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操作口訣 靠自營商買賣技法 謝晨彥享快意人生 練就技、籌、財、策四字訣 每年穩賺七位數

2015-04-13  TWM
 
 

 

台北社區大學人氣名師謝晨彥,每年靠著股票自營操作,穩定賺進七位數。

他將過去在券商自營部學到的操作技法,成功複製到個人日常操作上,創造穩定報酬,簡單歸納其中要訣,就在四個字|| 技、籌、財、策。

撰文‧歐陽善玲

「若要比喻,自營商操作模式,就像靈活的游擊兵;股價還未發動前,嗅覺敏銳、高竿的人會慢慢買進,一旦個股發動攻擊,追價買進也會相當迅速。且所有射擊動作,都必須瞄準後再發射,絕不能輕易浪費子彈,否則很快就會連拿槍的資格都喪失。」台北社區大學人氣名師謝晨彥,每年靠著股票自營操作,穩定賺進七位數;上午操盤,下午講課,閒暇時寫書,周末假日騎著帥氣的哈雷機車遊山玩水,五年下來,能將興趣與工作完美結合,羨煞不少人。這樣怡然自得、生活無虞的背後,正是嚴格專業的券商自營部訓練出來的成果。

「二○一○年,我在自營部負責期貨選擇權及衍生性金融商品,並參與股票研究。」謝晨彥回憶,雖然在券商自營部只有一年多,但從中學到的操盤經驗與「眉角」,卻成為日後維持「大賺小賠」的關鍵。

深刻體會 在極小風險下追求最大利潤經過自營部洗禮,讓他體會三件事,那就是產業分析、分散投資及嚴格停損;前一項,決定投資獲利大小,後兩項,則與風險控制能力有關。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極小的風險下,追求最大利潤;而這也正是一般投資人不斷提升、自我修鍊的目標。

「過去,在自營部能夠一戰成名的,都是產業嗅覺靈敏,能搶先卡位布局的人。重視產業基本面及發展,也是自營部操作的重要原則。」謝晨彥說,不要看自營商平常好像都在短線交易,當市場不安時,要能看出眼前不好只是假象,甚至深入分析,挖掘出基本面轉好的產業,才是大賺背後的真本事。

他舉例,一三年金融股獲利大爆發,當時對金融產業掌握較好的自營商,早在獲利數字出爐前,就已預先布局,等到一四年財報公布,成績確實亮麗,不過股價卻在之前就已反映完畢。對看到獲利才準備進場的投資人來說,都為時已晚。

紀律操作 分散投資、嚴控停損是最佳寫照至於風險控制部分,「以前做股票,容易看好一檔就集中重押,可能目標設定要買一百張,就一次買進。不懂分批進場,也沒有停損觀念。」但受過自營部訓練後,謝晨彥改變交易習性,就算某產業或個股再看好,也不會單買一檔,重視投資組合的分散性。

「自營部除了每天就當日盤勢進行溝通外,每周五下午還會針對各產業及全球概況做分析報告。同時也會檢討當周績效,同事間可看到彼此操作成績,壓力很大。」為避免在檢討會上被「修理」,最佳防衛機制就是嚴格執行停損,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

「過去操作最難的地方是,明明看好的個股,卻因短期下跌較多,而被迫停損出場。自營部風控要求嚴格,不論是績效掌握或下單額度,都嚴密監視。一切交易都是目標導向,只要個股目標價位一到,就開始調節;或走勢不對,就馬上砍單出場。」在這樣紀律嚴明的操練下,謝晨彥養成習慣,寧可錯過未來獲利可能大爆發的潛力股,也要維持停損機制,一旦個股回跌五%,就忍痛出場、絕不戀棧。

以風險控制為前提,爭取最大投資獲利,也是謝晨彥個人操作最佳寫照。「自營商與基金公司,或其他機構法人最大差異,在績效與分紅、獎金掛鉤,所以個股進出場時機掌握很重要,不像ETF或共同基金,是依照比例及配置進行布局,不必太在意進出時點。也因此,現在養成只做強勢股的操作習慣。」相較過去是一支隊伍,打的是團體戰,如今少了專業分工與機構法人資源,卻因掌握其中訣竅,個人作戰成績也毫不遜色。他簡單歸納其中要訣,就在四個字:「技」、「籌」、「財」、「策」。

「技,就是先從技術面找出突破整理,或形態漂亮的強勢股。」他坦言,技術面一定會先引起大家注意,強勢股代表市場人氣高、夠熱門。在資金簇擁下,投資效率也會提高。簡單確認線形後,再來就要釐清是誰在買股,追蹤「籌」碼;若有外資、投信法人蹤影,投資興趣就會增加。

「法人思惟較好掌握,會買進某檔個股,代表事前一定先經過會議討論,有詳細的研究及拜訪報告,跟著買進風險低。或有特定券商,過去買股票時機都很精準,有高手在裡面,也相當具參考性。」有了法人買進背書,接著就要檢視營收獲利數字是否相稱,或題材面是否具亮點,所謂「財」,除了財報表現外,也有題材性概念。「基本面若由虧轉盈,或月營收、接單量確實逐步成長,股價就不容易只漲兩、三天。以長期獲利保護短線波動方式,也較能參與到大波段行情。」經過以上三步驟檢視,最後決定是否買進,取決於「策」。「當個股利多消息浮出枱面時,股價易漲難跌,此時就必須靠『策』略評估股價基期,本益比太高,就算前三步驟過關,也無法買進。」謝晨彥解釋,股價評價方式,一般以本益比評估。但散戶不像法人,要預估個股獲利不容易,對產業合理本益比也未必有概念,只能以簡單方式,大概抓個區間,在安全範圍內進行操作。

例如大盤長期本益比約在十七、八倍間,可約略抓個區間,以十五倍至二十倍當作可操作範圍。若本益比超過二十倍,就只能拿一部分資金進場,若超過二十五倍,就不要再追高。反之,本益比在十五倍以下可大膽買進,若連十倍都不到,就更應全力布局。

堅守原則 儒鴻一檔獲利逾二○○%依照四字訣操作,最經典的代表作就是紡織股儒鴻。「一一年四月,儒鴻股價只有四十多元時,我就注意到這檔個股,當時股價從最低三十元,上漲超過五成,股價有明顯攻擊力道,吸引市場目光。」接著,謝晨彥觀察籌碼,發現有投信持續買進,增強他的投資興趣,並開始留意儒鴻的營收獲利表現。

「相較前一年,儒鴻營收確實明顯成長,當時估計每股獲利有機會賺到七至八元,換算本益比才八倍。後來又打聽了一下『機能布』用途,確認題材價值,研究後覺得相當有看頭,就大膽進場。」他說,剛開始操作並不順利,常因跌破停損價位而得暫時離場。後來,又在五十元附近承接,一路抱到一六○元,獲利逾二○○%漂亮出場。

對謝晨彥來說,超過一六○元的儒鴻,已超出自己設下的本益比天險,與其追高買進,不如回頭尋找價格被低估的個股,才不違背安全交易鐵律,而這也正是自營部歷練下來,教會他最重要的事。

