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債王Jeffrey Gundlach接受了英國金融時報的采訪。他認為下次危機或在2020年爆發。風險因素包括:高收益債需再融資;嬰兒潮退休,美國政府赤字高築;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老齡化;美聯儲所持國債大量到期。屆時美聯儲或重啟QE。過去三年Gundlach的基金業績超過97%同業,並成功預測今年美債走勢。(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Gundlach表示,很多方面都指向了2020年,這是一個有趣的時點。Gundlach用“有趣”來形容2020年,然而有利於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市場環境,通常意味著整體經濟不怎麽樣。為什麽是2020年?原因是:
大批發行了高收益債券的企業需要再融資。
由於美國“嬰兒潮”一代退休,社會保障和醫療保健基金大量支出,聯邦政府赤字高築。
中國和其它發展中國家老齡化問題。
美聯儲持有的國債大量到期。
上述風險因素讓Gundlach得出這樣的結論——美聯儲可能屆時需重啟量化寬松,即便是QE對問題市場而言治標不治本。Gundlach表示,美聯儲近零利率政策的一個後果是,回避或是推後了再融資問題。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問題呈複合式增長,諸多方面指向了2020年。
此前,Gundlach成功地預測了今年來美債市場走勢。當時他認為美國2014年經濟增長乏力,房地產市場疲軟,因此今年上半年美債收益率會走低。當前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不到2.5%,而年初時市場共識是在3%的基礎上繼續攀升。
盡管Gundlach不看好今年美國經濟增長,其投資組合中也配置了一些看漲經濟的資產,如在住房抵押貸款領域。美國政府試圖勸說私人資金在沒有房利美和房地美擔保的情況下給房貸提供資金。Gundlach將與貸款發起人(mortgage originator)簽署一項協議,貸款發起人提供那些不符合兩房擔保條件的貸款,將這些貸款打包成證券,它們具有更高的收益率,Gundlach的基金購買這類資產。
Gundlach認為,上述私人資金投資的房貸不是次貸的代名詞。下一場危機應該會發生在別的領域,具體危機可能就是本文陰影部分所列示的,預測危機需要有前瞻2020年的眼光。
Gundlach還指出,QE向系統註入太多資金,藝術品、倫敦紐約地產、法拉利跑車等奢侈品價格大幅上揚。
Gundlach現年54歲,於2009年從對沖基金TCW Group辭職。2010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基金。目前旗下的DoubleLine Total Return Fund管理320億美元資金,過去三年年化收益率達6.1%,超過97%同業。
明天歐洲央行公布利率決議,市場最關心莫過於歐元區什麽時候展開資產購買計劃(QE),但是德拉吉同時呼籲的需要財政政策支持的表態卻鮮有人關註。(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Fulcrum Asset Management資產管理公司主席,高盛前合夥人Gavyn Davies指出:
過去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一直贊成財政緊縮,當然一直反對任何赤字貨幣化的提議。但是他反對赤字貨幣化的立場在過去幾個里發生了變化,現在即便是德國央行也接受QE在歐盟公約允許的範圍之內。
……
德拉吉對財政政策的新觀點,是因為他對歐元區核心經濟問題看法發生了改變。歐洲央行支持歐盟委員會出臺一個全面刺激計劃的觀點已經慢慢浮出水面,而在這個問題上歐洲央行與德國的分歧已經變得非常明顯。
為什麽德拉吉對經濟的看法發生了改變?
因為現在歐洲央行內部普遍認為歐元區經濟作為一個整體,長期以來受困於需求不振,這實際上創造了一個“流動性陷阱”。由於此前歐洲央行註意力旨在修複銀行系統,並解決歐元區內部貨幣政策分散的局面,歐洲央行不太願意承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過“緊”的現實。按照保羅·克魯格曼的說法,歐洲對過多債務的擔心,超過了衰退的恐懼。
由於德國通脹率只有0.8%,歐元區其他經濟體只有把通脹控制在“零”或者負數,才能恢複競爭力。而歐元區經濟最新趨勢證明了這一點,法國和意大利成為了最新的受害者,這兩個國家經濟占整個歐元區的36%,這是歐元區無論如何都不能忽視的難題。
正如許多其他觀察家認為的,由於財政政策過“緊”,導致歐元區出現了許多陷入“流動性”陷阱的癥狀,而德拉吉在Jackson hole年會上的講話證明他同意了上述觀點。
德拉吉的意思很明顯,他贊同貨幣政策在提高總需求會起到作用,但他真正能讓歐元區走出“流動性陷阱”的方法是擴大財政支出。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暗示,他正考慮大規模債券購買計劃。這引發市場質疑:德拉吉要如何跨過重重阻礙?重重阻礙不僅存在於政治和法律方面,還因為QE將與3個月前歐洲央行已經實施的刺激舉措相互抵消。這令明天歐洲央行議息會議上,關於如何提振歐洲經濟的辯論更加複雜。(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包括野村證券和聯合信貸在內的銀行認為,德拉吉在Jackson Hole會議上的講話增加了歐洲央行本周啟動QE的可能性。但幾乎沒有投行預計歐洲央行會立即采取行動。
