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賈躍亭:怕回國遭限制出境
1 :
GS(14)@2017-11-13 03:52:52【本報訊】市傳樂視網涉嫌在內地A股上市時已造假,創辦人賈躍亭日前受訪時堅決否認,更指自己已承擔樂視約100億元(人民幣.下同)債務,現正為電動車公司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A輪融資撲水,暫時不會返回內地,稱怕回國後會遭限制出境。
堅決否認樂視網上市造假
賈躍亭接受騰訊旗下《棱鏡》訪問時表示,短期內不會返回內地,指「因為債務糾紛會涉及到我,可能會對我產生限制出境和高消費的影響。一旦回國之後又來不了美國,Faraday Future的融資就沒戲了,就垮了。」市傳內地有逾10名發審委委員遭到調查。賈躍亭回應指,2010年時審批樂視網上市的委員僅7人,而今次有逾10名委員遭到調查,不可能都與樂視有關,指當中僅3人曾審過樂視網上市,堅持「樂視網IPO100%沒有造假」,又指「如果真有問題,2014年就該出事。」至於賈躍亭及其家族成員多次減持樂視套現,據報有逾170億元,而資金去向一直未明。他指,減持是為了造車,其中在Faraday Future上已投資了逾10億美元,包括公司在洛杉磯購買物業,作Faraday Future管理層的招待所;又投資LeSEE(樂視汽車)、Lucid等總共20億美元到樂視汽車生態中。其他資金則投入樂視非上市體系,例如花逾50億元買了兩幢物業,計劃用作總部大廈。他表示,現時樂視負債逾200億元,其中有逾100億元由其承擔連帶擔保責任,而現時則長居美國,主要花時間為Faraday Future尋求融資,而花在產品上的時間少之又少。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08/20207912
韓重手打壓虛擬幣 研徵稅限制投資
1 :
GS(14)@2017-12-18 03:40:18【明報專訊】虛擬貨幣投機熱席捲全球,韓國官員和監管機構昨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新規遏制炒風。由韓國「Office for Government Policy Coordination」公布的計劃措施,包括對虛擬貨幣交易徵收資本利得稅,並限制金融機構持有及投資虛擬貨幣,暫未公布實施的時間表。
設交易認證制度 學生外地人禁買賣
根據韓國政府計劃中的新規,用戶人數超過100萬、收入達到100億韓圜(約7166萬港元)的交易所,須從明年起進行認證。高中及以下學生、不是韓國居民的外國人,將無法在韓國本地交易所開設虛擬貨幣交易帳戶。
韓國總理李洛淵早前警告,民眾對虛擬貨幣的興趣可能導致一些嚴重扭曲或病態現象。根據追蹤虛擬貨幣的數據公司Coinhills的數據,韓國上周的比特幣交易活動一度達到全球比特幣總交易量的四分之一,超過美國水平。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崔鐘球稱,不認為比特幣交易是金融行為,它沒有制度,不能視為真正的貨幣。今年9月,韓國加大對虛擬貨幣的監管力度,禁止首次代幣發行(ICO)。自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的比特幣期貨本周初上市後,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發出指令,禁止證券公司從事比特幣期貨交易。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153&issue=20171214
首兩月按保增兩成按證:不宜放寬九成借貸限制
1 :
GS(14)@2018-03-19 04:44:24【本報訊】樓價升不停,市場原先寄望財政預算案能放寬按揭保險適用九成借貸的物業價格上限,惟最終未有改動。按揭證券公司總裁李令翔表示,今年頭兩個月按保提取額仍增兩成,並指現時樓市風險比他2013年上任時更大,考慮到未來數年樓宇供應量增加及利率趨升,故「暫時唔適合放寬按保業務」。記者:劉美儀
根據按保計劃,現時400萬元或以下價格物業,最多可借九成,400萬至600萬元物業則最多可借八成。按證公司旗下新成立的子公司香港按證保險總裁鮑克運謂,去年按保計劃新提取貸款金額按年升三成,今年首兩個月亦增兩成,證明按保業務並非如外界想像,因樓價飆升無從使用。另外,他透露按證保險公司會發掘更多退休理財產品,包括優化保單抵押及其他資產變現空間。
年金計劃或加碼
按保計劃自1999年初推出,李令翔稱,無疑此計劃由當初以九成借貸為主流,到去年計九成借貸佔比已降至低於一成,但不代表400萬元以下物業絕迹九成按保,在元朗、屯門及長沙灣區等二手樓,佔去年九成按保業務的四成,按保業務申請宗數亦由他就任總裁時每日30、40宗,增至目前每日100宗。他強調,在風險可控原則下「生意一定想做」,但助用家解決首期的同時,該公司亦要顧及營運風險,而樓市風險不止於價格高低,亦包括宏觀經濟及利率風險。財爺陳茂波在預算案指,今年中推出的終身年金計劃反應正面,故按證公司會研究加碼。李令翔表示,會有方案盡量滿足公眾需求,包括「預算公眾需求比我哋100億(首推額度)超出以倍數計」情況,屆時會積極加推。負責營運的按證公司旗下年金公司,在獲保監局發牌前,外匯基金亦會預留足夠資金經按證注入年金公司。他續指年金計劃推出約個多兩個月前,會展開不涉銷售及付款的第一步曲,即公眾認購登記意向,測試水溫,有興趣人士可透過分行或網上初步登記。年金公司總裁劉應彬補充指登記期間若公眾意向已很踴躍,會即時決定是否增加推出額度,毋須待下一次推出才加碼,本月底亦會就年金計劃開始公眾教育及推電視廣告,冀讓市民更清晰年金計劃性質,如產品並非存款及每月所收年金已含本息。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15/20332333