在自營商學會四招每年獲利百萬—— 以儒鴻為例50元布局,160元附近出場,2年獲利逾200% 財 透過財報確認,營收數字也較2010年同期成長25%。

技 2011年4月中旬,股價帶量大漲。

策 預估EPS可能上看8元,股價僅50元附近,本益比低,值得大量買進。

籌 經過籌碼追蹤分析,發現投信法人陸續進場布局。

謝晨彥

出生:1972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台北社區大學講師

經歷:大展證券自營部

學歷:交通大學財金所

著作:《神奇五四三選股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79

搜房买不买?我的补充意见 投资信仰人生

http://xueqiu.com/1791485284/41304135
补充:
1老莫不傻,为何飞蛾扑火?不这样做,他不会成为行业公敌,岂不更好?!
2老莫不穷,为何孤注一掷?他难道考虑的仅仅是一城一地一时的得失吗?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
3老莫不弱,富有执行力而不乏坚毅坚持,他会被同行绞杀消灭掉吗?且行且珍惜,万里长征第一步!
4老莫不黑,给出显著超过同行的底薪和较低佣金率,换来同行的仇恨和很多中介的跳槽,只是绞皱一池春水吗?
5房产乱象,中介们起了多大的作用?信息透明,真实房源,怎么就那么困难?房产中介离成为令人尊敬的行业,还有多远?暴利下的烂服务还会像房价暴涨一样持续十年?
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不革命,命必被革。格局未定,争议迭起。若无远虑,必有近忧!革命不成功,同志须努力!

结论:目前位置,短中长均相宜。我6元成本,希望不断下跌,能够筹钱再买!

继续补充:搜房最大的问题是还没有建立起大众的普遍认知,就像 好空调,格力造…… 建立认知,门店不是唯一的方式。有了认知,房源客源都不是问题,中介也不成为问题。从客户角度,如非迫不得已,我干嘛要找中介呢?现状恰恰是一定程度的迫不得已!

//九辰:1)中国房市会倒吗?(股市,资本市场牛市下,政府意志下,不认为会);
2)搜房的新方向是错的吗? (中介服务不值3%的房款。以国内相对的低价劳力和高房价,在互联网高效支持下,1%足以提供优质服务)
3)搜房可以抵挡住二手房传统中介的绞杀吗? (抓住客户是王道, 买卖人资源是二手房传统中介的手里。 但中国消费者头脑好,买卖双方大多数比中介的素质能力高很多。 有移动通信支持,透明性增加。 再加上搜房规范paper works,传统中介的价值显然不是不可替代)
4)搜房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吗, pull it off吗? (是件难事。 但放眼看,搜房是最先下定决心布局的+老大地位+9亿刀资本+top 5 新房代理支持。 国外有redfin 的近5年的市场经验,从纯网上到线上线下结合。 搜房可以借鉴)
5) 风险很多,但大多数已经price in。 搜房从14年中开始的各种措施,没有挽救股价,一时房市危机,二是需要时间。 现在这两者可能从阻力开始变成助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670

開開心心、享受人生 by C2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5/04/27/%E9%96%8B%E9%96%8B%E5%BF%83%E5%BF%83%E3%80%81%E4%BA%AB%E5%8F%97%E4%BA%BA%E7%94%9F/

開開心心、享受人生

20150425_120732
我最愛受教於博學之士,跟他在理工大學遇上,他沒有透露是什麼學歷,但所言甚是,聽到的都是有點智慧的話,,,,,,

 

那陣子生活不什麼如意….他對我說﹕您開開心心、享受人生去吧,,,,,

不如意的日子只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轉眼便過去….

 

是的,轉眼我也畢業快八個月了,過了很快樂的日子,努力的過我想過的生活和歡喜做的事情。

 

昨天開始到我的田地去開始學習有機耕種,不禁教我想起 歸去來辭並序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從此以後歸園田居、樂得清靜、悠然自得….

 

開開心心、享受人生

訓練有素的專業公司秘書,曾在多家上市公司,無論是主板和創業板。超過10年上市公司經驗涉及與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擁有雙碩士學位,專業為公司管治和工商管理,再加上各個領域專業文憑訓練,精通英語,中國和普通話。在英語教學和兒童發展有豐富經驗。願與您分享生活上的人和事。
Posted in 生活小事 and tagged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29

投資——實現人生價值的必備工具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816

投資——實現人生價值的必備工具
作者:張東偉


(在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的演講紀要)


時間:2015 年 5 月 25日 晚7點
地點: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
演講人:徐星投資總經理:張東偉
主持人: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投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曉明


一、演講部分


各位老師、各位學子,晚上好!
今天很榮幸,在闊別了30年後應邀來到政法大學,我的人生第一份工作之地。今天我想與各位學子一道,聊聊天談談心,把我工作以來的心得與各位一道分享。


各位在走入社會後第一個遇到的問題,就是可能都會遇到金錢的困擾。每個年輕的學子,都是懷揣著美好的理想和熱情的事業之心走入社會的,但“錢”的問題立即就會給各位帶來約束和傾向。特別是,當工作便利與取得財富沖突時對每個人都是個考驗。我30年前在政法大學時時做數學助教的,有一次一位學生給我送了點家鄉特產,我不由自主地在考試判分時就給了他高點的分數。我想如果我以後工作上的權利很大時,有人要給我送禮,我會不會就放棄公正給他好處?如何既能堅持公正又能不為錢發愁、拒絕不正當錢的誘惑?


今天我主要就想從這個問題談起,這就是通過投資,來實現人生的價值。我講三個方面。


1.理財的可行性


錢對於生活在當今社會很重要,但為了錢而放棄事業的公正,將是很可悲很可怕的。特別是我們政法大學,學生們以後走入公檢法系統,成為國家司法領域的把持人,如果為了錢而司法腐敗,那麽這個社會將陷入絕望,最終無人能幸免。古人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怎麽才能做到?


從我個人30年來的工作經歷,我想告訴各位,在現代經濟體制下,“投資理財”是每個人最終實現財務自由的可行之道。有了投資理財,你可以盡情地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中,同時不會為未來“缺錢”而發愁。如果一個人自走入工作崗位開始,就相信在他40、50歲以後“不缺錢”,那麽他不僅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熱愛的事業理想中,有助於他抵禦不當的金錢誘惑走入絕路,而且他更可以保持一個樂觀、陽光的心態,來面對生活的一切。


有兩個現象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一個是世上最富的人群全部都是“成功企業家”——他們都是自己的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這相當於是他們一輩子都持有了一只“優質企業”的股票而富裕。這充分說明,優質企業的股票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長期資產,勝過黃金、房地產和世間其他的一切東西;另一個現象是,如果股票是富豪們發達的方式,那麽我們看到的卻是是大多數人股票投資卻是失敗的事實。這說明什麽呢?這說明理財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


為了更好的說明這個問題,我給各位看兩張圖。一個是美國各類長期資產的收益圖。從1926年到2006年,小型股票的年複合收益率11.9%,上漲了12000多倍,而大型股票的年複合收益率為9.8%,上漲了近3000倍,但都遠遠高於政府債券的年收益率5.4%,國庫券的年收益率3.7%和通脹的3.0%。另一張圖,是A股中的24年的上證指數,長期看就是在一個差不多上升斜率為9.5%的通道內上行。深圳股市也大致如此。加上分紅,這差不都10%的收益,就是股市平均能給我們帶來的收益率,這一收益率遠遠高於任何其它長期投資手段。當然在不同的時間可能投資收益略有不同。各位可以簡單算一下,幾十年下來,如果你一直投資股票,那麽長期累積的收益將十分可觀。比如美國股市80多年來,收益平均達萬倍,八十年就是不到三代人的時間。以前說“富不過三代”,但我說如果懂得理財的話,那就“窮不過三代”。雖然我們的A股時間才20來年,但這一特征也已非常明顯。股票投資,是長期投資的最好手段。這不僅僅是經驗之談,在我們公司研究的《價值評估》中,我可以告訴各位,我們可以從理論上嚴格地證明這一點,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手段的長期收益能比得過股票!