德拉吉在Jackson Hole會議上,意外脫稿說道:“中期和(五年以下)更短期限內的調整更明顯。中短期的實際利率已經上升。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將承認這些(利率明顯變動)的進展,在自身使命範圍內動用一切需要且可以獲得的工具,保證中期價格穩定。”(見華爾街見聞網站相關文章)
聯合信貸銀行歐元區首席經濟學家Marco Valli表示,歐洲央行可能認為,當前階段實施進一步刺激措施太早了。德拉吉的講話旨在向市場表明,他密切關註通脹預期。歐洲央行啟動QE的可能性已經升高,但這是最後一招,且障礙依然很大。
據彭博社的調查,55位受訪經濟學家中,有50人預計明天歐洲央行將維持利率不變。5個經濟學家預計,歐洲央行將下調再融資利率10個基點,至0.05%,並將存款利率降至-0.2%。
因預期歐洲央行即將啟動QE,股市和債券走高。但經濟學家對此不以為然。野村證券高級經濟學家Nick Matthews表示,歐元區今年實施QE的可能僅為30%,但德拉吉Jackson Hole講話前更低,僅25%。預計本周歐洲央行會降息,12月份,將會宣布購買ABS計劃。
“QE依然並非必要,也不合適。我依然認為,歐洲央行不會走到這一步。”
德國商業銀行經濟學家Michael Schubert表示,歐洲央行必須考慮啟用什麽規模的QE,因為現行的刺激措施可能起到互相抵消的作用。
“QE將創造大量流動性,可能令市場對TLTRO計劃借款的動力下降;而負存款利率又可能抵消QE的影響,因為銀行要為流動性支付利息。歐洲央行將陷入兩難的局面。”
據英國《金融時報》,研究公司Lombard Street的Dario Perkins指出,
經濟學家還在討論歐洲央行是否會推出QE,主要的問題不是歐洲央行應不應該這麽做,而是德拉吉能否克服反對的聲音,成功推出QE。
不過,近日,歐洲央行反對QE的官員似乎立場有所軟化。這可能與歐洲的低迷通脹有關。然而,反對者依然表示,他們擔心QE將讓某些國家政府忽略他們的財政承諾,並不履行他們改革經濟的承諾。這就是為什麽德拉吉在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的講話如此重要。他不僅承認歐元區近日通脹疲軟的事實,他還暗示了歐洲就貨幣政策、定向財政刺激以及結構改革上可能已經達成“妥協”。(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kins表示,
我們不知道德拉吉的表態是概念化、理想化的,還是說雙方已經真正達成妥協。如果是前者,那歐洲央行可能會在沒有結構改革和財政支持承諾的情況下,推行QE。
如果是後者,情況會是如何?德國總理默克爾會在歐洲央行沒有推出互惠政策的情況下采取行動嗎?
花旗歐洲經濟研究團隊指出,
在我們看來,德國政府不可能大幅放松財政政策。目前,我們預計,2015年,財政放松將占到GDP的0.3%-0.4%。德國政府將預算平衡作為其重要的政策目標,所以,我們認為如果沒有大的意外事件,德國政府不會放棄這個目標。
上半年160億歐元的政府盈余意味著德國政府進一步寬松的空間也不大。
德國報紙Die Zeit稱,德國政府正在準備一個“緊急包”來支持經濟。
一旦緩沖余地用盡,經濟進一步的小幅疲軟並不會讓德國政府加大寬松。德國政府反而會收小寬松,來達到財政目標。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對於更支持性財政立場的支持表明,德國在財政預算問題上正越來越與歐元區脫節。
然而,對德拉吉提振需求的表態的一種解讀是:更多財政支持的缺乏將會帶來額外的貨幣寬松。在我們看來,如果讓德國政府選擇大幅放松德國財政政策還是歐元區QE,它會選擇QE。
假如美聯儲照現在的步調逐月削減QE,今年就能徹底結束本輪QE。一些投資者擔心美債失去美聯儲這個大買家。美國銀行旗下美銀證券分析師認為,日本有望成為接盤俠,取代中國成為最大的美債持有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最大養老基金之一、日本的政府養老投資基金(GPIF)上月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持有1.2萬億美元海外債券。該基金最快本月公布新的投資策略。此前彭博調查顯示,分析師預計GPIF會將海外債券持倉比例提高到14%。美林全球利率與貨幣研究主管David Woo預計,約半數GPIF的海外債券持倉均為美債。
而GPIF配置資本對其他日本養老基金有著指導意義。上月初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日本政府規定,所有公立養老金管理機構都必須在明年10月以前使用同樣的投資準則。受此規定影響,約合5000億美元的日本中小型養老基金將與GPIF的資產配置比例保持一致。
目前日本投資者積極持有美國資產。日本財務省數據顯示,今年7月,日本的基金經理購買1.1萬億日元(約103億美元)美國證券,8月日本投資者增持海外債券規模高達118億美元。
今年八個多月來,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下跌約0.5個百分點,降至2.55%。David Woo預計,當這類債券收益率升破2.70%時,美國國債對壽險公司這類日本的機構投資者將更有吸引力。