施永青籲資助房屋撤資產限制 置業主導利社會穩定
1 :
GS(14)@2019-02-15 07:05:42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5021&issue=20190214
【明報專訊】豬年伊始,兩大代理行老闆對新一年樓市有何看法?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認為,從發展商近月減價銷售新盤銷情理想可見,市場實際需求強勁,料樓價已覓得初步支持,而他覺得不論住屋或醫療,都是政府應該予市民享有的權利,故建議港府參考新加坡的組屋政策,「給每個香港人一生中一個機會向政府購買資助房屋」;他建議增加居屋及首置上車盤的供應,並且免除首次置業港人申請這些資助房屋的資產限額。美聯副主席黃靜怡則認為,樓價有序調整屬健康現象,惟香港基調良好,擁有穩健的貨幣制度,兼備國際都市地位,及在大灣區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長遠利好樓市發展。
施永青早前接受訪問時透露,他近月把私人投資組合「施房倉」的物業佔比由35%下調至30%,原因是他預測本港樓價將出現調整。他分析,港府去年6月已改變房屋政策,將資助房屋(包括綠置居、居屋及首置上車盤)的定價與私樓價格脫鈎,改為參考申請者的負擔能力,這樣令資助房屋與私樓的競爭更白熱化,結果是私樓價格受壓。
運房局去年12月公布《長遠房屋策略》的年度報告,宣布將未來10年住宅供應目標由46萬減少至45萬伙,並且將公私營房屋比例由六四比調整至七三比,換言之,期內每年平均私樓供應將減少至14,000伙以下,外界普遍認為私樓供應減少將利好樓價,但施永青卻不認同。他解釋,雖然綠置居及居屋被歸類為公營房屋,但與公屋業權屬政府、租戶隨着收入及資產上升可被加租或迫遷不同,綠置居及居屋業主是向政府買入有關物業的業權,即使他們將來收入及資產上升也不會被加租或逼遷,故綠置居及居屋屬私樓的替代品及競爭者,前兩者供應增加及售價較低,料會為私樓帶來沽壓。
倡未來供應分為公屋資助房屋私樓
施永青指出,過去一段時間公營房屋被稱為「公營」,原因相信是其透過政府經營及銷售,但根據他上述分析,這些房屋業權誰屬才屬關鍵,故他認為,港府目前將公屋、綠置居及居屋同納入公營房屋的範疇並不恰當,「這樣好像將兩樣不同的東西撈埋一齊」。他建議,運房局日後公布未來住宅供應時,可不再分為公營房屋及私營房屋兩大類別,而是分為公屋、資助房屋(綠置居、居屋及首置盤)及私樓三大類別。
雖然港府增加資助房屋的供應,會令私樓樓價出現調整,施永青強調,他贊成以置業為主導的房屋政策,認為這樣才有利社會穩定,他建議港府應該參考新加坡的組屋政策,「給每個香港人一生中一個機會向政府購入資助房屋」。
星洲組屋冀讓人民有資產扎根
翻查資料,新加坡在1959年6月從英國取得自治權,成立新加坡自治邦,當時當地住宅曾嚴重短缺,為了解決此問題,已故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領導人民行動黨在1960年成立建屋發展局,目標是每年提供1萬個組屋單位。
由於新加坡在此前30年僅興建2萬個住宅單位,故當時外界對李光耀能否達成此雄心勃勃的目標普遍存疑,但他成功以強勁的執行力年復一年完成建屋目標,為新加坡日後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李光耀曾就此表示,建設房子不止是提供廉宜的住屋給人民,其社會目的也同樣重要:「除非人民扎根,除非他們擁有要保衛的東西……如果你要他們保衛老闆的大宅門,而他們卻住在碼頭,這是不可行的。因此,我們一開始就決定人人都有個家,每個家庭都有他們要保衛的東西,這個房子必須是他們擁有的,雖然他們要就此分期付款20年、25年甚至30年,但這些房子會成為他們最珍貴的資產」。
有錢人可睇公立醫院 也應可買首置盤
在組屋政策出台近60年的今日,新加坡永久居民仍可與伴侶或家人聯名申請組屋,當局在審批時會考慮其購房能力,但不設資產限額。施永青認為,參考新加坡的做法,港府日後出售居屋及首置上車盤時,也不應再像現時一樣對首次置業本港永久居民設有資產限額(見表),「這便等於目前每個香港人都有權去公立醫院睇醫生,窮人可以去,有錢人也可以去;若有錢人不想排隊輪候時間過長,他可以轉去私家醫院。不論住屋或醫療,都是政府應該予市民享有的權利」。
雖然首置盤若不設申請者資產限額,或會進一步搶走私樓客源,但施永青認為,港府可同時將首置盤的上限面積縮細至400方呎,「首置盤其實不完全是新事物,只是以前叫夾屋(夾心階層住屋計劃),目前叫首置盤而已。我覺得首置盤的面積不需要太大,最大400方呎便可以,想住大些就自己買私樓。假如真的是有錢人,也不會吼400方呎的首置盤,只會買面積較大的私樓」。上月截止認購的首個首置盤煥然懿居450個單位,面積介乎261至507方呎。
新盤減價一成半 應可去貨
至於樓價會下跌多少呢?施永青指出,最終要視乎中美貿易戰如何發展,而從信置(0083)上季劈價兩成求售觀塘新盤凱匯銷情理想可見,一手市場現已覓得支持位,料發展商本季「大概(較高位)減價一成半也可以去貨」;二手樓價方面,他相信從歷史高位下跌10%至15%亦會有初步支持。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