但是,要明白的是,股票投資的長期收益最佳,但其階段性的波動也是最大的。這兩張圖都表明了這一點。也正是這種波動,讓大多數投資人在股票投資上失敗。所以,投資是很專業的事情。盡管股票市場長期表現良好,但投資人卻很少能分享到它的收益。這就是今天我要講的第二個問題:個人的投資方式。


2.個人的投資方式


對個人投資者,其方式或途徑大體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自己投資股票。這種方式需要自己學習、研究投資,甚至成為專業投資人。這需要大量專業知識積累和長期的學習習慣。但即使這樣,成為優秀的投資人,概率也並非很大,這就像體育運動,即使你很刻苦努力訓練,你也未必到省隊、國家隊或者參加奧運奪獎牌。簡單說,個人自己投資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有興趣、自己掌控、可能具有較高的收益。但缺點是:難度過大、占用大量時間、大部分人收益不佳。


第二種是買股指指數基金ETF。平均來看,這種方式可以獲得我們之前說的接近10%的收益。這也是全球最偉大的投資家沃倫巴菲特給個人投資者建議的。如果要買指數基金這種投資我建議在在市場低迷、乃至無人敢買、無人談論股票時買入ETF指數基金,並長期持有,而不要像當前這樣的火爆市道中去買入做長期投資。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簡單、收益有保障。缺點是:可能收益不很高,甚至在相當長時期內可能無收益,特別是如果時機不當長期收益率不高。


第三種是交由專門的、你信任的主動型基金管理。這種方式的實質和關鍵是要尋找你信任的基金經理。各位看看,如果誰在上世紀70年代選擇了彼得林奇,或者更早一點選擇了巴菲特,那麽長期下來,他基本上可以什麽都不管、坐享世上最好的長期投資收益了。這樣看來,選擇好優秀的基金經理或投資管理人,似乎是種運氣,但實際上也並非都如此。簡單說,這種方式的優點是:簡單、收益率可能較高;缺點是:選擇基金經理人的難度大,如果選擇不當收益率就很低。


如何選擇優秀的投資人管理人,關鍵的是需要對投資有個正確的認識。這也是我們公司經常性研究的一個課題。在這里我們闡述一下我們認為的優秀投資人的特征:


首先,考察其投資方法的科學性。任何領域,離不開或不能違背科學。但在投資市場上卻經常見到一些充滿了個性的、隨意發揮的“神話”。我想說的是,如果你覺得一個基金經理所宣稱的投資方法,違背了一些基本的原則,就不相信他了,不要浪費時間於這類基金經理身上了。這些基本的原則,我後在講到“投資的概率”問題上是會專門來講。


其次,考察期長期業績記錄。考察期應長一些,最好在5年、8年以上,起碼要經歷完整的牛熊周期,其長期的複合收益率的大小。還有,也並非是越高越好,而是要與其方法匹配,考察期業績的取得的持續性和穩定性,還有其業績取得的難易程度,就是後面講的實現的概率大小。


最後,看其是否具有始終如一的理性態度。理性,是一個好的基金經理個人素質的第一要務。這種理性往往在平時難以看出,而在市場處於極端態時就能清楚地展現出來了。舉個例子,在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機甚囂塵上之時,有人大呼“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來了而躲之不及,但最偉大的投資人巴菲特卻呼籲“Buy American I am”!事後誰更理性,我們現在看得請清楚楚。“股神”可不是白當的!還有,在市場極端熱絡時,有些人“黃金十年”、“大國崛起”、“最大牛市”等等的非理性表態,都是其深層次不理性本質的表露。這些都是投資的大敵。平時看不出來的,關鍵時都表現出來了。


投資市場很多時候處於不理性的狀態。利用市場的不理性來賺錢,是投資人股票投資超額收益的來源之一。巴菲特選擇接班人的一個標準就是要對市場對人性有深刻認識和把握,充分說明了理性與否對投資人的重要性。


3.投資成功的概率


投資與現實生活中習慣的思維是有很大不同的。現實中人們往往根據某時期的表現來定論某某人或其能力,但在投資市場上則完全不同。做投資,首先要明白,什麽是這一行能經常性、較為容易或大概率實現的,什麽是小概率或非常態、非常難以實現的。清楚了這一點,投資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一半。這對於考察基金經理的投資方法是否科學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把我們公司在這方面長期研究的結論列舉如下:


投資的小概率事件:


(1)快速獲利、快速暴利,是絕對的小概率事件。如果某時期有了快速獲利,不要去羨慕或贊嘆,對大多數這類情形,其後面往往是快速回吐或長期的虧損,有的甚至長期一蹶不振!


同樣,持續的短期獲利方法也不存在。如果一個人向你展示他的投資方法某期賺了多少多少,甚至以此表達其未來能靠此方法持續賺錢時,你就要明白,他並不懂投資,他只不過是做了一個小概率事件,並不能持續。


(2)號稱能預測市場走勢,是小概率事件。市場本質上是不可預測的。但這並排斥某些人在某些時候能預測對幾次市場走勢。但這並非是其能力多麽高,其實只是個小概率的幸運而已。投資不能依靠這類預測,否則之後必吃大虧,一旦形成習慣必然禍害投資事業。我本人以前也有過好幾次準確預測市場的經歷,甚至能把市場點位、時間都準確預測出,但其實我自己後來的研究很清楚,那就像某個物理方程式,在多個可能的解中蒙對了一個,本質上根本不可能事先確定是哪個解。但如果以此來作為投資依據,之後失敗的概率必然很大。


(3)長期投資業績超越優秀公司經營收益率是小概率事件。某時期投資的複合收益率並非是越高越好。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某時期的高收益率,後面往往似乎低收益率。實際上,在股票市場上,投資最終超越優秀公司的經營收益率是極其難的事。這就像自然界的定律一樣約束著投資人。巴菲特的長期收益率基本上就是一個現代優秀公司的長期經營收益率。試圖超過,只是階段性的,某期的高業績完全不能代表今後仍能如此。


投資的大概率事件:


(1)在低迷市道中買入股票長期持有,獲得超額收益是大概率事件;而在股市高漲期買入長期持有的,長期收益往往很差。但這與人們的感覺和習慣是相反的。巴菲特在《Buy American I am》一文中說,人們總是在其對市場感覺良好時買入股票,而在感覺不好時遠離市場。這是造成這類投資人失敗的一大原因。


