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