此外,在Woo看來,美聯儲今年縮減QE、減少購買量並未影響美債。因為美國銀行業在監管法規限制持有風險資產時選擇增持債券,中國的持倉也有所增長,這些都抵消了美聯儲行動的影響。Woo這樣認為: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根本沒有縮減QE(的影響)。在美聯儲試圖逐步結束QE3時,美國的銀行和中國啟動了秘密的QE4。”
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6月底,中日兩大美債持有國雙雙減持,持倉分別為1.27萬億美元和1.22萬億美元,可當月比利時還增持17億美元。過去一年,比利時的美債持倉翻倍,躍升全球第三大美債的海外持有國。
上月華爾街見聞文章曾以圖表展示,人口僅1100萬、GDP僅4840億美元的比利時持有美債規模變化詭異。美聯儲的經濟學家認為,這顯示出中國不再通過美國的機構下單,而是利用了美國以外的海外機構作為購買美債的中介。換句話說,中國在借道比利時悄然囤積美債。
美聯儲9月FOMC聲明: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0~0.25%不變;縮減每月購債規模至150億美元;將從10月開始,每月購買50億美元MBS和100億美元美國國債。
FOMC聲明第一時間要點匯總:
Richard W. Fisher和Charles I. Plosser投了反對票。
美聯儲重申在資產購買計劃結束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高度寬松貨幣政策仍然是合適的。
美聯儲稱失業率變動不大,一系列就業市場指標顯示就業資源仍有重大利用不足。
美聯儲重申,通脹仍處於目標之下,但通脹預期穩定,將仔細監控通脹。
將主要依賴超額準備金利率來控制目標利率。
只有在必要時才使用逆回購操作,且在不必要時逐步撤出,實施上限為3000億美元。
首次加息後才會結束再投資,具體時機要看經濟和金融市場狀況。
9月FOMC聲明中文全文:
7月會議以來,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得到的信息顯示,美國經濟活動溫和擴張,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改善,不過失業率沒有什麽變化,勞動力市場的一系列指標顯示,勞動力資源的利用率仍顯著不足。家庭支出以溫和速度增長,企業固定投資在上漲,但房地產部門複蘇仍然緩慢。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有抑制作用,但這種作用在消退。通脹水平仍持續低於美聯儲長期目標,長期通脹預期仍保持穩定。
與美聯儲的使命相一致,FOMC委員會尋求就業水平最大化和價格穩定。委員會預計,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下,經濟活動將以溫和速度擴張,勞動力市場和通脹水平會朝著美聯儲的目標方向發展。委員會認為,未來經濟和就業市場的風險接近於平衡,通脹持續處於2%下方的可能性自今年早些時候就在變小。
昨晚市場傳言,中國央行向工、農、中、建、交五大行進行類同投放基礎貨幣的短期非常規操作“常備借貸便利”(SLF),為期3個月,總規模人民幣5000億元,效力近似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
中國央行並未正式確認上述傳言,不過高盛高華中國宏觀經濟學家宋宇認為,這樣的寬松舉措與高盛的預測一致。此前高盛預計:
1、在經濟活動增長急劇下滑、通脹回落的形勢下,貨幣政策會寬松;2、不可能全面降準與降息,因為它們會被視為積極主動的刺激。
宋宇指出,雖說每行平均1000億元的SLF號稱類似於全面降準,但真正的降準影響會更大,因為其效力是持續的。高盛預計中國的貨幣環境會溫和寬松,將提供推動需求增長所需的一定支持。
除了貨幣政策,高盛預計其他方面的政策也可能跟上。如可能先期加強落實財政預算支出,這樣做可以減少對年底沖刺完成支出目標的批評。另外,中國政府也可能向中央及地方部門施壓,要求維持投資增長勢頭。但高盛並未發現任何出臺上述措施的跡象。
考慮到面對更為疲弱的數據,中國決策者展示了放寬政策的意願,高盛預計,今後幾個月中國增長會反彈,在包括研發在內的GDP計算法調整產生正面影響的幫助下,今年能達到GDP增長7.5%的官方目標。
昨日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上周令人失望的8月數據公布後,市場又傳出降息降準的呼聲。事實上,中國經濟對傳統的貨幣寬松刺激已經漸漸產生了“免疫力”。一年多以前高盛就展示過以下圖表。
如圖所示,以年化百分比來看,註入信貸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未能持續,信貸刺激才過一個季度影響就明顯減小。
美國私人財富管理公司Evergreen GaveKal最近的評論也認同這種“信貸沖擊”在失效的觀點。Evergreen GaveKal認為,8月經濟數據體現的中國經濟增長疲弱源於,始於5月和6月的信貸增長刺激未能持續發揮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5000億元SLF傳聞出臺前幾小時,新華社發表評論稱,目前盛行的中國經濟悲觀論調是對改革的不信任,批評“中國經濟再次來到十字路口”、“預測年終經濟增長目標不達標”、“期望政府采取降息等強刺激政策”等言論。
盡管中國8月一系列經濟數據不佳,但新華社的上述評論明顯降低了央行降息的可能性。(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