(2)小公司的長期收益高於大公司,但波動程度更大。這個現象,中外股市都屢見不鮮。我們的《價值評估》講義中對此也有專門的研究可以從理論上證明。但很多人則受一些輿論的影響,只敢去投資名氣大的大公司股票。其實,這也是投資偏好選擇的問題。小公司未來的成長空間可能更大,但經營失敗的可能性也很大。在對收益要求和失敗風險的權衡中,需要投資人具體把握。


(3)具穩定投資風格的投資經理往往長期業績優秀,而“緊跟”市場風格變化的投資人經理長期業績較差。實際上,任何一種投資風格,只要它能觸及到利用市場價值偏離的本質,遲早都能在某個時期獲得相應的超額收益。所以,堅持風格就很重要了。但如果一個人經常變換其投資觀念,“緊跟市場”,看似靈活,其實是丟掉原則,最後得不償失的可能性居多,因為人總是跟不上市場節奏的變化。


美國最著名的基金經理彼得.林奇說過,號稱世上最完美教育體系的美國,在基礎教育上的最大缺陷就是從小給學生少了投資理財的教育。相應的,我們國家在投資理財觀念和教育上同樣如此。而且,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觀念在當今更加盛行,現在的行情更加把這些推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這些都是投資理財的大忌,投資必將失敗的原因——這是我想今天給各位說的,關於投資理財里最重要的一句話。要想做好理財,通過投資實現個人的人生理想,必須樹立長期投資的觀念。各位學子,在你們走入社會前,不僅要樹立投資理財的觀念,更要有長期理財、著眼於長遠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理財的目標。


最後再給各位看一張展示長期投資誘人魅力的圖——巴菲特的伯克希爾長期走勢圖。在50年的時間里,伯克希爾漲了18000倍,年均複利19%多!當年只要投1萬美元,現在就是美國典型的億萬富翁了。但是,要想享有這樣的收益,必須能忍受3次50%跌幅以上的波動考驗。你能忍受嗎?巴菲特一直是投資人的指路明燈和信心來源,但是在向往這樣的收益前,先想想能否克服數次50%跌幅波動的恐懼?


二、交流問答


問:現在行情很火爆,您認為這輪牛市會因為什麽原因而結束?


答:我們通常不研究行情,而是註重研究一家家的公司。如果非要看這輪行情的原因的話,上一輪牛市結束至去年已經7年的低迷,來一輪大漲的行情也是正常的。看歷史上幾次牛市行情,96年的牛市是因為利率快速下降造成的,06年牛市是中國城鎮化、工業化帶來的傳統行業的普遍景氣,ROE從2005年的8%在2年時間上升至17%。但是現在市場整體的ROE還在11%左右,位於歷史均值附近,目前絲毫唯有任何上升的跡象和動力因素。所以這一輪行情的推動力既不是ROE的上升,也不是利率的下降,因為利率也位於歷史低位,從3%下降到2%屬於流動性陷阱,對折現率的影響已經不大。行情的主要原因我們理解還是“極端估值壓倒基本面”所致,意即去年所創下的歷史最低市場平均估值後,那麽一般後面無論基本面如何,都會來個“大反彈”,這也是價值規律所致,也是本輪行情的本質。如果說什麽時候會結束,我們不知道。但既然行情並非公司盈利能力提高,也非利率下降,那麽我們更願相信的是,當估值達到了另一個極端的時候,那麽要小心了。從現在的測算來看,估值已經達到了歷史第二高位了。在這個問題上,用概念代替理智分析是危險的,比如所謂“改革牛”等等的說法。此外,本輪行情也是我國經濟轉型中互聯網經濟起到了主要推動力的時期,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新經濟”起到了龍頭作用。它們的上漲可以用盈利能力提高來做“背書”,有價值推動的因素。但是如果其估值過高,特別是其基本面出現不達預期的局面,那麽就要警惕了。


問:現在市場很熱,是否適合做長期投資?


答:從平均角度來看,現在不是做長期投資的好起點,比如這時去買指數基金,長期投資的結果一定不好。但從個別公司來看,還是有一些具備長期投資的價值的。我們常舉例說,2007年6000點的時候,買入當時不是熱門的優勢公司,例如天士力,持有到現在,也漲了5倍多,長期收益率也十分令人滿意。所以在歷次牛市的高點,仍然是有相當一批公司具備長期投資的價值,但此類股一般不是現在的熱門股。此外,在我們的觀念中,股票投資應該和經營實業一樣,對於一家長期前景廣闊的優質公司,不能僅僅一段時期漲得多了就考慮要賣。這樣的操作還是少做為好。


問:請談談如何發現一個有價值的公司?


答:這個問題很大,我們十幾年的時間就在研究這個,平時的日常工作也集中在此。在這里我只能用幾句簡單的概括性的話來回答,我們希望找的公司具有“大行業,小公司,有特色”。這里的大、小是相對的,有特色就是以後能轉化為經營上的優勢;如果再進一步,最理想的投資標的是這樣的,“似小實大的行業,低邊際成本的經營,以及贏家通吃的趨勢”。其實不必所有方面都極致的理想,只要有些符合,就有可能找到不錯的投資標的。


問:兩個問題,第一,對煤炭行業的看法?是否具備長期投資價值或會消亡?第二、你們做私募的,管理別人的錢與自己投資是否不同,是否有壓力?


答:第一個問題,煤炭在我們看來是典型的周期類行業。盡管現在行業低迷,但是在相當長時期內難以被替代,這是由我國的能源結構決定的。這類行業的公司,做投資時應註意其特點。第二個問題,管別人的錢與自己做投資,看似不同,但現在在我們這里是一致的。我們有自己的“團隊基金”,我個人和公司同事的錢都在里面,它們和客戶資金的理財產品是同步的完全一致的操作,風險共擔、收益共享。所以,我不覺著有多大的壓力。其實,每次想到有那麽多的人信任你,他們的財產都托付給你管理,我們感到的更是一種責任、價值和幸福,所以我們更熱愛這一行。此外,對私募理財的認識,決定了我們是要找能理解認可我們的投資人,如果說我們公司有什麽特色的話,那就是我們的客戶關系是最好的。我們的客戶是真正認可理解我們的,即使在各種波動中。比如08年那樣大的股災,我們的凈值也遭受了巨大的波動,但當年沒有一個客戶抱怨質疑或撤資的,反而在我們建議追加資金時紛紛響應。經過了這麽大波折的考驗,我們深深地為擁有這樣的客戶而自豪,這是我們事業的價值和信心所在,是我們能取得好業績的保障。


問:(1)創業板估值很高了,有泡沫化的傾向,您怎麽看?(2)怎麽看待風險?(3)政策上開放了私募基金,一些公募的基金經理也奔私,行業的競爭會加劇,您怎麽看待?


答:的確創業板有些公司的估值達到了從所未有的高,甚至遠超出了商業社會的常識,比如有些公司的PB都超過了100倍。市場每隔一段時間,總有一些難以理解的投機現象出現,對這類的博傻遊戲,不用去參與。但是有泡沫並不代表一定馬上就破,而且平均的泡沫不代表所有的公司都有泡沫。我們不會因為市場有泡沫而一刀切地對待所有創業板的公司。


對風險的理解。風險的定義,有兩種,一種是波動,這是經濟學界的定義,還有一種是投資家的定義,比如巴菲特把永久性損失作為風險,而波動並非是風險。我們認同巴菲特的定義和理解。這兩種“風險觀”導致的操作也不同。我們覺著,在二級市場投資,只有能忍受波動,才能享有收益。而拒絕波動,比如所謂“控制回撤”並非是在控制風險,某種程度上是“回避”了可能的收益。


我贊同政策放開,給更多真正優秀的投資人才脫穎而出的機會和條件,而不是讓市場充斥著那些靠牌照、靠媒體宣傳、靠出鏡率來混名氣的、誇誇其談說大話而實際投資業績平平乃至很差的的投資經理。只有市場出現更多優秀的基金經理,給投資人帶來真正回報,理財市場才真正具有生命力。真正優秀的投資管理人,是不怕同行增多、更不怕競爭的。


(來源: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的演講紀要)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254

地產大亨走過換腎人生 加碼投資中軟案 張異昌戰勝病魔 拚生命代表作

2015-06-22  TWM

以開發台中精明一街打響地產事業的張異昌,在標下中軟開發案、打算再創事業顛峰時,卻因腎臟功能急轉直下,痛苦歷經洗腎、換腎、復健過程,連在病榻上也拚老命招商,要把中軟案當作生命代表作。

撰文•林麗娟

當一個人歷經了肌肉萎縮,連走路也不會、只能坐在輪椅上行動,一切無法自理,必須倚靠外力的七百多個日子之後,人生重新出發,是會選擇更積極前進,還是退 居幕後,休養為上?中陽集團董事長張異昌選擇了前者。三年前,因腎臟功能急性惡化,他住進醫院,開始洗腎、換腎、復健的漫漫長路;康復之後的他,抱著「老 天爺讓我活著,是要我多做事」的心情,加碼投入「台中軟體園區」開發,誓言要再做一件代表作。

身為縱橫大台中的地產大亨,張異昌擁有中陽建設、坤福營造、大買家量販賣場等事業,向來既精明又強勢的他,對中軟的投資,從原定二十七億元一路加碼衝到四 十億元。不禁令人質疑:「賠錢生意有人做?開發商還賺什麼?」張異昌笑得拍起手來,聲音洪亮地回答:「這件案子是我人生的代表作。」笑容背後,其實來自特 別的人生體悟。

健康突亮紅燈

整整一年沒喝過水

二○一二年五月,張異昌剛成為中軟最主要的開發商,就在他投資房地產起家的大里,摩拳擦掌,準備再次大顯身手。豈料七月竟因腎臟功能急性惡化,緊急被送進 醫院。之後有整整一年的時間,他不是坐輪椅,就是躺在病床上,戴口罩兼戴帽子,避免感染,連與經濟部或公司高層開會,都只能透過視訊會議。

在住院洗腎的一年期間,張異昌每周必須洗腎三次,禁止攝取水分,也不能小解,都靠洗腎機器和管子來「清洗」;別人洗腎大約都是三小時,體重九十公斤的他, 每次得花四小時又十五分鐘,過程痛苦難當,他每每叫妻子或看護拿細棍子刺腳底,藉以轉移洗腎的痛感,腳底因此結繭。飲食禁令多,他說,自己從小最愛吃香 蕉,在住院期間更想吃,有一次嘴饞,忍不住偷吃妻子提袋裡半根吃剩的香蕉,身體的鉀指數馬上飆升,護士發現有異狀,立即把他推進洗腎室,到現在想起來依然 心有餘悸。

等到終於能換腎,被推進手術室前那一刻,他徬徨地向所有神祇祈求保佑,「沒有了健康,人真是變得無比脆弱。」他仰望上天發願:「如果老天留我活著,我一定 要把中軟案做到百分之兩百以上的好。」手術很成功,醫師笑吟吟地宣布:「你可以大口喝水了。」張異昌形容,那一口白開水的甘甜勝過極品人參茶。然而,返家 初期的三個月,還有考驗等著他,兩隻腳因臥床太久而萎縮無力,他連走路都不會走,此外,還必須重新學習小解的動作,當一次次地毫無進展,內心吶喊:「救人 啊!」心裡的痛苦、心酸百味雜陳,甚至一度服用抗憂鬱藥物,他回憶,「我的要求多卑微呀!以前我天不怕、地不怕,生龍活虎,如今卻連走路都不會。」

不再抽菸拚酒

重生後想把每件事做好

憶起過去療養期間所經歷的痛楚,張異昌語帶哽咽:「足足有一年,我連怎麼小便都忘記了,不能洗澡,只能擦澡,我無法彎身穿鞋,肌肉也萎縮,坐骨神經痛。」 夜半時分,躺在病榻,想起以前為了做生意,使出渾身解數,「大口乾杯拚酒就為了討好別人,這讓我懊悔不已。」想起當時景況,讓他不禁淚流滿面。

病後的張異昌,拚著對老天履行承諾般,他追加投資額,定調中軟為「文創數位3D示範基地」,再把周邊商家也納入規畫,結合為大里文創聚落。他親自出馬招 商,集團副總經理黃錦賢說:「他老問廠商『我和中軟可以怎麼幫你?』真是為中軟好,有原則,有診所院長捧著大把現鈔要在基地占有一席之地,他卻把錢往外推 『這不符合園區的主軸』。」如今的張異昌不菸、不酒,晚上不應酬,就在家裡聽古典音樂和藏傳唱咒。他跳脫了悲情,更加珍惜當下,對照生病之前,「我如今歡 喜工作、歡喜生活,想把每件事做好,覺得有能力付出就是福報。」過去兩年連喝水、洗澡、上廁所都無法自理,如今終於能把輪椅、帽子、口罩全丟開,天天開心 地穿西裝、打領帶,張異昌吁一口氣說,「活著真好!」對他來說,重生之後的每一件事都要當作再也沒有下一次地去做,心念中軟,正是如此。

張異昌

出生:1957年

現職:中陽集團董事長

學歷:修平科技大學(前身為樹德工專)工業管理學系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二女

1分鐘看 台中軟體園區

投資額:65.85億元,其中大買家占40億元以上總開發面積:4.96公頃主大樓結構:地下4層、地上13層建物,包含劇場、展覽館、國際會議中心、停 車場與前店後廠的辦公室及商鋪共261家興建時間:2014年9月預定營運時間:2016年底前願景:可提供逾5000人就業機會,創造年產值15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91

一堂1700萬的創業課?讓魯蛇翻身人氣畫家 馬克:人生不能重來 只能往前看

2015-06-22  TWM

30歲那年,李含仁從同儕眼中年輕氣盛的人生勝利組,一夕淪為負債累累的落魄藝術家;但他沒有逃避,反因嘗盡人情冷暖,而能創作出直闖讀者內心深處的角色。

挫折,也許讓他得到了更多。

撰文•鄭閔聲

﹁我曾經只要看見清晨的第一道曙光就感到絕望,因為天亮以後,就會有更多人上門追債;也是在那時候,我第一次意識到,死亡或許也是一種解決方法。」平時總 以詼諧筆調,希望讓上班族在忙碌之餘仍能會心一笑的插畫家李含仁(馬克),說起話來,聲調就像在替一群孩童讀故事書般高亢明亮,幾乎讓人忘了他正訴說的, 是自己人生中最幽暗的一段往事。

當紅插畫家,卻捨不得搭計程車如果把職涯發展看作一場登山比賽,三十歲前的李含仁,絕對是領先群當中的一個。但一次讓他負債一千七百萬元的失敗創業,像是 突如其來的山崩,將他捲落谷底,甚至連重新起身都很勉強。但這場挫敗沒有擊倒他,反而使他更專注於創作,就像他筆下的馬克,雖然總是面對接二連三的荒謬鳥 事,卻從來不曾落荒而逃。

周日午後,大台北地區下起罕見的暴雨,讓市區低窪路段開始積水。身高將近一百九十公分的李含仁,仍舊騎著對他來說明顯小一號的摩托車赴約,身上的全罩式安全帽與藍色雨衣擋不住猛烈的雨勢,讓他走進門時,像剛被當頭澆了桶冷水般狼狽。

若非剛從臉書上讀過他十年前創業失敗,至今仍身背數百萬元債務的故事,實在很難相信一位每星期為五家媒體專欄供稿、臉書專頁擁有近五十萬追蹤者的當紅插畫家,在這惡劣天候下,竟然連搭計程車的錢都捨不得花。

盲目經營,不看、也不懂財務報表年輕時的李含仁,工作上一帆風順。從小即展現出繪畫天分的他,大學時代就為報紙及文學雜誌繪製插畫,並開始接觸廣告業;畢 業後正式入行,不到五年就升任外商廣告公司藝術指導。除了本業之外,他還利用餘暇為出版社製作兒童繪本,每月收入超過十萬元。

很快地,他存下人生第一桶金,讓年輕氣盛的李含仁自信心達到最高點,一股「沒有什麼事情我做不到」的豪氣,讓他在二十七歲時,與幾位學生時代結識的好友決定自行創業,希望從此擺脫上司、客戶拘束,自在揮灑創意。

李含仁與朋友共五人投資的手作禮品店﹁Face Name﹂開幕後,也確實獲得市場好評,全盛時期在連鎖書店、百貨公司一口氣開了五家實體店面,還有不少媒體主動報導,知名度水漲船高。

在各界好評下,這群缺乏商業經驗的創意人,更積極擴充據點、拓展營運項目,即使現金流出現缺口,他們依舊滿懷信心。而只要公司有資金周轉困境,通常是由收入最高的李含仁出面擔保借錢,甚至還開出超過個人財力的支票,暫時支應公司債務。

「搞藝術的人最討厭數字,我那時候根本不看、也看不懂財務報表。」李含仁回憶,當時根本沒意識到公司可能「破產」,甚至以為夥伴從事的「以票換票」、「擔保貸款」等高風險財務操作,都是經營企業常態;即使人生閱歷豐富的母親一再提出警告,他也嗤之以鼻。

夥伴人間蒸發,被迫承擔巨額債務被他視而不見的債務終於在二○○五年潰堤,隨著第一張一百五十萬元支票跳票後,接二連三的借款也紛紛跳票。

債權人向法院聲請凍結他名下財產、地下錢莊登門威脅恫嚇,情同手足的合作夥伴則如人間蒸發,留下他獨自承擔一千七百萬元的巨額債務……。

「我的信念、執著、財富、一切自以為驕傲的東西,突然全都沒了,那段時間我重度失眠,每天都要靠酒精和安眠藥才能勉強入睡,醒來時就不斷問自己,為什麼我 會遇上這種事?」李含仁回憶,那時有朋友叫他逃到中國去躲起來。「不是沒想過,但是,負債已經很委屈了,為什麼還要躲起來?更委屈!我又沒做錯事。」他決 定留下來面對債務,不想躲躲藏藏過日子。

他先抵押了父母的房子,清償地下錢莊四百多萬元欠款,其他親友、民間債權人則重談還款條件,如只還本金免除利息等。接下來,就是開始想辦法賺錢償債。亟需 東山再起的李含仁,這時遇上了過去在廣告界結識、正打算轉換跑道的李心童,兩人一拍即合,共同成立小型工作室,從協助企業客戶設計網頁做起。

與負債累累的李含仁合作,難道沒有任何疑慮?「創意人缺乏財務管理概念是很正常的,我認為憑他的能力與工作態度,這些債務絕對不是不能還掉的。」李心童對自己的眼光充滿信心。

展開新生活之後,李含仁每天固定工作十五小時,只為了用最快速度再度證明自己,工作室運作也因此很快上軌道,讓他開始有能力償債;每當還清一筆債務,拿回 欠條,李含仁都會謹慎地收在一個盒子裡,「我把還債當成對年少輕狂時犯下錯誤的告別,我真的很期待另一個開始。」已經四十歲的李含仁說起這段話時,彷彿又 找回了年輕時的熱血。

對年少輕狂錯誤的告別,這段動人的語句下,其實藏著深深的痛楚。「若能重來一次我會怎麼做?人生就是不能重來的,硬要去回想,就像是拿刀捅自己的舊傷口一 樣難過,所以我盡量不想當年的事,只往前看。」龐大的債務也許沒奪走他的傲氣,但終究讓他重新檢視自己性格上的缺陷;而二○○八年首度問世、讓李含仁重新 獲得肯定的角色「馬克」,正是在反省過程中意外產生的靈感。

傷痕凝成教訓,以樂觀與讀者共勉「以前總覺得什麼事都難不倒我,直到一切歸零之後,才懂得謙遜,知道原來自己也可能會失敗,必須學習用正向的態度,坦然面 對生命的變化。」許多粉絲或許不知道,李含仁筆下的「馬克」,一個在不如意外在環境下,始終默默努力的小人物,正是作者的個人寫照,「既然畫馬克的目的是 要人正面樂觀,所以我也會告訴自己必須多正面樂觀一點點。」有了情感投射之後,李含仁乾脆把虛構角色當成自己的稱號,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固定用筆名發表作 品,因為他說的不僅是馬克,更是自己的故事。除此之外,他更大力說服李心童投入資源,積極經營這個漫畫角色。而這一次,李心童猶豫了。

「有段時間,我們是用網頁設計的收入來支援馬克。對我來說,放下穩定的業務,投進不確定的人物,確實是有點不安的。」但李心童終究是陪馬克賭了這一把。

這賭注沒讓兩人失望,這幾年,馬克因為扮演上班族鬱悶情緒的宣洩出口而大受好評,成為知名度最高的漫畫角色,也讓李含仁的債務金額穩定下降,一千七百萬元 的債務已還掉了七百萬元。但更重要的意義是,滿足了他表達自我的欲望,「其實我很幸運,一直在做我喜歡的事,但如果有人一直願意聽我說故事,我就更滿足 了。」他說。

「當拿出一大筆錢還給別人時,其實心裡還是難免覺得有點酸。」李含仁笑著承認,面對著現階段仍難以擺脫的債務,他難免還是有些鬱悶,而將自己與馬克相互投射,就是他恢復豁達的祕訣,「只要想到馬克就是教人要樂觀、不在乎,我自己怎麼還能鑽牛角尖呢?」他說。

他用人生最珍貴的十年,撫平年少輕狂所留下的傷痕;但若非嘗過逆境的苦澀,也不會有這麼多人願意傾聽他的故事。李含仁也許曾經是個失敗的創業者,但他用十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能夠成為更具影響力的創作者。

馬克

本名:李含仁

出生:1975年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經歷:廣告公司藝術指導、個人品牌Face Name負責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93

人生第一個父親節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6/blog-post_21.html

近期有很多有興的事情可以寫,大家看看政改表決的新聞就會明白,但今天止凡一早醒來,最想寫的就是父親節。自出娘始每年都過父親節,身份都只是兒子,今個父親節終於也有父親的身份了,絕對要好好記錄一下,分享一下感受。

昨天與孩子去海灘遊「龍舟水」,本以為他的反應可能很興奮,又可能很害怕,一是大叫大笑,一是大喊,誰知他全程反應冷淡,還有點想睡覺的表情,見照片。

自從孩子出世之後,所有生活都被迫變得以他為中心。無論是出街安排,去哪裡,乘車還是駕車,去多久,準備多少物資。甚至在家中的起居飲食也被他控制,例如要保留精神餵夜奶,所以當他早睡,我們也一起早睡。週末他一早起床,想多睡一點也不行。有時與太太正在吃飯時,孩子大喊大叫,大家只好停止用膳。到餐廳時更好笑,孩子不願坐在BB車上,唯有太太抱著,我吃,到我吃完了,就我抱著,太太吃。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還能分配時間繼續寫blog已經是萬幸,有些知道我有寫blog及出著作的朋友都好奇想知道我如何分配時間,尤其一些朋友知道我的工作絕不是清閒的,看來我也可以寫一本有關如何分享時間的著作噢,哈哈。

雖說好像付出很多,但太太與我仍然非常樂在其中,看著孩子一天天地成長,不時會突然做出以前不懂做的表情動作,這已經足夠我們心甜了。出世之後便令我們牽腸掛肚的人,今天就只有他一人,他使我們生命有更多色彩,付出也是值得的。

現在進入「仔細老婆嫩」的狀態,在財務及工作上更要穩健。以前都想過一個問題,初初畢業之時,還是年青,前途無限,可塑性強,面對工作時的靈活性較大,尤其很多行業也是,「落手落腳」做的始終是年青一代,人工又低,產量又高,工作多年的反而人工高福利好,但手腳慢,產量有限。再考慮家庭壓力,年青人單身寡人,了無牽掛,而工作多年的就要供養父母及照顧孩子,供車供樓。於這樣的情況下,誰怕失去工作呢?

心態上,剛畢業出來工作幾年,心中的確不怕公司不需要自己,這家公司不要我,我走過隔離公司即可上班,人工待遇絕不會差。這時候,不是公司選擇我,而是我選擇公司。但自知當人生慢慢走上另一個境界時,家庭壓力會慢慢加重,公司所給的待遇又會慢慢好起來,開始與公司產生了價值效應,即我在這家公司工作多年累積的經驗及薪金,到我轉換公司時這都不可能發生的。這時候,不再是我選擇公司,而是公司選擇我了。

今天看著孩子,如此天真無邪的面孔,我自知背負的責任不再與從前一樣了,漸漸明白為何一些老員工被老闆超大聲用粗口問候,也只會低著頭認錯,這個舉動,不是軟弱,不是怕事,而是一份責任,我看見了他背後的推動力。

當然,當年想過這問題,也想過解決方法的,就是要好好計劃。在工作上,要不斷找到自己的價值,與時並進地增值,希望任何時候公司都需要自己,怕失去自己,公司自然不會太待薄的。要做到這樣,從自己還是small potato之時已經要養成好習慣,不要怕辛苦,不要怕蝕底,能學的都學,能管的都管,要有好的態度,公司總需要最能解決問題的員工。

另一個方法,當然是計劃財務自由,在工作上好好增值的同時,亦要在自己的財務知識上好好增值,穩當地好好累積資產,產生足夠的現金流,應付生活。常說男人的中年危機,40多歲開始就是我之前所提及的可怕情況,即生活壓力又大,又怕公司炒人,計算一下,畢業出來工作至40多歲,有20多年時間去累積資產,財務自由不是一下子發達的概念,而20多年的好好計劃要達到財務自由卻不是天方夜譚,這是化解中年危機的有效方法。

父親節有感而發,講多了,講遠了。最後祝大家父親節快樂,尤其被老闆超大聲用粗口問候而又低頭不作聲的父親,今天是你們的日子,讓我們向這些父親致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191

人生第一個商場talk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6/talk.html

2014年至2015年間,止凡出現了很多人生第一次,例如初為人父、出著作、報章雜誌訪問、搞工作坊、上電視、在雜誌寫財經專欄等,在昨天還有機會作了人生第一次商場演說,看到下圖演說過程被商場的大電視直播著,這經驗實在難能可貴,就算「樣衰衰」都要試一次,哈哈。


這樣的經驗,的確要好好寫一篇文章作個紀念,留個回憶,亦可以在將來告訴孩子,爸爸曾經在這商場的大電視出現過,感覺十分有趣噢。

是次演說的主要對象是年輕人,打工仔,因為這是《招職》搞的活動,現場有很多不同公司的booth,有升學及工作,可以讓參與者即場面試之類,有時間又可以聽聽演說,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活動。我所講的部份,當然與投資理財有關的,由於《招職》認為打工仔多吸收財務知識始終是好事,所以在這樣的活動中加入我的演說環節也算合理。

法定的演說時間只是半小時,其實在這時間內能分享的東西不會太多,而面對這些年輕的聽眾,我準備好作分享的內容都是平日常在這個blog所分享的東西。包括「為一份工作一生人跌進老鼠圈內」、「一生人賺多少」、「中年危機」、「中產悲哀」、「財務自由」、「複利率的威力」等等,當然同樣這些題目,講解時也可以提很多故事,希望能吸引聽眾吧。

演說途中,不時看見臺下的面孔,感覺他們大多都很留心,看似有所得著,有所啟發,演講後又發覺發問反應不俗,這都是對演講者最大的安慰,亦是分享的推動力。演說完畢後,還有讀者拿著我的著作找我簽名,實在令我受寵若驚,感恩。

事後,主辦單位隨即表示10月時會有另一個活動,主要參與是大學生,希望到時我可以抽時間作另一場演說,可能他們看完這次演說表現算是還可以,所以立即再次提出邀請吧。話說回頭,其實主辦單位都有可能頗擔心的,因為之前與我素未謀面,最多只看過我寫的文章以及通過一次電話,能寫不代表能講,看完我一次演說,才算是有點把握,這也合理。

這樣的場景,雖然所說的話題都能掌握,但其實頗緊張,因為作演說實不是強項,傾偈會比較好,我想未必會有太多人話自己傾偈能力很高的,但事實當我找到好對象及對的話題,可以討論很久很久,而且越傾越精神。

經過這次講座,可能這裡又會多一些「新鮮人」,可以提醒一下,初來這裡的,其實我們都是在事途上摸索的一員,千萬不要當我專家。跟我在講座上所言,你多來這裡看文章看留言,會發現這裡交流的氣氛很好,而且大家的距離好像都很近,因為大家都是同路人。


最後得到這樣的一個獎狀,留個紀念,是次演說,感覺良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193

找人生 by C2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5/07/07/%e6%89%be%e4%ba%ba%e7%94%9f/

找人生

那天與上一個奇人,他功能很多,跟他說話是要每小時1500港元…..

其中一個項目是找人生。一天我在想到底人生是什麼?
網上研究多是宗教理念….放下、自在、無為….

於是問問朋友,他們說﹕活在當下….體驗生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另外的說﹕體會平凡是福…
教友說是見證上帝。

我反倒很無知,也許簡單是最大的幸福,,,不太苦便可。

他又說有使命的人生和沒有的實在差太遠,活得要有意義。
我覺得要開心便好了。今天受了一點委屈,於是現在寫下日記,用文字記錄一下,看看便沒事了。人生是一點無奈、和一點感慨!

th2BHMPX3H

Posted in 人生哲學 and tagged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08

吳丹楓:以夢為馬 我的人生不需要標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1269.html

吳丹楓:以夢為馬 我的人生不需要標簽

一財網 簡寧 2015-07-06 11:29:00

吳丹楓不想給把自己禁錮在“標簽”的世界,學計算機出身的她可以把珠寶做得很精致,也可以把地下音樂演繹的很豪放,由此說來,辭職創業也沒什麽不可以。“

四五歲開始讀《羊皮卷》和《沈思錄》,五六歲時因為一個夢定格一生的行事原則,吳丹楓的故事聽起來有些誇張,卻用腳踏實地的行動向世人證明其無比真實。

“我夢見自己在一個病房里漂浮著,俯瞰著自己的屍體以及難過的親人們,我很想跟他們道別,告訴他們不要難過,但是卻沒有辦法同他們溝通。”

吳丹楓至今清楚的記得這個五六歲時的夢境,“可能到60歲我都會記得很清楚,從這個夢開始,我習慣性的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天來過,努力過好每一天,在我真正死去的那一刻,希望能夠不留遺憾。”

翻看吳丹楓的微博,簡介上只有一句簡單的話:一個人知道自己要上哪兒去,全世界都會為她讓路。初識吳丹楓,你會被眼前這個妝容精致、散發著古典氣息卻又氣場強大的女性震懾住,細聊下來又會發現她嬌小的身軀里蘊含的智慧和能量足以讓人感嘆一句:這就是80後新女性的榜樣力量。

菁英計劃 米谷 吳丹楓

撕掉標簽,做自己喜歡的事

選擇創業之前,吳丹楓的職場成績可謂耀眼——支付寶數字娛樂事業部總監,在2008年到2013年的近5年時間里,吳丹楓和團隊成員一起把支付寶在遊戲行業的覆蓋率從不到1%提升至95%,資金占有率則從2%提升到了75%。當然了,與這些數字一起提升的是吳丹楓的薪水,高到什麽地步呢?

“至少買包不用看吊牌吧”,吳丹楓回答。

即便如此,卻依然圈不住吳丹楓的心。年紀不大,收入頗豐,又有支付寶這般全球矚目的大平臺,她卻毅然決然的選擇放棄這一切,選擇了一條苦哈哈的創業路。

“身邊的朋友基本上沒有點贊的,都覺得你放棄這麽好的位置,跑去辛苦的創業,你要找虐嗎?”這是2013年剛辭職創業期間吳丹楓最常聽到的話,彼時唯一支持她的只有爺爺奶奶以及爸媽,倒不是他們覺得創業這件事靠譜,而是他們覺得反正也看不懂,“年輕人,你愛去就去吧,隨便。”

多少女生做夢都想擁有一份“買包不用看標簽”的工作,吳丹楓卻說放棄就放棄,不過她放棄的理由聽起來卻挺有道理,她說“有時候人的一生活的不那麽精彩,是因為給自己貼了太多標簽,把自己禁錮起來,你會覺得‘你就是這樣一個人’、‘你就應該這樣活’。”

很顯然,吳丹楓不想給把自己禁錮在“標簽”的世界,學計算機出身的她可以把珠寶做得很精致,也可以把地下音樂演繹的很豪放,由此說來,辭職創業也沒什麽不可以。“跟你喜歡的人,在你喜歡的世界里,做你喜歡的事”,吳丹楓很享受自己的決定,“當然,過程會有些苦逼。”

痛並快樂著,做有情懷的遊戲玩家

2013年,吳丹楓從支付寶辭職,創立米谷科技。

米谷涉足的是遊戲與電商的中間地帶,這個極富中國特色、全球獨一份的創業領域讓大量風投嗅到了商業氣息,照理說吳丹楓可以依舊過她買包不用看標簽的神仙日子,可她卻因為一份看起來有些矯情的愛國情懷讓項目一度陷入揭不開鍋的境地,最嚴重時誇張到連續兩個月都發不出工錢。

“想要當我的投資人必須要符合三個個條件:人民幣基金,非產業性基金,有國資背景。”吳丹楓為投資人設下的條條框框讓自己陷入了一個“非常保守和老套”的胡同,可她堅信這份“很傻很天真”的愛國情懷能為中國的強大盡一份綿薄之力,因為“你如果不能讓你的國家強大,那你去任何地方都不能得到尊重。”

創新,意味著機遇;堅持,卻意味著挑戰。總結到創業項目里只需兩個字:苦逼。

菁英計劃 米谷 吳丹楓

“我們算是創業項目里苦逼中的苦逼了,我一開始就跟投資人說了,你們接下來要投資的將是一個極度苦逼的項目。”吳丹楓選擇的是一個沒有前車之鑒的領域,之所以會選擇與遊戲行業相關的領域創業,一來是因為這個中間地帶蘊藏著大量財富有待挖掘,二來則是因為作為一名資深遊戲玩家,吳丹楓想要為遊戲行業帶來一些改變,她想呈現一個真實的遊戲世界,讓公眾對於遊戲和玩家不再只有負面評價。

“你知道嗎,通過劍俠奇緣3認識、並且結婚登記的情侶截至2013年已經有15000對,這還只是登記在案的,很多可能我們還不知道呢!”吳丹楓給出的數據著實令人驚訝,“當你不理解別人為什麽那麽喜歡玩遊戲的時候,可能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呢?”

幸運的是,吳丹楓找到了一群跟她一樣“很傻很天真的”的隊友,在經歷了發不出來工資的歲月後,米谷第一任程序員的未婚妻選擇加入這個冒著傻氣的團隊。

2014年10月28日,吳丹楓帶著她的團隊第一次對外發聲,在那場聲勢浩大的“2014 GAME LIFE中國‘大遊戲’先鋒聚會”上,吳丹楓一席“白發魔女”的造型驚艷全場,要知道,她在大學的時候就是地下音樂的樂隊成員,真猜不透她嬌小的身軀下究竟蘊藏了多少能量。

事實證明,人生真的不需要被太多標簽束縛,玩遊戲和創業不沖突,搞地下音樂和珠寶設計也不沖突。敢於打破常規,撕掉標簽,才是自我解放的枷鎖。

吳丹楓,就是這樣的例子。

【點擊查看菁英計劃官方網站:http://elite.yicai.com/

菁英計劃二維碼

編輯:孫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